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电力内部审计在施工企业工程管理控制的作用调研报告
面对强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实施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门槛,但是显然规章制度的建立并不代表企业已经拥有了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良好的内部控制要素之一是适时的内部审计。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内在的需要。目前企业管理中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例如财务核算弄虚作假、会计信息不真实,内部控制漏洞较多,经营风险无处不在,这些问题被掩盖在企业的持续经营中,严重影响企业的信誉和生存。所以,建立完善的审计制度,应用先进的审计技术是保持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严密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关键。目前,电力施工企业经济体制已基本步入市场经济的运作状态,施工企业时时面临着严峻激烈的市场竞争,保证企业占有市场不被淘汰唯一途径是以电力施工企业的坚强实力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信誉。而实现这一切的手段加强施工企业的工程管理,加大审计工作力度,在这里就内部审计在施工企业工程管理的作用谈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审计的目的和职责
内部审计是一种建立在组织内部的独立的评价职能,该职能作为对组织的一种服务,目的是检查和评价组织控制以确保揭露组织潜在的风险和有效果、效率和经济地达到组织的目标和目的。帮助组织的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为组织成员提供与检查活动有关的分析、评价建议、忠告和信息。并对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及完成指定责任过程中的工作效果所进行的审查和评价。
这里的组织是在一定的管理机制下由操作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建立起来的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的集体。
去年7月份我们公司组织了由副经理带队的全国先进企业考察行动,我们一行人在山东辛店现场与现场的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就工程管理控制问题进行了一次面对面交谈,专业公司反映最大的问题是机械管理制度问题,涉及到小型机械的运输过程中损坏、小型机械现场维护管理问题,有的机械卸车后就不能使用,这笔维修费用谁来承担,是专业公司还是机械租赁公司?虽然那次访谈的性质并不是审计的方式,但作为审计人员,有责任对公司的任何管理控制职能作出评价,我们认为20__年的管理制度汇编没有机械使用与保养制度、施工机械设备事故调查处理的规定细则,经过评议认为这类问题属于管理制度设计不完善,不属于操作层执行政策不当。所以在20__年管理制度汇编出台前的设计阶段我们就把这类问题如实向主管领导反应,20__年的管理制度汇编对这类问题的处理有了明确规定。
再比如一次修路工程决算审计时,发现道路找坡竟用砼找坡,查看设计图,错误就出现在道路工程的设计阶段,设计图纸有上层把关领导的签字,预算书上有预算员的签字,我们的审计报告出来,砼找坡的费用全部拿掉。施工技术员委屈:“我们按设计图施工、设计图也得到公司把关领导签字,活儿已经干了?找谁要钱?预算员也不服气:“我们按有把关领导签字的施工图批预算,我们有什么错?”在这里我们还是不评价管理人员是否尽责,至于为什么?这个问题我会在后面的讨论中提到,我们在我们的审计报告中对这类问题作出两方面评价:1、考核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监察职能部门从何渠道掌握组织成员尽责情况的信息?2、公司企业标准明确了完成量化工作目标的考核办法,却没有对工作完成质量的考核办法。我们认为:组织被划分为多个组成部分如财务、人事、生产技术、机械管理等,这些各行其职的部门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为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而努力。划分组织结构,不但要把组织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而且要明确各部分之间在业务活动和信息沟通的内在联系。有效的管理控制应该是一个层层链接,环环相扣严谨的完整的控制系统。有效的管理控制系统还应该一方面要让员工懂得如何完成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要让员工明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履行自身职责的重要性。为了使员工体验控制责任的重要性,最有效的方法是把控制责任包含在业绩评价系统中。
上一个事例充分反映了我们企业管理控制没有对各部门之间业务上联系和沟通的规定,管理控制的链接环节非常薄弱,某种程度上阻塞了企业管理控制的良性运行,补充和完善有关的政策势在必行。
审计的主要职责是监督组织的控制结构
控制系统是指各个层次的活动必须服从于所建立的政策、标准和程序。所有的管理活动都可看作是控制系统的内容。控制实现的目的是为了:
1、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随着我们企业步入市场经济,独立开发市场并占有市场,信息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系统本身也日趋复杂。信息系统分为会计信息系统和经营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生成包括管理人员使用的预算报告和成本报告在内的一系列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就是保证信息系统产生的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这对于管理层制定决策是非常重要的,内审的责任审查财务和经营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以及鉴别、衡量、分类和报告这些信息所使用的方法。
比如项目部呈报给财务的工程决算报告里面存在项目部立空项、作空头奖金套用公司现金,用纳税空白发票填写虚拟的运输费等等都属于财务信息的不真实、不可靠。
2、保证政策、计划、程序、、法规的遵循性政策、计划和程序是管理层制定的,法律和法规则来源于组织的外部。遵循这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是为了保证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有序地开展经营活动。我们公司内部现行的管理政策和规章制度基本都集中在《20__年管理制度汇编》和《20__年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内,内部审计人员要审查这些规章制度的遵循情况,并且主要承担评价政策、计划和程序本身的适当性的职责。
3、保证资产的安全性为了保护组织的资产的安全所设计的内部控制措施往往可以通过观察来了解。我公司的资产安全防护措施已经很完善,比如防盗门锁的安装、保安员的聘用、计算机系统密码的设置、对贵重资产多重的保管设施和手段。因为它是管理控制五项中的其中一项,所以它也受审计监控。只是就我公司审计资源配置来看,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完成此项监控。大亚湾核电站内部拥有一支业务素质精良、道德品质一流的由8个人组成的全国最先进审计队伍,审计人员大都来自香港受过专业培训,铁岭一公司审计部的一位同志在他们承建大亚湾和电站就亲身领略过这支审计队伍在大亚湾核电站整个企业管理控制过程中所起的核心作用。他也亲眼目睹过一位保安因为临时脱岗被审计人员当场解聘的事实。内审应主要审查保护资产的方式,必要时,核实资产是否存在。
