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反义词
改革的反义词
沿袭:按旧例办事;因循:沿袭成规|沿袭前人遗制。沿袭
守旧:1.拘泥于旧的看法或做法而不愿改变。 2.保持守旧
因袭:沿用过去的一套,没有创新;模仿别人的:因袭守旧|因袭
依旧:副词。照样:爷爷八十多岁了,生活依旧能够自理。依旧
复旧:①恢复陈旧的习俗、观念、制度等。 ②恢复原来的复旧
改革的意思
文字改革:一个国家或民族对其通用文字的改革。在我国﹐主要指对汉字的改革﹐有些少数民族也有文字改革问题。
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因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农民反抗运动,农奴制日益暴露出其腐朽落后性,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更促进了反农奴制运动的高涨。沙皇政府被迫于1861年3月发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民有人身自由;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农民获得份地要缴纳高额赎金。改革虽然废除了农奴制,但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具有很大的不彻底性。
宗教改革运动: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改革旗帜下发动的大规模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表现为对西欧封建制度的主要支柱,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发动猛烈冲击。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抨击教皇出售赎罪券,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反对罗马教会对各国教会的控制;反对教会拥有地产;以《圣经》为信仰的最高准则,不承认教会享有解释教义的绝对权威;强调教徒个人直接与上帝相通,不必由神父作中介。运动中有以路德为首的温和派和以加尔文为首的激进派。宗教改革运动使西欧和北欧各国的世俗君主摆脱了罗马教皇的控制,并产生了脱离天主教的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邓小平1980年8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编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提出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以及其他制度需要改革的问题。指出制度方面的弊端主要是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以及各种特权。建议调整国务院领导成员和更新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逐步实现领导人员年轻化、专业化;修改宪法,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企事业单位成立职工代表大会,等等。
民主改革:泛指由政府组织和领导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改革。特指_____成立初期所进行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改革。主要是土地改革。还包括厂矿交通等企业中的民主改革,如反对封建把头和反动帮会头子,废除包工制、工头制、抄身制等,树立工人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实现企业管理民主化。还包括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婚姻制度等。
改革: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技术改革ㄧ文字改革ㄧ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改革的反义词
改革相关反义词
带改字的反义词
改革相关成语
一改故辙: 彻底改变走惯了的老路。指坚决走上新路。
偃革为轩: 指停息武备,修治文教。
偃革倒戈: 指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偃革尚文: 停息武备,注重文教。
兵销革偃: 销毁兵器,放下甲盾。指太平无战事。
兵革之祸: 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兵革满道: 兵:兵器;革:甲胄。兵器装备胡乱遗弃,塞满了道路。形容战祸伤亡惨重
屡教不改: 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幡然改途: 幡:通“翻”;幡然:很快而彻底;途:途径。指迅速地完全改变原来的道路。
怙恶不改: 怙:坚持。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改俗迁风: 迁:改。改变风俗习气。
改口沓舌: 重新转动舌头,改变原来的说法。
改名换姓: 改换了原来的姓名。
改名易姓: 改换原来的姓名。多指为了隐瞒原来的身分。同“改名换姓”。
改天换地: 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指改造社会,改造自然。
改头换尾: 指改变原来的面目。比喻只作形式上的变动,而实质内容不变。
改头换面: 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改姓易代: 指朝代改换。泛指政权更替。
改姓更名: 改换原来的姓名。多指为了隐瞒原来的身分。同“改名换姓”。
改容易貌: 改、易:改变;容、貌:神色、相貌。变了神色或模样。
改容更貌: 改:改换;容:神色;更:更改;貌:相貌。指变了神色或模样
改张易调: 更换琴弦,变换声调。比喻改变方针、做法或态度。
改弦易张: 犹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改弦易调: 犹改张易调。比喻改变方针、做法或态度。
改弦易辙: 辙:车轮轧过的痕迹。琴换弦,车改道。比喻改变原来的方向、计划、办法等。
改弦更张: 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改往修来: 指改变以往的错误,修治来日的善行。
改恶为善: 不再作恶,重新做人。
改恶从善: 再不做坏事,决心做好人。
改恶向善: 指不再做恶,重新做好人。
改革相关词语
土地改革:①即“土地革命”。②某些资本主义国家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与无产阶级领导的土地革命在目的和方法上都有不同。(1)[land (agrarian) reform](2) 为更加公平地分配农业土地,特别是把大地产分为小地产,而采取的立法或其它措施(3) 指对封建土地所有制进行改革的运动
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西藏等少数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农村胜利完成。
文字改革:一个国家或民族对其通用文字的改革。在我国﹐主要指对汉字的改革﹐有些少数民族也有文字改革问题。
