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酷猫写作网
当前位置: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农村实施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2-05-13 13:18:02 查看人数:43

农村实施调查报告

第1篇 农村实施财政支农项目工作调查报告

乡行政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的东南部,河西岸,水库的上游。辖4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全村510户,口人,全村土地总面积4.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万亩。几年来,这个村依托财政支农项目整合资金,着力打造新型农村经济。不但推进了新农村的建设步伐,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据调查,,这个村农

民人均收入不足660元,到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在全旗遭受到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的情况下,农民人均收入仍然达到7000元以上,村人均收入已跨入全旗村级人均收入最高的第一梯队。而这一成绩的取得,恰恰说明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在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整合成为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杠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一穷二乱三弱的历史现状

前的村,可用穷、乱、弱三个字来概括。

(一)村集体、村民穷。村地处旗北部比较偏僻的丘陵山区,这个村交通不便,地下资源匮乏,村里的集体、个人更是没有任何企业和产业。末,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660元,80%的村民住的是土坯房,农机具和农用运输工具更是没有几台。村债务高达20多万元,一年仅利息一项就要支付5万元左右,是旗这个贫困旗比较典型的贫困村。

(二)秩序乱。由于贫困,全村生产生活无序,乡村干*组织开会难,*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干*之间关系紧张,干*和村民之间的关系也很紧张。村民纠纷不断,上访、告状现象时有发生,农闲时候赌博成为习惯,进而导致家庭矛盾上升,社会治安秩序较为乱,村民精神面貌涣散。

(三)农牧业基础薄弱。十年九旱,年年春旱是旗乃至村的自然气候特点。实施“千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前,全村只有2眼机电井,660亩水浇地,人均只有3分水浇地,属于典型的靠天吃饭农业,丰年温饱,灾年几乎颗粒不收,这个村的老百姓只能在温饱线上徘徊。由于村民文化知识少,思想意识落后,缺乏科学种养技术,搞项目只能靠行政命令,加之技术服务跟不上,市场流通渠道不畅,信息闭塞,种烤烟、红干椒卖不出去不挣钱,养鸡赔本,当时村民编出了带有讽刺意味的顺口流:烤烟剩小庙(烤烟房),辣椒拉拉一道(不值钱遍地都是),养鸡剩个罩(鸡笼子),种甜菜攒把票(企业为农民打白条)。

村并不是山青水秀,百姓富庶安康。严酷的社会现实摆在旗乡两级干*和有关部门领导的面前,要发展经济,要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必须走出一条适合村特点的新路子。必须从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抓起,必须以发展新农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为着力点和落脚点。

二、依托财政支农项目整合资金扶贫扶志造血

村被自治区列为首批“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项目村和农业综合开发饲料粮基地建设项目村。三年共整合投入财政支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2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40万元。用于以打配机电井为主的水源工程建设和肉羊养殖项目。按规划,三年完成了新打配机电井6眼,埋设地下输水管路4000延长米,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700亩。在上海、中海、下海三个村民组发展小尾寒羊养殖户60户,引进小尾寒羊302只。

投入扶贫贷款128万元,用于养殖户发展养殖蛋鸡8350只,引进优质基础母猪389口,肉羊1500只,重点推动了全村鸡、猪、羊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

又将村列为旗“整村推进工程”项目村,旗设施农业开发项目重点村。分别一次性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0万元,投入财政设施农业建设补助资金216万元,村集体投入资金149万元,村民自筹55资金万元,用于发展设施农业1100亩,打配机电井一眼,建水塔1处,埋设输水管路6000米,建村卫生室1处和科技培训等项目。

同年,又申请上级财政支持15万元,用于村扩建协会项目。建设家畜综合服务站一处200平方米,配备相应人工改良设备。引进优质基础母猪60口。引进种鸡只。购置电脑、传真机等信息建设设备一台套。

财政支农项目资金如雪中送炭,又如久旱的甘霖,为这片贫瘠的土地和这里贫困的农民注入新鲜的血液,增添了发展后劲。目前村的农业、牧业、水利、经济合作组织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和显著增强,村民的生产、生活、产业化建设项目的做大作强等等有了可靠的保障。

