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单位调研报告
按照财政改革的总体要求,保证行政政法经费是财政预算优先考虑的主要内容,也是今后财政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此,我们于近期对区本级行政政法单位及两个乡镇行政政法经费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区财政及行政政法单位的基本情况
几年来,全区上下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的原则,依法理财,制度创新,确保财政收入稳定、有效增长。
xx年我区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682万元,其中:增值税173万元,营业税546万元,企业所得税238万元,个人所得税186万元,房产税82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422万元,专项收入242万元,罚没收入226万元,行政性收入321万元。扣除专项收入等后的经常性上级补助收入为2693万元,上解支出687万元,地区可支配财力5688万元。
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0902万元,其中:
1、工资性支出3960万元。
2、公用经费支出2570万元,人均公用经费0.7万元。
3、社会保障和抚恤支出269万元。
4、离休干部医药费129万元。
5、上级专项配套333万元。
6、其他专项收入安排的支出及上级专项支出3641万元。
全区刚性支出需求情况:最低刚性支出需求6530万元,占地区可支配财力5688万元的114.8,缺口842万元。
财政供养人口情况:全区财政供养人口3609人,其中:行政政法人员948人,其中公检法司人员313人,教育人员1169人。
我区行政政法共设职能机构55个,实有人数948人(其中离退休176人),占同级财政供养人口的26。
二、行政政法单位经费安排及支出管理情况
一直以来,我区以“从优待警”、“科技强警”为重点,本着优先保证行政政法机关经费的原则,努力保证行政政法机关经费及时足额到位。我区一般单位日常公用经费1300元/人,公务用车按车辆编制13000元/车。五大班子和公检法司部门日常公用经费高于一般单位,达到1500元/人,公务用车按车辆编制15000元/车。xx年我区用于行政政法经费支出1902万元,占同级财政支出的22,同比增长18.4,增幅明显高于收入增幅12.5个百分点。用于人员经费支出794万元,公用经费支出1108万元,其中“人、车、会、话、招待”等方面支出388万元,占公用经费总支出的35。xx年行政政法经费支出1906万元,占同级财政支出的20,同比增长0.2。用于人员经费支出902万元,公用经费支出1004万元,其中“人、车、会、话、招待”等方面支出447万元,占公用经费总支出的45。xx年行政政法经费支出2092万元,占同级财政支出的21,同比增长9.7,略高于收入增幅。用于人员经费支出971万元,公用经费支出1121万元,其中“人、车、会、话、招待”等方面支出503万元,占公用经费总支出的45。xx年行政政法经费支出2750万元,占同级财政支出的23.5,同比增长11.4,明显高于收入增幅4.8个百分点。用于人员经费支出1468万元,公用经费支出1282万元,其中“人、车、会、话、招待”等方面支出517万元,占公用经费总支出的40。xx年行政政法经费支出3007万元,占同级财政支出的27.6,同比增长29,高于收入增幅16.5个百分点。用于人员经费支出1197万元,公用经费支出1810万元,其中“人、车、会、话、招待”等方面支出533万元,占公用经费总支出的30。从xx年至xx年的情况看,特别是xx年以来,对于行政政法经费的投入呈明显增加趋势,而且经费增幅明显高于地方收入的增长幅度,最高增幅已超过收入增幅近17个百分点。充分体现出地方财政在财力增幅有限的情况下对行政政法支出的倾斜。
此次重点调查的六个行政政法单位和两个乡镇在经费投入上也有明显增长。其中***从xx年至xx年公用经费平均增长9;***公用经费平均增长40;***公用经费平均增长35;***公用经费平均增长16;***公用经费平均增长22;***公用经费平均增长8。**镇和**乡近五年来在经费投入上也有所增长,平均达到4和12。
几年来,我区财政在努力保证行政政法机关经费的同时,也确保了人员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并尽财力可能为公检法司部门配备办公设备及各种必要的办案设施,提高了政法部门的装备水平。xx年还为公安局和检察院新建了办公楼,改善了办公条件,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公安干警的积极性,为保障我区社会稳定,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三、行政政法单位负债情况
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财政支持行政政法的力量也不断增强。但面对较大的资金需求,区财政还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xx年至xx年末,行政政法单位累计负债1194万元,其中:
1、***累计欠款28.5万元,其中车辆维修10万元,工程款及管道维修6.5万元,其他欠款12万元。
2、***累计欠款20万元,其中车辆维修及燃油15万元,会议费3万元,其他2万元。
3、***车辆维修及燃油等累计欠款9.7万元。
4、***截止到xx年末共欠外债374万元。其中建办公楼工程款及房屋维修欠款143万元,车辆维修、燃油等其他支出累计欠款231万元。
5、***截止到xx年末累计欠款127.35万元。其中车辆购置及维修欠款14.35万元,新建办公楼欠工程及材料款50万元。其余欠款63万元。
我区涵盖五个乡镇(街),这次主要对***和***进行了重点调研。
***乡累计欠款41万元,其中人员工资29万元,公用经费9万元,其余欠款3万元。
***镇累计欠款110万元,其中建办公楼欠工程款50万元,车辆维修等其他欠款60万元。
四、我区行政政法单位经费保障存在的几个问题
1、经济规模小,可支配财力少,满足不了事业发展需要
2、政策性及体制性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减收严重
一是分税制体制的实行,导致地方可支配财力增长缓慢。二是我区受电厂改制影响,财政减收严重。三是国家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以及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增点和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直接影响财政收入增长,加剧了财政收支矛盾。
3、财政风险逐渐加大且明显显露,地方财政难以承担
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企业关停并转,债务无法偿还,转嫁到财政负担,加之农民基金会借款、世行贷款等政府债务行为财政化,以及财政为保证政府机关正常运转所借债务到期需要偿还。所欠债务8733万元,地方财政难以承担,加剧了财政风险。
五、行政政法单位经费保障和管理的几点建议
1、思想高度重视,突出保障重点
按照财政改革的总体要求,保障行政政法单位经费是财政预算优先考虑的主要内容,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讲在会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而必须要牢记在大脑里、付诸于行动中、体现在成果上。
今后一个时期,我区行政政法经费保障重点应该体现在二个倾斜上:一是向重点单位倾斜,即财政要重点保障行政执法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二是向重点支出项目倾斜,要坚持“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首先保人员工资正常发放和行政政法单位正常运转需要,在此前提下,集中财力重点保障行政政法单位重点业务开支需要,提高装备水平,提高技术手段,进而提高行政政法单位的整体能力。
2、强化行政政法支出管理,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
目前我区财力有限,在行政政法单位经费保障程度总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加强管理意义更大。我们财政部门更应该勤俭节约,率先垂范,运用预算分配、财务监督检查等手段,督促行政政法单位求真务实,节约不必要的支出,坚决刹住公款吃喝、公款出差出国旅游等不正之风,加强公务接待管理,严禁铺张浪费。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和开支标准,完善财务监督机制,强化支出监管,把重心从注重资金分配转向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上来,做到财政资金延伸到哪里,我们的监管就要跟到哪里。
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将各部门的非税收入(即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其他财政性资金等)全部通过财政实行集中管理,任何部门不得“坐收”、“坐支”。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注重抓票据管理,以票管理费,实行源头控制,防止预算外收入游离于财政专户之外。在中,凡需要保证的支出要千方百计保证,凡能够压缩的支出,竭尽全力压下来,把钱花在刀刃上,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3、积极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强化预算约束机制
实行部门预算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应该本着“人员经费按实际、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财力”的原则,通盘考虑预算内、外资金,形成涵盖部门所有收支的细化的完整预算,以达到硬化预算的目的。要对实行部门预算的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认真界定,并与编制部门认真核实单位编制,确定实有人数,对虚报和超编人员予以清理。要结合资产管理,积极实行政府采购,并按标准定额合理安排公用经费。对于有预算外资金的单位,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年初给予核定项目支出,保证预算外资金按时、准确上缴,这样在有些单位的收入中既包括了一般预算收入也包括了预算外资金收入,充分体现出部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
4、加强对财政干部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自身政治和业务素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高效率,以适应财政改革的要求。
《政法单位经费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政法单位经费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7kh
金需求,区财政还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xx年至xx年末,行政政法单位累计负债1194万元,其中:
1、***累计欠款28.5万元,其中车辆维修10万元,工程款及管道维修6.5万元,其他欠款12万元。
2、***累计欠款20万元,其中车辆维修及燃油15万元,会议费3万元,其他2万元。
3、***车辆维修及燃油
等累计欠款9.7万元。
4、***截止到xx年末共欠外债374万元。其中建办公楼工程款及房屋维修欠款143万元,车辆维修、燃油等其他支出累计欠款231万元。
5、***截止到xx年末累计欠款127.35万元。其中车辆购置及维修欠款14.35万元,新建办公楼欠工程及材料款50万元。其余欠款63万元。
我区涵盖五个乡镇(街),这次主要对***和***进行了重点调研。
***乡累计欠款41万元,其中人员工资29万元,公用经费9万元,其余欠款3万元。
***镇累计欠款110万元,其中建办公楼欠工程款50万元,车辆维修等其他欠款60万元。
四、我区行政政法单位经费保障存在的几个问题
1、经济规模小,可支配财力少,满足不了事业发展需要
2、政策性及体制性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减收严重
一是分税制体制的实行,导致地方可支配财力增长缓慢。二是我区受电厂改制影响,财政减收严重。三是国家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以及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增点和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直接影响财政收入增长,加剧了财政收支矛盾。
3、财政风险逐渐加大且明显显露,地方财政难以承担
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企业关停并转,债务无法偿还,转嫁到财政负担,加之农民基金会借款、世行贷款等政府债务行为财政化,以及财政为保证政府机关正常运转所借债务到期需要偿还。所欠债务8733万元,地方财政难以承担,加剧了财政风险。
五、行政政法单位经费保障和管理的几点建议
1、思想高度重视,突出保障重点
按照财政改革的总体要求,保障行政政法单位经费是财政预算优先考虑的主要内容,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讲在会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而必须要牢记在大脑里、付诸于行动中、体现在成果上。
今后一个时期,我区行政政法经费保障重点应该体现在二个倾斜上:一是向重点单位倾斜,即财政要重点保障行政执法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二是向重点支出项目倾斜,要坚持“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首先保人员工资正常发放和行政政法单位正常运转需要,在此前提下,集中财力重点保障行政政法单位重点业务开支需要,提高装备水平,提高技术手段,进而提高行政政法单位的整体能力。
2、强化行政政法支出管理,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
目前我区财力有限,在行政政法单位经费保障程度总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加强管理意义更大。我们财政部门更应该勤俭节约,率先垂范,运用预算分配、财务监督检查等手段,督促行政政法单位求真务实,节约不必要的支出,坚决刹住公款吃喝、公款出差出国旅游等不正之风,加强公务接待管理,严禁铺张浪费。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和开支标准,完善财务监督机制,强化支出监管,把重心从注重资金分配转向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上来,做到财政资金延伸到哪里,我们的监管就要跟到哪里。
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将各部门的非税收入(即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其他财政性资金等)全部通过财政实行集中管理,任何部门不得“坐收”、“坐支”。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注重抓票据管理,以票管理费,实行源头控制,防止预算外收入游离于财政专户之外。在中,凡需要保证的支出要千方百计保证,凡能够压缩的支出,竭尽全力压下来,把钱花在刀刃上,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3、积极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强化预算约束机制
实行部门预算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应该本着“人员经费按实际、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财力”的原则,通盘考虑预算内、外资金,形成涵盖部门所有收支的细化的完整预算,以达到硬化预算的目的。要对实行部门预算的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认真界定,并与编制部门认真核实单位编制,确定实有人数,对虚报和超编人员予以清理。要结合资产管理,积极实行政府采购,并按标准定额合理安排公用经费。对于有预算外资金的单位,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年初给予核定项目支出,保证预算外资金按时、准确上缴,这样在有些单位的收入中既包括了一般预算收入也包括了预算外资金收入,充分体现出部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
4、加强对财政干部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自身政治和业务素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高效率,以适应财政改革的要求。
对改革当前行政单位经费“一支笔”审批的思考 (调研报告范文)
从“一支笔审批”到“多支笔会审”
------对改革当前行政单位经费“一支笔”审批的思考
当前,我国行政单位财务开支一般是实行单位负责人“一支笔审批”的办法,即:由单位负责人(或分管财务的负责人或者局长办公会)对有关的单据进行审核签,再由财务人员据以报销,我们征稽系统也是如此。应当承认,这种财务开支的审批办法,对于改变以前财务管理政出多门的状况,强化单位负责人对财务开支的责任,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这种高度集权式的审批机制,已经不符合《会计法》中提出的有关加强会计监督的要求,不利于会计人员监督作用的发挥,不利于“两权”的监督,不利于财务公开的顺利实施,不利于群众参与监督,财务管理形成了新的漏洞。如不及时加以改革,势必会进一步影响到廉政建设和党群关系,影响到《会计法》的顺利贯彻实施。
现代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再青睐集权式的审批机制,而是要求建立和完善内部制约机制,实行多级审核和全方位的监督。按照中央的有关要求及财务公开和“两权”监督的原则,改革当前“一支笔审批”制度,成立由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职工代表三方组成的“财务开支审核小组”,由以前的“一支笔审批制”改为“多支笔会审制”。所谓“多笔会审”,即要求单位的每一笔开支(1000元以上),事先要预算填申报单,经局长办公会同意后方可开支;报销时,首先由会计人员审核开支单据的合法性及规范性;再由职工代表对资金流向的合理性、真实性进行审核签;再由单位负责人审批签;最后由会计核对入帐,经费开支由“暗箱操作”变成了“阳光作业”,这样既给群众一个明白,也还领导一个清白。会计人员审核是发挥会计监督职能,职工代表会审是财务公开的需要,单位负责人审批则体现其对单位经济活动决策的权威性和责任,以上三方签作为开支单据报销入账的必备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这种“多笔会签”式的财务开支审批机制,通过多设关口、关口前移、层层把关、共同负责,达到民主理财、监督理财、科学理财,从本局的运行情况看,半年来拒绝白条89张,金额达14256元,拒绝非正式票据入帐24笔,金额为2.74万元,其主要有以下优点:
一、有利于健全和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障《会计法》的顺利贯彻实施。《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其中,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应当明确。局提出的加强“两权”监督中对行政管理权的监督中也提到了严格资金审批制度。“多笔会签”式的财务审批机制,作为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优点就在于在经办、审核、监督、批准各个环节引进了“牵制机制”,做到了财务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分离和相互监督,由从以前的决策,监督的一体化改为多方位、多层次的监督。
二、有利于会计人员监督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堵塞财务管理漏洞。《会计法》第十四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更正、补充 但在“一支笔审批”的机制下,往往是先审批后审核,会计人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其监督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实行“多笔会签”的审批制度,把关口前移,先由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进行审核,也就把好了财务管理的“第一道关口”,可以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防止违规票据入账,堵塞财务开支的漏洞,从而有利于调动会计人员依法理财的积极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有利于推行财务公开,加强财务管理的群众监督。对于财务公开,___予以了高度的重视。但在“一支笔审批”的机制下,单位的财务公开往往成为墙报上专栏里的大数,财务开支透明度不高,群众监督的力度不够,党群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往往会产生很多的误解和矛盾。实行“多笔会签”的审批制度,群众直接参与到单位的经济活动中去,不仅可以增强单位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的观念,防止财务开支的“暗箱操作”,进一步堵塞漏洞,还可以在干群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增强群众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失去监督的权利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在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中,互相攀比,互相吃请、铺张浪费之风比较盛行。如何加强党风廉改建设一直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实行“多笔会签”的理财机制,单位负责人对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的决策权不变,但对其执行的结果则是强化了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增加了群众监督的层次。单位财务开支不再是“一把手”“一人说了算”,从而能够从源头上遏制不正之风,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有利于严格预算管理,节约经费支出。在经费管理上,行政单位普遍推行了预算管理,每笔费用开支是否必要,数额是否真实,有无正当资金来源,都必须按预算经会计、职工代表、单位负责人“多笔会审”。经费支出由原来的“先批后审、先用后报”变成了“先审后批、批了再用”,变事后反映为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一些超标准、不合理、超预算的支出明显减少,不合理的财务支出行为在萌芽状态就得到了治理,堵塞了管理上的漏洞,改变了行政单位负责人“老板”式的花钱作风和大手大脚的习惯,减少了费用开支,避免了损失浪费。
