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党的xx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______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也对妇联等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党对各人民团体的高度重视和充分信任,而且对做好新时期妇女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带来新的契机,提供了新的舞台,拓展了新空间,也对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干部提出了新的课题。围绕这一课题,我们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莆田市妇联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中,把参与社会管理与依照法律和妇联章程开展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要求联系在一起,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联系在一起,在“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结合点找准工作定位,抓住密切关系妇女儿童切身利益的领域,有针对性地实施参与;发挥优势,充分发挥好妇联组织网络优势,不断扩大覆盖面,提升参与范围和参与层面;突出特色,积极主动承接政府转移给社会的部分职能,促进妇女全面发展。
(一)抓好切入点,拓展组织网络,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
紧紧抓住党群共建契机,按照“党的基层组织建到哪里,妇联基层组织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不断扩大妇联组织覆盖面,努力构建统筹城乡、纵横交错、条块结合的“党建带妇建”工作网络。一是加强“妇女之家”建设,使之成为基础牢固、覆盖广泛、充满活力、有感召力、有凝聚力、有创造力的妇女群众组织。联合市委组织部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以党的建设带动妇联建设工作的意见》,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开展千村妇代会创先争优活动,使妇联基层组织网络不断巩固健全,基层妇联全面实现有办公场所、有牌有印、有制度上墙、有四簿一册等妇联硬件设施。全市建有“妇女之家”1035个,其中优秀妇女之家287个(全国7个、省级12个、市级268个)。二是推进新经济领域妇女组织建设,努力实现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联组织的要求。把组建工作纳入党组织建设的整体规划,通过采取“建、联、挂、靠”的组建模式、建立党群服务中心等方式,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妇女组织、女工委员会。全市建有机关事业单位妇女组织124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妇女组织49个,民主党派妇女组织、团体会员1287个。三是搭建推动妇女参政的政策、宣传、教育、推荐平台,提高妇女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注重女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争取将女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年度目标考核,联合组织、人事等部门形成共同负责、共同落实、共同考察、共同选人、共同培养的“五个共同”联动机制,推动更多的优秀妇女干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全市现有女干部24009名,占干部总数43.11%,市人大女代表70人,市政协女委员65人,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均达100%,市直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42.42%,市管后务干部中女干部所占比例达到22.76%,全市已换届村的女性、村妇代会主任进村“两委”比例均为100%,女性进村支委、村委比例分别为50.7%、64.4%。以来共举办了女干部能力拓展、女性竞职村两委、专职专选、妇联业务等培训班30多期,培训女干部3000多人次。
(二)抓好结合点,搭建创业平台,推动妇女平等参与、平等发展
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精心选择工作载体,细心搭建参与平台,组织、凝聚广大妇女群众投身经济社会建设,既为妇女激发活力、实现自身发展创造条件,也为妇女群众展示巾帼风采提供机会。一是以“双学双比”为载体,引领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巾帼科技致富百千万工程”和“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十大项目”,加强科技示范、培训、服务“三大网络”建设,举办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农村妇女近万人次,建立巾帼示范村(基地)、“三八绿色工程”基地200多个,形成枇杷、龙眼、文旦柚、火龙果、茶叶、紫菜等特色产业30多个。二是以“创业就业促进行动”为载体,推动妇女创业就业。积极配合政府做好妇女创业与再就业工作,协调社会力量,贴近劳务需求,有针对性的做好政策引导性培训、择业观念培训、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妇女自谋职业、自立创业,通过妇女创业创造更多妇女就业的新岗位,努力营造有利于妇女创业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城镇新增就业女性12万人,2.5万名城镇登记失业女性实现就业,20多万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加强妇女创业小额贷款的宣传普及和贯彻实施,206名妇女获得贴息贷款1220万元。积极开展“春风送岗”活动,主动参与各类招聘会,提供适合妇女的就业岗位4000多个。联合经贸委、工会开展家政服务培训,建立家政培训基地3个,年培训家政服务员名。三是以“巾帼建功”为载体,带动妇女建功立业。广泛开展“巾帼创新功、岗位争优秀”、“百岗千人争创巾帼文明岗”、“巾帼文明岗车组”等主题活动,全市已有100多个巾帼文明岗参与“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活动,掀起新一轮争创巾帼文明岗热潮。开展“百强联百村共建新农村”结对帮扶活动,100个巾帼文明岗、机关妇委会和女企业家与100个村妇代会结对共建,累计为100个村妇代会捐赠办公设备85套,帮扶村贫困妇女400多人,结对春雷女童500多人,举办各类培训班15期,扶持建设项目10个,为村妇代会送技术和资金40多万元,有力推动城乡妇女统筹协调发展。四是以“海内外妇女发展联谊会”为载体,推进妇女合作交流。成立莆田海内外妇女发展联谊会、市女企业家联谊会,通过组织项目推介签约、招商引资、成果展示、参观考察等形式加强海内外妇女交流合作。连续六年组织女企业家参加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共签约项目30多个,项目总投资金额达数亿元,选树100多名“杰出创业女性”典型,进一步激发全市妇女创业热情,增强妇女创业信心。
(三)抓好立足点,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社会公正义
