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标准化调研报告
再一次来到文西村农户彭著荣家,彭著荣从李子树上摘下一一个李子叫我品尝,通过交谈,了解到文西村的农户虽大部分都已征地拆迁,但剩余的农户大多数家里都种有李子、枇杷等果树,当前正是这些果树收获的时候,如何利用农业标准化,使农民增收,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一、农业标准化建设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标准化工作对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出口、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推动农业标准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质监部门目前和今后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是农业标准化建设,增强农民市场观念。通过农业标准化建设,制定发布农业地方标准,农民群众掌握了标准,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从而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也增强了农民市场观念、市场意识。
二是农业标准化建设,打造一批农产品品牌。农业的竞争是农产品品牌的竞争,有了品牌就有了市场准入证,通过推行农业标准化,使其获得国家注册商标,取得绿色食品或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打造一批农产品品牌。
三是农业标准化建设,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实施标准化生产,使种、养标准化基地实行规范化管理,改变农民传统的粗放型种植观念,追求品质和质量,依靠科技,精耕细作,及时更新品种,严格控制病虫害的防治环节,通过科学管理蔬菜品质有所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标准组织生产, 促进农产品的深加工,使之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四是农业标准化建设,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标准化模式下的订单农业确保农民在生产环节能够获得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在当地*委、政府、等部门的支持下,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开展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将有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二、当前农业标准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看,我们的农业标准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农业标准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不足,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下形成的农业经营模式的惯性作用,我区的大多数农户和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认识不足,思想保守,零散种植,粗放经营,很难形成规模;二是标准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区还没有制订的农业标准,标准体系还没有完全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农业环境标准、质量安全标准、农业工作管理标准、农业生产操作规范还不健全,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标准的贯彻实施力度也不够,农业无标准生产的现象较普遍;三是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对农业的拉动作用有限;四是农业标准化建设投入不够,农业标准化工作体系不够完善,农业标准化基础薄弱。
三、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对策建议
“xx”期间,___、国务院提出加快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xx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要进一步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这既给农业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推进农业标准化,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创造了良好机遇。我区农业标准化建设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产品安全,做好特色优势农业项目的结合文章,进一步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市场拉动、农民主动“四位一体”的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新格局。
一是政府推动。各级政府要明确抓农业标准化就是落实“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的有效手段,就是抓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要把农业标准化建设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纳入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的议事日程全面规划。要建立健全由质监、农林、财政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机构,切实转变监管职能,不断加强标准体系、推广体系、监测体系建设和宣传培训、试点示范以及农业投入品整治等方面的服务工作。要结合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列入各级财政预算。要创新机制,在土地使用、税费征收、银行贷款等方面制定农业开放优惠政策,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使农业标准化走向社会,走向企业,走向千家万户。
二是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企业是带动农业标准化的关键。要大力发展龙头企业,用好用活中央、市关于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相关企业要不断创新与农民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行“合同”、“订单”农业,并采用利润返还、二次结算让利、生产要素入股分红等方式,形成比较稳定的产销关系,不断增强带动能力。
三是农民主动。广大农民朋友要从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先进典型中总结经验,进行经济效益对比,不断增强实施农业标准化的主动性。要积极学标准、用标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科学种田、标准养殖素质。要跳出“农业就是种粮养猪”的单一结构,告别“撒下一把种子长出菜来就能卖,端一盆饲料养出猪来就能挣钱”的简单思维,树立“跑田坎不如跑市场”,“学经验不如学标准”等现代农业新理念,建设像**一样,以生态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农业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田向车间、农民向工人、农村向小城镇的根本转变。
建立基层标准化统计局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资源配置作用在不断加强,社会经济发展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级政府更加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征,更加侧重于对区域经济统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和整理。因此,自从xx年1月份以来,在地统计管理制度改革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被提上议事日程。通过在地统计管
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各级统计部门因地制宜地应用相应的统计方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全方位的统计,发挥着统计信息在社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基础作用,从而显示了统计工作在社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在实施在地统计的过程中,各级统计机构特别是县(区)级统计局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统计方法制度不健全、基层统计单位数量急剧增加、统计调查指标越来越细化、开展调查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面对同级政府部门开展统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等等。诸多客观因素要求县(区)级统计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和基层统计调查队伍,进行统计制度创新和统计工作创新,不断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如何有效促进县(区)级统计局的资源整合,使其在新社会经济形势下能履行统计职能,发挥其在监测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市**区统计局在近年来的工作中,提出了“建设标准化统计局”的目标,并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和研究并提出了建设标准化统计局的有效组织模式。
一、县(区)级统计局的工作现状
在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系下,县(区)级统计局是县(区)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在业务上受上级统计部门的指导。因此,在工作上,县(区)统计局的各项日常工作具有双重性特点,所以,从县(区)级统计局的目前现状来看,具有工作人员少、工作量不断加大、统计职能偏失及办公条件相对紧张的局面。
1、工作人员状况。以**区统计局的情况看,在地统计前全局只有5人,3位局长、2办事员兼科长,各项工作均是业务局长带头做,每人要对口市统计局的多个业务部门,工作紧张程度可想而知。在地统计后成立了城市综合抽样调查队,招录了工作人员和在地统计员,近年来区政府通过干*调配、安排军队转业干*和招录公务员,目前全局人员共22人。按照区政府三定方案成立了三科一队,能比较全面地履行本区域内的统计调查工作。但是按照对口市统计局的工作任务,不论专业大小和工作量的多寡,每个条口只能安排一个人负责统计业务,在部分专业和工作上还存在“一人多头”的现象。在对**市六城区的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相对于繁多的统计业务和双重的领导部门,县(区)级统计局的人员状况仍然显得相对紧张。
2、统计工作量情况。在地统计前,区统计局只统计本区属的调查单位,并相应承接市统计局、城调队下达的部分抽样调查和专项调查。在地统计特别是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后,各专业限上调查都进行了调查扩面,并对从未开展的社会服务业、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抽样调查,劳资统计全面在地并要求扩面调查,统计行政管理也逐步实行区域化管理,因此在统计业务上,出现了统计工作量急剧上升的局面。同时,在地统计以后,区政府更加关注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加注重通过统计专项调查来了解社情区情。因此,县(区)统计局面临开展优质统计服务所带来的工作量也急剧上升。
总之,统计工作的覆盖面扩大、统计调查细化、统计服务更深更广,在客观上都促使统计局工作量的增加。
3、统计职能履行情况。在地统计以后,县(区)统计部门既要应对各专业开展的统计调查、各种统计专项调查,还要以统计基础工作和统计资料为依据,创新开展各项统计服务工作。在现实的统计实践中,以统计局现有的工作人员应对两方面的统计职能,其大量的工作时间则安排在统计调查、电话催报、报表审核录入和上报上,而开展专题调研和统计分析,开展统计服务的时间却很少。因此,当前统计工作存在着疲于基层调查、无暇统计研究与统计服务,在统筹工作时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顾此失彼,这与统计工作的职能要求相比,其职能履行存在这不到位的情况。
二、实施在地统计工作以后,基层统计局面临的新形势
xx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以后,在地统计工作得以全面实施,并取得了既定的成果。市局各专业的统计调查单位被所属县(区)统计局接管,部分统计行政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区域化分解,县(区)统计局也及时补充了工作人员,确保了在地统计的有效实施。但是,在实现的统计工作实践中,在地统计为县(区)统计部门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地统计后,基层统计局所开展的基层调查单位数量急剧增加,上级部门下达和本区同级委托的专项调查也与之增多,开展统计咨询与服务的工作量也相应增大。面对大量的统计工作,对现有工作人员来说无疑显得人员的缺少,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招录工作人员,充实到统计工作队伍中来。当工作人员得到充实以后,又面临办公场所、办公条件和办公经费的紧张,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统计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根据具体的物质条件,得到适时的解决。
2、在地统计带来的新挑战。实施在地统计后,各县(区)统计局所开展调查的统计对象将覆盖本行政区域内所有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居民。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来看,原区属统计单位和市在地下放单位只覆盖了部分行业的部分单位,行业统计还存在着扩面的必要性;对部分没有开展统计调查的行业,因没有既定的统计调查方法和制度,需要创新性地开展调查工作,以取得相关的统计数据。面对当前统计工作所带来的压力,如何扩大并作好现有调查行业的统计调查工作,需要开展必要的工作方法创新,以达到在开展统计催报、报表审核和录入方面节约有限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如何做好诸如社会服务业、科技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统计调查,需要开展统计方法制度创新,通过制定统计调查制度、设计调查指标体系、编制调查表、开发数据处理程序等一系列统计创新工作。因此,在地统计也给县(区)统计局开展统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3、在地统计对统计工作的新要求。面对在地统计给县(区)统计局带来的压力和新挑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县(区)统计局能立足统计工作,不断创新统计方法制度和统计工作方法。在统计业务上,形成以增加值核算统计为核心,各专业统计方法制度和区域特色经济调查制度(如楼宇经济、文化创意产业调查等)为支撑的统计调查制度体系,以实现对全区各行业经济的调查和监测。在工作方法上,要根据所开展的统计调查工作,在数据处理手段、评估体系上不断探索新方法,以达节约人力、物力,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目的。在工作制度上,要进行管理方法创新,通过建立一系列工作制度,规范统计工作办事程序,实现对工作人员和工作事项的双重管理,做到用制度实现“人”与“事”高效衔接。在统计执法上,需要通过建立、健全与统计制度相配套的统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利用行政执法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规范各类统计调查活动,形成调查审批、调查执行、数据发布及违规处罚等各环节的操作规范,促进统计调查不断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并以此加快统计法制化建设的步伐。此外,还要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资源整合,做到在有限人力、物力的基础上,实现工作效果的最大化。
4、在地统计改革以后,县(区)统计局的职能定位。实施在地统计以后,各项统计调查工作和对统计职能提出的新要求,客观上需要对县(区)统计局的工作职能进行重新定位。综合分析来看,开展统计调查,研究制定统计调查方案的制度和开发数据处理程序,完成对调查数据的审核、录入、汇总分析与上报工作,仍将是基层统计局的基本职能。在统计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上级领导关心的社会经济问题,开展专项调查,并结合统计调查数据开展统计分析,撰写分析报告,为各级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基础的分析资料,将是基层统计局有待加强的基本职能。依据各类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资料,以各种不同的形式,面对社会公众和各级部门开展深层次的统计服务工作,从而增加统计服务的广度;同时,依据统计法律法规,加强统计工作管理与统计执法,推进统计工作法制法的进程。
三、建立标准化统计局的意义
实施在地统计工作以后,县(区)级统计局面对新的工作形势和要求,站在立足本职工作、开展优质统计服务的角度,提出建设标准化统计的设想,是对当前基层统计局开展统计工作思路创新的具体体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通过标准化统计局建设,将高效整合当前统计局有限的人力资源和财力、物力,通过职能分工与合理调配,能有效提高全局协同作战的整合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能高效的完成各项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统计调查工作,确保统计调查开展的时效性。
通过标准化统计局建设,有利于集中专业力量,针对各级领导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制定调查方案,开展专题调查,并结合统计数据和相关资料,开展分析研究。将各类统计数据资料转化成为理论性强、分析严谨的高质量统计分析报告,从而增强统计服务的深度。
通过标准化统计局建设,有利于完善统计局内部管理制度,促进统计工作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通过对办文办事制度、工作例会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街道统计科管理制度的制订,规范各项工作的办事原则和管理要求,同时实现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控制,保证工作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促进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
四、标准化统计局具有的特征
建立标准化统计局以后,基层统计局的工作将实现在现有资源上的科学整合,通过办事流程、工作制度以实现对工作内容和工作人员的双重管理;通过对各项工作制度的遵守,将统计工作任务与统计工作人员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人和事的高效统一。建成后的标准化统计局,将具有一下特征:
1、规章制度是核心。标准化统计局建立以后,各项规章制度将构成统计局的管理核心。统计局将通过各项办文办事制度、工作例会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街道统计科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从工作任务到人员管理、再到工作质量控制的制度管理体系。通过规章制度这一管理核心,可将对工作任务的管辖和对工作人员的业绩考评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统计局日常工作的制度化管理。