事业单位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xx区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理清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及思路,xx区人力社保局组织开展了一次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调研。
一、全区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现状
(一)基本情况
全区有713个事业单位。其中,全额财政拨款507个,差额财政拨款 88个,经费自理93个;核定编制28581名,其中,全额财政拨款19454名,差额财政拨款5893名,经费自理2933名,企业化管理301名。事业单位拥有人才24548人,其中管理人才5377人,专业技术人才16475人,技能人才3375人。
(二)结构分类
1、学历情况。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124人、占比例约为0.5%;大学本科学历为8998人、占比例约为36.7%;大学专科学历为5366人、占比例约为21.9%;中专学历为8543人,占比例约为34.8%;高中及以下学历为4948人,占比例约为14.2%。参加在职学历教育的为277人。
2、年龄结构。35岁以下为7841人,占比例约为31.9%;36—40岁为4510人,占比例约为18.4%;41—45岁为4794人,占比例约为19.5 %;46—50岁为 3109人,占比例约为12.7 %;51岁以上为4294人,占比例约为17.5%。平均年龄40.5。
3、区域层级。区属16199人,占比例约为性67 %;52个乡镇(街道)8349人,占比例约为33 %。
4、行业分布。教育系统12503人,占比例约为50.9 %人;卫生系统4772人,占比例约为19.4%人;农业系统2115人,占比例约为8.6%;其它系统5158人,占比例约为21%。
5、性别比例。男性15008人,占比例约为61.1%;女性9540人,占比例约为38.9%。男女比例为1.57:1。
6、职务职称
(1)管理人才5377人,其中:五级职员27人,六级职员140人,七级职员2614人,八级职员1913人,九级职员及以下683人。
(2)专业技术人才16475人,其中:高级1967人,中级7934人,初级及以下7257人。
(3)工勤技能人才3375人,其中:技师122人,高级工1801人,中级工897人,初级工526人,普工29人。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xx区人事人才工作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实施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战略,不断创新人才机制,加大人才投入,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人才资源开发的新局面。
但是,由于xx区处于欠发达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人才竞争压力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与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人才总量仍然不足。全区现有总人口 173万人,而事业单位人才仅24548人,占总人口数比为1.42 %,从比例上看,远远不能满足于全区各项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够合理。一是学历结构不够合理。事业单位人才中,中专及高中以下学历的有13491人,占事业单位人才比例达55%。本科以上学历有9122人,占事业单位人才比例37.27%,研究生以上学历仅有124人,占事业单位人才比例0.5%。二是人才行业分布不够合理。全区传统产业人才相对比较丰富,教育、卫生等专业技术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70.4%。而新兴特色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比较匮乏,从事工程、农业、工程技术的人才数量少,特别是审计、外语、经济管理、规划、盐化工等重点支柱产业领域的人才显得尤为紧缺。三是技能人才文化素质低。全区事业单位技术工人3375人,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偏低,有2819人只有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四是地域分布不够合理。城镇和待遇较高的事业单位人才相对过多,而乡镇和条件较差的事业单位分布较少。
(三)吸引人才的软环境缺乏优势。一是人才政策环境缺乏吸引力。地区经济气候影响了人才资源开发,人才投入明显不足,出台的优惠政策吸引力不强。二是工资待遇偏低。与同类城市相比,xx收入水平偏低,影响了人才引进,造成了人才流失。三是收入分配制度缺乏激励性。全区绝大部分事业单位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按职称、级别等因素进行分配的制度,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现象依然比较严重,使得“按劳取酬”、“以岗定薪”、“优绩优酬”等新型分配方式在很多事业单位并未得到真正实施。比如,乡镇事业单位因为规格低,管理岗位和专技职数受限,想上又上不去,待遇较差,挫伤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竞争机制缺乏。注重人才为我所有,不注重人才为我所用;有些单位注重引进外部人才,忽视发挥内部人才的作用,挫伤了原有人才的积极性,造成一边引进一边流失的现象;公平、公正的人才管理激励机制和为人才解除后顾之忧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健全。
(四)人才流失仍然比较严重。近3年,全区共引进研究生及其以上人才仅80名左右,而近两年来,调出区外专业技术人才近100人。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也有各级各部门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抓得不力等主观因素。
一是缺乏对人才队伍建设战略性、紧迫性的认识。一些单位的领导没有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重视物质资源而忽视人才资源,没有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宏观协调、战略研究、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人才工作很多时候还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
二是事业单位管理现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工作的要求。1、进人用人的机制不活。一方面用人单位抱怨自主权太少,引进人才程序繁琐。如城政工程处引进一名急需的硕士研究生,由于未及时办好编制、人事等手续,而离开该单位。另一方面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一些人才管理体制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条条框框过多,人事管理过于集中。比如,新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办法脱离实际,导致中、高级已聘人员数额大大超岗,基层单位矛盾突出。2、人才评价机制不活。一些地方和部门拘泥于某些政策的条条框框,过于看重身份、学历、职称,而没有将人才评价的重点放到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上来。3、分配激励机制不活。一些单位和地方在分配上的“大锅饭”、平均主义还不同程度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技高技低报酬差不多,利益分配向从事智力密集型劳动的人才,向有发明创造、有科研成果的优秀专技人才倾斜的力度不大。4、人才培养机制还未健全。全区人才培养缺乏力度,财力支撑不足,一些单位在人员进修、继续教育方面往往以财力紧张为由,很少作出安排,使相当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得到继续教育更新知识的机会,知识老化现象相当严重。
三是现实条件对优秀人才吸引力不很强。1、地方经济基础薄弱影响人才资源开发。近几年xx区经济有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经济基础薄弱导致对人才吸引力较低,使人才在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上进展缓慢。2、工资待遇偏低。与同类城市相比,目前xx收入水平偏低,影响了人才引进,也造成了人才流失。3、人文环境较差。由于地理条件、交通、信息方面缺乏比较优势,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差异比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成长,影响了人才作用的发挥。
三、建议和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全区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性措施,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学者。开展“人才队伍建设与xx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逐渐使“爱才、重才、容才、护才”的思想深入人心。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开辟“专家访谈”专栏,及时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为各类人才充分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利用各种途径,特别是通过“三峡人才网”等方式,在区内外广泛宣传xx区引进和吸纳优秀人才的有关政策,宣传xx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以吸引更多的人才为xx区的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二)坚持改革创新,构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根据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科技管理、教育、卫生和文化艺术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不同特点、规律,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培养方式、激励措施和管理办法。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完善按岗论酬、按绩论酬的分配机制,高科技和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的奖金、津贴可多于平均数的5-8倍。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建立“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聘任、政府调控”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体系。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分类管理体制,区委区府重点管理好副高以上职称、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双高”人才和有突出贡献的人才。
(三)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是继续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之外,探索制定系统的事业单位人才培训计划。二是在委托培养上取得突破。积极鼓励单位利用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根据单位发展的需要,采取单位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的方式,每年从在职职工中选派人员进行委托培养,接受系统的学习教育,使这批人才成为单位发展的核心骨干。对回原单位工作的,负责解决学习期间的所有费用。三是在对口培训和挂职锻炼上取得突破。每年择优选派30名左右的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对口支援省市培训基地进行挂职锻炼,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思维方式。四是举办经济发展论坛。每年邀请10名左右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xx未来的发展进行专题讲座,进一步拓宽广大干部的视野。
(四)完善优惠政策,优化人才环境。一是开辟优秀人才来万的绿色通道。建议结合实际重新修订区xx年制定的留住人才、使用人才、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凡引进单位急需的全日制研究生、以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编办、人社等部门应采取限时办结的方式,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对引进的正高或博士研究生,用人单位可安置其配偶或子女入学、就业。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按实际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破格评聘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对辞职、离职或因要求流动被辞退后来xx区工作的,经人社部门核准后,承认其原有的专业技术职务,工龄连续计算。凡引进人才,其子女入学由教育部门根据其本人意愿,确保优先安排。二是提高紧缺人才的生活待遇。被聘为正高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和博士研究生,用人单位可实行年薪制,并拨给足额的科研经费。被聘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才,由用人单位每两年组织一次健康体验,每年安排参加一次国内学术研讨会,并在用车、通讯、信息资料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补贴。被聘用或安排在关键岗位发挥重要作用、做出重大贡献的实用人才要打破条条框框,实行论功行赏。三是对优秀人才进行重奖。建议区委、区政府设立“突出贡献人才奖励基金”和“xx突出贡献人才奖”,每两年对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为xx区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主要精神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抓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一是xx年中央批准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明确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向。同年,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聘用制。xx年8月31日又出台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xx年底人事部召开了全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座谈会,要求各地加快进度,尽快入轨运行。xx年7月,省里召开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会议。对全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二是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是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通过事业单位实行岗位总量控制和最高等级控制,组织引导事业单位因事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同管理,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换。三是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也是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对于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中的政策和原则。
(1)实施范围: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范围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所规定的范围是一致的。从单位看,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均纳入实施范围,使用事业编制的社会团体参照执行。从岗位和人员看,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以及在这些岗位上工作的正式工作人员,都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2)岗位类别:根据国家确定的事业单位通用岗位类别,事业单位岗位包括三类,即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
(3)岗位等级:
a、管理岗位等级设置: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由高到低分为一到十级职员岗位。管理岗位最高等级职员岗位设置,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机构规格确定。
b、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一到七级,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岗位包括一到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到七级,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八到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十一到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c、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4)岗位结构比例:
a、主体岗位占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实施意见》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即: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管理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工勤技能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
b、专业技术岗位的结构比例。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省的控制目标为1:3:6。省、市、县三级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的控制目标为:省属事业单位3:3.4:3.6,市属事业单位2:3.7:4.3,县(市、区)及以下事业单位0.6:3.4:6.全省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内部不同等级的结构比例控制目标为: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5级、6级、7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8级、9级、10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11级、12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岗位结构成宝塔形上小下大。
c、工勤技能岗位的结构比例。工勤技能岗位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省控制在25﹪左右,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省控制在5﹪左右。
(5)岗位条件:
岗位的条件由基本条件和具体条件构成,其中基本条件由国家制定,任何人员上岗都必须符合岗位基本条件的要求,具体条件由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根据岗位的实际需要制定,同一等级的岗位在不同的单位其具体条件可以不同。
(6)岗位聘用:
事业单位聘用工作人员应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聘用条件不得低于基本条件。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的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的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竞聘上岗后应签订聘用合同书,然后部分人员即可按规定相应调整个人工资。
目前我市有事业单位 268个,编制总数16973个,实有人数2408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17749人(高级926人,中级4407人,初级8629人,未聘3787人),管理人员 1735 人,工勤人员4604人。