4、提高经营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有限资源指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组织有限资源的耗费来实现理想的成本水平和效益水平。比如这次我们审计部调研时,有的同事就提出大型机械租赁对项目部租赁的问题,我们企业内部租赁公司大型机械租赁费基本高于市场平均租赁价格,项目经理部理所当然在当地选择租赁费用低、运输方便的大型机械。这种状况普遍存在,某种程度造成了公司设备不能充分利用而形成的资源浪费事实。除此之外,还存在着非生产性开支大、费用不核算以及工作人员过多或不足的情况,都是对组织的危害。审计的职能评价资源使用的经济和有效性。
5、保证完成所制定的经营或项目的任务和目标
组织的一切经营活动和一切控制措施都是为了实现目标。经营目标用于知道组织每天的经营活动,而经营活动又要受内部控制结构的控制。我们企业的经营目标审计人员通过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能对组织否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作出判断。
但在实现经营目标的过程中不同经营目标有时是冲突的,这类问题在审计过程中经常出现,比如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和保证工程进度都是我们企业的经营目标,施工现场的工程任务大都来得快,催的急,为了提高效率,有的项目审批经手人只有技术管理一人,省略了很多他认为很烦琐的正式程序,从而促成了大量无效凭据的产生。审计的有效凭据是用以证实某一事件或为某一事件提供支持的事物,它必须是充分的、有力、相关、可靠和有用的。这也是五大控制之一的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吻合的。审计凭据的失效,正常的审计程序就不能执行,审计部有权力拒绝在工程项目决算书上签字以肯定此工程项目的完成。审计审查经营或项目以确保其成果是否和所确立的目的和目标相一致,以及确定经营或项目是否按计划进行。
但目前来看审计工作并没有按正确的审计程序运行,其原因之一是主要考虑公司管理控制系统还不是很完善,很多地方需要补充和修改;之二组织的成员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管理控制意识曾经比较淡漠,适应内部控制的这一先进的管理模式需要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但我想这个时间如果太久,沉淀的问题太多,公司的管理控制系统的运行会受其影响产生滞留状态。管理控制的设计制定必须解决经营目标不一致的矛盾,设计出与经营目标尽可能相吻合的控制措施。
内审的目的就是对《管理制度汇编》和《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等管理控制制度在企业组织内部各个管理职能部门营运过程中的效果作出反应和评价。
内审的职责就是监督这两套管理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
随着组织复杂性的增加,比如我公司目前存在的承建项目数量多,地点分散不集中这一复杂的经营事实,增长了对控制本身进行监视和加强管理的需要。管理部门寻求正确制定控制系统和令人满意的发挥作用的保证。管理部门对内部控制负责,利用内部审计人员来监视控制系统的执行。审计人员作为管理职能的反馈部件而进行工作。审计的主要职责是监督组织的控制结构。职责的范围是检查和评价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以及所分配的具体职责的执行情况。
进行检查和评价时,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将活动范围限制在分派给各人或各单位的具体职责上。审计部在检查和评价他们各自的责任完成情况时,将计划、具体的活动、标准、目标、政策与实际目标相比较。评价执行情况实际上复查内部控制,因为计划、具体的活动、标准、目标、政策和目的实际上是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在检查、评价的过程中要使用内部审计报告,但是对于没有具体标准可以比较的“软”评价不是内审的职责范围。
这里的“软”评价指的是无章可循、带有主观性的评价。
受国有电力施工企业管理机制的局限,大多数电力施工企业现行的管理控制还处于探索和考证阶段,产生并适用于先进企业管理机制的审计理念还不能与之完全匹配。就以我公司为例,审计制度还是建立在“以企业资金增收为目的的财务收支审计和工程决算审计”,审计职责的范围还不能涵盖公司的整个管理控制系统,考察的管理职能部门仅限于计划部和财务部。长期以来审减额的高低是衡量审计人员业务水平的优劣的标准,审计人员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对计划部预算员工程量测算上,审计人员自觉地承担着计划部工程量效核员的工作。
在这里我想就个人的看法专门谈谈审减额的问题。
审减额是控制资金流失的一个手段,审减额的增加无疑会提高效益,增加资金收益,但审减额的存在说明管理控制有薄弱环节的存在、经营风险的存在,如果这些存在问题没得到及时修正和改进,损失还在延续,资金继续流失,审减额还会增加,审减额在这个时候还能作为衡定一个审计人员业绩的标准吗?我认为如果审减额在同一个问题上反复出现恰恰说明一个审计人员的失职。所以一个合格的审计人员不应该一味追求审减额的高低,而是透过审减额,洞察管理控制出现问题的实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向公司管理决策层提出好的建议。为公司争取更大的效益。
我们企业的现状已步入市场经济,企业的正常运作完全依赖于管理控制,计划经济时期拟订的一些规章制度有些地方已经与我们的管理控制完全脱节,审计制度不上升到管理控制的范畴根本无法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
怎样才能使审计部的工作既结合企业的实际管理状况又能在公司的管理控制中发挥最大的作用?近半年,审计部有意识的在工作中运用先进的审计理念调整审计方向,结合各项目经理部现场工程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了属性抽样、发现抽样等高效、科学的审计技术,在三月末至五月中旬对七个项目点的内审工作中取得了我们所期望的效果。以下是半年来结合审计新理念、应用审计新技术得到审计结果:
一、3月末至5月初对七个项目经理部外包工程工程审计过程中,发现各项目经理部对外包签证工、零用工的管理非常混乱。
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签证工签收手续不完备,只有工程技术部一个人经手签收。而《国际内部审计实物标准》第420号明确规定,审计证据应具备四个特征—充分、有力、与审计目标相关及有用。有力的审计证据必须具有可靠性。一个人经手的签证工凭据本身性质就带有不可靠性,被视为审计无效凭据。
2、签证工没有签证工程项目立项的原因。
3、除工程科外没有其它部门对签证工程完成情况的验收
4、签证工的签收没有即时性,几个项目部都出现了由工程技术部一个经手人在同一时间内签收项目经理部外包工程的所有签证工。
这一系列问题都严重违反了审计标准对审计凭据的规定。我们认为公司对外包工程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严格的管理体系,项目部管理人员对外包的管理无参照依据,再加上工程签证工程任务来得急,工程人员少,所以各项目经理部为保证工程进度只能各行其道,忽略了按管理程序办事,促成了大量无效审计凭据的产生。
透过外包工程签证工管理混乱的问题可以看出出台一套严格的完整的外包管理制度迫在眉睫,它可以把公司成本资金流失的风险性降到最低极限。
二、各项目经理部材料管理出现严重失控现象提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主材量不按定额含量计算,在合同没有任何规定的前提下随便按市场单位计价。
2、供货发票没有货物名称只标注金额
3、消耗性材料与外包自备工具界限不明晰,消耗性材料严重超量领用。
三、审计中发现重复施工现象较多,以土方工程尤为严重。
1、土方外运堆放地点不明,运距不详实。
2、开挖、回填重复现象较多,顺序混乱,原因诸多
3、小开挖基本上只是一张“没有坐标轴系,没有具体方位说明,没有标识”的草图。
每个工程项目必须加强《施工组织设计》建设工作,《施工组织设计》不应该作为应付差事的表面文章而虚设。工程管理必须遵循建筑施工工艺及其技术规律,坚持合理的施工程序和施工顺序;强化施工组织设计者的责任意识,培养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建立事事有据可依,处处有章可循的管理观念,防止因蛮干、无序而造成的无端浪费。
以上有几条正式建议已被公司管理层采纳,许多忠告也被各职能部门的有关人员接受并针对管理不足之处加以改进,我相信通过管理控制薄弱环节一个个被加强,管理控制的循环死结一个个被打开,公司的管理控制体系会逐渐趋于完善,步入良性循环的正轨。
第二个问题:审计的检查监督究竟是什么概念?