2、工作管理更侧重于规范化、制度化。通过对各类规章制度的遵守,各项工作都将按照既定的办事流程被分解到相关的工作人员,各工作人员也都将按照自己的职责分工进行业务办理,并接受办公室对相关业务工作的综合考评。从而使各项事务的办理都有制度可以遵循,各项业务的操作都规范标准,规范化的作业流程更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从整体上也全面提升了统计工作的形象。
3、人员管理更侧重于人性化。建立标准化统计局以后,将制订以工作目标为核心工作人员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建立目标考评体系,对工作人员的出勤、业务完成情况、工作态度、工作创新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考核,并与民主评议相结合,完成对工作人员的年终综合考评。考评结束后,对考评结果进行公示,并作为年终奖励的重要基础依据。通过将考核贯穿与日常的工作中,形成对工作人员的适时激励,并与民族评议相结合,从而使业绩考核在具有客观性的同时,更体现出人性化管理的一面。
五、怎样建设标准化统计局
将标准化统计局建设有理论落实到实践,主要体现在对局内资源的整合,建立创新型的科室设置,明确相应的职能分工,促进各项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科室设置主要包括:
1、局长办公室。
主要职能:实现局长管理指示的下达和各室、中心意见的集中反映,对全局性的业务工作实现沟通与协调。
主要负责:全局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各项事务性工作,负责全局性文件和领导讲话稿的起草工作,协调各室、各中心的工作关系;监督全局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与遵守,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考评;开展面向全社会和各级领导开展统计咨询与服务。同时,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2、统计方法制度研究室。
主要职能:根据各项调查任务的要求,进行调查解释,并根据需要制定调查方案、编制数据处理程序;开展在地统计模式下的统计方法制度研究与创新,开展对未开展统计的领域同时,负责全局统计方法制度的创新工作。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联络统计调研与数据分析中心、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心对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意见,促进统计方法制度的优化。
3、统计调研与数据分析中心。
主要职能:根据各级领导关注的社会经济热点,针对专题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统计数据资料,开展统计分析,撰写分析报告,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主要负责:专题调研,完成对综合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撰写分析报告;同时,与统计方法制度研究室、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心联络,确保统计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4、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心。
主要职能:根据各项调查工作的要求,完成各项统计调查的数据采集工作,并完成对调查数据进行审核、录入、上报,各类数据资料的归档保存工作。
主要负责:建立各专业报表单位名录库,建立与统计基层单位的沟通与联络;负责对统计基层单位的统计监审、报表催交和信用等级评定。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联络统计方法制度研究市和统计调研与数据分析中心,反馈数据处理意见,促进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和为开展统计分析提供意见。
对以上4个职能科室的设置,将全局的统计工作划分为4个部分,从业务流程上看,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统计调研与数据分析完全应了专业报表的处理规律;同时,又为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提供了基础依据。而局长办公室则是站在全局综合工作的角度,对一室二中心进行总协调,从而保证全局工作的整体性。
六、标准化统计局的制度模式
各职能机构的设置,是标准化统计局的“外衣”,如果真正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运作起统计局,还需要建立健全各规章制度,以实现对基层统计局的制度化、标准化管理。因此,建立标准化统计局,还须建立标准化统计局的制度体系(本文只论述建立制度体系的方面,对具体的制度内容不作细致阐述)。其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1、工作流程方面:包括各专业统计方法制度与业务工作流程、专项调查方法制度与业务工作流程、统计法制工作与统计执法流程和工作会议制度等。
2、工作人员管理方面:包括人事管理制度、局**目标考评体系、街道统计工作考核办法及各类专项工作考核评比办法等。
3、工作事务管理制度方面:包括文件管理制度、保密工作规定、公章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统计数据管理制度、统计资料利用管理办法、固定资产和办公设备管理规定等。
在以上的制度体系中,分别就工作流程、人员管理和工作事务管理方面做了详尽的规定,能将工作人员与工作事务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对“人”和对“事”的双重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质量,促进统计工作整体形象的提升。
七、建立标准化统计局的可行性分析
实施在地统计以后,各县(区)基层统计局都面临着统计工作量大幅度增加、统计调研与统计分析力量有待加强,统计方法制度创新亟待解决,统计服务有待进一步推广与深化。因此,建立标准化统计局从理论到实践都有较强的可行性。
1、可以整合人力、物力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地统计以后,各基层统计局都存在人员和财力吃紧的情况。按照标准化统计局的要求,打破目前专业科室设置的安排,将所有工作人员分为局长办公室、统计方法制度研究室、统计调研与数据分析和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等四部分,从而改变了以前各专业中人人都要订制度拿方案、做统计报表和开展统计分析的局面,将分散在各专业科室的力量集中起来,统计后勤服务、方法制度研究、统计分析撰写和数据采集均有既独立又合作的职能科室来完成,做了了工作业务的专业化和流程化。
通过专业力量的集中与配合,配以财力物力的集中,可以保证各类统计调查工作完成的及时性,又可通过职能分工的不同,从源头上保证调查数据的高质量。
2、可以促进工作效率提高和统计工作水平的提升。通过职能设置,将相同性质的工作归为一类,使之在一个科室内部合理、集中安排时间,从而提高了统计调查工作的效率。
在同一科室内部,通过专业人员的配合与交流,对工作方法的探讨与创新,从整体上促进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3、便于分层次使用人才,能做到人尽其才。在调配科室人员时,将根据科室职能设置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类专业人员的技能特长,分层次的进行组合搭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克服原有模式下能力差的没事做、能力强的事情做不完的局面。
4、便于制订岗位责任目标,推行综合绩效考评。标准化统计局建立以后,各个工作岗位将有更加明确的分工,并能根据职责分工核算出相应的标准工作时间,从而便于制订岗位责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以目标考核___综合绩效考评体系,推行对全局工作人员工作的综合绩效考评。
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调研报告
以园区化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示范水平
——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调研报告
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一种科技与农业相结合的经济组织形式,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根本途径之一,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农业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也给人们展示了农业现代化的广阔前景。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重视下,我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全面启动,为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提升、农民收入增涨起到了非常好的引导作用。但也存在投资渠道不通畅,运行机制不灵活,管理创新力度不大,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问题。根据市政府“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大型调研活动的安排,我区对辖区内的山西榆次金威航天育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航天育种基地、山西金贝植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金贝植物园(以下简称金威航天、金贝植物)2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乌金山镇宏大红枣科技示范园、陈侃奶牛养殖园区等12个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园区建设基本概况
金威航天位于郭家堡乡王湖村,是省计委立项建设的高科技项目,第一期建设规模为1000亩。园区坚持以航天育种、引进试验示范为主体,是航天专家和农业遗传育种专家协作探索的育种新途径,是21世纪农业发展新领域。xx年开始从中国航天育种中心引进航天种大豆1、2、3号,航天种西红柿、青椒、黄瓜等进行试验。目前已投入资金1600万元,项目正常运行后,预测年获纯利润在xx万元以上。
山西金贝植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xx年6月,生产基地金贝植物园位于庄子乡季麻村。公司以植物组织培养(克隆)为主要业务,是采用国际最先进的科技手段生产、推广、培养、繁殖各类绿化及高档花卉、绿色经济作物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目前真正解决了大批量苗木生产中组培快繁的生根、移栽、驯化等问题的少数企业之一。金贝植物园占地xx亩,当年实验室培育继代苗、生根苗达xx万株,生产各类苗木500万株。xx年4月,金贝植物被授予“晋中市双百工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年6月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
根据晋中市举办10件实事的安排,我区今年建设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占全市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总数的1/5,其中蔬菜1个,红枣4个,养殖6个,粮食作物1个。目前,示范园区处于整体推进,全面建设阶段。张胡蔬菜示范园区发展温室大棚130余套,实现以农业为主的农户户均一套棚,温室西红柿效益位居全区前列,先后被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山西农大农科教示范基地。宏大红枣科技示范园区占地350亩,种植红枣5万株,目前已完成二座烤房、一座保鲜库、一座沼气池的建设,推广实施了矮密丰技术,年产量可达100余万斤。中昌农业示范园区为晋中市“绿色无公害梨枣示范园”,栽植梨枣130亩,年产量15万斤,产品已注册“洁沃田”牌梨枣商标,被晋中市确定为有机生态循环示范、红枣缩果病防治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晋中贵仁红枣科技园区为晋中市红枣裂果防治示范基地,占地100亩,年产可达9万余斤。北胡乔奶牛园区已投资300万元,占地60亩,养殖户15户,存栏150头,今年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陈侃奶牛园区已投资800万,占地44亩,建圈舍4000平方米,入园农户22户,存栏400头,今年新扩建10户。演武蛋鸡示范园区,占地300亩,新上一个万只以上的养鸡大户,逐步形成禽蛋交易市常西沛霖肉羊示范园区,占地30亩,圈舍1200平方米,目前存栏200余。张庆玉米示范园区种植饲用玉米500亩。
二、园区建设标准
我区园区建设根据各自行业特点、经济实力、经营理念等,形成了高标准专业型园区、综合性封闭型园区、粗放性聚集型园区等几种建设标准。
(一)综合性封闭型园区。以金威为代表。基地位于王湖村东北方向,距市区3公里的无水源、大气、土壤污染的56版块的台垣地内,地段内海拔平均高度899米。基地建设前原属旱垣性摞荒地、蒿草滩、脊薄地,在四年的建设中经过灭荒、整地、肥田、打井、埋管、修路等措施,把1000亩地改造成既能保浇,又好经营的专项开发地。在基地打350米深井2眼,埋设地下管道1.2万米,把老旱地变成中产地。硬化道路3200米,土路2800米,把基地框定为6个专业区,即科研育种区、试验示范区、生产展示区、畜牧养殖区、水果调产样板区、库房、办公、生活区。另外在基地的东面,与基地接壤的土桥沟一段共489亩荒沟建成休闲渡假区。基地在建设中注重绿色环保,基地四周栽植具有防护、绿化功能的树种2万余株,形成绿色屏障;道路两旁栽植观赏性、经济性的水果风景带6400米;园区全部使用沤制鸡粪、羊粪、秸杆等有机肥料;化肥、农药由2名高级农艺师把关,按照国家规定科学选用;建有30立方米沼气池2座,利用沼渣施肥,沼液代替农药、化肥喷打果树作物。
(二)高标准专业型园区。以金贝植物和畜牧养殖园区和红枣园区为代表。金贝植物园由中国林科院、山西农大的林业专家、教授进行技术指导。基地总投资6000万元,先后在庄子乡租赁土地近500亩,用于生产、培育及种植苗木,建设组培研究生产车间3000平方米、办公用房及其他附属设施2470平方米、大棚10000平方米,配备超净工作台36台、培养架211套、周转箱3500套及组培器具等。xx年初又规划发展用地1000亩。为真正保护原生林,利用公司优势,发展绿色经济,公司于xx年—xx年先后在长凝镇高家山、王庄村、马头村等地租赁荒山林地近90000亩,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绿化与开发。中昌农业示范园区位于北田镇杜堡村,被晋中市命名为“绿色无公害梨枣示范园”,占地约150亩,栽植梨枣树130亩,稼接梨枣5万余株,年产梨枣15万斤。园内建有60立方米恒温储存库、猪舍20余间,鸡舍10余间,沼气池20余个,养猪300余头,鸡5000只。该枣园利用沼气
储存梨枣、沼液喷打枣树、沼气供做饭、照明、取暖,形成了种植、养殖、加工、储藏、销售为一体的红枣示范综合开发基地。xx年被晋中市确定为有机生态循环示范、红枣缩果病防治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
(三)科技性聚集型园区。以粮食、蔬菜示范园区为代表。北田镇张胡村温室大棚园区温室蔬菜种植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试范:推广应用了无菌土壤处理技术、防虫网技术、二氧化碳发生器杀菌技术、拱棚双层保温技术、生物菌肥应用技术等,近期还上马了卷帘机2台;引进了法国莉玛、韩国大红、山东无核早红葡萄、台湾洋香瓜等新品种。张庆玉米示范园区在区农业中心的技术指导下,种植优质饲用玉米500亩。
三、运行机制和带动功能
我区园区运行管理机制主要有公司制、大户制、“公司+农户”制、“公司+合作社(协会)+会员”制、“村委会+农户”制等形式。
(一)公司制。金威航天育种公司属民营股分份制企业,经营灵活,在管理、运行机制方面不断有所创新。自投为主,资助为辅的投资机制:目前已投入的1600万元中,国家投资占5.5%,企业投资占94.5%。各负其责,成果共享的科技机制:育种公司、中国航天育种研究中心、山西农业大学三方以协议合作的形式共建航天育种项目。航天育种研究中心负责种子搭载,山西农大负责诱变机理研究、地面育种技术,公司负责搭载育种研究经费、投工、生产资料,所获成果三方共享,荣誉权属育种研究中心、山西农大,成果转让、出卖权属育种公司。合作共建机制:水果、蔬菜、养殖项目分别与区果树中心、蔬菜中心、畜牧局合作,三中心负责技术,公司负责投入投资。
(二)大户制。我区在红枣产业发展上走“公司带大户,大户促农户”的路子,红枣开发大户已达150多户。通过大户的园区建设推进科技示范作用的充分发挥。我区的贵仁枣园、宏大枣园、新付枣园、仙枣公司枣园在裂果防治、丰产管理、技术革新、品种培育等方面都有突破创新,被我区与晋中市联合授予红枣示范基地称号,在全区、全市起到试验示范推广作用。北田镇贵仁红枣科技示范园,是晋中市红枣裂果防治示范基地。园区经营户王连贵科学实践,探索出一套集施肥、打药、喷水、疏花、疏果、防裂果为一体的枣树丰产管理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枣树的挂果率,特别是经过3年的潜心钻研,防裂果技术取得了成功。园区建有防裂果红枣烘干房4间。xx年枣园裂果率降到5%以下,株产达30余斤,总产达9万余斤,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榆次仙枣基地,占地2050亩,已完成投资500万元,栽植红枣24万株,建苗圃地380亩,引进新品种48个。同时解决本地劳动力50余人,每年为当地群众提供劳务收入60余万元。该工程是一项集滩涂造地、农田改良改造,产业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被晋中市命名为“晋中市红枣品种繁育示范园”。
(三)“公司+基地+农户”制。金贝植物采劝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以金贝植物园为种苗输出中心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现代化管理、本地化经营的大规模苗木生产及培育体系。具体形式为公司每亩给农户提供优质种苗900株,每年提供农户育苗费900元/亩,农户所种苗由金贝公司统一收购。以上方式经测算,农户每亩每年收入为1400元,而传统大田作物每年每亩收入仅为600元,每亩每年可以给农户增收800元。园区正在推广的香花槐培育项目,达产后年生产能力在320万株,当年即可带动农户711户,次年可按100—300%的速度在根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亩栽香花槐100株,三年便是一面坡的效果,可大大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该园在建的四倍体刺槐苗项目,苗木自栽种后第二年起,每年每亩可生产4000公斤至5000公斤的鲜叶(包括嫩枝)饲料,以每只羊每天需要5公斤青饲料计算,一亩地的四倍体刺槐可至少提供3只羊一年的优质饲料。若按每头牛每天需要10至15公斤青饲料计算,则可供一头牛一年的食物。大面积营造四倍体刺槐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可用于发展畜牧业,带动农牧民早日致富。项目达产后,年生产能力在240万株以上,可带动农户240户,种植1200亩。
(四)“公司+合作社(协会)+会员”制。陈侃奶牛园区是榆次博瑞乳业公司采劝公司+合作社+农户”建设的4个奶源基地之一,也是我区第一个“世行”贷款扶持的奶牛养殖项目和“四位一体”生态示范工程。园区采劝五统一”模式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供水供电、统一管理。园区采用合作社的管理办法,入园奶牛统一编号、登记造册、建档管理,博瑞公司统一免费挤奶、集中收购、定期结帐,并向社员提供饲养技术、饲料配方和疫病防治。园区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合作式、现代化、生态型的高标准千头奶牛园区。
(五)“村委会+农户”制。张胡村位于北田镇南2公里,全村269户,901人,耕地面积2759亩。该村从1993年发展18套温室大棚起步,在村委会的统一组织下,到目前温室园区已发展温室大棚130余套,实现以农业为主的农户户均一套棚,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单棚年收入至少在3万元以上,最高单棚收入达到4.5万元,全村仅温室蔬菜人均增收xx元。
四、存在问题
我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经几年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建园时间短等原因,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政策扶持力度不足。我区园区建设中首先面临着征地问题,如养殖园区建设,由于村内养殖易造成环境污染,园区应建于村外,但受去年国家土地部“~准”影响,畜牧园区占地相当难,园区建设受到影响。如陈侃奶牛园区,奶牛养殖户入园积极性很高,今年又报名50多户,但受场地限制,二期工程只能先扩建10户。在调整土地方面,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耕地调换往往因个别农户的原因而失败。特别在温室大棚园区建设中,这种情况经常出现。
