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泰州地区农家书屋暑期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泰州地区农家书屋建设和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中国农家书屋网www.zgnjsw.gov.cn)
此次调研,泰州分队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17名同学组成,其中08级12人,07级5人。七月中下旬,我分队调研员冒着酷暑,实地走访了兴化、姜堰、泰兴、靖江、海陵四市一区的41个行政村,参观考察了各村的农家书屋,与书屋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同时,调研员深入群众,通过广泛而平易浅近的沟通以及问卷调查,了解村民的阅读情况和书屋运行的真实现状,取得了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我分队尽可能将各调研员安排到其居住地附近的行政村开展调研工作,这样既提高了其调研积极性,又节省了大笔调研经费;同时,在邻近的行政村调研,也便于与村民沟通,打消村民疑虑,从而获得更真实的民情。为保证调研方式方法的一致性、有效性和调研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我分队在调研之前下达了统一的调研要求(要求所有调研员在调研之前先熟悉调查问卷的每一道题,做到能准确理解和解释;调研时以“求实”为根本原则;采取亲切随和攀谈的方式;将各村的调研问卷及时标志分类,以免混淆;将调研时发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记录;等等)。在调研过程中,队长和各调研员保持联系,及时探讨、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调研接近尾声时,我分队制定了详细的调研结果汇报说明,并发送到文学院暑期实践邮箱,要求每位调研员参照上面的统一要求汇报结果。其中,特别要求各调研员将实践中记录的问题和有价值的见闻逐条整理在反馈表上。统一的要求和部署,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调研实践的顺利开展和调研结果的客观公正,收效很好。
农家书屋是为了维护农民共享文化的权益、提高农民文化水平而建立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既然是为了农民,那么,评论的权利也就交给了农民。书屋建设好坏,得看农民是否满意。从调研结果来看,泰州地区农家书屋的建设和使用并未落到实处,农村良好的阅读之风并未形成,“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的工程初衷未能实现。
在调研的41个农家书屋中,海陵区罡门村设在文化广场、高桥村设在老年活动中心,靖江市克成村设在村民家中,其余均设在村部。其中,不少村只是在村部会议室或多功能室添加了一排书架,并在门口挂上一个农家书屋的标牌,遂成书屋。村委会对农家书屋的重视程度于此可见一斑。从各地调研员的意见反馈看,村民对书屋设在村部普遍不满。许多村民表示,在农村,除了办事,村民一般不会去村委会。府前村的一位大爷如是描述书屋设在村委会的的不方便:“他上班,我(已)上班;我下班,他早(已)下班”。据我们了解,各地村委会通常都在8点之后才会上班,中午11点就下班;下午2点上班,5点多下班。对有工作的村民来说,去阅读确实不便。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一个严重的共性问题——多数村的书屋未能正常开放,村民对农家书屋知之甚少。17名调研员无一例外地反映,相当多村民不知道农家书屋的存在,更不知道他们自己可以去免费借阅。一位调研员在调研体会中写道:“我们的调研是农家书屋的第一次有效宣传”。交流中,许多村民抱怨,村委会从不宣传,村民们别说不知道,即使看到那儿有个书屋,也不知道是给自己借阅的。当调研员问及村民篇第12题(您对农家书屋的建议或意见)时,许多村民表示,希望在村部之外(如文化广场等村民常去的地方)设立单独的书屋,聘专人管理,每天开放,并且要加强宣传,多组织活动,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书屋的存在。村民的建议合情合理,也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然而,真正能实现村民的这些愿望,将农家书屋建设好、使用好的村子,可谓凤毛麟角。在所调研的书屋中,约90%都处于瘫痪或消极运行(只是开放,不加宣传,少有村民借阅)的状态。其中,如下几个村的书屋建设和使用特别差:
1)兴化市董北村 据书屋负责人所说,从农家书屋设立到现在,从没对村民开放过,因为里面基本没有图书。当调研员询问原因时,书屋管理员说书还没运来,所以也就没有开展任何关于读书的活动。
2)靖江市东南村 该村书屋设在村委会旁边的一个厂房内,桌面积灰较多,只有一个书架,很少有村民知道。
