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大学生社工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郑州管城回族区xx福利幼儿园
实习时间:20xx年05月16日至20xx年06月10日
一、实习机构
该机构分为两部分,一个是郑州市管城回族区xx福利幼儿园,即该机构的主体部分,另一个是管城区奇色家园托养中心。
(一)管城区xx福利幼儿园
该幼儿园主要是做学前融合教育,即让普通孩子和特殊孩子以8:1的比例一起接受教育。园内有樱桃班2个,橘子班2个,苹果班1个,即小班、中班、大班,还有一个资源班、早疗班,其中资源班全是特殊孩子。每个班级配有三名老师,一名幼教老师,一名特教老师,还有一名生活老师。
(二)管城区奇色家园托养中心
1、中心的成立:xx智障青年职训中心于2023年3月在中国之友基金会的资助和台湾财团法人第一社会基金会的帮助下率先在河南为16岁以上的智障青年提供“家庭式”服务。
2023年7月,xx智障青年职训中心得到了西安“慧灵身心障碍者服务站”的帮助,把“社区化”的观念引入到服务中。
2023年8月,在省、市残联和区委、区政府的关怀支持下,成立了管城回族区奇色家园托养中心,为身心障碍者提供专业的、人本的“社区化家庭式”服务。
2、远景:让社会大众了解、接纳这群纯真无争的身心障碍者,给他们提供机会,平等参与社区建设,促进社会的平等融合。
3、使命:尊重身心障碍者,推广社区化服务模式,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和社会地位,促进社会和谐。
4、、服务目标:
1)培养身心障碍者的独立生活能力,让他们象普通人一样享受社交、娱乐、培训和就业的快乐。
2)引导大众正确地认识智障问题,为身心障碍者争取“平等机会、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
3)为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实习基地,以推动社工行业在中国的发展。
4)通过“社区化家庭式”服务模式的示范效应,为其他机构提供成功经验,推动非盈利机构的发展。
5、服务内容:
1)日间活动
日间活动站近500平方,通过评估学员的人际沟通、社会技能、居家生活、休闲生活、社区生活、实用学科、健康维护等八大领域的情况,为其设计个别化服务计划。利用社区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市场、公园、居民小区等)为智障青年提供小组活动和个别辅导,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学习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技能,帮助他们发掘潜能,增强自理自立能力,提高生活品质。
2)职业培训
音乐及戏剧调理室
让服务对象接受职业培训,主要是为中轻度智障青年提供职业技能训练。
从社会技能和清洁技能入手,通过评估学员的兴趣爱好、劳动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相关方面的情况。课程中融入手工制作、烹饪、艺术调理等内容,为他们参与社会工作做准备,重点培养其工作意识,工作人格和工作技能。
3)家庭式住宿服务
为更好的照顾智障人士,奇色家园在社区内租赁了一套293平方的复式楼,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居生活环境,由一位家庭妈妈和一位家庭助理与10名学员组成一个家庭,拥有与普通自然家庭相同的设备、设施和生活,增强学员与人相处及独立生活能力,享受家庭生活乐趣,使学员能够更好更快的融入社会。
但这些家庭并不封闭,经常安排学员走出去参加社区活动,如与邻居聊天、唱卡拉ok、回归大自然、购物等,从日常的生活训练、清洁服务发展到手工美劳、艺术调理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
二、实习目标:
1. 与有经验的一线社工交流,向其学习并寻求知指导;
2. 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接触学习社会工作领域新的知识内容并验证自己是否适合从事社会工作
3. 通过实习查漏补缺,知道自己该学什么,怎么学习更有效,更容易应用,使自己返校后可以有方向有目标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4. 通过实习积累经验,为今后的学习和找工作打下基础;
5. 调整认知心态,了解并学习智障服务的实务技巧
6. 体验完整正式的社会工作实习模式并从中有所收获
第2篇 xxxx年3月大学生社工实习报告
大学生社工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郑州管城回族区xx福利幼儿园 实习时间:xx年05月 16日至xx年06月10日
一、实习机构
该机构分为两部分,一个是郑州市管城回族区xx福利幼儿园,即该机构的主体部分,另一个是管城区奇色家园托养中心。
(一)管城区xx福利幼儿园
该幼儿园主要是做学前融合教育,即让普通孩子和特殊孩子以8:1的比例一起接受教育。园内有樱桃班2个,橘子班2个,苹果班1个,即小班、中班、大班,还有一个资源班、早疗班,其中资源班全是特殊孩子。每个班级配有三名老师,一名幼教老师,一名特教老师,还有一名生活老师。
(二)管城区奇色家园托养中心
1、中心的成立:xx智障青年职训中心于xx年3月在中国之友基金会的资助和台湾财团法人第一社会基金会的帮助下率先在河南为16岁以上的智障青年提供“家庭式”服务。
xx年7月,xx智障青年职训中心得到了西安“慧灵身心障碍者服务站”的帮助,把“社区化”的观念引入到服务中。
xx年8月,在省、市残联和区委、区政府的关怀支持下,成立了管城回族区奇色家园托养中心,为身心障碍者提供专业的、人本的“社区化家庭式”服务。
2、远景:让社会大众了解、接纳这群纯真无争的身心障碍者,给他们提供机会,平等参与社区建设,促进社会的平等融合。
3、使命:尊重身心障碍者,推广社区化服务模式,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和社会地位,促进社会和谐。
4、、服务目标
1)培养身心障碍者的独立生活能力,让他们象普通人一样享受社交、娱乐、培训和就业的快乐。
2)引导大众正确地认识智障问题,为身心障碍者争取“平等机会、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
3)为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实习基地,以推动社工行业在中国的发展。
4)通过“社区化家庭式”服务模式的示范效应,为其他机构提供成功经验,推动非盈利机构的发展。
5、服务内容
1)日间活动
日间活动站近500平方,通过评估学员的人际沟通、社会技能、居家生活、休闲生活、社区生活、实用学科、健康维护等八大领域的情况,为其设计个别化服务计划。利用社区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市场、公园、居民小区等)为智障青年提供小组活动和个别辅导,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学习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技能,帮助他们发掘潜能,增强自理自立能力,提高生活品质。
2)职业培训
音乐及戏剧调理室
让服务对象接受职业培训,主要是为中轻度智障青年提供职业技能训练。
从社会技能和清洁技能入手,通过评估学员的兴趣爱好、劳动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相关方面的情况。课程中融入手工制作、烹饪、艺术调理等内容,为他们参与社会工作做准备,重点培养其工作意识,工作人格和工作技能。
3)家庭式住宿服务
为更好的照顾智障人士,奇色家园在社区内租赁了一套293平方的复式楼,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居生活环境,由一位家庭妈妈和一位家庭助理与10名学员组成一个家庭,拥有与普通自然家庭相同的设备、设施和生活,增强学员与人相处及独立生活能力,享受家庭生活乐趣,使学员能够更好更快的融入社会。
但这些家庭并不封闭,经常安排学员走出去参加社区活动,如与邻居聊天、唱卡拉ok、回归大自然、购物等,从日常的生活训练、清洁服务发展到手工美劳、艺术调理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 2 3 4 5 6 7 下一页
二、实习目标
1. 与有经验的一线社工交流,向其学习并寻求知指导;
2. 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接触学习社会工作领域新的知识内容并验证自己是否适合从事社会工作
