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酷猫写作网
当前位置: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实践报告

历史报告实践题目(8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2-01-08 09:17:02 查看人数:68

历史报告实践题目

第1篇 历史系学生孝妇冢社会实践报告

历史系学生孝妇冢社会实践报告

作为一名历史系的学生,本应该对自己家乡的历史故事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但一时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去整理,所以对这也模糊不清,心里不免有些惭愧。系里让写一份关于家乡传说的社会调查。我想这正是一个入手点。我对我们_____的神话传说比较熟悉的应该算是_____孝妇的来历。

先介绍一下孝妇冢的概况:

_____孝妇冢坐落在县城驻地,东1公里外,路南50米,东距孙葛村500米,西距东外环30米,冢高60米,周长80米,墓前有石碑两块,一块为康熙三十四{公元1695年}立,一块为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立,解放解放前有墓地近六亩,冢前设石桌,石瓶,石香炉等,祭祀器物,周围植松柏,郁郁葱葱,庄严肃穆,1978年,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传,该墓葬为孝妇死后同其婆母的合葬,在当地民间有很多传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孝妇的事迹演变成在东海孝妇家的故事。

由于年代久远,故事发生的具体年代已不可知,有关人物的具体情况也无法考证,只是听村间从住的老人口述。当然,在情节上有些出入,略整理一下,内容基本完整。

很久很久以前,_____不是县城而是被称为郯地,属东海郡,由于兵荒马乱,征役频繁,在_____这个地方住的人户并不多,当时,大多数的男子都被征去服役去了,长期征战沙场。

有户人家,夫妻新婚不久,丈夫就被征调走了,孝妇十分孝顺,在家与婆婆相依为命,等待丈夫的归来。战乱的频繁与无情,使百姓苦不堪言,度日如年,对于孝妇来说,生活虽然艰苦了些,但丈夫的归期让她对生活仍抱有很大的希望。

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孝妇的丈夫战死在沙场上。这样一来,婆媳俩的生活如同大海中失去了航向的航船,本来看到了灯光微弱的导航灯,突然间导航灯灭了,他决定从痛苦中走出来,决定和婆婆一起渡过难关。他比以前更加上心照顾自己的婆婆了。简直是无微不至,一日三餐虽是粗茶淡饭,但从未怠慢过;冬天,睡觉之前先上床把被子焐暖和一些再婆婆睡觉。在邻居看来,亲生女照顾也不过如此。

婆婆见自己的儿子已经不在了,孝妇还如此的照顾,心里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感到有些愧疚,孝妇还这么年轻,啥时候才是个头呢

?她不想拖累孝妇;总想早点儿了断了自己,远离这吃了上顿没下顿,兵荒马乱的日子,可孝妇的孝心有让她这么感动的不舍得撇下孝妇一个人孤苦无依。她们每天都在挨日子。

漫漫长冬过去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到来了,大地万物复苏,人们对生活有了些新的希望。最起码新生长的野菜可以让人们缓解一下饥饿的威胁。一天孝妇挖来一种名叫豆瓣菜的野菜,打算让婆婆尝尝鲜,可是翻遍了家里,除了小坛子底下的一点儿油根儿,连一滴炒菜的油都找不到了,无奈的孝妇只好用盐水煮给婆婆吃。看着盛在碗里的野菜干巴巴的,没点儿油气儿,他突然想到了香油根儿,她就用菜汤倒进菜坛子里晃了几下,又倒进婆婆的碗里,自己却舍不得倒一点儿,婆婆吃碗里的菜好吃,让孝妇也到一些香油在碗里吃,孝妇见婆婆吃的高兴,就形式的到来一下,也“高兴”地吃起来,她吃的的菜里哪有香油啊,野菜的调料是她的泪水呀。她边吃边掉泪,为婆婆的苦命而伤心,可是婆婆的第二碗野菜还没吃完就倒在了桌前,当孝妇赶紧扶起婆婆的时候,婆婆口吐白沫,停止了呼吸。

当时有个当郡决曹的于公受理了这个案件,但当郡的太守却判杀了孝妇,到行刑场后,孝妇说:“如果有罪,死而无冤,红血当流下,如果无罪,死而有冤,白血当逆流,东海郡大旱三年。”行刑是,一腔白血直冲云天,流淌成河。郯西南,汇成一大片汪洋,被称为白血汪。白血汪面积至今达到几十亩,紧靠汪边的村庄叫白血汪,到上世纪五十年代那里更名为白溪汪,直至今日。

恰好,东海郡在孝妇死后,连旱三年。新太守上任后,于公主动向他陈述了孝妇的冤案,并说明大旱是屈杀孝妇造成的。太守为孝妇昭雪,并将孝妇与其婆婆合葬。

艺术高于现实,但却又源于现实。据说,元代著名的大戏曲家关汉卿所编的戏曲《窦娥冤》就取材于此。

故事传来,让然很感动,但还是有一个问题让我百思不得其解,那孝妇的婆婆是为什么死的呢?通过问了别人才知道,孝妇所挖的那种名叫豆瓣菜的野菜里含有一种色素,这种色素和香油在一起加热会产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毒素,毒素强烈,所以孝妇的婆婆是吃了拌有香油的豆瓣中毒而死。孝妇本以为给婆婆菜里加点香油会更好吃,或者更有营养,可她并不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这种解释是否科学,希望搞化学的同学来证实一下,可孝妇的事迹,确实催人泪下,值得我们学习。

孝乃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希望能够代代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有关马陵山的传说

和祖国其他名山相比,我们临沂的马陵山不能称之为山,只能算个丘陵,它级别虽不高,也不容你小觑。它虽无泰山的巍峨,但也不缺乏山应该有的厚重:虽无黄山的云海翻腾,却不乏神秘的朦胧,更让你好奇的就是马陵山的来历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据说,一天,一群神马从沂蒙山区驮着各种珍奇异宝,欲奔驰南下。天神关羽,为阻止珍宝外流,便将领头的马擒住。神马们群马无首,就乱成一团,狂跳不停,背上的宝物就散落一地,变成宝藏,关公抓住马头不放,坐在狂跳的马群背上,屁股坐出三个尖来,就是三台山,左脚踏出的深坑就是石唐湖,右脚踏出的深坑就是骆马湖,这变形成绵延起伏的马陵山。