3)靖江市万圣村 据书屋相关负责人,该村现在正在拆迁,有一家拆迁户正住在书屋里,而书屋的锁也被该拆迁户换掉,书屋成民宅。
4)海陵区罡门村 该村书屋设在文化广场,据附近村民反映,除非有人检查,从不开放。 桌面积灰较多。所见图书六七百册,而负责人声称一万余册。
5)海陵区界沟村 长期不开,积灰较多。负责人起初很不配合调研。
而建设得较好的有靖江市惠丰村和克成村的农家书屋。惠丰村书屋为专用书屋,管理员由退休教师担任,实现了专人专门化管理,因此运行良好。调研的20位村民中,19人表示书屋总是开放,一人不知道。克成村的农家书屋设在村民家中,该户村民无偿管理。由于在村民家中,知道的人较多,阅读氛围轻松,也使村民关系更加融洽。在调研的20位村民中,16人表示正常开放,4人表示不知道。此二村顺应了村民的意愿,将书屋建设落到实处,即使没有丰富多彩的形式,也能赢得村民的认可和喜爱。
这便是泰州地区农家书屋运行的现状。可以说,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该现状的形成。但是,很显然,村委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农家书屋是为了方便农民阅读、丰富农民文化生活而设立的。农民作为文化素养较低的群体,有必要、也有权利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然而,由于自身认知的局限性及工作忙、累等主客观原因,存在阅读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的问题,但这意味着他们更需要引导,而非抛弃。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有责任承担起普及文化、造福群众的责任。而如今,大部分村委会却将书屋之事束之高阁,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理念,宣传力度微乎其微,这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背道而驰的,必将是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减慢。
为探索泰州地区农村村民的阅读现状,并进一步分析农家书屋的必要性及运行现状的成因,接下来,我将首先反馈并分析调查问卷(村民篇)的情况。
本次调研,泰州地区共统计村民篇有效问卷511份。其中,兴化市52份,5个行政村;姜堰市76份,7个行政村;泰兴市89份,7个行政村;靖江市167份,10个行政村;海陵区127份,12个行政村。具体情况如下(方便起见,从第3题起略去人数,只写百分比):
1)文化程度:小学以下文化100人,占19.6% 小学及初中文化285人,占55.8% 高中以上文化126人,占24.6% 这里有必要说明,因部分问卷是发放给村民填写的,有些村民误将“小学以下文化”当成“小学文化”。因此,客观上小学以下文化的人数应略小于统计结果。
2)是否喜欢阅读:非常喜欢64人,占12.5% 喜欢163人,占31.9% 一般186人,占36.4% 不喜欢98人,占19.2%
3)更喜欢阅读哪些内容的书籍(多选):经济类10.1% 政治类 17.8% 科技类19.9% 文学类 24.8% 综合类27.4% 从统计结果可见,经济虽与生活密切相关,却最得不到青睐,这是因为农民们对“经济”一词感到陌生,认为经济是很抽象的东西,而且,许多讲经济的书籍往往都上升到经济学的层面,非专业人员不喜欢看,也难以看懂。而政治在农村一向比较受欢迎,农民茶余饭后,经常会谈谈政治话题,无论深浅、对错,农民们很感兴趣,因而更爱读。一位村民跟我们说,家里至今还保存着毛**语录。此外,义务教育阶段,政治教育是必备的,这也培养了学生对政治的兴趣。农民关心科技种田、科学养殖、科技致富,对科技类书籍的喜爱不言而喻。文学类书籍较受喜爱,缘于文学的非专业性和义务教育的推动。综合类比重最大,这是不少村民将非以上四类的书籍都归入综合类的结果。另外,在“其他”一栏中,村民填写了医学、法律、绘画、体育、生活等内容。
4)更喜欢那种出版物(都不喜欢的不计入):图书22.4% 报纸41.8% 期刊15.5% 电子音像制品13.0% 网络阅读7.3% 从结果看,报纸是农村最受欢迎最有市场的文化载体,这与其内容的多元性和通俗化是密不可分的,同时报纸价钱相对便宜,所以不少村民家中都订购了报纸。但是,报纸存在新闻性大于知识性的问题,并不是传播文化的最好载体。图书和期刊多为年轻人喜爱,其中学生为主。农业科技方面的图书也较受农民青睐。电子音像相对代价昂贵,在农村不是很普及,因而喜欢的人也少。网络阅读必须以网络为载体,而在农村,网络的兴起时间也才几年,同时由于代价最高,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拥有网络的多是新婚家庭,网络阅读的几乎全是年轻人。但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会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有前景。
