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企业用工需求情况调查报告
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前提和基础。为准确掌握我区当前用工状况及培训需求,分析判断当前就业形势,切实解决单位用人需求问题,确保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芙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年3月在全区重点企业开展了一次用工需求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区企业用工总体环境
较好,从业人员流动率较低,用工需求总量较大,并呈逐年增长趋势;但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存在结构性失衡,企业用工难问题日益突显,就业压力持续加大,就业形势复杂,存在招工、求职“两头难”现象。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重点调查方法,重点调查单位为全区境内第二、第三产业的工商企业(不含行政**和社会团体)、产业活动单位和规模个体户(年营业收入在200万以上的个体户)。共抽取重点调查单位7873家,进行入户调查,收回有效调查问卷7870份。
被调查的**户企业,企业法人单位**家,占总数的78%;产业活动单位—企业法人单位分支机构1245家,占总数的16%;规模个体户**家,占总数的6%。
企业类别比例所涉及的行业有1、工业;2、建筑业;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批发和零售业;5、住宿和餐饮业; 6、房地产业;7、金融保险证券业;8、现代服务业。其中工业有441家,占总数的6%;建筑业220家,占总数的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50家,占总数的4%;批发和零售业有**家,占总数的15%;住宿和餐饮业有393家,占总数的5%;房地产业有302家,占总数的4%;金融保险证券业有270家,占总数的3%;现代服务业有**家,占总数的60%。
行业比例图被调查的**户企业,从业人员共**万人,规模最小的2人,最大的5500,上年度离职人数2.9万人,从业人员流动率9.6%。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员为**人,占总人数的12%;现代服务业就业人员为**人,占总数的62.9%。
被调查企业预计**年用工需求4万人,其中现代服务业占67%;批发和零售业占10%。
万人,用工需求率为12%。从**年需招用人员职业(工种)要求来看,用工需求人数集中在一些重点职业(工种),主要为第二产业中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企业,其中现代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需求尤为凸显,分别为23730人和2541人,占全区企业需求的77%。
(一)岗位薪酬在不断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拟定**年新招用员工平均月薪为2758元,其中在3000元以上的占到45.8%,2500-3000元占**%,2019-2500元占7.2%,1500-2019元占26.7%,1500元以下占14.9%。**年较**年月薪有所提升,且出现了很多高薪职位,有48.8%企业在2500元以下,有**%企业在2500元以上。可见,**年很多企业都在积极提高薪酬,招揽各地英才。
(二)企业普遍出现“招工难”
目前急需招聘的企业存在用工缺口的工种主要集中在销售、服务、业务、技术型、普工等相对灵活型就业人员,尤其是技能人才缺口较大,而高级技工更是成为人才市场的香馍馍。而像管理人员、行政人员、项目经理、文员、it人员、司机、医护人员等需求量相对较小,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
调查结果显示,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传统服务业企业所需的服务员、普工、技术人员、高级技工、业务员、销售员等行业,求职人员越来越少,招聘的难度越来越大,有的企业甚至一年四季都在招聘服务员、普工、技工等。
三、原因分析
(一)外来务工人员总量在减少。对于服务员、普工、技工等求职人员,他们主要来自于进城务工的农村户籍人员。随着市、县、镇、乡各级政府的大力发展经济,不断的招商引资,引进了大量的外资或合资企业办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劳动力的就业成本看,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机会成本大幅度提高,这主要出于农村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另一方面,求职者生活成本不断上升,这主要出于物价上涨速度过快,增加了求职者在城镇的生活支出。与农村相比,城市的生活成本更高,且城市薪酬待遇不占优势,大量求职人员选择在家就业。
(二)新成长劳动者要求在提高。新求职人群70%以上都是“80后”、“90后”的农村新青年,他们逐渐成为企业用工的主体。相比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在学历和技能上都有一定程度提高,与父辈相比,他们大多有着中专或高中文化,他们普遍对普工和动手类的岗位不感兴趣,求职方向多集中在管理类、文员等劳动强度相 对较小,工作环境相对较好的岗位,除工资薪酬外,他们更加注重对职业前景的选择,想谋求一份体面、稳定有保障、能长期规划的职业,对工作环境的要求更高、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更高。
3、技术人才供求结构失衡。技工、高级技工等技术型人才缺口较大。随着我市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几乎所有行业的熟练技工、高级技工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主要是由于人们的成才观念和教育改革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从成才观念来看,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加上目前独生子女多,人们仍将读大学、当“干*”作为最主要的成才选择,选择读职业技术学校的不多。而目前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部分专业和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方式还未能完全与市场需求相衔接,远远满足不了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部分劳动力择业观念存在“三高一低”的现象,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大部分毕业生一般不愿从事艰苦行业和车间一线技能工作,也是造成一线技工、熟练技工的大量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关于充分开发我区人力资源的几点建议
随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企业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已经逐步显现。能否为企业提供需要的技能人才,已经成为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不断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为我区产业高端化发展夯实基础,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是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总量。发展经济是促进就业的根本途径,要通过加快经济发展不断扩大就业容量。在经济发展的全局中要把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形成经济发展与就业促进的良性互动。总体布局上,在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含量和利用人力资源的经济产业和生产服务领域,通过经济增长拉动就业;要素投入上,在增加各要素投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来促进经济增长;目标导向上,切实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变成促进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把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变成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芙蓉区作为“湖湘之心、中部标杆、全国一流”的省会中心城区,要充分发挥经济在全省率先发展的领头羊优势,进一步培育产业集群,突出发展二、三产业,做大支柱产业,创造更多的、更有吸引力的就业岗位,打造三湘第一就业热土,形成人才积聚效应。
二是落实就业优惠政策,促进就业稳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积极的就业政策,在对象范围上,把省内外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全部纳入区就业工作总体规划,只要到区内就业,实行与本辖区户籍劳动者同等的就业政策和就业服务。要结合芙蓉区区情,在全面落实国家六补一贷(职业培训补贴、技能鉴定补贴、社保补贴、见习补贴、岗位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更加积极的促进就业的社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财税政策、投资政策、金融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要打破“城镇劳动者”、“农村劳动力”身份界限,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失业统计及失业监测体系,促进城乡统筹就业。