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注的大事,发挥妇联组织在反映妇女诉求、维护妇女权益方面的职能优势,从广大妇女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切实维护广大妇女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家庭和谐,提升妇女儿童的幸福指数。一是源头参与,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抓住妇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事开展调查研究,利用妇联组织、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参政议政的优势,多途径反映妇女的意愿和诉求,使政策在资源调整、利益分配上向女性倾斜。配合市人大召开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席会议,参与《妇女权益保障法》专项执法检查,联合相关部门就女干部培养选拔、反家庭暴力、调解衔接、妇女权益等多方面问题制定下发文件,使全市妇女维权工作实现了抓源头、多渠道、重实效的工作目标。二是抓实信访,积极参与社会稳维工作。主动融入“大调解”格局,层层设立妇女维权法律服务中心,成立妇联行业性调解委员会,建立调解衔接工作站和调解小组,开通12338妇女维权服务热线,健全信访接待制度,募集1000多名维权服务志愿者,全市形成了宽领域、广覆盖的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网络,并逐步建立起以妇联调解为主导,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互补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衔接机制,形成合力推进妇女维权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各级妇联组织接待来信来访1万多件(次),参与调解各类案件1932件,其中受托调解490件,效力确认250件,协助调解1127件,家庭暴力案件65件,有效地维护了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妇联调解衔接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三是完善机制,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制定出台《全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暂行规定》,成立反家暴工作协调小组,建立健全家庭暴力的来信、调解、督办等制度,在全市基层派出所和警务室设立67个“家庭暴力报警点”,依托市救助站建立“反家庭暴力妇女庇护站”,先行在城厢区、荔城区法院成立“反家暴案件合议庭”,率先在全省发出首份人身安全民事裁定书,召开了全国第一场人身保护令复议听证会。截止目前,已审理了涉及家庭暴力案件14件,发出人身保护令12份。四是发挥优势,促进家庭和谐稳定。突出家庭主阵地,以法律宣传、法律知识讲座、“三八”维权周宣传、“让平安走进千家万户”、创建“低碳、生态家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强化家庭成员的懂法守法、安全防范、健康文明、和睦相处意识,创建一批和谐家庭、生态家庭、平安家庭、低碳家庭、绿色家庭;以建设五好文明家庭为主题,深化创建内容,拓展家庭创建领域,推进“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妇女群众的道德、美德水平,引导她们促进家庭和谐、带动村(社区)和谐、服务社会和谐,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平安莆田奠定坚实基础。
(四)抓好借力点,深化帮扶救助,服务社会公益事业
紧紧围绕社会民生,发挥妇联组织在整合社会力量资源,扶助弱势妇儿群体方面的组织优势,积极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服务于妇女儿童和家庭的社会职能,协助党和政府开展系列惠民服务活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主动参与教育服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双合格”宣传实践活动,成立家教讲师团,开通家庭教育服务热线,设立“家教亲子网”,举办家教论文评选,建立家长学校1000多所,开设家教巡回讲座、家教咨询活动500多场次,指导推进了家庭教育,宣传普及了正确的家教观念和育儿知识。认真实施春蕾计划,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帮助妇女接受教育,社会捐资总额189.22万元,资助6385名女童就学。二是主动参与健康服务。连续五年农村妇女免费妇科病普查工作,依托地区医院、计生服务站等单位设立妇科免费普查中心,实施妇女疾病防治救助项目,实行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制度,妇幼保健服务不断完善。全市完成城乡低保妇女常见病免费检查28519人,婴儿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为6.76‰、9.2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4.27%,婚前医学检查率、高危孕妇的筛查率和住院分娩率均达100%,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三是主动参与社区公共服务。深化“巾帼志愿服务工程”,坚持以“立足基层、面向家庭、见诸日常、细致入微、持续发展”为宗旨,整合相关部门和社会资源组织开展送法律、送温暖、送健康、送关爱等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精心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在全市建立数百个巾帼健身广场,免费普及推广广场舞、健身秧歌、街舞等群众性健身舞,有数十万的城乡妇女从中受益。四是主动参与各类救助。把贫困救助、疾病救助、灾难救助、学业救助等社会救助工作与妇联工作结合起来,发挥妇联团体会员和妇女联谊团体的作用,壮大妇联爱心志愿者队伍,关注留守、流动、贫困妇儿群体和老龄妇女、空巢家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联合有关部门为她们做好事、办实事,帮助她们走出困境,推进社会公益事业。专门成立莆田市关爱妇女儿童协会,募集资金180多万,年救助贫困妇女儿童200多名,结对资助贫困女大学生、春蕾女童500多名,累计发放救助款、资助款100多万元。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开展“爱心妈妈”亲情结对、健康义诊、心理咨询疏导、走访慰问、手拉手互助、建立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爱心书屋等活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启动“恒爱行动”,招幕202名“爱心妈妈”为孤残儿童编织毛衣237件,让孤残儿童切身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积极协助做好中国星火基金会“救助孤贫患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手术治疗”项目,筛选了3名儿童成功接受资助救治。
二、存在问题
当前,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期,妇女群体在经济社会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和被动地位也充分暴露出来,无论是在劳动就业,还是在婚姻家庭,妇女的各种权益保障问题正逐渐呈上升趋势,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面临重大挑战:
1、职能定位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妇联在参与社会管理中的职能定位比较模糊。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只能是有限的、有序的参与,在参与中对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起协助的作用。但在现实中妇联有的工作实际承担了政府行政部门的相关职能,存在越位、借位和缺位现象。如平安家庭、留守流动儿童这些专项工作,让既无行政权又无财政权的妇联来牵头实属不应该,因为妇联作为群团部门对同一级别单位按理是不能起行政领导作用的。
2、组织基础有待于进一步打牢。妇联组织网络覆盖与新时期开放性、社会性、灵活性、多样性的要求还有差距,妇联组织的影响力还没有完全扩大到各界妇女群众和各类妇女团体。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发展还不平衡,组织的纵向结构不合理,基层妇女干部力量配置不足,在直接面对群众、任务最为艰巨的乡(镇)妇联,只有一名兼职干部,里里外外“一人独舞”;村妇代会主任多数是兼计生专干,这种被称为倒三角现象的妇联组织机构设置,使组织资源最为缺乏的基层妇联组织处于疲于奔命工作的重负之下,严重影响了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在基层的有效落实。同时,“两新”组织妇女工作尚有较多“空白”,在“两新“组织中组建妇委会工作仍遇到不小阻力,推进缓慢。
