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酷猫写作网
当前位置: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情况报告

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情况调研报告(5篇)

发布时间:2023-11-16 10:49:21 查看人数:73

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情况调研报告

第1篇 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情况调研报告

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情况调研报告1

按照区政协xx年工作要点安排,8月下旬,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全区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重点围绕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组织领导、劳动合同及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设等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汇总,结合平时对全区劳动关系掌握情况,形成调研报告。

一、全区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

近年来,区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部署,在健全劳动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改善企业劳动关系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企业劳动关系明显改善,总体和谐稳定。

就业服务方面:今年以来,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108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25人,其中,“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5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6%;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34人;举办就业培训10期,培训劳动者918人;为22名创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0余万元。

社会保障方面:截至xx年3月底,全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单位达到1128家,参保职工达到90328人。其中城镇个体参保44943人;实际缴费人数达到82682人,其中个体缴费人员达到44144人;今年一季度,征缴保费7361万元,支付养老保险待遇20836万元,对上级争取调剂资金13300万元,确保了全区4万余名离退休职工和遗属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4776人,征缴保费3282万元,支出4065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9388人,征缴保费371万元。工伤保险参保单位1105家,参保职工69934人,征缴保费269万元,支付工伤保险待遇289万元。生育保险参保单位972家,参保职工42188人,征缴保费160万元,支付生育保险待遇171万元。

劳动保障执法监察方面:制定出台了《**区关于开展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专项检查实施方案》,每年定期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打击非法用工、社会保险扩面维权及劳动保障督查等专项检查。xx年以来,共检查用人单位1069家,办理各类案件48件,责令用人单位补续劳动合同2430份、参加社会保险1620人、补发拖欠工资880万元。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方面:成立了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系统整合劳动仲裁和人事争议仲裁的职能,于xx年10月组建了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全区各镇、街道、开发区均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设立了基层劳动争议调解所,全区区域性调解组织实现全覆盖,开创了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新局面。xx年以来,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29起,时效结案率达100%,涉及标的额503.4万元。

劳动合同备案管理方面:努力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依托劳动用工网上备案信息系统,扎实推进劳动合同鉴证备案工作,动态掌握各企业劳动合同签订与解除情况,加强对企业裁员行为的规范和指导,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办理劳动合同签订备案3248份,其中新签1677人、续签1571人,办理解除、终止手续1503人次。

优化管理服务方面: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全局出发,系统规范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伤认定、退休审批、信访接待等管理服务机制,尽全力解除企业和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企业存在用工不规范、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不落实的问题,职工合法权益和健康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一是为降低用工成本,逃避缴纳社会保险和解雇职工的法律责任,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或不依法全面履行劳动合同。二是一些企业不能严格执行国家劳动标准,职工超时加班现象普遍,加班工资不能依法落实,休息休假权益得不到保障。三是一些企业劳动条件差,对劳动者缺乏必要的保护,尤其是一些高危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少,影响职工健康和安全。

2、工资集体协商推进难度大,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尚未普遍建立。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建立主要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形成劳资双方工资共决机制来实现,大部分私营企业还是企业一方说了算,一些普通劳动者考虑就业难的问题,不敢要求企业增加工资,导致普通职工工资增长缓慢,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与企业效益不相符合。

3、协调劳动关系组织和机制不完善,发挥的作用有限。从企业看,一些企业工会人员由于受雇于企业,在集体协商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时存在着不敢维权、不会维权的问题;一些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建立职代会制度,职工诉求渠道不畅,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一些企业党群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尤其是私营企业普遍处于涣散状态。

4、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量薄弱。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直接面向全区3000多家用人单位进行执法监察,为10多万劳动者提供维权服务,《社会保险法》的出台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工作范围进一步拓宽、监察任务更加深入、执法要求更加严格,在人员、经费、装备等方面无法适应日益繁重的监察工作需求。

三、对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劳动保障等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力度。

要严格依法办事,贯彻依法治国方针,树立法律法规意识,落实执行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工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发展企业文化,做好人文关怀,引导劳动关系朝着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方向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强化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力量高度重视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工作,形成合力,营造良好氛围。以中小企业、私营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的实施为重点,大力推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坚决纠正劳动合同不签订、社会保险不缴纳、劳动保护不落实、劳动标准不执行等侵害职工基本劳动保障权益的问题,促进企业依法用工,改善劳动关系状况。

(二)完善劳动争议预防、预警和调处机制。

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大力发展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完善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和工会法律援助制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让职工有尊严和体面的劳动,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三)努力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一是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拉升低收入职工工资水平。

