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酷猫写作网
当前位置: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牧区调研报告(8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1-09-30 21:29:06 查看人数:70

牧区调研报告

第1篇 关于牧区工伤保险调研报告

工伤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工伤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的重要途径,其覆盖面广、涉及职工职业领域之大以及其社会保障功能,是其他社会保险险种所不能比拟和替代的。也正因为其社会保障功能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原因,使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前提下,对保障工伤职工,特别是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如何加强工伤保险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劳动保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劳动保障问题,着力提高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更好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到社会保险各项工作中。通过专题调研活动,了解了工伤保险制度运行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扩大覆盖人群,解决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一、工伤保险调研的内容及调研情况

此次调研的内容:主要是工伤保险运行情况;全面落实工伤保险配套政策情况;工伤保险管理服务情况;工伤保险扩面征缴方法和措施等四个方面的重点内容进行了问卷式调研,由各旗组织专人对调研内容进行分类调查后,汇总上报。现将调研内容整理如下:

(一)当前全盟工伤保险制度运行情况。我盟自1998年实施工伤保险制度以来,在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指导下,从基础调查、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等方面入手,全面开展了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实施后,推行积极的工伤保险政策,全方位开展工作,于xx年成功实现了新旧制度的平稳过渡,使我盟工伤保险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截止xx年底,全盟参保企业已达298户,参保职工人数达31731人。其中,盟本级15549人、阿左旗7198人、阿右旗2600人、额旗1153人、阿拉善经济开发区5231人。工伤保险已覆盖了金融、交通、化工、煤炭等行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职工及农民工。十年来,我盟工伤保险制度从国有中小企业率先启动,到重点推进以煤矿、非煤矿山、建筑、等高风险行业的企业职工和农民工参保,并逐步向餐饮、住宿和商贸等服务行业延伸,扩面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配套政策得到逐步完善。

(二)落实执行工伤保险配套政策情况。一是在国家《条例》、自治区《实施办法》等主体政策的框架下,各统筹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业务操作流程和标准,规范操作。各统筹地区按照阿拉善盟工伤保险调剂金管理规定,由盟级调剂工伤保险基金,提高了突发性重大事故的抗风险能力。如xx年煤炭企业发生工伤事故211起、死亡17人,而工伤保险收入112万元、支出309万元、收支赤字达197万元。但通过借款垫支等办法优先保障了高风险企业农民工的待遇支付问题。三是针对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贯彻落实自治区出台的1-4级工伤农民工及工亡农民工供养亲属一次性领取长期性待遇办法,促进农民工参工伤保险、进一步保障农民工工伤保险待遇。四是贯彻落实了企业老工伤人员相关待遇政策,将企业老工伤逐步纳入工伤保险统。五是提高了工伤保险待遇。分别于xx年、xx年两次调整了对1-6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护理费及工亡遗属抚恤费标准。六是规范经办业务。严格按照工伤保险经办规程办理业务。

(三)工伤保险管理服务情况。一是建立工伤保险机构,健全工伤保险规章制度。盟局在转发的自治区有关文件中就明确和细化了具体要求,便于操作。各统筹地区均建立了工伤事故报告制度,制定了劳动鉴定程序,建立伤残职工档案,按时上报工伤保险统计报表。二是工伤认定工作日趋完善,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1)建立了工伤报告登记制度,规范上报程序。要求用人单位发生工伤事故后24小时内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2)及时调查取证。接到报告后,我们在最短时间内赶到事故现场,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经过、伤亡情况进行调查、核定,认真做好调查笔录,取得第一手材料。(3)认真进行工伤认定。严格按照规定范围审核用人单位上报的材料,结合现场调查取证情况,认真进行工伤认定。为了降低工伤争议案件的发生,还成立了劳动行政、经办机构、安全监察、**交*、法院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工伤认定专家小组,商讨疑难工伤认定案件的工伤认定工作。三是伤残等级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纳入正规化。各统筹地区伤残等级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都由盟里统一组织。盟局成立了由有关部门组成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主要抓了以下工作:认真做好材料的审核工作;严把鉴定的身体检查关,做到医疗检查过程的客观公正;派人现场跟踪监督每个检查环节,避免了检查过程中舞弊行为,确保了鉴定现场工作秩序;成立义务鉴定专家库,开展医务鉴定时根据检查需要随机抽取专家名单,组成7人的医务鉴定专家小组,在劳动行政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封闭式劳动能力鉴定。四是实行差别费率制,建立工伤预防和安全生产激励机制。为加强参保单位工伤事故的预防工作,减少工伤事故,各统筹地区均实行了差别费率制度。我盟根据煤炭企业事故多发、工伤保险基金出现收不抵支情况,在认真测算基础上,及时将煤炭等高风险企业费率调整到3%。

(四)工伤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方法和措施。为了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我们全面实行了工伤保险扩面目标责任制,积极推进矿山等高风险企业参保工作,稳步扩大工伤保险参保范围。一是抓好高风险行业、企业的扩面工作。矿山、煤炭等高风险行业企业的工伤风险很大,工伤事故发生率很高,又是使用农民工较多的地方。我们对矿山、煤炭等高风险的行业企业,发扬啃“硬骨头”精神,深入企业蹲点宣传解释政策和耐心说服等途径积极扩面。二要抓好重点人群的扩面工作。把扩面的重点转到非公有制经济企业职工和矿山、建筑、交通、水利等基础建设和新上项目建设工地季节性农民工参保上。三是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我们在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加大了执法监察力度。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工伤保险扩面困难,覆盖面窄。虽然我盟各统筹地区都已实行了工伤保险社会统筹,但参保率不高。如一些工伤风险相对低的行业和企业、小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认识不高、意识淡薄,拒绝参保现象较普遍。而我们也没有相对强制性的扩面措施手段和鼓励性的扩面政策,扩面难度较大。

(二)基金抗风险能力弱。由于我盟参保职工不多,参保企业多数为高风险行业的企业。xx年以来我盟将煤炭企业的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后,工伤事故发生频繁,工伤保险基金支出逐年增加,出现工伤保险收支赤字现象。再加之近几年在企业转制、破产和煤炭企业整顿过程参保职工流失严重,工伤保险基金征缴减少。因此,工伤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较弱。

(三)工伤保险业务人员短缺,业务经费严重不足。随着《条例》的实施和工伤保险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工作任务不断加大,业务操作急需实现微机化。人员短缺问题日趋突出,业务经费缺口增长很快,已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工伤保险深层问题和矛盾的研究不够。在工伤保险工作中,仍存在重工伤认定和待遇支付、轻工伤预防工作和工伤职工康复工作现象,导致被动地受理工伤认定后支付伤亡待遇。

(五)**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制度建设滞后,待遇偏低,侵害了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员的利益。

三、通过调研提出的整改措施和建议

一是加大依法行政力度,营造良好的维权环境。政府通过调动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加大工伤保险工作推进力度。如依法引导和迫使企业参加工伤保险;通过对侵害农民工工伤保障案件的查处、制裁,使未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应担负的法律义务,提高它们参加工伤保险的积极性,为维护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重视工伤事故的预防和工伤职工康复工作。工伤保险与预防、康复三者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目前,急需建立工伤保险与预防、康复并重的运行机制,从而达到在全社会形成预防为主,从源头上减少事故的目的。

三是继续抓好工伤扩面征缴工作。重点做好少数应参保而未参保企业、转制重组和新建企业参保工作,做到应参加工伤保险企业及职工都要参加工伤保险。同时,要加强宣传工作,不断增强企业依法参保意识和广大职工依法维护权益意识。

四是增加工伤保险业务投入,进一步规范管理。要建立工伤保险经费投入和奖励机制,落实伤保险业务经费,加大对工伤保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解决工伤保险取证调查设备问题,提高工伤认定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继续落实《条例》实施后的各项配套政策的制定及工作程序规范管理工作。

五是实行浮动费率制,与企业安全状况实行挂钩。这种激励性和促进性的工伤保险费率,能表现出公平的成本资源分配并有效促进资源成正比增长的良性发展,以达到鼓励用人单位、保障职工工伤安全的目的。

六是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工作。通过预防工伤事故来巩固工伤保险扩面的成果。劳动部门主动参与企业安监人员的安全生产资格培训办和新招用工人的岗前安全培训教育,将工伤事故防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培训。同时与工商和安监部门配合对安全事故多、伤亡职工多的企业予以坚决取缔。

七是建议国家出台**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制度。国家和自治区应尽快出台**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制度。以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提高**事业单位工伤人员待遇,保障其合法权益,以确保工伤保险政策的顺利进行。

总之,通过此次调研较全面了解到我盟工伤保险制度运行平稳,认真贯彻落实盟级统筹的各项政策制度,基本达到了“及时救治,足额赔付、预防为主、重在康复”的目标。为全盟各类企业及其职工提供更好的工伤保障环境,我们将继续抓好工伤保险制度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工伤管理和服务,让工伤保险制度为广大劳动者编织更加坚固的“安全网”。

第2篇 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情况调研报告

xx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当前指导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就是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中的 “五个统筹”之首,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无疑更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的意义。要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通过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消除城乡差距,率先走出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乡互动发展的新路子。大力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交通运输工作,推动农村道路交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道路交通的服务水平,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出行和致富的基本需求。

科左后旗交通运输局遵照中共通辽市委政策研究室文件通知精神,结合我旗交通运输实际,围绕“政府公共服务如何向农村牧区延伸”这一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方式采取实地考察、走访座谈及对相关材料分析等方式。现将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一、科左后旗交通运输概况及农村牧区公路公共服务现状

目前,我旗公路的路网构成是:2条高速公路长春至深圳高速公路(东线),境内总里程44.551公里,通辽-赤峰高速公路,境内总里程29.93公里;2条国道(g304)丹东-霍林河、(g203)明水-沈阳,总里程1092.786公里;1条省道(s305)金宝屯-阜新,总里程157.733公里;4条县道(甘朝线、查甘线、通库线、通阿线),总里程312.358公里,有路面里程295.6公里,均为三四级公路,另有1座大桥,1座中桥,4座小桥,83道涵洞;30条乡道,总里程783.90公里,有路面里程为721.84公里,均为三四级公路,另有1座大桥,155道涵洞;157条村道,总里程xx.796公里,有路面里程为1947.73公里,均为四级公路,另有9座小桥,254道涵洞。从总体情况看,目前全旗公路长期由于投资不足,个别路线超过使用年限,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致使有些路面损坏严重,不同程度影响和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