3、政治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妇联作为性别利益代表的团体参与地位缺乏制度性保障,从全国妇联来看,主席高配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广西、甘肃等省妇联主席高配为副省级领导;从全国总工会来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任主席。而我省各级妇联主席基本没有高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妇联在人大这一最高权力机构中作用的发挥。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代表政府承担着主管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妇女发展规划的实施、协调、监督的重大责任,其成员单位有30多个政府部门及社会团体,其办公室仅有一名科级编制,难以协调众多政府职能部门开展事关妇女发展的相关工作。
4、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多年来,各级妇联积极履行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妇女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但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各妇女群体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妇女干部队伍的更新,领导妇女运动和妇女发展新知识、新技能还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妇联干部受自身知识结构单一,信息相对落后,政策掌握得不深,工作思路不宽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宣传、教育、引导妇女等方面底气不足,在引导妇女更新观念、提高技能、自觉维权等方面相对滞后,导致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妇联职能的发挥。
三、思路和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主动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职能,积极拓展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管理的空间,是妇联组织更好地服务妇女儿童、赢得社会认可、提高组织威望的重要途径。妇联组织要积极探索、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创新实践,在政府所需、妇女所急、妇联所能的结合点上强化参与职能,不断加强妇联组织服务功能,提升参与的层面,从经济、政治、文化、和谐等多方面引导妇女参与社会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半边天”作用。
一要找准参与定位。妇联组织要准确把握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角色定位,避免“无所作为”和“大包大揽”两种倾向。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要主动协助政府把惠民政策、利民措施落实到实处,同时要注意抓住重点、量力而为、尽力而为,注重借势借力,为妇女儿童谋利。要注意把握四个关键点:一是参与的有限性。妇联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不是政府的组成部门,不能履行政府部门的职能,但也不是局外人、旁观者,不能放弃责任、不闻不问,只能有限的、有序的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关注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和谐家庭创建活动,以家庭和谐推动社区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二是参与的选择性。妇联组织不能大包大揽、贪大求全,眉毛胡子一起抓,而是必须从自身职能和工作实际出发,找准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点进行参与。要发挥妇联的政治优势,重点关注妇女群众的思想政治建设,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广大妇女群众的自觉追求,推动全社会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促进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助互爱、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努力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促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完善。三是参与的特色性。针对不同群体妇女儿童的需求,提供特色服务,重点关注妇女儿童切身利益,协助政府做好妇女创业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实施“春蕾计划”,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促进计划生育,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参与的有效性。要以妇女儿童受益率、满意度作为衡量检验标准,提升参与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妇联参与社会公共服务效益最大化。
二要注重源头参与。妇联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虽不能直接出台政策、也不能直接行政,但应该充分发挥妇联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自主性与灵活性,从源头上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主动承接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能,协助政府管理妇女儿童事务。一要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为女性平等地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建议由组织部门牵头,实现基本国策宣传教育进入市委党校,成为市委党校培训干部的课程之一。建议由宣传部门牵头,实现基本国策进入各级党委理论中心组,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提高领导的性别意识和男女协调发展意识。在媒体开辟专栏、专题,以多种形式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先进的社会性别意识。二要围绕党委、政府关注的大事,针对妇女儿童利益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提出建议对策,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要重点围绕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发展、妇女劳动权益保护、反家庭暴力、未成年人犯罪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调研。三要利用妇联组织、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参政议政的优势,多途径反映妇女的意愿和诉求,把急需解决的妇女问题转化为政府关注的问题。要就目前女性在就业再就业、劳动保护、城市拆迁和农村“外嫁女”权益保护、农村留守流动妇女权益保障等问题方面大力呼吁,增强妇联对人大立法、政府制定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的影响力,推动政府把妇女问题真正看作社会问题,从源头上强化解决妇女问题的政府行为、法律行为,确保妇女儿童平等享有基本权利和发展资源。
