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酷猫写作网
当前位置: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学生工作总结

2023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精选5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2:43:01 查看人数:49

2023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

第1篇 2023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

2022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篇一

从第一次走进报社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是属于这里的。

大学的第一个暑假,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我很有幸的来到了报社《阳光晨刊》,在这里开始了我难以忘记的暑期记忆,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开心,更重要的是使我体会到了一名记者的真正生存状态。记者无限光荣的外表下,他们所为此做出的努力,以及往往所感觉到的无奈和遗憾。

其实阳光晨刊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学校的阅览室里总是会准时的摆放每一天晨刊的报纸。当初在看这一份本地的报纸时,总还会有一种不屑的感觉,觉得他们的新闻做的很平庸。只是很简单的例行报道,新闻没有深度,让人读起来索然无谓。当时就自大的认为假如自己可以去做这份报纸,一定可以做的更好。当时的我没有想到,几个月后我真的来到了这里。

初次来到报社,就给我有一种怪怪的感觉,诺大的一间办公室里已近10点了,竟只还有寥寥数人。我们的到来似乎并没有引起他们太大的兴致,办公室里的电话此起彼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才知道,虽然报社的工作时间写的是早晨几时至几时,下午几时至几时,但除了个别值班的和打字交稿的记者会在办公室里,多数时间他们都是不会在报社里的,有的记者我甚至一个星期都不能见他们一面。这使我深刻体会到了老师上课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了,“新闻不是可以做在办公室里凭空捏造出来的,必须出去跑,只有到处跑,才能发现新闻”。我经常会在中午12点左右的时间和晚上已经7、8点的时间里看到仍然还有很多记者在工作,他们甚至会把饭菜拿到报社里来吃。这些都深深的触痛了我,后来随着记者师傅前去很远的地方去采访,我在车里受不住路程的颠簸吐了,身为女子的师傅也是很难受,但采访还是要必须进行,此时我真的体会到了记者的敬业和辛苦。

除了辛苦之外,记者给我的另一个极其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们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记者向来被称之为无冕,但在这个称谓的背后他们担负的是更多的责任。在我的实习过程中做过很多次的采访,每一次的经历我都是很珍惜,但对王先生邻里纠纷一事的采访印象极为深刻。王先生因回家的通道被邻居堵死一事,从协调到告上法庭三年未果。期间他4次借助媒体,可起到的只是简单的推动而不是根本解决的作用,但他还是依然相信媒体并且找到了我们,看到王先生信任与期待的眼神,我真正理解到了作为一名记者的光荣。期间我们为此事跑了很多地方,有一次还受到了一点挫折,但想到王先生对我们的信任还是坚持了下来。最后事情终于解决了,王先生开心,我们也为此喜悦。

此时是真的感觉到了作为一名记者存在的意义。在其他的采访过程中,还有几个类似的经历,其中村民修路一事也给我很深的印象。我现在还可以清晰的记得当我第一次来到这里,近十位村民围在我身旁的情景,最后因为路程的原因我不能回去,村民们特意准备了一间最凉爽的房间给我,那时我是真的感动。我知道他们如此对待我是因为我是一名记者,是记者的身份让我得到如此待遇;我也还知道我必须在今后的采访中对得起记者这个身份也才可以对得起这里的村民。

所有的采访过程中,一次关于盗版问题的采访使我感触最深。因为那一次的采访我受到了表扬,也因为那一次的采访使我感到深深的内疚。受到表扬的原因是因为我的“细心”,点抓的好;内疚的原因是因为我太卤莽,事实判断可能出现错误的前提下就贸然发稿。事实证明表扬我是错的,我是太卤莽的。关键在于那一个条形码的问题,因为我坚持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条形码,否则的话便是盗版。因为“自以为已经查过了很多的资料”,可事实证明可能出现错误。其实我在做这个报道之前是有这个责任把事情弄的更清楚,让部门出来说话的,而不单单只是自己查了资料,这是完全由自己的粗心造成的。现在把它写出来,引以为戒!

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很快便要过去,现在的我拿起一份《阳光晨刊》,似乎能感觉到每的报道中记者们为此所留下的汗水,突然发现晨刊上的新闻是那样的可贵。也许晨刊还不成熟,但它毕竟还不到两岁。晨刊有一个传统,每个星期都有两次的集中学习交流的时间,晨刊的一个编辑曾说道:“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我想,这应该作为这次暑期实习的终结语。

2022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篇二

20xx年的9月对于我来说,的确是一段难忘的回忆。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因此心情很忐忑但也很开心。我明白自己要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还要与报社的老师沟通好,与其他的实习生协调好人际关系,去面对种种未知的困难和挑战……

我被安排到了采访中心部门。负责带我的陈老师告诉我,法治快报就是作一些贴近百姓民生的调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映百姓心声。他负责的是民生维权那一板块。本以为老师会慢慢教我,谁知一来就得自己上手,一切自己做。实习第一天就被分配了一个新任务——售水机街头摆放存卫生隐患,自己独立找选题、联系采访、写稿。我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搜集售水机在南宁的分布及其工作程序,我的计划是熟悉这种供水方式的管理要求,其日常维护管理和水质卫生安全。我花了半小时,在网站上搜寻了许多活净水站信息。我开始了解无人服务自营业的售水机的一系列知识,了解它的构成,了解它的国内与国外市场行情等。第二阶段,我需要做一份市场调查和分析。我在不同地点售水机附近采访了各年龄层和职业的市民以及他们的态度。接下来是生产厂家负责人和卫生部门调查了解,我寻找了自治区卫生食品监督所有关人员,请他们谈谈如何加强现制现售水卫生监督等,这些实质性的内容是以往学校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相当宝贵。在发给老师看后,还得到了他的赞赏。