1、交通运输供给能力不足,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总量不足,运网密度较小,通达深度不够,技术层次不高;总体运输能力对交通运输需求发展的储备较小,繁忙通道运力不足,高峰时期牺牲服务质量保运量的情况明显。具体表现在:

(1)农村公路客运站严重不足。根据xx年统计,我旗境内共有客运班线119条,客运班次179班次,客运班车173台辆,共设客运站13个,涉及12个乡镇苏木,262个行政村,年运输量1111班次,旅客周转量52921万人公里,货运量1105万吨,货动周转量67692万吨公里。

(2) 偏远落后地区运网密度较小,虽然截止xx年底理论上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工程,但是由于撤乡并镇导致一些村屯并未能实现村村通,也从此失去了村村通的机会。

(3) 通达深度不够,村村通砂石路,乡乡通油路并未能实现全旗各苏木乡镇和行政村全部通达或通畅,目前,我旗境内农村公路中等外无路面公路有139.88公里。

第3篇 牧区调研报告

一、概述

xx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牧业旗。全旗共辖8个苏木镇;161个嘎查(村),其中以牧为主的嘎查90个、以农为主的村71个;568个村民组(独贵龙);总人口17.85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12.76万人。xx年6月末,全旗牲畜总头数198万头(只),但贫困农牧民(未解决温饱和低收入人口)人均饲养牲畜仅3个羊单位。

xx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经过多年的扶持与发展,全旗的贫困程度虽有所减轻,但受自然灾害、地理环境、人口素质、农牧业基础设施状况等影响,贫困面还比较大,贫困程度还比较深,到xx年底仍有42个贫困嘎查村,占全旗嘎查村总数的26%,未解决温饱人口1.68万人,低收入人口2.11万人,分别占农牧业总人口的13.2%和16.5%,无灌溉饲料地或人均不足1亩水浇地2.7万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21%,特别是牧区无畜少畜户(人均不足5个羊单位)人口2.2万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17.2%.。

二、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

(一)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

目前,在牧区贫困户中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六种情况:一是因病致贫,比如因家中一人或几人患了一种需长期医治的疾病,每年需花费不少医药费而贫困,约占贫困户的50%;二是因灾致贫返贫,主要是长期的自然灾害使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得不到改善,收入低,加上底子薄,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生产性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活而致贫,约占贫困户的25%;三是因学返贫,主要是学杂费逐年增高,一个学生从小学读完大学就得需要几万甚至十几万元,不仅大学的学费居高不下,就中小学的杂费也让一些农牧户难以承受,特别是近年学校大量合并,多数自然村都没有小学,许多小学生和学前班孩子都需要家长陪读,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开支都很大,一个小学生一年也需要几千元的费用。约占贫困户的10%;四是因残致贫,有些家庭的主要劳动力致残或是残疾人,因不能从事正常的劳动,更不能去谋取发家致富的非常复杂的事情而致贫,约占贫困户的5%;五是懒惰致贫,一家人不好好种地养畜,更不会去勤劳致富,一年到头等救济而贫困。约占贫困户的5%;六是其他原因致贫返贫,如孤寡、借贷等原因致贫返贫,约占贫困户的5%。

(二)影响和制约贫困农牧民脱贫解困的主要因素及存在问题

1、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

右旗自古以来就有“旱巴林”之称,十年九旱,低山丘陵面积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十分频繁。1995年秋,全旗遭受百年不遇旱霜冻,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1.9万亩,返贫人口达1.02万人;1998年7月全旗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直接造成经济损失1.61亿元,返贫人口达3.07万人;xx年8月16日遭受6.3级地震,持续时间30多秒,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250万元,返贫1.87万人;xx年春旱十分严重,6月20日以前降水量不足10毫米;xx年更是多灾之年,不仅遇到了30年不遇的夏秋连旱,而且在9月5日至9月8日,北部的4个苏木镇又遭受严重的雪灾和霜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48.5万元,11月3日又发生了4.2级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1.4万元,预计总返贫人口2万人左右。同时,全旗有近5万多人生活在布病、地甲病、结核病、高氟水等地区,致病患者多达1.3万人,因病致贫现象较多。

2、农牧业基础建设薄弱、生产单一,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右旗目前有耕地面积62.25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为15.55万亩,人均1.21亩,主要集中在东南部西拉沐沦河北岸的冲击平原,这一地区履盖1个苏木、2个镇1万多人。近年来,全旗的扶贫开发工作主要以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但应对连年频发的旱灾、洪灾、雹灾、早霜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不强,这些不仅制约了农牧民增产增收,并易因此而致贫、返贫。截止xx年底,全旗仍有三分之一的贫困独贵龙仍是以养牧为主,其他收入基本没有,生产生活都靠卖畜,至今尚有无畜户或少畜户(人均不足5个羊单位)5400多户。

3、农牧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程度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调节的比重日益增大,对于一家一户以分散经营方式为主而文化素质偏低的农牧民来讲很难对诸多的市场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如果同一品种的农畜产品在某一阶段的供给大量增加,而国内需求增辐不大,产品不能大量出口时,农牧民收入就会大幅降低。

与此同时,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用于农牧业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大量涌现,要求农牧民加强这方面技术的学习,并将其运用到生产经营中来,绝大部分农牧民则无所适从,很难把先进适用且市场需求空间较大的新品种和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中来。

另外,一些贫困地区农牧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干劲。

4、牲畜分配不均,牲畜占有量差距大。

牲畜是牧民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但多数地区牲畜分配不均,多的多少的少,据统计,全旗18.5%的养畜大户饲养着全旗70%的牲畜,如岗根苏木张勇一家4口人,饲养700多只羊,人均175个羊单位。而贫困农牧民(未解决温饱和低收入人口)人均饲养牲畜仅3个羊单位,还有一部分无畜户。

5、劳务经济发展缓慢,富余劳动力比较多。

劳务经济发展缓慢,随着农牧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原来大量的手工劳作被机械代替,就使一大部分农牧民从以往的生产劳动中摆脱出来,形成大量劳动力资源闲置。目前,全旗有闲置劳动力达3.5万人之多,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和语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务输出量不大,仍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力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加上近年禁牧舍饲又使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重新返回牧业生产中,劳务输出难度大。每年组织输出人数在1万人左右。

6、牧区生产生活支出高,成本大,收入不稳定。

一是牲畜这种生产资料的生命性决定了牧区具有人畜双重消费的特点,特别是一遇灾年,需要购买大量饲草料,出现成本大于销售的现象。同时,禁牧舍饲也加大了牲畜饲养的成本。二是由于牧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牧民在教育、医疗、交通、水电、食品等方面消费较高,年人均达1264元,占纯收入的52%。三是与农区建设相比,国家对草原建设投入较少,畜牧业基础建设欠帐较多,需要建设投入较大,牧民自己无力承担。加强畜牧业基础建设,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是提高农牧民收入的先决条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四是扶持牧户所需投入较大,如每户建一处草库伦(6000元),扶持10个羊单位母畜(3000元),每户需投入9000元。据统计,全旗1128元以下收入的牧户有17285户,约需投入1.5亿元。五是右旗属高寒低温区,且持续时间长,取暖时间长达6个月,牧民维持基本生存状态所需开支较大。

7、公共设施落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全旗每百平方公里有乡镇0.078个,每百平方公里有等级公路4.2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有医疗机构(含医疗点)0.25个,每百平方公里有中小学1.04个。一半以上的嘎查村不通电话。尽管各嘎查村已经通电、通路,但村路质量还有待于提高,电网质量和电价仍存在很大的城乡差别。同时,又是地甲病、氟病等地方病区,全旗病区人口达4万多人,占农牧民人口总数的34.6%。

8、扶贫开发资金投入不足。xx-xx年,每个“千村扶贫开发工程” 的嘎查村3年投入资金20万元,项目只能覆盖1-2个独贵龙组,发展灌溉饲料200—400多亩地。如xx年财政扶贫资金项目中直接到村到户资金额为213万元。项目覆盖人口3万人。人均只有71元,远远不能达到解决温饱问题的要求。这样只能解决极少一部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另外,由于牧区农牧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路途较远,项目建设成本相对其它农区就高一些,费用大一些。

三、牧区扶贫开发中值得借鉴的一些做法

在扶贫开发工作中,主要坚持开发式扶贫和到村、到户原则,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实现低收人口稳定增收为目标,主要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世行贷款扶贫,产业化扶贫,移民扩镇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为尽快改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创造了基本条件。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值得在今后工作中借鉴和继续应用。

1、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资金投入分散,扶贫成效不明显的问题。从xx年起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本着“渠道不变、投向不乱、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项扶贫资金,集中投入,配套使用,加大了对重点嘎查村项目实施的投入力度。

2、产业化扶贫项目从调整产业结构出发,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一是通过扶持培育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增强其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贫困农牧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合作共赢关系,最大限度地降低贫困农牧民进入市场的风险。二是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加大了对种养殖基地的建设,重点扶持培育出一些扶贫专业村、专业小区,通过产业化建设,使小区(专业村)的贫困农牧民实现脱贫致富。

3、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是加快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实现“减少农牧民,富裕农牧民”,的新的战备性扶贫措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定单培训”方式通过各培训机构对那些收入低、生活困难、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劳动力进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真正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从而达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

4、科技扶贫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特别是项目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都离不开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持和保证,离不开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5、社会扶贫对扶贫开发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是一项社会性工作,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或一个项目能完成的任务,必须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让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扶贫工作中来。在这项工作中,市直、旗直各扶贫联系单位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进一步探讨解困办法和扶贫的新途径

扶贫开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工作重点和难点摆在了各级扶贫部门工作者面前,进一步研究探讨贫困地区的解困办法和扶贫的新途径是一项新的课题,根据多年的扶贫工作经验,鉴于以上牧区贫困户存在的不同致贫返贫的因素及存在问题,采取不同类型扶贫方式十分必要。贫困原因不同,贫困程度不同,其脱贫的难度也各不相同。对某种原因暂时致贫返贫的,如因小孩上学,或盖房娶媳妇而致贫的家庭,当儿女走上工作岗位或儿媳妇娶进门后,此类家庭通过自己艰苦创业,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脱贫。如果在扶贫工作中再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扶持,这类家庭脱贫速度会更快。但是,对天灾、人祸等原因致贫的贫困户就不同了。特别是一些家里有长年卧病在床需医治的病人,因自身无力也无法从事或找到一个什么职业,那么,脱贫的难度就会相当大。

