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中文系学生实习报告
前言
本人在北京华文学院学习两年汉语了,从一个汉字也不认识的高中毕业生,到现在已能流利地听、说、读、写中文,并且将在今年7月完成学业,取得华侨大学专科毕业证书和北京华文学院中级班结业证书。现将本人毕业前的实习情况汇报如下。
实习概况
我们于2023年9月30日至10月10日在福建省实习,了解另一所母校———华侨大学,了解其海外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对学习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进对祖籍国的情感和学习汉语的自觉性。
实习内容
首先是了解母校。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是对外汉语教学单位,是中国教育部首批公布的有资格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单位之一,是国务院侨办首批华文教育基地之一,是国家汉办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之一。华文学院的前身———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是经国务院批准,并委托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于1953年主持创办,专门招收海外华侨学生、华裔青年以及外籍学生的特色学校。为适应海外华文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1997年国务院侨办决定将集美侨校并入华侨大学,与华侨大学对外汉语教学部合并,成立华文学院。这就是我的母校。
其次,我们与三年级(下)的同学一起听报刊阅读课:“遏制 ‘白色瘟疫’的蔓延”。这节课非常有意思,老师的教学方法很好,不但让我们动脑筋回答问题,而且给我们有关的文章和照片,让我们更了解阅读的内容。
另外,我们和华侨大学的师生一起进行交流和联谊,互相介绍了在北京和厦门学习、生活的体会。这是我第一次在很多人面前用汉语发言,讲北京的气候,尤其是厦门人没有感受到的冬天。虽然那时很紧张,但我非常高兴,因为有这样的机会锻炼自己,提高汉语水平。
学校还安排我们参观了今年开始使用的新校区。新教学楼的面积比旧楼大很多,很现代,风景很美,设备先进而且充足,这引起了我读专科以后到华侨大学继续读本科的兴趣。
然后,我们又听了一次课———介绍福建概况。福建是我的祖先出生的地方,听了这门课以后,我可以理解我的祖先过去所经历的艰难和他们对故乡的深厚情感,这让我既感动又兴奋。
华侨大学有两个校区,一个在厦门,另一个在泉州。我们也参观了泉州校区,那里生态环境很好,花香鸟语诗情画意,为学生提供的设备非常好,学费也不高。对我来说,是很值得去上的大学。
学校安排的实习活动丰富多彩,我们还游览了厦门的名胜古迹和武夷山等地,去过的地方都既美又独特。我最喜欢鼓浪屿。厦门鼓浪屿钢琴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世界一流的钢琴博物馆,展示了产自世界各地的稀世钢琴珍品。此外,最吸引我的是土楼。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它以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我家也是客家人,所以我对土楼很感兴趣,到那儿好像回到家里一样。
收获
1.通过听课、学习、交流,亲眼看到福建的名胜古迹,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对学习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2.了解了我的母校———华侨大学华文学院。
3.作为华裔新一代的我,找到了祖辈的足迹,感受到故乡———福建山美水美,是我们海外儿女魂牵梦绕的故土。
结语
这是一次让我收获很多、印象很深的实习。感谢老师们对我的耐心帮助! 通过一年来的学习和这次实习,我体会到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要继续学习、继承和发扬她。
第2篇 关于汕头大学06级中文系学生读书情况的调查报告