上一个问题讨论过审计的职责就是监督组织的控制结构。监督的概念——审计什么和何时审计,即审计资源如何合理分配的问题
首先,审计人员应审计成本效益最大的那部分控制系统,效益产生于业务经营控制方面的重大发现,尤其是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避免可能的损失。审计员的监督职能对管理人员也有一定的威慑作用,即使审计没发现不足之处,管理人员知道他们的活动将被定期审计,而促使他们经常改进工作和采取更好的内部控制。
就我公司而言目前成本最大效益最高的控制系统就是工程项目的管理控制系统。工程管理控制体系良性运行,会促成企业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效益的经营目标的实现。
内部审计资源分配需要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控制一个或多个控制目的失败的风险。
审计部人员少,业务范围广,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应该合理安排利用,发挥最大的作用。上面提到的审计资源既审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内部审计资源分配需要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控制一个或多个控制目的失败的风险。
管理部门首先关心在经济上获得潜在报酬,例如经营回报,其次是关心风险,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并且同样重要,风险的存在对组织的利益产生威胁,风险越大对管理控制的需要就越大,所以审计人员应当审计成本效益最大风险最高的那部分控制系统。风险针对内部控制的五大目标分为1、财务和经营不足的风险2、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标准贯彻失败的风险。3、资产流失的风险4、资源浪费和无效使用的风险5、不能达到目的和目标的风险。
电力施工企业效益产生于所承建的工程项目,所以它的最大风险倾向是工程项目。它包括投标的风险、合同风险、工程管理控制失败的风险以及对外承包资金流失的风险。把这些风险控制越小就对管理控制要求的越高,审计监督的职责也越应该加强。
在决定何时审计时,审计人员不仅仅评估风险的类型,更重要的是评估当前有多少风险。内审人员应检查整个组织,评估与各种活动相关的风险,并按照这些活动的风险水平排列。然后首先检查高风险的活动。
活动是指管理控制在各职能部门的营运过程。
审计人员对风险的排列有两个关键因素1)当前有多少潜在的损失2)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内部审计人员除考虑潜在的损失之外,还应考虑潜在的支出及其可能性,也就是说潜在的支出与实际发生的损失在性质上是相似的,因此也有必要考虑与之相关的风险。
有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潜伏着资金流失的风险倾向。有限资源包括人才资源的供给过多过少以及不合理分配的问题。比如某项目部外包工程控制工程资金流失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是刚毕业的非本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所学专业完全与他所从事的业务毫不相干,在短时间内业务技术水平很难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资金流失失控的潜在风险。
第三个问题审计的客观性和独立性
管理控制的制定和实现是管理部门的决策和经营职能的一部分。如果内部审计部门参加了任何一项活动,审计人员客观测试和评价那些控制的能力就会陷入险境。
比如审计人员参与了某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在评价这项管理制度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时,希望这项制度被认可被接受的心情迫切,对待评价难免掺杂一些个人意见,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就会忽视客观存在的事实,为自己的观点据理力争,很难对事实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于是,把内部审计职能局限于:
(1)测试内部控制的遵循性
内审通过审查内部控制的营运情况,测试组织、组织成员对企业的政策、规章制度、程序是否遵照执行。比如20__年管理制度汇编规定的工资总额管理办法总则规定工资总额分配必须贯彻按劳取酬,体现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审计部在项目部中期审计调研时就会通过各种途径的调研测评这种管理办法在项目部是否得以实施。
(2)评价内部控制,不过评价阶段发生在设计阶段、实现阶段或者操作阶段。
设计不良的控制系统会是有效的,因为执行者能使之运作。反之,如果尽力使之运作的人不了解系统的功能,再良好的设计系统也可能无效。审计人员的工作是对这两方面作出评价。评价控制系统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评价应进行在制定阶段和实施阶段,审计人员有时在控制实施之前检查所设计的控制,以便更经济地和较早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业绩评价是控制系统的一部分,但我们宁愿负责确定评价的方法是否适当而不愿负责作出评价。这句话很好理解,还是拿方才所提到的那位大学生,审计部不评价这位员工的工作是否尽责,而只评价人才资源分配制度是否合理,有限资源是否合理利用,并对资源使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审计人员评价的是决策的过程而不是职能部门或个人的业绩。
以上是我从事审计工作两年多来结合国外的审计理念对我公司的审计工作的在公司管理控制中一些认真的思考和浅显的认识,有些想法也许不成熟,有些建议或许不客观,但无论如何我相信审计人员通过审计,对发现的管理控制薄弱、资金流失隐患等急待解决重大问题殚精竭虑的陈述,远非与每次罗列在经理办公桌上由于管理失控造成的资金流失现象循环出现累加起来庞大的审减额数字的价值能够比拟的。
第2篇 以崭新的视角注重内部物流的调研报告
“战术需要的是业余者,而后勤则需要专业人员”,现代物流,是进入网络经济时代、适应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机制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产物。是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商品流通过程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它对于社会生产的促进、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只有在搞好内部物流的基础上才能够发展外部的“第三方”物流,如何搞好企业内部物流,规范物资采购,落实物资计划,是优化资源配置,节约成本,减少物资积压的第一关,泰州供电公司物资管理部成立以来,不断总结经验,十分注重加强物资供应工作的计划性和前瞻性。力求计划规范、详细,符合招标要求。在搞好物资配送的基础上、认真实践、努力在现代物流上下功夫。
企业内部物流就是:企业内部的物品实体流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就是要改变物流粗放模式、实现降低成本向集约式运作发展。粗放型物资流动,其运作过程需要的原材料、半成品、外购件库存量过大,虽然实行了配送,但因各种情况的变化,存在周转期长、积压严重,更无法做到无库存或少库存,材料库存期普遍超过30天,从而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并使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的30-40左右。实现降低成本,减少库存,泰州供电公司物资管理部认真分析各种因素,在生产和零售领域,企业可以迅速、精确地统计出任何商品的销售量和需求量,精确地进行采购、配送。通过规范物资采购,落实物资计划,优化资源配置,从而节约生产成本,减少物资库存,减少物资积压等一系列的方法。他们十分注意主动联系生产施工部门,按确定的施工日进行定时、定量对物资进行采购和配送,做到在施工前的一周内保证物资到货率达百分之八十,并按施工先后进行配送;
现代物流需要进行全过程管理,泰州供电公司物资管理部根据工程进度,定期全面梳理所需物资,防止漏订、错订、重订;对重要设备进行监造、催交等。该物资分公司在受理物资申请计划后,计划员、采购员协同保管员即时清仓利库,合理利用库存物资。对所受理的物资计划,充分考查计划数字的准确性,不然稍有差错就会造成影响积压和损失。具体经办计划的同志对所受理的计划每次都认真对照图纸进行核实。从源头上确保没有差错产生。确保编制采购计划单的准确性。对本地区的第三方物流客户的招标该物资管理部请审计、监察、财务等部门参加,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方法:要求具有一定资质的厂家参加招标。需要市场采购的材料计划员协同采购员、共同制定方案由三个以上商家共同报价,比价、比质,实行定点地方采购,计划员定期核查市场价格。做到即时了解市场动态,只做批发生意,不购零售物资。(图为物资招标比价会)
现代物流产业,要求有通达顺畅、快捷迅速的流通渠道。所追求的是低成本、高效率。而在市场分割状态下,往往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其物流组织形式分散、低效、高耗,物流过程中的物资消耗高得惊人。在传统的物流框架下,一件商品从生产到最终的消费环节,至少要被搬倒、装运十几次。如果我们采取联运方式,由厂商直接将货物运输到现场、施工工地,就可节约进库过程中的装卸资金,同样物流过程中的物资耗损至少可以减少几倍。因此,发展现代物流产业,能够减少由于低水平、条块分割的物流方式而造成的巨大物耗,无形中也增加了企业财富。野外施工中,泰州供电公司物资管理部,对电杆、钢管塔、铁塔类物资由有关运输单位一次运输直接送到所要施工地点,从而降低物资流动率和反复装卸中的损耗。通过不断优化采购和进货方案,泰州电力公司物资仓库的电杆库存量,真正实现了内部物流零库存。
