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小城镇建设调查个人总结
_____镇位于_____省_____市东郊,是一个区位、交通、地理位置都十分优越且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新兴集镇,像一颗璀璨亮丽的明珠镶嵌在皖西大地。她紧依_____市区,是_____东大门。东距省会合肥50公里。312国道和宁西铁路、合武铁路横穿全镇,淠史杭总干渠流径镇西北15公里,全镇水陆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是皖西地区迎接省会和东部大中城市辐射的第一受力点。
镇内有多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镇西有著名的法学鼻祖皋陶墓和西周东城都遗址,镇南有龙盘卧伏的龙穴山,镇北有如诗如画的白鹭洲公园等,均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全镇总面积150.4平方公里,现辖26个村,1个街道,总人口6.8万人,耕地面积7.5万亩,xx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76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0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
近年来,_____镇人民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凝心聚力,加快发展。在农业方面,以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为突破口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培育龙头企业发站能人大户,现拥有各类示范园44个。兴皖科技园、金土地科普示范园、天业种鹅、双墩生态农业示范园、骏达鸵鸟、天润乳业、和平牛蛙、金峰梅花鹿、大汉盆景呈星星燎原之势,沿淠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正在抓紧实施。
该镇在抓住科技兴农这个牛鼻子的同时,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和个私经济。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建立工业园,筑巢引凤,xx年全镇私营企业营销收入达2.5亿元。目前,已形成了精工齿轮、凯旋汽运、鑫隆改装、人伟板鸭、中联房地产、建筑建材等支柱企业和近千个个私私营大户。
以长途货运为主的汽车运输业是该镇个私经济的一大特色。凯旋、安凯、金安、富强四大汽车运输公司,挂户车辆达xx多台,总资产超两亿元,在苏、浙、鄂、粤、闽等省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货运半径达1500公里,年运输营业额达1.8亿元以上。在汽车运输业的带动下,_____镇的汽车改装、汽车贸易、汽车配件、货运信息服务、按揭保险服务等相继兴起,并带动了房地产、餐饮、住宿、洗车、加油、汽车修配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的xx届三中全会以后,镇*委、政府认真贯彻实施“小城镇、大战略”指导方针,按照_____市东城区的框架和建设标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建设一盘棋”。为改造旧镇区、建设新镇区。采用“拓路带房、房地生财、聚财建镇”和出让开发权的有效办法,使集镇面貌焕然一新,现在集镇建成区面积由1992年的0.31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3.6 平方公里,人口由0.7万人发展到2.3万人。
集镇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主要街道全部实现水泥化,供水、供电、供气、供奶、信息、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程控电话、有线电视进入寻常人家。集镇还建有大型停车场3处,宾馆、饭店、休闲中心等生活娱乐设施多处,新兴的卫星集镇框架已基本形成。xx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3.4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12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00元。
xx年_____镇被确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xx年7月被命名为_____省首批“文明小城镇”,同时还是_____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镇
二、_____镇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_____小城镇建设能如此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得益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二、三产业迅速扩张,在看到成绩的同时,_____镇小城镇建设,也存在一些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1、由于详细规划和各专业规划编制不到位,致使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缺乏操作性强的规划依据,造成一些不符合城市规划的建设出现。集镇总体规划方案没有组织技术评审,规划起点较低,没有体现地方特色,而且,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随意改变规划的现象。
2、城镇人口3万人,小城镇建设规模较小,布局比较分散,产业发展缓慢,经济集聚功能较差,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城市化气息淡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其效益也难发挥。这是当前城镇化的最大难题。供水、供电、卫生、绿化等基础设施跟不上,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不高,影响了德隆乡城镇化的进程。
3、城镇建设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城镇规划与交通、土地、水利、生态环保等规划衔接不上、规划水平低,执行也不好。土地、街容街貌、道路交通、社会治安、以及流动人口管理未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综合管理体系。环境卫生管理缺乏专门的机构,城管人员编制和经费不到位。
4、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已成为困扰我乡城建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设施不配套,功能不齐全,阻碍了城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由于投入过少、机制不活,导致问题有:一是道路与公共交通设施落后交通量的增长。二是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于初始阶段,环境污染还比较重;三是城市基础建设多元化投融机制未完全形成,资金来源困难,投入不足。