知识结构可以反应一个人的专门知识的精浅和知识面的广博情况。作为中文系的学生给人的印象就是博览群书,知识面广。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汕头大学06级中文系的同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分析他们的知识结构情况、并进一步调查他们的自主学习情况和读后的交流情况。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够让学校领导对06级中文系的读书学习情况有具体和真实的认识,从而反思教学制度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让学生们看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对比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本次的调查顺利结束,得到的有效问卷回复有33份,其中男生8份,女生25份。本文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对完善中文系学生的知识结构的比较有价值的建议。 一、 学生知识结构的研究 1、文学类与史学类比例相差甚大通过问卷的调查后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06级中文系的学生无论在课外的阅读或选专业课的倾向时,大部分学生都不谋而合地偏爱于文学类这方面的书籍或课程。其中在所有选修过的专业课中,有63.89%的同学主要倾向于文学类,所占的比例远远大于其他类型,如语言类、史学类、思想哲学类、技能类等。而在专业课外阅读中,选择文学类的同学也占36.59%,略超过其他的类型。从此可以发现我校06级中文系的学生对文学类的重视和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而在这当中,我们通过调查他们认为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教师中,我们发现有55.56%的同学选择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老师。这与我们专业开设的大部分课程和大部分师资力量集中在现当代文学有关。与此同时,我们惊奇地发现只有2.78%的同学在他们所有选修过的专业课中倾向于史学类,我们都清楚地知道文史哲不分家,然而这个过于小的比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在对汕头大学中文系学分制系统安排的专业课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史学类的课程,如必修的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其他选修的有中国文化史、西方文化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欧洲知识分子精神史、中国思想史、中国通史专题研究、中国公案小说史。在平时的观察研究中可以发现,除了必修课这些强制性要选的史学类的课程之外,很少同学会主动去选修其他的史学类课程。这是不是表明学生们已经全面深刻地掌握关于史学类这一方面的知识呢?通过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有39.53%的学生在文史哲中认为自己的史学类的知识最为欠缺。因此我们可以下定论地说在文史哲中他们对自己在史学类的知识是没有多大的信心。让我们觉得欣慰的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和扩展,在平时的自主阅读中,也有24.39%的同学选择阅读和学习史学类的书籍。这些数据反应了学生们了解到自己在史学类方面知识的欠缺,但他们认为通过自己平时的努力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知识,而不需要专门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选修这类型的课程。然而到现在为止,大部分06的中文系学生已经把课程修完了,他们却仍觉得自己在史学类上的知识不够,这足以表明他们平时的自己学习当中的效果并不显著,所以学校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这一严重的问题,如在以后的大一新生刚进校时或在其他班级班会上对他们反映这一方面的问题,引起他们的注意,从而避免这一问题的重复出现;增加在史学类方面的师资,多开设关于史学类的有趣实用的课程,以便让同学们有更多的选择,从而减少他们自己学习但却得不到老师有效的指导而导致效率甚低的现象。由于在对学生对老师感兴趣的原因中,具有很好的人格魅力所占的比例(46.51%)比老师学识渊博、通识古今(34.88%)略高一点,而课程内容和老师的亲切感所占的比例(6.98%)相对较小,所以学校在招聘教师是可参考这方面的调查发现,以便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主,提高教学质量。 2、语言类、思想哲学类比例比较协调在这次调查中发现,语言类和思想哲学类在学生的掌握和喜爱程度都是出于中间状态,没有得到最大的关注和喜爱,也没有受到过分的冷落,简单说来就是大部分学生对它们不冷不热。在这当中,哲学类所受到的重视程度比较高,相比之下也有较多的同学选择在课外自主学习中把时间放在哲学这一方面。甚至在调查中认为自己在哲学方面欠缺的同学占最大的比例,占46.51%,这表明了他们并不是不喜爱哲学
