欢迎光临酷猫写作网
当前位置: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实习报告

杂志实习报告(12篇)

发布时间:2023-12-22 10:19:12 查看人数:81

杂志实习报告

第1篇 杂志实习报告

关于杂志实习报告范文

大学生杂志社实践报告

暑假的实习主要是在杂志社的助理任务的见习,在这次的实习中,由于是初出茅庐,对于杂志社的编辑工作流程不是很熟悉,主要工作是负责助理工作,帮助编辑们筛选稿件,校对文稿以及修改工作,这也是最基本的常见的一种实习工作。或许这次简单的实习工作对于我来说不一定起到真正的帮助,或许杂志社的实习并没有实现我发表文章的愿望,但是尽力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我可以问心无愧的说我也有了收获。每天上班的感觉也让我的生活变得忙碌而充实,虽然实习中也或多或少会碰到一些问题,但是在老师和同事们的帮助下还是解决了。 本次的实践旨在通过这次经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好基础,在这一个月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期刊杂志的文化氛围,以及专业上学不到的东西,这对于我来说受益匪浅。

一、实习目的

杂志社工作策划流程的熟悉,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充分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该单位是一家地方级的杂志机构,专门针对社会现实以及社会大众思想的普及,其口号是“新锐,实在”类似于《青年文摘》的综合锌文摘出版社.由于员工人手有限,以及大量的读者来信和投稿的筛选需要,该杂志社通过各地的高校大学生组成的一支“校园特约编辑”小组,以便给各个编辑筛选各种投稿和一些标准文章,一边各位编辑们的工作效率的提高。而我所负责的主要是收发信件和改稿校对工作,主要回复一些读者的来信,兼顾稿件的筛选, 以及文字的校对工作。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

当第一次进入杂志社的时候,我的心里充满了好奇与敬意,作为一名学生,杂志文摘社对与我们都是在熟悉不过的一个名字了,因为从小到大我们所接触到的课外读物也基本上是这些,这次能有幸来到这个杂志社感到很幸运。我的实习职责是“自由论坛”栏目的助理编辑。这样的实习工作虽然让我的日语专业无从用起,虽然,之前的我对励志类的书籍几乎“闻所不闻,看所不看”,但是,我依然珍惜我的实习机会。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件工作,都可以让我们在校园不曾接触的东西;任何一位在公司的前辈身上,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亮点。

我不知道我其他朋友们实习情况是不是顺利,但是,我的实习生活在最初的阶段,可以用“迷茫”两个字来概括。实习的第二天,单位就给我配备了一台电脑,起初是欣喜,而后便是迷茫了。初来乍到的我,完全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前辈们,似乎各有各的事情。报社的工作似乎不同于其它,灵活性和独立性更强。因此,这个时候得我更无助。我就这么无所事事的上上网,聊聊天,把所有网站的新闻看一个遍??这样清闲的日子,让我心慌。我反复问

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甚至对于所有坐办公室的工作开始排斥,这样的清闲,我会崩溃。

经历了最初的迷茫,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就这样碌碌无为下去。如果仅仅是为了实习鉴定,如果仅仅是为了几句评语,如果仅仅是想要一个拿出去好看的公章,我不需要只身来到广州。我想要的,是真正的收获。于是,我开始主动翻阅各类畅销类的励志书籍,总结这类书的共同规律,然后尝试策划一个选题,并向老师寻求指导和意见。经过三个星期,我策划了一本叫《一句话点燃你的智慧》,并列出整本书的提纲。最后在暑期即将结束时成功地完成这项在开始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种成就感不是言语能表达出来的,我想,这就是实践的经历所独具的吸引力吧。

杂志的发行,第一步当然是约稿。没有一定量的供稿,一本杂志是没办法发行的,一个杂志社也是办不起来的。之后才能对约来的稿件进行分类处理,进行编辑。再经过排版、绘图、彩编等才被最终发行。因此,我的第一项工作,即第一个实习项目便是约稿。

之后便是协助那些编辑老师们的工作,这项工作,不再像约稿那样繁琐,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相应高许多。因此我要学的东西也很多。一件稿件在手,先要筛选,看它合不合适运用。如合适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工作。处理即编辑,它的主要内容是:将篇幅长度编辑成所需的长度;词语的应用、文章的趣味性等方面也要附和刊物的特色。之后,细细校正文章格式、错字标点等。

编辑工作,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要在选题、组稿、审稿、加工整理、整体设计等编辑实践中总结探索它的规律性,并以此指导实践活动。如此循环往复,逐步建立和完善编辑学理论,才能使编辑工作不致成为盲目的实践,而成为自觉的创造性劳动。

编辑工作犹如一项系统工程。各环节相互联系、制约和促进,具有严密的整体性,而每一环节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各环节中有许多工序,相互之间同样具有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一个环节、工序的工作影响着另一个或几个环节、工序乃至全部编辑工作。这就既要从宏观上把握编辑工作的整体性,又要在微观上抓

好每一个环节、工序的工作,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要用严密的制度规范各自的职责和相互关系,使整个编辑工作协调一致,高效率运转。

都说好稿子是编出来的,记者上交的稿件往往是半成品,需要编辑的在加工才能出版。编辑对稿件进行在加工时。有时也需要记者参与,比如补采访,写重点等,对一个新手来说,头几篇的稿件往往是不合格的,需要多次的改写才能发表。这是我在杂志社的最后一项实习内容,也是较难的一项实习内容。这些具体工作说起来容易,可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太简单。在编辑过程中,我也曾出现过一些错误,但在老师的帮助下,都已一一改正,并顺利完成编辑任务,在此过程中也学习许多知识。

在没有实习之前就有所耳闻:实习无非就是做做卫生端端水,如果进报社就是看报纸看新闻。这并不完全正确,首先,服务产业发展到现在,卫生已经不需要实习生代为操劳,其次,看新闻不仅是实习记者的事,每位记者编辑在开始一天的工作前也要浏览新闻,那不同的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做这些事时的角色定位和心态。比如看新闻,职业记者看的不是新闻,更不是寂寞,而是新闻后的新闻。我实习的媒体是杂志,因此更注重记者思考事件的角度与深度。

四、实习总结及体会

历经了一个由不熟悉到熟悉,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以至于自己都惊奇起来,我对某些问题居然也专业了。实践结束了, 收信、回信、筛选稿件??日复一日,无数琐碎平凡的事构成的我实践的主旋律。有机会参与到实践中,这样理论结合实践,给我带来很大的帮助.在编辑部的时间过得很快,从开始工作的新鲜好奇到后来的得心应手,让我看到了自己这一个月的转变,不仅业务上越来熟练,积累了经验,而且心态也和平了很多。以前总觉得毕业后要做点儿大事,心气高,不务实,单通过这次的实习,我知道了踏实的做好每件事,从基础做起,才能为以后打下坚实的根基,才更能得到更大的发展。感谢这次实习的锻炼,感谢实习中的每一位老师的指导,感谢新解释的朋友们的帮助。我想等我走上了工

作岗位的某一天,回忆起这次毕业前的实习,也依然会觉得很温暖的。

通过在出版社的暑期实习,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得到增强,能够把学到的理论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关于选题,策划,编辑,校对,排版,彩编等方面的知识,逐渐熟悉了文化传媒方面的一些知识,并进一步了解图书出版和市场需求之间的紧密关系。同时,我学会了怎样同公司的其他同事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在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收到良好的经济效果。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也强烈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素质,不仅要有广博得知识,高超的技能,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较高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而且要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

第2篇 大学暑期报刊杂志电视台实习报告

我们学院要求学生暑期开始实习,可是笨鸟先飞、不甘落后的忧患意识,使我五月份就开始张罗联系实习单位,直到九月份结束实习任务,先后在两家单位实习。如今细说从头,确有一番感叹。

一、报社实习辛酸史

——大学生是个蚂蚁吗?

五月份起,我便不放过任何实习的信息和机会,通过bbs上得知某报社正招收实习生,该报社是从属于南方报业集团,为南方日报的子报,往年暑期均会策划举办大规模的夏令营活动。我自认从小有几分笔上功夫,便带看发表过的一大叠作品去应聘了。可是该报社并没有翻阅我的作品,只问了我几个简单的问题,便同意接收我为其编辑部实习生了。可是接下来的情况,却让我无时不刻不想打退堂鼓。

办公室遭遇辱骂当我满怀信心第一天上班,我刚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便有一个负责网页的男的

过来问我:“你是汕头人?”我报以一笑,回答是。没想到他用不屑的语气说到:“我最讨厌的就是你们汕头人,你们汕头人都虚伪、自私、浮夸、不讲信用;汕头这个城市也真的很烂,那么好的地域条件都被你们汕头人搞得乌烟瘴气……”这一连珠炮似的对我家乡的攻击,使我完全呆愣了,我完全没有预想到会遇到这种诽谤。

等我缓过神来想辩驳几句时,他又挑衅地问:“你学什么专业的?”答曰公关。

“那么多专业都不学,偏偏学公关。这是什么烂专业?……”我试图以我的专业知识来纠正他的错误观点,可是发现一切都是徒劳——一切正统的理论都被他强奸个遍。

我只好不做声了,期待他发完谬论赶快闭嘴。

而更让我前所为见的是一种奇特的办公室景观:除了我和他,办公室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没有人出来主持公道,只是任凭那种叫嚣和辱骂充斥在空气中——一种冷漠的事不关己的空气。或许这是世态。

仅仅是第一天,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人身攻击,已经使我对报社视为畏途了。现在细想,自己缺乏一种泰然,那种公关口才课上陈大海老师所言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技巧,那种“走自己的路,让疯狗继续咆哮”的练达。感谢这条疯狗的辱骂,给我以心理素质的猛烈锤炼。

“我的作品不是垃圾”不失时机地展现自己,可是却被别人认为你展现的都是垃圾,我应该作何感想呢?