三是建立就业工作机制,强化就业管理。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工作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加大考核力度。要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完善街道、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并实现区级公共职业介绍服务平台与省、市人力资源市场联网,与各街道、社区就业服务平台联网,实现数据共享,使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在公共就业服务的任一窗口都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对接服务。要建立全区人力资源和就业、失业情况数据库,及时准确反映城乡人力资源状况、就业和失业人口的总量和结构,为政府准确判断就业形势、制定和调整工作对策服务。要建立就业服务项目负责人制度,开展从用工需求调查、分析、培训、人力资源招聘、上岗状况追踪的一条龙、一站式服务。要按照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的要求,建立职责明确、上下畅通、动作协调的就业工作体系,要不断完善就业管理服务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政治思想和业务能力,为就业工作开展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
四是开展就业专项活动,提供人本服务。要谋突破、思创新、重策划,按照“天天有岗位、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市场”的要求,开展系列就业专项服务活动。一月为就业援助月,利用两节期间,慰问困难对象;二月到四月为春风送温暖月,为农村劳动者提供维权、政策咨询、培训、就业服务等;四月到五月为就业岗位直通车月,在各街乡举办大型招聘会,将岗位送到最基层;六月到八月为培训月,利用暑假的空档期,为高校学生提供各类培训;九月为高校毕业生服务月,为离校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对登记失业、家庭或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援助;10月到11月为人力资源月,举办秋季大型招聘会,为企业用工牵线搭桥,帮助各类城乡劳动者实现就业。12月为调研分析月,对企业、市场、用工单位进行随机走访,为全年用工状况进行总结分析,为来年企业用工提前做好资源储备。
五是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升技能水平。要创新培训方式,完善培训机制,进一步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根据市场需要,组织“定单式、对接式、储备式”培训,着力培养实用人才,最大限度地满足用工需求。重点加强初高中毕业生中未能继续升学的新成长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农村进城劳动者和在岗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紧贴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培训规模,根据市场培训盲点,创新思维,拓宽培训工种;切实抓好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者和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培训,组织开展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培训和创业意识培训。不仅局限在现有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还要推及跟随务工人员而来的家庭成员培训,如面对男性务工人员密集的地方,推出家庭服务员、月嫂等有针对性的女性家属培训班等。积极引导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进入街道、社区,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培训平台,并对接省、市培训机构,形成完整的职业技能培训网络。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引导企业加大培训投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扩充培训能力,做大做强培训市场。
六是协调劳资双方关系 和谐就业环境。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加大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力度,巩固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进一步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大力开展推进集体合同的“彩虹计划”,大力宣传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定期组织人力资源市场薪筹调查,发布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信息,为企业制定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提供有效指导。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建立直通企业的协调维权网络,加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劳动纠纷信访联动机制,依法严厉打击恶意欠薪等劳动用工领域犯罪行为,进一步提高劳动报酬争议调解仲裁效能,限时处理集体劳动争议,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督促用人单位改善劳动条件,加强人文关怀,促进劳动者体面就业,快乐就业。
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打造芙蓉就业热土,形成经济发展与就业促进的良性互动,显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确保工作到位,必须要有以下“保障”:
一是组织保障。要明确政府促进就业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全区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机制,防止政府职责部门化。《就业促进法》规定:扩大就业是县级以上政府的重要职责,但是,目前很多就业的指标只考核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基层街道社区。如“城镇新增就业”指标考核直接下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再到街道社区,而实际上,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是否达到目标任务,首先取决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企业能否增加就业岗位,其次才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就业服务工作质量。为此,要尽快建立健全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定期研究就业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各联席单位要互通信息,互相支持,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建立以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的组织保障体系,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投入保障。要加大各级财政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重点加大对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和劳动保障执法监察等工作的投入,形成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任务相适应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和激励机制。在促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方面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点产业发展建设资金中,建立就业发展专项资金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协调使用机制,在国家就业资金有效使用的基础上,应结合区情,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力度,弥补国家就业促进资金在使用项目、使用金额上的不足。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为例,国家就业资金培训补贴的最高标准为1000元,而要真正实现技能与岗位对接,1000元培训补贴还有待提高,在国家政策未能突破之前,需要地方解放思想,增加投入。
