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酷猫写作网
当前位置: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综合报告

四川考察报告(8篇)

发布时间:2023-11-14 17:55:04 查看人数:31

四川考察报告

第1篇 四川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内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做法,科学制定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纲要,根据自治区有关领导的安排,由自治区党委农办副主任代宁祥同志带队,有自治区有关地州党委农办主任参加的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习考察组一行6人,于4月中下旬赴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省,对五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学习考察的五个省代表了不同层次经济发展水平,考察的内容涉及到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既有经济发展内容,又有社会发展内容,既有各省的面上部署,又有操作性很强的具体做法,既有经济发达地方的典型经验,也有经济欠发达地方的推动措施。总体看,五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迈出实质性步伐,安排部署力度大,组织措施有力,已经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扎实推进的良好局面。尽管学习考察时间短,但大家开阔了眼界,交流了经验,加强了相互了解,普遍感到收获很大。五个省的经验和做法对当前我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五省的基本情况

四川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总人口8750万人,农业人口6700万人,耕地面积5856.6万亩,人均耕地仅0.67亩。xx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7385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2%,农业增加值达到1496亿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5.6%,农民人均纯收入2803元。四川省也是一个畜牧业大省,xx年全年仅肉猪出栏就达8764万头,肉类总产量949万吨,畜牧业产值116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49个民族成份,总人口3900多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到总人口的38%,农村人口3225万人,人均耕地0.67亩。全省88个县市有50个是国定贫困县,贫困人口266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465万人。xx年全省生产总值19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77元。

湖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的省份,全省国土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700万人,农村人口4241万人,人均占有耕地略高于四川、贵州省。xx年,全省生产总值为6474亿元,农业增加值1255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56.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18元。按常住人口计算,xx年湖南人均生产总值已经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366元。

江西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300万人,农村人口3700万人。这几年江西省整体经济实力迅速上升,xx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40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十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6%,人均生产总值为9439元,按当年平均汇率换算,已突破1000美元大关。财政总收入426亿元,“十五”年均递增20%以上。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66元,比上年增收313元。

福建省是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全省3535万人,陆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位。xx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656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621元,财政总收入7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50元。

二、五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突出重点,全力推动。

一是抓好安排部署。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结束后,五个省迅速行动,在春节前后相继召开省农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新农村建设,都以省委一号文件下发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江西省提出了“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村镇,树立新风尚,形成新机制,创建好班子”的具体工作目标。湖南省结合小康村建设,提出按照“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四川、湖南、贵州、江西省成立了由省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各市县也都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江西省的各级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还有单独的编制和工作经费。三是加快制定规划。各省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放在“xxx”,同时谋划“xxx”后十年。湖南省在抓好总体规划纲要编制的同时,已先期制定并实施了《村庄布点规划设计导则》和《村庄建设规划设计导则》,计划今年完成90%的村庄布点规划编制,完成1500个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江西省把规划的重点放到村镇,同时,还相应制定2-3个不同行业的分项规划,确保规划任务落实到有关部门。江西省赣州市坚持规划先行,从xx年秋新农村建设启动以来,突出村庄规划这个重点,目前,完成了264个圩镇总体规划、1046个行政村共计16794个村庄规划的编制。贵州、福建省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也基本形成,市县新农村建设规划也已启动。四是大力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舆论氛围。各省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舆论宣传工作,各类新闻媒体都把新农村建设作为重点内容,突出加以报道。湖南省在总结长沙县黄兴镇鹿芝岭村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基础上,编辑出版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言歌》,在农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四川省从4月上旬开始,组织38个部门的厅处级干部组成新农村建设宣讲团,深入各市县进行新农村建设宣传。五是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各省都明确把投资的重点由以城市为主转向农村,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突出强调确保落实中央提出的“三个高于”的投入政策,大幅度增加了对农业和农村建设的投入。贵州省今年财政支农资金比xx年增加3.786亿元,主要用于支持新农村建设、水利建设和扶贫开发。湖南省今年安排省级财政支农资金47.76亿元,比xx年增长30%,增幅大大超过往年。

(二)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放到中心位置。

各省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促进生产发展放到了首位,核心是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四川省提出“xxx”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6%以上,江西省提出每年农民增收300元以上,湖南省提出到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的目标。各省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在四个方面:一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在资金投入、科技创新和推广、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等方面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四川省今年开始实施星火富民科技工程、畜牧增收科技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把科技贯穿于农业结构调整全过程。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各省普遍加快了特色农产品的深度开发。湖南省重点是抓好10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依托龙头企业带动,突出培育粮油棉麻、肉奶水产、果蔬茶、竹木林纸、烟草等五大产业链。福建省的临海蓝色产业带、闽西北绿色产业带和闽东南高优农业产业带,江西赣南的百万亩脐橙生产基地都在继续提升产业层次。四川省提出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要达到55%以上,力争用3-5年时间把全省建设成为世界重要的猪肉加工出口基地。二是推动发展龙头企业集群。目前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已经达到1002亿元,下一步重点是推动龙头企业集群试点示范,完善形式多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湖南省提出在xx年全省166个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413亿元基础上,继续着力建设和完善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力争“xxx”培育10个年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30个10亿元以上、100个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福建省从今年开始实施产业化“百龙千亿”工程,将集中力量从更高层面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一批产业集群。三是在更大范围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创收。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的状况,各省普遍重视抓好农民外出务工创收工作,这成为近年来农民增收的最大亮点。xx年四川省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达到1637万人,其中省外务工814万人,劳务收入达到722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081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为继续扩大劳务创收规模,“xxx”四川省将着力实施品牌劳务工程,推动“川妹子”、“川建工”、“川厨师”等品牌劳务的发展,并逐步向高端劳务市场和海外劳务市场延伸。贵州省有40%以上的县,当年农民工务工收入超过全县财政收入,“xxx”贵州省将继续把劳务创收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推动,每年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专项资金达7500万元,计划五年完成10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带动全省5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四是继续扩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全面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近几年,五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非常迅猛,成为农民联结大市场、实现稳定增收的重要组织形式。四川省目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1.3万个,有会员278万人,间接带动了近800万农民,“xxx”末,四川省经济合作组织将突破2万个。湖南省把发展专业合作经济合作组织纳入“xxx”规划扶持发展,今年将确定1000个进行重点培育,以示范促发展,力争到使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万个以上,全省30%以上的农户将成为合作组织会员。江西赣州市在新农村建设中把建设新经济组织放到突出位置来抓,一年时间新建各类合作经济组织1314家,经济组织体系已经覆盖全市60%以上的农户。

(三)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开展试点,积累经验,以点带面是各省推动新农村建设普遍采取的做法。江西赣州市新农村建设从xx年9月启动以来,按照“五新一好”(即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整体推进的要求,大力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对示范乡、示范村在投入上适当倾斜,在领导力量上重点加强,在建设模式上大胆创新,在工作进程上适度超前,示范推动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建立了一套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摸索出了在经济欠发达地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赣州模式”。今年江西省确定了6200个自然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安排试点专项资金6.7亿元,重点是推广赣州经验。湖南省在总结多年来抓小康示范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开始启动“千村示范工程”,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集中力量抓好10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示范村实行党政领导办点示范和部门挂点制度,通过抓点带面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xxx”期间,贵州省将安排1亿元财政资金支持100个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每个村每年补助资金20万元。福建省已经启动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即对100个行政村全面加强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建成新农村示范村,对1000个行政村全面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仅厦门市今年安排给试点村的补助经费就达5000万元。

(四)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着力改变农村面貌。

湖南省提出用五年左右时间,完成20%建制村的村容村貌治理任务,重点是开展村庄“三清五改”活动,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改路、改水、改厕、改栏,改灶,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突出解决农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整治农村生态环境。福建省提出以村容村貌整治和环境卫生整治为着力点,切实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免费向农民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推动自然村整合,大力改造“城中村”、“空心村”,优化村庄布局,全面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每年重点治理100个乡镇、1000个行政村,12年全面完成整治任务。江西省赣州市一开始就把村庄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突出抓好村庄规划、推动“三清三改”(即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和改水、改路、改厕),通过“统一扶助标准、择优选择定点、实行以奖代补、农民自主建设”的办法,引导农民加快改变村容村貌。村庄整治示范点由村民推荐成立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根据村民意向协议,自主向政府申报,政府不搞强迫命令。农民自愿参与率高的村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政府对示范点进行项目建设补助,主要是实物补助。整治前首先要完成村庄规划,规划以自然村为主,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千篇一律,注重保留农村历史文脉,传承客家建筑文化,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坚持基础设施、房屋设计、社区服务“三配套”,注意把“三清三改”与旧房改造和新房建设结合起来,不搞大拆大建,防止脱离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同时,通过疏堵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引导农民到规划区建房,拆除“空心房”(长期无人居住的破房屋),流转宅基地,改造旧村落,建设新村镇;另一方面开展对农村违规批地、乱占耕地建房的整治工作,查处乱占乱批行为,将村庄规划建设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整个建设过程实行村民自主管理、自主实施、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仅一年多时间,赣州市村庄整治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政府补助的资金和实物仅占35%左右,发挥了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有6700多个村庄完成了“三清三改”任务,60万农民饮上了干净自来水、用上了卫生厕、走上了平坦路,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有2500多个村庄达到全面整治要求。

(五)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力度,推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

各省主要在财政资金投向上开始重点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福建省提出“xxx”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扶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今年各级财政安排资金6.42亿元,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启动了百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同时,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的财政补助标准从人均20元提高到40元。厦门市今年着力实施农村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工程,将原定四年时间完成的农村教育、卫生项目提前到今年底完成,年内全市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将达到70%,自来水入户率将达到80%以上。江西省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今年新增近4亿元资金用于农村中小学基本建设,新增4000万元用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总额达到1亿元,新增2.8亿元资金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和开展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力度明显大于往年。

三、几点启示

(一)要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自治区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领导小组,突出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是完全必要的。我们所到的五个省从上到下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抓得都很紧。我区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也应加快编制,总体规划应突出宏观性、政策性、指导性,同时,应全面启动有关部门行业、地州市和县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特别是县市和部门的规划要作为一个重点来抓,突出规划的操作性。规划的编制一定要和当地“xxx”规划相互衔接,要突出各地特色,特别是村庄建设规划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注重保留当地民族特色,不能搞千篇一律,一个模式,形成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使之更加符合实际,以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科学性。要加强对规划工作的指导,强化各部门、各地州市和县市的协调配合和交流。在自治区总体规划没有出来之前,可以学习湖南省的经验,结合我区实际,先期制定一个村庄布局规划和建设导则,以指导各地搞好村庄规划建设。

(二)要抓紧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借鉴内地的经验,我区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应全面展开:一是要积极支持地州、县市抓好一批试点示范,带动面上的工作。试点工作要把重点放到村一级,有选择性地针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特色的村庄类型开展,可以是行政村,也可以是自然村,可以是小康村,也可以贫困村,试点村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自治区的试点工作要采取立足村镇一级,以县为主整体推进的办法,积累经验。二是试点示范工作要找准切入点。建设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要求,抓试点示范不能单独搞一个模式,一定要结合试点村实际,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找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以此全面带动新农村建设。要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群众能不能得到实惠作为试点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三是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要从管理体制、组织领导机制、投入引导机制、服务保障机制、监督机制上不断创新,确保试点效果。江西赣州市的试点工作搞得好,就是因为突破了传统的管理体制,大胆创新,改变了单纯地给钱给物的做法,形成了一整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运作机制。我区试点工作一开始就要注意充分依靠当地农民群众的力量,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为主,形成农民自主发展、自主建设和自我监督的机制。

(三)要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农民持续大幅度增收。这几年我区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但和内地相比,我们的差距十分明显。考察的五个省中除贵州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我区外,其他省都要高于我区,最高的福建省比我区高出近xx元。我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也在继续扩大,农民增收难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相比之下,我区农民增收的渠道还不够多,抓农民增收的力度还不够到位,促进增收的措施针对性还不够强,借鉴五省的经验,必须强化三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努力培育新产业,拓宽增收渠道。我区加快发展“四大”基地,培育优势主导产业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要继续围绕提高综合效益,立足发展现代农业,突出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个重点,促进农民形成稳定的增收来源。我区农民收入和内地相比差距大,主要就是非农产业收入和劳务收入差距大,必须下更大努力把农村非农产业和劳务经济做大,开辟农业和农村外部增收空间。二是要把贫困地区农民增收作为一个突出重点来抓。我区农民增收难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贫困地区农民增收难,要学习贵州省开发式扶贫的经验,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关键,层层抓落实,扎实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发展贫困地区劳务经济,从多渠道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三是要进一步强化增收的组织措施。要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把农民增收目标放到更加突出位置,作为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一条指标落实到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形成各方面抓增收促发展的合力。

(四)要因地制宜推动村庄整治。内地五省的经验表明,不论经济发达的村庄,还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村庄,只要尊重农民意愿,找准办法,都可以通过搞好村庄整治,较快地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面貌。我区村容村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少规划,乱堆乱放乱建,人和畜禽混杂,人居环境差等,当前解决这些问题要实行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要把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和加强农村水电路等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村庄整治的着力点,通过清理垃圾和卫生死角,清除乱搭乱建,推进农户改圈、改厕、改水、改房和村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尽快改变农村面貌。对已经有基础的小康示范村主要是完善和提升,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服务,提高村庄现代化水平。农村集体经济有实力,农民收入较高的村庄,要适度超前制定整治规划,把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对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村庄,整治的重点要放在旧村改造上。同时,要结合实际,合理调整当地村庄布局,推动一些偏远村组就近合并,实行小村变大村,实行集中统一规划建设。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防止脱离实际,搞大拆大建,盲目攀比。

