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农村发展困难多就河南兰考调研报告
前言
由于我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实施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国家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东南沿海的经济迅速的发展起来,因为发展生产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中西部地区的农民从固定的集体生产模式中解放出来,所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农民流动,成千上万的农民离开他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来到城市寻找它们新的生活。我们调研的兰考葡萄架乡贺村就是有着许多农民外出打工的典型村落。外出打工使一部份农民手中的腰包鼓起来,带回来城市的思维方式,更有的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自己致富而且带动大家一起致富,但是与城市相比确实有着诸多因素制约农村的发展。
农民的负担
这里谈到的农民的负担不仅仅是赋税上的,还有家庭上的、医疗卫生上的和教育上的。
在赋税方面,由于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确实得到了实惠,我们走访的几十户人家差不多都知道国家的这一个政策,而且觉得自己确实得到了实惠。
在家庭方面,表面上农村和城市一样,家庭里有老人、夫、妻、儿女,但仔细想起来又不一样。城市里的老人一般都有退休金,现在退休的一般都有养老保险,生活有保障,但是农村的老人不能劳动,也没有什么保险,只有靠着子女供养,一旦子女不孝顺或者只有女儿,他们就面临着养老问题。年轻人在农村每天种着那点地(据我们了解贺村平均每人亩地,有的甚至更少),又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小孩子,比较困难。
在医疗方面,近些年来我们城市以及镇里都建立起医疗保险体制,而且相对而言手头的钱比较多,滤布有的甚至公费医疗,因为现阶段的医疗费用偏高,还处于温饱线上的农民很难有多余的钱来看病,于是有了小病只是到村里的卫生所看看,大病没钱治病就干脆等死。在贺村,我们就看到许多这样的例子,有一家的婴儿,可能是脑子里有病,家里已经花了两万多元钱,但是仍然治不好,所以孩子就躺在家里,孩子的父亲面对着我们没有说出几句话来。还有一家为了给丈夫治病,花掉好多钱,但是天不遂人愿,丈夫还是死去了,留下的是一个还在上小学的孩子和一万多元钱的债务。据村里人反映,村里的小诊所医疗效果也不好,但是去大医院费用又太高,所以,有病只好先在村里先治一下,如果不好就再去医院。
在教育方面,农村的家庭孩子相对比较多,国家要求孩子是八岁上小学一年级,可是贺村一般的孩子五岁就上学,家长只是简单的把学校当作托儿所,让老师帮着他们看孩子,只有家庭贫困,交不起杂费的孩子才会晚一些上学。对学校来说,虽然是九年义务教育,不收学费,但是学校的孩子要学习就要买复习资料,学校会给孩子打印一些复习题,压滤机滤布这些钱学校也难以负担,这些费用就要加到每个家庭身上,这些钱对于农村的家庭来说就是不小的负担。
面对着这么多的负担,农民的生活维持在温饱上,正常生活的时候攒一些钱,儿女婚嫁、盖房子、治病都是支出的大项,所以农民无论是从精力上还是财力上都背上了相对沉重的包袱,想要自己发展起来,比较困难。我们曾经问过好多没有去打工的人为什么不去打工,他们回答家有老母亲要照顾,孩子太小需要照顾,诸如此类。
农民的思想意识
贺村有好多外出打工的农民,根据我们统计,有一半多去了广州,其它的有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外出打工回乡的时候必然会对村子里有影响,有好多都是回来之后又带着亲戚一起出去打工,他们把城市里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带回了农村。
我们走访的几户比较富裕的家庭,几乎都有打工的经历,有一家经过打工积累了资金,开办了废木料加工厂,有一户因为在外地打工看到好多高楼拆迁,废旧的门窗都没人要,而自己的村里这些东西还有的一用,于是做起了倒卖废旧门窗的买卖。从这些人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他们认为村里的农民头脑不开化,现在明显的就是种地不赚钱,像今年水灾可能还赔上本钱,有些农民还是固执的种那点地,而不是自己另谋生路。
虽然大部分的农民还是固守着自己的土地,但是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些特别积极上进的农民。在贺村,我们采访了一批准备加入新型农村合作社的农民,在他们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对富裕的渴求,他们不满足于现在的生产模式,在河南大学的帮助下,他们读书明白了许多道理。他们的话让我想到了许多,我甚至想到了把农业生产搞成股份制模式的想法。
在婚姻生育问题上,一个和我相同年龄的姐姐说:千万不要早结婚,结婚不好,你不结婚不知道结婚的苦!这句话让我吃了一惊!我虽然知道结婚后会有好多问题要自己处理,但在一般人的心里婚姻还是纯洁神圣的,怎么到了农村就这样了呢?当然,这仅仅是一个人的具体情况,我们只是从一个侧面看到了农村家庭的问题。另外,村民一般都会生两个孩子,即使第一个孩子是男孩,自己还是想再要一个,原因还是孩子多好养老,但孩子多必然家庭负担又重了起来。
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思想意识还是需要更新的,一个家庭有许多孩子要照顾,自己永远只靠种地生活,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是不可能发展的。
农村的发展资金
我们国家已经建立比较健全的金融体制,但是大量的资金只投向城市,很少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从年开始,全国上千家农村基金会全部关闭;四大国有银行大规模撤并多家地县以下基层机构,目前仍在农村开展业务的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寥寥无几;农村的邮政储蓄只吸收储蓄不发放贷款。因此现在农村剩下的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而且组织制度也很不健全,除商业银行有较为规范的组织制度外,农村信用社和农业发展银行的组织体系都残缺不全。仔细推敲,无论是城市市民的存款、企事业单位的存款还是农村的农民存款,存到银行后大部分为城市的发展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实际上成为了农村资金的外流通道。
有这样的困难,在农村,人们一般都是用和亲戚好友借来的钱,或者合伙入股的方法来集中资金,但是这样都不是很正规的方式,一位农民大哥曾经说过,现在没人相信你借钱办厂子,因为以前有人说借钱办厂子,等借到钱后就逃之夭夭,大家对借钱的都十分谨慎。不仅在城市里农村也缺乏相应的信贷机制。
有人会认为不需要资金,那么农村是不是真的需要资金呢?一个鲜活的例子就在兰考出现了!兰考有一家五金加工店,他是一个人支撑这个店面,自己有旧车床一台,钻床一台,电焊机三台,自制的切割机一台,工业电扇一台。他对我们说现在他就是没有资金,要是有资金的话他立刻扩大生产,自己有土地可以扩大厂房,生产的产品也有销路,据说安徽凤阳都买他的产品,我们了解到,他曾经自己发明了地膜覆盖机等。这说明了农村还是需要资金的,而且是非常需要!