第2篇 历史系学生桑园村社会实践报告

历史系学生桑园村社会实践报告

我家住在章丘市相公庄镇桑园村,桑园得名于原来本村的两个桑树园。相传,一处在今天村头十字路口以西,另一处位于今桑园桥以东,在本村还未被命名为桑园村以前,附近居民在提到这个村子时,总是因村内有两个桑树园而称为“桑园”,所以,现在就延用这一称呼,称“桑园村”。

桑园村现在人丁兴旺,但相传,桑园村村民的祖先应为河北省枣强县人。明朝末年,由于战乱饥荒,造成山东境内人丁稀少,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发展生产,平衡地区经济,恢复山东昔日的雄厚,下令移民。桑园村村民的祖先就是在这个时候移民过来,并世代居住再这里,努力生产,繁衍后代。翟武,刘海是本村的两大祖先,故翟姓和刘姓是本村最大的两个姓氏。其中,刘海的后代刘胜+(名字叫什么记不清了)有六个儿子,后演变为桑园村刘氏家族的“六大份子”。大份子叫“一和尚”,二份子叫“二道士”,三份子叫“三僧子”,四份子叫“四梅子”,五份子叫“五巴掌”,六份子叫“六槌子”。六大份子的后代演变成现在的“沛振家声,恩荣玉庆”八大辈分,一直相沿至今。

桑园村原来有一座山,叫“荆山”。据本村老人回忆,荆山实际为一个土堆。传说,荆山上有 一个

金牛,因此,这座山被本村居民视为吉祥物。解放后,成立的农村合作社就以“荆山”命名。可见,荆山在本村居民眼中的分量是很重的。

虽然,荆山的传说让它在村民心中有很重的分量,但并不能称得上是一种信仰,实际上桑园村的村民是有自己的信仰的。那就是对“槐爷”的

崇拜。“槐爷”是对村内一棵老槐树的尊称。这棵树年代久远,但具体年代没人知道,有人说可能是唐朝,称唐槐,但这种说法并不可靠。也有种说法是清朝,但也是不可靠的。它直径约两米,高二十五米。相传,因为住在”槐爷”旁边的一家人惹怒了“槐爷”,槐爷就让这家的主人得了一种怪病,以此作为一种惩罚。村民知道这件事后,就开始对这颗槐树充满敬畏。每月二月十九,要准备贡品,来到槐爷面前祭拜,还要把大红绸子系挂到树上,俗称“挂袍”场面十分壮观,村民通过这种方式来为全家祈福。槐爷不仅是桑园的神,还在附近其他村落具有相当威望。

另外在村子里原来有一个楼阁,名叫“文昌阁”。在文昌阁里有一个文昌爷。据说文昌爷可以保佑村子的幸福安康,确保文化的繁荣昌盛。因此,村子里的人对文昌爷和文昌阁十分敬重,但可惜,文革期间,在“破四旧”运动中。文昌阁被拆除了。渐而,这种文化上的崇拜也就慢慢淡去了。时至今日,村内除了少数老人外,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关于文昌阁及文昌爷的传说了。

总结完这些传说,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不管它们是真是假,我们都应该倍加珍惜,毕竟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财富。

第3篇 历史系提氏起源与分布社会实践报告

历史系提氏起源与分布社会实践报告

姓氏与历史、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历史起源,“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为人子孙者,不能数典忘宗。研究姓氏的繁衍、迁徙、仕宦、业绩等史实,使前世可考,后世可稽,能维系宗亲情谊,激发后人敬宗敦族,发扬祖先美德,对海外各地赤子的寻根问祖能提供有力的依据。”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勇士提弥明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提弥明去世后,其后裔念其忠义,便将全族人等的姓氏均改为“提”,称提氏,但读音作读dī。

第二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出自汉朝时期匈奴族挛提氏大单于冒顿,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自冒顿单于开始,匈奴的单于一般都是由挛提氏担任的,在匈奴族被汉武帝击溃后,挛提氏族人有的逐渐融合于汉族,有人以原部族名称的汉字谐音为姓氏,称提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姒姓,属于汉姓夷化又汉化改姓为氏。据记载,明朝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农历七月安南国(今越南)攻破占城国(印度支那古国,即占婆补罗,汉译为占婆、占波。古占城国位于印度支那半岛东南沿海地带,北起今越南河静省的横山关,南至平顺省潘郎、潘里地区)国都,提及立一个名为提婆苔的为国君,使占城国成为越南属国。

由于明王朝的干涉,提婆苔下台,其子孙后代虽以为荣,但毕竟已无法在占城国立足,因而纷纷北迁,也有迁徙入中国的,就以其名的汉字谐音为姓氏,称提氏,读音亦作读dī。

.

二、迁徙分布:

今黑龙江省黑河市,吉林省长春市,山东省烟台市提家村、定陶县田集刘庄寨、枣庄市台儿庄区提楼村,河北省廊坊市北旺乡大枣林庄、泊头市双狮赵乡齐埝村、沧州市河间大布村等地,均有提氏族人分布。

三、历史名人:

提索:(生卒年待考),安南郡人(今越南归仁)。著名元朝安南土司。

据史籍《招捕总录·元·佚名》记载:元朝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农历1月,云南罗匐甸官禾者阿禾必绍降归元朝军队。农历10月,云南省调蒙古爨僰诸军,征讨白衣和泥一百九寨,土官匍思叛溪七溪等投降,元政府得户四万。之后,元军又攻金齿落落、广甸、瑶甸,元军杀掠甚多。又攻斜乌蒙秃老蛮、高州筠连等州十九处。乌蒙阿谋归旧侵藤串县地。是月,与安南邻者七十城门、国主答公,遣其人名摩耳者来乞降,后又有提吕、提邦两部族来降。

当时发生饥荒,云南行省发廪赈之。不久,提吕之子提达量,为提索所擒,云南行省给榜招提索,及使释放提达量,提索听命。

提桥:(生卒年待考),河北河间人。著名清朝大臣。

明朝天启年间进士,进入清朝后,曾出任刑部侍而家族昌盛。“是以本源祖先之意义大矣哉。”

