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酷猫写作网
当前位置: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社会报告

创新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12篇)

发布时间:2023-11-07 22:31:22 查看人数:61

创新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

第1篇 创新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

创新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铜陵市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在加快发展中加强社会建设、在惠民利民中创新社会管理,连续两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去年7月,该市被确定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后,把上级精神具体化,把外地经验本地化,研究出台了《铜陵市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意见》,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分解成60个实事和项目,纳入全市“十二五”规划和年度民生工程,各项目标任务均由市领导领衔实施,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最近,我们对该市进行了调研。

一、突出体制创新,形成创新社会管理整体合力

在全国率先实施“区直管社区”综合体制改革。为实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无缝对接”,该市于去年7月在主城区铜官山区启动了“区直管社区”综合体制改革。这是我国第一个在全区范围内撤销街道办,实现区直管社区的市区社区直管改革。

一是创新社区运行模式。将原有的6个街道办事处、49个社区整合调整为18个新社区。重新界定社区职能、将经济发展、城管执法等主体职能收归区直部门。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将计生、民政、社保等服务职能全部下放到社区,进一步实现重心下沉。社区取消坐班制,实行开放式办公、窗口式服务,各项服务工作均“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类处置”,促进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加贴近基层、更加方便群众。

二是提升为民服务效能。社区工作者实行“网格化”服务,以300户/人为基数,划分一个网格,配备网格责任人,定期开展上门走访服务,对责任区范围内的公共服务投诉、公共设施投诉、公共事务服务等负全责。实行居民工作代理服务制,对办事不便或不需要居民本人亲自办理的事项由网络人员开展工作代理。三是健全目标考核体系。考核分为工作实绩、业务技能和群众满意度3个部分,实行百分制考核,分值按415的比例合成,在网格服务对象中随机取样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调整、使用和推荐提拔社区干部的重要依据。此项改革运行半年多来,有效提升了为民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持续深入开展“四进四大四送”活动。从底开始,连续三年组织全市各级干部深入开展“四进四大四送”(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家庭,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大调处,给群众送服务送温暖送法律送平安)活动。

一是动态掌握情况。通过走村入户,深入企业和重点工程建设现场,倾听群众呼声、了解企业诉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二是化解矛盾纠纷。重点排查化解拆迁安置、重点工程、环境污染、安全生产、劳资纠纷等领域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三是开展法治教育。面对面地向群众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群众通过合法渠道冷静、理智地表达诉求,维护合法权益。

四是广泛征求意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自活动开展以来,共走访城乡居民25万户、私营企业和个体户2万家,所有困难群众均建立了民情档案,收集社情民意信息8000多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200多件(次),对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均发出督办通知单,逐件落实化解责任,实现了将矛盾化解在当地、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的目的。,全市发生群体性事件同比下降10%、群众信访总量下降11.3%,进京非正常访排在全省末位。

全面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针对征地拆迁、工程建设、企业改制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特点,去年6月份出台了《铜陵市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一是强化风险评估。明确规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要改革、重点项目等重大事项在出台或审批前,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对重大事项实施可能出现的稳定风险实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坚决做到“三个不出台”:得不到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政策不出台,可能引发群体性矛盾的政策不出台,与民争利的政策不出台。去年共对21个重大事项实施了维稳风险评估,对群众的走访率均达到100%,排查化解矛盾纠纷895件(次)。二是强化行业调解。成立了全市“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城市房屋拆迁、农村土地征用、企业改制、安全生产、医患纠纷等12个行业性调解中心,分别由12个部门牵头,全面促进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和联动。三是强化责任融合。在重大事项决策和实施过程中,调解中心组织人员开展走访调研,排查调处活动,做到项目实施与群众工作同步、发现矛盾与化解矛盾同步。凡跨行业矛盾和重大疑难矛盾由市“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出面协调化解,使上下、条块、左右的责任融为一体。对评估、化解工作顾此失彼而酿成事端的,严肃追究责任。风险评估与行业调解的有机结合,从源头上化解了社会矛盾纠纷,使各部门各负其责、形成合力。

二、突出改善民生,营造创新社会管理和谐氛围

实施人居环境升级工程。不断提高城乡建设管理水平,扎实开展了“三年城乡大建设”,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一是将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一号民生工程”,举全市之力加以推进。作为全省棚户区改造试点市,今年将开工所有剩余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无缺口安排供地计划”,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及中小套型住宅用地2200亩一次性安排到新开工地块中。累计筹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66万套,实施廉租住房保障1万户。

二是围绕“让城市更靓丽、让市民更幸福”的工作目标,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大力实施“惠民、便民、育民、亲民”四大工程,改变过去搞创建就是突击迎检查的工作思路,做到了创建工作与群众需求相契合,短期整治与长期规划相结合,争创措施顺民心、合民意,实现了环境整治由点到面的提升、人文景观由乱到美的提升、管理水平由粗到细的提升,使城乡环境更加优美、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公共服务更加便捷。

三是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不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关闭小煤矿、小水泥、小发电、小高炉,节约煤炭资源40万吨、石灰石90万吨,节电约5亿千瓦,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3.06万吨,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由1.846吨标煤下降到1.527吨标煤,连续三年被评为“节能减排先进市”。长期积压的“三座大山”,“红山”(硫酸烧渣)已经削平,“黑山”(冶炼炉渣)荡然无存,“白山”(磷石膏)五年内将彻底消失。去年,全市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ⅱ级的天数为353天,空气质量优良率96.7%。

加快民生事业发展步伐。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新模式,大力推进就业创业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教育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建设。自以来,坚持将新增财力的70%用于民生工程建设,共投入资金20.8亿元,在省确定的88项民生工程基础上,增项、扩面、提标,组织实施了143项民生工程项目,受益人口超过70万,受益面达95%以上;人均受益额达1083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倍左右。教育文化、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医疗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处于全省乃至全国先进水平。均衡教育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在全省率先建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合和新农保实现全覆盖,人均筹资标准位居全省前列。公共文化建设提步加速,社区文化家园项目获文化部群星奖,为率先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奠定了良好基础。,市民幸福指数已经接近90%,较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

构建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作为全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示范市,率先建立起以城乡低保、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农村五保供养以及教育、住房、医疗、司法、就业等10项重点救助制度为支撑,以临时救助为补充的“10+1”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其中:“诚信低保”、“七位一体专项救助制度”被民政部授予社会救助工作“探索创新奖”。目前,全市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户”供养水平全省领先。先后10次提高城市低保保障标准,今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统一为310元,全市社会救助体系的结构和功能日益优化提升。同时,将稳定物价作为硬任务,在增加生活必需品储备的同时,对全市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联动补贴320万元。除国家统一出台的调价项目外,暂停上调供热、供水、燃气、城市公交等公共服务价格。在全省率先开展“价比三家”信息监测发布活动,选择食品、蔬菜、药品等141品种,及时公布对比价格信息,有效维护了市场价格和秩序稳定。

三、突出群众工作,注入创新社会管理不竭动力

畅通民意,健全诉求表达机制。积极促进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意愿得以充分表达,把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的根本依据。一是开设“行风热线”专栏。安排全市重要部门轮流上线,接听群众咨询投诉,宣传政策,解决问题。经过6年的运作,现已发展成广播、电视、报纸、网络联动,62家单位上线,群众参与面广的品牌栏目,被评为安徽省广播电视十佳栏目。从市长、副市长,到政府组成部门、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走进直播间的频次增加,解决问题力度加大。,共播出直播节目365期,咨询答复率100%,反映投诉办结率90%以上,已成为政府联系群众、群众监督政府的连心线、监督线、服务线和发展线。

二是开辟网络问政新路。相继开设了“市民论坛”、“民生在线”、“地方领导留言板”及“市长信箱”等网络平台,制定了市委常委在线访谈、网络留言督办制度,组建了网宣办和网络发言人队伍,收集网上舆情,加强研判引导,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广泛汲取群众智慧。对网上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一旦核实就坚决查处,并及时在网上反馈,做到“网上问事”和“网上问人”的知行统一。去年,在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时,通过铜陵新闻网、铜陵市政府网、市民论坛发布公告,广泛征求网民意见,广大网友对此高度关注,纷纷点击回帖,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不少好建议、金点子,为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是开展机关作风评议。在全国率先出台《机关作风效能“有效投诉”问责追究暂行规定》,以投诉办理为抓手、以问责处罚为手段,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将机关及工作人员置于全方位监督之下。共查处有效投诉112件,集中对10起典型的有效投诉在市委全委会上进行通报,对14家单位、2名当事人、20名责任领导追究责任,给予组织处理,在全市上下引起强烈反响。

维护权益,健全利益调节机制。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今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二天,举办了全市县科级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专题培训班,近千名县科级干部参加了专题培训,此次培训主题突出,注重学用结合,干部反映收获很大,是近年来干部专题培训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次。广大党员干部以创先争优和“四百工程”(百家组织大联建、百名干部下基层、百个项目促发展、百件实事惠民生,构建城乡党建统筹发展新格局)为载体,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需。如在企事业单位改革中,坚持按程序办事,按政策规定办事,切实维护职工权益;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把所有县区都纳入药品零差价试点范围,去年直接为群众节省医药费1383万元;千方百计提升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40元,分别增长11.5%、12%。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作为司法救助专项经费,主要对“于法已结、于情可悯”的“骨头案”实施救助,有效化解了一批历史沉案和重复访。建立健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管理与服务机制,寓管理于服务,为新经济组织在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安全防范指导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切实维护了新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加强监督,健全民主参与机制。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扎实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建立了党委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会制度。除了请党代表参加外,还邀请普通市民参加全市性大会、全委会等,聘请普通市民作为行风、党风监督员,使市民了解市委、市政府的一些重大决策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落实听证会制度,在城市管理和决策上,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出台前,虚心问计于民、问政于民,使民主决策和公共政策不断从群众的实践中获得启示。继市委常委带头在新闻媒体公开年度重点工作之后,今年又实行重点工作向社会公开承诺制度,市委常委、副市长按照“年初公开承诺,年中承诺进展,年底兑现承诺”的“三步曲”,进行广播电视录播或直播,向全市人民作出承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坚决查处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

四、突出源头治理,夯实创新社会管理基础根基

以争创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为目标,把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向基层。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均设置了综治维稳办公室,由党政副职担任主任,配备一名副科级的专职副主任,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各乡镇(街道)均设立了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全面实行“六联”工作机制,将化解矛盾纠纷的触角延伸至最基层。自今年起,设立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专项经费,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作为办公经费,提升保障能力,努力把铜陵建设成为全省、全国最稳定的城市之一。

在软件建设方面,实施六项行动计划优化实有人口管理。一是实施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两实全覆盖计划”。今年上半年完成全市实有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群以及房屋、场所、组织、网络等底数和登记录入,构建包括实有人口和实有房屋管理、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等六大信息化管理平台。二是实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牵手计划”。按照“以业管人是基础、以房管人是抓手、以证管人是平台”的思路,通过“办证即享受服务”,在全市实行以居住证____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制度。三是实施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的“新生计划”。建立集食宿、教育、培训、救助等职能为一体的“阳光中途之家”安置重点帮教对象,推动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的专业化。四是实施闲散青少年“关护计划”。建立对不在学、留守未成年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和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救助和帮扶制度。开展青少年违法及轻罪记录消除工作。对符合消除条件的未成年人,其违法犯罪事实不再在对社会公开的各种资料中载明,不再记入本人档案,除法律有明确限定的职业外,其在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五是实施精神病人“康复计划”。将精神病人服药救助工作纳入民生工程。,按年人均450元的标准,免费解决了1500人的服药救助费。六是实施“xx功”人员“教育转化计划”。建设市级教育转化基地,力争三年内完成对现有痴迷人员教育转化任务。

在硬件保障方面,建设三项监控系统健全社会面防控体系。一是建设“四大系统”和“两大平台”。按照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投资7650万元,建设集视频监控、情报信息研判、智能交通管理、指挥调度“四大系统”和城市地理信息、数据交换与共享“两大平台”,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实现全省一流、全国先进的目标。二是开展“平安e家”电话报警系统建设。目前,全市已安装“平安e家”电话报警4000户,两年内将完成2万户。三是全面推行出租车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目前,全市所有出租车均安装了gps设备,可享受集安全监控、出租车调度、后台数据与汇总、实时路况、信息发布、城市应急指挥、城市“一卡通”等七大功能的优质服务,同时为社会治安管理提供了直接依据。今年1月,又全面推行了乘客“叫车”服务,实现了安全与便民的“双赢”。据统计,出租车新上技防项目以来,实际报警80多起,有效解决了出租车在动态环境下遇到的纠纷调处和犯罪预防、处置问题。全市出租车运营水平总体处于全省运管系统领先地位。

