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人 > 魏晋诗人 > 刘桢

刘桢简介

刘桢 刘桢(?-217),三国时魏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山东东平宁阳人。博学有才,与魏文帝友善。后以不敬罪被刑,刑后署吏。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今有《刘公干集》。 ...〔► 刘桢的诗文(21篇)刘桢的名句(1条)

主要成就

文学
  刘桢的作品气势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调颇高。他与王粲合称刘王。清代刘熙载说公斡气胜,仲宣情胜"(《艺概·诗概》),这是从对比中揭示了二人各自的长处。

  世人把他同曹植合称曹刘,也是从气格方面着眼的。集中体现其格的是《赠从弟》三首,抒写诗人的胸怀志节,具有悲凉慷慨、高风跨俗的气概。其中第二首:亭亭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怆,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尤为人所称道。

  而刘桢创作的弱点是辞藻不够丰富,所以锺嵘在《诗品》说他“气过其文,雕润恨少”。他与王粲各有一篇《大暑赋》,在文采上的差异是很明显的。同样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人生,他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正如他自己所说,风霜逼迫愈严,愈能体现松柏坚贞挺拔的本性。这种精神和气骨造就了刘桢诗歌俊逸而奇丽的风格。

  不过刘桢的文学造诣不凡,五言诗尤为诸子之尊,今存的诗歌只有15首。《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中评价他的诗为:“思健功圆,以特有的清新刚劲,为人们所激赏。不仅称美于当世,并且光景常新,能楷模身后。” 他的诗作多以壮美山川为背景,借景抒情,少数为酬答之作。《赠徐干》诗被钟嵘评作“五言之警策也”。《赠从弟》三首为其众诗之著,第二首又为三首之最,诗为:“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钟嵘的《诗品序》说:“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可见,刘桢文学创作的贡献之大。

  他最著名的赋作有《鲁都赋》《黎山阳赋》《遂志赋》《瓜赋》《大暑赋》《清虑赋》等。他的赋文风格独特,“积极于宣时,校阅于世,进御之赋千有余首”《文心雕龙·注释》。他一改粉饰太平的世俗,以清新的笔调,娴熟的技巧,朴实准确的语言,纵古合今的大气,描写家乡风土人情优美自然风光。讥讽时事咏物抒情,实现了汉赋内容由宫廷转向社会,由帝王转向平民的转变。篇幅由长篇宏制转向短小精粹,为以后的文学发展开创了先河。

辩才
  刘桢不仅文才出众,机敏雄辩之才也称道当世。曹丕在任五官中郎将时赠给刘桢一条廓洛带,后欲索回,便寄书一纸,调侃说:“夫物,因人而贵,故在贱者之手,不御尊之侧。今虽取之,勿嫌其不反也。”《三国志》

  刘桢见之,明白文帝是笑他地位低下,不佩带象征尊贵的廓洛带,要收回原赐。但刘桢并未折腰,执意不交,在一次同文堂相会之时,他旧事重提道:“桢闻荆山之下,王卜光夭之后宝;隋侯之珠,烛众士之好;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凤貉之尾,缀待臣之帻。此回宝者,伏朽石之下,皆潜污泥之中,而扬光千载之上,发彩畴昔之外,皆未能初自接于至尊也。夫尊者所服,卑者所修也;贵者所御,贱者所先也。故夏屋初成而大匠先立其下,嘉禾始熟而农夫先尝其粒。恨桢所带无他妙饰,苦实珍异,尚可纳也。而未尚听至尊赐而反索者也。”

  曹丕听刘桢这番妙论,对之十分欣赏,既叹他的博学善喻,更佩服他口若悬河,不卑不亢,恭中有贬,贬中隐褒之辩才,从而放弃索带念头。

  刘桢雄辩之例很多,他的辩才象常胜利器,有时化险为夷,有时遇逆成畅,有时逢暗则明。

  有一次刘桢因“不敬”被罚作苦力,在京洛之西石料厂磨石料。魏王曹操到石料厂察看,众官吏与苦力者均匍匐在地劳作,不敢仰视。唯有刘桢未跪,照常劳作。曹操大怒走到刘桢面前,刘桢放下锤子,正言道:“魏王雄才天下皆知,刘桢身为苦力,何敢蔑视尊王。但在魏王府数年,常闻魏王教诲,做事当竭尽力,事成则王自喜,事败则王亦辱,桢现为苦力,专研石料,研石是对魏王的敬忠,所以桢不敢辍手中活。”魏王听后,又问:“石若何? ”刘桢朗然答:石“出自荆山悬崖之巅,外有五色之章,内含卞氏之珍。磨之不加莹,雕之不增文,禀气坚贞受之自然,顾其理,枉屈纡绕而不得申。”曹操知刘桢借石自喻,就赦免了他,但却永不再起用。