近年来,一些小区居民的维权行为由于缺乏组织化的渠道,自己的权益无法得到组织性力量的有效支持和保护,越来越多地演变成群体性的冲突事件。在我实习的两个月间,老师和我相继报道了“凶吉号码”、“治理狗患还应以人为本”、“我区全面贯彻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政策”“住宅小区广告收益”“民办高校为抢生源乱发录取通知书”“售水机卫生隐患”“巨大保姆市场处于监管“真空”等等与市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变化或问题:房屋拆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以及教育、医疗、食品等。有新闻性,也有一定深度,在广大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通过操作多篇调查性报道,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新闻业务水平和独立操作深度报道的能力;了解了稿件的制作流程,学会了进行电话连线。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在这样优秀的栏目实习的经历,有幸和几位老师合作,向她们学习。在实习中与老师相处得很融洽,老师给了我许多锻炼的机会和经验指导,对此十分感激。没有采访任务的时候,我就看放在那里的旧报纸,那也是一种学习。

在报社实习的2个月里,我总共发表了20多篇新闻作品,这段实习经历使我受益匪浅。虽然一开始不适应,因为大家的工作进度都很快,效率都很高,凡事都要尽快做完,紧接着又是另一个任务。在两个星期后,我才慢慢适应,也慢慢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相信这对我将来的发展一定是有好处的。另外我感到所学的知识相当不足,以我现在的水平在社会上没有竞争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参加工作后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想象和现实确实有差距,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现在的我真的还有许多要学习的,工作的忙碌、心态的调整、与人交往、沟通技巧等等。再者,我认识到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达到各个集团之间的利益平衡和良性互动,不但需要一个民主、法治的政府;也需要广泛的社会自治与合作网络。这将有利于有效地组织起公民社会的分散性管理力量,保障公民的正当权益,以及化解无可避免的社会矛盾。“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摆在记者面前的维权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不能有丝毫懈怠。最后,让我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和感触,我深深的体会到记者这个职业的光荣与使命,让我懂得了我们要积极主动的适应社会,去面对竞争。

2022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篇三

今年暑假蛮长的,为了不浪费光阴,我和xx一起从7月4号起在报社实习了两周的时间。我曾在实习之前幻想过可能发生的一切事情:起得很早坐一个小时公交车到达报社,或是在办公室电话采访或是跟着美女记者姐姐们奔赴一线采访,然后下班的时候再挤着公交车回到住处。两周的时间过得很快,它们用实践经验告诉我一个作为一个记者首先需要知道的原则:身体力行方出真知。

问题不是等来的

实习期间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其实很简单,第一天下午,张xx主任看我和xx只知道坐在那里看报纸,就把一个整合稿件的任务交给了我们。稿件内容比较平淡,就是一个关于东北打击乐比赛的简单消息,老实说这对于已经在记者团历练了一个学期的人来说并不难,所以我和xx在整理完那篇稿件之后就得到了主任的同意离开了报社,结束了第一天的实习。

我想每一个和我们一样拥有新闻理想的人都知道,机会和问题都不是等来的。正如同张xx主任经常跟我们说的,一定要自己去找题。如果我们只是一直坐在桌子前看报纸,可能写出的永远都只会是400字的小消息,锻炼不出什么能力。所以在第二天的定版会上,我也算是主动接了一个任务。

按照惯例文教部应该是每周五开例会,讨论下周选题、总结问题等,但那天是周二,因为报社给文教部来了好几个版面的任务,主任算是临时组织大家到场开会。我和xx还有另外一个非记者团成员的实习生也参加了。第一次参加新闻一线记者们的例会,虽然报题环节和在记者团的时候一样,他们的专业却让我们佩服。感触最深的是每一个记者的新闻敏感度,比方说三伏天来了很多xx市民喜欢去xxx浴场游泳,那么下海需要注意什么?身上涂抹的护肤品或者是饮食方面?下海的时间等等。这类话题是我们这些新闻菜鸟所想不出的。所以那天定版时我们也只是接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务——去采访xx的特色书吧。当例会上讨论到“夜文化”这个专题时,主任说起了回声书吧,我听到了熟悉的名字,说大学生们对这些书吧都很熟悉,于是这个采访几家书吧的任务就交到了我们三个实习生的头上。

总共采访的六家书吧,印象最深的是一家叫做“xx街60号”的特色书吧。当时店主比较忙,我们在里面耗了很久,只能等着客人没有需要的间歇和店主聊聊。可能因为太忙,店主本身透露的并不多。看着笔记本上尴尬的字样,我还是决定在他给顾客调制饮品的时候再去多问问。这一问便问出了书吧每个月会举行书友会以及书吧会定期向xx的贫困学校捐衣捐物的信息。回去之后和小伙伴们总结、成稿,最终见报于我和xx结束实习后的一周。这算是这次暑期实习给我上好的第一堂课:永远不要坐以待毙。

想法新一些角度刁一些

张xx主任绝对是让人点赞的好老师,不仅不会让我们干太多的杂活、不拒绝每一个实习的学生,还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们讲新闻。除了在例会上我们可以体会到新闻一线的运作方式,其他的就是从这些前辈的口中得知做好新闻人之一二了。记得那是周五的例会,结束之后主任坐下来专门给我们几个实习生讲经验。“只有写得和别人不一样的新闻才是好新闻”,主任说。她说道自己曾经采写过的新闻,大致是关于商家为修筑大连某道路投标的。其余记者可能只会机械式地写这样一个事件,但是张xx主任却以拍卖会的方式写出了这一事实,再加上她老师当年为她修改了题目,当年那篇新闻获了奖(请原谅我没有记住那个奖具体是什么)。

从她这里学到的这一课也被我直接运用到了后来实习期间我自己发过的稿子上。那是小芳姐安排的任务,去海事大学和理工大学采访科学营。由于两个学校当天都有活动,所以我需要跟完一边立马去跟另一边。科学营汇聚了来自全国很多省份的优秀高中生,当时我想起了张xx主任的话,就去分别采访了来自香港以及来自xx本地的高中生,以凸显此次海事和理工分营的权威性和精彩程度。

写新闻要“对症下药”