这一类型的知识。那么问题出在哪呢?我们把目光转移到上面提到的学分制里,只有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庄子齐物论研究、老子研究、孟子研究、孔子研究这几门跟哲学有关系的课程,而且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们都注重在思想方的分析研究方面,甚至一学期就只开一门,因为在这方面的师资有限,主讲的就只有王富仁教授一人。所以学校应注意到这一个被忽视已久的现象,加强这一方面的师资力量,开设多点这一方面的课程,并在准备扩建的资料室或新图书馆里多购置关于思想哲学类的书籍,以方便同学自己阅读和扩大知识面。 3、专业以外知识的阅读情况大学生除了掌握本专业知识外,还应做到多方面知识的获取,避免只懂自己专业而其他一窍不通的知识残疾人。李政道博士说:“我是学物理的,不过我不专看物理书,还喜欢看杂七杂八的书。我认为,在年轻的时候,杂七杂八的书多看一些,头脑就能比较灵活。”我们都中文的也不例外。大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一定要防止知识面过窄的单打一偏向。在调查问卷的数据研究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艺术类、科技类、社会经济政治类、娱乐类阅读的所占的比例比较均匀,各占20%多,而在军事理论类的阅读方面所占的比例最少,1.35%,这与中文系女生比例占大部分的有直接的关系。这有可以理解的理由,但学校也应尽力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提高他们的军事理论知识,如知识竞答等有趣问的活动。而艺术类、科技类、社会经济政治类、娱乐类所占的比例的均匀让我们感到欣慰,我们不用担心因为文艺关系比较密切而同学们偏重于艺术类的阅读这一情况。所以学校可以在这方面适当地购置相关书籍和开设相关的公共课程以便于同学们选择。 (1)、06级中文系学生所有选修过的专业课中主要倾向的类型的比例表: 类型文学类史学类语言类思想哲学类比例(%)63.892.7811.1122.22 (2)、06级中文系学生在文史哲方面认为最为欠缺的类型比例表: 类型文学方面历史方面哲学方面比例(%)9.3039.5346.51 (3)、06级中文系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表: 类型艺术类科技类社会经济政治类军事理论类娱乐类比例(%)27.0322.9725.681.3522.97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与读后交流情况研究 1、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大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有大量的可供选择的课程,图书馆、资料室也有丰富充足的藏书量,还有舒适的学习环境。同学们在这优良的环境下可以安心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来学习。在对这次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对于老师在课堂推荐的书目有87.88%的同学是有选择地阅读一部分的,而全部都看和几乎没看的所占的比例很少。在没有阅读的原因中有50%的同学认为这些书的学术性太强,过于枯燥,也有30.77%的同学认为平时的社团活动太多,抽不出时间来看。并且,对于自己所欠缺的知识,有42.42%的同学不知道该选择哪些书,只是随便翻阅。