(二)引进园区的业主数量不多。尤其是有实力的业主较少,业主投资规模较小,档次不高,联结农户能力有限,形不成强大的带动力与辐射
力,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的发展需要。
(三)建设资金不足。园区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健全,尚未正式出台扶持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区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有限,导致园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如金威航天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金到位迟缓,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影响项目建设的进度。基地建设四年来,投资基本全放在改变生产条件、营造优化环境,建设基础设施上,收入、利润尚未获得。但项目建成,转入正常运行后,据专家预测年可获纯利润在xx万元以上。金贝植物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推广资金相对比较大,影响推广进度和规模生产效应。12个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因业主规模孝资金积累缓慢、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也急需资金扶持。
五、应对措施和建议
(一)统一认识,强化领导。*的xx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不仅链接了国际平台,也是加入wto中国农业的必然趋势,更是繁农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当前要纠正两种错误认识:一是把园区作为花瓶摆设;二是把园区视作包袱累赘。要充分认识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的深层意义,应以建设工业园区那样的热情来建设农业园区。建议晋中市对农业园区工作高度重视,把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构件来抓。专门制订扶持农业园区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引进业主。成立园区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为农业园区建设提供服务。
(二)因地制宜,合理定位。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就是通过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连片,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达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通过发展农业设施,极大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并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获取最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各类农业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因此,建设农业园区,要立足当地农业资源,充分考虑农业生产要素的区域差异性,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进行合理区域布局,要运用现代化的建设和管理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使园区成为农民、市尝企业三者相连的桥梁,要用新的理念建设和管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首先要转变观念,创新体制和机制,要把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引导、业主主导。政府主要是增强服务职能,加强调查研究,提供信息,抓好典型推广,在制订政策、招商引资、引进业主、引导发展上多下功夫,对园区的具体经营则不要太多干预。政府、企业联手,利用农业龙头企业的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物质资源和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密切关注农业科技发展情况,有选择的引进新品种和有关科研单位联手开发适合我区的新产品。让金贝植物、金威航天等园区在新品种的引进、研发、试验、推广上起到农业科技孵化器的作用。
其次,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产品优势,合理定位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要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并重。要在致力发展农业园区的同时,实现企业与农民的双赢。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引进品种和设备,产品有规模、有品牌、有市场;农民把土地租给企业,既得租金,又挣工资,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多方筹措,增加投入。建设农业园区在资金筹措上要走“政府搭台,社会联手,企业唱戏,开发主体多元化”的路子。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资金和扶持政策,同时要管好和用活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资金。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等建设项目资金应集中捆绑,主要用于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建议晋中市建立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扶持资金,用于重点园区和高新技术项目研究开发的扶持。另一方面要制订一些优惠政策,多渠道筹集各类社会资金。引进民资和外资投入园区建设,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带技术入股或进入农业示范园区承包开发。在搞好园区规划前提下,加大宣传力度,千方百计引进业主,广泛吸引外资企业、龙头企业进区开发建设,把农业园区建成吸纳国内外资金的经济增长点。要把引进业主作为增加园区投入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举措。同时要加大科技投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农业园区要有稳定的科技依托单位,做到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使新的科技成果不断地在园区转化应用,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育种公司、中国航天育种研究中心、山西农业大学三方以协议合作的形式共建航天育种项目就是很好的范例。
(四)激活机制,农民参与。要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造就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的氛围,使农民成为园区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1.完善耕地流转机制。当前农村的土地政策是集体所有制前提下的农户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园区建设涉及了众多农户。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对耕地的依恋,往往使农民在土地流转连片集中时,或索价太高,或难以协调一致,这样就造成引进业主困难,导致一些项目流产。因此,建议晋中市完善耕地流转政策,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制定有利于改善环境,有利于发展经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消除农民后顾之忧的鼓励政策,使农民变消极为积极,支持和参与农业园区建设。
2.探索土地折价入股。采取土地折价入股,利益共享,风险同担,更能激发农民建设园区的热情,或采取保证一定租金,部分参与分红,使园区成为农民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农民以土地入股参与土地利润分配的办法,一方面使农民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另一方面使土地以新的形式转换成对农民生活的长期保障,既保证了农民切身利益,又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发展。
?(五)探索建立观光农业。观光农业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耕作的单一经营思想,拓展为旅游业与农业园区结合的新型产业模式。观光农业注重经营养殖、种植园,种养品种以新、奇、特吸引游客,游客通过观赏、采摘、狩
猎、烧烤、垂钓、消费农产品,其利润是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以北京为例,发展观光农业的收入,近年已占农业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按照国际通例,农业旅游区半径应大于29.5公里才能发挥出最佳经济效益。我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发展观光农业时,要注意把观光农业作为建立在园区农业经营基础上的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在通盘规划下解决好农产品的季节生产和全年观光经营的矛盾,搭配不同季节的品种,延长可观赏期。金威航天利用与基地接壤的土桥沟荒沟489亩建成渡假、休闲、体魄锻炼、喜庆欢乐场所,以农业观光、参与采摘为活力,以绿色餐饮、渡假休闲为特色构筑观光农业之地,增添晋商文化旅游之所,迈出了观光农业之路。晋中市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观光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既可促进高产、高质、高效“三高”农业和无污染绿色农业的发展,也顺应了新世纪世界生态旅游发展的大势,建议晋中市在旅游规划中能通盘考虑,将我区观光农业发展列入全市规划中,促进我区观光农业发展。
二○○五年七月二十五日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调研报告
xx年以来,**全面实施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在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农业结构调整中规模较大、产业结构完整、助农增收明显的产业。但是,在生猪养殖标准化程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着进一步发展。在认真分析了**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后,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1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的背景
转变生猪生产方式是健康养殖和提高养殖效益的必然要求。xx年10月,**畜牧局组织人员对全县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据调研结果显示:农村散养受农村留守人口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导致养猪成本增加,农户养猪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加之近年来,全县虽清净无疫,但受到周边地区猪ii型链球菌病、牲畜口蹄疫、无名高烧等疫情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养猪积极性受挫。农村散养农户生猪饲养观念发生根本性改变,生猪饲养量直线下滑。大户养殖在未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以前,虽在养殖数量上有所增加,但养殖场建设存在防疫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人畜混居、污染严重、效益低下、抗风险能力差等诸方面缺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猪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村散养难以供给社会生活的需要,推行规模养殖,转变生产方式成为破解难题的最佳办法。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健康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2.1 抓组织保障,推动生猪产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实现助农增收致富。生猪产业是我县农村的传统和骨干产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猪产业的发展,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县级领导为组长,畜牧、质监、财政、环保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领导小组,并专门召开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与19个镇签订生猪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严格目标考核。各镇各相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措施“五落实”。 全县生猪产业发展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农户响应的工作局面。
2.2 抓政策引导,推动生猪产业从零星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转变,实现规模猪场硬件建设标准化。为进一步加快实施“劳畜富民”的发展战略,推进我县生猪产业升级换代,促进农民增收,县政府出台了配套政策措施,在生猪规模养殖户用地、取水、用电、融资、圈舍建设、引种等给予5-80万元的补助,引领农户走向标准化生产。一是根据国家中小型猪场建设标准制定了《**生猪规模养殖设计规范》,从xx年起,全县新建的规模养殖场都按设计规范执行。二是打造321国道、泸荣路、县道万得路沿线等12个生猪产业基地镇。三是按照农业部“八统一”要求,本着相对集中原则,已建成得胜仁和村等10个生猪生态养殖小区。
2.3 抓科技推广,推动生猪产业从数量型向量质并重型转变,实现良种繁育体系标准化和规模猪场饲养管理标准化。一是品种优良化。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繁殖技术,加快良种猪繁育体系建设,加速生猪品种更新。二是生猪养殖技术标准化。以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为载体,制订了圈舍建设、饲养管理养殖技术规范,加大培训力度,改善养殖环境,严格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管理,加快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三是发展生态化。引进生物垫料零排放养殖技术,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率先在兴旺牧业养殖公司和利泰农养殖公司建立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四是资源循环再利用。推广“猪-沼-果(菜)”等生态养殖模式,促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实现“双赢”。五是加强与“川农”、“西南大学”、“省畜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共同建设生猪产业的科研基地,构筑**优质生猪养殖标准化的技术支撑体系。目前,天泉牧业有限公司成功引进世界先进的“智能化母猪饲养管理系统”,成为中国第二家、西南地区第一家拥有这一系统的生猪养殖场。
2.4 抓龙头带动,推动生猪产业从分散经营向产业化经营转变,实现标准化养殖场的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培育做大生猪标准化养殖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一是以泸州泰锋阳业农贸有限公司兴建的pic祖代种猪场为龙头,实现了生猪品种标准化。二是以**优质仔猪产业化开发总会为龙头,建立了“公司/协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商品仔猪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外销生猪统一佩戴 “蜀龙”牌商标,带动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以**吉龙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建立了“公司+基地+养殖场”的生猪产业化经营模式,开发的“世尊牌”猪肉系列产品80余种,产品远销俄罗斯、日本、东南亚等国家,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提升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2.5 抓防疫防控,推动生猪产业从以控为主向防控结合转变,实现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一是继续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强化基础免疫,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和各类技术规范,并符合wto和sps(动植物卫生协议)有关原则,做到建立一片,净化一片,巩固一片。二是新建饲料营养成分常规分析室,提高了对饲料的检测能力。三是县上成立以县食安办牵头,畜牧、工商、质监等部门参与的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加强了对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四是建立了全县畜禽养殖档案和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统一全县耳标编排,并对全县的规模养殖场的饲养品种、规模、投入品的使用等进行详细记录。
3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生猪养殖标准化发展建设,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3.1 生猪产值大幅提升,农民收入增加明显。从xx年末到xx年末,畜牧业产值从13.5亿元增加到24.6亿元,提高了11.1亿元,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从50%提高到58%;生猪出栏从80万头增加到115万头,提高了35万头;外销仔猪从90万头增加到112万头,提高了22万头,外销量位居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牧业收入从398元增加到1237元,提高了839元;农民生猪养殖人均增收从90元/年增加到400元/年,提高了310元/年,农民增收明显。
3.2 生猪标准化养殖快速发展,规模效益明显。xx年生猪养殖专业户5000余户,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2356个,未建有生猪养殖小区和年出栏万头规模的猪场。而到xx年底全县已发展生猪养殖专业户9000余户,比xx年增加4000余户;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4361个,比xx年增加xx户,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的大中型标准化猪场10个,年出来6000头的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出栏量占全县生猪出栏总量的40.8%,高出全省5.8个百分点。
3.3 生猪良种率大幅提升,生猪品质更有保障。xx年末到xx年末,全县pic 父母代母猪从200头增加到1.2万头,增加了1.98万头,pic能繁母猪总量占全县能繁母猪的10%。生猪标准化人工授精从1万头增加到目前的6万头,生猪标准化人工授精率已达70%,比xx年末提高了55%。全县生猪良种率从40%增加到70%,提高了30%。生猪良种率的大幅提升,有力保障了生猪品质的提高,增加了养殖效益。