3. 通过实习查漏补缺,知道自己该学什么,怎么学习更有效,更容易应用,使自己返校后可以有方向有目标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4. 通过实习积累经验,为今后的学习和找工作打下基础;
5. 调整认知心态,了解并学习智障服务的实务技巧
6. 体验完整正式的社会工作实习模式并从中有所收获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安排
我实习以周为阶段,共分四阶段,每阶段的具体实习内容
1、第一周
这是我实习的第一周,张金宝让我首先再幼儿园和职训中心都试一下,然后再决定要去哪实习。鉴于我身高比较矮,他建议我去幼儿园,幼儿园做的是融合教育,各班按照1:8的比例接收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职训中心是为事青年智障人士服务的,这里的学员都是十八周岁以上的成年人,主要是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第一天我是在幼儿园观摩学习的,我所在的大班共有三个特殊孩子,而且这三个孩子的程度都比较轻,我个人感觉与普通的学前教育差别很小,所以我感觉这里的环境并不适合我的实习;第二天我跟着张金保去了中心,这里的学员都是成年的特殊群体,昨天晚上我就已经和这些学员有过接触了,我们都住在寄养家庭里。在这里实习一天后我感觉还可以,相比幼儿园,这里的环境更适合我的实习,于是我决定要留在中心这边实习。而金保哥说这里的学员都是成年人,而我的身高有点矮,在这边不是很合适,他建议我去幼儿园的资源班,资源班的学员都是八至十二岁的特殊孩子,不过本周他们的老师都去广州参加培训了,孩子也都放假了所以让我下周去资源班,再我的要求下,他同意这周让我现在中心这边实习。
中心主要有三位老师:张金保、李利、王可,其中张金保老师时毕业于内蒙古工业大学的06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我感觉他在这方面悟性很高,实务做得很不错。在这一周里我的工作主要是协助老师们的日常教学工作。
中心配有一个寄养家庭,家庭位于离中心不是很远的紫光花园小区。家庭是学员们住宿的地方,从家庭服务模式的特色上来看,家庭服务的诠释就是“是让学员回到家庭这个真实的情景中去学习成长,提高个人认知,通过与家庭成员和社区邻里的相处锻炼与他人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来看,家庭服务模式从属于社会工作工作手法中的团体社会工作范畴,旨在以团体的力量推动个人成长。我也住在家庭内,平时承担部分照料学员的工作,早上时叫学员们起床、洗漱,帮她们穿衣服、梳头发。吃完饭后和他们一起去中心上班,早上学员主要是做一下清洁工作。他们根据每个学员的不同能力和不同的特点分配不同的任务。做完工作后带他们到音乐是去休息一会儿,在音乐调理室利工作人员播放一些调理学员心理的轻音乐,引导学员们唱歌,同时音乐调理也为学员们提供了一种发泄情绪的方式,同时音乐室里还有各种体育器材,学员么饭后可以适当的做些运动。过了大概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又到了工作室了,学员们在这里可以喝点水、休息一会儿,还可以做一些训练工作。这里的中午饭是由老师做的,吃饭后就午休,三点钟起床。优势我们会带学员到周围的小区或是公园里玩,让他们多一些与周围人群接触的机会,增进他们适应社会生活,同时也可以加强社区的居民对他们的了解,能够接纳他们。 1 3 4 5 6 7 下一页
2、第二周
这一周我是在资源班实习的,资源班有两名老师,即时明老师和苗老师。班里有七名学员,他们都是八至十二岁的特殊孩子,本周是我第一次接触他们,所以这周的主要任务是协助老师的日常教学,此外我要用一周的时间来观察他们的行为习惯,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同时向老师学习一些处理这些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
在资源班我们平时八点上班,中午十一点半吃饭,下午两点半起床,六点半下班。在日常的教学中孩子们的课本都是根据他们自身的情况专门设计的,每个孩子的课本都是不同的。例如他们有一门课是“我的家庭及成长史”,书中有孩子自己各个年龄段的照片,还有他们家人的照片。再练习夹夹子的课堂上,老师会根据孩子不同的情况分发不同的夹子,让他们夹不同的东西,以此来锻炼他们的手部肌肉以及手的协调能力;还有玩小球的课程,及所有成员围成一圈,所有学员围成一圈,将纸球在桌子上推来推去,此课程是锻炼孩子手的抓握能力;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课程是撕纸片,老师给孩子拿一些报纸和硬一点的纸让孩子们去随意的撕,这是属于精细动作,是锻炼孩子手的协调能力和加强手部肌肉力量,此外,这节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撕纸游戏为孩子们提供一种发泄情绪的方式,通过我的观察发现这些孩子特别喜欢上这节课,喜欢撕纸。锻炼手的协调能力的课程还有穿纽扣。
在资源班,每个孩子都有一套自己的照片,里面有他们自己的相片,也有他们家人的。上课时,老师会让他们从这些照片中找出自己的,找出自己的爸爸、妈妈,并叫他们说出他们的名字。很多孩子没有自我认知能力,他们并不认识照片中的自己,课程中还穿插着教他们口语发音。
在这为期一周的实习中,我对这些孩子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与他们建立了很好的关系,能够理解他们的一些非言语信息。
此外我对资源班的课程设置及其目的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特殊孩子的老师,他们平常的言行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治疗性和目的性。其中老师们经常用的一个指令就是要求孩子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件事,这是一个经常使用的方法。如果孩子老是拖着不喝水,而在他又有能力能够把水喝完的情况下,老师就可以命令他在五个数内把水喝完,并开始数数,如果孩子再规定的时间内不能把水喝完就不能吃点心,若是完成任务了就可以给与一定的奖赏,这就是指令。时老师强调说,这个指令的发出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要确保孩子确实有能力完成这项任务,如果你已经输到第四个数他还没有完成任务,你可以适当的拖延一下时间,多数几个四或是增加数字之间的间隔。若孩子没有完成任务,则先前规定的惩罚措施一定要执行,相反,要是孩子真的完成任务了,你也一定要履行自己的诺言。这个指令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形成习惯,形成习惯后,一听到指令后就会意识到要去完成任务。
3、第三周
因为本周三是六一儿童节,所以我本周的任务是协助老师排练节目,我们班的孩子都是特殊孩子,药性其他班级那样去排练节目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我们班决定排练一个简单的“粘巴巴”,是由老师、家长、孩子一起来做的。此外,上场时我们班是骑滑板车上去的,我们班的孩子大部分都不会起滑板车,这两天我们就一直在院子里练习。我们不要求孩子们骑得有多好、速度有多快,只要他们每个人都努力去做了,即使是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这段路也是很棒的,我们注重过程,只要他们努力了,只要前进一小步就很棒。 1 2 4 5 6 7 下一页
此外我利用午休时间阅读了他们的评估系统,这套评估系统是他们从台湾引进的,他们用isp评估系统对每个孩子进行评估,通过评估来确定孩子在那一领域哪一方面比较弱势,之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一套个别化服务计划,即个案。这里面包含:服务需求评估摘要表、短期目标记录评量表、个别化拂去计划、长期/短期目标与评量记录表、生活品质评估表。其中生活品质评估包含九大领域:将抗生活、居家生活、社区生活、休闲生活、工作生活、情感社交生活、公民生活、学习生活、物质生活,每个领域都很详细。除了学员的个别化服务计划,班级还有一个整体的长期/短期服务目标。这次实习让我对特殊领域内个案的开展程序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一个服务计划的制定一定要经过严格科学的服务需求评估后才能提供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服务,才能让服务对象有质的改变。而反思一下我以前的实习或所设计的活动都是根据自己想象中服务对象的需要来制定计划,导致的结果是再付出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精力后,却仍不能真正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
4、第四周
