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酷猫写作网
当前位置: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水利调查报告内容(8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2-02-01 17:11:05 查看人数:70

水利调查报告内容

第1篇 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小城镇建设,做为农业大县的xx县,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都是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且农业生产效益直接影响xx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近年来,为确保粮食安全、扩大内需,xx县加大了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农田排水等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运行现状还令人担忧,配套设施差、保障程度低等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一、基本情况

xx县位于x江省东部,地处张广x与x的衔接地带,幅员面积x平方公里,辖6镇4乡,x个行政村,总人口x万,其中农业人口x万,耕地面积x万亩,属半山区农业县份,素有“五山半水四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我县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x毫米,水资源总量x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x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x亿立方米,全县人均拥有水资源x立方米。县域内的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有11条,较大的河流有x,较小的河流有x河等,这些河流均为x江水系。其中,xx河为xx江一级支流,xx河的一级支流,其它小河流为x河的二级支流。

(一)建设情况

多年来,在省、市水利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县采取民办公助、政策激励、资金捆绑等措施,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加快了水利建设步伐。xx至今,全县共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x亿元,新建改造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规模的防洪除涝、农田灌溉、水土保持和城乡供排水体系,基本保障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已建成水库x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x座,小1型x座、小x型x座,总库容x亿立方米;堤防总长度x公里,堤防保护面积x万亩,建设穿堤建筑物x座;机电井x眼,x坝x处,提水站x处,万亩以上灌区x处,水田灌溉面积达到x万亩,配有用水干渠x条,排水渠道x千米,配套建筑物工程桥、涵、闸、坝等各类建筑物x余座;已建人畜饮水井x眼;治理水土流失面积x万亩。

(二)管理情况

目前,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主要有县管、乡管、村管、群众自管、用水合作组织管理、个人承包租赁等x种形式,农民用水协会组织达到x个。县水务局下设几个直属管理单位:向x个水库设有直接管理单位,负责库区工程的管理、维护及夏季防洪。河道处、水资源办为行政事业执法单位,担负着河道、堤防管理,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和管理;水保站负有生态环境建设管理职能;设计队负责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设计、测量、施工、科技推广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工作;灌区、涝区管理单位负责灌涝区的水利工程管理,保证农田及时供水和排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现状已不能满足粮食产能不断提升的需求,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灌区田间工程不配套。由于我县不靠近大江大河,前些年不是水利投资重点,灌区田间工程建设时间早,工程标准低、不配套,年久失修。如江河自流灌区共有拦河坝x座,但永久性的只有x座,仅占x%,其余均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建设的条石坝,建设标准低,工程质量差,加之运行年久、老化失修,实际灌溉排涝能力很低,渠道渗漏严重,农田灌溉水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灌区续建与节水配套更新改造的形势逼人、任务艰巨。

二是中小河流防洪堤防标准低。我县流域面积超过x平方公里的x条中小河流中,已设堤防的还不足1/3,其余均没有设堤防,而且建成的堤防多为砂基砂坝,防洪标准很低,建筑物也不配套。按照设计标准x河要达到30年一遇洪水标准,八虎力河、七虎力河等其它中小河流堤防要达到20年一遇洪水标准,目前只达到5—xx年一遇标准,有的堤段断断续续,有的堤段为沙堤,穿堤建筑物不配套,存在严重的防汛隐患。遇有暴雨极易成灾,每年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很大。堤防防洪标准亟待提高。

三是控制性工程不足。全县地表径流总量x亿立方米。目前,县域内流域面积超过x平方公里的河流多数没有控制性工程,只在x力河和x河上修建了向阳山水库。在双龙河上修建了共和水库和团结水库,金沙河上修建了金沙水库,七虎力河支流修建了x水库、x水库,控制面积只有x平方公里,仅占全县区域面积的x%。拦蓄地表径流总量x亿立米,只占径流总量的x%,在x河、x河、x力河等主要河流上没有水源控制性工程。由于缺少控制性工程,大量的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水资源利用率低,抗灾能力较弱,浪费现象严重,没有形成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格局。

四是水源工程分布不均。xx县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尤以旱灾为重,一遇干旱农业生产损失惨重。目前我县还有大部分耕地没有抗旱水源和灌排设施,仍旧靠天吃饭。现有的x眼灌溉井都集中分布于水田和平原区,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带的旱田灌溉几乎空白。

五是水土流失严重。我县是全省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水土流失面积为x平方公里,约占全县幅员面积的x%,高出全省平均数x个百分点,水土流失造成沟壑增多,吞噬良田,淤积河道。同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土地沙化、瘠薄,粮食减产。近几年,虽然加大水土流失的治理任务,但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仅完成治理面积仅x万亩,不足水土流失总面积的x%此外,又由于人口增加、建设规划用地等原因,不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十分艰巨。这种状况不改变,农业整体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的压力很大,生态环境日益恶劣,急需治理的形势迫在眉睫。

六是建管机制不畅。造成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既有资金短缺的原因,也有机制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不到位,尚未形成一套良性的运行管理机制。农田水利的投入补偿机制未形成,工程水费收取困难,当前推行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管理体制,由于工程设施落后、思想认识不够等原因,也遇到了较大困难,造成工程日常管理维护经费短缺,水利工程使用周期缩短。同时,农村水利建设涉及面广、参与建设管理部门较多,部分工程由于没有水利部门的介入,造成工程质量差、标准低,农田水利建设没有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综合建管机制。

七是工程管护人力和资金短缺。虽然近年来国家水利投资不断增加,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特别是水利建设投劳投资严重不足,目前各地普遍采取由劳动积累工支付维护管理经费,取消两工后,县级财政没有能力解决管护资金,致使大部分防洪灌溉工程管理滞后,工程老化、得不到及时维修,损坏严重,进而又形成了新的隐患。尤其是那些存在病险隐患的小水库和小塘坝,简单的维修都难以进行,正常防汛备土无法到位,使本来建设标准不高的水利设施更加脆弱不堪。其次,水利工程正常管护难以为继。部分小型灌溉工程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严重影响了水利设施的良性运行和安全维护。

八是工程占地协调难。水利工程大部分属于公益事业。但是在基层,当兴修水利工程这样的公共利益与村民利益发生冲突时,村民代表大会往往是有事不议、有事难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工程正常用地哪怕是涉及到水利工程用地或行洪区内土地,老百姓都是“寸土不让、寸土必争”,水利工程用地难以协调,给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受到明显限制,减少幅度很大。

三、对策与建议

1、要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意识,提高基层对水利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改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面临的诸多问题,地方政府必须要提高重视程度,积极采取各种途径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一要用好政策。xx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可以看出“xx”时期,国家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决心和力度,水利建设正进入大投入、大发展的最好机遇期,作为地方政府必须要抢抓这个机遇,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积极协调,力争上级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支持,最大限度地改善当地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二要放宽视野。地方政府应放宽水利的建设和投资渠道,解决水利建设投资渠道单一依靠政府投入的“瓶颈”问题,要鼓励符合条件的融投资企业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协调信贷部门加大对涉水工程资金的扶持力度,加快水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要筑巢引凤,精心包装推介项目,搭建招商平台,吸引外来投资者参与营利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要发挥主体作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采取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重罚等硬性的措施和办法,调动各乡、镇政府加快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发挥其在改造水利设施方面的主体作用,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水利发展格局。

2、要形成多元投入格局,解决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投融资问题。造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必须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国家、地方、群众等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制度化的投入机制,彻底解决水利工程存在的标准低、不配套、防洪能力弱、控制性工程少的问题。一是各级财政要舍得投入。各级财政要按照经济增长速度,调整公共支出结构,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额度。尤其是地方财政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上,应确保在原有基础上稳中有升、逐年加大,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改善当地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抗灾能力。二是各类资金要捆绑整合。根据“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将农业综合开发、水利、扶贫和以工代赈等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捆绑使用,采取资金分部门按原渠道管理,项目建设内容按照水利总体规划进行的方法,集中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整体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果。三是民营水利要加快发展。鼓励和支持发展市场开发和运行机制,本着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快水利建设步伐、有利于加强工程管理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发展民营水利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走民建、民有、民营、民受益,“小农水、全民建”的发展之路,解决水利投入资金不足,渠道单一的问题。

3、要做好水利工程规划,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水利建设,规划先行。必须从规划这个基础抓起,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自下而上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逐级审核汇总,形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总体规划。首先,要顺应民意。在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时,要坚持群众参与、民主集中的原则,脚踏实地地听取农民群众、农村基层组织的意见,使水利工程建设在规划时做到倾听民生、符合民意,科学合理地做好规划工作。其次,要超前谋划。目前,多数地区都存在“国家不投入、地方不动手”的问题,上级有政策以后,为了争取资金和项目,不顾实际,未经论证就盲目上报,导致项目投产后偏离实际。必须要结合国家水利发展形势与当地实际需要,安排专项规划经费,提早谋划,超前运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切实做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谋划储备工作。立足于早规划、早落实、早行动,加快水利基本建设步伐,全力推进全县的防洪工程体系、抗旱工程体系、水土保持工程体系、人畜饮水工程体系建设,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为推动我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随着桦南县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现有水源工程供水能力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城镇用水需求,要做好城市后备水源建设。即使“xx”期间一些项目不能上马,也要谋划水利远景规划,强力推进项目前期,通过建设寒虫沟水库、“引八济向”调水工程和向阳山大型灌区为主的灌排渠道,连接七虎力河、八虎力河、倭肯河等河流和向阳山水库,形成河湖连通水网体系。第三,要统一协调。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包括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和以工代赈等部门都有水利项目,在地方出现了“多龙治水”的现象,由于各部门缺少水利专业人员,甚至个别项目没有聘请有资质的设计部门进行规划设计,在建设施工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工程标准低、质量不过关等问题,建成后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建议水利部门做好这些项目的统一协调布局,纳入到水利工程建设的总体方案中,由水利部门统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建设,全程参与、监督工程质量和标准,坚决杜绝重复建设和今天建明天改的现象。4、要完善工程管理机制,增强水利工程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着力克服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建轻管”的思想观念,从单一注重建设向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转变。一要狠抓落实强化制约。要从根本上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薄弱问题,必须落实好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法规条例,明确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广大群众的责任,建立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投入机制,依法建设、管理和使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二要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应根据工程建设规模和受益范围的大小,深入推进建管分离,主体明晰、责权利统一的良性投入、管理和运行模式,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效果。以我县向阳山灌区为例,实行了“分级管理、鉴定管理责任状”的管理模式,灌区总站和分站鉴定责任状,用水协会与分站鉴定责任状,管理者既是承包者也是受益者,既调动了承包者的管理积极性,又能节约管理成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要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增强水利发展的活力。要按照“抓大放小,改旧促新”的指导思想,转让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激活发展内力。一是深入推进“五小”水利工程改革。深入总结“五小”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针对合同不规范、养护不及时、承包期限短、拍卖租赁形式少等问题,总结推广改革中的成功模式,推进水利工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保证水利工程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二是进一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目前,全员聘任、能上能下的运行机制在基层操作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分离人员的两险、陈欠工资和买断费用等问题实际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应尽快对水管单位采取定岗定编、转换机制、管养分离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水管单位机制不活、经费短缺、人员臃肿、管理粗放的问题。并理顺乡镇水利助理的权属关系,将编制、经费上划到水利系统,提高水利部门对工程建设管理的管理水平。三要放开水利工程的建设权、管理权和经营权。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各种形式,兴修农田水利工程;采取租赁、拍卖、承包等办法,进行小流域和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开发,逐步实现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经营企业化。

5、要强化节水措施,提高水土流失的保护和治理能力。水资源是有限的,在充分利用的同时,要强化节约和保护意识,避免过度使用和浪费水资源现象的发生。一要以转变运行方式促节水。目前,大多数地区灌溉用水是按亩收费,必须要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在完善工程配套的前提下,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统一计量收费的水价收费方式,打破用多用少一个标准的传统收费方式,切实提高用水户的节水意识。二要以加快治理促节水。要加快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在控制流失的基础上,狠抓综合治理,提高水土资源使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要加大对旱田节水灌溉的扶持和投入力度,以建立旱田灌溉示范园区为核心,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从整体上提高旱田的节水灌溉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三要以健全监督体系促节水。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包括林业、畜牧、工业项目占地等各种原因,控制流失必须要强化综合治理,针对各种能够导致水土流失的问题,研究切合实际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地方性的制度和办法,建立起县、乡、村三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水土保持监督网络,有效保护和控制水土流失,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