为了让主编更好的发现我的才干,以安排适合的任务给我,我将我所有的作品装箴了一下,洋洋洒洒近几,必恭必敬地递到主编桌前。主编接过说了一句:“好,有时间我会看的。”便随手丢在了桌子的一角,继续他的工作。

几天后,有一责编说要看我的作品,我便请主编拿出来让我带过去,他眼睛也不看我一眼就说:“我忘记放哪里了!”因为情急,我说道:“您找一下好吗?一定在您这里的。”他答道:“或许我丢掉了,如果我每样东西都保留,我的桌子上的垃圾便堆积如山。”因为年轻气盛,我冲口而出道:“可是我的作品不是垃圾!”或许在这一刻,我得罪了主编大人了。得意之作被称为垃圾,我的自尊严重受损了。

只能这样解释:即便你在校园自我感觉良好,出到社会你只是一颗空气中的尘埃,人家一口气便把你吹落了。

第3篇 2023年杂志社记者的实习报告

能进自己早前就向往的媒体实习我感到十分幸运,这次的经历也让我收获良多。在这里不敢说给大家介绍经验,只是对自己实习到现阶段以来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可以获得大家的共鸣和互勉。

⊕实习不完全等于坐冷板凳,但坐冷板凳一定是实习的一部分

在没有实习之前就有所耳闻:实习无非就是做做卫生端端水,如果进报社就是看报纸看新闻。这并不完全正确,首先,服务产业发展到现在,卫生已经不需要实习生代为操劳,其次,看新闻不仅是实习的事,每位编辑在开始一天的工作前也要浏览新闻,那不同的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做这些事时的角色定位和心态。比如看新闻,职业看的不是新闻,更不是寂寞,而是新闻后的新闻。我实习的媒体是杂志,因此更注重思考事件的角度与深度。

我们实习生,资历浅经历少,思维的厚度也够不上老。再者,一个体制的固有状态不可能被一个新来的实习生打破,因此刚开始做冷板凳也是必然的过程。为此我也没少心里不平衡过,但是当后来忙碌的时候反而回过来羡慕冷板凳时光了呢!呵呵。

⊕新人第一次采访,碰一鼻子灰反而是收获

做采访是家常便饭,不管是电话采访、面谈还是网络采访。我在这次的杂志社实习中并没有经常涉及采访,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经历和体会。

首先是预约采访,其实挺难的,因为我第一次帮老师预约采访是联系一家京城著名的高级健身中心,由于事先准备不足加上那边的人员又特别盛气凌人,(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健身房的人个个都是能说会道)几次下来我已经失去了信心,大规模的企业部门间又存在断层,我的电话时常就被一转再转,到后来我也不知道与我对话的人是什么部门什么职务了。第一次的预约采访失败告终,还好老师并没有过多责怪我,而表现出一种师长特有的语重心长。

接着是外出采访,次数也不多,但第一次印象十分深刻。为了不因“学生像”被怠慢而因此“扮演”一个成熟,我穿上了高跟鞋。又由于采访地点距离估计错误,我一路走了过去,到了那边就发现脚底两个水泡。这个故事教育人们,出门采访前一定要估算好需要移动的距离,不在双脚支撑范围之类就不要选择步行,而所有会发生的可能性都要考虑到。

⊕意外的收获只给有准备的人

我进杂志社之初并没有“带的老师”这一说,这点可能比较报社、电视台有所不同,因为周刊的性质所致,关注的事件没有那么繁多和平白,编辑们有自己明确的分工,也都很少到单位,各自跑着各自的选题,每周选题会的那天是单位里上座率最高的时候。后来总编仁慈地给我介绍了一个老师,于是才有了一些可以做的工作。

但是,天上掉的机会往往是很罕见的,因此有时间多和编辑说说话就是机会垂青于你的前期保证了,当然不能在人家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凑上去,那只会适得其反。

其次,“准备”不单单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哦,踏实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才是老师器重你,放心你交给你任务的最终保证。

以上一点点经历不够借鉴,我也只是暑期实习生这个浩荡人群中的一小份子,班级博客是同学、同志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感触的好平台,真心希望所有人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这才是真是的快乐与充实,加油!

第4篇 杂志社编辑实习报告

xx年7月7日至8月7日,我在北京《家庭育儿》杂志情感版编辑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相对来说,这是一次专业不对口的社会实践,因为就编辑部的工作性质来说更适合中文专业的同学。而且当初我也正是因为怀着对中文的强烈兴趣,自己找到杂志社的主编谷禾先生,以求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和文字能力。我在编辑部的这一个月时间里,我跟随身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谷禾、艾龙、王淑红三位老师看到、学到、体会到许多东西。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字功底、写作水平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也从这个专业不对口的实践岗位上学到不少我们公共管理专业内的经验与知识,对我来说真可谓受益匪浅。而这些是在书本上很难学到的。

《家庭育儿》杂志情感版与《健康必读》、《科教文汇》、《畜禽养殖》、《幸福宠物》、《健康导报》同属一家公司,各份杂志(报纸)都有自己独立的编辑部与发行部,但是有统一的办公室、广告与外联部门,受公司的统一领导。五报一刊虽然分属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医药促进会、中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三个实体,但是交由一家公司来办可以大大地减少办报成本,一定程度上共享客户、代理、广告等资源,提高运行效率,增加效益。各个部门都有自己明确的权限,同时各份杂志报刊都有独立的利益。这样一来,在公司充分授权的情况下,各份报刊杂志在职人员的经济利益便于报刊的经营业绩挂钩,广告、外联也与其本身的广告赞助分额挂钩,这样便可很大限度的调动公司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公司的办公室综合调度、处理各单位的经营,这就大大减少了公司经营的成本,而对广告、外联的共享更可以增加公司的收入。当然,在管理的各种目的中,效益是最根本的目的,对于杂志社这个经济实体来说亦是如此。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也是杂志社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对我实习所在的《家庭育儿》情感版杂志来说,国内还有好几份类似的杂志,比如《知音》、《婚姻与家庭》、《爱人》等等。因此在这块蛋糕上也存在着很激烈的竞争。众所周知,《知音》、《婚姻与家庭》等杂志都是创办了几十年的老杂志,常年的经营已经使这些杂志有了很好的名声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而《家庭育儿》情感版还处于上升期。本杂志的做法是,一方面提高杂志稿件的总体质量,我所在的编辑部不但从众多的来稿中精挑细选真情、感人、文笔优美的稿件,还要经过各位编辑认真反复地编辑和校对。

杂志社的管理工作对我影响颇深,而自我管理方面的实践体会也让我深有感触。上班的时间是每周一至周五的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杂志社的地址在朝阳区的安贞桥附近,我必须挤以拥挤闻名中青院的300路车上下班。大约一个小时的路程。平时在学校,如果早上没课总要睡个懒觉,很晚才起床。现在却必须每天都要早早起床,早早去挤公交车。虽然九点钟上班,时间看似来得及。但这必须忽略堵车的因素,我应该有更加充分的时间,以免吃到把自己搞得很狼狈。这对我的时间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仅是早上的起床时间。比如何时吃饭,何时睡觉都要有新的安排。周一到周五的上班,对自己洗衣服、运动等事项的时间也有很大的影响。平时的课表随着学期的结束作废,考试表也跟着作废,我重新给自己安排了一个时间表。早上六点钟起床,半小时洗漱、放松、整理,六点半吃早饭,七点钟等公交车(等车大约十五分钟,坐车一个小时),八点半左右到单位,十五分钟清理办公室卫生然后开始工作,十二点钟吃午饭,午休半小时,一点半上班,五点下班,六点半吃晚饭,七点半跑步半小时,九点钟上网两小时,十一点睡觉。开始时虽然实习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兴奋感,但是这种生活方式的突然改变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不适应。另外,周六周日的安排也有了新的改变。总体说来,由于上班的时间比较固定,所以时间的安排也比较固定;自己专心致志的进行自己的时间活动,没有了那么多的社会、社团活动打乱自己的时间安排。 时间管理只是自我管理的一个方面。

第5篇 2023年杂志社的实习报告

《家庭育儿》杂志情感版与《健康必读》、《科教文汇》、《畜禽养殖》、《幸福宠物》、《健康导报》同属一家公司,各份杂志(报纸)都有自己独立的编辑部与发行部,但是有统一的办公室、广告与外联部门,受公司的统一领导。五报一刊虽然分属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医药促进会、中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三个实体,但是交由一家公司来办可以大大地减少办报成本,一定程度上共享客户、代理、广告等资源,提高运行效率,增加效益。简单图示 公司 办公室 健康导报 健康必读 科教文汇 畜禽养殖 家庭育儿 幸福宠物 广告部 外联部 编辑部 发行部 编辑部 发行部 编辑部 编辑部 发行部 编辑部 发行部 编辑部 发行部 发行部 从上图可以看到,由若干份报刊杂志子统统构成的公司是一个完整的、层次分明的系统。其中,各报刊杂志相对独立,而与广告、外联等部门又存在很强的联系性,相关性。各个部门都有自己明确的权限,同时各份杂志报刊都有独立的利益。