二是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全面实施,建立企业劳资双方共决机制。

三是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为企业合理确定职工工资及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供依据。

(四)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伍和信息化建设。

在充实人员队伍的基础上,组建各镇、街道、开发区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实行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明确各级网格区的职责、任务,充分发挥基层网络的监管作用,变被动处罚为主动预防,将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解决在初始和萌芽状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信息化,健全完善企业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区、镇两级联网,保证信息全面、准确,为劳动保障执法监察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持。

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情况调研报告2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内容。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快速发展,我县劳动关系日益复杂。为推进和谐、新型的企业劳动关系的构建,2008年7月下旬至8月下旬,县政协成立以于春华副主席为组长的调研组,对我县企业劳动关系和谐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总工会等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采取座谈、访谈等方式,深入到灵溪、龙港、金乡、钱库、望里等镇的企业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今年6月底,全县共有登记在册的'各类企业5001家,其中民营企业2475家,从业人员12.89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

近几年来,县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比较注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开展了旨在规范劳动关系的“和馨行动”,先后出台了《苍南县企业欠薪预警处置办法》、《苍南县建筑业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办法》等文件;推行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多渠道地增加就业岗位;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查处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积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着力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规范了部分企业的劳动用工行为;创新劳动争议调解机制,解决了一些重大劳动争议和群体性突发事件;发挥工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支持工会依法维权,促进了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实施“同城待遇”政策,对外来员工子女实行义务教育和教育助学凭证制度。

许多企业尤其是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在提高员工工资待遇、改善劳动生产条件、丰富员工文化生活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如为员工缴存住房公积金、组织优秀员工休假旅游等,营造了待遇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的良好氛围。天信仪表集团等12家企业在年度书面审查中连续三年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核定为a级单位,3家民营企业被评为2007年度苍南县和谐活力企业,为树立苍南企业形象、构建我县和谐劳动关系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二、主要问题

我县多数企业建立时间较短、生产经营条件较差、员工流动性较大、用工体制机制和社会保障尚不完善,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影响着我县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劳动用工不规范,劳资纠纷仍然高发

近几年我县劳资纠纷案件仍然居高不下,这主要是由于用工不规范造成的。一是用人单位管理程序不规范。多数用人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缺少职工代表大会和全体职工讨论通过或公示告知劳动者的民主程序,有的内部管理制度甚至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二是劳动合同签订率偏低。截至2007年底,全县职工劳动合同签订人数为75072人,签订率仅为58.2%。据统计,2007年因未签订劳动合同引起的劳资纠纷案件共55件,约占劳资纠纷案件总数的13.4%。三是劳动时间普遍过长。职工休息权、休假权等权益得不到保障,超时工作普遍存在。企业事先不征求工会和职工的意见,要求职工加班加点。还有些实行计件工资制的企业主随意提高定额标准,使职工为完成工作任务不断加班。如陶瓷、棉纺等民营企业职工为完成生产任务,没有节假日,每天工作时间都超过法定标准,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四是劳动报酬不合理。农民工工资偏低,增长缓慢。苍南县70%以上的企业员工月收入800至1000元,为2006年度全县职工平均工资的57%至70%之间(超时加班工资不计算在内)。企业拖欠员工工资现象仍时有发生,有的用人单位为了控制员工,当月工资下月发放,或者每月仅发少许生活费。2005年以来,每年发生的欠薪案件多达230件,欠薪总金额达1300多万元,其中县劳动保障部门共追回被拖欠克扣的工资达1200多万元。

(二)社会保障扩面难,职工社会保险参保率较低

按照《劳动法》规定,凡是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职工都应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目前全县仅有3029家企业办理了社会保险登记,实际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职工分别只有32090人、28667人、31305人、70064人、29622人,分别约占全县从业人员的24.9%、22.3%、24.3%、54.4%、23%。数据表明,我县社会保险参保率明显偏低,社会保障覆盖面狭窄,不利于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同时,企业对社会保险意识淡薄,部分企业主能拖则拖,部分职工也只讲眼前利益,不愿拿出个人应缴部分。我国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险费征收额度不统一,社会保险关系异地转移难以实施等因素,也都增加了社会保险扩面工作难度。

(三)劳动保障监察力量薄弱,职工维权不到位

我县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力量相对薄弱,核定编制为10人,虽下设五支监察中队,但与各劳动保障所合署办公,并未明确专门从事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人员。目前在举报投诉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现有的劳动保障监察力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不利于预防或及时有效纠正用工违法行为。全县多半民营企业未成立工会组织,有设立工会的企业大多是股东兼工会主席或企业主聘请工会主席,难以代表职工利益发挥维权作用。县劳动仲裁委员会和乡镇工会组织、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建设滞后,维权工作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不良,生活环境较差