在应急管理方面,完善三项工作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一是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机制。切实增强信息透明度,把握舆论主动权。如在每一次的雨雪天气灾害处置中,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手机短信、电话等方式滚动预报,及时提供气象资料,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各方落实好防范措施。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积极宣传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宣传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群众奋起抗灾的典型事迹。在处置较大的突发事件中,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应急处置进展情况,提高主动引导和把握舆论的能力。

二是社会动员机制。针对极端天气频繁的情况,在认真总结抗雪救灾经验的基础上,基本形成了各部门联动、机关干部和党员干部参加、社区居民参与的社会动员机制。如在应对雨雪天气等自然灾害和防范甲型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采取领导分片包干、包保负责等措施,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在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调查评估机制。从开始,市政府应急办每年初都组织相关部门,对突发事件进行总结评估,对下年度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并提出防范的重点和工作措施。从今年2月份开始,按照突发事件四大类别,按月统计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发生起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等情况,据实强化相应举措。另外,对重大活动期间不稳定因素或苗头性情况,以及突发事件处置情况,都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予以梳理评估,确保应急有效、处置妥当。

第2篇 市委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常委“四提四促”解放思想大讨论集体调研活动总体安排,于四月下旬开展了集中调研活动。在了解我市社会管理基本现状和认真思考研判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我市社会管理工作基本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市社会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积极进展,创造了很多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成功经验,如:区直管社区综合体制改革、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四大四进四送”活动、应急联动与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平安e家”电话报警系统建设、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工作和“大调解”工作机制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在全省首创并正在实施社区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城乡一体化户籍制改革等等,为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铜陵奠定了坚实基础。

调研中同时也发现,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理顺;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缺位;社会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社会管理组织领导体系有待加强等。这些都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面对,开展有效的工作。

二、几点工作建议

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应着力构建“1115”工作格局,即:“以五大体系建设为载体,以一套班子(党政共抓)建设为保障,以一个中心(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工作目标,以一条红线(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全面提高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以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载体,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利用两年时间,建成专群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一是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指挥机制和网格化布警机制。根据发案形势和特点调整警力和布局,扩大巡逻防控范围,延伸巡逻防控触角。二是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危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突出问题。加大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重点地区、繁华地段的治安乱点整治力度,重点打击入室盗窃、电信诈骗、赌博、抢劫抢夺财物等违法犯罪、扰乱治安、干扰民生的行为。三是构建打防管控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防控体系。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列入综治工作目标责任考评,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措施落实到位。四是大力推进交通组织体系化建设、交通指挥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公路电子监控系统”建设工作,确保城市道路畅通,群众出行方便。

(二)以创新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为载体,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一是建立社区多元治理机制。推进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支撑的整体架构,理顺和规范社区组织体系各类主体之间的关系。二是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推进社区工作准入制,减轻社区居委会工作负担。培育社区居民自治意识,健全社区居民自治规章,推进社区自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健全民意表达和监督评价机制。继续深化“四大四进四送”活动,大力推广听证会、论证会、居民评议、社区qq网络服务队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四是全面推行综治“网格化管理、亲情化服务”服务管理模式。健全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工作平台,依托平安和谐服务队,履行“人、地、物、事、情、组织”六位一体工作职责。

(三)以创新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服务管理体系为载体,体现服务为先新理念

一是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信息集中采集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全面推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制度,以居住证代替暂住证,构建起流动人口常态化、动态式服务管理平台。二是进一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统筹市县(区)两级财政,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出监(所)必接机制。建立市级集食宿、教育、培训、救助职能为一体的“阳光中途之家”,安置重点帮教对象。三是进一步做好社会闲散青少年等特殊人群的教育帮扶、引导工作。启动实施未成年人违法及轻罪记录消除制度的实践,探索完善工作流程。四是进一步做好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工作。继续将精神病人免费服药救助工作纳入民生工程行动,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

(四)以创新社会管理队伍体系为载体,形成社会管理新合力

一是加强基层综治组织规范化建设。以基层综治工作中心(站)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整合资源,集中办理群众的合理诉求、困难群体的帮扶和群众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急事、难事,构建矛盾纠纷在中心化解,重点难点问题在中心解决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加大财政投入,按规定配足协管力量;加快建立各类社区平安建设志愿服务组织,提高群防群治水平。三是创新社 区工作者队伍管理机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设置社区工作者岗位。拓宽选人视野,优化人员结构,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以创新社会管理组织领导体系为载体,推动社会管理上台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职责,细化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措施,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大投入力度。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对社会建设的投入,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完善监督考核。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和奖惩考核制度,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中,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和综治考评的重要内容。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发现和总结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出一批各具特色、高质量高水平的示范点,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向纵深发展。

第3篇 创新型社会体系工作报告

设立行政服务中心,会议指出。对改善投资环境、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建设法治型和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借鉴其他城市好的经验做法,建设在全国领先、与国际接轨的智慧型行政服务中心。要按照统一集中、高效便民、规范透明、监督制约的原则,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统一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创建“智慧政务”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确保制度更加到位。要统一思想、严肃纪律,明确每个部门做什么,怎么做,为何做。要禁止两头受理,对所有审批事项明确一个部门一个处室一个分管领导,推进部门流程再造和公务人员思想转变,真正实现集中到位、思想到位、授权到位,把好事办好。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6月21日下午。研究部署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要求,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社会建设和管理放在xx”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开创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和谐稳定争第一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原则同意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实现和谐稳定争第一目标的决定》关于提高我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一委一居(村)一站一办”和“扁平化”社区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全市基层法院、检察院“两庭”两房”建设的实施意见》会议还听取了市行政服务中心筹备情况汇报。

作为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科教大市,会议指出。社会建设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和敏感性,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全面增强为改善人民生活服务、为科技教育发展服务、为党政军领导机关工作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奋力开创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的新局面。

和谐稳定争第一是科学发展争第一、改革创新争第一的前提和基础。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当前,会议指出。要把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放在xx”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强化措施、强力推进,积极创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和谐稳定社会环境,促进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年率先基本实现民生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各类人口服务管理、社会保障人群、网格化服务管理、社区“扁平化”管理、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矛盾纠纷排查网络、社会领域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社区和人口是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两个基本载体。加强人口管理要重点做好从户籍管理到居住证管理的制度性安排和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库的基础性工作,会议指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各类人口管理的全覆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要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社区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模式。关键要推行“扁平化”管理,贴近老百姓、减少中间环节、缩短管理过程,实现资源共享。要推进街道重心下移,实现人财物、责权利联动下移。社区管理要推进一人多岗、一专多能,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社会管理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多方参与各方协同,形成共建共享的格局。要进一步发挥工青妇等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对党委所需、工青妇所能、群众所盼的事情,要赋予工青妇组织更多职能和资源。要发挥工商联和新经济组织的社会建设功能,推动企业肩负起社会责任。

各级财政支出要形成保民生的强烈导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是最关键的保底线和最低的安全网。要高度重视低保线以下的人群。城市的低保水平今年要和兄弟城市持平。今后5年要逐步缩小城乡低保差距,会议指出。实现低保增长高于平均收入增长的水平。要加强低保的制度安排,严格执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市基层法院审判法庭和人民法庭(以下简称“两庭”基层检察院办案用房和专业技术用房(以下简称“两房”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基本物质条件,会议指出。也是地方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建设进度,按时全面完成“两庭”两房”建设任务,为基层法院、检察院依法履行职能提供坚实保障。

第4篇 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奎年来,以志愿、自治、公益和非营利为主要特征的各类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并正以崭新、醒目的形象进入政府和公众的视线,越来越多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积极力量。而青年作为社会创新的生力军,祖国发展的接棒人,未来希望的承载者,责无旁贷的成为

了这支力量中的主力。与此同时,随着西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共青团主要工作对象的西城青年,其“社会人”特性正日益明显,流动性强、构成复杂、需求多样等特征不断凸显。因此,“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共青团引导青年投身区域发展,以及整合力量服务青年成长的必要工作。

20xx年,为适应首都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和青年群体的新变化,西城团区委专门成立社会工作部,集中力量从零做起,全力打开了以“社区青年汇”建设____社会领域工作新局面。并快速将20xx年以来,北京市首批公开招考社区专职工作者纳入视野,以他们为样本做了一份“青年社工工作与生活状况”摸底调研,通过对300余名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广泛普查,以及30份个案访谈,团区委对社会领域建设工作以及社区工作者这一在社会工作领域中起着骨干作用的青年人群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我们发现,社会领域工作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共青团工作,因其社会化的运作模式,对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在贴近青年现实需求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要求。而社区工作者以及由他们衍生出的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者这一群体自身,也面临着自我认同感缺失、专业知识储备欠缺等现实问题。

二、针对现实问题开展的具体工作

针对以上这些现象,西城共青团提出了一延、一变、一过渡的工作目标:即工作领域由“体制内”向“体制外”的延伸;工作方法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工作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过渡,在扶持社会组织建设、深化社工队伍凝聚、加强社区青年汇建设、推动社会组织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大胆尝试。

一是扶持社会组织建设。充分认识青少年社会组织引导、服务在共青团复合型组织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做好社会组织间的联动工作,加强对主管社会组织百德社区发展促进中心的服务、管理工作,主动联系悦群社工事务所、厚朴社工事务所等具有明显青年特征的社会组织,学习借鉴专业社会组织工作方法;做好工作机制联动,坚持社会组织参加机关工作例会制度,以青年汇专职社工工作为联系纽带,建立社工事务所定期会商、督导制度;做好项目支持工作,重点依托已申请到的西城可持续发展项目资金20余万元,支持百德建设青少年科普迷你站点,探索app等新兴技术应用于青少年科普、全媒体引导等方面的方式方法,大力开发青少年社会组织、社区青年汇公益示范项目。

二是深化社工队伍凝聚。以“暖人心、稳队伍、促发展”为目的,开展青年社工担任社区团支部书记、社工倾听日等项目,加强社工互动交流;开通“七彩心桥心理热线”,举办 “青年文化体育节”、“社工专享之交友联谊”、“社会领域青年人才交流冷餐会”等活动,畅通社工和团组织、社工与社工之间的沟通渠道;举办首届青年社工风采大赛,广泛凝聚、发掘、培养西城优秀青年社会工作人才,为青年社工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提升这支扎根基层的青年人才队伍的自信心与认同感,进一步促进青年社工队伍规范化、专业化建设;举办“社会工作青年人才训练营”,通过素质拓展、专题讲座、互动联欢、青年汇实地参观等环节,进一步激发出了青年社工的热情和潜力,搭建社会领域平台,开展活动,

三是加强社区青年汇建设。社区青年汇其根本就是共青团根据不同青年群体量身打造的“社会组织”。近一两年,共青团从分类引导、汇聚青少年出发,按照“组织终端、青年身边”的指导思想,一直不断转变工作方式,结合社会管理的前沿问题,遵循共青团思想性、政治性,与社会性、群众性相统一的工作属性,围绕地域、爱好、工作性质等不同共性,开展青年汇建设工作,力争做到有交叉,无遗漏。努力实现“通过联系、服务青少年社会组织,来联系、服务青少年”的目标。截至目前,共建立社区青年汇171家,其中市级示范青年汇5家。

四是推动社会组织人才培养工作。我们一直相信社会组织工作离不开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可喜的是我们青年队伍正是这样一个挖掘、培育人才的宝库。因此,团区委一方面在“社区青年汇”建设过程中,坚持发挥组织优势,开展社工人才训练营、社工专享季、西城青年社工队伍现状调研、社工风采大赛等多项工作,着力凝聚、挖掘、培养、选拔出一批优秀青年社会工作人才,以促进青年社工队伍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另一方面,借助外力,在与悦群、厚朴社工事务所等社会组织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借鉴,同时招募聘用一批社区青年汇专职社会工作者,以不断提升“青年汇”工作成效,继而为区域各类青年提供高质量服务。三是加大与社会组织的整体联动,以百德社区发展服务中心为例,作为一家民办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团区委作为其业务主管,为其争取更多的

三、认识体会

从全市第一家社区青年汇——“悦读时光书城”落户西城,到目前177家社区青年汇覆盖全区15个街道

,西城社区青年汇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社区青年汇的建设由于总干事能力的差别,重视程度的不同,发展极不平衡,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数量”上求增长,更需要“质量”上求突破:一是开展《从示范社区青年汇发展现状探索西城社区青年汇发展路径》的专项调研,总结市级“示范社区青年汇”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出现的问题,归纳形成“示范青年汇发展的模式”,并力争在全区15个街道均建立起示范社区青年汇;二是建立《西城社区青年汇标准体系》,拿市级示范社区青年汇进行试点,对青年汇的硬件配置、专职社工的遴选、项目的申报、经费的审批及活动的效果等进行考评,以全方位的规范社区青年汇的运行。

