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波澜
平地波澜拼音:píng dì bō lán
平地波澜的故事
【平地波澜成语及其解释】形容本来好好的局面,突然出现了意外事故;现在也被用于形容一些人因为某种目的故意胡编乱造。
【平地波澜成语典故出處】唐朝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平地波澜成语典故】唐穆宗李恒长庆年间(公年821年),五十一岁的刘禹锡任夔州(今四川东部地区地域)刺史,他经常见到本地人民群众在辛苦的劳动的同时,还能享受生活,喜爱唱歌。
他们通常在劳动过后便集聚在一起,抬起袖子,张目仰望,一边放声歌唱,一边翩翩飞舞。虽然刘禹锡听不懂他们所说的土话,也难以理解到歌曲歌词里面的內容,但从他们的表情上看,高高兴兴,兴高采烈,宛如春秋战国时期卫国的民歌那般地好听,因此刘禹锡便开始深入民间,开始学习和了解这些民歌,写成许多 的民歌,比如流传于后世的《竹枝词》,《浪淘沙词》、《杨柳枝词》等,这些诗歌的表现方式生动有趣,具有民歌新鮮朴素、开朗轻快的特性,又比通常所听到的民歌要细致凝炼,颇具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地方文化气息。刘禹锡在学习创作民歌的基础上,受屈原《九歌》的启发,从而创作出《竹枝词》九首。这组诗创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年822年)。
诗的第一首写的是一个痴情的女人在感情上遭到了挫折之后的幽怨之情。刘禹锡用比兴的手法把这女人心中的情感同美丽的风景结合在一起,写愁而不拘泥于表现愁。第二首描绘本地老百姓喜爱故乡、享受生活、喜爱演唱、辛劳的场景。第三、第四首即从眼下的所见所闻,抒发心中的激愤之情,对那时候社会发展上一些喜欢勾心斗角的角色开展抨击。《竹枝词》里每一首都是四句。第四首词的四句是: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瞿塘:长江三峡之一,西端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巫山县大溪,峡中有十二处艰险,称为天险;嘈嘈:急湍的水流声;等闲:不同寻常,平时。
诗的疏忽是:那海峡两岸悬崖峭壁耸立的瞿塘峡里,流水很急,激流轰响,并有艰险十二处,这儿的水路从古至今就是说十分危险的。可是,现如今世界上有的人的心还比不上瞿塘峡里的水流,他们在平坦的水流里也会平底起波澜。
之后,大家便从“等闲平地起波澜”这句诗引出来“平地波澜”这一四字成语。
平地波澜
平地波澜成语接龙
平地波澜成语接龙 (新手初学接龙)
平地波澜→澜倒波随→随世沉浮→浮词曲说→说短道长→长嘘短气→气咽声丝→丝发之功→功成名遂→遂心快意→意马心猿→猿鹤沙虫→虫臂鼠肝→肝胆胡越→越凡遗世→世道浇漓
平地波澜成语接龙 (高手升级接龙)
平地波澜→澜倒波随→随方逐圆→圆冠方领→领异标新→新婚燕尔→尔诈我虞→虞褚欧颜→颜面扫地→地丑力敌→敌不可假→假公营私→私心妄念→念念有词→词钝意虚→虚一而静→静极思动→动静有法→法轮常转→转愁为喜→喜出望外→外合里应→应际而生→生上起下→下笔便就→就地取材→材疏志大→大中至正→正色直绳→绳其祖武→武艺超群→群芳竞艳→艳丽夺目→目不识字→字挟风霜→霜露之疾→疾言怒色→色若死灰→灰身灭智→智圆行方→方凿圆枘→枘凿方圆→圆木警枕→枕山负海→海角天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