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语释义】比喻事情的成败、好坏都由一个人一手造成。萧何:汉初开国功臣,汉高祖刘邦的丞相。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典故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给韩信》。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语故事】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着一个“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故事说的:淮阴人韩信,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先投奔项羽,因未被重用,又归附刘邦,开始当了个管军粮小吏“治粟都尉”。萧何同他谈了几次话,觉得韩信是个难得的人才,便把韩信推荐给汉王刘邦。刘邦认为韩信出身微贱,不肯重用。于是韩信便决定离开刘邦另投别处。这天,天刚蒙蒙亮,韩信便骑上马,出东门而去。萧何听说后,来不及报告汉王,立即备马,带了几个随从,就亲自去追赶。这时,有人向刘邦报告说:“承相萧何逃走了。”刘邦又惊恐又恼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可是,过了两天,萧何又回来进见汉王,刘邦又高兴又生气地说:“你为什么要逃走?”
萧何回答道:“我不想逃走,我是去追逃走的人。”
刘邦又问:“你追的是谁?”
萧何说:“韩信。”
刘邦不相信,骂道:诸将逃走的有好几十,你都不去追,为何单追韩信?”
萧何说:“一般将领容易得到,至于韩信,那是国之奇士,无比杰出的人才。大王如果只想长期在汉中为王,可以不用韩信;如果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计议大事的人。”
刘邦终于听取了萧何的意见,召见韩信任命他为大将军。从此,韩信指挥军队,南征北战,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立下了卓越的战功。刘邦先封韩信为齐王,打败项羽以后,刘邦用突然袭击的办法,亲自到韩信营里,夺了韩信的兵权。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又改封韩信为楚王,建都下邳。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有人上疏告发楚王韩信谋反,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假托巡游云梦泽,刘邦在陈县将韩信逮捕,带回洛阳,降为淮阴侯。
从此,韩信终日闷闷不乐,常常称病不参加朝会和侍从。公元前197年 (汉高祖十年)代相陈豨反叛,汉高祖刘邦亲自带兵前往征讨,韩信因病没有随从。由于韩信与陈豨曾有交往,有人又乘机向吕后告发说,韩信准备配合陈豨谋反。吕后听说后,非常着急,赶忙派人把相国萧何请来商议,决定先放出口信说:刘邦那里的来人讲,陈豨已经兵败被擒,被处死了,皇上即将凯旋而归。大臣们听说后,都纷纷赶到宫中来庆贺。可唯有韩信称病未去,萧何就跑去对韩信说:“虽疾,强入贺。”意思是说,你虽然有病,还是勉强去祝贺一下为好。于是,“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长乐:长乐宫,故址在今西安市长安故城的东南。
这段话的意思是:韩信一进宫,吕后便命令武士把他绑起来,斩首于长乐宫的钟室里。
洪迈在《容斋续笔•萧何给韩信》里,叙述和评论这件事时写道:“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绐(音dài殆)信入贺,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個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后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俗语被引申为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