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求知的欲望还是比较强的,但在平时的阅读当中缺少方向性,所以教师们在课堂上应选取适量的有价值的书目介绍给学生,也要根据平时上课时留心发现学生的知识水平,不能介绍难度太大或难度太小的书目,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1)、06级中文系学生对老师推荐科目的阅读情况表: 类型全部都看有选择地看一部分少看几乎没怎么看比例(%)3.0387.886.066.06 (2)、06级中文系学生对老师推荐科目少看的原因表: 原因没时间没兴趣学术性太强与工作无关比例(%)30.7715.3850.007.69 2、 读后交流情况知识是一股活泉,通过与别人的交流能更有效地了解自己知识上的欠缺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大学是一个知识交流的平台,学生和老师们应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发挥它最大功效。这次的调查研究让我们发现06级中文系学生的读后交流的积极性不够强,经常交流的只占15.15%,很少和几乎不交流的占36.36%,48.48%的同学有时会交流。他们的交流对象主要是周围的朋友,占47.62%,而跟老师交流的只有9.52%,这个交流热情不够的现象应引起学校和同学们的深思。在我对这一现象的进一步调查研究中发现,由于性格上本来就属于内向而不想在大多数人的地方说话和认为没时间,大家活动都多而没有经常 与人交流读书心得的比例各占39.29%。为了解决一个久已存在以至于让人忽视的问题,我希望学校能定期搞读书交流会,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交流热情,促进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而通过假设学校定期搞读书交流会,我们对06级中文系的同学做了调查研究,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只有9.09%的同学明确表示不会参加,这个结果让我感到欣喜,它表明了学生们渴望可以有一个读书交流会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表明了定期搞读书交流会的可行性。然后对到时不来参加的原因的分析研究,我发现认为没时间的占45.45%,而认为没价值的也占27.27%,也有6.06%的同学害怕找不到合适的对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大读书交流会的宣传力度,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和参与。在组织活动当中应创造轻松的氛围,以此达到有效的交流的目的,并让更多内向的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当然也要提高交流会的质量,每期的交流会都应该邀请两个以上有名气的教授出席,以吸引那些觉得交流会没价值的同学参与。通过读书交流会,可以加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在学术上的交流,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加深他们的知识的深度。 (1)、06级中文系学生读后交流情况表 频率经常有时很少几乎没有比例(%)15.1548.4833.333.03 (2)、06级中文系学生读后不交流或少交流情况表: 原因没必要没时间怕自己说得肤浅性格内向比例(%)10.7139.2910.7139.29 (3)、06级中文系学生读后交流对象情况表: 交流对象老师同学朋友网友或其他比例(%)9.5240.4847.622.38 综上研究,汕头大学06级中文系的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太合理,存在过分地倾向于文学类而轻视史学类,语言类与思想哲学类受重视的程度不够和哲学方面师资的严重欠缺的问题。学校应对这些问题引起重视,可以通过对同学真实地反映这些现象来引起同学的注意以避免同样的事情的发生,增加史学类与哲学类的师资力量,增设相关的课程,来满足学生在这方面的需求与选择这些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而对于学生交流热情不够的情况,学校应尽快通过开办定期的读书交流会来改善这一问题,以加强他们的学习的主动性和交流的热情。 附:调查问卷 同学:您好! 因为课程期末作业的需要,我们小组需要调查我们中文系同学的课外阅读情况。为此,我们拟订了这样一份相关的调查问卷,请您根据您自己的情况如实填写。o(∩_∩)o谢谢!最后,祝您论文愉快、考试顺利! 调查小组全体上 xx.6.7 调查问卷个人资料:性别: a、男 b、女 年级:a、大一 b、大二 c、大三 1、在你所有选修过的专业课中,主要倾向于哪种类型?