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酷猫写作网
当前位置: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单位调查报告(8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1-11-15 07:01:00 查看人数:31

单位调查报告

第1篇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的调查报告

社会单位是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它直接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同时也是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重点对象。自**部消防局提出“实施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程”的工作部署后,通过一年多来的贯彻实施,着力解决了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消防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建筑内部消防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等突出问题,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增强防范火灾的能力。但随着社会转型、企业改制、结构调整,经营方式趋于多样化,导致了一些社会单位内部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十分薄弱,火灾形势越来越严峻。因此切实采取措施,加强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已刻不容缓。

一、xx市社会单位现状。

近年来,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伴随着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xx市的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在安全管理上一时还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制度的要求,其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也出现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果**消防部门不及时有效地加大对社会单位消防监督管理的力度,多发的火灾事故必然会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本人通过对辖区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情况的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消防安全设施少而旧,有的存在“先天不足”。

许多社会单位在建造厂房、库房和办公房时,没有依法向**消防机构申报消防设施审核和验收,出现建筑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消防水源缺少等“先天性”火灾隐患。很多社会单位目前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资金少、规模小,机器设备多陈旧落后,机械性能差,运行故障多。同时,其消防器材和设施也比较缺乏,难以满足火灾预防、扑救的需要。

(二)经营业主消防法制意识淡薄。许多经营业主缺乏对消防安全的认识,不能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从企业开办初期,就置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于不顾,在消防设施上舍不得花钱,消防安全管理上舍不得出人,员工安全教育上舍不得腾出时间,生产工艺不成熟,机器设备简陋,消防安全管理不正规,甚至失控,火灾隐患不同程度存在。

(三)消防安全制度不够完善。

一些社会单位没有按照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对具体程度、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奖惩措施等予以明确和规范。有的虽然明确了但过于笼统空洞,可操作性不强。部分单位没有建立消防安全培训教育、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消防值班、消防器材设施建设和维护、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安全管理是等基本制度。有的虽然建立了,但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明确的监督执行机制,制度多半落空。

(四)员工消防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缺乏。

社会单位用工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文化水平不高。社会单位在招收员工时,没有进行必须的上岗前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特别对电焊工、电工等特殊工种人员和易燃易爆设备操作人员,没有按照**消防部门要求,实行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五)消防监督管理人员少,难以监督到位。

当前除少数社会单位挂靠在某个行业系统之外,大多数是无主管单位。某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发展区域经济过程中,对社会单位的申办、开业等一味降低门槛,单方面承诺为投资方代办各种手续,许多单位厂房建造后连规划许可证都办不到,更谈不上消防,客观上造成了一定范围的漏管失控。

二、当前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_____消防法》与**部61号令的颁布实施,为单位规范和加强自身消防安全的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从实践情况看,社会化单位尤其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在当地消防部门的督促下,总体上能够按照消防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但由于单位人员长时期的惯性思维认识及消防工作与单位经济效益在表层上的冲突,使得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仍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2篇 **县**事业单位股所级干*现状调查报告

股所级干*是一个单位或部门的业务骨干和中层领导干*,是科级干*队伍的后备军。加强股所级干*的管理是干*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股所级干*选准用好、管好管活,是进一步加强我县科级领导班子建设,把科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结构合理、团结高效、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5月23日至6月10日,我们采取发调查统计表、问卷调查表(1336份)、重点走访、单位写出调查报告的方式对全县股所级干*现状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股所级干*基本情况

至今年5月,全县**事业单位共有干*2673名,其中有股所级干*334名,占**事业单位干*数的12.5%。在股所级干*中,少数民族207名,占股所级干*数的62%;有*员200名,占股所级干*的59.9%;有女干*94名,占股所级干*的28.1%。

1、年龄结构。在全县334名股所干*中,30岁以下99名,占29.6%;31岁—35岁82名,占24.5%;36岁—40岁68名,占20.4%;41岁以上85名,占25.5%。

2、文化结构。在全县334名股所干*中,大专及以上文化162名,占48.5%;中专高中159名,占47.6%;初中及以下13名,占3.9%。在股所干*中,接受过全日制教育大学文化的11名,占3.3%;大专35名,占10.4%;中专及高中244名,占73.1%;初中及以下44名,占13.2%。

3、履职情况,产生形式。在股所长岗位上,履职好的258名,占77.2%,履职较差的75名,占22.8%。在334名股所长中,有79名股所长是通过竞争上岗的形式产生,占23.7%。

二、股所干*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对股所干*的管理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如引入竞争机制产生股所长,股所长和一般工作人员间的“双向选择”,签定股所(校)长岗位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管理,股所长报县委组织部审批制度等。但是,随着形式的发展,对干*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调查,我县在股所干*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股所级干*队伍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股所级干*是作为副科级干*队伍的后备干*,况且从股所干*到副科级干*的成长还需要一个过程,理应年纪更轻,文化更高,但实际情况不然:在334名股所干*中,41岁以上的占25.5%;在文化结构上,大专以上文化的占48.5%,初中及以下占3.9%。在全县189名副科级领导干*中,41岁以上的占8.5%;大专以上文化的占74.1%;全县没有初中以下文化的副科级干*。

2、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上有漏洞。近年来,由于形势发展需要,部份乡镇站所的工资人事权纷纷上划到县级主管部门,致使有些乡镇站所长在管理上出现“你管我管,最后都不管”的“真空”现象。在调查中了解到有的乡镇站所长长达一个月不上班,乡镇上找他,他说在县级主管部门办事,县级主管部门找他,他说下到村上抓中心工作。

3、工作地点和考核单位脱节,考核方法不当。①对于双重管理的乡镇站所长,县级主管部门只是掌握本部门一些业务情况,而实际上股所长大量的工作在乡镇、围绕乡镇的中心工作抓发展。在县级主管部门对其进行考核时,大多只是看其年终总结写得如何,而对平常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如何、成绩如何掌握了解得不多、不全面。县级主管部门在对站所长的任用、考核、评优中不征求乡镇的意见,有的还跟乡镇*委的管理制度相抵触。如某乡镇推行**干*下乡双聘制,按规定,没有被聘下乡的干*不能担任站所长,年终考核不能评为“优秀”,而在未被聘下乡的3名干*中,有一名却在年中被县级主管部门任命为站长,有一名在年底被县级主管部门评为“优秀”。管理和考核脱节,致使个别站所长认为,乡镇对他们的管理可接受可不接受,不在意乡镇对他的履职情况是否满意,只要上级主管部门满意即可。如某乡镇对站所长进行综合评定,评为不称职的2名站所长均为工资人事权在县级主管部门的站所长。②考核方法不科学。对股所干*进行考核时,考核单位对考核指标没有量化标准,对不称职股所干*没有科学的认定标准,个别股所干*虽然工作不力,思想滞后,干*职工包括领导有意见,但没有对他们进行免职的依据。

4、股所干*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差。股所长和一般职工在政治、经济待遇上没有明显区别,而且当了股所长后工作要多干,责任要多负,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致使股所干*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据了解,部分单位在组织股所长竞争上岗时,如果不是强制性要求,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愿竞争股所长职位。我们在问卷调查中问到“如果你是一般工作人员你愿意当股所长吗?”有41%的同志回答不愿意担任股所长。