(五)要进一步形成全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合力。一是要切实强化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五个省通过成立强有力领导机构,全力推动各项工作的做法值得我区学习。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只有强化组织领导,才能加强各部门行业之间相互协调配合,进一步整合各方面力量,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二是要大力营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舆论氛围。要继续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宣传报道的一个突出重点,通过宣传报道,正确引导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要组织新农村建设宣讲团,深入农村牧区开展新农村建设宣传,进一步激发蕴藏在群众中的新农村建设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及时总结和宣传各地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三是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要加快农村改革,进一步消除影响农村发展体的体制机制障碍,继续加大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力度,强化财政、金融、流通等方面对农村的支持,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局面,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四川考察报告(2)

四川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省政府赴四川考察组

11月3日

10月29日—11月2日,省政府副省长韩忠学率省直发展改革、财政、交通、建设、旅游、政策研究等部门和黄冈、神农架、武汉市黄陂区、武当山等地区政府负责人,赴四川省就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5天的考察。考察组一行考察了成都杜甫草堂和“农家乐”项目,阿巴州九寨沟和黄龙景区,广汉三星堆古遗址等景区以及基础配套建设情况,听取了四川省旅游业发展情况的介绍。总的认为,四川省发展旅游业的决心大,动作大,声势大,规模大,效益大,有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四川省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四川是旅游资源大省,也是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省份之一。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四川省加快了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转化的进程,加快了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迈进的步伐,使旅游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进入了良性的快速发展轨道。

——旅游资源丰富、有特色。四川自然风光雄奇秀美,巴蜀文化积淀深厚,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品位高等特点。现有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等4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14处国家4a级旅游区,1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8处国家级地质公园,6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9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单体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整体开发的前景广阔。

——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大、有品位。四川省按照以市场定产品、定规划的思路,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地编制旅游规划。在1997年率先完成《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国“第一山”国际旅游区、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卧龙中华大熊猫生态旅游区、三星堆古遗址文化旅游区和都江堰—青城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等五大旅游区规划,从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宣传促销等方面增加投入,加快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国宝大熊猫、古蜀文化三星堆、童话世界九寨沟三大旅游品牌和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等4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等,已成为海内外旅游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旅游产业要素配套完善、有档次。目前四川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近1700公里,拥有10个支线机场航空网络, 旅游的可进入性大大提高。特别是九寨黄龙机场的建成通航,很快地提高了这两大品牌景区的交通便捷性,进入了民航航班穿梭、景区客源大增、互促互动的良性发展。开通了同往欧洲、东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0条国际旅游航线,为出入境特别是入境旅游的快速增长提供了便利条件。加快重点旅游公路以波形防护栏、各种路标路牌为重点的安全设施建设,遏制了重特大涉旅交通事故的发生。全省重视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功能的完善,形成了成都、绵阳、自贡、乐山等一批环境优美、文化浓郁、设施完善的旅游城市。全省有旅行社540多家,星级饭店380多家;重点旅游景区都建有具有一定规模的游客中心、购物场所和特色文艺表演场所,以及规范的停车场和生态型、环保型旅游厕所。各类旅游服务设施有规模、有档次,增强了景区的品位和对外吸引力。

——旅游产业效益增长快、有规模。四川省旅游总收入从1998年的126亿元增加到的421亿元,增长了3.34倍,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由1998年的3.6%上升到的7.8%。今年截止“十一”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旅游者突破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84亿元,预计今年旅游总收入超过500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突破70万人次,外汇收入突破2亿美元。在市场分布上,国内旅游增长很快,入境旅游稳步发展,省内市场和省外市场比重各半,旅游业呈现出效益型、规模型增长的态势。重点旅游景区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如按九寨沟景区目前的接待量计算,今年的门票及景区内交通收入达7亿元,旅游综合收入有望超过15亿元。

二、四川省发展旅游业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四川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落实发展措施,保持了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规模发展。目前四川正在以一流的旅游资源、一流的发展理念、一流的开发模式、一流的运作机制,打造一流的旅游品牌,营造一流的旅游环境,实现一流的发展目标,旅游业的发展态势十分看好。

(一)创新协调机制,大力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战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全省国民经济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来重点培育,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目标,加大了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的力度,推出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措施。一是率先在国内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去年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两次召开“四川旅游发展大会”,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提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措施。省委书记、省长、“四大家”领导,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市州和重点县(市)党政一把手,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海外投资商都参加了会议。两届的旅游发展大会至少达到了三个目的:一个是省委、省政府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会议;一个是烘托旅游产业发展的节庆活动;一个是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全民动员大会。同时,他们还将采取各地申办的形式,每年召开一次旅游发展大会,力争把“旅发会”办成国内知名的节庆会展品牌。二是制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去年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四川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的通知》,提出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三是加强了对旅游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调整、充实了全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由省长张中伟担任,3位省委、省政府领导任副组长,27个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调整了省政府领导的分工,明确分管计划、交通、建设的副省长分管旅游行业。同时还加强了省旅游局对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协调、监督检查、行政执法、行业管理和指导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四是省领导全面督导旅游产业发展工作。省委书记、省长利用周末多次带队深入景区调研,解决旅游发展的重大问题。书记、省长去年就旅游方面的批示达66次之多,今年开始在家的省委常委每个周末到旅游景区调研,现场解决有关问题。五是政府将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拿在手上来抓。今年初,由省长任组长在国内率先编制的省级生态旅游发展白皮书——《四川省生态旅游发展报告》正式出版,成为全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目前省政府正在组织编写《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报告》,以指导推进省内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加强部门联动,加快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四川省在加强对旅游业领导的同时,也加大了部门联动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力度。在首届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上,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大旅游”发展目标,明确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旅游业发展模式,研究制订了大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分别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产业定位,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省政府从1998年开始每年安排万元发展资金,今年增加到3000万元,明年将新增1000万元,一并列入部门预算。此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旅游规划、宣传促销、景区开发引导、人才培训和市场监管等5个方面。省交通、旅游部门建立旅游交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旅游交通建设问题。省交通厅每年安排6000万元的旅游公路建设专项资金,会同省旅游局研究解决旅游景区公路建设问题。省级新闻单位特别是电视台每年安排一定时段免费播放四川旅游形象广告。目前各级政府抓旅游发展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发展改革、交通、财政、建设等部门支持、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全省上下形成了团结一心倾力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大旅游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发展重点,全力实施旅游精品名牌战略。四川省发展旅游业的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有力,有效地推动了全省旅游精品名牌建设。全省将国宝大熊猫、古蜀文化三星堆、童话世界九寨沟三大旅游品牌和“第一山”国际旅游区、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卧龙中华大熊猫生态旅游区、三星堆古遗址文化旅游区和都江堰—青城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等五大旅游区作为战略重点,加大了资金投入,加强了政策倾斜,推进了旅游精品名牌建设。四川省按照大旅游的发展思路,引入旅游经济区的开发理念,—将投资300亿元建设179个旅游及其相关项目,逐步推进了五大旅游区上规模、上配套、上水平、上档次。如九寨沟景区投资4000万元添置环保厕所,投资1.6亿元购置200多台车辆用于景区内的往返客运,方便了景区管理,也提升了景区的品位。四川还率先在国内探索景区开发的新模式,对碧峰峡景区进行了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相分离的尝试,得到了有关方面的认可。

(四)加强综合治理,整体实施旅游环境优化战略。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在整治软硬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保护自然生态等方面,突出重点,创新手段,加强督办,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在已经制定的《四川省旅游管理条例》基础上,四川省率先在全国出台了《四川省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条例》,目前正在对《四川省旅游管理条例》进行修订。二是加强旅游综合治理。四川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强化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的实施意见》,扩大旅游综合治理的内容和形式,成立省、市(州)两级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办公室,统一开展旅游综合执法和监督检查,从而推动了旅游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建立。至今为止,四川省政府针对环境问题已给5个市(州)或部门下达整改通知书,落实整改到位。利用省内1700多名森林警力,创造性地开展了“警民共建安全文明旅游区”、“中学生爱我家乡游”活动,使旅游环境建设与两个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了有机结合。三是加强旅游行政执法机构建设。省政府批准组建了“四川省旅游行政执法总队”,给予25个行政编制,所需经费列入部门预算。成都市旅游行政执法大队也安排了20个行政编制。四是加强行业管理。制定了旅游交通安全、线路设计、景区景点、购物场所、宗教场所、餐饮和宣传报道等多个规范管理办法,规范并提升了全省总体服务水平。五是率先在国内开展“农家乐”旅游项目,推动了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延伸了旅游产业链。

(五)扩大对外宣传,全面实施旅游整体形象战略。近年来四川省按照统一省内形象、整体对外宣传的思路,以五大旅游区的整体促销支撑全省旅游形象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政府主导推动。省委书记、省长亲自参加旅游宣传和招商活动。分管副省长一般都要带队出席大型展销、促销活动。各地特别是五大旅游区政府不断增加对外宣传的投入,以大手笔造就大轰动,以大投入赢得大效益,形成了良性循环。今年省旅游部门的3000万元发展基金,有三分之一以上用于了整体形象宣传。目前四川省初步建立起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各方联合、市场化运作的宣传促销工作格局。二是统筹省内形象。四川省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对全省旅游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宣传促销,初步形成了以九寨沟、黄龙旅游区为重点的北环线,以国宝大熊猫为品牌的西环线,以佛教文化、竹文化为主题的南环线,以革命历史文化和川东将帅故里为主题的东环线等四大旅游环线。三是突出宣传重点。由省宣传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和地区配合,对五大旅游区进行整体策划包装,加强整体形象宣传、精品组合宣传、境内外重要媒体组合宣传、网络宣传、主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宣传,在促销方式上有所创新,在宣传效益上有了新的突破。五大旅游区的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占全省70%左右,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占全省90%以上。四是加强区域合作和对外联合。开发建设一批跨行政区域的精品线路,积极推进建立川滇藏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与重庆共推乐峨—蜀南竹海—长江三峡精品旅游线;与重庆、贵州合作开发川黔渝“金三角”旅游线;与陕西合作推出生态文化旅游线。同时,四川还采取互通航线、互送客源的形式,加强了港澳台、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

三、几点启示和建议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推动下,我省旅游业初步形成了突出龙头、抓住重点、培植精品、带动全面的格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正在成为全省第三产业的龙头,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同时也要看到,我省旅游业与四川相比,无论从资源的种类和品位来看,还是从发展的力度和步伐来讲,都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目前四川省发展旅游业的做法和经验,给我们很多启示,有一些还值得我省借鉴。

(一)强化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的模式,建立比较完备的发展机制。四川省的经验进一步表明,在旅游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必须强化政府在加快发展旅游业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调控、协调、引导、监督和服务等职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逐步建立起系统完备、运行畅通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大旅游发展机制。为此,建议:一是尽快筹备召开类似于四川旅游发展大会的全省性高规格、大规模的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以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二是为筹备好这次会议,请省委政研室或省政府研究室牵头,发改委、财政厅、交通厅、旅游局等部门参加,组成专班开展全省旅游调研工作,负责草拟省委、省政府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三是尽快调整、充实省旅游协调领导机构,成立由省长任组长、省委副书记和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二)进一步明确战略重点,加快旅游精品名牌建设。四川省的经验表明,在各级政府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一方面要想办法挤出资金,增加对旅游业的投入,一方面要突出重点,集中各方面力量,大力加强精品景区建设。特别是要把旅游精品名牌建设当作一项系统工程,在内抓基础配套建设、外抓整体形象宣传上增加财政性投入,为重点景区招商引资、规模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为此,建议:一是进一步明确战略重点。按照围绕产品搞开发的要求,继续实施“一江两山”(三峡、神农架、武当山)重点发展战略,把世界遗产·三国文化旅游区、三峡·神农架旅游区、武汉都市旅游区、亚洲第一洞·清江民俗风情旅游区,作为国际精品旅游区进行开发建设。各部门和相关地区应围绕四大旅游区,按照各自的职责增加投入,加快建设,力争3—5年内将其打造成国际旅游精品。二是加强对重点景区的内涵式、高品位开发。学习四川经验,自然生态型景区要从严格保护的角度,加强景区道路、车辆、厕所、停车场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历史文化型景区应注重挖掘、整理,创新表现方式,像三星堆那样既讲究内外设计风格的新颖、美观,又追求文物展示内容的细腻、别致,使人们在享受美感之中获取知识;重点景区还应加强地方特色文艺节目的开发,提高档次和水平。三是各级财政应增加对旅游业的投入。省财政应增加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列入部门预算。四是创新重点旅游景区开发模式。积极支持重点旅游景区在开发建设上探索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相分离的模式,吸引大集团、大公司投资参与景区经营管理,扩大规模,提高档次。