许多物资部门配有自己的车队,投入大,成本高,但实际效益很低。在如何减少货物运输率,泰州电力公司想方设法,在内部物流配送上采取一系列的节约运输方案,他们对大型物资运输进行招标,比运输质量、比运输价格,将物资直接运输到现场、卸货时要求运输单位保证协助大型物资的安装就位。该物资管理部领导在大型物资到达时亲自安排对物资配送,协助生产施工单位,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施工中小型器材采取由生产部门的施工车顺带。在一年多的实践中,内部物流运输占有率降低了百分之五十。为保证内部物流配送的顺利实施,每年初物资管理工作部总要召开物资恳谈会,认真听取施工单位的建议,(图为物资管理部召开恳谈会)在搞好服务的同时强调协调工作的重点。在减少商品库存周期过长这个问题上,他们以工厂为依托,适时联系了解厂家货源情况,以厂商为第一仓库,随时对物资进行调配,按施工时间确定厂商送货日期,从而减少物资在库的时间。
商品流通是生产过程的延续。电力物资系统从事内部物流时可以选择适当的经营发展战略,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生产经营战略的多样化,如果能够重视和培育电力物资系统的现代物流产业,则不仅能节约使用有限的资源和资金,而且还能够提前架构未来庞大的外部第三物流市场和消费市场,转而促进电力经济其他部门行业的发展。因此,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样,发展物流产业,肯定会为我国电力系统在缩短与发达国家经济水平差距方面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
第3篇 科技部内部调研报告
新能源部分产业过剩就像两条腿走路,左脚走太快不怨左脚,右脚应该迈快一点。
本报记者获悉,由科技部部长万钢亲自布置的两份内部调研报告已经完成。这两份报告以多晶硅提纯和风机设备设计规划产能与实际产量的比较,多组数据证伪了新能源产业过剩的说法。
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报告的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行业预计多晶硅产量1万7000吨,将生产3.5gw光伏电池,预计需要消耗3.5万吨多晶硅,扣掉国内产量,还需要进口1万吨。
不仅科技部对工信部关于对多晶硅过剩问题有不同判断,“国家能源局也是不同意过剩这个结论的,发改委内部对过剩问题也有不同看法。”
但9月26日,由发改委、工信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的抑制产能过剩的若干意见表示,多晶硅是信息产业和光伏产业的基础材料,属于高耗能和高污染产品。
多部委意见中表述的数据显示,从生产工业硅到太阳能电池全过程综合电耗约220万千瓦时/兆瓦。2008年我国多晶硅产能2万吨,产量4000吨左右,在建产能约8万吨,产能已明显过剩。
这让刚刚起步的新能源产能陡然陷入过剩风波。
非但不过剩反有万吨缺口?
科技部下属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也向记者表示,将向国务院递交材料,反对多晶硅过剩说法(注:太阳能级晶硅以多晶硅为主,单晶硅仅有极少量)。因石的另一个身份是国务院参事、国家科技部原秘书长,石的报告能直达国务院高层。
“实际上我们的新能源发展刚刚起步,前景非常广阔。我国风电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的比重还比较低”,月28日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表示。
“老早万钢部长就在系统内表态了,多晶硅和风机设备并不过剩。”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崔容强向记者透露。
科技部下属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战略研究院)目前承担了科技部对新能源是否过剩的调研。战略研究院报告负责人,该院产业经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刘峰称,“科技部内部已就过剩问题正在展开深入的讨论。”
不仅反对过剩论,报告坚持,晶硅生产能力不仅没过剩且尚存在缺口。
本报记者获得的科技部战略研究院的调研显示,虽然我国晶硅产能扩张很快,但由于建设周期以及市场波动的原因,晶硅产业一直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2008年,我国多晶硅环节产量为4500吨,多晶硅需求却超过2万吨,这就意味着四分之三左右需求还需依靠进口来满足。
据其测算,如果2009年国内的光伏电池产量即使保持在2008年2300兆瓦的水平,按照每兆瓦光伏电池需要12吨晶硅的行业平均水平计算,共需2.8万吨多晶硅。据估计,2009年国内多晶硅产量有可能突破1万吨,这意味着还至少需要进口近2万吨多晶硅,才能满足国内的生产需求。
一般理解,大型企业希望政府提高准入门槛,倾向于表示产业过剩,但国内一家大型多晶硅企业则站在反对过剩的一方,对记者表示,“多晶硅并没有过剩,但低端产品有在亏本销售。2009年中国多晶硅全部产量才1万多吨,每年还要进口很多吨。今年上半年,国内上市的光伏企业利润都不错”。
刘峰告诉本报记者,目前产能过剩论者的主要观点是,在高利润驱动下,过热的投资拉着多晶硅产能一路向上,从2001年的80吨,连翻数个跟头,冲到了2008年的4500吨。且目前在建总产能可能在8万吨以上,明显过剩于当前2万吨左右的需求。
常州天合光能运营总监邹西原向记者透露,很多企业设备上了,但并没有完全开工。“大厂很可能在明年上半年都还蛮热的,小厂的订单都已经接到11月,当时银行贷款都下来了”。
邹西原说,这是短期现象,但是多晶硅产能过剩可能因此进入高层关注视野。
过剩的由来:又是统计口径
“9·26”通知对于行业的影响立竿见影。一位接近法改委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银行听到过剩消息,马上就开紧急会议,对相关企业进行限贷”。
该意见要求新建多晶硅项目规模必须大于3000吨/年,占地面积小于6公顷/千吨多晶硅,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60千瓦时/千克。
这些苛刻的条件对先进入的大企业有利,但也直接抑制了新能源产业的市场准入。这也让多晶硅产业何以国家部委相关部门彼此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备受关注。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新能源协会负责人说,主要因为统计口径和出发点不一样。工信部是按照设备和工业途径,更多看到的是设备产能和规划产能。工信部报告的调研单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很多数据都来自国家发改委。发改委又是按立项来统计。
他举例说,四川一个大型多晶硅项目,设计产能是1万吨多晶硅,经济危机之后,连年产1000吨都开工不了。发改委按照立项来统计,科技部统计的是实际运转的开工的项目。“可研和设计产能转化为设计产能还早着呢。”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则认为现阶段多晶硅并不过剩。王列举的数字是:2008年中国多晶硅需求是25000吨,实际国内只生产了5000吨,还有80%是进口。目前虽然公告已经立项的项目,大概有50多家,但是实际上2009年开工的企业只有26家,真正在2009年出产品的只有14家,今年产量预计在2万吨左右。
“按国际上的经验,多晶硅即便是过剩也是阶段性过剩。2009年到2011年3年间,过剩,但是到2012年以后,又是新一轮的供不应求”,王斯成说,“市场需求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今年到底能生产多少,现在还说不准。而且今年3季度以后,太阳能电池形势已经明显好转。”
争论过剩和不过剩,一些企业并不为所动。国内大型多晶硅企业,重庆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公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只对新建项目有影响,对我们这样的企业并没有太多影响。”而该公司近期也在筹备加紧美国上市。
那慢一拍的右脚:电网瓶颈
左脚走太快不怨左脚,右脚应该迈快一点。科技部部长万钢公开表示,电网上网就是新能源发展的那个右脚。
“2008年风电有30%电力没上网,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国外技术上都没有问题的,就在中国有问题”,一位业内人士抱怨,作为产业链条的最末端风电上网的阻滞,由此上溯必然让上游环节如多晶硅等面临阶段性过剩难题。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风力发电都能上网,为什么太阳能发电不能上网,主要还是电网没有利益,没有动力在。
财政部积极性也很高,最后自己出了个金太阳,但现在还举步维艰,补贴根本不够。企业做了几个示范项目,有的企业就说,投资放进去了,成本回收不了。
科技部部长万钢此前表示,新能源,或是新兴产业的发展会有一个阶段性的、节拍的问题,“就像一个人走路,当你把左脚迈出去而右脚没跟上时,不能说左脚迈得太远,更重要的是要把右脚跟上去”。“比如最近风能投入比较多,上网就成为了一个问题,但如果要考虑风能在我们整个能源结构中所占有的比例数就可以知道它还远远不够”,万钢说。
刘峰认为,晶硅“过剩”,并非“长板”(产能)太长,而是“短板”(国内需求不足和电网基础设施不完善)太短。
2008年太阳能电池产量为2300兆瓦,国内安装仅为50兆瓦,98%左右出口国外。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国外需求大幅下降,而国内市场迟迟未能打开,导致全产业链的经营状况都遭受重大影响,出现“过剩”。
他解释,太阳能发电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使得电网运行控制的难度加大,安全稳定运行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光伏发电很难进入现有的电网体系。同时,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较高,各国主要依靠补贴运行,而我国入网支持政策落实不到位。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国内需求这一瓶颈尚未突破。
