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意思 |
明知故问 |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
知无不言,言无不听 |
说的人,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听的人,没有一句话不接受。 |
道无拾遗 |
同“道不拾遗”。 |
贵在知心 |
以知心交心为贵,指朋友之间心心相印。 |
安然无事 |
犹言平安无事。 |
知人知面不知心 |
旧时俗语。指认识一个人容易,但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很困难。 |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
学无常师 |
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即凡有点长处、学问的人都是老师。 |
计无所之 |
犹言计无所出。 |
相得无间 |
相得:彼此投合;间:嫌隙。彼此投合,没有隔阂 |
惠子知我 |
惠子指惠施,战国宋人,在先秦诸子中属名家,为庄周契友。惠死后,庄周过其墓,曾借匠石斫垩的寓言,感慨“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见《庄子·徐无鬼》。后因以“惠子知我”喻朋友相知之深。 |
知义多情 |
义:情义。懂得情义,富于感情。 |
无天无日 |
犹言不见天日。 |
无其奈何 |
犹言无可奈何。 |
坐树无言 |
见“坐树不言”。 |
无可柰何 |
见“无可奈何”。 |
不识不知 |
没有多少知识。旧喻民风淳朴。 |
知而不言 |
明明知道而不说。 |
孜孜无怠 |
同“孜孜不怠”。 |
郐下无讥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杜预注:“《郐》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闻此二国歌,不复讥论之,以其微也。”后以“郐下无讥”言其微不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