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酷猫写作网
当前位置: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总结范文

历史必修三知识总结11篇

发布时间:2023-06-11 12:23:02 查看人数:88

历史必修三知识总结11篇

第1篇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导语我们学会忍受和承担。但我们心中永远有一个不灭的心愿。是雄鹰,要翱翔羽天际!是骏马,要驰骋于疆域!要堂堂正正屹立于天地!努力!坚持!拼搏!成功!一起来看看高一频道为大家准备的《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吧,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

1.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造(国家工业化,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特点:①时间的长期性。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③“一化”为主体,“三改”为两翼。

“三改”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的实施。

2.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过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a、形式:国家资本主义b、政策:和平赎买。

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

(2)历史意义:a、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b、是中国历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局限性:后期工作急躁和粗糙。

二、中共八大

a、时间:1956年

b、内容:(1)指出国内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2)*和全国人民的当前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朝气经济建设方针。

c、意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三、错误探索表现: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影响:使“左”倾错误(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b、“*”对经济建设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失去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详参p57最后一段。

四、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xx届xx全会1978年

基本内容:(1)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2)重点转移: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重要决定:改革开放。

历史意义:xx届xx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

2.经济体制改革

(1)起步:农村的经济改革(重点,三农问题)

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从安徽、四川两省开始。)

作用:极大调动农民积极性;根本改变农村面貌;推动城市改革。

(2)城市企业改革: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意义:通过这些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3.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首先)——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经济特区有五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1988年)。

(3)1990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五.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xx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第2篇 高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1、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主流思想的奠基时期

(1)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孔子与儒家 (孔子儒家思想主要内容:仁;德政;礼。教育思想重点在有教无类和学习方法)

发展:孟子(性善论;仁政说;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

荀子(性恶论;仁政说;水舟之说;唯物思想等)

(2) 道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创始人老子,主张:道为万物本原;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为理想状态;辩证思想。

发展:庄子。思想主张:万物齐一;不执着于物。

(3)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其历史意义

背景:经济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经营方式变化,小农经济开始出现。

政治:分封制度遭到破坏,贵族没落,新的社会阶层正在崛起,士阶层扩大,不同人从不同角度发表主张。

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被打破。

内容:各家主张战国时期的儒家和道家之外,另外还有法家思想需要注意,为后来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2、 汉朝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

背景:汉初黄老之学不能解决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后所面临的社会问题。需要新的理论适应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

经过:a董仲舒发展儒家思想: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有限限制君权学说)和天人合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三纲五常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与汉武帝的反应

作用: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3、 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

(1)背景:魏晋南北朝: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唐朝:调和之风兴盛,“三教合一”弥漫各个领域。;儒学丰富、更新深受佛道影响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又要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理或天理为其核心观念。

(2)内容: 程朱理学 代表:程颢、程颐、朱熹。 主张:a、世界观:理。(在世界――本原、在社会――儒家道德伦理,在个人――人性)

b、方法论:格物致知,即研究事物,穷尽事理。(事理不是科学知识而是人伦道德)

影响: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元、明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陆王心学:强调了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代表:陆九渊、王守仁。

陆九渊主张: a、世界观:心是万物渊源(“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b、方法论:发明本心以求理,内心反省

王守仁主张: a、世界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b、方法论:致良知。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知行合一。 良知支配行动。

(3)影响:a、是宋明儒学主流,影响深远

b、三纲五常维系专制――消极

c、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积极

4、 明清时期的思想家

(1)李贽思想: 背景: a、明朝中后期社会矛盾激化

b、商品经济的冲击,市民阶层兴起,主张追求个性,发展经济

c、儒家道德与吏治腐败。

李贽主张: a、鞭鞑程朱理学,反对绝对权威(反对孔子思想为万世至论,反对四书五经为思考标准。)

b、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享受,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2)反对君主专制与经世致用

背景:明末清初,士大夫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将学术研究与现实结合形成经世致用思想

代表:顾炎武、黄宗羲。

主张: a、经世致用b、工商皆本c、批判君主专制。

(顾:<天下郡国利病书> 黄:<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

影响: a、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开清*证学术之风气。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b、冲击君主专制