四、目前已知的提姓族人分布情况:

(一)、河北省:

1、沧州市:沧县杜林镇大布村

沧州提氏的源流比较清晰。《沧州提氏家谱》中记载:沧州提氏是明朝时由“扬州府仪真卫”(即现在的江苏省仪征市)迁来。至今已二十三代。

家谱记载,沧州提氏始祖兴公“随明太祖起兵......以功授武德将军,任河间......等地都指挥使。”是为沧州提氏一世祖。后,次支由河间东迁至大布村。大布村原有提姓家祠(庙),祠联为:

由江北徙河间武纬文经 自瀛郡迁青邑祠修谱续 1949年后,家庙被废为学校和仓库。

目前,沧州提姓主要都是由大布村(属沧州市沧县杜林镇辖)搬迁出去的。主要居住在沧州市辖区内的沧县、任丘市、河间市、沧州市区及相邻地区,人数较多。

2、廊坊市:北旺乡大枣林庄

3、邯郸市:提玮 河北邯郸人,现居住四川成都,工作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qq号:393818756

4、定州市:河北省会石家庄有位提姓女士,据说老家是定州市。

第4篇 历史系孝妇冢社会实践报告

作为一名历史系的学生,本应该对自己家乡的历史故事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但一时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去整理,所以对这也模糊不清,心里不免有些惭愧。系里让写一份关于家乡传说的社会调查。我想这正是一个入手点。我对我们**的神话传说比较熟悉的应该算是**孝妇的来历。

先介绍一下孝妇冢的概况

**孝妇冢坐落在县城驻地,东1公里外,路南50米,东距孙葛村500米,西距东外环30米,冢高60米,周长80米,墓前有石碑两块,一块为康熙三十四{公元1695年}立,一块为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立,解放解放前有墓地近六亩,冢前设石桌,石瓶,石香炉等,祭祀器物,周围植松柏,郁郁葱葱,庄严肃穆,1978年,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传,该墓葬为孝妇死后同其婆母的合葬,在当地民间有很多传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孝妇的事迹演变成在东海孝妇家的故事。

由于年代久远,故事发生的具体年代已不可知,有关人物的具体情况也无法考证,只是听村间从住的老人口述。当然,在情节上有些出入,略整理一下,内容基本完整。

很久很久以前,**不是县城而是被称为郯地,属东海郡,由于兵荒马乱,征役频繁,在**这个地方住的人户并不多,当时,大多数的男子都被征去服役去了,长期征战沙场。

有户人家,夫妻新婚不久,丈夫就被征调走了,孝妇十分孝顺,在家与婆婆相依为命,等待丈夫的归来。战乱的频繁与无情,使百姓苦不堪言,度日如年,对于孝妇来说,生活虽然艰苦了些,但丈夫的归期让她对生活仍抱有很大的希望。

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孝妇的丈夫战死在沙场上。这样一来,婆媳俩的生活如同大海中失去了航向的航船,本来看到了灯光微弱的导航灯,突然间导航灯灭了,他决定从痛苦中走出来,决定和婆婆一起渡过难关。他比以前更加上心照顾自己的婆婆了。简直是无微不至,一日三餐虽是粗茶淡饭,但从未怠慢过;冬天,睡觉之前先上床把被子焐暖和一些再婆婆睡觉。在邻居看来,亲生女照顾也不过如此。

婆婆见自己的儿子已经不在了,孝妇还如此的照顾,心里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感到有些愧疚,孝妇还这么年轻,啥时候才是个头呢

?她不想拖累孝妇;总想早点儿了断了自己,远离这吃了上顿没下顿,兵荒马乱的日子,可孝妇的孝心有让她这么感动的不舍得撇下孝妇一个人孤苦无依。她们每天都在挨日子。

漫漫长冬过去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到来了,大地万物复苏,人们对生活有了些新的希望。最起码新生长的野菜可以让人们缓解一下饥饿的威胁。一天孝妇挖来一种名叫豆瓣菜的野菜,打算让婆婆尝尝鲜,可是翻遍了家里,除了小坛子底下的一点儿油根儿,连一滴炒菜的油都找不到了,无奈的孝妇只好用盐水煮给婆婆吃。看着盛在碗里的野菜干巴巴的,没点儿油气儿,他突然想到了香油根儿,她就用菜汤倒进菜坛子里晃了几下,又倒进婆婆的碗里,自己却舍不得倒一点儿,婆婆吃碗里的菜好吃,让孝妇也到一些香油在碗里吃,孝妇见婆婆吃的高兴,就形式的到来一下,也“高兴”地吃起来,她吃的的菜里哪有香油啊,野菜的调料是她的泪水呀。她边吃边掉泪,为婆婆的苦命而伤心,可是婆婆的第二碗野菜还没吃完就倒在了桌前,当孝妇赶紧扶起婆婆的时候,婆婆口吐白沫,停止了呼吸。

当时有个当郡决曹的于公受理了这个案件,但当郡的太守却判杀了孝妇,到行刑场后,孝妇说:“如果有罪,死而无冤,红血当流下,如果无罪,死而有冤,白血当逆流,东海郡大旱三年。”行刑是,一腔白血直冲云天,流淌成河。郯西南,汇成一大片汪洋,被称为白血汪。白血汪面积至今达到几十亩,紧靠汪边的村庄叫白血汪,到上世纪五十年代那里更名为白溪汪,直至今日。

恰好,东海郡在孝妇死后,连旱三年。新太守上任后,于公主动向他陈述了孝妇的冤案,并说明大旱是屈杀孝妇造成的。太守为孝妇昭雪,并将孝妇与其婆婆合葬。

艺术高于现实,但却又源于现实。据说,元代著名的大戏曲家关汉卿所编的戏曲《窦娥冤》就取材于此。

故事传来,让然很感动,但还是有一个问题让我百思不得其解,那孝妇的婆婆是为什么死的呢?通过问了别人才知道,孝妇所挖的那种名叫豆瓣菜的野菜里含有一种色素,这种色素和香油在一起加热会产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毒素,毒素强烈,所以孝妇的婆婆是吃了拌有香油的豆瓣中毒而死。孝妇本以为给婆婆菜里加点香油会更好吃,或者更有营养,可她并不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这种解释是否科学,希望搞化学的同学来证实一下,可孝妇的事迹,确实催人泪下,值得我们学习。