三要深化民生服务。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密切联系妇女群众的优势,积极探索新空间、新途径,促进保障妇女儿童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基本权益。一要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妇女创业、就业。要充分利用政府鼓励全民创业就业政策,引导扶持城镇妇女、失地、失业妇女、零就业家庭妇女实现就业。要全力推动落实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鼓励城镇妇女、失地妇女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开展失业妇女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创业就业技能。二要大力开展弱势群体帮扶活动。重点做好关爱农村失地妇女、农村留守妇女、留守、流动儿童、空巢老人、下岗失业妇女、外出打工妹、失学女童、孤残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社会公益事业,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这些弱势群体的生存发展问题。三要构建妇女群众的利益协调机制。构建诉求表达机制,引导妇女通过合法有序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构建矛盾调处机制,把妇女儿童权益方面的矛盾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构建权益保护机制,积极参与推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妇女权益机制建设,切实把妇女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
四要实行项目运作。妇联组织要积极探索和建立项目化运作机制,以集中更多的力量为妇女儿童办好事、办实事、办大事。一要建立项目承接机制。把握市场需求,协调社会资源,通过政府委托和自主开发等形式,积极主动承接政府授权的一些如职业技能免费培训项目、文明礼仪培训项目等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的项目,打造形成一批为妇女儿童服务的公共产品。二要完善项目合作机制。妇联是群团组织,资源有限。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最大限度地拉长工作“短腿”,要通过向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借力,解决这一难题。对于政府委托的项目,妇联组织可以单独组织实施,也可以与其他社团和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联合组织实施,吸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经历阅历、不同需求视角的志愿者融入到妇女发展项目的实施和研究中,发挥各自优势,建立互惠、双赢的合作模式。
五要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要健全组织网络,加强妇队伍建设,激发组织活力,使妇联组织充满生命力、具有创造力。一要积极构建多维、立体的组织网络,组织引导各类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参与妇女儿童工作,巩固和扩展基层妇女组织,加强与各类妇女社团、团体会员间的联系和指导,扩大妇女工作的覆盖面。二要完善妇联基层组织工作机制,建议设置乡镇(街道)妇联主席的行政编制,由妇联干部专用,对乡镇(街道)妇联主席、副主席出现空缺的,行政编制不能占用,以解决无固定编制问题;择优录用妇联干部,可通过竞争上岗等形式录用优秀女干部、女大学生担任,以解决乡镇妇联主席兼职过多或没人干的问题;提高妇联干部待遇,把落实基层妇联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问题制度化。三要加强妇联干部服务大局的能力、服务妇女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和协调的能力建设,引导妇女干部树立社会工作者的意识和责任,不断提高妇联工作群众化、社会化、专业化的水平,努力把妇联建成政治坚定、思想解放、作风扎实,深受妇女群众拥护和信任,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妇女组织。
总之,妇联组织只有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有效作为,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主动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社会职能,积极拓展妇联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空间和领域,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更好地为广大妇女儿童和家庭服务。
第2篇 全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各级妇联组织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是如何贯彻落实好xx届五中全会以及xx在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一个紧迫的政治任务。与此同时,在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xx以及xx、xx同志对群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及创新提出明确指示和要求。鉴于此,武阳镇妇联就“新形势下妇联应怎样找准定位参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这一课题做了一个专题调研,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以党建带妇建为主要抓手,加强我镇妇联组织自身建设。坚持党建带妇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全镇妇联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使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力量不断壮大、能力不断提升。一是组织覆盖不断拓展。全镇村(居)、党政机关科教文卫事业单位妇女组织组建率均达100%。二是组织效率和能力不断提升。实施了年度主要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农村妇代会探索实行了换届直选和妇代会主任定期述职制度,调动激发各级妇女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提高组织内部各环节运行效率。三是巾帼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组建巾帼保洁队、普法队、科技服务队、文艺宣传队,发挥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妇女素质、帮助妇女增收致富、协调化解矛盾职能;组建巾帼爱心奉献队,帮扶救助贫困妇女儿童、孤寡老人、烈军属等弱势群体。
(二)以构建社会化维权格局为重要目标,切实维护妇女群众合法权益。一是构建社会化妇女维权工作机制。成立了由镇综治办牵头、司法所等部门参与的维护妇女权益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联合调研视察、案情分析、个案督办等工作方式,实现各部门资源共享、优势功能互补,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真正形成了妇女维权工作的合力。二是建立妇女信访及诉求反馈工作机制。把妇联信访工作和信访机构作为了解妇女群众诉求、化解妇女群众矛盾纠纷,为妇女群众排扰解难的重要窗口和渠道。建立健全了妇联干部参与的司法调解中心、村妇代会主任参加的调解委员会。对潜在的女性群体性矛盾,加大排查调处力度,从源头协调化解矛盾。畅通舆情反馈渠道,将重大的、有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总结汇报,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建立实施实事化维权工作机制。连续多年争取镇党委、政府支持,协调社会资源为妇女儿童办好事、实事。实施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两病免费普查项目,开展“关爱女性健康知识大讲堂”活动,为已婚农村妇女进行免费“两癌”检查,普查率达到95%,患病妇女全部得到了救治,有效维护了农村妇女的健康权。
(三)以创新妇联工作方法为紧要任务,全力服务妇女创业发展。一是加强培训,增强妇女参与发展的能力。深入实施“女性素质工程”,充分利用各类妇女教育阵地和多种教育途径,针对不同妇女群体的需要,开展系列培训。面向农村妇女实施“新型女农民培训计划”,重点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增收致富能力;面向妇女创业典型,开展现代经营管理、镇场营销、信息品牌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增强她们的发展能力。二是搭建平台,提升妇女参与发展的水平。探索建立了集项目推介、科技培训、信贷支持、典型带动于一体的服务妇女发展模式。三是找准载体,引领妇女立足岗位做贡献。以“三送”活动为契机,深化“巾帼文明岗”、“巾帼建功标兵”争创活动,健全动态管理、社会监督机制,丰富创建内容,拓展活动领域,提高女职工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二、当前存在主要问题