所以,如果不从这些具体方面来研究问题,只是简单沿袭过去的结对挂扶、给钱给物、扶持致富项目等扶贫工作的思路、办法,只能是治标而不治本。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必须根据当前贫困户结构对症下药,重新调整扶贫工作思路。应当全方位、全覆盖的建立、健全一种新的运行机制和政策。以下几种方式仅供探讨。

1、对通过扶持能够在一定时限内脱贫的贫困户,应当继续采取“扶”的政策和办法。在过去的扶贫工作中,我们也积累了许多好的做法与宝贵经验,仍然可以在这类贫困户扶贫中继续运用。

2、对因病、因残等原因致贫的贫困户,脱贫对他们来说极其困难,为此,应当对他们实行特殊的保障政策。一是医保,二是养老保险。由政府出钱,为这些贫困户建立专门的医疗养老保险,确保他们以后过上基本无忧的生活。

3、对特殊无正常收入来源的贫困户来讲,应当以政府为主“养”起来。尽管当前已在农村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是,在并未全部覆盖到位、标准较低的情况下,并没有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因此,要根据这个地区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至少按满足正常生活需要测算适当的比例给予生活保障。至少帮助他们修建好住房,不再漏风漏雨。另外,再辅之实行社会救助、结对帮困等办法,从而真正让这少部分人摆脱贫困。

4、对于农村牧区懒汉型的贫困户只是极少数的,但确实存在,每个村都会有。对这种贫困户,不能像平常那样再去用救助的方法,不能一味地去扶,否则,越扶越懒。要采取“逼”的办法,根据不同对象,由乡、村两级负责,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并帮助教育他们自食其力,自己找饭吃。对经过帮助仍懒惰不干的贫困户,不再列入帮扶范围。

5、对于**部门联系帮扶贫困户这项工作,今后只帮能脱贫的贫困户,同时,每个部门都拿出一些资金进入“保、养”基金专户统筹,按照新的“保、养”制度使用。同时,应当发动企业、单位以及富裕起来的农民,像“希望工程”那样,自愿参加,自找对象,结对帮扶。从而形成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参与的新型运作机制。

以上几种方式方法只是对今后扶贫工作方面提出的一种思考,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关键是效果,关键在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性制度的前提下,形成以旗、乡(苏木)两级政府为主,社会为辅的扶贫工作制度、政策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

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情况调研报告

xx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当前指导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就是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中的 “五个统筹”之首,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无疑更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的意义。要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通过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消除城乡差距,率先走出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乡互动发展的新路子。大力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交通运输工作,推动农村道路交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道路交通的服务水平,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出行和致富的基本需求。

科左后旗交通运输局遵照中共通辽市委政策研究室文件通知精神,结合我旗交通运输实际,围绕“政府公共服务如何向农村牧区延伸”这一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方式采取实地考察、走访座谈及对相关材料分析等方式。现将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一、科左后旗交通运输概况及农村牧区公路公共服务现状

目前,我旗公路的路网构成是:2条高速公路长春至深圳高速公路(东线),境内总里程44.551公里,通辽-赤峰高速公路,境内总里程29.93公里;2条国道(g304)丹东-霍林河、(g203)明水-沈阳,总里程1092.786公里;1条省道(s305)金宝屯-阜新,总里程157.733公里;4条县道(甘朝线、查甘线、通库线、通阿线),总里程312.358公里,有路面里程295.6公里,均为三四级公路,另有1座大桥,1座中桥,4座小桥,83道涵洞;30条乡道,总里程783.90公里,有路面里程为721.84公里,均为三四级公路,另有1座大桥,155道涵洞;157条村道,总里程xx.796公里,有路面里程为1947.73公里,均为四级公路,另有9座小桥,254道涵洞。从总体情况看,目前全旗公路长期由于投资不足,个别路线超过使用年限,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致使有些路面损坏严重,不同程度影响和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

1、交通运输供给能力不足,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总量不足,运网密度较小,通达深度不够,技术层次不高;总体运输能力对交通运输需求发展的储备较小,繁忙通道运力不足,高峰时期牺牲服务质量保运量的情况明显。具体表现在:

(1)农村公路客运站严重不足。根据xx年统计,我旗境内共有客运班线119条,客运班次179班次,客运班车173台辆,共设客运站13个,涉及12个乡镇苏木,262个行政村,年运输量1111班次,旅客周转量52921万人公里,货运量1105万吨,货动周转量67692万吨公里。

(2) 偏远落后地区运网密度较小,虽然截止xx年底理论上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工程,但是由于撤乡并镇导致一些村屯并未能实现村村通,也从此失去了村村通的机会。

(3) 通达深度不够,村村通砂石路,乡乡通油路并未能实现全旗各苏木乡镇和行政村全部通达或通畅,目前,我旗境内农村公路中等外无路面公路有139.88公里。

(4)境内大部分公路技术等级不高或超期服役,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运量要求,如x464查日苏-甘旗卡,修建于1995年,沥青碎石路面,设计等级为三级,设计使用年限为xx年,已超期服役;y131金宝屯-二道河子,设计等级为四级,沥青碎石路面,修建于1999年,设计使用年限为xx年,已超期服役。

(5) 总体运输能力对交通运输需求发展的储备较小,春运期间或学生放假期间客运量严重不足,有时会出现保运量而降低服务质量的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

2、交通运输行业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表现在:一是公路建设方面地方配套资金不能足额或根本无法到位,导致公路建设举步维艰,只能是依靠国家划拨的建设资金“量体裁服”;二是公路养护资金严重不足,导致公路养护机械化程度低、养护水平和效率不高。国省干线资金基本上能保障正常的养护与管理,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严重不足,导致部分县乡公路失养或不能及时进行大中修,降低了公路的使用寿命,这样恶性循环,不能正常反映最初建设农村公路的初衷,农村公路不能正常发挥效能,使交通发展受到影响,同时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交通运输体制改革有待深化,一是公路养护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明确,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我旗目前实行的是“县道县管、乡道乡管”,交通运输部门或公路养护部门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和监管,但是目前并未能落到实处,一是因为养护资金不能到位,二是责任制度或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强。目前农村公路养护仍然依靠公路养护部门进行,由于资金不足,养护人员不足,养护道班缺乏,养护机械设备设备严重不足,只能采取重点路线、路段进行日常标准化科学化养护,其他路线、路段只能采取应急性养护,不能完全保证公路作用的正常发挥。二是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差。自然灾害来临时,极易发生塌方、水毁、雪阻、沙阻等险情,给公路安全和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所以,我们要做到早预防早动手,加大病害处理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如水毁资金、雪阻资金。三是交通运输监管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一方面是对运输市场的干预与指导方面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是对执法队伍的监督与管理方面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再就是对公路建设与养护的监督与检查方面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特别是制度的执行力度和相关责任追究力度的落实问题。

三、政策建议

交通运输业是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交通运输业要树立优先发展意识,继续加快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交通运输现代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保障能力。

1、加快城市交通网络建设,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和城乡界限模糊化,有必要将城市交通作为综合交通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统筹规划,综合管理。加强城市和乡村公共交通道路和站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公交网络,为市民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的出行通道;同时完善境内铁路、高速公路和区域快速干线的配套建设。

2、健全交通运输业市场经营机制,促进交通运输业良性发展。 目前,我旗客运体制改革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市场化程度仍显不够,投资主体比较单一,经营权高度集中,运营能力不强,服务意识有待提高。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切实转变职能,实现政企分开,退出直接参与的经营活动,全力以赴做好行业管理工作。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鼓励不同经济成份、不同行业的企业从事运输经营,放宽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入运输市场的门槛,积极引进民间资金投资交通运输领域,给企业以充分的自主经营权,引进竞争机制,营造公平市场经营空间,促进交通运输市场良性健康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更有保障的运力。

3、加大公路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以完善公路网建设为重点,加快城镇和乡村的交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大对广大农村和偏远落后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重点建设农村公路,切实提高农村公路路面等级标准和通达能力,完善农村路网体系,健全农村公路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出行公交化。加快乡镇苏木和城市上等级公路连网建设,推动这些地区融合发展,增进经贸往来。

4、多管齐下,缓解旅客运输局部性季节性紧张状况。 针对旅客运输相对集中,运力紧张状况主要发生在春运期间和学生放假高峰期,运送对象主要是返乡民工和学生等问题,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努力:一是运政部门加强客运班车的管理,严禁超员运输;二是增加运行车辆的数量和班次,临时调度;三是可以协调学校分批次放假让学生返家,以均衡运输客流,减轻局部性运输压力。

5、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方式,解决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问题。稳定的资金来源是农村公路养护长远发展的关键。目前,自治区财政和汽车养路费在农村公路养护经费中所起到的作用只是补助性质的,养护的主体责任在地方政府。因此要想真正解决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问题,各级政府必须要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方式,如通过“上头补一点,财政挤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的办法,充分发挥地方、农民群众、受益企业的积极性,多方集资,使有限的政府补助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同时我们要加强资金管理,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专款专用,规范资金拨付程序,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强化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引导沿线村民投工投劳,养护好农村公路。

公路是“三分建设,七分养护”,目前农村公路存在着严重的重建轻养问题,特别是对我旗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措施与办法方面我们建议如下:

(一)建议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必须建立相关的管理体制,完善相应的责任机制。建议旗委、政府结合实际制订出台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拟定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和与之配套的奖惩机制,并逐级签订公路养护责任书,明确养护管理人员管养的路段、养护质量要求、责任、工资等。并按管理办法定期对各线的养护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并按奖惩机制予以兑现,以促使管理措施到位。

(二)建议组建农村公路专业养护队伍。根据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原则,农村公路养护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农民养护工队伍,落实日常养护人员,明确责任,确保有路必养。农民是农村公路的直接受益者,将农民放到农村公路建、养、管的主体地位,我们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交通协管员、养护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指导培训及协调管理工作,实行民路民建、民养、民管、民享。

(三)我旗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具体办法

一是加大投入,合理增设道班,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养护效率。

二是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加强路政巡查力度,加大对危桥险桥的管护工作,同时积极向上级反映,争取资金,对桥梁进行改造或加固。

四是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完善沿线安保设施。应在陡坡急弯、与铁路交汇等危险路段设置*示等交通标志。