孝乃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希望能够代代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有关马陵山的传说

和祖国其他名山相比,我们临沂的马陵山不能称之为山,只能算个丘陵,它级别虽不高,也不容你小觑。它虽无泰山的巍峨,但也不缺乏山应该有的厚重:虽无黄山的云海翻腾,却不乏神秘的朦胧,更让你好奇的就是马陵山的来历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据说,一天,一群神马从沂蒙山区驮着各种珍奇异宝,欲奔驰南下。天神关羽,为阻止珍宝外流,便将领头的马擒住。神马们群马无首,就乱成一团,狂跳不停,背上的宝物就散落一地,变成宝藏,关公抓住马头不放,坐在狂跳的马群背上,屁股坐出三个尖来,就是三台山,左脚踏出的深坑就是石唐湖,右脚踏出的深坑就是骆马湖,这变形成绵延起伏的马陵山。

第5篇 2019历史社会实践报告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四进四信”活动,由五十名金融系师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利用假期“追忆红色历史 弘扬革命精神”——寻访北京红色圣地,先后来到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鲁迅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进行学习实践,使得革命精神的旗帜随着实践团的行进迎风飞扬。

重走青年路的第一站: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在这里,北大红楼的浓浓书香气息沁人心脾,学生大教室、第十四书库、第二阅览室等无不让人感受到蔡元培先生的学识渊博和北大学生的求思好学。革命青年们在这里传播马克思主义,在这里寻求着救中国之路。展映厅里“红楼往事”的放映使同学们不禁感概道:“革命青年们的爱国之情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让人佩服,红楼正以全新的面貌,见证历史的奇迹!”

鲁迅博物馆是重走青年路活动的第二站,“在杭州、在绍兴、在南京、在日本、在厦门、在上海”每个板块文物的展示因陈旧而愈显珍贵,这些板块无不向人们诉说鲁迅先生的浓浓爱国情。胡鑫雨同学说:“上学时学鲁迅的文章感觉十分晦涩难懂,通过这次参观了解到鲁迅的生平和所处的历史年代,更能理解他那种发自内心的呐喊,冲破黑暗的决心。”

最后,实践团队来到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今年是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的抗战路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伤痕。主题展览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共分为8个部分,用珍贵翔实的历史照片、文物、历史记录片,来客观真实的反映这段历史,用这些感人的抗战故事去诠释伟大的抗战精神。

金融系学生赵伟不禁感慨道:“中华民族就是要勿忘国耻,这个胜利的成果来之不易,我们只有珍惜它、爱护它,反对战争,我们只有坚持和平,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一路上,同学们对那一段红色的历史有着更深的认识,金融系师生情、友情不断加深,重走青年路还在继续,金融好青年的脚步随着红色精神的传扬不断向前!

社会实践报告抗战历史

xx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举国上下各种纪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xx年7月13日至7月15日,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击水》报社“足迹”小分队从苏州前往南京进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收获良多。

7月13日上午八点半,小分队成员于苏州大学北校区工科楼前进行了简单的出征仪式。下午两点到达六朝古都也是抗日名城——南京。休整过后,队员立即开展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小队10人被分为三组,分别由三位大三队员领队。第一天,小队一组成员到南京悦来巷参观了抗战遗址,斑驳的巷道无声地诉说着那一段远去的历史;而另一组成员则采访到了南京1213志愿者同盟秘书长王超,王超和队员们讲述了1213志愿者同盟成立的初衷、团队运作情况、团队定位、援助老兵的大体情况、今年的抗战活动和他本人参与扶助困难抗战老兵的感想,队员们油生敬佩之情。

7月14日,小队依旧分为三组行动。一组由王瀚城带队前往南京大学采访南大历史老师,了解南京在抗战时的历史,并前往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采访这个民间组织的抗战情结;一组由陈思思带队前往参观南京大屠杀博物馆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一组由李鹏丽带队到位于五塘广场的向阳养老院看望抗战老兵。王瀚城小组到达南大后,幸运地采访到南大民国历史研究所姜老师,姜老师回答了队员们提出的关于南京大屠杀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相关问题。姜老师表示,在12月13日成为国家公祭日后,国家各个层面对待南京大屠杀的态度越发重视,为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各大高校也开展了很多活动,比如南大就出了一套《日军侵华图集》。而各界人士对于抗战遗址和抗战老兵的关注程度也越发重视,南京1213志愿者团队、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先生等能勇于承担起历史责任值得我们学习。对于年轻一代特别是学生,姜老师强调更要勿忘国耻,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南大采访结束后,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的参观也让队员们印象深刻,特别是对老兵的关注极尽细心与温暖。

陈思思小组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和大二历史档案馆时,从图片和视频、场景还原中目睹抗战期间的惨烈,深深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八年抗战的不易。虽然没有采访到馆长,但是在和参观的小朋友聊天的过程中,她们认识到“少年强则国强”。李鹏丽小组在几经周折后找到位于五塘广场的向阳养老院,经得工作人员许可后队员们采访到了95岁的石永固和91岁的邬汉忠老兵。两位老兵对往事仍记忆清晰,向队员们讲述了他们黄埔军校受训和抗战时的故事。石老说:“当时日本人入侵,很自然的就当兵抗战了,保家卫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而邬老言:“战场是无情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面对敌人你不能有丝毫的退缩!”抗战老兵,民族英雄,老兵精神,历久弥新!

7月15日上午,活动的最后一天,小队来到南京市玄武湖进行宣传活动。近期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在进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图片展,很多中小学生到馆中参观。小队到场后,许多家长听闻苏大学子前来南京做抗战活动,主动要求合影留念,队员们也和小朋友及家长们交流与抗战有关的话题。之后,小队在玄武湖广场分发传单,向市民们宣传抗战精神,得到了很多市民的支持,两个小时的宣传活动很快圆满结束。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足迹”小分队队员们依据历史足迹,从历史、老兵、社会各界人士层层追寻探索,无论是实践能力还是知识都得以很大地提升。战争的硝烟早已弥散,但历史的血泪不能遗忘,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每位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足迹”小分队,愿以己之力,将“爱国自强”的正能量传递,为抗战70周年献礼!