这是我实习的最后一周,周一是端午节我们放假了,我周五就要坐火车返回学校了,因为买的是站票,所以周四就没去上班了,我一方面时觉得周四去幼儿园上班周五坐火车会累,另一方面是因为我想周四去中心那边看一下马灿的个案。就这样我这周周二、周三在幼儿园,周四、周五在中心上班了。
周二时,幼儿园来了一批志愿者,据说他们是郑州某一专科学校的学生,他们来了很多人,被分配到幼儿园的各个班级。我们班也来了好几个志愿者,他们这次来主要是教孩子们画画,一个志愿者负责一至两个孩子。我负责协助这些志愿者,因为他们对这些孩子的习性不了解,怕出现什么意外,特别时有个别孩子有抓人、掐人、咬人的行为。
下午我们上的课时穿纽扣,以此来锻炼他们手指。
周三上午我们带孩子到学校附近的小区玩,时老师告诉我说,带孩子们来小区一方面是为了让他们学会利用小区内的资源,让他们知道出了家庭和学校之外还有很多资源可以供他们利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加这些特殊孩子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
周四是我在中心协助老师辅导这些大学员的日常教学。
周五到中心上班时,我惊讶的发现资源班的老师带孩子来中心这边了,我真的很高兴,没想到在我离开之际还可以看到我呆过的所有成员,和他们一起度过我实习的最后一天,听老师资源班每个月来一次中心这边。他们所有的学员都在音乐调理室,我发现这些大学员和小学员的融合是一件非常有意思而且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平常时,在我们这些老师面前,这些大学员的表现就是一个孩子,他们实施需要老师的呵护和照顾,他们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而小学员的到来让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和责任感,在小学员的面前他们的表现是一个十足的成年人。它们摁下哦我们知道他们一样去指导、批评小学员,像成人一样抱着小学员,去哄他们,带他们去洗手、去上厕所。资源班的孩子总会把音乐调理室弄得乱七八糟的,那些体育器材满地都是,而这些中心的大学员们虽然有点烦了但还是总能够去收拾整理。我感觉他们的融合真的很有意义,他们的融合一方面可以给大学员提供一些主动成长的机会,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不再是小孩子,他们需要去承担责任;另一方面,这种融合也减轻了老师们的负担。 1 2 3 5 6 7 下一页
当然,在这种融合中不免会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说时间长了大学员会感觉吵,感觉烦。如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规避这些问题的话,我想大学员与小学员的融合一定会取得很要好的收效。
周五还是浩浩的生日,他爸爸买了一个大大的蛋糕,我们大家一起给他过生日,我们所有的老师和学员一起吃蛋糕,我感觉真的非常开心,我感觉上帝对我真的很好,这次实习他竟然给了我一个这么完美的结局。
四、实习总结与体会
这次实习是我经过了反复的思想斗争后才决定去的,因为去郑州路途很遥远、路费很昂贵、还要耽误一些学习时间,而且,在郑州我没有同学,没有亲人,有的只是一个比较聊得来的社工同仁。抱着对社工的信任,对实习的期望,我一个人孤零零的去了郑州,但实践证明我的决定是对的,这次郑州之行对我来说是值得的,通过这次实习,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对本专业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1、通过这次实习,我的实习目标我之前给自己制定的目标基本实现。
首先,我想通过这次是实习验证自己将来是否适合从事这一领域,通过这次实习更加坚定了我的社工之路,我认为自己很适合从事社工,我喜欢这种工作的人文环境,周围的同事友好、善良,工作中与服务对象的相处很愉快,我感觉我可以接纳他们,尊重他们,像对待正常人一样去对待他们。而且从我的性格来看也是比较适合这一领域的,我比较乐观、开朗能比较好的与服务对象沟通。
其次,我想体验一次完整正式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在这次实习中,我接触到了个案,对个案和团体再特殊领域中的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对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技巧有了更深的理解。
2、扎实的学好理论知识,并能与自己和周围他人相联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习专业知识特别是学习一些助人的方法和技巧时要与自身联系起来,将那些技巧运用在自己身上,这样专业知识才能学扎实,并且可以活学活用。在交流时,张老师告诉我,如果仔细想想,社工的很多专业技巧都可以用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例如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
这样才能把所学的知识掌握扎实,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3、对团体、个案有了新的理解。
之前我理解中的个案就是工作者运用社工的专业方法和技巧与案主进行一对一的对话,这次实习让我对个案在特殊领域中的应用有了全新的了解,对个案的整个流程有了整体的把握。这里的个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案主的一个个别化服务的具体方案。特殊领域中的团体也与普通群体中的团体有所不同,它比较注重成员对团体活动的参与,与其他成员的互动,较少有分享。
4、积极沟通并制定一个完整具体的实习计划。
社会工作特别强调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获取信息的关键。在对智障人士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初期,想通过介入纸张学员,与学员进行交流直接获取信息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们不善于交流,导致实习生要用很长时间来进行学员个人基本资料的掌握和评估,最好的方法时求助身边的工作人员,就所需要了解的情况请教,再结合自己的观察,对学员现状能力进行评估,从而再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学员的基本情况,根据需求展开工作。同时,在没有智慧藏服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实习生看问题很容易发上主观片面现象,如果能够得到实习老师的建议会有利于实习计划的制定和实习工作的进行。 1 2 3 4 6 7 下一页
在我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中,本来是要给自己制定一个实习计划,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制定实习计划,给自己留下了一些遗憾。实习中我主要是协助老师的正常教学和观摩学习,有很大的被动性,自己能够主动去做的比较少。不过这次实习让我认识到制定一份完整具体的实习计划的重要性。由于实习计划的存在,我们才能根据计划的步骤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的实施自己的工作,并在工作结束后对自己的实习进行评估和总结。
5、对志愿者活动的反思。
在我的实习过程中,幼儿园来过两批志愿者,一批时郑州某一专科学校儿童康复专业的大一学生,他们来着呆了有两个小时,主要是教孩子们画画,一个人负责一至两个孩子;另一批是来自社会上的志愿者团队,他们来主要是到各个班级给孩子们发一点糖,跟孩子玩一会儿。我不能否定他们服务的意义,可是我不得不怀疑他们的服务到底是满足了谁的需要?是孩子的还是他们自己的?这些志愿者只是偶尔来一次,每次只是呆一会儿并且每次来时并不只为某一特定的孩子提供服务,对这些孩子一点都不了解,又如何去开展服务?如何来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如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他们的服务又有什么意义?特别是对那个社团来说,他们给我最大个感觉就是乱,他们来了之后好几个人将孩子团团围住,就像哄动物一样去跟孩子玩。有些孩子看到这么多的哥哥姐姐来并且给他们带糖吃会很高兴,有些孩子则会讨厌这种嘈杂的场景。
这两次志愿者队伍的到来引发了我对“志愿服务”这个概念的深刻反思,当然我承认大学三年里我做过很多所谓的志愿服务活动,但我还是不得不反思这些所谓的志愿服务活动到底是在为谁服务?到底是谁帮谁?是志愿者帮助弱势群体减轻了困境还是那些弱势群体帮助志愿者实现了人生价值?