二、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 中国古代的科技

(1)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造纸: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称为“蔡侯纸”,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

印刷:a、最早有明确时间的印刷品《金刚经》 b、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由胶泥活字到木活字到金属活字。

c、13世纪传到朝鲜,后从西域传到欧洲

火药:a、起源于炼丹 b、唐末用于战争 c、五代和宋广泛使用

d、14世纪阿拉伯人传往欧洲,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指南针:在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久远a、战国—司南 b、北宋—人工磁体的指南针,用于航海c、13世纪传入西欧,促进地理大发现

(2) 中国古代的天文、数学、医学、农学成就

天文学: a、战国《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著作,其中《石氏星表》记载了120多个恒星的位置,是世界最早的星表b、历法:郭守敬编制《授时历》

数学:东汉《九章算术》总结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标志着解决实际问题为内容、以算筹为工具,以十制位计算的数学体系形成

农学:齐民要术:南北朝贾思勰,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农书,介绍北方生产经验

农政全书:徐光启总结历代农业、手工业经验,吸收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创作。被誉为“中西近代

科学先驱”。

医学: a、黄帝内经:编于战国,成为西汉。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b、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撰写,是临床经典,张仲景被称为医圣

c、本草纲目:明李时珍著,药物学巨著。

2、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1) 中国古代的书画

a、 书法 历程:(1)秦汉时期:秦篆汉隶具有美感,但多重实用

(2)魏晋南北朝:发展自觉的书法艺术

(3)隋唐:张旭、怀素擅长狂草;欧、颜、柳注重规范法度、书法理论成熟

特点:通过线条变化,将绘画艺术与书写内容融合在一起,成为士人追求自我理性和个性的独特艺术。

绘画: a历程:汉代以前

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源头 战国:出现毛笔绘制的帛画 汉代:帛画色彩鲜艳,气势宏大,浪漫不失古拙

魏晋--士人群体的追求也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出现

代表:顾恺之,不仅长于丹青,其绘画理论也是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作,注重“以形写神”。是中国画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

隋唐: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全面辉煌,创制法度,体现盛唐气象。(吴道子)

宋明:文人山水画,写意画,风俗画

山水画的背景: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兴起使文人注重内心修养,文人山水画兴起。由衬景发展为独立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

文人山水画的特点:注重内心情感的表现,诗、书、画、印结合。

风俗画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在艺术上表现。

代表作: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写意画(从略):注重表现个人的内心感受。

(2) 中国古代的文学

a、诗经:最早的诗歌总集。保存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共30。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何

为风、雅、颂)

b、楚辞:战国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新体诗歌。代表作《离骚》

c、汉赋:汉代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巡游兴盛。出现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赋,吸收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

d、唐代诗歌

背景:a、唐代的繁荣,文化多元 b、科举制的推动

代表:(1)李白: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精神 (2)杜甫:安史之乱后,忧国忧民,体会国破家亡的痛苦 (3)白居易:中唐以后,战乱平息并未带来往昔的繁华盛世。白关心民间疾苦,寄托政治抱负

e、宋词

背景:又称“长短句”,宋代城市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词作传于民间。

代表:辛弃疾、苏轼与李清照、柳永

f、元散曲:关汉卿与马致远

g、明清小说 背景:新兴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

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3) 中国古代的戏剧

a、元杂剧

b、京剧

原因:北京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艺人聚集

概况:乾隆年间,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班进京

影响:形成京剧,在同治、光绪年间繁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 器物之学—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

1)、师夷长技以制夷

(1)背景:a、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冲击加剧,中西联系扩大。b、为了解西方,抵御侵略,一批先进、爱国、具有经世致用思想的中国人冲破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2)代表:林则徐—a、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b、设立译馆,命人译滑达尔《各国律例》,编译《四洲志》,介绍地理、历史概况,开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魏源—依据《四洲志》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 3)、影响:a、研究介绍世界知识、“开眼看世界”成为社会思潮。

b、 为抵御外侮,谋求独立富强而学习西方,成为近代思想主流。

2)师夷长技以自强

(1)背景:19世纪60-90年代,西学广泛传播,对儒学为核心的文化产生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之体,是否兼采西方文化,成为严峻课题。