非常感谢的一个人是秦xx姐姐,带我出去采访的路上就已经给我讲了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她告诉我她所负责的文化线其实和记者团平时所接触到的新闻不一样,所以写法自然会“软”一些。那天秦xx姐带我去参加了爱一夏音乐节的新闻发布会,后来由我组织成稿。然后去听了笑掌室的相声,有幸见到了陈xx和王x老师,也算是我在实习期间见过牌的“婉儿”。相声的稿子虽然不是我来写,但是我有幸坐在第一排正中间拍照,这期间秦xx姐姐也指导了我很多:这种照片一定要露出演员的脸,哪怕被话筒挡了一点也不行;要拍出故事,不要仅仅拍他们站在那里表演,而是要抓精彩瞬间……

秦xx姐教给我的,可以说是我出了记者团,走在新闻一线的收获之一。两周时间,从刚开始只能呆坐在办公室看报纸到后来也可以单独接任务出去采访、写稿直到最后发稿,时间很短,收获很大。众所周知记者是一个需要奔波的行业,所以其实平时在办公室除了开例会很难看到大家都在的时候,多数时间是我们实习生、主任以及于老师在办公室。想感谢xx日报文教新闻部的每一位老师,把多年所学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得传授给我们。因为我和xx是记者团的成员,所以在这期间尤其承蒙照顾,小芳姐、丽霞姐和秦xx姐给我们安排了很多任务,反而倒是我们自己报的题因为自己错过了时效性而没有最终见报。未来,当我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我可以骄傲地说:我在xx日报学习过。

也祝愿依旧在报社实习的同胞们可以抓住机会,努力进步。

2022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篇四

按照学院里的安排部署,我们新闻系大三的学生要在这学期进行实习锻炼。经过一番周折,我被安排到河南商报社,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实习。

说实话,相比于院里在其他报社实习的同学,我们的实习道路更为艰辛,除了需要更多财力支持外,还有幸得到了特殊'照顾'——长久等待的心理煎熬。

在我看来,这段等待要比高价实习费对我的刺激来的更猛烈些。的确如此,报社长久的杳无音信,真是吊足了我的胃口,尽管之前曾经在一家党报社短暂临职,不过想起都市报记者的那种独行侠形象,我还是禁不住有些小激动。

在中青大厦一楼入口处有条商报标语:我们还只是第二。从这些言语标识中,我知道这是一家自信的报社,外加一拨儿自信的记者。

报社总编助理关老师,体型高大,是我们的大师哥,经典动作是习惯性地晃动着与自己身体不太对称的小脑袋,在埋头读报一段时间后,会猛地抬头,两眼圆睁,以作深思状,他在说每句话前,必会先积攒足够多说话所需的气息。刚进报社,他就把我们6个实习生纠集到一起,开了个小会。

'我知道报社在大家实习这条路上设了不少门槛儿,不过这也许正应了那句古话:好事多磨。我现在可以向你们保证,商报会是众多报社中让你们收获最多的。'

是的,好事多磨,既然如此,那就磨吧。

一、牛刀小试

毫无征兆地,我被安排到了经济新闻部。关老师的随手一挥,着实让我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因为在我想来,经济新闻属于比较专业的领域,诸如地产、财经等门类,对于我这个文科出身的人来说,显得有些陌生,这一点我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当我怀着略有不安的心情说着带有推脱意味的话向老师请教时,老师却安慰我说,慢慢来。

报到的第一天,总是那么地让人刻骨铭心。

徐主任原是给我安排了两位老师,一位姓陈,另一位也姓陈。两位老师很有特点,陈清利老师体型肥胖,笑起来颇给人一种弥勒佛的感觉;陈薇老师虽然本是女儿身,可是你看她走起来路来的派头,两只胳膊甩得老高,颇有一股男儿气概,别人笑称她为'企鹅'。

每天上午我和另外一名实习生需要轮流接创富热线。商报每周二至周五会有一个创富版,主要是针对一些有创意的特色项目进行推广,为创业者之间进行合作提供一个平台。负责创富版面的是郑雪老师和纪宇老师。

郑雪老师年轻漂亮、活泼开朗,给人一种亲切感,初到报社,我甚至以为她也是实习生,想来真是被她的美貌'欺骗'了;纪宇老师外看穿着打扮时尚前卫,内含丰富的采访写作经验,是位*湖的资深新闻从业者。

临近下班的时候,负责创富版的郑雪老师来到我们两个实习生身边,问我们哪个周六下午没事,我一想定是有采访,于是自告奋勇满口应允。

后来了解到,每周六下午,商报会有一个互助公社活动。活动主要针对创业的中小企业者,每周会选择不同的主题内容,然后邀请一些营销方面的专家或者成功的创业老板,与到场的中小企业者一同交流,或传授生意经,或分享经验。而这个活动的负责人正是郑雪老师,我周六要参加的也正是这个活动。

那天是3月13号,针对即将到来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那期的主题定为'商家维权'。

下午两点半,活动正式开始。邀请来的律师在听取了现场商户遭遇的种种侵权案例后,对症下药,告诉他们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进行维权。当天,我按照郑雪老师的嘱咐,针对商家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律师的解答,在采访本上写了密密麻麻几大页,也正是在那天,我大脑里装了不少商家维权方面的知识。

活动结束后,老师让我回去自己尝试着写下。晚上回到寝室,我先在网上搜索了原先互助活动的稿子,比着葫芦画瓢,洋洋洒洒写了1000多,然后传给了老师。

周一下午,老师在指出几点不足外,告诉我说稿子基本还可以,就是数有些少,因为互助公社每周的版面几乎是一整版,每周二刊发。

就这样,我后来便长久的跟着郑雪老师,共同负责每周的互助公社活动以及创富稿。

周一便是3。15了,按照徐主任的安排,我上午留在了学校,走访学校设置的一个投诉点。转悠了一上午,问东问西,生怕丢掉每一个细小处。不幸的是,真的是好事多磨,第二天竟让我脚上先磨了个鸡眼。无奈之下,只好买来鸡眼膏,只是走起路来还是一颠一颠的。为了怕老师知道自己腿脚不便而影响采访,我只有忍着脚的疼痛,没有告诉老师。