4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可清醒地看到,我县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县产、加、销一体化畜牧龙头企业少,带动力不强。二是宣传不够,氛围不浓,不论在交通要道,还是在规模养殖场,缺乏生猪产业发展宣传标识。三是产业化链条结合不紧,还存在脱链现象,在基地(农户)—龙头企业或协会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四是养殖业主现代畜牧业意识不够强。五是项目发展资金短缺,**自从被确定为扩权强县试点县后,市财政取消对我县生猪发展的资金扶持。六是生猪饲养方式和饲养技术比较落后。七是生猪防疫体系不够健全。
5 下步发展打算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发展,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为目标,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为动力,加快养殖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提高畜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切实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畜牧业率先在农业中实现现代化。到,全县出栏生猪135万头,外销仔猪115万头,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生猪良种面达到80以上。把我县建设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国家出口猪肉质量安全示范区、四川省精品农业优质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全省40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之一,实现畜牧大县向畜牧经济强县跨越。
5.1 抓好规划,建设生猪生产产业带。现代畜牧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县、镇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现代畜牧业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和工作措施。一是以321国道和泸荣线沿线为重点,建立生猪标准化养殖产业带,继续支持饲养50头以上pic父母代种猪且年出栏500头以上pic商品猪规模化猪场的发展,全力推进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二是以喻寺、方洞、嘉明、玄滩、石桥、毗卢、奇峰、云锦、立石、百和、得胜、福集等12个镇为商品仔猪开发生产带。三是以牛滩、潮河、天兴、云龙、兆雅、海潮、太伏7个镇为优质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带。
5.2 推进配套体系建设,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一是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抓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按照“三定一统”(定品种、定规模、定设备,统计外观)的要求,推进良种工程建设,建立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对**猪人工授精总站和猪人工授精网络的规范化管理,全面实现良种化。二是进一步健全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科学编制免疫计划,完善免疫制度,对猪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建立完善免疫档案,全面推进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提升防控工作水平。三是坚持逢场必查的市场监管制度,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执法监管,对生猪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行备案制度,强化生猪养殖档案管理,保障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建立健全种类齐全、层次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紧密结合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重点培养一批技术带头人,为**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5.3 创新运行机制,增强产业发展动力。一是整合现有资源,推广六方合作模式。由pic种猪场提供提供父母代种猪和商品仔猪,饲料企业配送饲料,担保公司为种猪场和养猪户提供贷款担保,协会(专业合作社)负责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户负责养猪,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服务。二是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兴旺牧业、天泉牧业、金海公司等)通过专业合作社向农户提供仔畜禽、饲料、防疫、养殖技术,并按协议以增重计费方式付酬,农户进行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寄养”模式。三是围绕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和区域性特色优势畜产品主产区建设,鼓励和引导以农民为主体的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组建“参与广泛、自愿联合、平等互利、管理民主”的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
5.4 转变生产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一批现代畜牧业重点镇。实施生猪养殖设施建设标准化工程,结合改厨、改圈、改厕、建沼气“三改一建”,做到“人畜分离,沼气配套,种养结合”。坚持适度规模养殖,种猪场按照饲养种猪50头、100头、200头、300头、500头规模进行扶持,标准化养殖小区按照年出栏xx以上规模进行扶持,生猪养殖创业园区按照年出栏xx0以上规模进行扶持。二是制定完善优惠政策,积极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同时促进与象雨润、四海、高金等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的合作,带动生猪产业发展,调动和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带动、行业推动、链条延伸、产品增值的重要作用。三是推广“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和“发酵床生物零排放”生产模式,发展循环农业,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避免产生新的面源、点源污染。
5.5 做大做强生猪品牌,提升品牌效应。一是充分发挥县畜牧兽医信息网的功能和作用,按时对生猪生产、加工、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与国内主要行业网站进行对接,实现畜产品销售网上交易。二是加强宣传,以“蜀龙”牌商标为载体,在交通要道、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等处设立广告牌进行宣传。对外调生猪统一佩带“蜀龙”牌商标,提升我县生猪的知名度。三是巩固和扩大“蜀龙”牌生猪产品的影响力,着力提升“蜀龙”牌生猪品牌的知名度,争创四川著名商标和四川省名牌产品,做大做强**生猪产业。
5.6 强化管理,搞好项目建设。一是紧紧抓住国家政策机遇,进一步做好项目的策划、编制、争取和储备工作,争取更多的国家资金支持,实现投入上的突破。二是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试点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意见》(川府发[xx]14号)和《四川省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规划纲要》文件精神,围绕**畜牧产业发展,重点挖掘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对畜牧经济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充实和完善项目库。三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切实做到专款专用,进一步加强日常资料的收集、整理,保证项目实施不走样。
5.7 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一是县政府建立畜牧业发展基金,并根据畜牧业发展情况,逐年增加投入。二是认真落实对畜牧业已有的保险政策,引导鼓励规模养殖户参加保险,提高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三是鼓励金融资金、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畜牧产业发展,简化**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生猪产业化建设贷款担保手续,降低担保门槛,进一步解决生猪产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四是对符合种养结合、生态循环要求的养殖基地建设,优先配套安排“金土地”工程、红层找水、沼气建设、环保治理、农村公路畅通(通达)工程等新农村建设项目。
第2篇 蛋鸡生产标准规模生态化情况调研报告
蛋鸡生产标准规模生态化情况调研报告
1 当前我国商品蛋鸡生产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鸡蛋生产大国。从1985年以来,我国鸡蛋产量已连续25年位居世界首位,但与之不相称的是,我国只能算一个蛋品产业的弱国。小规模大群体的产业模式仍占主导地位。目前,在我国的蛋鸡生产中,超过80%的鸡蛋来自不足10000只的小规模鸡场和农户散养。当前我国商品蛋鸡生产的现状主要表现为:
1.1 原料充足、市场广阔
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方都生产玉米等能量饲料,再加上遍地油料作物副产品,基本上多数农户都可以自行解决绝大部分的饲料原料就地转化为鸡蛋;而蛋鸡作为最*价最方便食用的动物蛋白质来源而倍受国人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
1.2 进入的门槛极低
投资多少随意,房屋设备可以因陋就简,加上我国农村几千年早已形成的家家户户养一两头猪、十几只鸡的传统习惯,使我国绝大多数农户进入蛋鸡养殖行业没有太高的生产技术和经济困难。
1.3 生产条件简陋
由于我国以散养为主,生产条件也就因陋就简。我国现在已经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环控鸡舍,但绝大部分鸡舍还都是以住房稍加改造的,甚至在田间地头随便用砖砌一下房子或用铁丝网圈一下就可以养鸡。至于鸡笼,有使用木头自制的,也有购买单笼再加木头支撑的,现在也慢慢有购买成套笼架的。饮水、喂料等辅助设备能省就省,清粪设备尽量不用。至于环控设备,一般每栋存栏5000只以上的会考虑安装风机、排风扇,但多数情况下根本没有考虑。
1.4 生产成本低*
简陋的生产设备带来的就是低*的生产成本:笼位几元甚至不足一元的设备成本使农户养殖几乎不用考虑折旧,这是动辄每只鸡几十上百元的规模化养殖场所无法比拟的。
1.5 生产水平较低
生产水平参差不齐并且总体水平低。极低的投资成本和巨大的养殖规模,虽然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鸡蛋产量,也给我国蛋品产业带来无尽的损失。因对设备需求极低,严重制约了我国养殖设备工艺发展;大小环境恶劣,使我国养殖业"恶名远扬";混乱的免疫制度和乱用药情况,使我国畜禽疫病高度复杂,混合感染、交叉感染情况普遍存在;粗放的管理模式,使我国蛋鸡业单产低、耗料高、死淘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表 蛋鸡生产性能比较
指标 世界 中国
母鸡单产 kg 19.0~20.0 15~16
料蛋比 2.0~2.2 2.3~2.7
死淘率 % 3.0~6.0 7.0~16
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使我国鸡蛋供应量大且零散,商品属性低。上世纪70年代,我国是蛋品出口大国,出口的品种中有鲜蛋、再制蛋和蛋制品,最高时期出口折鲜蛋量曾达到10万吨以上,80年代也还保持在8万吨左右。但是进入90年代后,我国鲜蛋产量虽然逐年飞速发展,出口量却一直下滑,20xx年出口量仅为5.8万吨。鸡蛋市场长期存在"三多三少"问题:即普通蛋多品牌蛋少;带壳蛋上市多深加工蛋少;鸡蛋直接食用多开发利用少。
1.6 缺乏品牌
由于没有品牌,只能作为初级农产品在自由市场上低价销售;由于形不成批量,即使低价的市场也总被蛋贩子控制;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即使能生产出优质的鸡蛋也只能是帮人打工;由于鸡蛋加工比例极低,鸡蛋很难保值增值;由于极低的生产门槛,我国鸡蛋生产经常一拥而上又一哄而下,极易造成鸡蛋价格的剧烈波动。鸡蛋在我国,目前只能算一种产品,而不能算是一种商品。
2 造成当前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
2.1 政府的政策导向
为提高农民收益,在许多地区蛋鸡养殖业仍被当作富民工程,纷纷建立了大量的养殖小区,使我国蛋鸡养殖量逐年递增。
2.2 行业的特点使然
蛋鸡养殖行业具有短、平、快,上马容易,转产也快,市场需求量大且稳定的特点,在其他畜禽养殖出现波动的时候,买上几百只鸡苗,弄些尼龙网一圈就可以开始养鸡了,转产的成本不过一两千元,卖掉一只猪的钱就足以完成从养猪到养鸡的改变。
3 困扰我国商品蛋鸡生产的主要问题
3.1 本土品种资源匮乏,高度依赖进口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鸡蛋生产国,蛋鸡的育种水平不仅代表了国内家禽育种企业的竞争实力,而且直接影响到国内蛋鸡生产的发展。但是,我国的蛋鸡育种水平进入90年代以后一直走下坡路,国内的蛋鸡原种鸡场数逐年下降,有的公司根本不能开展正常的育种工作。目前,国内除了华都系列、新杨系列、农大褐等少数几个品种以外,进口蛋鸡品种占据了我国绝大部分种鸡生产。
3.2 疫情复杂,难防难治
混乱的生产条件和大量抗生素的非法使用,大量混合感染、交叉感染的存在,使我国蛋鸡疫病非常复杂,病毒病菌耐药性强,难防难治。
3.3 产量过剩,蛋鸡难卖
大量小规模养殖和散养,使我国鸡蛋价格长期低迷,农户离市场很远,蛋价长期被蛋贩子把持,即使蛋价上涨,农户也难以从中受益。
3.4 用地规划、环保检查等手续越来越严格,影响了标准化养殖场的发展
对小型散养来说,是无所谓规划、环保手续的,由于其造成的污染是千家万户共同造成的,难以找到处罚主体。但对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污染问题、规划问题等越来越无法规避。
4 我国商品蛋鸡发展的方向
转变思想观念,变革饲养模式走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之路是我国蛋鸡发展的方向;产品层面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在营销层面由产品销售向品牌营销转变;在管理层面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我国著名的商品蛋鸡养殖企业--_____公司就是这种变革的先行者和探索者,通过这种模式,在短短的8年时间里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初步的成功,一举占据了_____80%高端品牌市场份额,为我国蛋品产业发展创造了一条新路。
5 规模化蛋鸡养殖需要关注的几个重点问题
5.1 建设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相关认证
由于我国蛋鸡产业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很多人鱼目混珠,用普通鸡蛋冒充绿色鸡蛋、有机鸡蛋,因此企业通过一些必要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相关认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扩大市场份额。如haccp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9001国际标准质量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以及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和农业部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
5.2 依据国际常用标准,对蛋品进行分级销售
目前我国对蛋品还没有很好的分级标准,但我们可以参照一些国际常用分级标准,对产品进行分级,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如_____就严格遵守国际分级标准,为消费者提供国际水平的优质蛋品,更将鸡蛋按重量分为xxl、xl、l、m号,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偏好。
5.3 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从环保中增加受益
注重环保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更需要我们从立项开始就充分关注环保。_____在环保方面给我国蛋鸡产业树立了一个榜样。
_____自项目规划初期就将环境问题纳入综合考虑范畴,尽可能解决项目中存在的污染问题,通过采用干清粪工艺代替畜牧场常用的水冲粪工艺,避免大量废水的产生。利用鸡粪和污水生产沼气并发电,从而实现了固态和液态废弃物的零排放,已通过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对项目的环保评估。
蛋鸡场的建设,不可能离开与周边群众的交流。因此_____非常注重社会责任,让周边群众也从企业发展中受益。除了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外,_____还利用沼气发电工程为周边提供清洁能源、沼液和沼渣作为有机肥用于周边农田,帮助附近发展了万亩有机蔬菜和水果生产,帮助农户发展绿色玉米种植并回收绿色玉米作为饲料原料,从而实现了一条集"生态养殖-食品加工-清洁能源-有机肥料-有机种植-订单农业-生态养殖"于一体的循环经济体系。
5.4 适度发展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条件的改善,可以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档次,因此有必要在适度的前提下尽量予以改善。
总之,变革我国目前"小规模大群体"的饲养模式,转变产品与市场营销观念,走蛋鸡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之路是我国蛋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3篇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调研报告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调研报告
20xx年以来,_____全面实施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在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农业结构调整中规模较大、产业结构完整、助农增收明显的产业。但是,在生猪养殖标准化程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着进一步发展。在认真分析了_____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后,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1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的背景