我县大部分中小企业厂房拥挤、设备相对落后,劳动防护设施严重欠缺,安全生产隐患较为严重。特别是有的再生棉纺、制革等企业,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很差,极容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如望里再生棉纺行业生产设施十分简陋,消防安全隐患多,职工包括不少女职工都在十分闷热、阴暗的环境里长时间作业,劳动条件十分恶劣,工伤事故频发,2007年该镇就发生339件的工伤事故。在生活环境方面,大部分企业无职工宿舍,员工只能自行租住民房,往往十几人合住,不少外来员工还租住在一些临时搭建的简易棚屋,卫生环境不良,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

(五)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劳动者自身素质偏低

近几年,我县非公企业发展较快,一方面这些企业经营者大多没有接受经营管理和法律法规培训,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或国家政策所知不多,导致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我县产业层次总体不高,大部分企业员工属普工,文化水平较低,法律知识贫乏,不少员工不顾劳动合同的约束,随意跳槽,造成劳资关系的紧张。职工自我维护意识较弱,相当一部分员工不清楚企业是否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什么途径和手段来维护合法权益,制约了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我县劳动关系尚不够和谐的现实,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研究对策措施,形成社会合力,推动民营企业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调研组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法律法规宣传

《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仲裁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于2008年先后实施,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基础和保障,县有关职能部门应认真组织实施,利用新闻媒体、法规培训、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通过法律进企业、进农村等多种途径进行广泛深入宣传。一是全面、正确阐释《劳动合同法》条款内容,减少社会各方可能产生的认识歧义,消除某些误解;二是在强调依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同时,多宣传员工与企业双方的平等权利与义务关系;三是狠抓教育培训。通过加强岗前和岗位培训,严格实行劳动上岗证制度,分批分层次地对企业主、员工和“准员工”进行劳动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其法律法规水平。四是建立健全企业用工和员工劳动诚信制度和机制,抓紧建设信息网络,定期公布企业用工和员工劳动违法违章信息。督促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增强全社会的劳动保障法制观念,形成自觉依法用工和依法劳动的良好习惯,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规范化、诚信化建设。

(二)规范劳动用工和健全三方协商机制

首先要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为主,工会组织和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协调,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合同,规范劳动合同内容,加强对劳动合同订立、履约情况的劳动保障监察,同时,鉴于我县企业同行业同区域间用工情况差异较大,建议有关职能部门支持工会推进行业工会组织建设,扩大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协商范围。其次要督促用人单位依法建立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再次要加强对企业劳动工时制度的监管,严格审查不定时工作制、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确保劳动者的休息权和休假权。

强化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企业家协会分别代表政府、工会、企业三方组成劳动关系协商调解机制,规范“三方机制”工作程序和内容,推动乡镇建立“三方机制”组织机构,推动其经常开展实质性工作,使之真正发挥劳动关系矛盾中减压阀和稳定器的作用,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三)改善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

要不断完善职工工资的保障制度和长效机制建设。在健全欠薪应急周转金、建筑业工资支付保证金、农民工记工考勤卡等工资保障制度的同时,借鉴外地成功做法,从企业工会费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企业工资纠纷突发时应急资金,以提高应急资金储备量;继续探索建立推行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惩戒、救济保障“四位一体”的劳动保障监察长效新机制,如建立租赁企业、装潢、装饰行业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

要以非公企业就业人员参保工作为重点,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有关职能部门应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加强对非公企业养老、工伤、医疗等保险费的征收力度。强化各有关单位责任,督促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将工作绩效与奖金、评优评先挂钩;督促乡镇政府加强对社会保障工作的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并把社保工作纳入乡镇政府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督促企业积极投保,把社会保障工作列入工业经济考核责任制,并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四)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力量

一是充实劳动监察力量,建立健全劳动监察组织网络。建议县政府增加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人员编制,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调整劳动监察人员结构,加强劳动监察中队建设,将劳动保障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通过“网格化”全覆盖式监管,及时掌握企业用工、劳动保障等动态,确保劳动监察工作监督有力、执法到位。借鉴温州鹿城、龙湾等地经验,通过招聘劳动保障协管员的做法充实基层监察队伍,增强监察力量。二是严格执法,创造良好的依法维权环境。劳动保障部门要对各种非法的劳动用工行为和严重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事件,及时查处并落实执法责任。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支持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的依法维权工作,督促用人单位依法用工,按时支付劳动工资和社会保险福利,督促各类企业重视安全生产,为职工提供符合规定的劳动生产环境。三是支持各级工会健全组织,发挥法律赋予的职责。切实发挥代表、维护、监督职能,积极推进企业依法建立有关制度,建设凝聚人心的企业文化,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要以工会为主导,由劳动者、工会、企业共同协商解决内部个别劳动争议。