(2)主张与实践:主张:发展“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维护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前提下,采用西方实用技术,才能自强、求富。实践: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与顽固派。

(3)评价:a、局限于物质文化层面 b、冲击了“夷夏之辩”的保守观念,为西学传播创造了舆论环境。

2、 制度之学—变法图存与民主革命

1) 维新变法

早期维新派: a最初是洋务派的支持者,冯桂芬、王韬、郑观应是代表。

b主张: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商战;文化上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政治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思想:

a、背景: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形成。

b、代表: 康有为----a、设万木草堂,宣传维新理论。 b、《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用经学外衣和孔子亡灵,否定专制思想基础。为维新提供符合传统文化价值理论依据。

梁启超----a、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的必然性。b、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

c、影响: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开辟新的道路。

2) 民主革命(略孙中山三民主义)

3、 文化之学—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

(1)、背景: a、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袁世凯尊孔复古

b、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启蒙思想传入,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为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政治革命,必须要思想革命。

(2)、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核心)。

(3)、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指导思想:西方的民权、平等和达尔文进化论。核心与基地:<新青年>,北京大学。

(4)、内容 核心内容:德先生和赛先生(口号) 民主----不仅指人民主权、权力制衡等民主政治,也包括共和、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理念。科学----不仅指科学技术与知识,而且包括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还包括反对迷信、宣传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使崇尚科学成为社会主流。

反对旧道德:*孔家店

a、代表:陈独秀、李大钊

b、原因:认为儒家思想是专制政治的灵魂

c、实质: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进行扬弃

d、作用:为解放思想和文化多元创造条件。

文学革命:注意形式和内容

鲁迅----《狂人日记》,批判吃人的礼教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不仅主张白话文,还必须彻底改革旧文学思想内容。

(5)、意义:a、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b、在政治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沉重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 c、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是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创造条件

4、 救亡之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李大钊:受十月革命影响,新文化运动人士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李于1918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新文化运动的中后期,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2)、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19年,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与此同时,各种马克思主义研究组织开始出现,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促成了中国***的成立。

( 3)、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了中国***。

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

1、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

(1)、提出背景:鸦片战争后,各种变法救国的主张都以失败告终。不*封建王朝的反动统治,只进行改良,不可能挽救危机。

(2)、提出:1905年,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这个纲领被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阐发为三民主义

(3)、内容:前提:民族---*满州贵族专制统治 核心:民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平均地权

(4)、意义: a、集中代表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b、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族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c、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d、以三民主义为指导颁布《临时约法》

(5)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

a、提出背景:维护民主共和斗争失败孙中山寻找新的革命道路,十月革命后俄国共产国际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影响。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

b、提出:1924年国民*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际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的含义。

c、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新三民主义是为适应三大政策的需要,同时也为三大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依据新三民主义确定的重要政策原则。

d、与旧三民主义的关系:明确反帝反封。

e、意义: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国共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2、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理论成果—___思想

(1)___思想的形成:

a、五四运动与建*时期:领导五四运动,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建*工作。

b、国民革命时期:参加国民革命,注重理论研究,分析中国国情。___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动考察报告>,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重要性。

c、土地革命时期: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将*的工作重点转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在农村开始游击战争,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探索出开展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新革命道路

d、抗日战争时期: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等理论,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重大问题,对中国革命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中共七大:正式确认___思想为*的指导思想。

e、___思想形成的意义与特点:意义:在___思想指导下,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点: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中国***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2)、___思想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a、建国前夕的建国理论—xx届xx全会的建国思想:工作重心转移,工作任务的转移,革命后的基本政策,总任务—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变成社会主义社会的提出

b、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经济方面: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三大改造。

政治:《论人民民主专政》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建议。

(3)、___思想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根源。

3、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

(1)、背景: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xx届xx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1978年,xx届xx全会召开。会议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工作重点转移,开始改革开始。

(2)、邓小平理论

a、概念: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___思想,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系统回答了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组成

①、xx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xx大:1989年,提出社会主义阶段阶段的理论、三步走的战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③、南方谈话:1992,深刻阐明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强调基本路线,使发展才是硬道理深入

