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酷猫写作网
当前位置: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总结范文

天文总结6篇

发布时间:2023-06-10 15:12:02 查看人数:27

天文总结6篇

第1篇 天文地理爱好者协会年度工作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代表天文地理爱好者协会做年度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年里,天文地理爱好者协会在领导老师的领导下,各兄弟社团的大力帮助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2022-2022学年的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9月12、13日,我协会在八餐广场进行统一招新,虽说今年的会员数量比较少,但从活动开展的效果来看,会员们表现积极,都很出色。

二、9月15日,我协会在教九406成功召开第一次全会,院学生会**,原“地协”会长都作了重要讲话,对我协会的发展提出了众多的良好建议,并对学期的.工作进行了合理规划。

三、9月28日,为庆祝祖国成立60周年,我协会特制作展板,举办“你我同心祝母亲”的签名活动,以表达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10月11日,我协会在理科楼103播放《建国大业》,通过视频欣赏,来增强大家的爱国情怀。

五、10月16日,我协会特邀我院专业老师进行日食专题讲座,来增加同学们的专业知识和拓展大家的视野。

六、10月23日-11月4日,公益服务类八个社团和学术科技类四社团联合举办首届“问鼎青春”大型辩论赛,在学校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七、11月2日-9日,我协会举办了本学期的精品活动--首届“魅力天文,精彩地理”活动周的系列活动。其中包括“精彩岩石揭秘”活动、“我爱祖国”地图展、“魅力信阳大讲堂”讲座、“魅力信阳”图片展及第九届“天南地北知多少”知识竞赛系列活动,活动整体效果很好,在校园里有一定的影响。

八、12月20日,我协会联合我院文通社,邀请大二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在理科楼103举行了一场针对大一的考前学习经验交流会,现场座无缺席,反应热烈。通过这次交流,使大一新生对他们进入大学的第一次考试有了全面的了解,为期末考试做好了心理准备。此次活动得到了广大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九、3月22日世界水日,我协会在人文楼前举办“关心水源 关注健康 关爱生命”的签名活动。

十、3月28日,我协会会员走出户外,到贤山脚下踏青放风筝,丰富课余生活,增进友谊。

十一、4月20-23日,联合09级地科班举办“关爱地球 关注世博”活动,分为宣传地球日活动和世博知识竞赛系列活动。

十二、5月10日,在教九406举办学年论文经验交流会,给大一的同学们介绍学年论文写作技巧。

十三、5月23日,与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进行一场篮球友谊赛,增进社团之间的感情。

十四、6月1-5日在八餐广场举办“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环保宣传周活动:

6月1日:禁塑日签名活动

张贴纸条表达对禁塑的看法

在餐厅门口放置宣传标语,提醒大家少用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6月2日:环保知识有奖竞答

6月3-4日:废品回收兑换活动

6月5日:世界地球日宣传

在垃圾桶上标明分类

在教九406播放生态大片《后天》

十五、6月6日,在理科楼103教室举行“地协”换届选举大会,确立下一届领导班子。

成功之处:

1、我协会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如“魅力天文 精

彩地理”系列活动是发展;“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是创新。

2、在每项活动开始之前,我协会全体会员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对于一些突发事

件,能够积极应对,及时调整,使一切向着正规化的方向发展,确保活动能够

按时顺利进行。

3、我协会举办的每项活动,均由全体会员共同参加,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会员们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为将来协会组织开展更多的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足之处:

1、从本学年活动的整体效果来看,宣传力度还有些欠缺,主要是新闻宣传这一块还很薄弱。以后我们要加大宣传,增加更多的更好的宣传渠道。

2、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细节问题考虑的不是十分周到,使活动流程不够流畅,最后影响了活动的预期效果。

3、就整体来说,活动举办的数量不少,但有些质量不是太高,效果一般,影响力较小,这是今后我协会重点应该注意的。

未来规划:

1、创新是第一要务,只有创新才能长期立于不败地,我们要更多的举办创新形活动,还要结合我协会特色将原有的活动加以创新,使之拥有新的活力。

2、我协会要在宣传上下苦功夫。首先要培训我协会的新闻骨干,不能只是一味的依靠外界,还要寻找更多的宣传方式,要全方位的进行宣传。

3、注意活动的影响力,在今后的活动中,一方面要严把活动质量关,另一方面是扩大影响力,把自己的活动效果突出出去,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获奖情况:

第四届社团文化节“优秀社团”

