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2014年8月大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习总结
这篇期末学习总结可以说纠结了我半个多月的时间,我一心想写得跟以前有所不同,又希望能发挥总结的作用,之前的总结写得过于冗长,题外话不少。顾及老师看此总结的心情,还是简而言之的好。
那还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吧。首先是反思己过。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是心怀豪情壮志的。可是不知道从何时起,我竟然对自己的要求越降越低。最后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不挂就好。而且在我看来,期末不挂是件很简单的事情。煲剧、挂网、刷微博……其实我并非毫无惭愧之意,只是每次反省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已,转眼又是浮云。到真正考试的时候才发现,考试并不是我想象得那么简单。
期末考得如此糟糕,自然是平时学习出现问题。上课不认真听,睡觉玩手机,以为老师讲的内容课件上都有,自己回去看看就行。岂料回去之后根本就忘了看课件这件事,一拖再拖,考试时积压的内容太多,所以复习效率也是相当低的。至于老师推荐的专业书籍,都是以图书馆借不到为借口,要买又好像没多大用处。况且,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中学老师,觉得看这么多专业的书籍意义不大。说到作业,肚子里没墨水,作业自然是拖延加应付式的。老师说得对,上课你都不认真听,还能指望你课后花时间自主学习?
上述行为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我错误的观念、幼稚的想法、薄弱的自制力、不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多年养成的惰性和学习上的坏毛病,如拖延、投机取巧不脚踏实地……而且在学习上极其被动,读这么多年书极少主动学习,都是老师在施加压力,催我学习。这些毛病的养成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主要的还是我自己的原因。
老师说:知耻而后勇。接下来是改过之法。针对期末考试,我把专业课的课件仔细看了几遍,熟记其中一些应记的内容。再者就是到图书馆以及师兄那借书,自己适当买了一些,假期固定时间看书。这个是先行而后言的。错误的观念和想法已基本改正,学习态度更是端正不少。自制力有一定提高,但还是不足。看来是顽疾难除。我也试着在网上找一些提高自制力的方法。现在上网时间是大大减少,渐渐地也觉得当只网虫实在无趣。得益于特殊的假期情况,果真应了那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先行后言大略如此,先言后行是假期下半阶段跟下个学期的学习安排。假期的下半阶段还是准备把我带回来的书看完,整理学习笔记,写读后感。而下个学期的学习计划还没制定好。要求是上课认真听讲,晚上要保证足够的时间复习,每天至少阅读一个半小时的专业著作。貌似这些要求有点低,但是我的想法是先实行,再改进。另外就是多参加一些读书会和交流活动,多跟师兄师姐以及老师交流。
最后是我个人一些感想。在个性上我确实有很多自己从未重视的缺点跟弱点。过去一年让我成长不少。我也开始审视自己以前的一些观念,不断接收新的东西。大学是什么?我无法给出很准确的答案。我希望,我的大学是,第一个学期我玩着过,第二个学期我学着过,大二开始我能玩着学。很多人说历史很枯燥,学历史的都会变成老古董。其实历史是极具魅力的,这在我读了一些历史学家的著作之后感受更为深刻。还没上大学就老是想着以后工作,很功利目的性很强。后来受到一些人的影响,开始排斥这种功利,但与此同时,我竟然有些消极。对于绩点、学习成绩这些其实还是很重要的东西,我不是看轻,而是轻视。这也是我这学期颓废的原因之一吧。
学历史、做学问。我师傅有很多想法我都不能理解。但他强调的独立精神我是尤其赞同的。现在我处于生活相对独立状态,而距学习独立仍甚远。师傅志存高远,对我影响颇深。在大学之始能遇到这样一个亦师亦友的人实是幸运。虽是师傅,亦不能盲从。他做学问往往是全篇大论,至于细节处,常被他忽略。这方面还是得向珺如姐学习。
我很庆幸能结识这么多有思想的人,也开始把结识各种有思想的人作为自己的兴趣之一。我现在对于以后是否当个中学老师不置可否,因为不管以后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前提都是我得把专业学好,把大学过好。
前路定不会是一路平坦,我不要像以前一样知难而退,我要努力,迎难而上。期末中古的教训,可不能被我忘记。我要等我老了,讲给我孙子甚至是曾孙听,我是怎么解释春秋由来滴。
第2篇 第二学期期末学习总结
随着整合,排练的紧张有序进行,大一的第二个学期即将结束,回顾一个学期以来的表演课学习,感触颇深。
首先来谈谈本学期我本人的主创作品。这个学期按照教学计划,每位同学要交三个作品,即完成三轮中国中长篇小说片段。我的三个作品是《来来往往》(池莉),《远山野情》(贾平凹),《开花的土地》(吴国恩),其中《远山野情》作为汇报参加期末考试和大二上学期的艺术实践月展演。
《来来往往》这个片段是由我和许孟洁同学共同完成的。康伟业由我饰演,林珠由许孟洁饰演。当时出现了严重的舞台事故,在开场3分钟后,由于道具摆放不平稳,出现了道具柜在场上倒塌的严重舞台事故,导致演出无法继续进行,演员直接跳戏笑场。这是很不应该的,因为在表演素质基本训练的时候明确提出过,无论出现多么大的舞台事故,演员都应该保持真实感和信念感,努力适应事故,而不是轻易受其影响。对于作品本身来讲,我和许孟洁与小说中描写的人物性格,形象都相差甚远,没有把握好整个小说的基调。对主人公的生活时代,背景,心理过程都很欠思考和挖掘,导致在舞台上心里发空,没有人物的基本形象感觉。
