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乡村规划 调研报告2017
导语:乡村规划是(rural planning)乡村的社会、经济、科技等长期发展的总体部署,是指导乡村发展和建设的基本依据。
乡村规划调研报告2017
为全面了解我市乡村村庄规划2017实施情况,进一步推动我市乡村建设2017。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7年度的监督工作安排,4月上中旬,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就我市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调研。调研组在市人大常委会叶华副主任的带领下,实地察看了小桥镇、迪口镇等一些乡村村庄规划实施情况,召开座谈会,与镇村干*群众和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座谈,听取镇、村及相关职能部门工作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乡村村庄规划实施情况
1、乡村村庄规划设计:2015和2016年我市共有26个村列入全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建设工程,大部分村编制了乡村规划或节点整治方案或乡村旅游规划,其中编制美丽乡村规划的有际村、叶坊、长汀、九匡、巨历口、可建、店村、敷锡、阳泽、后塘、湖头、龙村、慈口、*城、墩上、江墩、白水源等17个村,编制节点整治方案的有太平、穆墩、定高、安国寺、桂林、大房等6个村,编制乡村旅游规划的有新桥等1个村,未编制美丽乡村规划有北津和桃源等2个村。
2、美丽乡村村庄规划设计费:我市美丽乡村规划编制由乡镇或村直接委托规划设计单位设计,据了解,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费(不含施工图)一个村约5万元,节点整治方案设计费一个村约0.6-2万元,乡村旅游规划设计费一个村约10万元。初步统计,我市26个美丽乡村共投入规划设计费约110万元,大部分资金从“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省级以奖代补资金中列支,市、乡、村三级基本无规划设计经费投入。
3、乡村村庄规划2017实施情况:26个美丽乡村建设村基本按美丽乡村规划进行建设,其中美丽乡村规划实施较好的有湖头、慈口、际村、桃源、可建、后塘、墩上、敷锡、九匡等9个村,实施一般的村庄有江墩、安国寺、*城、上范、桂林、大房、定高、巨力口、太平、龙村、店村、叶坊、阳泽、白水源等14个村,实施相对较滞后的有北津、穆墩、长汀等3个村。
二、乡村村庄规划2017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划实施难。美丽乡村村庄规划设计单位目前南平市仅一家符合资质,因此,我市大部分美丽乡村村庄规划是委托省外设计单位设计,造成沟通、对接、后期服务较困难,加大了规划实施的难度。同时,市、乡两级规划设计、建筑施工等专业人才匮乏,很难指导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和建设。二是特色突显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单位对村庄特色、内涵没有较深入调查研究,调查时间不够,设计人员基本是走过场,造成规划设计粗糙单调、千村一面、规划雷同、特色很少。有些村庄干*群众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建大公园、大广场,其实美丽乡村建设是围绕着整治污水、垃圾、乱堆放、乱搭建等方面开展,最终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三是实施随意大。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出方案、效果图后,大部分村庄未进行施工图设计,造成规划无法落地实施,规划实施走样情况普遍存在。在材料选择上,有些村庄大量使用磁砖、花岗岩、火烧板等城市元素,与乡村环境不协调。四是统筹指导不够。首先在美丽乡村建设点的选择上,考虑到各乡镇之间的平衡问题,造成美丽乡村建设点较分散,目前很难形成以产业特色、自然风光、传统村落等为格局,做到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美丽乡村景观带、区。其次是多头指导,凡投资方多要自行规划指导,很少甚至没有与美丽乡村村庄规划相衔接。其三是很多项目资金没有全盘考虑,部门分割,各自为战,使有限资金难以最大化发挥作用。
三、乡村村庄规划2017实施的几点建议
一要立足自身条件,彰显特色符号。要摸清家底,规划实施尽量以整治为主。既尊重原有村庄格局,又尊重村庄与自然环境及农业生产之间的依存关系,防止盲目建新村、搞大拆大建,重点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保护和体现农村历史文化、地区和民族以及乡村风貌特色。我市农村几乎“村村都是一幅图卷、山山都是一幅美景”,要有山、水、田、林等各类景观资源的具体保护内容和措施,不一味追求大拆大建出新出彩,尽量不破坏原生态资源。要防止简单套用城市规划手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一村一品”特色化建设之路,要确立自已的特色与符号。依据自身打底条件确定自身定位,做到凸显个性、发挥优势、错位发展,实现一村一品。要注重融入现代文明气息,因村制宜、因势利导,尊重农民意愿,依据现有条件,提升已有基础,不搞强迫命令,不办形象工程。
二要尊重规化成果,坚持规划指引。要把“是不是科学合理、有没有地方特色、受不受群众欢迎”作为衡量标准,促进规划的科学化,保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相关部门及镇村领导干*要重视规划,尊重规划成果。为了避免“千村一面”,使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有特色,政府要储备一批责任心强、规划水平高、服务周到、价格优惠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单位,推荐给各美丽乡村建设村,对美丽乡村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可考虑,由他们出方案、效果图,余下的部分就由本地设计人员进行,并结合每个村不同情况,摒弃不需要或多余的环节,做出既适合实际又宜施工的图纸,在实地实施中进行现场指导,保证项目按图实施,又节约设计费用。要凸显个性设计。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千篇一律,要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对村庄进行梳理分类,实施差异化指导,坚持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努力打造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要突出产业支撑。把环境改善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增收。
三要精心尽力而为,量力量材而行。美丽乡村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如:村庄整治、房屋立面改造、河道清理治理、垃圾污水处理、美化绿化等,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群众、发动群众,立面改造要有几种方案可供群众选择,房前屋后种瓜种豆,不勉强栽花种树,有利于群众的生产生活,不过分增加群众的负担。要稳步推进。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卫生整治和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入手,实事求是地制订实施计划。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宜土不宜洋、宜淡不宜浓、宜简不宜繁”,保留当地乡村风貌、民居风格、民间风俗,不大拆大建,不大挖大填,不随意砍树炸石,多用木头、砖头、石头,少用水泥、钢筋、瓷砖。比如对现有的果园、菜地、苗圃、鱼塘、河滩等,根据现状地形地貌,尽量保留生态群落,精心规划设计,稍加整理,适当配套,形成既有自然野趣,又具有健身、休闲、娱乐功能,既让人放慢脚步、放松心情,以促进生态优美、生产发展、生活方便发绿色开敞空间。
四要注重科学运作,整合各方力量。建设美丽乡村要坚持*政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着“钱从哪里来、管理怎么办”等问题和瓶颈。现在我市有造福工程资金、对口支援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田水利资金、土地整治资金以及财政、交通、林业、旅游等方面资金,这些资金大多分散在各部门。但年年报项目、实施项目,年年却没有出现大的产业与项目的启动与成效。所以,应该整合好分散在各部门的帮扶资金,集中资金办大事,集中资金发展产业,集中资金解决老百姓最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相关部门应该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共同推进乡村建设。要科学谋划,沿河、沿路点线相连,建设一点或几个点带动一线或一片。同时,要坚持“村民参与”的原则。在规划编制、规划实施上,要在广泛征求乡(镇)、村意见的基础上认真广泛听取村民对规划成果的意见和建议,使规划更贴近实际、更科学合理、更符合民意,达到“村里怎么规划,村民心里明白”的效果,从而调动村民自发投资、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使村庄规划更具操作性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