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2015年抗日胜利70周年关于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贫困大 一、高考之后的困扰
也许是长期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广大中国家长的心里仍然存在着这样一种想法:“学而优则仕”,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就有能力,学习好就意味着将来会有一个好的前途……在城里人的脑子里这种想法尚且流行,更别说在知识,经济普遍不发达的农村,只有把学上好了才有出路,这种想法更是深入人心。对于家庭不富裕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更成了他们摆脱困境的出路,甚至被认为是唯一的出路。
在我的印象之中,从小到大班里学习成绩好的好像总是那几个,而且那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贫困生。他们的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白领家庭一个月的工资,甚至还要少,而这些家庭的收入一大半都用于孩子的读书上。这些贫困生从小就被灌输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过上好的生活,才能摆脱贫困,摆脱做农民的命运。因此这些贫困生在学校里面的成绩一般都很优秀,他们将读书不仅仅是看成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的是他们走出贫困的一种手段。但这也只是总体情况,并不是每一个贫困生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优秀的,这一部分的贫困生由于家庭的贫穷只好带着他们的读书梦,并希望它能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实现,从而这种思想不断地继承下去。
由于贫困,这些学生们在择校时,尽管自己的分数很高,他们考虑的首先因素往往就转移到学校的学费多少上,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暑期,我深入农村接触了不少贫困生,他们之中有成绩非常好的,也有高考落榜的。其中有一位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到他家去的时候,是个早晨,我走了大概三个小时的山路。路上很少有人家,不过只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一直沿河上的,一段行程之后,在路人的指引下,我看见了一座用黄泥制成的土砖建筑的房屋。进去以后,林青(化名)和他母亲热情地接待了我,林青是一个挺活泼的人,很健谈。他今年已上大二,在西北工业大学读书。
“我填志愿时,只考虑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不能上一个太差的大学,另一方面,学费是一个我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所以我只能选择西北方向的学校,我不希望给家庭带来更多的负担。”
林青在大学的成绩不错,接连四个学期都拿了奖学金,林青还有一个妹妹在读高中。据林青的母亲说,林青的父亲在外务工,她在家务农,一年的收入加起来也不过五六千块钱。除掉家里的日常开销,根本就无力供两个孩子读书。林青在无奈之下只好申请了助学贷款。在农村似乎家家户户都除了务农之外,还有一种赚钱的方式,没事的时候就摸锡纸,据说一打锡纸大概有一千多张,可以卖10元,平均一下,一张锡纸还不到一分钱,一天下来摸的熟练的也就一百来张。不光是这样,夏天的时候锡纸由于高温,常常会发出一种刺鼻的气味。林青的母亲没事的时候也就靠这个赚点钱,另外还制作一点香找人代销。就是这样也还不能满足林青的大学学费,更不用说生活费了。林青在大学里,不光要学习,还要做兼职。学生的调查报告
“我这个学期带了两份家教,勉强能够安排好时间,使学习与工作能够同时进行。“
对于林青这样的学生来说,学费问题是家里的主演负担。但他总算是金榜题名,跨进了大学的大门。同时对于那些家庭状况不好,学习成绩又不怎么理想的学生来说,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
这样的情况在我身边就有很鲜活的例子。
储娜(化名)
是我小时候的玩伴,我们从小在一起长大,她比我低一个年级。
她现在是宿州师范专科艺术系的一名学生。读高三时,她的父亲由于乙肝,最后演变为肝硬化,治疗无效死亡。父亲去世之前,家里的主要开支除了用在两个孩子的学费和家里的日常开销外,大部分用在了储娜父亲的治疗上,家里的主要收入仅仅就是储娜母亲经营的一家小鞋店。05年高考储娜没有达本科线,在高中时储娜学的一直都是艺术,所以高考的时候她参加的是艺术类的考试,分数下来以后,储娜没有达本科线,但是她也不想从此就失去读书的机会,于是她报考了一所大专院校的艺术专业。众所周知,艺术类专业的学费一直很高,对于这样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储娜每年的学费接近8000元,真不是我们这样的家庭能够承受的,不光是储娜,还有储娜的弟弟,他今年读高二,下半年他也要读高三了……”
“毕业以后也不知道就业情况怎么样……”
在高考这种体制和氛围下,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填志愿,还是招生人员的一个小小选择,决定的却是一个人的一生。这份名为《中国贫困生调查报告》的公益调查结论显示,2006年,有6成贫困高考生凑不齐学费。报告称,包括生活费在内,平均每年每个贫困高考学生家庭的子女的教育支出在6780元左右,高于他们的平均家庭总收入4756元,超过2/3的家庭入不敷出,81%的家庭总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10.2%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高达 79.8%,只有4.7%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在40%以内。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一位官员尖锐地指出:“如果说高考是进入大学校门不可回避的门槛,那么对于那些贫困家庭而言,大学学费则是另外一道不可逾越的隐性门槛。筹措学费的困难,甚至远远超过高考的困难,现在,6成顺利通过高考的学生正面临这道比高考更难跨越的隐行门槛。大学新生的贫困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超越教育范畴的社会问题。”
二、进入大学之后的困扰。
今年来,___、国务院下大力气构筑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原来为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贫困生入学难、在校读书难的现象已经有了较大改观。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设立国家助学贷款。但是这项措施实施的到底怎么样?有没有真正的解决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呢?