第5篇 创新人才服务体系服务现代社会建设调研报告

__市人才服务中心在发展的进程中,以“以人为本,服务人才”为宗旨,以“创新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为目标,努力构筑和完善以__为中心,辐射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人才服务大平台,不断为现代新__建设和各类人才提供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服务,以服务带动人才领域的拓展,以服务促进中心品牌的确立,以服务推动人才中心的建设,努力创建人才服务新体系,提高了人才配置的效率和质量,满足了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需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新__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一、深化改革,不断探索人才中心管理和运作新模式

__市人才服务中心和人才市场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__市人才服务中心坚持改革,坚持创新,不断推进人才中心体制改革和人才市场运作机制方面创新,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现已初步实现了政企分开、管办分离,“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人才机构提供服务”的运行格局和新的管理运作模式已初步建立。__市人才服务中心的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4年__市人才交流中心成立至1998年前,实行一块牌子(人才交流中心)、两种功能(市场功能、人才公共服务功能)、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与市场管理合二为一,统一运作;第二阶段,1998年__市人才服务中心和__人才市场成立至20__年,实行两块牌子(人才服务中心、人才市场)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与市场管理合二为一,分别运作;第三阶段是20__年以来,根据全国、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通过推进人才市场体制改革,采取了放权、脱钩、搞活等一系列措施,初步实现了政企分开和管办分离,实行两块牌子,两套人马,两种功能,分别运作,分别核算,统一管理。人才服务中心从事人事人才公共性服务,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收费上缴财政。人才市场从事经营性社会化服务,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经费独立核算,人员全部实行聘用制。体制的改革和机制的创新,为公共人事服务和人才市场的运作带来了明显的效应,人事公共服务不断拓展,满足了社会对人事公共服务的需求,人才市场不断发展壮大,调节供求关系的能力不断增强,服务项目不断扩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增强,特别是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独立核算的人才市场体制的改革创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人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与时俱进,努力构筑多元化服务体系

__市人才服务中心是__最大的人才社会化服务机构之一。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在现代新__建设的进程中,不断调整自身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以服务为核心,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人才中心管理和运作模式,初步构筑起多元化人才服务平台。

一是服务范围不断扩大。__市人才中心从成立之初为少量辞职流动人员服务扩大到了目前的为各地、各层次、各类人才全方位服务,并逐步实现了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融会贯通。二是服务内容不断拓展。人事代理、人才测评、人才信息、职业培训、猎头服务、就业指导等业务内容快速发展,心理咨询、人才选拔、人才派遣、人才资源开发、hr设计、业绩诚信等新项目不断纳入。三是服务方式不断改进。近年来,根据人才资源供求特点,结合人才中心实际,不断改进服务方式,使之更加符合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需求。实行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互补充,综合型市场与个性化市场相互配合,专业化服务与精细化服务相互衔接,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四是打破地域界限,延伸扩展服务平台。本着市场主导、开放自主、互利互惠、优势互补的原则,与西南地区各省会城市人才服务中心共同组建了由成都、重庆、__、贵阳、南宁、拉萨、云南农垦人才中心六市七方组成的“西南人才联盟”,使各方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互为窗口、互设平台,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加强了区域间人才交流与合作的力度,完善了人才信息资源的远程共享,促进了西南地区人才工作的共同发展,构筑了区域性人才服务大平台。五是大力发展无形市场,加快网上人才市场的建设。“__人才网”自20__年重建后,形式、内容、速度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和提高,年参加网上人才交流会的人员已超过30万人次,网站年访问量已近400万人次,成为了云南省最大的专业人才网站之一,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网上交流平台。六是积极完善中心内部的信息网络服务功能,自主研发了《__人才市场营销系统》、《__人才市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__市人事人才考试远程报名系统》等软件,初步实现了人才中心的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

三、内强素质,提高人才中心职工的整体服务能力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职工队伍,是保证人才服务中心高效运转和优质服务的基础。__市人才服务中心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形势对人才中介的要求,适应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对职工的要求。一是公开招录补充高学历、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改善职工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二是加强培训。建立了以初任培训、任职培训、更新知识培训和专门业务培训等为主,以学历培训和出省培训等为辅的职工培训体系,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和业务能力水平,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更新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程序,坚持每天对全体职工的服务质量进行检查,并不定期的向来办事的群众发放无记名服务质量调查表,广泛听取群众对中心服务的意见,进一步把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四是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中心将各项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印制成书发给每个职工,并对人才市场所有制形式、经营模式、分配方式进行了有效调整,建立了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五是培育组织文化,构建团队精神。__市人才服务中心为了增强自身发展的内在活力,非常重视组织文化的培养和团队精神的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形成了“人人成才、人尽其才”和“__人才、助你成才”的组织文化理念,“相互关爱、快乐工作”的团队精神,破除“身份”限制,所有职工一律平等对待,并采用“四不唯”的用人制度(不唯身份、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根据职工个人特长量才使用,用绩效和业绩来衡量职工的价值,在中心形成了多元的人才观,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强了中心发展的内在活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深入,__市人才服务中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结合业务发展和树立品牌形象的需要,不断整合内部资源,继续完善以人才市场、人才网站、人事代理、人事考试、人才培训、人才派遣、综合保障、国际人才交流、党群组织九大服务体系为基础的多元化服务平台,并以公共性人才服务为核心,以经营性人才服务为支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运转协调、高效细致地开展各项业务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努力把__市人才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市场化的人才配置中心、社会化的人才代理中心、现代化的人才信息中心、国际化的人才交流中心、科学化的人才评价中心,让人才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性人才服务机构的作用,为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第6篇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政法综治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摆在实务界和理论界面前的热门课题,社会管理工作能否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加强与创新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与“赶超进位、跨越发展”战略目标的胜利实现。由于社会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紧万象,涉及面广,现结合部门工作实际择其重点开展调研,并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其成效

1、信息化建设,人性化关怀,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高效优质

xxxx年,xx县公安局牵头组织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租赁房屋和暂住人口集中清理专项行动,按照“村不漏街,街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工作要求,共清理出租房屋xxxx户,清理暂住人员xxxx名,并全部完成了基本信息采取集与电脑建档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有xxxx名外来流动人口的动态信息在电脑系统登记备案,并实现了暂住人员信息与在逃人员信息互动对比,“以房管人”和“以信息化管理人”工作模式初见成效。xxxx年以来,在全县xx家旅馆安装建设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并与公安部门信息平台联网,通过入住人口身份信息查验,抓获网上逃犯xx名,有效提高了办案效率和流动人口社会治安防范能力。在流动人口服务方面,石城县教育行政部门以人为本出台新规,规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凭用工单位证明免借读费进城就读,并可平等享受升学政策,较好地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困难,为外来务工人员积极参与创业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

2、无缝对接,分类帮教,刑释解教人员顺利融入社会重新做人

xx年来,xx县共接收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共xxx人,在接到这些人员释放回籍的通知书后,县安置帮教工作机构立即根据其思想表现和家庭状况分级分类帮教安置,结对帮扶,实施包教育、包管理、包转化的“三包”工作措施,积极帮助释放回籍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和就业创业,帮教安置率达到了98%,重新犯罪率为零。大部分释放回籍人员重新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没有再次危害社会,有的在帮扶教育下甚至变身为产业发业带头人,如石城县木兰乡籍刑释解教人员温昌礼,回归原籍后,筹集资金兴办养猪场,目前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

3、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优化

自xxxx年起,xx县不惜重金保平安,在省、市首开先河在农村大力加强“小技防”建设,并把它列入新农村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对安装高科技治安联防报警装置的农户家庭给予经济补贴,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有xxx余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近xxxx农户安装治安联防报警器。xxxx年全县开通乡镇视频监控系统,在城区进出口处建设了xx个高清晰图像抓拍治安卡口。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技防建设也得到大力加强,特别是在xxxx人以上的学校全部安装了校园视频监控系统,临圩镇的中小学也大部分在校门口安装了视频探并头接入乡镇视频监控系统,治安防范能力明显提高。从xxxx年起,石城县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对莲花万景城商贸娱乐区、白莲城农贸市场、琴江镇商贸城、东城新车站四个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开展了长期的治安整治,整治成效显著,曾一次性查获收缴各类赌博游戏机41台,同时处予8家游戏室业主拘留10日、罚款xxxx元的严厉处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据统计,通过开展集中整治,治安重点地区的刑事案件已由xxxx年的xx起下降为xxxx年的xx起,下降了xx%,治安案件则由xxxx年的xx起下降为xxxx年的xx起,下降为xx%,治安环境明显好转。

4、压缩整合,强化管理,网吧监督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和网络游戏沉迷等问题一直是广大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石城县通过创新管理理念、更新管理模式,以压缩整合城区网吧为突破口,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压减网吧数量,规范经营管理。一是提高准入门槛,压减网吧数量,把城区xx家网吧压减整合为xx家,压减幅度达xx%,量的减少带来了质的飞跃,改变了网吧过多过滥难管理的局面。二是开展网吧业主及从业人员法制道德教育,增强了经营者守法意识。三是在县城网吧全部安装远程适时监控系统,加强了网吧远程监管能力。四是经常组织多个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和日常巡察,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处网吧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五是对网吧实行星级管理,推动了网吧经营活动争先创优。网吧违规经营现象得到有效遏止,特别是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现象明显减少,xxxx年共发现查处xx起,今年以来仅发现查处1起。社会各界对此反映明显好转,xxxx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加强网吧管理”提案为零。

5、建管并用,疏堵结合,有效障了保政务信息安全和网民诉求权力

xx县保障政务信息安全主要是通过建设使用电子政务网的途径来实现的,政务网始建于xxxx年,分为内网和外网,出于信息安全考虑,内外两网实行物理隔离。内网用于传输机要文书(含国家机密),访问受到了严格控制,只有特定领导和指定工作人员才有访问权限。外网则对各级公务员和一般网民开放,具有通用访问权限。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有xx个县直部门单位和xx个乡镇接入了政务信息网,上与省市直接,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政务网络结构。由于政务网采用了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技术手段,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如党政机关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和政务电子邮件系统功能既能有效实现各级政府之间、同级政府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和信息共享,又能有效保障政务信息安全传输,避免发生泄密事件。同时,依托政务网建立起来的视频会议系统,仅今年上半年就召开视频会议xx场,接待参会人员xxxx多人次,节约赴省、市开会成本达xx万元,四年来共计节约会务开支xxx余万元,有效提高了办公效益,降低了办公成本。政务网还在xxxx年建设开通了xx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并以此为核心,构建了涵盖部门单位和商业企业等各类网站xx个,并设立“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办事、网上信访、视频新闻”等栏目,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政务信息、商业信息与合理表达诉求的平台。网上信访在xxxx年共计答复网民留言xxx条,加强了政民沟通,减轻了信访压力。另外,xx县在各部门单位安排专兼职信息员负责在网上论坛和重要网站探索有关石城县的重大信息和动态舆情,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理,避免由此带来的消极反应和不良后果。

二、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方面。流动人口管理是当前社会治安管理的难点问题,服务措施也不尽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工矿企业、旅店、娱乐场所和居民出租房屋,流动性强、变化快,底数难以掌握。二是大部乡镇和部门单位及接纳流入人口的企业、场所和个人对流动人口管理支持不够,配合不力,造成清查困难,信息变换不及时。三是流动人口正在日益成为的高发群体,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但案件侦破难度较大。四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就读仍有不便,城区三所小学在加收借读费的情况下仍然全部爆满,每班人均基本达到了70—80人,容纳能力达到极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已非常困难,只好挤往较为偏远的郊区学校。

2、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方面。一是大部分刑释解教人员生产生活非常困难,缺乏职业技术专长,又普遍遭受社会歧视,就业再就业非常艰难,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或报复社会情绪,重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二是在校“留守孩”大量存在,特别是在农村,因得不到父母的关心爱护与教育监管,很容易流落社会变身社会闲散青少年,甚至沦为青少年违法犯罪分子。三是精神病人、流浪乞讨人员大量存在,近期xx县公安局等部门在学校周边就排查出xx名高危精神病人,特殊人群的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

3、社会治安防范方面。治安薄弱地区仍然较多,防控能力有待提升。一是校园及周边治安防范状况亟待改变。近期调查发现,全县大部分学校没有专职专业的安保人员,难以有效防范意外突发治安事故;部分处在县乡道的学校没有交通警示牌和缓冲带,存在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部分校园周边存在社会青年敲诈、抢劫学生现象;私立幼儿园还存在校车超员超载现象。二是城区四个治安重点地区(xxxx商贸娱乐区、xx农贸市场、xx镇商贸城、xx新车站)整治成果主要来自临时突击整治,缺乏长期有效地管控机制,各种治安案件时有发生,治安纠纷、民事纠纷仍然居高不下。三是城区视频监控探头分布太少,仅分布于主要交通路口,而且老化损坏现象严重,监控效果不甚理想,还有众多治安重点部位和治安状况复杂地区处于视频监控盲区。