6、要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水利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农村水利工作量大面广任务繁重,且技术性强,打造一支坚强有力、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基层水利服务队伍是建设现代新型农村水利的基础。一要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水利队伍的教育培训,采取短训、轮训、委培、脱产学习等多种形式,帮助基层水利管理人员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要保障基层水管人员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切实解决晋级晋升、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具体问题,充分调动基层水利人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二要做好农民技术员的选聘培训。要在农民中选拔一批懂业务,会指导的人员作为技术员,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并放宽入口,把农民技术员中的优秀骨干充实到水利系统,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强化农民的培训工作,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建设、利用和管理水利基础设施,发挥其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三要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严格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则,健全约束机制,逐步建立农民自愿参与、村社自行组织、政府协调服务的组织形式。特别要把加强水利规划、项目筛选、事前宣传、效益分析等环节纳入议事程序中来,提高议事的成功率。

第2篇 水利调查报告

我与市农村办、市水利局的同志一道,就新形势下特别是农村“两工”及堤防保护费取消后,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形成的一个基本看法与基本结论是:农村水利已经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严重问题,加快解决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在眉睫。

一、现状与问题:农村水利问题已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经过多年治水努力,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最大市情是水情,最大忧患是水患”这一问题并没有根本改观,而且近年来有些问题呈现更加严峻的趋势。

1、堤防抗洪能力脆弱。经过近xx年大规模二期治理,我市堤防工程尤其是重点垸堤防抗洪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泥沙淤积加快、工程老化严重、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堤防标准依然不高,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一是重点垸堤防险工隐患仍然较多。我市5个重点垸一线大堤全长503.7公里。到目前为止,按二期治理设计标准,重点垸还有52公里未达标;按历史最高水位标准,未达标堤段有352.0公里,占堤防总长的69.89%;此外,尚有病险穿堤建筑物77处,当冲当浪堤段104公里,砂基堤642处,两水夹堤39处,每年汛期险情不断。二是蓄洪垸及一般垸堤矮单薄。我市蓄洪垸和一般垸共有33个,其中万亩以上的22个,一线大堤全长618公里,其中556.2公里大堤欠高,309公里堤段为沙基沙堤,247公里堤段迎流当冲,一遇高洪险情频发。三是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防洪标准极低。我市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堤防总长1500多公里,线长面广,先天不足。由于国家投资少,地方财政和群众投入有限,工程长年失修,防洪标准极低。特别是五强溪等一批大型水库建成后,外河中高水位时间延长,致使内江内湖挤排撇洪机率减少,电排排水效益降低,高洪水位时间过长,防汛任务加重。每到主汛期,内江内湖堤基翻砂鼓水、堤身散浸滑坡及穿堤建筑物险情接连不断,层出不穷,成为湖区人民的一块心病。

2、水库枢纽病险严重。我市共有水库1119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34座,小型水库1082座。病险水库672座,占水库总数的60.1%,主要问题是,不同程度存在坝体单薄、大坝渗漏和滑坡、溢洪道损毁、涵管破裂、启闭设施陈旧等症状。桃源县戈尔潭水库大坝坝体严重渗漏,最大总漏水量达104.51l/s,此外,还存在大堤滑坡沉陷、溢洪道严重渗漏、底板结构性破坏、输水建筑物损毁等问题,被认为是我市水库第一枢纽病险工程。

3、排涝设施老化失修。一是机电设备老化严重。我市建于70年代以前的机埠有395台4.5万千瓦,建于70-80年代的机埠有1831台13.5万千瓦,这些机埠全部超期服役,设备严重老化,机组平均效率下降20%以上。80年代以后修建的机埠,虽然设备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但由于大部分泵站无钱维修,机组效率也有不同程度地下降。据统计,全市有2431台电机2571台水泵1505台变压器急需更新改造。二是排灌配套工程不完善。我市排灌配套工程基本由乡村两级管理,缺少整体规划和资金投入,而配套工程特别是渠道工程数量多、距离长,疏挖任务大,乡村很少组织大规模清疏,只是发动村组各自为战,搞“百节工程”,致使渠道内杂草丛生,污泥淤积,渗漏严重,“有水排不出,缺水灌不进”的现象非常普遍。全市共有375条1434公里渠道需清疏,需资金2300万元。此外,还有300多处1万平米排灌机房、3000处附属建筑物没有完善,不能满足“高水高排、分区排水”的要求。三是内湖调蓄作用锐减。我市湖区大部分地势低洼,主要靠内湖调蓄和电排排水减少渍灾,到xx年,内湖面积减少至43.79万亩,调蓄水量仅2.4亿立米,减少70.7%,相当于16万千瓦电排的年排水量。四是外河水位抬高带来负面影响。我市建于70-80年代的排涝装机有13.5万千瓦,大部分水泵为轴流泵,设计扬程7-8米。经过30多年运行,由于外河泥沙淤积,水位普遍抬高2-3米,相当于水泵实际扬程增加3-5米,造成水泵高洪水位能效降低,运行不稳,振动剧烈,60%以上外排的机埠被迫停机,加大了排区的渍灾损失。

4、灌溉工程效益衰减。一是大中型灌区灌溉功能萎缩。我市共有大型灌区4处,中型灌区32处,干渠156条1674.5公里,支渠855条3227公里,设计灌溉面积266.78万亩。已硬化干渠仅479公里,占干渠总长的28.6%。已硬化支渠仅383公里,占支渠总长11.9%。由于灌区工程设计标准不高,附属建筑物不配套,管理设施落后,渠道硬化率低,导致输水能力减弱,灌溉效益下降。全市大中型灌区灌溉渠道总体水利用系数0.4,极个别渠道仅0.2,实际灌溉面积170.79万亩,占设计灌溉面积的63.79%。二是小型蓄水工程蓄水能力下降。我市小型蓄水工程37252处,其中小型水库1082处,塘坝36170处(万方以上),设计蓄水13.0亿立米。由于缺少养护,病险严重,实际蓄水能力仅8.8亿立米,占设计水量的65%。

5、水管单位生存艰难。一是工资发不出,职工生存难。xx-xx年,全市水利系统应发基本工资21417万元,实发工资14563万元,拖欠6854万元,占应发基本工资的32.0%。应缴纳养老保险费用4846万元,实际缴纳2601万元,欠2245万元,占应缴费用的46.3%。二是单位负债重,维持运转难。xx-xx年,我市基层水管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共需资金38964万元,实际到位12729万元,尚欠26235万元,欠费比例达67%。其中工作经费欠3856万元,占所需经费的45%,日常维护管理费欠1944万元,占所需经费的42%。三是人心不稳,留住人才难。全市水利系统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来素质就偏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达3502人,占51%;初级职称1932人,占28.1%;无职称人员4545人,占66.1%。更为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工资不能正常发放,基层水管单位普遍人心不稳,有文凭、有职称的专业技术骨干纷纷自谋出路。1999-xx年,我市水利系统共流失骨干专业技术人员1612人,xx年又流失218人,其中本科1人,专科56人,中专161人。

二、原因分析:制约因素日益凸现

导致目前这种现状,既有观念上的障碍,也有现实的原因,更有体制的因素。综合分析,主要是四大影响:

1、政府投入不够的影响。多年来,各级政府轻视农村水利建设的问题一直存在,沿袭的是“农村水利农民办”的治水思路,始终把农民作为水利投入的主体,认为农民是一个最大的群体,“盆大好刮粥”,与水有关的事情,都是农民的事情,农村水利基本上处于一种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求平衡的状态。突出表现为“大灾大投,小灾小投,无灾不投”的被动投入多,各级政府自觉修水利的少。一是国家投资逐年减少。1999年,国家投资我市水利建设11.8亿元,xx年下降到2.01亿元,减少83%,今年还有继续减少的趋势。目前国家正式审批立项的洞庭湖治理三个单项工程,总投资46.58亿元,其中国家意向投资25.57亿元,地方自筹21.01亿元,但二期治理已接近尾声,国家投资已达25.45亿元,可利用投资仅0.12亿元;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第一批项目的国家投资已基本上安排完,第二批项目正在争取中,能否启动还是未知数。二是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对于水利投资,国家在控制总投资的前提下,一般只按工程总造价的40-60%下达国债资金计划,其余部分由省市县配套或业主自筹。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很难足额到位。比如,洞庭湖二期治理重点垸堤防加固工程等三个单项,需地方配套21.47亿元,而到目前为止,省市县基本上没有安排配套资金。又比如,xx年我市四水治理需资金976万元,其中国债资金450万元,要求地方配套526万元,而实际到位配套资金仅106万元,只占规定配套额的20%。

2、配套政策滞后的影响。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两工”和堤垸保护费被逐步取消。xx-xx年,市“两工”用工总额5832万个,年平均用工总额1944万个,是农村水利修、防、管的投入主体。xx年以前,我市各大垸、修防会每年收取堤垸保护费约1700万元,其中农村部分1200万元。多年来,堤垸保护费是维持堤防管理单位日常运转、大堤培修养护、堤防管理人员工资的主要来源。“两工”和堤垸保护费分别于xx年和xx年取消,取消后,由于配套政策没有及时跟进,特别是需要各级财政解决的范围不明确,致使跨乡跨村的水利建设投入主体不清,水利建设和堤防管理的主要资金来源被切断。

3、水费挤占挪用的影响。xx—xx年,3年时间,乡镇共挤占挪用水费5460万元,年平均挤占挪用25.3%。鼎城区牛鼻滩电排站1999年-xx年共应收水费2307万元,实收917万元,乡镇拖欠1390万元。

4、水利改革不到位的影响。一是水利改革缺乏统一的政策和标准。由于省里的《定员标准》、《定额标准》和我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未出台,各区、县(市)改革进度不一,操作随意性较大。如同样是中型水库,高的是正科级,低的无级别,有的甚至被乡水管站代管;有的单位定员80人,有的40人,有的只有10多人。二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经费来源没落实。公益性水利工程编制内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以及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更新改造除险加固等建设费用,目前普遍没有落实到位,就连堤防工程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无论属地方财政还是国家财政负担的,绝大多数没有落实到位。三是分级投入机制未建立。国家投入一部分后剩余交地方负责,地方能拿一点算一点,剩余的望着国家,导致许多工程国家无投入,地方也无投入。四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对于面上众多的小型水利工程,一个有效办法就是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办法搞活经营管理权。我市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未形成气候,没有在大面上得到推广。

对策与建议:统筹解决农村水利问题

农村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建设和谐农村的前提。改变农村水利建设滞后局面,关键是要构建起利益主体明确、事权责任明晰的新型水利投入、开发和管理机制。

1、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各级政府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把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摆在与城市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广辟投资渠道,形成各级财政分级负担的公共财政投入格局。就地方投入而言,主要是增加五个方面的投入:一是设立防汛应急基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用以解决汛前应急处险、汛期防汛抢险、汛后堵口复堤、险情处理、物资器材补充和水毁工程恢复等。二是设立水利建设专项基金。按不低于同级财政可用资金5%的比例,纳入年初财政预算,用于属地方负担的堤防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除险加固、管理维护等。三是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补助基金。按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给予适当补助,并实行以奖代投。四是转移支付资金要列出专项。明确水利项目转移支付的范围和额度,并重点安排堤防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五是制定防汛用工和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用工办法。从制度上保证防汛用工、堤防维修养护等用工的需要。同时,建立水利投入责任体系和考核奖惩制度。要在划清事权的基础上,明确各级政府水利投入责任,并进行年度考核和专项考核,严明奖惩制度,确保投入到位。

2、深化水利单位人事改革。一是尽快出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编定岗实施意见。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人员编制、级别予以明确,精减富裕人员,稳定水利技术骨干队伍。二是将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人员工资等基本支出按国务院和省政府文件规定纳入县级财政统一发放。同时,要落实他们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真正能安心工作,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三是要妥善解决好下岗人员的安置问题。首先要从财政拿出资金补足补齐拖欠他们的工资,同时根据政策和实际情况,从财政安排一定的资金解决下岗人员安置经费,享受下岗职工的同等待遇,以解决他们的生活出路。

3、强化依法治水管水。依法治水是农村水利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加强水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法意识。二是要加强水利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水利工程的安全与效益。依法保护水利部门的权益,如依法收回应由水利部门管理的洲土和禁脚等。四是强化水利规费征收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切实加强水利建设基金、防洪保安基金、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河道采砂管理费、洲滩开发利用管理费等各项水利规费征收。特别是市本级的水利建设基金要按城市维护税的15%足额划拨到位,以缓解水利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