为了切实搞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各单位一要加强领导,积极稳妥地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各单位要确定领导和专人负责,要确保事业单位改革的平稳进行。二要加强宣传与学习,把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目的、政策规定,步骤和要求讲深讲透,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了解这次岗位设置管理的深刻意义、基本内容和工作步骤。三要认真搞好调查摸底,因为这支队伍是公务员队伍的7.5倍,而且,编制情况、职称结构、领导职数,行业归属和层级分布等情况较为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事业单位广大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是一项十分艰难的任务,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确保按期完成工作任务。
第2篇 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情况调研报告
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是农村税费改革的继续和深化,是当前农村综合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今年,我州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即将启动,为搞好我县的机构改革,近几个月来,我们对全县各乡镇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情况开展了一次调研,现将情况综合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乡镇事业单位机构设置情况
自20xx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我县共有8个镇、10个乡。按照州办发[20xx]25号和花办发[20xx]3号文件精神,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每个乡镇除镇卫生院、中小学外,统一设置8个事业单位,具体为:农业水利服务站、林业管理站、动物防疫站(加挂畜牧水产站牌子)、安全生产监督与农机管理站、农村合作经济与统计管理站(加挂劳务经济工作站牌子)、计划生育服务所、文化体育服务站、广播电视服务站。其中林业管理站、广播电视服务站以县管为主。全县18个乡镇,共设置事业单位144个,均为全额拨款事业机构。
(二)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编制配备情况
以上144个事业单位,共配备全额事业编制443名,实有工作人员458人。其中:农业水利服务站核定全额事业编制82名,实有工作人员120人;林业管理站核定全额事业编制44名,实有工作人员56人;动物防疫站(加挂畜牧水产站牌子)核定全额事业编制84名,实有工作人员62人;安全生产监督与农机管理站核定全额事业编制74名,实有工作人员49人;农村合作经济与统计管理站(加挂劳务经济工作站牌子)核定全额事业编制65名,实有工作人员60人;计划生育服务所核定全额事业编制51名,实有工作人员55人;文化体育服务站核定全额事业编制21名,实有工作人员30人;广播电视服务站核定全额事业编制22名,实有工作人员26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欠科学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事业单位设置未考虑乡镇的经济承受能力。所谓事业单位,他本身就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因此需要强有力的经费支持和保障。我县设立事业单位时考虑的是“小而全”,即规模小、配备全。由于乡镇财力薄弱,无力出资扶持,许多乡镇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功能履行不到位;二是事业单位具有行政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如:安全生产监督与农机管理站就具有监督管理辖区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职能;农村合作经济与统计管理站也具有负责农民负担的监管、村级财务管理、土地承包合同签定等职能。而农业水利服务站却具有农资经营、水利承包等经营性职能。乡镇事业站所从事行政性职能和盈利性经营后,其公益性质几乎被忘却。三是事业单位都是国家举办,大包大揽的方式使地方财政成了“吃饭财政”。 我县所有乡镇事业单位都是政府出资成立,全部实行全额拨款。虽没有事业经费,工作难以开展,但干部职工的工资得按时发放,不少乡镇的一些事业单位人员成了一群拿工资,不做事的闲人,地方财政成了“吃饭财政”。
第3篇 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事业单位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整个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事业单位行业分布广,聚集了各类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切实做好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对推动鹤山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鹤山市委组织部调研小组通过走访、座谈、问卷等方式对我市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调研的数据作了一些分析与思考。
一、我市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和做法
据统计,我市事业单位现有党委3个、党总支4 个,党支部88个,党员2403名。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根据事业单位职能定位、中心任务和工作特点,按照分类指导、继承创新、强化功能、增强活力的要求,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强化党建工作功能定位,搞好党政工作协调配合
事业单位行业分布广泛的特点,决定了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既不同于农村、社区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也不完全等同于机关和企业单位党建工作。近年来,特别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我市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着重把握不同事业单位之间的特点,按照提高服务质量、改进工作作风、促进改革发展的要求,理清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思路,丰富创先争优的载体,找准工作着力点,分门别类推进。对具有行政授权或委托类事业单位,我们重点引导其围绕依法履行职责,改进工作作风,为社会提供公正、高效、优质服务争创先进和公开;对社会服务和公益类事业单位则重点围绕文明、诚信、守法经营,为社会提供优质满意服务争创先进和公开;对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重点围绕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争创先进和公开。
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既要防止游离中心工作、就党建抓党建的倾向,又要克服单纯重业务、忽视党建工作的倾向。我们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建全和完善党组织议事规则和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党政联席会议、重要情况相互沟通制度。对于实行党委领导下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一方面切实落实党组织集体研究决定重大问题,另一方面又要保证行政负责人充分行使职权;实行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则通过召开党委(总支、支部)会、党政联席会等形式,坚持民主决策。重大问题决策前,要求行政领导人要加强与党组织负责人的沟通,充分听取党组织班子成员的意见和建议。
(二)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党员经常性教育
党的xx届xx全会和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都明确要求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作为当前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实际,我市从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学习形式、加强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入手,着力提高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根据市委统一要求,各事业单位相应建立了党委(总支、支部)委员带动单位中层、中层带动普通党员职工的联动学习机制,并以党组织书记作为学习活动第一负责人,坚持党(支)委带头,注重学习示范。创新学习形式是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有效途径。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各事业单位党组织通过举办培训班、上党课、举行报告会、交流会和组织专题研讨等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好党员集中学习。对因年老体弱等特殊情况难以参加集中学习教育的党员,部分党组织还采取送学上门等方式使他们达到要求。为保证学习成效,各事业单位党组织相继制定完善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党(总)支部学习制度》和《党员干部学习制度》,将学习由软指标变成硬任务,做到“年度有计划、季度有安排、学习有记录、有学习心得、有情况通报、有学习总结”。
(三)严格组织管理程序,做好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
1、健全党员发展程序。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坚持质量重于数量的原则,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发展党员。根据事业单位人才集聚、专业性强的特点,各单位党组织注意在先进典型、技术能手、岗位标兵中发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坚持“推优”制度,努力把各方面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为了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监督,各单位还定期对支部党员大会讨论通过的拟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在本单位进行公示,并公布举报方式。
2、规范党内组织生活。着眼于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在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支部学习日制度,开展经常性党员教育的同时,不断探索和改进党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把坚持正面灌输与说服引导结合起来,把坚持严格党内生活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把传统的教育方法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起来,不断拓宽党员教育培训渠道,提高党员教育培训质量。据统计,近年来,全市党员教育培训率稳步上升,达到98%以上,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3、完善党员管理机制。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党员的特点,我们提出了不同的管理要求,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员管理工作的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归口管理和动态管理的原则,加强了对各类党员的管理。结合每年一次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每年进行一次群众满意度测评。同时抓好流动党员管理,对事业单位因合并、撤销、转企改制解除劳动合同的党员和毕业生党员,实行社会化管理的,要及时接转组织关系,防止出现新的“隐性”党员和“口袋”党员。按照有利于开展党组织活动和个人自愿的原则,将部分离退休党员纳入属地化管理。
(四)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在严格教育管理党员的同时,各事业单位基层组织认真落实市委要求,切实关心党员职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首先,从政治上关心。对各支部评选出来的优秀党员要放在使用视线内,列入后备干部名单。通过评选和使用优秀党员,激发全体党员争当优秀党员的政治热情。其次,从思想上关心。多从思想上关心和帮助党员,解决他们的思想认识问题,使党员真正在思想上起到先锋作用。再次,从工作上关心。部分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逐步探索诸如“党员责任区”、“一帮一”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好形式,开展“义务劳动”活动,积极为党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和提供舞台。最后,从生活上关心,帮助党员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增强党员对党的向心力。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建设,建立职工思想定期分析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普通党员制度和与普通党员谈心制度。把教育职工与服务职工有机结合起来,真心实意为职工办实事,激发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共同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我市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存在不足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以来,由于部分单位对党建工作的重视不够和党组织自身定位的不准确,导致了事业单位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有削减和弱化的趋势。在各类工作调研中,我们觉得当前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党建工作活力不够强。主要表现在个别事业单位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党组织成员流动性大、党建工作制度不完善,导致这些单位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不明显。
(二)党员主体意识不够强。主要表现在个别党员宗旨观念淡薄、先锋模范作用不够突出、原则性不够强。
三、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认为事业单位党建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事业单位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制
一是要把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建立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二是要落实各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直接责任人的职责,明确各事业单位党组织的“一把手”为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特点,明确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定期研究和解决当前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认真抓好事业单位党建的具体工作。特别对于兼任行政“一把手”的领导,不仅要做好行政工作,同时也要做好党务工作,切实避免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讲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现象的出现。三是要为事业单位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做到给人员,配齐配强党务干部;给经费,把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开展得有生机、有活力,促使事业单位党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健全和完善党组织领导和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机制
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职责能否切实落到实处,关键取决于各项重大问题的决策是否正确、有效和可行。因此,各事业单位党组织要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形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单位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确保单位决策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可行性,使党对事业单位的领导落到实处。在重大问题决策以后,党组织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发动党员,团结带领职工,保证决策的实施和落实。同时,要建立和健全事业单位党组织领导和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制度保障。如单位行政负责人定期向党组织通报工作制度、重大问题决策前党政主要领导沟通制度、党委(支部)书记参加行政办公会制度,提请职代会审议的重大问题事先由党组织讨论等相关制度,确保党组织领导和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改善党员结构
各事业单位党组织要努力把那些思想作风正、有较高学术威望和较强专业能力的人才吸引、凝聚到党员队伍中来,这是事业单位党组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一是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提高群众对党的认识,调动群众要求入党的积极性。特别要以“一线、一流、青年”为重点对象,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二是要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指导方针,着眼于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三是要坚持发展党员规范化,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培训制度和公示制,逐步推进发展党员测评制、预审制、票决制,切实提高发展党员的质量。
(四)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做好群众工作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则是我们党执政后面临的危险。各事业单位党组织要自觉地把深入开展“为民地图”活动作为党员长期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工作机制开展好、落实好。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基层和群众呼声。要关心群众疾苦,及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突出问题,并充分运用宣传教育、示范引导和典型带动等方法,理顺情绪,化解矛盾,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按照“力所能及、适宜适度、深入持久”的原则,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优势,积极参与结对帮扶活动,逐步从扶贫帮困、助医助学等单纯的物质帮扶,转化为提供精神慰籍、文化辅导、帮助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全方位结对,将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的温暖送到困难党员和群众手中。
(五)切实加强党内监督,推进和发展党内民主