转变生猪生产方式是健康养殖和提高养殖效益的必然要求。20xx年10月,_____畜牧局组织人员对全县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据调研结果显示:农村散养受农村留守人口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导致养猪成本增加,农户养猪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加之近年来,全县虽清净无疫,但受到周边地区猪ii型链球菌病、牲畜口蹄疫、无名高烧等疫情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养猪积极性受挫。农村散养农户生猪饲养观念发生根本性改变,生猪饲养量直线下滑。大户养殖在未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以前,虽在养殖数量上有所增加,但养殖场建设存在防疫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人畜混居、污染严重、效益低下、抗风险能力差等诸方面缺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猪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村散养难以供给社会生活的需要,推行规模养殖,转变生产方式成为破解难题的最佳办法。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健康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2.1 抓组织保障,推动生猪产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实现助农增收致富。生猪产业是我县农村的传统和骨干产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猪产业的发展,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县级领导为组长,畜牧、质监、财政、环保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领导小组,并专门召开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与19个镇签订生猪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严格目标考核。各镇各相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措施“五落实”。 全县生猪产业发展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农户响应的工作局面。
2.2 抓政策引导,推动生猪产业从零星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转变,实现规模猪场硬件建设标准化。为进一步加快实施“劳畜富民”的发展战略,推进我县生猪产业升级换代,促进农民增收,县政府出台了配套政策措施,在生猪规模养殖户用地、取水、用电、融资、圈舍建设、引种等给予5-80万元的补助,引领农户走向标准化生产。一是根据国家中小型猪场建设标准制定了《_____生猪规模养殖设计规范》,从20xx年起,全县新建的规模养殖场都按设计规范执行。二是打造321国道、泸荣路、县道万得路沿线等12个生猪产业基地镇。三是按照农业部“八统一”要求,本着相对集中原则,已建成得胜仁和村等10个生猪生态养殖小区。
2.3 抓科技推广,推动生猪产业从数量型向量质并重型转变,实现良种繁育体系标准化和规模猪场饲养管理标准化。一是品种优良化。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繁殖技术,加快良种猪繁育体系建设,加速生猪品种更新。二是生猪养殖技术标准化。以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为载体,制订了圈舍建设、饲养管理养殖技术规范,加大培训力度,改善养殖环境,严格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管理,加快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三是发展生态化。引进生物垫料零排放养殖技术,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率先在兴旺牧业养殖公司和利泰农养殖公司建立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四是资源循环再利用。推广“猪-沼-果(菜)”等生态养殖模式,促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实现“双赢”。五是加强与“川农”、“西南大学”、“省畜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共同建设生猪产业的科研基地,构筑_____优质生猪养殖标准化的技术支撑体系。目前,天泉牧业有限公司成功引进世界先进的“智能化母猪饲养管理系统”,成为中国第二家、西南地区第一家拥有这一系统的生猪养殖场。
2.4 抓龙头带动,推动生猪产业从分散经营向产业化经营转变,实现标准化养殖场的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培育做大生猪标准化养殖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一是以泸州泰锋阳业农贸有限公司兴建的pic祖代种猪场为龙头,实现了生猪品种标准化。二是以_____优质仔猪产业化开发总会为龙头,建立了“公司/协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商品仔猪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外销生猪统一佩戴 “蜀龙”牌商标,带动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以_____吉龙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建立了“公司+基地+养殖场”的生猪产业化经营模式,开发的“世尊牌 ”猪肉系列产品80余种,产品远销俄罗斯、日本、东南亚等国家,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提升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2.5 抓防疫防控,推动生猪产业从以控为主向防控结合转变,实现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一是继续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强化基础免疫,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和各类技术规范,并符合wto和sps(动植物卫生协议)有关原则,做到建立一片,净化一片,巩固一片。二是新建饲料营养成分常规分析室,提高了对饲料的检测能力。三是县上成立以县食安办牵头,畜牧、工商、质监等部门参与的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加强了对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四是建立了全县畜禽养殖档案和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统一全县耳标编排,并对全县的规模养殖场的饲养品种、规模、投入品的使用等进行详细记录。
3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生猪养殖标准化发展建设,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3.1 生猪产值大幅提升,农民收入增加明显。从20xx年末到20xx年末,畜牧业产值从13.5亿元增加到24.6亿元,提高了11.1亿元,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从50%提高到58%;生猪出栏从80万头增加到115万头,提高了35万头;外销仔猪从90万头增加到112万头,提高了22万头,外销量位居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牧业收入从398元增加到1237元,提高了839元;农民生猪养殖人均增收从90元/年增加到400元/年,提高了310元/年,农民增收明显。
3.2 生猪标准化养殖快速发展,规模效益明显。20xx年生猪养殖专业户5000余户,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2356个,未建有生猪养殖小区和年出栏万头规模的猪场。而到20xx年底全县已发展生猪养殖专业户9000余户,比20xx年增加4000余户;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4361个,比20xx年增加20xx户,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的大中型标准化猪场10个,年出来6000头的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出栏量占全县生猪出栏总量的40.8%,高出全省5.8个百分点。
3.3 生猪良种率大幅提升,生猪品质更有保障。20xx年末到20xx年末,全县pic 父母代母猪从200头增加到1.2万头,增加了1.98万头,pic能繁母猪总量占全县能繁母猪的10%。生猪标准化人工授精从1万头增加到目前的6万头,生猪标准化人工授精率已达70%,比20xx年末提高了55%。全县生猪良种率从40%增加到70%,提高了30%。生猪良种率的大幅提升,有力保障了生猪品质的提高,增加了养殖效益。
4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可清醒地看到,我县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县产、加、销一体化畜牧龙头企业少,带动力不强。二是宣传不够,氛围不浓,不论在交通要道,还是在规模养殖场,缺乏生猪产业发展宣传标识。三是产业化链条结合不紧,还存在脱链现象,在基地(农户)—龙头企业或协会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四是养殖业主现代畜牧业意识不够强。五是项目发展资金短缺,_____自从被确定为扩权强县试点县后,市财政取消对我县生猪发展的资金扶持。六是生猪饲养方式和饲养技术比较落后。七是生猪防疫体系不够健全。
5 下步发展打算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发展,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为目标,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为动力,加快养殖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提高畜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切实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畜牧业率先在农业中实现现代化。到20xx年,全县出栏生猪135万头,外销仔猪115万头,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生猪良种面达到80以上。把我县建设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国家出口猪肉质量安全示范区、四川省精品农业优质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全省40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之一,实现畜牧大县向畜牧经济强县跨越。
5.1 抓好规划,建设生猪生产产业带。现代畜牧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县、镇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现代畜牧业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和工作措施。一是以321国道和泸荣线沿线为重点,建立生猪标准化养殖产业带,继续支持饲养50头以上pic父母代种猪且年出栏500头以上pic商品猪规模化猪场的发展,全力推进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二是以喻寺、方洞、嘉明、玄滩、石桥、毗卢、奇峰、云锦、立石、百和、得胜、福集等12个镇为商品仔猪开发生产带。三是以牛滩、潮河、天兴、云龙、兆雅、海潮、太伏7个镇为优质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带。
5.2 推进配套体系建设,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一是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抓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按照“三定一统”(定品种、定规模、定设备,统计外观)的要求,推进良种工程建设,建立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对_____猪人工授精总站和猪人工授精网络的规范化管理,全面实现良种化。二是进一步健全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科学编制免疫计划,完善免疫制度,对猪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建立完善免疫档案,全面推进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提升防控工作水平。三是坚持逢场必查的市场监管制度,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执法监管,对生猪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行备案制度,强化生猪养殖档案管理,保障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建立健全种类齐全、层次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紧密结合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重点培养一批技术带头人,为_____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5.3 创新运行机制,增强产业发展动力。一是整合现有资源,推广六方合作模式。由pic种猪场提供提供父母代种猪和商品仔猪,饲料企业配送饲料,担保公司为种猪场和养猪户提供贷款担保,协会(专业合作社)负责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户负责养猪,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服务。二是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兴旺牧业、天泉牧业、金海公司等)通过专业合作社向农户提供仔畜禽、饲料、防疫、养殖技术,并按协议以增重计费方式付酬,农户进行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寄养”模式。三是围绕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和区域性特色优势畜产品主产区建设,鼓励和引导以农民为主体的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组建“参与广泛、自愿联合、平等互利、管理民主”的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
5.4 转变生产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一批现代畜牧业重点镇。实施生猪养殖设施建设标准化工程,结合改厨、改圈、改厕、建沼气“三改一建”,做到“人畜分离,沼气配套,种养结合”。坚持适度规模养殖,种猪场按照饲养种猪50头、100头、200头、300头、500头规模进行扶持,标准化养殖小区按照年出栏20xx以上规模进行扶持,生猪养殖创业园区按照年出栏20xx0以上规模进行扶持。二是制定完善优惠政策,积极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同时促进与象雨润、四海、高金等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的合作,带动生猪产业发展,调动和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带动、行业推动、链条延伸、产品增值的重要作用。三是推广“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和“发酵床生物零排放”生产模式,发展循环农业,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避免产生新的面源、点源污染。
5.5 做大做强生猪品牌,提升品牌效应。一是充分发挥县畜牧兽医信息网的功能和作用,按时对生猪生产、加工、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与国内主要行业网站进行对接,实现畜产品销售网上交易。二是加强宣传,以“蜀龙”牌商标为载体,在交通要道、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等处设立广告牌进行宣传。对外调生猪统一佩带“蜀龙”牌商标,提升我县生猪的知名度。三是巩固和扩大“蜀龙”牌生猪产品的影响力,着力提升“蜀龙”牌生猪品牌的知名度,争创四川著名商标和四川省名牌产品,做大做强_____生猪产业。
5.6 强化管理,搞好项目建设。一是紧紧抓住国家政策机遇,进一步做好项目的策划、编制、争取和储备工作,争取更多的国家资金支持,实现投入上的突破。二是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试点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意见》(川府发[20xx]14号)和《四川省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规划纲要》文件精神,围绕_____畜牧产业发展,重点挖掘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对畜牧经济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充实和完善项目库。三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切实做到专款专用,进一步加强日常资料的收集、整理,保证项目实施不走样。
5.7 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一是县政府建立畜牧业发展基金,并根据畜牧业发展情况,逐年增加投入。二是认真落实对畜牧业已有的保险政策,引导鼓励规模养殖户参加保险,提高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三是鼓励金融资金、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畜牧产业发展,简化_____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生猪产业化建设贷款担保手续,降低担保门槛,进一步解决生猪产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四是对符合种养结合、生态循环要求的养殖基地建设,优先配套安排“金土地”工程、红层找水、沼气建设、环保治理、农村公路畅通(通达)工程等新农村建设项目。
第4篇 建立基层标准化统计局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资源配置作用在不断加强,社会经济发展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级政府更加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征,更加侧重于对区域经济统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和整理。因此,自从xx年1月份以来,在地统计管理制度改革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被提上议事日程。通过在地统计管
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各级统计部门因地制宜地应用相应的统计方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全方位的统计,发挥着统计信息在社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基础作用,从而显示了统计工作在社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在实施在地统计的过程中,各级统计机构特别是县(区)级统计局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统计方法制度不健全、基层统计单位数量急剧增加、统计调查指标越来越细化、开展调查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面对同级政府部门开展统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等等。诸多客观因素要求县(区)级统计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和基层统计调查队伍,进行统计制度创新和统计工作创新,不断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如何有效促进县(区)级统计局的资源整合,使其在新社会经济形势下能履行统计职能,发挥其在监测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_____市_____区统计局在近年来的工作中,提出了“建设标准化统计局”的目标,并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和研究并提出了建设标准化统计局的有效组织模式。