等到花儿快谢了,自己的劳动成果终于在周二见报了。看到自己通过键盘敲打成的汉变成铅印刷体的时候,便是自己最为幸福的时刻。

二、展露锋芒

过后几天,生活略有沉寂,我进入到了实习生必经的读报时代。每天早上拿来四家都市报,挨个儿看个究竟,进行分析比较。无可否认,这段静下心来读报的经历对自己确有帮助,对于刚进门的我们,完全可以倡导'拿来主义',只不过在'拿来'的同时还可以进行自我创造。

不久,实习的脚步便加快了。每天上午我便老早来到报社,接听创富热线。在别人眼中,接热线可能是个单调乏味、纯属机械运动的活儿,说实话,刚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可是结果并非如此。

商报的创富热线主要是接听一些创富口信,或者是对于我们之前推广项目的反馈,寻求项目人联系方式的一种途径。从这个角度看,热线的繁多与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之前稿件的质量高低。

其他时间,我主要跟着郑雪老师出去采访,发现一些比较有特色的项目写成稿子进行推广,由于创富版是免费帮创业者进行项目推广的,加上推广的都是一些特色、创意项目,因而受到了很多商家的喜爱。很多时候,创富热线会响个不停,最频繁的时候甚至达到每3秒一个热线,经常会听到商家怀着感激的心情在电话的一端说道:'你们的这个栏目办得很不错,是真正为我们商家着想,希望你们越办越好。'

每次听到这些话,我便为自己作为一个商报人而自豪不已。

实习生活开始进入正轨后,我便开始忙得不亦乐乎。除了工作日外,为了让自己的实习生活更加充实,我每周六也继续工作。上午跟着陈薇老师参加商报的藏金鉴宝活动,学到了很多关于玉器、瓷器以及画收藏等方面的知识,下午跟着郑雪老师组织每周的互助公社。两个月下来,经济新闻部的记者我几乎跟了个遍儿,学到了不同经济新闻题材的写法,收获颇丰。

三、自我反思

这段实习生活让我受益匪浅,包括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

记得有一次,郑雪老师让我走访一些大型超市,了解当时市场上奶粉的价格情况,以及涨价原因。因为之前大多是跑创富这条线儿,对于市场调查这方面确实经验不足。终于,当我大摇大摆走进超市,来到货架前向销售员亮明身份以及目的后,销售员的态度立马由晴转阴,他们像见了瘟神一样开始躲避我的问答,无论我说什么,他们只是冷淡的记住了那条单一的回答:不知道,不了解。

不知道,不了解。这几句空洞的回答让我有些无奈。我只好拿起采访本对价格进行记录,没想到销售员看到后,竟然赶忙上前阻止,并且告诫我:再不走的话,便叫保安把你轰走。

这时候,我的走投无路让自己感到有些恼怒,可是此时的自己就像被关进太上老君炼丹炉的孙猴子,任凭你使尽浑身解数,却依然于事无补。最后,在碰了一鼻子灰后,还是无功而返。

回到报社,没有完成任务的我有些羞愧。幸好的是,最终老师还是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了奶粉的一些情况。

晚上回到寝室,看到郑雪老师给自己发了一封邮件。在这封邮件里,她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告诉了我,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了解到记者工作的不易,也知道了进行市场调查有学会运用技巧,包括'坑蒙拐骗'。而对于我这个毛头小子,仅仅两个月的实习确实还显得不够。

结语

如今,两个多月的实习已经结束,但自己亲身采访的情景还犹然在目。

离开报社后的最初几天,还真有些不习惯。本来已经融入报社的我突然意识到,今后,在向别人做介绍时,那句开头语'您好,我是商报记者'已经不能再挂在嘴边。

最后,感谢这段时间给我帮助的商报老师,感谢学院,感谢国家。老师,谢谢你们,希望今后的自己也可以像你们那样,做个理想中的独行侠。

2022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篇五

刚进去的时候,机动组刚刚成立。我们组的的三个记者都还没有从原来的工作中转型过来,工作任务相对来说比较轻松,我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帮老师打开电脑,看当天的新闻,打扫一下卫生。有时候也很郁闷,但是始终牢记着从学校出来时老师叮咛的话:一定要做个勤快的人。尽管无聊我依然坚持下来了。后来,我这段时间的表现为以后三个记者乐意带我出去打下了基础。报社是讲效率和成果的地方,一个采访有没有实习生记者照样可以完成,与其这样,又有谁愿意多一个累赘呢?那就只能看你的表现能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了。勤劳,几乎可以说是让带你的老师认可的第一任法宝。

相对于整个报社来说,机动组是最灵活的一块,它不像别的部门记者那样专跑一个口,它几乎可以涉及报纸的各个版面。对于记者来说,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以及应对各种事件和稿件的能力。对我来说,却是一次求之不得的机遇,这样以来,我所接触的行业领域就宽阔了很多,对不同的事件,不同的稿件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视野放的更宽阔一些。

来报社之前,听实习过的同学讲报社关系很难处,弄不好就身陷囹圄。对于我这个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来说,实在是头痛了不少。因此,一开始的时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都是小心翼翼的。记得刚开始时,我写稿特别慢,而且主题总是选不好,亮点也突现不出,稿子交上之后又被老师改的面目全非,这着实让我痛苦了好长时间。后来有一次和老师一起吃饭的时候,我无意中说出了自己的烦恼。没想到老师很快帮我分析了原因,然后又给我细细讲解了对于不同稿件的操作方法,以及如何提炼主题。还教会我怎样读报纸。对我以后的实习特别适用。其实,记者同样也是人,只要你诚恳的对待别人,别人一定可以和你真诚的交往。