5)每周阅读时间:0~3小时43.6% 3~6小时28.8% 6~10小时18.4% 10小时以上9.2% 从结果看,五成左右的受调查村民,日平均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超过七成的受调查村民,日平均阅读时间不足一个小时。农村村民阅读时间不足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6)影响阅读的因素(不影响或受视力制约等其他因素影响的不计入):没有公共阅读场所16.0% 出版物没有吸引力34.1% 工作太忙49.9% 显然,工作忙成了制约农村村民阅读的最主要因素。我们知道,农村劳动力主要有三种形式:庄稼人、手艺人、工厂工人,这三种劳动形式都是体力劳动,工作较忙。除庄稼人有农闲外,其他两种均是四季无闲暇。而且,这些体力劳动量大、累人,若有时间,从业人员大多会选择休息或娱乐放松,较少的会去阅读。影响农村村民阅读的另一大因素是出版物没有吸引力,即对出版物没有兴趣。在第一题对阅读的喜欢程度的调研中,55.6%的被调研者选择了“一般”或“不喜欢”,显而易见,这一群体都不热心于阅读。由于文化程度低、整体风气影响等原因,他们不愿主动阅读。在麒麟村调研时,一村民反映,该村赌博现象严重,喜欢打麻将的人很多,并领调研员实地走访了几家麻将馆,情况确如村民所述。无独有偶,宫涵村的一位中年村民在被问及是否喜欢读书时,直接笑着告诉调研员:“我喜欢打麻将”。从中可见,农家书屋在实践中确实存在着“必要而非需要”的问题。此外,16%的人选择了没有公共阅读场所,这也折射出农家书屋消极运行的现状。
7)家中是否有藏书:有71.8% 没有28.2% 书的册数我们并未详细统计,大多是几册或几十册,也有一些村民有百册以上藏书。
8)藏书类型(多选):经济类9.0% 政治类12.1% 科技类15.9% 文学类36.3% 综合类26.7% 联系第3题看,藏书类型与村民喜欢阅读的内容基本吻合,文学类藏书比重较大,这与义务教育是分不开的。只要有学生的家庭,基本都会有文学类藏书。
9)更喜欢的借阅场所:农家书屋58.8% 乡镇文化站图书室25.8% 县图书馆15.4% 被调研的村民中,有92人表示不借,在统计时未计入。显然,尽管大多村民不知道农家书屋,但经调研员介绍后,许多人对书屋表现出很大兴趣。的确,家门口就有的东西,而且免费,谁又会舍近求远?而四成多的村民未选择农家书屋,也从另一侧面显示出对书屋的信任和期待不足,毕竟书屋的运行现状如此。
10)书屋是否正常开放:总是开放35.1% 偶尔29.4% 很少20.2% 基本不开15.3% 有关此题的情况在之前便已反映,相当多的村民不知道农家书屋的存在。然而,问卷中并未设置“不知道”选项,导致在统计结果中明确注明“不知道”的只有75份,其他许多村民虽不知道,但还是在四个选项中选了某一项。因此,该题统计结果虽反映一定问题,却不宜作为参考。
11)希望书屋开展哪些读书活动:对此问题,有三种声音。少数被调研者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他们甚至对是否开放也没有要求。这一群体以老年人为主,也有部分中年人。他们对阅读没有多少兴趣,因而更不会关心书屋的活动形式。如,宫涵村一位76岁、拥有大专学历的大爷对调研员说:“我都这么大了,再读多少书也没什么意义。”森森村一中年男子称自己只关心挣钱,对这些东西没兴趣。另一种声音是,能有一个地方让村民方便地借阅就行了,不在乎什么活动。用不少村民的话说,就是“先搞起来再说”。第三种声音,就是与此相关的各种建议了。综合各地情况,去同存异,我们将活动建议分为以下三类:
a.阅读交流类,如:定期组织集体阅读;组织经典著作阅读;定期组织读书感想交流;组织读书会友活动;
b.竞赛类,如:组织读书知识竞赛、优秀读书笔记评选、快速阅读评选,开展朗读比赛;
c.知识普及类,如:定期邀请专家进村开展科技兴农知识讲座,开展青少年技能培训,举行普法报告会、健康知识宣讲会;等等。
12)对农家书屋的意见和建议:综合各调研员反馈的信息,意见和建议基本围绕以下两个方面:
a.书屋建设:如上文所述,村民建议将书屋设在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方便村民借阅的地方,并设专人管理,全天开放;建立规范的管理和借阅制度;提高书屋环境;做到书籍更新;增加农业致富、养殖种植、健康知识、法律知识等方面的书籍数量;增加报纸数量;增加适合小孩学习的书籍数量;
b.书屋运行:加大宣传力度,使全村人了解书屋,积极参加书屋活动;月中设一天为“村民读书日”;尝试举办“读书节”;向村民推荐好书;采取鼓励措施,提高村民读书积极性;
通过对村民篇调研问卷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劳动时间长、强度大,不良风气影响等主客观原因,泰州地区农村村民花费在阅读上的时间较少,对阅读的热衷度不高。这是现状,我们不可否认。但同时我们看到,44.4%的被调研者喜欢甚至非常喜欢阅读,这说明农村不是没有这个需求,只是不足而已。而农家书屋,在方便村民阅读的同时,还可以激发村民的阅读积极性,也就是说,既满足需求又刺激需求。那么,如果书屋良性运转,必将推动农村基层的文化建设。如此,能否有效解决“三难”问题、实现书屋工程目的的关键就在于书屋运行的好坏。而书屋运行好坏很大程度上在于管理者(村委会)如何去宣传、组织、引导、鼓励。所以,作为基层自治组织的村委会,应本着自我服务、以人为本的理念,放眼长远,立足实践,将农家书屋工作落到实处,而不是因为村民需求不足,就索性消极运行起来,甚至根本不顾村民需求,将书屋当成村委会的装饰品或“私有资产”。