人心,为xx大召开奠定基础。

④、xx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⑤、xx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的指导思想并写入*章

⑥、其他: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国两制的方针

4、三个代表

(1)提出背景:21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面临机遇和挑战。

(2)、提出者:江泽民。内涵:中国***要始终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和怎样建*”的重大问题。写入*章:2022 中共xx大

(3)、意义: a、是加强和改进*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b、是同马克思主义、___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 新中国的科技

(1)两弹一星:1964,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6,导弹核武器成功,中国拥有导弹和原子弹“两弹”结合的战略核心导弹;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太空;

(2)载人航天:70年代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2022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将杨利伟送上太空。

(3)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第一个杂交水稻,被誉为“东方魔稻”和“第二次绿色革命”。

(4)、1983年,银河-i型机诞生。

2、新中国的文艺方针

20世纪50年代,双百方针的内容与作用—*中的破坏—新时期的恢复与文艺的繁荣。

3、新中国的教育

1950年,开始。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1986年,《义务教育法》;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 起源—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

(1)智者学派

1、背景: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学者开始关注人本身。

2、主张:认识社会、提倡怀疑、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切构成了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培养公私兼顾的好公民

3、评价:强调人的主体意义,否定了神和命运的作用,树立人的尊严。(重视主体作用,忽视道德 )

(2)苏格拉底――哲学成为人的学问

a、主张:a、有思想的人是万物的尺度b、强调知识的作用,应把道德与知识合二为一,美德即知识 。c、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的美德

b、影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人的科学

(3)亚里斯多德――逻辑学

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影响:a、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古希腊科学文化的集大成者。b、为现代科学门类奠定基础,使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c、将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2、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1)文艺复兴

背景:a、基督教会垄断西欧文化上千年,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和人文精神的蒙昧中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新生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d、由于没有成熟的体系,只得借助被教会视为异端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来表达反封建思想。e、14世纪中叶,黑死病蔓延,促使人们反省,宗教束缚下的生活形同死亡。成就:文学的复兴:前三杰

代表人物—前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重点薄伽丘 。

薄伽丘作品十日谈,主旨宣扬人文主义,批判教会,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

艺术的复兴――后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达.芬奇: a、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及思想感情。善于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绘画之中。用写实的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善恶。

b、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擅长圣母像,《西斯廷圣母》,其绘画以优雅、和谐、高度完美著称,被视为古典美术精神的典范。被称为画圣

戏剧的复兴――莎士比亚

英国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哈姆雷特》是最杰出的作品

(2) 宗教改革

背景:a、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b、罗马教皇的权威受到挑战。c、为树教皇绝对权威,罗马教会宣扬因行称义。d、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

主张:“因信称义”,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代表作:《九十条论纲》

影响:a、解放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b、形成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三足鼎立的局面

3、 启蒙运动

背景: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

核心:

a、理性主义:提倡理性,判断事物,敬畏事实,尊重科学,反对偶像与教条,直指封建专制及宗教思想。

b、继承人文主义精神,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宣传自由、平等、博爱,推崇普遍和必然的真理。

代表:

a、孟德斯鸠: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b、伏尔泰:a、根本否定天主教会b、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c提倡天赋人权,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卢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主张“天赋人权”、 “人民主权”,主张创立民主共和国。代表作《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为*封建统治奠定理论基础

d、康德:人非工具,人是一切发展过程中最终价值取向。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人类主体地位

影响: a、欧洲历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b、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斗争推进到反对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构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

c、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七、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背景:a、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推动。b、基督教的地球中心说占统治地位,具有进步思想的人士对传统解释不满。

哥白尼:波兰人,提出太阳中心说。日心说改变对宇宙的认识,根本动摇神学理论基础。

伽利略:a、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了证据。 (意大利)b、开创以实验为根据并有逻辑体系 的近代科学。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c、为牛顿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1、17世纪的经典力学

(1)牛顿(英国) 经典力学

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完整力学体系,实现物理学第一次大飞跃。 c、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决定性指导意义。d、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范例