这样一来,在公司充分授权的情况下,各份报刊杂志在职人员的经济利益便于报刊的经营业绩挂钩,广告、外联也与其本身的广告赞助分额挂钩,这样便可很大限度的调动公司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公司的办公室综合调度、处理各单位的经营,这就大大减少了公司经营的成本,而对广告、外联的共享更可以增加公司的收入。当然,在管理的各种目的中,效益是最根本的目的,对于杂志社这个经济实体来说亦是如此。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也是杂志社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对我实习所在的《家庭育儿》情感版杂志来说,国内还有好几份类似的杂志,比如《知音》、《婚姻与家庭》、《爱人》等等。因此在这块蛋糕上也存在着很激烈的竞争。众所周知,《知音》、《婚姻与家庭》等杂志都是创办了几十年的老杂志,常年的经营已经使这些杂志有了很好的名声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而《家庭育儿》情感版还处于上升期。本杂志的做法是,一方面提高杂志稿件的总体质量,我所在的编辑部不但从众多的来稿中精挑细选真情、感人、文笔优美的稿件,还要经过各位编辑认真反复地编辑和校对。

而美编也一直努力地改进杂志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依托公司的客户资源搞好发行工作。这也的确收到了很好的效益。 杂志社的管理工作对我影响颇深,而自我管理方面的实践体会也让我深有感触。上班的时间是每周一至周五的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

杂志社的地址在朝阳区的安贞桥附近,我必须挤以拥挤闻名中青院的300路车上下班。大约一个小时的路程。平时在学校,如果早上没课总要睡个懒觉,很晚才起床。现在却必须每天都要早早起床,早早去挤公交车。虽然九点钟上班,时间看似来得及。但这必须忽略堵车的因素,我应该有更加充分的时间,以免吃到把自己搞得很狼狈。这对我的时间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仅是早上的起床时间。比如何时吃饭,何时睡觉都要有新的安排。周一到周五的上班,对自己洗衣服、运动等事项的时间也有很大的影响。

平时的课表随着学期的结束作废,考试表也跟着作废,我重新给自己安排了一个时间表。早上六点钟起床,半小时洗漱、放松、整理,六点半吃早饭,七点钟等公交车(等车大约十五分钟,坐车一个小时),八点半左右到单位,十五分钟清理办公室卫生然后开始工作,十二点钟吃午饭,午休半小时,一点半上班,五点下班,六点半吃晚饭,七点半跑步半小时,九点钟上网两小时,十一点睡觉。开始时虽然实习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兴奋感,但是这种生活方式的突然改变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不适应。另外,周六周日的安排也有了新的改变。总体说来,由于上班的时间比较固定,所以时间的安排也比较固定;自己专心致志的进行自己的时间活动,没有了那么多的社会、社团活动打乱自己的时间安排。 时间管理只是自我管理的一个方面。

第6篇 暑期杂志社编辑部实习实习报告

八月底的骄阳依然似火,暑期的背影已经渐渐远去,当我转身回眸时,才发现在那个刚刚逝去的夏日里仍然留有自己的身影。想起在《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实习的日子,挤公交车、外出采访、校对稿件,这一幕幕就像放电影似的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细细梳理一下,才发现原来自己成长了许多。

一、初出茅庐

很早就听说学校要求大二学生在暑假时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但一直不大以为然,直到这一天真的来临时才发现自己无从着手,好像初学走路的婴孩儿,不知道应该先迈哪一只脚,彷徨了好一阵子,也犹豫了好一阵子,仍然毫无头绪。于是,我想起了向老师求助,首先找到宋琳老师,他是社会知名诗人,也一直从事编辑工作,当我断断续续地说明自己的意思时,宋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让我等消息,自此我的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接下来就是等待,等待着宋老师的最终答复,又是一段忐忑不安的时光,不知道结果会怎样。终于,宋老师告诉我,让我去联系《诗刊》杂志的某个编辑,到此时,我才真正看到一点属于自己的光明,终于将社会这扇紧闭的大门撬开了一条缝隙。

几乎与此同时,又有一条道路向我敞开。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图书馆期刊阅览室里看到《新闻与写作》杂志上有一则招收实习生的信息,随手抄下电话号码,便战战兢兢地给对方打了电话,电话通了,让我两天之后去面试。我如期而至,面试并不复杂,我的心里却很紧张,说是面试其实也就是和主编聊天,在聊天中会看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幸而编辑部的人都很随和,面试很顺利。但是在这之前有两段小插曲令我至今记忆深刻,面试的时候,《新闻与写作》编辑部还没有搬到东单的新闻大厦,办公地点仍然在和平西街那个很幽深的巷子里,由于事先没有查清楚行车路线,所以在去的路上不断地给对方打电话询问地址,就这样,原本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到的地方,花了两个小时才找到,当编辑部主编指出这个问题时,羞的我满脸通红,初入社会便表现出如此的状态,至今想来仍然觉得惭愧;另外一件事情是,由于出门匆忙,竟忘记携带身份证和学生证等证件,这个疏忽可是致命的,不过幸亏我带着一些盖有学校印章的获奖证书,才不至于不能证明身份。后来主编对我说,对于这件事情,如果他们再严格一点儿的话,那我就不可能留下实习了。这次的面试经历暴露了我的许多缺点,也得到了一些教训,不过对于日后真正找工作来说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我心存感激。

从实习单位回来后,我就去中文系主任办公室找了孟登迎老师,因为编辑部交给我一个采访任务:采访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主持人王志。对于这个采访任务我诚惶诚恐,因为与名人尤其是名嘴面对面交流,对于我来说尚属首次,所以想请孟老师给予指导,和孟老师交流了一个多小时,他从宏观的文化层面教授我了如何把握住采访重点,一席谈话令我收获甚丰。

《新闻与写作》是隶属于京报集团的党办新闻理论杂志,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正是这样一份杂志却能给一个初来乍到的实习生采访央视名嘴的机会,一开始我是很惊讶的,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如此信任我们这些实习生,因为在这之前,其他实习生先后采访过白岩松和撒贝宁。但是后来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该编辑部实行激励实习生的机制,他们信任大学生的能力,敢于放手把一些重要任务交给学生去做;对于我的话,可能是因为自己在学校院报做记者和编辑、在中文系葵社主办《新声》社刊的经历以及一些校内文学比赛的获奖证书起了作用。

聊完了采访的事情,孟老师说可以推荐我去《青年文摘》实习一段时间,听到这个信息我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很多都是捧着《青年文摘》长大的,这本杂志在全国非常有名,销售量也很大,如果能去那儿实习的话,也是一件极有面子的事情,所以当时毫不犹豫便答应了。

就这样,在两周之前还一筹莫展的我,现在已经拥有了三个实习机会,然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现在我又面临着如何选择的问题。就社会知名度和刊物发行量来说,《诗刊》和《青年文摘》远远高于《新闻与写作》,而且我是学中文的,平时也喜欢阅读和创作一些诗歌,所以无论选择《诗刊》还是《青年文摘》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我最终却忍痛割爱,选择了《新闻与写作》,我之所以这样选择是有原因的:第一,这个单位完全是我自己联系的,自己种的果子吃起来永远都是最甜的,因为这个过程凝结了自己的辛苦和付出,所以不忍将其舍弃;第二,《新闻与写作》编辑部的老师对我非常信任,能给我提供非常大的发挥空间,而这一点在其他单位是很难遇到的;第三,我想社会实践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能够接触社会、深入社会,而做新闻无疑是最便捷、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我最初也就是抱着能够接触社会的想法去进行社会实践的;第四,虽然我是学中文的,但是在院报的工作经历使我对新闻产生了感情和兴趣。在这些想法的基础上,我选择《新闻与写作》。

二、良师益友

在《新闻与写作》实习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除了帮着编辑部搬家和校对稿件之外,我一共做过两次采访,采访对象分别是漫画家方成和北京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徐滔。而我认为最大的收获还应该是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编辑部几位老师的谆谆教导,在这段时间里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书本上不可能学到的东西,也真正明白了实践的意义。

《新闻与写作》有一个固定的采访栏目叫“名人谈充电”,采访对象都是国内著名的新闻人,以对话形式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充电情况。一开始分派给我的采访王志的任务就属于这个栏目,但由于期间遇到了一些阻碍,所以采访未能进行,我重新领到的任务是采访北京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徐滔,主题仍然是谈充电,由我和另外一位实习生负责,带我们的老师是编辑王卫国老师。

对于这次采访,可谈的事情实在太多,我所得到的收获也很多,其中主要是从王卫国老师身上学到的谈话和采访的技巧,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这对我一生都受用不尽。王老师大约五十多岁,曾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师从谢冕和严家炎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调到《北京日报》工作,现任《新闻与写作》编辑,是该杂志水平最高的编辑之一。

为了做好这次采访,我和搭档作了充分的准备,在网上搜集到了几乎所有关于徐滔的资料以及其他媒体采访她的稿件,通过准备我们掌握了有关徐滔的基本情况。北京电视台有一个王牌节目叫《法治进行时》,这个节目通过录播破案现场深受北京老百姓,收视率非常高,徐滔就是这个节目的创办人兼主持。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一件事情:2001年某夜,北京西站发生歹徒劫持人质事件,公安人员将其团团包围,为了保护人质安全,局面一直僵持,后来犯罪分子提出要见媒体,于是公安人员找到了徐滔,结果徐滔凭借出色的口才对歹徒展开了心理征服战,经过九个小时的鏖战,她终于凭三寸不烂之舌配合公安人员将人质解救,将犯罪分子制服。节目播出后徐滔一举成名,并获得了范长江新闻奖。了解这些情况之后,我们开始列采访提纲。