各事业单位党组织要把加强党内监督、从严治党作为基层组织工作的重要职责,切实抓好。一是要定期检查党员和行政负责人参加党组织生活情况,并向全体党员通报,改变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监督乏力的状况。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强化接受监督意识,自觉置于党组织的监督之下。通过有力的党内监督,保证党员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严肃党的纪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要建立健全党内的工作报告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认真贯彻《____党员权利保障条例》,逐步推进党内事务公开,党组织主要领导每年至少一次要向全体党员通报党内开展工作情况,党费收缴使用的情况必须以书面形式向党员公开,切实使广大党员对党的工作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三是要逐步推进“三测评”工作制度,以评议各事业单位行风建设为主要内容,丰富民主监督制度,建立群众测评制度、党员测评制度、支部测评上级党组织工作机制,深入查找问题,落实整改措施,把党组织的测评交给党员和群众,真心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4篇 水管单位改革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水利局现有独立核算单位21个,其中科级事业单位17个,企业单位1个;现有正式职工2022人,其中干部329人,固定工573人,合同工1007人,集体工113人;现有离退休人员264人,专业技术人员53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6人,工程师51人,初级职称482人;有管理运行人员1142人,综合经营人员768人(包括工程局、招待所、水电站),其他112人;有本科以上学历67人,大专学历313人,中专学历429人,高中以下学历1213人。 水管单位现有职工1350人,其中科级干部35人,一般干部170人,工人1145人;专业技术人员416人。
二、主要工作职能
(一)负责《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第5篇 对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
我市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从开始,几年来,紧紧围绕提高资产管理效能,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这个中心,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新体制、新机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现有的体制和机制已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的需求,这
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思路,用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有效的机制,更加有力的工作把国有资产经营好,把国有资产管理这篇文章做大。
一、我市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基本做法
(一)设立专司机构,明确职能定位。市政府发文成立了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局(以下简称国产局),正县级事业机构,挂靠市财政局,由市财政局副局长兼任国产局局长。市国产局编制12人,内设综合、产权管理、资产评价三个科室,从而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主体。市国产局作为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专司机构,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对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同时,在职能定位上,将其定位在延伸财政职能上,资产管理工作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来进行。
第6篇 2023年单位调研报告
文明机关(单位)创建活动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机关事业单位管理更加优化、环境更加优美、作风更加优良、服务更加优质、业绩更加优秀,近年来,将乐县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激情创业、先行先试、追赶主轴”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以“创五优争先行”和开展“四百活动”为主题,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密切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努力把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实干型、服务型、开拓型、廉洁型机关,为推动将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全县机关(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全县机关(单位)创建省级文明单位4个、市级文明单位共17个、县级文明单位31个。文明机关(单位)的创建,已经成为机关部门争先创优、推进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
为了进一步深化新形势下县直机关文明创建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科学发展,近日,县文明办党支部课题组以创五优争先行半年督查为契机,深入全县58个机关(单位)以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调研,认真听取了各单位开展创建机关活动的经验和做法,了解掌握了创建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和实效,以及目前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与基层单位一起,研究分析了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创建活动、推动科学发展的对策意见。
一、创建文明机关的基本做法和主要特点
文明机关创建活动作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近年来机关各级党组织的工作实践中,不断丰富内容、拓展外延、提升水平,逐步形成和积累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经验做法,呈现了四个主要特点:
(一) 组织领导不断加强,文明机关创建的共识已经形成。随着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文明机关在实际工作中的先进表率和示范带头作用日益显现,其居高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地位,为越来越多的单位所认识,创建热情不断提高。在具体工作中,表现在: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把创建各级文明机关(单位)作为本单位、本部门重要奋斗目标,列入了重要工作日程,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二是组织健全,责任明确。各单位落实了成立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挂帅、设立工作机构、确定分管领导和专兼职工作人员的要求,使创建工作得到了保障。三是统筹安排,制订创建计划,明确创建目标和活动的内容。总的来说,凡已进入创建行列的单位,大都已形成了党组织统一领导,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人员协同配合、各个部门齐抓共管,干部职工人人参与的创建格局,达到了创建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载体、有成效的“五有”基本要求。
(二)创建载体不断创新,文明机关的内涵在创建中进一步丰富。一是以细胞创建为载体,夯实文明单位创建的基础。各创建单位将创建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认真组织开展了文明科(室)、文明岗位、文明站所、党员示范岗等创建活动。二是以重大活动节庆为载体,丰富文明单位创建的内容。在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举办迎春文艺晚会、广场文艺演出,丰富机关文化生活,展示机关精神风貌。三是以群团活动为载体,拓展文明单位创建的形式。积极组织开展文明家庭、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等创建活动,举办职工联谊、职工运动会等,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四是以结对帮扶活动为载体。开展一帮一联双创双挂、结对帮扶、社区联建联创、捐资助贫等活动,积极为帮扶对象办好事、办实事,提升机关干部职工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热情和积极性。五是以行业创建为载体,提升文明单位创建的综合实力。积极参与部门、行业开展的作风建设年、三服务一推进、岗位大练兵、岗位技能大赛等活动。不断创新的载体为创建文单位不断注入着新的活力。
(三)工作理念更加明确,文明单位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树立。各单位按照“提供优质服务、建立优良秩序、营造优美环境”创建理念,抓住机关作风建设这个主线,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创建水平。大家普遍的做法是:在内容与形式上,注重内容,兼顾形式。坚持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在软件与硬件建设上,注重软件,兼顾硬件。狠抓作风的转变,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三难”现象和办事不公、办事拖拉、效率不高等问题。采取加强思想教育、规范办公秩序、严格制度管理、实行文明用语、组织舆论监督等措施手段,切实改善机关服务态度和提高办事效能。同时,辅以积极改善办公条件和办公环境,从硬件设施上提高机关的文明程度。在创建的对象上,以与群众接触最多、直接服务于民的重点部门和业务窗口为主要对象,促使加大创建力度,加快创建步伐,为整个县直机关的创建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四)创建机制逐步健全,创建活动更加注重与单位实际工作的结合。创建工作中,各单位努力做到坚持与本单位实际相结合,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创建单位都很注意把创建的成效体现在业务工作完成的质量上,以创建促工作,以工作促创建。
在这次调研中发现,凡是创建活动抓得有力的单位,都是各项工作任务完成较好的单位。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推动机关自身发展,最终要靠制度管人管事,在规范化、制度化上下功夫。在创建过程中,各单位逐步建立完善了一系列配套制度。在提高服务效能方面,建立了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严格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阳光操作,增强工作透明度和群众信任度。在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方面,建立和实行了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干部学习考勤制度、干部培训制度、干部轮岗竞岗制度、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领导责任追究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等,推动了机关业务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齐头并进、均衡发展。
二、创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这次调查走访,我们深切地感到,虽然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个别单位创建工作认识不够到位,重视不够。一是个别单位领导在认识上仍有偏差。常有人认为业务工作是硬任务,容易出政绩,而文明创建是软任务,难以见成效,因此常以实用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创建工作。有空时抓一抓,没空时放一放;想起时重视一下,平时推给分管领导了事;上级检查考核时突击补课,做些形式主义的表面文章加以应付。创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两张皮”,使机关的文明创建工作常常沦为政绩工程的装饰和点缀。二是个别单位发动不广泛,参与面不广。开展创建活动仅是个别负责同志的事情,干部职工抱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调查反映,有部分干部职工处于被动参与状态。三是重检查验收不重实际工作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单位平时开展创建工作存有目标淡化、载体弱化、工作虚化情况,不能积极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创建活动,一到验收生编硬造,使创建工作流于形式。
(二)创建工作的延续性不强,层次不高。目前机关单位创建省、市级文明单位的只有21个,仅占22%。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创建基础不同。机关部门人员结构、财力物力各不相同,有的单位有比较系统、延续、融合的机关文化,人员集中工作稳定,开展创建活动驾轻就熟,容易见成效,有些单位经费匮乏,在硬件投入等方面心有余力不足,致使创建工作滞后迟缓。二是认识程度不同。对创建活动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只要有一块文明单位牌子,能装门面即可,再上台阶欲望不强,动力不足。三是创新意识不浓,抓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方法单一、思路狭窄、载体不活、创建的效果不明显,提高水平,上台阶不易。
(三)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领导机制不完善,创建时能体现其作用,长期作用的延续性体现不够。二是保障机制不完善,有些单位创建经费难以保障,在开展活动、硬件投入等方面心有余力不足,影响创建工作。三是动力机制不完善,不能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参与积极性。四是深化机制不完善,创建工作抓经常、经常抓的意识不够。
三、深化创建,促进科学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这次调查显示,文明机关创建对于促进中心工作的有效率为69%。新形势下,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全面、持续、有效地做好文明机关创建工作,就要求在创建的理念、内容、质量、力度、重点等方面不断深化。
(一)深化创建理念。随着文明机关创建工作的深入,对于创建的认识也需要进一步深化。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使县直机关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文明机关创建是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道德素质、精神境界、发展意识有效手段;充分认识到创建文明单位,不仅是改善部门面貌,树立部门形象,创造优美环境,推进文明建设的要求,更是建设和谐机关,促进各项工作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要通过文明机关创建工作的开展,把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跨越式发展上来。
(二)深化创建内容。一是创新活动载体。要从实际、实用、有效出发,进一步拓宽视野,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创建活力。二是突出提高工作效能。提高办事效率是创建文明单位的一个实际内容,也是社会、群众的迫切要求,县直机关各级文明单位应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机关效能方面,走在全市机关的前头,做出表率和示范。三是改善服务条件。调查中发现,有些单位的办公条件相当简陋,制约了服务水平的提高,甚至影响了单位形象。因此,创建文明机关在强调工作实绩、软件建设的同时,需要有配套的硬件设施来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水平。
(三)确保创建质量。文明单位创建是个动态的治理过程,创建成功不表示永远先进,需要不断完善内容,不断提高标准,不断巩固发展,提升层次。一要严格创建标准。要严格按照文明机关创建标准和评分细则要求进行创建,做到结合实际、抓住重点、兼顾全面。二要严格评选。一方面严格评选程序,检查评选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做到严格把关,严格标准,严格评审,公正公平。另一方面要以群众满足度作为评判的一个重要因素,扩大评选的范围,增强评选的真实性。三要对文明机关进行跟踪治理。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指导,注重发现典型经验及时推广,注重对各单位创建前后工作的指导,提高创建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平时的监管督查力度,解决“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现象,拓展多渠道的监管方式,发挥群众监管的作用。三是要切实实施文明单位动态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复查考核的届期制、末位淘汰制,该警告的警告,该摘牌的摘牌,切实保障文明单位的质量。
(四)突出创建重点。首先要抓好重点部门、重点窗口的建设,把行政执法部门,把与群众接触最多的办事机构作为创建的重点。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办事原则,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更加突出办事效率,其次要突出作风建设的重点,在为民办实事,提高办事效率上下功夫。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真正体现文明单位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终实现和谐机关的目的。
(五)加大创建力度。一是提升创建的层次。目前机关位创建省、市级文明单位只有21个,仅占22%,提高创建层次的潜力很大,因此,要制定相关的创建规划,确定升级进位的创建目标,形成持之以恒的创建机制;二是实行上下联动,积极指导基层开展活动,把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向基层所站延伸,扩大创建的范围,拓展创建的覆盖面。三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机制,确保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持续不断地有效开展。落实奖惩措施,对文明机关坚持实行精神和物质的奖励,进一步调动机关干部职工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从而使文明机关的创建真正成为机关工作科学发展强有力的推进器。
关于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准确掌握我县各类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基本情况,有效推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县由劳动保障局牵头,组织工商、税务、经济商务、供销、粮食等部门,按照条条管理、块块分割,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全县所有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
、各类用人单位参保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加快全县经济发展的同时,理清工作思路,健全工作制度,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不断加大职工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力度,基本形成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据统计,目前,我县共有各类用人单位 367 户,涉及职工 26472 人(在职 19686 人,退休 6711 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 283 户,涉及职工 15957 人(在职 11654 人,退休 4303 人),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 84 户,涉及职工 10515 人(在职 8032 人,退休 2408 人).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 15957 人,欠缴保费 468 万元;参加失业保险 7327 人,欠缴保费 506.8 万元;参加医疗保险 15957 人;参加工伤保险 946 人.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参加养老保险 6690 人,欠缴保费 437.56 万元;参加失业保险 2323 人,欠缴保费 47.71 万元;参加医疗保险 3476 人,欠缴保费 264.45 万元;参加工伤保险 3257 人,欠缴保费 18.27 万元;参加生育保险 2301 人,欠缴保费 15.25 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部分用人单位对社会保险认识不足,个别企业未参加社会保险.一是个别用人单位对社会保险在稳定员工队伍、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因而缺乏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二是员工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意识,由此减弱了他们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这一点在我县的外来企业中较为突出.
(二)欠缴社会保险费的现象仍然存在.我县的企业一般都是生产经营规模小、生产科技含量低、产品档次不高企业,产品成本高、利润低,有些初始运行的企业都在负债经营.为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部分企业存在欠缴社会保险费的现象.
(三)存在选择性参加社会保险的现象.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因失业、工伤风险较低,参加养老、医疗保险积极性较高,而不愿参加失业、工伤保险.我县大多数企业员工是本地农民,就近务工,半工半农较多,因此多以土地为保障,所以参保缴费意识淡莫,只求多挣点钱,从而存在尽量少参保甚至不参保现象.