5、信息闭塞,人口外流严重。经济发展较慢,建设资金缺乏。轻壮年人口大部分涌向县城或县外务工、经商、办企业,很少有人愿意在乡镇投资,人气不足,财气不旺,集镇建设形不成规模。
6、城镇建设管理力度不够,重建轻管的现象存在。一方面由于人员少,队伍力量不足,监管不到位。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没有规划适当住宅小区让城郊农民建房,没有引导农民集中连片建设新村,使城郊农民随意自建住房、杂乱无章。至今没有配备正规科班出身乡村规划建设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也没有建立或完善建设管理制度,没有严格依法办理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手续。随意变更规划、不按规划建设的现象。
三、小城镇建设建议与措施
1、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加快规划编制力度。抓好县域城镇体系和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搞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环境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等的协调衔接工作。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要严把规划设计单位资质关,搞好组织和审定工作。争取到xx年基本完成县城区及各乡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条件,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高起点编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专业规划扩好工业、商贸、住宅、文化等小区详规,近期建设规划和重要景观设计,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2、合理调整乡村布局。按照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加快制定和实施县乡行政区划调整方案,争取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有计划地逐步把生活和生产条件较差的村、边远村及存在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的村的农户集中到城镇落户。
3、合理安排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在确保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证国家和区、市、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小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并且妥善处理进城农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保留进城务工或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培育壮大城镇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引导农民依法进行土地的合理流转。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集约化和利用效益。集中使用农民住宅用地指标,逐步对分散的农民居民点进行搬迁改造、退宅还田。对原宅基地已复垦的农户,经县级政府批准,允许在小城镇异地另行安排宅基地建设。
4、鼓励农民进城入城定居。建立以居住地划分城乡人口,按职业确定身份的户籍登记制度,凡在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农民,均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进城镇经商为工的农民,持经劳动部门审签的两年以上聘用合同或居住满两年的暂住证等可到迁入地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进城镇农民其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享有集镇居民同等待遇,接收学校不得收取借读费。
5、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根据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积极发展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循环经济,形成产业优势支撑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培育壮大乡镇民营经济,优化乡镇工业布局,大力发展工业小区,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集中连片发展,小城镇内各类工业企业原则上都应进入工业小区发展,并享受政府制定下发关于工业园区建设的各种优惠政策,开设“绿色通道”服务增强工业小区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吸引,以小区的产业集聚带动人口、市场等要素集聚。
6、突出抓好特色经济。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比较优势,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烟叶、肉牛、肉猪、能繁母猪、桑蚕、蔬菜及花卉苗木等重点特色产业,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打响特色产业品牌,形成产业规模和竞争优势,促进农民增收,壮大小城镇实力。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科研单位”五位一体要求,发展以循环经济模式为主体的生态效益型农产品加工业,集中资源优势,扶持能发挥产业优势、具有一定规模和绿色食品。推进农业园区建设,把农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科技成果转化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农业载体。
7、加快繁荣第三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大力发展小城镇服务产业。主要发展以商贸、物流、交通等第三产业,发展商贸流通业,按照现代流通发展要求,规划建设小城镇商业网点,搞好各种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建设,大力开展边贸活动,鼓励县乡商贸流通企业到小城镇发展连锁超市、物流配送、餐饮旅馆、农副产品批发等经营活动;发展各种社会服务业、信息服务、搞好能促进农产品流通的市场中介组织,通过壮大中介组织,促进农产品流通,拓展农产品市场,增强小城镇对生产要素的集聚能力;充分挖掘小城镇的生态、自然景观、人文等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