4、创新水利发展机制。一是尽快出台市、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统一明确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标准,提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方案和步骤。二是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明确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所有权,推进小型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民营水利的步伐,进一步调动社会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加快发展经营性水利。要充分利用水利部门的资源优势,并通过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金、外行业资金、外地资金和境外资金,积极发展经营水利,搞活水利经济,增强水利系统“造血”功能,壮大水利队伍和水利事业。四是理顺乡镇水管站管理体制。实践证明,过去“以乡为主”的管理体制不符合我市农村水利工作的实际,不利于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建议恢复“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5、改革农村水费征收办法。基本思路是由目前的乡镇征收为主改为县财政统一征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专户管理,水利部门列出使用计划,由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及时拨付给水利主管部门使用,以确保水利系统的正常运转。

全市农村水利问题的调查报告

全市农村水利问题的调查报告

我与市农村办、市水利局的同志一道,就新形势下特别是农村“两工”及堤防保护费取消后,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形成的一个基本看法与基本结论是:农村水利已经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严重问题,加快解决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在眉睫。

现状与问题:农村水利问题已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经过多年治水努力,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最大市情是水情,最大忧患是水患”这一问题并没有根本改观,而且近年来有些问题呈现更加严峻的趋势。

1、堤防抗洪能力脆弱。经过近xx年大规模二期治理,我市堤防工程尤其是重点垸堤防抗洪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泥沙淤积加快、工程老化严重、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堤防标准依然不高,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一是重点垸堤防险工隐患仍然较多。我市5个重点垸一线大堤全长503.7公里。到目前为止,按二期治理设计标准,重点垸还有52公里未达标;按历史最高水位标准,未达标堤段有352.0公里,占堤防总长的69.89%;此外,尚有病险穿堤建筑物77处,当冲当浪堤段104公里,砂基堤642处,两水夹堤39处,每年汛期险情不断。二是蓄洪垸及一般垸堤矮单薄。我市蓄洪垸和一般垸共有33个,其中万亩以上的22个,一线大堤全长618公里,其中556.2公里大堤欠高,309公里堤段为沙基沙堤,247公里堤段迎流当冲,一遇高洪险情频发。三是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防洪标准极低。我市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堤防总长1500多公里,线长面广,先天不足。由于国家投资少,地方财政和群众投入有限,工程长年失修,防洪标准极低。特别是五强溪等一批大型水库建成后,外河中高水位时间延长,致使内江内湖挤排撇洪机率减少,电排排水效益降低,高洪水位时间过长,防汛任务加重。每到主汛期,内江内湖堤基翻砂鼓水、堤身散浸滑坡及穿堤建筑物险情接连不断,层出不穷,成为湖区人民的一块心病。

2、水库枢纽病险严重。我市共有水库1119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34座,小型水库1082座。病险水库672座,占水库总数的60.1%,主要问题是,不同程度存在坝体单薄、大坝渗漏和滑坡、溢洪道损毁、涵管破裂、启闭设施陈旧等症状。桃源县戈尔潭水库大坝坝体严重渗漏,最大总漏水量达104.51l/s,此外,还存在大堤滑坡沉陷、溢洪道严重渗漏、底板结构性破坏、输水建筑物损毁等问题,被认为是我市水库第一枢纽病险工程。

3、排涝设施老化失修。一是机电设备老化严重。我市建于70年代以前的机埠有395台4.5万千瓦,建于70-80年代的机埠有1831台13.5万千瓦,这些机埠全部超期服役,设备严重老化,机组平均效率下降20%以上。80年代以后修建的机埠,虽然设备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但由于大部分泵站无钱维修,机组效率也有不同程度地下降。据统计,全市有2431台电机2571台水泵1505台变压器急需更新改造。二是排灌配套工程不完善。我市排灌配套工程基本由乡村两级管理,缺少整体规划和资金投入,而配套工程特别是渠道工程数量多、距离长,疏挖任务大,乡村很少组织大规模清疏,只是发动村组各自为战,搞“百节工程”,致使渠道内杂草丛生,污泥淤积,渗漏严重,“有水排不出,缺水灌不进”的现象非常普遍。全市共有375条1434公里渠道需清疏,需资金2300万元。此外,还有300多处1万平米排灌机房、3000处附属建筑物没有完善,不能满足“高水高排、分区排水”的要求。三是内湖调蓄作用锐减。我市湖区大部分地势低洼,主要靠内湖调蓄和电排排水减少渍灾,到xx年,内湖面积减少至43.79万亩,调蓄水量仅2.4亿立米,减少70.7%,相当于16万千瓦电排的年排水量。四是外河水位抬高带来负面影响。我市建于70-80年代的排涝装机有13.5万千瓦,大部分水泵为轴流泵,设计扬程7-8米。经过30多年运行,由于外河泥沙淤积,水位普遍抬高2-3米,相当于水泵实际扬程增加3-5米,造成水泵高洪水位能效降低,运行不稳,振动剧烈,60%以上外排的机埠被迫停机,加大了排区的渍灾损失。

4、灌溉工程效益衰减。一是大中型灌区灌溉功能萎缩。我市共有大型灌区4处,中型灌区32处,干渠156条1674.5公里,支渠855条3227公里,设计灌溉面积266.78万亩。已硬化干渠仅479公里,占干渠总长的28.6%。已硬化支渠仅383公里,占支渠总长11.9%。由于灌区工程设计标准不高,附属建筑物不配套,管理设施落后,渠道硬化率低,导致输水能力减弱,灌溉效益下降。全市大中型灌区灌溉渠道总体水利用系数0.4,极个别渠道仅0.2,实际灌溉面积170.79万亩,占设计灌溉面积的63.79%。二是小型蓄水工程蓄水能力下降。我市小型蓄水工程37252处,其中小型水库1082处,塘坝36170处(万方以上),设计蓄水13.0亿立米。由于缺少养护,病险严重,实际蓄水能力仅8.8亿立米,占设计水量的65%。

5、水管单位生存艰难。一是工资发不出,职工生存难。xx-xx年,全市水利系统应发基本工资21417万元,实发工资14563万元,拖欠6854万元,占应发基本工资的32.0%。应缴纳养老保险费用4846万元,实际缴纳2601万元,欠2245万元,占应缴费用的46.3%。二是单位负债重,维持运转难。xx-xx年,我市基层水管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共需资金38964万元,实际到位12729万元,尚欠26235万元,欠费比例达67%。其中工作经费欠3856万元,占所需经费的45%,日常维护管理费欠1944万元,占所需经费的42%。三是人心不稳,留住人才难。全市水利系统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来素质就偏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达3502人,占51%;初级职称1932人,占28.1%;无职称人员4545人,占66.1%。更为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工资不能正常发放,基层水管单位普遍人心不稳,有文凭、有职称的专业技术骨干纷纷自谋出路。1999-xx年,我市水利系统共流失骨干专业技术人员1612人,xx年又流失218人,其中本科1人,专科56人,中专161人。

原因分析:制约因素日益凸现

导致目前这种现状,既有观念上的障碍,也有现实的原因,更有体制的因素。综合分析,主要是四大影响:

1、政府投入不够的影响。多年来,各级政府轻视农村水利建设的问题一直存在,沿袭的是“农村水利农民办”的治水思路,始终把农民作为水利投入的主体,认为农民是一个最大的群体,“盆大好刮粥”,与水有关的事情,都是农民的事情,农村水利基本上处于一种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求平衡的状态。突出表现为“大灾大投,小灾小投,无灾不投”的被动投入多,各级政府自觉修水利的少。一是国家投资逐年减少。1999年,国家投资我市水利建设11.8亿元,xx年下降到2.01亿元,减少83%,今年还有继续减少的趋势。目前国家正式审批立项的洞庭湖治理三个单项工程,总投资46.58亿元,其中国家意向投资25.57亿元,地方自筹21.01亿元,但二期治理已接近尾声,国家投资已达25.45亿元,可利用投资仅0.12亿元;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第一批项目的国家投资已基本上安排完,第二批项目正在争取中,能否启动还是未知数。二是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对于水利投资,国家在控制总投资的前提下,一般只按工程总造价的40-60%下达国债资金计划,其余部分由省市县配套或业主自筹。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很难足额到位。比如,洞庭湖二期治理重点垸堤防加固工程等三个单项,需地方配套21.47亿元,而到目前为止,省市县基本上没有安排配套资金。又比如,xx年我市四水治理需资金976万元,其中国债资金450万元,要求地方配套526万元,而实际到位配套资金仅106万元,只占规定配套额的20%。

2、配套政策滞后的影响。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两工”和堤垸保护费被逐步取消。xx-xx年,市“两工”用工总额5832万个,年平均用工总额1944万个,是农村水利修、防、管的投入主体。xx年以前,我市各大垸、修防会每年收取堤垸保护费约1700万元,其中农村部分1200万元。多年来,堤垸保护费是维持堤防管理单位日常运转、大堤培修养护、堤防管理人员工资的主要来源。“两工”和堤垸保护费分别于xx年和xx年取消,取消后,由于配套政策没有及时跟进,特别是需要各级财政解决的范围不明确,致使跨乡跨村的水利建设投入主体不清,水利建设和堤防管理的主要资金来源被切断。

3、水费挤占挪用的影响。xx—xx年,3年时间,乡镇共挤占挪用水费5460万元,年平均挤占挪用25.3%。鼎城区牛鼻滩电排站1999年-xx年共应收水费2307万元,实收917万元,乡镇拖欠1390万元。

4、水利改革不到位的影响。一是水利改革缺乏统一的政策和标准。由于省里的《定员标准》、《定额标准》和我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未出台,各区、县(市)改革进度不一,操作随意性较大。如同样是中型水库,高的是正科级,低的无级别,有的甚至被乡水管站代管;有的单位定员80人,有的40人,有的只有10多人。二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经费来源没落实。公益性水利工程编制内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以及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更新改造除险加固等建设费用,目前普遍没有落实到位,就连堤防工程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无论属地方财政还是国家财政负担的,绝大多数没有落实到位。三是分级投入机制未建立。国家投入一部分后剩余交地方负责,地方能拿一点算一点,剩余的望着国家,导致许多工程国家无投入,地方也无投入。四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对于面上众多的小型水利工程,一个有效办法就是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办法搞活经营管理权。我市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未形成气候,没有在大面上得到推广。

对策与建议:统筹解决农村水利问题

农村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建设和谐农村的前提。改变农村水利建设滞后局面,关键是要构建起利益主体明确、事权责任明晰的新型水利投入、开发和管理机制。

1、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各级政府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把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摆在与城市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广辟投资渠道,形成各级财政分级负担的公共财政投入格局。就地方投入而言,主要是增加五个方面的投入:一是设立防汛应急基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用以解决汛前应急处险、汛期防汛抢险、汛后堵口复堤、险情处理、物资器材补充和水毁工程恢复等。二是设立水利建设专项基金。按不低于同级财政可用资金5%的比例,纳入年初财政预算,用于属地方负担的堤防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除险加固、管理维护等。三是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补助基金。按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给予适当补助,并实行以奖代投。四是转移支付资金要列出专项。明确水利项目转移支付的范围和额度,并重点安排堤防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五是制定防汛用工和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用工办法。从制度上保证防汛用工、堤防维修养护等用工的需要。同时,建立水利投入责任体系和考核奖惩制度。要在划清事权的基础上,明确各级政府水利投入责任,并进行年度考核和专项考核,严明奖惩制度,确保投入到位。

2、深化水利单位人事改革。一是尽快出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编定岗实施意见。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人员编制、级别予以明确,精减富裕人员,稳定水利技术骨干队伍。二是将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人员工资等基本支出按国务院和省政府文件规定纳入县级财政统一发放。同时,要落实他们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真正能安心工作,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三是要妥善解决好下岗人员的安置问题。首先要从财政拿出资金补足补齐拖欠他们的工资,同时根据政策和实际情况,从财政安排一定的资金解决下岗人员安置经费,享受下岗职工的同等待遇,以解决他们的生活出路。

3、强化依法治水管水。依法治水是农村水利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加强水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法意识。二是要加强水利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水利工程的安全与效益。依法保护水利部门的权益,如依法收回应由水利部门管理的洲土和禁脚等。四是强化水利规费征收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切实加强水利建设基金、防洪保安基金、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河道采砂管理费、洲滩开发利用管理费等各项水利规费征收。特别是市本级的水利建设基金要按城市维护税的15%足额划拨到位,以缓解水利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