(四)制定完善农村公路的各项规章制度。为了保证农村公路健康有序的发展,杜绝在建设、管理和养护中可能出现的违规、违纪、不作为等情况,使农村公路的建设、养护和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建议以部门规章等形式明确以下方面的事项:明确农村公路的技术标准、养护技术规范(包括养护范围、养护定额、养护质量标准等)。规范建设市场主体,切实提高建成工程的质量,降低后期的养护费用,提高使用质量。明确建设养护市场的准入条件,确保农村公路的质量,使农村公路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镇*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

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步伐,近日结合我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工作进行了调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___在新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选择,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个要求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方面建设的内容,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创新思路,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法律等综合措施,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总体思路是: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发展农村牧区经济为中心任务,以提高农牧民收入和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为最终目标,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加大对农村牧区的投入和支持,先试点后示范,协调推进农村牧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的建设,争取通过5—10的努力,农牧业经济基本形成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农村牧区面貌焕然一新,农牧民收入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和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初见成效。

整个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试点示范阶段,主要选择3个特色突出、基础条件较好的“50强”嘎查先行试点,以点带面,起到良好示范作用;第二个阶段为全面铺开阶段,主要总结经验,完善措施,树立典型,确定几个较为成功的建设模式在全镇范围内逐步推开;第三个阶段为初见成效阶段。

为顺利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建议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农村牧区经济全面发展。发展农村牧区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提高农牧民收入的关键环节,必须作为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首要工作去抓。

1、推进农牧业战略性调整。关键是抓好两个“转移”、两个“提高”,即农牧区人口向城镇及二、三产业转移,草原畜牧业向农区畜牧业转移;提高畜牧业在农牧业结构中的比重,提高非农产业就业在全社会就业结构中的比重。一是加快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和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步伐。通过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城镇经济,繁荣第三产业,改善农牧民就业环境,加强就业培训等措施,不断拓宽农牧区劳动和人口转移就业的渠道,加快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和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步伐,保证每年转移农牧区劳动力不少于1000人,力争到xx年全镇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达到 75%。二是加快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牧业,改造提升传统农牧业,大力挖掘农业潜力,优化种植结构,走“精种、高效、绿色”的生态效益农牧业发展之路。力争到xx年,我镇舍饲养殖牲畜规模达到20万头(只)以上,畜牧业产值达到农牧业总产值的50%以上。

2、加快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步伐。要优先发展对农牧业生产影响大、与农牧民关联度高、特色优势明显的农畜产品加工业,着力培植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市场竞争力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牧民建立稳定的紧密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一是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通过税收、财政、金融、土地、基础设施配套等优惠政策,重点支持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农牧民增收和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二是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立足资源优势,依托龙头企业,按照“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做大做强养殖业、舍饲养殖业、菌业以及农畜产品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

3、建立健全农牧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和“丰收计划”,提高良种覆盖率和农牧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充分发挥科技对农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争取到xx年全镇农牧业新技术应用和实用技术推广率达到100%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率达100%,主要牲畜良种畜比重达80%以上。建立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生产技术标准、检验检测认证和监督服务体系,加快优质农畜产品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注册认证工作,打造“绿色”品牌和拳头产品,全面提升农畜产品竞争力。建立健全农村牧区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完善农村信用社运行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主渠道作用,逐步解决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建立健全农牧业服务体系,按照“公助、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巩固和完善基层供销社服务网络,积极鼓励农牧民自主兴办各种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和农牧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帮助农牧民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争取到xx年,新成立9个农牧民经纪人协会,其中:奶牛协会5个、绒山羊协会1个、兴安细毛羊协会1个、蔬菜协会1个、食用菌协会1个。建立稳定的支农资金投入渠道,要在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农村牧区专项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大幅增加地方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保证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牧区,总体比例不低于70%,形成支农资金的稳定投入渠道。

(二)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目前,城乡差距不仅仅是收入方面的差距,更大的差距是城乡社会公共产品配置严重不平衡,农村牧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这势必加重了农牧民的负担,影响了农牧民的增收。因此,我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必须将加快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在财政投入、项目建设、人员配置等方面重点向农村牧区倾斜,只有这样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牧民收入。

1、大力发展农村牧区教育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主体力量。要改变农村牧区的落后面貌,必须先从改变农牧民的思想观念入手,而改变农牧民思想观念必须首先抓好农村牧区的教育。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首要的是应加大对农村牧区教育的投入力度,解决农村牧区中小学设施简陋、师资缺乏等突出问题。充分考虑当前我镇农村牧区居住分散的特点,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问题,进一步整合全镇农村牧区中小学教育布局。大力发展成人教育,以岗位培训为中心、继续教育和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加强“三教统筹”和“农科结合”,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加强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使全镇90%以上从业人员达到实用技术中级水平,青壮年非文盲率保持在 99%以上,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通过培训、教育,逐步消除农牧民群众的陈旧保守观念和小农意识,帮助他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2、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从农村牧区实际出发,本着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方针,逐步建立社会基本保障与家庭保障、集体保障、企业保障相结合的全方位社会保障体系。要实行全面的农村低保制度,做到应保尽保。要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搞好试点,逐步推行。应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医疗救助配套制度。争取到 xx年,建立较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城乡统一的社会医疗救助体系、城乡统一低保、困难群体救助体系和较为完善的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制度。

3、以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牧区文化阵地,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一是要建好阵地。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农牧民群众、文化企业的积极性,鼓励农牧民个人办文化,集体办文化,文化部门与个人、与企业联合办文化,大力发展农牧村民办公助文化大院、文化专业户、农民书屋、农民个体放映队和民间剧团,逐步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多元化”、“市场化”。二是要明确内容。主要是宣传*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反对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文明、法制的生活观。三是要好搞活动。如开展文化先进镇创建活动,“科技文化三下乡”、“体育三下乡”,送图书、送电影下乡等。尤其要广泛开展“xxxx”的荣辱观教育,让文明向上的良好风气充满农村牧区。

(三)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制约,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一直是制约我镇农牧业快速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也是我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面临的最突出、最棘手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资金是最大的问题,但光有资金问题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我们针对我镇生态脆弱、生产力布局分散的实际,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集中力量解决一些重点地区的基础设施问题。

1、加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我们要坚持“保护和建设并重、保护为主”的指导方针,有计划、分步骤、有重点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争取用五年的时间,通过环境综合整治、退牧还草、荒山造林等综合措施,加速林草植被恢复,实现区域生态状况“整体上稳定遏制、重点治理区域全面好转”。

2、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大力改善农村牧区的水利基础设施。重点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区的水利设施配套、农区人畜饮水解困、安全饮用水等工程建设,争取到xx年,消灭人畜饮水不安全因素;完成生态修复面积30万亩,完成全镇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二是大力改善农村牧区交通状况。抓住国家“xxx”期间实施“村村通”工程的机遇,加大全镇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力度,争取到xx年镇至嘎查基本建成黑色公路,重要工业基地、农业园区通水泥路和村村实现全部通公路的目标,全镇通乡公路通达率和通村公路通达率均达到100%。三是大力改善农村牧区通讯状况。继续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改善农村牧区通讯条件,争取xx年全镇广播和电视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通电话率达100%。

(四)加强农村牧区民主政治建设。基层*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直接关系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成败。

1、加强农村牧区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将农村牧区综合素质好、思想观念新、能干事、会干事的人选拔到农村牧区的嘎查村委会班子中,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的战斗力。要在全镇农村牧区深入开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大讨论活动,引导广大农村牧区*员学习贯彻*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的宗旨。要结合农村牧区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组织和*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加强农村牧区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继续搞好农村牧区*员干*现代远程教育,加大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引导农村牧区基层干*发扬求真务实、踏实苦干的工作作*,广泛联系群众,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关心和爱护农村牧区基层干*,继续开展农村牧区*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加强基层*风*政建设,巩固*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充分发挥农村共青团和妇联组织的作用。

2、切实维护农牧民的民主权利。健全嘎查村*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牧区公益性设施建设。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推动农村基层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 等社会丑恶现象,建设平安乡村,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宏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浩大,任重道远。加强组织领导,调动全社会参与,易于形成合力,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宏观指导,有利于减少浪费,节约资源,减少风险,少走弯路,促进又快又好的发展。

1、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建设新农村,不能凭主观想向和满腔热情办事,而应该用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要按照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分期计划,分步实施。既要注重经济指标,又不忽视社会发展指标;既要注意发展速度和规模,又不忽视质量和效益;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不忽视农民的主体力量;既要体现现代精神风貌,又不破坏农村文化底蕴;既要大胆创新,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意见,又要请专家论证;既要保证规划的科学化,又要保证实施规划的连续性,绝不能朝令夕改,人去事非。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镇地域广阔,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基础设施状况千差万别,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发展模式上要分类指导。比如,白音浩特嘎查交通便利、基础设施相对较好,是全镇人口、资源、生产要素比较集中的地区,是重点发展区,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开展以工促农的工业型新农村建设。同时,还可以发挥区位优势,招商引资,服务我镇,走第三产业服务型新农村建设之路。在新农村牧区规划建设上要分类指导,注意嘎查村布局有利于节约资源、发展经济。比如:人口、资源、生产要素比较集中地,的新农村新牧区规划可以高标准、多功能,进行一步到位式建设,而其他居住分散、基础设施条件差的地区可以分步实施,逐步完善。总之,一定要突破“标准化”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避免运动化,不搞“一刀切”,不搞人为的样板工程,更不搞所谓“达标验收”之类扰民的浪费的评比活动。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

3、以城带乡,社会参与。应发动、组织镇直*政**和企事业单位对口支持帮扶农村。探索城市与农村、企事业与农村结对帮扶的途径,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用现代理念教育农民,引导农民与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决裂,指导农村向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阔步前进。

1、局部地区和部门存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体育建设现象。

2、由于城乡差别,农村老年人参与文化体育活动的意识还不是很强。

3、缺少建设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匮乏,部分老年人想要进行文化体育活动无处可去。

4、由于体制原因,财权上移,基层无更多的活动经费用于老年体协活动的开展,老年体协工作开展受到很大制约。

5、基层从事老年体育工作的人员变动频繁,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6、参与老年文化体育工作的部门少,只靠老年体育一个部门形不成合力。

四、老年体协建设和工作开展的建议

1、建议加大老年文化体育工作宣传力度,增强老年人参与文化体育活动的意识。

2、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基层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3、加大活动经费投入,多部门参与,形成合力,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