5、股所长干*任用中,干*职工的“四权”落实不够。随着《*政领导干*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科级以上领导干*的选拔任用工作透明度逐步加大,而部分单位、乡镇还未把《条例》运用到股所干*的选拔任用中,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商定股所干*人选,忽视了广大干*职工在股所干*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重要位置。

三、加强股所干*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为认真贯彻执行*的干*路线、方针、政策,加快干*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完善干*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有效调控的宏观管理体系,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竞争择优、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股所级干*管理机制,建立一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股所干*队伍,针对我县股所干*管理现状,思考如下:

1、努力推进干*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竞争上岗。在2001年的县乡机构改革中,要求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股所干*,但由于各种原因只有23.7%的股所干*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竞争上岗成了一阵风,没有形成制度长期坚持。在股所干*的任用中,要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观念,积极推行竞争上岗,使有知识、有文化、有本事的优秀年轻干*、妇女干*脱颖而出,选拔到股所长岗位上来,从而不断优化股所干*队伍结构,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据了解,通过竞争上岗的股所干*,从履职情况看,都比较优秀,说明选准了人。在问卷调查中,有77.5%的同志认为竞争上岗很必要。

2、明确管理权限,实行“双重管理”和“双重考核”。①在乡镇工作、工资人事权在县级主管部门的站所干*,县级主管部门为主管方,乡镇为协管方。在乡镇工作、工资人事权在乡镇的站所干*,乡镇为主管方,县级主管部门为协管方。在干*任免、评优、考核上,主管方要主动征求协管方的意见,协管方正式答复后,才能形成决定。协管方超过10天未答复可视为同意。主管、协管双方意见不一致时,报县委组织部协调。工资、人事权在乡镇,考核权在县级主管部门的干*,县级主管部门在考核时,在考核等次的确定上要主动征求乡镇的意见,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报县委组织部协调。②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疏通“下”的渠道。各单位、乡镇要根据各行业、部门、岗位的特点,制定可操作性强,便于度量的考核标准,使不称职的股所干*及时调整下来,打破部分股所干*“一旦任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错误思想,增强紧迫感,认真负责地开展好工作。

3、加强培养,提高待遇,调动股所干*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单位在组织职工外出学习培训、非领导职务晋升、评优等活动中,要本着适当向股所干*倾斜的原则进行。在工作中,要有意识、有重点地对他们进行培养锻炼,给他们参与决策的机会,提高组织协调管理能力,让他们觉得自己和一般职工待遇上有区别,应从严要求自己,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在学习上,多加强政治理论和人生观的教育学习,使他们在政治上逐步成熟,把干事创业作为自己的追求,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4、在股所干*任用上,加大对“四权”的落实力度。《*政领导干*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政领导干*的选拔任用工作进一步加以了规范。股所干*作为单位和部门的中层领导干*,在选拔任用上推行竞争上岗,部分不适宜竞争上岗的特殊行业和岗位,应参照《条例》进行选拔任用,落实群众对股所干*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严把股所干*的质量关,把思想政治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一般干*选拔到股所干*岗位上来,使之真正成为科级后备干*,为我县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科级后备干*队伍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3篇 单位资产与预算结合调查实践报告

资产治理与预算治理严密连系,并为部分预算治理效劳,是事业资产治理变革的一个偏向。新实施的《事业单元国有资产治理暂行方法》,明白提出“事业单元国有资产治理运动,该当对峙资产治理与预算治理相连系的准则,履行什物费用定额准则,促进事业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完成资产治理与预算治理的严密一致”,以准则的方式对推进资产治理与预算治理相连系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关于提拔事业资产治理程度,推进预算治理与资产治理相连系,对深化部分预算变革具有非常主要的意义,是深化公共财务变革的实际需求。

一、确立“资产与预算”治理相连系的主要意义

推进资产治理与预算治理相连系,必需起首确立事业单元“资产与预算”治理相连系的关系,资产治理和预算治理两者互为前提和根底。

1、财务预算是事业资产构成的主渠道,事业单元国有资产的日常维持运转和价值赔偿首要依托预算布置来完成。预算布置能否合理,决议着事业资产装备的公道与否以及事业单元资本的应用效率。

2、资产存量是审定单元预算的主要根底,资产治理程度直接影响着预算资金分派的科学性和有用性。只要在精确把握单元资产存量、树立科学的资产装备规范系统的根底上,才干连系事业单元实行本能机能的需求,科学编制和审定事业单元有关资产的各项预算,经过资产置办和资产调剂两种伎俩,到达提拔事业资产的治理程度和促使部分预算编制愈加科学的基本目的。

3、资产治理的进程与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的进程互相对应,具有一致性。在预算编制阶段,资产治理部分经过剖析资产并提出资产装备审核定见,为预算部分编制预算草案供应精确牢靠的信息;预算经过审批后,预算部分将正式预算的资产预算信息反应给资产治理部分,为施行资产预算跟踪治理供应根据。在预算执行和调整阶段,预算执行部分在实行收购、资金拨付等手续后构成的资产信息,动态地传递给资产治理部分在预算的申报剖析阶段。

4、经过推进部分预算、国库集中付出、当局进出分类、当局收购、进出两条线等各项财务变革,在财务资金的治理层面完成了公共财务变革的严重打破,然则因为事业单元资产治理范畴的变革相对滞后,制约了公共财务变革全体程度和效能的提拔,若何进一步增强预算治理与资产治理任务,新的当局进出科目变革方案为预算治理和资产治理的连系发明了有利前提。

二、当前资产与预算治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用的资产预算治理体系体例,资产闲置、糜费与资产的反复装备并存,降低了资产装备的效率。我国务业资产的预算治理不断是涣散的,资产的购建权、运用权和措置权涣散在各单元手中,各单元资产的运用权难以横向调剂。

2、缺乏合理的治理准则,因为事业单元资产治理范畴的变革相对滞后,各单元据有资产家底不清、装备规范不标准等问题的存在,很多单元的固定资产更新、维修所构成的资产、承受捐赠的资产,经过行政伎俩调入的资产没有注销入帐的状况也存在,这种情况的构成本源缺乏合理的资产治理准则。

3、资产的过度占用和糜费,降低了资产的运用效率因为资产治理信息系统的不健全,财务部分和主管部分、事业单元之间资产信息渠道不畅,致使预算布置缺乏科学精确的根底性数据,难以有用节制资产的反复置办和超规范置办。

三、做好资产与预算治理相连系的几点建议

1、资产治理与预算治理相连系。履行什物费用定额准则,促进事业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完成资产治理和预算治理的严密一致。

2、强化集中预算治理,进步资产的装备效率。对资产执行集中治理,分歧单元的资产的集中治理,分歧类型资产的集中治理,对分歧类型的资产在执行集中一致治理,便于资产的集中预算和优化装备,在集中治理的根底上,要进一步做好资产的一致预算治理

3、制订资产装备规范和相关准则系统。强化资产运用进程中的治理,避免资产的流掉。事业单元国有资产执行国度一致一切,当局分级监管,单元据有、运用的治理体系体例环绕部分预算治理要乞降资产治理实践需求,制订和完美资产装备规范系统,共同当局收购和国库集中付出变革,科学合理地分派资本,节省高效有利地势用资本。资产装备规范要对峙为预算治理精密化效劳的准则,分类制定。还,要逐渐树立、健全与部分预算相顺应的事业单元财政治理准则,为完成资产治理与预算治理相连系供应准则根底,树立主管部分和财务部分相连系双重治理准则,主管部分着重治理准则,确保资产的平安完好,财务部分从价值上增强单元资产运用状况,连系支出治理,经过经费支出约束进行有用地治理和节制。