(三)继续加强宣传促销,塑造湖北旅游的整体形象。四川省的经验表明,各级政府应在对外旅游宣传中发挥强有力的引导作用,在推广旅游形象中切实发挥主导作用。为此,建议:一是建立旅游宣传工作的联动机制。要加强对旅游宣传促销工作的领导,协调外宣、外事、外贸等部门、相关地区和旅游企业,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塑造统一的对外形象。各级政府部门要像抓工农业产品销售那样抓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二是整合全省旅游形象,精心加以策划、包装。要以四大旅游区为依托,突出各自的主打产品,根据旅游市场的不同需求进行整体设计、包装,形成统一的旅游产品形象。三是不断地创新宣传促销的方式和手段。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借助各种传媒,采取多种形式,大手笔、多层面、有针对地开展对外宣传促销工作,不断提升统一的旅游形象。同时,各级政府要逐年增加对旅游宣传工作的投入,并列入部门预算。

(四)继续加强旅游行政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四川省的经验表明,塑造精品名牌、拓展客源市场,内部需要良好的旅游环境和市场秩序;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需要有一套相关法规和制度来规范,更需要有一支良好的行政执法队伍来维护。为此,建议:一是加快旅游法制建设。尽快修订出台《湖北省旅游条例》,使之成为促进旅游发展、规范行业管理的有力保障。二是积极制订旅游各行业要素的管理办法,规范服务标准,促使全省旅游整体服务质量迈上一个新的水平。三是加强旅游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建议成立“湖北省旅游行政执法总队”,安排行政编制20人,所需经费列入部门预算。各市州也应成立相应的行政执法机构,安排一定的编制和经费。

四川考察报告(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习考察组

(4月30日)

为学习借鉴内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做法,科学制定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纲要,根据自治区有关领导的安排,由自治区党委农办副主任代宁祥同志带队,有自治区有关地州党委农办主任参加的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习考察组一行6人,于4月中下旬赴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省,对五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学习考察的五个省代表了不同层次经济发展水平,考察的内容涉及到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既有经济发展内容,又有社会发展内容,既有各省的面上部署,又有操作性很强的具体做法,既有经济发达地方的典型经验,也有经济欠发达地方的推动措施。总体看,五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迈出实质性步伐,安排部署力度大,组织措施有力,已经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扎实推进的良好局面。尽管学习考察时间短,但大家开阔了眼界,交流了经验,加强了相互了解,普遍感到收获很大。五个省的经验和做法对当前我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五省的基本情况

四川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总人口8750万人,农业人口6700万人,耕地面积5856.6万亩,人均耕地仅0.67亩。全省生产总值达到7385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2%,农业增加值达到1496亿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5.6%,农民人均纯收入2803元。四川省也是一个畜牧业大省,全年仅肉猪出栏就达8764万头,肉类总产量949万吨,畜牧业产值116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49个民族成份,总人口3900多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到总人口的38%,农村人口3225万人,人均耕地0.67亩。全省88个县市有50个是国定贫困县,贫困人口266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465万人。全省生产总值19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77元。

湖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的省份,全省国土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700万人,农村人口4241万人,人均占有耕地略高于四川、贵州省。,全省生产总值为6474亿元,农业增加值1255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56.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18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湖南人均生产总值已经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366元。

江西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300万人,农村人口3700万人。这几年江西省整体经济实力迅速上升,,全省生产总值达到40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十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6%,人均生产总值为9439元,按当年平均汇率换算,已突破1000美元大关。财政总收入426亿元,“十五”年均递增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66元,比上年增收313元。

福建省是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全省3535万人,陆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位。全省生产总值达到656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621元,财政总收入7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50元。

二、五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突出重点,全力推动。

一是抓好安排部署。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结束后,五个省迅速行动,在春节前后相继召开省农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新农村建设,都以省委一号文件下发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江西省提出了“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村镇,树立新风尚,形成新机制,创建好班子”的具体工作目标。湖南省结合小康村建设,提出按照“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四川、湖南、贵州、江西省成立了由省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各市县也都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江西省的各级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还有单独的编制和工作经费。三是加快制定规划。各省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放在“十一五”,同时谋划“十一五”后十年。湖南省在抓好总体规划纲要编制的同时,已先期制定并实施了《村庄布点规划设计导则》和《村庄建设规划设计导则》,计划今年完成90%的村庄布点规划编制,完成1500个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江西省把规划的重点放到村镇,同时,还相应制定2-3个不同行业的分项规划,确保规划任务落实到有关部门。江西省赣州市坚持规划先行,从秋新农村建设启动以来,突出村庄规划这个重点,目前,完成了264个圩镇总体规划、1046个行政村共计16794个村庄规划的编制。贵州、福建省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也基本形成,市县新农村建设规划也已启动。四是大力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舆论氛围。各省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舆论宣传工作,各类新闻媒体都把新农村建设作为重点内容,突出加以报道。湖南省在总结长沙县黄兴镇鹿芝岭村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基础上,编辑出版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言歌》,在农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四川省从4月上旬开始,组织38个部门的厅处级干部组成新农村建设宣讲团,深入各市县进行新农村建设宣传。五是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各省都明确把投资的重点由以城市为主转向农村,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突出强调确保落实中央提出的“三个高于”的投入政策,大幅度增加了对农业和农村建设的投入。贵州省今年财政支农资金比增加3.786亿元,主要用于支持新农村建设、水利建设和扶贫开发。湖南省今年安排省级财政支农资金47.76亿元,比增长30%,增幅大大超过往年。

(二)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放到中心位置。

各省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促进生产发展放到了首位,核心是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四川省提出“十一五”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6%以上,江西省提出每年农民增收300元以上,湖南省提出到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的目标。各省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在四个方面:一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在资金投入、科技创新和推广、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等方面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四川省今年开始实施星火富民科技工程、畜牧增收科技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把科技贯穿于农业结构调整全过程。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各省普遍加快了特色农产品的深度开发。湖南省重点是抓好10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依托龙头企业带动,突出培育粮油棉麻、肉奶水产、果蔬茶、竹木林纸、烟草等五大产业链。福建省的临海蓝色产业带、闽西北绿色产业带和闽东南高优农业产业带,江西赣南的百万亩脐橙生产基地都在继续提升产业层次。四川省提出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要达到55%以上,力争用3-5年时间把全省建设成为世界重要的猪肉加工出口基地。二是推动发展龙头企业集群。目前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已经达到1002亿元,下一步重点是推动龙头企业集群试点示范,完善形式多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湖南省提出在全省166个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413亿元基础上,继续着力建设和完善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力争“十一五”培育10个年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30个10亿元以上、100个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福建省从今年开始实施产业化“百龙千亿”工程,将集中力量从更高层面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一批产业集群。三是在更大范围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创收。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的状况,各省普遍重视抓好农民外出务工创收工作,这成为近年来农民增收的最大亮点。四川省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达到1637万人,其中省外务工814万人,劳务收入达到722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081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为继续扩大劳务创收规模,“十一五”四川省将着力实施品牌劳务工程,推动“川妹子”、“川建工”、“川厨师”等品牌劳务的发展,并逐步向高端劳务市场和海外劳务市场延伸。贵州省有40%以上的县,当年农民工务工收入超过全县财政收入,“十一五”贵州省将继续把劳务创收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推动,每年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专项资金达7500万元,计划五年完成10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带动全省5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四是继续扩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全面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近几年,五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非常迅猛,成为农民联结大市场、实现稳定增收的重要组织形式。四川省目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1.3万个,有会员278万人,间接带动了近800万农民,“十一五”末,四川省经济合作组织将突破2万个。湖南省把发展专业合作经济合作组织纳入“十一五”规划扶持发展,今年将确定1000个进行重点培育,以示范促发展,力争到使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万个以上,全省30%以上的农户将成为合作组织会员。江西赣州市在新农村建设中把建设新经济组织放到突出位置来抓,一年时间新建各类合作经济组织1314家,经济组织体系已经覆盖全市60%以上的农户。

(三)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开展试点,积累经验,以点带面是各省推动新农村建设普遍采取的做法。江西赣州市新农村建设从9月启动以来,按照“五新一好”(即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整体推进的要求,大力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对示范乡、示范村在投入上适当倾斜,在领导力量上重点加强,在建设模式上大胆创新,在工作进程上适度超前,示范推动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建立了一套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摸索出了在经济欠发达地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赣州模式”。今年江西省确定了6200个自然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安排试点专项资金6.7亿元,重点是推广赣州经验。湖南省在总结多年来抓小康示范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开始启动“千村示范工程”,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集中力量抓好10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示范村实行党政领导办点示范和部门挂点制度,通过抓点带面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期间,贵州省将安排1亿元财政资金支持100个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每个村每年补助资金20万元。福建省已经启动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即对100个行政村全面加强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建成新农村示范村,对1000个行政村全面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仅厦门市今年安排给试点村的补助经费就达5000万元。

(四)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着力改变农村面貌。

湖南省提出用五年左右时间,完成20%建制村的村容村貌治理任务,重点是开展村庄“三清五改”活动,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改路、改水、改厕、改栏,改灶,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突出解决农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整治农村生态环境。福建省提出以村容村貌整治和环境卫生整治为着力点,切实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免费向农民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推动自然村整合,大力改造“城中村”、“空心村”,优化村庄布局,全面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每年重点治理100个乡镇、1000个行政村,10年全面完成整治任务。江西省赣州市一开始就把村庄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突出抓好村庄规划、推动“三清三改”(即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和改水、改路、改厕),通过“统一扶助标准、择优选择定点、实行以奖代补、农民自主建设”的办法,引导农民加快改变村容村貌。村庄整治示范点由村民推荐成立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根据村民意向协议,自主向政府申报,政府不搞强迫命令。农民自愿参与率高的村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政府对示范点进行项目建设补助,主要是实物补助。整治前首先要完成村庄规划,规划以自然村为主,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千篇一律,注重保留农村历史文脉,传承客家建筑文化,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坚持基础设施、房屋设计、社区服务“三配套”,注意把“三清三改”与旧房改造和新房建设结合起来,不搞大拆大建,防止脱离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同时,通过疏堵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引导农民到规划区建房,拆除“空心房”(长期无人居住的破房屋),流转宅基地,改造旧村落,建设新村镇;另一方面开展对农村违规批地、乱占耕地建房的整治工作,查处乱占乱批行为,将村庄规划建设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整个建设过程实行村民自主管理、自主实施、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仅一年多时间,赣州市村庄整治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政府补助的资金和实物仅占35%左右,发挥了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有6700多个村庄完成了“三清三改”任务,60万农民饮上了干净自来水、用上了卫生厕、走上了平坦路,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有2500多个村庄达到全面整治要求。

(五)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力度,推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

各省主要在财政资金投向上开始重点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福建省提出“十一五”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扶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今年各级财政安排资金6.42亿元,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启动了百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同时,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的财政补助标准从人均20元提高到40元。厦门市今年着力实施农村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工程,将原定四年时间完成的农村教育、卫生项目提前到今年底完成,年内全市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将达到70%,自来水入户率将达到80%以上。江西省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今年新增近4亿元资金用于农村中小学基本建设,新增4000万元用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总额达到1亿元,新增2.8亿元资金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和开展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力度明显大于往年。

三、几点启示

(一)要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自治区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领导小组,突出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是完全必要的。我们所到的五个省从上到下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抓得都很紧。我区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也应加快编制,总体规划应突出宏观性、政策性、指导性,同时,应全面启动有关部门行业、地州市和县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特别是县市和部门的规划要作为一个重点来抓,突出规划的操作性。规划的编制一定要和当地“十一五”规划相互衔接,要突出各地特色,特别是村庄建设规划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注重保留当地民族特色,不能搞千篇一律,一个模式,形成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使之更加符合实际,以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科学性。要加强对规划工作的指导,强化各部门、各地州市和县市的协调配合和交流。在自治区总体规划没有出来之前,可以学习湖南省的经验,结合我区实际,先期制定一个村庄布局规划和建设导则,以指导各地搞好村庄规划建设。

(二)要抓紧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借鉴内地的经验,我区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应全面展开:一是要积极支持地州、县市抓好一批试点示范,带动面上的工作。试点工作要把重点放到村一级,有选择性地针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特色的村庄类型开展,可以是行政村,也可以是自然村,可以是小康村,也可以贫困村,试点村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自治区的试点工作要采取立足村镇一级,以县为主整体推进的办法,积累经验。二是试点示范工作要找准切入点。建设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要求,抓试点示范不能单独搞一个模式,一定要结合试点村实际,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找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以此全面带动新农村建设。要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群众能不能得到实惠作为试点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三是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要从管理体制、组织领导机制、投入引导机制、服务保障机制、监督机制上不断创新,确保试点效果。江西赣州市的试点工作搞得好,就是因为突破了传统的管理体制,大胆创新,改变了单纯地给钱给物的做法,形成了一整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运作机制。我区试点工作一开始就要注意充分依靠当地农民群众的力量,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为主,形成农民自主发展、自主建设和自我监督的机制。