以上便是村民篇的反馈和分析。下面,我将反馈并分析调查问卷(农家书屋篇)的相关信息。该篇为各行政村书屋负责人口述或填写,全部信息来自书屋负责人。
1)关于农家书屋图书总册数,藏书1000余册的有16个,xx余册的有4个,3000余册的有3个,6000以上的有泰兴市西桥村和海陵区罡门村2个,兴化市董北村负责人称书屋基本没书。此外,有5个村藏书不足千册,其中:姜堰市坡岭村829册,泰兴市双桥村690册,靖江市季西村850册,靖江市海镇村350册,海陵区麒麟村420册。这些村没有达到书屋工程的图书总量要求。调查中发现,一些村所报非实。其中,海陵区罡门村负责人称有一万余册书刊,而调研员就所见估算,大约六七百册(有照片为证),而负责人之前称全部书刊都在书屋。至于图书分类,超过八成的书屋都对图书进行了简单的分类,但没有与调查问卷上的分类完全吻合的。所以问卷上所填数据为估算所得,参考价值有限。
2)农家书屋的利用率如何:除未查看使用情况登记本的16个行政村,另外25个村子中,只有7个村有借阅登记本,占28%。而即使有登记本的村,记录也不尽完善。在海陵区高桥村农家书屋的登记本上,xx年的记录只有一次(若非漏记,即为实情)。理所当然,负责人不会参照登记本回答该问题。因此,这组数据没有价值,不作统计。
3)农家书屋是否正常开放:各村负责人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总是开放”。
4)书屋开展读书活动的频率:均选择“经常开展”或“定期开展”。
5)书屋管理员由谁担任:由村民或退休教师担任的各2个村,大学生村官担任的5个村,其余32个村均由村干*担任。
6)管理员是否有报酬:除兴化蒋庄村管理员(退休教师)每月600元工资外,均无报酬。村干*或大学生村官担任管理员的情况,其将书屋管理员一职作为工作分内之事,故无报酬。
7)书屋平时开展的读书活动:自由阅读,定期交流,农、法知识讲座,读书竞赛,读书笔记评比,举办读书周,等。
以上是农家书屋篇情况反馈,与村民篇出入较大。孰是孰非,不言而喻。此外,调查问卷(行政村基本情况篇)中,各村总人口均有准确统计,外出务工和外来人员数部分村有统计,常住人口年龄层次和常住人口文化程度基本没村统计,所填数据均是估算。因该份问卷没有分析必要,故不在此分析。各行政村基本情况将作为附件汇报。
诚然,提高农村整体文化水平任重道远,远非农家书屋工程就能解决。诚然,我们要发展经济,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使农民有更多的闲暇去读书、去提高文化修养;我们要普及义务教育,开展“扫盲”运动;等等。然而,这些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农家书屋在理论上是向农村普及文化的一种可行的形式,它就如同伸向基层的根根血管,将文化血液输送进农村。而且,从实践得较好的几个行政村来看,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促进农村文化发展的有力推进器,不是一个“能与不能”的问题,而是一个“为与不为”的问题。
从本次调研结果看,泰州地区农家书屋已经走在形象工程的边缘,甚至部分已经陷进形象工程的泥沼。我们认为,现在应该做的,不是一味地寻求农村文化建设的新的形式。不实实在在地建设,不真真正正地运行,再新的形式也是枉然。更何况,实践才是创新的源泉,也只有在实践中,通过经验总结,才能创造出更好更有效的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所以,没有尽最大的努力去实践,我们就不能盲目宣判农家书屋的死刑。当下要做的,是采取积极措施将农家书屋从瘫痪或消极运行的状态中拯救出来,并进一步保障和促进其良性运行。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对各村村委会书屋工作的支持和督促。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该积极参与统筹和领导,应深入基层,利用宣传车等工具协助村委会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有必要将书屋建设和使用情况纳入村委会工作考评机制,强化其责任意识,并对实施不力的行政村村给与批评和处分。当然,具体如何督促和刺激,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有着丰富的经验,不需我们多说。
以上便是对泰州地区农家书屋建设和使用情况的反馈和分析。现状、问题、教训、经验都在了然纸上,希望可以为农家书屋工程的进一步建设提供借鉴。(王维)
第2篇 农家书屋管理工作报告
一、基本情况
全县276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都建立了农家书屋。县城有6个社区建立了农家书屋。每个农家书屋都由县新华书店配送了1435册图书和38套音像资料。县图书馆近年来陆续向部分农家书屋赠送图书六千余册,224个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村级网点配送了一台电脑。