有关抗战的社会实践报告:—览抗战历史风采 思民族精神传承

今年适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是多国回首历史,缅怀先烈,共同追求和平的良好契机。我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胜国,以及二战亚洲战场的主要反法西斯阵地,更应当弘扬反法西斯精神与和平主义精神。作为学生,我们也应当承担起铭记与传承历史的责任,重视历史,学习历史,在追忆中纪念革命先烈,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培养追求和平的情怀。

为此,中财红星小队开展了以“青年亲历历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行走6地,历时8天,成果饱满,以下是中财红星小队社会实践的相关内容。

第一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小学宣讲之行

6月10日,小队一行七人走进昌平城北中心六街小学五年三班,开展以回顾抗战为主题的宣讲活动。活动中小队为小同学们宣讲抗战历史,提问抗战问题,发放活动礼品。同时小队成员就小学生抗战教育问题对学校唐主任进行采访。此次活动让小队成员仿佛也回到了童真时代,与孩子们一起学习的经历锻炼着我们,提升着我们,同时也传递着满满的爱!希望孩子们能够茁壮成长,共创美好未来!

第二步:“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战马嘶鸣之地

7月11日-7月14日,小队拜访了京西门头沟区马栏村,这里也是本次小队实践的重点对象。马兰村——七十多年前,这里血雨腥风,刀光剑影,英雄无惧,将星璀璨。实现了“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的不世功勋,堪称当时抗战先进。在今日,这里抗战精神薪火相传,形成了一条红线穿记忆的红色旅游文化,建设了第一家由农民集资建立的村级陈列馆,这里古色古香,红色荡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堪称今日红色教育的典范。

小队在这里进行了将近4天的实践活动,他们翻山越岭,寻挺进军红色足迹;聆听历史,了解英雄动人往事;游陈列馆,铭记儒将萧克将军;探访老兵,追忆沙场峥嵘岁月;采访村民,小村今日生活点滴;采访村长,红色遗迹缘何完整。他们在这里也受到了充满村长时代情怀的青年抗战教育,观看了声情并茂的抗战话剧。

真心希望马栏村这块红色净土能够永世长存。

第三步:戏里戏外七十载—八一外景拍摄基地

7月15日,小队一起游历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外景拍摄基地,岁月无情七十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让一切沧海桑田,当时的一切难以再寻,但是电影拍摄基地的真实布景给了我们一个特殊的体会历史的机会,于是我们选择了这里,作为我们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

断壁残垣,战壕碉堡,落寞黄沙。这里是那么荒凉,让人难以想象地处繁华的京都,想想也是蛮有意思的,你说那些露出泡沫茬口的断壁残垣,怎么到了屏幕上,倒有了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呢,电影能还原历史,似乎也真的有点石成金的能力。我们登上了一座城墙,在城头向远处看,然而远处又是更多的残破的看不出年代的建筑,似乎拍摄基地本身,就是一段逝去时光的见证。

第四步:“杨柳岸,晓风残月“---卢沟桥文化区与宛平城

7月16日上午,中财红星小队来到卢沟桥文化区,并游历宛平城,我们很小的时候,便学了《卢沟桥的狮子》,就想一睹卢沟桥的风采了;后来,又在课文里学到了《卢沟桥的烽火》,对它又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然而,卢沟桥依然超乎我们的意料之外。

78年前的7月,宛平城的宁静,卢沟桥的月影,都被日军的枪声惊碎了,子弹、枪声、炮火和鲜血使这里变成了人间地狱。而此时此刻漫步在当年弹火纷飞的桥上,坑洼的桥面分明在告诉我一种属于中国的哲学:我们也许会有落后的一天,也许会有弱小的一天,但属于中国人的东西,我们一定会自己亲手把它拿回来,无论对手多么可怕,我们都不会胆怯,也不会放弃。

第五步:“前事不忘,八载虾夷几变夏;匹夫有责,千秋龟鉴在兴华”——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

同日7月16日下午 我们来到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这个中国最权威最全面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为配合今年的阅兵,纪念馆今年一直闭关整修,而在前几日才重新开馆。在参观中,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感受学习历史,同时仔细记录观察纪念馆的呈现方式。馆内那雕塑上不屈的面容让我们内心更加刚毅,一幕幕日寇作恶的画面让我们充满愤怒,阵亡名路上一个个朴实的名让我们心生崇敬,更有历代**的讲话让我们振奋鼓舞!

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让我们最全面系统的了解了抗战的历史风云,最直观的展示了战士的血与义,敌人的丑与恶。教育了我们青年人,勿忘历史,振兴华夏。

第六步:“这是只有人民才能创造的经典战役”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

7月17日中财红星小队来到顺义区的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这里是享有盛名的电影地道战拍摄地之一,有着较为系统的地道战历史陈列,和真实的地道供游人参观。

都说中国人民机制英勇,今天当我们自己身临其境时,才真正感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在那样一个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形势之下,中国人民运用聪明才智与日本侵略者周旋,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回顾这段历史,就是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握现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整个团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样的活动也能激发人的热情和青春活力,给队员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8天的活动,6地的探寻,数日的奔波,让我们收获良多,受益匪浅,我们在重温历史,也是在记住历史。

我们在追寻着那永远不被磨灭的历史,

也是让后人沿着先辈的足迹永远走下去。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铭记历史,珍视和平

七十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的面向未来。 值此七十周年纪念日,让我们共同去追寻那些在峥嵘岁月中浴血奋斗的老兵。

经过两天的准备,7月16日早上,背着早已备好的装备,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坐上前往兴文县的班车,开始抗战老兵寻访之路。原本以为只要1个小时到的车程最后花了2个多小时,临近中午才到达兴文县车站。在同学家落下脚。

由于初到兴文,手头上关于抗战老兵的资料又少得可怜,只有一位知道大致位置,心里开始很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打算走一步看一步,早已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幸好同学出手帮忙,在公交车上打听到要找的老人具体地址,于是,两人兴致勃勃地出发了。