农村的体制
走访了许多农户,我们也走访了村里的干*,我们丝毫不怀疑我们的基层干*的能力和创造力,他们有自己坚定的信仰,他们是人民群众与国家的最直接的沟通者,他们能够比较充分协调两者的关系,但是复杂的基层工作使他们遇到了一些困难。
农民手上没钱,所以前些年收税的时候有这样的问题:作为收税人员确实应该依法征税,但是这家人本身根本就没有钱,收税人员只好按照抗税处理,于是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
农村本来就没有什么工业,商业也就是几个个体户,取消农业税后,农村的财务问题很突出,一方面乡村建设需要资金,另一方面收取的资金却很少,为了兴建贺村小学,修筑公路就只好借贷款,现在仍然欠外债万元,光靠村子的年收入难以填平这么大的漏洞。
结语
以上述说了都是农村的各个细枝末节,以及由各个细枝末节引发出来的矛盾和自己的观点,可能对于宏观的统计以及分析没有什么帮助,但是这些是实实在在的真实,是一个真正的村落给我的感受。农村虽然有思想观念先进的农民,但是还不够多;农村虽然取消了农业税,但是农民负担仍然不轻;虽然国家有相关的政策扶持,但是落实还不够……面对着诸多制约农村发展的方面,这些问题必须予以解决,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部分,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的发展,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第2篇 大学生关于农村发展的寒假调查报告
在这个假期中,我调查了我们村的近期变化,了解了未来将要发生的变化,感触颇深。从我们一个小地方反映出社会、国家建设的变化与成就,国家政策、国家建设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此次寒假社会实践调查给了我很多收获,让我了解了很多实践问题,同时也学会了很多。
一,实践调查报告。我家地处汤鹤铁路中段,汤鹤铁路是文革前的一个商人所修,一直用到现在,后经改修现在仍在运行,十年前用作客运和货运,近年只运货物,且主要以运煤为主。调查了解铁路要重修,并且并作一条比较长的新干线,负责从山西运货物到山东,可以说是兼并门前的铁路,最重要的是要在我们附近修建一个煤中转站,在紧临铁路的北面,方圆好几千米,具体位置还没划分,但已确定要建,图纸已下发,拟定今年年初动工,耗资百亿,可谓工程巨大。村民所关心的是铁路的煤中转站具体在什么地方,是否用搬迁。因为铁路要建成双轨,铁路南面还要修建比较宽的公路,路旁满是村庄,因此房子是要拆迁的。但是具体哪户要拆还存在疑问,村民议论纷纷。铁路建成后是不可以有人和道路穿过的,这就要考虑修建天桥或地洞。修建的大体位置大多人都了解,但如何施工的问题还存在争议。修建公路、铁路、煤中转站要占领周边的许多土地,耕地是必然要减少的,根据规定每亩地会给于一定的补助。房屋拆迁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房屋的拆迁和补助是否会得到公平解决是大多数村民所关心的。调查发现,多数人对拆迁自己的祖上房子很不乐意,因为大多数是新建的房子,还有许多人对拆迁赔偿不甚满意。但是大的建设利国利民,铁路可缓解资源分配不均,相信国家会给人民一个满意的答复,修建铁路的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中,地形勘探,地质勘测已基本结束,不时的有探测人员前来细致核对,利用gprs卫星定位系统获得数据。地质勘探主要方式是采取土样,每隔不远就钻一个直径十几厘米、深度几千米的洞,分别取各个土层的土样检验,测试。铁路建成将大大促进货运、客运的发展。山西煤资源丰富,而山东临海,工业发达,用煤较多,河南为山东提供便利的运煤条件,便利的运输促进两地的经济发展,也为铁路沿线的城市带来发展。交通便利也会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这次铁路修建促进许多农民就业。此次的工程工作人员大多为工程师、大学生、地质学家等。
在铁路建设的同时,一个较大的工厂也在建设中,在离家十多里的地方,也许是河南土地资源比较便宜,也许是河南的农民工较多,一个香港商人投资数亿建厂,名字为“中国中部瓷器基地”,建了半年多,不知什么原因转给政府部门,目前正在建设中。当地许多人参与建设,把一座丘陵铲平来建场地,我们当地称作工业区,听说还要建设住宅区、厂房。建成后将促进两万多人就业,当地人可以就近的找到满意的工作,这大大的加快经济发展。占用土地的农民得到了政府补贴,方圆几千米的土地得到修整,新建了公路,栽了花树。建设完好还需一段时间,正常的公路被阻断,虽然不方便,但是人们还是很乐意。我曾体验过工地的艰辛生活,在这次建设中,我也帮助施工人员作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实践调查体会。经济飞速发展自己的家乡也不例外,靠体力劳动生活当然可以,但是我们不断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更好的劳动。社会需要体力劳动者,但更需要脑力劳动者,让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用知识来服务实践。了解社会实践,更好的学习知识,社会实践使得我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澄清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社会的劳动是一个集体的劳动,我们就是集体中的一员,时刻以工作的中心为重,做好自己的事情。只要我们每个人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那么社会就会平稳的向前的发展。社会的劳动是一个集体的劳动,个人的力量有限,自己做的工作有限,虽然如此,但是大的工程都是一个一个的岗位合作搭起的,因此在工作实践中,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必不可少,社会调查及社会实践可以让我们认识我们在工程中的作用。学会团结,学会集体精神,就像机器中的一个个小部件、小螺丝一样,各任其职,任何部件脱离了机器都难成气候。社会在发展,大的工程、工厂层出不穷,建设需要人才,作为学技术的大学生,虽然我们学的是基本的一些技能,但是请相信,我们会尽自己所能,为社会供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社会调查的心得与期望。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但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我们周边环境的变化,我们村南面有一条小河,小时候经常去捉蚂虾、小鱼、螃蟹、泥鳅、蝌蚪还有乌龟,那时河水清澈,蚂虾活蹦乱跳,不多时可捉好多,旁边有小树林,环境很好,但是近年来,河水变黑,还有股不正的味道,河中鱼虾绝迹,螃蟹稀少,环境恶劣,不时还有工厂排出的酸性液体,固体垃圾随处可见!在我们发展经济的同时,我希望还给小河清澈的权利,还给我们的清山绿水,让天蓝、水绿、树木更旺,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小河的变化就是最好的见证。我相信只要我们看到小河的变化,我们就明白了环境的变化,我们就会携手爱护我们的环境,使经济发展与环境共同发展。
四,展望。对于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放眼世界,展望未来,从家乡的变化看到社会的变化,想到未来的变化,我们有信心使建设平稳发展,把我们所学的知识用到社会上来。
五,总结。此次寒假社会实践调查让我自己有了一次切身体会,目睹了工程建设,了解了家乡的变化,工业的发展方向,民生的需求,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对社会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经济发展与工程建设息息相关,供需平衡经济才能稳步发展。
第3篇 县农村发展局*组述职报告
创新谋发展,务实求突破强力推动农业农村新进展
双流县农村发展局成立以来,局*组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带领全体干*职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县委“35223”发展思路,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统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农业农村的进展。现将近年来的汇报如下:
一、狠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农发局*组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探索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认真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东山快速通道走廊,大力推进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全面开展百姓创家业,有层次、有重点地推进城乡一体化。[找材料到 fwsir.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一)充分发挥牵头作用,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牵头制定了《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配套文件。在去年金桥昆山、永安白果和三星南新村开展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又确定了30个村进行新年农村建设,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推进,各项已初见成效,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产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民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民主管理体制逐步健全。白果村还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村庄整治试点村。我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得到了中央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为四川乃至西部统筹城乡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二)全力打造东山快速通道走廊,促进东山片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研究制定了详略结合、粗细结合、条块结合的规划方案,制订了八大组团、十大景观的总体规划。成功举办了“东山快速通道生态观光走廊建设启动暨项目签约”仪式,与多家企业签定了投资协议。通过办会办节带动,在大林、兴隆和太平,成功举办了首届梨花节、第六届枇杷节,仅枇杷节就销售枇杷8万吨,销售总额5.44亿元,开办农家乐183家,接待游客100万余人次,经营总收入2440万元,三星云崖兔节在今天开幕,极大地推动了东山各镇农业产业的发展。制定并印发了《双流县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2008-2008年度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为东山走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
