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酷猫写作网
当前位置: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县域调研报告目录(8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2-02-09 10:06:01 查看人数:70

县域调研报告目录

第1篇 县域经济发展探讨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中心,以产业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为重点,以县域行政范围为基础,以优化配置资源为目标,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一直以来,县域经济在扩大我国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统筹城乡建设、有效化解“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巩固基层政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统计,截至xx年末,我国列入县域经济统计范围的2072个行政单位县域国土面积占全国的92%;人口总数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3%;县域经济gdp约占全国gdp的60%,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都占全国的1/3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约占全国的1/4。

近年来,中央重新审视“重城轻乡”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态势,突破性地提出了“县域”概念,并将“县域经济”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的xx大和xx大都明确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宏观经济政策呈现出向县域侧重的明确的方向性变化,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县域经济大发展时代。

xx年中央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为辽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特别是为辽宁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全省县域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但是,与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目前国内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相比,辽宁差距明显。如何解决目前制约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本省乃至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值得深入思考。

1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辽宁目前有44个涉农县区,包括27个县和17个县级市,土地总面积为12.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的86.7%;总人口2315.3万人,约占全省的55%。在中央振兴东北战略的推动下,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态势良好。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全面提升、结构改善、活力增强、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

(1)县域经济总体实力增强,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

xx年辽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为3300.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1.8%,占全省的35.6%,有7个县(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了1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874元,增长了22.1%;实现工业增加值1453.03亿元,同比增长3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8.8亿元,增长了30.1%,占全省的13.3%,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在xx年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排名中,东北地区占5个,全部出自辽宁,最高排名34位,分别是海城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大石桥市。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和服务业持续提升。

xx年辽宁县域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67.1亿元,增长10.7%,占全省的78.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480亿元,增长26.3%,占全省的31.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53亿元,增长24.6%,占全省的29.7%。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5.6:43.2:31.2调整为23.2:44.9:31.9。一产业下降2.4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1.7个百分点,三产业上升0.7个百分点。

(3)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xx年辽宁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1004.3亿元,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20.2%,比重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长57.2%,比全省增幅35.7%高22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率为30.7%,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

电力、交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投资均有大幅增长,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历时6年总投资129亿元的全省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改善了农村电网的落后状况,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使全省691万户农民受益;二是全省省辖市全部通高速公路、1170个乡镇全部通油路,形成了“一网五射两环”的公路交通总格局;三是在辽西北全面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458万农民饮水难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4)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重点项目不断涌入。

招商引资步伐加快。随着县域基础设施和招商环境的改善,xx年辽宁县域实际利用外资12.2亿美元,占全省的20.3%;农业实际利用外资、农产品出口创汇同比增长20%以上。各县(市)普遍开工建设了一批重点工业项目。江苏雨润集团300万头生猪深加工项目落户开原,北票工业园引进浙江赐富、纵横两大集团,投资10亿元年产60万吨海绵铁项目进展顺利,盘锦大洼船舶工业园已签订项目总投资72亿元,42个重点项目中将有15个项目年内达产。

在省财政资金支持的25个县(市)工业项目集聚地中,规模以上企业数已由xx年的325个增至xx年的577个,增加252个,增幅77.5%。其中1亿元以上的企业已由xx年的42个增至xx年的100个,增加58个。

(5)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xx年,辽宁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090元,比上年增加400元,增长10.8%。从44个县来看,11个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占25%,比上年增加4个,其中,长海县仍旧是全国最高,达15012元;4000-5000元的有20个,占45.5%,比上年增加5个;3000-4000元的有11个,占25%,比上年减少5个;xx-3000元的有2个,占4.5%,比上年减少4个。

2从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引出的思考

(1)目前制约辽宁乃至全国大部分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虽然辽宁县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放眼国内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县域经济发展的先进地区,差距依然明显。

据xx年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如下特征: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有90个,东北地区有5个,中部地区有11个,西部地区有4个。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81.4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68.1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3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59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9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5%、15.86%、22.57%、16.43%、8.99%。

——新时期县域经济特色各异,竞争日益激烈:浙江省县域经济人均水平高,百强县比例大,为全国各省市区之最;江苏省县域经济规模大,百强县大而强;山东省县域经济单位多,差异性大,百强县增数多;广东省县域经济已经逐渐成为中心城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

通过与上述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地区的综合比较,现阶段制约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低,竞争力不强。除少量县(市)外,总体处于国内县域经济发展一般水平,与全国百强县(市)平均水平差距明显。

二是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依然滞后,产业现代化水平低。产业集群特色不鲜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规模化经营,没有发挥出自身优势,对整个产业的支持和推动力度不够。

三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强者恒强、弱者常弱,各自为战,未形成类似江苏江阴、山东即墨等为代表的强县组团,体现出明显的集聚放大效应。

四是乡镇企业管理落后,没有树立起有市场号召力的特色品牌。

五是环境保护和资源优化配置意识不强,软硬环境建设亟待总体提升。

不难看出,以上问题正是一直以来制约和困扰中国大部分县域地区经济发展的通症,只是当前阶段更加突出、更加紧迫而已。

(2)关于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初步设想。

必须看到,在现代化都市大行其道的今天,发展县域经济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县域经济发展的成败,关系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的全面开放、发展和稳定,所以必须从六个方面入手:

①要坚定思想、统一认识,将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域总体发展联系起来,树立“县域立,城市兴”的思想,加速推进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双轮拉动、同步增长”。

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依据各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将工作重点放到培养县域主导产业、培育特色经济品牌、扶持县域龙头企业上来。

③建立和完善国家县域经济发展指标评价考核体系。依靠该体系,促进县域经济在领导机制、改革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创新发展。

④加速环境建设步伐,提高环境建设水平。在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设施的同时,加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提升政府行政审批服务的水平和加快办事效率,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良的配套设施环境和优质的公共、行政服务。

⑤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支持和鼓励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地县域产业发展方向的乡镇中小企业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积极引导其立足本地、开拓市场、扩大规模、加速集聚。

⑥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资源管理,为县域经济发展集聚各类有用人才。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大力引进和培养适合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形成优势产业集聚人才、重点项目吸引人才的发展态势。

(3)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未来。

纵观我国几十年来的县域经济发展,经验与教训共生,机遇与挑战同在。虽然其中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定困难,还要走一段漫长的崎岖之路,但从发展的角度,尤其是通过观察国内县域经济先进地区的发展轨迹来看,这些问题与困难的出现实属正常、无可避免,是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必然面对的。只有正视这些问题与困难,逐步解决和克服了它们,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才能迎来中国县域经济“万紫千红、满园秀色”的春天。

第2篇 浅论如何发挥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调研报告

商标是商品的标识,是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标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渐被人所认识,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运用商标战略,实施品牌工程,已成为各级政府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名牌商标,特别是农副产品注册为绿色商标、著名商标后,不仅能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促进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而且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生产,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现就如何发挥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永吉县是农业大县,国家商品粮基地,以盛产大米而闻名。在永吉县的国民生产增加值中,农副产品的增加值占28%。在农副产品的增加值中,运用商标战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是通过运用商标战略,拉长了农副产品的产业链,增加了国民生产总值。1997年以来,永吉县先后注册了12个大米品牌的注册商标,将传统的水稻生产与直接销售变为水稻加工成大米再销售,拉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值。“永星牌”珍珠米和“万昌牌”绿色大米通过几年的商标品牌运作,先后被评为吉林省著名商标、吉林省名牌商标,并获得了“吉林省名牌产品”、“中国放心米”和绿色食品等称号,销售量由注册前的每年不足1万吨增至20__年的10万吨,销售量翻了10倍。据测算,仅这两个品牌,年可增加价值约为1亿元。

二是通过运用商标战略扩大了农副产品销售网络,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截止到目前,永吉县共注册农副产品商标13个,通过几年的努力,永吉的大米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都设有直销网点,而且还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北大湖镇盛产123苹果,没使用商标前,一直为产品销售犯难。1999年注册商标后,通过宣传,逐步打开了销路。去年,该镇生产的2万吨123苹果分别远销全国各地,特别是得到了浙江、广西、上海等地人民群众的认可,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目前,农民对市场前景非常乐观,积极投入生产,争取今年获得更好的收入。

三是通过运用商标战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永吉县人口约为40万,仅岔路河开发区、万昌所产大米增加值一项,就可使全县人均收入增加250元左右,产区农民得到的实惠更大、更明显。现在,产区农民早已告别了老式的农村土房时代,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90的农民做到了在家有电话,出门有手机,部分农民已经用上了自来水。产区农民收入的增加、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副产品商标直接为农民创造了更高的经济价值。实践证明,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后,其产品的经济价值也普遍得到了提升。经过综合分析永吉县农副产品商标的发展情况看,无论从商标的数量、商标的质量,还是商标的区域、品种看,发展还不平衡,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是缺乏对运用农副产品商标战略意义的认识。农副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对利用商标战略开拓市场的观念理解不深,对商标这一无形资产的价值认识不够。永吉县水稻种植面积大,稻米产量高、质量好,历史上曾是皇粮贡米。由于缺乏对商标战略的认识,虽然注册了一部分商标,但因宣传的力度不够,品牌效应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如近的舒兰大米,远的盘锦大米、黑龙江大米都比永吉大米出名,他们大米的质量不一定比永吉的大米质量好,可是他们注重品牌战略、商标战略,社会知名度就高。可见,提高对运用商标战略、品牌战略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是农副产品商标注册率低,品种单一,使用效率不高。农副产品是永吉县的经济命脉,是农民致富的主要支柱产业,但到目前,全县百余种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只有13个,涉及的品种只有大米和123苹果,商标注册率仅占10%多一点。而且除“永星牌”和“万昌牌”等品牌外,其余产品都没有创出牌子,或者说牌子不响,没有得到消费者认可,主要原因是农民还处在“小农经济”的思维中,产品只注重自给自足、自产自销、年种年收年用,没有把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商标注册率、正确规范使用商标拿到日程。农副产品只要有名就行,没有在商标使用上下功夫,导致名牌少,商标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商标的价值较低。

三是农副产品商标的科技含量不高,基本上处于粗放经营,缺乏深加工、精加工,产业化发展的链条不长。农副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目光短浅,一些季节性的农副产品生产出来后,对产品的原始形状、品种不加改变地便投放市场,只顾眼前利益,打快拳,没有把先进生产加工技术应用到农副产品深加工上,对改变农副产品的外包装、上升到品牌缺乏理性认识。农副产品注册商标量极少,注册率低,没有自己的品牌,经济效益发挥不出来。