(三)要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农民持续大幅度增收。这几年我区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但和内地相比,我们的差距十分明显。考察的五个省中除贵州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我区外,其他省都要高于我区,最高的福建省比我区高出近元。我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也在继续扩大,农民增收难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相比之下,我区农民增收的渠道还不够多,抓农民增收的力度还不够到位,促进增收的措施针对性还不够强,借鉴五省的经验,必须强化三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努力培育新产业,拓宽增收渠道。我区加快发展“四大”基地,培育优势主导产业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要继续围绕提高综合效益,立足发展现代农业,突出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个重点,促进农民形成稳定的增收来源。我区农民收入和内地相比差距大,主要就是非农产业收入和劳务收入差距大,必须下更大努力把农村非农产业和劳务经济做大,开辟农业和农村外部增收空间。二是要把贫困地区农民增收作为一个突出重点来抓。我区农民增收难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贫困地区农民增收难,要学习贵州省开发式扶贫的经验,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关键,层层抓落实,扎实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发展贫困地区劳务经济,从多渠道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三是要进一步强化增收的组织措施。要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把农民增收目标放到更加突出位置,作为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一条指标落实到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形成各方面抓增收促发展的合力。

(四)要因地制宜推动村庄整治。内地五省的经验表明,不论经济发达的村庄,还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村庄,只要尊重农民意愿,找准办法,都可以通过搞好村庄整治,较快地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面貌。我区村容村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少规划,乱堆乱放乱建,人和畜禽混杂,人居环境差等,当前解决这些问题要实行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要把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和加强农村水电路等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村庄整治的着力点,通过清理垃圾和卫生死角,清除乱搭乱建,推进农户改圈、改厕、改水、改房和村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尽快改变农村面貌。对已经有基础的小康示范村主要是完善和提升,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服务,提高村庄现代化水平。农村集体经济有实力,农民收入较高的村庄,要适度超前制定整治规划,把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对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村庄,整治的重点要放在旧村改造上。同时,要结合实际,合理调整当地村庄布局,推动一些偏远村组就近合并,实行小村变大村,实行集中统一规划建设。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防止脱离实际,搞大拆大建,盲目攀比。

(五)要进一步形成全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合力。一是要切实强化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五个省通过成立强有力领导机构,全力推动各项工作的做法值得我区学习。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只有强化组织领导,才能加强各部门行业之间相互协调配合,进一步整合各方面力量,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二是要大力营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舆论氛围。要继续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宣传报道的一个突出重点,通过宣传报道,正确引导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要组织新农村建设宣讲团,深入农村牧区开展新农村建设宣传,进一步激发蕴藏在群众中的新农村建设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及时总结和宣传各地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三是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要加快农村改革,进一步消除影响农村发展体的体制机制障碍,继续加大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力度,强化财政、金融、流通等方面对农村的支持,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局面,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考察组组长:代宁祥(自治区党委农办副主任)

成员:王玉龙(伊犁州党委农办主任)

张 晖(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政协副主席、党委农办主任)

杜春林(阿勒泰地委农办主任)

马朝鑫(自治区党委农办处长)

徐 涛(自治区党委农办副处长)

(执笔人:徐涛)

四川考察报告(4)

关于四川省合江县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县职教改革发展步伐,5月下旬,由政府副县长陈少敏同志带队、陈再新局长等一行四人赴四川省合江县考察了该县职业教育。

一、合江职教基本情况

四川省合江县地处云、贵、川、渝交汇点,总人口84万,是一个中等农业县,自然资源贫乏,工业基础薄弱。然而,近年来人们却纷纷把目光投向那里,四面八方的求经问策者纷至沓来。这一切均缘于该县职教的蓬勃发展。该县现有职业学校5所,职业学校教职工900余人,在校生18420人,高中阶段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比例自来保持在5∶5左右,职教招生人数甚至超过普高招生人数。在该县5所职业学校中,生源火爆、规模逾万人的少岷职业技术学校显得格外耀眼。全国职教现场会在该校召开,教育部长周济高度评价说:“少岷职业技术学校代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合江职教发展主要经验

(一)政府引导。合江是农业县,政府将发展职教作为培养实用技术人才、加快农村劳力转移、富民强县的重要途径,对职教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一是抓组织领导。成立了职教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县政府办、教育局、农业局、劳动保障局、建设局等部门组成的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职教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抓政策服务。在职业学校发展需要拓展校园时,政府出台优惠政策,积极搞好协调,为学校征地扩建创造条件。三是抓环境优化。县政府明确规定,任何部门未经许可不得到学校收取费用。公安文化等部门联手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卫生部门为学校确定实习医院。安监、消防、防疫部门定期到学校提供免费培训和服务。金融部门简化贷款手续,给予资金支持。

(二)多元办学。为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合江县采取多种措施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中等职业教育,如公办职业学校可引进民办机制,通过股份合作、民办公助、国有民办等形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或合作办学;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实习场所和设备。少岷职业技术学校于1999年转制为民办学校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目前该校占地35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在校师生员工13000余人,开设了13门职教专业课,每年招生8000人以上。近期,该县又在着手进行公办符阳职校改革,将符阳职校现有资产进行整合,将符阳职校、成教中心、合江卫校“三校合一”,引进民间资金,组建政府控股的股份制学校,将其办成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存共同发展新型职业学校。

(三)市场运作。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办学活力是该县职教发展最大的特色。以少岷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该校首先坚持面向市场设专业,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先后取消了需求不旺的化工、建筑、农业类专业,整合了机械、电子、保安、汽车、文秘专业、有针对性地开设了机电一体化,驾文保(集驾驶、文秘、保安于一体)等专业,并借势发力,将其发展为骨干专业。二是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实行订单式培养,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按需施教,以适应就业需要,获取职业资格为标准,面向市场培养合格人才。三是紧贴市场,建立就业网络,开辟畅通的就业渠道。学校指定专人定期走访企业,收集就业学生的反馈信息。目前,该校已组建了由50多人组成的毕业生就业联系和跟踪调研队伍,在省内外共建立了多个用人信息联系点,每年的毕业生就业生率都保持在90%以上,而且预约要人的单位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四)自主管理。为增强职业学校自主发展能力,该县保证了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学籍管理、教师聘用及经费使用方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如在重点扶持少岷职业技术学校上规模、上档次时,坚持了“三个放活”:一是放活办学自主权,让学校走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办学之路,自主投入、自主招生、自主设置专业;二是放活用人自主权,职业学校实行了教职工全员聘用,唯能是举,唯才是举;三是放活管理自主权,政府、教育部门不干预职业学校的内部管理、职业学校对人,财、物有绝对的管理和使用权。

三、启示与建议

同样是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农业县,短短几年时间内,合江县职业教育发展却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值得我县认真思考。借鉴合江经验,我县职业教育要在“十一五”时期取得突破,除了要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外部条件,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要转变观念。无论是政府,还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既要重视、宣传职教,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大服务观念,立足农民脱贫,使职教为农民子女成才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为农民增收服务,让职教更加贴近农民子女,用看得见的实惠,有效地增强职教的吸引力。

第二,要紧跟市场。作为职业学校来说,无论是专业设置还是就业安置,都必须以市场为指挥棒,服从市场需要。出口旺方能入口畅。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既是职业学校办学的重要准则,也是决定职业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第三,要创新机制。办学自主、机制灵活是合江职教发展的宝贵经验。大力发展我县职教,要从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着手,一方面,要给予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招生就业安置、教师聘任、学校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充分利用改制、重组等手段,推进多元办学,整合职教资源,壮大职教块头。更重要的是,职业学校要通过强化专业特色、做好宣传等方式,逐步实现由上级主管部门下达招生计划到学生、家长自发选择职教的转变。

赴四川成都学习考察报告

第2篇 xx区委办赴四川考察报告

11月21日至27日,区委办公室一行赴四川成都考察,一路所见所闻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得到了许多收获与启示。

一、资源的宝库

1、丰富的旅游资源。四川省是全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名胜古迹驰名中外,拥有9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区文化历史名城7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处以及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37个。自然风光绮丽多姿,拥有2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群,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植物群落种类繁多,是科学考察和专项生态旅游的理想去处。少数民族风情浓郁,每年都会举办10余个少数民族民俗活动,成为中外游人向往之地。

2、丰富的水资源。四川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2548.56亿立方米, 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553.5亿立方米。 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全省水能理论蕴藏量14268.85万千瓦, 技术可开发量10345.96万千瓦, 经济可开发量7611.20万千瓦。

3、丰富的矿产资源。四川省是我国西部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矿种较齐全, 探明储量较丰富, 矿产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截止1995年底, 四川省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82种, 是我国探明矿种储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为1327处, 占全国的6%。 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的矿种有8种,居全国第2位的有11种;居全国第3位的有4种。截止1995年底, 四川省开发利用的矿种达64种, 拥有各类矿山企业达13516个, 1995年采选业总产值为115.13亿元, 矿石产量15779万吨。

4、丰富的政策资源。政策是最大的资源,中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川西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外开放、扶持民族地区以及加快生态建设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在优厚的政策扶持下,川西地区依托自身优势,必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一大亮点。

二、开发的热潮

1、旅游开发亮点频现

四川省的旅游构架和旅游品牌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以成都为中心)、两大线路(以自然生态为主的北线、以历史人文为主的南线)、三大品牌(九寨沟、大熊猫、三星堆)、四大遗产(九寨沟、黄龙世界自然遗产、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五大旅游区。目前,四川省正集中力量重点规划建设五大精品旅游区、四大优先开发旅游区和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实施以旅游精品带动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在打造旅游精品过程中,四川省特别强调景区内涵的丰富和文化的挖掘展示以及景区品位的提升;强调景区内外交通的建设完善,景区内道路网络的通畅,交通服务设施的完善,对外交通的快速便捷;强调产品结构的优化与配套协调发展;高度重视精品旅游区的开发管理和经营管理;突出旅游精品的宣传促销。集中力量从各个方面包装旅游精品,推销旅游精品,从而使旅游精品很快走向市场,深入人心,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综合效益。

2、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随着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川西地区的面貌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以成都为例,城市的功能和格局进一步完善,通关、航空、物流、能源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近几年来,旧城改造、南部新城和东部新城的开发已逐步完成,正积极地调整着中心城区功能,分散中心城区密度,形成更加合理的功能分区,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府南河改造工程是一项集防洪、环保、绿化、交通、管线、民居、文化工程于一体的综合整治工程,河道两旁种植乔灌木1.9万株,草坪15万平方米;建成了融历史文化、雕塑艺术为一体的主题公园4个,以绿色环保教育为内容的活水公园一个。这项工程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共获得联合国人居奖、优秀水岸最高奖、环境地域设计奖、地方首创奖、联合国最佳范例奖等5项国际大奖。今年,市政府与建设、文化、文物等部门联手斥资5.8亿元,介入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之一、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宽窄巷子保护性改造工程。宽窄巷子是老成都古城留下的珍贵历史遗产,他的改造与旅游有机地进行了结合,使之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张“名片”,并以此促进了旅游业的大发展。

3、地方小水电开发蓬蓬勃勃

四川省一直把发展小水电、建设农村电气化作为实施“治水兴蜀”战略的重要内容来抓。结合中小河流治理,积极开发小水电,使之为农业、农民和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为建立长江上游绿色屏障服务。“七五”至“九五”期间共建成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104个,超额41%完成了国务院下达的74个县的建设任务,还建成了雅安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市。新增小水电装机291万千瓦,解决了1500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彻底“消灭”了无电县。已建成的104个初级电气化县,80%以上属“八七”扶贫攻坚县、省级重点扶贫县、少数民族聚居县、革命老区县。农村电气化实(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网络.com查看)现了“小水电代燃料”,告别浓浓炊烟,留住绿水青山,在生态环保方面发挥了强大优势。甘孜、阿坝、凉山三个自治州和川东北、川东南及雅安市近100县(市、区)150万人实行了“小水电代燃料”,目前每年至少节约木材300万立方米,相当于保护自然林地15万亩。实施“小水电代燃料”,这将从根本上解决长江流域主要因群众砍伐自然林木而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有利于巩固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成果。“十五”期间,四川省将力争建成60至8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乡通电率达到100%,基本消灭无电村;新增地方电力装机125万千瓦,累计达到560万千瓦;

三、深刻的启示

1、从“大旅游”发展理念看旅游品牌的包装与整合

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四川省高度重视旅游资源和产品的整合,着力做大做强旅游品牌和区域旅游产业。目前正在重点集中整合开发以九寨沟为重点的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和以成都市为中心的大成都旅游区。大九寨国际旅游区以九寨沟、黄龙风景区为龙头,以整合阿坝州丰富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为重点,计划通过2—3年的努力,最终形成集会议、观光、休闲、度假、运动探险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旅游精品,成为四川省入境旅游的标志性产品。大成都旅游区通过经营城市、构筑旅游交通网络、整合成都周边旅游资源和产品、挖掘展示古蜀历史文化,将成都市建设成为集观光、商务、会展(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网络.com查看)、度假、都市旅游为一体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旅游中心城市与四川旅游的集散中心和四川旅游便捷的中转口岸。同时,四川强调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合作开发,按照区域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强与周边省市区的合作与互动,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加快与xz、云南联合开发“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进程,打造“康巴文化生态旅游区”;联手与贵州、重庆共同开发川、黔、渝旅游“金三角”,联合推进重庆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加大与陕西联合开发“川陕旅游合作区”的力度,形成新的区域旅游亮点。这一高点定位的“大旅游”思路,值得我们在发展旅游业时借鉴和学习。