(三)实施土坯房改造,全面提升农户居住环境。农发局拟定了土坯房改造的实施意见,协助各镇有计划、分阶段推进土坯房改造。截至目前,已顺利完成了东山生态观光走廊沿线707户、2552人的土坯房拆除。将走廊沿线各镇的土坯房改造资金按时足额划拨到位,走廊沿线可视范围内实施土坯房改造的农户已完成新建住房492户,占拆除土坯房农户的70,完成“三走廊”沿线707户,2552人土坯房改造。
(四)、大力推进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城市基础菜地建设。采取多种模式,鼓励土地合理流转,使农用地逐步向资本足、技术强、懂经营、善管理的规模业主集中,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牵头成立了昆山都市农业园区管委会和新兴万亩特色蔬菜基地管委会,以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增强产业支撑能力,凸显其聚集和辐射效应。
(五)狠抓拆迁安置小区清理规范,有序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牵头成立拆迁安置小区清理整顿小组,加大清理力度。严格依法对拆迁安置小区进行会审,使安置小区建设步入规范化轨道,有序推进了农民向城镇集中。配合国土、城建等部门,狠抓征地拆迁安置小区建设基础数据、汇报材料的准备,顺利地通过了省国土资源厅对我县征地拆迁安置小区的验收检查。
(六)大力发展沼气,壮大循环经济。我局围绕争创全省沼气化示范县这一目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规划,抓好落实,严把建设质量关。畜牧业循环经济沼气发电工程项目经专家现场验收,被确定为双流县沼气发电科技示范基地。今年已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5250口,正在建设可集中供气达200户的秸秆汽化站和农民集聚区集中养殖沼气池。
(七)抓培训促就业,全面落实全民创业计划。几年来,通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增收教育培训、阳光工程,共培训农民22.5万人,其中,培训失地农民2.2万人,7000人实现了转岗就业,增强了农民就业技能,激发了创业激情,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全民创业计划的实施。制定出台了《关于百姓创家业的实施意见》(双委发[2008]37号),编撰了《全民创业系列丛书》。采取抓试点、树典型的办法,共收到395户申请表,评选出百姓创家业示范户70户,切实起好了示范带头作用。
二、着眼目标强化落实,农业取得新进展
农发局*组努力做好传统农业,实现稳粮增产增收,同时,统筹考虑,突出重点:
(一)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不断加强,农业产业化水平
持续提升。继续实施“良猪富民工程”,大力实施“三百科技示范工程”,以金桥镇昆山村为中心,建设成都市两万亩城市基础菜地建设工程,带动全县农民增粮增收。以农机科技入户工程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为载体,带动农机新机具的推广和应用。农业招商引资成绩突出,龙头企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县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已达58家。
(二)加大动植物产品检疫和监督管理力度,优质农产品覆盖率不断扩大。集中清理整顿农资市场,开展拉网式检查和治理整顿,严厉打击了制售假劣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加强质量监管,配合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市农质办对我县蔬菜质量进行了两次抽检。逐步完善各种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帮助企业、基地印制农业标准和技术方案,在四个片区站建立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点。通过努力,市场监督面达100,动植物产地检疫开展面达100,抽检率达80以上,屠宰检疫率100。
(三)积极争取项目,发挥项目带动的辐射效应。高度重视项目带动,在农业招商、农业产业、畜牧产业、农机产业等多个方面,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年争取项目资金上千万,极大地增加了农业投入,增强了我县农业竞争力。通过项目这个支撑点,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农业生产附加植,壮大了农业产业,带动了我县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四)抓好体系建设,发挥服务“三农”主体作用。加强全县24个片区站的建设,强化制度建设和人员素质提高,制定了片区站各种管理制度和目标责任制,组织对全县片区站人员进行了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了人员素质,努力使片区农技推广站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确保新品种、新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成立并壮大农牧110这一抓手,建立配套管理机制,推进农技服务体系资源整合。丰富“三农网”网页内容,拓宽农业经济信息渠道,构建了服务于“三农”的信息平台。
(五)移民扶贫继续落实,进度明显。提前做好移民安置选点和规划编制,完成了彭镇、金桥、胜利、黄龙溪、黄甲、黄水等镇安置点的移民建房,实际安置移民442户、1457人,顺利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办的政治任务。扶贫不断深入,今年共落实扶持资金28.85万元,农用物资118.2吨,引进新品种4个,引进新技术2项,积极开展“帮困助耕”活动,全县助耕面积达1013.6亩,参加助耕人员301人。
三、抓队伍建设,提高执行力
农发局*组认真学习*方针、政策、路线,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切实提高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
(一)加强学习,提高执政能力。局*组认真组织学习*规*纪,加强政纪教育,保证“红心”不变质,保持*的`先进性。学习了适应实际的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产业发展和行政管理理论,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质量,确保了学习效果,努力打造学习型**、学习型团队。
(二)民主决策,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重大部署。局*组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始终坚持重大决策由集体研究决定,统筹考虑,创造性地开展,切实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充分考虑双流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科技优势,按照区域化布局、企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原则,坚持以都市农业为抓手,加强和巩固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一、三产业紧密结合,不断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思路。
(三)抓好作*建设,保持状态。局*组致力于克服自我感觉良好的观念和想法,随时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组成员以发展的观念、开拓进取和求真务实的精神,以我县农业农村的发展为着眼点,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农业农村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对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劳动力转移,加强农产品营销、实现农民增收等课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切实为县委、县政府分忧,为企业、为农户服好务。
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局*组对*风*政建设高度重视,实行目标管理,通过加强纪律教育,抓好源头治理,切实落实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内容。
(一)狠抓*风*政建设,提高*洁自律能力。局*组对*风*政建设进行目标管理,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对各项目标内容进行层层分解和落实。局*组成员自觉遵守*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严格规范个人的行为,正确行使*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在农业产业项目,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审批等中,坚持重点项目监督制度、不搞权钱交易。正确对待农业机构改革和人事变动,没有领导干*经商办企业和入股分红的现象。