顶着下午2点钟的太阳,我们来到老人家中,老人名叫刘明辉,今年92岁,现住在兴文县古宋镇建设村,据了解,老人是当年参加中国远征军的老兵,17岁参军,隶属于中国远征军第8军荣誉1师2团,亲自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等重大战争。老人的家在山脚下,和之前想象的不同,是一幢装修不错的二层平房,家居很简单,一张桌子,一个沙发,几条凳子,客厅的正面挂着一面锦旗和一张证书,都是对这位抗日英雄的褒奖和肯定。我们到时,老人正在午休,听说有人来,很快便从屋子里出来,很热情地接受我们的采访。

抗战老兵:刘明辉

交谈中我们发现老人记忆已经不是特别完整,但依旧能够向我们讲述当年入伍的经过和一些印象尤其深刻的战役。在谈到入伍从军时,老人斩钉截铁地说:“抗战是国家大事,不打赢日本就要亡国,都该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老人为国家甘愿牺牲的精神。直到今天,老人生活依然十分拮据,但他感到满足,他说:“吃穿都不愁,生活就过得去,如果每个人都伸手向国家要钱,国家哪来这么多钱?”也许对于早已经历过生死的老兵来说,物质生活的充裕与否并不重要,他们希望的只是得到国家和人民的认同,并时刻为国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7月17日,宜宾站的第二天,我依然将地点定在兴文县,通过前一天的寻访,在刘明辉老人家我们又了解到另外两位老人的详细地址,于是早晨9点,我和当地另外一名同学一起乘车前往其中一位老兵,马建军老人住处——兴文县六百岭。

抗战老兵:马建军

由于位置较偏远,我们乘坐摩托车到达时已是10点半,刚进门就发现老人正站在卧室门口。和大多数农村房屋一样,老人的家是一幢二层平房,装饰也算精致。家里只有他的孙媳和曾孙,一家人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谈话中我们了解到,马建军老人在印度参军入伍,部队编号为中国陆军远征驻印军新编第1军30师88团2营6连,亲自参加过南坎战役,密支那战役等著名战役,幸运的是,无数场枪林弹雨却没有在老人身上留下一处伤疤。老人至今对当年很多往事仍记忆犹新,采访中侃侃而谈,还能大致地哼出当年的战歌。有趣的是,当年由于没有什么文化,老人和战友们和英美士兵交谈时通常把中国人称为:千里士(根据口述音译),把日本人称为:贾巴里士。老人说:“战场上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怕死必死,信生必生,信死必死。”

吃过午饭,我们马不停蹄赶赴位于兴文县麒麟乡的罗启忠老兵家。

抗战老兵:罗启忠

我们徒步赶到时已是下午2点半,老人独自一人坐在家里,详问之下,原来老人儿子儿媳出门赴宴,老人行动不便,只能一人在家。

老人依旧很热情主动地和我们交谈,老人在1942年参军入伍,部队编号为国民革命军新一军化学兵重迫击炮团,后来又先后被编入步2团和炮1团。老人亲历翻越野人山的历程,至今仍觉得心有余悸,甚至在山上亲手埋葬过曾经“同生死”的战友。老人在参战期间大多数时间作为运输兵负责运输部队急需的装备和粮食。和马建军老人一样,老人也没有在战斗中受过伤。

在看到相机时,老人总会不经意地敬起军礼,可以看出军旅生涯给他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

采访接近尾声时,老人儿子儿媳刚好到家,听说我们徒步赶来,老人儿子主动取车将我们送到公路边,我们在下午5点左右乘车回到起点。结束了一天的寻访。

7月19日,休整一天后,我前往宜宾抗战老兵寻访第二站——翠屏山。

经过前两天的寻访,我们找到了兴文县的3位远征军老兵,这一次,我们的目的地是翠屏山千佛寺。寻找在寺中的另一位远征军老兵——黄乃文。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黄老的详细住址,在登山途中边走边问在中午11点半才找到黄老的住所——千佛寺中的一处安静偏小的屋子。我们到时,黄老正和儿子儿媳准备午饭。

抗战老兵:黄乃文

在稍后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黄老原属于中国远征军黄埔18期2总队教导2团。据黄老回忆,当年自己在三台县蚕师技术专科学校上学时,受徐思平秘书长的一次激动人心的讲演影响而志愿参军,于是在县长吴力祥的带领下从三台徒步走到成都。黄老说:“小时候亲历重庆大轰炸,看到到处挂着的断手断脚,从此立志要打日本。”

老人年轻时喜欢音乐,曾经加入郭沫若在宜宾创办的抗日剧团。直到现在,老人依然可以随口哼唱当年的抗战歌曲,唱起时总会满脸笑意,据悉,那时老人心里曾有退缩的想法,而正是这些歌曲给了老人坚持下去的决心。

亲历孟拱、密支那等战役的黄老最大的感受就是:“战争是残酷的,希望永远不要有战争!”我想,这也是如今,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愿。

每一位老兵的心里都渴望和平,因为他们曾都经历过炼狱般的战争,透过他们的讲述,我们能够深入感知当年的历史,也期望战争永远不会再发生。

第6篇 2016年社会实践报告抗战历史

xx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举国上下各种纪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xx年7月13日至7月15日,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击水》报社“足迹”小分队从苏州前往南京进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收获良多。

7月13日上午八点半,小分队成员于苏州大学北校区工科楼前进行了简单的出征仪式。下午两点到达六朝古都也是抗日名城——南京。休整过后,队员立即开展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小队10人被分为三组,分别由三位大三队员领队。第一天,小队一组成员到南京悦来巷参观了抗战遗址,斑驳的巷道无声地诉说着那一段远去的历史;而另一组成员则采访到了南京1213志愿者同盟秘书长王超,王超和队员们讲述了1213志愿者同盟成立的初衷、团队运作情况、团队定位、援助老兵的大体情况、今年的抗战活动和他本人参与扶助困难抗战老兵的感想,队员们油生敬佩之情。