( ) a、语言类 b、文学类 c、史学类 d、思想哲学类 e、技能类 2、在中文系所有的任课老师中,你认为对你影响最大的是( )填空】 3、你认为对你影响最大的老师的哪方面最吸引你? ( ) a、老师学识渊博、通识古今 b、老师有很好的人格魅力 c、老师心中以学生为主,很亲切 &n bsp; d、老师的课程内容很喜欢 4、在你的专业课外阅读中,你平时看得比较多的是——按多到少排列】( ) a、语言类 b、文学类 c、史学类 d、思想哲学类 e、技能类 5、对于老师在课堂上推荐的书,你会( ) a、全部都看 b、有选择性地看一部分 c、少看 d、几乎没怎么看 6、为什么对于老师在课堂推荐的书目少看或者几乎不看呢? ( ) a、平时社团活动太多,没时间 b、反正考试不考,没兴趣 c、学术性太强,过于枯燥 d、不想看,反正对以后找工作没关系 7、除了本专业的课外书,你平时还涉猎什么方面的课外书呢?按多到少排列 ( ) a、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科技类 b、社会经济政治类 c、军事理论类 d、音乐、美术等艺术类 e、漫画、时装杂志等娱乐类 8、在文史哲三者里面,你觉得自己比较欠缺的是哪方面的知识? ( ) a、文学方面 b、历史方面 c、哲学方面 d、其他 9、对于自己所欠缺的知识,你有没有主动去阅读相关的书籍? ( ) a、有,阅读了部分名著 b、有想过,但不知道该选择哪些书,只是随便翻阅 c、有阅读过,但是始终提不起兴趣 d、没有 10、平时有没有在读完书之后与人交流呢? ( ) a、有,经常 b、有时,看情况 c、很少 d、几乎没有 11、一般会选择与谁一起交流读书心得? ( ) a、老师 b、同学 c、周围的朋友们 d、网友或者其他 12、为什么没有经常与人交流读书心得呢? ( ) a、没必要,大家的想法应该都差不多的 b、没时间,大家活动都多 c、不敢表达出来,害怕说出来之后别人说我肤浅 d、性格上本来就属于内向那种,不想在太多人的地方说话 13、如果班上或者文学院中学系定期搞读书交流会,你会参加吗? ( ) a、会 b、不会 c、视情况而定 14、如果到时候不来参加,你觉得原因是什么呢? ( ) a、没时间 b、没兴趣 c、感觉没价值 d、其他—— 谢谢您的参与,o(∩_∩)o~
第3篇 中文系学生广播电台实习报告
见习第一天:揭开记者的面纱
新闻中心在电台办公大楼二楼右侧,两间相通的房子,约三十平方米,摆着十几张办公桌,只有几个领导和编辑在聊天。我和他们打过招呼后心里还有些怯意,但很快,他们问了我一些情况后就跟我聊起了采访的趣事,使我放松了很多。从他们口中,我才知道那些空桌都是记者的,听说他们都住在外面,一般都在外面跑新闻,领导都是通过电话安排工作,稿件则由单位邮车送来,若有录音资料带记者才来这里和播音员协商处理。
办公室里的人都是蛮热情的,办公室管财务的林姨很热情地给我向介绍这里的基本情况:电台每天要播出30分钟早间新闻和30分钟午间新闻,均由由新闻中心负责,所以新闻中心每天要制作综合新闻、体育新闻。其中综合新闻包括本市新闻(本台记者稿、通讯员稿、当地日报、晚报新闻剪辑)、国内新闻(主要是新华社电文)、简讯(上网授国际新闻);体育新闻(上网搜索或本市体育活动)。每次新闻的字数控制在30分钟×200内(播音员每分钟可播220个字)。
每个记者每个月要提供140分的稿件,普通会议稿件是6分,会议有录音的8分,通讯12分,下乡通讯加录音17分,个别重大新闻27分。
办公室里还有一位实习生,她在北京一所高校新闻系读大三,已经来了一个月,谈起采访条条是道。她说以前在报社里可单独去采访,但不能对采访对象说自己是实习生,否则人家会认为媒体不重视,不配合采访。她每次来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记者采访安排表,选择自己喜欢的采访任务就打电话跟记者联系,询问是否可以跟班。我如果想跟记者去采访也是要自己主动联系,虽然有些记者说有重大新闻也带我去,但是等几个月也未必有重大新闻,更何况记者也很忙,不一定总记得我。
上午给编辑打了几篇短消息发到省台,然后就是翻看以往的稿件资料。这些稿件大部分是手写的,少量才是打印的。这些报道几乎全是正面新闻,且多是会议新闻,篇幅都很短小。新闻五要素(五“w”)作导语,正文就是用简略的句子概括的句子事件的大意,一般来说都是用主要领导的发言来归纳。因为上午的新闻下午要播出,所以记者没多少时间句斟字酌,一般都比较浅显。
第一次采访:差点忘了正事
第三天市里有个全市财政会议,九点开始。我8:40在市政府车场等李记者,进来的人越来越少,左盼右盼都不见他,直到八点五十八分才露面,他说记者不用提前入会场,等会儿按会议的流程只重点听重要领导的讲话就行。