《远山野情》这个片段是由我,丁莹莹,杨益,张淏共同完成的。吴三大由我饰演,黄香香由丁莹莹饰演,王有财由杨益饰演,掌柜的由张淏饰演。这个剧本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整个结构的编排上,选择的片段内容没有充分的将吴三大的人物性格特点和逻辑思维表现出来,而注重了其他三个人物的刻画和展现。我在扮演吴三大时的真实感和信念感是有的,但不充分,导致紧张,形体动作不自然不协调,在舞台上站不住脚。
《开花的土地》这个片段是我最喜欢的片段,无论从小说的内容还是各个人物的生活,情感和命运,都深深吸引和打动着我,对于主人公根子的一生遭遇,从主观态度上我是表示同情和怜悯的,但在刻画人物和塑造人物的时候,恰恰被主观想象所迷惑,丢失了人物真正的原型,即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动作,所以在舞台上一开场就慌了手脚,对人物外部形象的塑造也没有了自信和真实感。尤其是与对手妮儿(姜志华饰)的交流有些时候段了线,没有很好的感受对方的刺激,在比较激情的动作上也显得很不自然,导致了见事不见人的结果。
这学期除了以上三个主创作业外,我一共参与演出了十二个片段,分别是《月牙》中的嫖客,《阮玲玉》中的张四达,两部《一地鸡毛》中的瘸老头,《蹉跎岁月》中的邵大山,《白莲花》中的田吉,《零作坊》中的鲁大鹏,《野娘们》中的村民,《侦探迷》中的钱大宝,《青衣》中的团长,《黑氏》中的小男人,《天狗》中的天狗。
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我逐步了解了应该如何塑造人物。对于演员要饰演的一个角色来说,拿到剧本首先要大致的浏览一遍,初步摸清整个事件的过程,从事件中找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在进一步通过阅读整部小说去理解人物内心和外部的潜在东西。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的东西直接表现在他外部的神态,语言和行为上,因此演员需要从各个方面去把握人物的基调,无论从台词的处理,心理的活动还是肢体的行动上来说,都要精益求精,要把人演活,而不是简单的去表现一个人。
剧本和小说都是文字,那么如何从文字向形象感转化呢?这就要求演员本身要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通过认真反复的研读剧本和小说,从中找细节,找关系到人物性格和形象塑造的一切东西,如背景,经历,以及大事小情等等,从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东西中可以挖掘很多人物需要剧本的东西。
上学期我们主要是通过阅读小说,提炼细节,然后组织成小剧本。从小说向剧本转化也是个比较难的过程。一部小说在手,首先要弄清基本的人物关系,并且分清人物的主次。一部优秀的小说绝不会只有一个事件来描写的,因此就需要创作者本身从整体把握小说的脉络,提炼精华,从而组织成好的剧本片段。上学期好多同学都选择了《许三观卖血记》这部小说,但改编后的作品都未能抓住整个小说的中心事件,所以浪费和丢失了好多可以深入挖掘和创造的元素。
下面就要谈排练。排练是一个演员一生都在进行的一个基本训练,在排练中找人物的性格和感觉,在排练中锻炼自己的真实感,信念感和与对手适应交流的能力。小说剧本的排练与上学期观察生活自编自导自演的排练是不同的,因为我们要尊重和把握小说的基本格调,不能夸张,也不能过分拘谨,要根据小说的细节描写进行人物的二度创作。在排练中,与对手的交流是至关重要的,一旦一个细节没有接上,整个结构就会乱了阵脚,导致前后不应,影响小说片段的舞台呈现。上学期,我们好多同学都没有充分利用好排练的宝贵时机,而是机械性的去排,不懂编排和理解,更不懂得用想象力进行再创作,这都是值得反思和改进的问题。
职业道德。学戏先学做人,这是好多老师都在向学生们传授的一个基本道理,而上升到更高层面上讲,就是职业道德。上学期在职业道德操守方面,我们所有同学做的都不尽人意,特别是最后一天期末表演考试时候的那次“嗑瓜子事件”,再一次将我们平时的坏毛病暴露出来。作为一个专业从事表演学习和实践的人,我们应该时刻要求自己,对待专业,对待自己,对待观众都要时刻高要求高标准。
最后再来谈谈观演关系。演员作为剧中的一份子,一定要为剧中所饰演的人物(角色)
服务,但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对待观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观演关系。无论在舞台还是影视屏幕上,演员的作品都要接受观众的检验,那么就要注意一个观演关系的问题。在舞台前,一定不要过分去渲染气氛,要跟着这部作品的感觉和基调去走,更不应受台下观众的影响而跳戏,这都不是一个好演员所应该做的事情。在影视镜头前,演员最要注意的就是千万不可以失真!一旦失真去演戏,就会造成观众对这部作品的偏差理解以及对演员演技功底的质疑。
大一就这样过去了,其实还有好多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反思的问题。在以后的表演专业学习中,我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多排练,多实践,戏从人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