过去,助学贷款政策为解决贫困高考生的大学经济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通常人们认为,经济越困难的家庭越愿意选择贷款,但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关于贫困声问题的调查中,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意外地发现,贫困高考声对助学贷款的需求呈两头细中间粗的“纺锤状”分布:
分析认为,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低收入家庭的贫困的学生更需要社会的资助,而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因为还贷款能力更强,对还贷能力的自信决定了他们更愿意申请助学贷款。而对于家庭收入稍高的贫困学生来说,上大学后勤工俭学等方式补贴生活费或者学费的选择更为突出,毕竟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在该群体中相对较强。
报告披漏的一组数据让人感到吃惊。调查显示,截至2005年8月,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是1561余万人,其中贫困大学生40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 26%。然而,截至2005年底全部大学生中,获得助学贷款的比例约为11.4%,约有178万贫困大学生未能取得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的提供总量和实际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的缺口.”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表示.
通过分析研究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中提出,第一学期学费能否解决决定着贫困大学生大学梦圆或破碎.
在获得调查数据并根据既有资料的分析基础上,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研究认为,在目前的贫困学生中,民族院校的贫困声比例最高,国家补贴院校贫困生比例较高.
报告显示,12.7%的贫困生因交不起大学第一年学费可能放弃大学;6成贫困高考生不能凑齐大一第一学期的学费,大量考生高考前最担忧大学期间的学费.
进入大学后,正如前面所说的,大学期间的学费是贫困声考虑最多的问题,许多贫困生也就将助学贷款作为自己的学费.但是问题是,不是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也不是每一个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的人都是贫困生..贫困生在学费上得到解决后,所谓民以食为天,围绕贫困生的不仅仅是学费问题,还有生活问题,首先他们必须在学校里活下去,只有生活下去才有其他的可能性.
在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一份贫困生问题调查报告中,据凋查,从家庭收入来看,这些贫困生家庭的平均收入在4100左右.庭收入不到400元(家庭月收入不超过330元)的占三分之二.而现在平均每个学舌功能每年学费就在5400元左右,其中还不包括日常生活费.
据调查,贫困生的生活费每月只有217元,在大城市,这217元只能满足学生吃饭等基本需求,一半以上贫困家庭提供的生活费在101----300元之间, 还有17%的家庭不提供生活费.而贫困生周围的同学有四分之三的人每月开支在300----700元之间,平均576元左右,是贫困生的两倍.
第2篇 关于抗日战争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回顾历史,不忘历史。继承革命先辈的精神,奋发努力,热爱祖国,长大为祖国做出贡献
时间安排:两个小时
调查对象:电影《南京!南京》
调查内容:《南京!南京!》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故事。片中有两条线索,通过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国士兵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经历,揭示在1937年南京疯狂杀戮xx掠夺的背后,战争对人性的摧残。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啊!南京大屠杀背负的是30万条人命啊!他们,曾经有血有肉,曾经经历过多少美好的事!可是,他们如花的生命却在日本鬼子的枪下、刀下永远消逝。对于这些,我们,不当自问吗?身为祖国的儿女,我们对这些又了解多少?我们一无所知。曾经有人问我一个问题,假如你是联合国秘书长,你会毁掉日本吗?我平静地回答:“不会。”对于这个答案,很多人会问“日本人残忍无人性,干嘛还要维护他们。”是的,日本人曾经对我们造成那么大的伤害,可是,冤冤相报何时了?何况,那已经是曾经了。如果我们也对他们实行报复,我们不就和他们一样惨无人道?其实,归根到底,我们还是得认真学好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好祖国,有能力抵御外敌,别让别人看不起我们,从而伤害我们。
第3篇 抗日战争调查报告
抗日战争调查报告
——邵阳抗日武装斗争
摘要: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抗日战争。湘中各地沦陷后,当地中共地下*组织*员积极领导或参与抗日游击战,在乡军人和工农群众纷纷组织大批抗日自卫团或抗日游击队,打击日本侵略者、汉奸、土匪,保家卫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实践人员:朱亚城