(五)努力创建劳动关系的和谐环境

县、乡(镇)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工作的领导,把它放在我县经济社会全局的重要位置,摆上议事日程。有关职能部门要以服务企业为中心,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建立长效机制,为企业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要全面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定期评选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推进构建工作的深化和发展。

加快城乡公共设施建设,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和员工劳动的外部环境。要因地制宜建设廉租房,并出台政策鼓励和促进各类企业高度重视并采取多种渠道妥善解决员工住宿问题,不断改善员工居住条件。要加大公共服务项目的覆盖面,研究解决工业区交通难和企业员工看病难问题,要研究解决外来员工子女入学人数不断增多带来的实际问题。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作风建设,开展“政企联动,攻坚克难”为主题的企业服务年活动,着力创建温馨、优质的服务环境,不断开创我县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工作的新局面。

第2篇 某省全面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工作报告

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是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去年以来,我省在总结一些地区试点的基础上,从xx实际出发,全面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

改革开放以来,xx从一个资源小省发展到经济大省,民营经济是重要的推动力。多年来,我省一手抓民营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其市场竞争主体的作用,一手抓民营经济规范,引导其守法诚信经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使民营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企业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但是,我们也深深地感到,xx的所有制结构以及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劳动者结构的日趋多样化,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任务十分艰巨,尤其在民营经济比重高、中小企业数量多、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区和行业,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不到位,劳动合同短期化趋势明显;部分企业工资支付不规范,农民工工资偏低,工资拖欠时有发生;一些企业劳动条件比较差,超时加班加点现象普遍;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偏低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我省结合专项工作,分别就劳动用工管理、企业工资清欠、社会保障扩面等重点问题开展专项检查、专项治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些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从建立完善长效机制着手,把发展新型劳动关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认识到开展创建活动不仅是企业加强管理、依法经营、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提升素质、转变增长方式、实现新飞跃的具体举措,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去年年初的省政府与省总工会联席会议上,我省对创建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吕祖善省长亲自进行部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加强对这项活动的组织领导,省政府还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和12个省级单位负责人组成的xx省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这项活动的组织领导。同时,将创建活动纳入《xx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作为'平安xx'建设的内容进行考核。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省各地积极行动起来,各市县普遍成立了由党委或政府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创建活动形成了领导重视、认识统一、部门联动、上下共创的工作氛围和工作机制。

二、结合实际,注重创建活动的实效

根据省政府和省总工会联席会议研究的意见,省政府组织省总工会、劳动保障厅等部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于xx年4月印发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意见》。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为重点,推动企业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依法完善经营管理,规范劳动用工,健全诚信体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创建活动所确定的原则力求体现xx实际、企业特点、重在参与、重在提高的特色。

(一)坚持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我省在制订《意见》时就明确提出,创建活动必须贯穿于企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不是仅仅为了树立几个典型,而是企业必须履行的责任;不仅条件基础好的企业要积极参与,基础薄弱、问题突出的企业更要作为一项硬任务。对此,要求创建活动要面向全体企业,第一年企业参与面也要达到一定的量,通过'量'的扩大,推动'质'的提升;在步骤上,则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由各地根据企业类型、企业规模,制订创建活动的规划,分步组织实施,力求做到推进一批、见效一批。各地在创建活动中,有的采取先重点企业、后一般企业的办法,有的则采取先培育典型、后带动面上办法,不拘一格,较好地推动了企业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

(二)坚持实事求是,公正公平

由于企业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劳动关系的基础和现状差距很大。从我省情况看,国有、集体企业和大中型企业比重高的地区劳动关系的基础相对较好,而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比重高的地区则问题相对较多,这给创建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标准定的过高,多数企业难以达到,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折;标准定的过低,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则缺乏压力和动力,达不到创建的目的。为此,我省采取分级、分类制定标准的做法:分级就是由各地根据企业现状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允许市与市、县与县之间有差别;分类就是由各地根据不同行业制定标准,允许制造业、服务业之间有差别。采取分级分类的办法,使处在不同起跑线上的企业都能够参与到'竞赛'中来,使企业努力的程度和改进的实效能够得到公正公平的评价。

