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酷猫写作网
当前位置: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实践报告

公共服务实践报告(2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1-11-19 17:55:02 查看人数:36

公共服务实践报告

第1篇 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则是加快建设新农村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为了更加科学地开展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开发区,本人对开发区所属行政村的公共服务体系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从中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也发现了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并结合开发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当前开发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开发区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开展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近年来,开发区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实施“村村通”工程,开发区行政村进村道路全部为水泥路和柏油路;通过水利大建设,农村河塘、水库整治效果明显,恢复和增强了河塘的引排和灌溉能力,防汛防旱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通过电网、通讯网络的改造,现在开发区所属村落可以平等享受电力和通信服务。

2、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覆盖农村

农村卫生一直是开发区卫生事业的薄弱环节。为了加快推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保障农民身体健康,近年来,开发区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截止目前,全区已拥有各类医疗机构58家,卫生技术人员111人,民营医院3家,从业人员80人,其他各类诊所、医务室27家,从业人员112人。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基本覆盖农村,尤其是各村都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3、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开发区把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作为统筹城乡、改善民生的一项政策措施,农村公共服务覆盖面越来越广,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为主,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形式为补充的社会保障网。到20xx年底,全区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75%,居民参保率95%,农村新合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8%。同时,开发区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基本实现了失地必保、即征即保,符合条件的失地人员按月领取基本生活补助。

4、义务教育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开发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全区三个镇街共拥有幼儿园10所、小学6所、中学4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拥有教职工790人,其中中学教职工468人,小学教职工322人;在校生8423人,其中普通高中学生2316人,职业中学生964人,初中学生2065人,小学生3078人。全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5、农民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就业保障逐渐提高

随着开发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大量转移出来。为了切实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开发区从20xx年开始,每年拨付专项资金,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20xx年,培训农村劳动力512人,培训失地农民390人, 就业率达64%;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8人,转移就业率达80%以上。

6、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科技推广应用等信息服务相对到位

以往是“要致富,先修路”,现在是“要发展,先通信”。这里的“信”就是信息的供给与技术服务。开发区农村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截止20xx年,开发区每百户拥有电脑12.5台,用本户电脑上网的户数占90%。

二、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仍落后于城区

一是目前农村修建的道路还不宽畅,也无人进行管理养护,损坏的道路得不到及时的修补,有的道路虽然通到了村庄,但没有到达农户,更谈不上通到地头。二是通讯还存在盲区,特别是靠山地段,手机信号弱。三是农村卫生环境整治还有待加强,饮用水改造工程速度还不够快,有的居民还不能够享受集中供水。

2、医疗卫生环境总体水平较低

一是目前开发区农民看小病基本不成问题,但大病看不起的现象依然存在。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推广,但是保障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更无法保障因为看病而导致贫困的农民的生活质量。二是投入还不够大,虽然医疗机构基本覆盖村镇,但是人均拥有医疗资源仍然较少。每个村还只有1个卫生室,且许多问诊病房陈旧,必须进行改建或整修;各社区服务中心没有急救和应急车辆,在院外急救、出诊、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开展其他公共卫生服务时极为不便。三是基本医疗服务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医疗机构的设置、人才引进以及医疗保险体制上。城市里不仅拥有医疗设备先进的大医院,也有方便就诊的社区医院,且因待遇好,卫生技术人才也比较多,较好地满足了城市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在职的城镇居民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公费医疗、大病统筹,以及工伤和生育医疗费用报销等福利,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居民看病难的问题。相比之下,农村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医师人才较为缺乏,农村不仅人均医疗资源拥有量少,且一半以上的农民距离最近的医院和卫生室在1-3公里左右。

3、农村基本社保处于低水平保障阶段

开发区农村社会保障尚处于广覆盖、低水平的阶段。20xx年,开发区农村低保对象仅享受120元/月的低保标准,月平均补差89.62元,低于城镇居民的230元的低保标准和132.45元的平均补差。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仍然以土地保障为主、政府救济为辅的低水平的家庭保障,没有建立与城市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的真正意义上的保障体制。虽然近年来,开发区加大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但是限于财政实力,以及农民自身的收入水平与负担,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不论是覆盖面还是水平都要低于城市。