2、从九寨沟的生态发展思路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四川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除了美丽的风光之外,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当地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保护。当地政府为保持九寨沟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严格实行“沟内游,沟外住”,将所有住宿、娱乐、购物场所全部迁出沟外,在沟口设立唯一一家旅游服务中心,同时实行严格的“绿色管理”,垃圾、污水全部运出沟外处理。在九寨沟,沟内旅游观光车、流动公厕都是环保型,环保标志随处可见,时时处处提醒人们维护天然的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共生共存。这种对环保的高度关注,让九寨的美景保持着原汁原味,也让我们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了更深的感悟。

3、从巴蜀饮食和民俗文化看文化对旅游的带动作用

早有“蜀戏冠天下”之誉的成都是我国戏剧之乡。形成于清代的川剧是我国重要的地方剧种之一,剧目繁多,文字优美,幽默风趣,表现手法丰富,程式化动作含蓄隽永,器乐帮腔独具特色,尤其是“变脸”、“吐火”等绝技独树一帜,令人叹为观止。“吃在中国,味在四川”,这句四方流传的名言点出了成都“尚滋味”、“好辛香”的传统饮食特点。巴蜀饮茶习俗也是古老巴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成都特有的矮桌竹椅和茶碗、茶盖、茶船子的“三年头”茶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也叫盖碗茶文化。茶馆、茶肆在蜀中更是历史悠久,遍布巴蜀城乡和街巷,极富特色,或隐于闹市,或立于郊野,置身于其中,不但可以品茗养性,还可以听评书、看围鼓,充分体味巴蜀的风土人情。四川十分注重将古老的巴蜀文化与发展旅游有机结合,看变脸、吐火,品盖碗茶,吃四川火锅,亲身体味藏羌风情已经成为四川旅游的“必修课”,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相映成趣。

第3篇 云南、四川等地发展旅游业考察报告

云南、四川等地发展旅游业考察报告

为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旅游的经验,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药、水、游”三大战略重点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安康旅游产业,经市委、市政府同意,我们于2023年5月31日至6月9日对云南的昆明、大理、丽江和四川雅安等地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考察团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云南、四川等地旅游业发展的蓬勃势头,深受启发,很多地方值得安康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主要经验

云南、四川两省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迅猛,特别是云南的昆明、大理、丽江和雅安的碧峰峡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旅游热点,深受中外游客青睐,其成功在于:

1、领导重视,政策支持。云南旅游业起步于“七五”时期,发展于“八五”时期,成熟于“九五”时期,四川雅安正处在大发展时期。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云南和四川雅安等地旅游业经历了从“接待事业型”到“经济产业型”,再到“支柱产业建设”的转变升级过程。他们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振兴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突出重点,开拓创新。一是决策思路新。昆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把昆明建成绿色生态之都、康体休闲之都、商贸会展之都,丽江提出了要把丽江建成世界级精品旅游城市,大理提出了“以旅兴市”的战略。四川雅安提出了要建成西部生态乐园。二是规划起点高。昆明、大理、丽江、雅安等地都是由政府拿出专项资金,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高起点、大手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旅游产业规划,并充分发挥旅游规划在旅游开发管理中的龙头作用。雅安的碧峰峡为了使规划高起点、高水平,万贯集团赴国内外许多地方考察,从而使碧峰峡在与成都、重庆另外两个同类景点建设经营中立于不败之地。三是政策扶持到位。从1988年开始昆明、大理、丽江市政府就确定把宾馆饭店、旅行社的营业税和所得税收入全额返还给旅游管理部门,一定五年不变,做为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其中70%用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30%用于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旅游重大项目政府实行贴息贷款,如云南最大的旅游购物中心“七彩云南”就是由政府贴息贷款1.3亿元建设起来的;云南省政府还规定全省旅游企业营业收入的千分之三(由税务部门征后返给旅游主管部门)用在旅游宣传促销上,仅昆明市旅游局,每年就有500─600万元返还资金作为旅游产业宣传促销费;全省每年还有1.5亿元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建设,香格里拉的开发就是使用旅游发展基金建设起来的滇西著名旅游胜地。各部门在资金投入上也积极向旅游产业倾斜,有力的资金保障为云南旅游业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四是把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作为发展旅游的载体工程。昆明、大理、丽江都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各地都把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从硬件、软件等设施上给予加强。五是注重营造大旅游的氛围。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旅游带动战略,注重强化旅游部门职能,增强全社会为旅游业服务的意识,各行各业围绕旅游工作,围绕旅游发展,抓大旅游,打总体战。

2、机制灵活,管理创新。昆明、大理、丽江、雅安等地注重创新机制,把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紧密结合。一是重点景区都实行管委会制度,管委会主任由市县区政府主管领导担任,管委会行使对旅游区规划的编制与实施、项目立项、土地开发及用地管理、规划建设管理、项目建设管理、环境保护、治安消防、劳动用工和旅游行业综合管理等地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由旅游开发公司独立经营,实行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二是市、县区一级大都成立了旅游集团公司或旅游开发公司,对辖区景区景点实行“一卡通”管理制度,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线路、统一营销、统一价格、统一结算”和“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办法,建立旅游电子商务结算中心,实现旅游企业之间的网络电子交易和帐务的适时清算、全市旅游信息资源的共享。三是景区景点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四川雅安碧峰峡景区1997年前是四川省级风景名胜区,先后实施了两期工程开发,都是政府出资,财力耗干投入了580万元,最终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接待能力。1998年,雅安市委、市政府冲破各方面的阻力,与四川万贯集团签订了投资开发、经营管理协议,把碧峰峡景区交由万贯集团开发经营,用了短短九个月时间,投资近2亿元,建成了西南最大的自然生态动物公园,从此一下激活了碧峰峡,1999年12月28日开业,2000年春节期间景区每天收入100万元,雅安市银行因景区带来的相关收益存款每天近500万元,每天约5000辆车穿过雅安城区。现在每年为雅安市财政上缴500万元税收,并增加了近千个就业岗位。碧峰峡景区成功的经验就是实行了“政府出资源,统一规划,企业出资金,独立建设、经营和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开发模式,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永续利用,使景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为中国旅游业投资开发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四是行业协会健全。云南、四川等旅游发达地区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各个环节,都建立了行业协会,实行了行业管理,使各行各业都围绕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昆明、大理、丽江、雅安等地近年来加快了交通、电力、通讯、城市和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首先表现在城镇建设上:加大旅游重点城市建设,完善城市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基本形成了与旅游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效便捷的现代化旅游基础设施体系。昆明有星级以上酒店114家,其中

四、五星级的酒店20余家,国际旅行社24家,国内旅行社190家,旅游专用汽车1500余辆。其次表现在交通基础设施上:凡是旅游重点区域的航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尤其是高等级公路、专线铁路公路网络形成了点面辐射的骨架扩张。大理至昆明旅游专线铁路、大理至丽江专线公路、成都至雅安高速公路以及丽江机场口岸的建成等使游客来往自由。第三表现在景区功能上:景区内部电、水、通讯配套完善,游人所到之处,景区都能接通移动电话,绿化、净化、美化到位,游乐项目与服务功能遥相呼应,六大产业要素完备,旅游市场功能完善,使游人更深刻的感受到现代与自然,古朴和文明的有效结合,使自然景观、古迹风貌平添了许多人性化的风格。

4、旅游文化结合,旅游内涵丰富。在云南、四川各族游景点,都能够利用多民族地区的独特优势,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和风俗人情,使旅游和文化、体育紧密结合。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全国55个少数民族,云南有51个,人口超5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白、傣、纳西等15个少数民族为云南特有,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和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节日、服饰、村镇建筑,成为云南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客。我们所到之处,不论是在少数民族十分集中的大理、丽江,还是在现代化都市的昆明,不论是在景区、餐厅,还是在交通车和游船上,我们都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少数民族文化氛围,都可以欣赏到精彩纷呈,气氛热烈的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和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文化活动。比如昆明吉鑫园的宴舞、大理纳西族的三道茶表演和傣族的婚俗表演、丽江的丽水金沙表演等,游客在游览或观看时,还会不知不觉地参与到表演当中去,使游客真正达到了放松心情和休闲娱乐的目的。通过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活动,集中向游人展示个性鲜明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人情。四川雅安碧峰峡也大力挖掘女娲传说和摩梭女王的神奇故事,充分展示女娲文化和摩梭文化,让游客也深深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他们一方面加大旅游业发展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结合,使文化产业为旅游业发展需要寻找市场,为旅游业服务,旅游业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加内涵。另一方面加快民族和地方文化的挖掘开发力度,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办旅游文化娱乐公司和旅游文化演出公司,促吏旅游和文化共同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文化产品,丰富旅游文化内容。为了使旅游和文化紧密结合,政府在分工上也大多由一名领导分管。

5、宣传促销力度大,方式灵活。我们所到之处,凡是旅游业发展迅猛的地方,没有不重视旅游宣传促销工作的,不仅力度很大,而且方式灵活。昆明、大理、丽江、雅安等地每年都要从旅游发展基金或财政专项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宣传促销工作,树立旅游品牌形象,实施整体宣传促销。一是通过办节办会宣传促销。云南、四川等地结合特色民族文化资源,经常性开展节庆活动,昆明的世博会、国际旅游节和每年的民族服饰展销会,雅安的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和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等,当地政府还成立了经常性的旅游节庆活动协调领导小组,通过这些节庆活动,大做旅游宣传促销文章。同时,积极鼓励企业、中介组织、民间组织办节办会,做到“一季一节一月一活动”,吸引游客,提高旅游品味。就连曲靖市罗平县的油菜花节也办出了名气。二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促销。通过当地、省、中央媒体逐级举办专栏,滚动宣传促销。三是通过名人效应宣传促销。昆明通过国家著名舞蹈演员杨丽萍举办大型民族歌舞《云南印象》,四川雅安邀请了朱?基、李岚清、田纪云等十几位国家领导和一百多位省部级领导去碧峰峡检查指导工作,还邀请了挑战生命极限的奇人陈先生,在碧峰峡景区举办了饥饿49天的吉尼斯记录挑战活动,借助名人、领导人、奇人的光环效应,宣传促销旅游产业。

6、注重旅游商品开发,游客购物纳入旅游线路。昆明、大理、丽江、雅安等地都形成了旅游商品开发、加工、生产、销售与旅游线路一条龙。每个市都有多家旅游购物专业市场、商场或一条街,并把旅游购物纳入了旅游线路。我们此次考察不论在大理,还是在丽江,游客都会被导游带入二三家旅游购物定点商场参观和购物,在旅行的途中,需要喝水或上厕所方便,厕所和免费茶水房都设计在商场的最里面,这样强行刺激游客视觉,激发和诱导游客的购买欲望。尽管游客们大都知道纳入游程线路的定点商场的商品价格不菲,而且导游或者导购小姐在一番介绍以后,都会强调一句游客是否购买可以随意,不加强制,颇有人情化的味道。但是面对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特别是听了导购的热情讲解以后,还是禁不住诱惑,纷纷解囊购买。我们考察团在昆明黄家医圈参观,导游介绍说给大家免费洗脚,消除疲劳,刚一坐定,就来一位大夫,滔滔不绝地讲了黄家医圈的历史后就开始推销中药产品,这明知上当,但还是有不少同志愿意掏钱买药,心甘情愿地上当。

7、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较高,旅游环境较好。在昆明所有导游人员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国导证和当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上岗证,统一民族服饰,并经过专业院校系统培训后方可执业。导游的知识面广,解说得体,不仅熟悉当地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状况以及少数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而且一些导游还能歌善舞,教游客学习一些简单的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或舞蹈,使游客觉得整个游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导游的服务技能娴熟,回答问题不厌其烦,仪态端庄,机智聪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旅游行业管理有序,操作规范,欺客、宰客等现象较少,旅游发展环境较好。

二、主要启示

1、科学定位是做大做强安康旅游业的前提

安康旅游要真正实现大的发展,必须对安康旅游重新科学定位,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旅游发展方向,既要注意利用各景区自身的资源优势,又要全面认识安康旅游资源整体特色,更要充分认识安康旅游在周边乃至全国旅游中的地位。通过这次旅游考察,我们认为不仅仅定位在把安康建成西安的后花园,可否定位在安康建成北方最大的水上生态乐园。在开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安康绿色生态旅游特色资源优势,深挖安康生态旅游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完善和更新打造一批旅游特色产品。要突出重点,对汉滨、岚皋、平利、宁陕、紫阳、石泉等重点县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科学合理的安康旅游发展分布格局。要多设计一些游客参与性项目(如文艺演出、民间绝活表演和各种参与性比赛等),以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增加游客的消费量。通过科学定位、总体规划,整合旅游资源,推出几条特色旅游线路,以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2、制定产业政策是做大做强安康旅游业的重要保障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富民产业,它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主导,同时还需要政府扶持。借鉴云南、四川旅游业发展的经验,很重要一条是在发展初期,要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扶持旅游业的发展。安康在开发扶持旅游业发展上,一方面要用活各种项目资金,把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水资源保护、扶贫开发、移发开发等资金捆绑使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扶持和鼓励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工作机制和投融资机制,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投资经营旅游产业,对重大旅游项目实施政府贴息等,有效扶持旅游产业发展。