4、网吧监管方面。一是个别网吧制度不够健全,甚至没有按规定悬挂“禁止未成年人入内”警示牌和举报电话,群众反映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情况还时有发生。二是乡镇网吧均未安装远程实时监控系统,监管基本上处于“真空”状态。三是行政执法力量薄弱,文化稽队人员少,且未能做到专职专用,对网吧经营情况疏于监管,疲于应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常巡查管理和案件调查处理工作效率。四是部分网民利用网吧制作、下载、复制、发布、传播淫秽色情和暴力恐怖游戏等有害信息,污染了网络环境。五是市场上缺乏适合未成年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绿色健康网吧,学校和家长引导青少年学生合理科学地利用现代互联网学习、生活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5、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与网络舆情处置方面。一是政务网延伸困难。各部门单位接入政务网需要一次性投入20年光纤使用费用1万元,加上部分单位和领导对政务网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政务网的建设速度。目前,仍有部分单位来接入政务信息网。二是政务信息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单位虽然已经接入政务网,但管理不规范,有的电脑使用政务信息网络,有的电脑则为节约成本(接政务网每台xx元/月,电信、移动网一台费用可上多台电脑),通过电信、移动宽带网络上网,出现政务网与电信、移动网混合使用现象。部分单位由于未接入政务网,单纯通过无任何隔离措施的开放式互联网(电信、移动等运营商网络)与外界沟通。此外,工作人员在使用移动储存设备(如u盘)时,有内外网互插滥用现象,存在病毒传播和信息泄密隐患。三是网上信访办理效率偏低。xxxx年共收到网民留言xxxx条,答复xxx条,答复率仅xx%,且部分答复未接照规定办理期限予以答复,较大程度上挫伤了网民通过网络信访的积极性,损害了部门单位形象,增加信访部门现场信访接待量。四是重大网络舆情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尚不完善,还没有专门研究制定应对重大网络舆情和突发事件的相关工作预案。

三、创新社会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1、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方面。一是要加强部门和区域合作,推进流动人口管理综合治理。按照“政府领导、综治牵头、公安为主、各方参与、综合治理”的方针,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列入各部门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抓好落实,特别是要建立起以社区为依托的流动人口管理平台,形成抓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整体合力。二是要按照“谁出租、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治安管理责任状,明确管理职责,落实管理责任,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注销,实时申报。三是对流动人口管和租赁房屋实行分类分层次管理。对身份清楚、有固定生活来源、固定居住场所的纳入常住人口管理;对无固定收入、无固定职业、无固定居住处所的,有违法犯罪嫌疑的或有前科劣迹的重点控制对象纳入重点人口管理,并掌握其身份、特征、交往人员、经济来源等情况。在租赁房屋管理中,房主是重点人口的,承租的流动人口有违法犯罪嫌疑的,出租房屋作为公共场所以及在治安状况复杂地段的,将其列入重点管理,其它的作一般管理。四是所有经营性旅馆必须全部安装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并与公安部门信息平台联网,以便对在逃人员进行信息对比。五是公安部门要与计划生育、工商、税务、民政、房管、建设、医疗卫生部门就有关流动人口办证方面的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以证管人”,提升管理效率。六是要通过政府筹资或招商引资的方式合理规划新办学校或扩大城区现有办学规模,缓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

2、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方面。一是要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教育,帮助刑释解教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研究制定刑释解教人员失业、就业援助办法,将其列为再就业重点扶持对象,由政府部门出资提供免费劳动技能培训,提供创业发展小额担保贷款,出台从事个体工商经营或种养殖业给予工商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对特别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还应当考虑给予临时困难救济或由民政部门为其办理低保,确保刑释解教人员思想稳定、有事做、有饭吃,以求最大限度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二是要对在校“留守孩”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组织学校老师定期做好“留守孩”家访,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开展“留守孩”结对帮扶活动,招募社会志愿者通过各种方式共同关爱“留守孩”,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和学习、生活上的困难。要在学校普遍设立专门电话或网络视频通话平台,加强学校老师和“留守孩”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让学生家长随时了解自己小孩在学校和家里的学习生活与思想情况,让“留守孩”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感受到父母亲的关爱。要从政法干警、法律工作者或退休老干部中招聘法制副校长配备到每一个学校,并定期到学校开展法制道德教育,增强“留守孩”法制意识,避免“留守孩”参与社会人员的违法犯罪活动。三是公安部门要对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全部强制性进行收治管理,对分布在社会上的精神病人要落实派出所民警、社区街道干部、患者家属“三位一体”的管控责任,民政部门要做好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的收容遣送工作,防止特殊人群意外伤害正常社会群体。

3、社会治安防范方面。一是要针对当前外省校园凶杀案件频发的特殊情况,迅速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集中整治。要求各学校设立专职专业安保人员,规模较大的学校要设立保卫科并配备相应的安保力量。要严格完善学校卫门制度,实行准入登记,坚决防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入校园。二是要在学校路口全部设置交通警示牌和缓冲带,严厉查处校车超员超载现象,杜绝发生学生交通事故。三是要把城区学校及幼儿园一并列入重点治安地区,并在合适位置设置治安岗亭固定执勤,实现集中整治与平时防范相结合,确保上述地区治安平稳。四是要借助城区视频监控改造升级的机会,充分考虑在重点治安地区及重点要害部门和重点要害部位规划建设视频监控点,提升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水平。

4、网吧监管分面。一是要继续巩固网吧压缩整治成果,进一步健全网吧管理制度,及时受理群众举报,严厉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上网案件。严格执行对累计xx次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依法责令停业整顿不少于xx天并处罚款,第3次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依法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的规定,提升网吧服务管理水平和行业形象。二是要在乡镇网吧全面建设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同时优化城区网吧远程实时监控系统,杜绝监控系统视频盲区,增强网吧技防能力。三是要加强文化稽查队伍建设,适度增加人员编制和行政执法器械装备,并确保人员专职专用,监督管理正常高效。四是要经常组织公安、工商、教育、电信等部门开展集中整治,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视察活动,把网吧经营管理状况置于公众监督之下。五是要积极做好网吧实名制上网的新型软件推行工作,采取有效技术管制措施有效防止和依法严厉打击利用网吧制作、下载、发布、传播淫秽色情和暴力恐怖游戏等违法行为,净化网络环境。六是要开展诚信网吧建设,逐步实施绿色网吧工程。在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探讨建设绿色安全健康的学生网吧,与学生家长一道共同引导孩子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娱乐,营造青少年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网络生活。

5、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与网络舆情处置方面。一是着力提高部门单位和领导干部的政务信息保密意识,严格开展党政部门单位网络使用情况专项检查整改,规范网络及移动储存设备的管理使用,确保党政部门单位全部通过政务网络接入互联网。二是石城县信息中心要按照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要求,定期对网络连接、政务网终的使用情况进行巡查,切实有效地做好计算机网络与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政务网络安全运行。三是信访部门要加大网上信访案件的交办督办工作力度,并把办理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列入年终目标管理考评,与各部门单位评先评优紧密挂钩,改变一些部门单位对网上信访不重视和推诿扯皮现象,挽回网民信心和政府形象。四是要加大网络舆情搜索力度,主动回应社会关注,正确引导网上舆情,及时删除、阻碍有害信息,有效维护网上秩序。五是要加紧研究制定与新闻媒体沟通机制、政法维稳宣传舆论工作联席会议工作制度、网上重要舆情监测研判机制、重大网络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和网上舆论引导机制等,积极主动应对网络突发事件,严防别有用心或不明真相的人利用网络媒体恶意炒作、推波助澜,坚决防止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第7篇 2023关于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市委宣传部等同志承担的“xx”发展省市协作研究专项计划“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对社会管理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市把社会管理创新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建立社会管理创新机制,开展“领导大接访、部门大下访、矛盾大调处”三大活动,“千村万户大走访”活动,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双排查”,举行信访维稳联席会议等;二是落实社会管理创新措施,市县乡村定期开展排查梳理活动,组织开展积案清理专项行动,全面推行领导包案制度,做到“案结事了人和”;三是搭建社会管理创新载体,加强乡镇(街道)政法综治中心建设,深入开展“五星级”村(社区)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城中村”综合整治,强化村(社区)“两室一办”建设,全面落实治安中心户长制度,织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通过上述社会管理创新,促进了全市社会稳定,近几年全国、全省“两会”期间,实现了进京集访、进京非访、进京重复访三个“零登记”,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刑事犯罪率有效降低,公众安全感提高。

市社会管理创新虽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与群众的期望和发展的形势相比,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问题,主要是三方面问题:一是社会管理创新理念落后。少数干部思想认识滞后,认为管理就是“官”管“民”,把人民群众看成是管理的对象,忽视了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仍较普遍,少数部门单位制订出台措施,重点考虑如何有利于管控,而较少考虑如何提高服务效能、维护群众权益,“为民作主”、“替民作主”多于“让民作主”,由此出现与社会管理创新要求不符的“强制型管理”、“高压型管理”。二是社会管理创新机制僵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镇,对工作就业、子女就学、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业园区、城中村、拆迁安置区规模不断增大,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网络虚拟社会快速发展,整个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但社会管理创新机制没有建立,基层基础管理薄弱,出现许多管不住、管不到、管不了、管不好的现象。三是社会管理创新手段陈旧。面对日益变化发展的经济社会形势,少数干部不懂信息技术,不知科学管理,不善做群众工作,不会处置矛盾,满足于用老经验、老办法应付问题,遇事想当然,导致问题越来越多,矛盾越积越大。

社会管理创新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树立正确的社会管理创新理念。促进社会管理创新,要树立正确的理念,用正确的理念引领、指导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人本管理,使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切实感受社会公平有序、自身权益得到保障、心情自由舒畅,自觉去维护社会的稳定。要破除“官”管“民”陈旧观念,确保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单纯把人民群众看成是管理的对象,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制订出台措施,不是只考虑如何有利于管控,而是着重考虑如何提高服务效能、维护群众权益、多“让民作主”,少出现“为民作主”、“替民作主”、“强制型管理”、“高压型管理”等明显落后于时代的陈旧做法。

2.明确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任务。只有明确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任务,方向清、任务明,才能有的放矢做好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工作。社会管理创新是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着眼于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水平,把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同激发社会活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营造既安定有序又充满活力的良好局面;而不是要不惜一切代价、不计一切后果来维持社会稳定,更不是要把人管死,把社会管成一潭死水。明确了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任务,我们在出台措施、开展实际工作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促进社会步入和谐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

3.深化社会管理创新的机制与手段。深化社会管理创新机制,要健全、完善、规范相关法规和制度,解决好权、责、利的统一,切实做到有法可依、良法善治、真诚服务,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入发展。要突出抓好人的服务与管理,着力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强化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有效调处社会矛盾,维护各方各类群体的合法权益。要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社区(村)服务,强化居(村)民自治,营造宽容关爱的社会环境,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要管理好网络虚拟社会,主动善用网络、唱响主旋律,引导行业自律,加强网络舆情监测,使网络虚拟社会沿着理智、建设性的轨道发展。要抓好社会组织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服务和推动地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4、创新处理矛盾纠纷工作的方式。妥然处理矛盾纠纷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主要工作,要掌握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依法妥善处理,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针对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和隐患,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督促其加强管理,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要根据社会公平正义观念和法律原则大力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做到息诉止争,化解矛盾,努力防止因矛盾激化引起各类事件,最大限度地化解纠纷,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要从源头上消除引起上访的因素,切实做到“上访不扩大、矛盾不激化、问题不上交”;下大气力解决上访老户问题,对于多年、多次申诉的上访老户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确属申诉有理的,要坚决依法解决,不能再拖;确属无理申诉的,要依照政策和有关规定,切实做好息访工作。

第8篇 公安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公安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月末,我带领经侦支队、人口出入境管理支队等相关人员,结合所分管工作。通过走访、现场调查、座谈等方法,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深入武陵源区开展了调研。

一、做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启示:

(一)信息化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推进器”

从调研情况来看,武陵源分局的信息化建设虽说不是很精细,但是发挥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近年来, 他们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新手段、新方法,着力提高了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首先,他们建立完善情报信息定期会商研判机制,进一步提高了信息服务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其次,他们积极探索合作工作机制,在明确各部门、各警种社会管理职责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工作体系,促进了管理效能的整体提升。此外,他们积极推动情报信息从战术应用到战略应用、从操作应用到决策应用、从表层到深层应用的转变,全力提高了社会管理水平。群众的满意率在全省进入前三甲。

