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酷猫写作网
当前位置: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总结范文

科技发展总结6篇

发布时间:2023-06-08 17:34:02 查看人数:97

科技发展总结6篇

第1篇 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工作总结

'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加速发展,实现振兴崛起的关键时期。面对新世纪日趋激烈的经济技术竞争,我们必须进一步落实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把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实现社会生产力质的飞跃作为新时期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因此,充分认识黄冈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与部署,研究制定黄冈'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和长远规划,对于合理部署科技力量,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黄冈科技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

(一)黄冈科技发展的基本态势

'十五'期间,全市认真贯彻科教兴市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落实,形成了一个重视科技、加速推进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热潮。随着一系列推进科教兴市,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措施出台与实施,科技工作的宏观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重创新越来越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科技事业稳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兴起,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3年,全市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0.2万人,较2000年增长 8.8%;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1.2万人;全市拥有研究开发机构160多个;全市r&d(研究开发)经费投入达到1.8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120%;民营科技企业达到320多家。'十五'期间,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增强了信息服务能力;部分科研仪器配备得到了更新改造,科研条件得到较大改善。2003年,全市专利批准数170余项,比2000年增长118.9%;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84亿元,比2000年增长83%。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以及光机电一体化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2003年,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4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高新技术产业正成为我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初见成效,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方面,培育出一批优质高产抗病的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大力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加快了作物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转变;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比2000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工业方面,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等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增强了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全市工业企业近30%的生产设备实现了微电脑控制,半数以上的企业使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全市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7.8%,比1995年提高4.8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9%,比2000年增加12.9个百分点,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增强。

虽然'十五'我市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不大,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名牌产品、知名企业不多,经济竞争能力不够强。二是行业技术发展不平衡,多数企业装备水平、工艺技术还比较落后。三是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能力不强,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四是激励和引导技术创新的政策不配套,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五是研究开发投入不足,r&d经费占gdp的比例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科技发展不够,'科技瓶颈'仍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黄冈科技'十一五'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世纪之交,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人类正加速步入一个崭新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我国也即将进入由创新主导经济增长的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充分估量科技经济发展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影响,迎接科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内经济由卖方市场进一步向买方市场转变,社会科技需求将更加旺盛,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市科技发展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我市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成为*和政府科技工作和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科教兴市战略成为黄冈发展的第一战略;国际、国内新一轮产业转移为湖北乃至黄冈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发展途径。这些都为'十一五'湖北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另一方面,黄冈科技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世界新技术革命势不可挡,我市面临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压力;国内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竞争日趋激烈,黄冈作为革命老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形势十分紧迫,产业技术和企业技术装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储备不足,将严重制约黄冈经济的发展。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紧紧把握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切实增强加快黄冈科技发展的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发展观、市场观、特色观,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开放的办法,加快科技快速发展,推进我市科技工作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二、黄冈'十一五'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十一五'黄冈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定不移地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总体跟进、重点突破,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方针,大力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现代化,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社会生产力质的飞跃。

'十一五'黄冈科技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跨越式发展原则。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超常规发展的思想,选择若干具有自身优势和较大市场潜力的重要技术领域,赶超全国乃至世界科技先进水平,以技术跨越带动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2.市场导向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科技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坚持指导性计划与指令性计划相结合,通过政策导向与市场竞争机制,有效地推进科技产业化。

3.突出特色原则。特色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在加快推进我市科技进步进程中,要坚持立足黄冈的科技优势与资源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形成若干新兴支柱产业为目标,实施重点突破,形成具有黄冈特色的高新技术产品群、高新技术企业群,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科技经济协调发展。

4.加强'集成'原则。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放眼全国和世界,在资源配置上加强集成;要积极加强政府部门的集成,发挥科技主管部门'前线指挥部'的作用,统筹协调,实现各部门的合作联动,致力形成推进技术创新的合力。

5.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增强对自主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强调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把引进和利用国外省外技术、资本、人才作为加速黄冈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在引进技术的二次创新上下功夫,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产品。

(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黄冈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黄冈经济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竞争力和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显著提高,经济、社会、科技协调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全省高市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58.4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交货值年增长20%;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以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省的新兴支柱产业。

--主要行业的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工业化国家90年代中期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和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重大新产品;工业信息化水平、新产品产值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市场占有率、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主要农作物实现一次品种更新换代,农产品质量显著改善,竞争力明显增强;单位面积的产出逐年递增,农业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分别提高15和20个百分点;乡镇企业装备、工艺、产品的科技含量,劳动者素质及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

--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科学家和企业家队伍,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1.6万人;科研基地和企业科研机构建设再上新台阶;全市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财政对科技三项经费的投入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达到2.0%,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

(三)总体部署

黄冈市'十一五'科技工作的总体部署是:围绕一条主线,实施三大工程,强化五项措施。

围绕一条主线:即紧紧围绕'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条主线。一方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方面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现代化。

实施三大工程:即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企业技术进步工程和科技兴农工程。

强化五项措施:即着力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突出改善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科技对外开放;注重加强战略研究与总体规划。

三、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积极培育黄冈第一经济增长点

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今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及产业,尽快形成一批对我市国民经济发展举足轻重、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增强我市经济实力、实现振兴崛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的基本思路是: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以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三大领域为重点,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着力抓好项目、企业、基地三个环节。

(一)优先发展三大领域

1.光电子信息

重点发展光纤光缆、光通信系统及设备、工业激光设备、激光医疗设备、光纤传感器、光电测量仪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及其产品,积极发展各种计算机软件。开发光纤、光缆、光纤预制棒、宽带光缆、高频电缆、光电器件及光电仪表、激光防伪、cd-rom存储设备、多媒体教育软件、cad/cam软件、数据库系统管理软件、光盘及光盘机、ic卡及其相关产品。加强新型激光器、gps、gis系统、新型光纤传感器件、光电材料的研究开发。

2.生物技术及新医药

全面实施'湖北省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化推进计划',重点发展新型中药、生物工程药物及新制剂、新型功能食品、医药新制剂和以生物农药、转基因动植物为重点的农业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基因工程药物、细胞因子产品、预防性疫苗、诊断试剂、新型抗病毒、维生素、氨基酸合成药、bt生物农药和植物农药新产品,新型高效酶制剂,加强转基因动植物的研究开发。

3.新材料

重点发展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开发可降解农膜母料和农用新材料、电子专用材料、生物医学材料及体内植入物、稀土材料、复合金属材料制备工艺及成套设备、油田化学品、工程塑料生产技术及装备和通用塑料高性能化、高性能涂料、高性能密封材料及制品、超细粉体材料、特种增强材料及制品、新型防水建筑材料等。