4、创新水利发展机制。一是尽快出台市、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统一明确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标准,提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方案和步骤。二是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明确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所有权,推进小型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民营水利的步伐,进一步调动社会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加快发展经营性水利。要充分利用水利部门的资源优势,并通过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金、外行业资金、外地资金和境外资金,积极发展经营水利,搞活水利经济,增强水利系统“造血”功能,壮大水利队伍和水利事业。四是理顺乡镇水管站管理体制。实践证明,过去“以乡为主”的管理体制不符合我市农村水利工作的实际,不利于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建议恢复“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5、改革农村水费征收办法。基本思路是由目前的乡镇征收为主改为县财政统一征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专户管理,水利部门列出使用计划,由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及时拨付给水利主管部门使用,以确保水利系统的正常运转。

某市农村水利问题调查报告

今年暑假我与市农村办、市水利局的同志一道,就新形势下特别是农村“两工”及堤防保护费取消后,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形成的一个基本看法与基本结论是:农村水利已经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严重问题,加快解决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在眉睫。

现状与问题:农村水利问题已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1、堤防抗洪能力脆弱。经过近xx年大规模二期治理,我市堤防工程尤其是重点垸堤防抗洪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泥沙淤积加快、工程老化严重、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堤防标准依然不高,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一是重点垸堤防险工隐患仍然较多。我市5个重点垸一线大堤全长503.7公里。到目前为止,按二期治理设计标准,重点垸还有52公里未达标;按历史最高水位标准,未达标堤段有352.0公里,占堤防总长的69.89%;此外,尚有病险穿堤建筑物77处,当冲当浪堤段104公里,砂基堤642处,两水夹堤39处,每年汛期险情不断。二是蓄洪垸及一般垸堤矮单薄。我市蓄洪垸和一般垸共有33个,其中万亩以上的22个,一线大堤全长618公里,其中556.2公里大堤欠高,309公里堤段为沙基沙堤,247公里堤段迎流当冲,一遇高洪险情频发。三是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防洪标准极低。我市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堤防总长1500多公里,线长面广,先天不足。由于国家投资少,地方财政和群众投入有限,工程长年失修,防洪标准极低。特别是五强溪等一批大型水库建成后,外河中高水位时间延长,致使内江内湖挤排撇洪机率减少,电排排水效益降低,高洪水位时间过长,防汛任务加重。每到主汛期,内江内湖堤基翻砂鼓水、堤身散浸滑坡及穿堤建筑物险情接连不断,层出不穷,成为湖区人民的一块心病。

2、水库枢纽病险严重。我市共有水库1119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34座,小型水库1082座。病险水库672座,占水库总数的60.1%,主要问题是,不同程度存在坝体单薄、大坝渗漏和滑坡、溢洪道损毁、涵管破裂、启闭设施陈旧等症状。桃源县戈尔潭水库大坝坝体严重渗漏,最大总漏水量达104.51l/s,此外,还存在大堤滑坡沉陷、溢洪道严重渗漏、底板结构性破坏、输水建筑物损毁等问题,被认为是我市水库第一枢纽病险工程。

3、排涝设施老化失修。一是机电设备老化严重。我市建于70年代以前的机埠有395台4.5万千瓦,建于70-80年代的机埠有1831台13.5万千瓦,这些机埠全部超期服役,设备严重老化,机组平均效率下降20%以上。80年代以后修建的机埠,虽然设备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但由于大部分泵站无钱维修,机组效率也有不同程度地下降。据统计,全市有2431台电机2571台水泵1505台变压器急需更新改造。二是排灌配套工程不完善。我市排灌配套工程基本由乡村两级管理,缺少整体规划和资金投入,而配套工程特别是渠道工程数量多、距离长,疏挖任务大,乡村很少组织大规模清疏,只是发动村组各自为战,搞“百节工程”,致使渠道内杂草丛生,污泥淤积,渗漏严重,“有水排不出,缺水灌不进”的现象非常普遍。全市共有375条1434公里渠道需清疏,需资金2300万元。此外,还有300多处1万平米排灌机房、3000处附属建筑物没有完善,不能满足“高水高排、分区排水”的要求。三是内湖调蓄作用锐减。我市湖区大部分地势低洼,主要靠内湖调蓄和电排排水减少渍灾,到xx年,内湖面积减少至43.79万亩,调蓄水量仅2.4亿立米,减少70.7%,相当于16万千瓦电排的年排水量。四是外河水位抬高带来负面影响。我市建于70-80年代的排涝装机有13.5万千瓦,大部分水泵为轴流泵,设计扬程7-8米。经过30多年运行,由于外河泥沙淤积,水位普遍抬高2-3米,相当于水泵实际扬程增加3-5米,造成水泵高洪水位能效降低,运行不稳,振动剧烈,60%以上外排的机埠被迫停机,加大了排区的渍灾损失。

4、灌溉工程效益衰减。一是大中型灌区灌溉功能萎缩。我市共有大型灌区4处,中型灌区32处,干渠156条1674.5公里,支渠855条3227公里,设计灌溉面积266.78万亩。已硬化干渠仅479公里,占干渠总长的28.6%。已硬化支渠仅383公里,占支渠总长11.9%。由于灌区工程设计标准不高,附属建筑物不配套,管理设施落后,渠道硬化率低,导致输水能力减弱,灌溉效益下降。全市大中型灌区灌溉渠道总体水利用系数0.4,极个别渠道仅0.2,实际灌溉面积170.79万亩,占设计灌溉面积的63.79%。二是小型蓄水工程蓄水能力下降。我市小型蓄水工程37252处,其中小型水库1082处,塘坝36170处(万方以上),设计蓄水13.0亿立米。由于缺少养护,病险严重,实际蓄水能力仅8.8亿立米,占设计水量的65%。

5、水管单位生存艰难。一是工资发不出,职工生存难。xx-xx年,全市水利系统应发基本工资21417万元,实发工资14563万元,拖欠6854万元,占应发基本工资的32.0%。应缴纳养老保险费用4846万元,实际缴纳2601万元,欠2245万元,占应缴费用的46.3%。二是单位负债重,维持运转难。xx-xx年,我市基层水管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共需资金38964万元,实际到位12729万元,尚欠26235万元,欠费比例达67%。其中工作经费欠3856万元,占所需经费的45%,日常维护管理费欠1944万元,占所需经费的42%。三是人心不稳,留住人才难。全市水利系统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来素质就偏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达3502人,占51%;初级职称1932人,占28.1%;无职称人员4545人,占66.1%。更为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工资不能正常发放,基层水管单位普遍人心不稳,有文凭、有职称的专业技术骨干纷纷自谋出路。1999-xx年,我市水利系统共流失骨干专业技术人员1612人,xx年又流失218人,其中本科1人,专科56人,中专161人。

对策与建议:统筹解决农村水利问题

1、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各级政府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把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摆在与城市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广辟投资渠道,形成各级财政分级负担的公共财政投入格局。就地方投入而言,主要是增加五个方面的投入:一是设立防汛应急基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用以解决汛前应急处险、汛期防汛抢险、汛后堵口复堤、险情处理、物资器材补充和水毁工程恢复等。二是设立水利建设专项基金。按不低于同级财政可用资金5%的比例,纳入年初财政预算,用于属地方负担的堤防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除险加固、管理维护等。三是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补助基金。按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给予适当补助,并实行以奖代投。四是转移支付资金要列出专项。明确水利项目转移支付的范围和额度,并重点安排堤防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五是制定防汛用工和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用工办法。从制度上保证防汛用工、堤防维修养护等用工的需要。同时,建立水利投入责任体系和考核奖惩制度。要在划清事权的基础上,明确各级政府水利投入责任,并进行年度考核和专项考核,严明奖惩制度,确保投入到位。

2、深化水利单位人事改革。一是尽快出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编定岗实施意见。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人员编制、级别予以明确,精减富裕人员,稳定水利技术骨干队伍。二是将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人员工资等基本支出按国务院和省政府文件规定纳入县级财政统一发放。同时,要落实他们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真正能安心工作,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三是要妥善解决好下岗人员的安置问题。首先要从财政拿出资金补足补齐拖欠他们的工资,同时根据政策和实际情况,从财政安排一定的资金解决下岗人员安置经费,享受下岗职工的同等待遇,以解决他们的生活出路。

3、强化依法治水管水。依法治水是农村水利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加强水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法意识。二是要加强水利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水利工程的安全与效益。依法保护水利部门的权益,如依法收回应由水利部门管理的洲土和禁脚等。四是强化水利规费征收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切实加强水利建设基金、防洪保安基金、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河道采砂管理费、洲滩开发利用管理费等各项水利规费征收。特别是市本级的水利建设基金要按城市维护税的15%足额划拨到位,以缓解水利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

4、创新水利发展机制。一是尽快出台市、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统一明确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标准,提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方案和步骤。二是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明确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所有权,推进小型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民营水利的步伐,进一步调动社会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加快发展经营性水利。要充分利用水利部门的资源优势,并通过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金、外行业资金、外地资金和境外资金,积极发展经营水利,搞活水利经济,增强水利系统“造血”功能,壮大水利队伍和水利事业。四是理顺乡镇水管站管理体制。实践证明,过去“以乡为主”的管理体制不符合我市农村水利工作的实际,不利于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建议恢复“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5、改革农村水费征收办法。基本思路是由目前的乡镇征收为主改为县财政统一征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专户管理,水利部门列出使用计划,由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及时拨付给水利主管部门使用,以确保水利系统的正常运转。

此调查报告系作者与个政府部门的相互配合调查下得出的总结报告,希望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所在时能作出相应决策,为促进人民生活发展的社会环境提供优质保障。

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小城镇建设,做为农业大县的xx县,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都是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且农业生产效益直接影响xx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近年来,为确保粮食安全、扩大内需,xx县加大了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农田排水等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运行现状还令人担忧,配套设施差、保障程度低等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一、基本情况

xx县位于x江省东部,地处张广x与x的衔接地带,幅员面积x平方公里,辖6镇4乡,x个行政村,总人口x万,其中农业人口x万,耕地面积x万亩,属半山区农业县份,素有“五山半水四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我县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x毫米,水资源总量x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x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x亿立方米,全县人均拥有水资源x立方米。县域内的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有11条,较大的河流有x,较小的河流有x河等,这些河流均为x江水系。其中,xx河为xx江一级支流,xx河的一级支流,其它小河流为x河的二级支流。

(一)建设情况

多年来,在省、市水利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县采取民办公助、政策激励、资金捆绑等措施,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加快了水利建设步伐。xx至今,全县共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x亿元,新建改造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规模的防洪除涝、农田灌溉、水土保持和城乡供排水体系,基本保障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已建成水库x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x座,小1型x座、小x型x座,总库容x亿立方米;堤防总长度x公里,堤防保护面积x万亩,建设穿堤建筑物x座;机电井x眼,x坝x处,提水站x处,万亩以上灌区x处,水田灌溉面积达到x万亩,配有用水干渠x条,排水渠道x千米,配套建筑物工程桥、涵、闸、坝等各类建筑物x余座;已建人畜饮水井x眼;治理水土流失面积x万亩。

(二)管理情况

目前,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主要有县管、乡管、村管、群众自管、用水合作组织管理、个人承包租赁等x种形式,农民用水协会组织达到x个。县水务局下设几个直属管理单位:向x个水库设有直接管理单位,负责库区工程的管理、维护及夏季防洪。河道处、水资源办为行政事业执法单位,担负着河道、堤防管理,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和管理;水保站负有生态环境建设管理职能;设计队负责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设计、测量、施工、科技推广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工作;灌区、涝区管理单位负责灌涝区的水利工程管理,保证农田及时供水和排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现状已不能满足粮食产能不断提升的需求,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灌区田间工程不配套。由于我县不靠近大江大河,前些年不是水利投资重点,灌区田间工程建设时间早,工程标准低、不配套,年久失修。如江河自流灌区共有拦河坝x座,但永久性的只有x座,仅占x%,其余均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建设的条石坝,建设标准低,工程质量差,加之运行年久、老化失修,实际灌溉排涝能力很低,渠道渗漏严重,农田灌溉水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灌区续建与节水配套更新改造的形势逼人、任务艰巨。