第4篇 内部信息化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内部信息化调研报告,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进入**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对城建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城市功能提升与布局调整同步推进,要求既有设施发挥最大效能;经济体制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步深化,要求行政管理更好地适应于发展和改革;国际化程度与人民生活质量同步提高,要求城建领域的公共服务优化升级。同时,**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人口、资源及各类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度明显提高,要求形成快速反应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能力。总之,城建领域的工作内容深化、社会需求增长、可变因素增多、状态变化加快、情况更趋复杂,要求城市建设和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科学组织城市运行,有效保障城市供给,从容应对城市灾害,以及全面加强对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与防灾等各个方面的统筹协调。
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是城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准确,以系统、完整、动态的数据为依据;透明,以各个部门、环节以及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信息对称为前提;现势,以最小的时空差、最高的运行效率为特征;集成,以各类管理、设施、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城市运行最佳效能为目标。这些基本要求,决定了城市管理必须更多地依托于现代化的、先进的技术手段。
信息化的本质是:新技术的扩散过程,具有技术含量高、影响面广、渗透性强、效益明显和作用力持久等特征,是城建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基本依托。信息化在城建领域的扩散与应用,有利于通过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带动管理、设施、服务等实物资源的优化配置,将迫使城市管理进一步摆脱传统的方式和手段,由定性向定量、封闭向透明、静态向动态、局部向整体转变,在此基础上,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流程再造和人的素质提高。因此,紧紧围绕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目标,制订并实施建设系统信息化规划纲要,对于城建工作进一步适应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化城市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行动纲要》目标时限到**年,分三年、五年、八年三个阶段实施,重点安排前三年行动计划,衔接五年管理要求,达到八年管理目标。
一、发展历程、现状与方向
**建设系统的信息化侧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世纪**年代,建设系统已开始应用计算机。经过40多年的应用实践和技术发展,应用领域,从单一的结构分析,渗透到勘察、设计、施工等辅助生产、管理中,进而拓展到电子政务、行业管理、社会服务等公共领域;应用技术,从最初的科学计算,扩展到cad设计、自动控制、遥控遥信遥测、地理信息系统、城市遥感、ic卡等诸多技术。
目前,建设系统信息化的状况为:一是基本具备实现电子政务的条件。全系统各部门都建立了面向社会公众的xx网站,架起了政府与社会市民信息沟通的桥梁;绝大部分行政**建立了**局域网,基本形成政务信息化的工作环境。二是大致形成面向城市管理的gis应用格局。自20世纪90年代gis技术在建设系统试用以来,技术日趋成熟,应用也由基础资源建设逐步向资源整合、辅助决策支持等方面发展,基本形成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平台及相关标准。目前,全系统各职能部门利用gis技术研究、开发了一批面向城市管理的应用系统。三是初步开辟服务社会公众的信息化途径。水、气、公交、出租等行业,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了电话与网上受理的服务热线,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一卡通”覆盖了本市公共交通领域,迄今发卡650多万张,日均使用250万人次以上;智能化小区建设开始推进,有100多个智能化小区通过了设计评审,10多个即将建成。
根据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总体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系统的信息化在发展方向上,必须实现“两个重大转变”:一是进一步突出重点,应用的领域由全面展开向重点提高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转变;二是进一步提高层次,应用的方式由自成系统为主向资源整合、综合集成和提高整体效能转变。按照发展方向,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做到“三个加强”:
第一,加强城市管理与信息化的结合。城市管理者要进一步摆脱传统的思维习惯、工作方法,善于按照信息化要求组织和协调管理;信息技术工作者要更多地了解业务工作,善于应用信息技术支撑城市管理,使两者得到更加协调、有机的结合。
第二,加强信息化基础资源的建设与维护。既要注重技术的先进性,更应加强基础资源的建设与维护,已经建立起来的城市管理基础资源数据库,要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完整性、现势性,以适应和满足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城市的要求。
第三,加强信息化辅助决策支撑能力的建设。既要注重应用系统所储存微观数据的开发利用,更应加强反映行业总体情况的宏观决策数据及相关评价指标的储存与开发利用,为政府部门及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辅助支撑。
二、指导思想与实施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和**市关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要求,围绕“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方针,以及“以管理统帅建设”的思想,以信息化为载体,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的方式与技术创新,通过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资源的合理配置,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实施原则
一是服务与促进城市管理并重的原则。立足于提高城市管理的综合效能,加强信息化与城市管理的结合,尤其是要强化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全过程的应用与渗透,既作为服务于城市管理重要的辅助手段,又作为促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调整和管理流程再造的重要动力。
二是聚焦阶段目标与整体协调推进相统一的原则。按照城市管理3年、5年、8年的发展目标,明确与之相匹配的信息化阶段性目标,既有每个阶段重点突破的环节,又把各个阶段作为有机的整体加以推进,做到可见、可控和可实现。
三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的原则。适应城市管理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的要求,把资源整合、综合集成作为本轮信息化的重点之一。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由各单位分别开展建设和运行管理。同时,以“基础平台”为载体,开展各行业基础数据库建设,构筑资源共享平台。
三、主要目标与任务
(一)目标
到**年,以网上办事为重点的比较完备的电子政务系统全面运行、城市管理的基础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全面发挥作用、政府宏观决策的辅助决策支持能力全面形成为标志,建成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基本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评价的数字化,形成城市管理数字化的格局。
(二)任务
1、三年主要任务
以构筑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环境为重点,在电子政务建设、资源共享建设、重点应用项目建设三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数字化。
(1)电子政务建设
网上办事
--全系统各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须在网上发布各类政务信息,主要内容包括:机构介绍、管理职能、政策法规、标准与规范及行业动态等信息。同时,应根据政务信息内容的变化,及时给予更新。
--全系统各职能管理部门须在网上公布所有的行政审批事项和程序,加快推进网上办事进程,努力实现“一办到底”的要求,加大网上办事的后续支持力度,并根据行政审批事项和要求的调整,及时对网上办事内容进行更新。
--深化、完善已开通的设施报修、意见投诉和信息咨询等服务,拓展社会、市民对城市管理热点问题的信息化参与途径,及时发布与社会、市民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
网上办公
--完善建设系统各职能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丰富内部网站的信息内容。全面实现以公文流转、工作安排、会议通知和信息浏览为主要内容的办公自动化业务应用。
--拟定建设系统各职能部门之间网上公文传输的制度及操作细则。利用公务网的基础设施,实现建委**与建设系统各局**之间的公文传输。