我们先请教王老师,他告诉我们,采访时脑中要始终有一个框架,即:为什么要充电?怎样充电?充电的结果怎样?这三个问题虽然简单,但采访时绝对不能脱离这三个框架,否则就会离题千里。然而一开始,我们总也抓不住重点,不知道第一个问题应该从哪儿切入。采访提纲一次次地列,又一次次地被王老师批评,总也不能令人满意。当我们几乎江郎才尽的时候,他拿着提纲问我们:“徐滔最引以为豪的事情是什么?”我们回答:“是2001年西客站解救挟持人质事件。”“你们为什么不提这件事?”“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媒体采访徐滔时都会提到这件事,如果我们再提的话就会很俗气,难以出新,所以有意将其避开”,王老师听到后,一摆手,对我们说:“这么想是不对的,徐滔之所以是徐滔,就是因为她这种独特的经历,而她最得意的事情就是2001年西客站解救劫持人质事件,这是她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如果你们连这个都不提的话,怎么抓住徐滔的闪光点?也正因为这件事情最典型所以别人在采访她时都会提到。我们不管他们提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从充电的角度和这件事结合起来提问题,而这就是我们要出新的地方,也是可以和她拉进距离,引起她谈话欲望的地方。”一席话使我们茅塞顿开,于是经过短暂的思索,我们把第一个问题列为“徐滔您好,几乎每个记者采访您都会提到2001年北京西客站劫持人质案件中,您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谈判9个小时,并协助警方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的那段经历。我们想知道,当时您为什么能如此准确地把握犯罪分子的心理呢,您学习过犯罪心理学吗?”,这个问题既抓住了徐滔的特点,又紧贴充电主题,得到了王老师的首肯。万事开头难,第一个问题提出来以后,其他问题很快就列了出来。后来采访徐滔的时候,我记得她见到我们后说的第一句话说的就是:“你们这份提纲写得很棒,很专业”,后面整个采访也进行的很顺利,很愉快。事后我想,能得到京城名记这样的评价,那当时反复列提纲付出的努力也是值得的。

采访的成功当然要归功于王老师的指导,他经常对我们说,他作采访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四个字“六经注我”,就是说在采访前对某一个问题首先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采访过程中只是引导着被采访者来注释自己已有的观点。我明白要做到这点需要具有准确而独到的洞察力,要有一眼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王老师无疑具有这样的能力,这是最令我佩服的地方,也是要从他身上学习的最大的无形财产。王老师曾经给我们介绍说,央视许多大牌记者,诸如白岩松、王小丫、撒贝宁、王志等都和他 “认识”,可是他们却从来没见过面,所有的交流都是在电话里进行的。在和这些人第一次通电话时,王老师往往能一语道破出他们主持节目的最大特点和不足,这往往会使他们有如遇知己之感,因此对王老师约的采访、派的记者很少拒绝,这也是我们这些实习生能采访到这些大牌记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采访结束,回来就要整理采访录音,整理过录音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耗时耗力,一个半小时的谈话,一万五千字的内容,至少要在电脑前连续工作四、五个小时才能完成。如果说这项工作是体力劳动的话,那么接下来整理初稿的工作就是要考验脑力的时候了,一万五千字的内容经过选择、提炼,要整理出三千五百字的初稿,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逻辑清晰,语言简明,这对于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取问题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还有语言文字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逼着你做出尽善尽美的文章。经过这样一通程序下来后,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会倍感亲切,而当看到自己付出的劳动终于变成铅字时候,兴奋地看了又看。

编辑部还有一位负责采写工作的编辑叫刘建新,她是一位即将退休的老编辑了,在实习期间我也有幸跟着她参与采访了著名漫画家方成。按王老师的说法,刘建新老师的采访方式也可以用四个概括,叫做“我注六经”,她为人和蔼、循循善诱,往往第一个问题就能给人以亲切感,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然后不断通过自己的提问,使被采访者说出更多想说的话,这在采访方成的过程中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和王老师的“六经注我”一样,这是两种不同的采访方式。而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接触并学习到这两种风格迥异,但效果相同的采访方式,着实受益匪浅。

主编郭洪新非常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做到人尽其职、物尽其用,并且非常具有创新意识,他能为每个人量身定做一些栏目,包括实习生,使每个人的长处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比如,因为我平时写一些诗歌,所以他让我管理网站上的“传媒人诗苑”栏目,并且安排我为该编辑部写刊歌的歌词。这些都为我提供了非常大的发挥空间和学习空间,而他的这种管理理念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思考的。

总之,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过程中能结交这些良师益友是我最大的收获,他们对待我的态度使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感恩的心,就像王卫国老师说的:“因为我们的孩子和你们年龄差不多,我们希望他们单位的老师能够对他们好一点儿,反过来,我们就想要对你们好一点儿”。

三、满载而归

一个多月的社会实践,时间不长,却收获颇丰,可以说是满载而归。杂志相对报纸虽说比较清闲,但却可以在一个题目上不断打磨,可以做得很精,将一块璞玉磨成精美的玉器,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手艺也在不断提高。当然,除了技术层面之外,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对自身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1.学习真的很重要。以前常听人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回到学校后最大的变化就是知道怎样去学习了,也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对此我更是深有体会。记得有一次和王卫国老师聊天,谈到了理论学习的问题,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参加工作后,当一个人的工作水平达到了一个很难突破的阶段时,起决定因素的往往是他的理论功底。对此我深信不疑,但是如何在大学生活剩下不到两年的有限时间里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我却是比较迷茫的,因此我向孟登迎老师请教,他告诉我说,要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并不一定要看多少理论方面的书,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来说很容易找书来读,但一定要读经典,比如多读一些文学名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试着对其进行阐释,自然就会涉及到各种理论,这样容易切入,也容易深入下去;至于要真正提高理论水准,上好美学课和哲学课至关重要;此外,我们周围的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可供省察的事件,只要我们多观察生活,并对此进行有益的思考,自觉运用学过的理论去解释它,那么理论思维会很快得到提高。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现在也更多的读一些经典书籍,包括中华古籍、中外名著以及文艺、哲学理论方面的书,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尽最大可能的提高自己的水平。

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明白了以前老师上课的时候苦口婆心对我们说的,要珍惜大学时光多读书、读好书之类的话,回想起来突然发现这真的是至理名言。当然,学习并不只是要学习理论,也不仅仅是在学校里才学习,走出校门后更需要学习;不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要学习社会这本大书,提高自身修养,高标准、严要求,把自己塑造成能够适应社会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2.试着在社会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大学四年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一个人只有在社会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定位,才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出他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相信自己,但既不能把自己想得过高,也不能低估自己的实力,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囿于校园,要适当地走出去,走到社会这个大网络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个点。当然,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到自己的定位,但最起码我们试过,只要迈出了第一步,以后就不会觉得陌生。此外,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必须得批判地看待这个世界,社会上的许多事情和校园里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应把它想得那么完满,也不应想得过分恶劣,要学会公正地看待它,以我们自己的一颗平常心来体悟社会,体悟生活,为最终走向社会作好充分的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

3.体会到生活不易,学会珍惜生活。实习单位的地点在东单,从学校到东单要转乘一次公交车,至少要一个小时才可以到,当时是最炎热的7、8月份,而且乘车时间往往是在上下班高峰期,所以挤公交车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有了这样的经历便多少能体会到生活的不易,更懂得去珍惜生活。

第7篇 2023年3月杂志社编辑实习报告

一、 概述

经过高三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现在回忆一下,仍感到幸福。选择中文这个专业,是因为我对写作的爱好和对文学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宝贵的大学生活就要走到尽头了。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选择继续求学,但这并不代表我的学习之路就走到尽头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吗,在自己的身边,总会有一些东西自己从未接触过,总有一些东西需要自己从头学起。

像编辑这一职位,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学生而言,是很诱人的。编辑的工作也总是透露了那么一丝神秘。既然不再读书,当然要面临工作。对工作,处出茅庐的我还真是不知怎样选择。只是觉得,自己毕竟是学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所以,将来的工作最好还是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 所以自然而然,编辑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选工作。

在徐老师的帮助之下,我顺利地进入了《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实习。这是一家报道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开发智力,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刊物。单位很小,但从社长到社员都很友善。能走进这家杂志社实习,能有机会让我近距离接触文化传媒工作,让我很兴奋,也很珍惜。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充分了解杂志社各项工作的操作,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

二、 实习过程

第一次走出校门,来到工作岗位,这对于我来说什么都是全新的,都是让人兴奋的。整个实习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一)学习过程

最初的一段时间,我都处于学习阶段。这种学习,包括对刊物的了解,对刊物运行的了解,对本杂志社的了解和对编辑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了解。

我用了三天的时间,阅读本杂志社的刊物。它包括中学版与小学版。在充分了解杂志的内部结构后,杨社长又为我讲解了杂志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所经程序。并为我请来了本杂志社的主编翁永良翁老师,为我讲解什么是编辑、什么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编辑的具体工作等问题。

(二)约稿过程

在进行完初步的学习阶段后,就要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了。我的主要工作即实习内容便是约稿。

在了解刊物的主要方向后,根据自己所负责的“中学版·发明展示台”和“中学版·探索”版块的特点,进行有选择的约稿。

(三)编辑阶段

在约来一定数量的稿件后,在翁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我开始进入编辑阶段。因为约稿得来的稿件,大部分是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时的参赛稿件,在内容、长度、趣味性等方面都不太适合直接刊登,都要经过编辑、更改后才可以使用。