二是中小河流防洪堤防标准低。我县流域面积超过x平方公里的x条中小河流中,已设堤防的还不足1/3,其余均没有设堤防,而且建成的堤防多为砂基砂坝,防洪标准很低,建筑物也不配套。按照设计标准x河要达到30年一遇洪水标准,八虎力河、七虎力河等其它中小河流堤防要达到20年一遇洪水标准,目前只达到5—xx年一遇标准,有的堤段断断续续,有的堤段为沙堤,穿堤建筑物不配套,存在严重的防汛隐患。遇有暴雨极易成灾,每年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很大。堤防防洪标准亟待提高。

三是控制性工程不足。全县地表径流总量x亿立方米。目前,县域内流域面积超过x平方公里的河流多数没有控制性工程,只在x力河和x河上修建了向阳山水库。在双龙河上修建了共和水库和团结水库,金沙河上修建了金沙水库,七虎力河支流修建了x水库、x水库,控制面积只有x平方公里,仅占全县区域面积的x%。拦蓄地表径流总量x亿立米,只占径流总量的x%,在x河、x河、x力河等主要河流上没有水源控制性工程。由于缺少控制性工程,大量的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水资源利用率低,抗灾能力较弱,浪费现象严重,没有形成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格局。

四是水源工程分布不均。xx县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尤以旱灾为重,一遇干旱农业生产损失惨重。目前我县还有大部分耕地没有抗旱水源和灌排设施,仍旧靠天吃饭。现有的x眼灌溉井都集中分布于水田和平原区,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带的旱田灌溉几乎空白。

五是水土流失严重。我县是全省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水土流失面积为x平方公里,约占全县幅员面积的x%,高出全省平均数x个百分点,水土流失造成沟壑增多,吞噬良田,淤积河道。同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土地沙化、瘠薄,粮食减产。近几年,虽然加大水土流失的治理任务,但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仅完成治理面积仅x万亩,不足水土流失总面积的x%此外,又由于人口增加、建设规划用地等原因,不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十分艰巨。这种状况不改变,农业整体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的压力很大,生态环境日益恶劣,急需治理的形势迫在眉睫。

六是建管机制不畅。造成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既有资金短缺的原因,也有机制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不到位,尚未形成一套良性的运行管理机制。农田水利的投入补偿机制未形成,工程水费收取困难,当前推行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管理体制,由于工程设施落后、思想认识不够等原因,也遇到了较大困难,造成工程日常管理维护经费短缺,水利工程使用周期缩短。同时,农村水利建设涉及面广、参与建设管理部门较多,部分工程由于没有水利部门的介入,造成工程质量差、标准低,农田水利建设没有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综合建管机制。

七是工程管护人力和资金短缺。虽然近年来国家水利投资不断增加,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特别是水利建设投劳投资严重不足,目前各地普遍采取由劳动积累工支付维护管理经费,取消两工后,县级财政没有能力解决管护资金,致使大部分防洪灌溉工程管理滞后,工程老化、得不到及时维修,损坏严重,进而又形成了新的隐患。尤其是那些存在病险隐患的小水库和小塘坝,简单的维修都难以进行,正常防汛备土无法到位,使本来建设标准不高的水利设施更加脆弱不堪。其次,水利工程正常管护难以为继。部分小型灌溉工程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严重影响了水利设施的良性运行和安全维护。

八是工程占地协调难。水利工程大部分属于公益事业。但是在基层,当兴修水利工程这样的公共利益与村民利益发生冲突时,村民代表大会往往是有事不议、有事难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工程正常用地哪怕是涉及到水利工程用地或行洪区内土地,老百姓都是“寸土不让、寸土必争”,水利工程用地难以协调,给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受到明显限制,减少幅度很大。

三、对策与建议

1、要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意识,提高基层对水利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改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面临的诸多问题,地方政府必须要提高重视程度,积极采取各种途径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一要用好政策。xx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可以看出“xx”时期,国家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决心和力度,水利建设正进入大投入、大发展的最好机遇期,作为地方政府必须要抢抓这个机遇,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积极协调,力争上级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支持,最大限度地改善当地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二要放宽视野。地方政府应放宽水利的建设和投资渠道,解决水利建设投资渠道单一依靠政府投入的“瓶颈”问题,要鼓励符合条件的融投资企业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协调信贷部门加大对涉水工程资金的扶持力度,加快水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要筑巢引凤,精心包装推介项目,搭建招商平台,吸引外来投资者参与营利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要发挥主体作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采取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重罚等硬性的措施和办法,调动各乡、镇政府加快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发挥其在改造水利设施方面的主体作用,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水利发展格局。

2、要形成多元投入格局,解决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投融资问题。造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必须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国家、地方、群众等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制度化的投入机制,彻底解决水利工程存在的标准低、不配套、防洪能力弱、控制性工程少的问题。一是各级财政要舍得投入。各级财政要按照经济增长速度,调整公共支出结构,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额度。尤其是地方财政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上,应确保在原有基础上稳中有升、逐年加大,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改善当地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抗灾能力。二是各类资金要捆绑整合。根据“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将农业综合开发、水利、扶贫和以工代赈等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捆绑使用,采取资金分部门按原渠道管理,项目建设内容按照水利总体规划进行的方法,集中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整体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果。三是民营水利要加快发展。鼓励和支持发展市场开发和运行机制,本着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快水利建设步伐、有利于加强工程管理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发展民营水利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走民建、民有、民营、民受益,“小农水、全民建”的发展之路,解决水利投入资金不足,渠道单一的问题。

3、要做好水利工程规划,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水利建设,规划先行。必须从规划这个基础抓起,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自下而上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逐级审核汇总,形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总体规划。首先,要顺应民意。在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时,要坚持群众参与、民主集中的原则,脚踏实地地听取农民群众、农村基层组织的意见,使水利工程建设在规划时做到倾听民生、符合民意,科学合理地做好规划工作。其次,要超前谋划。目前,多数地区都存在“国家不投入、地方不动手”的问题,上级有政策以后,为了争取资金和项目,不顾实际,未经论证就盲目上报,导致项目投产后偏离实际。必须要结合国家水利发展形势与当地实际需要,安排专项规划经费,提早谋划,超前运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切实做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谋划储备工作。立足于早规划、早落实、早行动,加快水利基本建设步伐,全力推进全县的防洪工程体系、抗旱工程体系、水土保持工程体系、人畜饮水工程体系建设,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为推动我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随着桦南县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现有水源工程供水能力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城镇用水需求,要做好城市后备水源建设。即使“xx”期间一些项目不能上马,也要谋划水利远景规划,强力推进项目前期,通过建设寒虫沟水库、“引八济向”调水工程和向阳山大型灌区为主的灌排渠道,连接七虎力河、八虎力河、倭肯河等河流和向阳山水库,形成河湖连通水网体系。第三,要统一协调。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包括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和以工代赈等部门都有水利项目,在地方出现了“多龙治水”的现象,由于各部门缺少水利专业人员,甚至个别项目没有聘请有资质的设计部门进行规划设计,在建设施工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工程标准低、质量不过关等问题,建成后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建议水利部门做好这些项目的统一协调布局,纳入到水利工程建设的总体方案中,由水利部门统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建设,全程参与、监督工程质量和标准,坚决杜绝重复建设和今天建明天改的现象。4、要完善工程管理机制,增强水利工程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着力克服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建轻管”的思想观念,从单一注重建设向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转变。一要狠抓落实强化制约。要从根本上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薄弱问题,必须落实好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法规条例,明确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广大群众的责任,建立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投入机制,依法建设、管理和使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二要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应根据工程建设规模和受益范围的大小,深入推进建管分离,主体明晰、责权利统一的良性投入、管理和运行模式,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效果。以我县向阳山灌区为例,实行了“分级管理、鉴定管理责任状”的管理模式,灌区总站和分站鉴定责任状,用水协会与分站鉴定责任状,管理者既是承包者也是受益者,既调动了承包者的管理积极性,又能节约管理成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要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增强水利发展的活力。要按照“抓大放小,改旧促新”的指导思想,转让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激活发展内力。一是深入推进“五小”水利工程改革。深入总结“五小”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针对合同不规范、养护不及时、承包期限短、拍卖租赁形式少等问题,总结推广改革中的成功模式,推进水利工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保证水利工程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二是进一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目前,全员聘任、能上能下的运行机制在基层操作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分离人员的两险、陈欠工资和买断费用等问题实际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应尽快对水管单位采取定岗定编、转换机制、管养分离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水管单位机制不活、经费短缺、人员臃肿、管理粗放的问题。并理顺乡镇水利助理的权属关系,将编制、经费上划到水利系统,提高水利部门对工程建设管理的管理水平。三要放开水利工程的建设权、管理权和经营权。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各种形式,兴修农田水利工程;采取租赁、拍卖、承包等办法,进行小流域和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开发,逐步实现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经营企业化。

5、要强化节水措施,提高水土流失的保护和治理能力。水资源是有限的,在充分利用的同时,要强化节约和保护意识,避免过度使用和浪费水资源现象的发生。一要以转变运行方式促节水。目前,大多数地区灌溉用水是按亩收费,必须要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在完善工程配套的前提下,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统一计量收费的水价收费方式,打破用多用少一个标准的传统收费方式,切实提高用水户的节水意识。二要以加快治理促节水。要加快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在控制流失的基础上,狠抓综合治理,提高水土资源使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要加大对旱田节水灌溉的扶持和投入力度,以建立旱田灌溉示范园区为核心,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从整体上提高旱田的节水灌溉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三要以健全监督体系促节水。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包括林业、畜牧、工业项目占地等各种原因,控制流失必须要强化综合治理,针对各种能够导致水土流失的问题,研究切合实际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地方性的制度和办法,建立起县、乡、村三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水土保持监督网络,有效保护和控制水土流失,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

6、要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水利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农村水利工作量大面广任务繁重,且技术性强,打造一支坚强有力、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基层水利服务队伍是建设现代新型农村水利的基础。一要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水利队伍的教育培训,采取短训、轮训、委培、脱产学习等多种形式,帮助基层水利管理人员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要保障基层水管人员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切实解决晋级晋升、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具体问题,充分调动基层水利人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二要做好农民技术员的选聘培训。要在农民中选拔一批懂业务,会指导的人员作为技术员,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并放宽入口,把农民技术员中的优秀骨干充实到水利系统,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强化农民的培训工作,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建设、利用和管理水利基础设施,发挥其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三要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严格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则,健全约束机制,逐步建立农民自愿参与、村社自行组织、政府协调服务的组织形式。特别要把加强水利规划、项目筛选、事前宣传、效益分析等环节纳入议事程序中来,提高议事的成功率。

第3篇 某农村水利问题的调查报告

我与市农村办、市水利局的同志一道,就新形势下特别是农村“两工”及堤防保护费取消后,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形成的一个基本看法与基本结论是:农村水利已经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严重问题,加快解决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在眉睫。

一、现状与问题:农村水利问题已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经过多年治水努力,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最大市情是水情,最大忧患是水患”这一问题并没有根本改观,而且近年来有些问题呈现更加严峻的趋势。

1、堤防抗洪能力脆弱。经过近xx年大规模二期治理,我市堤防工程尤其是重点垸堤防抗洪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泥沙淤积加快、工程老化严重、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堤防标准依然不高,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一是重点垸堤防险工隐患仍然较多。我市5个重点垸一线大堤全长503.7公里。到目前为止,按二期治理设计标准,重点垸还有52公里未达标;按历史最高水位标准,未达标堤段有352.0公里,占堤防总长的69.89%;此外,尚有病险穿堤建筑物77处,当冲当浪堤段104公里,砂基堤642处,两水夹堤39处,每年汛期险情不断。二是蓄洪垸及一般垸堤矮单薄。我市蓄洪垸和一般垸共有33个,其中万亩以上的22个,一线大堤全长618公里,其中556.2公里大堤欠高,309公里堤段为沙基沙堤,247公里堤段迎流当冲,一遇高洪险情频发。三是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防洪标准极低。我市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堤防总长1500多公里,线长面广,先天不足。由于国家投资少,地方财政和群众投入有限,工程长年失修,防洪标准极低。特别是五强溪等一批大型水库建成后,外河中高水位时间延长,致使内江内湖挤排撇洪机率减少,电排排水效益降低,高洪水位时间过长,防汛任务加重。每到主汛期,内江内湖堤基翻砂鼓水、堤身散浸滑坡及穿堤建筑物险情接连不断,层出不穷,成为湖区人民的一块心病。