4、建议设立老年体协专职工作人员,人员保持相对不变,使老年体协工作开展保持连续性。

5、加大工作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使老年体协工作开展有质有量。

关于牧区工伤保险调研报告

工伤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工伤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的重要途径,其覆盖面广、涉及职工职业领域之大以及其社会保障功能,是其他社会保险险种所不能比拟和替代的。也正因为其社会保障功能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原因,使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前提下,对保障工伤职工,特别是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如何加强工伤保险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劳动保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劳动保障问题,着力提高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更好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到社会保险各项工作中。通过专题调研活动,了解了工伤保险制度运行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扩大覆盖人群,解决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一、工伤保险调研的内容及调研情况

此次调研的内容:主要是工伤保险运行情况;全面落实工伤保险配套政策情况;工伤保险管理服务情况;工伤保险扩面征缴方法和措施等四个方面的重点内容进行了问卷式调研,由各旗组织专人对调研内容进行分类调查后,汇总上报。现将调研内容整理如下:

(一)当前全盟工伤保险制度运行情况。我盟自1998年实施工伤保险制度以来,在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指导下,从基础调查、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等方面入手,全面开展了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实施后,推行积极的工伤保险政策,全方位开展工作,于xx年成功实现了新旧制度的平稳过渡,使我盟工伤保险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截止xx年底,全盟参保企业已达298户,参保职工人数达31731人。其中,盟本级15549人、阿左旗7198人、阿右旗2600人、额旗1153人、阿拉善经济开发区5231人。工伤保险已覆盖了金融、交通、化工、煤炭等行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职工及农民工。十年来,我盟工伤保险制度从国有中小企业率先启动,到重点推进以煤矿、非煤矿山、建筑、等高风险行业的企业职工和农民工参保,并逐步向餐饮、住宿和商贸等服务行业延伸,扩面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配套政策得到逐步完善。

(二)落实执行工伤保险配套政策情况。一是在国家《条例》、自治区《实施办法》等主体政策的框架下,各统筹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业务操作流程和标准,规范操作。各统筹地区按照阿拉善盟工伤保险调剂金管理规定,由盟级调剂工伤保险基金,提高了突发性重大事故的抗风险能力。如xx年煤炭企业发生工伤事故211起、死亡17人,而工伤保险收入112万元、支出309万元、收支赤达197万元。但通过借款垫支等办法优先保障了高风险企业农民工的待遇支付问题。三是针对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贯彻落实自治区出台的1-4级工伤农民工及工亡农民工供养亲属一次性领取长期性待遇办法,促进农民工参工伤保险、进一步保障农民工工伤保险待遇。四是贯彻落实了企业老工伤人员相关待遇政策,将企业老工伤逐步纳入工伤保险统。五是提高了工伤保险待遇。分别于xx年、xx年两次调整了对1-6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护理费及工亡遗属抚恤费标准。六是规范经办业务。严格按照工伤保险经办规程办理业务。

(三)工伤保险管理服务情况。一是建立工伤保险机构,健全工伤保险规章制度。盟局在转发的自治区有关文件中就明确和细化了具体要求,便于操作。各统筹地区均建立了工伤事故报告制度,制定了劳动鉴定程序,建立伤残职工档案,按时上报工伤保险统计报表。二是工伤认定工作日趋完善,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1)建立了工伤报告登记制度,规范上报程序。要求用人单位发生工伤事故后24小时内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2)及时调查取证。接到报告后,我们在最短时间内赶到事故现场,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经过、伤亡情况进行调查、核定,认真做好调查笔录,取得第一手材料。(3)认真进行工伤认定。严格按照规定范围审核用人单位上报的材料,结合现场调查取证情况,认真进行工伤认定。为了降低工伤争议案件的发生,还成立了劳动行政、经办机构、安全监察、**交*、法院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工伤认定专家小组,商讨疑难工伤认定案件的工伤认定工作。三是伤残等级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纳入正规化。各统筹地区伤残等级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都由盟里统一组织。盟局成立了由有关部门组成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主要抓了以下工作:认真做好材料的审核工作;严把鉴定的身体检查关,做到医疗检查过程的客观公正;派人现场跟踪监督每个检查环节,避免了检查过程中舞弊行为,确保了鉴定现场工作秩序;成立义务鉴定专家库,开展医务鉴定时根据检查需要随机抽取专家名单,组成7人的医务鉴定专家小组,在劳动行政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封闭式劳动能力鉴定。四是实行差别费率制,建立工伤预防和安全生产激励机制。为加强参保单位工伤事故的预防工作,减少工伤事故,各统筹地区均实行了差别费率制度。我盟根据煤炭企业事故多发、工伤保险基金出现收不抵支情况,在认真测算基础上,及时将煤炭等高风险企业费率调整到3%。

(四)工伤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方法和措施。为了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我们全面实行了工伤保险扩面目标责任制,积极推进矿山等高风险企业参保工作,稳步扩大工伤保险参保范围。一是抓好高风险行业、企业的扩面工作。矿山、煤炭等高风险行业企业的工伤风险很大,工伤事故发生率很高,又是使用农民工较多的地方。我们对矿山、煤炭等高风险的行业企业,发扬啃“硬骨头”精神,深入企业蹲点宣传解释政策和耐心说服等途径积极扩面。二要抓好重点人群的扩面工作。把扩面的重点转到非公有制经济企业职工和矿山、建筑、交通、水利等基础建设和新上项目建设工地季节性农民工参保上。三是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我们在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加大了执法监察力度。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工伤保险扩面困难,覆盖面窄。虽然我盟各统筹地区都已实行了工伤保险社会统筹,但参保率不高。如一些工伤风险相对低的行业和企业、小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认识不高、意识淡薄,拒绝参保现象较普遍。而我们也没有相对强制性的扩面措施手段和鼓励性的扩面政策,扩面难度较大。

(二)基金抗风险能力弱。由于我盟参保职工不多,参保企业多数为高风险行业的企业。xx年以来我盟将煤炭企业的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后,工伤事故发生频繁,工伤保险基金支出逐年增加,出现工伤保险收支赤现象。再加之近几年在企业转制、破产和煤炭企业整顿过程参保职工流失严重,工伤保险基金征缴减少。因此,工伤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较弱。

(三)工伤保险业务人员短缺,业务经费严重不足。随着《条例》的实施和工伤保险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工作任务不断加大,业务操作急需实现微机化。人员短缺问题日趋突出,业务经费缺口增长很快,已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工伤保险深层问题和矛盾的研究不够。在工伤保险工作中,仍存在重工伤认定和待遇支付、轻工伤预防工作和工伤职工康复工作现象,导致被动地受理工伤认定后支付伤亡待遇。

(五)**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制度建设滞后,待遇偏低,侵害了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员的利益。

三、通过调研提出的整改措施和建议

一是加大依法行政力度,营造良好的维权环境。政府通过调动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加大工伤保险工作推进力度。如依法引导和迫使企业参加工伤保险;通过对侵害农民工工伤保障案件的查处、制裁,使未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应担负的法律义务,提高它们参加工伤保险的积极性,为维护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重视工伤事故的预防和工伤职工康复工作。工伤保险与预防、康复三者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目前,急需建立工伤保险与预防、康复并重的运行机制,从而达到在全社会形成预防为主,从源头上减少事故的目的。

三是继续抓好工伤扩面征缴工作。重点做好少数应参保而未参保企业、转制重组和新建企业参保工作,做到应参加工伤保险企业及职工都要参加工伤保险。同时,要加强宣传工作,不断增强企业依法参保意识和广大职工依法维护权益意识。

四是增加工伤保险业务投入,进一步规范管理。要建立工伤保险经费投入和奖励机制,落实伤保险业务经费,加大对工伤保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解决工伤保险取证调查设备问题,提高工伤认定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继续落实《条例》实施后的各项配套政策的制定及工作程序规范管理工作。

五是实行浮动费率制,与企业安全状况实行挂钩。这种激励性和促进性的工伤保险费率,能表现出公平的成本资源分配并有效促进资源成正比增长的良性发展,以达到鼓励用人单位、保障职工工伤安全的目的。

六是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工作。通过预防工伤事故来巩固工伤保险扩面的成果。劳动部门主动参与企业安监人员的安全生产资格培训办和新招用工人的岗前安全培训教育,将工伤事故防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培训。同时与工商和安监部门配合对安全事故多、伤亡职工多的企业予以坚决取缔。

七是建议国家出台**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制度。国家和自治区应尽快出台**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制度。以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提高**事业单位工伤人员待遇,保障其合法权益,以确保工伤保险政策的顺利进行。

总之,通过此次调研较全面了解到我盟工伤保险制度运行平稳,认真贯彻落实盟级统筹的各项政策制度,基本达到了“及时救治,足额赔付、预防为主、重在康复”的目标。为全盟各类企业及其职工提供更好的工伤保障环境,我们将继续抓好工伤保险制度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工伤管理和服务,让工伤保险制度为广大劳动者编织更加坚固的“安全网”。

第4篇 交通局农村牧区公路养护调研报告

一、前旗农村公路建设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1、基本情况

我旗境内国道2条120.722公里(省际通道、乌兰浩特至白城)、省道3条319.372公里(乌霍路、乌兰浩特至阿尔山、五岔沟-乌里雅斯太)、县道10条347.661公里、乡道30条722.156公里(xx年新增通乡公路38.1公里)、村道140条1278.411公里,分别占全旗公路总里程的 4.3%、11.5%、12.4%、25.8%、和45.8%。

截止xx年底,全旗21个苏木乡镇(办事处)已通油路(水泥路)的20个,占全旗的95.2%;全旗苏木乡镇(办事处)通公路率达100%;全旗263个建制村(嘎查)和国营农牧场连队,其中已通公路的达252个,占全旗村行政村(嘎查)的96%。全旗532个自然屯,已通公路的413个,占全旗自然屯的78%。

2、存在问题

(1)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大,配套资金额度大,由于我旗属区级贫困旗,财政收入十分有限,致使地区政府无力投入建设资金,资金瓶颈问题无法及时有效解决,影响工程进度。

(2)##旗农村公路建设标准相对较低(多以砂土路为主),并且桥涵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缺桥少涵现象十分普遍,公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断头路十有发生,加之近年车辆超载超限现象愈加严重,对原本承载能力较差的农村公路的破坏作用不断增大,因此公路网整体上呈现农村公路比重大、等级低、硬化里程少,桥涵设施不配套,路网等级较低的现象。

(3)由于原材料价格逐年提高,征占用永久性用地和临时性用地费用较大,致使公路建设成本提高。另外,部分农牧民对公路用地不支持,拒绝征用承包土地,给公路建设带来极大障碍。