一、县(区)级统计局的工作现状
在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系下,县(区)级统计局是县(区)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在业务上受上级统计部门的指导。因此,在工作上,县(区)统计局的各项日常工作具有双重性特点,所以,从县(区)级统计局的目前现状来看,具有工作人员少、工作量不断加大、统计职能偏失及办公条件相对紧张的局面。
1、工作人员状况。以_____区统计局的情况看,在地统计前全局只有5人,3位局长、2办事员兼科长,各项工作均是业务局长带头做,每人要对口市统计局的多个业务部门,工作紧张程度可想而知。在地统计后成立了城市综合抽样调查队,招录了工作人员和在地统计员,近年来区政府通过干*调配、安排军队转业干*和招录公务员,目前全局人员共22人。按照区政府三定方案成立了三科一队,能比较全面地履行本区域内的统计调查工作。但是按照对口市统计局的工作任务,不论专业大小和工作量的多寡,每个条口只能安排一个人负责统计业务,在部分专业和工作上还存在“一人多头”的现象。在对_____市六城区的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相对于繁多的统计业务和双重的领导部门,县(区)级统计局的人员状况仍然显得相对紧张。
2、统计工作量情况。在地统计前,区统计局只统计本区属的调查单位,并相应承接市统计局、城调队下达的部分抽样调查和专项调查。在地统计特别是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后,各专业限上调查都进行了调查扩面,并对从未开展的社会服务业、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抽样调查,劳资统计全面在地并要求扩面调查,统计行政管理也逐步实行区域化管理,因此在统计业务上,出现了统计工作量急剧上升的局面。同时,在地统计以后,区政府更加关注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加注重通过统计专项调查来了解社情区情。因此,县(区)统计局面临开展优质统计服务所带来的工作量也急剧上升。
总之,统计工作的覆盖面扩大、统计调查细化、统计服务更深更广,在客观上都促使统计局工作量的增加。
3、统计职能履行情况。在地统计以后,县(区)统计部门既要应对各专业开展的统计调查、各种统计专项调查,还要以统计基础工作和统计资料为依据,创新开展各项统计服务工作。在现实的统计实践中,以统计局现有的工作人员应对两方面的统计职能,其大量的工作时间则安排在统计调查、电话催报、报表审核录入和上报上,而开展专题调研和统计分析,开展统计服务的时间却很少。因此,当前统计工作存在着疲于基层调查、无暇统计研究与统计服务,在统筹工作时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顾此失彼,这与统计工作的职能要求相比,其职能履行存在这不到位的情况。
二、实施在地统计工作以后,基层统计局面临的新形势
xx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以后,在地统计工作得以全面实施,并取得了既定的成果。市局各专业的统计调查单位被所属县(区)统计局接管,部分统计行政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区域化分解,县(区)统计局也及时补充了工作人员,确保了在地统计的有效实施。但是,在实现的统计工作实践中,在地统计为县(区)统计部门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地统计后,基层统计局所开展的基层调查单位数量急剧增加,上级部门下达和本区同级委托的专项调查也与之增多,开展统计咨询与服务的工作量也相应增大。面对大量的统计工作,对现有工作人员来说无疑显得人员的缺少,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招录工作人员,充实到统计工作队伍中来。当工作人员得到充实以后,又面临办公场所、办公条件和办公经费的紧张,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统计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根据具体的物质条件,得到适时的解决。
2、在地统计带来的新挑战。实施在地统计后,各县(区)统计局所开展调查的统计对象将覆盖本行政区域内所有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居民。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来看,原区属统计单位和市在地下放单位只覆盖了部分行业的部分单位,行业统计还存在着扩面的必要性;对部分没有开展统计调查的行业,因没有既定的统计调查方法和制度,需要创新性地开展调查工作,以取得相关的统计数据。面对当前统计工作所带来的压力,如何扩大并作好现有调查行业的统计调查工作,需要开展必要的工作方法创新,以达到在开展统计催报、报表审核和录入方面节约有限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如何做好诸如社会服务业、科技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统计调查,需要开展统计方法制度创新,通过制定统计调查制度、设计调查指标体系、编制调查表、开发数据处理程序等一系列统计创新工作。因此,在地统计也给县(区)统计局开展统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3、在地统计对统计工作的新要求。面对在地统计给县(区)统计局带来的压力和新挑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县(区)统计局能立足统计工作,不断创新统计方法制度和统计工作方法。在统计业务上,形成以增加值核算统计为核心,各专业统计方法制度和区域特色经济调查制度(如楼宇经济、文化创意产业调查等)为支撑的统计调查制度体系,以实现对全区各行业经济的调查和监测。在工作方法上,要根据所开展的统计调查工作,在数据处理手段、评估体系上不断探索新方法,以达节约人力、物力,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目的。在工作制度上,要进行管理方法创新,通过建立一系列工作制度,规范统计工作办事程序,实现对工作人员和工作事项的双重管理,做到用制度实现“人”与“事”高效衔接。在统计执法上,需要通过建立、健全与统计制度相配套的统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利用行政执法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规范各类统计调查活动,形成调查审批、调查执行、数据发布及违规处罚等各环节的操作规范,促进统计调查不断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并以此加快统计法制化建设的步伐。此外,还要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资源整合,做到在有限人力、物力的基础上,实现工作效果的最大化。
4、在地统计改革以后,县(区)统计局的职能定位。实施在地统计以后,各项统计调查工作和对统计职能提出的新要求,客观上需要对县(区)统计局的工作职能进行重新定位。综合分析来看,开展统计调查,研究制定统计调查方案的制度和开发数据处理程序,完成对调查数据的审核、录入、汇总分析与上报工作,仍将是基层统计局的基本职能。在统计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上级领导关心的社会经济问题,开展专项调查,并结合统计调查数据开展统计分析,撰写分析报告,为各级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基础的分析资料,将是基层统计局有待加强的基本职能。依据各类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资料,以各种不同的形式,面对社会公众和各级部门开展深层次的统计服务工作,从而增加统计服务的广度;同时,依据统计法律法规,加强统计工作管理与统计执法,推进统计工作法制法的进程。
三、建立标准化统计局的意义
实施在地统计工作以后,县(区)级统计局面对新的工作形势和要求,站在立足本职工作、开展优质统计服务的角度,提出建设标准化统计的设想,是对当前基层统计局开展统计工作思路创新的具体体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通过标准化统计局建设,将高效整合当前统计局有限的人力资源和财力、物力,通过职能分工与合理调配,能有效提高全局协同作战的整合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能高效的完成各项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统计调查工作,确保统计调查开展的时效性。
通过标准化统计局建设,有利于集中专业力量,针对各级领导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制定调查方案,开展专题调查,并结合统计数据和相关资料,开展分析研究。将各类统计数据资料转化成为理论性强、分析严谨的高质量统计分析报告,从而增强统计服务的深度。
通过标准化统计局建设,有利于完善统计局内部管理制度,促进统计工作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通过对办文办事制度、工作例会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街道统计科管理制度的制订,规范各项工作的办事原则和管理要求,同时实现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控制,保证工作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促进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
四、标准化统计局具有的特征
建立标准化统计局以后,基层统计局的工作将实现在现有资源上的科学整合,通过办事流程、工作制度以实现对工作内容和工作人员的双重管理;通过对各项工作制度的遵守,将统计工作任务与统计工作人员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人和事的高效统一。建成后的标准化统计局,将具有一下特征:
1、规章制度是核心。标准化统计局建立以后,各项规章制度将构成统计局的管理核心。统计局将通过各项办文办事制度、工作例会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街道统计科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从工作任务到人员管理、再到工作质量控制的制度管理体系。通过规章制度这一管理核心,可将对工作任务的管辖和对工作人员的业绩考评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统计局日常工作的制度化管理。
2、工作管理更侧重于规范化、制度化。通过对各类规章制度的遵守,各项工作都将按照既定的办事流程被分解到相关的工作人员,各工作人员也都将按照自己的职责分工进行业务办理,并接受办公室对相关业务工作的综合考评。从而使各项事务的办理都有制度可以遵循,各项业务的操作都规范标准,规范化的作业流程更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从整体上也全面提升了统计工作的形象。
3、人员管理更侧重于人性化。建立标准化统计局以后,将制订以工作目标为核心工作人员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建立目标考评体系,对工作人员的出勤、业务完成情况、工作态度、工作创新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考核,并与民主评议相结合,完成对工作人员的年终综合考评。考评结束后,对考评结果进行公示,并作为年终奖励的重要基础依据。通过将考核贯穿与日常的工作中,形成对工作人员的适时激励,并与民族评议相结合,从而使业绩考核在具有客观性的同时,更体现出人性化管理的一面。
五、怎样建设标准化统计局
将标准化统计局建设有理论落实到实践,主要体现在对局内资源的整合,建立创新型的科室设置,明确相应的职能分工,促进各项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科室设置主要包括:
1、局长办公室。
主要职能:实现局长管理指示的下达和各室、中心意见的集中反映,对全局性的业务工作实现沟通与协调。
主要负责:全局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各项事务性工作,负责全局性文件和领导讲话稿的起草工作,协调各室、各中心的工作关系;监督全局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与遵守,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考评;开展面向全社会和各级领导开展统计咨询与服务。同时,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2、统计方法制度研究室。
主要职能:根据各项调查任务的要求,进行调查解释,并根据需要制定调查方案、编制数据处理程序;开展在地统计模式下的统计方法制度研究与创新,开展对未开展统计的领域同时,负责全局统计方法制度的创新工作。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联络统计调研与数据分析中心、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心对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意见,促进统计方法制度的优化。
3、统计调研与数据分析中心。
主要职能:根据各级领导关注的社会经济热点,针对专题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统计数据资料,开展统计分析,撰写分析报告,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主要负责:专题调研,完成对综合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撰写分析报告;同时,与统计方法制度研究室、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心联络,确保统计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4、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心。
主要职能:根据各项调查工作的要求,完成各项统计调查的数据采集工作,并完成对调查数据进行审核、录入、上报,各类数据资料的归档保存工作。
主要负责:建立各专业报表单位名录库,建立与统计基层单位的沟通与联络;负责对统计基层单位的统计监审、报表催交和信用等级评定。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联络统计方法制度研究市和统计调研与数据分析中心,反馈数据处理意见,促进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和为开展统计分析提供意见。
对以上4个职能科室的设置,将全局的统计工作划分为4个部分,从业务流程上看,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统计调研与数据分析完全应了专业报表的处理规律;同时,又为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提供了基础依据。而局长办公室则是站在全局综合工作的角度,对一室二中心进行总协调,从而保证全局工作的整体性。
六、标准化统计局的制度模式
各职能机构的设置,是标准化统计局的“外衣”,如果真正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运作起统计局,还需要建立健全各规章制度,以实现对基层统计局的制度化、标准化管理。因此,建立标准化统计局,还须建立标准化统计局的制度体系(本文只论述建立制度体系的方面,对具体的制度内容不作细致阐述)。其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1、工作流程方面:包括各专业统计方法制度与业务工作流程、专项调查方法制度与业务工作流程、统计法制工作与统计执法流程和工作会议制度等。
2、工作人员管理方面:包括人事管理制度、局**目标考评体系、街道统计工作考核办法及各类专项工作考核评比办法等。
3、工作事务管理制度方面:包括文件管理制度、保密工作规定、公章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统计数据管理制度、统计资料利用管理办法、固定资产和办公设备管理规定等。
在以上的制度体系中,分别就工作流程、人员管理和工作事务管理方面做了详尽的规定,能将工作人员与工作事务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对“人”和对“事”的双重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质量,促进统计工作整体形象的提升。
七、建立标准化统计局的可行性分析
实施在地统计以后,各县(区)基层统计局都面临着统计工作量大幅度增加、统计调研与统计分析力量有待加强,统计方法制度创新亟待解决,统计服务有待进一步推广与深化。因此,建立标准化统计局从理论到实践都有较强的可行性。
1、可以整合人力、物力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地统计以后,各基层统计局都存在人员和财力吃紧的情况。按照标准化统计局的要求,打破目前专业科室设置的安排,将所有工作人员分为局长办公室、统计方法制度研究室、统计调研与数据分析和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等四部分,从而改变了以前各专业中人人都要订制度拿方案、做统计报表和开展统计分析的局面,将分散在各专业科室的力量集中起来,统计后勤服务、方法制度研究、统计分析撰写和数据采集均有既独立又合作的职能科室来完成,做了了工作业务的专业化和流程化。
通过专业力量的集中与配合,配以财力物力的集中,可以保证各类统计调查工作完成的及时性,又可通过职能分工的不同,从源头上保证调查数据的高质量。
2、可以促进工作效率提高和统计工作水平的提升。通过职能设置,将相同性质的工作归为一类,使之在一个科室内部合理、集中安排时间,从而提高了统计调查工作的效率。
在同一科室内部,通过专业人员的配合与交流,对工作方法的探讨与创新,从整体上促进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3、便于分层次使用人才,能做到人尽其才。在调配科室人员时,将根据科室职能设置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类专业人员的技能特长,分层次的进行组合搭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克服原有模式下能力差的没事做、能力强的事情做不完的局面。
4、便于制订岗位责任目标,推行综合绩效考评。标准化统计局建立以后,各个工作岗位将有更加明确的分工,并能根据职责分工核算出相应的标准工作时间,从而便于制订岗位责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以目标考核___综合绩效考评体系,推行对全局工作人员工作的综合绩效考评。
第5篇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20xx年以来,_____全面实施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在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农业结构调整中规模较大、产业结构完整、助农增收明显的产业。但是,在生猪养殖标准化程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着进一步发展。在认真分析了_____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后,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1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的背景
转变生猪生产方式是健康养殖和提高养殖效益的必然要求。20xx年10月,_____畜牧局组织人员对全县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据调研结果显示:农村散养受农村留守人口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导致养猪成本增加,农户养猪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加之近年来,全县虽清净无疫,但受到周边地区猪ii型链球菌病、牲畜口蹄疫、无名高烧等疫情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养猪积极性受挫。农村散养农户生猪饲养观念发生根本性改变,生猪饲养量直线下滑。大户养殖在未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以前,虽在养殖数量上有所增加,但养殖场建设存在防疫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人畜混居、污染严重、效益低下、抗风险能力差等诸方面缺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猪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村散养难以供给社会生活的需要,推行规模养殖,转变生产方式成为破解难题的最佳办法。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健康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2.1 抓组织保障,推动生猪产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实现助农增收致富。生猪产业是我县农村的传统和骨干产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猪产业的发展,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县级领导为组长,畜牧、质监、财政、环保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领导小组,并专门召开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与19个镇签订生猪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严格目标考核。各镇各相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措施“五落实”。 全县生猪产业发展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农户响应的工作局面。
