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人 > 宋代诗人 > 杨朴

杨朴简介

杨朴 杨朴(921~1003)北宋布衣诗人。字契元(一作玄或先),自号东里野民。 ...〔► 杨朴的诗文(7篇)

轶事典故

  宋真宗在位时,想要在林泉之间访求真正的大儒。有人就向宋真宗推荐了隐居在郑州的杨朴,宋真宗就下诏,让杨朴出来做官。杨朴实在不愿意做官,但是,皇宫侍卫非要他到京城亲自给皇帝说,于是,杨朴就在侍卫的陪伴下启程前往京师,晋见宋真宗。在皇宫里,宋真宗问杨朴:“我听说你会做诗?”杨朴平静地回答道:“臣不会。”他想掩饰自己的才学,他是最不愿做官的。宋真宗又问:“朋友们送你时,赠给你几首诗没有?”杨朴回答说:“没有。只有拙荆(妻子)写了一首。”宋真宗好奇地又问:“是什么诗,可以告诉我吗?”于是,杨朴把临行时妻子写的一首诗念了出来:“更休落魄贪酒杯,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宫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这个故事被大文豪苏东坡写在了自己的笔记里,一次,苏东坡的夫人因为生气而哭泣,苏东坡就把杨朴的这个故事讲给她听,苏夫人听到这首诗,不禁破涕为笑,一腔怨气烟消云散。不过,这次被宋真宗召见后,杨朴写了《归耕赋》,来表明自己归隐乡野的志向无奈,宋真宗只好放他走了。

人物生平

  世居新郑东里(郑韩故城内),好学,善诗,天性恬淡孤僻,不愿作官,终生隐居农村。常独自骑牛游赏,往来于县境东里、郭店间。见到草茂林密幽僻的地方,就卧伏草中冥思苦想,每得妙辞佳句,立即挥笔成诗。曾独自带上手杖进入嵩险绝处,构思成文100多篇。当时的士人学子多传阅诵读他的诗文。

  少年时与毕士安、韩丕同学友好。后来,毕士安官居相位,举荐杨朴于太宗,太宗爱其才,想授官任用,朴坚辞不受,作《归耕赋》以明志。太宗赠给束帛使他还乡。真宗西行朝拜先帝诸陵道经郑州,特遣使赠朴茶、帛,并命其子从妙为官。

  朴所作诗俊逸潇洒,语言质朴精炼,多描写自然景色和农村隐居生活。类唐诗人贾岛、李涉。78岁去世,葬县城北20公里处袁堡村东。宋翰林学士李淑撰墓表,立石墓前。诗人黄庭坚过其墓拜谒,曾作诗悼念

莎衣

宋代杨朴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七夕

宋代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诗一首

宋代杨朴

更无落魄耽杯酒,更莫猖狂爱咏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村居感兴

宋代杨朴

一壶村酒胶牙酸,十数胡皴彻骨乾。

随著四婆裙子后,杖头挑去赛蚕官。

宋代杨朴

就客饮时担酒去,见鱼游处拨萍开。

秋日闲居

宋代杨朴

忽闻高柳噪新蝉,厌暑情怀顿豁然。

庭槛夜凉风撼竹,池塘香散水摇莲。

人物资料

在未曾相会的时候,牵牛星的心意,不知怎样,据我替他设想,须要邀请织女星来,弄那织棉的金梭子。

年年的赐给人问的许多巧,却不知道人间的巧事到底有多少。

注释

⑴牵牛:星名,在银河之西,俗称牛郎,一名河鼓,又名黄姑。大概以李牛三星像牛头角、感之形,名之牵牛。若何:怎么样。

⑵“织女”句:织女,在银河东,织女四星像梭形,名之织女。织女传说为天帝之女,又叫她天孙,会纺织,韩愈待“天孙为织云锦裳”。传说天孙同牛郎结婚,婚后被罚分居银河两岸,只许每年七月七日由喜鹊给他们架桥,使他们相会一次。金梭,梭子的美称。

⑶“年年”句:因织女会纺织,古代女子便于《七夕》杨朴 古诗焚香陈瓜果,祝贺她夫妇聚合,又向她乞求智慧,民间有穿七孔针之戏。乞与,赐给。

⑷不道:没有科到。

《七夕》杨朴 古诗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据题意,当知这首诗是作者于某年《七夕》杨朴 古诗所作。神话中说,农历七月七日,郎织女此夜将有一年一度的相会。旧俗在这天晚上,妇女们对空摆上织物,向织女乞求智慧机巧,称为“乞巧”。这首诗通过咏《七夕》杨朴 古诗的乞巧而讽刺人间尔虞我诈的丑恶现象。