在某某报实习期间,经历和收获一样多。不仅在专业上,对我以后在社会的生存都是很适用的。在纵多的事情当中,我想通过三件事来说说我的感受和心得。也希望对以后即将踏入报社实习的朋友有或多或少的帮助。

第一件事情是:我是一个比较幸运的人,刚去不久,老师忙不过来时就会交给我独立的采访任务。采访大多是事先约好,我拿着她的名片,打着老师的“旗号”去和采访对象沟通交流。时间长了,我就觉得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后来有一次,电视台的一个朋友邀我和她一起去采访,我像往常一样带了老师的名片,出于礼貌问题我发信息给她说了一声。没想到她给我的回复却是:“不可以,你要积累自己的人脉资源”。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我就试着去积累自己的人脉资源了。我主动的和采访对象、采访同伴交流,互留联系方式、向别人索求名片等。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原本陌生城市不再陌生,记者的工作也不再是艰涩难做。现在想来,作为一名记者,最重要的不是写稿子,而是如何经营好自己的人脉关系,没有很好的人脉资源做记者实在是寸步难行。我非常感谢我老师发给我的那条短信。

“十一”期间,我突然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让我替她参加报社的一个会议。去到后才知道,是报社一年一度的首席记者、统筹、主管竞聘大会。各个部门,各驻地记者都一到场。看着他们,我就在想,每天成千上万人手里拿的报纸就是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心里不免为见到他们而窃喜。想要竞选的依次上去演讲,下面很多人都在聊天、翻报纸杂志。而我不同,我觉得台上每一个人的演讲都很精彩。他们都有和新闻同生共死的经历,以及对新闻执着追求和梦想。这次以外的会议让让我的心灵很震撼,对新闻的喜欢也与日俱增。期间我尤为注意的是竞聘娱乐版首席记者的一个女孩,年轻有活力,语言魅力特强。后来从以为老师口中得知她特擅长写娱乐新闻,经常飞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去采访,敬佩自然流露。老师还意味深长的告诉我:社会上有360行,会一行就可以,报社也一样,懂一行就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精良之处。想来真是终生受益。这是第三件让我感触很深的事情。

第2篇 大学生报社编辑实习总结

文笔好的好处就是可以将来做一个作家或是记者,报社编辑也是不错的。我的专业就是中文,虽说不是很热门的专业,但是我还是会做到最好的。

光有好文笔是不行的,我还要有写文章的素材,出去实习时一种很不错的选择。在实习中既可以接触到新鲜的事物,也可以锻炼我的实践操作能力。

转眼一个星期就过去了,我的实习生活已经过了有半个月时间了。

我的记者线上还是没有多少新闻,我只能自己想办法。在经济部不像在热线部,新闻不多,而且关键的是我没有新闻线索。正在寻找、整理自己要做的题目,确定题目以后可以自己有针对性地去外面跑,自己写了,算是自己策划、实施了。

星期四时我听到朱总和省会新闻部的王海科记者说去采访,要带一个实习生,我马上就给王记者说那带我过去吧。后来我就和他去黄河饭店在郑州市咪表听证会场了。当天去会场的中央和地方的媒体有好多家,央视、中青报、河南电视台、大河报、河南商报等都去了,因为咪表听证案在全国来说应该是第一次,所以受到了比较大的关注。由于装备比较简陋,还好王记者拿了一个mp3可以录音,我就带了一个笔记本。回来后就以自己做的记录写了段稿子,给王记者通过qq传过去了。感觉自己写的稿子还是很差劲,因为自己对这个案子本身不是很了解,关注的也不够,所以有些基本的内容都会出现差错。写的稿子基本的事实是比较清楚,但是不像新闻,那种导语与串词不熟悉,不是那种流畅的新闻报导。

星期五带我的记者说有一个会议要去,是“创新河南 产业河南”高峰论坛,主要是围绕《河南mba经典案例集》的编撰出版的,由大河报高级编辑王熙珩女士任总策划人的,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河南各行业企业老总参加的会议。我和施彩英记者、经济编辑部主任陈素红、摄影记者阎义文去的 。我的工作主要是负责记录,施记者他们出去采访在会议上发言的比较著名的人物。中午在楼下茶座还对河南塞思口腔医院的何宝洁先生(塞思入编案例集)。回来后就以自己的记录写稿子,因为这次我吸取上次的教训,记录的比较详细,自己又拿了录音笔,加上有一些相关的资料,稿子写的还算比较顺利。不过还是存在导语、新闻事件串词的问题。

我认为在实习时还是多比较自己写稿和老师的差距、注意看一些新闻观念比较新颖的报道(新京报、楚天都市报、中青报冰点周刊等)、见识记者真正的生活状态等是很重要的。我现在离毕业还有2年时间,在这两年里我认为只要找到自己和一个合格的记者的差距而努力,等我以后走上记者这个岗位会能更快的进入状态。

刚来,报社企划部的夏老师接待了我们,后来经过较慢长的等待(部门之间协调加上记者也比较忙)我们几个人被分到了新闻采访部。我是跟着经济新闻部的施彩英老师跑新闻,施老师因为培训加上也没有她那条线上的新闻,所以我就在报社看看报纸、打扫卫生、上网看看新闻和评论等。我现在为止发的唯一稿子是马纪朝老师让我写的关于用手机给小灵通发短信有望不加106的新闻,我写好后马老师加了一些内容也修改了一些说法,到发表时弄得像可以的新闻了。

没有来实习之前就听说实习的时候可以学到好多东西,现在实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自己还是感觉自己学到了一些东西或者说注意到了一些平时自己没有注意的细节。自己以前在学校的《学生工作》编辑部做过学生记者,平时对新闻还算比较关注,但都是一般性的关注新闻事件。现在自己也算一个将要入行的准记者了,只关注关注新闻事件是不够的。我注意到马老师每天来了之后就是在网上找新闻线索,我写的那篇就是他发现的觉得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之后让我写的。