四是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农副产品注册商标、争创名牌产品没有相应的鼓励和优惠政策,使农副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对品牌工程不感兴趣,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三、实施农副产品商标战略应采取的策略

永吉县要想“品牌兴县、品牌兴农、品牌兴商”,就要实施农副产品商标战略。笔者认为,要实施农副产品商标战略,就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向农副产品的生产者、拥有者、经营管理者灌输商标在农副产品发展和农村经济腾飞中的重要性,提高对商标作为知识产权、无形资产的认识。这是做好农副产品注册商标的基础和关键。

二是要加大力度,采取有效形式和措施,扩大《商标法》《商标管理条例》的宣传,广泛交流农副产品商标的发展经验,让广大农民了解到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等商标方面的知识,积极倡导品牌工程,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共同谋求发展农副产品商标的方法和路子。

三是建议各级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特别是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对发展农副产品注册商标采取鼓励政策,加大力度,培育农副产品商标,扶持农副产品商标,调动农副产品商标创名牌的积极性,开拓农副产品商标市场,使农副产品商标在发展上实现飞跃。

四是加大力度保护农副产品商标,对现有的著名商标、知名商标实行跟踪保护,对假冒农副产品商标和商标侵权行为及时查处,保护农民利益不受侵犯,促进农副产品商标的健康发展。

中国已经进入品牌时代,而且品牌的区域不断延伸,企业生产需要品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品牌。品牌战略不是权益之计,要实现“质量立县、品牌兴业”,振兴和发展农副产品等传统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就必须从长远角度考虑和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构筑永吉产业品牌体系,立足实际,超越常规,促进永吉经济的跨越性发展。

第3篇 加快县域工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范文

一、县域工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依托独特富硒资源优势和矿产品优势,科学规划指导,精心服务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板石、水泥、页岩砖、花岗岩为主的建材工业;以水电、煤炭为主的能源工业;以钡盐、电解锰为主的重化工工业;以富硒茶、缫丝、矿泉水、富硒食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并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加快了县域工业化进程。

1、全县主要经济指标。今年一季度末,全县企业个数8455个,同比增长3.13%,20xx年底,企业个数8377个,同比20xx年、20xx年分别增长9.01%、7.01%。今年一季度末从业人数31882个,同比增长2.83%。20xx年底从业人数31882个,同比20xx年、20xx年分别增长4.65%、6.64%。20xx年一季度末完成工业增加值12504万元,同比增长19.07%,20xx年底完成增加值39000万元,同比20xx年、20xx年分别增长55.2%、32.21%。20xx年一季度末完成营业收入80645万元,同比增长28.17%,20xx年底完成237796万元,同比20xx年、20xx年分别增长47.4%、30.14%。20xx年一季度末上缴税金1375万元,同比增长10.44%,20xx年底完成4575万元,同比20xx年、20xx年分别增长83.89%、40.04%。

2、县域工业园区及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我县现在工业园区一个,位于××县蒿坪镇,园区主要以发展富硒食(饮)品产业为主,园区计划在三年内建成全国最大的富硒食品加工销售基地。园区内现在企业958个,其中工业企业90个,规模以上企业7个,营业收入30029万元,分别比20xx年、20xx年和20xx年增长66.87、85.56%和134.86%。

我县的硒谷生态工业园区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高起点、超前规划,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成为我县经济又一个增长极。

3、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我县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县重要产业,对于实现县域经济突破发展,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茶叶加工、缫丝和魔芋精粉生产为主体的三大产业,现在企业个数646户,年收入31792万元,从业人员4007人。

二、近年来促进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依托优势资源加快项目建设。我县根据本地特有的富硒资源优势,选准富硒特色食饮品工业做为突破口,重点扶持富硒食饮品龙头企业,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带农户,从而实现富硒食饮品工业的全力提升。重视项目储备工作,落实项目经费,确保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精心策划项目,提高项目的可信度和成功率。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发高科技新产品。如永华公司与西南农大魔芋研究中心合作开发出生产1500吨魔芋精粉生产线和400吨魔芋胶生产线。洪田公司与西安医大联合,研制出果醋保健胶囊,产品已投入市场。

2、实行县级领导包抓重点项目工作。每年初县上确定一个县级领导包抓一个项目,有关部门捆绑包挂,建立一批能抓项目,会抓项目的领导班子,配备一批能办实事的干*队伍。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充分调动各方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对项目建设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奖励。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影响项目进度的领导及干*,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形成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项目的氛围。

3、有好的服务措施。为落实县上确定的以壮大规模企业为重点,我局选择了10家具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为重点包扶对象,深入调查研究,找出问题和难点,制定出协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针对有关企业流动资金短缺,我局对全县金融机构信贷政策进行研究,帮助企业完成市级龙头企业认证,办理相关手续,为企业争取银行贷款近2亿元。指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管理,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到企业实地考察,并解决相关难题,促进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针对县富硒食品有限公司原料不足,基地建设滞后,我局提出了“政府引导,企业投入,协会运作”的模式,精心组织,克服困难,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推广培训,有力破解了魔芋产业建设中的难题。

三、推进县域工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和发达地区比较起来还有较大的差距。其存在问题是:

1、工业经济总量小,企业规模小。20xx年我县共有企业8377个,其中工业企业221户,全部为小型企业,规模企业28户,其余193户为个体私营小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为45982万 元,增加值为18926万元,税金1350万元。

2、企业技术含量低,缺乏创新能力。我县工业企业大多数是近十几年来创办的私营企业,由于受资金、技术等因素影响,规模普遍较小,再投入不足。企业产品中原材料、初级加工产品占的比重较大,产品科技含量低,档次不高,而经过精深加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还有差距。企业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普遍盈利能力较差。同时存在缺乏经营管理和技术型人才。在人才挖掘、培养使用不够,人才积压浪费和人才缺乏问题并存,一方面全县小企业缺乏人才,而另一方面又有大量大学生在家闲置和待业,而不能补充到企业中去发挥才干。

3、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近几年来国家一直实行货币从紧政策,不断加息,加上贷款门槛较高,而全县小企业又缺乏能够抵押的物品,贷款难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去年年底以来,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资,连续降息并相应降低了贷款门槛,对减轻企业负责,确保企业健康稳定经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存在,且贷款手续复杂,周期较长,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四、进一步加快县域工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发展重点及措施

针对目前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结合××特殊的富硒资源优势,今后我县要在富硒食饮品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上做为突破口,充分发挥××的富硒资源这一独特优势。大力发展茶叶、魔芋、果醋、矿泉水等产业,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使全县工业经济保持在年增长20%的增长速度。

到2013年末,全县企业个数达到13491个,从业人员78436个,工业增加值达到9.70亿元,营业收入59.17亿元,上缴税金11384万元。

发展重点:

1、加快富硒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园区三通一平建设,完善各项服务设施功能,积极主动招商引资,促进园区快速发展。探索园区建设的新方法、新模式,积极筹措资金,制定各项管理制度,抓好项目落实和企业入园,发挥园区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

2、优化发展环境,把外商投资环境当成重要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x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突破发展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为全县工业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抓好省市县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规范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探索企业收费“一费制”,对重点企业项目实行重点保护,提供一流服务。

3、全力做好重点项目工作。一是围绕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在富硒食饮品、特色矿产品加工等工业中选择成长性好的企业,加大帮扶力度,协调解决做大做强的关键问题,发展多个产值过亿元的龙头企业。二是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推出一批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条件较成熟的项目,组织一支队伍帮助加快进度。三是帮助企业引进技术和高新产品项目,实施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

4、着力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一是落实县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突破发展的具体办法》中规定: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局牵头,组建全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二是引导中小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强化信用建设。三是定期组织银企合作会,搭建银企合作平台。

发展措施

1、加强对工业经济的领导。要实现阶我县工业经济突破发展,关键在领导,全县上下牢固树立“全县抓经济、突出抓工业”的指导思想,是县、乡(镇)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把主要精力向工业经济倾斜。县上领导带头执行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联系制度,分头行动,狠抓落实,要经常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深入项目建设现场,积极主动地解决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强抓工业经济的力量,把精兵强将调集到工业战线上来,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领导,在全县范围内形成重视工业,社会各界支持工业的局面。

2、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好的舆论氛围。要通过报纸、电视等传媒手段,广泛深入宣传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性,让社会各界了解县委、政府对发展工业经济的信心和决心,营造“人人都是投资环境,投资就是生产力”的舆论氛围。三是推进效能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相关职能部门认真查对和清理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清理和废止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文件,精简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把**职能转变到服务上来。三是完善监督机制,杜绝“三乱”行为,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倾听群众和企业业主意见,严肃查处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等违规违纪现象,多渠道开展监督活动,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围绕执政为民和服务群众的情况,对行政执法部门以及公共服务行业进行监督,查处部门和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向企业“乱收费、乱推滩、乱罚款”,维护企业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3、加强工业经济人才队伍建设。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观念,着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要盘活现有人才。把懂工业经济,德才兼备的人才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乡镇和部门要配备懂工业的领导。每年要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干*到企业、到项目挂职锻炼,参与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并把挂职锻炼期间的表现作为提拔使用的主要依据。二是引进实用人才。在盘活我县人才存量资源的同时,要制定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引进外地优秀人才,要积极开辟人才资源资本化的办法,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的原则,使人才的智力因素同货币、厂房、设备一道以资本的开式参与企业收益分配,要不断改善人才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使外地人才成为服务××工业经济的“永久牌”人才。

4、建立健全工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一是县上继续坚持和完善“*统一领导,政府调控协调,部门分工协作,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不断强化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协调领导好的职能职责,多为企业做一些排忧解难的工作。各乡镇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统筹调解决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各项困难和问题,二是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及时帮助解决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促使企业达产达效。

第4篇 县域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报告范文

近几年,x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挺进第一方阵,建设中等城市”的战略目标,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弘扬开明诚信、务实创新“x人”精神,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加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x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主要特征

(一)经济总量快速增加,综合实力明显增强。x县地区生产总值连续xx年保持xx%以上的增长速度。xxxx-xxxx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xx.xx亿元、xxx.xx亿元和xxx.xx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xx.x%、xx.x%和xx.x%。今年前三季度完成生产总值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全年预计完成xxx亿元,同比增长xx.x%。