(二)重点抓好项目、企业、基地三个环节

1.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十一五'期间,每年选择10项左右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巨大的项目,集中资源,重点组织实施,使重大项目成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突破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争取国家各部门对我市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支持,争取重大项目进入国家、省各类专项计划;技改计划和火炬计划对重大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2.按照'抓大促小'的原则,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实施大公司战略和品牌战略。积极推动和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上市,'十五'期间,培育若干个年销售收入过1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和30个左右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使它们成为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可观的骨干企业。以培育知名品牌为核心,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推动一批在全国有技术竞争力的大型骨干高新技术企业的形成。

在抓好大企业的同时,积极为中小企业的成长创造条件。广纳人才,广筹资金,采取优惠的政策,培育和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壮大,形成一大批机制灵活、管理规范、市场适应性强、具有竞争活力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活跃创新氛围,提供后备项目,培养和锻炼大批企业家和技术创新人才,积累人力资本。

3.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与发展步伐

按照深化改革、突出重点、提高水平、办出特色的总要求,加快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要将农业高新技术及产业示范园建设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抓好抓实。着重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建设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增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的'孵化'功能。二是抓好标志性高新技术产业园,在园内形成产业特色和优势。三是重点创建和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培育企业自主开发产品的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四是各区每年滚动实施5个产学研合作的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着力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

光电子信息技术是21世纪的核心技术之一,光电子信息产业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战略产业。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举全市之力,集全国之力,借世界之力。,以开放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抓大与促小相结合,实现集约型、跨越式的发展。重点发展四大产品群。

发展四大光电子信息产品群,即发展以光纤光缆、光通信器件、光通信系统及设备、移动通信系统及设备为主体的信息光电子产品群;以工业激光、医疗激光、光学元器件为主体的能量光电子产品群;以光纤传感、光存储、光显示、光输入为主体的应用光电子产品群;以应用软件、电子商务软件为主体的软件产品群。

(四)全面推进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化

21世纪是更加注重生命质量的世纪,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将是国际竞争最激烈、也最具发展潜力的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十一五'期间,要集成优势,特色发展,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为出发点,以促进和带动全市的战略性结构调整为目标,全面贯彻'湖北省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化推进计划'。

实施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化推进计划要以'高水平、高速度、高效益'为基本思路,以重大项目为纽带,集成推进;以基地为依托,点面结合;以培育持续创新能力为根本手段,开放式发展,形成外引内联,共同推进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化的良好局面。

要以中药现代化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结合,重点加强中药复方的二次开发和中药新剂型的研制,形成一批优质中药品种;以生物工程产品为新增长点,大力发展自主产权的产品,重点研制生物工程药物和生物制剂,着力抓好现有优势产品的创新与产业化,大力推进保健食品规模化、集群式发展;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的原料药及化学合成药工业,继续抓好现有优势原料药的产品创新,重点研制化学龄前新药和开发药物新剂型,保持和壮大我省原料药及化学合成药的优势地位;积极推进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重点加强动植物新品种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加大农业生物制剂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继续抓好设施农业的配套开发,进一步发展绿色食品。

努力实现四大目标:一是全省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实现产值25亿元,其中,新医药产业和农业生物技术产业产值分别达到17亿元和4亿元,产业实力显著增强;二是培育一批能参与国际竞争的知名品牌、拳头产品和龙头企业,形成1-2个年产值过10亿、10个以上过1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一大批中小型科技企业;三是创新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农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和良好运行机制,整体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四是形成以武穴为龙头,辐射和带动全市各县市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迅速发展的良好格局。

四、实施企业技术进步工程,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调整工业经济结构,是'十一五'我市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十一五'期间,要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放在突出的重要地位,从工艺装备、产品开发到企业信息化各个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抓紧落实。

(一)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提高企业工艺及装备水平

要加大力度,加快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等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特别是机械、冶金、纺织、化工、建材等支柱产业的推广和应用,实现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关键设备的优化升级,促进企业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带动传统工业全面升级。

机械工业重点抓好高精密度数控技术、精密成型技术、特种铸造技术、高等级输配电配套技术和cad、cims技术等的应用。 冶金行业重点加强高效选矿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高效连铸技术、特种耐火材料新技术和新产品等的应用。

纺织行业重点加强无梭织机、清梳联、精梳、自动络筒、oe纺服装、服装设计cad以及化纤直接纺、连续纺和服装后整理新技术等的应用。 建材行业重点抓好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非金属矿深加工及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加快水泥超细磨技术、生产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

化工行业要围绕石油化工、盐化工、磷化工三大化工行业产品的深加工,重点应用膜分离、超滤等先进分离技术、先进催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

1.针对影响全市工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组织实施科技攻关、技术创新等科技计划。力争在下列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虚拟制造、快速原形、模糊控制、数控系统等先进制造技术;

--模具钢、冷轧钢生产技术,提高合金钢洁度和精度的技术;

--纤维混纺、交织一步法染整、棉毛织物高档印染后整理,化纤仿真织物印染后整理技术;提高麻纺质量的苎麻品种改良、脱胶、纺织及印染整理技术;

--石墨、石膏、膨润土、石英、磷资源等非金属矿的深加工新技术;

--农药复配及农药新制剂技术,有机原料清洁生产技术。

2.加强'两高'(高市场占有率、高技术含量)新产品开发,着力培育名牌产品。重点开发下列产品:

--电动汽车、新型散装粮食运输车、双燃料汽车以及发动机电控系统、汽车发动机自动导航装置、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安全气囊、制动防抱死系统、特种车桥、汽车空调、轿车气门、汽车灯具、汽车密封件、动力转向器等汽车零部件新产品和汽车性能检测设备;

--轿车用先进钢板系列产品、冷轧硅钢片系列产品。

--复合超细纤维、功能化纤维、高强力机织土工布、精毛纺面料、高档化纤面料。

--新型节能、高强、轻质、保温墙体材料,新型装饰装修材料、特种陶瓷、特种玻璃材料。

--新型表面活性剂、高效催化剂、涂料、染料中间体、高效低毒安全新农药等精细化工新产品。

(三)以制造业信息化为重点,大幅提升传统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制造业,是社会生产力持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保障,国家或地区经济竞争水平的最直接体现和实现工业化的主力军,是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基石。制造业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武装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而培育后发优势、提升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黄冈是全国革命老区,传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大,必须以信息化为根本手段,加快提升企业竞争力,是'十一五'黄冈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要实施'制造业信息化重点专项计划',以支柱产业,尤其是汽车产业为重点,以迅速提升制造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力为目标,逐步建立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为核心的产品创新系统,以计算机控制为核心的制造自动化系统,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系统,以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加快黄冈企业的现代化进程。

1.加强制造业各行业适用的cad/cims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应用,推进制造业设计的信息化,力争5年内使全省制造业的cad技术应用率达到85%以上;积极推进并行设计技术在各行业的开发与应用,力争cims在制造业重点骨干企业的应用率达到50%左右。