4、进一步标准和完美预算决议计划顺序。财务部分应进一步增强预算治理任务,进步财务资金分派的标准性和科学性,完成国有资产装备的标准合理。要把资产治理有机地连系到预算顺序之中,把住资产进口关。一是在预算编审环节,制订资产装备规范,从泉源上处理事业单元资产据有不均的问题,并逐渐完美现行的预算编审环节,树立和充分事业单元资产治理数据库。在预算执行环节,树立资产预算执行申报准则,跟踪资产预算执行后果,标准资产购建和运用行为,反省催促资产据有运用单元不时进步运用效率。财务部分在调整资产预算时,要思索现有资产的运用情况,树立有用的资产调剂准则,促进存量资产的优化装备。在决算申报环节,实时反映事业单元的资产据有运用情况,年关构成年度资产申报,并与决算申报有关项目互相印证,作为往后预算编审和资产治理的根底和根据。

5、树立和完美事业资产治理信息系统。在展开资产清查,摸清事业单元“家底”的根底上,做好资产治理与预算治理相连系的根底数据搜集整顿任务。以标准事业单元资产治理流程和明白治理责任为根底,树立事业单元资产治理信息系统,为资产治理与预算治理相连系供应技能支撑,资产治理与预算治理相连系、资产治理与财政治理相连系、什物治理与价值治理相连系的准则。

6、理顺治理体系体例。即各级财务部分、主管部分和行政事业单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级财务部分是当局担任行政事业单元国有资产治理的本能机能部分,对事业单元资产执行综合治理。主管部分担任对本部分所属事业单元的国有资产施行监视治理。行政事业单元对本单元据有、运用的国有资产施行详细治理。

7、进步资产的装备顺序。为了使资产装备公道,进步财务资金运用效益,在装备环节规则严厉的节制准则和审批顺序,对没有规则装备规范的资产,要求从实践需求动身,从严节制,合理装备。事业单元拟置办资产,必需由本单元资产治理部分会同财政部分审核资产存量后,提出品目、数目报同级财务部分审批,经同级财务部分审批赞同,各单元才可以将资产置办项目列入单元年度部分预算。

8、强化运用治理。在资产运用环节,不单要求事业单元包管国有资产的平安完好,对行政事业单元中超标装备、低效运转或许长时间闲置的国有资产,同级财务部分和事业单元主管部分调剂运用或许措置。还对行政事业单元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及事业单元应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担保等行为规则了严厉的节制和审批顺序。

9、增强措置治理。为调查决措置无序、资产流掉的问题,事业单元措置国有资产该当严厉实行审批手续,未经同意不得措置。还要求行政事业单元国有资产措置该当依照公开、公平、公道的准则进行,该当接纳拍卖、招招标等方法进行。

10、完美收入治理。单元出租、出借和运营运用国有资产构成的收入以及措置国有资产取得的收入属于国度一切,该当依照当局非税收入治理的规则,执行“进出两条线”治理;事业单元对外投资收益以及应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和担保等获得的收入该当归入单元预算,一致核算,一致治理。

11、经过强化监视约束机制的功用,防备资产治理资产运用中的违规。强化管帐监视本能机能,严厉执行行为支出治理方法和资产治理的有关准则,加大各类方式的审计监视力度。为包管事业单元国有资产和预算治理的严厉性,财务部分、主管部分、审计部分、监察部分及有关单元应亲密共同,增强对国有资产和预算治理的监视反省,对事业单元不执行有关准则,逾越预算项目、资产装备规范,自行购开国有资产等违规、违纪行为,所购建资产由财务部分或主管部分依照事业单元国有资产治理相关规则进行处置,并由相关部分追查事业单元及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4篇 用人单位工伤事故调查报告书

事故发生后,公司领导及相关负责人立即赶往项目部,成立了事故处理小组,对事故处理进行详细部署,全力做好家属安抚工作,尽一切努力降低事故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其次,要求现场全面停工,由公司领导组织所有管理人员对现场安全进行拉网式排查整改,尤其对临边防护、楼层水平洞口防护、外挂架防护、卸料平台及大钢模、布料机等进行专项检查整改,对消防、大型机械设备、临时用电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

另外,公司领导主持召开了安全专题会议,强调作业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和安全操作技术,并对事故进行全面分析,做出深刻检讨。随后召开了全体施工人员安全大会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大会。

通过此次事故的教训,项目部深刻反省,()将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工作。

第一、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项目部总结本次事故的教训,将进一步细化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班组安全活动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管理奖罚制度、项目伤亡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消防保卫管理制度、现场门卫管理制度、项目动火申请制度、文明施工管理办法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分包单位用电及特殊工种管理办法等安全管理制度。对施工现场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重新识别,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及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第二、进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树立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氛围

除了对劳务分包单位人员进行严格入场三级安全教育以及日常安全教育外,项目部还将大力实施职工夜校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同时,做好各劳务班组班前安全教育工作,对工人进行专业知识以及安全知识的培训教育等,树立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氛围。

第三、强化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杜绝任何安全隐患的存在。

项目部将定期召开安全措施交底会,深入开展落实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全体项目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拉网式检查,对安全隐患逐一排查,绝不放过。

第四、进一步做好安全防护,全面落实安全防护标准

项目部将加强楼梯临边、楼层水平洞口防护、电梯井立面防护、电梯井内水平兜网防护、外挂架防护网防护盖板、卸料平台锚固及荷载、大模板存放角度及支腿、布料机存放固定、木工房消防器材配备、钢筋房机具用电等。对查出的安全隐患按 三定原则进行整改落实。

坚持每日对外挂架、卸料平台等的检查工作,对外挂架防护、外挂架配件逐一检查,及时对卸料平台组织验收,做好验收记录,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项目部承诺,全体管理人员将认真吸取此次事故教训,强化内部管理,切实提高各级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调整充实项目组织机构,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检查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认真审核从业人员资质和技术能力,及时督促检查各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进一步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全面组织排查施工现场的各类隐患,严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相关阅读

依照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发生工伤事故应当由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承担工伤保险赔偿责任,这是工伤事故责任的基本处理方式。但由于工伤事故发生在一个多种社会关系交错的领域,工伤事故本身可能存在民事侵权责任与工伤保险责任的竞合,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工伤保险条例》中并无明确规定,学术界和司法实务部门的认识和做法也多有分歧。笔者认为,界定工伤事故赔偿责任的法律性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前提,为此笔者不揣浅陋试对其进行分析,以就教于同行。

一、我国对工伤事故赔偿责任法律性质的态度

(一)我国立法对工伤事故赔偿责任法律性质的认定

我国工伤保险赔偿责任的制度规定,经历了从民事赔偿与工伤保险赔偿不重复到并行的变化,与此相应对工伤事故赔偿责任性质的认识,也经过了从单纯保险责任到认可社会保障与侵权责任双重性质的过程。虽然在早期的立法中对工伤事故赔偿责任的属性,并无法律上的明确规定,但从《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规定中可以推导出处理工伤赔偿关系兼有民事赔偿关系的原则不同责任的不重复负担即互相抵免原则;对并行立法思想的体现,最早见于20_____年我国颁布实施的《_____职业病防治法》第52条的规定: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同年颁布的《安全 生产法》第48条也规定:因生产安全 受到损失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依照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其后出台的20_____年1月1日起施行的《工伤保险条例》对此却未作相应明确具体的规定。