在大学校园里,这些志愿团体更是常见,当然也有很多是很有价值的。我们感觉那些志愿者很伟大,愿意拿出宝贵的时间来去帮助别人是很令人敬佩的,当我们自己去做志愿者时感觉自己很高尚,可是我们不妨反思一下,那些弱势群体再我们的帮助下到底有多大的改变?他们真能从中受益吗?我们所提供的服务是他们所需要的吗?这一连串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当然我不能否认绝大多数的志愿者还是很有爱心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人之所以愿意去做志愿者是想借此丰富自己的生活,让自己单调乏味的生活多些意义,多些存在的价值,让我们感觉自己的生活很精彩,这种想法也没有错,关键是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要选择正确的方式。也就是说,在我们决定去帮助别人时,要明确我们可以给服务对象带去什么,他们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的服务能否满足他们的需要。
我们不得不承认,志愿服务成了现代人证明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手段,成了空虚乏味者消遣的一种方式,我感觉很悲哀,为曾经的自己悲哀,也为那些所谓的“志愿者”悲哀。
当然我承认我上面的那些评论有些悲观,有些以偏盖全,有很多志愿服务还是很有成效的,他们长期的坚持坚持做志愿服务活动,与那些弱势群体结对帮扶,建立了亲密、友好的联系,我们相信他们的服务是有效的,是能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是能让他们真正受益的,因为他们的服务是长期、稳定的,他们了解服务对象需要什么,知道该如何去帮助服务对象,并且通过志愿服务他们能够让服务对象获得真正的成长。 1 2 3 4 5 7 下一页
如果我们真的想去做志愿者,发自肺腑的想去帮助弱势群体,我认为我们需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1) 服务对象需要我们做什么?
我们可以不用像机构那样用科学严谨的评估程序去评估服务对象的需要,但我们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与服务对象有关的资料,了解服务对象的需要和生活习性,以此来明确服务对象需要什么,这样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让我们的服务更有成效。
2)我们能为服务对象做什么?
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及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我们不妨制定一个完整具体的服务计划,来明确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根据计划来为他们提供服务,我们才能更有效的去帮助他们。
3)我们所做的是不是服务对象所需要的?
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服务计划或是想法与服务对象及其家人或服务机构进行协商,共同修订服务计划,计划的制定要征求服务对象的需要,这样我们的服务才能真正是服务对象所需要的。
此外,作为大学生,我认为如果我们是真心的想去做志愿者,我们服务的对象最好是固定的,不要经常更换服务对象,否则我们的帮助或许会在无意中给他们造成二次伤害,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痛苦。
1 2 3 4 5 6
第3篇 xxxx年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社工实习报告
一、前言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务性较强学科,实习在整个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社会工作专的实务性、操作性取向,在其专业教育目标中除了注重学生对专业概念与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而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依赖于经验的传递和在直接服务案主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工作经验和技巧的积累。而一门专业的诞生是要在专业服务功能获得社会肯定以后,才真正具有专业权威存在。或者说专业权威的最直接来源就是专业人员提供的服务能否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满足案主的需要,社会工作的发展仅仅具有理论体系还不足够,更重要的是通过专业教育的过程培养有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和理论、提供实际服务的人才。
因此,可以看出实习对于社会工作学生乃至整个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在解决了实习的必要条件之后,我们来讨论下实习的充分条件,怎样才能较好的完成实习工作,我们在实习过程中主要要完成哪些目标和任务。
1.实习的目标
实习作为整个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一部分,也具有自己的教学目标的。一般来讲,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具有如下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和思考社会工作中所包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掌握社会工作实践的基础知识,具备有效地介入个人、小组、组织和社区工作的技巧。在社会政策分析和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巩固和丰富知识与技巧。运用前人研究成果与自己所进行的社会工作思考和实践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本次实习的具体目标
本次实习作为学年实习,是巩固我们所学知识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对我们实践能力的一种锻炼。因此,我们有必要为自己在实习中设计出适合自己的具体目标。在综合自身及实习机构的特征后,我为自己整理出如下具体目标:
1)对实习自身的认知
了解实习对于我们专业知识和实务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习中加强对实习重要性的认知。
2)专业自主能力的提高
基于自身在社会工作实务方面的缺陷,认真参与实习中的各项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务能力。使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具有独立自主性、创造性的实务工作者,使自己不仅能计划、安排工作和解决问题,并可以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独特眼光思考、判断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培养自己的专业意识和专业价值观念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学生,我们需要把专业理念融入到我们的身体之中,使这种专业理念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不经意间得得到流露。这是一种我与理念的融合,而这种融合,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完成。实习作为一种实践的演练,是有利于我们内化专业价值观与专业理念的,能够培养我们对社会工作专业目标和价值观积极的认同精神,能够培养自己的专业意识和价值观念。
4)培养自己的调查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
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出决定的必经之路,只有在有充分的调研和思考之后,我们才能根据环境所给予的实际情况,做出我们的方案,从而为案主和服务对象提供有效的援助。那种拍桌子决议的方式是不适合社会工作自身的发展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研是促进社工发展的有效手段。同时,反思能力也是一名专业人员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在不断的反思和自我批判的过程中,我们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得到提升和升华。