--建立、完善建设系统各**内部的信访、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统计报表等基础资料的数据库,为网上办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辅助**内部的事务处理。
(2)资源共享建设
进一步完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平台,扩充道路、道路路段、道路节点和街坊等基本地理统计单元与标准编码,充实基础数据平台中电子地图、遥感图的信息内容。
开展全系统信息化基础性标准研究,建立适用的分类编码体系和元数据标准,完成各行业分类编码和元数据的建设,基本形成全系统信息化基础性标准体系。
建设涵盖市政、环保、绿化、市容环卫、水务、交通、港口、房地产、建筑建材、综合执法等十大领域的基础数据库,其内容主要包括专业规划及管理对象的地理位置、基本情况和其他需要共享的信息,并相应开发具有编制专业规划、运行管理、日常维护、应急处置和数据更新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十大基础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构筑各行业信息资源能横向连接、纵向迭加,可面向城市管理综合应用的信息共享平台框架。同时,建立建设系统信息共享的机制,制定信息共享的管理办法,设立相应的共享管理协调机构,以保障信息资源的共享。
(3)重点应用项目建设
城市道路交通
--按照本市发展智能交通的总体考虑,建设**市中心区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实现中心区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的采集、共享和发布。
--以公交客运调度和停车管理为重点,初步建立城市公共交通的指挥调度系统,促进公共交通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城市交通运行组织。
--制定**市公共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促进自动售检票系统装备的研发和形成系统装备国产化的能力。
供给保障和应急处置
--整合建设系统现有的服务热线资源,逐步建立面向社会公众涵盖燃气、供水、排水、公交、出租、环保、环卫、绿化、综合执法等服务的“一线通”系统,提高城市管理社会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改造、完善覆盖中心城区的燃气、供水、排水scada系统,优化对燃气、供水、排水的网络监控与调度。
--集成防汛、抗震、道路交通、地下干管、建设工程、公园及大型绿地等基础信息资源,构建**建设系统防灾救灾的应急处置系统,提升城市管理应急处理能力。
房地产与旧区改造
--结合城市遥感技术,建立土地利用、房地产开发与建设、旧区改造的动态监控系统,加强对城市房屋土地资源、住宅建设的综合管理。
--建立全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的信息平台,构筑房地产市场的诚信体系和产权、产籍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对房地产市场的分析、预测能力。
城市环境与综合执法
--建立对水资源、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绿化等城市环境状况的动态监测系统,初步实现对城市整体环境状况的自动化监察,为相关职能部门的依法行政和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中心城区、景观道路等重要市容市貌的电子监察系统,初步形成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执法能力,提高综合执法的效率和水平。
2、五年主要任务
在前三年信息化工作基础上,联系**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实际,结合城市管理的资源整合和管理流程再造,将信息化应用覆盖到建设系统各管理部门,贯穿于各主要工作环节,基本实现城市管理过程的数字化。
(1)电子政务建设
全面实现网上办事,有条件的审批事项要做到网上办事“一办到底”。整合办公自动化与行业管理信息化应用资源,建立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办公业务和管理业务的互动操作。完善社会、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信息化途径。
(2)资源共享建设
完善十大基础资源数据库,强化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系统各部门重要管理环节和内容上的应用,建成面向城市管理的信息共享平台,基本实现管理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促进管理手段的根本性转变。
(3)重点应用项目建设
建成**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城市公共交通的指挥调度系统、城市管理服务的“一线通”系统、**建设系统防灾救灾的应急处置系统、房地产市场的预*系统、城市环境状况的动态监测系统、市容市貌的电子监察系统,并在城市管理中发挥实际效用。
3、八年主要任务
在前五年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已建成的十大基础资源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借助城市管理信息化应用的经验,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分析、归纳,研究制定能掌握总体情况、分析预测发展趋势的城市管理评价体系,建立为各级领导服务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基本实现城市管理评价的数字化。
到**年,**建设系统的信息化工作将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评价的数字化,形成能够摸清家底、掌握动态、找到规律、科学决策的“城市管理数字化”格局,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明确信息化工作的责任制
首先,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是信息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一把手必须亲自抓本系统信息化工作的协调与推进,重点是负责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审定及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决策。其次,明确各单位主管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及相应的工作职责。主管责任部门要负责组织本系统信息化工作的规划,组织实施本系统重大的信息化项目,组织开展人才的培训和技术交流等工作;具体责任人主要是负责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参与和配合、实施进程的督促检查及建成项目的运行维护。
(二)结合管理流程再造,建立数据的更新维护机制
根据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同步进行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和管理流程的再造,应使管理过程中产生或变化的数据,成为信息化应用系统重要的数据“源头”。处在各管理环节中的人员,应在管理过程的实际操作中完成对数据的更新维护,并把它纳入日常管理的轨道。同时,应建立相应的制度,落实各部门和人员对数据进行更新维护的责任。建立稳定的信息提供网络,形成数据动态维护的机制。
(三)落实信息化经费保障
各职能部门对信息化工作应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从局部看,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投入,但从总体看,通过信息化建设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产出的效益远大于对它的投入。因此,各单位须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应把信息化建设视作硬件工程项目统筹落实资金。在安排年度科研项目的经费中,要扩大信息化项目所占的比例。另外也可设置信息化专项资金,以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建立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制
根据各部门、各行业信息化工作的具体情况,建立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制,把信息化工作中的发展规划、实施建设、功能作用、维护机制、经费保障、人才培养等内容列入考核的范畴中,用定期交流、检查考核的办
第5篇 烟草局内部管理调研报告
根据市烟草专卖局《关于开展20××年专卖管理及法规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结合烟草专卖局专卖管理工作现状和笔者所在岗位工作实际,围绕当前专卖管理、法规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特别是围绕近年卷烟外流及查处问题的情况及对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举措,开展了“如何建立有效的整改机制,防止发现的问题重复发生”的课题调研活动,同时现将调研情况阐述如下:
一、什么是卷烟外流现象
一直以来,严防卷烟外流这是专卖内管工作的重点。然而,总有一些零售户在面对给予适当差价的“好处费”时经不住诱惑,采取错误的方式,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把卷烟出售给上门收购的卷烟大户,更有甚者通过为大户代订卷烟的方式谋取利益。而精明的违法大户更是通过这类方式囤积“差价烟”,暗中将这些卷烟倒卖至外地以赚取高额利润,从而导致了卷烟外流现象的发生。
二、卷烟外流出现的原因剖析