(4)配套资金比例较大,地方财政困难无力投入建设资金。

(5)办理征占土地和林地手续繁琐,费用较大,困难较多。

(6)由于近年来前旗各项工程建设规模加大,致使天然筑路材料(中砂、砂砾等)相对紧缺,外加,前旗境内砂砾等料场数量和储量有限,开采材料的质量也呈下降趋势,已无法满足现有工程建设质量要求,急需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代替原有筑路材料。

二、xx年公路建设情况

1、计划

##旗xx年计划新建通乡水泥路80公里,其中索伦至索伦牧场22公里,额尔格图至图木吉33公里,哈拉黑至古迹25公里。

2、存在问题

(1)国家投资部分不足50%,地方配套资金压力较大。

(2)征占公路用地受到村民阻拦,困难较多,需要地方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互相配合和给予政策支持。

(3)筑路材料缺乏,个别项目或路段需购买,而且需要远距离运输,额外增加了施工难度和造价。

三、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建议

1、做好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提高做好征占房屋和土地工作,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2、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制度,严把施工设计质量关。

3、通过招投标选聘实际经验丰富,施工人员和设备配备齐全,资金力量雄厚的施工队伍进场施工。

四、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资金问题

1、养护资金少。养护资金缺口非常大,小额养路费自国家燃油税费改革后被取消,日常养护工作只能依靠上级单位拨付的少量养护资金维持,无法进行正常养护。

2、基础条件差。我旗现有养路设备少,机构陈旧,无法适应沥青等高级路面的养护要求。此外,养路道班配备不够,按照公路里程、养路定员、机械化程度等多方面考虑,全旗仅县级公路就需要设立养路道班18-20处,到目前为止只有三个养路道班,根本无法满足养路工作需求,更无法保障养路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3、养路取料难。目前,各乡、镇(苏木)、办事处的荒山大部份已经由集体或个人承包,导致养路取料困难,为养护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和争议。

五、执行国家各项制度方面

严格执行公路建设“四项基本制度”对提高公路建设质量、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施工管理都有重要意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招投标过程中存在个别单位或企业借资质投标的现象。

2、招投标工作虽然按程序、按要求进行,但其结果不能完全达到标准要求,大多数中标单位承诺进场的人员和设备与实际不相符。为了制约和杜绝类似现象发生,先后推行了履约保证金制度、从业单位信誉登记制度和工程进度、质量末位淘汰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对完善招投标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六、新农村建设环境下通村公路建设机制的探讨

1、结合国家新农村建设,跟据国家和地区公路建设规划,各苏木乡镇(办事处)、国营农牧场等对本辖区的通村公路建设做出可行实施规划。

2、由村民“一事一议”确定年度实施计划,筹集配套资金,解决征用公路用地等问题。

3、计划、配套资金和用地问题落实后,将计划上报交通主管部门按公路建设基本程序实施。

七、农村公路养护的几点建议

针对我旗农村公路养护存在的农村公路路况总体水平较低,区域间差异较大;农村公路养护治理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地方政府重建轻养现象比较突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养护资金缺少来源,资金筹措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正常养护无法维持等实际困难。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尽快深入推进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成立专业化养护机构,对全旗农村公路实行规范化、专业化养护。

二是继续推广“一事一议”有偿养护农村公路新方法,根据公路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养护任务,切实提高公路养护水平。

三是加大养护资金筹集力度,制定明确的公路养护资金管理办法,从而保障养护资金有可靠的来源。

四、前旗路政大队仅有4个路政人员编制,远远不能满足路政工作的实际需求,为更有效的维护路产路权,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局文件〔1995〕77号《关于下发“内蒙古自治区专职路政员配备标准及着装规定”的通过》精神,需增设25-30名路政编制。

五、由于没有超载卸载点,所以对超载超限车辆无法治理,需在重点路段增设卸载点,以更好的完善前旗路政工作。

“三分建,七分养”,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如何解决农村公路的管养问题,地方政府及沿线群众都应高度重视。

第5篇 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调研报告范本

一、 农村牧区生产力发展情况

(一)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昂素镇昂素嘎查位于昂素镇区东南部,属于典型的牧业嘎查,总面积48万亩,下辖巴音哈达、桃里木、昂素、塔马哈赖、西日陶勒盖5个牧业社,居住着168户农牧民,总人口766人,其中蒙古族599人。全嘎查有大小牲畜51911头只(其中绵羊26819头只、山羊23593头只、大畜1499头只),水浇地7866亩(其中青贮2500亩),20xx年牲畜出栏率达42%,粮食总产量达464000公斤,嘎查集体经济收入达250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6800元。

(二)农牧业科技推广、科技入户:先后投入资金10余万元,引进优良品种12个,推广适用技术14项,购进大中型农机具21台套,组建农机服务队3个,近年来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科技入户率达100%。

(三)农牧业基层设施建设:昂素嘎查距昂素镇区2公里,距敖镇98公里,距乌审旗达掌线30公里,地下水资源和草场、耕地资源十分丰富,人均占有面积大,饲草料资源充足,经济互补性强,路、电、讯、邮等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相对较好,各项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发展现代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现全嘎查有黑色柏油路15公里,乡村公路40公里。有10千伏输电线路19.8公里、0.4千伏低压线路2.2公里。接入了二级光缆干线,建立无线接入基站,基本实现了移动通讯无盲区。

(四)农牧业增长方式:昂素嘎查属于典型的牧业嘎查,其主要经济来源依靠畜牧业,增长方式依托牲畜改良、小区养殖、以种促养以养增收等手段。现全嘎查已建成高标准养殖小区2个,牲畜改良站点3个。昂素镇南与乌审旗苏力迪牧业大苏木毗邻,北与鄂托克旗阿尔巴斯牧业大苏木接壤,是鄂尔多斯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中心地带,现昂素镇正在全力争取四季青肉联厂落地生产项目,昂素嘎查距昂素镇区较近,流通体系相对较好。

(五)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与发展:20xx年昂素嘎查连户组建农机服务队3个。

二、农牧民收入情况

(一)农牧渔业生产性收入和非农牧渔业生产性收入:

(二)打工经商情况及外部增收渠道:

(三)补贴等政策落实情况:近年来国家推行“三项补贴”政策,增强了农牧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并让农牧民增强了发家致富的信心,昂素嘎查粮食播种面积较少,加上补贴额度甚微,所以对当地的农牧民增收影响不是很大。20xx年昂素嘎查直接补贴落实到位22万元,补贴标准每亩粮食作物补5.5元。农机具购置补贴自实行以来,补贴是按农机部门的售价做为标准,实行农牧民出资50%,上级部门补贴50%的方式进行,截止目前,我昂素嘎查农机具补贴落实到位12元。良种补贴一直以来是由旗与镇两级从财政中自行补给。

三、民主法制建设情况

(一)嘎查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昂素嘎查于20xx年3月份进行了嘎查*支*换届工作。现共有*员23名,其中60岁以上*员6名,45岁以下*员11名,女*员6名,流动*员3名。近来年,昂素嘎查基层组织建设在上级*委和镇*委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以“双六”工程、“6668”目标工程、“1234”突破工程为主题,以加强*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员队伍建设为主线,以发展农牧区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根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为全面实现农村牧区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了农村牧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为:一是能够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重视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支***能够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两委”班子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二是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措施得力,并得到有效落实。三是*在农牧区的基本政策得到全面贯彻,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健康推进,农牧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区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大多数农牧区基层*组织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形成以*组织___基层组织配套建设格局。四是农牧区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较大成效,农牧民群众民主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社会风气良好,农牧区社会稳定。

(二)嘎查村民民主自治情况:昂素嘎查于20xx年4月份进行了嘎查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一直以来能够坚持和完善嘎查村民会议或代表会议制度,并按要求成立了嘎查村民理财小组和嘎查村务监督小组,积极开展*员和嘎查村民代表议事活动,重大事项在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前,*支*、嘎查村委员会能够认真听取*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能够严格实行由嘎查村民(代表)评议*员、干*的制度,嘎查*支*、

委员会、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组织建设,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嘎查村务公开制度落实情况:昂素嘎查村务公开主要依靠张榜公布、召开嘎查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等方式公布。嘎查每年进行村务公开4次,为每季度一次,分别是3月份、6月份、9月份和12月份。公开内容主要有:每年的经济目标任务、计划生育指标、征用土地及宅基地审批、救济款物的发放、有关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嘎查村干*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工资(补贴)的确定和项目的确定、嘎查村的公共事业和财务公开等。

(四)普法教育开展情况:为切实加强以司法所、派出所、法庭为主体的法律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20xx年,昂素镇拿出11.2万元对法律服务机构的办公场所进行了建设,并配备了专车。规范和完善嘎查财务、村务公开以及镇政务公开制度。认真执行国家税费改革和减轻农牧民负担的政策,保障农牧民依法承包使用土地、草场的权益。

四、农村牧区社会、文化建设

(一)农村牧区人口、教育及文化建设

1、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和“两免一补政策”。

2、农牧民培训:农牧民培训主要采取举办培训班、外出参观考察、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农牧民培训制度健全,并能够认真落实。

3、文化事业:因昂素嘎查距昂素镇区较近,文化活动室、学校等主要依托镇区。昂素镇现有小学1所;文化站1个,有工作人员5名。昂素镇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是保留蒙古族传统文化最完整的地方之一,这里拥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而且文化资源丰富,民间曲艺、民族服饰、饮食、歌舞、马术文化、祭祀礼仪等民俗风景随处可见。举世闻名的阿拉格苏勒德(花纛 )就位于昂素镇苏力迪嘎查境内,辖区内还有马良诚顾寿山革命列士纪念碑、阿日来庙、包日陶勒盖敖包、走马俱乐部、古树奇观、布日德草原、哈日根图庙等很多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浓厚的民族文化景点。

(二)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重点发展教育事业和卫生事业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进一步加大公共卫生、医疗卫生的投入力度,改善医疗环境,建立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其它农牧区社会保障制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农村牧区医疗卫生:因昂素嘎查距昂素镇区较近,农村牧区医疗卫生建设都在镇区,昂素镇现有卫生院3个,20xx年实行了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镇政府拿出6万多元,为农牧民代缴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基金农牧民自筹部分的50%,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以上,昂素嘎查参合率达100%。