实习是整个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必要环节,能够认清实习的,对实习形成正确的认知,将有利于整个实习活动的开展,因此,在上述中,强调了对实习自身的认知。
二、机构简介
儿童友好家园是“5·12”汶川大地震后,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及其他中国项目合作伙伴联合创建的对灾区儿童提供保护的综合服务机构。它主要借鉴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其他国家灾害和武装冲突后创立儿童友好空间/环境的基本经验,旨在为灾区儿童提供快速有效的保护,以保障儿童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力的实现。
儿童友好家园的服务对象为0至18岁儿童及其父母,亲属或其他照看人,也包括教师以及其他需要帮助的社区成员,面向成人开展的活动包括科学育儿知识、社会心理支持等方面的服务。儿童友好家园提供的服务应该是综合性的,一般包括卫生、保健、营养、教育、娱乐、运动、游戏、心理辅导及转介等。
我们此次实习的xx家园,位于xx市xx镇xx,在几个月之前才由板房迁往xx文化中心一楼。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该家园的机构情况:
1.家园概况。
首先,家园的人员管理方面。按照“儿童友好家园”前期工作要求,xx家园早xx年9月初选聘了家园的专职工作人员共三名,三名工作人员都为女性,两名高中毕业生均从事过幼教工作,一名中专学历(计算机专业),年龄分别39岁、36岁、29岁。三家园三位老师分别负责绘画和音乐、小型团体游戏和手工、阅读和体育活动。除了三位长期工作人员还有一名兼职老师,主要负责文档的管理等。
其次,活动场地及设施摆放方面。家园月前从板房区迁到文化中心,现在拥有两间活动室,总面积达200多个平方。活动场地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亲子活动区、阅读区、手工区以及体育活动室。同时在家园外墙布置有手工栏、绘画作品栏和活动照片展示区等,整个家园的环境比较温馨,具有家的感觉。
再次,活动开展情况方面。家园开园时间为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30,晚上18:30—20:30。家园的常规活动包括每周两次的小型游戏活动和每月一次的大型游戏活动。家园也会邀请一些老师和社会、心理学方面的大学生志愿者对特殊儿童及家长作一些心理辅导。同时,家园老师也会到xx镇所辖村小开展活动。
最后,儿童参加活动情况及影响效果方面。xx镇共有700多名儿童,来家园参加活动的有近400名儿童,经常来家园参加活动的有80多名儿童,其中年龄分布为最小的1岁,最大的16岁左右。而家园的工作也获得所有家长的好评,家园老师通过辛勤的工作,使很多灾害中受伤的小孩得到渐渐的恢复。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家长们对家园的信任,表现为他们可以把小孩独自留在家园而自己去上班或者工作。因此,家园在职责范围内,比较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对于所覆盖的人群,也产生了加大的影响,使他们在人文关怀方面的理念也得到极大的提升。
2.家园运行中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服务群体年龄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家园老师的要求较高。而家园老师多为志愿者身份,自身的理论知识背景不强,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较难受到理论所期望的结果。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邀请高校老师给家园老师开展相关培训,同时也可加强家园老师与大学生志愿者的交流和合作,共同促进。
2)家园服务设施的损坏和维护。由于家园的群体多为低龄儿童,因此对家园设施的毁坏情况比较严重,而家园老师则应该在平时的活动中,加入爱护设施的环节,同时,也应加强对设施的维护工作。
3)家园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因此项目为期三年,到xx年5月项目完结,家园则面临解散或者被其他社区组织兼并的威胁,怎么样发展出一条适合家园自身的转型之路,就成为家园所有工作者所面临的一大课题。而只有顺利完成转型的家园,才有可能在以后的发展中继续存在,继续以自身独特的方式为家园社区和案主提供专业服务。
对于家园基本情况的了解,是我们下一步工作开展的基础。
三、实习内容回顾
实习内容是本次实习的重中之重,下面将从三个部分回顾在实习中所做的工作。
1.对机构的调研。这一部分重要是弄清楚机构的概况和所面临的问题,以便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提供服务。这在上一部分“家园简介”中已阐述清楚,这里将不在敷述。
2.协助家园老师开展活动阶段,时间为6月28日至6月30日。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充当协作者的角色,主要完成的工作包括:布置家园外墙、6.30迎接领导检查活动。具体情况如下:
布置家园外墙。和家园老师一起布置家园活动室的外墙,使家园有温馨的家的氛围。我们把家园外墙分为四个区域:手工作品区、绘画作品区、活动照片展示区及快乐成长区,并用纸带和颜料对其进行布置,从而使家园整体上非常和谐温馨,容易被小孩所接受。
6.30迎接领导检查活动。为迎接省妇联黄主席前来家园视察工作,在家园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安排了四个小组活动:我有一双小巧手、萝卜回来了、撕纸游戏、体育趣味游戏。其中,由我负责“萝卜回来了”童话故事讲解和模拟游戏。活动中,有另外一位组员负责故事讲解,我负责动作模拟,故事完成后并带领小组组员对童话故事进行演练,使小孩的能力得到提升。
3.自主开展小组活动阶段,时间为7月1日至7月9日。在这个阶段,我们针对家园的实际情况,自主设计小组活动方案并完全实施。在家园老师的建议下,我们设计出主题为“我要上学了”的小组活动方案,其旨在同过小组活动的方式,使幼儿园结束的小朋友完成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学生的转变,主要的活动内容有:“我心中的小学生活”、“我和爸爸/妈妈有个约会”、“童声童在”、“理财进行时”、“开心每一天”。
“我心中的小学生活”活动,时间为7月1日下午。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组员间相互认识,初步说明我们开展小组活动的目的,引导小孩描绘他们理想中的小学生活,从而使他们形成初步的印象:我要成为小学生了。过程中我们玩了“水果大串联”和“找朋友”两个互动游戏,再做了“画我说”的游戏,让小孩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他们心中期待的小学生活,并引导他们进行了分享。
“我和爸爸/妈妈有个约会”活动,时间为7月3日上午。目的是让小孩有被爱的感觉,让小孩有爱的归属和心理支持,使他们感觉到来自家庭的温暖,通过家庭给与的爱,来促使小孩的转变。主要内容有:“找茬”游戏、“顶球赛跑”游戏、以及组员间的分享。
“童声童在”活动,时间为7月5日下午。目的是培养小孩和倾听能力,使之能够安静下来进行听课的训练。
“理财进行时”活动,时间为7月7日下午。目的是初步培养小孩的理财意识,主要内容有凑零钱游戏、分享零花钱用途、理财模拟以及组员分享等环节。
“开心每一天”活动,时间为7月9日上午。结束小组活动,巩固小组成果。主要内容有活动重现、旋转投篮游戏、小组分享、赠予礼物和结束小组等环节。
四、实习经验和感悟
通过为期12天的实习,我们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务能力上有都一定的提升,而对我们的专业成长都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具体表现如下:
1.专业实务能力的提升。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因为我自身之前的实务经验很欠缺,因此,在实际操作方面的能力不是太强。而本次实习中,我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开始学习带领小组活动,并收到预期的效果。在实践中,我们综合运用了“助人自助”的社工理念和合理整合资源的社工方法,这两个方面是社工必须秉持的基础,也是社工之所以为社工的基础。而对于其他的社工知识,我们也有运用到,比如同理、移情、同感等技巧。实际的活动,使我明白小组活动对个体康复和个体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功效。
