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人 > 宋代诗人 > 张俞

张俞简介

张俞 张俞(《宋史》作张愈),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字少愚,又字才叔,号白云先生,益州郫(今四川郫县)人,祖籍河东(今山西)。屡举不第,因荐除秘书省校书郎,愿以授父而自隐于家。文彦博治蜀,为筑室青城山白云溪。著有《白云集》,已佚。 ...〔► 张俞的诗文(1篇)张俞的名句(2条)

人物生平

  张俞,隽伟有大志,游学四方,屡举不第,宋仁宗宝元初年(1039年),西夏事起,曾上书朝廷论边防事。因人推荐,经试录用为秘书省校书郎,但他把官职让给父亲,自己却愿在家隐居。益州长官文彦博特别优待他,为其出资买得青城白云溪唐人杜光庭故居安置,自号“白云先生”。七诏不起,遨游天下山水三十余年,卒年六十五。张俞非常重视地方的文化教育事业,率先创办“少愚书院”,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亲自教授。明代时改“少愚书院”为“子云书院”。著有《白云集》,已佚。《东都事略》卷一一八、《宋史》卷四五八有传。

蚕妇

宋代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人物资料

一个住在乡下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

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注释

(1) 《蚕妇》张俞 古诗:养蚕的妇女。蚕,一种昆虫,吐出的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主要用来纺织绸缎。

(2)市:做买卖或买卖货物地方。这里是指卖出蚕丝。

(3)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

(4)遍身:全身上下。罗绮:丝织品的统称。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绮,有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在诗中,指丝绸做的衣服。

《蚕妇》张俞 古诗赏析

诗首两句写《蚕妇》张俞 古诗的伤感。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泪满巾”可以看出《蚕妇》张俞 古诗感情刺激之深。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无声地揭示了社会的极端不公。通过对一个《蚕妇》张俞 古诗经历与感受的叙写,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处境的深刻同情。诗中不着一字议论,却无声地控诉了以养蚕为生、深居僻乡的劳动妇女这一形象。《蚕妇》张俞 古诗初次进城,竟发现了自己贫困终生的根源,难怪她要悲伤,要痛哭流泪了。那位《蚕妇》张俞 古诗的神态、见闻、感受都写得绘声绘色、有血有肉,就以这么一个生活细节,来深刻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

后两句揭示《蚕妇》张俞 古诗是因为有感于获而不劳、劳而不获的不合理社会现实而伤感。《蚕妇》张俞 古诗之所以会痛哭流泪,是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美丽的丝绸衣服的。诗人用明显对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现实,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说服力。

这是一首言简意赅的讽喻诗,诗人借养《蚕妇》张俞 古诗女的所见所感,把养蚕人衣不蔽体,不养蚕人却穿着满身绸缎加以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剥削掠夺的不合理现象。诗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养蚕农妇的同情,对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的愤恨,以及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控诉和鞭挞。

《蚕妇》张俞 古诗创作背景

此诗写在北宋时期,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批判。在当时的封建朝廷,人民生活痛苦难言。诗人在此时描写了一位整日辛苦劳作,不经常进城,一直在贫穷的乡下以养蚕卖丝为生的普通妇女的遭遇。

《蚕妇》张俞 翻译、赏析和诗意

昨天进入城市,回来泪满巾。

满身绸缎的,这不是养蚕人。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张俞,宋人。

张俞(《宋史》作张愈),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字少愚,又字才叔,号白云先生,益州郫(今四川成都郫都区)人,祖籍河东(今山西)。屡举不第,因荐除秘书省校书郎,愿以授父而自隐于家。文彦博治蜀,为筑室青城山白云溪。著有《白云集》,已佚。

相关诗句

《蚕妇》[宋代] 张俞

昨日到城廓,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蚕妇词》[宋代] 张俞

舍前舍后桑成林,锄垦不放青草侵。

东风满条新叶大,村家爱此轻黄金。

日暖春蚕大眠起,戢戢盈箱齐若指。

看蚕新妇夜不眠,蚕老登山满家喜。

阿姑嗔办缲车迟,小姑已催修织机。

杀鸡沽酒赛神福,今岁不怕寒无衣。

《蚕妇词》[宋代] 张俞

朝看箔上蚕,暮收茧上丝。

丝成给日食,不得身上衣。

早知阿家蚕事苦,不若当初学歌舞。

《蚕妇》[宋代] 张俞

火蚕较早冷蚕迟,晏饭忘眠敢叹疲。

缲车响罢促机杼,盖体到头无一丝。

《蚕妇吟二首》[宋代] 张俞

九日三眠火力齐,五朝又报四眠时。

辛勤一月方能茧,缲得成丝却卖丝。

《蚕妇叹》[宋代] 张俞

浴蚕才罢餧蚕忙,朝暮蓬头去采桑。

辛苦得丝了租税,终年祗著布衣裳。

《蚕妇吟二首》[宋代] 张俞

扫下乌儿毛样细,满箱桑叶翦青柔。

大姑不似三姑巧,今岁缲丝两倍收。

《蚕妇辞》[宋代] 张俞

东邻采桑妇,西邻养蚕女,年年役役为蚕苦。

桐花如雪麦如云,鸣鸠醉椹叫春雨。

踏踏登竹梯,山烟锁春树。

不管乌台湿红雾,妾家有夫事犁锄,妾家有子尚啼饥。

春蚕满筐尚望叶,儿啼索食夫已归。

前年养蚕不熟叶,私债未眉暗蹙。

去年养蚕丝已空,打门又被官税促。

今年蚕嫁嫁小姑,催妆要作红罗襦。

妾身依旧只裾布,寒灯补破聊庇躯。

蚕兮蚕兮汝知否,安得茧成大如斗。

妾生恨不逢成周,治世春风桑五亩。

作者千古名句

才以气雄,品由心定。

出自《小窗幽记·集豪篇》[宋代] 张俞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出自《京都元夕》[宋代] 张俞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出自《送人归京师》[宋代] 张俞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出自《长干行二首》[宋代] 张俞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出自《核舟记》[宋代] 张俞

算遗踪、犹有枕囊留,相思物。

出自《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宋代] 张俞

当事者迷,旁观者清。

出自《增广贤文·下集》[宋代] 张俞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出自《送崔子还京》[宋代] 张俞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出自《天道》[宋代] 张俞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出自《金门答苏秀才》[宋代] 张俞

资料参考:蚕妇(宋代 张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