在经过几次尝试后,我所编辑的几篇稿件,都顺利通过了审核,被刊登了出来。

三、 实习内容

杂志的发行,第一步当然是约稿。没有一定量的,一本杂志是没办法发行的,一个杂志社也是办不起来的。之后才能对约来的稿件进行分类处理,进行编辑。再经过排版、绘图、彩编等才被最终发行。因此,我的第一项工作,即第一个实习项目便是约稿。

(一)约稿

约稿的工作并不难,或可说很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很繁琐,需要相当的耐心与细心,具体工作内容

1、在网上查询全国的各种青少年科技大赛,并将获奖名单打印下来,以便约稿时使用。因为这本杂志主要是介绍全国青少年的小发明,小创作的,因此,那些在科技大赛中获了奖的便成为了我们主要的稿件来源。

2、对获奖名单进行筛选。保留下获过奖但其发明创造尚未被刊登的。将小学与中学区分开来。我的具体操作是将小学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将高中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以便操作。

3、查询电话。我的查询方式很原始,就是拨打全国各地的电话查询服务台114,再具体查询某个地区,某个学校,某个老师的电话,以此来联系有发明创造的小学生。这一步工作量较大,而且还要做好记录,哪个打通了,哪个没打通;哪个有老师电话,哪个留邮箱了,哪个发稿了,都要有详细的记录。

4、约稿。在约稿时,要向各地老师详细介绍杂志社的情况和的酬劳,方式等问题。

5、回访。即在收到稿件后对者的回复;在稿件被录用后对者的通知,寄稿费等工作。

约稿的工作顺利完成后,我便进入了下一个实习项目,即编辑。

(二)编辑

这项工作,不再像约稿那样繁琐,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相应高许多。一件稿件在手,先要筛选,看它合不合适运用。如合适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工作。

经过了一学期的理论学习,使我对广告学有了基本了解,也对于这个专业有了一个系统的学习和掌握。第一次寻找广告方面的单位实习,还是比较忐忑的,因为没有多少实践,平时学习的也都是理论,满担心自己胜任不了的。...

院系:佛科院文学与艺术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09中文非师范一班 姓名:梁** 学号: xx114432 实践单位: 广州岭南印象园 实践时间:xx 年7月15日 —— xx 年7月15日 共1天 一.实践目的:本次三下乡活动是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广府文...

一、实习目的熟悉现实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运作体系和管理流程,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并在工作中学习新知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提升,以指导未来的学习重点和发展方向。

实习目的:通过三个月实习试用期,了解厂区生产流程,为本职hr工作打好基础;通过本部实习。了解hr方面在厂区的工作范围,并接手相关人事管理岗位工作,同时有对hr方面的自己看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集中体现了___“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

时间稍纵即逝,转眼已是四月,实习快接近尾声。回顾这一路走来,心里满满丰收的喜悦,每天都在进步中,日子过得安静又实在。想起刚来时候的自己,带着对实习生活美好憧憬和期待来到实习医院,心中怀揣着满满的激情;不觉十个月都快结束,收...

两个月的暑假即将结束的时候,我的实践活动也接近尾声。我实践的地区位于我的家乡,长江中下游,江汉平原地区。该地区主要经营农业种植业,春夏季主要以水稻为主,副业有棉花、大豆。

各位同事大家早上好,今天美指三角形整理接近尾声,欧系货币维持区间振荡,欧洲股市小幅走软,市场情绪依然较为谨慎。美元指数开于71.44基本盘出触底反弹的走势,随着国际现货黄金跌破900美元/盎司关口,美元指数也触及71.87上方高点。

第8篇 实习报告:杂志社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范文:杂志社实习报告

内容简介:0xx年7月7日至8月7日,我在北京《家庭育儿》杂志情感版编辑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相对来说,这是一次专业不对口的社会实践,因为就编辑部的工作性质来说更适合中文专业的同学。而且当初我也正是因为怀着对中文的强烈兴趣,自己找到杂志社的主编谷禾先生,以求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和文字能力。我在编辑部的这一个月时间里,我跟随身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谷禾、艾龙、王淑红三位老师看到、学到、体会到许多东西。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字功底、写作水平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也从这个专业不对口的实践岗位上学到不少我们公共管理专业内的经验与知识,对我来说真可谓受益匪浅。而这些是在书本上很难学到的。本文来葱人创意网

《家庭育儿》杂志情感版与《健康必读》、《科教文汇》、《畜禽养殖》、《幸福宠物》、《健康导报》同属一家公司,各份杂志(报纸)都有自己独立的编辑部与发行部,但是有统一的办公室、广告与外联部门,受公司的统一领导。五报一刊虽然分属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医药促进会、中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三个实体,但是交由一家公司来办可以大大地减少办报成本,一定程度上共享客户、代理、广告等资源,提高运行效率,增加效益。简单图示如下:公司 办公室 健康导报 健康必读 科教文汇 畜禽养殖 家庭育儿 幸福宠物 广告部 外联部 编辑部 发行部 编辑部 发行部 编辑部 编辑部 发行部 编辑部 发行部编辑部 发行部 发行部 从上图可以看到,由若干份报刊杂志子统统构成的公司是一个完整的、层次分明的系统。其中,各报刊杂志相对独立,而与广告、外联等部门又存在很强的联系性,相关性。各个部门都有自己明确的权限,同时各份杂志报刊都有独立的利益。这样一来,在公司充分授权的情况下,各份报刊杂志在职人员的经济利益便于报刊的经营业绩挂钩,广告、外联也与其本身的广告赞助分额挂钩,这样便可很大限度的调动公司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公司的办公室综合调度、处理各单位的经营,这就大大减少了公司经营的成本,而对广告、外联的共享更可以增加公司的收入。当然,在管理的各种目的中,效益是最根本的目的,对于杂志社这个经济实体来说亦是如此。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也是杂志社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对我实习所在的《家庭育儿》情感版杂志来说,国内还有好几份类似的杂志,比如《知音》、《婚姻与家庭》、《爱人》等等。因此在这块蛋糕上也存在着很激烈的竞争。众所周知,《知音》、《婚姻与家庭》等杂志都是创办了几十年的老杂志,常年的经营已经使这些杂志有了很好的名声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而《家庭育儿》情感版还处于上升期。本杂志的做法是,一方面提高杂志稿件的总体质量,我所在的编辑部不但从众多的来稿中精挑细选真情、感人、文笔优美的稿件,还要经过各位编辑认真反复地编辑和校对。

而美编也一直努力地改进杂志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依托公司的客户资源搞好发行工作。这也的确收到了很好的效益。杂志社的管理工作对我影响颇深,而自我管理方面的实践体会也让我深有感触。上班的时间是每周一至周五的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杂志社的地址在朝阳区的安贞桥附近,我必须挤以拥挤闻名中青院的300路车上下班。大约一个小时的路程。平时在学校,如果早上没课总要睡个懒觉,很晚才起床。现在却必须每天都要早早起床,早早去挤公交车。虽然九点钟上班,时间看似来得及。但这必须忽略堵车的因素,我应该有更加充分的时间,以免吃到把自己搞得很狼狈。这对我的时间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仅是早上的起床时间。比如何时吃饭,何时睡觉都要有新的安排。周一到周五的上班,对自己洗衣服、运动等事项的时间也有很大的影响。平时的课表随着学期的结束作废,考试表也跟着作废,我重新给自己安排了一个时间表。早上六点钟起床,半小时洗漱、放松、整理,六点半吃早饭,七点钟等公交车(等车大约十五分钟,坐车一个小时),八点半左右到单位,十五分钟清理办公室卫生然后开始工作,十二点钟吃午饭,午休半小时,一点半上班,五点下班,六点半吃晚饭,七点半跑步半小时,九点钟上网两小时,十一点睡觉。开始时虽然实习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兴奋感,但是这种生活方式的突然改变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不适应。另外,周六周日的安排也有了新的改变。总体说来,由于上班的时间比较固定,所以时间的安排也比较固定;自己专心致志的进行自己的时间活动,没有了那么多的社会、社团活动打乱自己的时间安排。 时间管理只是自我管理的一个方面。

第9篇 杂志社记者实习报告格式

杂志社记者实习报告格式

6号下午三点半拖着大大小小的行李离开南昌,带着所有人的祝福、期待、羡慕、嫉妒,登上了前往广州的火车。

没有兴奋,也没有紧张,电脑室很清楚自己将要带着大把的钞票去梦寐以求的南方都市报实习三个月。

7号凌晨五点到达广州,放下行李后就直奔南方传媒大厦,仰望那高楼并暗自窃喜:未来三个月我将可以和这栋楼里充满理想的人们一起奋斗了!