(四)瞒报、少报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的现象依然存在.少数企业为尽可能降低企业成本,保证利润的最大化,想方设法瞒报、少报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
(五)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导致参保管理困难.目前,我县相当部分企业的员工大多属于临时用工,存在今天干,明天走的现象,人员极不稳定.社保经办部门很难准确掌握企业职工人数,多数老板都会以此为借口不参加社会保险.另外,由于各地社会保险制度不衔接,在政策上也有一定差异,许多外来务工人员考虑到在务工当地参保几年,一旦回乡又是一件麻烦事,因此务工人员不愿参保.
(六)企业改制进程缓慢导致部分人员参保困难. 由于我县企业改革的进程较慢,而且原来单位欠费时间较长,企业长期处于关闭、停产阶段,间断缴费情况存在,而这些单位的人员又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到私企去打工,他们与原单位未解除劳动关系,而又与新单位形成了实际劳动关系,在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时非常棘手.
(七)社会保险政策的盲点导致部分人员参保较困难. 在实行社会保险前已退休或即将退休的原三社企业(铁器社、缝纫社、补鞋社)人员,未能参加社会保险,在企业关闭破产后,失去了退休费来源.现在年老体弱多病,无任何经济来源,生活相当艰难.去年,省政府虽出台了川办发 185 号文件,解决原国有、集体企业超龄未参保人员老有所养问题,一次性参保缴费额近 4 万元,因这部分人员无力支付所交的巨额保险费,多次上访要求解决养老保险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第一,领导重视、部门协调.目前,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保缴费较困难,反应出制度、体制、管理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对扩面工作的组织领导;其次,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社保经办机构要加强征缴,搞好宣传服务,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组织引导,工商、税务部门应搞好监督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对参保缴费的执法检查、监督等工作都要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第二,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维权意识.用人单位员工特别是民营企业员工对社会保险在维护自身权益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是目前阻碍社会保险 缴费进展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充分发动新闻媒体、社区组织、厂矿企业、社保主管部门和其他宣传机构,加强社会保险政策宣传;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要在社区、村开设社会保险咨询站点,开展咨询服务;同时要抓好正、反典型的宣传,提高全民的社会保险意识,牢固树立参保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观念.
第三、以灵活的政策引导参保.我们应以国家的政策
法规为依据,针对地方经济、企业劳动用工的实际特点,采取灵活适用的政策,引导用人单位参保,例如对农民工数量多,经济效益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可采取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的新农保政策引导其参保.同时要加大改制力度,尽快让那些停产破产企业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及时做好重新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接续工作.
第四、求真务实,常抓不懈,着力做好民营企业参保扩面工作.民营企业保险扩面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一方面,应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分部分批推进这项工作,从少到多,从局部逐步扩展,最终达到全覆盖的目标.如果不顾企业的实际问题全员参保,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增加失业、加重企业负担.另一方面,民营制企业扩面工作要坚持常抓不懈,使新增企业员工和老企业新增的员工及时分批参加社会保险,争取做到不漏新企业、不漏新员工.只有这样才能持之以恒,实现最终全覆盖的目标.
水管单位改革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水利局现有独立核算单位21个,其中科级事业单位17个,企业单位1个;现有正式职工2022人,其中干部329人,固定工573人,合同工1007人,集体工113人;现有离退休人员264人,专业技术人员53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6人,工程师51人,初级职称482人;有管理运行人员1142人,综合经营人员768人(包括工程局、招待所、水电站),其他112人;有本科以上学历67人,大专学历313人,中专学历429人,高中以下学历1213人。 水管单位现有职工1350人,其中科级干部35人,一般干部170人,工人1145人;专业技术人员416人。 二、主要工作职能 (一)负责《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统一管理全区水政水资源工作和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负责组织水资源的调查、监督和水资源费的征收工作;负责灌区用水计划和水资源规划及节水规划的组织实施和节水型社会的建立。 (三)组织制订全区水利发展规划,主管全区河道、水库、渠道、机井和行洪、蓄洪、河流、工程维护及工程保护区的滩涂地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四)主管全区防汛、抗旱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全区的抗旱防汛工作。 (五)负责全区农村人畜饮水、乡镇供水和农村卫生改水工作及水利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管理工作。 (六)负责地表水供水水源建设和水环境保护等工作。 (七)负责地方水电站的建设与管理。 (八)组织申请各渠道用于水利建设的各项资金,配合政府制定有关水利建设财务、投资政策及价格并组织实施;监督实施水利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九)主管全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十)负责管理全区水利工程项目审查申报、水利科技、经济技术合作、水利科研技术推广工作。 (十一)负责组织规划编制、审查、申报水利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等。 (十二)负责水利职工队伍建设,编制职工教育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 三、存在的问题 1、各水管单位的性质划分尚不明晰,权责尚不明确,公益性、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事务并存,单位自主权范围有限,因而普遍缺乏利益激励和风险约束机制。 2、由于种种原因,使水利系统各事业单位人员增长过快,人员总量过剩,结构性人才缺乏,导致单位经济负担重,管理成本高,工作效率低。 3、投入不足,公益性工程损耗和维护管理费用没有补偿渠道和来源。 4、管理粗放,工程设施配套建设滞后,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水价没有按成本核定,收取困难,自身造血功能不足,部分单位经费困难,出现亏损,人员工资难以保证。 5、目前参照执行的企业参保政策很不适应事业单位的参保实际。 四、意见和建议 1、确定水管单位的定性并将公益性人员的工资纳入财政预算 根据国家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结合凉州区水利系统的特点,将水利系统各单位明确划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三类单位。对水管单位中的水库、防汛、抗旱、水土保持、水行政执法职能机构定性为纯公益性单位;对既承担公益性任务,又具有经营性功能的水管单位定性为准公益性单位;对水利发电、城市或农村供水的水管单位定性为非公益性单位。定性为纯公益性的单位或机构的人员定编后其工资和其它费用纳入财政预算。水利系统的其它单位(如电站等)非公益性单位改革后将面临各种税收等负担,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政府应给予这些单位优惠政策。 2、老职工提前退休 这次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竞争上岗。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各种因素造成的结果,一部分老、弱、伤、残等职工无论在年龄、身体、文化素养、能力等各方面都属于单位内部的弱势群体,无法与年轻职工在同一起点上竞争上岗。因此,这部分职工能否按照武威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武市事改办[xx]001号《关于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中退休人员工资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提前退休。或者放宽到男年满55周岁且工作年满30年的干部、工人一律提前退休;女满50周岁的干部(或女满48岁的工人),且工作年满20年,经本人申请,可提前退休,作为改革时分流人员的一种途径。 3、定岗定编 水利系统的岗位编制可根据水利部和财政部二○○四年五月颁发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定职能、定编制、定岗位。但是我区水利系统多年来为政府分担就业压力,接纳了大量的复退军人和大中专学生,人员严重超编,人浮于事,给水管单位的运行管理造成了很大压力。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借这次改革,按照上述《定岗标准》,对水利系统各单位进行全面定岗核编,并在今后适当控制水利系统人员的无序膨胀,使水利系统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为我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4、参保人员退休后社保部门只发给其基本养老金,其它补贴、补助以及参保人员亡故后其遗属的生活困难补助均由单位自己补足,没有真正实行参保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增加了单位的负担,也不利于这部分人的管理。为了保障事业单位职工各项保险政策的落实,应尽快制定出台事业单位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政策,建立适合事业单位及人员缴费的基数依据,进一步规范参保程序,确保参保人员的医疗、工伤、失业等相关保险的落实和退休后各项费用及参保人员亡故后其遗属的生活困难补助等均由保险部门发放,实行社会化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事业单位的后顾之忧。 5、实行水务一体化 一是水务一体化是水资源特性所决定的。水是一种动态资源,无论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都是互相转化、互相补充、循环往复的,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只有对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更好地解决城乡供水、生态用水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客观的水情使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可能自然发生。优化配置就会有机会成本,而很少有人会心甘情愿地放弃自身或本地利益。所以,必须通过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行政的手段,对水资源进行宏观调控和合理分配。同时要实现水资源的效用最大化,必须实行水务一体化,树立水权观念,培育水市场,把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与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机结合起来。二是水务一体化是一次管理体制的改革。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水利向社会经济各方面提供服务。必须从水利从属于农
业的传统观念中走出来,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是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是职能的划分、各种关系的整合,不能把建立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理解为水利部门在扩大地盘和势力范围,充分认识这一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推动水务一体化的进程,使有限的水资源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三是水务一体化要不断提高管水的整体功能。水务一体化是实现资源水利的客观要求。要打破城乡分离、部门分割、水量水质脱节的管理模式,从而达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必然趋势。水务一体化是科学的、是全新的水务管理理念。是符合水资源客观规律的管理体制改革,它代表水利发展方向,必将充满生机和活力。 6、建立改革领导机构 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相关问题较多,建议由政府牵头,组织、人事、劳动、社保等相关部门组成改革领导小组,自上而下进行全面改革。 二○○五年八月五日
对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
我市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从开始,几年来,紧紧围绕提高资产管理效能,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这个中心,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新体制、新机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现有的体制和机制已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的需求,这
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思路,用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有效的机制,更加有力的工作把国有资产经营好,把国有资产管理这篇文章做大。
一、我市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基本做法
(一)设立专司机构,明确职能定位。市政府发文成立了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局(以下简称国产局),正县级事业机构,挂靠市财政局,由市财政局副局长兼任国产局局长。市国产局编制12人,内设综合、产权管理、资产评价三个科室,从而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主体。市国产局作为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专司机构,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对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同时,在职能定位上,将其定位在延伸财政职能上,资产管理工作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来进行。
(二)推动资产的整合。在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对资产优化整合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主要方面。市本级先后启动了行政中心、建设大厦、文化艺术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等重点资产整合项目。通过这些资产整合项目的实施,既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机关办公条件,又整合了大量的闲置房地产,从而激活存量资产,实现保值提效。通过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拓宽了财政收入渠道,增加了地方可用财力,实现了资产管理和资金管理的有效结合。近几年,通过统一管理国有产权,对国有资产统一整合运营,全市累计实现国有资产收入5亿多元,
(三)改革国有资产的配置模式。在全市初步建立了资产构建预算制度。资产购建预算是从源头上管理资产“进口”的主要环节,是规范资产配置,实现资产配置科学性、均等性、计划性的重要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是部门预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产构建预算从制度层面可以有效解决在资产配置上的盲目性、随意性和失衡性,减少了盲目配置、重复配置,节约了财政资金,是“模式”一个重要亮点,在全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会议上交流推广。
(四)实行产权集中管理。市政府授权市国产局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产权集中统一管理,将原来市级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房屋所有权证》、《国有土地使用证》集中收缴到市国产局,由市国产局代表市政府拥有市级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全部国有资产的产权并对所管资产行使产权管理、收益管理和财务管理权,对单位办公用房实行余缺调剂,彻底杜绝和防止因所有权不明而引发的各种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产权变更后各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只有资产使用权,没有资产处置权,有效的解决了资产分散管理中存在的随意处置国有资产的问题。
二、改革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我市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改革深化中遭遇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目标定位。我市的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当初是以资源整合为切入点的,是以保值提效为目标的,是在整合置换中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效益,增加财政收入。因此我们的工作重心在整合置换上,市政府还就此下发了三年整合规划。尽管规划中提出了宜租则租、宜处置则处置,宜开发则开发的运营思路,但作为运营主体的资产开发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从目前的情况看把目标仅仅定位在整合上是不能把资产这篇文章做大的,必须把目标定位在经营上,通过有效的经营,把文章做大。
(二)体制束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有权属政府,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局是政府授权管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一个行政机关,不具备投融资资格,也不具备经营开发资格。由于缺乏一个对资产有效经营的平台,因此无法对资产开展有效的经营。因此要适应新形势,把资产经营这篇文章做大,就必须搭建一个公司化的经营平台,实现对资产的有效经营。
(三)思想解放不够。这几年改革过程中我们也一直思考如何有效的利用好国有资产,也考虑到开发经营,但由于担心不符合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要求和规定,担心过度商业化,会增大政府风险,因而,让犹豫禁锢了我们的思路,捆住了我们的手脚,制约了我们的工作。
三、深化我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我市资产基本状况
根据资产清查结果表明,截止12月31日,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48.5亿元。其中,行政资产总额14.4亿元,事业资产总额34.1亿元。市本级资产总额10.8亿元,行政资产2.4亿元,事业资产8.4亿元。
按可经营资产情况看,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拥有土地5361亩,其中城市规划区内xx亩,规划区外3347亩;房屋105万平方米。按目前我市房地产市内工厂行情测算,市本级的可用资产总值约为28亿元。
资产经营的基本思路
金
融危机爆发后,扩大内需保增长的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我们以投资带动为主要特征的增长方式,在突破发展中保增长的任务更重、压力更大,对资金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因此,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充分运用所拥有的资产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重心,把把工作重心由过去的以整合为重点,转向以全面经营为重点;把运营方式由以置换为重点转向开发、转让、出租并举,有形资产、无形资产、资源性资产经营并重的轨道上来。对于目前具备通过转让、开发、出租进行直接经营的房地产可直接开展经营,对于目前不具备直接经营条件的房地产,可通过房地产抵押融资的方式,实行买地开发滚动经营,或者以直接投资的方式进行资产经营,使所有的房地产都能够成为政府可经营的资本。实现真正盘活国有资产,实现资产资本化,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实现资产经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经过有效运营,力争五年内为市本级建设融资3--5亿元,全市实现国有资产收益10亿元以上,其中市本级5亿元以上。
(三)加快体制转变,构建经营平台
调整管理体制,构建经营平台,是实现资产资本化,对资产进行有效经营的基础。因此,我们建议成立市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将市本级的行政事业资产整体打包,以划拨过户、授权经营或参股等形式注入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同时将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局更名为“市公共资产管理局”,实行市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与市公共资产管理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由市公共资产管理局行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职能。由市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行使管资产的经营、开发、融资、投资职能。使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具有投融资、经营开发、物业管理三个资产经营平台的功能,其运行目标为:
投融资平台
打造成我市继城投公司之外的又一重要融资平台,利用国有资产,以抵押担保的形式,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方式,吸引各种社会资金进入重点建设领域。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抵押贷款。以国有资产整合为基础,在充分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以资产作抵押,加强同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形成以银行贷款为基础,其他金融机构资金为补充的信贷融资格局,为政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融资服务。
二是发行企业债券。政府授权发行企业债券,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财政实施担保并承担债券利息。辽宁铁岭投资债的成功发行就为我们很好的借鉴。8月21日发行的“铁岭投资债”发行总额6亿元,票面利率为8.35%,期限7年,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同时发行,发行当日全部售完。铁岭市委、市政府创新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本着“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发展思路,在整合运营政府社会公共资源和国有资产的基础上,搭建起市场化投融资平台,成立铁岭公共资产投资运营有限公司,“铁岭投资债”就是通过铁岭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发行,以沈铁工业走廊开发基金偿还。同时,铁岭市政府承诺:若沈铁工业走廊开发基金存在偿债缺口,将安排其他财政收入进行偿还。
三是开展股权合作。对于关乎全市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竞争性领域项目,资产投资运营公司代表市政府和市财政(国资)局作为出资人,用市场化方式对此类项目的市属国有股权进行管理,依照《公司法》行使股东权利,履行股东义务。