三是思想保障。新型用工矛盾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求职者加大了对工作的期望值,另一方面是企业对用工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国家、省、市积极的就业政策、培训政策,引导城乡劳动者更新就业观念,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如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提高产业工人和服务业工种在公众中的社会地位;通过职业指导,帮助劳动者树立适应市场需要的择业观念,积极主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要进一步强化宣传职能,加大宣传投入,不断提高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营造有利于促进就业市场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
四是建设保障。要不遗余力地推动就业服务硬件和软件建设,推进就业服务和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建力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有形体系和网上无形体系。以区人力资源市场为龙头,以街道公共就业服务站为主体,以社区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为基础,打造全区人力资源市场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把有形的公共就业服务整合成为无逢对接的效率整体。进一步理顺业务流程,促进工作业务下移,在基层就业服务窗口开展求职登记、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功能齐全的就业服务,重点加强基层服务大厅的功能区建设和提升基层平台的信息系统建设,及时换代更新基层电子信息设备,提高街道社区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强对全区就业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等信息的实名制管理,依托网上就业信息平台实现全区供需信息共享。
第2篇 2019年度新乡市企业用工调查报告
近日,由新乡市人力资源协会独家撰写的企业用工蓝皮书——《xx年度新乡市企业用工调查报告》正式发布。调查的企业涉及化工、机械、医药、农业、食品、房地产、生物技术等行业。报告认为,影响我市企业用工的因素越来越多样化,但薪酬待遇偏低及择业观念变化是主要因素,导致专业技术人才与操作工供给明显不足。
专业技术人才与操作工供给不足
从我市企业连续三年的用工情况调查发现,企业招聘的难点集中在专业技术人员上,用工需求均超过四成。大部分公司招聘需求在100人以内,量不大但缺口和难度都非常突出,说明专业技术人才供给不足。调查显示,近年来操作工的招聘难度不断增加,xx年操作工的需求逼近总需求的三成,从趋势看,未来招聘销售人员会比操作工更容易一些。
影响用工的因素越来越多样化
调查发现,影响企业用工的因素越来越呈多样化趋势。周边农村生活水平提高、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减低,企业薪酬福利偏低对外来务工人员吸引力下降以及80后、90后人员择业观念变化、不愿到企业上班成为近三年来影响企业用工的三大主要因素。
大部分企业越来越感受到年轻人择业观念变化对用工带来的影响。
招聘渠道变化不大,纸媒招聘大幅下降
企业用工招聘渠道两年来没有发生大的变动,主要渠道仍然是网络招聘、亲朋好友介绍、校园招聘、现场招聘和工作实习,但传统报纸媒体招聘大幅下降。
调查显示,企业最为看重用工人员的素质是品德,其次是经验,再次是技能,最后才是学历。企业招聘时最为关注学生的社会实习、就业前准备及学校实践活动,另外形象气质、专业证书、学校知名度也能在面试过程中加分。
企业用工在薪酬待遇上不具竞争力
新乡市xx年人均工资为2786元,在全省18个地市排名14位,处于中下水平。
从我市企业提供给应届毕业生的薪酬待遇看,转正后技校生和大专生一样,均在xx元至2500元。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我市企业给出的薪酬待遇技校生和大专生有一定的竞争力,本科生和硕士生的薪酬竞争力明显不足。我市38%的企业能够为员工提供免费食宿,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薪酬竞争力的不足。
第3篇 关于企业用工情况的调查报告
企业用工模式是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建立劳动关系,本文将介绍关于企业用工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企业用工情况的调查报告(1)
按照2015年第6次区长办公会针对服务市场主体的有关要求,针对企业用工难、用工贵、用工乱的反映,我局高度重视,抽调精干力量,对辖区内30余家企业的用工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企业用工难问题
1、用工市场供求不平衡,技术工人流失严重。受宏观经济影响,我区部分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革新未及时跟上市场需求,企业订单下滑,一方面企业生产总值呈负增长状态,能提供给工人的岗位逐步减少。另一方面,生产任务不饱和,职工实际收入减少,影响到职工个人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开支,一些技术工人开始转向农林牧渔、消费、流通等行业。从走访的某企业情况看,2014年该企业后勤岗、技术岗和管理岗工人占比约为1:8:1,今年同期该项比例1:6:3,制造业工人流失问题突出。今年下半年各类招聘会,区内企业提供岗位同比下降53%,低端岗位需求收缩,其中制造业岗位同比下降80%以上。
2、招募平台使用率不高,储备人才难。目前,区内有21个公共就业服务机构,11家中介职业介绍机构,同时,在官方网站和中国就业网上还开辟有专门的招聘供求窗口。除了开展日常工作外,每周三、赶场天和特殊的节点均要组织开展大型招聘会。今年以来,区人力资源市场组织开展各类招聘会44场次,累计介绍成功3812人。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区内企业用工仍以职工内部推荐为主,区人力资源市场招聘为辅,区内招募平台使用率不高,未能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我区还属于劳动力输出区,全区94.32万人,农业人口58万人,其中33.79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主要是在中西部地区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同时,受市场经济影响,在引进高中端人才方面的机制和配套环境还不具备吸引力,人才储备能力弱。目前,我区企业紧缺财务分析、成本预算、市场拓展、工程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关键岗位高技能人才。
3、企业文化建设不完善,稳定工人队伍难。专家认为:招不到人是待遇问题,留不住人是文化问题。调查的30余家企业,有意识建设企业文化的企业不到30%,对于我区企业来说,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基本保持既有模式,民营经济在这方面还需加强。在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后,注重人才管理制度创新、将企业文化柔性层面的要求纳入制度体系,创造条件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拓展员工发展空间,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让员工感觉在企业工作有归属感、有奔头。这样,用工难的状况会得到有效缓解。
(二)企业用工贵问题
1、生产不饱和,用工成本占比提高。以齿轮行业为例,区内齿轮加工业市场输出产品以重型、大型汽车的配件为主,轻汽、微汽配件制造微乎其微,市场供大于求,导致抗宏观经济下行冲击力弱,目前齿轮经济疲软。以走访的一家民营齿轮厂为例,正常生产情况下有员工500人左右,平均工资3000元/月,用工成本占生产总值的16.6%;目前,由于订单下降,提供工作岗位减少,离岗发放生活费的员工达390余人。仅职工工资(含待岗员工生活费)和社会保险费两项人力资源成本支出就占生产总值的38.5%以上,企业经济负担增重。
2、学习意识薄弱,各项政策使用率低。目前我区企业大都未建立完备的培训机制,技能方面的培训主要靠选派员工到上流企业学习,车间以师带徒的方式提高操作工人的技能,管理人员几乎靠自学成才和经验积累,员工培训支出占比较低。今年以来,区人力社保部门分别针对不同行业的市场主体组织劳动法规、社会保险、就业扶持以及技能提升、职称评定等相关培训十余场,但收效甚微。以9月30日组织的企业劳资干*培训为例,会务工作人员电话通知参训企业80余家,到场企业不足40家,个别参训人员积极性不高,有迟到、早退现象发生。学习意识的淡薄直接导致企业对政府服务市场主体的政策不能充分了解,未能及时享受各类政策性补贴,人为增加用人成本支出。
3、法制意识薄弱,增加违法成本支出。市场主体不学法、不用法,家族式、经验式管理企业的现象近年来呈下降趋势,目前主要表现在拖欠劳动报酬、侵犯职工休息权、违反程序解除劳动关系等方面,增加违法用工成本支出。今年前三季度,我区劳动争议仲裁立案处理劳动纠纷案已达1080件,其中10人以上的群体案件5件,涉案金额达2594万元左右,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