第二届海报设计大赛优秀奖

首届科普文化展优秀奖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天文地理爱好者协会

2022年6月6日

第2篇 2022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总结:天文历法常识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

星宿 角亢 氐房心 尾箕 斗牛 女 虚危 室壁 奎娄 胃昴毕 觜参 井鬼 柳星张 翼轸

国 郑 宋 燕 越 吴 齐 卫 鲁 魏 赵 秦 周 楚

星宿 角亢氐 房心 尾箕 斗 牛女 虚危 室壁 奎娄胃 昴毕 觜参 井鬼 柳星张 翼轸

州 兖州 豫州 幽州 江湖 扬州 青州 并州 徐州 冀州 益州 雍州 三河 荆州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旄头亦指昴宿,诗句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

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壁宿指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唐代张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

北极星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汉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燕太子丹厚养荆轲,让其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显现,太子丹却畏其不去。

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

天狼星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歌》中也有“举长矢兮射天狼”,长矢即弧矢星。

老人星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北方的人若能见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牵牛织女“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唐代诗人曹唐《织女怀牵牛》:“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苏轼《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秦观《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文曲星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天罡gang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小说《水浒》受这种迷信说法的影响,将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如《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农历的六月、七月相当于公历的七月、八月。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 立春、雨水 二月 惊蛰、春分

三月 清明、谷雨 四月 立夏、小雨

五月 芒种、夏至 六月 小暑、大暑

七月 立秋、处暑 八月 白露、秋分

九月 寒露、霜降 十月 立冬、小雪

十一月 大雪、冬至 十二月 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冬至。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欧阳修《醉翁亭记》:“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初七农历七月初七,民间有七夕乞巧的风俗。传说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下九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咸丰,皇帝年号;庚申,干支纪年。“六十甲子”依次是: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雁荡山》“祥符中” (“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 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1)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指南录〉后序》“德祜二年二月”,“是年夏五”,“五”就是五月。《谭嗣同》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庾信《哀江南赋》:“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即农历十月。

(3)时节纪月法。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仲春遘时雨”,“仲春”代农历二月。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1)序数纪日法。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2)干支纪日法。如《殽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殽。’“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十八日。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3)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

(4)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2)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古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序数纪时对应关系见附表。

天色纪时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地支纪时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现化纪时 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9-11点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19-21点 21-23点

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李愬雪夜入蔡州》: “夜半雪愈急……,恕至城下……,鸡鸣,雪止……,晡时,门坏。”《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是平旦的别称。再如《失街亭》:“魏兵自辰时困至戌时。”《景阳冈》:“可教往来客人于巳、午、未三个时辰过冈。”《祭妹文》:“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群英会蒋干中计》:“从巳时直杀到未时。”

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群英会蒋干中计》:“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李愬雪夜入蔡州》:“四鼓,恕至城下,无一人知者。”《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夜间时辰 五更五鼓 五夜 现代时间

黄昏 一更一鼓 甲夜 19-21点

人定 二更二鼓 乙夜 21-23点

夜半 三更三鼓 丙夜 23-1点

鸡鸣 四更四鼓 丁夜 1-3点

平旦 五更五鼓 戊夜 3-5点

第3篇 天文社社团工作总结

说到管理经验,我还真不敢说什么,只能简单简单的谈谈我做社长的感受罢了。

自我接手天文社已一年有余,虽说天文社经历过一个低潮期,但现在这支队伍已经一步步发展起来,这让我深感欣慰。

对我来说这个社团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看着她一步步成长起来(当然我并没有要否认前任社长或是前n任社长的努力的意思,只是在我刚开始接手的那个学期,我们社只有5个人,到现在发展成为将近50个人,着实不易),从没几个人到社员兴旺,从三星到四星,从活动单调到丰富多彩,等等等等都是在我和我们社员的不懈努力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良多,除了一些看得到的,还有一些无形的。为了社团,很多社员牺牲了本属于他们的休闲娱乐时间,这让我很是感动。还有组织开展的一些活动时,大家都很配合,强大的凝聚力和团结力使我们无往不利。

这学期我们主要开展了四个大型活动:1.紫金山天文台的参观之旅;2.盱眙的天文观测活动;3.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埮做讲座——《宇宙中的天文学》;4.科技文化节中星空探索栏目活动。其中前三个活动至今为止已全部展开,活动效果都还不错。这些活动的展开也在无形中宣传了我们社团,相信下学期我们的社员数绝对是不用愁的啦!原计划本学期的活动还有一个去一种观星台参观的活动,但总因某些原因被搁置了,不过如果社团文化节过后还有一两次活动的话,这个原本承诺给社员的活动一定是会补上滴!