4、教育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劳动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较差,无论从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学设备等硬件的配备、以及师资力量等软件方面,和城区差距明显。20xx年,开发区农村各级学校生均教育经费为城市的82.5%,农村生均仪器设备折算金额仅为城市的58.2%。同时,由于开发区农村条件相对艰苦,高学历的年轻教师都不愿意到农村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不如城市。从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看,整体劳动力素质水平偏低。在16周岁以上的农村常住劳动力资源中,接受过教育的比重为100%,但接受教育的程度相对不高,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

5、再就业培训组织化就业程度低,创业培训后续服务深度不够

就业再就业培训由于受培训能力、培训项目、就业渠道不畅等因素影响,加之参培学员自身技能素质较低,培训层次基本限于初级上岗类培训,另外培训专业的设置与市场需求不能完全同步,培训后基本上以分散就业为主,组织化就业程度不高。培训受资金制约,后续支持服务工作开展不够,目前培训的补贴额为人均480元左右,从开始培训起一直到后续服务,时间跨度达到6个月甚至更长,由于资金不足,后续服务工作大大缩水,深度明显不足。

6、农村信息性公共服务不畅通

一是信息通信条件不健全。不少农民仍然采取一家一户的室外天线,收视频道有限;有的村庄虽然有广播,但大多数是一村一个扩音器,无法实现家家通广播的目标;大多数的农村没有开通互联网。二是生产信息不灵。由于信息通信条件导致了农民的生产信息滞后,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投资决策,出现了一些农产品生产不对路的现象,造成了农民的经济损失。

三、加快开发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

1、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影响着农村经济的整体性发展,影响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是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农村规划整治,逐步改造农村居住条件,把农村建设成为整洁、文明、靓丽的新农村。

二是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投入。按照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要求,重点抓好防洪排灌排涝工程建设和山区水利建设,提高抗灾标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继续实施交通道路畅通工程。加大投资力度,完善镇街公路网络。对已建成的乡村道路进行延伸改造,实现村到户、村到地头道路的硬化,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四是加快农村改水工程建设,实施受益人口达1.5万人的饮用水改造工程。

2、进一步加快农村公益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首先,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继续加快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教学设备的投入,抓好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实行农村教师特殊补贴,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实施城乡之间结对交流活动,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城区的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授课,帮助农村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其次,要健全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组织农民文艺宣传队伍,完善和充实图书资料室,建设朝阳镇文化中心办公楼。努力在苏北县(区)农村率先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

第三,要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加强对公共卫生工作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坚持“软件”和“硬件”建设并重的原则,逐步更新和完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朝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楼。进一步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不断完善农村两级卫生、医疗、保健体系,为农民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农村污水管网进行集中规划。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为广大农民提供一个山青水秀的生活环境。

第四,完善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目前,开发区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受场地、资金、人员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运作方式较为单一、运营规模较小,不能适应开发区大发展的需要。为此,下一步,应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功能、推进就业服务“新三化”为核心,完善区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做实基本服务功能,健全延伸服务功能,推进拓展服务功能。加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投入,对原区工业公司办公楼进行改造,力争在年内建成集人才交流、人才服务、劳务派遣等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人性化的现代化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同时,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日常管理,完善基础工作,健全信息收集渠道,促成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定期化、有序化。

第五,要逐步完善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按照高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努力将所有的社会成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实施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保障制度,确保因公用征地而失地农民的生活来源;建立农村特困户住房帮助制度,改善特困户住房条件;建立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制度,凡是入住敬老院的五保对象,均按城镇居民低保标准进行补贴,而对散居五保对象按农村居民低保标准加以补助。

3、进一步加快农村信息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是建立新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村村通、户户通”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和联接主要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的互动式信息终端,搭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平台,为农民提供各种急需的科技咨询与市场信息、政府信息、气象信息服务。

二是建立农业专家下农村服务制度。邀请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到农村,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上的困难,鼓励科技人员创办各类农业科技组织,建立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提高专业户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农民的能力。