探寻身边的抗战历史
1939年平江惨案后,中国各地遇到重重困难,但在邵阳沦陷前后对抗日游击有所准备;有些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的*支*或*员仍坚持开展抗日游击斗争。
(一)3支突出的游击队
1、是“湘桂边抗日游击纵队”。1944年夏,邵阳沦陷前夕,原在东安从事地下工作的***员刘布谷,奉命到湘桂边区和雪峰山一带建立抗日武装据点,开展游击战。刘布谷介绍在武冈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任政治教官兼副大队长的谢锦涛加入中国***,商请他筹建抗日武装。谢受命在武冈分校筹集了一批枪支,组织了一批抗日爱国青年,组建了湘桂边抗日游击纵队,以谢锦涛为司令,负责军事工作,刘布谷任政治部主任,负责*的工作,下辖3个支队,有1000余人,500多支枪,成为中国***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游击队。该队在新宁、武冈、东安等敌占区开展抗日游击战,先后对日军作战10余次,击毙日军100余人。后因国民*顽军和地方武装“围剿”而被打散,谢锦涛被国民*反动派杀害。
2、是尹如圭抗日游击队。1944年8月邵阳沦陷后,邵阳县太一乡(今届邵东县)***员尹如圭,目睹日军横行,即组织抗日游击大队,在衡阳、湘乡、邵阳边境一带袭击日军。一次获悉日军数人去鸭塘冲打掳,尹如圭便串队将打掳日军擒获击毙,并把尸体搬到山坡上,再放数枪,以防日军报复群众。一天日军从水东江去衡阳,尹率队在猴子山设伏,击毙日军1人,缴获_____2支,子弹数发。另在黄龙大山袭击日军,毙敌30余人。游击队最后发展到300多人。
3、是江口抗日游击队。发起人萧健阶是马日事变后加入***的,在武冈县平镇乡江口中心小学任教员,他看到日军步步进逼,即与热血青年萧国英等秘密约会,决定把家属迁往都溪开荒,一旦家乡沦陷,便组织游击武装,坚持抗日除奸。1944年10月宝庆沦陷,萧健阶即从平镇乡的公枪中分出l0多支_____,加上一些鸟枪,组成了一支40多人的抗日自卫队,队员都是萧姓子孙及姻亲,公推萧健阶五弟萧仁阶为队长,以公会积谷为给养来源。1945年5月,该队为配合雪峰山战役,在欧溪山沟将1个引路的汉奸杀了,使日军1个尖兵队迷路而返,防止了“打掳”。接着又为国民*军队“拔山”部队1个团运粮引路,与日军激战3昼夜,并配合国民*军队王耀武部,夹击三角坳日军主阵地,击毙日军1000余人。该队后来成为与***有联系的地方进步武装——江南别动纵队的一部分。此外,中共新宁县*支***郑圭图在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于1944年8月带领*员打听罗仲尧的县保安大队,争取这支*队成为真正的抗日游击队,后因罗顽固不化,未能成功。1945年郑圭图又深入国民*军队龙江部队做工作,把主张抗日的龙江部队带到地势险要的鹞子岭抗击日寇,与敌激战1整天,迫敌败退广西。
第4篇 2015抗日胜利70周年关于贫困大学生的调查报告
关于贫困大 一、高考之后的困扰
也许是长期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广大中国家长的心里仍然存在着这样一种想法:学而优则仕,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就有能力,学习好就意味着将来会有一个好的前途在城里人的脑子里这种想法尚且流行,更别说在知识,经济普遍不发达的农村,只有把学上好了才有出路,这种想法更是深入人心。对于家庭不富裕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更成了他们摆脱困境的出路,甚至被认为是唯一的出路。
在我的印象之中,从小到大班里学习成绩好的好像总是那几个,而且那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贫困生。他们的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白领家庭一个月的工资,甚至还要少,而这些家庭的收入一大半都用于孩子的读书上。这些贫困生从小就被灌输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过上好的生活,才能摆脱贫困,摆脱做农民的命运。因此这些贫困生在学校里面的成绩一般都很优秀,他们将读书不仅仅是看成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的是他们走出贫困的一种手段。但这也只是总体情况,并不是每一个贫困生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优秀的,这一部分的贫困生由于家庭的贫穷只好带着他们的读书梦,并希望它能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实现,从而这种思想不断地继承下去。
由于贫困,这些学生们在择校时,尽管自己的分数很高,他们考虑的首先因素往往就转移到学校的学费多少上,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暑期,我深入农村接触了不少贫困生,他们之中有成绩非常好的,也有高考落榜的。其中有一位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到他家去的时候,是个早晨,我走了大概三个小时的山路。路上很少有人家,不过只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一直沿河上的,一段行程之后,在路人的指引下,我看见了一座用黄泥制成的土砖建筑的房屋。进去以后,林青(化名)和他母亲热情地接待了我,林青是一个挺活泼的人,很健谈。他今年已上大二,在西北工业大学读书。
我填志愿时,只考虑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不能上一个太差的大学,另一方面,学费是一个我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所以我只能选择西北方向的学校,我不希望给家庭带来更多的负担。