我们社团除了一些大型活动外,还有一些常规活动。例如在非外出的社团活动课刚开始会有10到15分钟的趣味天文知识介绍,以充实社员的专业知识。另外不定时的还有天文望远镜规范使用的考核;专业天文软件的教授,让社员们在家也能有了解天空、宇宙的平台,也能在环境暴烂的今天有一定的视觉享受,在享受的同时能有一些积累,说不定什么时候有缘就能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派上用场!当然这需要good luck!

其他的就是社员与社员间、社员与社团间、社员与社团“管理人员”间的关系了。总的来说,大家的相处还挺愉快的,时不时斗斗嘴,乐一乐,好不惬意,就像一家人一样,着实给生活加了不少料。说到加料,就不能不提社团文化节我们社的节目了,有点囧,本来我压根儿就木有打算上的说,结果他们威胁我说;“社长不上,我们就都不上了;不过只要社长上,我们就好好干!”然后我不得不屈服于他们的“威逼利诱”之下,硬着头皮上了,可怜的观众啊,悲剧的竟然要听我唱歌!不过不能怪我哦,都是“万恶的”我们的社员要迫害你们的耳朵。

嗯,说了这么多,差不多了,总的来说,在这个社团,我受益匪浅,不仅增长了见识,锻炼了社交组织管理能力,还认识了那么多活宝社员,这一年多真没白过!真心感谢我所有的社员们的支持和配合,希望大家都够再接再厉,把社团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当然,也要切记“高处不胜寒”,千万别摔下来咯!)

第4篇 天文科普知识总结

1.什么是宇宙?

宇宙是天地万物,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辨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可以转换不同的存在形式,但在本质上是永久存在,永久不灭的。宇宙是普遍永恒的物质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从空间看宇宙是无边无际,它没有边界,没有形状,也没有中心,如果承认宇宙以外还有什么东西,就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本性;从时间看宇宙无始无终,它没有起源,没有年龄,也不会终结,如果承认宇宙有起源,就会导致创世说,实际上也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本性。

但具体事物的有限性也不能否认。宇宙的无限与具体事物的有限并不矛盾,因为只有无数具体的有限才能构成全部的无限。人类观察到的宇宙是动态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所知的宇宙在不断扩大。18世纪以前人类认识宇宙的范围只限于太阳系,随后认识到太阳系以外还有千亿个恒星,它们组成了银河系。19世纪人类又发现了河外星系,发现银河系在宇宙大家庭中只不过是相当渺小的一员。20世纪50年代的光学望远镜、60年代的射电天文望远镜把人类对宇宙的探测距离猛增,人类可以永远扩大自己对物质世界的观察视野,不会停留于某一固定的边界上,这有力证明宇宙是无限的。

天文学上通常将天文观测所及的整个时空范围称为“可观测宇宙”,有时又叫“我们的宇宙”,或简称“宇宙”。现代科学的基本观念之一,就是可观测宇宙也像其他事物一样,有它诞生发展的历史。据现代宇宙学说估算,宇宙年龄是极其漫长的,约为150亿岁;可观测的全部宇宙空间是极为庞大的,已观测到的最远的星系距离我们大约150亿光年。

宇宙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宇宙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宇宙的多样性在于物质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组成宇宙的物质在存在状态、质量和性质上有着极大的差异。

宇宙是由各类天体和弥漫物质组成的。宇宙中有形形色色的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天体都是宇宙物质的存在形式。

2.什么是恒星和星云?

宇宙中最主要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因为它们拥有巨大的质量。恒星是由炽热气态物质组成,能自行发热发光的球形或接近球形的天体。恒星是像太阳一样本身能发光的星球,晴夜用肉眼看到的许多闪闪发光的星星中,绝大多数是恒星。星云是由极其稀薄的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形状很不规则,似云雾状的天体。

3.什么是星系?