第3篇 高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总结

秦朝建立了*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西汉时得到巩固,隋唐时完善,北宋时加强,元朝时发展,明清时期皇权空前强化。

认识:发展趋势:①是不断调整、改革中央行政结构,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明太祖废丞相,使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基本上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②是不断调整、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基本上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形成的条件,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缓和,元明清三朝,再没有出现过国家大*。③是对人们思想的控制日益加强,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和清朝的*就是典型的表现。

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于世界的古代文明。

消极影响:①君权*易形成*统治和导致*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箝制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③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概括地说,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封建社会后期,其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其危害尤为严重。评价这一历史现象时,应该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如:即使是明清时期,这一制度在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反击外来侵略方面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第4篇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吸取秦亡的教训。

2、主要内容:

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

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背景:(经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思想)黄老之学不适应。

2、新儒学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

3、新儒学内容:天人感应学说(基础);君权神授;大一统;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人伦道德标准,”王道之纲”。

注天人感应思想:一方面是将君主作为象征;一方面制约君主.

4、新儒学的影响:

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5、新儒学的特点: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是思想文化xx。即宣扬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的思想;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儒学披上神学外衣。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xx统治秩序,所以成为正统思想。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

①从此儒学在政治上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这是汉武帝采纳的根本原因)。

②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③推动重视教育的文化风尚。

2.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纺织业的发展:

①新石器时代:萌芽,原料最初麻、葛,出现育蚕和丝织技术

②汉代: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③宋代: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

④元代:黄道婆革新棉纺织工艺,棉布逐渐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二、古代冶金业的发展:

①商周:以青铜器为代表。西周青铜器作为礼制象征,代表权力秩序。

②春秋战国:铁器、炼钢、淬火工艺

③汉代:用煤炭做燃料,水力鼓风的水排

④南北朝:灌钢法

⑤北宋:有用煤冶铁的明确记载

三、古代陶瓷业的发展:

①原始时代:彩陶和黑陶

②商中期:原始青瓷

③东汉晚期:制瓷技术成熟,出土青瓷器

④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越青邢白、景德镇和大邑白瓷、唐三彩

釉下彩绘

⑤清代:粉彩瓷器

⑥唐宋以来:多名窑、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商品

3.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第5篇 2022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导语世界一流潜能大师博恩·崔西说:“潜意识的力量比表意识大三万倍”。追逐高考,我们向往成功,我们希望激发潜能,我们就需要在心中铸造一座高高矗立的、坚固无比的灯塔,它的名字叫信念。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2022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助你一路向前!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1、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主流思想的奠基时期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孔子与儒家(孔子儒家思想主要内容:仁;德政;礼。教育思想重点在有教无类和学习方法)

发展:孟子(性善论;仁政说;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

荀子(性恶论;仁政说;水舟之说;唯物思想等)

(2)道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创始人老子,主张:道为万物本原;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为理想状态;辩证思想。

发展:庄子。思想主张:万物齐一;不执着于物。

(3)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其历史意义

背景:经济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经营方式变化,小农经济开始出现。

政治:分封制度遭到破坏,贵族没落,新的社会阶层正在崛起,士阶层扩大,不同人从不同角度发表主张。

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被打破。

内容:各家主张战国时期的儒家和道家之外,另外还有法家思想需要注意,为后来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2、汉朝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

背景:汉初黄老之学不能解决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后所面临的社会问题。需要新的理论适应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

经过:a董仲舒发展儒家思想: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有限限制君权学说)和天人合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三纲五常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与汉武帝的反应

作用: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3、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

(1)背景:魏晋南北朝: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唐朝:调和之风兴盛,“三教合一”弥漫各个领域。;儒学丰富、更新深受佛道影响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又要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理或天理为其核心观念。

(2)内容:程朱理学代表:程颢、程颐、朱熹。主张:a、世界观:理。(在世界――本原、在社会――儒家道德*,在个人――人性)b、方*:格物致知,即研究事物,穷尽事理。(事理不是科学知识而是人伦道德)

影响: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元、明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陆王心学:强调了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代表:陆九渊、王守仁。

宋明理学

一、背景

(一)原因——必要性

1.汉末以来,儒学的*性削弱,其正统地位受到佛教、道教冲击。(三教并立)