成功的实践让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及时有效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条有效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力“推进器”。

(二)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

社会管理领域有许多新课题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项工作不是公安一家的事情,也不是公安一家能做好的事情。必须将这项工作置于党委政府社会管理创新这个母系统中,紧贴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来谋划布局,联动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并让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武陵源核心景区(17个探头)与城区(180多个)建立的探头平台,就不是光靠公安一家的工作。这样部门联动,监控到位,群众主动,才能真正提高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的效率。

同时,社会管理创新还包括人口、场所、虚拟社会和公共安全管理等子系统,其核心是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大局的能力。这方面,武陵源分局以创“平安满意张家界”为目标,围绕旅游经济发展做文章,通过大走访、大调解、大防控等措施,狠打犯罪,主动服务,为群众提供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确保了来景区的中外游客的平安。

(三)公安机关内部机制创新是前提

要创新社会管理,首先应从公安机关内部机制进行创新,挖掘队伍潜质,调动民警的责任心,真正做到让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反之,如果内部机制不创新,无法激活队伍的活力,那么社会管理创新也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解决警力不足问题,一方面要增加总警力,另一方面还要向内挖掘潜力,要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警力资源。

二、做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建议:

(一)创新信息研判机制,在提高预防、发现和打击犯罪的效能上下功夫。

一是要坚持以情报信息支撑决策、引领实战、指导防范,进一步健全完善情报信息网络,切实把触角延伸到村(居)、单位和场所,及时获取动态性、苗头性、倾向性情报信息,实现精细管理、精确防控、精准打击。二是要加强流动人口情报信息研判,定期分析流动人口流向、高危人群、打击处理的外来违法犯罪分子等情况,科学指导警力投向,把有限的警力和资源集中到违法犯罪高危人员和容易遭受侵害的弱势群体上来,做到抓两头、带中间,抓重点、带一般,发挥打防控整体合力。三是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流动人口信息全面、鲜活的优势,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升级、劳动力需求、城镇布局、社区建设、公共设施配套等经济社会建设事项,加强对流动人口数量、结构、状态的分析,科学评估人口流动态势和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超前研究针对性措施,着力化解潜在风险和矛盾。五是要坚持全警动员,全警动手,谁办理,谁采集。对违法犯罪人员,一律按规范流程采集信息资料。另一方面,要结合本地案例,借鉴外地经验,归纳研究网上排查、网上串案、网上辨认、网上控赃等网上战法,及时推广运用,大力开展网上作战,不断提高办案水平和效率。

(二)创新服务管理措施,在提高管理针对性、主动性上下功夫。

要把“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及“以信息管人”等多种服务管理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一是落实“以证管人”措施。要使流动人口凭《居住证》就可以享受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待遇,实现管理与服务、维护稳定与激发活力的有机统一,同时调动流动人口登记办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落实“以房管人”措施。要积极探索建立“以房管人”、“以人找房”、“人房一致”的双向互联管理途径,因地制宜推行出租房屋旅馆式、小区式、公寓式、委托式管理模式,全面实行出租房屋登记备案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房屋中介、物业服务公司管理,落实经营者的治安责任。三是落实“以业管人”措施。要全面推行融治安防范、矛盾调处、劳动用工、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卫生防疫等于一体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业主责任制,督促用工单位落实专人做好本单位流动人口登记、证件发放、信息采集和教育培训等日常服务和管理工作。四是落实“以信息管人”措施。要以警综平台推广应用为契机,健全完善流动人口信息系统,将有前科劣迹的重点人员纳入系统管理,并与全国违法犯罪人员系统、涉毒人员系统等相比对,及时发现跟踪重点人员,逐步改变原来对流动人口进行信函调查的管理模式。要加快推进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旅馆业、违法犯罪人员、在逃人员、涉毒人员等信息系统的整合,实现信息实时关联、自动比对、自动报警、网上布控和提醒注销等功能,动态掌握流动人口活动轨迹,做到对藏匿于流动人口中的重点人员“来能报警、动知轨迹、走明去向、全程掌控”。再就是对城乡结合部、行政区域交界处等流动人口管理滞后、基层基础薄弱的地区,要着力推进社会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建设,全方位控制和掌握社会治安动态,提高防范和打击流动人口违法犯罪能力。另外,在对港澳台及外国人管理方面,要从简化手续等细节入手,进一步改进服务工作。

(三)创新公安职能手段,在主动进攻上下功夫。

经侦部门一定要突出打击重点,讲究工作方法,落实打击措施,一是要切实增强打击经济犯罪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在工作重点上,要将“大要型”、“涉众型”、“瞩目型”犯罪作为打击的重点。继续加大对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经济犯罪大要案件,特别是涉及公司、金融、财税等领域大案要案的打击力度;加大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集资诈骗、非法传销等侵害对象多、涉及群众广、化解处置难,易诱发群体性事件类案件的打击力度;加大对社会反响强烈、新闻媒体热炒、人民群众有强烈诉求的个案的打击力度,尽力挽回经济损失,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二是要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哪里问题严重就整治哪里”的原则,积极联合相关执法部门,继续加大打击商业贿赂、侵犯知识产权、制贩假币、制售假发票、涉烟犯罪等领域的专项整治。同时针对不同时期出现的新的犯罪趋势,开展以打击证券犯罪、信用卡犯罪、网络经济犯罪等重点犯罪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三是在工作方法上,要多管齐下,多策并举,不断提高经侦部门主动发现、主动进攻、深度打击的能力和水平。要变“坐堂等案”为主动发现。通过举报中心、线人布控、信息收集研判、促进行政移交等多种途径广辟线索来源。要变选择执法为严格执法。不能重大案轻小案,重所谓的“油水案”轻“骨头案”,更不能办关系案、人情案,搞“办案放水”、“辩诉交易”。要注重从小案发现大问题,从一案中深挖串案。要变单一侦查模式为多元侦查模式。由案到人、由人到案、由钱到案、由错到案,做到不漏人、不漏罪、不漏赃。要变粗糙办案为精细操作。积极探索不同罪类、不同案件的办案方法和侦查艺术,讲究侦查设计和证据规格,研究把握取证技巧、缉捕对策、审讯谋略,不断提高破案水平和办案质量。

(四)创新队伍管理方法,在提升整体素质上下功夫。

事业振兴,唯在得人。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对民警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认真抓紧抓好民警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从严治警”不仅是喊喊口号、写写心得、走走过场的表面功夫。要完善内外监督约束制度,建立“以人为本”的队伍建设长效管理机制。二是要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公安机关,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做合格的公安民警。要按照“三懂四会”的要求,以紧扣实际、贴近实战、讲究实效为目标,积极采取个人自学、集中辅导、案例点评、网络教学、专题培训等形式,整体推进民警业务水平的提高。比如说,经侦部门管辖的罪名达84种之多,而现实生活中犯罪嫌疑人规避法律、逃避打击的手段又多种多样,千差万别。因此必须下苦功夫,围绕这些罪案的构成要件、追诉标准,结合实践中遇到的疑点难点进行研究,切实分清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三是要积极培养民警网上情报搜集、网上侦查取证的习惯养成。还要把功夫用在平时,多看、多写、多练,多积累、多思考、多总结,尽快提高水平。

第9篇 关于社会创新管理状况调研报告

当下中国,一方面,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的高度重视,全国上下围绕社会建设和管理,进行积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各级党政官员、理论工作者、新闻媒介记者和其他社会大众纷纷对社会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批评,给出建议。另一方面,社会却以自身的规律与惯性往前演化。突发事件不断,社会冲突频繁,环境污染、企业罢工、安全事故、阶层对峙等严重社会事件日趋普遍。我国的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个人诚信遭到社会大众的普遍怀疑,社会出现了广泛性的“中国式焦虑”和“怨恨式批评”。如何认识当下中国社会的状况、问题存在的症结以及未来中国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前景,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谈点浅显的认识和思考。

一、我国社会管理的演化

(1)我国原有社会管理体制。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我国人口众多,却一再遭受列强蹂躏和历经战乱,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源之一,就是社会呈现出一盘散沙状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把所有人都组织在一定的单位中,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府包管一切的社会管理体制。其特征为:一是政府全能的社会管理体制。政府通过统一计划,统负盈亏,统购统销,统收统支,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通过干部统一调配,职业身份统一确定,人员统一安置,社会事业统一部署,一切社会活动统一组织等,建立起以政府为中心的全能社会管理体制。二是以“单位”为基础的从业人员管理体制。“单位”既是工作组织,也是我国解决各种社会事务和落实社会管理控制任务的基层组织体系。三是以“街居”为基础的城市社会人员管理体制。政府通过街道居委会体系,管理社会无工作人员、闲散人员、民政救济和社会优抚对象等。街居体制起到辅助单位体制对社会管理的作用。四是以单位制度、户籍制度、职业身份制度和档案制度为基础的社会流动管理体制。其目标就是使一般社会成员的就业和居住尽量固定,严格限制社会成员在城乡之间、单位之间和不同职业身份之间的一切自由流动。

在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全能的社会管理体制,改变了旧中国社会一盘散沙的状态,建立起高度统一的社会秩序,极大地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的组织动员能力和控制能力,为我国在一穷二白的经济基础上调动一切资源完成工业化体系的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这种社会管理体制也存在固有的弊病。一方面,政府直接管理经济和社会,成为包办一切社会事务的全能型政府,不但行政成本很高,而且在把一切权力集中到政府的同时,也把一切责任集中到政府,社会缺乏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机制;另一方面,所有社会成员被管理在一个个相对封闭的单位中,阻碍了正常的社会流动,使社会缺乏活力和创造力。

(2)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波及之广、影响之深,在世界现代化历史上是罕见的。表现在:一是阶级阶层结构变化。原有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干部和知识分子的简单阶级阶层结构,转化成由许多不同利益诉求群体组成的复杂多样的阶级阶层结构,产生了个体户、私有企业主、外资企业高管、民营企业科技人员、各种社会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整合和协调好各阶层的利益,形成既充满竞争活力,又和谐相处的秩序,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二是城乡结构快速变化。改革开放以来,2亿多农民离开了世世代代耕作的土地,甚至离开了农村,转变为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工人,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如何使转变了职业的农民,能够融入新的城市生活,形成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的新体制,成为当前社会管理的重大挑战;三是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近30年来,我国从一个收入分配均等化程度很高的国家,转变成一个在国际比较中收入差距很大的国家。收入差距扩大、分配不公以及与此相关联的腐败问题,成为导致干部、群众不满和引发很多社会问题的深层原因。如何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迫切需要解决的深层问题。四是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变化。随着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加速了家庭小型化和老龄化过程。很多过去由家庭和代际关系帮助解决的问题,如养老、单亲抚养、心理障碍残疾、代际冲突等,都显化为社会问题。这些都是社会管理面临的新任务。五是社会组织方式的挑战。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我国社会生活组织方式经历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变化。一些单位普遍实行“住房自有化、就业市场化、社保社会化、后勤服务市场化”等改革,单位组织解决社会问题能力弱化,有些则彻底解体。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在城市就业总人口中,过去“单位人”占95%以上,而现在下降到25%左右。六是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如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获得了正当性和合理性,但约束、监督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规范却没有建立完整;社会生活和生产行为复杂性大大提高,适应这种复杂性的社会管理和监督控制技术却没有相应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理念发生深刻转变,与这种变化相适应的社会道德和诚信体系建设却滞后于变化。

以上是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由旧社会到新中国,再经由改革开放而演化至当下管理困境的历史过程。深入认识这一过程,将有助于我们客观地、历史地、辩证地分析理解当前社会管理的状况。

二、当前社会问题的严峻性

当前我国在经济社会生活面临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社会流动加快,人员流动管理矛盾突出;城镇化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后,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矛盾激化;劳动力供求关系改变,非公有制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关系紧张;农村基层财力薄弱,干群关系恶化;基层管理体制改变,社会问题解决机制弱化;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分配不公成为诸多社会问题的深层原因;群体性问题突出,各种新型社会风险增强;社会转型加速,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严峻。社会管理面临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有的是在社会结构和体制转轨过程中,因结构冲突、体制摩擦、规范空白、法律法规不健全造成的;有的是快速发展过程中因各种历史原因积累和遗留的;还有的是因我们工作缺位、方法不当或某些工作失误形成的。上述挑战具体反映到我国目前的社会管理方面,其问题面临的紧迫性、严峻性和风险性,无论如何必须引起各级党和政府的高度警惕了。