20_____年5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规定,延续了安全生产法的立法思路,明确规定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的,劳动者可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和实践摸索,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 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续一)》(征求意见稿)中,对工伤事故赔偿请求权作出以下规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的侵权行为受到伤害,在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后,又请求用人单位依法给予工伤保险待遇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伤害,或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已经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后,又请求用人单位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虽然该征求意见稿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从中我们也能够发现最高人民法院在处理工伤事故责任问题上的倾向性,以及为解决这一立法遗留问题所作的努力。至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将采取双重赔偿责任兼得的方式处理工伤事故。

(二)对工伤赔偿责任性质认识上的理论分歧

对工伤赔偿责任性质的认识,集中表现在如何处理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之间的关系问题上。鉴于我国工伤保险立法的现状,学者们对工伤保险赔偿与侵权赔偿关系认识上的分歧,主要集中于企业是否应当承担保险赔偿之外的侵权责任,承担的标准是什么 。而对于因第三人过错造成工事故的,应允许劳动者分别获得工伤保险赔偿和侵权损害赔偿的权利的看法是一致的,但对于两种赔偿之间是否需要采用共同项目抵扣的办法进行协调,即是否允许劳动者双重受益仍有分歧。对于工伤赔偿与民事赔偿的顺序以及是否允许社保经办机构代位工伤职工求偿等问题也存在不同的观点。笔者赞同工伤事故具有社会保障和侵权赔偿责任双重属性的看法。

二、工伤事故赔偿责任双重性质的理论分析

(一)工伤事故赔偿责任首先属于由社会分担的保障责任

界定工伤事故赔偿责任性质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对工伤事故这一现象给出处理方案,更为重要的是要考察哪一种处理方案更具有正当性。从工伤事故赔偿制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为劳动者提供最大限度的平等保护的追求,一直是该制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实行工伤保险,正是由雇主承担劳动关系中法定的安全注意义务要求的必然结果。现代社会的工伤保险赔偿制度是对雇主过失责任的补充和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社会发展选择的结果,对工伤事故责任的处理首先应当强调其社会保障属性,让工伤职工能够伤有所养、死有所赔、遗有所慰,使工伤职工及其亲属及时得到妥善的救治和普遍救济。工伤保险赔偿标准的法定化以及由保险基金支付保险赔偿金的做法,使得赔偿结果与具体用人单位的偿付能力之间不再有关联,从而能够为所有受害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工伤待遇。同时,由社会分担了原本应由用人单位承担的防范和化解意外风险的责任,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保证基本的社会公正。而工伤表现赔偿作为一种社会保障,具有一种较为直接的效应,它可以快速地使受害人渡过难关。舍弃工伤保险赔偿不用,反而首先追究可能存在的民事责任,则是一种制度浪费,更是一种低效率的救济选择。

然而,首先由工伤保险承担对工伤事故的赔偿责任,在于强调在对工伤事故赔偿纠纷的处理过程中,受害劳动者不享有对赔偿责任顺序上的选择权。这一点是由工伤保险的强制属性所决定的。工伤保险赔偿权是劳动者享有的法定的具有类似公法性质的权利,不存在可处分性,不能以协商等方式放弃或让与。

强调责任分担的顺序,意味着不排斥其他 赔偿责任的存在。工伤保险制度的本质不仅为损失填补,更具有生存权的保障理念。其中保障功能是第一位的,而补偿功能是次要的,其补偿标准的整齐划一决定了它并不能等同于赔偿。可以说,保险赔偿掩盖了受害劳动者所受损害的个体差异,在保障标准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其救济能力的不足则更加突出。禁止可能存在的其他 赔偿责任的介入,不利于对劳动者利益的保护,与我国劳动法的立法宗旨也是相悖的。

(二)工伤事故产生原因的多样性,决定了侵权赔偿责任存在的可能

工伤是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因工作受到的意外伤害。所谓意外,是指发生工伤事故的劳动者本身对工伤结果的出现没有主观故意,但不排除其他人对工伤损害后果存在过错。当然对于不可抗力或劳动者单方过错(过失)造成的工伤事故,其赔偿责任由工伤保险独自承担,这是工伤保险分散工业灾害风险的体现。除此之外,因用人单位过错或用人单位以外第三人的过错造成工伤事故的,都可能发生侵权责任的负担问题。如用人单位没有尽到安全注意义务,表现为安全设备设施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等;或者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都存在过错,如用人单位指挥劳动者冒险违章作业,劳动者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劳动者为更多赚钱加班加点、疲劳作业;以及由第三人的过错造成工作期间的劳动者的人身伤害,如上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等。

在由第三人侵权导致工伤的情况下,若完全以保险责任的承担来覆盖侵权责任的补偿,因不存在免除侵权人责任的法律和道德基础而不具有可行性。而当同样的过错发生在用人单位身上导致工伤事故的,则可以免除其侵权责任,似有对同一事由因主体差别而有不公平对待的嫌疑。对于事实层面上存在着的保险责任和侵权责任两种责任,如何在法律上进行处理,既取决于我们对劳动法与民法关系的认识和定位,也与工伤保险的范围和保障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赋予工伤事故赔偿责任双重属性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首先,我国劳动法和民法属于两个并行而独立的领域的特点,决定了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责任可以共存。虽然在理论上对于劳动法与民法之间的关系问题还存在争议,但从劳动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来看,它一直是在民法之外发展,在这一意义上,劳动法的存在是一种独立的事实。我国的民事立法中没有对劳动关系进行明确的规范,而《劳动法》

第1条就明确规定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尽管民法与劳动法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一直在持续,但是控制和减少职业伤害和救济遭受职业伤害的劳动者,却是劳动法和民法所共同担负的责任,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二者不同的责任制度构成并不存在相互替代关系。

虽然在民法体系内部,由于现实生活 中的某一自然事实符合多个法律构成要件会产生多个请求权竞合问题,存在多种处理方案,但就像民法的赔偿要求与刑事犯罪制裁可能并存在一样,不同法律部门之间对同一现象的调整并不存在相互吸收的问题,否则就失去了各自不同的存在价值。

其次,国外对工伤保险责任与侵权责任关系的处理模式,仅有参考价值,并不足以构成评价我国同类现象的标准;此外,不免除用人单位工伤赔偿以外的民事赔偿责任,;(四)坚持工伤事故责任的双重属性与企业负担加重没;将无法预料的风险交由社会承担的依据不能成为转嫁可;上述观点可能会遇到的反对意见是,工伤保险缴费费率;应当提及的是,追究工伤事故中的侵权赔偿责任,必然;权行为人(用人单位或第三人0存在过错为前提;

评价我国同类现象的标准。应当承认,在现有对工伤保险责任与侵权责任关系的处理模式中,确认工伤事故责任的双重法律属性并实行双重赔偿非各国通例,甚至可以说是少数做法。但无论是实行工伤保险责任覆盖侵权责任,还是由当事人在二者之中进行选择,或者是侵权责任作为工伤保险责任的补充,都是其特定的法律发展过程及其现实生活要求的反映。法律制度作为一种文化,它是一种地方性知识。而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的局限性,为侵权行为法在一定范围内对劳动者人身伤害赔偿发挥作用留下了空间。杨立新教授在分析工伤保险待遇不能替代侵权赔偿责任时认为,一是因为保险的数额是固定的,与造成的损害没有相对应的关系,未必能够填补工伤职工的实际损害;二是因为保险不能赔偿精神损害,这两点皆是我国工伤保险的软肋。显然仅仅依靠工伤保险的单一赔偿无法全面满足劳动者的合理诉求。