2、水库枢纽病险严重。我市共有水库1119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34座,小型水库1082座。病险水库672座,占水库总数的60.1%,主要问题是,不同程度存在坝体单薄、大坝渗漏和滑坡、溢洪道损毁、涵管破裂、启闭设施陈旧等症状。桃源县戈尔潭水库大坝坝体严重渗漏,最大总漏水量达104.51l/s,此外,还存在大堤滑坡沉陷、溢洪道严重渗漏、底板结构性破坏、输水建筑物损毁等问题,被认为是我市水库第一枢纽病险工程。

3、排涝设施老化失修。一是机电设备老化严重。我市建于70年代以前的机埠有395台4.5万千瓦,建于70-80年代的机埠有1831台13.5万千瓦,这些机埠全部超期服役,设备严重老化,机组平均效率下降20%以上。80年代以后修建的机埠,虽然设备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但由于大部分泵站无钱维修,机组效率也有不同程度地下降。据统计,全市有2431台电机2571台水泵1505台变压器急需更新改造。二是排灌配套工程不完善。我市排灌配套工程基本由乡村两级管理,缺少整体规划和资金投入,而配套工程特别是渠道工程数量多、距离长,疏挖任务大,乡村很少组织大规模清疏,只是发动村组各自为战,搞“百节工程”,致使渠道内杂草丛生,污泥淤积,渗漏严重,“有水排不出,缺水灌不进”的现象非常普遍。全市共有375条1434公里渠道需清疏,需资金2300万元。此外,还有300多处1万平米排灌机房、3000处附属建筑物没有完善,不能满足“高水高排、分区排水”的要求。三是内湖调蓄作用锐减。我市湖区大部分地势低洼,主要靠内湖调蓄和电排排水减少渍灾,到xx年,内湖面积减少至43.79万亩,调蓄水量仅2.4亿立米,减少70.7%,相当于16万千瓦电排的年排水量。四是外河水位抬高带来负面影响。我市建于70-80年代的排涝装机有13.5万千瓦,大部分水泵为轴流泵,设计扬程7-8米。经过30多年运行,由于外河泥沙淤积,水位普遍抬高2-3米,相当于水泵实际扬程增加3-5米,造成水泵高洪水位能效降低,运行不稳,振动剧烈,60%以上外排的机埠被迫停机,加大了排区的渍灾损失。

第4篇 2017关于全市水利工程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xx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水利建设的现状,加快推进全市水利工程建设,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市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于11月9日—10日,在王金燕副主任的带领下,对我市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水利局关于我市水利工程建设情况的汇报,深入万村、黄柏、张村、皈大、龙头山、花桥等乡镇,实地察看了部分在建的水毁工程恢复、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并召集当地*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村干*、部分市人大代表进行座谈。12月13日还组织了部分市人大代表对全市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结合代表视察反馈意见,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特别是今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以来,市政府及水利部门高度重视发展水利事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水利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时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及中央、省、上饶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关于加快我市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水利发展的思路、目标和要求,抢抓国家和省加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全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投入达3.01亿元,其中市本级配套2545万元。使一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在我市落地,并相继开工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水利事业的发展。

(一)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有序推进。xx年以来,全市66座水库溢洪道应急除险工程全面完工并验收;列入国家专项规划内的10座小(一)型和1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年初已全部完工;规划外投资3993万元的双河口水库通过多方努力已完成了前期工作,拿到了水利部长江委、省发改委的批复;列入国家规划内的6座重点小(二)型水库正在建设当中;省级5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批复及投资概算已完成,目前正在招投标中。

(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效果明显。有效实施了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三年来,中央、省、市三级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4200万元(市本级配套1050万元),对134座小型灌区进行整治和节水改造;去冬今春市本级投入400万元,对178座出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通过整治渠系、修建堤灌站、对出险水库除险加固,有效缓解了农业生产用水灌溉问题,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三)中小流域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市政府及水利主管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实施了中央投资的中小流域治理工程项目。xx年12月开始,启动了投资1000多万元的黄柏乡乡镇防洪一期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工程量95%以上;xx年9月继续争取实施了黄柏乡乡镇防洪二期工程,工程投资760万元,目前已完成工程量80%左右。工程总投资预计达2488万元(市本级财政配套517万元),该工程的实施将有效地保护沿岸1.28万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耕地面积1万亩。

(四)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及时展开。“6.15”、“6.19”超历史特大洪涝灾害给全市水利设施造成重大破坏,全市各地共有595处水库、堤防、安全饮水等水利设施严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8061万元。市政府及水利主管部门抓住时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5000多万元,同时市财政配套732万元,及时启动了第一批共73个项目的水利冬修工程,并全部开工建设,到代表视察止在建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80%左右。同时,以“双百”工程为抓手,掀起了水利冬修“双百”大会战高潮,快速推进 “6.15”、“6.19”水毁修复工程、黄柏乡乡镇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应急度汛工程和农村“五小”水利工程达标建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在水利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项目建设,资金投入都在逐年增长,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效,但由于我市水利工程大多修建于六、七十年代,老化、年久失修,防洪抗灾能力较弱,仍存在较多安全隐患,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仍然是我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短板。主要表现在:

(一)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缺口仍然较大。一是我市的水利基础设施大多数已进入老化和效能衰减期,难以抗御重大自然灾害,需要维修的水利工程点多面广战线长,所需的水利工程资金总量大,据统计,今年“6.15”、“6.19”、“11.4”三次超历史特大洪灾造成的损失所需的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就达8000多万元,仅管我市投入的绝对资金每年有所增长,但与实际需求相差较大,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目前除第一批起动的73处水利冬修工程和乡镇组织群众投工投劳、自筹资金修复的283处水毁工程外,仍有239处水毁水利工程尚未修复,需资金5686万元。二是国家和省市工程项目投入都集中在较大的水利基础设施上,对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没有列入计划,上面没有资金扶持,这部分资金完全要靠地方财政来解决。三是农村取消“两工”之后的投入缺口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现行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酬劳的办法,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等原因未能发挥预期作用,因此,要求乡(镇)村20%的水利工程配套资金也很难落实到位。四是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渠道较分散,难以提高资金使用效力和效率。目前掌握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部门和单位有发改委、水利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农业局等7、8家单位,资金使用分散,运行环节繁多,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难以形成合力,重复建设和管理主体缺位的情形并存。五是部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资金不能及时拨付到位。如xx年实施的50个水利冬修工程均已完工验收,但至今400万的维修工程款尚未支付。

(二)水利工程招投标存在一些弊端。调查中,基层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招投标问题反响较大,主要表现为:一是水利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普遍存在串标、围标、卖标等不良现象;二是因串标、围标、卖标,使一些小型水利工程招投标成本增大,必然占用工程较大资金,难以保证工程质量;三是招投标程序复杂,过程长,拖延或耽误了水利冬修的最佳时间;四是一些工程项目在招投标过程中,由于工程建设主体不够明朗,权责利不清,造成建、管、用三家分离,管理脱节,不利工程监管。

(三)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效益不明显。调查中,基层对已建成的一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反映较大。主要表现为:一是已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中特别是一些集中供水工程,由于设计标准低,与安全供水需求不相适应。二是个别集中供水工程由于建管脱节、运行成本高等诸多原因,难以保证可持续运行。如黄柏乡投资1000多万元的自来水厂,至今不能正常供水,而且效率不高,受益人口目前只有100多户,达不到设计要求和预期效果。

(四)水利工程建设监管不够到位。一是基层水利管理机构尚未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主体缺位,不利于水利工程的监管。二是水利工程监管专业技术人才匮乏,致使水利工程监管不力。一方面是市水利局**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与水利工程建设的任务不匹配。市水利局**只有11名专业技术人员,年龄都在45岁以上,难以担负起全市水利工程建设任务的业务指导和监管责任。另一方面是基层水利工程技术员队伍薄弱。14个乡镇(街道)大部分只有1名水利员,个别乡镇(街道)至今未配。目前在编的36名水利员中,在职的只有19人。他们大多是非专业技术人员,而且年龄、知识老化,难以满足新形势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需要。

三、几点建议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6.15”、“6.19”“11.4”3次洪涝灾害,再次*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因此,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xx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务必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全市社会事业发展的突出位置,着力加快我市水利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服务民生能力,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建议:

(一)继续加大投入,多渠道保障水利事业发展。一要加大市本级财政的投入,建立水利财政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要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关于“今后十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xx年高出一倍”、“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等政策规定,市本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水利建设资金在政府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要有明显提高。二要积极争取上级投资。认真研究国家、省相关政策和扶持重点,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上级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三要严格项目统筹,整合部门资金。科学调配项目,整合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专项资金,统筹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四要完善和创新水利建设投融资体制,鼓励和吸引金融机构、融资公司等社会资金投资水利,逐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兴修水利的积极性。五要按照中央、省市水利工程项目资金配套的要求,市本级财政要将配套资金列入年度预算,确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当前要尽快研究启动第二批水利冬修工程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确保受损的水毁工程在今冬明春修复使用。尤其是对再次遭受“11.4”洪灾的龙头山、皈大乡的水毁工程在资金安排上要给予倾斜。

(二)加强规划编制,不断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建设。一要严格按照省里提出的“五大水利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力争通过5至xx年的努力,构建调控有力、配置合理的现代化水利保障体系,确保防洪安全、饮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扭转我市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二是要把水利改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因地制宜、民生优先、生态优先的原则,组织编制水利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指导性计划。三要统筹安排全市六大水系水利工程布局,按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四要对全市水库、山塘、灌渠、堤泵站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运行情况进行普查,摸清我市的水利资源利用和发展情况,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也列入年度水利工作重点,同步抓好落实。五是要加强市域内主要河道流域治理及重要地段的防洪堤工程建设。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洪水预*预报系统,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市财政要安排相应的专项资金,用于水利发展规划及部分项目的前期工作。

(三)严格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一要加大招投标监督力度,对工程招投标中的串标、围标、卖标等扰乱招投标秩序的行为和干扰工程建设的黑恶势力,**等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确保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工程施工安全,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工程建设上,杜绝“豆腐渣”工程的产生。建议工程投资额在10万元以下的应急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采取议标的方式进行发包。在应急水利工程、水毁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要特事特办,以免延误工程建设最佳时期。二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管。要始终坚持水利工程建设“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和“建管并重”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工程建设主体和责任,积极总结龙头山乡水利工程建设监管的经验,确立可推广的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监理、质量验收的管理模式,研究出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有关制度和办法,建立施工队伍管理制度与工程质量监理问责制,规范施工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妥善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三要优化工程建设环境。水利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水利法规政策,建立水利与**联合执法机制,加大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力度,提高执法效果。

(四)积极破解难题,加快饮水工程建设步伐。一是市政府要按照城乡统筹和一体化供水的要求,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对有条件的地方可延伸集中供水管网,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对区域供水和饮水安全工程已经实施到位的乡镇村,要督促做好管网对接通水工作。二是要制定农村自来水管理办法,落实建设与管护主体,加强农村自来水工程运行管理,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要妥善协调解决黄柏乡自来水厂问题,明确时间、优化方案,加快速度,让群众早日受益。

(五)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水利工程监管力量。要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要求,理顺乡镇水利管理体制,加强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市政府要落实好中央、省、市的文件要求,尽快组建市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站与乡(镇)街道水务站。让它们切实履行起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职责,做到有机构管事,有人办事。二是要加强水利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水利队伍素质。要加大对水利类专业大学毕业生的招聘和考录力度,招录一批水利技术专业人员充实到市水利局**与乡(镇)街道水务站。要完善人才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加大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提升队伍素质。三是要大力引导扶持受益群众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规范用水管理办法,鼓励农民用水协会自建自管自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用水、管水和加强水利设施维护的积极性。

第5篇 关于水利局学习科学发展观调查报告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本人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中,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命脉和保障,必须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水利发展的各个方面和整个发展过程,努力解决好水利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积极探索科学发展之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工业xx、生态xx、和谐xx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持和保障。

一、全县水利建设现状

经过多年建设,我县水利事业有了较快地发展,初步形成了防洪、除涝、灌溉、发电、供水五大工程体系,为保障和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县水利还不能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六个不适应。一是水资源供给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适应。我县虽然整体上水资源丰富,但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蓄水调节工程不足,且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加强,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二是水生态环境恶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适应。全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858.32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2.27%,特别是近年来,滥砍滥伐现象普遍,水土流失治理速度赶不上产生的速度,水土流失治理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工业污水不达标排放,血吸虫疫情回升,养殖业的不合理布局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等,导致农村的水资源环境也在不断的恶化。农村水环境的恶化,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益,也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制约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是防洪体系不完善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适应。全县防洪工程体系还不完善,防灾减灾能力不强。