三、各业并举农民在发展中得到丰厚的实惠

经过几年的建设,通过财政整合资金项目的开发和治理,村水浇地保灌面积和节水灌溉面积逐年成倍增加,现在水浇地面积由初的660亩增加到现在的6700亩,十年增长10.2倍,农牧业基础条件得到彻底改变。农牧业基础条件的改变,为全村种养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牧业提供了可靠保证。到,村10000亩耕地中,水浇地面积已达到67%,其中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1%。

1、种植业。有了有力的水利条件,产业结构的调整得以实现,村种植高产水地玉米2500亩,种植烤烟550亩,种植甜菜800亩,良种繁育800亩,试种返季西瓜600亩,油葵300亩。全村通过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收入约750万元,纯收入490万元。

2、设施农业。截止到10月底,全村发展日光温室大棚270栋,占地1100亩。今年1—10月底前每栋蔬菜大棚的纯收入1.6万元,270栋日光温室大棚为种植户创收纯收入为432万元。

3、养殖业。种植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带动了全村养猪、养鸡、养羊等养殖业的规模发展。牧业年度统计,全村生猪饲养量达7600口,年出栏超过4000口,创收入560万元,养殖户增加纯收入120万元;全村养鸡户饲养蛋鸡4.5万只,蛋鸡养殖户纯收入为200万元;肉羊存栏4100只,年出栏小尾寒羊约3000只,创收90万元。全村养殖业增加纯收入为410万元。

今年1—10月份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一个昔日条件最差的村成为全旗人均收入最高的第一村。

四、值得学习借鉴的措施和经验

穷则思变,村的农民在村“两委”班子带领下,在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强基础、调结构、谋发展。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甩掉了“一穷二白”帽子,而且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在全旗各村的前列,让世人感到震撼。村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1、科学制定规划,选准发展切入点

以自治区实施的“千村扶贫开发工程”为契机,由旗里有关部门牵头,组织乡政府和村“两委”班子,科学地制定了村-的长远规划。以扶贫开发项目为主,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和其他财政支农项目等项目资金,根据村的自然、生态资源等条件,确定村的经济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即充分利用和开发地下水资源,打实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养殖业,并使之形成养殖产业化规模;发展设施农业建设,搞高标准的日光温室和蔬菜大棚建设;调整种植业结构,重点发展水地玉米、烤烟、甜菜、良种繁育等高产和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规划主要是围绕依靠科技手段发展现代农牧业,合理制定出村的发展目标。即从2到基本实现全村水、电、路、广播、通讯五通,打好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全村实现整体脱贫目标。——实现养殖业上规模、发展大户,上养殖小区。种植业调整结构、以经济作物和高产作物为主。设施农业发展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并使之形成规模化的小区,集中发展。实现全村家家搞养殖,户户上项目的产业格局,让养殖业收入、种植业收入、设施农业收入、经营收入等成为全村农民增收致富重要来源。这是村实施制定的发展思路最明确,规划目标最具体、项目建设内容最符合民意的一次规划。

2、整合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

规划好发展目标,依托财政支农项目,整和各类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这是村发展取得成就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没有整合资金的这项强有力措施,就不可能有村发展到现在这样的结果,就不可能取得如此好的成效。整合资金体现在能把项目做大作强,能增强资金使用效率,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村实行项目资金整合的实践证明,整合资金拓宽了支农资金来源渠道,带动了金融机构的投入,带动了村集体的投入,带动了农民通过借贷、自筹资金,投工投劳的投入。村通过依托财政项目资金,从—,共整合投入项目资金1233万元,上三级财政通过“千村扶贫开发”项目资金、“整存推进”项目资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等投入财政无偿资金145万元,地方财政投入设施农业建设补助项目资金216万元,投入扶贫贷款项目资金128万元,银信部门贷款540万元,村集体投入项目资金149万元,村民自筹资金55万元。这就是整合的力量。