2.宋代社会阶级矛盾和*激化,*主义中央集权强化。

(二)条件——可能性

1.儒学复兴运动

2.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

二、特点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三教合一)

三、发展历程和主要观点

(一)理学的创立

1.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

2.主要观点:天理是世界的本原;天理的核心是仁,仁是与万物俱生的;把天理和*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格物致知。

(二)理学的成熟

1.代表人物:理学集大成者——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2.主要观点:

本体论或宇宙观: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理先于气;

方*:格物致知以求“理”。

政治主张或*观:存天理(三纲五常——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灭人欲;(道统论;正君心。)

(三)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

2.主要观点:

本体论或宇宙观: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方*:“致良知”(通过内心反省去除私欲,回复良知即可成圣贤);知行合一。

政治主张或者*观:存天理,灭人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西传

1)造纸术

(1)西汉时期发明造纸术。

(2)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原料易得、造价低*。

(3)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影响最为久远,有利于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

2)印刷术

(1)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

(2)北*民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

(3)活字印刷术经波斯传到西方,“成为新教的工具”,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有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3)指南针

(1)战国时期发明“司南”(《韩非子》)

(2)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

(3)南宋时指南针传到阿拉伯,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4)*

(1)唐朝出现*配方,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2)北宋时*已广泛在军事上使用,设有专门机构制造*武器。

(3)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4)我国发明的*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有力武器。

总而言之,印刷术、指南针和*西传欧洲,促进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形态更替,预示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对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二、中国传统科学为什么能够长期世界?为什么中国科技又会在明清时期走向衰落?

1、长期世界的原因:中国最早建立了封建制度,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同时国家对科技尤其是涉及到农业的科技给予了一定支持;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社会相对安定;封建经济长期处于世界地位,推动了科技发展;民族融合,长期对外开放,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第6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6-19课

第十六课 三民主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提出

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这些方案屡屡碰壁。

2、1905年,孙中山、黄兴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用革命战争手段*清朝封建统治。

4、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a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5、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三民主义的实践

6、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7、在共产国际和中国***的影响与帮助下,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8、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有两面三刀方面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 者有其田”的政策。

9、新三民广义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和中国***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此后,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

第十七课 ___思想

革命道路的探索

1、___创办《湘江评论》,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国民革命时期,他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2.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

___思想的形成

3.抗日战争时期,___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义主义论》,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___思想被确立为*的指导思想。___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___思想的发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造性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第十八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1.1978年底,中国***第xx届三中会会召开,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1987年,中共xx大召开,根据邓小平的意见,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的xx大召开,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中共xx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章程》。

3、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4.2022年,在中共xx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章程》。“三个代表”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怎样建设*的问题。

第十九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以___为代表的中国***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神舟”号飞船于2022年10月15日载着宇航员杨利伟上了太空,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袁隆平,1973年选育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末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

3.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银河-1号”。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第7篇 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导语直到高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增强,获取知识一方面从教师那里接受,但这种接受也应该有别于以前的被动接受,它是在经过自己思考、理解的基础上接受。另一方面通过自学主动获取知识。能否顺利实现转变,是成绩能否突破的关键。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2.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提出“仁”“礼”学说,推行“德治”,以六经(后为五经)为基本文献;战国时孟子提出四种道德规范,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强调“天有行常”和“知天命而用之”,认为学习的目标是把握“礼”

(2)秦汉时期:秦代“焚书坑儒”,儒学受到压制;西汉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广采诸子百家之长,建立起新儒学,宣扬“大一统”。汉武帝时,儒学成为正统。

(3)宋明理学:北宋五子开创了理学,南宋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陆王心学推动了理学的新发展

(4)明末清初:李贽等人挑战传统、提倡个性、否定帝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驱,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但没有超出儒家思想的范畴

(5)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1)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

①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②儒家大一统观念和仁政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基本准则,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③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注重气节、品德,凸显了人性的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儒家思想的消极作用:

①侧重于探究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关系,影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既促进又阻碍)

②儒家思想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对近代中国接受工业文明和现代化进程有不适应一面;