第2篇 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则是加快建设新农村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为了更加科学地开展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开发区,本人对开发区所属行政村的公共服务体系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从中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也发现了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并结合开发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当前开发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开发区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开展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近年来,开发区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实施“村村通”工程,开发区行政村进村道路全部为水泥路和柏油路;通过水利大建设,农村河塘、水库整治效果明显,恢复和增强了河塘的引排和灌溉能力,防汛防旱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通过电网、通讯网络的改造,现在开发区所属村落可以平等享受电力和通信服务。

2、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覆盖农村

农村卫生一直是开发区卫生事业的薄弱环节。为了加快推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保障农民身体健康,近年来,开发区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截止目前,全区已拥有各类医疗机构58家,卫生技术人员111人,民营医院3家,从业人员80人,其他各类诊所、医务室27家,从业人员112人。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基本覆盖农村,尤其是各村都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3、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开发区把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作为统筹城乡、改善民生的一项政策措施,农村公共服务覆盖面越来越广,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为主,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形式为补充的社会保障网。到20xx年底,全区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75%,居民参保率95%,农村新合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8%。同时,开发区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基本实现了失地必保、即征即保,符合条件的失地人员按月领取基本生活补助。

4、义务教育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开发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全区三个镇街共拥有幼儿园10所、小学6所、中学4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拥有教职工790人,其中中学教职工468人,小学教职工322人;在校生8423人,其中普通高中学生2316人,职业中学生964人,初中学生2065人,小学生3078人。全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5、农民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就业保障逐渐提高

随着开发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大量转移出来。为了切实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开发区从20xx年开始,每年拨付专项资金,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20xx年,培训农村劳动力512人,培训失地农民390人, 就业率达64%;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8人,转移就业率达80%以上。

6、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科技推广应用等信息服务相对到位

以往是“要致富,先修路”,现在是“要发展,先通信”。这里的“信”就是信息的供给与技术服务。开发区农村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截止20xx年,开发区每百户拥有电脑12.5台,用本户电脑上网的户数占90%。

二、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仍落后于城区

一是目前农村修建的道路还不宽畅,也无人进行管理养护,损坏的道路得不到及时的修补,有的道路虽然通到了村庄,但没有到达农户,更谈不上通到地头。二是通讯还存在盲区,特别是靠山地段,手机信号弱。三是农村卫生环境整治还有待加强,饮用水改造工程速度还不够快,有的居民还不能够享受集中供水。

2、医疗卫生环境总体水平较低

一是目前开发区农民看小病基本不成问题,但大病看不起的现象依然存在。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推广,但是保障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更无法保障因为看病而导致贫困的农民的生活质量。二是投入还不够大,虽然医疗机构基本覆盖村镇,但是人均拥有医疗资源仍然较少。每个村还只有1个卫生室,且许多问诊病房陈旧,必须进行改建或整修;各社区服务中心没有急救和应急车辆,在院外急救、出诊、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开展其他公共卫生服务时极为不便。三是基本医疗服务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医疗机构的设置、人 才引进以及医疗保险体制上。城市里不仅拥有医疗设备先进的大医院,也有方便就诊的社区医院,且因待遇好,卫生技术人才也比较多,较好地满足了城市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在职的城镇居民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公费医疗、大病统筹,以及工伤和生育医疗费用报销等福利,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居民看病难的问题。相比之下,农村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医师人才较为缺乏,农村不仅人均医疗资源拥有量少,且一半以上的农民距离最近的医院和卫生室在1-3公里左右。

3、农村基本社保处于低水平保障阶段

开发区农村社会保障尚处于广覆盖、低水平的阶段。20xx年,开发区农村低保对象仅享受120元/月的低保标准,月平均补差89.62元,低于城镇居民的230元的低保标准和132.45元的平均补差。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仍然以土地保障为主、政府救济为辅的低水平的家庭保障,没有建立与城市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的真正意义上的保障体制。虽然近年来,开发区加大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但是限于财政实力,以及农民自身的收入水平与负担,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不论是覆盖面还是水平都要低于城市。