来报社后自己看新闻也比以前有心了,会想一些和新闻背后记者的工作情况,从发现新闻线索到采访、新闻见报之间的一些细节问题。

我觉得现在作为都市类报纸就是给市民的生活提供方便,服务读者。像商报这样只在省会郑州发行的报纸就应该抓住服务读者的功能。就像我写得那篇稿子,那是国家信息产业部7月10日发的一个公告,一般的市民可能不会看到,而且公告写得比较专业,不容易理解。经过我们记者对河南本地的情况(这是市民最关心的)核实与了解,把具体的情况告知给读者,就是为读者服务。热线部记者的工作就不用说了,报纸为读者着想了,才会让读者感到温暖,这样报纸读者的忠实度才会提高,报社有发展。

做新闻要真实

做新闻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真实,这一周我遇到了好几件新闻不真实的事件。

周三马纪朝记者让我去听一个因为大河报女记者写的买钢琴的黑幕引起商家不满、对内容真实性怀疑举行的一个媒体与商家的座谈会。记者可能是因为对钢琴行业没有深入了解弄出一些错误,给商家带来了一些麻烦。有些记者会为了写稿制造一些虚无的新闻要素,我认为不管什么样的新闻要素自己没有采写到就不能想当然的。

采访要抓足新闻要素

去现场采访时记者应该有足够的新闻敏感性,要是记者本身没有足够的经验,在现场就要尽力采访相关人员,记录现场的新闻事件、人物等,以备后期新闻写作时查用。而且有详细的现场记录还可以防止出现新闻细节的虚假。

现场采访结束之后,针对不清楚的问题还可以打电话咨询专业人士、新闻事件的负责人,把自己不清楚的地方告诉他们,从他们那里获得一些在新闻现场找不到的东西,如领导讲话、背景资料、相关部门反映等。记者应该为自己写的新闻负责,因为失实新闻对当事人的影响是不能预见的。

记者的生活是很累的,可是新闻媒体发出的声音必须保证采写是真实的,万一失实要保证问题不是出在自己这一个环节上。

这次实习结束了,不过我对这次实习的思考还没有结束,我感觉实习真的是需要很多的素材的,写文章也不是那样的简单的,光有好文笔是不行的,还要学会怎么去写才能让大家接受,这是最重要的,我相信只要通过不断地锻炼,我的写作能力还是会得到巨大的进步的,这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第3篇 2023年大学生报社暑假实习总结

还记得上学期的最后一次例会作总结时,我一直重复的一个词就是——感谢。现在,经过两周的实习,我首先要说的也是感谢:感谢小芳姐和学姐们给我这次来到xx日报文教部实习的机会;感谢实习期间主任、小芳姐、丽霞姐还有小伙伴们的教导和照顾;也感谢自己的坚持,能够在xx日报大学生团、xx日报收获这么多…

实习进行时 第一周:模仿 学习

我之前从没有过任何实习经历,所以这次来xx日报实习成了我人生的第一次实习经历。面对第一次,难免紧张。实习第一天,坐错了电梯,对于一个路痴来说十分艰辛的找到位于9楼的文教部,来早了许多,等到吴xx姐姐来开门,走进办公室,“实习终于开始了!”

开始几日,每天早上去取报纸、烧水、打扫一下,然后开始坐在桌前认真的看报纸,也是第一次那么一字一字仔仔细细地读xx日报,现在也是终于养成了和学长学姐们一样的习惯——早上起来“手机开机-xx新闻网-xx日报”。那时,先来的小伙伴已经有了任务,我虽没有但不觉失望,因为我知道我的经验还不够,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每天看报,熟悉各种新闻稿件的段落结构、语言文字,我觉得对之后真正自己写稿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主任交给我和葛宇一个微倡议,关于车辆行驶时不礼让行人的现象。这是我的第一个任务,很兴奋,但是困难和挑战也就来了。我们做了一些准备后就到街头采访,可以说很大部分的人不愿意接受我们采访,一些慈祥可爱的爷爷奶奶到是很喜欢跟我们聊,对这个现象也有很多抱怨,但是奈何他们就是说不清想法,我们也是无从下笔。后来我们把记录本子收起来,不说是xx日报说我们是大学生来做调查,效果反而更好一些。那天,我们在从报社一路走一路采访,一直走到火车站那边,印象中那天是xx最热的一天,温度已经超过了35℃,回到家里皮肤已经被晒得发红,但是心情却特别好,感觉实实在在的体会到了的辛苦。

周六赶上郁可唯、张xx、张xxxx拉票会,第一次采访艺人也是蛮兴奋的。联访时间在活动之前,早早赶到,然后到采访房间等待,当时想着能当个娱乐好像也不错。采访开始,三位艺人一个接一个的来,有一个主持人会先和艺人聊,这时就会发现很多有用的信息,所以抓紧时间记下来。然后是自由提问,不知什么原因,基本没有人提问,可能是之前的信息已经足够了或是艺人的知名度的原因吧。之后享受了xx日报的福利,坐在前排观看了整场活动,第一周的实习也就心满意足的结束了。

实习进行时 第二周:实战 发稿

第一周在轻松愉快中结束,没发过稿子,但是还是收获满满。实习的第二周,熟悉环境后本应更轻松,但忽然更忙碌了。周一到了报社,看见了好久不见的小芳姐,然后就接到任务写作家森林的活动预告。之前在团的时候这种稿件很多,但是因为学校离得很远,所以没有机会去采访写稿,所以又是一个第一次。但是,根据小芳姐给的材料还有之前看的报纸的类似文章,还是搞定了。下午又是第一次和小芳姐出去采访,是市教育局和阿里巴巴合作的活动,通过给的新闻通稿还有小芳姐画得重点也顺利完成了。第二天,这两篇新闻就见报了,在报纸上看见自己的名字的感觉是那么的特别,非常兴奋。

