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意思 |
马腹逃鞭 |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后以“马腹逃鞭”比喻躲脱惩罚。 |
祖逖之誓 |
指晋代志士祖逖毅然立誓之事。 |
有忝祖德 |
有愧于祖宗的德行,辱没了祖宗的声誉。 |
祖舜宗尧 |
祖:效法,沿袭。效法、遵循尧舜之道。 |
蒲鞭之政 |
蒲:香蒲。以香蒲作鞭子,柔软不能伤人。比喻官吏施行宽厚仁慈之治。 |
开山老祖 |
佛教语,指最初建立寺庙的人,即始祖。比喻学派的创始人。 |
数典忘祖 |
数:数说;典:史册。数说着典籍;却忘记了自己祖宗的事。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根由。现在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
鞭驽策蹇 |
鞭打跑不快的马、驴。比喻自己能力低,但受到严格督促,勤奋不息。用作谦词。 |
显祖荣宗 |
见“显祖扬宗”。 |
策马扬鞭 |
本义是举起马鞭驱赶马儿,驱马快速前行。引申义是比喻做好充分准备,快速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 |
鞭辟入里 |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
鞭擗向里 |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同“鞭辟近里”。 |
鞭擗进里 |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同“鞭辟近里”。 |
先我着鞭 |
着:下。比喻快走一步,占先。 |
一鞭先着 |
晋刘琨少负志气,与祖逖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见《晋书·刘琨传》。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 |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
遵循尧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 |
祖武宗文 |
祖袭武王,尊崇文王。指尊崇祖先。 |
先吾著鞭 |
比喻快走一步,占先一步。 |
蒲鞭示辱 |
对有过错的人用蒲做的鞭子抽打,只是为了使他感到羞耻,并不使他皮肉受苦。旧时用于宣扬官吏的所谓宽仁。 |
开山祖师 |
原为佛教用语;指最初创建寺院的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