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苏浙沪纺织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苏浙沪纺织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县委政研室 县妇联
3月8日至13日,县妇联率领巾帼纺织考察团一行47人,行程2600公里,先后赴江苏省的苏州市、无锡市,浙江省的杭州市、绍兴市,上海市浦东新区,对纺织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委、政府和有关企业的热情接待,并坦诚介绍了有关情况和经验。通过这次学习考察,大家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理清了思路,更加坚定了加快发展纺织业的信心和决心。
一、苏浙沪纺织业的突出特点
苏浙沪的纺织业发展势头之猛,改造升级步伐之快,使我们深受震动,颇受启发。概括起来讲,苏浙沪的纺织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规模大,分布趋于集中。江苏省作为门类齐全的纤维大省、面料大省、服装大省,服装年产量、销售额、利润都位居全国前列。浙江省作为纺织行业的生产大省和市场大省,有43家企业进入行业“双百强”,支撑着中国印染业的“半壁江山”;化纤产量占全国26%,印染布占全国50%,生丝及丝织品分别占46%、53%,针织品占20%,服装占15%。上海是开放性的国际大都市,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交汇点、海派服饰的发源地,拥有中国纺织大学、拉萨尔国际服装设计学院、上海服装科技信息中心等众多的服装教育及研究机构,在全国纺织业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国内聚酯聚合能力为1264万吨/年,苏浙沪占全国总能力的65.2%。近年来,苏浙沪地区的纺织业集群现象日益凸现。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牌的全国32个纺织产业基地市(县)和36个特色城(镇),苏浙沪地区占了很大比例。如孕育了波司登羽绒服、梦兰家纺、神花经编毛巾7个全国产销“单打冠军”的常熟市;拥有江苏阳光、四环生物、凯诺科技、华西村4家上市公司和30多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纺织企业的江阴市;唐朝时即已“日出万丈布”,如今被形象地称为“托在一块布上的经济强县”绍兴县;化纤能力高达140万吨的杭州萧山区;领带产量占国内80%、全球30%的浙江嵊州市;家纺布艺产品年销量达50亿元的余杭区;一个衬衫产品售出15亿元的诸暨市枫桥。这些市县、城镇的纺织业快速发展,成为当地解决群众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吸引外来资本、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支柱。
(二)产业链条长,专业市场发达。苏浙沪地区已形成从纺织原料、织物织造到印染后整理、服装生产较长的纺织产业链条,上、中、下游产品丰富多样。纺织产业市场化程度高,专业市场网络化。如绍兴市纺织业专业市场起步早、数量多、规模大,主要有中国轻纺城、钱清化纤原料市场、越城区轻纺原料市场、装饰布市场、大唐袜业市场、嵊州领带城、上虞伞布市场、新昌兔羊毛衫市场等。其中,位于柯桥镇的“中国轻纺城”是全国面料市场的“晴雨表”,是亚洲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轻纺产品总销售额占全国的1/3,名列全国10大专业批发市场第2位,去年成交额达226亿元。中国轻纺城占地面积49.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5万平方米,营业用房1.35万间,拥有4大交易区19个专业市场,其中纺织品市场13个,轻纺原料市场1个,纺机及轻工类市场5个,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三)设备改造步伐快,技术装备水平高。近年来,苏浙沪十分重视纺织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不断加大投入,各种新型纺织加工设备明显增加,并成为全国喷水织机最集中的地区。化纤行业,多数采用的是涤纶长丝和聚酯国产嫁接装备。织造行业,多数为进口纺机、织机,主要来自比利时、日本和意大利等世界三大纺机先进国家,无梭化程度高,部分企业如纵横集团、越隆纺织、南方集团等甚至高达100%,居全国领先地位;江苏吴江的盛泽、南马两个乡镇拥有无梭织机4万台,比绍兴县的织机多三分之一,拥有千台织机的企业不在少数。印染行业,生产装备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服装行业,大力推广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管理技术,立体熨烫包装,吊挂式生产流水线等国际先进生产技术与管理技术,大大促进了产业升级。
(四)名牌产品多,知名度高。苏浙沪纺织业的上、中、下游产品知名度高,部分产品是中国名牌,甚至世界名牌。江苏省437个著名商标中,纺织业商标有72个,占16.5%;27个驰名商标,纺织业产品有红豆、虎豹、波司登、ab、阳光、梦兰、雅鹿等7个,占26%;“波司登”羽绒服连续9年全国销量遥遥领先,2003年“波司登”的品牌价值达36.18亿元,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服装品牌。江苏是中国的面料基地之一,“阳光”、“黑牡丹”、“太平洋”等一批面料品牌支撑起了“江苏面料”的天空,阳光集团、海澜集团等企业生产的超薄色织府绸、牛仔布及色织布在国内独领风骚。浙江省首次推出的十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纺织服装独占七席——湖州织里的中国童装、宁波鄞州的中国服装、嵊州的中国领带、诸暨大唐的中国袜业、海宁的中国皮革、义乌大陈的中国衬衫、义乌的中国袜业等七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上海以发展国际时尚品牌服装(饰)博览会等会展经济为动力,把服装业全面推向时尚化、品牌化、国际化,加快发展步伐。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近年来,苏浙沪地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依靠改革和开放两轮驱动,使纺织业进一步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分析其成功之处,主要是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树立超前理念,营造先声夺人、先人一步的优势。苏浙沪地区的纺织业发展规模大、速度快、效益好,主要根源在于思想解放、与时俱进、理念超前、敢于创新。一是思想解放早,行动快。如绍兴人“嗅觉”灵敏,“钻空子”意识敏锐,“敢为天下先”。上世纪80年代初的计划经济时代,绍兴就发展乡镇集体企业;80年代中后期,绍兴人把当时市场经济发育不全、商品流通不畅当成机遇,兴办了轻纺市场;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绍兴投入400多亿元,引进先进无梭织机3万台,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无梭化”革命;我国加入wto前后,绍兴人又瞄上外贸出口,使出口交货值五年翻了近四番。二是商机意识强,理念新。苏浙沪的纺织企业营销机制灵活,投资决策快捷。如浙江的纺织服装民企得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规定,部分原产于香港的商品,2004年将以零关税进入内地市场后,从中觅到了商机,纷纷准备到香港开设新厂或直接买厂。苏浙沪的纺织企业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舍得以重资揽才,善于以事业用才,注重以感情留才。积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培养教育经营管理者的机制,以多种形式培养和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利用引进项目、合资合作等机会与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人才共享、智力交流。2003年,浙江省组织200家企业经理,包专机飞抵东北地区网罗人才,其中民营企业就占了87.5%。地处绍兴市的天龙控股集团、浙江龙盛集团、香港裕福服饰等6家纺织外贸类企业的老总,奔赴浙江工程学院招揽人才。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联合成立“上海纺织工程产学研中心”,积极推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已初见成效。三是定位高,目标大。上海提出了打造“世界第六大国际时尚之都”的目标;杭州市从历史、文化、经济的角度,提出了建设“中国女装之都”的战略构想;杭州市余杭区借助“中国布艺名城”、“中国丝绸织造基地”两张金名片,倾力打造“中国女装之都”生产基地;绍兴市正在积极“打造国际纺织中心,建设江南水乡名城”。这些目标都非常鼓舞人心,激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