此外,不免除用人单位工伤赔偿以外的民事赔偿责任,可以祈祷威慑作用,有利于加强其安全生产意识,也是确定双重责任体系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因用人单位没有尽到安全注意义务而发生的工伤事故,从理论上说是应当可以合理预见而且可以避免该损害的发生的。要求发生工伤事故的用人单位对其过错承担责任,这种具有惩罚意义的责任的存在,可以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的尽其注意义务,努力避免损害的发生。因此,侵权责任的存在有利于预防损害的发生。对于多数中国企业来说尚未建立起安全投入是能带来丰厚回报的战略投资理念,要求其对工伤事故承担侵权责任,某种程度上会迫使其权衡利弊,加大安全投入,从根本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工伤保险制度的最终目标。

(四)坚持工伤事故责任的双重属性与企业负担加重没有必然联系

将无法预料的风险交由社会承担的依据不能成为转嫁可以预见风险的理由。工伤保险实际上是一种转移工伤赔偿的风险和责任的社会共济方式,社会统筹工伤保险基金实行不同风险企业和行业之间跨阶层风险分担,本企业或雇主跨时间风险分担。之所以实行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目的在于加强对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和财产的保护,保证能够在遭遇工伤事故时获得及时的救助和补偿,维持其本人或遗属的正当生活,而不是让用人单位规避本应由其自己承担并有能力承担的责任。在工伤保险中的赔偿责任已经由用人单位的个别责任转化为由社保机构承担的普遍的社会责任。用人单位即使对自己的员工所发生的工伤事故,也仅负间接的补偿责任。只要用人单位依法足额缴纳了工伤保险费,就意味其完成了补偿责任。如果用人单位能够依法履行其对劳动者的安全保障义务,就不会发生保险赔偿责任之外的侵权赔偿责任,当然不存在增加负担问题,而其对因自身过错导致的责任承担,符合基本的社会正义,为理所应当非额外负担。

上述观点可能会遇到的反对意见是,工伤保险缴费费率的浮动可以发挥一定的平衡功能,要求有过错企业额外承担侵权责任必然加重已有的负担。的确,按照现行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保险实行行业差别费率,用人单位的缴费费率与其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密切相关,但这样的制度安排的效果未能满足提高劳动者工伤待遇的要求是不争的事实,其对遏制高工伤事故率的直接作用因缺乏实证研究,无法仅凭想象 盲目加以肯定。

应当提及的是,追究工伤事故中的侵权赔偿责任,必然实行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以侵权行为人(用人单位或第三人0存在过错为前提。因此,需要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只是个别用人单位,实行双重责任不会带来用人单位整体负担的普遍增高。对于侵权责任,侵权行为人与受害人可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确定损害赔偿的数额、期限、方式、地点以及由第三人保证,不一定非经诉讼手段解决争议,所谓的诉讼成本的增加也不是必然的。

第5篇 市直事业单位农林渔工养老保险问题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林场等市直事业单位农林渔工多次到市政府上访,强烈要求认定为全民所有制职工,并以全民固定工身份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我作为主管全市企业改革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负责人,深深体会到市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既势在必行,又任重道远。如何在全力支持事业单位推进改革和尽量保障广大群众基本利益这两个方面,搭建一座和谐桥梁,实现二者的双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选择了农林渔工的养老保险改革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和认真解剖。

一、情况复杂

市直事业单位农林渔工主要分布在林场、林场(即市林科所)、市农科所和市水产良种场四家单位,共人,其中在职农林渔工人,已退休农林渔工人;市农科所还有移民农工人,其中在职人,已达退休年龄、人事未办理退休手续人;其中市水产良种场名渔场工人已于年月按工龄每人每年元,另加万元养老保险费实行了买断。未参保的农林工人数较多,情况复杂。

⒈政策依据不足。全省是从年元月起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依据是湘政发号文件,只明确**事业单位的国家干*、全民固定工、劳动合同制工人和人事、工资关系挂靠在**、事业单位或在人才交流机构的人员为参保对象,而农林渔工不属于此参保范围。但这四家单位的农林渔工相继进入被冠以事业单位性质帽子的事业单位工作,因而不属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围。致使这些人一直被排斥在两个养老保险之外。他们强烈要求比照同单位职工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但政策依据不足,因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全国没有统一的政策,全省仍处于试点阶段。

⒉改革方向不明。当前,全国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尚未出台,将事业单位划分为行政职能性、社会公益性和生产经营性三大类的改革方向尚未确定。市农科所是我市唯一正处级差额拨款的农业科研机构,改革走势不甚明确。市林科所也是我市唯一科级差额拨款林业科研机构,市政府已于年将林场、林场确定为公益性林场,拟由市林业局主管转交市建设局主管,市政府已委托市建设局拟定接收方案。

⒊身份参差不齐。这些农林渔工中既有建场初期的老资格,可以追溯到年代,又有自然增长的;既有棉科所、旱科所和农科所合并而来的,又有从外地移民而来的;既有下放知青,又有从外省区调入的;既有编制部门签发编制计划、劳动部门批准招收的,又有主管部门批准招收的;既有按事业单位固定职工管理的,又有分配给土地按农民对待的。若按资历深浅、年龄大小、进场时间长短确认其身份,无法做到公正、公平,相关职能部门也不好操作。

⒋收入来源不一。林场每年财政拨款万元,无自营收入,人平每月元。林场每年财政拨款万元,自营收入万元,人平每月元。市农科所每年财政拨款万元,科研经费万元,人平每月元。水产良种场每年财政拨款万元,自营收入万元,人平每月元。

⒌参保成本不低。如果比照同单位固定工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按在职人员月平元作为缴费基数,现行缴费比例,离退休人员月平元养老金标准,仅对林场、河洑林场和市农科所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这三家单位名在职农林工月缴养老保险费元,名退休农林工月支养老金元,每月收支两抵缺口元,全年收支缺口元。现有在职农林渔工年龄普遍偏大,收支缺口会呈直线上升趋势,给同级财政背上沉重包袱。类似这部分农林渔工,部分区、县(市)还有近人,牵一发而动全身,势必引起连锁反应。

二、问题突出

⒈参保无门。在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之初,农林渔工的问题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由于国家、省均无明确政策,一直被耽搁下来。近几年,这部分农林渔工一直向市政府、相关部门和**事业单位社保处反映,希望能按湘政发号文件精神参加**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市**事业单位社保处也积极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汇报,至今未能很好解决。

⒉生活无助。这些农林渔工虽然高高兴兴地在人事部门领回了退休证,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退休待遇;虽然按时,却不能足额领取退休费,仅为正常退休费的左右,林场和河洑林场农林渔工人平退休费分别为元、元,市农科所最低,仅为元,该单位移民农工到退休年龄,只能享受一次性补助元;林场在职不在岗的农林工,单位仅仅发给每月元生活费,远远低于城镇低保水平。

