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银瓶的意思
井底银瓶拼音:jǐng dǐ yín píng
[成语解释]银瓶:银制汲水器。银瓶掉到井底。比喻前功尽弃
[典故出处]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乐府》:“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断;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 近义词 ]前功尽弃
[成语用法]梁启超《新罗马》:“弄得千年来国威坠落,变成井底银瓶。”
[使用热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时间]古代
[英文翻译]waste the efforts already made
井底银瓶成语接龙
井底银瓶成语接龙 (新手初学接龙)
井底银瓶→瓶罄罍耻→耻言人过→过市招摇→摇鹅毛扇→扇枕温被→被发文身→身无长处→处之夷然→然荻读书→书囊无底→底死谩生→生男育女→女扮男装→装聋装哑→哑然一笑→笑比河清→清交素友→友于兄弟→弟子孩儿→儿怜兽扰
井底银瓶成语接龙 (高手升级接龙)
井底银瓶→瓶坠簪折→折冲厌难→难以为情→情真意切→切要关头→头上末下→下里巴音→音问两绝→绝世独立→立锥之土→土穰细流→流行坎止→止戈之武→武昌剩竹→竹林之游→游心寓目→目不妄视→视同儿戏→戏彩娱亲→亲不敌贵→贵而贱目→目不旁视→视若无睹→睹著知微→微不足道→道路传闻→闻风丧胆→胆小怕事→事预则立→立命安身→身不遇时→时望所归→归十归一→一叶迷山→山穷水绝→绝地天通→通儒达士→士农工商→商彝周鼎→鼎镬如饴→饴含抱孙→孙康映雪→雪肤花貌→貌合行离→离乡别井→井管拘墟
井底银瓶相关成语
井底银瓶
井底银瓶相关成语
- 学如穿井(学如穿井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42人关注
[成语解释]穿:凿通。求学如同凿井。比喻在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因此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典故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 ...[更多]
- 守口如瓶(守口如瓶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72人关注
[成语解释]守口:紧闭着嘴不讲话。闭口不谈,象瓶口塞紧了一般。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典故出处]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富郑公有‘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之语。 ...[更多]
- 守瓶缄口(守瓶缄口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58人关注
[成语解释]犹言守口如瓶。指闭口不言。[典故出处]清·李渔《怜香伴·鞅望》:“你把姻缘簿徼,你把相思帐销,我从今守瓶缄口,免被人嘲。”[ 近义词 ]守口如瓶、缄口如瓶 ...[更多]
- 寒底捞月(寒底捞月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97人关注
[成语解释]捞:从液体中取物。从井底捞月亮。比喻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典故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我若今日见你呵,将你活剁做两三截,你要活时恰似井底捞 ...[更多]
- 寻根究底(寻根究底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40人关注
[成语解释]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典故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近义词 ]寻本挖源、 ...[更多]
- 寻根追底(寻根追底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91人关注
[成语解释]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成语用法]这个学生对学习有股钻劲,什么问题都想寻根追底。[使用热度]一般 ...[更多]
- 寻根问底(寻根问底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26人关注
[成语解释]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同“寻根究底”。[典故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至于内中暧昧情节,谁曾亲眼见来,何必去寻根问 ...[更多]
- 尽收眼底(尽收眼底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95人关注
[成语解释]全部看在眼里[典故出处]阿来《尘埃落定》第二章:“他们徒劳无功的努力都被我尽收眼底。”[ 近义词 ]一览无遗[ 反义词 ]云遮雾罩[成语用法]叶赫那拉·图 ...[更多]
- 屙金溺银(屙金溺银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42人关注
[成语解释]比喻生存有术。[典故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32回:“常言道:养儿不要屙金溺银,只要见景生情。”[ 近义词 ]屙金尿银[成语用法]他很想有一项屙 ...[更多]
- 岗头泽底(岗头泽底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37人关注
[成语解释]唐代极重视世族,崔、卢、李、郑为甲门四姓,称卢氏为岗头卢,李氏为泽底李。泛称豪门世族。[典故出处]唐·元稹《去杭州》:“骏骨凤毛真可贵,岗头泽底何足论。 ...[更多]
- 市井之徒(市井之徒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93人关注
[成语解释]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典故出处]《管子·小匡》:“处商必就市井。”《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 ...[更多]
- 市井之臣(市井之臣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97人关注
[成语解释]市井:古时称做买卖的地方。旧指城市里的老百姓。[典故出处]《管子·小匡》:“处商必就市井。”《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