2.推广应用机械、制药、纺织、冶金、化工等行业生产过程的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骨干企业生产控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推广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

3.加强电子商务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开发。加强网络建设与服务功能,积极推进企业上网,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尽快建立自己的局域网,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促进企业商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发展。

五、实施科技兴农工程,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是振兴农业的唯一出路。'十一五'期间,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围绕服务于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提高农民收入,以农业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开发应用为重点,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工程,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一)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力度,大力推广农作物优良新品种、新型设施农业与农业工程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集约化高效养殖技术、农产品保鲜加工新技术等五大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积极推进四优(优质稻米、优质三元猪、优质油菜、优质水果)工程的实施,提高农产品优质化率。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继续健全和完善以县市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村为基础的专群结合的农技推广体系。对全市乡镇农技人员实行'农技推广服务资格证'和'上岗证'双证管理制度。

(二)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1.着眼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前瞻性,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努力争取在农业高新技术上取得突破性成果。重点抓好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粮食、油料、水果、蔬菜的保鲜、加工技术研究开发。主要抓好转基因作物新品种选育,粮棉油杂交优势利用技术,林、果、特、花卉脱毒种苗选育及快繁技术,基因工程生产动物蛋白,动物重大疫病基因工程疫苗等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加强农产品加工保鲜新技术和食品新产品研究开发,注重农作物病虫测报防治专家系统、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信息系统、畜禽规模化饲养管理系统等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

2.加强农业新技术示范园区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突出区域重点,建立、完善若干个各具特色的农业新技术示范园区,示范、带动、辐射、推广高产、高效种养技术。加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建设。

(三)着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市场将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黄冈是我省农业大市,农业发展事关大局。'十一五'期间要以特色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形成产业链为核心、企业加基地加农户为主要模式,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产业化推进计划',实现优势集成,重点突破,全面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和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农业增效。

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化要围绕关键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开展技术创新。粮油等大宗农产品要在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技术、双低油菜适温榨油新技术、饼粕综合利用技术、菜籽壳及油脚等副产品利用技术、优质稻米加工技术、水稻加工转化技术方面重点突破;蓄牧业要实现重大疫病监测防治技术、饲料及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肉制品加工技术、特色地方水禽新产品加工技术的重点突破;名特优水产品要实现名优水产苗种繁育技术、水产品保鲜保活与安全贮运技术、水产品加工技术的重点突破;林产品要从林木产品和林产化工两方面展开,重点突破杨树等工业用材林高效利用加工技术、林产化学加工技术、生物活性物质提取技术、名优花卉组培技术;优质水果与特色蔬菜要重点突破莲藕贮运保鲜技术、莲藕出口系列产品开发、莲藕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马铃薯及莲藕等工厂化组培生产技术、蔬菜贮运保鲜技术、特色地方蔬菜资源开发技术、特色水生蔬菜资源开发技术、水果采后综合处理与加工技术;特色资源要重点突破魔芋系列产品开发、名优茶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蜂产品系列开发加工技术、食用菌加工技术、板栗贮运保鲜和深加技术。

要基本实现以下目标:一是通过协作攻关,在六大优势领域的30项共性关键技术中取得一批重大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化成果;二是通过扶持10个龙头企业及其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全面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优势农产品增值达到3倍以上;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培植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我市农产品加工工业,壮大龙头企业的经济规模,带动我市特色农业发展。

(四)实施科技扶贫致富行动

发展是硬道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十一五'期间,要以富民、富县为目标,以优势资源为载体,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实施大别山区科技致富行动,推进科技扶贫致富,带动全市广大农民脱贫致富。

实施大别山科技致富行动,重点建设一个网,抓好5个'十'。建设一个网就是建设农村信息网,推进大别山区农业信息化。抓好五个'十',即抓好十大区域性支柱产业的发展,十个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建设,十大农产品加工名牌产品的开发培育,十个重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十个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六、推进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科技促进社会发展,要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围绕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物质精神需求和消费水准,切实推进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工作。

(一)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以新技术为切入点,围绕避孕、节育、优生和生殖保健进行科学研究,为实现人口控制和优生优育目标提供技术保障。重点加强高效新型避孕节育技术、药物和器具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积极研究开发安全有效的早孕中止药物。同时要强调以人为本,从提高人口素质和改善生活质量入手,研究发展生殖保健和产前诊断技术,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二)开发应用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新产品、新技术,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要加强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方法和技术研究,积极应用采矿新技术。重点开发金矿渣和粉煤灰等废物资源的高值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材料复合技术。加强水资源利用、保护和水污染控制综合集成技术开发,重点开发耗水工业清洁生产技术,研究水资源优化调配和特殊水域净化技术,推进节水和污水控制技术产业化。研究应用量大面广、对环境影响大的污染源、物的无害化管理及治理方案与技术,开发应用工业污染源、造纸废水的防治、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和典型重点工业废水污染控制关键技术及设备,积极防治乡镇企业发展对环境的污染。

(三)积极开展减灾防灾新技术的应用与开发

重点研究开发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安全有重大影响的技术问题。研究、应用短期气候预测预报技术,地震预测预报技术,火灾预报、监控和自动扑救技术,旱情等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和防灾减灾技术措施。

(四)大力开展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要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逐步将科普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治理;充分发挥各级科协、各类学术团体和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在科普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合力;坚持'以人为本'、'素质为本'的方针,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着力提高广大产业工人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能力,广大农民运用先进适用技术的能力,广大青少年的观察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各级领导干*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能力;加强对科普事业的投入,认真抓好科普重点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现有科普专用设施的'窗口'、'示范'作用,开展面向科技影视和广播节目制作人员、科技类期刊、报纸记者和科普管理人员的科普业务培训活动;加强专业科普队伍建设,办好一批科普团体,增强科普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成立'专家学者科技报告团'、'专家学者科普服务团',深入基层、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

七、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黄冈技术创新体系的总体框架是:建立竞争、开放、协作的科学研究体系,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和灵活高效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又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系。

(一)加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围绕增强我市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先进制造技术以及农业、汽车、纺织、化工等重点领域或行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加快工程技术中心和创新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主要农作物育种、玉米、油菜、中药现代化、生物工程药物及制剂、生物材料、数控技术、汽车数字化等一批工程技术中心。积极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以产权为纽带联合共建技术中心或中试基地,积极支持科研机构转制后的工程技术中心建设。

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包括、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优质水果种苗基地等科技产业化基地等。

(二)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建立、健全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

中介机构是创新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联系科技与经济的纽带。要大力发展技术、人才信息服务,市场营销、管理咨询、技术产权交易、无形资产和科技项目评估等方面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规范管理。要鼓励大多数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化管理的中介服务机构或转变为面向企业、农村及社会进行技术转移、技术咨询服务、技术培训的科技型服务企业,鼓励有一技之长的科技人员创办各种中介服务机构。