(四)农村牧区治安状况:昂素镇现有法庭1个,工作人员名;司法所1所,工作人员2名;派出所1个,工作人员6名。20xx年镇政府成立了排查矛盾纠纷领导小组,全面落实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进一步落实了社会稳定工作责任制和“严打整治”各项措施,确保了社会稳定,社会治安人民群众满意。

五、农村牧区改革情况

(一)农村牧区经营体制:以畜牧业为主

(二)农村牧区税费改革:从20xx年国家实施农村牧区税费改革以来,我镇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农牧业税以全部免去。

(三)旗县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20xx年税费改革后,财政体制由上缴财政改为补助财政,20xx年实行了“镇财旗管”。

(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昂素镇设有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含改良、农机、科技、林草水利),工作人员8名;草原执法大队,工作人员6名;动物检疫站,工作人员7人。目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管理大多沿用行政管理模式,以科技人才管理___新体制尚不健全,农技推广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同时,基础设施差,经费投入紧缺,致使农技推广机构根本无财力和精力进行技术推广工作,许多农技推广项目缺乏启动资金。

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重点建设内容。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因农牧户居住分散,农牧户通电率仅为8.3%,乡村道路较差,生产机械化率低,养殖和居住布局不尽合理,绿化率低,社会保障水平低。

第6篇 牧区扶贫状况调研报告

牧区扶贫状况调研报告

一、概述

_____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牧业旗。全旗共辖8个苏木镇;161个嘎查(村),其中以牧为主的嘎查90个、以农为主的村71个;568个村民组(独贵龙);总人口17.85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12.76万人。20xx年6月末,全旗牲畜总头数198万头(只),但贫困农牧民(未解决温饱和低收入人口)人均饲养牲畜仅3个羊单位。

_____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经过多年的扶持与发展,全旗的贫困程度虽有所减轻,但受自然灾害、地理环境、人口素质、农牧业基础设施状况等影响,贫困面还比较大,贫困程度还比较深,到20xx年底仍有42个贫困嘎查村,占全旗嘎查村总数的26%,未解决温饱人口1.68万人,低收入人口2.11万人,分别占农牧业总人口的13.2%和16.5%,无灌溉饲料地或人均不足1亩水浇地2.7万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21%,特别是牧区无畜少畜户(人均不足5个羊单位)人口2.2万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17.2%.。

二、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

(一)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

目前,在牧区贫困户中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六种情况:一是因病致贫,比如因家中一人或几人患了一种需长期医治的疾病,每年需花费不少医药费而贫困,约占贫困户的50%;二是因灾致贫返贫,主要是长期的自然灾害使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得不到改善,收入低,加上底子薄,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生产性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活而致贫,约占贫困户的25%;三是因学返贫,主要是学杂费逐年增高,一个学生从小学读完大学就得需要几万甚至十几万元,不仅大学的学费居高不下,就中小学的杂费也让一些农牧户难以承受,特别是近年学校大量合并,多数自然村都没有小学,许多小学生和学前班孩子都需要家长陪读,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开支都很大,一个小学生一年也需要几千元的费用。约占贫困户的10%;四是因残致贫,有些家庭的主要劳动力致残或是残疾人,因不能从事正常的劳动,更不能去谋取发家致富的非常复杂的事情而致贫,约占贫困户的5%;五是懒惰致贫,一家人不好好种地养畜,更不会去勤劳致富,一年到头等救济而贫困。约占贫困户的5%;六是其他原因致贫返贫,如孤寡、借贷等原因致贫返贫,约占贫困户的5%。

(二)影响和制约贫困农牧民脱贫解困的主要因素及存在问题

1、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

右旗自古以来就有“旱巴林”之称,十年九旱,低山丘陵面积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十分频繁。1995年秋,全旗遭受百年不遇旱霜冻,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1.9万亩,返贫人口达1.02万人;1998年7月全旗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直接造成经济损失1.61亿元,返贫人口达3.07万人;20xx年8月16日遭受6.3级地震,持续时间30多秒,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250万元,返贫1.87万人;20xx年春旱十分严重,6月20日以前降水量不足10毫米;20xx年更是多灾之年,不仅遇到了30年不遇的夏秋连旱,而且在9月5日至9月8日,北部的4个苏木镇又遭受严重的雪灾和霜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48.5万元,11月3日又发生了4.2级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1.4万元,预计总返贫人口2万人左右。同时,全旗有近5万多人生活在布病、地甲病、结核病、高氟水等地区,致病患者多达1.3万人,因病致贫现象较多。

2、农牧业基础建设薄弱、生产单一,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右旗目前有耕地面积62.25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为15.55万亩,人均1.21亩,主要集中在东南部西拉沐沦河北岸的冲击平原,这一地区履盖1个苏木、2个镇1万多人。近年来,全旗的扶贫开发工作主要以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但应对连年频发的旱灾、洪灾、雹灾、早霜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不强,这些不仅制约了农牧民增产增收,并易因此而致贫、返贫。截止20xx年底,全旗仍有三分之一的贫困独贵龙仍是以养牧为主,其他收入基本没有,生产生活都靠卖畜,至今尚有无畜户或少畜户(人均不足5个羊单位)5400多户。

3、农牧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程度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调节的比重日益增大,对于一家一户以分散经营方式为主而文化素质偏低的农牧民来讲很难对诸多的市场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如果同一品种的农畜产品在某一阶段的供给大量增加,而国内需求增辐不大,产品不能大量出口时,农牧民收入就会大幅降低。

与此同时,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用于农牧业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大量涌现,要求农牧民加强这方面技术的学习,并将其运用到生产经营中来,绝大部分农牧民则无所适从,很难把先进适用且市场需求空间较大的新品种和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中来。

另外,一些贫困地区农牧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 斗、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干劲。

4、牲畜分配不均,牲畜占有量差距大。

牲畜是牧民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但多数地区牲畜分配不均,多的多少的少,据统计,全旗18.5%的养畜大户饲养着全旗70%的牲畜,如岗根苏木张勇一家4口人,饲养700多只羊,人均175个羊单位。而贫困农牧民(未解决温饱和低收入人口)人均饲养牲畜仅3个羊单位,还有一部分无畜户。

5、劳务经济发展缓慢,富余劳动力比较多。

劳务经济发展缓慢,随着农牧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原来大量的手工劳作被机械代替,就使一大部分农牧民从以往的生产劳动中摆脱出来,形成大量劳动力资源闲置。目前,全旗有闲置劳动力达3.5万人之多,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和语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务输出量不大,仍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力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加上近年禁牧舍饲又使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重新返回牧业生产中,劳务输出难度大。每年组织输出人数在1万人左右。

6、牧区生产生活支出高,成本大,收入不稳定。

一是牲畜这种生产资料的生命性决定了牧区具有人畜双重消费的特点,特别是一遇灾年,需要购买大量饲草料,出现成本大于销售的现象。同时,禁牧舍饲也加大了牲畜饲养的成本。二是由于牧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牧民在教育、医疗、交通、水电、食品等方面消费较高,年人均达1264元,占纯收入的52%。三是与农区建设相比,国家对草原建设投入较少,畜牧业基础建设欠帐较多,需要建设投入较大,牧民自己无力承担。加强畜牧业基础建设,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是提高农牧民收入的先决条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四是扶持牧户所需投入较大,如每户建一处草库伦(6000元),扶持10个羊单位母畜(3000元),每户需投入9000元。据统计,全旗1128元以下收入的牧户有17285户,约需投入1.5亿元。五是右旗属高寒低温区,且持续时间长,取暖时间长达6个月,牧民维持基本生存状态所需开支较大。

7、公共设施落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全旗每百平方公里有乡镇0.078个,每百平方公里有等级公路4.2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有医疗机构(含医疗点)0.25个,每百平方公里有中小学1.04个。一半以上的嘎查村不通电话。尽管各嘎查村已经通电、通路,但村路质量还有待于提高,电网质量和电价仍存在很大的城乡差别。同时,又是地甲病、氟病等地方病区,全旗病区人口达4万多人,占农牧民人口总数的34.6%。

8、扶贫开发资金投入不足。20xx-20xx年,每个“千村扶贫开发工程” 的嘎查村3年投入资金20万元,项目只能覆盖1-2个独贵龙组,发展灌溉饲料200—400多亩地。如20xx年财政扶贫资金项目中直接到村到户资金额为213万元。项目覆盖人口3万人。人均只有71元,远远不能达到解决温饱问题的要求。这样只能解决极少一部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另外,由于牧区农牧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路途较远,项目建设成本相对其它农区就高一些,费用大一些。

三、牧区扶贫开发中值得借鉴的一些做法

在扶贫开发工作中,主要坚持开发式扶贫和到村、到户原则,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实现低收人口稳定增收为目标,主要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世行贷款扶贫,产业化扶贫,移民扩镇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为尽快改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创造了基本条件。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值得在今后工作中借鉴和继续应用。

1、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资金投入分散,扶贫成效不明显的问题。从20xx年起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本着“渠道不变、投向不乱、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项扶贫资金,集中投入,配套使用,加大了对重点嘎查村项目实施的投入力度。

2、产业化扶贫项目从调整产业结构出发,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一是通过扶持培育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增强其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贫困农牧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合作共赢关系,最大限度地降低贫困农牧民进入市场的风险。二是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加大了对种养殖基地的建设,重点扶持培育出一些扶贫专业村、专业小区,通过产业化建设,使小区(专业村)的贫困农牧民实现脱贫致富。

3、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是加快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实现“减少农牧民,富裕农牧民”,的新的战备性扶贫措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定单培训”方式通过各培训机构对那些收入低、生活困难、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劳动力进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真正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从而达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

4、科技扶贫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特别是项目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都离不开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持和保证,离不开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5、社会扶贫对扶贫开发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是一项社会性工作,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或一个项目能完成的任务,必须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让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扶贫工作中来。在这项工作中,市直、旗直各扶贫联系单位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进一步探讨解困办法和扶贫的新途径

扶贫开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工作重点和难点摆在了各级扶贫部门工作者面前,进一步研究探讨贫困地区的解困办法和扶贫的新途径是一项新的课题,根据多年的扶贫工作经验,鉴于以上牧区贫困户存在的不同致贫返贫的因素及存在问题,采取不同类型扶贫方式十分必要。贫困原因不同,贫困程度不同,其脱贫的难度也各不相同。对某种原因暂时致贫返贫的,如因小孩上学,或盖房娶媳妇而致贫的家庭,当儿女走上工作岗位或儿媳妇娶进门后,此类家庭通过自己艰苦创业,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脱贫。如果在扶贫工作中再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扶持,这类家庭脱贫速度会更快。但是,对天灾、人祸等原因致贫的贫困户就不同了。特别是一些家里有长年卧病在床需医治的病人,因自身无力也无法从事或找到一个什么职业,那么,脱贫的难度就会相当大。