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星系。它们的尺度可以从几千到几十万光年。星系或称恒星系,是宇宙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星系数量众多。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在宇宙中观测到了约1000亿个星系。地球就处在由1000多亿颗恒星以及银河星云组成银河系中。有的星系离银河系较近,可以清楚地观测到它们的结构。离银河系最近的星系——大麦哲伦星云和小麦哲伦星云,距离为十几万光年。有的非常遥远,目前所知最远的星系离我们有近150亿光年。

人们把目前所认识到的宇宙部分,包括已观测到的所有星系,称为总星系。

4.人类宇宙观的演变过程。

人类早期对宇宙的认识十分幼稚,世界上的各文明古国都有关于天地起源和结构的种种传说,充满着想象。古代关于宇宙的构造和本原也有过许多学说,最主要是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一学说占统治地位的时间长达1400年之久。

近代人类对宇宙认识的转变始于16世纪,哥白尼倡导了日心说,他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他的观察和发现支持了日心说。到17世纪,牛顿开辟了以力学方法研究宇宙学的途径,建立了经典宇宙学。20世纪爱因斯坦创立了广义相对论,提出了“有限、无边、静态”的相对论宇宙模型。

20世纪以来,天文观测的尺度大大扩展,达到上百亿年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宇宙膨胀的动态宇宙演化观念进入了人类的意识。20年代,首先由前苏联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弗里德曼提出了均匀各向同性膨胀的动态宇宙模型。特别是哈勃,发现了红移定律后,到40年代形成了伽莫夫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促成了现代宇宙学的诞生。20世纪70年代,霍金进一步用广义相对论推演宇宙演变,提出了宇宙起源和终结的论断,已经被科学界广泛接受。

5.什么是现代宇宙学?

现代宇宙学所研究的就是现今直接或间接观测所及的整个天区的大尺度时空的性质、物质运动的形态和规律。

6.关于大爆炸理论

“宇宙大爆炸理论” 是现代宇宙学中最、也是影响的一种学说,它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宇宙起源最科学的一种解释。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然后突然发生大爆炸,使物质密度和整体温度发生极大的变化,宇宙从密到稀、从热到冷、不断膨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最初那次无与伦比的爆发就被称为大爆炸,这一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则被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

宇宙大爆炸的设想最早由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在1932年提出的。到20世纪40年代,美籍俄国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并计算出爆炸之初的温度、温度下降的快慢等,论述了演化过程。大爆炸理论在诞生之初由于缺少证据并不使人信服,但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爆炸模型在科学上有强大的说服力,特别是英国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对于宇宙起源后最初的宇宙演化图景作了清晰的阐释。

7.宇宙的演化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的观点,宇宙150亿年的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大爆炸的整个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大约150亿年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突然,这个体积无限小的点在四大皆空的“无”中爆炸了,时空从这一刻开始,物质和能量也由此产生,这就是宇宙创生的大爆炸。人们将大爆炸的瞬间定作宇宙年龄“零”时。

第一个阶段是宇宙的极早期。宇宙处在这个阶段的时间特别短,短到以秒来计,称为“太初第一秒”。刚刚诞生的宇宙是极其炽热、致密的,随着宇宙迅速膨胀,温度急速下降。宇宙年龄为百分之一秒时,温度降到1000亿摄氏度;宇宙年龄为1秒时,温度继续下降,但仍高达100亿摄氏度以上,宇宙处于一种极高温、高密的状态,当时除氢核——质子外,没有任何别的化学元素,只有由质子、中子、电子、光子等基本粒子混合而成,成为热平衡状态下的“宇宙汤”。

第二个阶段是化学元素形成阶段,大约经历了数千年。在“宇宙汤”中,原先只有中子和质子等基本粒子,在3分钟时中子和质子之比为1:6。随着整个宇宙体系不断膨胀,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化学元素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中子和质子开始核聚变过程,所有的中子迅速合成到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的氦核中,余下的质子就成了氢原子核。这一时期还合成了其它轻元素,如氘、氚、锂、铍、硼等,数量较少。各种轻元素的丰度——即与氢的比例在宇宙各处都是一定的。当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摄氏度时,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就结束了。此时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这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和质子、电子、光子等,光辐射很强,但是没有星体存在。 第三个阶段是宇宙形成的主体阶段。这个阶段的时间最长,至今我们仍生活在这一阶段中。这一阶段起始于温度降到几千摄氏度时,此时上述各种原子核开始与电子结合为中性原子,这一过程称为复合。由于温度的降低,辐射也逐步减弱,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这些物质的微粒相互吸引、融合,形成越来越大的团块。又过了几十亿年,中性原子在引力作用下逐渐聚集,先后形成了各级天体。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并逐渐演化成星系、恒星和行星,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五彩缤纷的星空世界。在个别天体上还出现了生命现象,人类也终于在地球上诞生了。

8.支持大爆炸理论的依据有哪些?

