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授民时的意思
敬授民时拼音:jìng shòu mín shí
[成语解释]指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之指颁布历书。同“敬授人时”。
[典故出处]南朝·梁·梁元帝《庆东耕启》:“伏惟陛下,敬授民时,造幄籍圃。”
[ 近义词 ]敬授人时
[成语用法]《梁书·元帝纪》:“食乃民天,农为治本,垂之千载,贻诸百王,莫不敬授民时,躬耕帝籍。”
[使用热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时间]古代
敬授民时成语接龙
敬授民时成语接龙 (新手初学接龙)
敬授民时→时望所归→归正首丘→丘山之功→功堕垂成→成效卓著→著书立说→说风说水→水泄不透→透骨酸心→心怡神悦→悦目娱心→心荡神怡→怡性养神→神气活现→现炒现卖→卖俏倚门→门可张罗→罗掘一空→空谷传声→声泪俱发→发蒙启蔽→蔽美扬恶→恶湿居下→下气怡声→声名大噪
敬授民时成语接龙 (高手升级接龙)
敬授民时→时乖运乖→乖唇蜜舌→舌挢不下→下临无际→际地蟠天→天高地远→远举高飞→飞来横祸→祸在旦夕→夕寐宵兴→兴兵动众→众心成城→城门鱼殃→殃及池鱼→鱼目混珍→珍禽奇兽→兽迒鸟迹
敬授民时相关成语
带民时字的成语
敬授民时成语造句
1.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2.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
3.公既援而拯之,大革视听,弘敦本之教,明广农之科,敬授民时,各顺其业,游荡知反,务末自休,固以南亩竞力,野无遗壤矣。
敬授民时
敬授民时相关成语
- 安国富民(安国富民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60人关注
[成语解释]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典故出处]《汉书·汲黯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使用热度]一般[感情色彩] ...[更多]
- 安时处顺(安时处顺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91人关注
[成语解释]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典故出处]《庄子·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近义词 ]安常处顺[成语用法]他长期以来安时处顺,缺乏锻 ...[更多]
- 安民告示(安民告示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89人关注
[成语解释]安定人心的布告。现也指把要商量的或要办的事情预先通知大家。[典故出处]清·金念劬《避兵十日记》:“嘱两县速出安民告示,谕令店铺照常开张。”[成语用 ...[更多]
- 安详恭敬(安详恭敬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43人关注
[成语解释]安静、细心、谦恭、敬重,古时儿童教育的要领[典故出处]宋 朱熹《小说 嘉言》:“教育小儿,先要安详恭敬。”[使用热度]生僻[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宾 ...[更多]
- 官偪民反(官偪民反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35人关注
[成语解释]在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同“官逼民反”。[使用热度]一般 ...[更多]
- 官逼民反(官逼民反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13人关注
[成语解释]在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典故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广西事情一半是官逼民反。正经说起来,三天 ...[更多]
- 官逼民变(官逼民变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94人关注
[成语解释]逼:逼迫。官府压迫人民,迫使人民起来反抗[典故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章:“天地会和饥民纷纷起义,揭‘官逼民变’……‘劫富济贫’等旗号。”[ ...[更多]
- 定时炸弹(定时炸弹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48人关注
[成语解释]由计时器控制、能在预定时间自动引爆的炸弹。比喻潜伏的危机[典故出处]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他们是一股有野心的政治势力,不 ...[更多]
- 审时定势(审时定势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30人关注
[成语解释]审:详查,细究。分析时势,判定其发展趋势[典故出处]唐·吕温《诸葛武侯庙记》:“乃知务开济之业者未能审时定势而大顺人心,而克观厥成,吾不信也。”[ 近义词 ] ...[更多]
- 审时度势(审时度势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41人关注
[成语解释]审:仔细研究;时:时局;度:估计;势:发展趋势。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典故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乡试遇水火灾》:“刘欲毕试以完大典,俱审时度势,切 ...[更多]
- 家给民足(家给民足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57人关注
[成语解释]给:丰足,富裕。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典故出处]《邓析子·转辞》:“寂然无鞭朴之罚,漠然无叱咤之声,而家给人足,天下太平。”《淮南子·本经训》:“衣食 ...[更多]
- 富国安民(富国安民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64人关注
[成语解释]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典故出处]《后汉书·方术许杨传》:“明府今兴立废业,富国安民,谣童之言,将有征于此,诚愿以死效力。”[成语用法]宋·张君房《云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