(三)坚持注重实效,促进发展

开展创建活动的目的是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落实到具体企业,创建活动则必须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出发点,才能使创建活动取得实效,避免流于形式。在创建内容上,突出把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定责任,如劳动合同、工资支付、社会保障、劳动条件、安全生产等方面问题作为创建活动的主要内容,同时兼顾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使创建活动内容看得见、摸得着、可参与、能监督,并要求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检验创建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志,努力做到每年有进步、有突破。在考评方式上,一是将职工满意作为主要评价标准,要求企业在自评时,自评组成员中工会和职工代表人数不少于自评三分之二;二是实行一票否决,凡企业发生非法使用童工、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因违反劳动法而引发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的,一律取消其评优资格;三是将创建活动的结果与企业和企业家评选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状、五一劳动奖章等挂钩,以强化企业特别是企业经营者搞好和谐劳动关系的责任。

三、齐抓共管,营造创建活动的浓厚氛围

创建活动涉及权益保障、民主管理、工会建设、技能培训等方方面面,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我省在原有三方协调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工会牵头、部门联动开展创建活动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机构健全、联系职工紧密、活动载体丰富的特点,由工会负责创建活动的牵头和组织工作,并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能,加强部门协作、配合,把创建活动十个方面内容的考核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既强化了部门责任,又加强了部门指导。同时,各地都建立了工作制度,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或联络员会议,通报情况,交流工作,研究问题,基本做到了纵向联动、横向配合的工作格局。为增强企业创建的主体意识,我省积极创新活动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方式引导企业和职工积极参与。省综治委、省劳动保障厅、省总工会联合举办了以'创建和谐企业,促进经济发展'为主题的综合治理进民企论坛,并在xx在线开辟了'与网民互动'专栏,开展宣传,解答问题。省领导小组在总结各地创建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举办了'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研讨会',通过专家辅导、部门介绍、企业家谈体会,阐述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必要性。不少企业还主动把社会责任建设结合到创建活动之中,公开向社会作出保障职工权益、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共建共享的承诺,既丰富了和谐企业的内涵,也增强了创建活动的实效。宁波市雅戈尔集团等18家企业在宁波日报上向全市企业发出了'承担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和谐劳动关系、诚信守法和感恩时代回报社会的责任'倡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治建并举,着力构建创建活动的长效机制

开展创建活动一年多来,我省一方面从维护劳动者合法益入手,认真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从建立长效机制着眼,制定和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5.34万家企业、96个工业园区开展了创建活动,有的市县创建企业已基本实现全覆盖。着重开展了四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

从去年开始,我省组织实施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将劳动合同制度实施工作纳入市县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今年重点部署开展建筑业、旅馆业、餐饮业实施劳动合同制度,以解决这些行业劳动合同签订低的问题。针对xx区域经济特点明显的实际,大力推进民营中小企业签订区域性、行业性的集体合同,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到去年底,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备案的集体合同共5.97万份,涉及企业12.9万家,全省纳入劳动保障部门重点监管企业的在岗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已达89%。

(二)完善基层三方协调机制

在建立完善省、市、县三方协调机制的基础上,从去年起加快了向乡镇(街道)的延伸。目前,全省已有860个乡镇(街道)建立了三方协调机制,基本形成了'主体协商、三方指导、政府调控、依法规范'的工作格局,强化了对农村中小企业劳动关系的监督管理,提高了调处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效率。

(三)开展劳动用工专项治理

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已连续7年开展了以规范用工行为和劳动合同为主要内容的'春雷行动'、以查禁非法使用童工为主要内容的'春苗行动'、以清理拖欠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春雨行动'。在专项整治中,通过舆论宣传、明查暗访、联合检查等方式,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去年,全省共查处各类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案件4.19万件,追讨清理被拖欠工资4.2亿元,查处清退童工968名,取缔非法职业中介615个,补签劳动合同69.6万份。专项行动的开展,为创建活动的深入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劳动关系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和实施社会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三位一体的大社保体系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涵盖劳动关系的政策法规。为完善政策,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仅去年省政府连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务工人员服务和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工作保险的通知》、《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社会保险费五费合征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意见》等9个政策文件,对建立新型劳动关系和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我省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工作进展还不够平衡,不少热点难点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特别是在创建活动内容、形式、方式方法上,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创新。下一阶段,我们将根据这次会议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回顾总结去年以来的工作,虚心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深化和完善创建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着力解决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推进建立新型的劳动关系,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第3篇 供电企业协调劳动关系调研报告