(一)参与本领不足。农村妇代会主任受文化程度低,自身知识结构单一,信息相对落后,政策掌握得不深,工作思路不宽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宣传、教育、引导妇女等方面能力不足,在引导妇女更新观念、提高技能、自觉维权等方面相对作用不够,导致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妇联职能的发挥。
(二)工作创新不够。妇女分布广、流动性强,妇女群众需求逐渐分层次、多样化,对妇联组织的设置布局和运行模式、妇女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服务妇女的手段渠道、妇联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需要进一步探索党委政府认可、社会认同、妇女群众欢迎,更具效率和效益的工作机制和途径。
(三)工作条件优化不好。新形势下,妇联组织特别是妇联基层组织,承担着越来越繁重、越来越复杂的的工作任务。而基层妇联组织的工作条件还相对不完善。一是工作经费没有保障。绝大多数村(居)没有将妇女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更没有必须保障此项开支的硬性措施和规定,只有开展活动时专题申请活动经费,村妇女干部往往有筹措资金压力大于工作压力之感。二是村妇联干部兼职多。由于村(居)编制的限制,妇联干部身兼数职,工作繁重、压力大。计划生育工作作为村重点考核的工作,与经济指标挂钩,她们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妇女工作相对成为妇代会主任的“副业”,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妇女工作力度不大,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经济待遇低。目前,全镇村(居)妇代会主任大多没有固定报酬,她们的待遇往往是担任其他职务所得。偏低的经济待遇,影响了村妇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开展工作的难度和阻力。
三、对策建议
(一)以“三送”为契机,积极争取党委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创造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良好环境。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把妇联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及时研究妇女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将妇联组织是否健全、作用是否发挥充分,作为考核党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检查督导;要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妇女的具体利益,建立和完善促进妇女发展的政策体系;要加大对妇女儿童事业的投入,保证妇联组织的行政经费、业务活动和事业发展经费,并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村(居)委会也应对妇女组织活动经费予以保证。提高村妇代会主任的生活待遇,适当解决她们的报酬。各级政府对公益性、社会性、专业性、服务性的妇女儿童事业要加大投入力度,并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及配套设施建设,每年为妇女儿童办几件实事、好事,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做好新形势下妇女群众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以“三送”为抓手,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加强妇联干部的素质能力建设,着重提高妇联干部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要更新妇联干部的传统工作理念,激励妇联干部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找准新形势下的工作结合点和切入点,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新的精神面貌和新的工作状态,引领妇女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要加强妇联干部的职业素养培训。通过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现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理念和方法的教育培训及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妇联组织的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要建设一支精通社会工作的人才队伍。有针对性的引进一些熟悉社会工作的专业型人才,尝试在妇联干部队伍中引入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打造一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队伍,为提升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人力保障。要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妇女工作实践相结合,以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为工作目标,激励带动各界妇女在工作中争先进、做表率,展现妇联组织的工作理念和服务意识,提升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
(三)以“三送’为导向,创新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机制,增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效性。妇联组织要破除思维定式,创新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化、项目化运作机制,以集中更多的力量为妇女儿童办好事、办实事、办大事。一是要建立项目承接机制。把握市场需求,协调社会资源,通过政府委托和自主开发等形式,积极主动承接政府授权的一些如职业技能免费培训项目、文明礼仪培训项目等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的项目,打造形成一批为妇女儿童服务的公共产品。二是要完善项目合作机制。妇联是群团组织,资源有限。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最大限度地拉长工作“短腿”,要通过向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借力,解决这一难题。对于政府委托的项目,妇联组织可以单独组织实施,也可以与其他社团和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联合组织实施,吸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经历阅历、不同需求视角的志愿者融入到妇女发展项目的实施和研究中,发挥各自优势,建立互惠、双赢的合作模式,开拓妇女工作新天地。