宇宙大爆炸理论之所以能从刚提出的时候不受关注,到后来的异军突起,是因为大爆炸理论有实际依据,在它诞生前后不断得到了大量天文观测事实的支持。 观测宇宙学已经发现,在目前观测所及的范围内存在着许多重要的系统性特征,例如:星系红移、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元素的丰度、宇宙的年龄等,这些观测事实都可以用大爆炸模型来论证:

1〕星系红移

天文学家观测到河外天体有系统性的谱线红移,用多普勒效应解释,红移就是宇宙膨胀的反映,这完全符合大爆炸理论。

1929年,哈勃发现不同距离的星系发出的光,颜色上稍稍有些差别。远星系的光要比近星系红一些,即波长要长一些,它说明各星系正以很高的速度彼此飞离。这一现象可以用火车远离我们行驶时汽笛的声调(即频率)所发生的变化来比拟:当一列火车快速驶远时,它的汽笛声听来会沉闷很多,因为声波相对于我们的频率变低、波长变长了,这就是多普勒效应。把声波换成光产生的效果就是红移,它被解释为是由星系系统地向远离我们的方向运动时的多普勒效应产主的,可见星系都在做远离我们的运动。

哈勃总结出谱线红移的规律是:越远的星系它的光谱线红移量就越大,因而远离我们而去的速度就越大,也就是说,对遥远星系,红移量与星系离我们的距离成正比,这红移叫宇宙学红移,或称为“哈勃红移”,这就是的哈勃定律。此后,在红外及整个电磁波波段都观测到了这个规律。哈勃对众多星系的光谱进行研究后确认红移是一种普遍现象,这表明宇宙正在膨胀。这一发现奠定了现代宇宙学的基础。

河外星系普遍远离我们而去,是因为宇宙正处在宏伟的整体膨胀之中。把宇宙中的星系想象成面包中的葡萄干,有助于理解它们随宇宙膨胀而彼此远离的图景:当一只嵌有许多葡萄干的巨大的面包膨胀时,其中的葡萄干就会随之彼此远离,其中每一颗葡萄干都会发现其它所有的葡萄干都在离开自己。相距越远的葡萄干彼此分离的相对速度也越大。在任何一个星系上,都会看到同样的情景。

此外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宇宙膨胀的速度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万有引力作用于宇宙中一切物质与能量之间,起到刹车的作用,阻止星系往外跑,从而使膨胀速度越来越慢。在诞生初期,宇宙从高密度状态迅速膨胀,随着时间的推移,体积越来越大,膨胀速度则越来越小。将这个过程向回追溯到宇宙创生的那一刻,可以发现当时宇宙体积为零,而膨胀速度为无限大。这就是大爆炸。

宇宙整体膨胀的发现,乃是20世纪的科学成就之一。如今人们不断探测到更多更远的星系,但哈勃定律对它们依然成立。这个模型就叫做宇宙膨胀模型或大爆炸模型。

2〕微波背景辐射

微波背景辐射是150亿年前发生的大爆炸在今天的宇宙结构上留下的印迹。根据大爆炸理论,通过宇宙膨胀速度等可以具体计算宇宙每一历史时期的温度,伽莫夫等人在1948年就断言,我们的宇宙从最初的高温状态膨胀到现在已经很冷了,目前宇宙中应到处存在着一定温度的背景辐射,相应的温度大约是5k。由于它的辐射峰值在微波波段,故称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1964年,原初宇宙这一最重要的遗迹被发现了。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工程师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在调试巨大的喇叭形天线时,出乎意料地收到一种无线电干扰噪声,这种噪声在天空中的任何方向上都能接收到,各个方向上信号的强度都一样,而且历时数月而无变化。这种噪声的波长在微波波段,这一发现正是大爆炸宇宙论预言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经过进一步测量和计算,得出辐射温度是2.7k,一般称之为3k宇宙微波背景辐射。1989年,美国航空和航天局专门发射了宇宙背景探测器卫星,对宇宙背景辐射进行更精密的测量。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是继1929年哈勃发现星系谱线红移之后的又一重大的天文成就,因此它被列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之一。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有力地支持了宇宙大爆炸理论。

3〕宇宙元素的丰度

大爆炸模型预言宇宙应当由大约25%的氦和75%的氢组成,这与天文测量结果极为符合。在宇宙中,氢和氦是最丰富的元素,二者丰度之和约占99%。而且氢和氦的丰度比在许多不同的天体上均约为三比一左右。