2.2 抓政策引导,推动生猪产业从零星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转变,实现规模猪场硬件建设标准化。为进一步加快实施“劳畜富民”的发展战略,推进我县生猪产业升级换代,促进农民增收,县政府出台了配套政策措施,在生猪规模养殖户用地、取水、用电、融资、圈舍建设、引种等给予5-80万元的补助,引领农户走向标准化生产。一是根据国家中小型猪场建设标准制定了《_____生猪规模养殖设计规范》,从20xx年起,全县新建的规模养殖场都按设计规范执行。二是打造321国道、泸荣路、县道万得路沿线等12个生猪产业基地镇。三是按照农业部“八统一”要求,本着相对集中原则,已建成得胜仁和村等10个生猪生态养殖小区。
2.3 抓科技推广,推动生猪产业从数量型向量质并重型转变,实现良种繁育体系标准化和规模猪场饲养管理标准化。一是品种优良化。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繁殖技术,加快良种猪繁育体系建设,加速生猪品种更新。二是生猪养殖技术标准化。以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为载体,制订了圈舍建设、饲养管理养殖技术规范,加大培训力度,改善养殖环境,严格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管理,加快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三是发展生态化。引进生物垫料零排放养殖技术,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率先在兴旺牧业养殖公司和利泰农养殖公司建立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四是资源循环再利用。推广“猪-沼-果(菜)”等生态养殖模式,促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实现“双赢”。五是加强与“川农”、“西南大学”、“省畜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共同建设生猪产业的科研基地,构筑_____优质生猪养殖标准化的技术支撑体系。目前,天泉牧业有限公司成功引进世界先进的“智能化母猪饲养管理系统”,成为中国第二家、西南地区第一家拥有这一系统的生猪养殖场。
2.4 抓龙头带动,推动生猪产业从分散经营向产业化经营转变,实现标准化养殖场的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培育做大生猪标准化养殖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一是以泸州泰锋阳业农贸有限公司兴建的pic祖代种猪场为龙头,实现了生猪品种标准化。二是以_____优质仔猪产业化开发总会为龙头,建立了“公司/协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商品仔猪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外销生猪统一佩戴 “蜀龙”牌商标,带动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以_____吉龙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建立了“公司+基地+养殖场”的生猪产业化经营模式,开发的“世尊牌”猪肉系列产品80余种,产品远销俄罗斯、日本、东南亚等国家,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提升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2.5 抓防疫防控,推动生猪产业从以控为主向防控结合转变,实现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一是继续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强化基础免疫,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和各类技术规范,并符合wto和sps(动植物卫生协议)有关原则,做到建立一片,净化一片,巩固一片。二是新建饲料营养成分常规分析室,提高了对饲料的检测能力。三是县上成立以县食安办牵头,畜牧、工商、质监等部门参与的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加强了对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四是建立了全县畜禽养殖档案和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统一全县耳标编排,并对全县的规模养殖场的饲养品种、规模、投入品的使用等进行详细记录。
3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生猪养殖标准化发展建设,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3.1 生猪产值大幅提升,农民收入增加明显。从20xx年末到20xx年末,畜牧业产值从13.5亿元增加到24.6亿元,提高了11.1亿元,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从50%提高到58%;生猪出栏从80万头增加到115万头,提高了35万头;外销仔猪从90万头增加到112万头,提高了22万头,外销量位居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牧业收入从398元增加到1237元,提高了839元;农民生猪养殖人均增收从90元/年增加到400元/年,提高了310元/年,农民增收明显。
3.2 生猪标准化养殖快速发展,规模效益明显。20xx年生猪养殖专业户5000余户,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2356个,未建有生猪养殖小区和年出栏万头规模的猪场。而到20xx年底全县已发展生猪养殖专业户9000余户,比20xx年增加4000余户;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4361个,比20xx年增加20xx户,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的大中型标准化猪场10个,年出来6000头的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出栏量占全县生猪出栏总量的40.8%,高出全省5.8个百分点。
3.3 生猪良种率大幅提升,生猪品质更有保障。20xx年末到20xx年末,全县pic 父母代母猪从200头增加到1.2万头,增加了1.98万头,pic能繁母猪总量占全县能繁母猪的10%。生猪标准化人工授精从1万头增加到目前的6万头,生猪标准化人工授精率已达70%,比20xx年末提高了55%。全县生猪良种率从40%增加到70%,提高了30%。生猪良种率的大幅提升,有力保障了生猪品质的提高,增加了养殖效益。
4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可清醒地看到,我县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县产、加、销一体化畜牧龙头企业少,带动力不强。二是宣传不够,氛围不浓,不论在交通要道,还是在规模养殖场,缺乏生猪产业发展宣传标识。三是产业化链条结合不紧,还存在脱链现象,在基地(农户)—龙头企业或协会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四是养殖业主现代畜牧业意识不够强。五是项目发展资金短缺,_____自从被确定为扩权强县试点县后,市财政取消对我县生猪发展的资金扶持。六是生猪饲养方式和饲养技术比较落后。七是生猪防疫体系不够健全。
5 下步发展打算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发展,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为目标,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为动力,加快养殖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提高畜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切实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畜牧业率先在农业中实现现代化。到20xx年,全县出栏生猪135万头,外销仔猪115万头,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生猪良种面达到80以上。把我县建设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国家出口猪肉质量安全示范区、四川省精品农业优质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全省40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之一,实现畜牧大县向畜牧经济强县跨越。
5.1 抓好规划,建设生猪生产产业带。现代畜牧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县、镇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现代畜牧业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和工作措施。一是以321国道和泸荣线沿线为重点,建立生猪标准化养殖产业带,继续支持饲养50头以上pic父母代种猪且年出栏500头以上pic商品猪规模化猪场的发展,全力推进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二是以喻寺、方洞、嘉明、玄滩、石桥、毗卢、奇峰、云锦、立石、百和、得胜、福集等12个镇为商品仔猪开发生产带。三是以牛滩、潮河、天兴、云龙、兆雅、海潮、太伏7个镇为优质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带。
5.2 推进配套体系建设,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一是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抓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按照“三定一统”(定品种、定规模、定设备,统计外观)的要求,推进良种工程建设,建立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对_____猪人工授精总站和猪人工授精网络的规范化管理,全面实现良种化。二是进一步健全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科学编制免疫计划,完善免疫制度,对猪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建立完善免疫档案,全面推进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提升防控工作水平。三是坚持逢场必查的市场监管制度,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执法监管,对生猪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行备案制度,强化生猪养殖档案管理,保障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建立健全种类齐全、层次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紧密结合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重点培养一批技术带头人,为_____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5.3 创新运行机制,增强产业发展动力。一是整合现有资源,推广六方合作模式。由pic种猪场提供提供父母代种猪和商品仔猪,饲料企业配送饲料,担保公司为种猪场和养猪户提供贷款担保,协会(专业合作社)负责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户负责养猪,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服务。二是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兴旺牧业、天泉牧业、金海公司等)通过专业合作社向农户提供仔畜禽、饲料、防疫、养殖技术,并按协议以增重计费方式付酬,农户进行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寄养”模式。三是围绕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和区域性特色优势畜产品主产区建设,鼓励和引导以农民为主体的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组建“参与广泛、自愿联合、平等互利、管理民主”的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
5.4 转变生产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一批现代畜牧业重点镇。实施生猪养殖设施建设标准化工程,结合改厨、改圈、改厕、建沼气“三改一建”,做到“人畜分离,沼气配套,种养结合”。坚持适度规模养殖,种猪场按照饲养种猪50头、100头、200头、300头、500头规模进行扶持,标准化养殖小区按照年出栏20xx以上规模进行扶持,生猪养殖创业园区按照年出栏20xx0以上规模进行扶持。二是制定完善优惠政策,积极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同时促进与象雨润、四海、高金等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的合作,带动生猪产业发展,调动和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带动、行业推动、链条延伸、产品增值的重要作用。三是推广“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和“发酵床生物零排放”生产模式,发展循环农业,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避免产生新的面源、点源污染。
5.5 做大做强生猪品牌,提升品牌效应。一是充分发挥县畜牧兽医信息网的功能和作用,按时对生猪生产、加工、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与国内主要行业网站进行对接,实现畜产品销售网上交易。二是加强宣传,以“蜀龙”牌商标为载体,在交通要道、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等处设立广告牌进行宣传。对外调生猪统一佩带“蜀龙”牌商标,提升我县生猪的知名度。三是巩固和扩大“蜀龙”牌生猪产品的影响力,着力提升“蜀龙”牌生猪品牌的知名度,争创四川著名商标和四川省名牌产品,做大做强_____生猪产业。
5.6 强化管理,搞好项目建设。一是紧紧抓住国家政策机遇,进一步做好项目的策划、编制、争取和储备工作,争取更多的国家资金支持,实现投入上的突破。二是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试点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意见》(川府发[20xx]14号)和《四川省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规划纲要》文件精神,围绕_____畜牧产业发展,重点挖掘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对畜牧经济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充实和完善项目库。三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切实做到专款专用,进一步加强日常资料的收集、整理,保证项目实施不走样。
5.7 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一是县政府建立畜牧业发展基金,并根据畜牧业发展情况,逐年增加投入。二是认真落实对畜牧业已有的保险政策,引导鼓励规模养殖户参加保险,提高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三是鼓励金融资金、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畜牧产业发展,简化_____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生猪产业化建设贷款担保手续,降低担保门槛,进一步解决生猪产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四是对符合种养结合、生态循环要求的养殖基地建设,优先配套安排“金土地”工程、红层找水、沼气建设、环保治理、农村公路畅通(通达)工程等新农村建设项目。
第6篇 调研报告格式标准
调研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这就是调研报告,是应用写作的重要文种。想知道调研报告到底该如何规范的写出来吗?一起和小编来看看吧。
标题
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1)调研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2)调研报告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3)调研报告标题提问式标题,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4)调研报告标题正副题结合式标题,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的写法。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
正文
调研报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前言
调研报告的前言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写作者根据调研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
调研报告开头的方法很多,有的引起读者注意,有的采用设问手法,有的开门见山,有的承上启下,有的画龙点睛,没有固定形式。但一般要求紧扣主旨,为主体部分做展开准备。文字要简练,概括性要强。
(2)主体
这是调研报告的主干和核心,是引语的引申,是结论的依据。这部分主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和教训,即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等,内容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层次,安排好结构,有步骤、有次序地表现主题。
调研报告中关于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主要都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主体的结构大约有三种形式:
横式结构。即把调查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紧紧围绕主旨,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归纳成几个问题来写,每个问题可加上小标题。而且每个问题里往往还有着若干个小问题。典型经验性质调研报告的格式,一般多采用这样的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纵式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和议论。一般情况调研报告和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的写法多使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物发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一是按成绩、原因、结论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结构。一般综合性质的调研报告多采用这种形式;