四是启动民间借贷。对项目不大、有营利的项目可鼓励干部职工入股,募集项目发展资金。但此方式筹集资金量少,风险大。
五是积极发展多元化融资体制。特许经营权是政府重要的无形资产,因此在项目建设上可运用“建设—经营—转让”的方式,即bot模式进行融资。它是指政府和项目发起人签订特许权转让的协议,由项目发起人组织成立的项目公司承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的任务,同时,在规定的特许期内,拥有该项目的所有权并收取费用,用来偿还项目的债务,并获得预期的投资回报。在特许期结束后,项目将无偿移交给政府。利用这种形式,对于我市自有资金匮乏,但同时具有机遇优势、项目优势的实际情况,可以以此引进资金,扩展筹资渠道,增加筹资规模,切实解决建设资金供需之间的矛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经营开发平台
按照宜开发则开发、宜处置则处置、宜出租则出租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现有资产,继续促进资源优化整合,加快开发经营,扩大投资范围,实现资产增值。经营开发平台主要职能为:
一是资产经营的载体和主体,负责资产开发、转让、出租等经营业务。
二是负责对原政府部门投资举办的经济实体进行整合,并对其实行集约化、集团化、规模化经营,充分发挥资产的规模效益。
三是进行自主开发。对增值潜力大,开发价值高的项目,实行自主开发,以实现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对有的资产可按照开发--转让(出租)的方式进行经营,对有的资产可按照抵押--融资--收购(征地)--开发--转让(出租)的方式进行经营。
四是夯实公司职责。按年度签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书,通过规范资产运营,建立国有资产补偿机制,向财政上交国有资产收益、按期收缴国有资产占用费、土地出租收益金和利润等手段,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运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物业管理平台
一是为行政事业提供统一规范的物业服务,维持办公资产的简单再生产(资产维护),节约财政支出。
二是公平参与物业市场竞争和经营。
需要配套的政策
一是成立市公共资产运营投资公司,并将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局更名为“市公共资产管理局”,两套机构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二是按照产权集中管理的要求将市级行政事业资产全部更名过户在市公共资产管理局名下,免收更名过户的相关费用。以划拨过户、授权经营等形式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注入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
三是按公司法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确保公司业务的有效、有序开展。
第7篇 2023单位三严三实调研报告
按照总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4月21日《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局〈关于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意见〉的通知》的要求,我队向全体党员干部印发了xx___视察兰考和“两会”安徽团的重要讲话,组织大家系统地学习了xx___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解读了xx___在今年3月提出的“三严三实”的作风建设要求。具体情况如下:
一、主要认识和体会
4月10日,我队就已经组织了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了影片《焦裕禄》,并组织学习了人民日报4月4日评论员文章《以“三严三实”弘扬焦裕禄精神——论把教育实践活动推向深入》。观看后大家就如何弘扬焦裕禄精神进行了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要以焦裕禄精神作为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指南,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比焦裕禄精神找差距,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4月21日总队下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局〈关于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意见〉的通知》并提出贯彻要求,我队再次提出系统学习xx___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落实“三严三实”的作风建设。
xx___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焦裕禄精神与“三严三实”的要求高度统一,就在于自我要求的严与实,是成就焦裕禄精神乃至一切精神楷模的基本路径,是成为好党员、好干部的重要素养和方法。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积极响应习___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号召,顺应人民的呼唤,将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贯穿于精神世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三严三实”弘扬焦裕禄精神,推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绩、获得实效。
二、立足本职工作,将学习“三严三实”重要讲话精神和弘扬焦裕禄精神融入****工作
当前正值我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阶段,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不能停留在喊喊口号上,而要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对照自己,查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我队业务科室6个,分担的工作可以说是点多线长面广,经常下基层、进企业,联系**点、**户,需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工作中特别是涉及民生的**,需要有“亲民爱民”的精神;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在下基层**时,面对老百姓不配合的问题,需要有“迎难而上”的精神。全队党员干部表示,一定要认真学习焦裕禄同志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走出机关,走近企业,多一点面对面,要将“常规工作做精、做细、做实,创新工作出经验、出亮点、出精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数据摸实、搞清,为上级部门提供可靠的、高质量的**数据,以实际行动,切实转“四风”,落实“三严三实”。
体现立行立改,我们坚持务实求精、求真,迎难而为,高质量地完成了三经普个体户抽样**工作,做到了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与****重点工作同部署、共促进。在**过程中,我队坚持抓“五环节”保障工作高质量。紧扣事前准备环节-—体现了准备工作充分。队领导高度重视三经普个体户抽样**工作,及时成立了以燕泽英队长任组长的三经普个体户抽样**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结合实际制定了《**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个体户抽样**实施方案》,准确核对普查小区名称、地址代码和单位数量,选派队内业务和技术骨干参加国家和总队组织的培训会议。紧扣业务培训---体现了抓关键环节。召开专门会议对三经普个体户抽样**工作进行动员,重点培训pda硬件、数据采集软件的使用和采集流程,讲解入户**技巧和**手册,确保每位**员都能够熟练掌握pda的操作流程和**技巧,为高质量完成三经普个体户抽样**奠定了基础。紧扣抽样技术环节----体现了抓基础。根据普查小区样本数量合理制定工作计划,对经营同类商品的农贸市场和专业市场,严格按照规定抽选**样本,保证代表性;安排专人负责pda的程序安装,普查小区地图、底册和制度的推送,沟通总队督导组技术人员,在**过程中随时为pda设备正常使用提供技术支持,解答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紧扣现场**环节----体现了务实抓规范。积极联系沟通抽中普查小区和所在乡镇街道,取得支持与配合;各分管领导分别带队,抽调经过专业培训的**员现场入户并取得**数据;规范**流程,针对不同行业特点,采取不同询问方式,赢得**对象的支持和配合;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先利用入户**手册进行登记、审核和评估,确保数据完整无误后再进行pda录入上报。紧扣数据审核环节----体现了求真求实。对现场采集的数据,普查员先进行初审,对异常数据,特别是亏损样本,详细询问原因并如实记录,确保上报数据符合客观实际;数据上传平台后,由专业人员及时将平台数据与底册记录进行比对,积极做好**单位查遗补漏,严格按照总队时间节点进行审核验收,填写澄清说明,上报问题记录表。
第8篇 事业单位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xx区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理清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及思路,xx区人力社保局组织开展了一次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调研。
一、全区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现状
(一)基本情况
全区有713个事业单位。其中,全额财政拨款507个,差额财政拨款 88个,经费自理93个;核定编制28581名,其中,全额财政拨款19454名,差额财政拨款5893名,经费自理2933名,企业化管理301名。事业单位拥有人才24548人,其中管理人才5377人,专业技术人才16475人,技能人才3375人。
(二)结构分类
1、学历情况。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124人、占比例约为0.5%;大学本科学历为8998人、占比例约为36.7%;大学专科学历为5366人、占比例约为21.9%;中专学历为8543人,占比例约为34.8%;高中及以下学历为4948人,占比例约为14.2%。参加在职学历教育的为277人。
2、年龄结构。35岁以下为7841人,占比例约为31.9%;36—40岁为4510人,占比例约为18.4%;41—45岁为4794人,占比例约为19.5 %;46—50岁为 3109人,占比例约为12.7 %;51岁以上为4294人,占比例约为17.5%。平均年龄40.5。
3、区域层级。区属16199人,占比例约为性67 %;52个乡镇(街道)8349人,占比例约为33 %。
4、行业分布。教育系统12503人,占比例约为50.9 %人;卫生系统4772人,占比例约为19.4%人;农业系统2115人,占比例约为8.6%;其它系统5158人,占比例约为21%。
5、性别比例。男性15008人,占比例约为61.1%;女性9540人,占比例约为38.9%。男女比例为1.57:1。
6、职务职称
(1)管理人才5377人,其中:五级职员27人,六级职员140人,七级职员2614人,八级职员1913人,九级职员及以下683人。
(2)专业技术人才16475人,其中:高级1967人,中级7934人,初级及以下7257人。
(3)工勤技能人才3375人,其中:技师122人,高级工1801人,中级工897人,初级工526人,普工29人。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xx区人事人才工作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实施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战略,不断创新人才机制,加大人才投入,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人才资源开发的新局面。
但是,由于xx区处于欠发达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人才竞争压力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与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人才总量仍然不足。全区现有总人口 173万人,而事业单位人才仅24548人,占总人口数比为1.42 %,从比例上看,远远不能满足于全区各项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够合理。一是学历结构不够合理。事业单位人才中,中专及高中以下学历的有13491人,占事业单位人才比例达55%。本科以上学历有9122人,占事业单位人才比例37.27%,研究生以上学历仅有124人,占事业单位人才比例0.5%。二是人才行业分布不够合理。全区传统产业人才相对比较丰富,教育、卫生等专业技术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70.4%。而新兴特色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比较匮乏,从事工程、农业、工程技术的人才数量少,特别是审计、外语、经济管理、规划、盐化工等重点支柱产业领域的人才显得尤为紧缺。三是技能人才文化素质低。全区事业单位技术工人3375人,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偏低,有2819人只有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四是地域分布不够合理。城镇和待遇较高的事业单位人才相对过多,而乡镇和条件较差的事业单位分布较少。
(三)吸引人才的软环境缺乏优势。一是人才政策环境缺乏吸引力。地区经济气候影响了人才资源开发,人才投入明显不足,出台的优惠政策吸引力不强。二是工资待遇偏低。与同类城市相比,xx收入水平偏低,影响了人才引进,造成了人才流失。三是收入分配制度缺乏激励性。全区绝大部分事业单位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按职称、级别等因素进行分配的制度,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现象依然比较严重,使得“按劳取酬”、“以岗定薪”、“优绩优酬”等新型分配方式在很多事业单位并未得到真正实施。比如,乡镇事业单位因为规格低,管理岗位和专技职数受限,想上又上不去,待遇较差,挫伤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竞争机制缺乏。注重人才为我所有,不注重人才为我所用;有些单位注重引进外部人才,忽视发挥内部人才的作用,挫伤了原有人才的积极性,造成一边引进一边流失的现象;公平、公正的人才管理激励机制和为人才解除后顾之忧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健全。
(四)人才流失仍然比较严重。近3年,全区共引进研究生及其以上人才仅80名左右,而近两年来,调出区外专业技术人才近100人。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也有各级各部门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抓得不力等主观因素。
一是缺乏对人才队伍建设战略性、紧迫性的认识。一些单位的领导没有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重视物质资源而忽视人才资源,没有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宏观协调、战略研究、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人才工作很多时候还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
二是事业单位管理现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工作的要求。1、进人用人的机制不活。一方面用人单位抱怨自主权太少,引进人才程序繁琐。如城政工程处引进一名急需的硕士研究生,由于未及时办好编制、人事等手续,而离开该单位。另一方面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一些人才管理体制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条条框框过多,人事管理过于集中。比如,新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办法脱离实际,导致中、高级已聘人员数额大大超岗,基层单位矛盾突出。2、人才评价机制不活。一些地方和部门拘泥于某些政策的条条框框,过于看重身份、学历、职称,而没有将人才评价的重点放到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上来。3、分配激励机制不活。一些单位和地方在分配上的“大锅饭”、平均主义还不同程度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技高技低报酬差不多,利益分配向从事智力密集型劳动的人才,向有发明创造、有科研成果的优秀专技人才倾斜的力度不大。4、人才培养机制还未健全。全区人才培养缺乏力度,财力支撑不足,一些单位在人员进修、继续教育方面往往以财力紧张为由,很少作出安排,使相当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得到继续教育更新知识的机会,知识老化现象相当严重。
三是现实条件对优秀人才吸引力不很强。1、地方经济基础薄弱影响人才资源开发。近几年xx区经济有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经济基础薄弱导致对人才吸引力较低,使人才在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上进展缓慢。2、工资待遇偏低。与同类城市相比,目前xx收入水平偏低,影响了人才引进,也造成了人才流失。3、人文环境较差。由于地理条件、交通、信息方面缺乏比较优势,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差异比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成长,影响了人才作用的发挥。
三、建议和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全区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性措施,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学者。开展“人才队伍建设与xx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逐渐使“爱才、重才、容才、护才”的思想深入人心。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开辟“专家访谈”专栏,及时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为各类人才充分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利用各种途径,特别是通过“三峡人才网”等方式,在区内外广泛宣传xx区引进和吸纳优秀人才的有关政策,宣传xx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以吸引更多的人才为xx区的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二)坚持改革创新,构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根据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科技管理、教育、卫生和文化艺术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不同特点、规律,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培养方式、激励措施和管理办法。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完善按岗论酬、按绩论酬的分配机制,高科技和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的奖金、津贴可多于平均数的5-8倍。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建立“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聘任、政府调控”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体系。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分类管理体制,区委区府重点管理好副高以上职称、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双高”人才和有突出贡献的人才。
(三)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是继续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之外,探索制定系统的事业单位人才培训计划。二是在委托培养上取得突破。积极鼓励单位利用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根据单位发展的需要,采取单位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的方式,每年从在职职工中选派人员进行委托培养,接受系统的学习教育,使这批人才成为单位发展的核心骨干。对回原单位工作的,负责解决学习期间的所有费用。三是在对口培训和挂职锻炼上取得突破。每年择优选派30名左右的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对口支援省市培训基地进行挂职锻炼,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思维方式。四是举办经济发展论坛。每年邀请10名左右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xx未来的发展进行专题讲座,进一步拓宽广大干部的视野。
(四)完善优惠政策,优化人才环境。一是开辟优秀人才来万的绿色通道。建议结合实际重新修订区xx年制定的留住人才、使用人才、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凡引进单位急需的全日制研究生、以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编办、人社等部门应采取限时办结的方式,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对引进的正高或博士研究生,用人单位可安置其配偶或子女入学、就业。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按实际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破格评聘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对辞职、离职或因要求流动被辞退后来xx区工作的,经人社部门核准后,承认其原有的专业技术职务,工龄连续计算。凡引进人才,其子女入学由教育部门根据其本人意愿,确保优先安排。二是提高紧缺人才的生活待遇。被聘为正高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和博士研究生,用人单位可实行年薪制,并拨给足额的科研经费。被聘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才,由用人单位每两年组织一次健康体验,每年安排参加一次国内学术研讨会,并在用车、通讯、信息资料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补贴。被聘用或安排在关键岗位发挥重要作用、做出重大贡献的实用人才要打破条条框框,实行论功行赏。三是对优秀人才进行重奖。建议区委、区政府设立“突出贡献人才奖励基金”和“xx突出贡献人才奖”,每两年对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为xx区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
第9篇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问题与思考调研报告
事业单位作为向全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载体和平台,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事业单位发展中的问题不但影响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效率,也严重地制约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已全面展开,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还面临不少问题。
一、主要问题
当前,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事业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与市场经济不能并轨的问题,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提供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需要,同时也制约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具体表现为:
(一)管理体制不顺,监管制约不力。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管理结构,导致在机构设置、编制配备出现不尽合理的地方。有些事业单位因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职责任务、工作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职能萎缩,编制闲置,一定程度上存在机构庞杂、人员臃肿、人浮于事等现象。另一方面职能加强、任务增加部门的用编需求得不到调剂,特别是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等重点领域编制资源得不到动态调整,使得编制资源不能全面发挥其应有作用,阻碍了社会事业的发展。这些问题根源在于编制管理法津法规体系不尽完善。虽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条例和法规,但具体到事业单位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配备方面还是缺乏严格的控制措施。有些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核定无操作标准和依据,只是根据当前的工作情况所谓的“量体裁衣”,致使主管部门要求设立事业单位编制核定时上下联系、左右攀比;有些事业单位设立以达标为要挟,以审批资金为“诱饵”,造成机构设置重复、职能交叉。不但增加财政负担,而且容易出现推委、扯皮现象。
(二)缺乏法人资格,阻碍自身发展。部分事业单位不具备独立的事业单位法人的资格,其任务由行政主管部门下达,办公地点不明确,人员混用,财务不分,行政机关人员兼任事业单位法人。这样的事业单位不能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只能靠财政“吃饭”、政府“喂奶”、主管部门“输血”生存。致使事业单位服务功能弱化、萎缩,不同程度地阻碍了事业单位根据自己的特点,按照社会需要和市场经济规律寻求自身发展的步伐。
(三)政事、事企不分,工作效率不高。一是有些事业单位享受着事业单位的待遇,却从事着与政府部门一致的行政管理事务,甚至还拥有比一般政府部门更大的行政权力。一些并非法定承担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执行着由主管部门直接或间接转移过来的行政职能。二是有的事业单位本身拥有执法权力,全部或者大部分受国家财政资金的供养,却仍然从事经营活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三有些事业单位占用着国家资源,享受着财政扶持,却未充分有效地提供相应服务,积极公正地履行应尽职责。
(四)事业单位撤并难度大。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工作任务严重不足或职责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部分事业单位将面临着撤并,人员编制核销、核减和安置。对应该撤销或整合的事业单位,很少有主管部门或事业单位自己主动提出进行撤销整合,而是以上级部门批资金、上项目等为理由,要求保持现有事业单位,或者一味强调本部门本单位的困难,反对撤销整合所属事业单位,加大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难度。
(五)改革配套政策迟迟不能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涉及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如果在改革过程中没有养老保险、人员分流安置等完善的配套政策支持,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得不到社会保障,必然会影响社会稳定大局,致使改革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目前人事制度、收入分配、社会保障、财政管理、转企改制等配套政策迟迟未能出台,成为制约改革顺利推进的瓶颈。
二、思考与建议
(一)调整规范机构设置,搞好清理整合。根据县级事业单位不同的类型、性质、运行机制以及发展趋势,按照事业单位清理规范的要求,进一步搞好清理整合。一是坚决撤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原有的一部分事业单位,有的职能萎缩甚至消失,已经无所作为;有的运转艰难,既无社会效益,也无经济效益;有的依靠财政拨款养人,终日无所事事;有的名存实亡,长期无人员、无资产、不运作。对这此事业单位予以撤销,其人员按政策进行妥善分流和安置。二是合理合并。有些事业单位规模过小,有的职能相近或交叉。对这类单位应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予以合并。三是调整布局。对条块分割、重复设置的事业单位,应统筹兼顾,科学调整布局,裁长补短,优势互补,优化人力、财力、资产等资源配置。通过清理整合,逐步界定和规范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机构名称、人员编制和经费形式。
(二)全力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根据国家和省市对事业单位的有关分类标准,本着先易后难、分期分批、逐步推进的原则,对清理规范后的所属事业单位进行科学分类。行政类事业单位,依法调整界定职能任务,整合精简机构编制,严格规范管理。公益类事业单位,优化布局结构,完善运行机制,逐步实现举办单位主体的多元化。此类事业单位的管理办法,主要是政策引导、依法监督、搞好服务,重点管好其领导班子或法定代表人,监管其国有资产的
保值增值。经营类事业单位,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借鉴国有企业改制的政策办法,搞好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改企转制,使其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进一步增强自我发展的活力。
(三)赋予事业单位独立的法人地位。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未取得《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不得以事业单位名义开展活动。近年来,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虽然得以全面推进,但其他配套政策法规滞后,事业单位仍处于主管部门的附属地位,与市场接轨的“准入证”作用也没能充分发挥,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市场化进程。许多事业单位习惯于按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办事,对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主动参与的少,不愿意面向社会寻求生存空间,造成事业单位社会化服务功能的缺位。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式的治理结构。
(四)彻底解决合力不强的问题。在事业单位改革中,政府职能部门、政府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这三者虽然都主张进行事业单位改革,但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并不一致。一般来说机构编制、人社、财政等政府职能部门主要是加强规范化管理,尽量控制或减少财政供养人员。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则往往是站在事业发展,同时也站在维护本位利益的立场上尽量保留和发展一些事业单位,在改革中常常充当事业单位的代言人和事业单位改革的协调者等角色。事业单位自身则希望通过改革在既得利益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增加财政供给,同时又能获得自主权。这三者难以形成合力。所以只有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党委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果断决策,才能在事业单位改革形成合力。
(五)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改革必须注意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促进社会的和谐,不能给社会带来新的不稳定和不和谐因素,尤其不能象以往改革那样把“富余人员”推向社会。因此,需解决四个问题:一是根据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建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二是要解决好改革前后新老退休人员待遇的平稳过渡问题;三是进一步完善工作人员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和衔接办法,切实解决人员身份转换以及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保障问题;四是要解决好人员分流安置问题,认真研究以单位、行业为基础的,多层次、多种形式的人员安置政策,对达到一定年龄或工作年限的职工,研究较为宽松的提前退休政策。
(六)推动事业单位配套改革。一是逐步取消事业单位行政级别,实现事业单位职级制,推行职员制;二是探索实行公共财政“购买服务”新模式,可由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通过公开招标、向有资质的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三是改变财政供给方式,告别单纯“以人定费”的形式,从“养人”转变为“养事”;四是鼓励与支持社会力量办公益事业,对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在设立条件、资质认定、职业资格与职称评定、税收政策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与事业单位公平对待。
第10篇 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专业及能力要求调研报告
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专业及能力要求调研报告
为了响应学校的号召,加强对《___思想、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学习,我于暑假期间在辽宁省xx市就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对其专业及能力要求情况展开了调研。调研以xx市人才交流中心和劳动力市场为基点,多次对xx市人才市场及劳动力市场中的多个招聘单位进行了调查、走访,现在就调研结果进行具体报告。报告涉及当前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形势、xx经济发展及人才招聘情况、用人单位对大学应届毕业生专业及能力要求、面对当前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努力的方向以及社会各界应采取的措施等五方面内容。
一、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中一支高素质的生力军。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党和各级政府部门历来都十分重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各高校及社会企、事业单位也都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特别是近年来党和政府在落实和完善已有政策的基础上,又及时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就业促进措施,实施大学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全方位促进毕业生就业。如实施“岗位拓展计划”、“创业引领计划”、“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等,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多种渠道和重要保障。同时,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出现积极变化,变得更加理性、更加务实。如今,“基层”、“创业”、“西部”等逐渐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热词。但是,由于我们国家经济还不够发达,去年以来又受到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再加上人口众多,连年的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仅今年大学毕业生就达到630余万人,是xx年前的5倍多,再创历史新高,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超过700万人,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级政府、高校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我们大学生的自身努力。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要适时对自己的就业意愿做出调整以适应用工单位要求。因此,开展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专业及能力要求调研,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用工就业信息,畅通企业用工信息与大学毕业生就业意愿之间的传递渠道,从而达到学以致用,更好的就业。这对于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提高全社会的和谐程度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xx经济发展及人才招聘情况
xx地处辽宁省西南部,北依松岭山脉,南临渤海辽东湾,与葫芦岛、盘锦、朝阳、阜新,构成一小时经济圈。xx是中国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开放城市,是辽宁省五点一线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是一座有着xx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更是一座生机勃勃、蕴含巨大发展潜力的现代港口城市。xx市1985年被国务院和xx批准为甲类开放城市,1987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辽东半岛对外开放城市,1992年在国家统计局进行的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评比中居第40位。xx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增速位居全省第六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1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357.1亿元,增长20.4%;第三产业增加值305.4亿元,增长15.3%。人均生产总值2574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86元。全市户籍人口310.2万人,城镇人口124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市内高校毕业生及返乡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
第11篇 关于事业单位党组织调研报告2023
第一篇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了基层党的建设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事业单位基层党支部是事业单位党的最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事业单位党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基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对于把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基层,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各项目标任务,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是至关重要的。多年来,我镇事业单位党组织在组织机构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出实招下功夫,使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迈进,充分发挥了事业单位基层党支部在推进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政治核心和保障作用。
一、事业单位在推进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响应___关于如何构建和谐基层党组织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坚持与时俱进,切实加强事业单位党组织的积极作用,积极完善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相关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以此增强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凝聚力,不断创新事业单位工作思路,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是从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规划来看,必须坚持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
(一)深入探索力度不够,员工思想政治意识淡薄
事业单位的党建及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具有前瞻性,并且需要其更好地融入事业单位的发展中,而很多的事业单位在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方面还需要继续探索,并努力将其理论联系事业单位发展实际。事业单位的部分职工在工作中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其主人翁意识及工作责任感极为淡薄,在工作中表现出工作作风不实、精神状态不佳、措施不得力、执行不坚决、落实不到位及爱岗敬业思想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
虽然在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中虽开展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全面激发事业单位基层党员干部积极响应。由于事业单位还处在转型期,工作较为复杂。没有及时构建完善的考核和管理体系,这就使的事业单位基层党建工作流于形式,其短期效果明显,而长效机制缺失,无法保障事业单位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二、改进措施
第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的作用。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加强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是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需要。建立现代事业单位制度,是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大方向。广电行业所担负的传播党和政府声音的特殊任务,决定了它在从事业单位转向事业单位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加强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是维护事业单位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生活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是我们的政治优势。要通过大力加强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把人心凝聚起来,把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艰苦奋斗,与职工群众同甘共苦,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和良好形象来凝聚人心,做职工群众的主心骨,团结带领职工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形成了坚强的凝聚力,在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稳定中显示党组织的强大力量。
加强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需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必须把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作为事业单位发展的最高目标,把保障职工权益、激发职工积极性创造性和提高职工素质作为着力点。通过大力加强党员队伍和职工队伍建设,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教育职工,抓住事业单位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做好思想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齐心协力办好事业单位。要针对职工群众的思想实际,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实。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理顺职工情绪,化解各种矛盾,坚定不移地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凡是事关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都要交职代会和职工群众讨论,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事业单位遇到困难,也要及时向职工讲清楚、交实底,及时统一思想,形成克服困难的强大合力。要把思想教育同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着力解决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成为职工群众战胜困难的后盾和靠山。
第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衡量基层党组织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根本标尺。完善制度,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新形势下的党员队伍建设,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创新和探索。一是要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各级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要通过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要建立健全党员学习教育机制。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做到“思想政治觉悟高于群众,业务操作技能高于群众,工作业绩高于群众”。三是要建立健全听取群众意见机制。只有不断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及时了解基层群众所需、所急、所忧、所盼,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不断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才能使我们制定出的各项决策符合群众的意愿,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四是要建立健全党员监督机制。只有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严格监督,才能防止和减少各种错误行为的发生,才能保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坚持用党章以及各类党内法规规范党员的行为,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省、自警,在群众中树立的良好形象,在各方面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的作用。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后,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是党组织的重要职责,是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途径。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重大决策一旦失误,会把一个好端端的企业搞垮。在关系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企业党组织一定要参与决策,以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尽量减少和避免失误。决策前和决策过程中,要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发扬民主,形成党委的集体意见;决策出台后,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动员党员团结带领职工,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党组织一方面要参与“到位”,同时又要注意参与艺术,支持企业董事会和经理班子依法行使生产经营的决策权和指挥权,不搞以党代政,不越俎代庖。党组织领导成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既要政治上强,又要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善于听取党员和职工群众的意见,努力提高参与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紧密结合事业单位实际和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事业单位生产经营这个中心,不断优化党建工作的领导环境,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把好领导班子成员的选拔、配备关。坚持把党管干部原则与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把组织考核推荐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大力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职工群众信得过的优秀经营管理者进入各级领导班子,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配齐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提高事业单位经济效益。要加强分类指导,培育党建典型。对党建工作基础较好的,重点从制度建设入手,促其上台阶、上水平。对党建工作基础薄弱的事业单位,采取领导蹲点包干的办法,狠抓调整,健全组织,精心指导,不达目标不脱钩。要建立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夯实党建基础。对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进行目标管理,单独考核。年初签订责任书、年中督查通报、年底考核评估,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新机制。