(三)、企业用工乱问题
近年来,人社部门通过各类活动、讲座、以案说法等形式向区内企业普及相关人力资源政策法规知识,目前劳动关系相对和谐稳定。但仍有个别违法用工现象出现,表现在:
1、企业用工管理不规范,增加额外支出。2015年1-10月,劳动监察投诉举报案件85件,投诉举报案件数比上年度减少9.3%,比2013年同期下降22.35%,呈逐年下降趋势。
今年以来,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争议呈下降趋势,但是因履行、变更、解除劳动合同引发的关于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待遇及福利、经济补偿金、违约金、赔偿金以及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以外条款发生的争议却在上升。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劳动者法律意识提高,主动维护劳动权益能力增强;二是企业用工流程不规范,给员工有机可乘,额外增加违法成本支出。如企业解除违反单位规章制度的职工,但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未及时按照程序向职工出具《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解除劳动关系,职工退出工作岗位一段时间后,违规事件一直未解决,遂以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条件为由,提出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等费用。至此,解除劳动关系的性质就发生根本变化,用人单位因自身人力资源管理的疏忽额外增加了违法用工成本支出。
2、对政策法规一知半解,过失侵权行为时有发生。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这样一家企业,该企业经营管理相对规范,但是在招收初次参加工作的40岁以上女性员工时,无论单位还是劳动者都认为该劳动者达到55岁时,由于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没有15年,不能领取退休待遇。于是,双方协商决定,将应当缴入社会保险基金的费用折算后发放给职工本人。一方面企业可以减少缴纳社会保险的支出,另一方面职工也可以增加月收入。造成这种过失侵权行为的主要原因还是对政策法规理解不透彻,只知道达龄时养老保险缴费不满15年,不能按期领取养老待遇,却不知道可以延长缴费、可以转移到城乡养老保险基金后享受待遇等一系列解决这类问题的相关政策。部分劳动者发现自己权利被侵害后,要求企业承担补偿责任,企业因此对员工的诚信产生质疑。诸如这类过失侵权的问题在劳动合同履行、社会保险缴纳、劳动关系解除用工过程中时有发生,只有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学法、懂法、用法的综合能力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类似现象发生。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当前我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出现的用工难、用工贵、用工乱的局部现象,是多年积蓄问题的反映,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短期阵痛是必然的,这有利于反思过去,谋划未来。
二、人力社保部门的解决措施
在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下,目前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市场主体解决用工难、用工贵、用工乱等问题。
(一)着力解决企业人才引进和用工难题。一是成立人力资源联盟,建立起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信息库,利用网络招聘、猎头公司等平台协助企业引进人才。要用好政策,调动区内外资源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并及时足额兑现各类人才的政策待遇,帮助企业留住人才。充分运用qq群、微信群等企业交流平台,利用企业用工监测报告、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多途径、多形式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二是全面落实企业扶持政策。汇总企业扶持政策,形成政策专版,通过綦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綦江在线等网络媒体进行宣传。印制宣传资料利用招聘会、政策宣讲会、企业对接会等平台进行政策宣讲。同时,各业务科室要履行好首接首问、一次性办结制,落实好企业扶持政策。三是加强职业中介机构管理。强化职业中介机构的业务指导和规范化管理,着力引导职业中介机构做好人力资源储备、推荐工作,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招工行为。按政策应享受职业介绍补贴的,要及时足额兑现,充分调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本区企业送工的积极性。四是建立联系企业的长效机制。抓好企业用工信息的收集、筛选和发布,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职业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服务,支持企业开展岗位练兵、技能大赛、技能鉴定、职称评定等工作。加强跟踪服务,通过走访、调研、座谈等形式加深与企业的联系,主动服务市场主体帮助企业用好政策。
(二)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帮助企业缓解用工难问题一是按照市级部门的指示,全市企业普降费率。从2015年3月1日起,全市失业保险费率统一调整为2%。费率调整后用人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个人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从2015年1月1日起,全市工伤保险费率浮动后的最高费率由7%调整为6.6%;从2015年1月1日起,全市职工生育保险费率由0.7%调整为0.5%。截至2015年11月止,我区共降费1400余万元。二是小微企业、困难企业降费。从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申报并审批的小微企业社保费调整是企业职工参加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可以比照个体工商户,缴费基数按原来的20%下调到12%缴纳,个人仍按8%缴纳;从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申报并审批的困难企业单位社保缴费基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1500元的,单位缴费部分按1500元核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高于1500元,低于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单位缴费部分据实核定;职工个人缴费部分,仍按不低于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确定,到2015年11月止,我区共446家单位享受了不同程度的降费,降费多的单位高达400万元/年,共降费8800余万元。目前正在申报之中。
(三)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治理用工乱的问题。一是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检查,严历打击黑中介。利用每年年初的春风行动为契机,加大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检查,规范招工行为,严历打击黑中介,杜绝乱招工行为发生。二是畅通举报投诉电话。劳动保障监察要有白天和夜间的专门的举报投诉电话,让劳动者随时都能举报投诉。三是加强法制宣传,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知法、守法。利用每年的农民工日、法制宣传日等为载体,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让用人单位熟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依法经营。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把劳动保障政策送到企业去,让企业了解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四是加强两网化建设。目前我区两网化已初具规模,将加大发挥两网化的作用,加大对企业用工数据的录入,有力整治企业用工乱的行为。加强劳动争议基层调解组织建设。目前我区各街镇已经建立了劳动争议基层调解组织,部分企业也建立了基层调解组织,将来将加大对基层调解组织的培训和指导,充分基层调解组织的作用,着力解决企业用工乱的行为。五是加强企业签定《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合同》等合同比例。目前企业签定《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合同》的比例小,户数少,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企业了解签定《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合同》的意义,切实维护职工利益,解决用工乱的问题。六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1)、加强对企业的日常检查。劳动保障监察专职监察员每人每年日常巡查企业不少于50户,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2)、加强举报投诉的办理。对于企业的举报投诉,劳动保障监察将加大执法力度,纠正企业的违法行为,从要根源上扭转企业用工乱的情况。(3)、加强专项执法检查。每年至少开展5次专项执法检查, 通过专项执法检查,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4)、加强对企业的书面审查。每年至少对一个行业开展一次书面审查,通过对企业书面审查,逐步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加大对企业诚信体系的建设。通过对劳动保障诚信企业和和谐企业的评选,督促企业完善自身的不足,和谐劳动关系,规范企业用工行为。