3、创新管理机制是做大做强安康旅游业的动力

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管理机制。目前,安康旅游业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府主导与市场管理脱节,政府无法把各景区景点、旅游服务体系有机统一起来;二是景区景点多头管理,导致各自为政,一盘散沙;三是景区景点管理权和经营权、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管理没有活力。因此,必须在管理机制上狠下功夫,建立旅游集团公司,重点景区实行管委会制度,完善旅游行业管理体制,大力培植旅游龙头企业,走集团化发展路子,形成以旅游集团为骨干,中小型企业为主体,责权明确,协同发展的旅游企业组织新格局。要大力提倡四川雅安碧峰峡“政府出资源,统一规划,企业出资金,独立建设、经营和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模式,不能再走仅靠国家投资的低水平建设的路子。

4、基础设施和景点建设是做大做强安康旅游业的关键

基础设施和景区景点建设是制约旅游业快速发展之关键。安康旅游业其所以发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交通基础设施问题,因为交通原因,很多景点还处于原始状态,我们的鬼谷岭、千层河、羊山、燕子洞、擂鼓台等重要景区,都因为不通公路,开发举步维艰,好多民间资本看好景区景点的前景,也因公路不畅望而却步。因此,公路交通规划要与旅游发展紧密结合,重点景区道路要纳入全市公路交通网络建设规划,安康至瀛湖旅游专线,瀛湖至岚皋二级公路,通往鬼谷岭、千层河、羊山、擂鼓台等重要景区的公路应尽快列入建设规划,以此来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景区开发。要加大重点景区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景区景点质量等级申报工作,不断提高景区景点档次。同时,要结合开展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活动,加大安康中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旅游服务体系功能,为做大做强安康旅游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5、创新宣传促销方式是做大做强安康旅游业的重要措施

旅游业的发展,一个景点的成熟在于宣传促销,在于炒作。正如昆明旅游局的负责同志饶有兴趣的说:“我们搞旅游工作就是无事生事,有事更要借题发挥,大造声势,以此来吸引游客,搞活人气。”安康旅游宣传促销要借鉴昆明的经验,改变过去局部、行业内部的宣传促销,为整个安康城市化的大宣传促销和城市形象展示,由过去单一型、分散型宣传促销,转变为综合型、整体型宣传促销。每年确定一个宣传主题,以塑造安康整体形象为重点,充分利用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及各县区举办的各种节庆活动,建立政府组织、部门联合、政企联手、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新机制。通过举办龙舟节,巩固已有的客源市场,不断向全国和海外开拓新的客源市场,聚集人气,和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一样,使安康龙舟节成为安康向外打出的一张比较固定的旅游品牌。在客源市场和周边城市要逐步建立营销网络,利用现代化手段,搭建旅游电子信息商务平台,组织文艺界人士宣传安康,采取画家画安康,作家写安康,歌手唱安康,摄影家拍安康的办法联合宣传推介安康旅游资源。

6、赋予旅游文化内涵是做大做强安康旅游业的灵魂

文化和旅游有着历史的渊源。安康尽管没有象云南、四川那样富集的多民族文化,但安康汉水、秦巴文化底蕴丰厚,民俗民风纯朴,各具特色,蕴藏着很多值得研究的文化内涵,比如岚皋的岚河漂流、南宫山宗教文化,石泉的鬼谷文化,平利的女娲文化,汉阴的三沈文化和民俗饮食文化,旬阳的太极文化,紫阳的茶文化和山歌文化等等,都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我们通过开发旅游产品,对旅游产品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旅游和文化、体育竞技活动得到有机结合,来打造旅游精品,提升和增强旅游文化品位。

7、开发旅游商品是做大做强安康旅游业的重要环节

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康旅游商品发展严重滞后,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业投入的比例很低。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旅游商品太少,二是旅游商品购物没有纳入旅游线路统筹安排,三是没有专门的旅游商品购物市场。要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经济中的比例,完善旅游市场功能,一是要加快我市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构筑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旅游商品发展平台,以安康已有一定名气的丝绸等工业产品、中药材和茶叶、绞股蓝等农副产品为基础,提高科技含量和包装质量,发展成名牌商品。二是加快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的开发引进,把旅游工艺品开发与安康地方特色和民间特色产品生产相结合,逐步推出开发质优、款新、价廉、富有创意的安康旅游工艺品,如汉江奇石、根雕工艺品、木雕工艺品等。通过自主研发和借助外地企业加工相结合,逐步形成旅游工艺品的研发和生产体系。三是建立一批旅游定点购物商场,商场和旅行社密切合作,并通过旅游线路的包装把定点购物纳入游程计划。

8、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是做大做强安康旅游业的根本

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文化的传播根本在于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素质的高低。因此,必须加强全市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旅游、人事、教育等部门要加强对在职和在岗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培训,与大专院校联合搞好重点人才培养,从基础教育开始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高度重视导游队伍培训,推行景区景点专职导游制度,要努力使每个导游不仅熟悉景区景点的知识,而且熟悉安康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了解民俗风情和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积极引进旅游经营、管理、营销、策划等各类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和优胜劣汰竞争机制。

三、几点建议

1、重新修编安康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现在的安康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已不适应目前安康旅游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对旅游总体规划重新修编。建议要立即着手成立专门班子,聘请知名专家,对全市旅游资源进一步全面普查,认真调查研究,充分反复论证,高起点大手笔制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使之法规化,成为指导我市旅游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范性文件。

2、适当时候召开一个高规格的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年底适当时候,建议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一个高规格的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从现在起,组成专门班子,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出台《关于加快安康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政策措施,促进安康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3、完善旅游管理体制

①、针对我市旅游产业“小、散、弱”的特点,借鉴外地经验,市上拟组建安康旅游集团公司,为市旅游局直属企业。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线路、统一营销、统一价格、统一结算”和“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原则,推行“一卡通”制,并逐步建立旅游电子商务结算中心,实现旅游企业之间的网络电子交易和帐务的适时清算。

②、旅游发展重点县区要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可与县区旅游主管部门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

③、瀛湖景区实行管委会管理,公司化经营。

④、由旅游局负责,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自律、监督和服务作用。

通过完善旅游行业管理体制,有效打破行业壁垒、条块分割和地域限制,大力培植旅游龙头企业,走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形成以旅游集团为骨干,中小型企业为主体,责权明确,协同发展的旅游企业组织新格局。

4、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以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载体,通过城市建设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创建活动,形成全社会共抓旅游的良好氛围。建议成立专门班子,拿出方案,向中省申报安康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此促进和带动旅游业全面发展。争取2023年把安康创建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5、举办旅游商品展销会

从今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安康旅游商品展销会。今年十一黄金周可由市旅游、乡企、经贸等部门联合举办首届安康旅游商品展销会,通过组织市内外企业,展示展销,聚集人气,繁荣经济,促进发展。

(作者分别系安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政府副秘书长;科长)

第4篇 四川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四川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省政府赴四川考察组

2023年11月3日

10月29日—11月2日,省政府副省长韩忠学率省直发展改革、财政、交通、建设、旅游、政策研究等部门和黄冈、神农架、武汉市黄陂区、武当山等地区政府负责人,赴四川省就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5天的考察。考察组一行考察了成都杜甫草堂和“农家乐”项目,阿巴州九寨沟和黄龙景区,广汉三星堆古遗址等景区以及基础配套建设情况,听取了四川省旅游业发展情况的介绍。总的认为,四川省发展旅游业的决心大,动作大,声势大,规模大,效益大,有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四川省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四川是旅游资源大省,也是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省份之一。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四川省加快了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转化的进程,加快了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迈进的步伐,使旅游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进入了良性的快速发展轨道。

——旅游资源丰富、有特色。四川自然风光雄奇秀美,巴蜀文化积淀深厚,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品位高等特点。现有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等4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14处国家4a级旅游区,1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8处国家级地质公园,6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9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单体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整体开发的前景广阔。

——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大、有品位。四川省按照以市场定产品、定规划的思路,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地编制旅游规划。在1997年率先完成《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国“第一山”国际旅游区、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卧龙中华大熊猫生态旅游区、三星堆古遗址文化旅游区和都江堰—青城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等五大旅游区规划,从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宣传促销等方面增加投入,加快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国宝大熊猫、古蜀文化三星堆、童话世界九寨沟三大旅游品牌和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等4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等,已成为海内外旅游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旅游产业要素配套完善、有档次。目前四川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近1700公里,拥有10个支线机场航空网络, 旅游的可进入性大大提高。特别是九寨黄龙机场的建成通航,很快地提高了这两大品牌景区的交通便捷性,进入了民航航班穿梭、景区客源大增、互促互动的良性发展。开通了同往欧洲、东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0条国际旅游航线,为出入境特别是入境旅游的快速增长提供了便利条件。加快重点旅游公路以波形防护栏、各种路标路牌为重点的安全设施建设,遏制了重特大涉旅交通事故的发生。全省重视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功能的完善,形成了成都、绵阳、自贡、乐山等一批环境优美、文化浓郁、设施完善的旅游城市。全省有旅行社540多家,星级饭店380多家;重点旅游景区都建有具有一定规模的游客中心、购物场所和特色文艺表演场所,以及规范的停车场和生态型、环保型旅游厕所。各类旅游服务设施有规模、有档次,增强了景区的品位和对外吸引力。

——旅游产业效益增长快、有规模。四川省旅游总收入从1998年的126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421亿元,增长了3.34倍,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由1998年的3.6%上升到2003年的7.8%。今年截止“十一”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旅游者突破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84亿元,预计今年旅游总收入超过500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突破70万人次,外汇收入突破2亿美元。在市场分布上,国内旅游增长很快,入境旅游稳步发展,省内市场和省外市场比重各半,旅游业呈现出效益型、规模型增长的态势。重点旅游景区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如按九寨沟景区目前的接待量计算,今年的门票及景区内交通收入达7亿元,旅游综合收入有望超过15亿元。

二、四川省发展旅游业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四川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落实发展措施,保持了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规模发展。目前四川正在以一流的旅游资源、一流的发展理念、一流的开发模式、一流的运作机制,打造一流的旅游品牌,营造一流的旅游环境,实现一流的发展目标,旅游业的发展态势十分看好。

(一)创新协调机制,大力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战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全省国民经济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来重点培育,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目标,加大了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的力度,推出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措施。一是率先在国内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去年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两次召开“四川旅游发展大会”,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提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措施。省委书记、省长、“四大家”领导,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市州和重点县(市)党政一把手,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海外投资商都参加了会议。两届的旅游发展大会至少达到了三个目的:一个是省委、省政府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会议;一个是烘托旅游产业发展的节庆活动;一个是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全民动员大会。同时,他们还将采取各地申办的形式,每年召开一次旅游发展大会,力争把“旅发会”办成国内知名的节庆会展品牌。二是制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去年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四川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的通知》,提出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三是加强了对旅游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调整、充实了全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由省长张中伟担任,3位省委、省政府领导任副组长,27个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调整了省政府领导的分工,明确分管计划、交通、建设的副省长分管旅游行业。同时还加强了省旅游局对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协调、监督检查、行政执法、行业管理和指导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四是省领导全面督导旅游产业发展工作。省委书记、省长利用周末多次带队深入景区调研,解决旅游发展的重大问题。书记、省长去年就旅游方面的批示达66次之多,今年开始在家的省委常委每个周末到旅游景区调研,现场解决有关问题。五是政府将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拿在手上来抓。今年初,由省长任组长在国内率先编制的省级生态旅游发展白皮书——《四川省生态旅游发展报告》正式出版,成为全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目前省政府正在组织编写《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报告》,以指导推进省内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5篇 赴四川成都学习优秀考察报告

xx区xx届小学校长培训班一行60人教育考察团,于20 年x月x日至x月x日赴四川成都学习该地教育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素质教育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这次学习考察组织严密,内容丰富,我们跟随考察团边看边议,深感受益匪浅,体会良多。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概述

1、此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成都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施情况,学习其先进经验。

2、此次考察的学校有:xx市龙江路小学分校、xx市棕北中学、xx市桐梓林小学、xx市锦官新城小学。

3、此次考察的形式主要是:参观校园,听取校领导在教学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并与他们就学校管理方面的困惑进行面对面交流。

4、对成都四所学校教育的总体印象:无论是聆听几所学校校长的讲话还是深入参观他们学校,都能感觉到他们 “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人本发展理念,有明确的“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办学目标。不管办学条件如何,都努力在学校现有的条件基础上追求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坚持从小事做起,精细化管理,重视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考察后的反思及收获

1、有思想,校长要有先进的办学思想体系和对教育执着的追求

在校长的报告中,几位校长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办学思想,他们的教育目标,就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培养品德、极具爱心、有良好习惯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在校长的报告中和各种管理方法中,无不渗透着这个培养目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开展的。因此我觉得作为校长,就应该站在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高度来管理学校,确立学校的办学思想。我想他们的教育思想站在了教育的前沿上,紧紧抓住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并且展现出他们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2、带队伍,校长要建立、引领一支敬业奉献,富有特色的教师队伍