第3篇 妇联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调研报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反映人民群众意愿,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为妇女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更加广阔的工作平台,同时也为妇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桥梁和纽带的妇联组织,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开创工作新局面是摆在各级妇联组织面前的重要课题。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基层妇联组织参与和谐社会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文从妇联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优势出发,着重分析了妇联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面临的工作职能、模式、机制、方式、妇联干部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问题,并摸索妇联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途径,从发挥工作优势、建立良好机制、深化家庭建设、维护妇女权益、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妇联组织参与构建和谐社会之路,让更多人的关注妇联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让妇联组织更好的参与和谐社会建设,从而开创妇女工作的新局面。
关于妇联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反映人民群众意愿,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紧紧依靠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也必将造福于广大妇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为妇女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更加广阔的工作平台,同时也为妇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桥梁和纽带的妇联组织,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开创工作新局面是摆在各级妇联组织面前的重要课题。近日,笔者通过调查问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基层妇联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进行了调研。
一、妇联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优势
妇联有着占人口半数的工作对象,有着与各级政权组织相顺应的工作网络,有着工作延伸到家庭的特点,妇联工作不仅仅与广大妇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离不开广大妇女的积极参与,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妇联组织在推动和谐社会建立中,有着独特作用和优势:一是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妇联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社会支柱,在人民群众心中具有高度的信誉度和公信力,是在社会上有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的人民团体。二是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妇联是我国最大的、最有影响的妇女团体,并在其中发挥了“半边天”的巨大作用,这使妇联工作的触角得以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使其具有了其他民间社团不可比拟的整合各方面资源的巨大能量。三是有独特的工作优势,在长期的实践中,妇联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履行职能的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四是有特殊的载体优势,妇联牵头开展的“五好文明家庭”、“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来料加工”等各项活动,涵盖了妇女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最好载体。五是有健全的网络优势,妇联组织有有一批专兼职妇女工作者活跃在妇女工作战线上,植根于广大妇女群众中,她们热心妇女工作,致力于妇女事业,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全心全意为妇女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深得妇女群众的信赖,在长期的工作中,妇联已经基本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城乡组织网络。
二、妇联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面临的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妇联组织开辟了新的工作领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但现有的工作模式、机制以及目前妇联干部的能力素质已不适应新时期妇女工作的要求,各个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工作职能错位。妇女工作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远非妇联组织自身的义务。妇联组织只是群众团体,只是“桥梁纽带”,其职能、职责都不具备直接为妇女提供政策支持、培养使用,教育管理、解决问题等行政能力,对妇女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环境等重大问题也只发挥民主监督、沟通协调的作用。妇联工作不能等同或代替妇女工作,二者除了在工作对象和目的性的一致之外,其内涵与外延、职能定位、工作方式等都有明显的区别,将妇女工作片面理解为妇联工作,使得妇女工作出现了一定的“错位”。
(二)组织模式陈旧。妇联组织是妇女工作的具体承载者,它必须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不断自行调整和适应,从而建立起一种有意识的协调力量和活动规范合作系统。而目前,我县妇联组织与新时期开放性、社会性、灵活性、多样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从纵向来看,特别是在城市重心下移,下岗、失业、贫困妇女大部分积淀于基层,人们对基层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妇女组织体系应该放在基层。相对而言,我县基层妇联组织体系不够健全,基层组织的编制和经费少,基层妇联干部存在严重兼职情况,导致妇女工作在基层有弱化的现象。从横向来看,我县在妇联组织建设上,还没有树立“动态开放”地建妇联的思想,没有形成以妇联____外围的组织体系。
(三)工作方式落后。以前,妇联承担的社会公共职能除了和自身组织密切相关的特色项目,如参与和妇女发展有关的法律政策的拟定与实施、妇女维权之外,更多的是响应政府号召、或者拾遗补缺。从而导致工作方式的较为呆板、保守。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妇联参与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这就要求妇联组织在工作方式上进一步创新,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从行政化趋于社会化。
(四)能力素质偏低。当前基层妇女干部素质能力相对较低。乡妇联主席和村妇代会主任特别是村妇代会主任自身素质较低,对妇女工作认识不够,在工作目标、措施上没有超前性,不能把握妇女工作大局,有“就妇联论妇联”的狭隘意识,不知道该怎样去开展妇女工作,在服务弱势人群、帮助弱势群体排忧解难上难想高招,对妇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向上级组织反映,没有带动大家共同致富的意识和能力。为此,提高妇联干部自身素质是妇联组织面临的严峻挑战。
(五)维权手段较弱。受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生儿防老、续继香火”等封建余毒思想的深入侵浊,妇女在婚姻家庭中容易遭遇家庭暴力、性别歧视、遗弃等权益侵害,妇联在维权方面缺乏有效措施,事实上还处于工作上的薄弱环节。
三、妇联组织有效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几点建议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无论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协调利益关系、凝聚群众人心、维护社会稳定还是建立健全新型的社会管理格局,都需要妇联组织发挥优势、承担责任、踊跃参与、履行职能。