后来,小芳姐在微信群里面给我们几个实习的学生发了一版倒头题参加短消息竞赛的新闻稿《一位出租车司机和三部手机的故事》,讲得是普普通通的一件小事,但是却折射出很多东西,这篇文章在很多期的报纸上都有后续报道和读者的讨论,反响很大。“新闻就是讲故事,将故事讲得动听有意义”小芳姐告诉我们。

后来几天写了几篇稿子,对于我来时很多都是第一次接触的范围,但是我一遍遍的翻博客、翻报纸,看之前的人怎么写,学习结构,然后加入自己的内容。丽霞姐交给我的采“血尿”的稿子,绝对是个挑战,因为对于这种专业的东西了解的很少。丽霞姐说“先要自己弄明白”。所以采访之前,百度百科上的内容看了几遍,又看了几篇论文,总算是弄明白了,然后想好稿子的结构,将需要填补的空白设置好问题,整理好。第二天采访了专家,过于紧张忘记了录音,采访过程中由于无知专家也显得很无奈,但是不论怎么说我还是一点点的问直到问明白,最后凭记忆把稿子完成了。丽霞姐对于稿子没有批评也没有表扬,但对于我是又完成了一个挑战。作家森林的稿子,主任小小的考验了我一下,完成后主任评价“基本达到要求,是我想要的东西”,对于我简直是莫大的鼓励和肯定。就像小芳姐说的“不会写,写不好都没事,以后再遇上这样的事知道怎么下手就行。”周末跟着丽霞姐听了一个感觉很高端的美容会议,下午采访了黄菡,实习结束。

总结一下,整个实习就是伴随着我的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在这一个个“第一次”变成“第几次”的时候,就是我的成长与进步。最后还是要感谢能有这次实习的机会,虽然我不是新闻专业,但是这次实习经历以及在xx日报大学生团的经历都开阔了我的眼界、提升了我的能力,让我收获很多。

第4篇 大学生报社体育部新闻实习总结

很早就想实习了,可是一直没有机会和时间,假期的时候又有点懒,不想出来,而在校的时候又没时间,一直拖到现在,也没出去实习一下。

看到别的同学都出去实习了,我感觉也是有点不好,我终于下定决心要在暑假的时候出来实习了,联系好地方了,就等着假期的到来了

我是xx都市报体育部实习的,汶川大地震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体育新闻很少,甚至体育,娱乐版全部停刊,在那几天里,我一直埋怨自己选错了部门,要是在社会部那该多好,现在在肯定会很忙碌的,这时带我的刘老师就跟我说:其实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虽然现在体育新闻不多,但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看一些体育方面的书,充实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在过一段时间就是欧洲杯了,但你对欧洲杯却不了解,也刚好可以借此机会恶补一下,到时采写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些。

一个月的实习时间,让人感觉既漫长又短暂,而这次实习的经历也是既难忘又充实。回顾走过的点点滴滴,让我亲身体会到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艰辛,也让我对新闻工作者有了新的认识。实习不仅增长了我的社会阅历,拓宽了我的社会实践面,也提高我的新闻采编和采写能力。在此,我想谈谈我对此次实习的一些体会和自身的一些不足的地方。我的体会:

第一,做好采访计划和采访笔记。

访前准备和采访计划是一个采访进行前不能不重视的重要部分。无论是哪个记者老师,在出访前必定会通过各种手段了解采访对象,只有这样,我们和采访对象才会有更多的交流,也才有可能挖到独家和更深层次的报道。如果一点都不了解的话,在采访中就可能遇到想不到的一些困难。

第二,写作时要先思考再下笔。

刚开始的这个阶段,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学习采访技巧和老师们对新闻的理解和对体育赛事的见解,得向老师多提问题,也要多听听他们那些比赛的看法,看看他们是从哪个方面和角度报道的,在下笔之前,要想清楚自己这篇报道的主题是什么,只有确定了主题,理顺了思路,写稿子时自然会很快很流畅。

第三,勤劳 勤学。

要到的最早走的最晚。赶在老师之前先去领当天的报纸,然后可以打扫一下办公室的卫生,之后再看看当天的报纸,看看和老师昨天一起采写,当天见报稿子,看看编辑做了哪些修改,对于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笔记本上作记录,然后请教老师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写,;并找出其它报社的同源新闻,仔细对比一下,看哪个写的比较好,到底是好在那里的。这样也可以了解自己在这方面有哪些不足之处。有对比才有发现。还有就是要主动与老师交流,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对于不懂的问题和知识及时的问老师,或者查资料。这样才便于自己更快的进步。腿勤、嘴勤、耳朵长,是当记者的基本素质。因为我是实习生,我是来学习的。所以我就必须要勤快和勤学。

第四,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和认真的态度。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真的很对。就体育新闻而言,首先要懂得一定的专业术语,其次,对于各种的体育活动也得有所了解。

不足之处:

知识上的缺乏,尤其是体育赛事方面的知识。因为这次是在体育部,以前对体育赛事不是特别的关注,导致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是无从下手,后来一端时间,通过看比赛,翻阅书籍和老师的指导,才慢慢的了解和积累了一些知识。我觉得在以后应该对于各个方面都要关注,不能仅凭自己的喜好,知识是要在平时生活中慢慢积累的。

1,理论和实践出现脱节。感觉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时不能很好的运用到实际的采写中去。同时也能明显的感受到,学校里面学的新闻理论还是很有用处的。

2,采访技巧和提问技巧的不成熟,在采访中,常会感觉自己的问题很直白,好象不会转弯一样,有时甚至感觉很生硬,所以,在提问的技巧上面,我觉得我还是应该多下功夫。

3,文章的深度不够,尤其是评论性的文章。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自己大学期间学习到的新闻理念和新闻业务有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认识,在三秦都市报体育部短短一个月的实习,让我更清晰认识到记者的工作和媒体工作概况。从实习的开始到实习的深入,再到实习的结束,我也对自己有了进一步了解,有了自己的一个理想定位,一个回校后现实的计划和打算:

1、树立信心,抓住机会锻炼自己的胆量。平时感觉自己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但在采访中,我感觉很多时候自己还是有点放不开,不敢大胆主动的提问,也不敢将自己不同的见解说出来。所以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也要抓住机会,好好锻炼自己!