在培养教师队伍上,几所学校着重提到了师德建设,两所也是民办学校,但他们招聘教师第一看重是老师抱着什么目的来学校,如果只是为挣钱,他们会拒之门外,他们看重的是教师对事业的激情,是为了实现教育的理想。正如一位校长讲的,教育是事业,收获的是快乐;教师象一把火,不仅要点燃自己,还要复燃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光、发热,自己去燃烧;没有坏孩子,只有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和这么多优秀的学生在一起,我也会成为优秀的;一位优秀教师常能给他的学生以终身的影响。这些思想反映出他们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认识到位和工作到位。在这方面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而言,必须具备高水平的综合素质。具备高素质的管理才能是管理好学校的必要条件。高素质的管理者应是专家型、学者型的领导,不仅能机智灵活的处理学校的日常事务,更重要的要表现在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精通、指导和疏通上,并竭力用自身的知识魅力、人格魅力吸引人、感召人、引领人,真正以行家里手带领学校向前发展。让教师们感到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快乐的。正如xx市龙江路小学分校校长段红所说:“用教育改变生活,让工作成为快乐。快乐是一种心态,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力量,让我们的教师在工作中体会从事教育带来的成就感,我们的教育就是快乐的。”

3、重科研,校长要积极参与、投入到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中

从xx市龙江路小学分校快乐教育特色、xx市棕北中学劳动服务德育特色教育、xx市桐梓林小学科学教育特色、xx市锦官新城小学精致教育特色。更使我感到教育科学研究在创建特色学校中的重要性。积极开展教育科研,认真研究和探索教育自身的规律,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只有加强教育科研,才能正确分析学校的实际办学基础,才能挖掘潜力、扬长避短、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创办特色学校的动力。

第6篇 赴四川成都学习考察报告

白云区xx届小学校长培训班一行60人教育考察团,于200x年x月x日至x月x日赴四川成都学习该地教育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素质教育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这次学习考察组织严密,内容丰富,我们跟随考察团边看边议,深感受益匪浅,体会良多。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概述

1、此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成都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施情况,学习其先进经验。

2、此次考察的学校有: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分校、成都市棕北中学、成都市桐梓林小学、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

3、此次考察的形式主要是:参观校园,听取校领导在教学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并与他们就学校管理方面的困惑进行面对面交流。

4、对成都四所学校教育的总体印象:无论是聆听几所学校校长的讲话还是深入参观他们学校,都能感觉到他们 “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人本发展理念,有明确的“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办学目标。不管办学条件如何,都努力在学校现有的条件基础上追求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坚持从小事做起,精细化管理,重视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考察后的反思及收获

1、有思想,校长要有先进的办学思想体系和对教育执着的追求

在校长的报告中,几位校长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办学思想,他们的教育目标,就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培养品德、极具爱心、有良好习惯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在校长的报告中和各种管理方法中,无不渗透着这个培养目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开展的。因此我觉得作为校长,就应该站在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高度来管理学校,确立学校的办学思想。我想他们的教育思想站在了教育的前沿上,紧紧抓住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并且展现出他们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2、带队伍,校长要建立、引领一支敬业奉献,富有特色的教师队伍

在培养教师队伍上,几所学校着重提到了师德建设,两所也是民办学校,但他们招聘教师第一看重是老师抱着什么目的来学校,如果只是为挣钱,他们会拒之门外,他们看重的是教师对事业的激情,是为了实现教育的理想。正如一位校长讲的,教育是事业,收获的是快乐;教师象一把火,不仅要点燃自己,还要复燃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光、发热,自己去燃烧;没有坏孩子,只有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和这么多优秀的学生在一起,我也会成为优秀的;一位优秀教师常能给他的学生以终身的影响。这些思想反映出他们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认识到位和工作到位。在这方面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而言,必须具备高水平的综合素质。具备高素质的管理才能是管理好学校的必要条件。高素质的管理者应是专家型、学者型的领导,不仅能机智灵活的处理学校的日常事务,更重要的要表现在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精通、指导和疏通上,并竭力用自身的知识魅力、人格魅力吸引人、感召人、引领人,真正以行家里手带领学校向前发展。让教师们感到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快乐的。正如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分校校长段红所说:“用教育改变生活,让工作成为快乐。快乐是一种心态,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力量,让我们的教师在工作中体会从事教育带来的成就感,我们的教育就是快乐的。”

3、重科研,校长要积极参与、投入到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中

从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分校快乐教育特色、成都市棕北中学劳动服务德育特色教育、成都市桐梓林小学科学教育特色、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精致教育特色。更使我感到教育科学研究在创建特色学校中的重要性。积极开展教育科研,认真研究和探索教育自身的规律,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只有加强教育科研,才能正确分析学校的实际办学基础,才能挖掘潜力、扬长避短、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创办特色学校的动力。

一所学校,应有自己的科研课题、科研规划,并有一系列实施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办特色学校思路策略的整体性。 创建特色学校是学校必须长期坚持的任务,学校特色就是学校通过长期有意识的不暇努力而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浓郁的文化氛围,它是特色学校精神和特色学校意志的集中体现;创建特色学校是一项创新性工作,没有现成的操作模式,不可能数日而成,需要艰苦探索,需要校长,教师几年、十几年甚至更多时间的共同努力。

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校长李俊霞大胆的改革值得我们学习,为了开设有益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把上午每节课减少到35分钟,下午则只有30分钟。这样上午4节课中间还有30分钟的大课间的体育活动,下午上3节课校本课程顺利开展。

4、抓德育,校长要注重德育工作实效性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我们德育工作的一大难点就是德育的功力和实效性,这也是我们苦苦思索的难点和德育出路,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信息量的增加,空洞的说教,在学生面前显得乏力,很多教师抱怨,打他不行,说他不听,没办法。如何使德育工作产生巨大的教育力,切实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品质,规范的行为习惯,成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课题。从棕北中学的“劳动服务班”德育工作给了我们很大启示,很值得我们研究,从劳动服务的9大作用:劳动——改变态度、习得技能、激发创新、学会管理、融入集体、懂得尊重、学会感恩、强化意识、展示风采。他们的做法是把社会、学校、家长、教师的愿望变成学生自己的需要,使德育教育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这样就极大显现出了德育工作的教育力。

我校是一所民办学校,由于生源的问题,学生的整体素质存在很大的差异。最基本的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校园的保洁工作就是一个难题。清洁工从早忙到晚,学校仍随处可见学生乱扔掉的废弃物。学校按惯例将公共清洁区域分给各班,学生早、中、晚各进行一次大扫除。一到大扫除,整个校园呈现出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但没过几天,校园环境依然脏乱如旧,宣讲、说教、标语、口号、规定、制度、惩处、激励等传统办法和举措,都显得苍白无力。尽管全校上下反复抓,学生仍然是我行我素,行为习惯并没有多大改观。问题出在哪里呢?

正是源于“学生由于卫生健康意识差,养成了一种不良习惯,从而乱丢乱扔习以为常。学校开设劳技课、健康课,为什麽学生的劳动意识、卫生意识还如此差呢?通过考察成都市棕北中学劳动服务德育特色教育,使我认识到我们在工作中把劳动教育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分割开了,劳动教育在社会公众的心目中,无非是做做清洁卫生,甚至于将劳动作为一种教育的惩罚手段,扭曲了劳动“塑造人、培养人、发展人”的价值。

棕北中学劳动服务班德育特色教育,到形成校本特色课程,是把劳动教育和学校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有机地融合起来,无论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还是从劳动教育的效果,都映射出基础教育工作者对自我教育理想、教育情操的坚守与不懈追求,其实践经验与模式,值得为之推广。棕北劳动服务课程不再是简单的劳动扫除,从劳动技能、劳动方法的培养,到劳动观念、劳动态度的确立,再到学生自主管理、服务意识、礼仪教育等教育内容的融入,它全方位传承了办学者的教育理想与办学理念,从具体教育现象入手践行素质教育的思想。

总之,这次学习考察,感悟很多,感受很深,真是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也充分认识到自己水平的不足,对教育认识的肤浅,今后要加强学习,丰富自己,尽量成为一个懂教育的行家。 百闻不如一见。这次四川之行,时间虽然短暂,但收获却不少。回来以后,我校组织行管人员对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分校、成都市棕北中学、成都市桐梓林小学、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学习和讨论,针对民办学校特点,大家决心以“创建卫生健康学校,共建文明和谐校园”为德育工作重点,创设校本精品课程、精英队伍、精细作风,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优化教风,严格教学的流程管理,为我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开创一个新局面。

第7篇 赴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省学习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内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做法,科学制定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纲要,根据自治区有关领导的安排,由自治区党委农办副主任代宁祥同志带队,有自治区有关地州党委农办主任参加的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习考察组一行6人,于4月中下旬赴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省,对五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学习考察的五个省代表了不同层次经济发展水平,考察的内容涉及到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既有经济发展内容,又有社会发展内容,既有各省的面上部署,又有操作性很强的具体做法,既有经济发达地方的典型经验,也有经济欠发达地方的推动措施。总体看,五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迈出实质性步伐,安排部署力度大,组织措施有力,已经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扎实推进的良好局面。尽管学习考察时间短,但大家开阔了眼界,交流了经验,加强了相互了解,普遍感到收获很大。五个省的经验和做法对当前我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五省的基本情况

四川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总人口8750万人,农业人口6700万人,耕地面积5856.6万亩,人均耕地仅0.67亩。xx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7385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2%,农业增加值达到1496亿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5.6%,农民人均纯收入2803元。四川省也是一个畜牧业大省,xx年全年仅肉猪出栏就达8764万头,肉类总产量949万吨,畜牧业产值116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49个民族成份,总人口3900多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到总人口的38%,农村人口3225万人,人均耕地0.67亩。全省88个县市有50个是国定贫困县,贫困人口266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465万人。xx年全省生产总值19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77元。

湖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的省份,全省国土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700万人,农村人口4241万人,人均占有耕地略高于四川、贵州省。xx年,全省生产总值为6474亿元,农业增加值1255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56.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18元。按常住人口计算,xx年湖南人均生产总值已经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366元。

江西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300万人,农村人口3700万人。这几年江西省整体经济实力迅速上升,xx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40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十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6%,人均生产总值为9439元,按当年平均汇率换算,已突破1000美元大关。财政总收入426亿元,“十五”年均递增20%以上。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66元,比上年增收313元。

福建省是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全省3535万人,陆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位。xx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656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621元,财政总收入7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50元。

二、五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突出重点,全力推动。

一是抓好安排部署。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结束后,五个省迅速行动,在春节前后相继召开省农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新农村建设,都以省委一号文件下发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江西省提出了“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村镇,树立新风尚,形成新机制,创建好班子”的具体工作目标。湖南省结合小康村建设,提出按照“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四川、湖南、贵州、江西省成立了由省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各市县也都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江西省的各级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还有单独的编制和工作经费。三是加快制定规划。各省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放在“xxx”,同时谋划“xxx”后十年。湖南省在抓好总体规划纲要编制的同时,已先期制定并实施了《村庄布点规划设计导则》和《村庄建设规划设计导则》,计划今年完成90%的村庄布点规划编制,完成1500个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江西省把规划的重点放到村镇,同时,还相应制定2-3个不同行业的分项规划,确保规划任务落实到有关部门。江西省赣州市坚持规划先行,从xx年秋新农村建设启动以来,突出村庄规划这个重点,目前,完成了264个圩镇总体规划、1046个行政村共计16794个村庄规划的编制。贵州、福建省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也基本形成,市县新农村建设规划也已启动。四是大力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舆论氛围。各省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舆论宣传工作,各类新闻媒体都把新农村建设作为重点内容,突出加以报道。湖南省在总结长沙县黄兴镇鹿芝岭村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基础上,编辑出版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言歌》,在农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四川省从4月上旬开始,组织38个部门的厅处级干部组成新农村建设宣讲团,深入各市县进行新农村建设宣传。五是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各省都明确把投资的重点由以城市为主转向农村,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突出强调确保落实中央提出的“三个高于”的投入政策,大幅度增加了对农业和农村建设的投入。贵州省今年财政支农资金比xx年增加3.786亿元,主要用于支持新农村建设、水利建设和扶贫开发。湖南省今年安排省级财政支农资金47.76亿元,比xx年增长30%,增幅大大超过往年。

(二)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放到中心位置。

各省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促进生产发展放到了首位,核心是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四川省提出“xxx”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6%以上,江西省提出每年农民增收300元以上,湖南省提出到2023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的目标。各省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在四个方面:一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在资金投入、科技创新和推广、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等方面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四川省今年开始实施星火富民科技工程、畜牧增收科技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把科技贯穿于农业结构调整全过程。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各省普遍加快了特色农产品的深度开发。湖南省重点是抓好10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依托龙头企业带动,突出培育粮油棉麻、肉奶水产、果蔬茶、竹木林纸、烟草等五大产业链。福建省的临海蓝色产业带、闽西北绿色产业带和闽东南高优农业产业带,江西赣南的百万亩脐橙生产基地都在继续提升产业层次。四川省提出2023年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要达到55%以上,力争用3-5年时间把全省建设成为世界重要的猪肉加工出口基地。二是推动发展龙头企业集群。目前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已经达到1002亿元,下一步重点是推动龙头企业集群试点示范,完善形式多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湖南省提出在xx年全省166个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413亿元基础上,继续着力建设和完善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力争“xxx”培育10个年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30个10亿元以上、100个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福建省从今年开始实施产业化“百龙千亿”工程,将集中力量从更高层面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一批产业集群。三是在更大范围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创收。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的状况,各省普遍重视抓好农民外出务工创收工作,这成为近年来农民增收的最大亮点。xx年四川省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达到1637万人,其中省外务工814万人,劳务收入达到722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081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为继续扩大劳务创收规模,“xxx”四川省将着力实施品牌劳务工程,推动“川妹子”、“川建工”、“川厨师”等品牌劳务的发展,并逐步向高端劳务市场和海外劳务市场延伸。贵州省有40%以上的县,当年农民工务工收入超过全县财政收入,“xxx”贵州省将继续把劳务创收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推动,每年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专项资金达7500万元,计划五年完成10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带动全省5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四是继续扩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全面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近几年,五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非常迅猛,成为农民联结大市场、实现稳定增收的重要组织形式。四川省目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1.3万个,有会员278万人,间接带动了近800万农民,“xxx”末,四川省经济合作组织将突破2万个。湖南省把发展专业合作经济合作组织纳入“xxx”规划扶持发展,今年将确定1000个进行重点培育,以示范促发展,力争到2023年使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万个以上,全省30%以上的农户将成为合作组织会员。江西赣州市在新农村建设中把建设新经济组织放到突出位置来抓,一年时间新建各类合作经济组织1314家,经济组织体系已经覆盖全市60%以上的农户。