我们刚入会场,工作人员就送来管财政的副市长和财政局局长的讲话稿,共三十多页。李记者告诉我,主要看副市长的讲话稿,局长的属次要的。趁着主持人讲话他试了录音机的效果----这是采访的首要准备。首先是局长的工作汇报,李记者就拿着两份稿在画圈,我则按照前两天在办公室看的会议新闻的模式写这条新闻稿。不久,李记者就选了副市长四段话准备录音,其余的划线内容教我抄下来,结果女副市长讲话时只提大题目,根本不按稿子读。会后,当我正津津乐道副市长的美丽音色和优秀的口才时,李记者懊丧地说:“她说得是好听,但我的录音就麻烦了。”他要回家重听完那几个小时的录音资料才能决定录音选段,因为我刚才没注意录音的事情也就不好说什么。
(下午,他拿了两条新闻稿来办公室给我看。没想到一个会议可以写出两条内容不同的新闻:一条是当天的财政会议,一条是全市去年财政加大投入为群众办了实事。他做记者20多年了,有经验就是不一样。)
最不自在的一次采访
年初一的晚上,市政府在市区赤坎金沙湾观海长廊和霞山观还长廊放烟花庆祝新年。我跟黎记者八点半在赤坎观海长廊停车场等候市长的车队。半个多钟后,我们和电视台的记者按照市里原先的安排坐上一辆面的,正在神侃时却听生说市领导一行已步行远去了,于是我们慌忙下车,慌不择道地冲过众多车辆来往的大路向人流方向跑,追了两百米才跟上领导队伍,连忙寸步不离贴着走,担心记漏了什么,其实整个晚上直到烟花结束,领导都没有发表正式讲话,黎记者向新闻中心主任报告了情况,主任说如实报道。对于我,整个晚上半个小时的烟花就像几个钟头,为了听到领导的发言而没有跟着记者到群众中采访,整个晚上就跟着报社和电视台的记者候在领导席附近,结果只记到赞助单位,连出席领导也没记全,因为天黑,十几个领导在大队武警的保护下入场离席,我根本就认不出领导的面孔。
在半个月的见习中,我有两个深刻的感受:即新闻的“新”与“制造”。
新闻讲究时效性众所周知,但能真正感受到时间紧迫的只有记者,上午十二点才结束的会议下午三点就要交稿,而另外一些突发的事情马上赶上就要马上发,既要全面又要确认信息的准确,(有时还要处理录音材料)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尤其是重大新闻。
制造新闻,一般人都可能想是策划报道,但实际上有时候并不需要策划。一般的会议,或是市领导慰问或下乡之类才会打电话通知新闻中心安排记者跟随,其余新闻就要靠记者自己跑。春节前,各个娱乐场所公园景区准备搞特色活动、各县市办什么春节特色文化,还有春运报道。黄金周过后,又一批新闻来了,各部门都统计了黄金周的整体情况,记者可以到旅游局、交通局、卫生部门、火车站等单位了解其在黄金周发生的情况,比如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春运火车站如何应对春运高峰等等。其他时候也是这样,每天都可以制造新闻。去任何单位前要联系好值班领导再去,否则记者去了没领导没空接待,其他的工作人员一般不接受采访。记得年初三,我到火车站了解春运情况,问了售票小姐几各问题后,她就怀疑我是记者,说她不接受访问,领导才可以,结果当天他们领导刚好不在,我不能确定她提供的信息的真伪,结果本来可以写成一条很及时的新闻向市民报道火车站最新消息的机会就浪费掉了。另外记者平时也要拓宽自己的交际网,与各个单位人员混熟了,朋友多了有什么消息就会及时通知。
新闻短消息的写作很简单。作为地方电台,报道的内容仅为当地的社会经济服务,作为政府和民众的传声筒,如何从采访中选取材料写作?比如我提供的新闻稿中的关于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电视会议。当时是相继国务院、省政府开了相关会议后我市才接着召开,我们市的记者就站在本地移民的角度上选择与移民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来报道,国务院、省政府的会议内容就分别由中央级、省级媒体报道。
另外,在报道中,不仅数据不能丝毫误差,领导的名字也不能有差错(本来就是领导的政绩宣传嘛),甚至领导的排列也要按照职位的大小来排,否则就可能弄出颠倒主次的笑话。
累:在电台里虽不用像报社那种三更半夜突击采访,但同时还是感到身体支持不了太久,整天东跑西跑,遇上会议新闻就要集中精神听整个早上或下午的报告,回家又要看报纸电视新闻,对比各媒体的报道写作,有时候要赶时间赶到会场,早早起床赶车,睡眠不足,坐车都晕,实习结束后回家睡了几天精神才稍为恢复。但这次实习不仅参与了采访的实际过程和写作,也开拓了视野,见识社会各界人士工作言谈,还加深了对家乡湛江的认识和了解,感到很欣慰。更重要的是,我对自己的就业方向又有了新的看法,尽管当记者是我从小的愿望,但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自己并不适合从事媒体工作。媒体需要大胆和能吃苦,我不大适合到处奔跑,而喜欢安静做事情,而且在做媒体工作的时候没时间充实自己其他方面的文化知识,而且有点退化的趋势。从将来的就业计划来看,实习不仅可以加强实际操作能力,也是检验自己能力的机会。
这次实习后,我就少花精力在媒体方面,而侧重锻炼其他方面的爱好。不亦乐乎?