加大信息资源、信息园及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力度,围绕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依托有基础的单位或机构,抓好科技资源信息库、科技管理信息网络建设。

(三)创立若干知识创新基地,推进知识创新

建设知识创新基地是发挥创新优势,在国内外高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的迫切要求。要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本原则,突出优势领域和重点学科,培育一批代表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支精干的科技队伍,为黄冈市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要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三大领域的优势学科,取得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创新源和成果库,并为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促进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企业间的联合,建立知识创新基地与技术开发机构、企业之间的协作机制,鼓励企业着眼长远竞争发展需要,积极参与知识创新。

八、主要政策措施

(一)着力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一把手工程',切实抓好对各市州县*政一把手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工作。注重发挥科技、计划、经济及行业管理部门的作用,加强集成,形成责权分明,部门联动的技术创新工作机制。发挥科技主管部门在科教兴市中的'前线指挥部'的功能。

投入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条件,是实施科教兴市的基本保证。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调整投资结构,鼓励、引导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科技投入,逐步建立财政拨款、金融贷款、企业自筹、风险投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等多渠道的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投资体系,提高技术创新投入占gdp的比重。

企业是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要运用经济杠杆和政策手段,强化企业的投入意识,引导各类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增加对科技开发的投入。大中型企业和有条件的小型企业,都要积极落实关于企业提取技术开发基金的有关规定。科研、设计单位应从所得收益中,按规定提取适当比例,建立科技发展基金;要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科技投入的要求,大幅度增加财政对科技的投入,确保各级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要继续拓宽科技金融资金渠道,进一步增加科技信贷投入。按照'有限参与,积极扶持'的原则,一方面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有步骤地持扶兴办一批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另一方面制定有关政策,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及大型企业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同时积极寻求国际风险投资业涉足我省高新技术产业,以拓宽资金来源,促进我市风险投资业的国际标准化运作;积极帮助有条件的高技术企业上市或到创业板块市场融 资,加速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

(二)突出改善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

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培养和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科技人才,努力提高劳动者的文化与技术素质,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是实现'十一五'科技发展目标和任务的关键。要根据科教兴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新型的科技企业家,建设一支跨世纪的宏大科技队伍。要努力创造青年优秀科技人才、特别是拨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委派他们在关键技术岗位、管理岗位承担重任,使他们在实践中健康成长。积极加强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定期选派优秀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出国学习培训。鼓励企业和企业集团与高校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支持高校、大型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博士后流动站。

要着力提高全体劳动者的整体文化与技术素质。在农村,要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适用先进科学技术普及为重点,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与技术素质,并结合科技兴农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着力培养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农村经济技术能手。在城镇企业,要大力加强职工队伍文化教育与技能培训,对新增加的城镇劳动者要全面进行职业教育,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对于下岗待业人员,要根据产业流动的要求进行再就业培训;对在岗人员要以岗位技能培训为重点,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

制定关于知识资本化并参与分配的相关政策,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职工持股的政策,选择有条件的企业或区域进行试点;制定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的政策,降低门槛,放宽条件,为科技人员创办科技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狠抓已出台的促进技术创新,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的落实。

加大技术创新立法和执法力度。为加强技术创新,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提供法律保障。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有关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每年组织有关部门对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推进贯彻落实。要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三)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引导和促进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其与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联合和重组。重点抓好高校、大院大所的产业化工作,使之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生力军。 加快科研机构的改制改革步伐。应用开发型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要加快向企业化转制,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要转为企业法人或非营利机构。

大力加快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把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作为加速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促进它们上规模,上水平。

积极推进科技计划改革。在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各主要科技领域发展纲要的宏观指导下,调整计划体系结构,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科技计划体系按三大类计划设置,即研究发展类计划、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类计划、科技能力及产业化环境建设类计划。第一类计划包括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计划及专项科学基金计划;第二类计划包括星火计划、火炬计划、成果推广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第三类计划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风险投资、孵化器建设等。以科技产业化为目标,建立纵深部署、横向协调的计划管理体制,加强科技计划的管理,建立新型的矩阵管理模式,实行计划决策、管理和评价相对分离,相互制约约束机制,增强计划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合理性;扶持一批独立的科技中介机构;建立科学公正的科技评估制度,大力推行科技项目招投标制,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的支撑条件和法规体系。

(四)进一步推进科技对外开放

组织全市科技力量,选择优势领域,积极参与国家、省科技合作计划,大力引进国外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提升全市技术创新起点,为提高全省科技实力、技术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服务;全方位开拓国际科技人才资源,尤其是要发挥黄冈海外留学生、同乡会的作用,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鼓励海外华人带技术、成果、资金来鄂创业;鼓励和支持科技开发机构和企业对外开展合作研究,建立合作关系,吸引海外资金投入到湖北科技事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来;实施科技兴贸计划,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努力培植科技产品出口源。培育一批重点出口产品的骨干企业,扶持一批出口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使其成为科技产品出口的产业基地;构建对外科技合作信息系统网络,搞好'三库'(信息库、人才库、渠道库)建设;大力开展民间对外科技活动,促进民间组织机构成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桥梁纽带,发挥其作为官方对外科技合作渠道的补充和延伸的积极作用。

(五)注重加强战略研究与总体规划

战略问题是发展的首要问题。各地、各行业、各单位都要从战略上对'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进行总体研究,找准切入点,选准突破口,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逐步实施。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科技发展的预测研究,掌握国内外科技发展和创新的动态和趋势,对有较大潜力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和筹划;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要加强产品开发、市场开发、资本运作等多层次的战略研究,确定发展目标和思路,做好发展规划和布局,更好地加快企业发展。科技发展计划要加大对战略与规划研究的支持力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第2篇 路桥区科技发展情况汇报工作总结

