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酷猫写作网
当前位置: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人才现状调研报告(2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2-01-05 16:50:01 查看人数:37

人才现状调研报告

第1篇 县农村实用人才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措施。为了全面掌握宁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近期,县农牧局组织人员到各乡镇,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方式对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开展了调研,认真总结了宁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分析了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探讨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办法和途径。

一、宁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

1、总体情况。宁县辖18个乡镇,是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50.65万人,其中农村从业人员26.21万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91.4%。目前全县共有农业龙头企业41个,农技站18个,行业协会6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78个,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760人,约占全县农村从业人员的0.28%。

2、农村实用人才分布情况。截止2014年8月,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760人,女性25人,农民技术员145人,具体分布情况如下:(1)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的共有82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10.8%;36岁至45岁的共有238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1.3%;46岁至54岁的共有268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5.3%;55岁以上的共有172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2.6%。(2)从学历结构上看,初中以下的共有487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64%;高中(中专)的共254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3.4%;本科及以上的共有1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6%。(3)从性别结构上看,女性共有25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3%。(4)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全县共有种养业和加工能手466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61.3%,农村经营能人167人,约占实用人才总数的22%,农村科技人员127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6.7%。

二、宁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宁县按照“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原则,不断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管理、资金等方面的投入,采取以下措施大力培育有文化、会管理、懂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推进我县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一是摸清底数,建立实用人才信息库。我县制定了《宁县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管理办法》和《宁县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管理办法》。把拥有宁县县籍的农民或在农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非国家干*、职工纳入实用人才选拔对象,通过个人申请、调查摸底、群众举荐和组织考核等具体办法,将农村中那些会技术、懂经营、善管理和头脑灵活的乡村干*、专业户、个体户等乡土能人筛选、登记造册,建立了宁县农村实用人才数据库;二是结合“阳光工程”,紧紧围绕我县的苹果、畜牧和瓜菜三大产业进行培训,每年对这类人员的培训达到3000人次以上;三是以村级种养大户为核心,组成“家庭课堂”,进行现场培训,增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带动作用,壮大乡土实用人才队伍;四是鼓励兴办协会和合作社,发挥实用人才的辐射作用。积极引导实用人才创办合作社,将同行业实用人才组织起来,引导他们搞好联合经营,改变实用人才分散状态,发挥群体优势,促进农业科技资源有效共享,共同致富。目前,全县共建立各类农业行业协会66家,各类种养殖合作社478个,辐射带动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五是以农业科技大培训为契机,加大实用技术的宣传培训力度,促进实用人才快速成长。2014年,农牧局组织各下属单位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02场次,培训农业技术员2000人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们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了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在壮大人才队伍,提升人才素质上还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

(一)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从调查数据上看,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760人,约占全县农村从业人员的0.28%,与实现我县发展现代农业所需的人才数量存在较大差距。农村经营能人和农业科技人才严重不足,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村经纪人等方面的人才严重短缺,高层次人才极为匮乏。

(二)农村实用人才结构矛盾突出。一是地区分布不均。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多集中在西区和东区,南区的实用人才相对较少;二是农村实用人才产业分布结构和行业分布结构不尽合理。在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偏低的前提下,以传统种养产业方面和加工行业的人才占到61.3%,而从事经营管理的人才占到22%,农村科技人员仅占到16.7%;三是年龄分布不均。目前我县的农村实用人才以中老年人为主,青年人较少。

(三)农村实用人才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我县农村实用人才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的人数较多,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偏少,这种状况不利于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提升,大量的农村实用人才靠的是自己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虽然技术熟练和经验丰富,但多属于传统的农村实用技术,再加上接受系统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的机会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

(四)人才流失严重,成才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从人才成长环境看,缺少促使农民成为农村实用人才的有效载体和平台。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乡土创业观念薄弱,外出打工居多,潜在人才流失,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失衡,导致农村人才后继不足。

