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意思 |
朝夷暮跖 |
早晨被誉为伯夷,晚上被贬作盗跖。形容时论毁誉多变。 |
竹头木屑 |
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
视险若夷 |
见“视险如夷”。 |
河溓海夷 |
犹言河清海晏。 |
伤夷折衄 |
伤夷:创伤;折衄:挫败。受到创伤,遭到挫败。 |
塞井夷灶 |
填井平灶。谓作好布阵的准备。亦表示决心战斗,义无反顾。 |
处之夷然 |
处:处理,对待;之:代词;夷然:坦然。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或对待事情毫不在意。 |
不夷不惠 |
夷:指伯夷;惠:指柳下惠。不做伯夷也不学柳下惠。比喻折衷而不偏激。 |
化险为夷 |
原指将险阻化为平坦;后多指使危险转变为平安。夷:平坦;平安。 |
夷为平地 |
夷:拉平,铲平。铲平使成一块平地。 |
视险如夷 |
夷:平坦。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 |
尊王攘夷 |
王:指周王朝;尊王:尊重周王室;攘:排斥;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民族的泛称。效忠统治者排除少数民族侵扰。 |
匪夷匪惠 |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敲冰玉屑 |
泛指精美的纸张。 |
行比伯夷 |
行:品德;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品行可与伯夷相比拟。形容品德高洁。 |
以夷制夷 |
夷:旧时泛指外族或外国。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 |
鄙夷不屑 |
鄙夷:轻视,看不起;不屑:认为不值得。轻视,看不起。 |
谈霏玉屑 |
谈话时美好的言辞像玉的碎末纷纷洒落一样。形容言谈美妙,滔滔不绝。 |
出夷入险 |
出入于安危之中。 |
鄙于不屑 |
鄙:粗俗卑鄙。不屑:认为不值得(做或看)。粗俗卑鄙到不值得一顾的程度。指既丑陋又下贱,叫人看不上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