2022年至今,路桥区科技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及上级科技部门的指导下,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区的中心工作,以创建省级“科技强区”为载体,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胆探索有效途径,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文秘部落不断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我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科学编制路桥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科学编制路桥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对我区科技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提高规划的编制质量,我局专门邀请大连理工大学专家组编制路桥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此规划将就路桥区科技发展战略、重点发展领域、先进制造业基地及其产业化发展战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科技体制改革等问题进行重点研究。此外,我局还专门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和监督。邀请区级有关部门及镇(街道)分管科技工作的领导对科技“十一五”发展规划初稿进行论证,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预计此规划在2022年7月可以完成编制工作。二、夯实科技工作基础,推进“科技强区”建设以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不断夯实我区科技工作基础,实施“科技强区”战略。我们按照“总体规划,多方联动,协调配合,系统推进”的思路,狠抓落实,科技实力有了明显提升,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一)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针对路桥企业以民营为主体,科技创新能力又相对薄弱的基本特点,积极动员全区开展科技创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推动技术产业化的步伐,初步形成了以汽摩配、家用电器、农用机械等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全区已有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7家,总量居全市首位,省级13家,市级19家,区级2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其中,2022年新增了浙江金龙电机有限公司、浙江亿利达风机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增了浙江通宇机车工业有限公司等5家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新增浙江柳林有限公司、浙江大农机械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为省级农业科技企业;认定了区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2022年上半年新增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申报了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公示1家,市级12家;申报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二)重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技术创新的联动能力。引导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抓好建立和健全企业研发中心,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目前,全区已组建了省级研发中心6家、市级18家、区级87家,设立研发中心的规模以上企业数占总量的近四分之一。其中,2022年新增了浙江亿利达风机研究开发中心等2家为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新增浙江通宇机车研究开发中心等9家为市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新增区级研发中心21家。2022年上半年申报省级研发中心1家、市级16家。(三)认真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围绕区委区政府开展的“两年”活动,积极抓好科技项目管理工作,有效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目前,全区已有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7项。其中国家火炬项目14项(含国家重点火炬项目2项),省级火炬项目2项;国家星火项目2项,省级星火项目2项;省级其它项目15项。市级项目48项,区级项目241项。2022年,新增国家火炬项目4项(含重点国家级火炬计划1项),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2项;列入省级星火计划项目2项,省级火炬计划项目2项,省农业转化资金项目1项,省重点科研项目1项;列入市级技术项目4项;列入区级技术项目147项。2022年上半年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项目6项,增量是历年来之最;申报2022年省级农业转化资金项目1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2项;推荐省科技厅“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中的重大科技项目3项,区域创新平台建设2个;受理区级项目95项。(四)积极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鼓励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引导企业走科技提升之路。几年来,全区共通过省级以上新产品鉴定约500个。其中,2022年被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4项,市级高新技术产品8项;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69项;通过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鉴定24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还评选出区级科技进步奖16项。2022年上半年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品9项,市级高新技术产品12项;申报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各5项。(五)积极引进科技成果,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几年来,全区从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引进科技成果项目180项,技术成交额达9947万元,2003年引进技术项目51个,技术交易额达到2951多万元。2022年引进技术项目35个,技术交易额达到4135.9万元。通过项目的引进、消化和成果转化,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六)积极培育和树立信息技术应用示范企业,切实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进程,为打造“数字路桥”作出积极贡献。目前,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基本上都应用了信息化技术,建立了政务网、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路桥分市场、科技信息网、路桥非公企业网、东南信息网、农业信息网、中国日用品商城信息网、台州塑料产品信息网等一大批具有特色的网站。三鸥集团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示范企业。全区共有14家企业被评为信息技术应用示范企业。企业信息化技术的推广,有效发挥了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示范作用,加快了全区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七)重视科技资源整合,加强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建设。积极创建农业高新技术园区,促进绿色农业效益农业的发展。2022年获得省农业科技型企业2家。台州市金泉农庄被认定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路桥台州市灵生现代农场有限公司等10个园区,被认定为区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三、积极搭建科技条件平台,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科技成果公共转化平台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着力点,体现了公共服务的功能和特点。它能有效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一)积极运作科技展览会和网上技术市场大型活动。从1999年以来,路桥已连续成功地举办了6届全国性科技展览会,共签订技术合同1161个,技术成交额达8.26亿元。其中2022年中国(台州)科技成果、专利技术展览会,邀请全国10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200余名专家教授和学者参会,安排展位120个,推出5000余项高新技术成果、专利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在展会上展出,签订技术合同190个,技术成交额2.19亿元,比上届的1.78亿元增加4100万元。其中我区共签订技术合同23个,技术成交额3600万元,比上届的2951万元,增加649万元。(二)积极探索培育新机制,加强中国浙江网上市场路桥分市场的建设。2022年路桥分市场在网上发布技术难题项目145项,正式签约44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250万元,上网企业数518家,高新技术产品交易签约36项,高新技术产品交易合同成交额1552万元,英文网站难题信息数8项,引进共建创新载体签约3项。(三)积极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大力引进大院名校。目前共引进大院大所2家,分别是洛阳轴承研究所浙江分所、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台州科技开发中心。此外,202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路桥工作站正式授牌启动,两个工作站将为路桥的汽车、塑料产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智力保障。(四)积极建立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提升产业层次。针对我区块状经济特色明显,企业规模较小、产品档次较低等问题。建立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对提升块状经济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全区共建立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1家,市级4家。2022年,台州市格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浙东南西甜瓜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被认定为第一批国家星火计划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浙江百花园林有限公司等2家为市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认定了区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2家。(五)积极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发挥科技引路的优势,与上海市虹口区缔结为科技合作友好区,鼓励和帮助企业在上海和“长三角”区域设立技术研发机构,设立高新技术产品销售窗口,并认定了4家在沪企业研发中心。目前,全区已有13家企业加入了台州上海科技园。四、大力引导企业进行专利开发,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为了有效地抓好企业的专利开发工作,我局重点抓了五方面工作:(一)积极营造氛围,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2022年4月19日至26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以“尊重知识产权,维护市场秩序和鼓励创造”为主题的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活动期间,开展了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现场咨询服务及问答活动,展示了我区获得知识产权保护的专利技术和专利产品以及无偿使用的失效专利等,赠送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政策汇编》2000余册。2022年4月,我局与区整改办牵头负责,组织**、工商等相关单位联合举办了“保护知识产权专项整治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000多份。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有效地提高了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二)抓好专利申报工作。特别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开发。目前,全区共开发国家专利技术116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50余件,实用新型专利420余件,外观专利680余件。2022年,全区开发国家授权专利304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专利89件,外观设计专利209件;2022上半年,我区开发国家授权专利160件,其中,发明专利11件,实用新型专利49件,外观设计专利100件。专利实施率达到87%以上。(三)创建了一批专利示范企业建设。目前,全区共有省级专利示范企业2家,市级6家,区级专利示范企业13家。2022年新增浙江安露清洗机有限公司为省、市级专利示范企业,认定了区级专利示范企业9家;2022年上半年申报市级专利示范企业2家。(四)加强了专利执法工作,加大了专利保护力度,为专利开发营造了良好的保护环境。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共解决调解专利纠纷案件4件,结案率达100%。(五)加强专利管理力度,出台专利考核办法高度重视,重抓专利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先后被评为2003年、2022年全省专利工作先进集体的。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专利工作的管理力度,2022年上半年我们还专门出台了区对镇(街道)专利工作的考核办法。五、不断加大区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建区十年来,财政共投入6839万元。2022年区财政投入科技经费2132万元,其中,三项经费1140万元;2022年财政预算科技投入2396万元,比2022年执行数增长16.8%,其中,三项经费1230万元,同比增长16.04%。设立科技创新资金500万元,人才发展基金500万元。得到上级的科技创新支持经费300余万元。投入科普经费200多万元。几年来,全区企业投入技改资金约100亿元。目前,我区已逐步建立了以政府资金为引导,金融投入为支撑,企业自主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有力推动了全区的科技进步。六、强化科技宣传工作,优化科技发展软环境不断完善政策,优化科技发展软环境,实现科技工作可持续发展。我局重点抓了六项工作:(一)根据路桥企业的发展现状,不断出台新的政策,完善已有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先后出台了《关于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关于引进“大院名校”联合共建科技创新载体》、《关于鼓励我区企业在上海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的若干意见》等政策近20个。(二)利用座谈会、网上技术市场路桥分市场和路桥科技网等形式,围绕技术创新,积极开展了科技宣传活动。(三)认真开展科技(科普)宣传周活动。认真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开展“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为主题的网络宣传、送科技书刊、宣传资料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同时,还进一步健全科普宣传领导机构,修改充实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四)编制了《2000年-2003年科技成果汇编》小册子3000份,并制作了《科技创新在路桥》的专题片。同时编发了《路桥科技简报》150余期约500余条信息。(五)建立非公企业网站,为全区广大民营企业提供信息、技术交流平台。(六)组织推荐12名企业科技创新带头人和外籍科技人员(包括非中国籍、非台州籍的)参加台州市首届“tztv”杯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评选活动。其中台州市博爱医院的孙捷获金象奖,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第一汽车制造分公司的余卫获金鹰奖,浙江爱信宏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中岛和夫获金鸽奖。七、**干*队伍的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为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我局将“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 “加强**效能建设”紧密结合,认真组织**干*学习《*章》、《*员监督条例》、《*员处分条例》、《行政许可法》《*的先进性与*的执政能力》和《保持过程*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总**关于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讲话精神。积极开展“群众满意工程”活动,落实“三百”工程,树立“三员”形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全局**干*服务科技、服务经济、服务群众的意识和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技管理干*队伍,树立科技部门的良好形象。