四、原因分析

1、受传统思想影响,农村实用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模效益不明显。

农村实用人才出自农村,生活在农村,工作在农村,由于受文化素质和自身因素的影响,思想观念还比较滞后,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思想观念滞后于经济发展。缺乏改革的意识,习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模式,思想解放力度不够,无远大理想和追求,沉浸于“小富即安、满于现状、固步自封”的状况;二是致富方法滞后于经济发展。不顾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只图眼前,不求发展。三是道德法律意识滞后于经济发展。部分农民文化程度不高,自制能力不强,不仅不能为确定的“领头雁”鼓劲撑腰,反而不时暴露出“怕自己穷,怕别人富”的阴暗心态,打击了农村基层人才带头致富带动一方致富的热情和信心。

2、受农村科技普及和推广环境的制约,农村实用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还显得较低。

农村实用人才的专长和技能大多是在后天的劳动实践中学习或摸索出来的。一方面有特有的乡土气息,另一方面因缺乏牢固的科学基础和系统的理论培训而显得底气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不够”:一是培训阵地作用发挥不够。培训网络功能不全,科技培训基地未能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二是培训突出重点不够。农民在筛选致富项目,把握致富信息上目标不准、方向不明、手足无措,要加大对农村各类产业大户、致富能人、农民经纪人的培训,通过他们发挥典型引导、示范推动、整体联动作用;三是培养方式和方法不够。农村实用人才的文化结构参差不齐,在培训方式和方法上,注重了理论培训,忽视了实践操作培训;注重了普通号召,忽视了因势利导;注重了项目开发,典型引路显得不力,造成农村基层人才后继乏人的状况。

3、受农村落后的发展环境制约,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不够。

农村实用人才的价值在于他们有科技和市场头脑、发展眼光、致富专长,但落后的发展环境制约其能力的发挥和事业的发展。首先受交通、地理、信息、自然资源等诸多方面影响,农民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缺乏主心骨。其次受资金、设备的影响,追求的事业成了无翅之鸟、无水之舟。再者,受技术信息的影响,他们生产的产品很难走出市场,走向社会。

4、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局限,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进程缓慢。

现阶段,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总的来看尚处于尝试性开发的起步阶段。随着新时期农村“打工热潮”的出现,大量的农村实用人才纷纷闯入大中型城市创业,使农村这个大市场人去楼空,人才匮乏。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二是部门服务不配套。个别单位和部门不是及时、准确地去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投入、税费过重、财产安全等问题,而是一味追求和强调部门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致使他们生产、生活陷入困境。再者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实用人才的待遇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够。目前,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方面的政策还比较少,培养、利用农村实用人才的相关配套政策也不健全,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五、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农村人才是农业产业化与科技融合的直接实践者,他们在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加快推进我县的现代农业向前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广泛宣传,提高认识,把开发农村实用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

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要采取不同形式,从多方面入手,广泛宣传,不断提高对开发、利用实用人才重要意义的认识。一是强化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人才开发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影响,使人们意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能带动实用技术成果的广泛推广,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从而提高人们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认识。二是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推广典型经验上狠下功夫。要善于及时捕捉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的“土专家”、“田秀才”的典型事例,专门召开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典型经验交流会,由先进乡镇介绍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取得的经验,“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介绍自己的典型事例及其取得的经济效益,通过这些工作,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以科技促致富。

(二)加强教育,注重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一是要改革农村教育,加强和搞好农村成人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改革现行农村教育体制,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兴办与农村经济紧密联系的各类职业学校,使广大农村青少年接受农村实用技术教育,让他们带着技术回家参加劳动,从而进一步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中坚力量。二是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培养急需实用人才。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必须按需施教,本着“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培养急需的农村实用人才。可以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等不同的形式,针对当地存在的问题,请专家教授讲农业科技知识,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促进本地区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三)积极支持,热情帮助,使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带动群众发家致富的“领头雁”。