(一)发挥工作优势,为妇女发展提供发展平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过程中,妇联组织要从妇联独特的社会定位出发,着力把握“党政所急、社会所求、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结合点,组织带动妇女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参与者、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造者和传播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从妇女的实际需求出发,发挥优势,履行职能,团结、凝聚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妇女与男性、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发挥好妇联作用。
1、围绕“三农”问题,为农村妇女搭建致富平台。妇联组织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以“富裕在农家、美德在农家、和谐在农家”为目标,为妇女致富搭好平台。一是深入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和“学科技、比致富、奔小康”活动。切实把活动抓好抓实,提高广大妇女的致富能力,促进农村妇女的整体发展。二是帮助农村妇女提高科技致富的本领,健全农村妇女科技骨干、示范大户和经纪人队伍,加大对女科技致富带头人的扶持力度,支持她们更好更快地发展。加大对农村妇女基地培育力度,使“妇联+基地+农户”成为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一个工作品牌。积极争取发展科技含量高、投资见效快、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项目。三是加大对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和农村富余女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通过科技培训、科技资料发放,把实用技术培训入户到人,特别是因地制宜地开展种植业、养殖业等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做好农村富余女劳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引导,积极拓宽劳务输出门路,完善科技培训、产业示范、协作服务体系,为妇女增收致富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2、围绕来料加工业,为女性搭建就业平台。把发展来料加工业作为激励妇女创业的有效载体,突出行业特点,提高加工质量,加强创业指导,继续实施好来料加工业的技能培训,发展壮大加工队伍,帮助有创业意向和潜质的女性更好地创业。并采取得力措施,保证来料加工业务的健康发展,引导部分优秀来料加工来料经纪人直接登记为个体经纪人或经纪公司,加大对经纪人的规范管理和指导方式进行新的探索,使来料加工成为我县女性创业的一面旗帜。
3、围绕统筹城乡发展,为城乡妇女搭建创业平台。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积极开展“科技牵手、项目牵手和资金扶持”活动,结合实际,特别是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实现城乡妇女发展资源对接。大力实施“巾帼致富”工程,引导妇女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认真组织“巾帼示范岗”与农村妇女拉手结对,为她们发展生产提供信息、资金、技术等服务,切实为妇女创业搭建好平台。
(二)、建立良好机制,科学的推动妇女工作发展。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给妇女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与要求,我们必须用战略的思维确定妇女工作新的目标,用科学的思维推动妇女工作的发展。
1、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整合工作对象和社会资源,搭建沟通各界妇女的桥梁,建立社会化工作体系。形成“妇联牵头、党政重视、社会支持,各界参与、共同推进”的妇女工作体系。推行妇女干部深入“一线办公制度”,驻村开展妇女问题调研,送技能、访贫困苦,倾听妇女呼声,帮助解决落实妇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建立项目化运作机制,通过向上争取带动一批、左右联手扶持一批、自主发展催生一批等方法,实施更多操作性强、灵活性强、与社会关联性强的活动项目。推进社会化协调机制,通过活动项目承办、联办等手段,借力、借题、借资、借智做好妇女工作,不断扩大妇女工作的联系面。通过各种社会资源的整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妇女组织化程度,拓宽联系妇女的渠道,建立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妇女工作的长效机制。
2、创新工作方式。发挥妇女组织接触妇女广泛,有利接触社会,方便开展工作的优势,把妇女工作向各个领域的延伸,克服行政命令、简单划一,观望从众的工作定势,找准妇女工作与党政中心、与妇女需求的结合点,了解妇女群众的兴奋点、接入点。认识妇女工作人性化,柔性化、性别化的特征,深入研究其规律,探索妇女群众最欢迎、最愿意接受的工作方法,扩大凝聚力和影响力。
3、创新工作载体。切实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突出以人为本,发挥妇女工作的各种优势,借助社会各种力量实现对妇女的政治引导、素质提升,全面服务。拓展知识传播的渠道,开设符合女性特点的各种技能培训,培养“技能型妇女”。开展各种文化宣传活动,传播健康的文化理念。打造“家”字、“妇”字品牌。发挥舆论引导和心理疏导作用,大力营造妇女工作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深化家庭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对于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妇联组织应充分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把家庭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阵地。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积极开展家庭文化主题活动,提高家庭成员素质。以“平安家庭”创建为重点,以“快乐、文明、学习、科技、健康”进家为主要内容,积极引导家庭成员的广泛参与,广泛开展“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创建、积极开展“美德在农家”、“婚育新风进万家”、“三优(优生、优育、优教)进家庭”活动、家庭才艺展示、家庭风采大赛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妇女和家庭成员增强学习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道德意识、人口意识,以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行为推动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口、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
