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来凤县水稻保险的市场调研报告
导语:市场调研报告是经过在实践中对某一产品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这就是调研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来凤县水稻保险的市场调研报告,以供参考。
随着农业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农业受自然条件制约大、农业防灾抗灾能力脆弱,“多年致富,一灾返贫”现象日益突出。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是省委、省政府针对农业发展现状作出的一项科学决策,对于减轻农业风险、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县水稻保险的基本情况
受县域内山地多、平地少环境的影响,加之近年来全县范围内招商引资,建房建厂占地严重,全县水稻种植面积逐步减少,种植分布较为分散,且绝大多数为农户自营自销,极少存在规模种植的情况,因此抵御灾害能力较差。自20xx年开展水稻保险工作以来,水稻保险在今年出现了大幅的萎缩,其主要原因是受政府政策的影响。我县水稻保险在20xx-20xx年度均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县委县政府财政上为农户自交部分进行专款拨付,减轻广大农民的负担,但由于《农业保险条例》的正式颁布,法律上严禁此种政府买单的行为,因此造成了水稻保险投保面积急剧下降。
二、20xx年我县水稻保险的成效
20xx年全县投保面积5xx98.75亩,占水稻总面积的42.9%,涉及参保农户xx421户,农户上交保费180245.63元,今年理赔赔款达到442982元。
三、我县水稻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保险条款不尽完善。产量减少没有列入赔偿范围。根据保险条款,水稻只有在植株死亡绝收的情况下才能获得赔偿,而对遭遇病虫害、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减产损失却不在赔偿之列。
2、农户参保积极性不高。一是农户参保意识不强。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认识不足,加上近年来我县没有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对农业影响不大,造成的损失也不多,对农业灾害心存侥幸心理而不愿投保。二是农民工外出太多。目前我县大部分村组只有“老、弱、病、残、小”等类型的人在家,一般都只种自给的粮食,面积不是很大,严重影响水稻种植积极性。
3、理赔定损难操作。一是责任划分确定难。水稻保险保的主要是农作物产品,具有不匀称性特征,一旦发生保险事故,保险责任的划分相当困难。二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水稻保险要求工作人员既要懂保险的业务知识,又要懂农技的相关知识,给理赔带来许多困难。
四、搞好水稻保险的建议
1、扩大赔付范围。根据保险条款规定,水稻只有在植株死亡绝收的
情况下,才能获得赔偿,而据农户反映水稻遭受各种灾害导致植株死亡绝收的现象是很少见的,如台风过后,水稻往往并不会死亡绝收,但产量却大大减少。为此,宜将因自然灾害引起的水稻减产列入赔偿范围,让农户看到水稻保险真正“保险” ,充分调动农户参保积极性。
2、搞好规模化种植。针对目前留守人员情况,建议以村或专业合作社形式将农村土地流转到大户或专业合作组织进行规模化种植,动员广大农户积极参保,引导农户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组织等形式整体参保。
3、搞好现赔定损工作。结合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定损理赔专家库,出险后随机从专家库中选定人员参加技术鉴定、损失评估工作。搞好技术培训,适应政策性农业保险定损理赔面广量大、技术要求高的特点,依托乡镇建立一支专业化农险理赔队伍,切实做好农险现场勘查、责任鉴定和定损理赔工作。
4、政策促动。加强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正面宣传,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有关政策,讲透意义作用,讲清险种条款,讲明责任利益,加深广大农民群众对政策性农业保险有关知识的了解,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我参保意识,变“要我保”为“我要保”,激发农户参保热情,调动参保积极性,提高参保率和覆盖率,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更好更快发展
第2篇 关于玉米水稻灌溉发展方向的调研报告范文
四平市水利灌溉试验站作为全市水利系统唯一的水利科研单位。这些年来,始终坚持“科学技术必须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方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灌区,面向区域农业服务的宗旨,集试验、示范、推广为一体,以搞好灌溉试验为己任,圆满的完成了上级下达和自身确定的各项灌溉试验任务。
我市水资源相对匮乏,水资源供需存在矛盾,水资源利用难度大,灌溉用水浪费又十分严重,如何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保证我市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是我们工作的重点。针对这一情况,我站在做好灌溉试验基础研究资料收集工作的同时,也开展了各类主要农作物灌溉试验制度的试验和研究,为我市农业高产、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农业用水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浪费严重的双重困扰,节水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而节水的关键是农业用水。水资源还受到气候、生态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农业节水技术的发展和传统种植模式的改变,对改善水资源的供求关系,缓解用水矛盾和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相当的意义。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玉米面积种植不断增加,用水需求不断增大,针对这种情况,通过走访调研,提出玉米、水稻摸下滴灌试验。
膜下滴灌属于我站近几年的科研项目,它属于局部灌溉,灌溉定额小,灌溉频率高,可提高低温,减少棵间蒸发,减少水分的深层渗漏,使作物协调生长等好处。农民朋友试种,都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尤其适合高岗、坡地等。但是大量的白色垃圾难于清理,造成百姓的困扰,这也是今后试验面临的主要课题。真正让膜下滴灌,灌水肥一体化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目前,
大部分地区农田灌溉采用垄沟漫灌方式,灌溉用水浪费现象相当严重,已严重影响了玉米产量的稳定与进一步提升。同时造成肥料的大量浪费。因此,迫切需要示范推广可彻底解除季节性干旱和中后期脱肥对产量影响的核心技术,是实现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关键。
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利用膜下滴灌系统,根据作物的需水、需肥规律和土壤水分、养分状况,将肥料和灌溉水一起适时、适量、准确地输送到玉米的根部土壤,供给玉米吸收。与传统的灌溉方式和施肥技术相比,水肥一体化技术能节肥1/3以上,用水量却只有传统浇水方式的1/3-1/4,田间杂草少,能大量减少施肥和田间管理的人工数量。把肥料通过施肥系统和过滤系统溶解在灌溉水中,再通过膜下滴灌管道输送到田间玉米。玉米在不同季节、不同的生长状态下,所需要的肥料成分和浓度都不一样,将根据玉米在不同时段需水、需肥的特点对其进行量身“配方”,再将肥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玉米田中,实现按需浇水、按需施肥。“水肥一体化技术最大的好处在于既让玉米‘吃饱喝足’,又能节水节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利用效率。”
通过调查,我站在水稻灌溉试验研究的“浅—晒—浅—湿”灌水技术,推广后获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当前水资源紧缺,又提出了水稻膜下滴灌机械化技术,在水稻品种选择、土地准备、播种技术、灌水与施肥等田间管理进行试验。省农水局,省中心站也非常重视水稻摸下滴灌试验,派人到试验场地亲自指导,目前,试验播种已完成,我们已经组织好技术人员,全程跟踪记录好调查的各项指标,气候条件等相关因素,加之以前积累的大量的农作物灌溉方法,灌水规律等技术资料,必将为我市的农业生产、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为计划用水,科学用水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今年我站将加大培训推广力度,在小区内设置广告牌,吸引过往的群众参观,真正把试验成果转换成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