当前,我县正处于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系统地学习水利,深入地研究水利,积极地推动水利创新,努力解决好水利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水利可持续发展

我县地形复杂,大、中、小、微型水利工程兼有,水利建设管理模式多样。以水利可持续发展支撑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要坚持因水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以城镇防洪、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保安全,以水土保持建设保生态,以病险水库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保民生,以灌区配套、水源工程建设保增长,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保稳定,以人才队伍建设、行业自身建设保发展,以深化水利改革保和谐的原则,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2、按照县城及小城镇发展规划,为城镇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水利保障。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增长极,城镇的发展离不开水利的发展,城镇的发展对水量、水质、水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科学调配水资源,加强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主水与

客水的优化配置和联合调度,调剂余缺,以丰补歉。按照水质类别和水功能的高低,分质供水,优水优用,优先满足城镇居民生活用水。要注重城市水利建设,让城市贴近水系,让河流融入城市。要以长河综合治理为突破口,大力推动中小河流治理步伐,确保防洪安全,同时,以水为纽带,建设生态河道和景观河道,把城市建设、城市防洪、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集于一体,提升县城及主要城镇的质量和品位。

3、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步伐。水利现代化就是用先进的思维来改变传统的治水观念、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的工艺设施、新型的仪器设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网络化的信息系统装备来管理水利。一要加快实现防汛抗旱信息化。要加大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建成以决策支持、视频会商系统为核心,水雨情信息采集及工程监视系统为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持,防汛通信系统作保障的高效防汛抗旱信息化系统,实现全县从水情、雨情、工情信息采集、传输、接收、处理、监视到洪水预报的自动化。当前的工作重点是小(一)型水库和重要小(二)型水库河道、重点河段等的水情、雨情、工情的自动化监控。二要加快实现水资源管理数字化。对用水、蓄水、降雨及污水排放等进行实时计量监控。逐步实现县与市、省之间水资源信息共享。三要节约用水制度化。要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探索并建立科学合理的用水指标体系,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深化水价改革,建立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引导人们自觉调整用水数量和用水结构,开展节水工程建设。

4、以水管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促进水管单位自身发展。目前我县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但在内部机制改革、运行维护经费落实等方面不到位。为此,要深化水管单位内部改革,根据水管单位特点,积极推进人事、劳动、分配等相关制度改革,建立起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水管单位内部良性运行机制。要与财政等部门加强联系,争取工程运行维修养护经费得到落实。要搞好水利经营。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经营。要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供水潜力,积极发展供水产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供水结构,拓展供水市场,建立多元化水市场,提高工程效益,增强水管单位造血功能,提高职工收入,稳定队伍,保障水利事业的良性发展。同时,要加大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力度,积极探索并推动以用水户协会为主要形式的用水者民主参与工程管理的体制,充分发挥农村水利工程的功用。

5、高度重视水利队伍建设。要逐步完善管理体制,建立稳定、精干、高效的基层水利队伍。调整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不断加大防汛防旱、规划计划、水行政执法、规费征收等管理工作力度,尽快实现从建设者、经营者向管理者的角色转变,逐步消除基层水利管理中的缺位、错位、越位现象。加强能力培训,不断提升基层水利队伍的整体素质,制定激励政策,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水利单位工作,充实基层水利队伍。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水利安全四大保障体系

水利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我县的水利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保障水利安全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构建水利安全 四大保障体系。

2、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的原则,构建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确保供水安全。城乡供水安全体系是满足经济社会对水资源的不同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一要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兴建一批骨干水源工程,提高供水保障能力。二要加快城乡供水网络建设。大、中、小供水网点相结合,在城镇或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实行集中统一供水,集中开发水源,统一规划管网,提高城镇供水保证率和农村供水普及率;在居住分散、地形条件差的地区,以饮水安全为目标,要以村庄为单元,建设小型供水工程,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同时要加强水质检验和监测,防止水源受到污染,维护人的健康生命。三要制定和完善防范县城、重要集镇供水风险预案,加快供水应急和避灾系统建设,建立应急应变机制,提高供水风险管理能力,确保城乡供水安全。

3、坚持点上治理,面上保护的原则,构建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确保生态安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要认真落实好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各项措施,重点抓好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工作。一要坚决取缔河道违章采砂、违章建筑,维护河流的健康。二要继续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抓好水源地水保护,探索水源区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的有效模式;抓好城镇水保,对城市水系、开发区和生活区周边的水土流失进行整治;抓好乡村水保,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抓好建设项目水保,遏制人为造成水土流失;抓好风景区水保,提升旅游区的环境质量。三要认真搞好水资源保护工作。严格水功能区管理和水资源论证制度,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和水质监测,逐步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4、坚持预防为主,强化监管的原则,构建水利工程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水利安全发展。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抓生产要从安全着想,抓安全要从管理入手。一要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健全和落实水利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和完善行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和指标体系,严格遵守水利设施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落实好各项防范措施。二要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要立足当前,做好监督检查、专项整治等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要着眼长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三要建立防、控、治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体制和应急应变机制,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预测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把危机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人水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人水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体现。促进人水和谐,必须做到科学治水,合理用水,依法管水。

1、坚持人水和谐相处的理念,科学治水。一要遵循洪水的自然规律,实现从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转变,充分利用洪水资源。为此,要规范人们的自身活动,在土地开发、生产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等人为生产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人水和谐的理念,尽量不改变洪水走向和出路,避免人水争地。二要遵循大自然生态规律,既要治理水土流失又要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努力营造xx的青山绿水。

2、转变用水观念和水管理模式,合理用水。在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要重视和加强水资源的配置、节约、保护。要从传统的以需定供转为以供定需,从供水管理转为需水管理,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和布局,使国民经济各产业发展和布局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要从加强水利社会管理入手,进一步强化需水、节水管理,在农业、工业和生活等方面,全面推行各项节水措施,采取行政、工程、经济、科技等措施,逐步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用水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的供需矛盾将会更加突出。我们的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水利新体制的优势,统筹水资源配置、保护、节约、利用和管理,为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水利支撑。

第6篇 县水利工程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8月初,县政协组成专题调查组,就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深入南寨、张家塬、柿沟3个镇和水利系统各单位,实地考察了全县6大重点水利工程和10个骨干水利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走访镇村干*、产业大户、政协委员和水利工作者百余人,召开座谈交流会6场次,广泛听取基层意见建议,深入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xxx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成果丰硕

xxx期间,全县水利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坚持民生为本、项目带动、科学兴水、人水和谐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工程建设,全力提升发展水平,全县实现水利中省投资2.5亿元,建成了150多个民生型、资源型、生态型水利工程,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先进县,xx年荣获省水利振兴杯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等七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2、水库除险加固快速推进。全县14座小型水库全部年久失修,带病运行,水利部门主动出击,抓鉴定、搞规划、做设计、争投资,相继完成了郝家坡、大沟、桐花庄、东河沟、夜叉木、皂桷树沟6座病库除险加固工程,平均每年实现1座病险水库加固脱险,成为千阳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3、灌溉渠系配套大幅跃升。积极争取千丰渠枢纽改造、跃进渠灌区、大沟灌区改造和末级渠系改造项目,累计投资2357万元,改造渠道150公里,新修渠道130公里,修建渠系配套建筑736座,全县五大重点灌区改造相继完成,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4.11万亩,使往日旱田重现生机,农业生产效益大幅提升。

5、基本农田建设实现大跨越。始终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大举措,积极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发梯田建设、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兴修和改造基本农田5万多亩,治理水土流失100平方公里。

二、十二五水利工程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回顾xxx,全县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数量逐年增加,投资规模快速扩大,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突显,但与全县加快转型突破促进快速发展的需要和城乡群众对水利服务的期盼相比,我县水利工程建设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2、资金投入单一,制约工程建设进度。近年来,向上争取水利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市县配套的资金份额也大幅增加。但水利、农业、农发、环保等行业多头治水的投资局面,基层很难把有限资金整合起来办大事,不能最大化发挥投资效益;加之群众对自筹自办水利的认识不到位,一事一议实施难度大,群众筹资筹劳投资水利建设出现断档,其它社会资金又不愿进入,使水利投入全部依靠政府财力支撑。目前,有限的地方配套资金,已影响到某些大项目的争取和部分工程建设进程。

3、管护措施不力,灌区功能衰减严重。我县农村水利设施普遍存在重用轻管的问题。目前,大型水利工程全由县管,维修管护基本能落实到位。但水利工程的末级渠系网管进村下地后,管理权责出现县管管不到,镇管没精力,村管没能力的局面;加之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一些村组的小型抽水站已瘫痪多年,灌溉作用发挥不充分,群众对设施的爱护程度降低,人为损坏也无人追究,出现自生自灭的状况。部分设施输水能力退化,抗旱能力大幅下降,有效灌溉面积逐年衰减。目前,全县设施灌溉面积10.65万亩,而实灌面积不足3.5万亩。

三、新形势,新目标,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任重道远

展望未来,目标宏伟,责任重大,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为我县水利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此,调查组建议:

1、全面把握县情水情,抢抓历史发展机遇。我县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旱涝灾害频发,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全县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转型及农民增收步伐。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水利改革、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县水利工程建设迎来了诸多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一是中央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强调要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全面系统部署了水利改革发展工作,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决定xx年全社会投资4万亿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二是省市确定的十二五战略目标都以供水安全和防洪保安为基本条件,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已成为各级水利建设的重点,关天经济规划也确定了一批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水利工程项目。三是经过多年发展,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有了一定基础,今年我县又被省上确定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和因素,抢抓改革发展新机遇,实现工程建设新突破,兴水促农、治水兴县。

2、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整体抗灾能力。防洪保安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于泰山,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要大力开展防洪保安建设。针对全县洪涝灾害频发的特点,抓住国家治理中小河流的投资机遇,争取项目,兴修堤防,清淤疏浚,不断加强千河治理和县城防洪体系建设,抓好冯坊河综合治理工程,逐步推进对草碧河、涧口河、高崖河等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将县城防洪标准提高到30年一遇,农村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二要加快病库除险加固步伐。在巩固好郝家坡等6座水库加固成果的同时,积极推进柳家塬、宝丰等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程,到2015年消除病险水库,恢复防洪抗旱库容,使水库防洪标准提高到1xx年一遇,全面提高水资源调节能力。三要认真做好防汛抗灾工作。高度重视雨情、汛情、气象信息的传达报送,总结防汛抗灾工作经验,加大对崔家头、草碧等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力度,完善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建立县镇村三级应急抢险工作体系,夯实各方责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突出水源工程建设,确保城乡用水安全。我县水资源相对贫乏,按农田面积计算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十六分之一,因此,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尤为重要。一要着力建设骨干水源工程。争取省市支持,尽快立项建设冯坊河水库、水沟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新增蓄水能力2867万m3。着手建设一批分布合理、实际实用的涝池、塘坝、泵井(站)等小型水利工程,不断提高水资源调蓄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着力解决川道及北部旱塬16万亩耕地灌溉问题。二要大力引导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农民合作社、村组积极建设五小水利项目,打通区域间库、塘、窖、井渠网互通链接,形成功能互补,水源互通,利益共享的供水机制,走出一条散水集用、小水大用、丰水枯用、水源共用的山区集雨节灌新路子。三要坚决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继续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集中两年时间,完成县城供水网管改扩任务,再建设一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成覆盖全县城乡的一体化供水网络,为全县13万城乡居民提供安全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4、加大河流整治力度,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整治城乡水域生态环境是新时期水利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一要全面推进清洁水源建设。结合冯家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和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狠抓河道排污、清淤清杂、植被保护等关键环节整治,并与新农村建设、植树造林、城乡环境整治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县域河道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城乡水域环境。二要重点抓好千河综合治理。围绕治水、减灾、造福这一目标,综合考虑防洪、灌溉、美化、塑景等因素,高标准制定千河综合治理方案,抓好草水新区、建陶产业园区、千湖湿地公园、千河绿色走廊等重点区域的综合治理与保护,努力实现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千河生态景观。三要持续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认真抓好涧口河、冯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坚持实施退耕还林,加快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步伐,严格禁止25度以上陡坡开垦种地,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高生态自然修复能力,确保十二五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