首先,非常感谢潍坊、安丘两级总工会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样一次机会,汇报工作,交流思想。下面,根据这次调研提纲,结合我公司实际,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一下,请批评指正。

一、公司基本情况

我公司是中(一)型供电企业,主要担负着安丘市直企事业单位和23个镇、街办及1388个村、106万人口的供电任务。下设10个管理部室、3个生产运行单位、23处供电所、43个电工组、3个股份制企业(开元实业、工程公司、青凯电缆)、1家公用热电厂,总资产4.46亿元。境内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6座,35千伏变电站21座,全部实现了无人值班,主变总容量45万千伏安,10kv及以上输配电线路2553公里。供电能力38万千瓦,日最高负荷13万千瓦,年供电量达到8亿千瓦时。

近年来,我公司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突出管理、发展与民主三大主题,每年办成十件大事,公司总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公司已建成了覆盖所有变电站、供电所的光纤通信网络,在全省县级供电企业中第一个实现了与省电力集团公司办公自动化联网,内部行政电话实现了全省系统内直拨,调度自动化管理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变电站全部实现无人值守。占地700余亩电力多产项目区已初具规模,投资3.5亿元建设了大豆蛋白纤维、绿色板材、电线电缆、电器生产与安装等4大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8亿元,实现利税1.5-2亿元。公司连续9年保持了“省级文明企业”称号;连续3年被潍坊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连续4年被潍坊电业局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委”称号,连续5年在安丘市行风测评中荣获第一,连续2年进入潍坊市工业企业50强。2023年被安丘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行风免评单位。公司先后被授予“国家一流县供电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国家一级企业”、“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等称号;被市公司授予2023年度“农电系统先进企业”、“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被安丘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行风建设免评单位和“先进企业”等称号。公司工会被授予“山东电力一流县供电企业工会”和“山东电力先进县供电企业工会”等称号。

今年1-5月份完成供电量3.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8。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82亿元,上缴税金755万元,实现利润370万元。公司被山东省总工会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被省集团公司授予“无违章县供电企业”先进单位;被市公司授予“潍坊农电系统先进企业”、“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

二、企业用工情况

现有职工757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287人,占38,工程技术人员478人,占63,____党员287人。企业与职工全部签订了劳动合同,职工收入实行了岗位技能工资,每月一考核兑现;同时为职工缴纳了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限种,切实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企业民主管理情况

一是切实发挥职代会作用,为职工参政议政搭建平台。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两次职代会,讨论研究关系企业长远发展和职工普遍关心的重大事项;对于临时性的重大事项,也通过及时召开代表小组长联席会或职代会来讨论解决。同时,先后制定了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实施细则》、《代表提案工作细则》、《大会决议产生与落实工作细则》、《联席会议制度》、《专门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等多项基本制度,强化对职代会决议与提案的督办落实,从制度上保障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促进了行政工作的顺利进行。如:去年围绕“集资并购市热电厂”的问题,我们专门召开了一次职代会,专题研究集资并购市热电厂的事宜,通过分组讨论和充分酝酿,通过了大会决议,统一了代表们的思想,为电厂改制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会后,职工们集资踊跃,超额36万元完成了任务。

二是严格公开程序与事项,不断深化厂务公开。继续深入推行厂务公开制度,倡导职工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坚持把厂务公开作为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确保企业改革发展的大事来抓,建立了完善的组织运行机制,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使厂务公开工作实现了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运作。坚持将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评价权放给职工代表,每年2次评议,评议结果作为考核、奖惩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在职工住房建设与分配上,坚持让职工来拍板,体现大多数职工的意愿。通过全面推行厂务公开制度,加强了企业决策的民主化,落实了职工的参政权、议政权和知情权,树立了领导班子的良好形象,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广大职工非常满意。

三是推行民主监督制度创新,拓宽厂务公开工作渠道。在民主监督方面,我们以厂务公开为重点,不断深化创新。充分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过电子邮件、公共信息和

在“公告板”内设立“厂务公开”专栏,对所有应公开的内容及时分类公开。同时把厂务公开作为各单位重大决定前的必经程序,规定各单位在向公司提报设备购置或投资计划之前、向上级推荐评先树优指标之前、向公司提高重要典型和材料之前,必须在本单位进行公开和民主讨论,使监督的关口前移,有效避免了问题的发生。