4、教育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劳动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较差,无论从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学设备等硬件的配备、以及师资力量等软件方面,和城区差距明显。20xx年,开发区农村各级学校生均教育经费为城市的82.5%,农村生均仪器设备折算金额仅为城市的58.2%。同时,由于开发区农村条件相对艰苦,高学历的年轻教师都不愿意到农村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不如城市。从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看,整体劳动力素质水平偏低。在16周岁以上的农村常住劳动力资源中,接受过教育的比重为100%,但接受教育的程度相对不高,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

5、再就业培训组织化就业程度低,创业培训后续服务深度不够

就业再就业培训由于受培训能力、培训项目、就业渠道不畅等因素影响,加之参培学员自身技能素质较低,培训层次基本限于初级上岗类培训,另外培训专业的设置与市场需求不能完全同步,培训后基本上以分散就业为主,组织化就业程度不高。培训受资金制约,后续支持服务工作开展不够,目前培训的补贴额为人均480元左右,从开始培训起一直到后续服务,时间跨度达到6个月甚至更长,由于资金不足,后续服务工作大大缩水,深度明显不足。

6、农村信息性公共服务不畅通

一是信息通信条件不健全。不少农民仍然采取一家一户的室外天线,收视频道有限;有的村庄虽然有广播,但大多数是一村一个扩音器,无法实现家家通广播的目标;大多数的农村没有开通互联网。二是生产信息不灵。由于信息通信条件导致了农民的生产信息滞后,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投资决策,出现了一些农产品生产不对路的现象,造成了农民的经济损失。

三、加快开发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

1、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影响着农村经济的整体性发展,影响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是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农村规划整治,逐步改造农村居住条件,把农村建设成为整洁、文明、靓丽的新农村。

二是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投入。按照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要求,重点抓好防洪排灌排涝工程建设和山区水利建设,提高抗灾标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继续实施交通道路畅通工程。加大投资力度,完善镇街公路网络。对已建成的乡村道路进行延伸改造,实现村到户、村到地头道路的硬化,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四是加快农村改水工程建设,实施受益人口达1.5万人的饮用水改造工程。

2、进一步加快农村公益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首先,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继续加快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教学设备的投入,抓好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实行农村教师特殊补贴,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实施城乡之间结对交流活动,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城区的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授课,帮助农村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其次,要健全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组织农民文艺宣传队伍,完善和充实图书资料室,建设朝阳镇文化中心办公楼。努力在苏北县(区)农村率先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

第三,要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加强对公共卫生工作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坚持“软件”和“硬件”建设并重的原则,逐步更新和完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朝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楼。进一步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不断完善农村两级卫生、医疗、保健体系,为农民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农村污水管网进行集中规划。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为广大农民提供一个山青水秀的生活环境。

第四,完善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目前,开发区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受场地、资金、人员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运作方式较为单一、运营规模较小,不能适应开发区大发展的需要。为此,下一步,应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功能、推进就业服务“新三化”为核心,完善区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做实基本服务功能,健全延伸服务功能,推进拓展服务功能。加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投入,对原区工业公司办公楼进行改造,力争在年内建成集人才交流、人才服务、劳务派遣等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人性化的现代化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同时,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日常管理,完善基础工作,健全信息收集渠道,促成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定期化、有序化。

第五,要逐步完善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按照高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努力将所有的社会成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实施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保障制度,确保因公用征地而失地农民的生活来源;建立农村特困户住房帮助制度,改善特困户住房条件;建立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制度,凡是入住敬老院的五保对象,均按城镇居民低保标准进行补贴,而对散居五保对象按农村居民低保标准加以补助。

3、进一步加快农村信息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是建立新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村村通、户户通”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和联接主要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的互动式信息终端,搭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平台,为农民提供各种急需的科技咨询与市场信息、政府信息、气象信息服务。

二是建立农业专家下农村服务制度。邀请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到农村,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上的困难,鼓励科技人员创办各类农业科技组织,建立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提高专业户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农民的能力。

公共服务实践报告(2篇范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则是加快建设新农村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公共服务相关文章

  • 公共服务实践报告(2篇范文)
  • 公共服务实践报告(2篇范文)36人关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则是加快建设新农村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