2.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工作计划和执行都是团队一起来做的,这个过程中,我们组员间的默契和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在团队中,我们各自有自己的角色扮演,怎样在既能达成各自的预期又不伤害到整个小组的情况下完成既定的目标,就需要我们学会协调个人和小组的利益关系,找到一个平衡点,而能找出这个平衡点,也是一种能力的表现。同时,在小组过程中,小组的组员给了我极大的支持与鼓励。因为我没有带小组的经验,而他们在这方面比较丰富,因而在多数情况下,都是我来带小组,他们从旁给予协助。这样就使我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得到时间锻炼的机会,从而能够较好的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3.专业价值观念和理念的发展。实习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一个自我反思与评判的过程,而这种反思将有利于专业价值的内化和吸收。在实习中,通过实际的操作,也达到了价值内化的目的。对于课堂上所听到的理论和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明白其具体所指,那种纸上谈兵的学习态度是不利于专业发展的。然而,事实上,完全死板的遵照专业价值理念也不一定能够收到我们所预期的效果,例如,在小组的最后一节,队员陈龙华基于尊重的理念,邀请了一名之前参加过活动的但有点智障的孩子,但在小组开始的时候,却因为这个孩子的原因而使小组几乎无法开展。因此来说,对于我们所遵从的专业价值理念,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需要灵活地进行运用,这样才能我们的专业技能达到发挥。
4.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语言是一种艺术,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得掌握多种语言技巧,我们得学会与人沟通;自信是极其重要的,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自信,这会把我们领向成功的方向;在遇到棘手的问题时,我们必须不断丰富我们所学的知识,从中找到新的出发点,从而解决问题。
五、小结
如上,实习是我们课堂教育的延续,也是我们提升专业技能和价值内化的一种手段。怎样在实习的过程中协调与队员的关系,也是对我们个人能力的一种考验。通过为期两周的实习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4篇 大学生社工实习报告6000字
实习单位:郑州管城回族区xx福利幼儿园 实习时间:xx年05月 16日至xx年06月10日
一、实习机构简介:
该机构分为两部分,一个是郑州市管城回族区xx福利幼儿园,即该机构的主体部分,另一个是管城区奇色家园托养中心。
(一)管城区xx福利幼儿园
该幼儿园主要是做学前融合教育,即让普通孩子和特殊孩子以8:1的比例一起接受教育。园内有樱桃班2个,橘子班2个,苹果班1个,即小班、中班、大班,还有一个资源班、早疗班,其中资源班全是特殊孩子。每个班级配有三名老师,一名幼教老师,一名特教老师,还有一名生活老师。
(二)管城区奇色家园托养中心
1、中心的成立:xx智障青年职训中心于xx年3月在中国之友基金会的资助和台湾财团法人第一社会基金会的帮助下率先在河南为16岁以上的智障青年提供“家庭式”服务。
xx年7月,xx智障青年职训中心得到了西安“慧灵身心障碍者服务站”的帮助,把“社区化”的观念引入到服务中。
xx年8月,在省、市残联和区委、区政府的关怀支持下,成立了管城回族区奇色家园托养中心,为身心障碍者提供专业的、人本的“社区化家庭式”服务。
2、远景:让社会大众了解、接纳这群纯真无争的身心障碍者,给他们提供机会,平等参与社区建设,促进社会的平等融合。
3、使命:尊重身心障碍者,推广社区化服务模式,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和社会地位,促进社会和谐。
4、、服务目标:
1)培养身心障碍者的独立生活能力,让他们象普通人一样享受社交、娱乐、培训和就业的快乐。
2)引导大众正确地认识智障问题,为身心障碍者争取“平等机会、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
3)为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实习基地,以推动社工行业在中国的发展。
4)通过“社区化家庭式”服务模式的示范效应,为其他机构提供成功经验,推动非盈利机构的发展。
5、服务内容:
1)日间活动
日间活动站近500平方,通过评估学员的人际沟通、社会技能、居家生活、休闲生活、社区生活、实用学科、健康维护等八大领域的情况,为其设计个别化服务计划。利用社区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市场、公园、居民小区等)为智障青年提供小组活动和个别辅导,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学习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技能,帮助他们发掘潜能,增强自理自立能力,提高生活品质。
2)职业培训
音乐及戏剧调理室
让服务对象接受职业培训,主要是为中轻度智障青年提供职业技能训练。
从社会技能和清洁技能入手,通过评估学员的兴趣爱好、劳动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相关方面的情况。课程中融入手工制作、烹饪、艺术调理等内容,为他们参与社会工作做准备,重点培养其工作意识,工作人格和工作技能。
3)家庭式住宿服务
为更好的照顾智障人士,奇色家园在社区内租赁了一套293平方的复式楼,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居生活环境,由一位家庭妈妈和一位家庭助理与10名学员组成一个家庭,拥有与普通自然家庭相同的设备、设施和生活,增强学员与人相处及独立生活能力,享受家庭生活乐趣,使学员能够更好更快的融入社会。
但这些家庭并不封闭,经常安排学员走出去参加社区活动,如与邻居聊天、唱卡拉ok、回归大自然、购物等,从日常的生活训练、清洁服务发展到手工美劳、艺术调理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
二、实习目标:
1. 与有经验的一线社工交流,向其学习并寻求知指导;
2. 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接触学习社会工作领域新的知识内容并验证自己是否适合从事社会工作
3. 通过实习查漏补缺,知道自己该学什么,怎么学习更有效,更容易应用,使自己返校后可以有方向有目标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4. 通过实习积累经验,为今后的学习和找工作打下基础;
5. 调整认知心态,了解并学习智障服务的实务技巧
6. 体验完整正式的社会工作实习模式并从中有所收获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安排
我实习以周为阶段,共分四阶段,每阶段的具体实习内容如下:
1、第一周:
这是我实习的第一周,张金宝让我首先再幼儿园和职训中心都试一下,然后再决定要去哪实习。鉴于我身高比较矮,他建议我去幼儿园,幼儿园做的是融合教育,各班按照1:8的比例接收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职训中心是为事青年智障人士服务的,这里的学员都是十八周岁以上的成年人,主要是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第一天我是在幼儿园观摩学习的,我所在的大班共有三个特殊孩子,而且这三个孩子的程度都比较轻,我个人感觉与普通的学前教育差别很小,所以我感觉这里的环境并不适合我的实习;第二天我跟着张金保去了中心,这里的学员都是成年的特殊群体,昨天晚上我就已经和这些学员有过接触了,我们都住在寄养家庭里。在这里实习一天后我感觉还可以,相比幼儿园,这里的环境更适合我的实习,于是我决定要留在中心这边实习。而金保哥说这里的学员都是成年人,而我的身高有点矮,在这边不是很合适,他建议我去幼儿园的资源班,资源班的学员都是八至十二岁的特殊孩子,不过本周他们的老师都去广州参加培训了,孩子也都放假了所以让我下周去资源班,再我的要求下,他同意这周让我现在中心这边实习。
中心主要有三位老师:张金保、李利、王可,其中张金保老师时毕业于内蒙古工业大学的06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我感觉他在这方面悟性很高,实务做得很不错。在这一周里我的工作主要是协助老师们的日常教学工作。
中心配有一个寄养家庭,家庭位于离中心不是很远的紫光花园小区。家庭是学员们住宿的地方,从家庭服务模式的特色上来看,家庭服务的诠释就是“是让学员回到家庭这个真实的情景中去学习成长,提高个人认知,通过与家庭成员和社区邻里的相处锻炼与他人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来看,家庭服务模式从属于社会工作工作手法中的团体社会工作范畴,旨在以团体的力量推动个人成长。我也住在家庭内,平时承担部分照料学员的工作,早上时叫学员们起床、洗漱,帮她们穿衣服、梳头发。吃完饭后和他们一起去中心上班,早上学员主要是做一下清洁工作。他们根据每个学员的不同能力和不同的特点分配不同的任务。做完工作后带他们到音乐是去休息一会儿,在音乐调理室利工作人员播放一些调理学员心理的轻音乐,引导学员们唱歌,同时音乐调理也为学员们提供了一种发泄情绪的方式,同时音乐室里还有各种体育器材,学员么饭后可以适当的做些运动。过了大概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又到了工作室了,学员们在这里可以喝点水、休息一会儿,还可以做一些训练工作。这里的中午饭是由老师做的,吃饭后就午休,三点钟起床。优势我们会带学员到周围的小区或是公园里玩,让他们多一些与周围人群接触的机会,增进他们适应社会生活,同时也可以加强社区的居民对他们的了解,能够接纳他们。