农村实用人才和当地群众结合最紧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更具有示范作用,更具有感染力和辐射力。为充分调动实用人才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放手发展,并更好地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致富,在政策和待遇上要给予农村实用人才充分的倾斜,并通过评审农民职称,选拔德才兼备的实用人才担任一定领导职务,参加乡镇、村委重点项目决策的可行性论证工作等各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使农村人才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领头雁。一是要支持实用人才兴办企业。大胆启用农村实用人才担任厂长、经理兴办个体、私营企业,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成果、经营管理方法运用到生产上去,直接创造效益,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富一方人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二是要通过大户辐射的方式推广技术成果。就是选用部分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政治素质过硬的大户作为专业示范户,并把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交给专业户、示范户,由他们先搞起来。当地农民看到用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带来的利益,就会自发地跟着用起来,一项新的技术或新的品种就得以推广,一项新的产业就可以形成。三是要鼓励实用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对周围农民进行“传帮带”。主要通过结对子,以师带徒、科技等方式进行传、帮、带,把自己的知识、技术、经验等活的东西扎扎实实地传授给周围群众,让更多的农民掌握新技术,使用新品种,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四)加强领导,建立机制,抓好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

1、要建立健全农村基层人才的激励机制。一是鼓励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科研开发、咨询服务、技术推广。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兴办民办科研实体和开发型经济实体,扶持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在创业培训、科技立项、税费优惠、信贷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各有关部门要按政策规定给予优惠和支持。改革和完善分配办法。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在科技开发、科技承包或服务中,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要给予重奖,并保护其知识产权与合法收入。对分配到县以下农业一线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可提前定级,其定级工资标准可高于同类人员;三是改进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办法。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学历、论文、外语等方面继续给予倾斜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鉴定制度,对取得技术职称和高技能等级的实用人才应优先提供培训机会,并可作为申报评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条件之一。四是建立定期表彰制度。对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要给予表彰奖励。

2、要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机制。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一靠培训,二靠引进。培训是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手段,是促使农村劳动力成长的主要方法。我们不但要通过建立农民培训体系,搞好农村实用性人才的开发培训。还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一是举办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班或农业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二是组织村干*和优秀实用人才外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三是兴办农业科技示范户,让农业科技带头人引路示范。四是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进行科技推广、农业知识普及。五是选送青年农民到高校进修深造,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不管采取哪一种形式,关键是要形成制度,坚持下去,做到有章可循。人才引进也是壮大农业人才队伍,优化农村结构的重要途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业和农村将成为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人才建功立业的广阔天地。要积极适应形势,抓住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大力吸收和引进各类人才,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高生活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工作,切实壮大农村人才队伍,提高农村人才队伍素质。

3、要健全农村实用人才选拔机制。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现状,要建立健全与农村实用人才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按照“有素养,有影响,有贡献,有效益,有创新”的标准,搞好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工作。加强考核工作,实行动态管理,鼓励更多的农民群众成长成才,促进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4、要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化管理和保障机制。要积极围绕农村实用人才的市场配置、职称、医疗和养老保险等,探索和建立农村乡土人才的社会化管理机制。要尽早研究制定诸如农村人才流动、农村实用人才的聘用合同鉴证、农村人才争议处理等办法,保护各类农村人才的合法权益,为农村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2篇 集聚三大产业人才现状调研报告

一、我区三大产业人才集聚的基本状况

近几年来,我区围绕三大产业的发展,在人才集聚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方面,借助市场的自我配置功能,通过区域内的产业调整和各项重点项目的推进,实现了人才在产业和专业上的自我整合。另一方面,突出我区科技信息业、商贸商务和文化旅游这三大重点产业的发展,专门成立了区it人才市场,并依托省市人才市场及等南京地区的市场资源,组织区域范围内的企业参加各类招聘会,吸引人才。同时我区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人才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强,并在今年出台了《区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这些工作都有力地促进了我区人才集聚和三大产业的快速发展。