财政收入每三年翻一番。xxxx年x县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xx亿元,为xx.xx亿元;xxxx-xxxx年分别达到xx.xx亿元和xx.xx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为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预计全年可突破xx亿元,达到xx亿元。xxxx-xxxx年人均财政收入分别达到xxxx元、xxxx元和xxxx元。xxxx年人均财政收入比全省人均水平高xxx元。

(二)工业规模加速扩张,工业经济占据半壁江山。xxxx-xxxx年x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xx.xx亿元、xx.xx亿元和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xx.x%和xx.x%;实现利税xx.x亿元、xx.xx亿元和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xx.x%和xx.x%。xxxx年前三季度实现工业增加值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预计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工业产值占gdp比重由xxxx年首次突破xx%后,xxxx年达到xx.x%,xxxx年预计可达到xx%,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加强。从xxxx年起,连续十二年荣获全省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

园区经济发展成绩喜人,xxxx-xxxx年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xx亿元、xxx.x亿元和xxx亿元,逐步形成了以鞋业和食品两大产业为主导的园区经济,目前鞋业和食品业占园区比重xx%以上。

(三)现代农业加速转型,农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x县素有“赣中粮仓”之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瘦肉型生猪基地县、全国“三辣”之乡,丰富的农业资源为x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几年,x县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提升传统农业的基础工程来抓,用市场化理念、工业化办法发展农业,用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技术,用良种良法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运作机制,切实改变以往小规模、低水平的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目前,x县形成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xxxx亩,农民合作社xxx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x家,省级示范社xx家;完成流转水田xx.x万亩,占总面积的xx%,培育百亩以上种粮大户xx户,其中千亩大户x户;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性服务组织xxx个。粮食生产实现xx连增,连续七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四)招商引资步伐加快,开放性经济成效显著。“开明、开放”一直是x县招商引资主打的招牌,早在上世纪xx年代,x就喊出“开放的x欢迎您”的口号,为营建良好和谐的招商氛围打下了基础。从xxxx年第一家台资企业落户x至今,先后有旺旺集团、宝成国际集团、众安科技等xx多家台资企业落户x,涉及鞋业、食品、化工、建材、个人防护、设备制造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x县委、县政府注重对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契机、极力打造“x昆山”,加强与中央企业、外资企业尤其是世界xxx强企业、台商企业、民营企业的对接,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招商引资洽谈项目的签约率、落户率、进资率和开工率,外向经济发展成效明显。xxxx年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xx个,其中xx亿元以上项目x个,xx亿元以上项目x个;实际利用外资xxxx万美元,同比增长x.x%;实现外贸出口x.xx亿美元,同比增长xx.x%。xxxx年前三季度利用外资xxxx万美元,同比增长xx.x%。

(五)民生保障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xxxx-xx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xxxxx元、xxxxx元和xxxxx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xxxx元、xxxx元和xxxxx元。xxxx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xxxxx元,同比增长x.x%,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xxxx元,同比增长xx.x%。

二、x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做法

(一)把人文涵养作为环境之魂,彰显“x人”精神

x县具有千年历史,人文资源丰富,x人具有“开明诚信、务实创新”的优秀品质。多年来,为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x*政班子把人作为环境的本位,持续深入开展“x最大的优势就是x人”*教育活动,每两年开展一次“开明诚信x人”“优秀x人”“十佳x人”创评活动。“x人”精神有效地弘扬了正能量,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力。

(二)把打造台商聚集地作为主攻方向,学昆山招大引强

xxxx年,x县抓住“台商西进”和“台资跨海转移”机遇,提出了打造“x昆山”、建设台商聚集地的定位,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全面开放,全力引资,全心服务,为客商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最优环境。如今,x已成为省内台商的主要聚集地,主要源于“三个对接”:一是政策对接。坚持台商首位、台资首选、台企首要,制定出台《关于鼓励台商投资和扶持台资企业发展的暂行办法》,在用地、收费、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优惠;二是商务环境对接。先后成立外商服务中心、海关联络办公室,设立国家外汇管理局x县支局,建设台商会所,x县因此先后被授予“赣台农业合作试验区x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和“xx台商创业园”等称号;三是交流互动对接。继成功举办xxxx台商(x?明月山)恳谈会之后,xxxx年又成功举办了纪念“x抗日会战”胜利xx周年台商经贸洽谈会。

在此基础上,x县把招商引资触角进一步延伸,通过由大招商向招大商、由引内资向引外资、由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的转变,实现产业规模的“由小变大”,产业配套的“由松变紧”,产业链条的“由短变长”,产业门类的“由多变特”。先后引进了旺旺集团、宝成集团、匹克集团、王老吉、新威动力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今年x-xx月,x县共引进客商投资项目xx个,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xx个,引进省外资金xx亿元。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xxxx万美元,实现外贸出口x亿美元,总量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强,开放型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xx%。

(三)把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优化升级工业园区

按照“抓龙头、扶骨干、促群体”的思路,采取“一大产业,一套班子,一支队伍”的方法,x县政府出台倾斜政策,强化产业扶持,做好产业配套,推动资金、人才、技术、信息、土地等生产要素向支柱产业上下游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目前,旺旺食品、金农米业、富龙食品、裕盛鞋业、匹克实业、中杰鞋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南方水泥、国员陶瓷、金利源陶瓷、瑞州陶瓷等建材企业稳步壮大。绿色食品、鞋业两大产业列入全省xx个重点产业集群。旺旺集团自xxxx年首家公司投产后,先后连续多年追加投资,建成投产x瑞麦、x旺旺、x必旺、x旺旺,并把x总部设在x;金利隆橡胶履带从xx年前年产值仅xxx万元,发展到xxxx年总产值突破x亿元。

工业经济在园区产业强有力的支撑下,在政府大力支持下,迅速壮大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条走廊、三大板块、六大支柱”的发展格局,即:xxx国道泗溪至五里岭工业走廊,镜山、野市、黄金堆、五里岭四大板块,绿色食品、鞋业、新型建材、机电、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六大支柱产业。目前,县工业园区已建成面积xx平方公里,落户企业xxx多家,竣工投产企业xxx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xxx家,吸纳就业人员x万多人。六大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xx%,拉动规上工业增长xx.x个百分点。综合竞争力居全省前列,被列为重点省级工业园区,规格提升。xxxx年预计全年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xx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xxx亿元,实现税金xx亿元。

(四)把现代农业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发挥传统农业优势

x粮食、生猪等传统农业在全省有突出的优势。近些年,x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坚持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传统农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今年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x家,达xx家,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xxx家,新增国家级示范社x家达x家,新增家庭农场xx家达xx家,圣牛、汇银、富龙等一批农产品品牌走向全国市场。在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下,农业主导产业加速发展,粮食生产连续十一年增产增收,总产达xx万吨。

(五)把城镇建设作为有效载体,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x通过加快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加大城市路网建设投入,建好城市基础设施,启动新城区开发,推进城市外环线建设,拉开城市发展框架;通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降低农民进城门槛,放宽户籍限制条件,鼓励农民变市民,努力做旺城市人气、商气和财气,县城建成面积xx.x平方公里,城区居民xx.x万人。通过推进镇村联动建设,做旺中心乡镇人气,以镇村联动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及生产要素一体化;通过在园区规划建设卫星城镇,建造农民买得起的房子,让农民变工人,农村变社区。同时,x不断加速城乡之间有效融合,以蒙西至华中铁路和南昌至上栗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以武吉、昌栗、大万三线贯通为基础,加快农村路网建设,村一级道路硬化已经xxx%,到组一级道路硬化达到xx%左右。已经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所有村都已开通公交车,打通了城乡之间人流、物流快速通道,县内形成了半小时经济圈,加快了农民非农化进程。

(六)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出路,实现经济绿色崛起

为切实保护好x的绿水青山,创优生态宜居环境,x坚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广泛开展了以工业污染防治、农村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为重点的“爱护家园行动”。通过开展国家级生态园林县城创建活动,实施“蓝天?碧水”工程,推进主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狠抓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xx%以上,生活垃圾处理率xxx%,工业园区也已建设污水处理厂,境内锦河控制断面水质达iii类。通过开展规范生猪养殖、水库退出承包经营等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合理划分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x县禁养区养猪场全面清退,年出栏xxx头以上的养猪场全面建造污粪处理设施,xxx座小(二)型以上水库全部退出承包经营,x县农村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水库水质开始明显好转。通过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和谐秀美乡村、森林城乡建设,建立了以九峰园林为龙头,规划面积x万亩、建成面积x万亩的花卉苗木基地,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花卉苗木基地。x县森林覆盖率xx%,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全省“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考核优秀县、全省富裕和谐秀美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

三、x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x县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同样面临着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用地难、用钱难、用工难,也没有享受鄱阳湖生态经济圈、中央苏区、西部政策县等优惠政策。但他们攻坚克难、脚踏实地,一步一步闯过来。x开放型经济取得显著成绩,对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有着很强的启示作用。

(一)特色理念开放立县。“打造‘x昆山’,加大对外开放”,x县委县政府多年来的不懈坚持和政策稳定性的一以贯之,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x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最早在xxxx年制定,现在已经xx年了,期间,换了四届领导,但是没有一个领导一个调,始终保持了政策的大稳定。今年以来,又在x县掀起“三找三思三创”热潮。“三找”,即找标杆、找差距、找路径,对照标杆找差距,积极思量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坐标中的x之位。“三思”,即思进、思变、思发展,认真思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x之策,着力解决发展理念、思路、体制等方面的障碍,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三创”,即创新、创业、创一流,积极在省委“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大战略中当先锋、作表率。

(二)准确定位工业强县。x素有“赣中粮仓”之称,在农业上有先天优势,但就工业来讲区位优势不明显。进入新世纪,面对经济发展新难题,x县委、县政府,科学谋划,准确定位,以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以园区为平台,以产业为抓手,以骨干企业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工业强县进而带动x县经济进位赶超。

近年来,x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实施错位发展战略,确立“千亿食品产业园、中部最大鞋业城”两大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进行前后整合,延伸产业链。xxxx年,x提出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园”。力争到xxxx年,将绿色食品产业园打造成投资xx亿元以上、年综合产值xxx亿元以上的“中国绿谷”;到xxxx年,努力将绿色食品产业打造成全省领先、国内驰名的国家级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如今,产业集群显现航母效应,鞋业产业基地聚集了宝成、匹克、中杰鞋业、东新、邦耐、众安科技、x本领公司等xx余家鞋业生产及配套企业,每年逾xxxx万双成品鞋从这里走向全球市场。截至今年上半年,x县接洽跟进的绿色食品产业意向项目有近xx个,绿色食品产业企业达xx家,投资额达xx.xx亿元。