(二)强化过程监管,确保政策得到贯彻。局*组坚决执行好“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以及“四个坚决纠正”的规定,结合农村的特点,狠抓征用土地中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的检查和农民负担监管,推动村务公开、政务公开,继续完善和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三)加强制度建设,促进规服**建设。局*组继续加强规范化服务型**建设,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创建规范的服务型**,形成良好的农业投资环境,该项得到了县规服办的好评。
在以后的中,局*组将一以继之地贯彻落实县委“35223”发展思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风*政建设,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整顿作*、真抓实干,带领全局干*职工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县农村发展局*组述职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县农村发展局*组述职报告。cby
第4篇 关于农村发展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农村——中国的主体,所以要想得到真正的发展,改善农村的经济结构是发展的必要前提,为此,今年暑假我进行社会实践,了解农村的发展情况。我做了以下社会实践调查:
地点:南阳镇
时间:xx-7-01到xx-7-24
调查程序:总体观察——实地考察——调查问卷——整理总结
主要内容:关于环境、人文、经济的发展情况
经实地考察,我得知: 早在改革开放前,南阳地处山沟,没有绝对的地理优势,人们的生活十分贫穷,基本只能满足三餐而没有剩余的费用。人们的衣着也十分单调,并且款式单一,基本谈不上好看。
由于生活贫困,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生产水平较低,当时只求饱,根本顾不上营养。有时甚至要吃树根。
居住条件也不理想,一般都是多户一家四合院,住房相对较紧张。房子都由土木建造而成,安全系数低,不美观。
出行基本都是步行,要到县城看病,极其不便。
然而今非昔比,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基本过上了小康生活,在物质条件满足的同时精神文化也不断上攀。
现今人们告别了单调时代,穿上了丰富多彩的衣服,赶上了时尚的潮流。在食用方面,人们注重的是营养,各餐均衡搭配,基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更有双湖二级公路的建设,打通了与外界交流的动脉,迅速带动南阳经济的发展。不少企业都选择在南阳投资建设,工厂多了,人们不再失业,做到有劳有得。
如今,在南阳的建筑面积不断扩大,一片新气象,不再是以前的老房子。高高的砖瓦房拔地而起,既美观又安全。
在物质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每年春节都会举行一系列当地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还开了书店,在业余时间人们都会去看看书。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开通,使人们获得信息的速度加快,同时也满足了精神需求,无论是在学习、娱乐、做生意都改不少,过上了快节奏的生活。当地人基本都装上了电脑,跨上了信息时代。
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的垃圾处理不当、污水未经处理排到河流中、大量的森林被砍伐。为此,我希望政府做一些努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带头先行,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在享受生活的同时还要保护环境,继而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xx-7-24
第5篇 新农村发展变化现状社会实践报告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寒假生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我系于xx年组织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之一为“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发展变化及现状调查”。我选择了“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发展变化及现状调查”这一主题,对自己的家乡—_____市陵县_____乔家村进行了调查。通过为期40多天的调查访问,我深切感受到三十年来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是我的调查报告:
从xx年1月14号到1月16日这三天我做了调查活动的准备,包括拟定计划、罗列提纲、设计和打印调查问卷,确定采访人及时间等。从1月17日开始正式在我村开展采访调查,采访因天气、人为因素等是断断续续进行的,一直持续到2月13日。从2月14号起我开始整理并撰写调查报告,并于2月20日完成。
我家乡所在地为山东省_____市_____镇乔家村,原政府驻地为碱店乡,后因乡镇合并,现政府驻地为郑家寨镇。村中拥有土地一千二百八十亩,是一个地多人少、以农业为发展主的村庄。村中有100多户人家,人口为四百八十九口(xx年统计结果),后因人口死亡,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富余劳动力对外输出等原因,至xx年,村中大约现生活人口为400口。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我分别以发放调查问卷、录音、摄像、调查访问等形式走访了村中67户人家,采访了282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63%。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70份;拍摄照片67张,录音26份,录像13份。这次调查活动主要是为了了解家乡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国家对农村实施的政策在本村中的实行情况,村中建设,村容村貌,村中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等;了解家乡村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了解当前村民的现实生活状态,生产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将来家庭发展的想法、期望。因此次只调查了本村63%的村民,故在一定程度上对反映问题可能有所影响,但或多或少可以反映一下本村的一些实质问题。现将统计结果列表如下:
1、改革开放30年来,村中变化最大的表现:
2、改革开放30年来,村民家中最大的表现:
3、对国家政策的了解情况:
4、对国家政策的改进情况:
5、对现状的满意程度如何:
6、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
7、对自己家庭的发展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8、认为本村落实不好的方面:
9、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国家政策:
以上便是我采访本村父老乡亲后做出的的统计。从统计结果且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总结出我村村民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让人不自觉的感叹家乡三十年来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
1、新房一排排,宽敞又明亮。当年的土坯房子、小木门已不复存在,如今的砖瓦房宽敞明亮。往前几十年数,家家户户的小木屋在夏天是屋外大雨,屋内小雨,现如今的大瓦房坚固耐牢,有些村民戏言:“刮风下雨咱不怕,就是地震了也不慌”,这当然是说笑,但也表明房屋的坚固性。单从门窗的换代上看:从纸糊的木窗户到安有玻璃的门窗,但现在铝合金的门窗,变化之大可见。
2、摩托车、电动车来去自由,面包车、小轿车也来“赶会”。早些年的脚走肩扛的运输方式早已不复存在。现在因“村村通公路”政策,柏油马路已修到了家门口。村里人出门摩托车、电动车,不到一会功夫就到达了目的地。部分富裕的村名已购置了面包车、小轿车,出门更是舒适、方便。
3、摒弃大鱼大肉传统吃法,讲求吃得健康绿色。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有45%的被采访村民认为30年来家中最大变化表现在生活质量上。村民餐桌上的内容不断升级换代,往前几年,年年过节吃上鸡鸭鱼肉,那叫富裕。这几年村民的大鱼大肉已经吃腻,如今餐桌上的青菜渐多,村民们也开始讲求吃得健康绿色了。
4、大姑娘、小媳妇花枝招展,年会上个个时髦、时尚。以前,家中妇女紧衣缩食,省出钱来给孩子购买过年的新衣,小孩子也为要过年的新衣而哭鼻子。如今的村民可以说天天穿新衣,什么时髦穿什么。各个花枝招展,告别黑白年代,迎来精彩生活。就连那发型,也是年年新变化,年年新内容。
5、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生活轻松自在。现如今村中70%——80%的家中安有彩电,很多农户家中安装有电冰箱、洗衣机、电锅、音响等。回想前几十年前,冬天洗衣服妇女手冻得通红,洗的衣服好几天晒不干;夏天的肉、菜总因温度高不便储存;妇女整天围着锅台转,没有空闲,这些家用电器的安装,减轻了妇女的劳动强度,空闲出很多时间休闲、娱乐。
6、农村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减轻农民病顾之忧。一直以来村民都害怕家里人出现病症,尤其是害怕老人和孩子生病。但家中有人生病住院花钱的现象又是不可避免的,村中好多村民因病返贫的现象很多。最近几年国家出台好政策,在农村医疗保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资金。村民通过入农村医保,受惠颇多。像一位村民因得脑血栓所花的4000多的医疗费中,有xx多由农村医保负担,这种农村医保的政策的确减轻了村民的病顾之忧。