  刘桢从小就饱受儒家“仁义礼智信”教育,深知做人要耿性忠直,最恨不轨之为,最厌无信之人。一天晚上公子曹丕设宴招待众士,酒酣耳热,曹丕命甄氏出堂与大家见面。刘桢愤然,一是因曹丕夺袁熙之妻甄氏,二是因甄氏有夫再嫁不忠不贞。独有刘桢立而不跪,且满面讥意,不屑一顾。曹丕见状勃然大怒,欲问刘桢死罪,由于众人求情和曹操干预,才免于死,投入狱中,又被罚作苦力。他在劳作中托物自喻,写成《遂志赋》。赦后充署吏。

  刘桢文学上的巨大成就,雄辩的技巧及忠友敬业精神,赢得了后人赞颂

诗词
  其成就主要在诗,可分两类,一类是赠答诗,一类是游乐诗。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分别用苹藻、、凤凰为喻,抒写坚贞高洁的性格。游乐诗包括《公宴诗》、《斗鸡诗》、《射鸢诗》等。

人物生平

成长经历
  刘桢五岁能读诗,八岁能诵《论语》、《诗经》,赋文数万字。因其记忆超群,辩论应答敏捷,而被众人称为神童。后受曹操征辟,曾任丞相掾属、平原侯庶子、五官将文学。(《太平御览》卷385卷引《文士传》)

  公元197年,因避兵乱,十一岁的刘桢随母兄躲至许昌,在驿馆中结识曹子建。曹植被刘桢的饱学所折服,为进一步深层密交,将其领到丞相府,日夜解文作赋,志同道合,关系日笃。后来他又结识孔融等其他五学子,他们常聚论学问,“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

  待其成年之后,刘桢希望际遇明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汉末政治极为腐败黑暗,社会危机深重,统治者镇压黄巾军起义后,各地军阀据地称雄,中国陷入分裂、动乱之中。据有中国北方的曹操,政治较为开明,任人唯才,广揽文学之士。

  这使得当时渴望中国统一、怀有济世抱负的有志之士,如山阳王粲、北海徐干、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以及刘桢等,纷纷从四面八方奔赴曹操治下的邺城,一时人才荟萃,形成以曹氏父子为首的文学集团,并由于他们的诗文大多描写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抒发统一、治国豪情壮志,慷慨多气,悲凉豪壮,从而形成了“建安风骨”,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刘桢是建安文学集团的重要成员,与曹氏关系密切。在诗文中,他把曹操比做起于丰沛、统一中国的汉高祖刘邦,把曹氏的知遇,比做礼贤下士的信陵君,见《赠五官中郎将四首》。他把统一中国的希望寄托在曹操身上。投曹之初,他被任命为丞相掾属,追随曹操南征北讨,参谋军机。

辅佐曹丕
  建安十六年(211年)后,出任平原侯曹植庶子,不久即改任五官中郎将文学,随侍曹丕。

  从现存诗文看,他与曹丕关系至为密切,而曹丕兄弟亦视为亲故,诗酒唱酬,交往常不拘形迹。曹丕曾特赠廓落带,以示亲宠,并由此而留下一篇妙文(载《典略》)。然而,刘桢性傲,不拘礼法。一次曹丕宴请诸文学,酒酣忘情,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诸人都匍伏于地,不敢仰视,独刘桢平视不避。曹丕对此并未介意,而曹操听说后,要治以不敬之罪。经过援救,才“减死输作”,罚为苦役,终身未再受到重用。这对刘桢自然是一次极为沉重的打击,在《赠徐干》一诗中流露出他的痛苦心情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北方瘟疫流行,刘桢染病去世。曹丕为此极为悲惋,为他整理遗文,作出评价,并追思往日“行则连舆,止则接席”“酒酣耳热,仰而赋诗”的亲密交往,不胜痛悼(见《与吴质书》)。

  他一生中的的著述包括《毛诗义词》十卷,文集四卷。后人集有《刘公干集》传世。

赠从弟·其一

魏晋刘桢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蘋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赠从弟·其一

魏晋刘桢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蘋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赠从弟·其三

魏晋刘桢

凤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

赠从弟·其三

魏晋刘桢

凤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

赠从弟

魏晋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公燕诗

魏晋刘桢

永日行游戏。欢乐犹未央。

遗思在玄夜。相与复翱翔。

人物资料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注释

①亭亭:高耸的样子。。

②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③一何:多么。

④惨凄:凛冽、严酷。

⑤罹( lí )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

本文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刘桢(?--217),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有《《赠从弟》刘桢 古诗》诗三首,都用比兴的修辞手法。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从弟:堂弟。