林青在大学的成绩不错,接连四个学期都拿了奖学金,林青还有一个妹妹在读高中。据林青的母亲说,林青的父亲在外务工,她在家务农,一年的收入加起来也不过五六千块钱。除掉家里的日常开销,根本就无力供两个孩子读书。林青在无奈之下只好申请了助学贷款。在农村似乎家家户户都除了务农之外,还有一种赚钱的方式,没事的时候就摸锡纸,据说一打锡纸大概有一千多张,可以卖10元,平均一下,一张锡纸还不到一分钱,一天下来摸的熟练的也就一百来张。不光是这样,夏天的时候锡纸由于高温,常常会发出一种刺鼻的气味。林青的母亲没事的时候也就靠这个赚点钱,另外还制作一点香找人代销。就是这样也还不能满足林青的大学学费,更不用说生活费了。林青在大学里,不光要学习,还要做兼职。学生的调查报告
我这个学期带了两份家教,勉强能够安排好时间,使学习与工作能够同时进行。
对于林青这样的学生来说,学费问题是家里的主演负担。但他总算是金榜题名,跨进了大学的大门。同时对于那些家庭状况不好,学习成绩又不怎么理想的学生来说,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
这样的情况在我身边就有很鲜活的例子。
储娜(化名)
是我小时候的玩伴,我们从小在一起长大,她比我低一个年级。
她现在是宿州师范专科艺术系的一名学生。读高三时,她的父亲由于乙肝,最后演变为肝硬化,治疗无效死亡。父亲去世之前,家里的主要开支除了用在两个孩子的学费和家里的日常开销外,大部分用在了储娜父亲的治疗上,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仅仅就是储娜母亲经营的一家小鞋店。05年高考储娜没有达本科线,在高中时储娜学的一直都是艺术,所以高考的时候她参加的是艺术类的考试,分数下来以后,储娜没有达本科线,但是她也不想从此就失去读书的机会,于是她报考了一所大专院校的艺术专业。众所周知,艺术类专业的学费一直很高,对于这样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储娜每年的学费接近8000元,真不是我们这样的家庭能够承受的,不光是储娜,还有储娜的弟弟,他今年读高二,下半年他也要读高三了
毕业以后也不知道就业情况怎么样
二、进入大学之后的困扰。
今年来,___、国务院下大力气构筑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原来为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贫困生入学难、在校读书难的现象已经有了较大改观。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设立国家助学贷款。但是这项措施实施的到底怎么样?有没有真正的解决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呢?
过去,助学贷款政策为解决贫困高考生的大学经济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通常人们认为,经济越困难的家庭越愿意选择贷款,但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关于贫困声问题的调查中,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意外地发现,贫困高考声对助学贷款的需求呈两头细中间粗的纺锤状分布:
分析认为,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低收入家庭的贫困的学生更需要社会的资助,而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因为还贷款能力更强,对还贷能力的自信决定了他们更愿意申请助学贷款。而对于家庭收入稍高的贫困学生来说,上大学后勤工俭学等方式补贴生活费或者学费的选择更为突出,毕竟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在该群体中相对较强。
国家助学贷款的提供总量和实际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的缺口.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表示.
通过分析研究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中提出,第一学期学费能否解决决定着贫困大学生大学梦圆或破碎.
在获得调查数据并根据既有资料的分析基础上,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研究认为,在目前的贫困学生中,民族院校的贫困声比例最高,国家补贴院校贫困生比例较高.
报告显示,12.7%的贫困生因交不起大学第一年学费可能放弃大学;6成贫困高考生不能凑齐大一第一学期的学费,大量考生高考前最担忧大学期间的学费来源.
进入大学后,正如前面所说的,大学期间的学费来源是贫困声考虑最多的问题,许多贫困生也就将助学贷款作为自己的学费来源.但是问题是,不是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也不是每一个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的人都是贫困生..贫困生在学费来源上得到解决后,所谓民以食为天,围绕贫困生的不仅仅是学费问题,还有生活问题,首先他们必须在学校里活下去,只有生活下去才有其他的可能性.
在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一份贫困生问题调查报告中,据凋查,从家庭收入来看,这些贫困生家庭的平均收入在4100左右.庭收入不到400元(家庭月收入不超过330元)的占三分之二.而现在平均每个学舌功能每年学费就在5400元左右,其中还不包括日常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