3、加强班子建设,选好致富带头人

乡*委、政府按照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对村村委班子进行充实整改,由有多年*龄和村干*经历的老*员和年轻有为、富有朝气的青年致富带头人为村支*和村委会带头人。使村支*和村委会班子成员实现优势互补。新班子组建后的两年时间里,他们在全村范围内开展调查走访工作,广泛争求老*员、老干*和普通老百姓对发展经济、致富全村百姓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决策依据。村的奋斗目标是,从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入手,开发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特色种植业;摒弃传统的经营理念,增强广大群众的市场经济意识,走出一条依靠科技手段发展现代牧业产业化,多措并举兴村富民。

村委会的班子是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型的村班子。对村民发展的项目实行“保姆式”的服务。也是村真正的产业发展的“服务员”。刚开始上项目的头几年,上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缺经验等诸多问题,即考验他们的组织能力,也在考验着他们的耐力。在最初带领村民发展蛋鸡养殖时,村干*每天逐户的到养鸡户指导养鸡,帮助他们提高养殖技术,保证蛋鸡养殖户取得较好的收益。在种植万寿菊时,村干*每天都要到地里查看一遍,进行现场指导,哪家哪户的花苗出了问题,村干*最先知道,并指导农户帮助解决。村干*还结合每个人的自身特长进行分工,每名村干*专门负责一项或两项产业,责任到人。为了解决村民上项目的资金不足的问题,村里采取协调贷款、厂家赊销、订单企业预付、农户之间周转等多种途径为农户协调资金。仅一年,村里为村民协调贷款410多万元,赊销农资40万元,争取订单企业预付款27万元。村里每年都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培训农民学习种植技术、种植栽培技术、种子繁育技术、养殖技术,养殖防疫等等,到末,以培训1000多人(次)。为村民发展产业扫清了障碍,解除了后顾之忧。“保姆式”的服务树立了干*的威信,村总支**刘有对此深有感触,他说,现在大家对村干*非常信任,这让干*很充实,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随着村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他们的养殖技术、种植技术和经营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村干*们服务水平也随之由低到高。现在村的干*们个个都是种、养技术员,懂科技、懂经营、懂管理的能手。

4、渐进式发展

村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山区贫困村,一跃发展成为全旗首富村,体现出渐进式发展的特点。发展生产脱贫致富,需要一个过程,不是能一蹴而就解决了的。关键的第一步,是依托财政扶贫资金千村扶贫项目,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千方百计发展水浇地,先解决了村民组的旱涝保收问题,再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业,使受益农民实现稳定增收;强有力的第二步,是整合财政支农项目,集中财力支持好有带动性工程项目建设,即继续巩固已完成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扩大项目的支持范围,进一步加大以水为中心的农业基础建设,为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保证;最有效的第三步,是依靠科学手段,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和设施农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的耕作方式,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育出新一代农民,走上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走出了一条渐进式、跨越式发展,兴村富民的小康之路。

5、村干*带头示范效果突显

村干*带头引导示范,做发展各项产业的“示范员”。种植大棚、发展养殖业的新上项目,村干*针对村民怕担风险、怕赔钱的心理,就带头示范引导。,村为了发展养猪业,引进生猪品种,发展瘦肉型猪,村里制定村民每养一口瘦肉型猪由村里补助400元的优惠政策。当时村民不认识,怕赔钱,养猪的积极性不高,大多是人都在等待观望,为了带动引导群众,村里决定由村干*带头先行饲养引进的瘦肉型猪,村班子成员每人最低养殖2口,村主任自己养殖了4口。在他们的带动下,村里当年发展起20户养殖瘦肉型基础母猪养殖示范户,养基础母猪36口。示范成功并于当年取得好效益,以后养殖规模逐年扩大,现在全村户户都养起了瘦肉型猪。