第4篇 大三中文系学生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报告
暑假期间,在赵迎华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笑然小分队一行七人来到了秦皇岛xx县大刘庄中学。在这里,我们进行为期一周(7月13日至7的月20日)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的积极配合,该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实践效果十分明显。
在这次的实践活动中,我始终被一些精神感动着,下面把我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被困的只有物质,而不是精神
在我们到达大刘庄中学之前,就已经知道那是一座比较贫困的学校,当我们坐了一个多小时的火车,又坐着颠簸的三轮汽车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它在尘雾中的矮小还是给了我一个小小的震撼,一条土路把我们引向它,揭开它深藏在朴实艰苦之下的面纱,我们到达的时候正值学生放学,一个个面带疑惑的眼神,不加掩饰的注视着我们这群“不速之客”。
在与学生接触之前,我们有幸见到了校长,一个朴实的像是普通农民的中年男人,对我们的到来表示了欢迎,给了我们又一种难言的感动。
在教师宿舍,我第一次看到,农村教育的艰苦,一间十平见方的屋子,几张陈旧的单人床,一张布满岁月痕迹的木桌,还有就是一顶吊扇,床上的布置的简单的,尽管有些老师也如我们一般的年纪,但她们没有布偶,没有化妆镜,她们的床单上自然也没有维尼小熊。
据那里的老师介绍,冬天还是靠生火炉取暖,在校住宿的老师也没有暖气,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打,老师们为了给孩子批改作业,冬天的手是冻了的,我无法想像,在一间间低矮的办公室里,老师们是用什么样的精神去延续知识的。
走进简陋的教室,看到破旧的桌椅,才知道学习条件的艰苦。连投影仪都是奢侈品,黑板是发白的,桌椅是破旧的,玻璃是有着黑色裂痕的,还有那因为冬天生火而熏黑的墙壁,甚至,我可以看到穿透玻璃的裂痕。教室里没有电扇,一顶都没有,由于房屋低矮,通风效果也不好,就是这样的条件,冬天冷,夏天热。
我们的到来,引起孩子们一阵骚动,她们好奇,她们求知,她们用渴望的眼睛看着我们,这让我的心沉甸甸的,多了一份责任。
孩子们安静地坐在教室里,渴求的眼睛明亮而闪烁,对知识的热爱震撼我的心灵。当我听说,这群孩子之中有县里的第一名,区里的第一名的时候,我的心又一次震撼,孩子的脸庞是质朴的,也是纯净的,更是坚毅的,他在提醒着我,艰苦的环境,只能带来物质的贫困,而他们那颗渴望强大,渴望走出去,渴望知识与力量的心是不会被困住的!
二、带来的不仅是物质,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传递
实践期间,我们尽量把我们所学的精益求精,我们知道,一周的时间,我们不能带去更多的知识,但我们要带去一种理念,要带去一些冲击心灵的东西。
课,我们用心去上,从作文指导到阅读训练,从英语语法到数学运算,从美术训练到音乐爱好,我们想把我们知道的都告诉孩子们。而且,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这个世界很大,这个世界很精彩,他们有必要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去,走到更美好的世界,再把更美好的东西带回来,建设家乡。
我们给孩子们带去了一些辅导教材,从他们的甜美的笑容和渴望的眼神中我们读出,我们带来的不是这些廉价的物质,而是一种精神,是知识的传递,是奋斗的热情!
三、我们的思考
暑期社会实践是短暂的,与孩子们分别十分的不舍,孩子们是可爱的,他们的坚强的求学精神是可敬的,我没有经历过他们那样的苦日子,没有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学习过,这次我看到了,我听到了,我也感受到了。
虽然我们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我相信,国家的号召不是一句空话,我们有着去支教的热情,有着去传递知识的神经,如今,我们又回到了校园,我们还是平凡的大学生,我们还在为完成我们的学业而努力着,但,我们的心灵受了一次洗礼,我们的目标有了新的升华,我们更懂得去感恩去珍惜,当然,更要去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