⒊心理失衡。这四家单位的国家干*、固定工和合同工都已在**事业单位参保,其中林场已实行了社会化发放,退休人员人平领取基本养老金分别为元、元、元和元,而退休农林渔工(除水产良种场退休渔工外)仅为元、元、元,对比同一单位农林渔工退休费相差一倍以上,最多的相差倍以上。收入差距过大,心理严重失衡。

⒋缴费无力。林场、河洑林场和市农科所的名农林工,全年需缴纳养老保险费元,而已参保的国家干*、固定工和合同工每月需缴纳养老保险费元,全年需缴元,两者合计共缴纳养老保险费元。若将移民农工计算在内,全年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在万元以上,仅凭这几家单位现有财力是难以承受的。

三、积极应对

⒈深化改革。坚持养老保险低起点、广覆盖的原则,采取先改制、后参保的办法,推进市直事业单位农林渔场改革。参照湘政办发号文件,先将这几家单位改制转企,将在职和离退休人员整体划归市劳动社保处管理,未参保的农林渔工统一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移民农工享受国营企业两个置换优惠政策,进入城镇企业基本职工参保范围。

⒉分类管理。改制转企后,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机制,中人搞过渡原则,实行分类管理。一是对原在**事业单位社保处参保的离退休人员,转移到劳动社保后,保持待遇不变,今后待遇的调整按城镇企业职工标准进行,与**事业单位同类人员调整后的待遇之差由**事业单位社保处补足;二是已退休的农林渔工退休待遇,按企业现行标准核定其基本养老金,与原退休待遇持平,差额部分采取补差方式,用林业基金或其他方式予以补足,实行社会化发放;三是对于以后退休的人员,则按照企业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办法,将其养老金领取与其个人帐户缴费情况挂钩,核定养老金发放标准。

第6篇 深入部分企事业单位的调查报告

县总工会:

一、调查活动基本情况

调查活动,以工会干*配合参与为主,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企业发展情况、劳动合同、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工会建设、职工权益等方面。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进一步全面地掌握了企业发展情况和职工正当权益维护情况。

1、劳动合同制度普遍建立,劳动关系总体稳定。调查中的竹溪河水库、县水电公司、县综合农场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初步形成了协调劳动关系的组织体系。

2、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和工资支付制度,维护劳动者报酬权。围绕贯彻实施《劳动法》,实施了工资保证金制度,维护了职工的正当权益。

3、职工的社会保障和维权工作不断推进。近年来,职工的社会保障和维权工作受到高度关注,民营企业职工逐步纳入养老保险范畴,规范职工劳动治理,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查制度和责任制度,对涉及职工利益的案件做到快立案、快调查、快处理、快结案。

4、工会维权机制基本形成,并逐步得到完善。一是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治理制度得到加强。涉及职工亲身利益的职工安置方案等重大事情,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后实施。二是工会维权机制逐步得到完善。

5、创建劳动关系企业创建活动成效显着。创建活动得到了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广大职工的共同参与,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了*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运作、各方配合、职工参与的创建格局,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职工队伍进一步稳定,劳动关系日益协调,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职工信访逐步下降。实现了企业和职工的双赢局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相关单位和企业的劳动保障和工会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经济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维护稳定劳动关系的难度不断加大,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有:

1、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不力。劳动合同制度固然推行多年,但有的行业、特别是非公企业签订率低,有的以事实用工代替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不规范或不履行的现象比较普遍;集体合同实施的范围还比较窄,而且大多流于形式。

2、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养老保险一直延续现收现付的模式,个人账户空账规模越来越大,对未来老龄化高峰时期构成重大隐患;企业与**事业单位养老金差距拉大,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各项社会保障覆盖面窄,社会保险意识淡薄,清欠工作无力,在欠缴社会保险费的单位中,有破产倒闭企业无资产变现、资产变现难和特困企业无力缴费,也存在一些单位有钱不缴、以种种理由故意拖欠和前清后欠的问题;**事业单位非在编职工参保率不高,正当权益受到了侵害。

3、劳动者正当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企业侵犯职工正当权益的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用人单位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甚至随意裁员解除劳动合同;二是部分企业拖欠职工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的问题比较突出。

4、工会建会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有些非公有制企业和私营企业仍未建会,如:郧巴黄牛良种繁育基地。二是对工会工作职员过度精简,使工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职工权益得不到应有的维护。三是农民工进会率比较低,大部分仍游离于工会组织之外。

5、基层维护职工正当权益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部分企业至今尚未开展同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有的固然签订了集体合同但履约率不高,有的存在形式主义,一个文本管多家,一份合同管多年,缺乏针对性和可操纵性。二是改制后的中小企业职工正当权益治理工作出现滑坡,相当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没有实行这一制度或者有形无实。三是基层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运作不够规范,作用发挥不到位。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劳动保障和维权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要加强《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和两法一条例的学习,进一步对劳动保障和维权相关法律法规的熟悉;采取多种宣传教育形式,把劳动保障和维权相关法律法规纳进普法规划,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要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

2、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继续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支付,巩固对企业离退休职员基本养老金发放当期无拖欠的成果;以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为重点,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让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加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完善征收体制,严格基金监视治理。扩大生活保障的内容和范围,如扩大职工互助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在再就业、就医、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对困难群体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

3、强化劳动合同治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要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全面加强劳动合同治理;推动和监督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进一步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制定适合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特点的劳动合同范本,指导和推动用人单位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指导和督促企业重组改制后及时与职工变更并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健全劳动合同治理台账;积极推动已建立工会的企业全面开展集体协商并签订集体合同,指导改制企业做好重签、续签集体合同工作;认真做好集体合同的督促、审查、备案和统计治理工作。

4、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和劳动保障监察。要认真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审核、备案制度,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和正常调整机制;加大查处拖欠工资、特别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工作力度,严厉处理拖欠劳动者工资的行为;加大劳动争议调处力度,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加快推进劳动仲裁实体化建设,充实职业化仲裁员队伍,促进行政职能与办案职能分开;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完善监察执法程序,充实监察办案职员,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健全政府有关部门和工会参加的劳动保障监察与拖欠工资协调机制,采取预防和打击违法行为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大力推进维护职工正当权益工作。

5、健全和完善维权机制,切实维护职工的正当权益。要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与地方工会的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政府部门、地方工会和企业代表参加的三方协商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进一步完善以职代会为主要内容的职工议事制度、厂务公开制度;切实加强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维权工作,进一步畅通职工、农民工的诉求渠道;要建立健全职工困难帮扶和依法维权机制,加强地方工会、政府部分、法律援助机构的配合,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法律援助机构要加强同地方工会的协调、合作,切实为职工提供无障碍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要高度重视对侵害职工正当权益的事件的查处工作,及时、有效地协调劳动关系,把劳资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6、创新帮扶工作机制。要在促进企业困难职工从根本上建立脱贫机制着眼,从推动企业帮扶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入手,让企业困难职工群体自身动起来、活起来、干起来,加大创业促就业工作力度。同时,还要围绕企业职工脱贫、就业、就医、子女上学等突出问题,建立起帮扶长效机制。

第7篇 关于全市事业单位改革的调查报告

日前,湖北荆门市编办组成调研专班,围绕事业单位改革开展了认真调研,全面总结了近几年改革情况,深入有关县市区和部分事业单位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情况如下:

一、全市事业单位现状

二、近几年开展事业单位改革情况

(一)全面开展乡镇事业单位改革。

2、主要做法。

一是打破减人、减事、减支思维定势,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乡镇事业单位除保留财政所和延伸派驻机构外一律撤销,人员买断,整体转制。其原来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并入政府三办,公共、公益服务职能由政府承担,经营性职能走向市场。

二是紧扣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转变,建立新型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体系。按照经营性的服务市场运作,公益性的服务政府承担的总体思路,采取政府招标出资、公开竞选主体、农户签单认可、县镇共同负责的运作方式,积极探索农村公益性服务新机制。在发展公益性服务事业上形成了三种形式:政府购买形式,公益性服务由政府以合同形式向社会组织购买;定岗招聘制形式,确定公益性服务岗位,人员由县级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聘用,实行动态管理;派驻形式,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向乡镇或区域派驻服务机构和人员。

三是以人为本,有情操作,破解人员分流难点。坚持无情改革,有情操作,在与改革对象利益攸关的解除劳务关系、养老保险、安置补偿等关键环节充分照顾群众利益。在解除劳务关系过程中,立足规范,严格程序。在养老保险上,坚持区别对象,确定标准、签订协议、分期缴纳的原则,落实全员保险。在安置补偿上,实行货币补偿、存量资产补偿、政府兜底补偿、分期分批补偿等办法,确保全员补偿到位。

(二)稳步推进市县事业单位改革。

按照试点先行、分步推进地原则,每年选择部分事业单位开展改革试点,逐步探索总结经验。改革中,把改善结构、减轻负担、增强活力作为落脚点,开展了整合职能、重组机构、整体转制、人员分流、重新定性等多种形式的改革。

二是改变投入渠道减负。对经营性职能较强的事业单位,或将经费形式由财政拨款改为自收自支,或整体转制,既将事业单位推向市场,又有效减轻财政负担,市直仅2006 年将146名在编人员退出了财政供养。

三是强化管理促入轨。 在改革的同时加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督促其按规定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其社会行为。市直对59家长期不具备法人资格、超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的事业单位进行了处理。

(三)积极探索事业单位转企改革。

一是以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改革为突破口,逐步推进改企转制。荆门市考虑到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的矛盾比较突出,加上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积累的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因此选择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从2000年开始,荆门市对22家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进行了改革试点,将原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了注册登记;注销原事业单位法人资格,收回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收回原事业单位编制851名;将原事业单位844名在职人员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解除了人事劳动关系,实行了一次性经济补偿安置。

二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建立多元化社会事业投入机制。荆门市对具备资产出 售条件的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通过国有资产产权置换,将单位资产出 售给内部职工,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尽量实现国有资本整体退出。如原荆门市东宝区物质局、原荆门市东宝区经济协作办公室均由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在职人员也由单位人转为企业人,其固定资产以估价方式卖给内部职工,抵扣在职人员欠缴的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及兑现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折为内部职工入股份额,原事业单位债务一并划入新成立的荆门市东宝区物质总公司、荆门市东宝区经协总公司。

三是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妥善处理职工的人事关系。荆门市在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改企转制过程中,大体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处理各类人员社会保险关系。改企转制前的在职人员,实行老人老办法,继续享受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标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发放。改企转制后进入的人员,实行新人新办法,执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待遇。2005年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实施后,荆门市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镇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鄂政发〔2005〕28号)精神,将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比照乡镇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实行五年的过渡期,缓解了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待遇的差别问题。另外,对改企转制后的原单位在职人员,统一办理了人事关系解除和劳动合同签字手续,并给予了一次性经济补偿。

四是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变现为主要手段,着力减轻财政负担。从调查情况看,荆门市将盘活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量作为筹措改革资金的主要方式。事业单位改革的成本,首先从改制单位净资产或资产变现收益(含国有土地和房产)中扣除。如荆门市畜牧良种场将原单位土地以800万元的价格出 售,变现的资产用于单位改企转制,缴纳职工的养老保险金、基本医疗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兑现一次性经济补偿金,清欠单位债务,不仅做到单位改企转制平稳过渡,而且没有增加财政负担。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二是转变了政府职能。通过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一些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和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转变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将一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将一些从事社会公益活动的事业单位与行政**脱钩,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基本理清了政事、政企和事企关系,使得政府能够从直接办事业的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好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和监督管理,集中财力投入基础教育、基本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初步解决了政府职能缺位和越位的问题。

三是职工得到了实惠。一些有技术专长和经营特长的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因受单位职能局限和个人小富既安思想的束缚,长期过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日子。通过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这部分工作人员终于走出事业单位的序列,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其专长,在各自领域充分施展其才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调查中,这样的人乏善可陈,如原荆门市畜牧良种场职工黄华等四人,自己出资近百万元,买下了种猪场经营权,刻苦钻研猪饲料改良技术和养猪技能,年收入可达三十多万元。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几点建议

一是事业单位类别界定模糊。根据2006年中央编办制定的《关于事业单位分类及相关改革的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改革思路,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和特点,将事业单位分为行政类、公益类和经营服务类。但究竟哪些事业单位划入哪一类,省里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是原则性地进行了分类。事业单位履行的职能和行政**还存在政事不分、职责不清,部门之间职能交叉的现象,很难准确界定事业单位类别。这样容易在具体划分的单位中不尽一致,导致相同性质的事业单位在不同地方被划入不同的事业单位类别。

二是行政机构编制总量突破。当前中央和省对行政机构设置和行政编制核定作了严格规定,但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把部分行政类事业单位转为或成建制并入行政机构,必将突破行政机构设置和行政编制核定总量。同时,行政类事业单位人员也随之转为行政人员,又将大幅度出现行政人员超编现象。

三是改革成本储备差异较大。由于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特点各异,根据其职能不同,有些单位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国有资产,也有一些单位基本上没有国有资产。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改企转制要有足够的改革成本作保障,没有国有资产的事业单位,其改企转制工作很难推进。储备了国有资产的事业单位,也要为国有资产变现寻找合理的处置方式,如果不充分考虑原事业单位拥有的各类资产,必然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是配套改革政策接续不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涉及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如果在改革的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人员分流安置等完善的配套政策支持,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得不到社会保障,必然会影响社会稳定大局,致使改革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

1、合理划分事业单位类型。由于同一种功能的事业活动既可以由政府来进行,也可以由市场来完成,同一事业单位往往从事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功能的事业活动,再加上人们对政府和市场分工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导致同一性质的事业单位被划入不同类型,从而导致改革政策上的不统一。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现象,建议由中央和省在总结各地实际操作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分类实施细则,对现有分类标准作进一步细化,将一些类型划分不够一致的事业单位,统一划入一种类型。同时,建立规范化的事业单位分类审批程序,避免出现分类过程中事业单位与政府讨价还价、随意确定事业单位类型的行为。

2、制定统一配套改革政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仅要有缜密的实施方案和细则,而且要有一整套配套的改革政策作保障。改革之前要依法制定配套人事、财政、社会保障等政策文件。一是要研究有关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工作人员在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和衔接办法,切实解决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后顾之忧;二是要出台竞聘上岗、鼓励自谋职业、提前退休、一次性经济补偿等人员安置政策,疏通出口,妥善解决好人员分流安置问题。三是建立财政投入、国有资产划转等制度,完善财政投入机制,保障改革成本,妥善处理事业单位撤并后的资产和债务问题。