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对人才集聚的要求更高,科技信息、商贸商务、文化旅游三大产业在南京地区、区域乃至世界范围内越来越被作为一地一国经济发展的热门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竞争已达到白热化的地步。而我区受所在区域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甚大,总体上看,人才集聚与三大产业发展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距离。

二是认识不到位,政策难以落实,工作投入不大。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区许多部门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重引资、轻引智的现象,未能真正树立起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对人才及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不大,对企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发展没能因势利导,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管理方式。在政策上也存在着重经济发展、轻人才集聚的现象,吸引人才的政策引力和执行力不够。人才激励政策还不足以吸引高级人才,常常出现与高端人才失之交臂及人才流失的现象。

二、人才集聚对于我区发展三大产业的重要意义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增长面临过快下滑的危险。面对经济发展的复杂环境和人才竞争的严峻形势,必须充分认识通过人才集聚推动三大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集聚三大产业人才是应对当前及今后经济发展环境的理性选择

当前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但是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金融危机已严重恶化,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多。同时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这对我区当前及今后经济发展特别是三大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因素。我区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服务外包等产业的发展都将受到这些因素或大或小、或多或少地干扰,并在一段时期内逐步显现出来。这迫切需要我们集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深入研究目前我区所处的经济环境,应对目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使我区三大产业能够实现逆势而上、超常规发展。

(二)集聚三大产业人才是应对当前区域经济激烈竞争的现实举措

从产业发展来看,我区已经明确了期间要进一步扩大科技信息业发展优势、凸显文化旅游业发展特色、提升商贸商务业发展水平,使三大产业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但是从实际来看,当前我区科技信息产业面临着其它城区的激烈竞争,招商引资难度加大。鼓楼已形成新模范马路、路高科技产业集聚优势,人才和科技资源突出;白下南理工科技园二期已经启动,中小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雨花区目前拥有中兴、华为等一批国内大型高科技企业,为雨花招商形成了巨大品牌影响力。在文化旅游业方面,我区也面临着体制、区域、人才、软环境的多重挑战,面临着鼓楼、秦淮、白下等区的激烈竞争。在商务商贸业方面,我区一直面临鼓楼和白下等核心城区的竞争,一些优势也正在被其它城区赶超。区域经济竞争的规律表明:区域竞争的焦点在产业,产业竞争的焦点在人才!从历史和现实来看,没有人才支撑的产业,必定缺乏创新和应变能力,迟早会陷入衰退,导致区域经济增长乏力甚至下滑。

(三)集聚三大产业人才也是改变目前人才队伍及工作现状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区三大产业人才的质量和综合竞争力还不能适应三大产业发展的需要,人才集中度与产业集中度相关性不高。以来,由于没有深刻把握三大产业发展和当今人才流动的特点和规律,未能真正树立起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导致我区对高素质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认识不到位,对人才及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不到位,使得人才在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没有形成新引进的人才集聚在主要产业的态势。科技、旅游、商务、营销等产业的高端精英人才缺乏,特别是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的领军人才缺乏,已成为三大产业加速发展的瓶颈。这一现象在民营科技领域尤为突出;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层次较低,而人才供给的层次日益提高,这迫切需要相关企业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树立人才是企业第一竞争力的核心理念。

三、我区三大产业人才集聚的有关建议

当前,我区集聚人才发展三大产业既面临诸多的挑战,又面临难得的机遇。我区应狠抓人才工作不放松,将人才战略作为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把人才集聚作为走特色道路的根本抓手,集聚更多的人才到创业发展。在调研基础上,课题组认为,集聚三大产业人才,应树立大人才观念,广泛集聚人才;要实施用人才引进人才和柔性引进人才的办法,不断壮大人才队伍;要建立人才工作的保障机制,为人才集聚提高更优质的服务。