路桥区科技发展情况汇报

第3篇 “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辩论会正方总结陈词

“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辩论会正方总结陈词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自从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揭开神秘面纱后,人们便赋予了计算机光荣的使命。 事实证明,这类现代化工具的出现,不仅证明了科技迈入了一个新的平台,也证明了世界间不同地域的交往离不开它。它似乎是给社会的发展加速的动力,用一条条无形的锁链织成了一张遍布全球的网,网罗了发展,网罗了生活。

科技发展的利与弊现已成为人人重视的话题。在发表我的观点之前,我想先做个对比:

在古代,人们迷信鬼神,认为人的一生是天定的,生老病死是天来掌控的;

在现代,人们通过科技的发展,证明了迷信思想是不可取的,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生活。

在古代,许多人得了重病,大夫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痛苦地死去;

可现在,通过科技的发展,大部分疑难杂症已能成功治愈,人们不用为生病而烦恼。

在古代,通迅十分不方便,甚至家中有人去世,远在它乡的游子要等一个多月才会知道;

可如今,通迅已变得十分快捷、便利。手机、电视、报纸、电子邮件等,现已成为拉近人与人距离的一种新方式。

以上所举的例子,只是科技发展为人类造福事例的冰山一角。科技发展得如此迅速是古代人想都不敢想的。为什么电视上、报纸上,几乎天天说要提倡科技发展,因为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圆的?是科技的发达;通迅的便捷是什么造成的?是科技的发达;身患重病的人为什厶能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是科技的发达!如果说科技的发展是错误的,那么,伽利略、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发明家、科学家,为什么要将自己宝贵的一生献给科学?为什么要将那么多宝贵的时间用在“错误”的事业身上?难道他们是没有判断能力的吗?有谁认为他们的死毫无价值,又有谁认为他们为科学献身,根本没有意义?

科技的发展当然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本来这些影响应是很小的,可人类却如一个放大镜,把这些负面影响放大。如果人类能自觉的把塑料袋重新利用,而不是随意乱扔,会造成这么严重的白色污染吗?如果人类能有竭制的开采资源,会造成现在的资源短缺吗?如果人类能节约用水,工厂不违规排放污水,会造成现在严重缺水的状况吗?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事情正在上演,而有些人不但不自省,反而一味的把责任指向“科技”。我为这些人感到可笑,感到无可救药。

不管人们有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已经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经济社会发展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从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手机、电脑那些昂贵的奢侈品步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手机,我们如何随心所欲地与亲人保持联系呢;如果没有网络,我们又如何与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谈天论地;如果没有高清晰的电视技术,我们又如何享受华丽的好莱坞电影呢?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时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我们的文化。现在,更多的年轻人接受了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时尚的生活方式,甚至于网恋也成为现在的一种潮流。

我不禁想问:科技发展难道不是社会所必需、人类所必需吗?

作为当前社会的一员,我们不仅应该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还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具有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决心,具有用科学技术来发展全人类的博大胸怀。更重要地是,我们还应当教育我们的后代,要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目前存在的,就有他的合理之处。

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改变了我们的.命运。“知识就是力量”,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为何能在世界面前挺起胸脯?因我们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我们的科技在不断的进步!

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的正方资料

关于科技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这个辨题,我方辨友一致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于弊。

人类的生存方式,20万年前与10万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3020xx年前与20xx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620xx年前与520xx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是,今人与古人其实早已今非昔比,即使是现在与120xx年前相比,也已完全不一样。是什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什么让人类开始了新的生存方式?我说,这便是科技。

是科技的发展才推动了人类的进程,是科技的发展才使人类有着这崭新又美好的生活。纵观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视科技的发展?回首过去,看四大发明,独具鳌头;观天文历法,为之惊叹;览赵州拱桥,设计精妙;窥《本草纲目》,东方巨典;瞻圆周率值,七位小数;眺丝绸之路,发展经济;端青花瓷器,扬名海外。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

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吃到杂交二号?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

在古代,人们迷信鬼神,认为人的一生是天定的,生老病死是天来掌控的;在现代,人们通过科技的发展,证明了迷信思想是不可取的,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生活。在古代,许多人得了重病,大夫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痛苦地死去。

可现在,通过科技的发展,大部分疑难杂症已能成功治愈,人们不用为生病而烦恼。……

以上所举的例子,只是科技发展为人类造福事例的冰山一角。科技发展得如此迅速是古代人想都不敢想的。

为什么电视上、报纸上,几乎天天说要提倡科技发展,因为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圆的?是科技的发达;通迅的便捷是什么造成的?是科技的发达;身患重病的人为什厶能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是科技的发达!如果说科技的发展是错误的。

那么,伽利略、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发明家、科学家,为什么要将自己宝贵的一生献给科学?为什么要将那么多宝贵的时间用在“错误”的事业身上?难道他们是没有判断能力的吗?有谁认为他们的死毫无价值,又有谁认为他们为科学献身,根本没有意义?