改革开放30年,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但这是否表明当前的农村就十全十美,没有任何问题了呢?也不尽然,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村民就对制约我村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总体说来,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我们村座落在鲁西北平原上,本村村民是一个以农业为发展主业的村庄。就土地总数与人口总数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然而几十年来,本村村民在农业生产上一直没有任何突破、创新。种植作物单一,无怪乎小麦、玉米、棉花。村中没有什么农特产品,更谈不上农特产品的加工。在蔬菜种植上、林果业发展、畜牧业等方面的发展落后,国家出台的农村政策中鼓励提倡的农村要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实现。
2、水源问题亟待解决,村中至今为安上自来水。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像我们村这种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水源问题更是处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村庄所处地理位置远离河流,农田灌溉要通过好几级调水,村民吃够了浇地的苦,75%以上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水源,但对此却无可奈何。另外,村民吃水也很困难,所引用的水要到很远的井上打,尤其是冬天因天气缘故吃水更是难上加难,绝大多数村民强烈要求村中安上自来水,解决吃水不便。
3、村名脑中“墨水”还是少,种田缺乏科学知识。在村中广泛存在着村民种田不懂科学、不用科学、不信科学的现象,有的人想科学种田还受到周围人的嘲笑,认为那是瞎折腾。科学知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村庄的发展,制约着村民的“钱袋子”。最近几年,有科学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听者不是很多,听了的人大部分也没有按照做。
4、忙于修建,急住新房,读书人渐变少。村中这几年的住房修建规模发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但却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趋势:读书上大学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将家庭绝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对减少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这种看轻知识、缺乏知识的现象,其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5、文化生活很单调,赌博之风日盛。虽然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电视,但村民了解外界的途径也仅限于此。调查村民中通过电视了解国家政策的占到94.33%,而通过报刊、村委会了解国家政策的只占有2.48%、3.19%。我明显感受到现在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乏味,有很多村民为了解闷,农闲时节就聚在一起打麻将,“顶牛”等,这些具有赌博色彩的活动日益受到村民的“欢迎”。
针对本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乡亲父老发表的对于改变本村发展现状,尽快脱贫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农村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最近几年___国务院不断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像小麦,棉花等作物的补贴,生猪养殖补贴,农村医疗保险,新宅基法等。这与国家的好政策是分不开的,在我个人看来,国家政府应继续关注农村,关注居民,将现已出台的关于农村的政策不断加以修养,同时根据时势出台新的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
发展农特产品,扩大农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农特产品的深加工。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发展农特产品的生产,只是因为生产规模较少,这种单户单干的规模易造成农特产品的出售困难。村民们说:“种植太少了,成不了规模,人家不愿来收,还往下压价。”村中领导干*应号召发展农特产品的种植、生产,形成生产规模,将本村打造成一个以某种农特产品为主的生产基地,吸引购买商前来收购,并在此基础上号召有能力的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过大生产链,取得经济效益。
开展农贸集会,扩大村民收入,消费渠道。像我们临近村盐厂村就是一个农村发展的典型。村中带头人本着“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资盖起楼房,建起工厂、学校。为取得经济效益,开展了“九月九农贸会”“元宵大型农贸会”,这些或大或小的农贸集会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其村的经济发展。像这种发展农村经济的模式很值得借鉴,开展本村的农贸招商活动,促进村民多方面、多途径收入。另外若赶上好机遇,还可以吸收外商投资。
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河流的范围。我村远离河流、湖泊,水源缺乏,这是客观原因所致。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人力资源,不断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水流影向范围。随着村庄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为了增收、创收,开凿了地下井。村中也曾组织两次开凿人工河流的活动,让村民受益颇多。我们村领导干*还应继续发挥作用,解决摆在村民面前的用水、吃水难的问题。
丰富农民头脑,增加农民科学种田知识。在调查访问的村民中有12.4%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科学知识。这个数据表明一部分村民是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的。像现在科技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就应继续下去。要在村中进行实打实的实验,让村民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从而达到运用科学知识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地。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增强农民乡村生活情趣。自从电视普及以来,农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单调了。有些村民表示:现在生活很乏味,电视节目也不好看,闲来逛去也无趣。我想在村中农闲时节,大家满可以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比如像元宵前夕的闹秧歌。由本村一些好事人士组织,还可以联合邻近几个村庄一起,到时还可以比赛,自娱自乐,增添村民生活乐趣。
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这短短40天的调查访谈中,我发现了很多在这次调查活动中的不足,存在较多欠缺:
1、准备工作不充足。在所要求的调查形式中有发放调查问卷,要照相、录音、录像、访谈等,我没有准备一套相应的设备,从而会或多或少影响到调查结果。
2、调查问卷设计不足。在我个人看来,在此次自己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像是一张试题,从第一问到第十四个问项,整张就像14道选择题,形式太单板了。
3、调查问卷题目问答模糊。像问村民了解的国家政策多少时,选项为“了解很多,了解部分,不了解”,其问题具有模糊性,不利于调查结果的统计,有些题目问答时所用的措词也是不当的。
4、没有如数完成调查任务。在村中100多户人家中,只走访了67户,占全村总人口的63%,在反映村中问题上有其狭窄性、差异性。
在这次调查访问过程中,我的感受、感悟很多,这次的这个学习任务让我成长不少:
我深切期望村庄可以很好的发展,村民都过上富裕的生活。能够解决困扰乡亲们的水源问题,家家户户安上自来水;希望村庄可以形成某种农特产品的生产,蔬菜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等都得到长足发展,改变当前农业生产单一情况,实现多种经营;村民科学种田的知识不断增长,实现稳产、高产;丰富乡村生活,村民过上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
农村的发展是任重道远的。我们必须认识到农村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几代人共同的辛勤努力才得以实现。像上面我所发表的关于本村如何致富、如何发展仅了了几句,但真要实施,实现起来就会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了。
我发现农民阶层是一个易于知足常乐的阶层,在采访的282个人中,有60%多的村民表示对现在的生活状态比较满意,39%多的村民表示对现状满意,他(她)们对我说:“现在住得好,穿得好,吃得好,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这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重视农民、发展农业,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他们的笑容让我看到了那颗知足常乐、感恩的心。
农民现如今的日子仍不好过。庄稼稍有不好,直接影响家庭收入,家中老人孩子生病花掉上万元,就会使农民的生活很难维持。村中有个姓赵的人家,大女儿得了重病,花掉家中七八万元钱,母亲觉得没发过,跟丈夫闹离婚。另外像自家饲养的牲口无论是病死还是价格涨浮变化也会影响家庭发展。随着衣食住行各方面花销的增大,农民过日子也很困难。
在最后,我要感谢我们村的父老乡亲,谢谢他们的支持,当我问及他们很多问题时,他们知道多少就说多少,不隐不瞒。我请他们帮助我填写调查问卷时,他们会放下手中的活计,帮我认真作答。当我向他们要取一些照片时,就算那些照片很珍贵,他们也不吝啬。他们对我说,只要有利于你学习,你用就可以了。这些话着实让我感动,谢谢您们了,我的乡亲们!