(三)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开展试点,积累经验,以点带面是各省推动新农村建设普遍采取的做法。江西赣州市新农村建设从xx年9月启动以来,按照“五新一好”(即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整体推进的要求,大力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对示范乡、示范村在投入上适当倾斜,在领导力量上重点加强,在建设模式上大胆创新,在工作进程上适度超前,示范推动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建立了一套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摸索出了在经济欠发达地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赣州模式”。今年江西省确定了6200个自然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安排试点专项资金6.7亿元,重点是推广赣州经验。湖南省在总结多年来抓小康示范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开始启动“千村示范工程”,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集中力量抓好10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示范村实行党政领导办点示范和部门挂点制度,通过抓点带面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xxx”期间,贵州省将安排1亿元财政资金支持100个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每个村每年补助资金20万元。福建省已经启动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即对100个行政村全面加强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建成新农村示范村,对1000个行政村全面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仅厦门市今年安排给试点村的补助经费就达5000万元。

(四)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着力改变农村面貌。

湖南省提出用五年左右时间,完成20%建制村的村容村貌治理任务,重点是开展村庄“三清五改”活动,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改路、改水、改厕、改栏,改灶,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突出解决农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整治农村生态环境。福建省提出以村容村貌整治和环境卫生整治为着力点,切实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免费向农民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推动自然村整合,大力改造“城中村”、“空心村”,优化村庄布局,全面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每年重点治理100个乡镇、1000个行政村,12年全面完成整治任务。江西省赣州市一开始就把村庄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突出抓好村庄规划、推动“三清三改”(即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和改水、改路、改厕),通过“统一扶助标准、择优选择定点、实行以奖代补、农民自主建设”的办法,引导农民加快改变村容村貌。村庄整治示范点由村民推荐成立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根据村民意向协议,自主向政府申报,政府不搞强迫命令。农民自愿参与率高的村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政府对示范点进行项目建设补助,主要是实物补助。整治前首先要完成村庄规划,规划以自然村为主,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千篇一律,注重保留农村历史文脉,传承客家建筑文化,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坚持基础设施、房屋设计、社区服务“三配套”,注意把“三清三改”与旧房改造和新房建设结合起来,不搞大拆大建,防止脱离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同时,通过疏堵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引导农民到规划区建房,拆除“空心房”(长期无人居住的破房屋),流转宅基地,改造旧村落,建设新村镇;另一方面开展对农村违规批地、乱占耕地建房的整治工作,查处乱占乱批行为,将村庄规划建设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整个建设过程实行村民自主管理、自主实施、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仅一年多时间,赣州市村庄整治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政府补助的资金和实物仅占35%左右,发挥了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有6700多个村庄完成了“三清三改”任务,60万农民饮上了干净自来水、用上了卫生厕、走上了平坦路,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有2500多个村庄达到全面整治要求。

(五)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力度,推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

各省主要在财政资金投向上开始重点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福建省提出“xxx”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扶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今年各级财政安排资金6.42亿元,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启动了百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同时,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的财政补助标准从人均20元提高到40元。厦门市今年着力实施农村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工程,将原定四年时间完成的农村教育、卫生项目提前到今年底完成,年内全市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将达到70%,自来水入户率将达到80%以上。江西省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今年新增近4亿元资金用于农村中小学基本建设,新增4000万元用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总额达到1亿元,新增2.8亿元资金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和开展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力度明显大于往年。

三、几点启示

(一)要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自治区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领导小组,突出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是完全必要的。我们所到的五个省从上到下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抓得都很紧。我区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也应加快编制,总体规划应突出宏观性、政策性、指导性,同时,应全面启动有关部门行业、地州市和县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特别是县市和部门的规划要作为一个重点来抓,突出规划的操作性。规划的编制一定要和当地“xxx”规划相互衔接,要突出各地特色,特别是村庄建设规划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注重保留当地民族特色,不能搞千篇一律,一个模式,形成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使之更加符合实际,以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科学性。要加强对规划工作的指导,强化各部门、各地州市和县市的协调配合和交流。在自治区总体规划没有出来之前,可以学习湖南省的经验,结合我区实际,先期制定一个村庄布局规划和建设导则,以指导各地搞好村庄规划建设。

(二)要抓紧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借鉴内地的经验,我区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应全面展开:一是要积极支持地州、县市抓好一批试点示范,带动面上的工作。试点工作要把重点放到村一级,有选择性地针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特色的村庄类型开展,可以是行政村,也可以是自然村,可以是小康村,也可以贫困村,试点村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自治区的试点工作要采取立足村镇一级,以县为主整体推进的办法,积累经验。二是试点示范工作要找准切入点。建设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要求,抓试点示范不能单独搞一个模式,一定要结合试点村实际,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找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以此全面带动新农村建设。要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群众能不能得到实惠作为试点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三是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要从管理体制、组织领导机制、投入引导机制、服务保障机制、监督机制上不断创新,确保试点效果。江西赣州市的试点工作搞得好,就是因为突破了传统的管理体制,大胆创新,改变了单纯地给钱给物的做法,形成了一整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运作机制。我区试点工作一开始就要注意充分依靠当地农民群众的力量,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为主,形成农民自主发展、自主建设和自我监督的机制。

(三)要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农民持续大幅度增收。这几年我区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但和内地相比,我们的差距十分明显。考察的五个省中除贵州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我区外,其他省都要高于我区,最高的福建省比我区高出近xx元。我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也在继续扩大,农民增收难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相比之下,我区农民增收的渠道还不够多,抓农民增收的力度还不够到位,促进增收的措施针对性还不够强,借鉴五省的经验,必须强化三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努力培育新产业,拓宽增收渠道。我区加快发展“四大”基地,培育优势主导产业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要继续围绕提高综合效益,立足发展现代农业,突出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个重点,促进农民形成稳定的增收来源。我区农民收入和内地相比差距大,主要就是非农产业收入和劳务收入差距大,必须下更大努力把农村非农产业和劳务经济做大,开辟农业和农村外部增收空间。二是要把贫困地区农民增收作为一个突出重点来抓。我区农民增收难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贫困地区农民增收难,要学习贵州省开发式扶贫的经验,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关键,层层抓落实,扎实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发展贫困地区劳务经济,从多渠道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三是要进一步强化增收的组织措施。要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把农民增收目标放到更加突出位置,作为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一条指标落实到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形成各方面抓增收促发展的合力。

(四)要因地制宜推动村庄整治。内地五省的经验表明,不论经济发达的村庄,还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村庄,只要尊重农民意愿,找准办法,都可以通过搞好村庄整治,较快地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面貌。我区村容村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少规划,乱堆乱放乱建,人和畜禽混杂,人居环境差等,当前解决这些问题要实行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要把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和加强农村水电路等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村庄整治的着力点,通过清理垃圾和卫生死角,清除乱搭乱建,推进农户改圈、改厕、改水、改房和村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尽快改变农村面貌。对已经有基础的小康示范村主要是完善和提升,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服务,提高村庄现代化水平。农村集体经济有实力,农民收入较高的村庄,要适度超前制定整治规划,把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对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村庄,整治的重点要放在旧村改造上。同时,要结合实际,合理调整当地村庄布局,推动一些偏远村组就近合并,实行小村变大村,实行集中统一规划建设。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防止脱离实际,搞大拆大建,盲目攀比。

(五)要进一步形成全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合力。一是要切实强化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五个省通过成立强有力领导机构,全力推动各项工作的做法值得我区学习。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只有强化组织领导,才能加强各部门行业之间相互协调配合,进一步整合各方面力量,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二是要大力营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舆论氛围。要继续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宣传报道的一个突出重点,通过宣传报道,正确引导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要组织新农村建设宣讲团,深入农村牧区开展新农村建设宣传,进一步激发蕴藏在群众中的新农村建设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及时总结和宣传各地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三是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要加快农村改革,进一步消除影响农村发展体的体制机制障碍,继续加大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力度,强化财政、金融、流通等方面对农村的支持,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局面,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第8篇 关于四川省合江县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关于四川省合江县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县职教改革发展步伐,5月下旬,由政府副县长陈少敏同志带队、陈再新局长等一行四人赴四川省合江县考察了该县职业教育。

一、合江职教基本情况

四川省合江县地处云、贵、川、渝交汇点,总人口84万,是一个中等农业县,自然资源贫乏,工业基础薄弱。然而,近年来人们却纷纷把目光投向那里,四面八方的求经问策者纷至沓来。这一切均缘于该县职教的蓬勃发展。该县现有职业学校5所,职业学校教职工900余人,在校生18420人,高中阶段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比例自2000年来保持在5∶5左右,2023年职教招生人数甚至超过普高招生人数。在该县5所职业学校中,生源火爆、规模逾万人的少岷职业技术学校显得格外耀眼。2023年全国职教现场会在该校召开,教育部长周济高度评价说:“少岷职业技术学校代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合江职教发展主要经验

(一)政府引导。合江是农业县,政府将发展职教作为培养实用技术人才、加快农村劳力转移、富民强县的重要途径,对职教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一是抓组织领导。成立了职教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县政府办、教育局、农业局、劳动保障局、建设局等部门组成的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职教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抓政策服务。在职业学校发展需要拓展校园时,政府出台优惠政策,积极搞好协调,为学校征地扩建创造条件。三是抓环境优化。县政府明确规定,任何部门未经许可不得到学校收取费用。公安文化等部门联手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卫生部门为学校确定实习医院。安监、消防、防疫部门定期到学校提供免费培训和服务。金融部门简化贷款手续,给予资金支持。

四川考察报告(8篇)

为学习借鉴内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做法,科学制定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纲要,根据自治区有关领导的安排,由自治区党委农办副主任代宁祥同志带队,有自治区有关地州党委农办主任参加的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习考察组一行6人,于4月中下旬赴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省,对五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学习考察的五个省代表了不同层次经济发展水平,考察的内容涉及到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既有经济发展内容,又有社会发展内容,既有各省的面上部署,又有操作性很强的具体做法,既有经济发达地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四川相关文章

  • 四川两会报告简报(3篇范文)
  • 四川两会报告简报(3篇范文)91人关注

    四川两会召开时间2016年,两会四川代表名单及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解读1月28日上午10时,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成都市锦江大礼堂召开。四川省人大常委 ...[更多]

  • 四川报告两例(8篇范文)
  • 四川报告两例(8篇范文)75人关注

    这次*代会报告提出了“一个愿景,两个跨越,三大发展战略”的总体谋划,科学描绘了我们未来的美好蓝图,谋划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 ...[更多]

  • 四川大学报告(2篇范文)
  • 四川大学报告(2篇范文)72人关注

    2012年寒假如期而至,我高高兴兴的回到了老家。老家的天气不像广元那么的好,阴冷阴冷的,满天的乌云,太阳终究没有要出来的意思。然而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好处, ...[更多]

  • 四川省报告(8篇范文)
  • 四川省报告(8篇范文)52人关注

    认真学习贯彻四川省第十一次*代会精神,我们要将新的实践与好的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在学习与借鉴、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开创治蜀兴川各项事业的新局面。以下是酷猫写作范 ...[更多]

  • 四川旅游报告
  • 四川旅游报告48人关注

    四川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省政府赴四川考察组2004年11月3日10月29日—11月2日,省政府副省长韩忠学率省直发展改革、财政、交通、建设、旅游、政策研究等部门和黄冈、 ...[更多]

  • 四川考察报告(8篇)
  • 四川考察报告(8篇)31人关注

    为学习借鉴内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做法,科学制定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纲要,根据自治区有关领导的安排,由自治区党委农办副主任代宁祥同志带 ...[更多]

  • 四川省政府报告(3篇范文)
  • 四川省政府报告(3篇范文)20人关注

    2016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要点解读和中英文翻译各位代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对今年工作提出建议,请各位代 ...[更多]

  • 四川考察报告
  • 四川考察报告16人关注

    11月21日至27日,区委办公室一行赴四川成都考察,一路所见所闻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得到了许多收获与启示。一、资源的宝库1、丰富的旅游资源。四川省是全国旅游 ...[更多]

综合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