按标准宇宙模型,在热平衡的“宇宙汤”阶段,中子与质子的数量相等。随着宇宙的膨胀,宇宙变冷,二者比例降低。中子和质子很容易聚合在一起,开始了形成氦核的核反应,产生由两个质子、两个中子组成的氦核。这个过程用完了所有的中子,形成的氦约占宇宙物质总质量的四分之一,余下的质子就成了氢原子核,即氦同氢的质量分别占25%和75%。这也说明元素形成时其它元素的份量很少,宇宙中几乎全是氢和氦。从太阳系、其它恒星、星际介质、不同星系以及宇宙射线观测和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表明,宇宙氦的含量在22%~25%之间,而氢与氦的质量比约为3:1,理论值与观测值接近。另外同一时期合成的氘、氚、锂、铍、硼等轻元素尽管数量比氢、氦少得多,但理论给出的丰度值与实际观测也较接近。这些事实对“大爆炸宇宙”模型是有力的支持。因此,宇宙中99%以上的物质是由最初形成的氢与氦构成的;而造成行星和生命的丰富多彩的重元素还不到宇宙总质量的l%,它们大部分是在形成恒星后产生的。

4〕宇宙的年龄

宇宙有开端就有年龄。根据宇宙膨胀的速率倒推,大爆炸发生在约150亿年前。如果宇宙正在膨胀,星系正在彼此远离,那宇宙过去必定比较小,星系过去必定靠得更近。如果能把宇宙史这个过程倒过来进行,势必会发现在过去的某个时刻,

所有的星辰都是聚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较早时代的宇宙,物质密度会更高。继续这一推理就意味着过去必定存在一个有限的时刻,那时宇宙中的物质被压缩为极其高密的状态。按照哈勃定律将星系的距离除以各自的速度,就可估计出那一时刻距今约150亿年。

这段时间对所有星系来说是共同的。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中一切天体都是在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比自温度降至今天这一段时间为短,所有恒星的年龄都不应超过由宇宙年龄所确定的上限。各种天体年龄的测量证明了这一点。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含量测定年代的方法,人们测量了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测量了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的土壤、岩石样品,测量了来自行星际空间的陨石,发现它们的年龄均不超过47亿年。恒星的年龄可从它们的发光速率与能源储备来估算,根据热核反应提供恒星能源的理论,人们估计出银河系中最老恒星的年龄为100-150亿年。用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得到的天体年龄与“宇宙龄”是协调一致的,这对大爆炸宇宙模型是十分有力的支持。

上述天文观测事实极大地支持了大爆炸模型。当然大爆炸宇宙论也还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难题,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和取得更多的观测资料,才能得到进一步的结论。

9.宇宙的未来是怎样的?

大爆炸宇宙论指出150亿年之前的大爆炸是空间、时间、物质与能量的起源,这一学说是有关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种种学说中最有说服力,观测事实最为丰富,因而也最广泛地为人们所采纳。但我们的宇宙是否会永远膨胀下去?宇宙今后的图景和未来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大爆炸宇宙论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按照大爆炸模型,宇宙在诞生后不断膨胀,与此同时,物质间的万有引力对膨胀过程进行牵制。这里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宇宙膨胀将永远继续下去。如果宇宙总质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则引力不足以阻止膨胀,宇宙就将一直膨胀下去。在这个系统里,引力虽不足以使膨胀停止,但会不断地消耗着系统的能量,使宇宙缓慢地走向衰亡。宇宙越来越稀薄和寒冷,直至物质本身最后衰亡,只剩下宇宙背景辐射。到非常遥远的将来,所有的恒星燃尽熄灭,茫茫黑暗中潜伏着一些黑洞、中子星等天体。黑洞释放出微弱的辐射,最终全都以热和光的形式蒸发掉。足够长的时间之后,连质子这样稳定的基本粒子也衰变、消亡了,宇宙最终变成一锅稀得难以置信的汤,其中有光子、中微子,越来越少的电子和正电子。所有这些粒子都在缓慢地运动,彼此越来越远,不会再有任何基本物理过程出现,出现寒冷、黑暗、荒凉而又空虚的宇宙,它已经走完了自己的历程,达到了“热寂”的状态。

另一种可能是膨胀停止而代之以收缩。如果宇宙的总质量大于某一特定数值,那么总有一天宇宙将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收缩,造成与大爆炸相反的“大坍塌”。收缩过程与大爆炸后的膨胀是对称的,像一场倒放的电影。收缩的过程起初很缓慢,随后越来越快。宇宙的体积开始缩小,背景辐射温度上升。漆黑寒冷的宇宙变成一个越来越热的熔炉,行星、恒星也毁灭了,分布在如今浩瀚空间中的物质被挤进一个很小的体积内,任何天体都在劫难逃。最后三分钟来临了,温度变得如此之高,连原子核也被撕毁,宇宙又成了一锅基本粒子汤。然而这种状态也只能生存几秒钟的时间。随后,质子和中子也无法区分,挤成一堆等离子体。在最后的时刻实现“大紧缩”,宇宙逆转回到出发点。引力成为占绝对优势的作用力,所有的物质都因挤压不复存在,一切有形的东西,包括空间和时间本身,都被消灭,成为一切事物的末日。宇宙在大爆炸中诞生于无,此刻也归于无。