10号在三位严格保安要求下帖上了一个南方传媒的标签进入大楼(南方报业集团的保安真的很严格),没想到一进报社就参加新一期杂志的选题会,更没有想到三个小时的选题会过后,感受到的不是“理想主义”,更多的是自由、平等、务实。

原本在脑海里的画面应该是一群充满理想的'年轻人在会议上争论不休,然后不停强调“我们要坚持正义”、“要维护良知”、“要调查真相”云云,结果却是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每一个新闻选题,就像学生报社开选题会一样轻松随意,但关键的差别是在这里每一个选题都得到充分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说出自己的看法,每一个采写细节都考虑其中,每一个人的意见都能互相激发彼此的思维。

我亲眼见证一个封面报道的选题策划在大家的讨论下,修改三次才见形状,如果没有这种充分的头脑风暴,自由的讨论氛围,根本就没办法弄出来一个更加完善的封面报道。

而这种自由,务实几乎渗透在每个细节。

会后江老师说会议主席台上坐着的是南都的副社长,可是整个会议上大家都讨论的很自由,庄副社长也一直没发言,最后临离开前随意说了几句,根本不像是一份重量级报纸的副社长,而其他根本不分什么杂志主编、副主编之类。我一直以为这种讨论的氛围只有在学校才有。

会议后一直对在会上发言的标哥印象很深,一查才知道是那位写南都社论《躺在时间的河流上怀念他们》而被停职的良心评论员宋志标,在王克勤写山西疫苗的时候,南都连发了社论力挺,有都出自标哥之手,江老师说标哥是南方传媒集团最牛的人之一,可是在开会前,他为我们开门,会上发言也很谦虚,(尽管我看到每期的核心报道主笔都是他),以至于我以为这位年轻的小伙子是江老师的徒弟。

这就是南都的记者,很低调,很务实,就像江老师说的该讨论的时候就自由发言,改做事的时候就认真做事。

所以在南都的办公室不会听到大家随意讨论网购之类的杂事,中午吃完饭就熄灯休息,一点声音都没有。该出去采访的出去采访,改编写稿件的编稿,完事了就下班,没完事就熬夜,办公室想来就来,不想来可以在家里写稿。实习生也不会没事就呆在办公室,相反在南昌实习,随处都坐着实习生,记者也大都无聊地讨论各种吃喝玩乐,再者就是改编各种通讯员的稿件。

我很高兴能跟着南都的高级编辑学习,也很庆幸可以见证参与《中国财富》和《公益周刊》这两个新生儿的成长和变化,虽然仅仅三个月,但我很乐意抱着一颗热诚学习的心享受着三个月的旅程。

第10篇 杂志社实习报告

内容0xx年7月7日至8月7日,我在北京《家庭育儿》杂志情感版编辑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相对来说,这是一次专业不对口的社会实践,因为就编辑部的工作性质来说更适合中文专业的同学。而且当初我也正是因为怀着对中文的强烈兴趣,自己找到杂志社的主编谷禾先生,以求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和文字能力。我在编辑部的这一个月时间里,我跟随身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谷禾、艾龙、王淑红三位老师看到、学到、体会到许多东西。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字功底、写作水平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也从这个专业不对口的实践岗位上学到不少我们公共管理专业内的经验与知识,对我来说真可谓受益匪浅。而这些是在书本上很难学到的。本文来葱人创意网

《家庭育儿》杂志情感版与《健康必读》、《科教文汇》、《畜禽养殖》、《幸福宠物》、《健康导报》同属一家公司,各份杂志(报纸)都有自己独立的编辑部与发行部,但是有统一的办公室、广告与外联部门,受公司的统一领导。五报一刊虽然分属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医药促进会、中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三个实体,但是交由一家公司来办可以大大地减少办报成本,一定程度上共享客户、代理、广告等资源,提高运行效率,增加效益。简单图示如下:公司 办公室 健康导报 健康必读 科教文汇 畜禽养殖 家庭育儿 幸福宠物 广告部 外联部 编辑部 发行部 编辑部 发行部 编辑部 编辑部 发行部 编辑部 发行部编辑部 发行部 发行部 从上图可以看到,由若干份报刊杂志子统统构成的公司是一个完整的、层次分明的系统。其中,各报刊杂志相对独立,而与广告、外联等部门又存在很强的联系性,相关性。各个部门都有自己明确的权限,同时各份杂志报刊都有独立的利益。这样一来,在公司充分授权的情况下,各份报刊杂志在职人员的经济利益便于报刊的经营业绩挂钩,广告、外联也与其本身的广告赞助分额挂钩,这样便可很大限度的调动公司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公司的办公室综合调度、处理各单位的经营,这就大大减少了公司经营的成本,而对广告、外联的共享更可以增加公司的收入。当然,在管理的各种目的中,效益是最根本的目的,对于杂志社这个经济实体来说亦是如此。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也是杂志社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对我实习所在的《家庭育儿》情感版杂志来说,国内还有好几份类似的杂志,比如《知音》、《婚姻与家庭》、《爱人》等等。因此在这块蛋糕上也存在着很激烈的竞争。众所周知,《知音》、《婚姻与家庭》等杂志都是创办了几十年的老杂志,常年的经营已经使这些杂志有了很好的名声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而《家庭育儿》情感版还处于上升期。本杂志的做法是,一方面提高杂志稿件的总体质量,我所在的编辑部不但从众多的来稿中精挑细选真情、感人、文笔优美的稿件,还要经过各位编辑认真反复地编辑和校对。

而美编也一直努力地改进杂志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依托公司的客户资源搞好发行工作。这也的确收到了很好的效益。杂志社的管理工作对我影响颇深,而自我管理方面的实践体会也让我深有感触。上班的时间是每周一至周五的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杂志社的地址在朝阳区的安贞桥附近,我必须挤以拥挤闻名中青院的300路车上下班。大约一个小时的路程。平时在学校,如果早上没课总要睡个懒觉,很晚才起床。现在却必须每天都要早早起床,早早去挤公交车。虽然九点钟上班,时间看似来得及。但这必须忽略堵车的因素,我应该有更加充分的时间,以免吃到把自己搞得很狼狈。这对我的时间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仅是早上的起床时间。比如何时吃饭,何时睡觉都要有新的安排。周一到周五的上班,对自己洗衣服、运动等事项的时间也有很大的影响。平时的课表随着学期的结束作废,考试表也跟着作废,我重新给自己安排了一个时间表。早上六点钟起床,半小时洗漱、放松、整理,六点半吃早饭,七点钟等公交车(等车大约十五分钟,坐车一个小时),八点半左右到单位,十五分钟清理办公室卫生然后开始工作,十二点钟吃午饭,午休半小时,一点半上班,五点下班,六点半吃晚饭,七点半跑步半小时,九点钟上网两小时,十一点睡觉。开始时虽然实习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兴奋感,但是这种生活方式的突然改变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不适应。另外,周六周日的安排也有了新的改变。总体说来,由于上班的时间比较固定,所以时间的安排也比较固定;自己专心致志的进行自己的时间活动,没有了那么多的社会、社团活动打乱自己的时间安排。 时间管理只是自我管理的一个方面。

第11篇 暑期杂志社编辑部实习社会实践报告

八月底的骄阳依然似火,暑期的背影已经渐渐远去,当我转身回眸时,才发现在那个刚刚逝去的夏日里仍然留有自己的身影。想起在《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实习的日子,挤公交车、外出采访、校对稿件,这一幕幕就像放电影似的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细细梳理一下,才发现原来自己成长了许多。

一、初出茅庐

很早就听说学校要求大二学生在暑假时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但一直不大以为然,直到这一天真的来临时才发现自己无从着手,好像初学走路的婴孩儿,不知道应该先迈哪一只脚,彷徨了好一阵子,也犹豫了好一阵子,仍然毫无头绪。于是,我想起了向老师求助,首先找到宋琳老师,他是社会知名诗人,也一直从事编辑工作,当我断断续续地说明自己的意思时,宋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让我等消息,自此我的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接下来就是等待,等待着宋老师的最终答复,又是一段忐忑不安的时光,不知道结果会怎样。终于,宋老师告诉我,让我去联系《诗刊》杂志的某个编辑,到此时,我才真正看到一点属于自己的光明,终于将社会这扇紧闭的大门撬开了一条缝隙。

几乎与此同时,又有一条道路向我敞开。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图书馆期刊阅览室里看到《新闻与写作》杂志上有一则招收实习生的信息,随手抄下电话号码,便战战兢兢地给对方打了电话,电话通了,让我两天之后去面试。我如期而至,面试并不复杂,我的心里却很紧张,说是面试其实也就是和主编聊天,在聊天中会看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幸而编辑部的人都很随和,面试很顺利。但是在这之前有两段小插曲令我至今记忆深刻,面试的时候,《新闻与写作》编辑部还没有搬到东单的新闻大厦,办公地点仍然在和平西街那个很幽深的巷子里,由于事先没有查清楚行车路线,所以在去的路上不断地给对方打电话询问地址,就这样,原本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到的地方,花了两个小时才找到,当编辑部主编指出这个问题时,羞的我满脸通红,初入社会便表现出如此的状态,至今想来仍然觉得惭愧;另外一件事情是,由于出门匆忙,竟忘记携带身份证和学生证等证件,这个疏忽可是致命的,不过幸亏我带着一些盖有学校印章的获奖证书,才不至于不能证明身份。后来主编对我说,对于这件事情,如果他们再严格一点儿的话,那我就不可能留下实习了。这次的面试经历暴露了我的许多缺点,也得到了一些教训,不过对于日后真正找工作来说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我心存感激。

从实习单位回来后,我就去中文系主任办公室找了孟登迎老师,因为编辑部交给我一个采访任务:采访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主持人王志。对于这个采访任务我诚惶诚恐,因为与名人尤其是名嘴面对面交流,对于我来说尚属首次,所以想请孟老师给予指导,和孟老师交流了一个多小时,他从宏观的文化层面教授我了如何把握住采访重点,一席谈话令我收获甚丰。