发展养殖蛋鸡也是如此,村委会主任张占辉就是主动给贫困户做示范,带领群众干,做给群众看。,他借贷款5000元,试着笼养蛋鸡100只,获得成功后,惊动了全村,村的老百姓第一次见到笼养蛋鸡,这在当时是件新鲜事,这为日后村蛋鸡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村主任张占辉将蛋鸡养殖规模扩大到500只,饲养基础母猪10口,还种了13亩烤烟,一年下来纯收入达2.5万元。结果是村民们纷纷效仿,在他的带动下,全村蛋鸡、生猪及肉羊养殖开始起步,并逐年扩大规模,到,村蛋鸡养殖规模超过3.5万只,肉羊存栏3000只,生猪存栏达2500口。

村干*的带动示范,村民从不认识到认识,从零星引进到规模发展,逐渐发展起了多个主导产业。*员村民贾术辉有一句发自肺腑之言:“占辉干啥我干啥”。贾术辉跟着张占辉养鸡、养羊、种甜菜、种烤烟。从开始,他家里养了1000只鸡,50口猪,种了20亩烤烟,20亩甜菜。同年他家购置了454型拖拉机一台,除了自己农田耕作、运输外,还为周边村民提供农田机械化服务,增加一些经营性收入。他家又购买一台吉利轿车。有4口人之家的贾术辉一家人均纯收入从的不足1000元增长到末的1元。,他家的总收入超过5万元。

6、“支*+协会”发展模式

随着种、养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特色种植业面积的增加,养殖业的产业化,各种协会组织应运而生。,村以“支*+协会”运行机制成立了村养殖协会。协会是以村*支*和村委会为主体,发展会员,旨在服务,不向会员收取任何费用,让全村一家一户的生产和大市场有机联系起来,带领村民共同增强抵御市场的风险。协会当年为会员引进“大白”“长白”等系列种猪50口,引进优质种鸡1000只。会员养殖产业基本上是实行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五个统一”。在此基础上,又成立农牧民信用互助协会。成立了烤烟协会、蔬菜协会。同年赤峰市烟草公司在村设立了烤烟收购网点,农民不出村就能定期验质出售烟叶。蔬菜协会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全村设施农业建设的发展,,全旗普遍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旱地农作物全部绝收,这样的情形下,村的蔬菜大棚每栋前10个月平均纯收入达1.6万元。对比显示,设施农业的巨大经济效益更加突出,这也是村迈出走向发展现代农业的一大步。

截止到10月底,协会组织已发展到220名会员。协会在运行过程中,始终坚持会员统一、集中办事。春耕时节统一为会员购进各种农资,既节省资金,又节省劳动力。现在各地与村协会建立长期联系的客商有40多家,仅鸡蛋客商就有13个。近两年每年村的农民通过协会年均统一外销高粱120万公斤、玉米150万公斤、杂粮10万公斤、肉羊1500只、生猪口、鸡蛋24.75万公斤,销售西红柿370万斤。在做到全部外销的同时,也保证了农副产品卖个好的价格。

村的“支*+协会”模式,是一个引导型、服务型、创新型村级领导集体,他们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过程中,积极发挥村级*组织的引导、服务、组织、协调作用和精心创业、内引外联、畅通信息桥梁纽带功能,将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有序地集中起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进行有效对接,提高了村级产业化,集约化组织经营管理水平,变分散为集中、变无序为有序,从而实现了产业发展,农民致富。

村的“支*+协会”每年都有详细的产业发展计划,然后到村民组逐户落实。村的“支*+协会”的机制成为村委班子领头,协会围绕产业转移,农民跟着协会走。

旗委将村的“支*+协会”机制命名为“模式”,在全旗推广。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整合使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这个塞外贫穷落后小山村插上了经济社会腾飞的翅膀。民风淳朴,社会和谐,百姓安居乐业,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新村。村的发展模式更值得我们深思,发展路子更值得各村学习借鉴。

农村实施调查报告

乡行政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的东南部,河西岸,水库的上游。辖4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全村510户,口人,全村土地总面积4.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万亩。几年来,这个村依托财政支农项目整合资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农村实施相关文章

  • 农村实施调查报告
  • 农村实施调查报告43人关注

    乡行政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的东南部,河西岸,水库的上游。辖4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全村510户,口人,全村土地总面积4.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万亩。几年来,这个村依托财政支农项 ...[更多]

调查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