所以,如果不从这些具体方面来研究问题,只是简单沿袭过去的结对挂扶、给钱给物、扶持致富项目等扶贫工作的思路、办法,只能是治标而不治本。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必须根据当前贫困户结构对症下药,重新调整扶贫工作思路。应当全方位、全覆盖的建立、健全一种新的运行机制和政策。以下几种方式仅供探讨。

1、对通过扶持能够在一定时限内脱贫的贫困户,应当继续采取“扶”的政策和办法。在过去的扶贫工作中,我们也积累了许多好的做法与宝贵经验,仍然可以在这类贫困户扶贫中继续运用。

2、对因病、因残等原因致贫的贫困户,脱贫对他们来说极其困难,为此,应当对他们实行特殊的保障政策。一是医保,二是养老保险。由政府出钱,为这些贫困户建立专门的医疗养老保险,确保他们以后过上基本无忧的生活。

3、对特殊无正常收入来源的贫困户来讲,应当以政府为主“养”起来。尽管当前已在农村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是,在并未全部覆盖到位、标准较低的情况下,并没有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因此,要根据这个地区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至少按满足正常生活需要测算适当的比例给予生活保障。至少帮助他们修建好住房,不再漏风漏雨。另外,再辅之实行社会救助、结对帮困等办法,从而真正让这少部分人摆脱贫困。

4、对于农村牧区懒汉型的贫困户只是极少数的,但确实存在,每个村都会有。对这种贫困户,不能像平常那样再去用救助的方法,不能一味地去扶,否则,越扶越懒。要采取“逼”的办法,根据不同对象,由乡、村两级负责,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并帮助教育他们自食其力,自己找饭吃。对经过帮助仍懒惰不干的贫困户,不再列入帮扶范围。

5、对于**部门联系帮扶贫困户这项工作,今后只帮能脱贫的贫困户,同时,每个部门都拿出一些资金进入“保、养”基金专户统筹,按照新的“保、养”制度使用。同时,应当发动企业、单位以及富裕起来的农民,像“希望工程”那样,自愿参加,自找对象,结对帮扶。从而形成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参与的新型运作机制。

以上几种方式方法只是对今后扶贫工作方面提出的一种思考,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关键是效果,关键在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性制度的前提下,形成以旗、乡(苏木)两级政府为主,社会为辅的扶贫工作制度、政策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

第7篇 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情况调研报告范例

xx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当前指导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就是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中的 “五个统筹”之首,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无疑更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的意义。要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通过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消除城乡差距,率先走出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乡互动发展的新路子。大力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交通运输工作,推动农村道路交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道路交通的服务水平,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出行和致富的基本需求。

科左后旗交通运输局遵照中共通辽市委政策研究室文件通知精神,结合我旗交通运输实际,围绕“政府公共服务如何向农村牧区延伸”这一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方式采取实地考察、走访座谈及对相关材料分析等方式。现将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一、科左后旗交通运输概况及农村牧区公路公共服务现状

目前,我旗公路的路网构成是:2条高速公路长春至深圳高速公路(东线),境内总里程44.551公里,通辽-赤峰高速公路,境内总里程29.93公里;2条国道(g304)丹东-霍林河、(g203)明水-沈阳,总里程1092.786公里;1条省道(s305)金宝屯-阜新,总里程157.733公里;4条县道(甘朝线、查甘线、通库线、通阿线),总里程312.358公里,有路面里程295.6公里,均为三四级公路,另有1座大桥,1座中桥,4座小桥,83道涵洞;30条乡道,总里程783.90公里,有路面里程为721.84公里,均为三四级公路,另有1座大桥,155道涵洞;157条村道,总里程xx.796公里,有路面里程为1947.73公里,均为四级公路,另有9座小桥,254道涵洞。从总体情况看,目前全旗公路长期由于投资不足,个别路线超过使用年限,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致使有些路面损坏严重,不同程度影响和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

1、交通运输供给能力不足,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总量不足,运网密度较小,通达深度不够,技术层次不高;总体运输能力对交通运输需求发展的储备较小,繁忙通道运力不足,高峰时期牺牲服务质量保运量的情况明显。具体表现在:

(1)农村公路客运站严重不足。根据xx年统计,我旗境内共有客运班线119条,客运班次179班次,客运班车173台辆,共设客运站13个,涉及12个乡镇苏木,262个行政村,年运输量1111班次,旅客周转量52921万人公里,货运量1105万吨,货动周转量67692万吨公里。

(2) 偏远落后地区运网密度较小,虽然截止xx年底理论上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工程,但是由于撤乡并镇导致一些村屯并未能实现村村通,也从此失去了村村通的机会。

第8篇 牧区调研报告范文

(一)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昂素镇昂素嘎查位于昂素镇区东南部,属于典型的牧业嘎查,总面积48万亩,下辖巴音哈达、桃里木、昂素、塔马哈赖、西日陶勒盖5个牧业社,居住着168户农牧民,总人口766人,其中蒙古族599人。全嘎查有大小牲畜51911头只(其中绵羊26819头只、山羊23593头只、大畜1499头只),水浇地7866亩(其中青贮2500亩),2005年牲畜出栏率达42%,粮食总产量达464000公斤,嘎查集体经济收入达250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6800元。

(二)农牧业科技推广、科技入户:先后投入资金10余万元,引进优良品种12个,推广适用技术14项,购进大中型农机具21台套,组建农机服务队3个,近年来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科技入户率达100%。

(五)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与发展:2005年昂素嘎查连户组建农机服务队3个。

二、农牧民收入情况

(一)农牧渔业生产性收入和非农牧渔业生产性收入:

(二)打工经商情况及外部增收渠道:

(三)补贴等政策落实情况:近年来国家推行“三项补贴”政策,增强了农牧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并让农牧民增强了发家致富的信心,昂素嘎查粮食播种面积较少,加上补贴额度甚微,所以对当地的农牧民增收影响不是很大。2005年昂素嘎查直接补贴落实到位22万元,补贴标准每亩粮食作物补5.5元。农机具购置补贴自实行以来,补贴是按农机部门的售价做为标准,实行农牧民出资50%,上级部门补贴50%的方式进行,截止目前,我昂素嘎查农机具补贴落实到位12元。良种补贴一直以来是由旗与镇两级从财政中自行补给。

三、民主法制建设情况

(一)嘎查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昂素嘎查于2006年3月份进行了嘎查*支*换届工作。现共有*员23名,其中60岁以上*员6名,45岁以下*员11名,女*员6名,流动*员3名。近来年,昂素嘎查基层组织建设在上级*委和镇*委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以“双六”工程、“6668”目标工程、“1234”突破工程为主题,以加强*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员队伍建设为主线,以发展农牧区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根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为全面实现农村牧区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了农村牧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为:一是能够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重视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支***能够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两委”班子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二是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措施得力,并得到有效落实。三是*在农牧区的基本政策得到全面贯彻,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健康推进,农牧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区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大多数农牧区基层*组织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形成以*组织___基层组织配套建设格局。四是农牧区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较大成效,农牧民群众民主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社会风气良好,农牧区社会稳定。

(二)嘎查村民民主自治情况:昂素嘎查于2006年4月份进行了嘎查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一直以来能够坚持和完善嘎查村民会议或代表会议制度,并按要求成立了嘎查村民理财小组和嘎查村务监督小组,积极开展*员和嘎查村民代表议事活动,重大事项在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前,*支*、嘎查村委员会能够认真听取*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能够严格实行由嘎查村民(代表)评议*员、干*的制度,嘎查*支*、委员会、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组织建设,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嘎查村务公开制度落实情况:昂素嘎查村务公开主要依靠张榜公布、召开嘎查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等方式公布。嘎查每年进行村务公开4次,为每季度一次,分别是3月份、

6月份、9月份和12月份。公开内容主要有:每年的经济目标任务、计划生育指标、征用土地及宅基地审批、救济款物的发放、有关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嘎查村干*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工资(补贴)的确定和项目的确定、嘎查村的公共事业和财务公开等。

(四)普法教育开展情况:为切实加强以司法所、派出所、法庭为主体的法律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2005年,昂素镇拿出11.2万元对法律服务机构的办公场所进行了建设,并配备了专车。规范和完善嘎查财务、村务公开以及镇政务公开制度。认真执行国家税费改革和减轻农牧民负担的政策,保障农牧民依法承包使用土地、草场的权益。

四、农村牧区社会、文化建设

(一)农村牧区人口、教育及文化建设

1、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和“两免一补政策”。

2、农牧民培训:农牧民培训主要采取举办培训班、外出参观考察、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农牧民培训制度健全,并能够认真落实。

牧区调研报告(8篇范文)

牧区扶贫状况调研报告一、概述_____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牧业旗。全旗共辖8个苏木镇;161个嘎查(村),其中以牧为主的嘎查90个、以农为主的村71个;568个村民组(独贵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牧区相关文章

  • 牧区调研报告(8篇范文)
  • 牧区调研报告(8篇范文)70人关注

    牧区扶贫状况调研报告一、概述_____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牧业旗。全旗共辖8个苏木镇;161个嘎查(村),其中以牧为主的嘎查90个、以农为主的村71个;568个村 ...[更多]

  • 牧区扶贫状况调研报告(3篇)
  • 牧区扶贫状况调研报告(3篇)59人关注

    牧区扶贫状况调研报告一、概述_____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牧业旗。全旗共辖8个苏木镇;161个嘎查(村),其中以牧为主的嘎查90个、以农为主的村71个;568个村 ...[更多]

  • 牧区调研报告(11篇)
  • 牧区调研报告(11篇)30人关注

    一、概述xx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牧业旗。全旗共辖8个苏木镇;161个嘎查(村),其中以牧为主的嘎查90个、以农为主的村71个;568个村民组(独贵龙);总人口17.85万 ...[更多]

  • 牧区扶贫调研报告
  • 牧区扶贫调研报告17人关注

    牧区扶贫状况调研报告一、概述_____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牧业旗。全旗共辖8个苏木镇;161个嘎查(村),其中以牧为主的嘎查90个、以农为主的村71个;568个村 ...[更多]

  • 农村牧区调研报告(3篇范文)
  • 农村牧区调研报告(3篇范文)12人关注

    xx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动经济与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