(三)宜商环境助推崛起。环境就是生产力。近年来,x注重打造“开明诚信,务实创新”的人文环境,以“x最大优势就是x人”打造“x人”品牌,让客商融入“x人”文化。在优化政务环境方面,进一步清理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健全和完善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全面落实首问责任制、客商投资项目手续代办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评议考核制和失责追究制。通过推进“企业评政务环境”活动,对各职能部门办事效率、服务水平、服务态度等进行评议监督,引导各职能部门主动作为,将服务关口前置、将服务举措细化、将服务内容延伸、将服务质量提升。

(四)筑美城市提升幸福。近年来,x以民生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注入城市“幸福”元素。一是科学规划城市布局,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绵阳新区建设为龙头,加速城乡一体化融合,按照“东西并进、南调北延”战略,启动县城总体规划修编。从xxxx年起,x县城以每年x平方公里、城市人口每年增加x万的速度扩张。xxxx年,x县年末总人口数达xx.xx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达x.xx万。到xxxx年x县城镇人口预计将达到xx万以上,其中城区居民xx.x万人,县城建成面积xx.x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xx%。二是全面启动“蓝天碧水”工程,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xx%。目前,备受x县群众瞩目的安全饮水工程已完成了取水口和厂址的选定,与x省水投公司签订了x县城乡一体化合作协议。三是投资事关百姓休闲娱乐生活的民生项目,对民生投资舍得真金白银,如投资xxxx万元改造升级省级森林公园。至xxxx年,县城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到xxxx亩,绿地率xx.x%,建成的公园、广场面积为xxxx亩,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xx平方米。城市扩容增质,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县域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报告范文

第5篇 县域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近几年,x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挺进第一方阵,建设中等城市”的战略目标,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弘扬开明诚信、务实创新“x人”精神,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加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x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主要特征

(一)经济总量快速增加,综合实力明显增强。x县地区生产总值连续xx年保持xx%以上的增长速度。xxxx-xxxx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xx.xx亿元、xxx.xx亿元和xxx.xx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xx.x%、xx.x%和xx.x%。今年前三季度完成生产总值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全年预计完成xxx亿元,同比增长xx.x%。

财政收入每三年翻一番。xxxx年x县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xx亿元,为xx.xx亿元;xxxx-xxxx年分别达到xx.xx亿元和xx.xx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为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预计全年可突破xx亿元,达到xx亿元。xxxx-xxxx年人均财政收入分别达到xxxx元、xxxx元和xxxx元。xxxx年人均财政收入比全省人均水平高xxx元。

(二)工业规模加速扩张,工业经济占据半壁江山。xxxx-xxxx年x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xx.xx亿元、xx.xx亿元和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xx.x%和xx.x%;实现利税xx.x亿元、xx.xx亿元和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xx.x%和xx.x%。xxxx年前三季度实现工业增加值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预计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工业产值占gdp比重由xxxx年首次突破xx%后,xxxx年达到xx.x%,xxxx年预计可达到xx%,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加强。从xxxx年起,连续十二年荣获全省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

园区经济发展成绩喜人,xxxx-xxxx年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xx亿元、xxx.x亿元和xxx亿元,逐步形成了以鞋业和食品两大产业为主导的园区经济,目前鞋业和食品业占园区比重xx%以上。

(三)现代农业加速转型,农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x县素有“赣中粮仓”之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瘦肉型生猪基地县、全国“三辣”之乡,丰富的农业资源为x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几年,x县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提升传统农业的基础工程来抓,用市场化理念、工业化办法发展农业,用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技术,用良种良法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运作机制,切实改变以往小规模、低水平的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目前,x县形成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xxxx亩,农民合作社xxx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x家,省级示范社xx家;完成流转水田xx.x万亩,占总面积的xx%,培育百亩以上种粮大户xx户,其中千亩大户x户;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性服务组织xxx个。粮食生产实现xx连增,连续七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四)招商引资步伐加快,开放性经济成效显著。“开明、开放”一直是x县招商引资主打的招牌,早在上世纪xx年代,x就喊出“开放的x欢迎您”的口号,为营建良好和谐的招商氛围打下了基础。从xxxx年第一家台资企业落户x至今,先后有旺旺集团、宝成国际集团、众安科技等xx多家台资企业落户x,涉及鞋业、食品、化工、建材、个人防护、设备制造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x县委、县政府注重对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契机、极力打造“x昆山”,加强与中央企业、外资企业尤其是世界xxx强企业、台商企业、民营企业的对接,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招商引资洽谈项目的签约率、落户率、进资率和开工率,外向经济发展成效明显。xxxx年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xx个,其中xx亿元以上项目x个,xx亿元以上项目x个;实际利用外资xxxx万美元,同比增长x.x%;实现外贸出口x.xx亿美元,同比增长xx.x%。xxxx年前三季度利用外资xxxx万美元,同比增长xx.x%。

(五)民生保障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xxxx-xx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xxxxx元、xxxxx元和xxxxx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xxxx元、xxxx元和xxxxx元。xxxx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xxxxx元,同比增长x.x%,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xxxx元,同比增长xx.x%。

二、x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做法

(一)把人文涵养作为环境之魂,彰显“x人”精神

x县具有千年历史,人文资源丰富,x人具有“开明诚信、务实创新”的优秀品质。多年来,为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x*政班子把人作为环境的本位,持续深入开展“x最大的优势就是x人”*教育活动,每两年开展一次“开明诚信x人”“优秀x人”“十佳x人”创评活动。“x人”精神有效地弘扬了正能量,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力。

(二)把打造台商聚集地作为主攻方向,学昆山招大引强

xxxx年,x县抓住“台商西进”和“台资跨海转移”机遇,提出了打造“x昆山”、建设台商聚集地的定位,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全面开放,全力引资,全心服务,为客商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最优环境。如今,x已成为省内台商的主要聚集地,主要源于“三个对接”:一是政策对接。坚持台商首位、台资首选、台企首要,制定出台《关于鼓励台商投资和扶持台资企业发展的暂行办法》,在用地、收费、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优惠;二是商务环境对接。先后成立外商服务中心、海关联络办公室,设立国家外汇管理局x县支局,建设台商会所,x县因此先后被授予“赣台农业合作试验区x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和“xx台商创业园”等称号;三是交流互动对接。继成功举办xxxx台商(x?明月山)恳谈会之后,xxxx年又成功举办了纪念“x抗日会战”胜利xx周年台商经贸洽谈会。

在此基础上,x县把招商引资触角进一步延伸,通过由大招商向招大商、由引内资向引外资、由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的转变,实现产业规模的“由小变大”,产业配套的“由松变紧”,产业链条的“由短变长”,产业门类的“由多变特”。先后引进了旺旺集团、宝成集团、匹克集团、王老吉、新威动力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今年x-xx月,x县共引进客商投资项目xx个,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xx个,引进省外资金xx亿元。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xxxx万美元,实现外贸出口x亿美元,总量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强,开放型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xx%。

(三)把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优化升级工业园区

按照“抓龙头、扶骨干、促群体”的思路,采取“一大产业,一套班子,一支队伍”的方法,x县政府出台倾斜政策,强化产业扶持,做好产业配套,推动资金、人才、技术、信息、土地等生产要素向支柱产业上下游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目前,旺旺食品、金农米业、富龙食品、裕盛鞋业、匹克实业、中杰鞋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南方水泥、国员陶瓷、金利源陶瓷、瑞州陶瓷等建材企业稳步壮大。绿色食品、鞋业两大产业列入全省xx个重点产业集群。旺旺集团自xxxx年首家公司投产后,先后连续多年追加投资,建成投产x瑞麦、x旺旺、x必旺、x旺旺,并把x总部设在x;金利隆橡胶履带从xx年前年产值仅xxx万元,发展到xxxx年总产值突破x亿元。

工业经济在园区产业强有力的支撑下,在政府大力支持下,迅速壮大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条走廊、三大板块、六大支柱”的发展格局,即:xxx国道泗溪至五里岭工业走廊,镜山、野市、黄金堆、五里岭四大板块,绿色食品、鞋业、新型建材、机电、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六大支柱产业。目前,县工业园区已建成面积xx平方公里,落户企业xxx多家,竣工投产企业xxx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xxx家,吸纳就业人员x万多人。六大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xx%,拉动规上工业增长xx.x个百分点。综合竞争力居全省前列,被列为重点省级工业园区,规格提升。xxxx年预计全年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xx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xxx亿元,实现税金xx亿元。

(四)把现代农业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发挥传统农业优势

x粮食、生猪等传统农业在全省有突出的优势。近些年,x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坚持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传统农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今年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x家,达xx家,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xxx家,新增国家级示范社x家达x家,新增家庭农场xx家达xx家,圣牛、汇银、富龙等一批农产品品牌走向全国市场。在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下,农业主导产业加速发展,粮食生产连续十一年增产增收,总产达xx万吨。

(五)把城镇建设作为有效载体,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x通过加快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加大城市路网建设投入,建好城市基础设施,启动新城区开发,推进城市外环线建设,拉开城市发展框架;通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降低农民进城门槛,放宽户籍限制条件,鼓励农民变市民,努力做旺城市人气、商气和财气,县城建成面积xx.x平方公里,城区居民xx.x万人。通过推进镇村联动建设,做旺中心乡镇人气,以镇村联动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及生产要素一体化;通过在园区规划建设卫星城镇,建造农民买得起的房子,让农民变工人,农村变社区。同时,x不断加速城乡之间有效融合,以蒙西至华中铁路和南昌至上栗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以武吉、昌栗、大万三线贯通为基础,加快农村路网建设,村一级道路硬化已经xxx%,到组一级道路硬化达到xx%左右。已经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所有村都已开通公交车,打通了城乡之间人流、物流快速通道,县内形成了半小时经济圈,加快了农民非农化进程。

(六)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出路,实现经济绿色崛起

为切实保护好x的绿水青山,创优生态宜居环境,x坚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广泛开展了以工业污染防治、农村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为重点的“爱护家园行动”。通过开展国家级生态园林县城创建活动,实施“蓝天?碧水”工程,推进主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狠抓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xx%以上,生活垃圾处理率xxx%,工业园区也已建设污水处理厂,境内锦河控制断面水质达iii类。通过开展规范生猪养殖、水库退出承包经营等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合理划分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x县禁养区养猪场全面清退,年出栏xxx头以上的养猪场全面建造污粪处理设施,xxx座小(二)型以上水库全部退出承包经营,x县农村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水库水质开始明显好转。通过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和谐秀美乡村、森林城乡建设,建立了以九峰园林为龙头,规划面积x万亩、建成面积x万亩的花卉苗木基地,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花卉苗木基地。x县森林覆盖率xx%,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全省“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考核优秀县、全省富裕和谐秀美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