为什么会出现卷烟外流现象?归根到底,这种现象事实上是由三方面因素造成的,包括客户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烟草公司的营销政策不全,客户经理的'管理松懈,虽是市场环境自然形成,应该说,三方都有一定责任。
原因之一,经营利益驱使。客户开店,经营卷烟目的就是赚钱,凭借资金赚取差价,天经地义,客户自认为合情合理,并没有触犯法律。既然烟草公司开门做生意,限量政策下能报这么多烟,就没理由不让其订货,况且没有一家店不整条销售的,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原因之二,限量政策不全。烟草公司放量,有些品种卷烟限量多少条,部分烟店有了可乘之机,无怪乎个别品种销量急剧飙升,远远超出部分零售户实际购卖力。近来卷烟外流被查处使很多公司上下纷纷展开专项行动,整顿卷烟外流之风,当然亡羊补牢犹未晚,但我们应该检讨一下,不能漏哪补哪,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原因之三,经营监管不力。对客户经理本人而言,客户各式各样,凭个人力量当然有不全之处。让客户少报点,敏感品种报5条或10条之内,其实客户经理也明白,个别店即使一次订货只订20条,也不全是自己销售的,况且客户经理不可能把所有有出口苗头的烟店都降为小户。
三、防止卷烟外流的对策与思路
(一)加强宣传,进一步营造执法环境。
坚持打击宣传同步走的方针,以卷烟外流危害为切入点,以重大法治宣传日为契机,借助于网络、电视、报刊等现代传媒工具,争取社会对打击卷烟外流的支持,充分发挥全国卷烟打假举报电话“12313”的功能作用,营造良好的烟草专卖执法环境。大力宣传法律法规、行业规则,专管员走访过程中,应反复想零售户宣传,让宣传的内容家喻户晓。
第6篇 2018年烟草局内部管理调研报告
根据市烟草专卖局《关于开展2018年专卖管理及法规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结合烟草专卖局专卖管理工作现状和笔者所在岗位工作实际,围绕当前专卖管理、法规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特别是围绕近年卷烟外流及查处问题的情况及对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举措,开展了“如何建立有效的整改机制,防止发现的问题重复发生”的课题调研活动,同时现将调研情况阐述如下:
一、什么是卷烟外流现象
一直以来,严防卷烟外流这是专卖内管工作的重点。然而,总有一些零售户在面对给予适当差价的“好处费”时经不住诱惑,采取错误的方式,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把卷烟出售给上门收购的卷烟大户,更有甚者通过为大户代订卷烟的方式谋取利益。而精明的违法大户更是通过这类方式囤积“差价烟”,暗中将这些卷烟倒卖至外地以赚取高额利润,从而导致了卷烟外流现象的发生。
二、卷烟外流出现的原因剖析
为什么会出现卷烟外流现象?归根到底,这种现象事实上是由三方面因素造成的,包括客户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烟草公司的营销政策不全,客户经理的管理松懈,虽是市场环境自然形成,应该说,三方都有一定责任。
原因之一,经营利益驱使。客户开店,经营卷烟目的就是赚钱,凭借资金赚取差价,天经地义,客户自认为合情合理,并没有触犯法律。既然烟草公司开门做生意,限量政策下能报这么多烟,就没理由不让其订货,况且没有一家店不整条销售的,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原因之二,限量政策不全。烟草公司放量,有些品种卷烟限量多少条,部分烟店有了可乘之机,无怪乎个别品种销量急剧飙升,远远超出部分零售户实际购卖力。近来卷烟外流被查处使很多公司上下纷纷展开专项行动,整顿卷烟外流之风,当然亡羊补牢犹未晚,但我们应该检讨一下,不能漏哪补哪,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原因之三,经营监管不力。对客户经理本人而言,客户各式各样,凭个人力量当然有不全之处。让客户少报点,敏感品种报5条或10条之内,其实客户经理也明白,个别店即使一次订货只订20条,也不全是自己销售的,况且客户经理不可能把所有有出口苗头的烟店都降为小户。
三、防止卷烟外流的对策与思路
(一)加强宣传,进一步营造执法环境。
坚持打击宣传同步走的方针,以卷烟外流危害为切入点,以重大法治宣传日为契机,借助于网络、电视、报刊等现代传媒工具,争取社会对打击卷烟外流的支持,充分发挥全国卷烟打假举报电话“12313”的功能作用,营造良好的烟草专卖执法环境。大力宣传法律法规、行业规则,专管员走访过程中,应反复想零售户宣传,让宣传的内容家喻户晓。
第7篇 关于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调研报告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也称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证经济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采取的制度和方法。《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各单位的法定义务。
一、内部会计监督现状
内部会计监督是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等方法,对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使之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要求来进行。从目前单位内部监督的总体情况看,内控制度不严、监督职能乏力、守法意识淡薄,不仅导致一些违规、违法问题通过会计工作“合法化”,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也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一是内部控制不严。这是一个单位会计机构设置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的不严密,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不清,达不到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会计要求,这不仅使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会计监督乏力。虽然《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监督本单位经济活动的职权,但由于缺乏会计依法行使职权的保障措施,会计人员往往是“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一些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实际上已是徒具虚名。
三是守法意识淡薄。一定时期人们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从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单位领导还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法规、税收法规等政策的“有法必依”意识尚相当薄弱,甚至为了集体利益、团体利益或个人利益,将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置于脑后。
二、内部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法规建设不健全是首要原因。我国会计监督的法律约束机制不建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比如,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
第8篇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调研报告
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根据国家的财经政策、会计法规,利用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对会计主体经济活动进行的全面的监督和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企业会计监督的调研报告,供您参考。
一、内部会计监督现状
内部会计监督是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等方法,对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使之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要求来进行。从目前单位内部监督的总体情况看,内控制度不严、监督职能乏力、守法意识淡薄,不仅导致一些违规、违法问题通过会计工作合法化,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也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一是内部控制不严。这是一个单位会计机构设置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的不严密,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不清,达不到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会计要求,这不仅使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会计监督乏力。虽然《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监督本单位经济活动的职权,但由于缺乏会计依法行使职权的保障措施,会计人员往往是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一些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实际上已是徒具虚名。