第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促进和谐的作用。在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许多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往往汇集在基层,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切实承担起化解矛盾的责任、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做好化解矛盾的工作。要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重点,运用沟通协调、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让群众全面了解国情、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部署,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自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切实理顺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都要当作大事来对待,凡是群众提出的意见都要真心实意地去听取。加强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分析工作,及早发现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及时妥善地采取措施,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二篇
目前,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还没有一套规范明确的指导意见,事业单位党组织受党和国家机关党组织领导,在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的事业单位党组织,工作上也带有较浓厚的机关色彩。如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如何明确定位,清晰职责任务,处理好党政关系,与行政有机地配合,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单位的建设和发展,完成单位所具有的各项职责与任务,始终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此,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必须深刻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虽然我镇各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在职责任务和发挥作用的途径这两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存在的问题仍不可忽视。如:一些事业单位党组织对单位党组织的地位认识模糊;党组织的科学决策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领导工作方式单一滞后;党组织成员的素质偏低等问题的存在,使其组织、领导、协调职能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事业单位党组织应当发挥哪些作用,如何发挥作用?根据在我镇事业单位系统内多年工作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身先士卒,发挥领导班子作用
实践证明:加强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首先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发挥领导班子作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是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基层事业单位发展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做好本单位的各项工作,关键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只有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积极调动单位内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和聪明才智“凝心聚力”才能使本单位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发挥领导班子作用。其次要加强领导班子的理论学习,坚持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全体党员领导干部,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全面提升领导班子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艺术,坚持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实情,多办实事,通过民主集中制,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和科学法规的能力,要明确事业单位党组织的职责,找准要位;基层领导班子要找准角色,发挥党组织作用,把党的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和改善领导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组织发挥作用,重点是贴近单位工作和职工思想实际,明确主题,提出要求选择载体,实现党的建设与本单位中心工作的有机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单位具体活动有机结合。把领导班子良好的德才学识和团结战斗的感召力展现出来,把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和党员、干部的带动力体现出来,把职工良好素质形成的爱岗敬业、上下同心的向心力展示出来,必须通过单位的业绩和潜在发展动力体现出来,要坚持用昂扬向上,奋发有力的精神和理念凝聚人心,不断推动本单位的发展。
二、继承与创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处在基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要更好的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首先要搞好党的支部委员会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做好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推进改革发展,维护队伍稳定,调动职工积极性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的工作作为党支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掌握职工思想脉搏,引导职工奋发向上,帮助职工排忧解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紧密团结广大党员和群众,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帮助他们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集中他们的智慧,同心同德,艰苦奋斗,锐意进取,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取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通过开展创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党员活动,使党支部工作更加活跃扎实,使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充分利用支部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党课等形式,向广大党员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党的宗旨,信念教育,党的方针政策,模范人物教育,国情教育。坚持用马列主义、___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的头脑,用党章规范党员的言行,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抵抗错误思想的能力,从而使广大党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
三、开展党员教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教育是党的思想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全面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中心环节,也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一项基本任务。加强党员教育,是我党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更要加强思想建设,做好党员的教育工作。紧紧围绕着党的建设为目标,努力贯彻落实党章和党的十八大对党员的要求,全面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充分发挥党员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___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开展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路线教育,开展好以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形势与任务和方针政策的教育以及现代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的教育,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教育党员善于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又善于在实践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树立起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党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和十八大通过的党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增强党性,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党章规范言行,真正做到思想上入党。组织党员学习现代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帮助党员提高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和业务素质,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成为实践“三个代表”和工作岗位的带头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共产党员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先锋和闯将,成为发展先进文化的排头兵和职工群众利益的维护者。更要在关键环节、关键时刻,发挥党员的关键作用。在工作遇到困难时,党员要冲得上去,攻得下来;在改革遇到阻力时,共产党员要率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率先突破;在出现不稳定因素时,党员要带头维护稳定,做到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共产党员。
四、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促进和谐的作用
在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许多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往往汇集在基层,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必须切实承担起化解矛盾的责任、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做好化解矛盾的工作。要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重点,运用沟通协调、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让群众全面了解国情、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部署,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自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切实理顺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都要当作大事来对待,凡是群众提出的意见都要真心实意地去听取。加强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分析工作,及早发现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及时妥善地采取措施,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围绕生产经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的作用
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后,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是党组织的重要职责,是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途径。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重大决策一旦失误,会把一个好端端的企业搞垮。在关系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企业党组织一定要参与决策,以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尽量减少和避免失误。决策前和决策过程中,要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发扬民主,形成党委的集体意见;决策出台后,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动员党员团结带领职工,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党组织一方面要参与“到位”,同时又要注意参与艺术,支持企业董事会和经理班子依法行使生产经营的决策权和指挥权,不搞以党代政,不越俎代庖。党组织领导成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既要政治上强,又要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善于听取党员和职工群众的意见,努力提高参与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紧密结合事业单位实际和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事业单位生产经营这个中心,不断优化党建工作的领导环境,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把好领导班子成员的选拔、配备关。坚持把党管干部原则与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把组织考核推荐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大力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职工群众信得过的优秀经营管理者进入各级领导班子,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配齐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提高事业单位经济效益。要加强分类指导,培育党建典型。对党建工作基础较好的,重点从制度建设入手,促其上台阶、上水平。对党建工作基础薄弱的事业单位,采取领导蹲点包干的办法,狠抓调整,健全组织,精心指导,不达目标不脱钩。要建立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夯实党建基础。对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进行目标管理,单独考核。年初签订责任书、年中督查通报、年底考核评估,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新机制。
总之,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在我镇事业单位至关重要,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经验,积极发挥领导班子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和谐的作用、凝聚人心的作用。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开创我镇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的新局面。
第12篇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调研建议调研报告
自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下发《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管理办法》(国事登字[20__]2号)以来,__省__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认真细致做好事业单位管理档案工作。在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要一些问题亟待加以解决和完善。
一、存在的问题
1.档案专业管理人员缺乏,素质能力参差不齐。
目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的管理人员基层大多数是各个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的人员兼任,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没有一个系统地认识。在专业素质、理论水平、文化程度等方面参差不齐,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悬殊较大。档案专业出身的人员较少,知识结构不合理,现代科学知识贫乏,高层次的档案专业人才较少,这些情况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事业发展,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档案管理水平。
2.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档案意识非常薄弱。
登记机关人员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对建立完善的档案工作缺乏理性认识,领导对于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够。加上对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工作宣传工作力度不大,很多事业单位对于平时档案材料中的要求(包括变更、注销、年检等各项工作)敷衍应付,能拖就拖,档案意识薄弱。
3.档案材料缺失情况严重,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按照规定,事业单位不进行法人登记,银行将不开设基本帐户,质监部门不发组织机构代码证,不能在财政部门领购收费票据,不能到人事部门审核工资等等,但相关部门在执行规定时不够严格,致使事业单位认为法人登记可登不可登,或者一经登记后就束之高阁,对法人证书每年需要年检的意义认识不清,孰不知没有参加年检的法人证书也是无效的;还有的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已经变更,甚至不只一次,依然不积极、不主动到登记管理机关作变更登记,以为反正有法人名字就可以了。从而造成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中材料缺失,不能够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真实现状,无法实现档案的价值,不能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服务。
二、对策及建议
1.提高档案人员素质是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的前提
要将档案人员培养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通过专业培训、知识更新、进修学习等,提高业务水平,建立档案管理人才梯队,适应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业务发展,不断总结探索档案管理工作及业务发展,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推动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2.加强档案管理意识是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的基础
要认真学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管理办法》、《档案法》。作为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自己主动有所为,高度的责任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全心全意的服务思想,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其次要加强对于档案管理的宣传工作,加强事业单位对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全体事业单位的档案意识。第三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确保足够的人力、物力、资源的配备。
3.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是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的保证
要加强对于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制度,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研究和制定符合实际、能够有效加强对事业单位法人监督管理的有关制度,使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逐步做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保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资料切实与单位同步,真正实反映事业单位真实现状,实现档案本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