宇宙是膨胀还是收缩这两种可能主要取决于宇宙物质的总量。根据目前的估算,

第5篇 天文社工作总结

天文社工作总结1

说到管理经验,我还真不敢说什么,只能简单简单的谈谈我做社长的感受罢了。

自我接手天文社已一年有余,虽说天文社经历过一个低潮期,但现在这支队伍已经一步步发展起来,这让我深感欣慰。

对我来说这个社团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看着她一步步成长起来(当然我并没有要否认前任社长或是前n任社长的努力的意思,只是在我刚开始接手的那个学期,我们社只有5个人,到现在发展成为将近50个人,着实不易),从没几个人到社员兴旺,从三星到四星,从活动单调到丰富多彩,等等等等都是在我和我们社员的不懈努力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良多,除了一些看得到的,还有一些无形的。为了社团,很多社员牺牲了本属于他们的休闲娱乐时间,这让我很是感动。还有组织开展的一些活动时,大家都很配合,强大的凝聚力和团结力使我们无往不利。

这学期我们主要开展了四个大型活动:

1、紫金山天文台的参观之旅;

2、盱眙的天文观测活动;

3、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埮做讲座——《宇宙中的天文学》;

4、科技文化节中星空探索栏目活动。其中前三个活动至今为止已全部展开,活动效果都还不错。这些活动的展开也在无形中宣传了我们社团,相信下学期我们的社员数绝对是不用愁的啦!原计划本学期的活动还有一个去一种观星台参观的活动,但总因某些原因被搁置了,不过如果社团文化节过后还有一两次活动的话,这个原本承诺给社员的活动一定是会补上滴!

我们社团除了一些大型活动外,还有一些常规活动。例如在非外出的社团活动课刚开始会有10到15分钟的趣味天文知识介绍,以充实社员的专业知识。另外不定时的还有天文望远镜规范使用的考核;专业天文软件的教授,让社员们在家也能有了解天空、宇宙的平台,也能在环境暴烂的今天有一定的视觉享受,在享受的同时能有一些积累,说不定什么时候有缘就能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派上用场!当然这需要good-luck!

其他的就是社员与社员间、社员与社团间、社员与社团“管理人员”间的关系了。总的来说,大家的相处还挺愉快的,时不时斗斗嘴,乐一乐,好不惬意,就像一家人一样,着实给生活加了不少料。说到加料,就不能不提社团文化节我们社的节目了,有点囧,本来我压根儿就木有打算上的说,结果他们威胁我说;“社长不上,我们就都不上了;不过只要社长上,我们就好好干!”然后我不得不屈服于他们的“威逼利诱”之下,硬着头皮上了,可怜的观众啊,悲剧的竟然要听我唱歌!不过不能怪我哦,都是“万恶的”我们的社员要迫害你们的耳朵。

嗯,说了这么多,差不多了,总的来说,在这个社团,我受益匪浅,不仅增长了见识,锻炼了社交组织管理能力,还认识了那么多活宝社员,这一年多真没白过!真心感谢我所有的社员们的.支持和配合,希望大家都够再接再厉,把社团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当然,也要切记“高处不胜寒”,千万别摔下来咯!)

天文社工作总结2

时光总是不耐的,不管怎样挽留,一个学年又这样匆匆流逝了。每一次的结束,总难免回望,难免感叹,这一次我们又错过了什么,这一次我们又收获了些什么。

天文社,距成立以来,已经一年半了,真的不够成熟,但也正以难以预估的速度,努力地向前。这半年来,我们难免犯错,有些是难免做得不够成功。但发现错误总比,隐藏错误来的要好。人总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走向成功的。只要不放弃,只要还站得起来,我们依旧义无反顾。

从刚开始人数被压榨的社团招新,再到后来学校个别老师的不支持,高一同学的不信任,还有来自父母的,自己的,各方面的压力。我们都经历了太多。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天象预报”,由于时间的不确定性被迫取消了。当然我们也有许多进步。

这一学年我们的指导老师对我们进行了月球观测的指导。使用的天文望远镜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难免有些陈旧,而瑞安的天气,又总让人不如意,但是观测的结果却是意想不到的成功。对此我们很欣慰。

为了让以后的观测活动更加顺利,我们向学校申请了便携式的望远镜的购买,也已经获得批准了。

这一学年,我们的星座月或也进行了适当的变革。将以往的宣传单改成了实用的手工书签,有了较好的回应。

一如既往,我们也观看了纪录片“时光旅行”壮美的画面,绚烂的音效......