《新闻与写作》是隶属于京报集团的党办新闻理论杂志,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正是这样一份杂志却能给一个初来乍到的实习生采访央视名嘴的机会,一开始我是很惊讶的,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如此信任我们这些实习生,因为在这之前,其他实习生先后采访过白岩松和撒贝宁。但是后来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该编辑部实行激励实习生的机制,他们信任大学生的能力,敢于放手把一些重要任务交给学生去做;对于我的话,可能是因为自己在学校院报做记者和编辑、在中文系葵社主办《新声》社刊的经历以及一些校内文学比赛的获奖证书起了作用。

聊完了采访的事情,孟老师说可以推荐我去《青年文摘》实习一段时间,听到这个信息我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很多都是捧着《青年文摘》长大的,这本杂志在全国非常有名,销售量也很大,如果能去那儿实习的话,也是一件极有面子的事情,所以当时毫不犹豫便答应了。

就这样,在两周之前还一筹莫展的我,现在已经拥有了三个实习机会,然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现在我又面临着如何选择的问题。就社会知名度和刊物发行量来说,《诗刊》和《青年文摘》远远高于《新闻与写作》,而且我是学中文的,平时也喜欢阅读和创作一些诗歌,所以无论选择《诗刊》还是《青年文摘》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我最终却忍痛割爱,选择了《新闻与写作》,我之所以这样选择是有原因的:第一,这个单位完全是我自己联系的,自己种的果子吃起来永远都是最甜的,因为这个过程凝结了自己的辛苦和付出,所以不忍将其舍弃;第二,《新闻与写作》编辑部的老师对我非常信任,能给我提供非常大的发挥空间,而这一点在其他单位是很难遇到的;第三,我想社会实践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能够接触社会、深入社会,而做新闻无疑是最便捷、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我最初也就是抱着能够接触社会的想法去进行社会实践的;第四,虽然我是学中文的,但是在院报的工作经历使我对新闻产生了感情和兴趣。在这些想法的基础上,我选择《新闻与写作》。

二、良师益友

在《新闻与写作》实习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除了帮着编辑部搬家和校对稿件之外,我一共做过两次采访,采访对象分别是漫画家方成和北京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徐滔。而我认为最大的收获还应该是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编辑部几位老师的谆谆教导,在这段时间里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书本上不可能学到的东西,也真正明白了实践的意义。

《新闻与写作》有一个固定的采访栏目叫“名人谈充电”,采访对象都是国内著名的新闻人,以对话形式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充电情况。一开始分派给我的采访王志的任务就属于这个栏目,但由于期间遇到了一些阻碍,所以采访未能进行,我重新领到的任务是采访北京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徐滔,主题仍然是谈充电,由我和另外一位实习生负责,带我们的老师是编辑王卫国老师。

对于这次采访,可谈的事情实在太多,我所得到的收获也很多,其中主要是从王卫国老师身上学到的谈话和采访的技巧,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这对我一生都受用不尽。王老师大约五十多岁,曾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师从谢冕和严家炎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调到《北京日报》工作,现任《新闻与写作》编辑,是该杂志水平最高的编辑之一。

为了做好这次采访,我和搭档作了充分的准备,在网上搜集到了几乎所有关于徐滔的资料以及其他媒体采访她的稿件,通过准备我们掌握了有关徐滔的基本情况。北京电视台有一个王牌节目叫《法治进行时》,这个节目通过录播破案现场深受北京老百姓欢迎,收视率非常高,徐滔就是这个节目的创办人兼主持。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一件事情:xx年某夜,北京西站发生歹徒劫持人质事件,公安人员将其团团包围,为了保护人质安全,局面一直僵持,后来犯罪分子提出要见媒体,于是公安人员找到了徐滔,结果徐滔凭借出色的口才对歹徒展开了心理征服战,经过九个小时的鏖战,她终于凭三寸不烂之舌配合公安人员将人质解救,将犯罪分子制服。节目播出后徐滔一举成名,并获得了范长江新闻奖。了解这些情况之后,我们开始列采访提纲。

我们先请教王老师,他告诉我们,采访时脑中要始终有一个框架,即:为什么要充电?怎样充电?充电的结果怎样?这三个问题虽然简单,但采访时绝对不能脱离这三个框架,否则就会离题千里。然而一开始,我们总也抓不住重点,不知道第一个问题应该从哪儿切入。采访提纲一次次地列,又一次次地被王老师批评,总也不能令人满意。当我们几乎江郎才尽的时候,他拿着提纲问我们:“徐滔最引以为豪的事情是什么?”我们回答:“是xx年西客站解救挟持人质事件。”“你们为什么不提这件事?”“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媒体采访徐滔时都会提到这件事,如果我们再提的话就会很俗气,难以出新,所以有意将其避开”,王老师听到后,一摆手,对我们说:“这么想是不对的,徐滔之所以是徐滔,就是因为她这种独特的经历,而她最得意的事情就是xx年西客站解救劫持人质事件,这是她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如果你们连这个都不提的话,怎么抓住徐滔的闪光点?也正因为这件事情最典型所以别人在采访她时都会提到。我们不管他们提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从充电的角度和这件事结合起来提问题,而这就是我们要出新的地方,也是可以和她拉进距离,引起她谈话欲望的地方。”一席话使我们茅塞顿开,于是经过短暂的思索,我们把第一个问题列为“徐滔您好,几乎每个记者采访您都会提到xx年北京西客站劫持人质案件中,您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谈判9个小时,并协助警方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的那段经历。我们想知道,当时您为什么能如此准确地把握犯罪分子的心理呢,您学习过犯罪心理学吗?”,这个问题既抓住了徐滔的特点,又紧贴充电主题,得到了王老师的首肯。万事开头难,第一个问题提出来以后,其他问题很快就列了出来。后来采访徐滔的时候,我记得她见到我们后说的第一句话说的就是:“你们这份提纲写得很棒,很专业”,后面整个采访也进行的很顺利,很愉快。事后我想,能得到京城名记这样的评价,那当时反复列提纲付出的努力也是值得的。

采访的成功当然要归功于王老师的指导,他经常对我们说,他作采访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四个字“六经注我”,就是说在采访前对某一个问题首先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采访过程中只是引导着被采访者来注释自己已有的观点。我明白要做到这点需要具有准确而独到的洞察力,要有一眼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王老师无疑具有这样的能力,这是最令我佩服的地方,也是要从他身上学习的最大的无形财产。王老师曾经给我们介绍说,央视许多大牌记者,诸如白岩松、王小丫、撒贝宁、王志等都和他 “认识”,可是他们却从来没见过面,所有的交流都是在电话里进行的。在和这些人第一次通电话时,王老师往往能一语道破出他们主持节目的最大特点和不足,这往往会使他们有如遇知己之感,因此对王老师约的采访、派的记者很少拒绝,这也是我们这些实习生能采访到这些大牌记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采访结束,回来就要整理采访录音,整理过录音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耗时耗力,一个半小时的谈话,一万五千字的内容,至少要在电脑前连续工作四、五个小时才能完成。如果说这项工作是体力劳动的话,那么接下来整理初稿的工作就是要考验脑力的时候了,一万五千字的内容经过选择、提炼,要整理出三千五百字的初稿,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逻辑清晰,语言简明,这对于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取问题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还有语言文字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逼着你做出尽善尽美的文章。经过这样一通程序下来后,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会倍感亲切,而当看到自己付出的劳动终于变成铅字时候,兴奋地看了又看。

编辑部还有一位负责采写工作的编辑叫刘建新,她是一位即将退休的老编辑了,在实习期间我也有幸跟着她参与采访了著名漫画家方成。按王老师的说法,刘建新老师的采访方式也可以用四个概括,叫做“我注六经”,她为人和蔼、循循善诱,往往第一个问题就能给人以亲切感,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然后不断通过自己的提问,使被采访者说出更多想说的话,这在采访方成的过程中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和王老师的“六经注我”一样,这是两种不同的采访方式。而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接触并学习到这两种风格迥异,但效果相同的采访方式,着实受益匪浅。

主编郭洪新非常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做到人尽其职、物尽其用,并且非常具有创新意识,他能为每个人量身定做一些栏目,包括实习生,使每个人的长处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比如,因为我平时写一些诗歌,所以他让我管理网站上的“传媒人诗苑”栏目,并且安排我为该编辑部写刊歌的歌词。这些都为我提供了非常大的发挥空间和学习空间,而他的这种管理理念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思考的。

总之,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过程中能结交这些良师益友是我最大的收获,他们对待我的态度使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感恩的心,就像王卫国老师说的:“因为我们的孩子和你们年龄差不多,我们希望他们单位的老师能够对他们好一点儿,反过来,我们就想要对你们好一点儿”。

三、满载而归

一个多月的社会实践,时间不长,却收获颇丰,可以说是满载而归。杂志相对报纸虽说比较清闲,但却可以在一个题目上不断打磨,可以做得很精,将一块璞玉磨成精美的玉器,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手艺也在不断提高。当然,除了技术层面之外,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对自身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1.学习真的很重要。以前常听人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回到学校后最大的变化就是知道怎样去学习了,也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对此我更是深有体会。记得有一次和王卫国老师聊天,谈到了理论学习的问题,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参加工作后,当一个人的工作水平达到了一个很难突破的阶段时,起决定因素的往往是他的理论功底。对此我深信不疑,但是如何在大学生活剩下不到两年的有限时间里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我却是比较迷茫的,因此我向孟登迎老师请教,他告诉我说,要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并不一定要看多少理论方面的书,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来说很容易找书来读,但一定要读经典,比如多读一些文学名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试着对其进行阐释,自然就会涉及到各种理论,这样容易切入,也容易深入下去;至于要真正提高理论水准,上好美学课和哲学课至关重要;此外,我们周围的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可供省察的事件,只要我们多观察生活,并对此进行有益的思考,自觉运用学过的理论去解释它,那么理论思维会很快得到提高。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现在也更多的读一些经典书籍,包括中华古籍、中外名著以及文艺、哲学理论方面的书,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尽最大可能的提高自己的水平。