一是社会普遍出现了“中国式焦虑”。年8月19日,新华网新华时政报道,据“中国公众焦虑情绪调查”发现,我国“基本存在”、“很少出现”和“偶然出现”焦虑情绪的人仅占1.3%、1.7%和16.4%,而存在“严重焦虑”和“经常焦虑”的人分别占34.2%和46.3%,后两项合计达到80.5%;二是“权力总被横着使”。中国青年报年9月28日报道,由中国青年报与新浪网联合进行的一项公众参与调查显示,94.8%的受访者确认日常生活中普通人滥用权力现象普遍存在,68.3%的人认为日常生活中权力滥用现象“非常多”,26.3%的人表示“较多”。大学社会学系郭于华教授指出:这个数据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的社会现实,当下社会中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屡见不鲜,权力总被横着使,社会生态不断恶化;三是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很低。年5月12日报报道,中华全国总工会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国接受中工网采访时说,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年达到56.5%的峰值以后,持续下降了22年近20个百分点,年仅为36.7%(世界上通行比例在60%左右),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分配不公导致收入差距过大。

年12月《暸望新闻周刊》报道,我国基尼系数从年的0.35上升到年的0.45,年达0.48(0.4是社会分配不平均的警戒线),最高20%的收入组的收入相当于最低20%的收入组的8.3倍。收入分配极不规范。据年8月22日中国新闻网记者采访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苏海南称此前有学者测算,年我国灰色收入、非法收入等隐形收入的总量达九万亿元(据中证报报道,财政部年2月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2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执行初步统计数为68477亿元),严重影响社会分配;四是社会冲突和危机不断。

年6月9日光明日报报道,我国年维稳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令人震惊,全国内保费用达到5140亿元,已接近军费数额,中央公共安全支出增幅达47.5%(见5月27日《社会科学报》)。另据年3月6日联合早报网讯,中国财政部昨日公布今年的财政预算,涉及内地维稳的“公共安全”支出达6244亿元,增幅达13.8%,其数额和增幅已较军费为高(后者为6011亿元,增幅12.7%)。

针对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势,中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分析,到20世纪末,中国形成了一个具有排斥性的统治格局,社会冲突进入新的阶段。特征之一,代表权力主体的政治精英、代表资本主体的经济精英和代表文化主体的知识精英,在“合法”地享受着社会主要经济成果的同时,在共同的利益驱使下,形成了具有相对稳定边界的社会统治集团,实现了所谓的“精英联盟”;特征之二,在强大的权力和资本压迫下,广大工人和农民因为贫穷被排斥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之外,边缘化程度不断加强,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特征之三,这种二元社会的排斥性体制具有刚性稳定,社会核心组织层对边缘群体表现出排斥效应,使社会结构显现出明显的断裂带。于建嵘教授进一步分析认为,从总体上说未来一个时期内,中国将进入社会冲突的多发期,社会弱势群体的工农大众和掌握了政治权力与经济资源的社会强势集团的博弈仍然是其主要的内容。如果不能建立有效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以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工人、农民和下层知识分子有可能实现联合,以对抗处于社会主导地位的精英联盟。

三、关于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点认识和思考

(1)正确认识社会转型期。哈佛大学教授亨延顿认为,现代性孕育稳定,而现代化的过程却滋生着不稳定。人类社会面对的问题往往具有类似性或同构性。当今中国与美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进步运动”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颇具相似性,充分了解美国的“进步运动”,将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今中国所面临的社会状况,启发我们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

1880-1917年,美国“进步运动”是以中产阶级为主体,有社会各阶层参与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目的在于消除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所引起的种种社会弊端,重建社会价值体系和经济秩序。当时的美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患上了“工业文明综合症”,遭遇了政治腐败、道德失范、贫富悬殊、劳资冲突剧烈、经济秩序混乱等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如美国新兴工业城市出现了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利用,森林绿地面积被大量吞噬,城市被包围在工厂排出的黑烟和废气之中;食品药品生产和销售方面,不洁食品和有害药物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安全。种种混乱失序现象,说明美国工业化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与公共事务日益复杂,客观上需要一个高效的行政机构来为之服务。然而,旧的行政机构和管理体制却不能适时得到调整,致使一些政客结党营私,肆意践踏民主制度,充当大资本家的代言人,靠出卖各种庇护权、特许状、工程承包合同来赚取政治赞助和“保护费”,导致不法企业得以偷逃纳税、垄断市场、投机地产,肆意妄为而又逍遥法外。严重的社会问题广泛触及了社会各阶层的利害关系,招致中下层民众的普遍不满,将当时的美国社会推向了种种矛盾汇聚和冲突的漩涡。

适逢其时,美国“进步主义”者发出了强烈的变革之声。进步运动以追求社会正义为旗帜,由社会各届人士自发形成自下而上的全国浪潮。首要着眼点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垄断和竞争、公正和效率、革新和稳定。特别是新闻领域中的“黑幕揭发运动”引起强烈反响,督促政府解决社会问题。此外,进步运动以关怀为原则,呼吁照顾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如宗教界的“社会福音运动”和女大学毕业生们的“社会服务处”运动,通过为贫民提供生活救济、文化教育和卫生服务,对加强邻里合作,促进阶级融合、和谐社会关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进步运动还注重发挥知识分子的先锋作用,让出身于中间阶层的知识分子参与政府的变革行动,在变革中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在进步运动中,美国政府也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使运动保持在社会制度的框架之内,避免暴力革命的发生。

美国进步运动启示我们,当日美国与当今中国都处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都面临着诸如政治腐败、贫富极化、道德失范等一系列影响社会和谐的难题。我国改革可以积极借鉴其他文明成果,博采众长、择善而从。美国进步运动的经验教训显示了社会公正及公共责任对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它用事实道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正义意味着进步,责任意味着稳定。只有首先确立社会公正与责任,才会有各阶层的和谐相处。进步运动更重要的启示在于确立了政府对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直接干预。它让美国人在政治上变得更加聪明,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监管与调节职能,形成了由政府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的传统。中国改革当然也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而政府则必须顺合民意,集中力量解决民众呼声最高的问题。

(2)克服工具理性思维局限,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西方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在其著作《经济与社会》中,把人类的理性区分为两种: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工具理性指“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目的。”通俗地讲,就是“用理性的办法来看什么工具最有效,以便达到我们(无论是否合理)的目的”。

反映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政府在政策制定上的工具理性思维倾向非常明显。例如把市场经济当成是有效的工具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经济都是经济手段。”这段对市场经济的经典描述,是使得市场经济作为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有效经济手段而在中国得到了合法性的证明。客观地说,工具理性思维在改革开放之初,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使我国取得了举世注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但是,工具理性思维的消极影响也导致我们陷入了对市场经济的迷信,陷入了对gdp主义的盲目遵从,忽视了对发展目的的思考,对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的统筹兼顾。30多年的时间,我们走过了西方国家近2xx年走过的路,但反过来说,西方国家2xx年之内积聚的矛盾,30年当中我们全遇到了。西方国家有2xx年的时间,来回旋、解决问题,而我们没有。

其实,西方国家在200多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除了工具理性的指导,还有价值理性在起作用。价值理性“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行为——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而不管是否取得成就。”即人们只赋予选定的行为以“绝对价值”,而不管它们是为了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者出于责任感、荣誉和忠诚等方面的目的。价值理性涉及的是人们对某些事物或行为所赋予的价值含义,以及对某些价值观念的追求。我们可以在西方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深切感受除了市场经济制度以外,还有基督教信仰、资本主义新教精神以及民主、自由、法治等文化价值观念发挥着极为重要的规制和约束作用,使之和市场经济制度一道共同促成了西方国家从垄断资本主义向福利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

我国当前社会建设和管理中遇到的社会困境,除了权力与资本的恶意勾结以及特权阶层为维护自身利益而选择“理性无知”的立场之外,个人认为还与各级组织和官员的工具理性思维有关,与缺乏对价值理性的理解有关,与“人的现代化”素质密切关联。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

因此,创新社会管理首先需要各级政府官员切实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努力解决自身“人的现代化”问题。但社会上此起彼伏的阵痛和人祸告诉我们,相当多的国民、官员的心理和精神,还被禁锢于封建主义的枷锁之中,构成了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虽然我们可以从国外引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移植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工业管理方法、政府机构形式、教育制度,甚至把英语说得比洋人还利索,但是,“人的现代化”我们无法引进,只能自力更生。为此,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官员对马克思主义、___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真学、真信、真懂、真用,要把工具思维与价值思维、理论思维与实践思维、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矛盾思维与和谐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有机把握经济发展合规律性(工具理性)与人的发展合目的性(价值理性)的统一,才能真正认清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关注顺德大部制改革经验,期待我国经济社会系统变革。在最近两年的地方政府改革中,广东省顺德区作为县级政府,建立了大部门管理体制,有效地破解了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性、结构性、制度性难题,符合年我国“xx”规划纲要中“坚定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的精神,为全国县级政府深化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探索和经验。

各国的现代政府,普遍建立于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当今世界,无论是哪一国的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都要根据其担负的管理职能,设置部门机构。设置部门一般有小部门制与大部门制两种类型。小部门制,其特征是“小职能、窄领域、多机构”,部门管辖范围小、机构数量大、专业分工细、职能交叉多。大部门制,是一种政府实施综合管理的组织体制,其特征是“大职能、宽领域、少机构”。一般而言,在工业化初始阶段,为了履行经济和社会的管理职能,政府按小部制设置机构,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在工业化逐步成长成熟或实现之后,政府则应转向按大部制设置机构。当代发达国家中央政府,设立机构不超过20个,如美国15个,英国18个,俄罗斯16个,日本12个;州(省)一级大约15个左右;郡(县)一级大约10个左右。在中国最近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之前,各级政府实行的仍然是小部门体制。县级机构一般设有40—50个,如顺德就设有41个机构。由于部门机构过多,职能交叉、权责脱节,造成政出多门、推诿扯皮,削弱了政府的决策职能,也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

因此,为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善的需要,顺德在年9月16日公布了大部制改革的“三定”方案,对现有党政机构进行整合优化。党政系统综合设置了16个工作部门,其中党委部门6个: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区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员会、社会工作部;政府部门10个:发展规划和统计局、经济促进局、教育局、民政宗教和外事侨务局、公安局、国土城建和水利局、文体旅游局、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政务监察和审计局、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另设有一些归口管理法定执行机构,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归口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企业投资服务局归口经济促进局,安全生产执法局和市场公平交易局归口经济促进局,行政审批管理局归口办公室,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局归口经济促进局。从41个机构到16个机构,顺德的政府机构改革遵循了大部门制的管理趋势和本质要求,按着大教育、大卫生、大文化、大产业经济、大社会管理、大公共服务的理念而设定。由于具有真实的创新性,顺德的大部制改革被媒体誉为犹如“石破天惊”,引发了全国的关注。

顺德的大部制改革,遵循了国外通行的规律,但又不是照着西方国家的葫芦画瓢。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市场经济不完全成熟,公民意识有待加强,社会管理任务十分繁重,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尚未克服的情况下,顺德的大部制改革,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大部制原则结合起来,解决了很多难题,呈现出新的特点。第一,妥善解决了党政关系问题,实现了以党领政、党政联动新模式。例如:党委不设置与政府对口的部门,工作密切联系的部门则合署办公,如党委办与政府办合署办公;组织部与人事局以及编制办合署办公;宣传部和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合署办公;社会工作部和统战部、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合署办公;民族宗教和外事侨务局同侨联合署办公;政法委员会和司法局合署办公;创新性地实现了以党领政、党政联动,党政同体、同心共治的新治理模式。第二,妥善地解决了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实现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相对分离。顺德大胆提出“决策民主化和扁平化、执行集中化和统一化、监督外部化和独立化”,其具体做法是:一是将决策权分为政策制定权和政策审定权,分别交予“四套班子”和党政局级部门负责人联席会议,这是决策权的集中化和上移;二是将执行权交予局级部门下属的股(科、室)和法定独立执行机构以及乡镇政府,这是执行权的专业化和下移;三是将监督权交予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和政务监察和审计局,相对于其他行政部门而言,是独立化和外移,同时,强调行政体制外的监督,包括强调人大监督和社会监督。顺德建立党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分工清晰又统一协调的高效运行新机制,比较好地解决了权力过分集中和缺乏监督的问题。第三,妥善解决了只重经济不重社会的问题,实现了从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顺德通过大部制改革,做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真正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全面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管理的目标就是公民至上,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顺德按照大部制的要求,虽然政府机构大幅度减少了六成,但是政府服务的职能却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和加强,突出了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功能,由此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管理的新格局。