8、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扶持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对需进行过境公路改造的乡镇,由地方负责组织实施,交通部门给予技术支持和资金补助,优先解决镇域内过境公路路面硬化和占路为市的问题;加强饮用水及其水源地的保护,改造和完善乡镇供水设施,对在收取的水资源费,除按规定上缴国家外,其余全部留乡用于水资源规划、保护及相关水利设施建设。
9、积极争创文明城镇。以创建文明县城、文明村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城镇规划、建设、街容街貌、道路交通、社会治安、流动人口等管理水平。结合城乡清洁工程开展生态型文明城镇创建活动着力塑造整洁优美、秩序良好的城镇形象,风气端正、工作高效的单位形象,文明礼貌、精神振奋的居民形象和道路畅通、安全舒适的交通形象,形成由点到面、连线成片、全面推进的城镇发展格局,实现城镇面貌美化、居民素质优化、管理服务规范化、基础设施配套化的目标。
10、强化小城镇综合管理。小城镇管理主要抓好建筑管理、市政管理、绿化管理、环卫管理、环境管理、市场监督管理、交通管理等方面内容。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管理队伍,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对居民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城镇管理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居民的环境意识、公德意识和管理意识,引导居民积极支持、参与管理,逐步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居民,个个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社会风尚。
11、建立健全小城镇建设协调和激励机制。城镇建设部门与交通、土地、水利、环保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土地、市容、交通、治安、社区管理搞好综合协调,特别是要加大环境管理机制。建立小城镇建设综合评价体系,制定市、镇二级小城镇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对小城镇建设工作进行评比,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激励各级*委、政府创新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
第2篇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小城镇建设调查个人总结
**镇位于**省**市东郊,是一个区位、交通、地理位置都十分优越且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新兴集镇,像一颗璀璨亮丽的明珠镶嵌在皖西大地。她紧依**市区,是**东大门。东距省会合肥50公里。312国道和宁西铁路、合武铁路横穿全镇,淠史杭总干渠流径镇西北15公里,全镇水陆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是皖西地区迎接省会和东部大中城市辐射的第一受力点。
镇内有多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镇西有著名的法学鼻祖皋陶墓和西周东城都遗址,镇南有龙盘卧伏的龙穴山,镇北有如诗如画的白鹭洲公园等,均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全镇总面积150.4平方公里,现辖26个村,1个街道,总人口6.8万人,耕地面积7.5万亩,202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76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0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
近年来,**镇人民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凝心聚力,加快发展。在农业方面,以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为突破口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培育龙头企业发站能人大户,现拥有各类示范园44个。兴皖科技园、金土地科普示范园、天业种鹅、双墩生态农业示范园、骏达鸵鸟、天润乳业、和平牛蛙、金峰梅花鹿、大汉盆景呈星星燎原之势,沿淠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正在抓紧实施。
该镇在抓住科技兴农这个牛鼻子的同时,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和个私经济。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建立工业园,筑巢引凤,2022年全镇私营企业营销收入达2.5亿元。目前,已形成了精工齿轮、凯旋汽运、鑫隆改装、人伟板鸭、中联房地产、建筑建材等支柱企业和近千个个私私营大户。
以长途货运为主的汽车运输业是该镇个私经济的一大特色。凯旋、安凯、金安、富强四大汽车运输公司,挂户车辆达2000多台,总资产超两亿元,在苏、浙、鄂、粤、闽等省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货运半径达1500公里,年运输营业额达1.8亿元以上。在汽车运输业的带动下,**镇的汽车改装、汽车贸易、汽车配件、货运信息服务、按揭保险服务等相继兴起,并带动了房地产、餐饮、住宿、洗车、加油、汽车修配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后,镇*委、政府认真贯彻实施“小城镇、大战略”指导方针,按照**市东城区的框架和建设标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建设一盘棋”。为改造旧镇区、建设新镇区。采用“拓路带房、房地生财、聚财建镇”和出让开发权的有效办法,使集镇面貌焕然一新,现在集镇建成区面积由1992年的0.31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3.6平方公里,人口由0.7万人发展到2.3万人。集镇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主要街道全部实现水泥化,供水、供电、供气、供奶、信息、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程控电话、有线电视进入寻常人家。集镇还建有大型停车场3处,宾馆、饭店、休闲中心等生活娱乐设施多处,新兴的卫星集镇框架已基本形成。202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3.4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12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00元。