③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对学术自由和思想解放有一定的束缚作用。

3.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明清小说

1、小说的兴起与发展

①中国的小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搜神记》志怪小说);

②唐代以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为主,称为传奇;

③宋代话本,为后来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④明清时期小说空前繁荣。

2、繁荣的原因

(1)xx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2)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3)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3、繁荣表现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4、作品

《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中国第一部农民起义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吴承恩,明朝,中国古代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聊斋志异》蒲松龄,清朝,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儒林外史》吴敬梓,清朝,中国古代一部优秀讽刺小说

《红楼梦》曹雪芹,高鹗,清朝,中国古代秀的长篇小说

4.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诗经》

(1)概况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收入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共三百多篇。

(2)内容

①《诗经》中的诗分为风(民间的民歌)、雅(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三部分。

②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3)影响

①经孔子整理编定,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奠定了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②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占有重要地位。

2、楚辞

(1)概况

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而《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因此楚辞又叫做“骚体”。

(2)特点

(相对于《诗经》是四言体,句式整齐划一,内容古朴)楚国方言;句子灵活;浪漫主义色彩。

(3)价值

是抒情长诗,在我国文学占有崇高的地位。诗人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汉赋

(1)含义

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最初的诗词曲都能歌唱,而赋却不能歌唱,只能朗诵。它外形似散文,内部又有诗的韵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赋讲究文采、韵节,兼具散文、诗歌的性质,后来逐渐向骈文、散文两个方向发展。

(2)特点

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①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②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

(1)地位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代表着古典诗歌的成就。唐代不仅诗歌体裁完备,作品内容丰富,而且写作技巧高超,风格流派繁多,在中国文学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2)繁荣原因

唐朝开放和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

(3)发展阶段及主要代表人物

唐诗的发展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个阶段.

①初唐诗歌。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

初唐诗人及代表作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主张作诗要有“风骨”的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②盛唐诗歌。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上名家辈出,流派众多。

盛唐诗人及代表作:

边塞诗:高适《别董大》、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

山水诗: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维《山居秋暝》(描写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

盛唐时期成就的当属李白、杜甫。

“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人:《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人:“三吏”、“三别”

③中唐诗歌。唐代中后期,王朝的鼎盛期已过,但诗歌创作仍未衰歇

中唐诗人及代表作

中唐时代成就的诗人是白居易: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

④晚唐诗歌。李商隐和杜牧是晚唐诗人中的佼佼者,后人把他俩称为“小李杜。

晚唐诗人及代表作

杜牧《江南春》、李商隐《无题》

5.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1.宗法色彩更加浓厚

成王时周公分封的诸侯国数量很多,对这些被封的诸侯,周王称其中同姓的为伯父、叔父,称异姓的为伯舅、叔舅。相对来说,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因此他们时常反叛商王的统治。而西周利用宗法血缘关系把众多的诸侯同周政权紧密地结合为一体,这就是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

2.同姓分封,范围扩大

对照《西周分封示意图》,不难看出同姓的诸侯在燕、鲁等地大有其人,打破了商朝同姓多内服的成例,使周王亲族的势力远达边鄙,扩大了周王的有效管辖范围。

3.义务更加明确

例如,诸侯必须定期朝觐周王,向周王贡献各种物产,接受周王之命出兵保卫王室或征伐反叛等;同时对周王的婚丧嫁娶、巡狩等也要尽义务。有时,诸侯大国可在周王授意下调动附近的中小诸侯国的军队,共同从事征伐战争。由于大国成为一方之长,所以又称之为方伯,有的方伯还被召入朝廷任职,辅佐周王。

4.逐级分封

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要以大宗的名分继续对自己的宗亲进行分封,这就使周王的势力随着血缘关系的逐级延展,渗透到诸侯国的每一个地区;商代未见如此严密的制度,商王对外服地域的控制力是很有限的。

5.等级爵位产生

被分封的诸侯,在爵位上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号,虽然从金文内容上看,尚未有等级差别具体如何不同的记载,但已经分类定等级是可以确定的。