第6篇 关于新农村发展变化社会实践报告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寒假生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我系于2009年组织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之一为“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发展变化及现状调查”。我选择了“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发展变化及现状调查”这一主题,对自己的家乡—**市陵县**乔家村进行了调查。通过为期40多天的调查访问,我深切感受到三十年来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是我的调查报告
从2009年1月14号到1月16日这三天我做了调查活动的准备,包括拟定计划、罗列提纲、设计和打印调查问卷,确定采访人及时间等。从1月17日开始正式在我村开展采访调查,采访因天气、人为因素等是断断续续进行的,一直持续到2月13日。从2月14号起我开始整理并撰写调查报告,并于2月20日完成。
我家乡所在地为山东省**市**镇乔家村,原政府驻地为碱店乡,后因乡镇合并,现政府驻地为郑家寨镇。村中拥有土地一千二百八十亩,是一个地多人少、以农业为发展主的村庄。村中有100多户人家,人口为四百八十九口(2002年统计结果),后因人口死亡,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富余劳动力对外输出等原因,至2009年,村中大约现生活人口为400口。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我分别以发放调查问卷、录音、摄像、调查访问等形式走访了村中67户人家,采访了282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63%。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70份;拍摄照片67张,录音26份,录像13份。这次调查活动主要是为了了解家乡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国家对农村实施的政策在本村中的实行情况,村中建设,村容村貌,村中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等;了解家乡村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了解当前村民的现实生活状态,生产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将来家庭发展的想法、期望。因此次只调查了本村63%的村民,故在一定程度上对反映问题可能有所影响,但或多或少可以反映一下本村的一些实质问题。现将统计结果列表
1、改革开放30年来,村中变化最大的表现
2、改革开放30年来,村民家中最大的表现
3、对国家政策的了解情况
4、对国家政策的改进情况
5、对现状的满意程度如何
6、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
7、对自己家庭的发展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8、认为本村落实不好的方面
9、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国家政策
以上便是我采访本村父老乡亲后做出的的统计。从统计结果且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总结出我村村民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让人不自觉的感叹家乡三十年来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
1、新房一排排,宽敞又明亮。当年的土坯房子、小木门已不复存在,如今的砖瓦房宽敞明亮。往前几十年数,家家户户的小木屋在夏天是屋外大雨,屋内小雨,现如今的大瓦房坚固耐牢,有些村民戏言:“刮风下雨咱不怕,就是地震了也不慌”,这当然是说笑,但也表明房屋的坚固性。单从门窗的换代上看:从纸糊的木窗户到安有玻璃的门窗,但现在铝合金的门窗,变化之大可见。
2、摩托车、电动车来去自由,面包车、小轿车也来“赶会”。早些年的脚走肩扛的运输方式早已不复存在。现在因“村村通公路”政策,柏油马路已修到了家门口。村里人出门摩托车、电动车,不到一会功夫就到达了目的地。部分富裕的村名已购置了面包车、小轿车,出门更是舒适、方便。
3、摒弃大鱼大肉传统吃法,讲求吃得健康绿色。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有45%的被采访村民认为30年来家中最大变化表现在生活质量上。村民餐桌上的内容不断升级换代,往前几年,年年过节吃上鸡鸭鱼肉,那叫富裕。这几年村民的大鱼大肉已经吃腻,如今餐桌上的青菜渐多,村民们也开始讲求吃得健康绿色了。
4、大姑娘、小媳妇花枝招展,年会上个个时髦、时尚。以前,家中妇女紧衣缩食,省出钱来给孩子购买过年的新衣,小孩子也为要过年的新衣而哭鼻子。如今的村民可以说天天穿新衣,什么时髦穿什么。各个花枝招展,告别黑白年代,迎来精彩生活。就连那发型,也是年年新变化,年年新内容。
5、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生活轻松自在。现如今村中70%80%的家中安有彩电,很多农户家中安装有电冰箱、洗衣机、电锅、音响等。回想前几十年前,冬天洗衣服妇女手冻得通红,洗的衣服好几天晒不干;夏天的肉、菜总因温度高不便储存;妇女整天围着锅台转,没有空闲,这些家用电器的安装,减轻了妇女的劳动强度,空闲出很多时间休闲、娱乐。
6、农村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减轻农民病顾之忧。一直以来村民都害怕家里人出现病症,尤其是害怕老人和孩子生病。但家中有人生病住院花钱的现象又是不可避免的,村中好多村民因病返贫的现象很多。最近几年国家出台好政策,在农村医疗保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资金。村民通过入农村医保,受惠颇多。像一位村民因得脑血栓所花的4000多的医疗费中,有2000多由农村医保负担,这种农村医保的政策的确减轻了村民的病顾之忧。
改革开放30年,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但这是否表明当前的农村就十全十美,没有任何问题了呢?也不尽然,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村民就对制约我村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总体说来,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我们村座落在鲁西北平原上,本村村民是一个以农业为发展主业的村庄。就土地总数与人口总数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然而几十年来,本村村民在农业生产上一直没有任何突破、创新。种植作物单一,无怪乎小麦、玉米、棉花。村中没有什么农特产品,更谈不上农特产品的加工。在蔬菜种植上、林果业发展、畜牧业等方面的发展落后,国家出台的农村政策中鼓励提倡的农村要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实现。
2、水源问题亟待解决,村中至今为安上自来水。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像我们村这种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水源问题更是处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村庄所处地理位置远离河流,农田灌溉要通过好几级调水,村民吃够了浇地的苦,75%以上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水源,但对此却无可奈何。另外,村民吃水也很困难,所引用的水要到很远的井上打,尤其是冬天因天气缘故吃水更是难上加难,绝大多数村民强烈要求村中安上自来水,解决吃水不便。
3、村名脑中“墨水”还是少,种田缺乏科学知识。在村中广泛存在着村民种田不懂科学、不用科学、不信科学的现象,有的人想科学种田还受到周围人的嘲笑,认为那是瞎折腾。科学知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村庄的发展,制约着村民的“钱袋子”。最近几年,有科学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听者不是很多,听了的人大部分也没有按照做。
4、忙于修建,急住新房,读书人渐变少。村中这几年的住房修建规模发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但却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趋势:读书上大学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将家庭绝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对减少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这种看轻知识、缺乏知识的现象,其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5、文化生活很单调,赌博之风日盛。虽然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电视,但村民了解外界的途径也仅限于此。调查村民中通过电视了解国家政策的占到94.33%,而通过报刊、村委会了解国家政策的只占有2.48%、3.19%。我明显感受到现在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乏味,有很多村民为了解闷,农闲时节就聚在一起打麻将,“顶牛”等,这些具有赌博色彩的活动日益受到村民的“”。