2、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注儿童良好道德养成。妇联组织要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健全家庭教育工作网络,创新家庭教育工作新模式,确立“以人为本”、“儿童参与”、“亲子互动”、“实践养成”等具有时代特色的家庭教育工作新理念。通过举办“科学教子”家庭教育讲座,全面提升家庭教育品质。通过打造服务未成年人的教育、培训、展示、活动四大平台,培养儿童健康独立的人格,形成尊重儿童成长规律和人才培养要求、身教重于言教、提倡两代人文化反哺、在家庭道德教育实践中相互学习并沟通交流的现代家庭教育新内涵。通过实施“母亲素质工程”,不断提高母亲的综合素质。通过开展“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的“双合格”活动,引导和带动家长以身作则,提高拒腐防变的免疫力。从而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3、拓展文明家庭创建领域,促进和谐社区建设。重视发挥家庭的特殊作用,努力形成“人人关心稳定、家家争创和谐”的良好局面,广泛开展“五防”、“七无”活动,传播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扬文明新风,倡导优良美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活动,使家庭创建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真正达到教育群众、引导家庭的良好效果。家庭文明创建活动要和乡村的文明创建活动相衔接,与文明城市建设相呼应,不断拓展家庭文明建设的领域,引导家庭成员走出家庭,建设新农村,奉献社会,争做良好文明风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做和谐文明新村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四)、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这其中包含了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实现男女和谐发展的重要内涵。妇联组织应该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妇女群众的利益作为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探索运用法律、行政、舆论等多种手段,营造促进妇女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依法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1、强化国策宣传,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性别平等意识。男女两性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要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力度,从“重在认识,重在落实,重在合力,重在持续”入手,探索建立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长效机制,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促进妇女发展,努力推动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积极协助政府实施“两法”、“两纲”,促进妇女儿童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为妇女儿童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社会环境。
2、加快参政议政进程,拓宽妇女利益的表达渠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妇女发展纲要中有关培养选拔女干部的规定,主动协助组织人事部门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完善女干部推荐制度,加强女后备干部人才库建设,推进党委、人大、政协女代表和女委员以及决策层、管理层女干部比例的提高,进一步做好妇女进村“两委”工作。充分发挥女党代表、女人大代表、政协女委员的作用,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特别是妇女的愿望和要求,把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的思路转为政策和具体措施。
3、关爱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高度重视和维护妇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重视对弱势妇女群众的帮扶工作,推动政府有关部门在扶贫工作中引入性别意识,建立扶助弱势妇女群体的长效机制。积极创新扶贫模式,增强“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把治穷与治愚结合起来,如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实施“贫困母亲救助”、“春蕾计划”行动,通过妇联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合作,实施全社会援助的办法,形成部门齐动、上下联动的格局,以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五)、加强自身建设,充分提高妇联组织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要求给各级妇联组织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妇联组织要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努力提高妇联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的工作水平。
1、巩固基础,提高妇联组织团结凝聚的能力。一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妇联干部是广大妇女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头雁,她们的素质、能力直接影响着我们事业的成败。为此,我们必需通过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塑造一支有学习能力、调研能力、谋划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服务能力的专业妇女干部队伍。二是建设良好的工作网络。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农村妇女组织的巩固上,放在乡镇妇女组织职能的完善上,放在机关妇委会作用的发挥上等团体会员工作的互动上,放在新经济领域和新市民妇女组织的兴建上,不断扩大妇女工作的依托面。对妇联的组织覆盖不具备条件的领域,要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联谊组织,加大与社会其他组织交流的力度,尽量填补妇女工作的“空白点”。
2、拓展功能,提高妇联组织服务发展的能力。一是依靠妇女精英层。抓好创业型、科研型、技能型妇女人才的培养,优秀女企业家、女岗位能手、女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培植,通过长期与短期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培训与考察相结合的形式,使妇联成为成功女性的加油站。二是联系妇女中间层。发挥“巾帼示范岗”的联动作用,通过组织观摩、结对、比赛等活动,激活争创的内驱力,强化争创的外动力,提高争创活动的层次。实施“凤还巢”行动,推动务工妇女返乡创业。建立创业基地、扶持创业实践等形式,使妇联成为创业女性的服务站。三是带动妇女最基层。真情关爱农村妇女,真心帮助面临困难的弱势妇女。开展以法律援助形式的实质性服务,帮助失困难家庭排忧解难,增强创业就业意识,提高创业就业技能,鼓励、引导、帮扶更多的妇女创业就业。
3、延伸领域,提高妇联组织统筹协调的能力。一是构建更加开放的合作模式。走出本地做妇女工作,加大与兄弟县市、兄弟乡镇、各相关组织间的互通。加快与国内先进地区妇女工作的互联,优势互补,共同做好妇女工作。二是构建更加开放的信息平台。走出八小时之外做妇女工作,充分运用网络,创新工作手段、活动方法和运行机制,切实提高效率,增强服务效能,扩大联系面,提高影响力,使之成为发现妇女、发动妇女、发展妇女的窗口,为妇女开辟学习的绿色通道。三是构建更加开放的评价体系。跳出妇联做妇女工作,召开重大项目听证会,邀请专家、学者、各界妇女代表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问题的解决。广泛听取妇女代表对妇联活动的评价与意见,让妇女群众全方位了解妇联工作,全过程参与妇联工作,全角度评价妇联工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为妇女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更加广阔的工作平台,同时也为妇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广大妇联组织要从妇联独特的社会定位出发,充分发挥自身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努力开创妇女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