2、第二周:
这一周我是在资源班实习的,资源班有两名老师,即时明老师和苗老师。班里有七名学员,他们都是八至十二岁的特殊孩子,本周是我第一次接触他们,所以这周的主要任务是协助老师的日常教学,此外我要用一周的时间来观察他们的行为习惯,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同时向老师学习一些处理这些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
在资源班我们平时八点上班,中午十一点半吃饭,下午两点半起床,六点半下班。在日常的教学中孩子们的课本都是根据他们自身的情况专门设计的,每个孩子的课本都是不同的。例如他们有一门课是“我的家庭及成长史”,书中有孩子自己各个年龄段的照片,还有他们家人的照片。再练习夹夹子的课堂上,老师会根据孩子不同的情况分发不同的夹子,让他们夹不同的东西,以此来锻炼他们的手部肌肉以及手的协调能力;还有玩小球的课程,及所有成员围成一圈,所有学员围成一圈,将纸球在桌子上推来推去,此课程是锻炼孩子手的抓握能力;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课程是撕纸片,老师给孩子拿一些报纸和硬一点的纸让孩子们去随意的撕,这是属于精细动作,是锻炼孩子手的协调能力和加强手部肌肉力量,此外,这节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撕纸游戏为孩子们提供一种发泄情绪的方式,通过我的观察发现这些孩子特别喜欢上这节课,喜欢撕纸。锻炼手的协调能力的课程还有穿纽扣。
在资源班,每个孩子都有一套自己的照片,里面有他们自己的相片,也有他们家人的。上课时,老师会让他们从这些照片中找出自己的,找出自己的爸爸、妈妈,并叫他们说出他们的名字。很多孩子没有自我认知能力,他们并不认识照片中的自己,课程中还穿插着教他们口语发音。
在这为期一周的实习中,我对这些孩子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与他们建立了很好的关系,能够理解他们的一些非言语信息。
此外我对资源班的课程设置及其目的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特殊孩子的老师,他们平常的言行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治疗性和目的性。其中老师们经常用的一个指令就是要求孩子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件事,这是一个经常使用的方法。如果孩子老是拖着不喝水,而在他又有能力能够把水喝完的情况下,老师就可以命令他在五个数内把水喝完,并开始数数,如果孩子再规定的时间内不能把水喝完就不能吃点心,若是完成任务了就可以给与一定的奖赏,这就是指令。时老师强调说,这个指令的发出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要确保孩子确实有能力完成这项任务,如果你已经输到第四个数他还没有完成任务,你可以适当的拖延一下时间,多数几个四或是增加数字之间的间隔。若孩子没有完成任务,则先前规定的惩罚措施一定要执行,相反,要是孩子真的完成任务了,你也一定要履行自己的诺言。这个指令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形成习惯,形成习惯后,一听到指令后就会意识到要去完成任务。
3、第三周
因为本周三是六一儿童节,所以我本周的任务是协助老师排练节目,我们班的孩子都是特殊孩子,药性其他班级那样去排练节目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我们班决定排练一个简单的“粘巴巴”,是由老师、家长、孩子一起来做的。此外,上场时我们班是骑滑板车上去的,我们班的孩子大部分都不会起滑板车,这两天我们就一直在院子里练习。我们不要求孩子们骑得有多好、速度有多快,只要他们每个人都努力去做了,即使是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这段路也是很棒的,我们注重过程,只要他们努力了,只要前进一小步就很棒。
此外我利用午休时间阅读了他们的评估系统,这套评估系统是他们从台湾引进的,他们用isp评估系统对每个孩子进行评估,通过评估来确定孩子在那一领域哪一方面比较弱势,之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一套个别化服务计划,即个案。这里面包含:服务需求评估摘要表、短期目标记录评量表、个别化拂去计划、长期/短期目标与评量记录表、生活品质评估表。其中生活品质评估包含九大领域:将抗生活、居家生活、社区生活、休闲生活、工作生活、情感社交生活、公民生活、学习生活、物质生活,每个领域都很详细。除了学员的个别化服务计划,班级还有一个整体的长期/短期服务目标。这次实习让我对特殊领域内个案的开展程序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一个服务计划的制定一定要经过严格科学的服务需求评估后才能提供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服务,才能让服务对象有质的改变。而反思一下我以前的实习或所设计的活动都是根据自己想象中服务对象的需要来制定计划,导致的结果是再付出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精力后,却仍不能真正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
4、第四周
这是我实习的最后一周,周一是端午节我们放假了,我周五就要坐火车返回学校了,因为买的是站票,所以周四就没去上班了,我一方面时觉得周四去幼儿园上班周五坐火车会累,另一方面是因为我想周四去中心那边看一下马灿的个案。就这样我这周周二、周三在幼儿园,周四、周五在中心上班了。
周二时,幼儿园来了一批志愿者,据说他们是郑州某一专科学校的学生,他们来了很多人,被分配到幼儿园的各个班级。我们班也来了好几个志愿者,他们这次来主要是教孩子们画画,一个志愿者负责一至两个孩子。我负责协助这些志愿者,因为他们对这些孩子的习性不了解,怕出现什么意外,特别时有个别孩子有抓人、掐人、咬人的行为。
下午我们上的课时穿纽扣,以此来锻炼他们手指。
周三上午我们带孩子到学校附近的小区玩,时老师告诉我说,带孩子们来小区一方面是为了让他们学会利用小区内的资源,让他们知道出了家庭和学校之外还有很多资源可以供他们利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加这些特殊孩子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
周四是我在中心协助老师辅导这些大学员的日常教学。
周五到中心上班时,我惊讶的发现资源班的老师带孩子来中心这边了,我真的很高兴,没想到在我离开之际还可以看到我呆过的所有成员,和他们一起度过我实习的最后一天,听老师资源班每个月来一次中心这边。他们所有的学员都在音乐调理室,我发现这些大学员和小学员的融合是一件非常有意思而且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平常时,在我们这些老师面前,这些大学员的表现就是一个孩子,他们实施需要老师的呵护和照顾,他们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而小学员的到来让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和责任感,在小学员的面前他们的表现是一个十足的成年人。它们摁下哦我们知道他们一样去指导、批评小学员,像成人一样抱着小学员,去哄他们,带他们去洗手、去上厕所。资源班的孩子总会把音乐调理室弄得乱七八糟的,那些体育器材满地都是,而这些中心的大学员们虽然有点烦了但还是总能够去收拾整理。我感觉他们的融合真的很有意义,他们的融合一方面可以给大学员提供一些主动成长的机会,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不再是小孩子,他们需要去承担责任;另一方面,这种融合也减轻了老师们的负担。
当然,在这种融合中不免会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说时间长了大学员会感觉吵,感觉烦。如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规避这些问题的话,我想大学员与小学员的融合一定会取得很要好的收效。
周五还是浩浩的生日,他爸爸买了一个大大的蛋糕,我们大家一起给他过生日,我们所有的老师和学员一起吃蛋糕,我感觉真的非常开心,我感觉上帝对我真的很好,这次实习他竟然给了我一个这么完美的结局。
四、实习总结与体会