针对本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乡亲父老发表的对于改变本村发展现状,尽快脱贫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农村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最近几年___国务院不断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像小麦,棉花等作物的补贴,生猪养殖补贴,农村医疗保险,新宅基法等。这与国家的好政策是分不开的,在我个人看来,国家政府应继续关注农村,关注居民,将现已出台的关于农村的政策不断加以修养,同时根据时势出台新的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
发展农特产品,扩大农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农特产品的深加工。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发展农特产品的生产,只是因为生产规模较少,这种单户单干的规模易造成农特产品的出售困难。村民们说:“种植太少了,成不了规模,人家不愿来收,还往下压价。”村中领导干*应号召发展农特产品的种植、生产,形成生产规模,将本村打造成一个以某种农特产品为主的生产基地,吸引购买商前来收购,并在此基础上号召有能力的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过大生产链,取得经济效益。
开展农贸集会,扩大村民收入,消费渠道。像我们临近村盐厂村就是一个农村发展的典型。村中带头人本着“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资盖起楼房,建起工厂、学校。为取得经济效益,开展了“九月九农贸会”“元宵大型农贸会”,这些或大或小的农贸集会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其村的经济发展。像这种发展农村经济的模式很值得借鉴,开展本村的农贸招商活动,促进村民多方面、多途径收入。另外若赶上好机遇,还可以吸收外商投资。
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河流的范围。我村远离河流、湖泊,水源缺乏,这是客观原因所致。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人力资源,不断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水流影向范围。随着村庄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为了增收、创收,开凿了地下井。村中也曾组织两次开凿人工河流的活动,让村民受益颇多。我们村领导干*还应继续发挥作用,解决摆在村民面前的用水、吃水难的问题。
丰富农民头脑,增加农民科学种田知识。在调查访问的村民中有12.4%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科学知识。这个数据表明一部分村民是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的。像现在科技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就应继续下去。要在村中进行实打实的实验,让村民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从而达到运用科学知识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地。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增强农民乡村生活情趣。自从电视普及以来,农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单调了。有些村民表示:现在生活很乏味,电视节目也不好看,闲来逛去也无趣。我想在村中农闲时节,大家满可以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比如像元宵前夕的闹秧歌。由本村一些好事人士组织,还可以联合邻近几个村庄一起,到时还可以比赛,自娱自乐,增添村民生活乐趣。
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这短短40天的调查访谈中,我发现了很多在这次调查活动中的不足,存在较多欠缺
1、准备工作不充足。在所要求的调查形式中有发放调查问卷,要照相、录音、录像、访谈等,我没有准备一套相应的设备,从而会或多或少影响到调查结果。
2、调查问卷设计不足。在我个人看来,在此次自己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像是一张试题,从第一问到第十四个问项,整张就像14道选择题,形式太单板了。
3、调查问卷题目问答模糊。像问村民了解的国家政策多少时,选项为“了解很多,了解部分,不了解”,其问题具有模糊性,不利于调查结果的统计,有些题目问答时所用的措词也是不当的。
4、没有如数完成调查任务。在村中100多户人家中,只走访了67户,占全村总人口的63%,在反映村中问题上有其狭窄性、差异性。
在这次调查访问过程中,我的感受、感悟很多,这次的这个学习任务让我成长不少
我深切期望村庄可以很好的发展,村民都过上富裕的生活。能够解决困扰乡亲们的水源问题,家家户户安上自来水;希望村庄可以形成某种农特产品的生产,蔬菜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等都得到长足发展,改变当前农业生产单一情况,实现多种经营;村民科学种田的知识不断增长,实现稳产、高产;丰富乡村生活,村民过上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
农村的发展是任重道远的。我们必须认识到农村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几代人共同的辛勤努力才得以实现。像上面我所发表的关于本村如何致富、如何发展仅了了几句,但真要实施,实现起来就会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了。
我发现农民阶层是一个易于知足常乐的阶层,在采访的282个人中,有60%多的村民表示对现在的生活状态比较满意,39%多的村民表示对现状满意,他(她)们对我说:“现在住得好,穿得好,吃得好,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这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重视农民、发展农业,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他们的笑容让我看到了那颗知足常乐、感恩的心。
农民现如今的日子仍不好过。庄稼稍有不好,直接影响家庭收入,家中老人孩子生病花掉上万元,就会使农民的生活很难维持。村中有个姓赵的人家,大女儿得了重病,花掉家中七八万元钱,母亲觉得没发过,跟丈夫闹离婚。另外像自家饲养的牲口无论是病死还是价格涨浮变化也会影响家庭发展。随着衣食住行各方面花销的增大,农民过日子也很困难。
在最后,我要感谢我们村的父老乡亲,谢谢他们的支持,当我问及他们很多问题时,他们知道多少就说多少,不隐不瞒。我请他们帮助我填写调查问卷时,他们会放下手中的活计,帮我认真作答。当我向他们要取一些照片时,就算那些照片很珍贵,他们也不吝啬。他们对我说,只要有利于你学习,你用就可以了。这些话着实让我感动,谢谢您们了,我的乡亲们!
第7篇 社会实践报告:对新郑市观音寺镇农村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1)
经历了六十年,政府大力支持了六十年,人民艰苦奋斗了六十年。在此次调查中,我选择了最贴近农民生活的五个方面展开调查。现在,我将从这五个方面向大家展示那里的变化。
1、农民收入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一直以来,农民收入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农民在市场消费中支付能力的大小,从而也决定着农村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
据了解,在六七十年代,也就是我们父母那一辈,农村实行的是合作社制度,以行政村为单位,各家各户劳动挣“工分”,工分的多少直接决定着这个家庭的收入。那个时候的农村家庭,每年的收入仅能够解决全家人的温饱问题,根本没有能力去改善生存条件。那个时候,农民增收缓慢。
1978年以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真正得到了土地,开始了以家庭为单位的走向富裕的道路。调查中,老一辈都说,合作社的时候,他们只是勉强解决温饱问题,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得上白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他们才慢慢过上了能顿顿吃白面的日子,他们的手里才慢慢有了节余,有了存款。
进入90年代,国家多次提出“三农”问题,连续两次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农民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随着农业机械化的逐渐普及,种田已经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寻找工作机会,为农民收入大幅提高提供了保证。
近年来,国家又推行多项强农惠农政策,农业税部分免到全免、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让农民的收入再次大幅提高。
据了解,六十年来,全市农民人均收入突破六千元,与1949年相比,增幅高达年均百分之十。
农民收入的提高是农民消费观念彻底改变、生活水平有效改善的基础。
2、居住条件日益改善,居住质量显著提高。
住房时生存之根,是农民有一个家的基本前提。
暑假期间,我去了舅舅的老家,那是妈妈他们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在那里,我看到了典型的六七十年代的瓦房。高高的屋顶,粗粗的房梁,暗暗地土墙,阴暗的屋子,给人一种阴冷的感觉。他们说,那时候晚上睡觉,就能听到老鼠在房梁上“做运动”的声音,偶尔还能听到蛇爬动的声音。现在想想,确实挺恐怖的!
在八十年代,当农民手里有了节余,就都投入到了房屋建设。调查中一位村民告诉我,他家是90年左右建的房子。那时候,虽然生活有了初步改善,但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建新房,对任何一个农民家庭来说,都不是易事。他说,位了建房,他们首先从一块砖一块砖买起,然后是沙子、楼板、水泥……一样一样,虽然艰难,但房子最终真的建起来了,而且是当时少见的二层楼房!你能说,这样的农民不能干吗?