四、签订集体合同情况

我公司的集体合同开始签订于1996年8月9日,随后,每三年修订续签一次,每年职代会都对集体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审议。为使集体合同切实履行好,公司先后成立了由公司代表和工会代表联合参加的平等协商委员会,建立健全了公司集体协商制度;成立了集体合同监督检查委员会,对集体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提交平等协商委员会进行集体协商,妥善解决。

我们认为,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建立企业自主协调劳动关系机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整企业劳动关系的内在要求,对于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局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农民工的使用情况

我公司的农民工使用主要是以农电工形式。根据国家关于“农电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部署要求,自2000年开始,我们通过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的形式,从过去的村电工中录用了部分人员从事农村的用电管理工作,由我公司直接发放工资。截止目前,我们共使用农电工842人。对这部分人,我们都依法签订了用工合同,工资实行基本工资 浮动考核工资的方式,每月考核发放一次。同时,我们早在2002年时,就为农电工投入了养老保险和意外伤害险,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但是,针对农电体制改革后,农电管理成本上升售电利润下降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通过裁减冗员来保证农电工的收入,不断提高他们的待遇。

六、职业培训与富余人员的安置情况范文先生版权所有

坚持岗位培训与技术比武相结合,重视并加强了职工的职业培训。为此,公司及时制订了《人才发展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成立了专门的教培中心,及时对各类人员进行培训,并选派有关人员参加国网公司、省集团公司和市公司及其它业务部门的培训。坚持每年举行一次技术比武,选树业务骨干与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努力建设学习创新型组织;公司被授予“潍坊市a级学习创新型企业”称号。

在全力抓好供电主业的同时,我们还通过牢抓招商引资机遇,大力发展多经产业,安置富余人员,实行减人增效。2023年,公司实现多经销售收入1.09亿元,多经利润首次过千万,从业人员达276人,初步形成了以开元实业、电力工程、青凯电缆三个股份制公司为赢利主体的多经发展格局。

七、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状况

由于我们一直大力推行厂务公开,一直充分发扬民主,一直积极为职工民主管理与监督搭建平台,再加上企业工会积极发挥沟通作用,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处理得非常融洽,未发生劳动纠纷。

八、协调和处理劳动关系方面的措施范文先生版权所有

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让职工无话可说。只要行的正,坐的端,工作透明度高,严格按制度办事,职工满意度就高,矛盾与纷争就少,内部关系就好协调处理。

二是畅通反映问题的渠道,让职工有问题就说。一方面,公司提出“职工不能越级汇报工作,但是可以越级反映问题”,这就使矛盾与问题能及时反映到领导那里,以便及时研究解决。另一方面,坚持每月组织一次职工思想状况调查,每季度组织一次综合分析,及时发现职工自身问题和影响稳定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和反馈。反映问题的形式也多样,可以面谈,可以发手机短信,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可以书面或信函。

三是多方引导,发动职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重大事项的决策,关系职工切实利益的事情,都通过职代会来审议表决;重大制度的制定,都尽可能多的提前让职工参与讨论,通过这些审议与讨论,赢得彼此理解,统一职工思想,提高决议与制度的执行力。

九、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现代企业的竞争核心在于创新,而创新和变革的动力在于人。因此,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员工工作的潜力,是摆在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面前越来越突出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要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全心全意依靠职工,使劳动者真正当家作主,这是调动职工积极性根本所在。

二是要把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作为制定各项政策的出发点。企业管理的对象是人,人的思想情绪直接影响着其工作的积极性,企业多给职工一分关心,职工就会增加十分的热情。要重视企业的感情开发,充分肯定每个职工的个人价值,为他们价值的自我实现创造条件。

三是要关心尊重职工。在日常工作中,要定期不定期地抽出时间深入车间、班组,了解职工的实际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把组织的关心、爱护之情送到职工的心坎上。要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对好的建议和意见不但要及时采纳,而且要给予奖励。

四是要建立完善有效的综合激励机制。要改革传统的激励机制,特别是传统的物质激励模式,建立能够激活员工活力的新机制,真正地实现物有所值,劳有所获。要树立“人人都是人才”的新观念,利用每个人的长处,并为其成材积极创造条件,还要及时进行精神激励,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十、工会组织情况

我公司工会下设8个专门委员会,建立了4个基层分会,下设54个工会小组,职工入会率达99.5。近年来,公司工会充分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履行工会各项职能,坚持每年举行一次较大规模的运动会,还不定期举办专项文体比赛(截至目前,公司已成功举办了三届职工运动会和两届职工趣味运动会),极大地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活跃了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了职工情操,团结凝聚了职工,促进了企业发展。