3、变现资产减轻财政压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过程中,做好离退休职工社会保障待遇衔接和分流人员安置工作,妥善处理原事业单位的债务债权关系,需要付出大量改革成本。如果全部通过新增财政预算的方式予以解决,地方财政难以承受,必须在盘活国有资产存量上做文章。在规范国有资产处置程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前提下,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以公开竞价的方式出 售变现,或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出租或拍卖经营权,资产处置收益统一上缴财政专户,主要用于支付事业单位改革各项成本,尽量减少新增财政支出。同时,地方政府还要平衡行业之间、部门之间资产,将单位多余的资产划转一部分到无资产或资产缺口较大的单位,减少地方政府的压力。

4、因地制宜组织实施改革。近几年来,事业单位改革基本上是按行业分别推进的,一些地方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了整体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实践探索。但由于省里没有出台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总体方案,各地改革进展程度不一,具体做法也各不相同。下一步必须在充分总结各地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按照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新旧政策大体相衔接的原则,研究制定全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总体方案及各项配套政策,统一事业单位分类标准,统一国有资产处置和改革成本筹措办法,统一人员分流、社会保障、人事分配、财政投入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5、理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后,要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逐步实行管办分离,将政府职能部门与事业单位的职能分开,政府职能部门与所属事业单位脱钩,政府主管部门不再直接参与事业单位人、财、物的具体管理,只承担依法对本系统事业单位的行业监管,事业单位集中精力搞好公共服务,从而避免政事不分、职责不清、职能交叉等现象产生,巩固分类改革成果。改企转制的单位和职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开展活动,原主管部门不要再插手其经营活动,做到彻底脱钩。

第8篇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问题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_____林场等市直事业单位农林渔工多次到市政府上访,强烈要求认定为全民所有制职工,并以全民固定工身份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我作为主管全市企业改革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负责人,深深体会到市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既势在必行,又任重道远。如何在全力支持事业单位推进改革和尽量保障广大群众基本利益这两个方面,搭建一座和谐桥梁,实现二者的双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选择了农林渔工的养老保险改革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和认真解剖。

一、情况复杂

1、政策依据不足。全省是从1996年元月起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依据是湘政发[1996]3号文件,只明确**事业单位的国家干*、全民固定工、劳动合同制工人和人事、工资关系挂靠在**、事业单位或在人才交流机构的人员为参保对象,而农林渔工不属于此参保范围。但这四家单位的农林渔工相继进入被冠以事业单位性质帽子的事业单位工作,因而不属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围。致使这些人一直被排斥在两个养老保险之外。他们强烈要求比照同单位职工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但政策依据不足,因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全国没有统一的政策,全省仍处于试点阶段。

2、改革方向不明。当前,全国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尚未出台,将事业单位划分为行政职能性、社会公益性和生产经营性三大类的改革方向尚未确定。市农科所是我市唯一正处级差额拨款的农业科研机构,改革走势不甚明确。市林科所也是我市唯一科级差额拨款林业科研机构,市政府已于2003年将_____林场、_____林场确定为公益性林场,拟由市林业局主管转交市建设局主管,市政府已委托市建设局拟定接收方案。

3、身份参差不齐。这些农林渔工中既有建场初期的老资格,可以追溯到50年代,又有自然增长的;既有棉科所、旱科所和农科所合并而来的,又有从外地移民而来的;既有下放知青,又有从外省区调入的;既有编制部门签发编制计划、劳动部门批准招收的,又有主管部门批准招收的;既有按事业单位固定职工管理的,又有分配给土地按农民对待的。若按资历深浅、年龄大小、进场时间长短确认其身份,无法做到公正、公平,相关职能部门也不好操作。

二、问题突出

1、参保无门。在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之初,农林渔工的问题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由于国家、省均无明确政策,一直被耽搁下来。近几年,这部分农林渔工一直向市政府、相关部门和**事业单位社保处反映,希望能按湘政发[1996]3号文件精神参加**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市**事业单位社保处也积极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汇报,至今未能很好解决。

2、生活无助。这些农林渔工虽然高高兴兴地在人事部门领回了退休证,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退休待遇;虽然按时,却不能足额领取退休费,仅为正常退休费的57%左右,_____林场和河洑林场农林渔工人平退休费分别为450元、600元,市农科所最低,仅为200元,该单位移民农工到退休年龄,只能享受一次性补助300元;_____林场在职不在岗的农林工,单位仅仅发给每月50元生活费,远远低于城镇低保水平。

三、积极应对

1、深化改革。坚持养老保险低起点、广覆盖的原则,采取先改制、后参保的办法,推进市直事业单位农林渔场改革。参照湘政办发[2001]7号文件,先将这几家单位改制转企,将在职和离退休人员整体划归市劳动社保处管理,未参保的农林渔工统一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移民农工享受国营企业两个置换优惠政策,进入城镇企业基本职工参保范围。

2、分类管理。改制转企后,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机制,中人搞过渡原则,实行分类管理。一是对原在**事业单位社保处参保的离退休人员,转移到劳动社保后,保持待遇不变,今后待遇的调整按城镇企业职工标准进行,与**事业单位同类人员调整后的待遇之差由**事业单位社保处补足;二是已退休的农林渔工退休待遇,按企业现行标准核定其基本养老金,与原退休待遇持平,差额部分采取补差方式,用林业基金或其他方式予以补足,实行社会化发放;三是对于以后退休的人员,则按照企业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办法,将其养老金领取与其个人帐户缴费情况挂钩,核定养老金发放标准。

单位调查报告(8篇范文)

股所级干*是一个单位或部门的业务骨干和中层领导干*,是科级干*队伍的后备军。加强股所级干*的管理是干*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股所级干*选准用好、管好管活,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单位相关文章

  • 事业单位调查报告(12篇)
  • 事业单位调查报告(12篇)88人关注

    日前,湖北荆门市编办组成调研专班,围绕事业单位改革开展了认真调研,全面总结了近几年改革情况,深入有关县市区和部分事业单位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 ...[更多]

  • 事业单位调查报告(7篇)
  • 事业单位调查报告(7篇)87人关注

    日前,湖北荆门市编办组成调研专班,围绕事业单位改革开展了认真调研,全面总结了近几年改革情况,深入有关县市区和部分事业单位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 ...[更多]

  • 联通公司文明单位的调查报告(12篇)
  • 联通公司文明单位的调查报告(12篇)58人关注

    联通公司文明单位的调查报告一直来,联通分公司全体员工以“践行使命、创优服务、致力和谐”的理念,全心全意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精心铸造联通服务品牌工程,联通公 ...[更多]

  • 用人单位调查报告
  • 用人单位调查报告38人关注

    事故发生后,公司领导及相关负责人立即赶往项目部,成立了事故处理小组,对事故处理进行详细部署,全力做好家属安抚工作,尽一切努力降低事故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其次,要求现 ...[更多]

  • 单位调查报告(8篇范文)
  • 单位调查报告(8篇范文)31人关注

    股所级干*是一个单位或部门的业务骨干和中层领导干*,是科级干*队伍的后备军。加强股所级干*的管理是干*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股所级干*选准用好、管好管 ...[更多]

  • 用人单位工伤事故调查报告书(8篇)
  • 用人单位工伤事故调查报告书(8篇)12人关注

    事故发生后,公司领导及相关负责人立即赶往项目部,成立了事故处理小组,对事故处理进行详细部署,全力做好家属安抚工作,尽一切努力降低事故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其次,要求现 ...[更多]

调查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