从2000年开始,我们那得盖房之风兴起,几年之间,一幢幢新颖、别致的楼房就成了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此外,住房有卫生设施、空调或暖气设施的户数逐渐增多,室内装饰装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农民住房更加舒适。据政府统计,到2008年,全是农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833.75元,是1995年的6.7倍,年均递增16.1%,人均住房面积达40.5平方米,比1990年增加17.6平方米。其中楼房人均面积17.8平方米,占住户面积的4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面积人均20.4平方米,占住房面积的50.3%。
农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是农民生活水平有效改善的具体体现。
第8篇 关于农村发展建设的基层调研报告
1 前言
1.1调研目的
为了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了解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对科技创新的期待,有效提升乡村改革发展的针对性及服务建设的有效性,借助于春节假期对家乡河南省渑池县张村镇开展调研,细致观察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变化,形成调研报告。
1.2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时间为2019年2月3日至2月15日,主要通过网络调研、走访调查、采访交流等方法:(1) 网络调研。通过访问三门峡市人民政府网站、渑池县人民政府网站以及各大新闻网及中国农村事业发展网等,主要在“新闻中心”、“信息公开”、“公共服务”、“农村观察”等栏目查阅农村发展相关资料,开展网络调研。(2) 走访调查。主要走访被评为省级示范村的杜家村及建设丹参育苗基地的河南庄村,重点调查杜家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及河南庄村的丹参精准扶贫产业。(3) 采访交流。分别采访杜家村及河南庄村本地村民各5名,深入了解政策落实情况及生活变化、群众呼声等,以探究目前发展所存在问题,避免网络调查的局限性,为后续提出建议奠定基础。
1.3调研对象概况
张村镇位于河南省渑池县西部,面积52平方千米,人口两万余人。下辖张村、杜家、河南庄、庵北、漏泉、苏秦、荆村、桑树坪、三化沟、曹窑、高桥、利津、杨家新村13个行政村。近年来,为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镇*委、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坚定不移地把精神文明创建融入工作大局,推动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先后被授予全国重点镇、河南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省级文明乡镇、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 调研过程及结果分析
2.1美丽乡村建设显成效
近年来,渑池县张村镇始终以改善农村环境为重点工作,以推进建设高标准美丽乡村为目标,全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调研,张村镇主要采取以下五个方面措施,全面落实美丽乡村建设。
(1)持续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全镇先后投资60余万元为13个行政村配备了垃圾桶3600个、钢制垃圾斗72个、人力环卫车71辆;投资140万余元新建规模达到10吨/日标准的垃圾中转站6个,投资90余万在镇区和利津村建成了污水处理池两个。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2)高标准建设形象工程,全面改善农村面貌
在省级示范村杜家村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建设杜家游园,精心设计游园道路、污水管网、垃圾处理等项目,高标准建设综合服务中心、活动广场、垃圾中转站等形象工程,修建长廊、游步道,开发农家乐、鱼塘垂钓等休闲项目。杜家村因此获评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
(3)典型带动逐步推进,逐一突破“老大难”
开展“认领美丽庭院、建设美好家园”评选活动,重点解决私搭乱建、柴草乱堆、垃圾乱扔等农村环境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建立观摩验收及奖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4)积极完善组织保障与工作机制
成立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小组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督导组每周二定期到各村督查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下达通知督导整改,镇主要领导不定期带督导组对整改情况跟踪督查,召开促进会通报督查情况,研究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有效推进全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5)定期督查考评,有力促进积极性
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入考评体系,实行周督查、月考评、年总结制度,考核结果与年终评先评优挂钩。制定环境卫生考核实施方案,每月进行考评,分半年、全年进行排名,综合考评“差”的村,扣除所有补贴资金,奖补到考评“好”的村,有力地促进了全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积极性。
2.2精准扶贫产业得落实
*的十八大以来,***同志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重点阐述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张村镇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镇政府多次召开产业发展会议,要求各行政村均成立中药材合作社,通过转型促进农业增收,大力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通过调研河南庄村丹参育苗基地,总结张村镇政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保证中药材产业顺利实施:
(1)持续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
镇政府出台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意见,采取“药企+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实施包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包产品收购、提供扶持种苗的“两包一扶”激励政策。
(2)健全组织机制,保证责任落实
镇政府成立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药材办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实行镇级领导挂钩负责制,各村明确一名专职人员抓中药材项目。镇、村、农户层层签订责任书,保证责任落实。
(3)免费开展培训,实时技术指导
镇政府多次邀请农业局专家到该镇进行中药材培训,专门聘请中药材技术员对各行政村合作社、农户丹参种植进行实时技术指导,保证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4)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优惠政策
镇政府不遗余力,利用一切时机,组织镇**干*到村里宣传镇政府对农户中药材种植的优惠政策,和农户算经济账,鼓励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发展丹参种植。
2.3**文化工作奠基础
为响应***___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宣部关于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做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的号召,启动由县委宣传部、县扶贫办联合主办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走基层慰问演出暨“咱们一起奔小康”脱贫攻坚主题宣讲活动。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歌曲、舞蹈、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歌颂*的惠农政策,赞美家乡新变化,宣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的演出,享受文化大餐,了解*的政策,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同时也为精准扶贫产业的开展及美丽乡村建设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3调研结论及建议
3.1融合特色文化加强美丽乡村管理
目前张村镇的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仍处于建设阶段,按照“千村百镇”工程计划,随着建设数量的增加及时间的后移,后期所需人力、财力等都将不断增多,如公共基础设施的电费、维修费等后期维护费用,日常保洁、清运费等清洁费用。农村饮水、公共道路、绿化工程等日常管理费用等,都将成为日后美丽乡村工程维护的常态化开支,这将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若没有稳定费用投入,后期维护将举步维艰。
将各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融入其特色文化,深入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及人文地理,明确定位,突出美丽乡村特色主题,充分发挥各文化带连线成片的聚集效应。同时,避免“重建设,轻管理”,将后期工程维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结合各行政村人口数量,按照人口数量和所建项目的后期维护预算,纳入县财政预算中,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大力发展精准扶贫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避免资金链中断,为各项设施正常运转提供基础保障。
3.2加强正面引导带动村民精神脱贫
贫困户之所以贫困,除了体制机制障碍,最大的原因还是个人自身存在问题。随着国家的强大,*的政策越来越惠民,对于很多农村老百姓而言,只要辛勤劳动,都能够换来不错的生活,吃饱穿暖不成问题。然而,当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后,却能够发现那些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户之所以难以脱贫,跟不上脱贫节奏,关键在于缺乏内生动力。
镇村级各宣传部可联合县扶贫办成立脱贫攻坚宣讲团,将“素质脱贫”作为宣讲主线,加强正面引导,邀请优秀扶贫干*为基层群众讲解脱贫攻坚政策、致富经验、典型事迹等,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群众在欣赏文化大餐的同时,对脱贫攻坚相关内容有更加清楚的认识,调动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引导群众妥善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摒弃“等靠要”思想及小富即安的错误认识,达到寓教于乐、化教于心的效果。在“扶贫”的同时,力争做到“扶志”与“扶智”。
3.3夯实两支队伍提升**工作效率
夯实两支队伍,巩固基层组织,提高**工作效率。一方面巩固村级干*队伍建设。扩大村级干*的选拔范围及选拔领域,切实将能够带领群众致富、敢于真抓实干、敢于奉献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干*中来。另一方面巩固*员干*队伍建设。不仅要培养致富能力,更要着重培养帮富能力,充分发挥*员干*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大家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