科技的发展当然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本来这些影响应是很小的,可人类却如一个放大镜,把这些负面影响放大。如果人类能自觉的把塑料袋重新利用,而不是随意乱扔,会造成这么严重的白色污染吗?如果人类能有竭制的开采资源,会造成现在的资源短缺吗?如果人类能节约用水,工厂不违规排放污水,会造成现在严重缺水的状况吗?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事情正在上演,而有些人不但不自省,反而一味的把责任指向“科技”。我为这些人感到可笑,感到无可救药。

可是科技的发展还有更多的好处,火箭的升空,圆了中国人民的百年飞天梦,鸟巢水立方的建成,圆了中国的奥运梦想,试问没有科技中国人怎么能圆梦呢?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这不光光是我们的祖先在进化时选择了发展,选择了进步,也包括了所有人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我们今天的日子时有多少辛勤的科学家们用智慧甚至生命换来的。因为法拉第,我们生活的周围才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电器;因为达尔文、因为孟德尔,我们才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认知自己;因为扁鹊,因为华佗,因为李时珍,我们的生命才能得到保障我们周围的一切,不都是他们给我们换来的吗?生活如此舒适,生活如此惬意,生活如此美妙,我们的平均寿命比古代提高了30岁,看望亲友甚至不用出家门,这不都是科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吗?

只要我们有利的把持住,控制住科技,地球也不会毁灭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促进了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说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科技发展的火车头科学技术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科学发展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素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我过要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首先要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来看,科学技术可以使劳动工具得到不断改善和更新,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可以使劳动对象得到充分利用。

总之,科技发展可以极大地解放生产力,甚至产生新的产业部门和导致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才能使经济增长方式摆脱粗放型的老路,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切实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电视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可以看新闻,了解国内外的事;可以看动画片,放松一下;还可以不去现场看节目、表演;比如说,这次奥运会吉祥物揭晓,就可以在家看转播等等一系列的科技着实给我们带来好处,所以我方坚持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与弊!

第4篇 藏区政策推动科技发展工作总结范文

根据《关于提供藏区政策落实情况的函》文件要求,我局组织有关人员对xxxx年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中央和省出台的系列支持藏区跨越式发展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梳理。xxxx年以来,我加大科技项目和资金的争取力度,先后获得科技部和省科技厅对科技基础平台建设、科普基地建设、带动农牧民致富推广项目共96项,落实资金3355万元。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科技基础平台建设

xxxx年以来,我在藏区政策的支撑下,加大科技基础平台资金争取力度,xxxx年科技部支持“中小企业创新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落实资金60万元。省科技厅先后支持“藏语双语成果转化信息平台建设”、“藏区科技服务能力建设”等科技基础平台建设项目18项,落实资金302万元。项目实施以来,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力度明显加快,提高了承接技术转移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了科学技术研究的基础平台。

二、加强科普基地建设

坚持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但科普能力较弱,科普手段较落后,在藏区政策落实以来,我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出台的系列支持藏区跨越式发展的政策,在省科技厅大力支持下,xxxx年以来,先后支持“科普能力建设”、“乡村科技示范村建设”等科普基地建设项目12项,落实资金225万元。项目实施以来,我科普能力明显提高,全民吸收科技意识的途径显著增多,目前,我已有4个省级科普示范基地,加快了科技软实力的提升。

三、支持带动农牧民致富推广项目

是典型的藏区,农牧民收入低,贫困人口相对较多,在藏区政策落实以来,省科技厅大力支持带动农牧民致富推广项目,xxxx年以来,先后支持我“甜樱桃安全优质丰产集成技术成果与示范”、“岷江上游高半山地区道地中药材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65项,落实资金2768万元。项目实施以来,有些项目推广后,已形成了优势和特色产业,农牧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进一步提升了农牧民的幸福指数,同时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科技基础平台建设

1、科技基础平台建设规模小,能力较弱,跟不上科技发展的需求。

2、科技基础平台建设方向不十分合理,对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还没有大型的设施设备从事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和技术研究中心,所以导致承担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较弱,创新能力弱

(二)科普基地建设

1、对科普示范基地建设认识不足。少数乡镇认为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可有可无,没有把当地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户、重点专业大户的作用发挥起来,产业优势整合起来。有的乡镇虽然已经建立科普示范基地,但由于结合本地实际不够,新品种、新技术项目筛选不准,没有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科普示范基地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少数科普示范基地还停留在传统的生产示范上,没有很好地研究新时期经济建设中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科普示范服务内容,无法在探讨科普示范中不断壮大和发展自己,缺乏完善的科普宣传“站栏员”等服务手段和功能,导致科普示范服务效果欠佳。

3、科普示范基地规范管理不够到位。少数科普示范基地在组建时,没有按照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去做,致使新建的科普示范基地随意性较大,已建的基地属于技术指导型、产业经营型的比较多,缺乏对基地建设和发展的指导。

(三)带动农牧民致富推广项目

1、农牧民整体文化程度不高,吸收和掌握科技知识的能力较弱。

2、致富推广项目资金总量小,辐射带动农牧民数量少,致富能力不够。

3、技术服务人员相对少,不能满足农牧民的需求。

五、建议

(一)加大科技基础平台建设投入力度,重点向支柱和特色产业重点实验室和技术研究中心投入。

(二)完善现有科普基地配套设施设备和制度建设,重点建设功能强大,设施设备齐全具有我特色的科普基地,如:中藏药产业科普基地,牦牛养殖科普基地等。

第5篇 科技发展工作总结,技术工作总结

“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和人才强市战略,精心组织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工程,加强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和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优化发展环境,较好地完成了科技发展“五”规划的主要指标任务,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为“十二五”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

“五”期间,列入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410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实现零的突破;科技成果自主技术含量高,荣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64项,比“十五”期间增长39%;获奖成果层次有质的飞跃,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长特别奖2项;培育出国家、省审定农作物新品种39个,比“十五”时期增长 30%,全市整体创新水平显著提高。

(二)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到“”末,建成博士后工作站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25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酷猫写作范文网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1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3家,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创新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明显加强

围绕钢铁、煤炭等传统优势产业,**定了煤炭-焦化-钢铁产业节能减排技术路线图和煤化工产业技术路线图,在30家重点装备**造业推行了“两化融合”技术示范工程,开发了十大类产品,其中17个产品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为产业优化升级奠定了基础。在新材料、先进**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新能源等五大高新技术领域,重点组织实施了一批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先后有办公自动化耗材、碳纤维、功能陶瓷、电子特?*濉⒏叽慷妊趸练鄣纫慌咝录际醪祷钅拷ǔ赏恫纬闪艘孕虏牧喜滴厣履茉础⒌缱有畔ⅰ⒐饣缫惶寤⑸镆揭⑾执氨?*造等领域共同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2022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23家,产业增加值84亿元,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四)创新成果得到有效保护和推广