二、存在的问题
1、借阅场所严重受限,绝大部分农家书屋设置在村级办公场所(村委会办公室)的某个角落或某个房间,场所太小,无法开展阅读活动。
2、借阅设施严重溃乏,全县282个农家书屋,有56个书屋没有阅览桌椅,甚至有个别书屋、书架尚未配置起来,书没有上架。
3、管理无法到位。农家书屋基本没有管理人员,更不具备管理知识,图书全部集中堆放,未能实行图书分类,管理工作人员不到位也就无法正常开展借阅工作。
4、基层服务网点,因经费紧缺无法安装宽带网线,我馆配送的电脑无法上网。
三、建议
1、解决经费,购置桌椅硬件设施,接入网线使电脑正常上网。
2、安排人口比较集中和宽敞的场所做为图书借阅点,以便正常开展借阅工作。
3、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实行“三员”合一,图书管理员、远程教育管理员、残疾工作协理员“三员”合一。提高人员经费,提升服务水平,并定期参加培训,以便更好地对农家书屋进行管理和服务农民。
第3篇 县农家书屋开展情况工作报告
各位省、市领导:
xxx县“农家书屋”达标建设工作在省、市农家书屋工作领导小组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镇区和文广中心的全力配合下,在xx年实现18个镇区、245个村(居)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自加压力、再接再厉、锦上添花、一股作气,实现全县农家书屋全达标,成为xx新农村建设中群众文化工作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向各位领导作如下汇报:
一、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达标责任。
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以来,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将“农家书屋”建设作为新农村一项重点建设工程来抓,连续两年列入为农民办实事工程摆上新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民生工程一起,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同考核。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视察农家书屋建设情况,对农家书屋达标建设进行指导,现场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县成立了由宣传、文化、新闻出版社、财政、农委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各镇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农家书屋建设达标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了县、镇、村三级联动,部门、社会和农民良性互动,共同推进农家书屋工程达标建设的良好局面。
二、完善工作机制,狠抓督查推进。
我们根据《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和省市的要求,结合本县实际,进一步完善了“*委统一领导、政府积极主导、部门密切协作、社会广泛参与、农民自主管理”的工作机制,编制农家书屋全覆盖、全达标规划,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年度实施计划,为确保规划和计划落到实处,注重发挥好三级联动工作机制的作用,因地制宜选点布局,摸准村情民意,方便群众借阅,把*群中心、文化大户、致富能手等都利用起来,作为农家书屋的优选地址,全县农家书屋达到七有标准:即有 20平方米 专用屋、有阅读场所、有6个书橱、有桌椅等设施、有专职或兼职管理员、有图书管理制度。全县245个村(居)农家书屋全部达到了1500册以上图书、100本音像电子出版物。黄沙港镇是以海洋捕捞为主业的沿海镇,人员流动性大、季节性强,该镇就因势利导,在港口渔民集散地,设立两个“渔家书屋”,选购有针对性的科技书籍,合德镇同心社区还建立了农家书屋法制文化示范点等都深受农民欢迎。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达标工作,我们还建立了每月汇报制、每季巡查制、跟踪督查制、借用信息反馈制,确保书屋的各类图书,农民看得懂、用得上,留得住。
三、阳光规范运作,管好用好资金。