2002年**镇被确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22年7月被命名为**省首批“文明小城镇”,同时还是**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镇
二、**镇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小城镇建设能如此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得益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二、三产业迅速扩张,在看到成绩的同时,**镇小城镇建设,也存在一些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1、由于详细规划和各专业规划编制不到位,致使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缺乏操作性强的规划依据,造成一些不符合城市规划的建设出现。集镇总体规划方案没有组织技术评审,规划起点较低,没有体现地方特色,而且,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随意改变规划的现象。
2、城镇人口3万人,小城镇建设规模较小,布局比较分散,产业发展缓慢,经济集聚功能较差,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城市化气息淡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其效益也难发挥。这是当前城镇化的最大难题。供水、供电、卫生、绿化等基础设施跟不上,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不高,影响了德隆乡城镇化的进程。
3、城镇建设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城镇规划与交通、土地、水利、生态环保等规划衔接不上、规划水平低,执行也不好。土地、街容街貌、道路交通、社会治安、以及流动人口管理未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综合管理体系。环境卫生管理缺乏专门的机构,城管人员编制和经费不到位。
4、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已成为困扰我乡城建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设施不配套,功能不齐全,阻碍了城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由于投入过少、机制不活,导致问题有:一是道路与公共交通设施落后交通量的增长。二是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于初始阶段,环境污染还比较重;三是城市基础建设多元化投融机制未完全形成,资金困难,投入不足。
5、信息闭塞,人口外流严重。经济发展较慢,建设资金缺乏。轻壮年人口大部分涌向县城或县外务工、经商、办企业,很少有人愿意在乡镇投资,人气不足,财气不旺,集镇建设形不成规模。
6、城镇建设管理力度不够,重建轻管的现象存在。一方面由于人员少,队伍力量不足,监管不到位。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没有规划适当住宅小区让城郊农民建房,没有引导农民集中连片建设新村,使城郊农民随意自建住房、杂乱无章。至今没有配备正规科班出身乡村规划建设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也没有建立或完善建设管理制度,没有严格依法办理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手续。随意变更规划、不按规划建设的现象。
三、小城镇建设建议与措施
1、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加快规划编制力度。抓好县域城镇体系和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搞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环境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等的协调衔接工作。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要严把规划设计单位资质关,搞好组织和审定工作。争取到2022年基本完成县城区及各乡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条件,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高起点编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专业规划扩好工业、商贸、住宅、文化等小区详规,近期建设规划和重要景观设计,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2、合理调整乡村布局。按照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加快制定和实施县乡行政区划调整方案,争取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有计划地逐步把生活和生产条件较差的村、边远村及存在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的村的农户集中到城镇落户。3、合理安排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在确保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证国家和区、市、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小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并且妥善处理进城农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保留进城务工或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培育壮大城镇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引导农民依法进行土地的合理流转。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集约化和利用效益。集中使用农民住宅用地指标,逐步对分散的农民居民点进行搬迁改造、退宅还田。对原宅基地已复垦的农户,经县级政府批准,允许在小城镇异地另行安排宅基地建设。
4、鼓励农民进城入城定居。建立以居住地划分城乡人口,按职业确定身份的户籍登记制度,凡在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的农民,均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进城镇经商为工的农民,持经劳动部门审签的两年以上聘用合同或居住满两年的暂住证等可到迁入地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进城镇农民其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享有集镇居民同等待遇,接收学校不得收取借读费。