三、解决的措施及建议
在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下,建议区委区府协调相关部门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市场主体解决用工难、用工贵、用工乱等问题。
(一)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工作
创业是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灵魂,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意义,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工作任务来抓。一是放宽创业准入和落实税费优惠。二是减税降费,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支持创业担保贷款发展,为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续航。三是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创办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调动科研人员创业积极性,营造大众创业良好氛围,以创业带动就业。
科技部门要引导企业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和转型升级,实现技能振兴工业,同时,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注重人才管理制度的创新,为我区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人才打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二)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引导企业改善职工结构。綦江区的创新创业人才还处于缺乏和发展不平衡阶段,缺乏新兴产业领军人才。一是科技部门要与企业紧密联系,把科学技术与创新实践相结合,帮助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转型升级。二是完善引进人才机制,通过聘请咨询、讲学、技术合作等方式柔性引才以人文关怀、特事特权的方式扩大区域引智能力,吸纳年轻有为、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促进全区人才储备能力的提高;继续创新培训模式,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帮助创新人才完成自我实现的转型。三是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建设人力资源联盟,统一发布岗位需求信息,对劳务需求、劳务输出和用工岗位专业情况及时更新,实现劳务提供和劳务需求的有效对接。四是引导企业关注新生代劳动者的诉求,从薪酬待遇、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企业文化等各方面为员工提高更多的生活保障和精神食粮,便于引进更多优秀员工,减少人才流失。
总之,在解决市场主体用工难、用工贵、用工乱的过程中,政府机构应当让市场在生产要素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注重优化市场环境,在方向引导、政策宣传、环境优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关于企业用工情况的调查报告(2)
为深入分析我市园区企业用工趋势,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提供服务,近日,市人社局组成调查小组,对全市各工业园区企业展开了用工情况调查。连日来,调查小组深入各地工业园区,通过发放填写调查表、问卷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现场调查,对企业用工数量、用工需求、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工资和福利待遇、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和劳动生活条件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统计,较全面地掌握了园区企业用工情况。接下来,将在此基础上,形成专题调研报告,针对企业用工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对企业改进自身条件,增强吸引力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一季度扶持就业困难对象就业成效明显
今年以来,我市继续加大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帮扶工作力度,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一系列就业服务专项行动,积极落实就业扶持政策,着力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通过调查摸底,充分掌握就业困难人员的动态,具体了解其面临的实际困难和就业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帮助其就业。一季度,共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752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1.7%,其中,实现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866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2.2%。
市就业局以作*整肃力促经办能力提升
广安市就业服务管理局近日组织召开了干*作*整肃工作会议,认真学习了中共广安市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继下发的《关于开展干*队伍作*整肃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对开展干*作*整肃工作作了重要部署。会议强调,20xx年是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经办能力提升年,全市就业服务系统要以干*作*整肃工作为抓手,围绕庸、懒、软、散、浮、奢、梗七个方面的着力整治,深化延伸创先争优和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促进干*职工始终保持脚踏实地、勤勉敬业、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发扬使命为责、实干为本、奉献为荣的优良作*,树立作*清新、服务优质、执法文明、*洁高效的部门形象。
我市失业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截止4月15日,我市各区市县失业保险基金存款余额已全部上解到市级收入户,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实现真正意义的市级统筹,基金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去年以前,我市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为县级,统筹层次低、基金规模小、调剂能力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失业保险制度功能的发挥。为进一步规范失业保险工作,切实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去年底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印发广安市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办法的通知》,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提升为市级,全市统一参保范围和对象,统一缴费比例,统一缴费基数核定标准,统一确定待遇项目和标准办法。
今年初,由市审计、人社、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对全市失业保险基金帐务进行了清理。目前,各地的失业保险基金存款余额已全部上解到市级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基金收入户,全市失业保险各项工作正式进入市级统筹程序。
我市将45家企业用工情况纳入失业动态监测范围