宗教改革运动: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改革旗帜下发动的大规模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表现为对西欧封建制度的主要支柱,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发动猛烈冲击。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抨击教皇出售赎罪券,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反对罗马教会对各国教会的控制;反对教会拥有地产;以《圣经》为信仰的最高准则,不承认教会享有解释教义的绝对权威;强调教徒个人直接与上帝相通,不必由神父作中介。运动中有以路德为首的温和派和以加尔文为首的激进派。宗教改革运动使西欧和北欧各国的世俗君主摆脱了罗马教皇的控制,并产生了脱离天主教的
德意志宗教改革:16世纪上半期德意志以改革天主教会为表现形式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是16世纪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517年10月由马丁.路德发动,得到德意志各阶层的广泛支持。反对天主教会的腐败和天主教的繁琐仪式,反对教皇对各国教会事务的干涉,要求建立民族教会。改革运动导致1524-1525年的德国农民战争。后信仰新教的诸侯与坚持天主教的诸侯发生宗教战争,新教诸侯获胜,1555年双方订立《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确立了新教的合法地位。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基本内容是:把住房建设投资由国家、单位统包的体制改变为国家、单位、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体制,把各单位建房分房和维修管理的机制改变为社会化、专业化运行的机制,把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方式改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目标是加快住房建设,20世纪末使居民住房达到小康水平。
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的调整和改造。在中国,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起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其基本目标是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方面,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在分配方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在农村,进一步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城市,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在宏观调控方面,对计划、财政、税收、金融、物价、劳动
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因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农民反抗运动,农奴制日益暴露出其腐朽落后性,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更促进了反农奴制运动的高涨。沙皇政府被迫于1861年3月发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民有人身自由;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农民获得份地要缴纳高额赎金。改革虽然废除了农奴制,但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具有很大的不彻底性。
梭伦改革:古希腊雅典城邦的一次重要政治改革。公元前594年,出身破落贵族的梭伦在平民支持下当选雅典执政官。为解决日益尖锐的贵族和平民之间的阶级矛盾,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颁布“解负令”,禁止将欠债的平民变为奴隶;按收入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使富裕的平民能够参政;设立“四百人会议”等政治机构,削弱贵族权力。他的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体制改革:在我国,指克服现有体制中的弊端,使各种体制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是我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保证。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邓小平1980年8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编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提出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以及其他制度需要改革的问题。指出制度方面的弊端主要是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以及各种特权。建议调整国务院领导成员和更新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逐步实现领导人员年轻化、专业化;修改宪法,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企事业单位成立职工代表大会,等等。
政治体制改革:特指我国在政治体制上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471-499年在位)进行的政治改革。孝文帝五岁即位,其祖母冯太后临朝,颁行俸禄制、三长制、均田制等。孝文帝亲政后,将国都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往洛阳。继而禁鲜卑语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改胡服为汉服,仿南朝典则定官制朝仪。这些改革有利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和北方的统一。
民主改革:泛指由政府组织和领导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改革。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所进行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改革。主要是土地改革。还包括厂矿交通等企业中的民主改革,如反对封建把头和反动帮会头子,废除包工制、工头制、抄身制等,树立工人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实现企业管理民主化。还包括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婚姻制度等。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邓小平1986年9月至11月几次谈话中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内容节录。编入《邓小平文选》第3卷。指出不改革体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改革的内容是党政分开,权力下放,精简机构;改革不能照搬西方,不能搞自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