7月14日,小队依旧分为三组行动。一组由王瀚城带队前往南京大学采访南大历史老师,了解南京在抗战时的历史,并前往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采访这个民间组织的抗战情结;一组由陈思思带队前往参观南京大屠杀博物馆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一组由李鹏丽带队到位于五塘广场的向阳养老院看望抗战老兵。王瀚城小组到达南大后,幸运地采访到南大民国历史研究所姜老师,姜老师回答了队员们提出的关于南京大屠杀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相关问题。姜老师表示,在12月13日成为国家公祭日后,国家各个层面对待南京大屠杀的态度越发重视,为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各大高校也开展了很多活动,比如南大就出了一套《日军侵华图集》。而各界人士对于抗战遗址和抗战老兵的关注程度也越发重视,南京1213志愿者团队、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先生等能勇于承担起历史责任值得我们学习。对于年轻一代特别是学生,姜老师强调更要勿忘国耻,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南大采访结束后,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的参观也让队员们印象深刻,特别是对老兵的关注极尽细心与温暖。

陈思思小组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和大二历史档案馆时,从图片和视频、场景还原中目睹抗战期间的惨烈,深深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八年抗战的不易。虽然没有采访到馆长,但是在和参观的小朋友聊天的过程中,她们认识到“少年强则国强”。李鹏丽小组在几经周折后找到位于五塘广场的向阳养老院,经得工作人员许可后队员们采访到了95岁的石永固和91岁的邬汉忠老兵。两位老兵对往事仍记忆清晰,向队员们讲述了他们黄埔军校受训和抗战时的故事。石老说:“当时日本人入侵,很自然的就当兵抗战了,保家卫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而邬老言:“战场是无情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面对敌人你不能有丝毫的退缩!”抗战老兵,民族英雄,老兵精神,历久弥新!

7月15日上午,活动的最后一天,小队来到南京市玄武湖进行宣传活动。近期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在进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图片展,很多中小学生到馆中参观。小队到场后,许多家长听闻苏大学子前来南京做抗战活动,主动要求合影留念,队员们也和小朋友及家长们交流与抗战有关的话题。之后,小队在玄武湖广场分发传单,向市民们宣传抗战精神,得到了很多市民的支持,两个小时的宣传活动很快圆满结束。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足迹”小分队队员们依据历史足迹,从历史、老兵、社会各界人士层层追寻探索,无论是实践能力还是知识都得以很大地提升。战争的硝烟早已弥散,但历史的血泪不能遗忘,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每位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足迹”小分队,愿以己之力,将“爱国自强”的正能量传递,为抗战70周年献礼!

第7篇 2016有关抗战的社会实践报告:—览抗战历史风采 思民族精神传承

今年适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是多国回首历史,缅怀先烈,共同追求和平的良好契机。我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胜国,以及二战亚洲战场的主要反法西斯阵地,更应当弘扬反法西斯精神与和平主义精神。作为学生,我们也应当承担起铭记与传承历史的责任,重视历史,学习历史,在追忆中纪念革命先烈,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培养追求和平的情怀。

为此,中财红星小队开展了以“青年亲历历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行走6地,历时8天,成果饱满,以下是中财红星小队社会实践的相关内容。

第一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小学宣讲之行

6月10日,小队一行七人走进昌平城北中心六街小学五年三班,开展以回顾抗战为主题的宣讲活动。活动中小队为小同学们宣讲抗战历史,提问抗战问题,发放活动礼品。同时小队成员就小学生抗战教育问题对学校唐主任进行采访。此次活动让小队成员仿佛也回到了童真时代,与孩子们一起学习的经历锻炼着我们,提升着我们,同时也传递着满满的爱!希望孩子们能够茁壮成长,共创美好未来!

第二步:“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战马嘶鸣之地

7月11日-7月14日,小队拜访了京西门头沟区马栏村,这里也是本次小队实践的重点对象。马兰村——七十多年前,这里血雨腥风,刀光剑影,英雄无惧,将星璀璨。实现了“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的不世功勋,堪称当时抗战先进。在今日,这里抗战精神薪火相传,形成了一条红线穿记忆的红色旅游文化,建设了第一家由农民集资建立的村级陈列馆,这里古色古香,红色荡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堪称今日红色教育的典范。

小队在这里进行了将近4天的实践活动,他们翻山越岭,寻挺进军红色足迹;聆听历史,了解英雄动人往事;游陈列馆,铭记儒将萧克将军;探访老兵,追忆沙场峥嵘岁月;采访村民,小村今日生活点滴;采访村长,红色遗迹缘何完整。他们在这里也受到了充满村长时代情怀的青年抗战教育,观看了声情并茂的抗战话剧。

真心希望马栏村这块红色净土能够永世长存。

第三步:戏里戏外七十载—八一外景拍摄基地

7月15日,小队一起游历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外景拍摄基地,岁月无情七十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让一切沧海桑田,当时的一切难以再寻,但是电影拍摄基地的真实布景给了我们一个特殊的体会历史的机会,于是我们选择了这里,作为我们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

断壁残垣,战壕碉堡,落寞黄沙。这里是那么荒凉,让人难以想象地处繁华的京都,想想也是蛮有意思的,你说那些露出泡沫茬口的断壁残垣,怎么到了屏幕上,倒有了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呢,电影能还原历史,似乎也真的有点石成金的能力。我们登上了一座城墙,在城头向远处看,然而远处又是更多的残破的看不出年代的建筑,似乎拍摄基地本身,就是一段逝去时光的见证。

第四步:“杨柳岸,晓风残月“---卢沟桥文化区与宛平城

7月16日上午,中财红星小队来到卢沟桥文化区,并游历宛平城,我们很小的时候,便学了《卢沟桥的狮子》,就想一睹卢沟桥的风采了;后来,又在课文里学到了《卢沟桥的烽火》,对它又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然而,卢沟桥依然超乎我们的意料之外。

78年前的7月,宛平城的宁静,卢沟桥的月影,都被日军的枪声惊碎了,子弹、枪声、炮火和鲜血使这里变成了人间地狱。而此时此刻漫步在当年弹火纷飞的桥上,坑洼的桥面分明在告诉我一种属于中国的哲学:我们也许会有落后的一天,也许会有弱小的一天,但属于中国人的东西,我们一定会自己亲手把它拿回来,无论对手多么可怕,我们都不会胆怯,也不会放弃。

第五步:“前事不忘,八载虾夷几变夏;匹夫有责,千秋龟鉴在兴华”——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

同日7月16日下午 我们来到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这个中国最权威最全面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为配合今年的阅兵,纪念馆今年一直闭关整修,而在前几日才重新开馆。在参观中,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感受学习历史,同时仔细记录观察纪念馆的呈现方式。馆内那雕塑上不屈的面容让我们内心更加刚毅,一幕幕日寇作恶的画面让我们充满愤怒,阵亡名路上一个个朴实的名字让我们心生崇敬,更有历代**的讲话让我们振奋鼓舞!

