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罪吊民的意思
伐罪吊民拼音:fá zuì diào mín
[成语解释]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典故出处]南朝(梁)任方《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
[ 近义词 ]吊民伐罪、伐罪吊人
[成语用法]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21回:“大王奋然举义,智者称为伐罪吊民。”
[使用热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指锄强扶弱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时间]古代
[英文翻译]punish the tyrants and comfort the people
伐罪吊民成语接龙
伐罪吊民成语接龙 (新手初学接龙)
伐罪吊民→民穷财尽→尽忠拂过→过甚其辞→辞穷理极→极目四望→望梅阁老→老鼠见猫→猫哭耗子→子女玉帛
伐罪吊民成语接龙 (高手升级接龙)
伐罪吊民→民惟邦本→本同末异→异想天开→开心写意→意急心忙→忙中有错→错落不齐→齐心协力→力排众议→议不反顾→顾名思义→义方之训→训兵秣马→马工枚速→速战速决→决策千里→里勾外连→连三接五→五方杂厝→厝火燎原→原璧归赵
伐罪吊民相关成语
伐罪吊民
伐罪吊民相关成语
- 低头认罪(低头认罪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78人关注
[成语解释]低下头承认自己的罪行[典故出处]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才使得大量的反革命分子没有藏身之所,而不得不低头认罪、接受改造和重新做人吗?”[ ...[更多]
- 体国安民(体国安民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46人关注
[成语解释]体:划分;国:国家。治理国家,安定民众[典故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德宗》:“柳考当日户口虚盈之数,而晏体国安民之心,不可没矣。”[使用热度]生僻[感情 ...[更多]
- 体察民情(体察民情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24人关注
[成语解释]体察:考查,观察。考察民间生活生产情况[典故出处]元·关汉卿《裴度还带》:“上命差来此处歇马,体察民情。”[成语用法]当官的必须要体察民情,不能拍老袋想当 ...[更多]
- 何罪之有(何罪之有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71人关注
[成语解释]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清白无辜,没有过错。[典故出处]《墨子·公输》:“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成语用法]他何罪之有,你为什么要 ...[更多]
- 作奸犯罪(作奸犯罪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42人关注
[成语解释]为非作歹,干犯律条。[典故出处]司马紫烟《荒野游龙》第二章:“她不禁一叹道:‘月黑风高,正是作奸犯罪的好时刻,老天爷好象在帮坏人的忙呢!’”[使用热度]一般 ...[更多]
- 使民以时(使民以时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79人关注
[成语解释]时:农时。执政者要按照农时使用民力[典故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使用热度]生僻[感情色彩]褒义 ...[更多]
- 保国安民(保国安民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81人关注
[成语解释]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典故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四回:“依此而行,可救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 近义词 ]保家卫国[成语用法]而友邦远 ...[更多]
- 保境安民(保境安民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52人关注
[成语解释]安民:安定人民生活。保卫国境,使人民安居乐业[典故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1回:“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近义词 ]保国 ...[更多]
- 保境息民(保境息民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79人关注
[成语解释]保卫国家边疆,使人民得以安宁。[典故出处]《周书·刘雄传》:“先是,国家与齐通好,约言各保境息民,不相侵扰。”[ 近义词 ]保国安民[成语用法]王能保境息民,则 ...[更多]
- 借面吊丧(借面吊丧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38人关注
[成语解释]意谓虚有其表。[典故出处]《后汉书·弥衡传》载:汉末弥衡恃才傲物,别人问他对荀彧(字文若)的看法,他认为荀彧虽仪容堂堂,但实则徒有虚表,故答道:“文若,可借面吊 ...[更多]
- 元元之民(元元之民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78人关注
[成语解释]众百姓;善良的百姓。[典故出处]汉·贾谊《过秦论》:“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成语用法]元元之民,莫不乐安于无事。★清·龙启瑞《读曹 ...[更多]
- 克伐怨欲(克伐怨欲的意思、成语解释及典故)52人关注
[成语解释]①指好胜、骄傲、忌刻、贪婪四种恶德。②指关于四种恶德的理论。[典故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宽问》:“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成语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