三、x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x县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同样面临着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用地难、用钱难、用工难,也没有享受鄱阳湖生态经济圈、中央苏区、西部政策县等优惠政策。但他们攻坚克难、脚踏实地,一步一步闯过来。x开放型经济取得显著成绩,对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有着很强的启示作用。

(一)特色理念开放立县。“打造‘x昆山’,加大对外开放”,x县委县政府多年来的不懈坚持和政策稳定性的一以贯之,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x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最早在xxxx年制定,现在已经xx年了,期间,换了四届领导,但是没有一个领导一个调,始终保持了政策的大稳定。今年以来,又在x县掀起“三找三思三创”热潮。“三找”,即找标杆、找差距、找路径,对照标杆找差距,积极思量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坐标中的x之位。“三思”,即思进、思变、思发展,认真思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x之策,着力解决发展理念、思路、体制等方面的障碍,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三创”,即创新、创业、创一流,积极在省委“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大战略中当先锋、作表率。

(二)准确定位工业强县。x素有“赣中粮仓”之称,在农业上有先天优势,但就工业来讲区位优势不明显。进入新世纪,面对经济发展新难题,x县委、县政府,科学谋划,准确定位,以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以园区为平台,以产业为抓手,以骨干企业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工业强县进而带动x县经济进位赶超。

近年来,x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实施错位发展战略,确立“千亿食品产业园、中部最大鞋业城”两大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进行前后整合,延伸产业链。xxxx年,x提出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园”。力争到xxxx年,将绿色食品产业园打造成投资xx亿元以上、年综合产值xxx亿元以上的“中国绿谷”;到xxxx年,努力将绿色食品产业打造成全省领先、国内驰名的国家级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如今,产业集群显现航母效应,鞋业产业基地聚集了宝成、匹克、中杰鞋业、东新、邦耐、众安科技、x本领公司等xx余家鞋业生产及配套企业,每年逾xxxx万双成品鞋从这里走向全球市场。截至今年上半年,x县接洽跟进的绿色食品产业意向项目有近xx个,绿色食品产业企业达xx家,投资额达xx.xx亿元。

(三)宜商环境助推崛起。环境就是生产力。近年来,x注重打造“开明诚信,务实创新”的人文环境,以“x最大优势就是x人”打造“x人”品牌,让客商融入“x人”文化。在优化政务环境方面,进一步清理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健全和完善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全面落实首问责任制、客商投资项目手续代办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评议考核制和失责追究制。通过推进“企业评政务环境”活动,对各职能部门办事效率、服务水平、服务态度等进行评议监督,引导各职能部门主动作为,将服务关口前置、将服务举措细化、将服务内容延伸、将服务质量提升。

(四)筑美城市提升幸福。近年来,x以民生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注入城市“幸福”元素。一是科学规划城市布局,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绵阳新区建设为龙头,加速城乡一体化融合,按照“东西并进、南调北延”战略,启动县城总体规划修编。从xxxx年起,x县城以每年x平方公里、城市人口每年增加x万的速度扩张。xxxx年,x县年末总人口数达xx.xx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达x.xx万。到xxxx年x县城镇人口预计将达到xx万以上,其中城区居民xx.x万人,县城建成面积xx.x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xx%。二是全面启动“蓝天碧水”工程,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xx%。目前,备受x县群众瞩目的安全饮水工程已完成了取水口和厂址的选定,与x省水投公司签订了x县城乡一体化合作协议。三是投资事关百姓休闲娱乐生活的民生项目,对民生投资舍得真金白银,如投资xxxx万元改造升级省级森林公园。至xxxx年,县城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到xxxx亩,绿地率xx.x%,建成的公园、广场面积为xxxx亩,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xx平方米。城市扩容增质,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县域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报告范文

第6篇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一、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呈加速发展态势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加快。从2015年起,县域经济一举扭转了长期发展滞后的被动局面,增长速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2015年,三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9.6亿元,是2015年的2.4倍,年均增长 14.5%,人均gdp突破800美元;实现财政收入15.05亿元,是2015年的2.6倍,年均增长20.8%,;农民人均纯收入2969元,比 2015年增加1150元,年均增长10.4%。今年上半年,三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8.83亿元、财政收入9.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4%、 26.4%,其中财政收入增长高于全市11.8个百分点,长丰、肥西工业增加值增长均快于全市。县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56元,同比增长26.8%,高于全市9.2个百分点。三县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的位次大幅上升。2015年县全省(市)综合指数,肥西居第7位,比2015年上升16位;肥东居第8位,比2015年上升10位;长丰居第11位,比2015年上升30位。

(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行质量明显提高。2015年,县域经济中三次产业结构已由2015年的44.4∶24.9∶30.7调整为 25.8∶40.6∶33.6。5年时间,一产比重下降了将近20个百分点,二产上升了15.7个百分点,三产上升了2.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已越过一、二、三和二、一、三两个阶段,进入二、三、一阶段。县域产业结构趋向工业化、所有制结构趋向民营化、就业结构趋向非农化、人口结构趋向城镇化。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非农产业主导作用日益强化,县域经济效益不断改善,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在县域工业中,逐步形成了汽车及汽车配件、家电、能源、化工、新型建材、食品、机械、轻纺服装等一批优势产业。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养殖业占农业比重提升到55.7%,主导产业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

(三)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主导作用日益显现。2015年,三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5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1亿元、工业税收5.8亿元,分别是2015年的6倍、5.1倍和5.3倍,年均分别增长43%、38.5%、39.4%。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15年的78户发展到196户,增加了1.5倍。工业对县域gdp和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7.3%和38.5%,5年分别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县域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由2015年的5.7%提高到17.1%,上升了11.4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园区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有3个省级工业园区和16个经市批准的乡镇工业集中区。2015年,县域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均占县域60%以上,提供税收占三县财政收入50%以上。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种植业、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取得长足进展,市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到500多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60%,2015年家禽出栏量突破1亿只,比2015年增长65%;苗木、蔬果面积分别达到17万亩、72.4万亩,设施栽培达到10万亩;成片造林59万亩,相当于建国以来造林面积总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取得突破性进展,龙头企业规模壮大,带动力显著增强。2015年,三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至83家,年销售收入76.9亿元;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15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增至10家,其中10亿元以上2家。伊利乳业、光大木材、新希望集团、和威集团等一批国内大企业、大集团落户三县,使农业产业化跃上新台阶。

(五)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发展后劲显著增强。2015年以来,三县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加大,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75.3亿元,是2015年的4倍多,年均增长32.3%。5年累计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0.3亿元,其中2015年达到18.6亿元,是2015年的2.1倍,年均增长20.4%。今年以来,三县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势头更加强劲。1-6月,县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17亿元,同比增长134.9%,高于全市22.6个百分点;共引进省外项目48个,实际到位资金19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同比增长91.9%。县域投资加大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进一步增强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

二、我市县域经济与经济强县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虽然取得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目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与全国百强县差距甚远,即使与外省经济强县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差距之一,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整体竞争力较弱。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15年我市三县综合实力在全国2063个县(市)排名中,肥西、肥东居中等以上位次,长丰处于中等偏下位次。我市县域平均水平与全国百强县相比,gdp仅为百强县平均水平的21.5%,地方财政收入仅为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的 24.2%,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职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百强县平均水平的44.1%和60.8%。与百强县最后一名xx市相比,gdp最高的xx县不及它的30%,地方财政收入最高的xx县仅有它44.4%,人均指标相差更多。

差距之二,工业化水平低,产业层次不高。长期以来,我市三县是全国商品粮的重要生产基地,一产占有很高的比重,农业经济特征明显。近年来三县加快推进工业化,县域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但与经济强县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15年,百强县非农产业比重为90.4%,而我市为64.3%,三县中非农产业比重最高的xx县要比xx市低21.9个百分点。从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看,才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基础薄弱。2015年,我市三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 151家,总数比xx市还要少17家,三县实现工业总产值合计为115.5亿元,只及xx市59.6%。从各县情况看,肥西、肥东和xx县拥有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仅是xx市的14.9%、25%和18.5%,实现的工业总产值也只及xx市的31.3%、20.9%和7.4%。县域工业增加值增长主要靠江汽、二电厂等几个大企业拉动,县域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差距之三,县域投资不足,经济外向度低。我市县域经济内资不足、外资有限,投资能力较弱。2015年县域人均基建投资额为794元,只相当于百强县平均水平的15.4%。长丰、肥东、肥西三县人均基建投资额分别为1129元、660元和592元,只有莱西的39%、23%和21%。县域贷款水平偏低,到 2015年末,三县贷款余额总量为55.7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的4.6%,人均贷款余额只及百强县的10%,人均贷款额较高的肥东也只有百强县的 11.7%,只及莱西的36%。经济外向度也比较低,我市县均出口总额仅为百强县平均水平的1.6%,县均实际利用外资不到百强县平均水平的4%。县域外资依存度为2.2%,远远低于莱西13.4%的水平。

差距之四,资金、人才等要素大量外流,县域生产要素供给不足。县级财政拮据,加之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以下业务,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县域有限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从农村流向城市,县域大量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受县域环境、待遇等条件的限制,大中专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域企业工作更少,大量人才流向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目前三县规划建设、工业经济、财税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人才严重短缺,不仅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也影响到县域创新能力的提高。20**年,我市县域每万人年均申请专利数0.07件,远远低于百强县每万人均4.37件的水平。

差距之五,市场化程度不高,非公经济发展缓慢。我市县域市场化程度不高,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强。市场中介组织培育不足,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宽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三县民营企业多数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大多集中在第三产业,大多仍然处于家族式管理为主的低级阶段,自身发展潜力有限。截至2015年5月底,三县个体工商户54842户,注册资金仅为7.28亿元,户均仅1.3万元;私营企业3854户,注册资金5.6亿元,户均仅14.6万元。实现的生产总值和税收占县域总量不足50%,远远低于发达地区70%以上的水平。

三、进一步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要进一步确立科学发展理念,拓宽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从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县域和中心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现xx县域经济跃升。