《赠从弟》刘桢 古诗鉴赏

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赠从弟》刘桢 古诗》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称于世。

《《赠从弟》刘桢 古诗》(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

这 首诗名为“《赠从弟》刘桢 古诗”,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这是因为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 希望。自然之物原本自生自灭,与人无关。但一旦诗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山水树木、风霜雷电,与自然界中某些同人类相通的特征一撞击,便会爆发出动人的火花。 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刘桢之前有屈原的桔颂,刘桢之后,则更是屡见不鲜,且形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特征之一。

刘桢如果直接抒写内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松树的高洁来暗示情怀,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全诗关于兄弟情谊虽“不着一字”,但味外之旨却更耐人品尝。

《赠从弟》刘桢 翻译、赏析和诗意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多么旺盛,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冰霜正很凄惨,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不遭受凝寒,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刘桢,魏晋人。

刘桢(186―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名士。其祖父刘梁,官至尚书令,其人博学有才,警悟辩捷,以文学见贵。

建安年间,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魏文帝兄弟几人颇相友善,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

建安二十二年(217),刘桢与陈琳、徐干、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4卷,《毛诗义问》10卷,皆已佚。明代张溥辑有《刘公干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在当时负有盛名,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如今存诗十五首,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喻。

相关诗句

《赠从弟弘元》[魏晋] 刘桢

从弟弘元。

为骠骑记室参军。

义熙十一年十月十日。

从镇江陵。

赠以此诗。

毖彼明泉。

馥矣芳荑。

扬晔神皋。

澄清灵溪。

灼灼吾秀。

徽美是谐。

誉必德昭。

志由业栖。

《赠从弟》[魏晋] 刘桢

泛泛东流水。

磷磷水中石。

苹藻生其涯。

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

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

懿此出深泽。

《赠从弟》[魏晋] 刘桢

凤皇集南岳。

徘徊孤竹根。

于心有不厌。

奋翅凌紫氛。

岂不常勤苦。

羞与黄雀群。

何时当来仪。

将须圣明君。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二》[魏晋] 刘桢

东平与南平。

今古两步兵。

素心爱美酒。

不是顾专城。

谪官桃源去。

寻花几处行。

秦人如旧识。

出户笑相迎。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魏晋] 刘桢

少年识事浅。

强学干名利。

徒闻跃马年。

苦无出人智。

即事岂徒言。

累官非不试。

既寡遂性欢。

恐招负时累。

清冬见远山。

积雪凝苍翠。

浩然出东林。

发我遗世意。

惠连素清赏。

夙语尘外事。

欲缓携手期。

流年一何驶。

《赠从弟冽》[魏晋] 刘桢

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

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

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

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

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

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

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

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

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

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

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珪。

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

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魏晋] 刘桢

少年不得意,落魄无安居。

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

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

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

汉家天子驰驷马,赤军蜀道迎相如。

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一解四海春。

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

翰林秉笔回英眄,麟阁峥嵘谁可见。

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

龙钩雕镫白玉鞍,象床绮席黄金盘。

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

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

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

爱君山岳心不移,随君云雾迷所为。

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

别后遥传临海作,可见羊何共和之。

东平与南平,今古两步兵。

素心爱美酒,不是顾专城。

谪官桃源去,寻花几处行。

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

《赠从弟茂卿(时欲北游)》[魏晋] 刘桢

吾从骥足杨茂卿,性灵且奇才甚清。

海内方微风雅道,邺中更有文章盟。

扣寂由来在渊思,搜奇本自通禅智。

王维证时符水月,杜甫狂处遗天地。

流水东西岐路分,幽州迢递旧来闻。

若为向北驱疲马,山似寒空塞似云。

作者千古名句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出自《长恨歌》[魏晋] 刘桢

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

出自《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魏晋] 刘桢

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出自《韩非子·说难》[魏晋] 刘桢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出自《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二十六》[魏晋] 刘桢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魏晋] 刘桢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出自《秋雨叹三首》[魏晋] 刘桢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出自《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魏晋] 刘桢

奸邪之辈,即平地亦起风波,岂知神鬼有灵,不肯听其颠倒。

出自《围炉夜话·第二二则》[魏晋] 刘桢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出自《三十六计·并战计·指桑骂槐》[魏晋] 刘桢

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

出自《尚书·虞书·大禹谟》[魏晋] 刘桢

资料参考:赠从弟(魏晋 刘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