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专利工作的意见》和《市专利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实施了知识产权“双优”培育工程。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不断增强,知识产权成果得到广泛、有效运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五”期间,专利申请量3631件,专利授权量2315件,范文写作较“十五”时期分别增长56.8%和 45.2%;实施重大专利技术项目60项,获三项中国专利优秀奖,专利技术和产品累计实现产值达到20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

“五” 时期,我市科技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科技资源争夺日趋激烈,特别是各地争夺高新技术项目和高层次科技人才的优惠措施层出不穷,吸引优势科技资源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仍然跟不上形势的要求,高质量的创新成果数量有待进一步增加,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仍然习惯于被动模仿或过度依赖外部技术力量解决自身技术需求;人才积累的速度较慢,尤其是能起到领军作用的拔尖人才数量严重不足。

第6篇 农业和民生科技发展工作总结范文

近年来,县农业和民生科技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科技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县域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实施科技项目为抓手,围绕我县农业优势产业和民生科技热点,着力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着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提升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了全民科技意识,促进了农业和民生科技发展。

(一)以实施科技项目为抓手,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我县围绕发展精品农业、提高农业整体效益的目标,整合科技资源、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大力开展优势农产品核心技术攻关,重点组织实施农业新品种选育、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农业工程技术等重大农业科技专项项目,研究和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提高优势农产品科技含量和生产技术水平。近年来,先后实施国家创新基金,省、市、县级星火计划、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成果推广等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20多个。通过项目实施,加快了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技术进步,一批农业和民生先进科研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其中“威灵仙野生变家种及规范化种植研究”获得国家科技创新基金立项和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甜菊新品种‘菊隆5号’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并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次注液液压扩张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研究”等10项医疗卫生科技成果通过市级科技成果鉴定,并在县内得以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以开展科技培训为依托,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近年来,我县以提升农民科技种养水平为目标,围绕农业优势产业,结合农时季节和农民实际需求,通过健全培训体系,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增加培训投入,全面提高农民接纳和应用农业技术的能力。一是实施了“百、千、万”科技培训工程。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思路,以讲求实用、实际、实效为原则,实施了“百、千、万”科技培训工程。创新推出了“专家+示带户+贫困农户”、“龙头企业+推广部门+农户”和“农民点菜、专家下厨”等新型培训模式,实现了专家与农民进行“零距离”技术指导,解决了农民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带动发展了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近三年,我县共举办科技培训班40余期(次),受训人员达1.6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近4万余份(册)。二是开展了“科技服务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为进一步提高返乡农民工的择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我县在10个乡镇举办“科技服务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15期,重点培训了脐橙、蔬菜、甜叶菊、果业、烤烟种植和生猪、水产、蜂蜜养殖等知识,印发技术资料8000余份,培训农民3200余人(次)。三是培育了一批科技示范户。在全县各乡镇评选培育了200余户科技示范户,通过示范户把先进种植技术辅射带动周边农民,提升了全县农民科技种植水平。四是表彰了一批农村科技致富标兵。近年来,我县农村涌现了一大批有知识、懂经营、善管理的种植、养殖、加工业致富能人,他们不仅自己率先致富,而且带动广大农民共同富裕,成为广大农村最具潜力的创业资源和最具带动力的致富典型。为鼓励先进,我县开展了农村科技致富标兵评选活动。共评出了果树种植、烟叶种植、甜叶菊种植、蔬菜种植、水稻种植、园林种植、水产养殖、生猪养殖、农产品加工等9个产业54名农村科技致富标兵,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三)以科技示范基地为平台,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我县以建立科技示范基地为手段,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以示范促推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一是打造了一批科技示范基地。根据农业优势产业特点及产区分布,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在各乡镇创建了精品脐橙、无公害蔬菜、优质烟叶、特种水产养殖、高产甜叶菊、高效花卉等科技示范基地42个,推广应用测土施肥、节水滴灌、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和物理防治新技术116项,引进推广高产水稻、蔬菜、油茶、甜叶菊新品种98个,打造了生态、环保、循环农业,为全县农业发展提供了示范。二是建立了一批甜叶菊科技服务站。在全县甜叶菊种植乡镇建立了一批甜叶菊科技服务站,通过科技服务站,把甜叶菊仟插育苗、有机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最新的技术以最快的速度在全县予以推广。三是创建了“县无公害农业科技服务展示基地”。在吉埠镇创建了“县无公害农业科技服务展示基地”,基地主要介绍了我县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政策和措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要点及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的使用等,以实物形式展示了我县吉埠贡芋、阳埠腐竹等无公害农产品,以农业科技书籍、科普挂图、农业科技培训视频点播等形式展示了技术要领。四是建设了现代农业示范区。按照“保护大生态,整合大产业,挖掘大文化,发展大旅游,打造大品牌”的发展思路,我县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通过将农业、科技、林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涉农资金进行捆绑,实行集中项目资金重点打造,通过技术协作、技术攻关和试验示范,不断提高示范区科技应用水平,现已形成了“规模化特色种养、精深加工、客家风情、民俗文化、农事体验、观赏农业、乡村旅游”为主体的农业产业集群。xxxx年10月,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成功申报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xxxx年县现代农业科技园被认定为市级农业科技园。xxxx年1月,县现代农业示范区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同时,坚持以农业科技园为孵化器,积极推广了脐橙、甜叶菊、无公害蔬菜、油茶、花卉等优势农业种植技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四)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

我县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农业大户和工商企业兴办农业科技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发展精品农业和农业规模经营。一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我县坚持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关键环节来抓,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招商引资和强化服务等手段,促进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xxxx年,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达69家,其中“谱赛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绿宏实业有限公司”、“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省xxxx年度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荣誉称号。二是积极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我县在项目、资金、人才、用地等方面落实了优惠政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与农科院开展产学研合作,组建农业科技研发中心、产学研基地、技术经济合作组织,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同时,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及牵引带动,引导基地和农户提高商品化意识,实施标准化生产,极大地提升了产业竞争力。目前已发展脐橙、蔬菜、甜叶菊、腐竹等特色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0个多个,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利益共同体的生产模式,实行订单生产,大力提高了农业产业经营集约化程度,实现了产业、企业与农户“三赢”的目标。

(五)以科技活动为载体,增强全民科技意识。

科技发展总结6篇

近年来,县农业和民生科技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科技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县域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实施科技项目…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科技发展相关文章

  • 科技发展总结6篇
  • 科技发展总结6篇97人关注

    近年来,县农业和民生科技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科技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县域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实 ...[更多]

总结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