(一)完善发展思路,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当前实施县域突破,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需要资金、项目、技术、人才,但更需要的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理念和制度供给。因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首要动力。从思想理念方面来说,县域突破首先是发展思路、发展观念的更新和突破,要努力破除一切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摈弃一切束缚发展的落后意识,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提高认识中统一认识,在转变观念中更新观念,在勇于探索中不断前进。要不断强化工业意识、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善于把上级的政策和部署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以创造性的工作开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从制度供给方面来说,要从多方面确立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民营经济的主体作用,构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性机制,政府的指导和调控要建立在充分发挥这“两个作用”的基础之上,并保护“两个作用”的有效发挥,而不能取代或限制“两个作用”的发挥。

(二)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工业化过程,就是用现代工业改造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从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经济强县发展实践所证明的基本规律。推进我市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当前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要着眼于市场需求趋向,立足于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和原有产业基础,进一步强化产业特色,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促进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等向特色产业或产品集聚,使其不断壮大规模,形成优势,在县域内形成若干个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特色产业集聚区。二是大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县域工业化的主攻点,集中力量开发建设好县工业园区和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洼地”效应,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加快向园区聚集,使园区成为推进工业化的主要增长极。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用现代工业理念和现代生产经营方式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县域农业向经营规模化、投资多元化、布局区域化方向发展。

(三)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依存,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又可以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并使之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一个基点。要按照现代化滨湖城市和“141”城市总体框架,推进我市县域城镇化,重点抓好店埠、上派、双墩等中心城镇建设,加快形成城市副中心。要把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专业市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鼓励各类企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加快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促进县域城镇建设发展。改革和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市场化经营,多渠道加大对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将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地向周边乡村延伸,对连接城乡和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筹资、统一建设,以改善县域内外联系条件,优化投资环境,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四)掀起全民创业热潮,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不多,企业数量偏少,民营经济不强,是当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尽快形成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要加大全民创业的宣传发动,积极引导群众打破小农经济意识和传统文化观念,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激活各类创业资源,尽快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创事业的生动局面。进一步消除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中放手、放开,放宽准入限制,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要把发展民营经济同县域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新上项目、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结合起来,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公有经济改革,参与新上项目投资入股,组建各种形式的农村经济组织。

(五)扩大引资规模,加大县域发展投入。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靠项目带动。长期以来,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主要是因为投资不足。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把招商引资放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要紧紧抓住沿海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积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抢占“地利”先机,吸纳和承接更多的长三角地区转移出来的资本、产业和企业。要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积极“进京跑省”,极力争取国家投资和省里支持,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硬环境。要着眼新农村建设和促进中部崛起的大背景,结合本地“十一五” 发展实际,认真谋划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项目,充实和完善县域项目库。每个县每年都要抓几个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对重大项目要加强协调服务,促进尽快开工、建设、投产,形成现实生产力。

(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营造比较优势。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和xx市区,我市县域的要素集聚力和资源配置力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必须要把环境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做到门槛更低、服务更好、环境更优,努力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增强县域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效能建设,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先导、提高素质能力为基础、创新体制机制为根本、改善运作方式为关键、强化责任追究为保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提高服务水平,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要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发展考核激励机制,根据省里每年对县域经济考核的结果,对各个县进行相应奖惩,同时每年开展评选经济发展“十强”和“十快”乡镇活动,对评选出的乡镇给予奖励。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对发展业绩突出,在县域经济考核中大幅进位的*政正职给予重奖和重用。使各个县、各个乡镇既有动力,又有压力,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第7篇 如何统筹城乡与县域治理创新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是___、国务院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科学把握时代发展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湖北省地处中部欠发达地区,在城乡统筹发展中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湖北省总体进入了工业化快速推进和崛起的新阶段,“重要战略支点”建设进入加速推进新时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过万亿元,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大跨越;,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实现了生活水平大提高。但是,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尤其是城乡发展差距很大。,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高达2.85:1。总的来看,农业基础仍然脆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因此,湖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只有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跳出传统的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的思维定式,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城乡融合、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市场互动、人力互促,才能最终形成城乡之间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实现城乡共同繁荣,达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在即将来临的“十二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对湖北省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将产生全局性和深刻性影响作用,这一时期也是城乡结构变化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湖北省作为中部省份和后发地区,将成为国家下一步推动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这对于城乡统筹发展带来新机遇。

一、统筹城乡的鄂州经验

,湖北省委、省政府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新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在鄂州开展统筹城乡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试点工作。目的是通过在鄂州先行先试,探索一条适合中部地区的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路子,在全省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试点工作一年来,鄂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鄂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2%,增幅在全省各市州中居第一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6%,居第4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居第2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18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83元。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乡环境明显改观。

总结鄂州市的试点经验,从县域治理的角度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⒈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实现全域规划新格局。全市按照“1311”四位一体的城乡空间格局(1个主城区、3个新城区、10个特色镇、106个中心村),构建现代化、网络型的市、区、镇、村建设体系,构筑起城乡互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空间发展形态。

⒉统筹城乡基层单元,构建一体化治理新体系。鄂州市把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工作的突破口,将全市320个村归并为106个中心村(这个比例基本上是3:1),探索出“迁村腾地建新村”、“项目拆迁建新村”、“依托集镇建新村”、“城中村改造建新村”、“产业培育建新村”、“规划引导建新村”、“环境整治建新村”等6种新村建设模式。目前开工建设的就有16个新村。这些新村按照“五统一”的要求建设,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筑风格、统一产业布局、统一基础设施、统一公共服务,每个新村设立了“1+8”服务中心(1个文化广场,8个工作室:村*支*、村委会、农业发展公司、*务及民事调解工作室、卫生服务站、便民服务站、培训中心、农家超市),较好地解决了节约用地、建房成本、资金来源、规划执行等方面的问题。这些“模式”顺应了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最大限度地节约了社会资源成本。

⒊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形成城乡互促发展新布局。鄂州市按照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布局要求,推动城区企业向农村延伸,形成城乡产业相互融合,三次产业互动发展的新格局。在工业发展上,充分挖掘优势,打造产业集群,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冶金能源、建材、模具材料、纺织服装等工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在农业发展上,着力培育农业优势产业,壮大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水产、畜牧、蔬菜、林果等四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着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休闲农业、旅游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在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房地产开发等现代服务业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特色鲜明的城乡产业布局互融互补的路子。

⒋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新面貌。鄂州市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公共事业均衡化作为改善民生的切入点,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城乡规划统筹安排,增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集约度,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基本上实现了路网、电网、供排水网、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和供气网等“五网”建设城乡一体化。率先推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四网合一”,实现了城乡低保一体化;建立了城乡畅通、信息互联的就业服务网络;不断培育市场流通主体,完善城乡流通体系,推进城乡要素流动。

为了配合城乡统筹发展,鄂州市还通过抓盘活土地、抓招商引资、抓项目投资、抓民营资本投入,破解资金筹措的难题;整合项目,出台鼓励政策,破解迁村腾地的难题;大力推进一乡一业、区域发展,破解支柱产业培植的难题;运用市场机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商家投资,破解项目招商的难题;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破解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的难题;推进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和使用、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和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城乡公交联运、城乡供水体制、城乡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等十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破解体制机制方面的难题,初步建立起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鄂州市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之所以能够取得可观的阶段性成果,与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与鄂州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分不开,同时与鄂州市情的特殊性也是分不开的。鄂州市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级市,它没有下辖的县(市),管辖的范围较窄,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县。很显然,鄂州经验对县域治理的创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它给我们的一条重要启示是,统筹城乡发展,不能不注重发挥县(市)的能动性和主体性。

二、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县

xx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而要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做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这两篇大文章,关键在县。

首先,县是联结城乡的重要“接点”。在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县一级政府是主要操作手,一切好的路线方针和具体的政策措施最终都必须依靠县级政府来贯彻、落实。而且,只有在县一级才有可能协调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两项工作。

其次,县城和县域中心镇将是我国未来城镇化的重要增长点。一方面是我国大中城市已经有了很大发展,甚至有些大城市的发展达到了“饱和”状态或者渐趋扩展的临界点,不宜再增加人口了;另一方面,农村人口近些年又急剧向县城和中心镇聚集,许多外出打工农民赚钱后更愿意到县城和中心镇建房购房、安家落户。除了新农村建设以外,以县城和中心镇的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城镇化无疑是县域经济的另一新的重要支点。以湖北省为例,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稳步发展,城镇化率达45.2%。但总的来看,湖北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从湖北省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省人口分布格局将是:三分之一在大中城市、三分之一在小城镇、三分之一在农村。因此,促进人口向县城、重点镇聚集,是湖北省下一步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对一个100万左右人口的中等县市,如果把县城人口发展到30万人左右;建设3-5个中心镇,每个达到8-10万人;建设一批能集聚-3000人的中心村,将大大完善湖北省城镇体系,加快推进湖北省城镇化进程。为此,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要尽早做好县城和县域中心镇的功能分区规划,提升城镇产业、资源和人口的聚集功能。同时,要不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

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好比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两翼”,只有两者比翼齐飞,才能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最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特殊国情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

既然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县,那么,充分调动县级政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则是关键中的关键。如何调动县级政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呢?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让县级政府“责权利相统一”,成为一级有权有能的基层政府。除了要改革现有的财政体制,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以外,还要加快县级行政体制改革,在省县之间合理划分事权,赋予县级政府更多的权能,逐步废除市管县体制,最终形成中央、省(市、自治区)、县(市)三级的行政管理体系。

二是进一步优化县级权力结构,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使县一级政府成为效能型政府。目前的县级权力结构仍然存在*政分工重叠、部门机构架床叠屋和人浮于事等问题,遇事则相互推诿,遇矛盾则绕着走,严重限制着县级政府的权力运作效能。与此同时,又由于部门林立、机构分立,中央和省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投入的各种公共资源因为得不到合理配置,而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益。

三是健全民众民主参与机制,把县级政府建成能及时回应广大群众需求的服务型政府。通过健全民众民主参与机制,让民众的意见和需求能够及时被县级政府所吸纳,并及时转换为为民所需的公共服务项目;通过健全民众民主参与机制,让民众也能有效地参与到当地政府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中来,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让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偏离公共利益的轨道;通过健全民众民主参与机制,使民众在包括权威资源在内的关键性公共资源的分配或配置上真正享有知情权、话语权,让公共资源服务于公众利益、增进公民福利。

县,不仅是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接点”,而且是国家与乡村社会的重要沟通“中介”,只有抓好县这个关键,才能最终破解中国式“三农”难题!