(一)树立大人才观念,广泛集聚人才

所谓大人才的集聚观念,就是要全方位集聚人才,不仅要集聚直接从事三大产业活动的人才,也要引进培养从事三大产业人才管理服务工作的人才,同时还要选聘为三大产业发展献计献策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就是要多类型集聚人才,集聚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管理营销等各种类型的人才;就是要多层次集聚人才,集聚包括一般技能型、高级管理型、领军人物型的人才。总体说,就是主要吸引集聚专业人才,实现量的扩张;挖掘培育研发人才,实现质的跃升;招募纳贤领军人才,实现行业的发展。

1、全方位集聚人才。要集聚直接从事三大产业活动的人才,包括一切从事科技信息、商务商贸、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人才。他们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是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是我区人才队伍的基础力量。

要培养从事三大产业人才管理服务工作的人才,包括**事业单位以及企业内部从事人事管理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干*、专家或员工。培养好这支队伍,既能引进三大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还能提升全区人才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水平。

要选聘为三大产业发展献计献策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这些专家学者是我区把脉三大产业发展、提升优化产业结构、追踪世界产业发展态势的高端智库。没有这个智库的引领,我区就不能站在产业发展的高端,就容易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处于下风。

2、多类型集聚人才。按照价值链组成,企业全部活动可以分解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管理营销三个方面。根据我区发展实际,我区应配合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集聚所需的相关人才。我区应当全力集聚研发设计方面的人才,因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是科技活动的核心,而研发人力资源又是开展rd活动的重要基础,是创造高附加值的关键力量,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的决定性因素。长期以来,我区研发人才存量较低,严重制约了我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今后一定要重点集聚这一方面的人才。此外,在生产制造环节,要重在集聚有特殊技能的技术型工人,提升制造业产品的质量。在管理营销环节,重在集聚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具有全球营销理念的人才。由于我区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不是很高,而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占据九成,所以,集聚人才应当重点放在两头(研发和营销),同时兼顾中间(制造)。

3、多层次集聚人才。人才也是有层次性的,既有一般技能型的,也有高级管理型的,还有行业领军人物型的。我区集聚人才,既要铺天盖地,又要个别吸收。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和趋势,各个层次的人才我区都应当有所集聚,当然也要有所侧重。

一般技能人才是我区三大产业发展的基础。只要具有一技之长(具有相关行业资格证书)、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都应是我区集聚的对象。没有一定的数量,相关产业也难以形成积聚效应。广招这些人才,我区发展三大产业就有了坚实的基石。

高级管理人才是我区三大产业发展的依靠。他们往往是企业的管理者,或者是技术权威。在产业发展中,他们是直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不同层次人才沟通的媒介。集聚这些人才,我区发展三大产业就有了可靠保证。

领军灵魂人物是我区三大产业发展的关键。引进人才,要有一定数量,但更关键的是在领军人物的识别和选聘方面。无锡引进了一个施正荣,就有了一个尚德企业,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光伏产业。所以我区也要学习无锡有关部门独具慧眼的人才意识,下大力气吸引三大产业的领军人物。一个领军人物,往往能够带动一个行业的发展,无论是对于经济发展,还是对于产业升级、人才集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意义。紧盯某些行业的领军人物,吸引他们为我区发展服务,我区三大产业就有了腾飞的跳板。

(二)实施用人才引进人才和柔性引进人才的办法,壮大人才队伍

一是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要引进千里马,首先要培养伯乐。没有伯乐,就不能识别千里马。千里马是人才,伯乐也是人才。所以,一定要在广义的人才概念上开展工作,用人才来识别人才、管理人才、选用人才、服务人才。无论是直接从事三大产业活动的人才,还是为三大产业发展献计献策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如果离开了服务这些人才的工作队伍,三大产业发展的人才基础就不会坚实、不能巩固。因此,首先要建立一支服务三大产业人才工作的队伍,这是做好三大产业人才工作最基础的工作。同时要重视现有直接从事三大产业工作以及相关管理工作的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这部分群体的知识水平,更新知识结构,以此作为选聘、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基础。