为准确把握经济形势对我市就业、失业的影响,健全失业监测预*制度,我市将启动失业动态监测制度,对部分企业用工变化情况实施动态监测。目前,此项工作已进入准备阶段,全市45家企业用工情况将纳入首批监测范围。
为做好此项工作,我市成立了失业动态监测工作小组,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简便易行、稳步实施的原则制定了工作方案和措施,考虑企业规模、从业人员、行业分布等因素,将华蓥山广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星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岳池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四川绿好食品有限公司等45户企业纳入了监测范围,涉及10多个行业的20xx0余名从业人员。全市就业部门将每月收集监测企业从业人员变动情况,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减员数量多、减幅大的企业深入分析原因及影响程度,并结合同期城镇登记失业率、企业劳动用工备案等情况,形成分析报告并进行失业预*。
目前,此项工作已进入数据采集、核实和建档工作阶段,7月1日起正式开展定期监测工作。
我市再次提高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
为确保我市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近日,市人社局出台文件,再次提高了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
广安区城镇失业职工失保金由每月455元提高到了616元,增加了161元,农民合同制工人一次生活补助金由每月296元提高到了400.4元,增加了104.4元;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华蓥市城镇失业职工失保金由每月455元提高到了560元,增加了105元,农民合同制工人一次生活补助金由每月296元提高到了364元,提高了68元。其他失业保险待遇相应调整。
这一惠及民生的政策从20xx年1月1日起执行。
5880人签约园区企业就地就业
新年刚过,各地按照全市开展春风行动的统一安排,在全市12个工业园区牵头组织举办了大型专场招聘会15场次。进场招聘企业146户,提供就业岗位8926个,求职参加应聘人员达21963人,报名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314人,达成就业意愿及签订劳动合同5880人。全市共发放就业促进政策、企业用工信息、劳动权益保障等宣传资料10余万份,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政策咨询服务10万余人次。
第4篇 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报告
为深入分析我市园区企业用工趋势,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提供服务,近日,市人社局组成调查小组,对全市各工业园区企业展开了用工情况调查。连日来,调查小组深入各地工业园区,通过发放填写调查表、问卷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现场调查,对企业用工数量、用工需求、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工资和福利待遇、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和劳动生活条件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统计,较全面地掌握了园区企业用工情况。接下来,将在此基础上,形成专题调研报告,针对企业用工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对企业改进自身条件,增强吸引力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一季度扶持就业困难对象就业成效明显
市就业局以作*整肃力促经办能力提升
广安市就业服务管理局近日组织召开了干*作*整肃工作会议,认真学习了中共广安市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继下发的《关于开展干*队伍作*整肃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对开展干*作*整肃工作作了重要部署。会议强调,2012年是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经办能力提升年,全市就业服务系统要以干*作*整肃工作为抓手,围绕庸、懒、软、散、浮、奢、梗七个方面的着力整治,深化延伸创先争优和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促进干*职工始终保持脚踏实地、勤勉敬业、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发扬使命为责、实干为本、奉献为荣的优良作*,树立作*清新、服务优质、执法文明、*洁高效的部门形象。
我市失业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截止4月15日,我市各区市县失业保险基金存款余额已全部上解到市级收入户,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实现真正意义的市级统筹,基金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去年以前,我市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为县级,统筹层次低、基金规模小、调剂能力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失业保险制度功能的发挥。为进一步规范失业保险工作,切实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去年底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印发广安市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办法的通知》,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提升为市级,全市统一参保范围和对象,统一缴费比例,统一缴费基数核定标准,统一确定待遇项目和标准办法。
今年初,由市审计、人社、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对全市失业保险基金帐务进行了清理。目前,各地的失业保险基金存款余额已全部上解到市级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基金收入户,全市失业保险各项工作正式进入市级统筹程序。
我市将45家企业用工情况纳入失业动态监测范围
为准确把握经济形势对我市就业、失业的影响,健全失业监测预*制度,我市将启动失业动态监测制度,对部分企业用工变化情况实施动态监测。目前,此项工作已进入准备阶段,全市45家企业用工情况将纳入首批监测范围。
目前,此项工作已进入数据采集、核实和建档工作阶段,7月1日起正式开展定期监测工作。
我市再次提高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
为确保我市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近日,市人社局出台文件,再次提高了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
这一惠及民生的政策从2012年1月1日起执行。
5880人签约园区企业就地就业
第5篇 县服务企业用工调查情况报告
一、本县企业用工的现状
1、垂直、国有企业。我县以金融、电力、电信、烟草公司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待遇好、福利高,对普通员工很有吸引力,企业在用工上有很大的挑选余地,用工情况稳定,单位从业人员流动性小,不存在招工难和缺工的问题。
二、本县企业缺工的原因
(一)就业岗位的增多导致我县企业招工难。近年来,随着县政府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一些用工需求大的企业落户我县,以及农民工外出开阔了眼界,积累了资金,回乡创业高潮的掀起,一些民营企业也在加快发展,提供就业岗位不断增多,因而一些新开办的企业招工难。
(二)企业文化直接导致企业招工难。
1、工资待遇低的企业招工难。一方面企业利润空间有限,愿意支付的用工成本相对较低,而另一方面随着生活费用的上涨,求职者的预期薪金增加,两者的矛盾导致就业意向难以达成。我县企业大多数是起步阶段,与发达地区的优秀企业比,无论是工资待遇、管理理念、企业发展规划、设施环境等都相差甚远,直接导致我县企业的招工难。
2、工作强度大的企业招工难。80后以成为新生代就业主力军,他们既追求高工资,又要开阔眼界,享受精神生活,一般都倾向于到发达地区发展,追求高质量生活,而不愿在本地从事薪水不高而工作强度大的职业。如我县的金马玻纤公司,每天上班时间为两班倒,且该产品易使操作工人皮肤过敏,虽然熟练工月工资可达到每月3000元以上,还是不能吸引就业人员,仍然存在常年缺工的现象。
3、社保待遇低的企业招工难。《劳动合同法》、《劳动仲裁法》等相关法律的颁布,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健全、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也依法约束了用人单位。之前企业有事招人,没事辞人。现在企业必须与员工签订合同,要依照《劳动合同法》应给工人缴纳社保,部分企业效益本身就不景气,还要缴纳社会保险,用工成本高,压力大。社会保险费的缺失,直接导致员工的就业随意性、流动性大。