《七夕》杨朴 古诗赏析

唐诗主情,宋诗主理。宋的这种主理的诗,对那些喜好唐诗的人来说,常有味同嚼蜡之感。但诗如能用简捷的句子,深刻地表达一种哲理,也不能不说有其特殊的妙趣。杨朴的这首《《七夕》杨朴 古诗》,就是具有这种妙趣的哲理诗。

诗的作者从牛郎、织女《七夕》杨朴 古诗踏鹊桥相会的神话传说发端,别出新裁,表达了作者独到而又深刻的见解。“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前两句设问:弄不懂牛郎到底打的什么主意,是怎么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来织满天的锦绣云霞。这里的“须”字,是一种怀疑和否定,从正面来解释,就是没有必要来邀请织女作这一切。这两句来得非常奇,出人意料,因为很多人把把牛郎织女的神话作为美妙的故事来接受,对其中所包含的意义从未提出过质疑。以为神胜过人,天上的仙女自然比人间的一切都要聪明许多。但诗人却对此表示怀疑。前两句的这种怀疑只涉及到神话故事本身,但这已足以造成悬念。这两句为诗的末联所发的奇论,做了有力的铺垫。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己多”。这两句是说:每年人们都要在七月七日晚上向天上的织女乞求赐予刺绣、纺织等的聪慧、智巧,但实际上,人间的智巧己经是很多了,多得有点可怕。诗人在这里并非是在赞扬人间的机巧,而是来了一个大转弯,诗人此时想起的不仅仅是人间创造幸福的巧智,还有行恶的智巧:有巧取牵夺,互相倾轧,以及繁复、杂多而又绞尽脑汁的勾心斗角。诗人赋予末一行诗中的“巧”的含义已经不同于第三行诗中“巧”的含义。恰是这种新的含义,不无道理,但又非常出人料想地拓宽了诗思的领域,这就便诗的情思和哲理向更深处开掘,一使诗具有了横空出世、奇崛诡辩之美。当人间充分运用他的机巧来进行勾心斗角的时候,要邀织女来已无意义。从四句诗的整体和诗情的深入来看,诗人的愤世嫉俗之情表现得很是恰当、巧妙、深刻。

杨朴在那样一个时代有这样一种思想和见识是很深刻的,加之诗语简练、晓白、朴实,就使诗思凝重、洗练,富有趣味。

《七夕》杨朴 翻译、赏析和诗意

如果织女不是见到牛郎她会怎么样,每年七月总要邀请织女在天上穿梭织锦给地上的人们看。

年年请求与人之间巧妙,其实在人间这样的事又是何其的多?只不过是没有发生在我身上罢了。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杨朴妻,宋人。

相关诗句

《秋夕》[宋代] 杨朴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鹧鸪天》[宋代] 杨朴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七夕》[宋代] 杨朴

火流知节换,秋到喜身安。

林鹊真安往,河桥晚未完。

得闲心不厌,求巧老应难。

送酒谁知我,瓢樽昨暮乾。

《七夕醉答君东》[宋代] 杨朴

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菩萨蛮》[宋代] 杨朴

东风乌鹊西飞燕。

盈盈一水经年见。

急雨洗香车。

天回河汉斜。

离愁千载上。

相远长相望。

终不似人间。

回头万里山。

《七夕诗》[宋代] 杨朴

仙车驻七襄。

凤驾出天潢。

月映九微火。

风吹百合香。

来欢暂巧笑。

还泪已沾裳。

依稀如洛汭。

倐忽似高唐。

别离未得语。

河汉渐汤汤。

《七夕》[宋代] 杨朴

楼前箫史忆吹箫,雁足西风倍寂寥。

望断支机应化石,愁填乌鹊未成桥。

素毫月冷吟梧叶,纨扇秋回识柳条。

姊妹东邻如乞巧,莫教瓜果浪相招。

《七夕》[宋代] 杨朴

世上痴儿女,争趋乞巧筵。

妇鸠甘抱拙,不诌鹊桥仙。

作者千古名句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

出自《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宋代] 杨朴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出自《除夜对酒赠少章》[宋代] 杨朴

舍心腹而顺手足

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宋代] 杨朴

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出自《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宋代] 杨朴

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出自《春雁》[宋代] 杨朴

贫家而学富家之衣食多用,则速亡必矣。

出自《墨子·47章 贵义》[宋代] 杨朴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出自《元日》[宋代] 杨朴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出自《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宋代] 杨朴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出自《灵隐寺》[宋代] 杨朴

法出多门,人无所措

出自《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五十九》[宋代] 杨朴

资料参考:七夕(宋代 杨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