现在,广东已要求其他的县级政府按照顺德的大部制模式进行改革,说明顺德大部制模式具有可行性和普适性。其一,顺德的县级政府改革是奠定国家基础的改革。“县治则国治、县安则国安”。顺德的大部门制改革,把县一级的政府机构理顺了,使之推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这就为全国县级政府树立了榜样。其二,顺德的县级政府改革构成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顺德的大部门制改革,虽然属于行政体制改革范畴,但由于行政体制改革本身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所进行的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设置改革,行政权力划分和制约、行政监督体制改革,行政决策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等等,必然牵动和涉及到党政关系改革、人大制度改革、政协制度改革、选举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乃至于执政党自身制度的建设和改革等等方面,由此造成县级的全方位的政治体制改革。因此,县级政府改革构成了整个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的突破口,成为推动全面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的、强有力的抓手。

第10篇 2023大学生创新在我身边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活动背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灵魂在创新。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对他们开展创新教育是顺应时代呼唤。

那么,什么是创新?如何有效培养我校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我校以xx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手册为指导,以“创新在我身边”为主题,将整个活动分为“创新篇”、“调查篇”、“体验篇”三个部分进行。

学生通过以个人、小组、班级、家庭、网站等多种形式参与活动,了解创新,感受创新,学习创新,并逐渐养成自主创新的意识与习惯。

活动时间

xx年6月1日——8月31日

组织机构

总策划:

活动设计:

手册撰写:

指导教师:

后勤保障:

学生管理:全校36位班主任

3.参加活动的年级及人数

参加活动的年级:一至六年级全校学生

活动总人数:2248人

二、活动目标

(一)“创新篇”活动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系列有趣且能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科学小实验,了解科学知识,感受科技创新带来的神奇,培养创新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创新能力。

2. 通过参与使用“搭搭看”软件搭建三维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空间建构能力。

(二)“调查篇”活动目标

学生以身边的手机使用者为调查对象,亲自参与调查不同年龄群体3年来的手机使用情况。

了解手机的变革过程,感受科技创新为生活带来的革新与进步。

通过亲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调查研究的一般过程,能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习惯。

通过参与调查访谈过程,提高交流沟通能力。

学会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方法。

5.通过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不同年龄群体对于手机的不同需求,分析归纳能力得到提高。

(三)“体验篇”活动目标

全校学生均亲自动手,播下太空种子与普通种子,用辛勤耕耘呵护它们的成长。

通过体验太空种子的种植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学生在体验与实践过程中,了解太空种子种植的相关科学知识与方法。

学生学习并应用观察、记录、统计等方法了解种子的种植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习惯。

学生通过将太空种子与普通种子的种植过程做对比,感受科技创新对生活带来的变化。

学生通过对太空种子的精心培育与呵护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形成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态度。

三、活动计划与过程

(一)宣传准备阶段(6月1日—6月8日)

购买太空种子、各班种子种植花盆。

制作活动记录手册、活动海报。

3.给学生、教师、家长发放宣传单

4.张贴海报营造活动氛围。

(二)启动仪式(6月9日)

1.活动口号:创新在我身边

2.场地:学校操场

3.主持人:五(4)班 马文昊 朱俊颖

4.活动参与人员

甘肃省科协普及部郭成钰部长、兰州市科协刘宾手副主席、城关区教育局曾俊萍副局长、城关区少科站谢世明站长,兰州市农业技术指导中心胡思全老师,水车园小学金艳校长,水车园小学全体师生。

5.主要流程

(1)金艳校长宣布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正式启动。

(2)“鸡蛋撞地球”实验展示。

(3)主持人三言两语话创新。

(4)与会领导为各班学生发放太空种子。

(5)太空种子种植安排。

(三)相关知识准备(6月10日—6月15日)

1.太空种子种植方法讲座。

2. 对太空种子种植过程进行观察的方法学习。

(四)活动参与阶段(6月16日—8月1日)

1.“创新篇”:科学小实验与搭搭看软件的参与学习。

2.“调查篇”:参与调查近3年不同年龄群体的手机使用情况。

3.“体验篇”:体验太空种子种植活动。

(五)汇报交流阶段(8月2日—8月15日)

1.“创新篇”

(1)科学小实验:展示交流科学实验成果。

(2)搭搭看软件:学生展示交流软件搭建作品,在线上传搭建作品。

2.“调查篇”

分析交流调查结果,并在线上传调查结果。

3.“体验篇”

班级内部交流太空种子种植过程中收集的观察数据、日志与照片,分享太空种子的生长情况,以及与普通种子的不同之处。

(六)活动总结(8月16—8月31日)

各班汇总所有过程性资料,并记录在册。

撰写实践活动报告。

剪辑完成科学dv。

四、活动内容与形式

(一)知识学习:太空种子种植方法讲座

由我省农业技术指导中心专家胡思全老师以小广播的形式面向全校学生进行太空种子种植讲座,讲座内容如下:

太空种子的育种方法。

太空种子需要的土壤情况。

太空种子种植的生长期如何管理。

太空种子种植的罕见病及治疗方法。

太空种子种植过程中的观察记录方法。

(二)创新篇

活动内容

创新篇包含两项内容:一是科学实验活动,一是小小设计师。

科学实验活动

此部分包含“鸡蛋撞地球、光是怎样走路的、往高处流的水、飞去来器、增强现实—创意绘画、物联网—绘画触摸纸联网”六个科学小实验与“我有一个金点子”交流讨论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鸡蛋撞地球

挑战活动:制作一个装置,使一枚生鸡蛋从高处(例如四楼)自由落到地面不会摔破。

材料准备:包括一枚生鸡蛋在内,所有材料需自备。

评判标准:鸡蛋无损,所用包装材料用量最少,获“最佳包装设计奖”;

鸡蛋无损,能巧妙利用空气阻力,所用材料最少,获“最佳物理设计奖”;

构思奇特,新颖而实用,获“最佳发明创意奖”。

光是怎样走路的

xx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xx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

当主流科学家都在研究微米波运输系统,改善和提高传输容量时,高锟却与众不同地寻找新的运输方式,他的灵感来源于1870年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到皇家学会演讲光的反射原理时做的一个简单实验,下面,我们一起来做这个经典的实验,从中体会灵感对于创新的意义。

实验材料:激光灯1支、电烙铁1把、胶卷1卷(自备)、1000ml的

塑料瓶一个(自备)、脸盆1个(自备)、 5号电池三节(自备)。

往高处流的水

如果你看见本来应该往低处流的水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下居然往上喷了,你是视而不见呢,还是惊奇不已?也许你会疑惑:“这很重要吗?”“是的,很重要”。因为如果你属于后者的话,恭喜你,你就是一个有创新潜质的人,如果你还乐于去探个究竟,那么,创新的过程就开始了。

实验材料:热熔胶枪、电烙铁、3根同样粗细的吸管、剪刀(自备)、3个矿泉水瓶子(自备)。

飞去来器

数千年以前,澳大利亚土著人就发明了一种叫“飞去来器”的神奇武器,在狩猎时,猎手向猎物投出后,如果没有击中目标,“飞去来器”会神奇地返回到投出者手中。如今“飞去来器”已经成为一种集健身、娱乐、趣味性为一体的理想健身器材。下面,让我们动手制作一个飞去来器并去探究它的奥秘吧。

实验材料: a4复印纸2张(自备)、剪刀1把、双面胶1卷。

增强现实—创意绘画

创意绘画是一个把传统填色游戏和前沿ar技术结合教育绘画的应用。其操作非常简单:将空白的图案填色,然后用平板电脑或手机摄像头扫描后,就能得到这个图案的3d立体彩色效果。创意绘画创造性地为孩子们的画作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360度可旋转的3d动画,配上美妙的音乐,好像完成了一幅艺术品。

实验材料:光盘1张、打印好的空白图案纸5张、平板电脑或android手机一个、彩色画笔一套。

物联网—绘画触摸纸联网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我们已经将电脑连接上了网络,怎样将一张纸连接到网络上呢?将一张普通a4纸与电脑网络建立信息连接关系,就是物联网的一种方式——“纸联网”。

绘画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观察能力与想象力。然而,如何使他们在绘画习作的同时又可以及时了解所描绘物体的相关知识呢?有了绘画触摸“纸联网”就可以讲这个问题变得非常简单,我们要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更多地学习到作品背后的科学技术。

实验材料:“神秘绘画板”一套、“纸联网”软件光盘一套(windows系统)、印有图案底纹的纸5张(此资源包内容包含老虎、大象、青蛙、小狗,可根据教学需要再增加其它内容)。

(2)我有一个金点子

创新永无止境,我们掌握了创新的方法,那么就开始挑战自我吧!请回顾前面学到的创新方法,结合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和学习实践,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为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提出金点子。

(3)小小设计师

学生使用3d虚拟积木搭建软件“搭搭看”,在网络教程的指导下,

尽情发挥创意,设计、搭建三维模型。

活动形式

(1)科学实验活动

利用暑假十天的社区少年宫时间进行集中授课教学。

(2)我有一个金点子

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在家完成,并将作品提交至网络平台。

(3)小小设计师

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在家完成,并将作品提交至网络平台。

3.参与人员

(1)科学实验活动

五年级学生20名。

我有一个金点子

四至六年级学生。

(3)小小设计师

全校学生。

(三)调查篇

学生以手机的使用者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了解不同年龄群体手机使用情况。

1.活动内容

(1)手机的变革过程。

据有关统计,截至xx年3月底,我国共有11.46亿手机用户,占全国人口的85%。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几乎成为生活必需品的手机,在人们的生活中也不断变换着角色。

那么,手机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与变革呢?

以小组为单位,3~5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对手机的发展过程展开调查。

学生通过网上检索,了解手机的发展历史;

以小组为单位,组成成员展开讨论,初步总结手机的发展史;

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与补充,并指出手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巨大变革,如非智能机与智能机。

(2)近3年不同年龄群体手机使用情况调查。

手机的发展非常迅速,那么不同的年龄人群他们对手机的使用情况有什么差异呢?就让我们从手机的发展和应用入手,使用调查问卷,展开科学大调查吧!

以小组为单位,对已经获得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不同年龄群体手机使用的不同情况,将调查中的发现记录下来。调查问卷如下图所示:

2.活动形式

暑假前,全校学生参与开展“近3年不同年龄群体手机使用情况调查”活动,完成纸质调查表,并将数据进行在线提交。

五年级20名学生利用暑期社区少年宫时间,完成数据分析与总结。

3.参与人数

全校学生参与数据调查过程,五年级20名学生参与数据分析与总结过程。

第11篇 社会治理创新学习观摩调研报告

社会治理创新学习观摩调研报告

为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进一步加强德治、自治、共治、法治“四位一体”体系建设,提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水平,鄂前旗政法委组织公、检、法、司分管领导,镇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综治办主任、优秀网格员代表,于5月中旬,在市政府驻上海联络处干部培训教育基地,举办网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期间,赴上海浦东新区洋泾社区,浙江诸暨市枫桥镇、桐乡市高桥镇越丰村、环南社区学习观摩;参观了____一大博物馆,聆听了两位专家的讲座。亲身感受了上海、浙江两省部分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新经验、新变化、新发展,普遍感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看到了差距,认为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感。现将学习观摩情况报告如下:

一、外地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成功经验及做法

(一)上海浦东新区洋泾街道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洋泾街道地处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东北角,西起源深路,东至罗山路,南临杨高中路,北濒黄浦江,面积7.38平方公里。现有居委会建制38个,居住小区110个,户籍人口10.4万人,实有人口15.8万人。其现有的区域形态和人口结构呈现综合性特点:“城中村”、旧式保障性公房与中高档商品房共存;“原拆原建”动迁农民、棚户区改造动迁居民、福利性保障性住房居民、来沪务工人员与商品房购入居民共驻,社会综合治理难度日益加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洋泾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治理新机制,建立以“力量整合、职责明确、程序规范、网络健全、运转有序、工作高效”为目标的综治中心,通过整合接待平台和事务处置平台,形成“矛盾联调、工作联动、治安联防、平安联创、问题联治”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夯实了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的基础和力量。其主要做法:

1明析职能定位,整合资源力量

一是整合多方力量,打造综治中心一个平台。中心通过对内整合综治、司法、信访、安监等科室,对外吸纳公安、市监、地区法庭、法律服务所、老娘舅调解工作室等单位或组织,打造出了集“维护稳定、治安防控、信访接待、预防犯罪、平安建设、来沪人员服务和管理、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矛盾调解、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食药卫生”等共计13项功能为一体的工作平台。二是信息一口受理,内部资源共享。中心通过设立一个办事大厅,整合原有接待平台与事务处置平台,将信访接待、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服务咨询、社工服务等4项职能集中到一起,实现了各类问题的一口受理,同时在内部就问题信息实现了资源共享。