对上级工会的评价:近年来,我们安丘市总工会紧紧围绕于、服务于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协调企业与工会、职工与企业等各方面的工作,创造性地指导基层工会开展工作,为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企业都感觉到我们的总工会不仅是全市广大工人的家,也是我们企业的家。

总之,通过这次座谈会,我们不仅交流了经验,提高了思想,而且对指导我们今后更好地处理企业与工会、与职工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凝聚职工加快企业发展必将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4篇 关于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全区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

近年来,区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部署,在健全劳动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改善企业劳动关系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企业劳动关系明显改善,总体和谐稳定。

劳动合同备案管理方面:努力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依托劳动用工网上备案信息系统,扎实推进劳动合同鉴证备案工作,动态掌握各企业劳动合同签订与解除情况,加强对企业裁员行为的规范和指导,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办理劳动合同签订备案3248份,其中新签1677 人、续签1571人,办理解除、终止手续1503人次。

优化管理服务方面: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全局出发,系统规范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伤认定、退休审批、信访接待等管理服务机制,尽全力解除企业和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企业存在用工不规范、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不落实的问题,职工合法权益和健康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一是为降低用工成本,逃避缴纳社会保险和解雇职工的法律责任,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或不依法全面履行劳动合同。二是一些企业不能严格执行国家劳动标准,职工超时加班现象普遍,加班工资不能依法落实,休息休假权益得不到保障。三是一些企业劳动条件差,对劳动者缺乏必要的保护,尤其是一些高危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少,影响职工健康和安全。

2、工资集体协商推进难度大,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尚未普遍建立。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建立主要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形成劳资双方工资共决机制来实现,大部分私营企业还是企业一方说了算,一些普通劳动者考虑就业难的问题,不敢要求企业增加工资,导致普通职工工资增长缓慢,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与企业效益不相符合。

3、协调劳动关系组织和机制不完善,发挥的作用有限。从企业看,一些企业工会人员由于受雇于企业,在集体协商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时存在着不敢维权、不会维权的问题;一些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建立职代会制度,职工诉求渠道不畅,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一些企业党群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尤其是私营企业普遍处于涣散状态。

4、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量薄弱。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直接面向全区3000多家用人单位进行执法监察,为10多万劳动者提供维权服务,《社会保险法》的出台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工作范围进一步拓宽、监察任务更加深入、执法要求更加严格,在人员、经费、装备等方面无法适应日益繁重的监察工作需求。

三、对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劳动保障等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力度。要严格依法办事,贯彻依法治国方针,树立法律法规意识,落实执行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工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发展企业文化,做好人文关怀,引导劳动关系朝着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方向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强化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力量高度重视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工作,形成合力,营造良好氛围。以中小企业、私营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的实施为重点,大力推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坚决纠正劳动合同不签订、社会保险不缴纳、劳动保护不落实、劳动标准不执行等侵害职工基本劳动保障权益的问题,促进企业依法用工,改善劳动关系状况。

(二)完善劳动争议预防、预警和调处机制。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大力发展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完善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和工会法律援助制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让职工有尊严和体面的劳动,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三)努力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一是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拉升低收入职工工资水平。二是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全面实施,建立企业劳资双方共决机制。三是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为企业合理确定职工工资及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供依据。

(四)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在充实人员队伍的基础上,组建各镇、街道、开发区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实行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明确各级网格区的职责、任务,充分发挥基层网络的监管作用,变被动处罚为主动预防,将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解决在初始和萌芽状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信息化,健全完善企业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区、镇两级联网,保证信息全面、准确,为劳动保障执法监察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持。

第5篇 中小企业劳动关系调研报告

一、调查发现的问题及原因

出现这些问题,一是社会服务业近年来发展较快,用人需求量增加,出现一定的用人竞争,对于年轻、有一定文化,尤其是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者,能够比较顺利地找到或挑选较理想的工作单位和岗位,随时“跳槽”便成自然;二是多数中小企业,特别是社会服务业,成立时间不长,资金积累不多,较多企业只有微利,职工工资普遍偏低,职工一旦有机会找到收入更多一些的单位,“舍旧求新”便成必然;三是出现这种现象的企业,基本上没有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对职工无约束力。

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情况调研报告(5篇)

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情况调研报告1按照区政协xx年工作要点安排,8月下旬,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全区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重点围绕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组织领导、劳动合同及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设等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汇总,结合平时对全区劳动关系掌握情况,形成调研报告。一、全区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近年来,区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部署,在健全劳动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改善企业劳动关系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劳动关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