我们本着专款专用的原则管理好、使用好资金,发挥各项资金的最佳效益。农家书屋所有配套器材,我们都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的程序,实行阳光操作,网上公示,公开招标,择优竞选,400只书橱成交价比去年下降10%,按省规定书目的113100册图书采购,由xx县新华书店按xx折让利结算,电子出版物、各类期刊等,凡是能集中统一招标采购的,我们一律阳光运作,定期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今年在省补资金144万元的基础上,我们自筹资金14.7万元。目前我县资金筹措有企业捐助型、部门扶持型、上级援建型、社会共建型,有效地缓解了建设资金瓶颈。滨海县新华书店经理一次向家乡临海镇五岸村农家书屋捐献图书3000多册;在南京医学院工作的丁福志热心向长荡镇甲候村捐献xx多册、医学卫生科普书刊,据统计,两年来,全县共收到社会各界捐献的图书46000多册(份),不仅丰富了农家书屋书目种类,而且形成了良好社会氛围,也达到了共建共享的目的。
四、激发读用热情,扩大社会效应。
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激发广大农民读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一是典型带动,提高农民认知度。陈洋镇桃园村、富洋村农民学习花卉栽培技术,形成基地规模效应,成为上海世博会供货商之一,洋马菊农、临海蒜农、海河果农、耦耕菜农等运用在书屋学到专业科技知识,使菊花、大蒜、赤穗梨、棚育蔬菜等在产品质量上都有新提高,为做大做强现代特色农业经济提供了技术支撑,成为各具特色的“富了”脑袋、富口袋的读书用书典型;二是活动促动,扩大书屋影响力。今年5月下旬,我县举办了首届农家书屋“我的书屋·我的家”主题演讲比赛活动,各镇区积极组织,各村组踊跃参加,通过各镇区预选后,有18人参加全县演讲比赛,评出一等奖3个,交流读书用书的心得体会,带动了农民读书的积极性。三是媒体鼓动,倡导读书新时尚。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画廊、板报等,大张旗鼓地宣传农家书屋,张贴新书告示,介绍读书典型,录播演讲比赛,图书馆除了每年编印《信息文摘》外,还到各镇区摆摊设点赶“科技大集”,送图书、科技下乡,散发致富科技信息资料两万多份,受到农民欢迎。
五、加强管理指导,巩固达标成果。
我县在九十年代后期即建成“村级千册图书室”、“镇万册图书馆”,省里在xx召开现场会,但由于管理不到位,很多流于形式,近两年来,我们抓住农家书屋建设的机会,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主管理、村民共享”的要求,紧紧把握建设、管理、维护、使用四个环节,特别抓好管理这一关键环节,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做到摸准民情民需选好书、配好书,建章立制选人管好书、用好书。一是制定好管理制度。我们先后制定了《图书员岗位职责》、《农家书屋读者借阅规则》、《农家书屋出版物管理制度》、《图书借阅证管理制度》、《书刊遗失损坏赔偿办法》,用制度管好农家书屋,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二是挑选好管理人员。经过村组推荐、组织考核,选用一批有文化、素质好、能奉献、责任心强群众认可的同志作为农家书屋管理员;三是组织好业务培训。县里每年组织一到二次图书管理员业务培训,争取用两年时间,把全县农家书屋管理员轮训一遍,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四是指导好读书用书。我们已将“我的书屋·我的家”读书比赛活动固定下来,每年组织一次农民读书用书比赛活动,局里还组织专业人员定期下乡进村巡查、现场指导,每年分片会办不少于四次,以推动读书用书活动的深入开展;五是宣传好各类典型。在广电台的《绿色时空》、《1057》、《现代农业》等面向“三农”的节目中,开辟读书用书专栏对管书、读书、用书等典型进行宣传,利用现代传媒进一步扩大农家书屋的影响,还准备在图书馆定期编印《信息文摘》基础上,增加一个农家书屋版面交流读用体会,介绍读用典型,指导读用实践,真正把农家书屋办成“致富屋”、“希望屋”、“和谐屋”。
总之,我县农家书屋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已经有了一个很厚实的基础,但书屋的吸引力还不尽理想,书屋的利用率和管理还有待提高,管理经费还缺乏保障,图书更新还不能满足借阅需求,这些都需要上级重视并继续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我们基层也在想方设法,创新举措,努力探索提高农家书屋的管理水平。
我县农家书屋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要求与兄弟县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我们决心乘风乘势,抓住机遇,在开拓创新中锐意进取,在团结拼搏中创先争优,为打造一个“书香xx”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上汇报,如有不当,敬请领导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