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箓受图的意思
应箓受图拼音:yìng lù shòu tú
[成语解释]箓:符箓;图:河图。顺应符箓的预言,承受河图的象征。指当皇帝是出于天意
[典故出处]《周易·纬乾凿度》下卷:“二十九年伐崇侯,作灵台,改正朔,布王号于天下,受箓应河图。”
[ 近义词 ]应图受箓
[成语用法]《晋书·乐志》:“改《上邪》为《大晋承运期》,应圣皇应箓受图,化象神明也。”
[使用热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时间]古代
应箓受图成语接龙
应箓受图成语接龙 (新手初学接龙)
应箓受图→图为不轨→轨物范世→世代簪缨→缨緌之徒→徒乱人意→意乱心慌→慌做一堆→堆案盈几→几不欲生→生擒活拿→拿贼拿赃→赃污狼藉→藉草枕块→块儿八毛→毛举细事→事宽则圆→圆首方足→足音空谷→谷马砺兵→兵无常形→形胜之地→地负海涵→涵泳玩索→索尽枯肠→肠肥脑满→满肚疑团→团头聚面→面貌狰狞→狞髯张目→目披手抄
应箓受图成语接龙 (高手升级接龙)
应箓受图→图穷匕现→现钟不打→打牙撂嘴→嘴快舌长→长年三老→老羞成怒→怒从心起→起兵动众→众啄同音→音容凄断→断缣寸纸→纸贵洛阳→阳煦山立→立地成佛→佛旨纶音→音容如在→在所不免→免怀之岁→岁稔年丰→丰功茂德→德言工貌→貌合神离→离合悲欢→欢欣踊跃→跃跃纸上→上吐下泻→泻水著地→地地道道→道听耳食→食甘寝宁→宁折不弯→弯腰捧腹→腹背相亲→亲昵亡间→间不容瞚
应箓受图相关成语
应箓受图
应箓受图相关成语
- 孳蔓难图(孳蔓难图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39人关注
[成语解释]孳:同滋,长也;蔓:繁生、蔓延。比喻坏的事物绝不能任令它蔓延开来,否则,便难以收拾。[典故出处]《左传·隐公元年》:“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近义词 ]滋蔓难图 ...[更多]
- 宅中图大(宅中图大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16人关注
[成语解释]居于中心,谋划四方。指得地势之利。[典故出处]《文选·张衡》:“彼偏居而规小,岂如宅中而图大。”薛综注:“东京居天地之中,所图者四海这外。”[成语用法]其 ...[更多]
- 宏图大志(宏图大志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12人关注
[成语解释]宏伟的计划,远大的志向。[使用热度]一般 ...[更多]
- 宵旰图治(宵旰图治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91人关注
[成语解释]宵衣旰食,勤于政事,设法治理好国家。[典故出处]《明史·罗侨传》:“愿陛下慎逸游,屏玩好,放弃小人,召还旧德,与在廷臣工,宵旰图治,并敕法司慎守成律。”[ 近义词 ...[更多]
- 将本图利(将本图利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46人关注
[成语解释]将:拿;本:本钱;图:谋取;利:利润。利用本钱谋求利润[典故出处]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可不道吃酒的望醉,放债的图例,也则是将本图利。”[ 近义词 ]将本求 ...[更多]
- 小受大走(小受大走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38人关注
[成语解释]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典故出处]《孔子家语·六本》:“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近义词 ]小杖则受,大杖则 ...[更多]
- 尽心图报(尽心图报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94人关注
[成语解释]尽心:竭尽心力;图:谋划。比喻竭尽所有的心思谋划报答别人[典故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因向蒙教诲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 ...[更多]
- 山崩钟应(山崩钟应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23人关注
[成语解释]比喻同类事物相感应。[典故出处]南朝宋·刘敬叔《异苑》:“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 近义词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成语用法]清·黄宗羲《序》:“先生 ...[更多]
- 山鸣谷应(山鸣谷应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35人关注
[成语解释]形容回音响亮,也比喻此鸣彼应,互相配合。[典故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戛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云涌,余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更多]
- 左右图史(左右图史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57人关注
[成语解释]周围都是图书,谓嗜书好学。同“左图右史”。[典故出处]《新唐书·杨绾传》:“[绾]性沉靖,独处一室,左右图史,凝尘满席,澹如也。”[ 近义词 ]左图右史[使用热度] ...[更多]
- 左图右书(左图右书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77人关注
[成语解释]周围都是图书。指嗜书好学。也指一种有插图的读物。[典故出处]明·郑棠《长江天堑赋》:“桂楫兰舟,左图右书。”[ 近义词 ]左史右经、左图右史[成语用法] ...[更多]
- 左图右史(左图右史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21人关注
[成语解释]形容室内图书多。[典故出处]《新唐书·杨绾传》:“独处一室,左图右史。”[ 近义词 ]左图右书[成语用法]北山在狱中,一日三餐,左图右史,倒很舒服。(《晚清文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