5、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根据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积极发展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循环经济,形成产业优势支撑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培育壮大乡镇民营经济,优化乡镇工业布局,大力发展工业小区,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集中连片发展,小城镇内各类工业企业原则上都应进入工业小区发展,并享受政府制定下发关于工业园区建设的各种优惠政策,开设“绿色通道”服务增强工业小区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吸引,以小区的产业集聚带动人口、市场等要素集聚。
6、突出抓好特色经济。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比较优势,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烟叶、肉牛、肉猪、能繁母猪、桑蚕、蔬菜及花卉苗木等重点特色产业,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打响特色产业品牌,形成产业规模和竞争优势,促进农民增收,壮大小城镇实力。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科研单位”五位一体要求,发展以循环经济模式为主体的生态效益型农产品加工业,集中资源优势,扶持能发挥产业优势、具有一定规模和绿色食品。推进农业园区建设,把农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科技成果转化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农业载体。
7、加快繁荣第三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大力发展小城镇服务产业。主要发展以商贸、物流、交通等第三产业,发展商贸流通业,按照现代流通发展要求,规划建设小城镇商业网点,搞好各种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建设,大力开展边贸活动,鼓励县乡商贸流通企业到小城镇发展连锁超市、物流配送、餐饮旅馆、农副产品批发等经营活动;发展各种社会服务业、信息服务、搞好能促进农产品流通的市场中介组织,通过壮大中介组织,促进农产品流通,拓展农产品市场,增强小城镇对生产要素的集聚能力;充分挖掘小城镇的生态、自然景观、人文等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
8、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扶持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对需进行过境公路改造的乡镇,由地方负责组织实施,交通部门给予技术支持和资金补助,优先解决镇域内过境公路路面硬化和占路为市的问题;加强饮用水及其水源地的保护,改造和完善乡镇供水设施,对在收取的水资源费,除按规定上缴国家外,其余全部留乡用于水资源规划、保护及相关水利设施建设。
9、积极争创文明城镇。以创建文明县城、文明村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城镇规划、建设、街容街貌、道路交通、社会治安、流动人口等管理水平。结合城乡清洁工程开展生态型文明城镇创建活动着力塑造整洁优美、秩序良好的城镇形象,风气端正、工作高效的单位形象,文明礼貌、精神振奋的居民形象和道路畅通、安全舒适的交通形象,形成由点到面、连线成片、全面推进的城镇发展格局,实现城镇面貌美化、居民素质优化、管理服务规范化、基础设施配套化的目标。
10、强化小城镇综合管理。小城镇管理主要抓好建筑管理、市政管理、绿化管理、环卫管理、环境管理、市场监督管理、交通管理等方面内容。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管理队伍,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对居民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城镇管理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居民的环境意识、公德意识和管理意识,引导居民积极支持、参与管理,逐步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居民,个个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社会风尚。
11、建立健全小城镇建设协调和激励机制。城镇建设部门与交通、土地、水利、环保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土地、市容、交通、治安、社区管理搞好综合协调,特别是要加大环境管理机制。建立小城镇建设综合评价体系,制定市、镇二级小城镇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对小城镇建设工作进行评比,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激励各级*委、政府创新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
第3篇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小城镇建设调查个人总结
**镇位于**省**市东郊,是一个区位、交通、地理位置都十分优越且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新兴集镇,像一颗璀璨亮丽的明珠镶嵌在皖西大地。她紧依**市区,是**东大门。东距省会合肥50公里。312国道和宁西铁路、合武铁路横穿全镇,淠史杭总干渠流径镇西北15公里,全镇水陆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是皖西地区迎接省会和东部大中城市辐射的第一受力点。
镇内有多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镇西有的法学鼻祖皋陶墓和西周东城都遗址,镇南有龙盘卧伏的龙穴山,镇北有如诗如画的白鹭洲公园等,均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全镇总面积150.4平方公里,现辖26个村,1个街道,总人口6.8万人,耕地面积7.5万亩,202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76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0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
近年来,**镇人民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凝心聚力,加快发展。在农业方面,以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为突破口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培育龙头企业发站能人大户,现拥有各类示范园44个。兴皖科技园、金土地科普示范园、天业种鹅、双墩生态农业示范园、骏达鸵鸟、天润乳业、和平牛蛙、金峰梅花鹿、大汉盆景呈星星燎原之势,沿淠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正在抓紧实施。
