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之势
鼎足之势拼音:dǐng zú zhī shì
鼎足之势的故事
【典故】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史记·淮阴侯列传》
【解释】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用法】作宾语;指三方面相持
【相近词】鼎足而立
【其它使用】
◎ 1876年冬,他搜罗两万兵马在达坂城、吐鲁番和托克逊设置防线,构成鼎足之势,而以托克逊为重点。
鼎足之势
鼎足之势成语接龙
鼎足之势成语接龙 (新手初学接龙)
鼎足之势→势力之交→交臂相失→失时落势→势不容缓→缓辔而行→行险徼幸→幸反为祸→祸福相生→生杀与夺→夺胎换骨→骨软筋麻→麻痹不仁→仁者能仁→仁义之师→师心自是→是是非非→非分之念→念旧怜才→才高行厚→厚味腊毒→毒手尊前→前俯后合→合不拢嘴→嘴上春风→风行电掣→掣襟露肘→肘见踵决→决痈溃疽
鼎足之势成语接龙 (高手升级接龙)
鼎足之势→势力之交→交能易作→作善降祥→祥云瑞彩→彩笔生花→花门柳户→户枢不朽→朽棘不彫→彫虫篆刻→刻肌刻骨→骨鲠之臣→臣门如市→市无二价→价值连城→城狐社鼠→鼠首偾事→事败垂成→成人之善→善解人意→意气风发→发号布令→令行禁止→止戈为武→武不善作→作小服低→低头哈腰→腰鼓兄弟→弟男子侄
鼎足之势相关成语故事
带之势字的成语
带鼎足之势字成语故事
带足字的成语故事
带之字的成语故事
鼎足之势成语造句
1.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倔起,成鼎足之势,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
2.当今天下扰攘,而鼎足之势已成,曹魏一家独大,妄图以优势兵力消灭吴蜀,一统江山。
3.如此与朱家庄形成鼎足之势,互相联络,防止田尔耕耍花招,来个声东击西。
4.再看苗民其他部,一左一右与程鼎足之势。
5.!当时阎尔梅并不认为北伐失败就建议史可法收拢高杰旧部继续北伐,进攻并占据军事重镇徐州,最后西征北进控制鲁、豫与徐州形成鼎足之势。
6.虽说群龙不可无首,但与其引起江湖祸乱,倒不如废除这武林盟主,各门派形成鼎足之势,和谐相处,共享武林太平。
7.最后三个柱国大将军各据一方,各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建起三个新国家,将原来的千机国瓜分蚕食,形成鼎足之势。
8.一般来说,在青州境内,三大宗门、十大世家以及三大执掌家族,这三者基本上成了鼎足之势。
9.方今已成鼎足之势,吴魏不曾入寇,相父何不安享太平?
10.三人成鼎足之势站立,张峰有些摸不着头脑,怎么一转眼,大家都互相防备一般。
11.此时余博、李露和陈正三人,背靠背呈鼎足之势,彼此正好将身后空挡挡住,不必担心身后有丧尸袭来,可以专心致至的对付面前的丧尸。
12.九州鼎足之势已过百年,大国纷争渐息,各君主贪图享乐,荒废武备,底层民众生存艰难。
13.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鼎足之势已形成。
14.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形成鼎足之势。
15.三大圣地围着洛城,成鼎足之势而立,而且相隔甚远,所以在路上就耗费了不少时间。
16.杭城目前有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他们分别是荣盛集团,通达投资和东方集团。
17.宵云,小胖子和陆青峰成鼎足之势,对那两人形成了合围。
18.占了扶风之后,白起又用了两天时间,攻下了武功,杀了县令,这样一来,三县呈鼎足之势,白起终于有了自己的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