(三)劳动力整体素质低导致招工难。我县富余劳动力整体上文化、技术水平不高,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据调查,在我县农村富余劳力中,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总数的63%,高中、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47%,有中级以上技能水平的人员更是缺乏,仅占总数的17%,下岗失业人员中普工占了90%以上,因此我县部分企业的高管、高技人才难以招到。
三、针对企业缺工的措施
1、加强企业用工动态监测,完善宣传组织机构。我局每月对本地企业深入调查摸清缺工底数,并将用工信息建立台账。加大招工信息宣传力度,不断完善招聘信息发布平台。一是在城区、集镇和人口较为聚中的地方集中进行招聘信息张贴,进行广告宣传;二是利用就业信息网、湖北公共招聘网、进行网络发布;三是在电视台开辟专栏,在人力资源市场临街面安装电子显示屏,把企业简况和用工信息进行逐一宣传;四是召开乡镇分管人社中心领导和中心负责人会议,把筛选好的用工信息制成宣传册子,发到各乡镇,并要求各乡镇要把用工信息送到村组,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五是针对部分企业出现缺工现象,我局及时成立了服务企业用工专班,以春风行动为契机,通过信息发布、组织员工进厂考察等多种措施。协助本县缺工企业招工达1153人。对尚存在缺工的18家企业,有工作专班,并明确专人实行全程跟踪服务。
2、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建立激励机制。一是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得到加强。为降低企业用人成本,我局结合企业岗位要求,为企业新进员工进行免费就业前培训,对企业原来的老员工,实行免费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我们结合英山实际走基层,到厂区,进车间,先后进入际华仕伊服装有限公司、承庆鞋业有限公司、佳源车身公司、圣阳旗百货公司等企业,举办企业职工岗前培训12期,参训913人,有715名员工结业,促进了企业职工队伍的稳定。
二是对4050困难就业人员和企业录用困难就业人员1145人发放社保补贴339.8万元;确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减轻企业负担。
3、加强企业用工指导,建立监管机制。对经介绍在我县就业的员工,实行一季度一回访,了解他们在企业的工作、生活、工资福利待遇等情况,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联合劳动监察大队,采取不定时对我县企业进行检查和暗访,确保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在全县15家缺工企业建立了动态监测点,及时撑握企业的缺工和用工状况。同时在5个乡镇10个村建立农民工返乡动态监测点。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和返乡农民工调查数据,及时调整招聘会频率,做好人力资源储备工作,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四、改善企业缺工的建议
2、进一步加大宣教力度。首先,提高企业老板和员工的法律意识,认识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引导企业经营者用长远的眼光来经营企业,与员工建立互惠、互赢、和谐的劳动关系,使企业的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报酬、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障逐步规范到法制的轨道。以此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其次,要引导员工知法、懂法、用法、守法,时刻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育员工树立遵守劳动合同的意识,切实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3、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企业要挖掘内部潜力,加大企业劳动卫生设施的投入力度,使劳动卫生设施尽快符合国家规定。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企业效益、物价上涨等因素,逐步提高职工的工资待遇。政府要把公租房、*租房的优惠政策向企业困难职工倾斜,保障企业职工安居乐业。同时要加大劳动力培训的投入,把短缺、急需的人才培训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直接为县域企业输送专业人才。
4、进一步加大维权力度。切实加强对企业和工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不能因为需要吸引外资而忽视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也不能因为是本地工人而随意敲诈企业;要特别注重维护职工的合理工资待遇,督促企业与员工签订用工合同,帮助调解企业与员工的劳资纠纷,注意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在规模较大的企业,要尽快建立*的基层组织和职代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加大政治思想工作力度,教育员工爱家乡、爱企业,稳定本地职工队伍。
第6篇 2015年度新乡市企业用工调查报告
近日,由新乡市人力资源协会独家撰写的企业用工蓝皮书《2015年度新乡市企业用工调查报告》正式发布。调查的企业涉及化工、机械、医药、农业、食品、房地产、生物技术等行业。报告认为,影响我市企业用工的因素越来越多样化,但薪酬待遇偏低及择业观念变化是主要因素,导致专业技术人才与操作工供给明显不足。
专业技术人才与操作工供给不足
影响用工的因素越来越多样化
调查发现,影响企业用工的因素越来越呈多样化趋势。周边农村生活水平提高、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减低,企业薪酬福利偏低对外来务工人员吸引力下降以及80后、90后人员择业观念变化、不愿到企业上班成为近三年来影响企业用工的三大主要因素。
大部分企业越来越感受到年轻人择业观念变化对用工带来的影响。
招聘渠道变化不大,纸媒招聘大幅下降
企业用工招聘渠道两年来没有发生大的变动,主要渠道仍然是网络招聘、亲朋好友介绍、校园招聘、现场招聘和工作实习,但传统报纸媒体招聘大幅下降。
调查显示,企业最为看重用工人员的素质是品德,其次是经验,再次是技能,最后才是学历。企业招聘时最为关注学生的社会实习、就业前准备及学校实践活动,另外形象气质、专业证书、学校知名度也能在面试过程中加分。
企业用工在薪酬待遇上不具竞争力
从我市企业提供给应届毕业生的薪酬待遇看,转正后技校生和大专生一样,均在2000元至2500元。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我市企业给出的薪酬待遇技校生和大专生有一定的竞争力,本科生和硕士生的薪酬竞争力明显不足。我市38%的企业能够为员工提供免费食宿,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薪酬竞争力的不足。
第7篇 关于消防部队非现役用工调查报告
消防部队非现役用工队伍包括(合同制消防员,外聘人员、文职雇员)统称为非现役人员。消防非现役人员的工作为消防部队的辅助*力,是消防部队缓解部队*力不足,辅助消防执法、抢险救援,如何有效地管理消防编外用工队伍,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成为当前消防部队应对消防安全形势、缓解*力不足矛盾的重要课题。笔者试根据基层消防部队实际,作一浅析。
一、编外用工概况
二、存在问题
(一)职权范围比较模糊。非现役用工人员的定位是辅助*力,属于编外用工队伍,不具有行政执法权,只能参与从事一些事务性、辅助性和劳务性的工作,帮助官兵减轻劳动强度,既不能火调取证,又不能单独办案,而且必须在执法人员的带领下开展各项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力不足的制约,非现役用工人员,特别是辅助执法人员常常要参与防火巡查,没有消防监督检查证,在单位监督检查中处于被动局面。
(二)整体素质不高。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队员文化素质不高。虽然相关的文件规定,招聘非现役人员的标准之一是要达到大专以上、或者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相关对口专业,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招聘资源不足,只能降低标准。二是业务技能欠缺。由于缺乏对专业技能,加上非现役人员自身的原因,队员的业务技能始终不能取得突破。三是奉献意识不强。队员往往只重视自身的工资待遇问题,缺乏必要的爱岗敬业精神,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工作效率。
(三)队伍稳定性不强。非现役人员在工作中,由于理想与现实工作估计不足,来到部队一段时间后,起初的新鲜感、光荣感、责任感逐渐消退,在与社会工作的同学、朋友对比中易产生不平衡心理,造成工作不安心、进取心消退的现象,流动性十分大,队员不固定。以我大队为例,近一半文职雇员进行跳槽,队伍不稳定成为了制约整体素质提高的一大瓶颈。
三、原因分析
(一)招聘标准宽,培训力度不强。非现役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其应当具备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以及较好的身体素质,具备勤奋工作、勇于奉献的吃苦精神等,但非现役人员上岗之后,一些与岗位素质要求有一定差距的非现役人员往往觉得难以适应而选择离开。同时,非现役人员的工作性质虽然是协助执法工作,但其基本素质决定着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由于不能保证按时、定期参加培训,往往是自己边干边学,造成工作效率和质量无法保证。