三、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大力推进县域治理创新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除了要统筹城乡规划、统筹城乡建设、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等物质层面的一体化建设和发展以外,笔者认为,更为重要是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城乡一体化县域治理体制。不在统筹城乡体制上进行根本性创新,很难真正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从鄂州经验看,当前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体制创新力度:

(一)以社区自治为基础,在构建社会治理单元中创新。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治理单元。这个新的基本社会单元,应该是“社区”。我国城镇已经建立了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治理体系。*在xx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完全合乎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只有建立城乡一体的基层治理单元,才能真正破除既有的城乡行政和社会治理的二元结构。

鄂州以农村新社区建设为突破口的做法值得借鉴。鄂州通过前述多种模式建成了近城、近镇、近交通或流通枢纽的众多农户新的聚集区,即农村新社区。这类社区实践上已经与城镇联为一体。是农民变市民的主要载体。鄂州以农村新社区为基础,以方便居民民主自治为目的,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鄂州恒大新社区就是依托产业发展起来的新社区,周边四个行政村各有一部分农村住户迁到新社区,主要靠民营企业的贡献,为居民提供了有效的公益性服务,对周边农户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农户自愿加入新社区,为探索农民自费变市民之路积累了宝贵经验。

农村新社区建设必须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特别是村落社区范围的界定、自治机构的设立、民主选举和运行机制的建立,都必须根据农民群众的意愿。主要依靠农民群众的主动参与为驱动力,不能搞行政推动和强迫命令,更不能搞一刀切、搞花架子、搞形式主义。农民群众的参与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村新社区建设的成败。农村新社区建设必须以服务群众为根本,以增进群众公共福利为宗旨。

建设农村新社区是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的一个重要载体。要注意整合周边落社区内外各种资源,通过群众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实现新农村建设资源的有效使用;改善村落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大力发展农村各项公益性事业;政府的各种公共服务或公益性事业可以委托给农村社区和其他农民合作组织提供或兴办,将农村新社区建设为新农村建设的综合性平台。

更重要的是,将农村新社区建设为居民自治的基础性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农村新社区一旦建立,就要由社区居民民主选举社区理事会,该理事会一般由3~5名本社区居民组成,理事会设1名理事长,其他成员为理事,由社区理事会管理社区日常性事务。但是,有关农村社区重大事项的确定、公共工程的建设和实施、公益性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等社区事务应在社区居民会议上讨论、决定或通过。新社区理事会的理事长最好成为村委会的当然成员、乡镇人民代表。

在农村新社区建设初期,要正确处理好新社区与行政村的关系,特别是处理好村*支*、村委会与农村新社区理事会的关系。农村新社区理事会必须在村*组织和村委会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工作;对于农村新社区自身的事务,村*组织和村委会要充分尊重农村新社区理事会的自主权,不得随意干预;村*组织和村委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协调乡镇与农村新社区、以及农村新社区之间的关系上来。等到新社区自治成熟的时候,可以根据当地情况考虑撤销行政村层级。

(二)以乡镇官民合作为主旨,在重构乡镇权力结构中创新。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乡村社会发育尚不健全,还不能实现乡村社会的自我治理,只能依据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准,因地制宜地选择“镇政”、“镇政乡派”或“乡派”等不同形式进行构建;如果当地的乡村社会有了充分发展,可以实现乡村社会的自我治理,并且有一定的自治能力和社会经济基础,它就可以推行“乡镇自治”或“乡民自治”。

“镇政”比较适宜于工商业经济较为发达、本地财政状况良好的地区;这些地区基本上实现了城镇化。可以采取“委托扩权”的改革方式,进一步扩大镇政府的自主权,将镇政府建设为一级较为完备的基层政权组织。

“乡派”适合于传统农业地区,在这些地区,农村税费改革之前,乡级财政的主要来源是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其财政来源主要是来自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这种财政基础不能支撑一个比较健全的乡级政府,决定它只能向“乡派”的方向改革。诚如徐勇所言,“财是政的基础,财政来源与能力决定着政权的特性与能力”。实行“乡派”的地方,要不断强化县级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建构“以县为主、乡镇协助”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镇政乡派”适宜于一些乡镇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欠发达地区。在这些地区,少数乡镇的社会经济基础较好,具有一定的财政能力,除了能够保障乡镇政府日常运转的需要以外,还可以发展公益事业,而且城镇化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可以将这些乡镇按照“镇政”的模式进行改革;其它一些乡镇的社会经济基础较差,没有一定的财力基础,最好按照“乡派”的思路进行改革。这样在同一个地区就可以根据乡镇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实行“镇政乡派”。今后,凡是可以建立为一级比较完备的政权组织的乡镇,统一改称为“镇政府”;凡是不能建立为一级比较完备的政权组织的乡镇,统一改称为“乡政府”(或“乡公所”、“乡办事处”)。这样一来,“乡”和“镇”就有比较明晰的区分,以改变当前“乡”“镇”不分的混乱状况。

其实,无论是“镇政”还是“乡派”(乃至“乡政自治”)都只是乡镇制度构建的一种形式而已,乡镇制度构建的关键在于乡镇权力结构的重构,建构一种全新的“官”、“民”二元的治理结构,在体制内通过权力重构达致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合作。

具体地说,就是在乡镇一级实行人大常任制改革。常任乡镇人民代表可以参考“三三制”原则由三个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组织推荐的代表,一部分是农民群众直接选举产生的村落社区代表;一部分是通过竞争性选举产生的民意代表,由这些常任代表组成乡镇人民代表会议,由它讨论和决定乡镇社区的重大事务,并对乡镇政府(或乡公所、办事处)的日常行政事务进行民主监督。该会议**必须由乡镇人民直接选举产生,不得兼任乡镇办事处或同级*委的职务。为了提高该会议组织的运行效率、加强对乡镇行政事务的日常性监督,常任人民代表人数不必太多,以便于开展经常性活动。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地方,还可逐步实行“开放式会议制度”(opentownmeeting),不断扩大普通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运行机制。

这样改革,既体现了“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也充分体现了“国家”与乡村社会的民主合作精神。乡镇的*政机构更主要地贯彻和落实国家在农村地区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包括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社会管理职能,并协助县级政府及其部门为农民和农村发展提供公共服务;乡镇人民代表会议则是乡镇人民参政议政的主要渠道和形式,更主要地代表乡村人民的意志,通过它可以比较有效的沟通民意。这样一种制度设计,实际上满足了国家治理和基层民主发展两个方面的需要,可以在体制上解决农村社区自治进一步发展、以及乡镇社区民主治理与国家治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最终建立和谐、民主、合作的现代乡镇治理格局。

(三)以县政服务转型为核心,在重塑“以县为主”的农村治理体制中创新。

县级政府转型势所难免。一方面乡村体制改革必然对县政转型产生压力,只有县乡村联动才能切实保证乡村体制改革的成果;另一方面县政体制构成了一种组织场域,对乡村形成一种“同构化”压力,如果不对县政进行相应的改革,乡镇体制安排和农村基层组织设计无论如何美好,都会因为这个“同构化”的压力而变样走形,使之退回改革的“原点”。

县政转型的着力点是建设服务型政府,重塑“以县为主”的农村治理体制。因此,县政转型应围绕着如何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绩效进行改革,并通过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进行农村治理,“服务”取代过去的“汲取”而成为政府与农民群众之间的一条重要联系纽带。

首先,县政的服务转型,必须改变问责体制。变对上的单向问责为对上和对下的双向问责。这除了要加强县级人大常委会的建设,提高县级人大权能以外,还要实行县级领导人的民主选举,可先从竞争性选举开始,扩大民意基础。

第二,县政服务转型,必须改进工作考核办法。要重新建立以公共服务___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考核重点从注重形式和过程转向注重成果和绩效,从注重经济发展(特别是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转向公共服务和农村治理,尤其要突出对“为农服务”绩效的考核。

第三,县政服务转型,必须改善公共服务方式。过去即便有所公共服务,也主要是由政府及其部门直接提供的,这种提供方式一般是通过建立相应的机构、由政府财政供养其工作人员来行使服务职能,以往的实践证明,这种服务方式最终往往异化为“只养人不服务”或者“收费养人”的结果,导致“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的局面。

在最近一轮乡镇改革中,湖北等地撤销了这些“养人”机构,实行“以钱养事”的公共服务方式,不但精简了机构、减轻了财政供养负担,而且还切实提升了公共服务的绩效,为农民群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这种“以钱养事”(改为“以财养事”似乎更妥)的公共服务新机制值得推广。通过“以钱养事”的改革,变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务为市场化运作、政府购买,从而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合作的公共服务模式。为此,要积极“推进政事分开,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积极培育和大力扶持各种非赢利性、社会公益性非政府组织的发育和成长;“在履行好政府职能的同时,要把不应该由政府承担的经济和社会事务交给市场、中介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并最终一个以“村落社区为基础,乡镇政府居间协调,县级政府为主导”的,覆盖整个农村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

湖北推行农村公益服务“以钱养事”改革的正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存在的问题也是可以逐步完善的。从正面效应看,有三个提高,即财政投入、服务能力和农民满意度三提高。从开始,湖北把农村公益性服务列为省财政专项支出,从农村人平5元起步,三年增加到人平15元,6年累积投入24亿元,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推广、防疫免疫等服务。目前,全省良种普及率达到95%,农业机械化率达到54%。今年继续安排6亿元予以支持,力争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个,特色产业订单率超过50%。抓住国家农机补贴增多的机遇,重点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稳步发展油菜、茶叶、畜禽、水产机械化。在血吸虫疫区实施“以机代牛”工程,建设一批无耕牛村。从负面反映看,主要是农村公益性服务机构人员老化,捧不到“铁饭碗”,就招不到青年学生,难以补充新生力量。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在政策配套上下功夫,一是对农村公益性服务机构要核定财政供养编制,实行定岗不定人体制;二是对获得上岗资格的人员视同事业单位职工管理,可以评职称、可以在新老体制间调动工作,解决技术人员的后顾之忧。

第四,县政服务转型,必须优化权力结构。一是县级领导体制要总结一些地区试行的“*代会常任制”成功经验,构建“一个核心、三个*组”的新型权力结构。这个核心即是县委,三个*组即是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组。在这一结构中,县委居于核心地位,“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二是精简和整合县级职能部门机构,再造一个“效能、统