三是守法意识淡薄。一定时期人们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从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单位领导还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法规、税收法规等政策的有法必依意识尚相当薄弱,甚至为了集体利益、团体利益或个人利益,将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置于脑后。
二、内部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法规建设不健全是首要原因。我国会计监督的法律约束机制不建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比如,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
(二)人事管理体制的影响是直接原因。任何信息都来自于人的活动,会计信息也不例外。不同的人事管理体制,对人的意识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一、一些企业单位领导的人事管理仍然集中在政府部门,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使单位领导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更重要的是一个政治家。面对上级下达的硬指标,单位领导在这种压力下,不越过会计监督粉饰报表、编造假数字就难过考核关,严重的将被一票否决,乌纱帽难保;而且许多领导在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为迎合领导意志,不得不以虚假报表上报,所谓的假业绩能引金凤凰,就是这个道理。其二、由于目前企事业单位掌握着对本单位财会人员的评先、评优、任命、提拔、调动、晋升等职权,会计人员捧的是本单位的饭碗。尽管国家规定各级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会计工作,每一位会计人员也都想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帐的从业原则,做一名出色的会计人,但在单位领导为了自己以及小团体利益而不顾国家财会法规和财经纪律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不得不违反会计监督的要求而屈从单位领导的意志。
(三)会计人员素养的不高是主要环节。一般而言,会计人员是企业会计监督的直接参与者,一些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意识不强,主观性、随意性较大,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理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下支配下,将会计监督置之一旁。如果会计人员具备了较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就能够自觉抵制来自于各方面的诱惑和压力,严格执行会计监督的相关内容,拒绝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但是,治理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完全依赖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道德素质的提高,更要有良好的法制环境、经济秩序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共同促进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有序运行。
三、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控制体系的基本内容
健全单位内部监督控制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性。一是安全性。通过适当业务权限的设置和合理的授权,保证货币资金进出企业的安全性;二是可靠性。通过准确的会计记录、计量及记载,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三是可操作性。通过确认、核算方式的制度化,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操作性;四是完整性。通过及时的实物盘点,建立定期盘点制度,保障企业各项资产的完整性。
健全内部监督控制体系主要应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一是配备可靠职员。对关键会计岗位人员要由单位领导集体讨论任命,并对关健会计岗位人员的行为进行追踪,打消其投机取巧的企图;二是实行职责分离。包括经营与会计、财产保管与会计、交易权与财产保管,会计人员之间的职责分离,形成相互牵制;三是给予恰当授权。可按公司章程、规章制度、企业经营计划等进行一般授权;四是建立档案制度。会计档案、文书档案要及时、完整地建立,防止篡改,以保持对当事人的责任追究的压力;五是制定合理程序。会计工作程序要符合专业化分工的要求,有规范的操作标准,能准确划分责任,并形成必要的牵制;六是实行职责轮换。对关健会计岗位人员建立职责轮换措施,及时发现各岗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七是建立检查制度。对控制系统的运转情况,定期安排外部人员或内部审计人员检查,以保证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四、保证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执行的主要措施
(一)依法执政是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执行的保障。《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领导在建立和执行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控制环境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单位领导应当严格执行《会计法》的相关规定,依法行政,保障各项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执行。
(二)人员选用是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执行的基础。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完善这是前提,但是没有相关具体的工作人员来运作,也不能充分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单位的择人、选人、用人政策直接关系着企业的人员配备,直接影响着是否有较高能力的人员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要杜绝账户设置不合理、记录不真实的情况,充分发挥会计监督制度的职能作用,就必须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人员的培训与再培训,定期进行考评,奖优罚劣。
(三)严格内审是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执行的保证。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会计核算及遵守法律法规情况,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从而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
(四)提高素质是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执行的保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财务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一大批人员加入到会计队伍中来,使会计队伍迅速发展壮大,但就其个人素质,业技水平来讲参差不齐;另外,新的经济现象不断涌现,会计方面所涉及的学科和内容不断增加,新的情况也不断在出现,需要进行研究,因此,有必要进行培训,以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使会计人员树立起遵纪守法,*洁自律,忠于职守,严格监督,实事求是,搞好核算,精心理财,优质服务的良好职业道德。要不断进行观念更新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对新问题的判断力,在思想上把会计监督从单纯的检查、督促观念中纠正过来,克服那种一讲监督就是管、卡的陈腐观点,树立起会计监督是为发展生产经营服务的指导思想。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有责任有义务通晓财经法规,宣传国家有关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严格把关,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出谋划策,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当与领导在财经方面发生不同意见时,如果不涉及原则问题,除了详实向领导做好解释外,应无条件地服从领导的决定;在涉及原则问题时,要依法行使会计的监督职能进行坚决的抵制,确保国有资产不受损失,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
(五)强化地位是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执行的环境。要使会计人员安心工作,正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要搞好会计监督仅仅依靠会计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社会各阶层都来关心和支持,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共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