该镇在抓住科技兴农这个牛鼻子的同时,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和个私经济。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建立工业园,筑巢引凤,2022年全镇私营企业营销收入达2.5亿元。目前,已形成了精工齿轮、凯旋汽运、鑫隆改装、人伟板鸭、中联房地产、建筑建材等支柱企业和近千个个私私营大户。
以长途货运为主的汽车运输业是该镇个私经济的一大特色。凯旋、安凯、金安、富强四大汽车运输公司,挂户车辆达2000多台,总资产超两亿元,在苏、浙、鄂、粤、闽等省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货运半径达1500公里,年运输营业额达1.8亿元以上。在汽车运输业的带动下,**镇的汽车改装、汽车贸易、汽车配件、货运信息服务、按揭保险服务等相继兴起,并带动了房地产、餐饮、住宿、洗车、加油、汽车修配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的xx届xx全会以后,镇*委、政府认真贯彻实施“小城镇、大战略”指导方针,按照**市东城区的框架和建设标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建设一盘棋”。为改造旧镇区、建设新镇区。采用“拓路带房、房地生财、聚财建镇”和出让开发权的有效办法,使集镇面貌焕然一新,现在集镇建成区面积由1992年的0.31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3.6平方公里,人口由0.7万人发展到2.3万人。集镇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主要街道全部实现水泥化,供水、供电、供气、供奶、信息、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程控电话、有线电视进入寻常人家。集镇还建有大型停车场3处,宾馆、饭店、休闲中心等生活娱乐设施多处,新兴的卫星集镇框架已基本形成。202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3.4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12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00元。
2022年**镇被确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22年7月被命名为**省首批“文明小城镇”,同时还是**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镇
二、**镇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小城镇建设能如此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得益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二、三产业迅速扩张,在看到成绩的同时,**镇小城镇建设,也存在一些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1、由于详细规划和各专业规划编制不到位,致使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缺乏操作性强的规划依据,造成一些不符合城市规划的建设出现。集镇总体规划方案没有组织技术评审,规划起点较低,没有体现地方特色,而且,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随意改变规划的现象。
2、城镇人口3万人,小城镇建设规模较小,布局比较分散,产业发展缓慢,经济集聚功能较差,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城市化气息淡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其效益也难发挥。这是当前城镇化的难题。供水、供电、卫生、绿化等基础设施跟不上,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不高,影响了德隆乡城镇化的进程。
3、城镇建设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城镇规划与交通、土地、水利、生态环保等规划衔接不上、规划水平低,执行也不好。土地、街容街貌、道路交通、社会治安、以及流动人口管理未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综合管理体系。环境卫生管理缺乏专门的机构,城管人员编制和经费不到位。
4、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已成为困扰我乡城建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设施不配套,功能不齐全,阻碍了城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由于投入过少、机制不活,导致问题有:一是道路与公共交通设施落后交通量的增长。二是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于初始阶段,环境污染还比较重;三是城市基础建设多元化投融机制未完全形成,资金来源困难,投入不足。
5、信息闭塞,人口外流严重。经济发展较慢,建设资金缺乏。轻壮年人口大部分涌向县城或县外务工、经商、办企业,很少有人愿意在乡镇投资,人气不足,财气不旺,集镇建设形不成规模。
6、城镇建设管理力度不够,重建轻管的现象存在。一方面由于人员少,队伍力量不足,监管不到位。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没有规划适当住宅小区让城郊农民建房,没有引导农民集中连片建设新村,使城郊农民随意自建住房、杂乱无章。至今没有配备正规科班出身乡村规划建设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也没有建立或完善建设管理制度,没有严格依法办理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手续。随意变更规划、不按规划建设的现象。
三、小城镇建设建议与措施