学校团委的工作我们也积极响应者,正如开学初的校园开放日,我们的社员在烈日下,挥洒着汗水和笑容。还有社风展的十年庆典,虽然我们才两岁,但这不妨碍我们的风姿卓越。

当一切,回归平静之时。剩下的有些许怅然,有些许欣慰,有些遗憾,有些满足。情绪是复杂的,但最终这种种心情都变成了一种期待,对天文社未来的期待,对瑞中所有社团的期待。

相信不管有多少困难,只要还有人愿意支持,我们都会尽最大的努力,一展辉煌。

第6篇 2022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总结:天文历法常识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

星宿 角亢 氐房心 尾箕 斗牛 女 虚危 室壁 奎娄 胃昴毕 觜参 井鬼 柳星张 翼轸

国 郑 宋 燕 越 吴 齐 卫 鲁 魏 赵 秦 周 楚

星宿 角亢氐 房心 尾箕 斗 牛女 虚危 室壁 奎娄胃 昴毕 觜参 井鬼 柳星张 翼轸

州 兖州 豫州 幽州 江湖 扬州 青州 并州 徐州 冀州 益州 雍州 三河 荆州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旄头亦指昴宿,诗句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

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壁宿指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唐代张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

北极星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汉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燕太子丹厚养荆轲,让其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显现,太子丹却畏其不去。

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

天狼星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歌》中也有“举长矢兮射天狼”,长矢即弧矢星。

老人星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北方的人若能见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牵牛织女“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唐代诗人曹唐《织女怀牵牛》:“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苏轼《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秦观《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文曲星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天罡gang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小说《水浒》受这种迷信说法的影响,将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如《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农历的六月、七月相当于公历的七月、八月。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 立春、雨水 二月 惊蛰、春分

三月 清明、谷雨 四月 立夏、小雨

五月 芒种、夏至 六月 小暑、大暑

七月 立秋、处暑 八月 白露、秋分

九月 寒露、霜降 十月 立冬、小雪

十一月 大雪、冬至 十二月 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冬至。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欧阳修《醉翁亭记》:“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初七农历七月初七,民间有七夕乞巧的风俗。传说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下九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咸丰,皇帝年号;庚申,干支纪年。“六十甲子”依次是: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雁荡山》“祥符中” (“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 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1)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指南录〉后序》“德祜二年二月”,“是年夏五”,“五”就是五月。《谭嗣同》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庾信《哀江南赋》:“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即农历十月。

(3)时节纪月法。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仲春遘时雨”,“仲春”代农历二月。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1)序数纪日法。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2)干支纪日法。如《殽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殽。’“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十八日。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3)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

(4)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2)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古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序数纪时对应关系见附表。

天色纪时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地支纪时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现化纪时 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9-11点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19-21点 21-23点

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李愬雪夜入蔡州》: “夜半雪愈急……,恕至城下……,鸡鸣,雪止……,晡时,门坏。”《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是平旦的别称。再如《失街亭》:“魏兵自辰时困至戌时。”《景阳冈》:“可教往来客人于巳、午、未三个时辰过冈。”《祭妹文》:“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群英会蒋干中计》:“从巳时直杀到未时。”

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群英会蒋干中计》:“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李愬雪夜入蔡州》:“四鼓,恕至城下,无一人知者。”《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夜间时辰 五更五鼓 五夜 现代时间

黄昏 一更一鼓 甲夜 19-21点

人定 二更二鼓 乙夜 21-23点

夜半 三更三鼓 丙夜 23-1点

鸡鸣 四更四鼓 丁夜 1-3点

平旦 五更五鼓 戊夜 3-5点

天文总结6篇

1.什么是宇宙?宇宙是天地万物,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辨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可以转换不同的存在形式,但在本质上是永久存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天文相关文章

  • 天文总结6篇
  • 天文总结6篇27人关注

    1.什么是宇宙?宇宙是天地万物,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辨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可以转换不同的存在形式,但在本质上 ...[更多]

总结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