综合式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研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3)结尾
结尾是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研报告,结尾写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研报告归纳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说明有待今后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
总之,调研报告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第7篇 关于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2005年以来,_____全面实施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在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农业结构调整中规模较大、产业结构完整、助农增收明显的产业。但是,在生猪养殖标准化程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着进一步发展。在认真分析了_____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后,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1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的背景
转变生猪生产方式是健康养殖和提高养殖效益的必然要求。2004年10月,_____畜牧局组织人员对全县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据调研结果显示:农村散养受农村留守人口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导致养猪成本增加,农户养猪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加之近年来,全县虽清净无疫,但受到周边地区猪ii型链球菌病、牲畜口蹄疫、无名高烧等疫情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养猪积极性受挫。农村散养农户生猪饲养观念发生根本性改变,生猪饲养量直线下滑。大户养殖在未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以前,虽在养殖数量上有所增加,但养殖场建设存在防疫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人畜混居、污染严重、效益低下、抗风险能力差等诸方面缺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猪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村散养难以供给社会生活的需要,推行规模养殖,转变生产方式成为破解难题的最佳办法。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健康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2.1抓组织保障,推动生猪产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实现助农增收致富。生猪产业是我县农村的传统和骨干产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猪产业的发展,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县级领导为组长,畜牧、质监、财政、环保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领导小组,并专门召开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与19个镇签订生猪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严格目标考核。各镇各相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措施“五落实”。全县生猪产业发展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农户响应的工作局面。
2.3抓科技推广,推动生猪产业从数量型向量质并重型转变,实现良种繁育体系标准化和规模猪场饲养管理标准化。一是品种优良化。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繁殖技术,加快良种猪繁育体系建设,加速生猪品种更新。二是生猪养殖技术标准化。以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为载体,制订了圈舍建设、饲养管理养殖技术规范,加大培训力度,改善养殖环境,严格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管理,加快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三是发展生态化。引进生物垫料零排放养殖技术,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率先在兴旺牧业养殖公司和利泰农养殖公司建立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四是资源循环再利用。推广“猪-沼-果(菜)”等生态养殖模式,促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实现“双赢”。五是加强与“川农”、“西南大学”、“省畜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共同建设生猪产业的科研基地,构筑_____优质生猪养殖标准化的技术支撑体系。目前,天泉牧业有限公司成功引进世界先进的“智能化母猪饲养管理系统”,成为中国第二家、西南地区第一家拥有这一系统的生猪养殖场。
2.4抓龙头带动,推动生猪产业从分散经营向产业化经营转变,实现标准化养殖场的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培育做大生猪标准化养殖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一是以泸州泰锋阳业农贸有限公司兴建的pic祖代种猪场为龙头,实现了生猪品种标准化。二是以_____优质仔猪产业化开发总会为龙头,建立了“公司/协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商品仔猪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外销生猪统一佩戴“蜀龙”牌商标,带动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以_____吉龙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建立了“公司基地养殖场”的生猪产业化经营模式,开发的“世尊牌”猪肉系列产品80余种,产品远销俄罗斯、日本、东南亚等国家,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提升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2.5抓防疫防控,推动生猪产业从以控为主向防控结合转变,实现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一是继续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强化基础免疫,制定和完善
第8篇 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调研报告
以园区化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示范水平
——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调研报告
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一种科技与农业相结合的经济组织形式,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根本途径之一,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农业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也给人们展示了农业现代化的广阔前景。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重视下,我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全面启动,为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提升、农民收入增涨起到了非常好的引导作用。但也存在投资渠道不通畅,运行机制不灵活,管理创新力度不大,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问题。根据市政府“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大型调研活动的安排,我区对辖区内的山西榆次金威航天育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航天育种基地、山西金贝植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金贝植物园(以下简称金威航天、金贝植物)2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乌金山镇宏大红枣科技示范园、陈侃奶牛养殖园区等12个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园区建设基本概况
金威航天位于郭家堡乡王湖村,是省计委立项建设的高科技项目,第一期建设规模为1000亩。园区坚持以航天育种、引进试验示范为主体,是航天专家和农业遗传育种专家协作探索的育种新途径,是21世纪农业发展新领域。xx年开始从中国航天育种中心引进航天种大豆
1、
2、3号,航天种西红柿、青椒、黄瓜等进行试验。目前已投入资金1600万元,项目正常运行后,预测年获纯利润在xx万元以上。
山西金贝植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xx年6月,生产基地金贝植物园位于庄子乡季麻村。公司以植物组织培养(克隆)为主要业务,是采用国际最先进的科技手段生产、推广、培养、繁殖各类绿化及高档花卉、绿色经济作物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目前真正解决了大批量苗木生产中组培快繁的生根、移栽、驯化等问题的少数企业之一。金贝植物园占地xx亩,当年实验室培育继代苗、生根苗达xx万株,生产各类苗木500万株。xx年4月,金贝植物被授予“晋中市双百工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年6月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
根据晋中市举办10件实事的安排,我区今年建设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占全市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总数的1/5,其中蔬菜1个,红枣4个,养殖6个,粮食作物1个。目前,示范园区处于整体推进,全面建设阶段。张胡蔬菜示范园区发展温室大棚130余套,实现以农业为主的农户户均一套棚,温室西红柿效益位居全区前列,先后被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山西农大农科教示范基地。宏大红枣科技示范园区占地350亩,种植红枣5万株,目前已完成二座烤房、一座保鲜库、一座沼气池的建设,推广实施了矮密丰技术,年产量可达100余万斤。中昌农业示范园区为晋中市“绿色无公害梨枣示范园”,栽植梨枣130亩,年产量15万斤,产品已注册“洁沃田”牌梨枣商标,被晋中市确定为有机生态循环示范、红枣缩果病防治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晋中贵仁红枣科技园区为晋中市红枣裂果防治示范基地,占地100亩,年产可达9万余斤。北胡乔奶牛园区已投资300万元,占地60亩,养殖户15户,存栏150头,今年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陈侃奶牛园区已投资800万,占地44亩,建圈舍4000平方米,入园农户22户,存栏400头,今年新扩建10户。演武蛋鸡示范园区,占地300亩,新上一个万只以上的养鸡大户,逐步形成禽蛋交易市常西沛霖肉羊示范园区,占地30亩,圈舍1200平方米,目前存栏200余。张庆玉米示范园区种植饲用玉米500亩。
二、园区建设标准
我区园区建设根据各自行业特点、经济实力、经营理念等,形成了高标准专业型园区、综合性封闭型园区、粗放性聚集型园区等几种建设标准。
(一)综合性封闭型园区。以金威为代表。基地位于王湖村东北方向,距市区3公里的无水源、大气、土壤污染的56版块的台垣地内,地段内海拔平均高度899米。基地建设前原属旱垣性摞荒地、蒿草滩、脊薄地,在四年的建设中经过灭荒、整地、肥田、打井、埋管、修路等措施,把1000亩地改造成既能保浇,又好经营的专项开发地。在基地打350米深井2眼,埋设地下管道1.2万米,把老旱地变成中产地。硬化道路3200米,土路2800米,把基地框定为6个专业区,即科研育种区、试验示范区、生产展示区、畜牧养殖区、水果调产样板区、库房、办公、生活区。另外在基地的东面,与基地接壤的土桥沟一段共489亩荒沟建成休闲渡假区。基地在建设中注重绿色环保,基地四周栽植具有防护、绿化功能的树种2万余株,形成绿色屏障;道路两旁栽植观赏性、经济性的水果风景带6400米;园区全部使用沤制鸡粪、羊粪、秸杆等有机肥料;化肥、农药由2名高级农艺师把关,按照国家规定科学选用;建有30立方米沼气池2座,利用沼渣施肥,沼液代替农药、化肥喷打果树作物。
(二)高标准专业型园区。以金贝植物和畜牧养殖园区和红枣园区为代表。金贝植物园由中国林科院、山西农大的林业专家、教授进行技术指导。基地总投资6000万元,先后在庄子乡租赁土地近500亩,用于生产、培育及种植苗木,建设组培研究生产车间3000平方米、办公用房及其他附属设施2470平方米、大棚10000平方米,配备超净工作台36台、培养架211套、周转箱3500套及组培器具等。xx年初又规划发展用地1000亩。为真正保护原生林,利用公司优势,发展绿色经济,公司于xx年—xx年先后在长凝镇高家山、王庄村、马头村等地租赁荒山林地近90000亩,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绿化与开发。中昌农业示范园区位于北田镇杜堡村,被晋中市命名为“绿色无公害梨枣示范园”,占地约150亩,栽植梨枣树130亩,稼接梨枣5万余株,年产梨枣15万斤。园内建有60立方米恒温储存库、猪舍20余间,鸡舍10余间,沼气池20余个,养猪300余头,鸡5000只。该枣园利用沼气
储存梨枣、沼液喷打枣树、沼气供做饭、照明、取暖,形成了种植、养殖、加工、储藏、销售为一体的红枣示范综合开发基地。xx年被晋中市确定为有机生态循环示范、红枣缩果病防治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
(三)科技性聚集型园区。以粮食、蔬菜示范园区为代表。北田镇张胡村温室大棚园区温室蔬菜种植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试范:推广应用了无菌土壤处理技术、防虫网技术、二氧化碳发生器杀菌技术、拱棚双层保温技术、生物菌肥应用技术等,近期还上马了卷帘机2台;引进了法国莉玛、韩国大红、山东无核早红葡萄、台湾洋香瓜等新品种。张庆玉米示范园区在区农业中心的技术指导下,种植优质饲用玉米500亩。
三、运行机制和带动功能
我区园区运行管理机制主要有公司制、大户制、“公司+农户”制、“公司+合作社(协会)+会员”制、“村委会+农户”制等形式。
(一)公司制。金威航天育种公司属民营股分份制企业,经营灵活,在管理、运行机制方面不断有所创新。自投为主,资助为辅的投资机制:目前已投入的1600万元中,国家投资占5.5%,企业投资占94.5%。各负其责,成果共享的科技机制:育种公司、中国航天育种研究中心、山西农业大学三方以协议合作的形式共建航天育种项目。航天育种研究中心负责种子搭载,山西农大负责诱变机理研究、地面育种技术,公司负责搭载育种研究经费、投工、生产资料,所获成果三方共享,荣誉权属育种研究中心、山西农大,成果转让、出卖权属育种公司。合作共建机制:水果、蔬菜、养殖项目分别与区果树中心、蔬菜中心、畜牧局合作,三中心负责技术,公司负责投入投资。
(二)大户制。我区在红枣产业发展上走“公司带大户,大户促农户”的路子,红枣开发大户已达150多户。通过大户的园区建设推进科技示范作用的充分发挥。我区的贵仁枣园、宏大枣园、新付枣园、仙枣公司枣园在裂果防治、丰产管理、技术革新、品种培育等方面都有突破创新,被我区与晋中市联合授予红枣示范基地称号,在全区、全市起到试验示范推广作用。北田镇贵仁红枣科技示范园,是晋中市红枣裂果防治示范基地。园区经营户王连贵科学实践,探索出一套集施肥、打药、喷水、疏花、疏果、防裂果为一体的枣树丰产管理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枣树的挂果率,特别是经过3年的潜心钻研,防裂果技术取得了成功。园区建有防裂果红枣烘干房4间。xx年枣园裂果率降到5%以下,株产达30余斤,总产达9万余斤,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榆次仙枣基地,占地2050亩,已完成投资500万元,栽植红枣24万株,建苗圃地380亩,引进新品种48个。同时解决本地劳动力50余人,每年为当地群众提供劳务收入60余万元。该工程是一项集滩涂造地、农田改良改造,产业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被晋中市命名为“晋中市红枣品种繁育示范园”。
(三)“公司+基地+农户”制。金贝植物采劝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以金贝植物园为种苗输出中心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现代化管理、本地化经营的大规模苗木生产及培育体系。具体形式为公司每亩给农户提供优质种苗900株,每年提供农户育苗费900元/亩,农户所种苗由金贝公司统一收购。以上方式经测算,农户每亩每年收入为1400元,而传统大田作物每年每亩收入仅为600元,每亩每年可以给农户增收800元。园区正在推广的香花槐培育项目,达产后年生产能力在320万株,当年即可带动农户711户,次年可按100—300%的速度在根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亩栽香花槐100株,三年便是一面坡的效果,可大大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该园在建的四倍体刺槐苗项目,苗木自栽种后第二年起,每年每亩可生产4000公斤至5000公斤的鲜叶(包括嫩枝)饲料,以每只羊每天需要5公斤青饲料计算,一亩地的四倍体刺槐可至少提供3只羊一年的优质饲料。若按每头牛每天需要10至15公斤青饲料计算,则可供一头牛一年的食物。大面积营造四倍体刺槐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可用于发展畜牧业,带动农牧民早日致富。项目达产后,年生产能力在240万株以上,可带动农户240户,种植1200亩。
(四)“公司+合作社(协会)+会员”制。陈侃奶牛园区是榆次博瑞乳业公司采劝公司+合作社+农户”建设的4个奶源基地之一,也是我区第一个“世行”贷款扶持的奶牛养殖项目和“四位一体”生态示范工程。园区采劝五统一”模式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供水供电、统一管理。园区采用合作社的管理办法,入园奶牛统一编号、登记造册、建档管理,博瑞公司统一免费挤奶、集中收购、定期结帐,并向社员提供饲养技术、饲料配方和疫病防治。园区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合作式、现代化、生态型的高标准千头奶牛园区。
(五)“村委会+农户”制。张胡村位于北田镇南2公里,全村269户,901人,耕地面积2759亩。该村从1993年发展18套温室大棚起步,在村委会的统一组织下,到目前温室园区已发展温室大棚130余套,实现以农业为主的农户户均一套棚,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单棚年收入至少在3万元以上,最高单棚收入达到4.5万元,全村仅温室蔬菜人均增收xx元。
四、存在问题
我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经几年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建园时间短等原因,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政策扶持力度不足。我区园区建设中首先面临着征地问题,如养殖园区建设,由于村内养殖易造成环境污染,园区应建于村外,但受去年国家土地部“~准”影响,畜牧园区占地相当难,园区建设受到影响。如陈侃奶牛园区,奶牛养殖户入园积极性很高,今年又报名50多户,但受场地限制,二期工程只能先扩建10户。在调整土地方面,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耕地调换往往因个别农户的原因而失败。特别在温室大棚园区建设中,这种情况经常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