(二)队伍年龄轻,入队动机偏差。队伍普遍比较年轻,遇事易冲动,思想状态不稳定,初上岗时怀着对**消防工作的荣誉感工作,在工作时因非现役人员的身份得不到应有尊敬和认可,比官兵更容易受到伤害,时间一长荣誉感消失便迅速消失。更普遍的情况是,很多人把这份工作当成是临时的跳板,成为许多人特别是青年人的权宜之计,一旦有好的去处便马上离开。
(三)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由于现役和非现役用工人员体制上的差异,现役人员工资待遇相对较高,而非现役用工队伍工资待遇偏低,相对固定。原因之一,非现役用工人员的工资和社会保险等费用有的消防大队已向当地政府争取到了,有的消防大队至今还没有争取到,只是由消防大队统筹解决,但标准不高;原因之二是,非现役人员与现役人员的福利待遇相比有一定差别,从一定程度上影响非现役用工队伍工作积极性。
(四)教育管理差,人文关心少。虽然各单位都制定了非现役用工管理办法,但是这些管理措施因为缺乏系统配套的监督制约措施,行不成系统、规范的制度,因此使管理往往流于形式,相对自由的状态使非现役用工人员没有集体归属感。单位的很多活动很少邀请非现役用工人员参与,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伤害了他们的感情,让他们感觉始终是单位的局外人。
四、对策
(一)健全规章制度,加强长效管理。
加强队伍的长效管理,必须完善工作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督察考核制度、录用辞退制度,并经常性开展法律知识、执勤规范、服务意识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在日常工作中鼓励非现役用工人员开展自学自助,落实干*进行传、帮、带,实行干*连带责任制。组织参加*团活动、***,使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与整个集体融合在一起,克服临时观念,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每位非现役用工人员都由一名思想、工作表现较好的干*进行连带管理,监督其工作表现,了解其思想状况,帮助学习、指导工作,督促其不断进步。对队伍的管理列入干*的考核内容,必须经常性开展队伍整顿活动,召开***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找队伍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明确解决方法,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通过加大对非现役用工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和正规化建设的力度,促进队伍的健康发展。
(二)完善考核机制,增加工资收入。
只有依靠严格、公正、合理的考核,才能奖勤罚懒,优胜劣汰,充分调动非现役用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增加非现役用工人员的收入。对非现役用工人员实行工作目标量化,完善月考核、年终评优等制度,对于完成月目标任务的,在考核后每月兑现奖金,年终通过测评、非现役用工人员自评,年终会议决定,评选出优秀非现役用工人员,除给予通报表扬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非现役用工人员行为的监督、检查,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对非现役用工人员进行全面梳理,考察有无作*散漫、工作无成效甚至越权执法、以权谋私等侵犯群众利益的问题存在的非现役用工人员,一旦发现,应及早处置,决不姑息迁就;考察有作*严谨、工作积极肯干的非现役用工人员,应及时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
(三)落实保障体系,保持人心稳定。
要做到政治上爱护、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及时了解非现役用工人员的思想动态,切实解决实际困难。重视对非现役用工人员的权益保护,对不法侵害或打击报复非现役用工人员的,坚决依法查处。对有突出表现的非现役用工人员,积极为他们争取政治荣誉,增强非现役用工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按照《新劳动法》的规定,使非现役用工人员有劳动用工合同保障,通过多种途径给予办理医疗、养老、意外伤害等各种社会保险,消除后顾之忧。
(四)明确职能权限,促进良性发展。
加强教育管理,规范职责,要明确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到主体合法、手段合法、程序合法。要树立服务意识,把工作性质定位在服务上,明确规定非现役用工人员不能单独执法,非现役用工人员行为必须在执法干*的带领下开展。同时要坚持不断地开展法律法规、业务技能教育培训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使队伍步入健康良性发展轨道。
第8篇 农村信用联社开展信用工程建设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农村信用联社狠抓信贷基础工作,积极推进信用工程建设和贷款上柜台工程,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提高了信贷资产质量,而且实现了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社会形象提升的效果。为推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我们深入该联社进行调研,掌握了信用工程建设的思路、做法及进展情况,对信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一、农村信用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二、推进信用工程建设的方法措施
(一)明确三个目标,强化四项措施,落实五项制度,扎实有效推进信用工程建设。根据有关规定,该联社制定了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用工程建设考核暂行办法》、《文明信用户(村)评定章程》、《信用工程建设评定流程》、《贷款上柜台操作流程》等办法,明确了任务目标、工作措施和相关要求。
2、采取四项措施。一是深入宣传发动。先后印制、散发各类宣传材料、宣传单5万余份,张贴公告余张,悬挂宣传横幅30余条;统一制作录音带,利用村广播将信用户的条件、程序向社会公告,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贯穿始终。二是规范操作程序。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信贷人员进行培训,制定了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图,信贷员人手一册。在评定工作中坚持成熟一户,评定一户,发展一户,避免了一轰而上只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形式主义。三是作为一把手工程。把信用工程建设列为各信用社一把手工程,与各社主任签订了《信用工程建设责任书》,按月检查、公布进度。对工作不扎实、搞形式主义、应付差使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四是纳入目标考核。把信用工程建设作为月度、季度指令性目标进行考核,凡累计实际评定户数占比连续三次后三名的信用社,给予领导班子诫免。
3、落实五项制度。一是实行定期点评制度。联社按月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指导整改,对好的做法进行推广,对信用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点评,对累计评定进展情况进行排名,有力促进了信用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实行定期排查制度。联社成立专职检查小组,采取突击暗访的方式深入到村调查摸底,核对数据、资料,把评定工作是否扎实、是否有违规违纪贷款、吃拿卡要现象等作为检查重点,对检查发现问题的,按每发现一个问题给予50-100元进行奖励,奖金由被查社承担,起到了较好的监督和促进效果。三是实行集中评定制度。凡已进行评定的村、街面,一律不准发放评定以外的贷款(存单质押、房地产抵押除外),否则对主持工作的主任、信贷主管、柜台专管员按发放贷款金额的10进行罚款,并追究决策人、审贷小组成员的责任。四是实行阳光办贷制度。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公开办贷、阳光操作、规范服务活动,成立专职领导小组,负责举报查处;制定了举报有奖公示制度,公布了举报电话,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全辖信用社都设立了信贷服务大厅,统一形象,实行面对面、零距离与客户交流,提升了信用社形象。五是坚持承诺兑现制度。联社承诺:凡评定的信用户,只要有贷款需求就毫不动摇的给予信贷.。
近年来,农村信用联社狠抓信贷基础工作,积极推进信用工程建设和贷款上柜台工程,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提高了信贷资产质量,而且实现了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社会形象提升的效果。为推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我们深入该联社进行调研,掌握了信用工程建设的思路、做法及进展情况,对信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和措施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