一、*洁”的公共行政体系。

第五,县政服务转型,必须改革省县体制。在废除“市管县”体制、实行“市县分治”的同时,省县之间要进行适当分权,把县政建设为一级地方自治政府。

等到县政完成服务转型,构建了较为健全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有效的公共服务机制,具备较强的农村公共服务能力,以及农村村落社区也具备比较完善的自治能力的时候,可以视其情况撤销乡镇一级政府,从而最终建成以县政为地方自治基础的省、县(市)两级地方政府架构。

第8篇 加快县域工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一、县域工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依托独特富硒资源优势和矿产品优势,科学规划指导,精心服务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板石、水泥、页岩砖、花岗岩为主的建材工业;以水电、煤炭为主的能源工业;以钡盐、电解锰为主的重化工工业;以富硒茶、缫丝、矿泉水、富硒食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并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加快了县域工业化进程。

1、全县主要经济指标。今年一季度末,全县企业个数8455个,同比增长3.13%,20xx年底,企业个数8377个,同比20xx年、20xx年分别增长9.01%、7.01%。今年一季度末从业人数31882个,同比增长2.83%。20xx年底从业人数31882个,同比20xx年、20xx年分别增长4.65%、6.64%。20xx年一季度末完成工业增加值12504万元,同比增长19.07%,20xx年底完成增加值39000万元,同比20xx年、20xx年分别增长55.2%、32.21%。20xx年一季度末完成营业收入80645万元,同比增长28.17%,20xx年底完成237796万元,同比20xx年、20xx年分别增长47.4%、30.14%。20xx年一季度末上缴税金1375万元,同比增长10.44%,20xx年底完成4575万元,同比20xx年、20xx年分别增长83.89%、40.04%。

2、县域工业园区及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我县现在工业园区一个,位于××县蒿坪镇,园区主要以发展富硒食(饮)品产业为主,园区计划在三年内建成全国最大的富硒食品加工销售基地。园区内现在企业958个,其中工业企业90个,规模以上企业7个,营业收入30029万元,分别比20xx年、20xx年和20xx年增长66.87、85.56%和134.86%。

我县的硒谷生态工业园区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高起点、超前规划,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成为我县经济又一个增长极。

3、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我县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县重要产业,对于实现县域经济突破发展,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茶叶加工、缫丝和魔芋精粉生产为主体的三大产业,现在企业个数646户,年收入31792万元,从业人员4007人。

二、近年来促进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依托优势资源加快项目建设。我县根据本地特有的富硒资源优势,选准富硒特色食饮品工业做为突破口,重点扶持富硒食饮品龙头企业,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带农户,从而实现富硒食饮品工业的全力提升。重视项目储备工作,落实项目经费,确保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精心策划项目,提高项目的可信度和成功率。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发高科技新产品。如永华公司与西南农大魔芋研究中心合作开发出生产1500吨魔芋精粉生产线和400吨魔芋胶生产线。洪田公司与西安医大联合,研制出果醋保健胶囊,产品已投入市场。

2、实行县级领导包抓重点项目工作。每年初县上确定一个县级领导包抓一个项目,有关部门捆绑包挂,建立一批能抓项目,会抓项目的领导班子,配备一批能办实事的干*队伍。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充分调动各方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对项目建设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奖励。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影响项目进度的领导及干*,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形成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项目的氛围。

3、有好的服务措施。为落实县上确定的以壮大规模企业为重点,我局选择了10家具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为重点包扶对象,深入调查研究,找出问题和难点,制定出协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针对有关企业流动资金短缺,我局对全县金融机构信贷政策进行研究,帮助企业完成市级龙头企业认证,办理相关手续,为企业争取银行贷款近2亿元。指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管理,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到企业实地考察,并解决相关难题,促进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针对县富硒食品有限公司原料不足,基地建设滞后,我局提出了“政府引导,企业投入,协会运作”的模式,精心组织,克服困难,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推广培训,有力破解了魔芋产业建设中的难题。

三、推进县域工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和发达地区比较起来还有较大的差距。其存在问题是:

1、工业经济总量小,企业规模小。20xx年我县共有企业8377个,其中工业企业221户,全部为小型企业,规模企业28户,其余193户为个体私营小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为45982万 元,增加值为18926万元,税金1350万元。

2、企业技术含量低,缺乏创新能力。我县工业企业大多数是近十几年来创办的私营企业,由于受资金、技术等因素影响,规模普遍较小,再投入不足。企业产品中原材料、初级加工产品占的比重较大,产品科技含量低,档次不高,而经过精深加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还有差距。企业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普遍盈利能力较差。同时存在缺乏经营管理和技术型人才。在人才挖掘、培养使用不够,人才积压浪费和人才缺乏问题并存,一方面全县小企业缺乏人才,而另一方面又有大量大学生在家闲置和待业,而不能补充到企业中去发挥才干。

3、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近几年来国家一直实行货币从紧政策,不断加息,加上贷款门槛较高,而全县小企业又缺乏能够抵押的物品,贷款难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去年年底以来,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资,连续降息并相应降低了贷款门槛,对减轻企业负责,确保企业健康稳定经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存在,且贷款手续复杂,周期较长,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四、进一步加快县域工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发展重点及措施

针对目前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结合××特殊的富硒资源优势,今后我县要在富硒食饮品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上做为突破口,充分发挥××的富硒资源这一独特优势。大力发展茶叶、魔芋、果醋、矿泉水等产业,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使全县工业经济保持在年增长20%的增长速度。

到2013年末,全县企业个数达到13491个,从业人员78436个,工业增加值达到9.70亿元,营业收入59.17亿元,上缴税金11384万元。

发展重点:

1、加快富硒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园区三通一平建设,完善各项服务设施功能,积极主动招商引资,促进园区快速发展。探索园区建设的新方法、新模式,积极筹措资金,制定各项管理制度,抓好项目落实和企业入园,发挥园区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

2、优化发展环境,把外商投资环境当成重要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突破发展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为全县工业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抓好省市县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规范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探索企业收费“一费制”,对重点企业项目实行重点保护,提供一流服务。

3、全力做好重点项目工作。一是围绕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在富硒食饮品、特色矿产品加工等工业中选择成长性好的企业,加大帮扶力度,协调解决做大做强的关键问题,发展多个产值过亿元的龙头企业。二是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推出一批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条件较成熟的项目,组织一支队伍帮助加快进度。三是帮助企业引进技术和高新产品项目,实施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

4、着力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一是落实县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突破发展的具体办法》中规定: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局牵头,组建全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二是引导中小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强化信用建设。三是定期组织银企合作会,搭建银企合作平台。

发展措施

1、加强对工业经济的领导。要实现阶我县工业经济突破发展,关键在领导,全县上下牢固树立“全县抓经济、突出抓工业”的指导思想,是县、乡(镇)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把主要精力向工业经济倾斜。县上领导带头执行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联系制度,分头行动,狠抓落实,要经常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深入项目建设现场,积极主动地解决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强抓工业经济的力量,把精兵强将调集到工业战线上来,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领导,在全县范围内形成重视工业,社会各界支持工业的局面。

2、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好的舆论氛围。要通过报纸、电视等传媒手段,广泛深入宣传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性,让社会各界了解县委、政府对发展工业经济的信心和决心,营造“人人都是投资环境,投资就是生产力”的舆论氛围。三是推进效能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相关职能部门认真查对和清理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清理和废止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文件,精简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把**职能转变到服务上来。三是完善监督机制,杜绝“三乱”行为,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倾听群众和企业业主意见,严肃查处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等违规违纪现象,多渠道开展监督活动,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围绕执政为民和服务群众的情况,对行政执法部门以及公共服务行业进行监督,查处部门和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向企业“乱收费、乱推滩、乱罚款”,维护企业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3、加强工业经济人才队伍建设。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观念,着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要盘活现有人才。把懂工业经济,德才兼备的人才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乡镇和部门要配备懂工业的领导。每年要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干*到企业、到项目挂职锻炼,参与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并把挂职锻炼期间的表现作为提拔使用的主要依据。二是引进实用人才。在盘活我县人才存量资源的同时,要制定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引进外地优秀人才,要积极开辟人才资源资本化的办法,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的原则,使人才的智力因素同货币、厂房、设备一道以资本的开式参与企业收益分配,要不断改善人才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使外地人才成为服务××工业经济的“永久牌”人才。

4、建立健全工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一是县上继续坚持和完善“*统一领导,政府调控协调,部门分工协作,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不断强化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协调领导好的职能职责,多为企业做一些排忧解难的工作。各乡镇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统筹调解决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各项困难和问题,二是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及时帮助解决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促使企业达产达效。

县域调研报告目录(8篇范文)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完善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正向激励机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金融支持县域经济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金融支持县域经济调研报告范文在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县域相关文章

  •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11篇)
  •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11篇)82人关注

    一、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呈加速发展态势(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加快。从2023年起,县域经济一举扭 ...[更多]

  • 县域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报告(12篇)
  • 县域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报告(12篇)76人关注

    近几年,x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挺进第一方阵,建设中等城市”的战略目标,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弘扬开明诚信、务实创新“x人”精神,加 ...[更多]

  • 县域调研报告目录(8篇范文)
  • 县域调研报告目录(8篇范文)70人关注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完善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正向激励机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金融支持县域经济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金融支持县域经济调研报 ...[更多]

  • 强化县域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12篇)
  • 强化县域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12篇)55人关注

    强化县域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文化立县”的战略思想,这对于推进我县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是一个农业县份,加强文化 ...[更多]

  • 县域经济调研报告(8篇范文)
  • 县域经济调研报告(8篇范文)49人关注

    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情况调研报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国家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投入日益加大,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局面正 ...[更多]

  • 县域经济发展探讨调研报告(12篇)
  • 县域经济发展探讨调研报告(12篇)45人关注

    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中心,以产业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为重点,以县域行政范围为基础,以优化配置资源为目标,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一直以来,县域经济在 ...[更多]

  • 县域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报告书(12篇)
  • 县域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报告书(12篇)44人关注

    一、“十二五”发展建设现状(一)抓好乡安置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前期规划、设计和实施工作。该项目预计总投资598.95万元,可解决7500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二)抓好 ...[更多]

  • 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报告(12篇)
  • 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报告(12篇)38人关注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思路,取消对民营经济的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报告,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县域 ...[更多]

  • 县域经济调研报告(12篇)
  • 县域经济调研报告(12篇)33人关注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具有一定的相对区域性、层次性、综合性、集聚性和扩散性,是功能较为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具 ...[更多]

  •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12篇)
  •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12篇)32人关注

    一、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呈加速发展态势(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加快。从2023年起,县域经济一举扭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