组织人事部门的同志以及三大产业相关管理部门从事人才服务管理工作的人员是非常重要的人才资源之一。要有计划地开展培训,提高他们对于三大产业的了解以及当今人才流动特点的认识,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

三大产业人才协会是现有人才存量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吸引未来人才增量的重要平台。要充分发挥三大产业人才协会的作用,加强人才信息、管理经验等知识的交流,为引进、服务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也是伯乐重要的组成部分。三大产业的企业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所以一定要加强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层的队伍集聚,提高这支队伍识人、用人的水平。要通过国际化、市场化和网络化等培训途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加快培养、造就一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二是形成人才柔性引进的新思路。所谓人才柔性引进,是指打破国籍、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在不改变人才与所属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和人才社会化的发展要求,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调节、非户籍合同管理的一种人才引进方式。柔性引进国内外人才的方式有智力引进、智力借入、业余兼职、人才派遣等多种途径。我区也应充分利用这一新思路,在做好人才引进的同时,通过聘用、兼职、租赁、咨询、讲学、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等灵活多样的柔性方式引进各类人才,借脑生智,借智生财,吸引一批素质优良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鼓励我区企业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创办专家工作站、研发中心、中试基地等,搭建引才平台,采取多种方式灵活引进国内外人才和智力。注重发挥各类园区对人才的柔性吸纳、集聚作用,使其成为承接人才的平台。对来我区每年工作满三个月的柔性引进人才,在子女入学、买房租房等问题上实行最大限度的政策扶持。

(三)建立人才工作的保障机制,为人才集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集聚,实现多出人才、多出成果,关键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良好的人才集聚机制。

要进一步强化对集聚人才的组织领导。我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把集聚人才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定期研究和解决人才集聚中的重大问题。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人才集聚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各有关职能部门、街道以及社会团体要建立相应的人才工作组织网络和工作制度,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要建立良好的人才循环机制。人才循环能有效地防止创造力的衰退。一个人长期从事一种工作,必然形成固定观念,思想僵化,难有创新。所以,可以通过换岗、轮岗、调任等多种循环方式,转换人才工作的专业,促使人才从一个领域转向另一个领域去拓荒、去耕耘,将会激活思维,触类旁通,引发创造,保持活力,从而更好地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要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和考核力度。建议区设立人才集聚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奖励等。资金主要由同级财政投入,并随着经济的增长每年有所增加。建立以政府引导为主、银行资本和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风险投资体系,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金融服务;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把人才工作纳入年度三个文明考核体系,作为考核各部门*政领导干*尤其是*政一把手政绩的重要内容。

要强化服务,优化人才集聚的政策环境。首先,应改善人才创业、干事的服务环境,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建立人才引进一站式服务体系,协助用人单位考核并组织对学术水平、专业技术、科研能力进行测评和论证,为用人单位办理引进人才的人事、户口、保险等手续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需提供远程服务的,办理时间一般不应超过5个工作日)。其次,推动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人才公寓集聚。建议在较短时间内规划一定规模的人才公寓,缓解来我区工作的人才在买房租房方面的困难,并对入住公寓的人才提供房租补贴,对符合三大产业发展要求的外省市引入的人才,优先安排入住人才公寓。第三,打造我区人才信息平台,完善人才信息资源服务。建议区有关部门建立全区综合性的人才数据系统,培育良好的信息资源环境,定期发布全区人才通报,为各方提供人才专项咨询服务,共享全区人才信息,引导人才在全区合理流动。

人才现状调研报告(2篇范文)

一、我区三大产业人才集聚的基本状况近几年来,我区围绕三大产业的发展,在人才集聚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方面,借助市场的自我配置功能,通过区域内的产业调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人才现状相关文章

  • 人才现状调研报告(2篇范文)
  • 人才现状调研报告(2篇范文)37人关注

    一、我区三大产业人才集聚的基本状况近几年来,我区围绕三大产业的发展,在人才集聚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方面,借助市场的自我配置功能,通过区域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