1、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加快规划编制力度。抓好县域城镇体系和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搞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环境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等的协调衔接工作。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要严把规划设计单位资质关,搞好组织和审定工作。争取到2022年基本完成县城区及各乡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条件,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高起点编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专业规划扩好工业、商贸、住宅、文化等小区详规,近期建设规划和重要景观设计,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2、合理调整乡村布局。按照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加快制定和实施县乡行政区划调整方案,争取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有计划地逐步把生活和生产条件较差的村、边远村及存在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的村的农户集中到城镇落户。3、合理安排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在确保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证国家和区、市、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小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并且妥善处理进城农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保留进城务工或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培育壮大城镇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引导农民依法进行土地的合理流转。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集约化和利用效益。集中使用农民住宅用地指标,逐步对分散的农民居民点进行搬迁改造、退宅还田。对原宅基地已复垦的农户,经县级政府批准,允许在小城镇异地另行安排宅基地建设。
4、鼓励农民进城入城定居。建立以居住地划分城乡人口,按职业确定身份的户籍登记制度,凡在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农民,均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进城镇经商为工的农民,持经劳动部门审签的两年以上聘用合同或居住满两年的暂住证等可到迁入地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进城镇农民其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享有集镇居民同等待遇,接收学校不得收取借读费。
5、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根据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积极发展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循环经济,形成产业优势支撑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培育壮大乡镇民营经济,优化乡镇工业布局,大力发展工业小区,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集中连片发展,小城镇内各类工业企业原则上都应进入工业小区发展,并享受政府制定下发关于工业园区建设的各种优惠政策,开设“绿色通道”服务增强工业小区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吸引,以小区的产业集聚带动人口、市场等要素集聚。
6、突出抓好特色经济。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比较优势,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烟叶、肉牛、肉猪、能繁母猪、桑蚕、蔬菜及花卉苗木等重点特色产业,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打响特色产业品牌,形成产业规模和竞争优势,促进农民增收,壮大小城镇实力。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科研单位”五位一体要求,发展以循环经济模式为主体的生态效益型农产品加工业,集中资源优势,扶持能发挥产业优势、具有一定规模和绿色食品。推进农业园区建设,把农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科技成果转化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农业载体。
7、加快繁荣第三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大力发展小城镇服务产业。主要发展以商贸、物流、交通等第三产业,发展商贸流通业,按照现代流通发展要求,规划建设小城镇商业网点,搞好各种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建设,大力开展边贸活动,鼓励县乡商贸流通企业到小城镇发展连锁超市、物流配送、餐饮旅馆、农副产品批发等经营活动;发展各种社会服务业、信息服务、搞好能促进农产品流通的市场中介组织,通过壮大中介组织,促进农产品流通,拓展农产品市场,增强小城镇对生产要素的集聚能力;充分挖掘小城镇的生态、自然景观、人文等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
8、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扶持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对需进行过境公路改造的乡镇,由地方负责组织实施,交通部门给予技术支持和资金补助,优先解决镇域内过境公路路面硬化和占路为市的问题;加强饮用水及其水源地的保护,改造和完善乡镇供水设施,对在收取的水资源费,除按规定上缴国家外,其余全部留乡用于水资源规划、保护及相关水利设施建设。
9、积极争创文明城镇。以创建文明县城、文明村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城镇规划、建设、街容街貌、道路交通、社会治安、流动人口等管理水平。结合城乡清洁工程开展生态型文明城镇创建活动着力塑造整洁优美、秩序良好的城镇形象,风气端正、工作高效的单位形象,文明礼貌、精神振奋的居民形象和道路畅通、安全舒适的交通形象,形成由点到面、连线成片、全面推进的城镇发展格局,实现城镇面貌美化、居民素质优化、管理服务规范化、基础设施配套化的目标。
10、强化小城镇综合管理。小城镇管理主要抓好建筑管理、市政管理、绿化管理、环卫管理、环境管理、市场监督管理、交通管理等方面内容。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管理队伍,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对居民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城镇管理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居民的环境意识、公德意识和管理意识,引导居民积极支持、参与管理,逐步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居民,个个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