这次实习是我经过了反复的思想斗争后才决定去的,因为去郑州路途很遥远、路费很昂贵、还要耽误一些学习时间,而且,在郑州我没有同学,没有亲人,有的只是一个比较聊得来的社工同仁。抱着对社工的信任,对实习的期望,我一个人孤零零的去了郑州,但实践证明我的决定是对的,这次郑州之行对我来说是值得的,通过这次实习,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对本专业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1、通过这次实习,我的实习目标我之前给自己制定的目标基本实现。
首先,我想通过这次是实习验证自己将来是否适合从事这一领域,通过这次实习更加坚定了我的社工之路,我认为自己很适合从事社工,我喜欢这种工作的人文环境,周围的同事友好、善良,工作中与服务对象的相处很愉快,我感觉我可以接纳他们,尊重他们,像对待正常人一样去对待他们。而且从我的性格来看也是比较适合这一领域的,我比较乐观、开朗能比较好的与服务对象沟通。
其次,我想体验一次完整正式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在这次实习中,我接触到了个案,对个案和团体再特殊领域中的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对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技巧有了更深的理解。
2、扎实的学好理论知识,并能与自己和周围他人相联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习专业知识特别是学习一些助人的方法和技巧时要与自身联系起来,将那些技巧运用在自己身上,这样专业知识才能学扎实,并且可以活学活用。在交流时,张老师告诉我,如果仔细想想,社工的很多专业技巧都可以用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例如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
这样才能把所学的知识掌握扎实,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3、对团体、个案有了新的理解。
之前我理解中的个案就是工作者运用社工的专业方法和技巧与案主进行一对一的对话,这次实习让我对个案在特殊领域中的应用有了全新的了解,对个案的整个流程有了整体的把握。这里的个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案主的一个个别化服务的具体方案。特殊领域中的团体也与普通群体中的团体有所不同,它比较注重成员对团体活动的参与,与其他成员的互动,较少有分享。
4、积极沟通并制定一个完整具体的实习计划。
社会工作特别强调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获取信息的关键。在对智障人士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初期,想通过介入纸张学员,与学员进行交流直接获取信息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们不善于交流,导致实习生要用很长时间来进行学员个人基本资料的掌握和评估,的方法时求助身边的工作人员,就所需要了解的情况请教,再结合自己的观察,对学员现状能力进行评估,从而再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学员的基本情况,根据需求展开工作。同时,在没有智慧藏服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实习生看问题很容易发上主观片面现象,如果能够得到实习老师的建议会有利于实习计划的制定和实习工作的进行。
在我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中,本来是要给自己制定一个实习计划,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制定实习计划,给自己留下了一些遗憾。实习中我主要是协助老师的正常教学和观摩学习,有很大的被动性,自己能够主动去做的比较少。不过这次实习让我认识到制定一份完整具体的实习计划的重要性。由于实习计划的存在,我们才能根据计划的步骤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的实施自己的工作,并在工作结束后对自己的实习进行评估和总结。
5、对志愿者活动的反思。
在我的实习过程中,幼儿园来过两批志愿者,一批时郑州某一专科学校儿童康复专业的大一学生,他们来着呆了有两个小时,主要是教孩子们画画,一个人负责一至两个孩子;另一批是来自社会上的志愿者团队,他们来主要是到各个班级给孩子们发一点糖,跟孩子玩一会儿。我不能否定他们服务的意义,可是我不得不怀疑他们的服务到底是满足了谁的需要?是孩子的还是他们自己的?这些志愿者只是偶尔来一次,每次只是呆一会儿并且每次来时并不只为某一特定的孩子提供服务,对这些孩子一点都不了解,又如何去开展服务?如何来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如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他们的服务又有什么意义?特别是对那个社团来说,他们给我个感觉就是乱,他们来了之后好几个人将孩子团团围住,就像哄动物一样去跟孩子玩。有些孩子看到这么多的哥哥姐姐来并且给他们带糖吃会很高兴,有些孩子则会讨厌这种嘈杂的场景。
这两次志愿者队伍的到来引发了我对“志愿服务”这个概念的深刻反思,当然我承认大学三年里我做过很多所谓的志愿服务活动,但我还是不得不反思这些所谓的志愿服务活动到底是在为谁服务?到底是谁帮谁?是志愿者帮助弱势群体减轻了困境还是那些弱势群体帮助志愿者实现了人生价值?
在大学校园里,这些志愿团体更是常见,当然也有很多是很有价值的。我们感觉那些志愿者很伟大,愿意拿出宝贵的时间来去帮助别人是很令人敬佩的,当我们自己去做志愿者时感觉自己很高尚,可是我们不妨反思一下,那些弱势群体再我们的帮助下到底有多大的改变?他们真能从中受益吗?我们所提供的服务是他们所需要的吗?这一连串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当然我不能否认绝大多数的志愿者还是很有爱心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人之所以愿意去做志愿者是想借此丰富自己的生活,让自己单调乏味的生活多些意义,多些存在的价值,让我们感觉自己的生活很精彩,这种想法也没有错,关键是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要选择正确的方式。也就是说,在我们决定去帮助别人时,要明确我们可以给服务对象带去什么,他们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的服务能否满足他们的需要。
我们不得不承认,志愿服务成了现代人证明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手段,成了空虚乏味者消遣的一种方式,我感觉很悲哀,为曾经的自己悲哀,也为那些所谓的“志愿者”悲哀。
当然我承认我上面的那些评论有些悲观,有些以偏盖全,有很多志愿服务还是很有成效的,他们长期的坚持坚持做志愿服务活动,与那些弱势群体结对帮扶,建立了亲密、友好的联系,我们相信他们的服务是有效的,是能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是能让他们真正受益的,因为他们的服务是长期、稳定的,他们了解服务对象需要什么,知道该如何去帮助服务对象,并且通过志愿服务他们能够让服务对象获得真正的成长。
如果我们真的想去做志愿者,发自肺腑的想去帮助弱势群体,我认为我们需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1) 服务对象需要我们做什么?
我们可以不用像机构那样用科学严谨的评估程序去评估服务对象的需要,但我们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与服务对象有关的资料,了解服务对象的需要和生活习性,以此来明确服务对象需要什么,这样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让我们的服务更有成效。
2)我们能为服务对象做什么?
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及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我们不妨制定一个完整具体的服务计划,来明确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根据计划来为他们提供服务,我们才能更有效的去帮助他们。
3)我们所做的是不是服务对象所需要的?
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服务计划或是想法与服务对象及其家人或服务机构进行协商,共同修订服务计划,计划的制定要征求服务对象的需要,这样我们的服务才能真正是服务对象所需要的。
此外,作为大学生,我认为如果我们是真心的想去做志愿者,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固定的,不要经常更换服务对象,否则我们的帮助或许会在无意中给他们造成二次伤害,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