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让我们最全面系统的了解了抗战的历史风云,最直观的展示了战士的血与义,敌人的丑与恶。教育了我们青年人,勿忘历史,振兴华夏。

第六步:“这是只有人民才能创造的经典战役”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

7月17日中财红星小队来到顺义区的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这里是享有盛名的电影地道战拍摄地之一,有着较为系统的地道战历史陈列,和真实的地道供游人参观。

都说中国人民机制英勇,今天当我们自己身临其境时,才真正感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在那样一个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形势之下,中国人民运用聪明才智与日本侵略者周旋,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回顾这段历史,就是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握现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整个团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样的活动也能激发人的热情和青春活力,给队员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8天的活动,6地的探寻,数日的奔波,让我们收获良多,受益匪浅,我们在重温历史,也是在记住历史。

我们在追寻着那永远不被磨灭的历史,

也是让后人沿着先辈的足迹永远走下去。

第8篇 2016纪念抗战70周年社会实践报告:追忆红色历史 弘扬革命精神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四进四信”活动,由五十名金融系师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利用假期“追忆红色历史 弘扬革命精神”——寻访北京红色圣地,先后来到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鲁迅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进行学习实践,使得革命精神的旗帜随着实践团的行进迎风飞扬。

重走青年路的第一站: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在这里,北大红楼的浓浓书香气息沁人心脾,学生大教室、第十四书库、第二阅览室等无不让人感受到蔡元培先生的学识渊博和北大学生的求思好学。革命青年们在这里传播马克思主义,在这里寻求着救中国之路。展映厅里“红楼往事”的放映使同学们不禁感概道:“革命青年们的爱国之情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让人佩服,红楼正以全新的面貌,见证历史的奇迹!”

鲁迅博物馆是重走青年路活动的第二站,“在杭州、在绍兴、在南京、在日本、在厦门、在上海”每个板块文物的展示因陈旧而愈显珍贵,这些板块无不向人们诉说鲁迅先生的浓浓爱国情。胡鑫雨同学说:“上学时学鲁迅的文章感觉十分晦涩难懂,通过这次参观了解到鲁迅的生平和所处的历史年代,更能理解他那种发自内心的呐喊,冲破黑暗的决心。”

最后,实践团队来到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今年是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的抗战路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伤痕。主题展览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共分为8个部分,用珍贵翔实的历史照片、文物、历史记录片,来客观真实的反映这段历史,用这些感人的抗战故事去诠释伟大的抗战精神。

金融系学生赵伟不禁感慨道:“中华民族就是要勿忘国耻,这个胜利的成果来之不易,我们只有珍惜它、爱护它,反对战争,我们只有坚持和平,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一路上,同学们对那一段红色的历史有着更深的认识,金融系师生情、友情不断加深,重走青年路还在继续,金融好青年的脚步随着红色精神的传扬不断向前!

历史报告实践题目(8篇范文)

历史系学生桑园村社会实践报告我家住在章丘市相公庄镇桑园村,桑园得名于原来本村的两个桑树园。相传,一处在今天村头十字路口以西,另一处位于今桑园桥以东,在本村还未被命名为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历史相关文章

  • 2023年社会实践报告抗战历史(12篇)
  • 2023年社会实践报告抗战历史(12篇)96人关注

    xx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举国上下各种纪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xx年7月13日至7月15日,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击水》报社“ ...[更多]

  • 历史社会实践报告
  • 历史社会实践报告77人关注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四进四信”活动,由五十名金融系师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利用假期“追忆红色历史弘扬革命精神” ...[更多]

  • 历史报告实践题目(8篇范文)
  • 历史报告实践题目(8篇范文)68人关注

    历史系学生桑园村社会实践报告我家住在章丘市相公庄镇桑园村,桑园得名于原来本村的两个桑树园。相传,一处在今天村头十字路口以西,另一处位于今桑园桥以东,在本村还未 ...[更多]

  • 历史系学生桑园村社会实践报告(3篇)
  • 历史系学生桑园村社会实践报告(3篇)63人关注

    历史系学生桑园村社会实践报告我家住在章丘市相公庄镇桑园村,桑园得名于原来本村的两个桑树园。相传,一处在今天村头十字路口以西,另一处位于今桑园桥以东,在本村还未 ...[更多]

  • 历史系学生孝妇冢社会实践报告(3篇)
  • 历史系学生孝妇冢社会实践报告(3篇)44人关注

    历史系学生孝妇冢社会实践报告作为一名历史系的学生,本应该对自己家乡的历史故事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但一时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去整理,所以对这也模糊不清,心里不免有些惭 ...[更多]

  • 历史系学生桑园村社会实践报告(3篇)
  • 历史系学生桑园村社会实践报告(3篇)32人关注

    历史系学生桑园村社会实践报告我家住在章丘市相公庄镇桑园村,桑园得名于原来本村的两个桑树园。相传,一处在今天村头十字路口以西,另一处位于今桑园桥以东,在本村还未 ...[更多]

  • 历史文化实践报告
  • 历史文化实践报告27人关注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象牙塔中,享受着和平年代的幸福,但我们不能忘却历史铭记的苦难,沈阳作为历代的战略要地,正是一座民族战争博物馆,坐落于沈阳的中国医科大学老校区、中 ...[更多]

  • 红色历史实践报告
  • 红色历史实践报告27人关注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四进四信”活动,由五十名金融系师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利用假期“追忆红色历史弘扬革命精神” ...[更多]

  • 铭记历史实践报告(2篇范文)
  • 铭记历史实践报告(2篇范文)19人关注

    12日上午9点,我们来到了本次征程的最重要的一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它是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