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明白了以前老师上课的时候苦口婆心对我们说的,要珍惜大学时光多读书、读好书之类的话,回想起来突然发现这真的是至理名言。当然,学习并不只是要学习理论,也不仅仅是在学校里才学习,走出校门后更需要学习;不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要学习社会这本大书,提高自身修养,高标准、严要求,把自己塑造成能够适应社会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2.试着在社会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大学四年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一个人只有在社会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定位,才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出他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相信自己,但既不能把自己想得过高,也不能低估自己的实力,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囿于校园,要适当地走出去,走到社会这个大网络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个点。当然,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到自己的定位,但最起码我们试过,只要迈出了第一步,以后就不会觉得陌生。此外,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必须得批判地看待这个世界,社会上的许多事情和校园里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应把它想得那么完满,也不应想得过分恶劣,要学会公正地看待它,以我们自己的一颗平常心来体悟社会,体悟生活,为最终走向社会作好充分的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

3.体会到生活不易,学会珍惜生活。实习单位的地点在东单,从学校到东单要转乘一次公交车,至少要一个小时才可以到,当时是最炎热的7、8月份,而且乘车时间往往是在上下班高峰期,所以挤公交车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有了这样的经历便多少能体会到生活的不易,更懂得去珍惜生活。

第12篇 大学暑期报刊杂志电视台实习报告实习报告

我们学院要求学生暑期开始实习,可是笨鸟先飞、不甘落后的忧患意识,使我五

月份就开始张罗联系实习单位,直到九月份结束实习任务,先后在两家单位实习。如

今细说从头,确有一番感叹。

一、报社实习辛酸史

大学生是个蚂蚁吗?

五月份起,我便不放过任何实习的信息和机会,通过bbs上得知某报社正招收实

习生,该报社是从属于南方报业集团,为南方日报的子报,往年暑期均会策划举办大

规模的夏令营活动。我自认从小有几分笔上功夫,便带看发表过的一大叠作品去应聘

了。可是该报社并没有翻阅我的作品,只问了我几个简单的问题,便同意接收我为其

部实习生了。可是接下来的情况,却让我无时不刻不想打退堂鼓。

办公室遭遇辱骂

当我满怀信心第一天上班,我刚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便有一个负责网页的男的

过来问我:“你是汕头人?”我报以一笑,回答是。没想到他用不屑的语气说到:

“我最讨厌的就是你们汕头人,你们汕头人都虚伪、自私、浮夸、不讲信用;汕头这

个城市也真的很烂,那么好的地域条件都被你们汕头人搞得乌烟瘴气……”这一连珠

炮似的对我家乡的攻击,使我完全呆愣了,我完全没有预想到会遇到这种诽谤。

等我缓过神来想辩驳几句时,他又挑衅地问:“你学什么专业的?”答曰公关。

“那么多专业都不学,偏偏学公关。这是什么烂专业?……”我试图以我的专业知识

来纠正他的错误观点,可是发现一切都是徒劳一切正统的理论都被他强奸个遍。

我只好不做声了,期待他发完谬论赶快闭嘴。

而更让我前所为见的是一种奇特的办公室景观:除了我和他,办公室所有的人都

默不作声,没有人出来主持公道,只是任凭那种叫嚣和辱骂充斥在空气中一种冷

漠的事不关己的空气。或许这是世态。

仅仅是第一天,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人身攻击,已经使我对报社视为畏途了。

现在细想,自己缺乏一种泰然,那种公关口才课上陈大海老师所言的“不战而屈

人之兵”的技巧,那种“走自己的路,让疯狗继续咆哮”的练达。感谢这条疯狗的辱

骂,给我以心理素质的猛烈锤炼。

“我的作品不是垃圾”

不失时机地展现自己,可是却被别人认为你展现的都是垃圾,我应该作何感想

呢?

为了让主编更好的发现我的才干,以安排适合的任务给我,我将我所有的作品装

箴了一下,洋洋洒洒近几,必恭必敬地递到主编桌前。主编接过说了一句:

“好,有时间我会看的。”便随手丢在了桌子的一角,继续他的工作。

几天后,有一责编说要看我的作品,我便请主编拿出来让我带过去,他眼睛也不

看我一眼就说:“我忘记放哪里了!”因为情急,我说道:“您找一下好吗?一定在

您这里的。”他答道:“或许我丢掉了,如果我每样东西都保留,我的桌子上的垃圾

便堆积如山。”因为年轻气盛,我冲口而出道:“可是我的作品不是垃圾!”或许在

这一刻,我得罪了主编大人了。得意之作被称为垃圾,我的自尊严重受损了。

只能这样解释:即便你在校园自我感觉良好,出到社会你只是一颗空气中的尘

埃,人家一口气便把你吹落了。

称赞我才华横溢的人跳槽了

我每天到报社的工作便是贴信封、打电话、端茶倒水。不过我安慰自己,年轻人

多干一点是不会吃亏的。可是我仍有点怀才不遇之感,希望有机会让我发挥自己在文

字方面上的才能,毕竟我已经做过很多年的了。

终于,报社来了一位前辈,他就是原《家庭》杂志的,国内小有名气的小说

家王海椿。他看了我的作品之后,赞不绝口,甚至用“才华横溢”来形容我,他鼓励

我多创作,他会提供机会让我发表文章,或者让我参与正式的工作。我受到莫大

的鼓舞,以为我已经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了。谁知道,过不了两天,我上班的时候听

说他跳槽了!去了河南《百花园》杂志社了。我又一次和机会失之交臂。我又每天过 “大学暑期报刊杂志电视台实习报告”版权归所有;请注明出处!

杂志实习报告(12篇)

关于杂志实习报告范文大学生杂志社实践报告暑假的实习主要是在杂志社的助理任务的见习,在这次的实习中,由于是初出茅庐,对于杂志社的编辑工作流程不是很熟悉,主要工作是负责助理工作,帮助编辑们筛选稿件,校对文稿以及修改工作,这也是最基本的常见的一种实习工作。或许这次简单的实习工作对于我来说不一定起到真正的帮助,或许杂志社的实习并没有实现我发表文章的愿望,但是尽力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我可以问心无愧的说我也有了收获。每天上班的感觉也让我的生活变得忙碌而充实,虽然实习中也或多或少会碰到一些问题,但是在老师和同事们的帮助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杂志相关文章

  • 2023年杂志社记者的实习报告(3篇)
  • 2023年杂志社记者的实习报告(3篇)97人关注

    能进自己早前就向往的媒体实习我感到十分幸运,这次的经历也让我收获良多。在这里不敢说给大家介绍经验,只是对自己实习到现阶段以来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可以获得大家 ...[更多]

  • 杂志实习报告(12篇)
  • 杂志实习报告(12篇)81人关注

    关于杂志实习报告范文大学生杂志社实践报告暑假的实习主要是在杂志社的助理任务的见习,在这次的实习中,由于是初出茅庐,对于杂志社的编辑工作流程不是很熟悉,主要工 ...[更多]

  • 杂志实习报告(8篇范文)
  • 杂志实习报告(8篇范文)81人关注

    我们学院要求学生暑期开始实习,可是笨鸟先飞、不甘落后的忧患意识,使我五月份就开始张罗联系实习单位,直到九月份结束实习任务,先后在两家单位实习。如今细说从头,确有 ...[更多]

  • 实习报告:杂志社实习报告(10篇)
  • 实习报告:杂志社实习报告(10篇)77人关注

    实习报告范文:杂志社实习报告内容简介:0xx年7月7日至8月7日,我在北京《家庭育儿》杂志情感版编辑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相对来说,这是一次专业不对口的社会 ...[更多]

  • 杂志社编辑实习报告(4篇)
  • 杂志社编辑实习报告(4篇)72人关注

    xx年7月7日至8月7日,我在北京《家庭育儿》杂志情感版编辑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相对来说,这是一次专业不对口的社会实践,因为就编辑部的工作性质来说更适合 ...[更多]

  • 2023年杂志社的实习报告(10篇)
  • 2023年杂志社的实习报告(10篇)63人关注

    《家庭育儿》杂志情感版与《健康必读》、《科教文汇》、《畜禽养殖》、《幸福宠物》、《健康导报》同属一家公司,各份杂志(报纸)都有自己独立的编辑部与发行部,但是 ...[更多]

  • 大学暑期报刊杂志电视台实习报告(3篇)
  • 大学暑期报刊杂志电视台实习报告(3篇)61人关注

    我们学院要求学生暑期开始实习,可是笨鸟先飞、不甘落后的忧患意识,使我五月份就开始张罗联系实习单位,直到九月份结束实习任务,先后在两家单位实习。如今细说从头,确有 ...[更多]

  • 2023年3月杂志社编辑实习报告(4篇)
  • 2023年3月杂志社编辑实习报告(4篇)58人关注

    一、概述经过高三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现在回忆一下,仍感到幸福。选择中文这个专业,是因为我对写作的爱好和对文学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宝贵的大学生活就要走到 ...[更多]

实习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