2“两个中心”并行联动,提高工作实效

为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内人、地、事、物、组织等相关要素和社会治安问题的综合管理,2023年,洋泾街道与洋泾派出所加强联动,建立了以“常态和高效为目标,以高位独立运作机制为保障的洋泾街道综合管理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了社警联动网格化管理。综治中心加强与综合管理指挥中心之间工作联动、信息互通,积极发挥自身的平台协调功能优势,实现“两个中心”工作的并行联动、相互支撑,推动了“大综治”格局的逐步形成,实现了综治工作全覆盖。

3“点、线、块”相结合,辖区综合治理全覆盖

综治中心横向上借助指挥中心下属的3个实体工作站,纵向上通过加强对38个居委综治工作站的日常管理,实现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覆盖。一是“块”上的事情交出去。综合管理指挥中心通过整合公安、交巡警、市监、城管、安监等专业行政执法力量和市容协管、房屋协管、综合协管、社保、特保等综合协管力量,建立起3个实体运作的网格化综合管理工作站,提升了受理问题的解决效率。二是“点”上的事情抓起来。综治中心通过居委的“七位一体”议事制度,将分散在居委的基层综治维稳力量整合起来,实行集中管理、统一领导、统一调配,努力提高居委的自治能力。三是“线”上的事情协调好。对于其它实体工作站与居委综治工作站都不能顺利解决的非“块”非“点”类的条线类事物,由综治中心牵头相关条线部门,主动跨前解决。

社会治理创新学习观摩调研报告

第12篇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政法综治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摆在实务界和理论界面前的热门课题,社会管理工作能否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加强与创新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与赶超进位、跨越发展战略目标的胜利实现。由于社会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紧万象,涉及面广,现结合部门工作实际择其重点开展调研,并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其成效

2、无缝对接,分类帮教,刑释解教人员顺利融入社会重新做人

3、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优化

4、压缩整合,强化管理,网吧监督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和网络游戏沉迷等问题一直是广大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石城县通过创新管理理念、更新管理模式,以压缩整合城区网吧为突破口,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压减网吧数量,规范经营管理。一是提高准入门槛,压减网吧数量,把城区13家网吧压减整合为6家,压减幅度达54%,量的减少带来了质的飞跃,改变了网吧过多过滥难管理的局面。二是开展网吧业主及从业人员法制道德教育,增强了经营者守法意识。三是在县城网吧全部安装远程适时监控系统,加强了网吧远程监管能力。四是经常组织多个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和日常巡察,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处网吧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五是对网吧实行星级管理,推动了网吧经营活动争先创优。网吧违规经营现象得到有效遏止,特别是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现象明显减少,共发现查处6起,今年以来仅发现查处1起。社会各界对此反映明显好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加强网吧管理提案为零。

5、建管并用,疏堵结合,有效障了保政务信息安全和网民诉求权力

二、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方面。流动人口管理是当前社会治安管理的难点问题,服务措施也不尽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工矿企业、旅店、娱乐场所和居民出租房屋,流动性强、变化快,底数难以掌握。二是大部乡镇和部门单位及接纳流入人口的企业、场所和个人对流动人口管理支持不够,配合不力,造成清查困难,信息变换不及时。三是流动人口正在日益成为的高发群体,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但案件侦破难度较大。四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就读仍有不便,城区三所小学在加收借读费的情况下仍然全部爆满,每班人均基本达到了7080人,容纳能力达到极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已非常困难,只好挤往较为偏远的郊区学校。

2、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方面。一是大部分刑释解教人员生产生活非常困难,缺乏职业技术专长,又普遍遭受社会歧视,就业再就业非常艰难,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或报复社会情绪,重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二是在校留守孩大量存在,特别是在农村,因得不到父母的关心爱护与教育监管,很容易流落社会变身社会闲散青少年,甚至沦为青少年违法犯罪分子。三是精神病人、流浪乞讨人员大量存在,近期石城县公安局等部门在学校周边就排查出9名高危精神病人(其中丰山4人、屏山2人、高田1人、大由1人、珠坑1人),特殊人群的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

3、社会治安防范方面。治安薄弱地区仍然较多,防控能力有待提升。一是校园及周边治安防范状况亟待改变。近期调查发现,全县大部分学校没有专职专业的安保人员,难以有效防范意外突发治安事故;部分处在县乡道的学校没有交通警示牌和缓冲带,存在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部分校园周边存在社会青年敲诈、抢劫学生现象;私立幼儿园还存在校车超员超载现象。二是城区四个治安重点地区(莲花万景城商贸娱乐区、白莲城农贸市场、琴江镇商贸城、东城新车站)整治成果主要来自临时突击整治,缺乏长期有效地管控机制,各种治安案件时有发生,治安纠纷、民事纠纷仍然居高不下。三是城区视频监控探头分布太少,仅分布于主要交通路口,而且老化损坏现象严重,监控效果不甚理想,还有众多治安重点部位和治安状况复杂地区处于视频监控盲区。

4、网吧监管方面。一是个别网吧制度不够健全,甚至没有按规定悬挂禁止未成年人入内警示牌和举报电话,群众反映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情况还时有发生。二是乡镇网吧均未安装远程实时监控系统,监管基本上处于真空状态。三是行政执法力量薄弱,文化稽队人员少,且未能做到专职专用,对网吧经营情况疏于监管,疲于应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常巡查管理和案件调查处理工作效率。四是部分网民利用网吧制作、下载、复制、发布、传播淫秽色情和暴力恐怖游戏等有害信息,污染了网络环境。五是市场上缺乏适合未成年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绿色健康网吧,学校和家长引导青少年学生合理科学地利用现代互联网学习、生活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三、创新社会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1、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方面。一是要加强部门和区域合作,推进流动人口管理综合治理。按照政府领导、综治牵头、公安为主、各方参与、综合治理的方针,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列入各部门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抓好落实,特别是要建立起以社区为依托的流动人口管理平台,形成抓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整体合力。二是要按照谁出租、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治安管理责任状,明确管理职责,落实管理责任,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注销,实时申报。三是对流动人口管和租赁房屋实行分类分层次管理。对身份清楚、有固定生活来源、固定居住场所的纳入常住人口管理;对无固定收入、无固定职业、无固定居住处所的,有违法犯罪嫌疑的或有前科劣迹的重点控制对象纳入重点人口管理,并掌握其身份、特征、交往人员、经济来源等情况。在租赁房屋管理中,房主是重点人口的,承租的流动人口有违法犯罪嫌疑的,出租房屋作为公共场所以及在治安状况复杂地段的,将其列入重点管理,其它的作一般管理。四是所有经营性旅馆必须全部安装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并与公安部门信息平台联网,以便对在逃人员进行信息对比。五是公安部门要与计划生育、工商、税务、民政、房管、建设、医疗卫生部门就有关流动人口办证方面的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以证管人,提升管理效率。六是要通过政府筹资或招商引资的方式合理规划新办学校或扩大城区现有办学规模,缓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

2、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方面。一是要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教育,帮助刑释解教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研究制定刑释解教人员失业、就业援助办法,将其列为再就业重点扶持对象,由政府部门出资提供免费劳动技能培训,提供创业发展小额担保贷款,出台从事个体工商经营或种养殖业给予工商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对特别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还应当考虑给予临时困难救济或由民政部门为其办理低保,确保刑释解教人员思想稳定、有事做、有饭吃,以求最大限度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二是要对在校留守孩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组织学校老师定期做好留守孩家访,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开展留守孩结对帮扶活动,招募社会志愿者通过各种方式共同关爱留守孩,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和学习、生活上的困难。要在学校普遍设立专门电话或网络视频通话平台,加强学校老师和留守孩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让学生家长随时了解自己小孩在学校和家里的学习生活与思想情况,让留守孩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感受到父母亲的关爱。要从政法干警、法律工作者或退休老干部中招聘法制副校长配备到每一个学校,并定期到学校开展法制道德教育,增强留守孩法制意识,避免留守孩参与社会人员的违法犯罪活动。三是公安部门要对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全部强制性进行收治管理,对分布在社会上的精神病人要落实派出所民警、社区街道干部、患者家属三位一体的管控责任,民政部门要做好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的收容遣送工作,防止特殊人群意外伤害正常社会群体。

3、社会治安防范方面。一是要针对当前外省校园凶杀案件频发的特殊情况,迅速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集中整治。要求各学校设立专职专业安保人员,规模较大的学校要设立保卫科并配备相应的安保力量。要严格完善学校卫门制度,实行准入登记,坚决防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入校园。二是要在学校路口全部设置交通警示牌和缓冲带,严厉查处校车超员超载现象,杜绝发生学生交通事故。三是要把城区学校及幼儿园一并列入重点治安地区,并在合适位置设置治安岗亭固定执勤,实现集中整治与平时防范相结合,确保上述地区治安平稳。四是要借助城区视频监控改造升级的机会,充分考虑在重点治安地区及重点要害部门和重点要害部位规划建设视频监控点,提升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水平。

4、网吧监管分面。一是要继续巩固网吧压缩整治成果,进一步健全网吧管理制度,及时受理群众举报,严厉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上网案件。严格执行对累计2次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依法责令停业整顿不少于15天并处罚款,第3次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依法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的规定,提升网吧服务管理水平和行业形象。二是要在乡镇网吧全面建设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同时优化城区网吧远程实时监控系统,杜绝监控系统视频盲区,增强网吧技防能力。三是要加强文化稽查队伍建设,适度增加人员编制和行政执法器械装备,并确保人员专职专用,监督管理正常高效。四是要经常组织公安、工商、教育、电信等部门开展集中整治,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视察活动,把网吧经营管理状况置于公众监督之下。五是要积极做好网吧实名制上网的新型软件推行工作,采取有效技术管制措施有效防止和依法严厉打击利用网吧制作、下载、发布、传播淫秽色情和暴力恐怖游戏等违法行为,净化网络环境。六是要开展诚信网吧建设,逐步实施绿色网吧工程。在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探讨建设绿色安全健康的学生网吧,与学生家长一道共同引导孩子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娱乐,营造青少年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网络生活。

5、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与网络舆情处置方面。一是着力提高部门单位和领导干部的政务信息保密意识,严格开展党政部门单位网络使用情况专项检查整改,规范网络及移动储存设备的管理使用,确保党政部门单位全部通过政务网络接入互联网。二是石城县信息中心要按照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要求,定期对网络连接、政务网终的使用情况进行巡查,切实有效地做好计算机网络与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政务网络安全运行。三是信访部门要加大网上信访案件的交办督办工作力度,并把办理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列入年终目标管理考评,与各部门单位评先评优紧密挂钩,改变一些部门单位对网上信访不重视和推诿扯皮现象,挽回网民信心和政府形象。四是要加大网络舆情搜索力度,主动回应社会关注,正确引导网上舆情,及时删除、阻碍有害信息,有效维护网上秩序。五是要加紧研究制定与新闻媒体沟通机制、政法维稳宣传舆论工作联席会议工作制度、网上重要舆情监测研判机制、重大网络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和网上舆论引导机制等,积极主动应对网络突发事件,严防别有用心或不明真相的人利用网络媒体恶意炒作、推波助澜,坚决防止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创新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12篇)

创新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近年来,铜陵市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在加快发展中加强社会建设、在惠民利民中创新社会管理,连续两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去年7月,该市被确定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后,把上级精神具体化,把外地经验本地化,研究出台了《铜陵市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意见》,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分解成60个实事和项目,纳入全市“十二五”规划和年度民生工程,各项目标任务均由市领导领衔实施,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最近,我们对该市进行了调研。一、突出体制创新,形成创新社会管理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创新相关文章

  •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11篇)
  •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11篇)92人关注

    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政法综治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摆在实务界和理论界面前的热门课题,社会管理工作能否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加强与创新发展,事关 ...[更多]

  •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12篇)
  •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12篇)89人关注

    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政法综治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摆在实务界和理论界面前的热门课题,社会管理工作能否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加强与创新发展,事关 ...[更多]

  •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现状调研报告(12篇)
  •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现状调研报告(12篇)81人关注

    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政法综治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摆在实务界和理论界面前的热门课题,社会管理工作能否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加强与创新发展,事关 ...[更多]

  • 2023关于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4篇)
  • 2023关于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4篇)74人关注

    市委宣传部等同志承担的“xx”发展省市协作研究专项计划“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对社会管理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 ...[更多]

  • 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12篇)
  • 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12篇)73人关注

    市委宣传部等同志承担的十二五发展省市协作研究专项计划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对社会管理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建 ...[更多]

  • 交通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报告(3篇)
  • 交通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报告(3篇)67人关注

    第一、高度重视,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交通运输局作为执法单位,我把建设和谐交通,维护社会稳定列入目标岗位责任制,做到了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无论 ...[更多]

  •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现状调查报告(11篇)
  •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现状调查报告(11篇)66人关注

    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政法综治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摆在实务界和理论界面前的热门课题,社会管理工作能否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加强与创新发展,事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