2、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课业外大量扩充知识面,提高自己作为一个准媒体人的素质和涵养。因为无论是采访,还是采访前和采访对象的寒暄,都需要一定的知识和对该行业知识的了解。虽然临时准备很重要,但是也绝对不能忽视平时准备这样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平时多看些书,丰富一下自己的知识。学校的图书馆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知识资源,所以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起来,扩展一下自己的知识面。

实习对于我们这来说,是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察,是一个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新闻实践联系结合起来的机会;是我们走进生活,接触社会,学会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是一次毕业之前最为重要的励炼。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们都希望通过实习来提高自己的实地采访能力和写作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以后的我还要继续提高自己的文采,博学多才,要做一个博学多能的全才型记者,这才是我想要的,在写稿子的时候,做到下笔如有神,写起什么样类型的的文章都可以信手拈来,这是最好的记者。

现在的我虽然还不是记者,可是我觉得我有做记者的潜质,现在的记者已经不是以前那样的兽人羡慕的行业了。太多的记者炒作文章,博取浏览量,瞎猜胡写一些垃圾文章来糊弄人,已经把记者这个行业圈都给抹黑了。我已经会遵守记者行业的基本准则,不会胡写一些垃圾文章,我想我会做到的!

第5篇 大学生报社毕业实习总结

大学生报社毕业实习总结

从7月13日开始,截至8月30日,我在南方日报东莞站实习了45天。我的专业是小学英语教育,但来到报社实习做文字记者,我并不觉得矛盾,反而发现两者有许多共性。比如,教育是一种传播,新闻也是一种传播。搞教育要因材施教,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做新闻也要“因材施教”,搞党报的时刻记着自己在对党和领导说话,办都市报的总想着老百姓关注什么。

45天,洗去了我的书生意气。新闻对我而言已不再是纯粹的文字功夫,而是对社会现实的记录和反映。新闻有地域之分;新闻人有国界之分;新闻机构不可能不考虑公共利益、民族利益和社会影响。从新闻线索的获取,到根据报纸的定位和风格判断新闻价值,再到采写编评,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周全。

但是,作为一名实习记者,我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写好新闻。令我感受更深的是,如果没有博尔特般的行动速度,就赶不上日报的出版进度;如果新闻敏感性不强,就会因错失新闻而捶胸顿足;如果没有驾轻就熟的采访技巧,就算找到了知情人,也可能无功而返;如果社会经验和阅读经验不足,就会影响记者的创造力。

截至8月24日,我发表了2文章,近4万字,涉猎了许多题材,如现象、会议、报料等。会议现场我跑了许多次,如东莞拟增加出租车听证会、特约研究员会议等,慢慢跳出了对会议的肤浅认识,即某某单位召集某某人在某某地就某某事开某某会,然后打个腹稿,在会议消息主体部分写上某某领导说,或某某与会人说。

工作后跟会,我会先把工具箱备好——若干支不同颜色的笔、笔记本、录音笔、名片、笔记本电脑等——然后思考为什么突然召开这次会议,发生什么事情了,会议中有哪些新闻,新闻背后有没有新闻。一方面,我会尽量搜集全面的新闻材料,另一方面,写作时根据事实本身,采用最优处理方法。这种工作模式或许有些理想化和完美主义,但是记者的大脑每天都在激荡,不就是为了做好新闻吗?

除了会议新闻,这些日子还接触了现象报道,如《公路绿化树过高竟引来车祸?》、《买本杂志真的好难》、《暑期学生打工频遇陷阱》等。

现象报道曾一度令我倍感头疼,因为我不单无法像报道会议一样轻易获知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还时常怀疑它的真实性。如在采写《酒店影楼不抢“七夕”蛋糕》一文时,我拨打了几个酒店和影楼的电话了解“七夕”和“九九”婚宴和婚纱摄影预订的情况。最后发现,这些酒店影楼并不重视这两个传统节日。当段老师打上“酒店影楼不抢‘七夕’蛋糕”的标题时,我立马困惑了。因为我觉得它的真实性是模糊而不严谨的。东莞可能有上百家酒店影楼,而我只采访了不到十家,这可能只是局部事实,而非整体事实。没有任何一个权威的调查告诉我,酒店影楼真不抢。随后,在与段老师的交谈中,我第一次认识了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也更坚信新闻真实性是做一切新闻的出发点。

当然,在实习中,我发现自己读的书太少了,社会经验太浅了,采写编过程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

跑报料新闻时,一次遇到珠宝店盗窃事件,我像一艘航行的.船迷失在茫茫的雾海中,四周围找知情人,最后得到的是残缺的事实。

这次实习让我增长了业务知识,体会到了新闻采编的艰辛,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真心的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尤其是带我的郭老师,曾指导和帮助过我的马老师、谭老师、欧老师、段老师、刘老师等。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2023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精选5篇)

2022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篇一从第一次走进报社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是属于这里的。大学的第一个暑假,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我很有幸的来到了报社《阳光晨刊》,在这里开始了我难以忘记的暑期记忆,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开心,更重要的是使我体会到了一名记者的真正生存状态。记者无限光荣的外表下,他们所为此做出的努力,以及往往所感觉到的无奈和遗憾。其实阳光晨刊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学校的阅览室里总是会准时的摆放每一天晨刊的报纸。当初在看这一份本地的报纸时,总还会有一种不屑的感觉,觉得他们的新闻做的很平庸。只是很简单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大学生报社相关文章

  • 2023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精选5篇)
  • 2023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精选5篇)49人关注

    2022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篇一从第一次走进报社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是属于这里的。大学的第一个暑假,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我很有幸的来到了报社《阳光晨刊》,在这 ...[更多]

学生工作总结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