5、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经济发展。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农业的命脉,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水利改革发展的一项重点任务。一要扎实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认真抓好以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水闸、塘坝、防洪堤等灌排防洪工程建设,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全面提升灌溉水源利用率,切实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二要大力实施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整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土地复垦治理、农资综合补贴、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灌区平整土地0.5万亩,兴修四田0.75万亩,使全县基本农田面积达到28万亩,全面完成川道灌区配套续建和南寨、张家塬等旱塬节水改造工程,使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2.3万亩。三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积极探索库、渠、井、站、厂等水利设施互通互补、协调运行的管理模式,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快灌区末级渠系建设步伐,最大程度发挥小型水利工程作用,不断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产出水平。

6、创新建设管理机制,推进水利事业发展。要加快推进我县水利工程建设,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机制、新办法。一要健全水利融资机制。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扬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用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性水利工程,逐步形成以政府出资为主导,受益农民投工筹资为基础,市场化投资为补充的多渠道、社会化水利建设融资新机制。二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确保小型水利工程高效运转,发挥最大效应;积极推进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农业灌排用水政策补贴、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级差水价、经营性企业用水高标准定价的节水管理模式,通过经济手段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三要创新基层水管体制。依托现有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机构和人员,强化其水资源管理、农田水利建设、防汛抗旱等公益性职能,结合我县五大灌区覆盖范围,设立跨行政区域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机构,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围绕工程建设、群众用水、科技推广等方面拓展业务,提高基层站所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全县水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7篇 水利局引黄灌区作物种植结构状况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水资源调度管理,全面落实用水计划,实现总量控制目标,近期,我局组织对x区引黄灌区作物种植结构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作物种植结构整体情况及变化趋势、原因分析:

我区今年共有灌溉面积x.xx万亩,其中春小麦x.xx万亩,水稻x.xx万亩,单种玉米x.x万亩,其他作物共x.xx万亩。总灌溉面积较xxxx年相比减少x.xx万亩,其中春小麦减少x.xx万亩,单种玉米减少x.xx万亩,其他作物增加x.xx万亩,水稻增加x.xx万亩。总体变化呈现逐年减少趋势。

原因分析:总灌溉面积较xxxx年减少x.xx万亩,作为建设用地被征用了。作物结构调整,以高效节水为原则,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结构以及灌溉规模,限制和压缩高耗水、低产出作物的种植面积;根据我区作物的组成与特点,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主要种植蔬菜、小杂粮等。

二、春灌以来引用水情况及x、x月份引用水计划分析:

自x月xx日春灌开始以来,截止目前共累计灌溉农田x.xx万亩,累计引用水量xxx.xx万mx,其中农业灌溉水量xxx.xx万mx,生态湖泊补水xxx.xx万mx。x、x月份计划引用水量xxx万mx。

三、为应对x、x月份用水高峰采取的措施、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采取的措施:一是积极协调x区水管所调度水量;二是加强对农民用水协会管理,监督指导用水协会对引水渠道在行水期进行巡视、维护,避免跑、冒、决口情况发生,以减少水量损失;三是启用临沟泵站x座,启用抗旱补灌机井xx眼,启用春季水库蓄水xxx万mx进行补灌;四是做好节水宣传工作。在合理安排轮灌制度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呼吁群众增强节水意识,珍惜水源,节约用水。

存在问题:我区处于第二农场渠下游,用水高峰期第二农场渠低水位运行,我区有x个高口,造成农田灌溉引水困难。

原因分析:今年全区有效降雨少,气温高,蒸发量大,造成农田灌溉困难。为应对x、x月份用水高峰期,我区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应对用水高峰期用水矛盾。

第8篇 水利局学习科学发展观调查报告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本人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中,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命脉和保障,必须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水利发展的各个方面和整个发展过程,努力解决好水利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积极探索科学发展之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工业xx、生态xx、和谐xx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持和保障。

一、全县水利建设现状

经过多年建设,我县水利事业有了较快地发展,初步形成了防洪、除涝、灌溉、发电、供水五大工程体系,为保障和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县水利还不能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六个不适应。

一是水资源供给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适应。我县虽然整体上水资源丰富,但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蓄水调节工程不足,且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加强,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二是水生态环境恶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适应。全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858.32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2.27%,特别是近年来,滥砍滥伐现象普遍,水土流失治理速度赶不上产生的速度,水土流失治理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工业污水不达标排放,血吸虫疫情回升,养殖业的不合理布局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等,导致农村的水资源环境也在不断的恶化。农村水环境的恶化,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益,也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制约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防洪体系不完善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适应。全县防洪工程体系还不完善,防灾减灾能力不强。规划内病险水库还有19座未实施,已实施加固水库因受资金等因素制约,仍不能彻底除险,除险加固规划以外的35座小型水库不同程度存在病险,山区电站水库隐患也不容忽视;城镇防洪工程建设滞后,中小河流未得到有效治理,防洪标准低;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能力较低。

四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不适应。我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经过多年运行,许多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灌溉方式落后,水利用效率较低。据年初重新调查评估,全县还有22.1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

五是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与可持续发展水利要求不适应。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维修养护经费、人员分流未落实,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尚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水利建设投入依然不足。

六是水利人才队伍缺乏与建设现代水利不适应。水利系统机构设置不能保证水利工作需要,管理机制不活,技术装备落后、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影响工作开展。

当前,我县正处于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系统地学习水利,深入地研究水利,积极地推动水利创新,努力解决好水利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水利可持续发展

我县地形复杂,大、中、小、微型水利工程兼有,水利建设管理模式多样。以水利可持续发展支撑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要坚持因水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以城镇防洪、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保安全,以水土保持建设保生态,以病险水库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保民生,以灌区配套、水源工程建设保增长,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保稳定,以人才队伍建设、行业自身建设保发展,以深化水利改革保和谐的原则,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2、按照县城及小城镇发展规划,为城镇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水利保障。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增长极,城镇的发展离不开水利的发展,城镇的发展对水量、水质、水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科学调配水资源,加强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主水与客水的优化配置和联合调度,调剂余缺,以丰补歉。按照水质类别和水功能的高低,分质供水,优水优用,优先满足城镇居民生活用水。要注重城市水利建设,让城市贴近水系,让河流融入城市。要以长河综合治理为突破口,大力推动中小河流治理步伐,确保防洪安全,同时,以水为纽带,建设生态河道和景观河道,把城市建设、城市防洪、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集于一体,提升县城及主要城镇的质量和品位。

3、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步伐。水利现代化就是用先进的思维来改变传统的治水观念、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的工艺设施、新型的仪器设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网络化的信息系统装备来管理水利。一要加快实现防汛抗旱信息化。要加大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建成以决策支持、视频会商系统为核心,水雨情信息采集及工程监视系统为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持,防汛通信系统作保障的高效防汛抗旱信息化系统,实现全县从水情、雨情、工情信息采集、传输、接收、处理、监视到洪水预报的自动化。当前的工作重点是小(一)型水库和重要小(二)型水库河道、重点河段等的水情、雨情、工情的自动化监控。二要加快实现水资源管理数字化。对用水、蓄水、降雨及污水排放等进行实时计量监控。逐步实现县与市、省之间水资源信息共享。三要节约用水制度化。要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探索并建立科学合理的用水指标体系,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深化水

4、以水管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促进水管单位自身发展。目前我县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但在内部机制改革、运行维护经费落实等方面不到位。为此,要深化水管单位内部改革,根据水管单位特点,积极推进人事、劳动、分配等相关制度改革,建立起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水管单位内部良性运行机制。要与财政等部门加强联系,争取工程运行维修养护经费得到落实。要搞好水利经营。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经营。要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供水潜力,积极发展供水产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供水结构,拓展供水市场,建立多元化水市场,提高工程效益,增强水管单位造血功能,提高职工收入,稳定队伍,保障水利事业的良性发展。同时,要加大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力度,积极探索并推动以用水户协会为主要形式的用水者民主参与工程管理的体制,充分发挥农村水利工程的功用。

5、高度重视水利队伍建设。要逐步完善管理体制,建立稳定、精干、高效的基层水利队伍。调整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不断加大防汛防旱、规划计划、水行政执法、规费征收等管理工作力度,尽快实现从建设者、经营者向管理者的角色转变,逐步消除基层水利管理中的缺位、错位、越位现象。加强能力培训,不断提升基层水利队伍的整体素质,制定激励政策,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水利单位工作,充实基层水利队伍。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水利安全四大保障体系

水利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我县的水利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保障水利安全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构建水利安全 四大保障体系。

2、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的原则,构建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确保供水安全。城乡供水安全体系是满足经济社会对水资源的不同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一要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兴建一批骨干水源工程,提高供水保障能力。二要加快城乡供水网络建设。大、中、小供水网点相结合,在城镇或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实行集中统一供水,集中开发水源,统一规划管网,提高城镇供水保证率和农村供水普及率;在居住分散、地形条件差的地区,以饮水安全为目标,要以村庄为单元,建设小型供水工程,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同时要加强水质检验和监测,防止水源受到污染,维护人的健康生命。三要制定和完善防范县城、重要集镇供水风险预案,加快供水应急和避灾系统建设,建立应急应变机制,提高供水风险管理能力,确保城乡供水安全。

3、坚持点上治理,面上保护的原则,构建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确保生态安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要认真落实好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各项措施,重点抓好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工作。一要坚决取缔河道违章采砂、违章建筑,维护河流的健康。二要继续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抓好水源地水保护,探索水源区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的有效模式;抓好城镇水保,对城市水系、开发区和生活区周边的水土流失进行整治;抓好乡村水保,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抓好建设项目水保,遏制人为造成水土流失;抓好风景区水保,提升旅游区的环境质量。三要认真搞好水资源保护工作。严格水功能区管理和水资源论证制度,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和水质监测,逐步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4、坚持预防为主,强化监管的原则,构建水利工程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水利安全发展。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抓生产要从安全着想,抓安全要从管理入手。

一要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健全和落实水利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和完善行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和指标体系,严格遵守水利设施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落实好各项防范措施。

二要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要立足当前,做好监督检查、专项整治等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要着眼长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三要建立防、控、治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体制和应急应变机制,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预测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把危机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人水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人水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体现。促进人水和谐,必须做到科学治水,合理用水,依法管水。

1、坚持人水和谐相处的理念,科学治水。一要遵循洪水的自然规律,实现从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转变,充分利用洪水资源。为此,要规范人们的自身活动,在土地开发、生产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等人为生产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人水和谐的理念,尽量不改变洪水走向和出路,避免人水争地。二要遵循大自然生态规律,既要治理水土流失又要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努力营造xx的青山绿水。

2、转变用水观念和水管理模式,合理用水。在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要重视和加强水资源的配置、节约、保护。要从传统的以需定供转为以供定需,从供水管理转为需水管理,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和布局,使国民经济各产业发展和布局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要从加强水利社会管理入手,进一步强化需水、节水管理,在农业、工业和生活等方面,全面推行各项节水措施,采取行政、工程、经济、科技等措施,逐步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用水模式。价改革,建立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引导人们自觉调整用水数量和用水结构,开展节水工程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的供需矛盾将会更加突出。我们的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水利新体制的优势,统筹水资源配置、保护、节约、利用和管理,为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水利支撑。

水利调查报告内容(8篇范文)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小城镇建设,做为农业大县的xx县,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都是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且农业生产效益直接影响xx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近年来,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水利相关文章

  • 农村水利调查报告(4篇范文)
  • 农村水利调查报告(4篇范文)99人关注

    今年暑假我与市农村办、市水利局的同志一道,就新形势下特别是农村两工及堤防保护费取消后,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进行 ...[更多]

  • 水利建设调查报告
  • 水利建设调查报告92人关注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小城镇建设,做为农业大县的xx县,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都是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且农业生产效益直接影响xx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 ...[更多]

  • 水利调查报告内容(8篇范文)
  • 水利调查报告内容(8篇范文)70人关注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小城镇建设,做为农业大县的xx县,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都是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且农业生产效益直接影响xx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 ...[更多]

  • 水利工程调查报告(3篇范文)
  • 水利工程调查报告(3篇范文)39人关注

    8月初,县政协组成专题调查组,就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深入南寨、张家塬、柿沟3个镇和水利系统各单位,实地考察了全县6大重点水利工程和10个骨干水利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更多]

调查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