6.监国制度出现

第8篇 高二上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导语知识掌握的巅峰,应该在一轮复习之后,也就是在你把所有知识重新捡起来之后。这样看来,应对高二这一变化的较优选择,是在高二还在学习新知识时,有意识地把高一内容从头捡起,自己规划进度,提前复习。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二上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高二上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级的。

2.高二上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诸子百家

儒家

春秋时期:创始人--孔子(思想核心'仁''礼')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思想包括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

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仁',即要求统治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理解和体贴他人,以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克己复礼',指做人要克制自己,行为要符合'礼'。'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为实现'礼',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主张'为政以德',(包含民本思想),逐步改良政治。

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在学生学的方面,他要求学生(1)学而时习之(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3)当仁不让于师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

孟子:继承发展孔子学说。把孔子'仁'学说(道德xx范围)发展成为系统的'仁政'学说。孔子'仁'的思想用来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道德xx范围。'仁政'作为一种政治思想,民贵君轻(重民、民本思想);性善论;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要求人们应具有'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施。坚持自然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能够认识自然规律,并拥有改造自然的能力。基本继承儒家思想,同时杂取百家,与孔孟思想不完全一致,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传统哲学影响深远。

3.高二上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百家争鸣

背景(原因):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趋于崩溃。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转折时期,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变法图强,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原来属于低层的'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学术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在社会上,形成了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百家'是泛指,形容数量多,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争鸣':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

中国春秋战国之时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最初的萌芽。所以,我们需要掌握诸子百家的及其思想主张。儒家作为百家中的一家,不断完善、发展、吸收其他学派的进步内容,与时俱进,最终脱颖而出。了解百家思想,有一个比较。

4.高二上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法国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及作品

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的四大启蒙作家,他们在xx等根本问题上是一致的,他们都把自己的文学作品当做政治的喉舌,系统地阐明他们的启蒙政治纲领和美学见解。孟德斯鸠是启蒙文学的先驱者,代表作有书信体哲理小说《波斯人信札》、《法意》。

卢梭的政治纲领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摧毁旧的国家机器时,主张自下而上的革命,比起其他三位更有进步性。他的代表作有《契约论》、《新爱洛绮丝》、《爱弥儿》和《忏悔录》。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的多产作家,在哲理小说代表作有《查第格》、《老实人》和《天真汉》等。

狄德罗是《百科全书》的组织者和编撰者,这部前后历经二十一年才编撰而成的著作,是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一面鲜红的旗帜,它总结了当时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诸方面的新成就,在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中起过显著的进步作用。

2、法国启蒙运动的意义

启蒙运动不仅鼓舞了人们,而且他们不再害怕教会和其他机构的压迫。他们敢于站起来反抗。因此,启蒙精神首先鼓舞了人们的心灵。这样,那些压迫人民的封建思想就不可能长期存在。很快,通过启蒙运动,领导社会上的爱国者发动了旨在*封建统治的其他革命,这也促进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5.高二上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希腊城邦的特征

(1)规模小,数量多。

(2)公民统治非公民(外邦人和奴隶)。

(3)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

(4)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权力**。

(5)无职业官僚,所有公职人员选举产生,轮番而治。

(6)实行公民兵制,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

二、古希腊城邦形成的原因

古希腊城邦的形成,源于原始村社的联合,同时联合后的村社不再是平等的关系,而是有了阶级的分化,当人类开始分化为各个不平等的阶层,文明便到来了。

城邦或称城市国家,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原始公社演化而来的一种公民集体。公元前8~前4世纪古代希腊历史的显著特点是各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数百个城邦并存,出现过许多城邦联盟。一般情况下,一个城邦包括城市和乡村两部分。这里所说的城市,系指易于防守、往往筑有城墙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很大一批城邦是由原有城邦派出的移民建立的。

三、希腊地理环境、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1、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

2、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使希腊形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这一切都有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3、希腊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

希腊城邦实行的公民政治,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

第9篇 高三年级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了解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分封制

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族姻亲和功臣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目的:巩固。

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作用:

周人的范围扩大;

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大与小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但在本国为大。

作用:

确立了整套土地、财产和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

有利于凝聚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国”和“家”密切的结在起。

、列举从汉到明清制度演变的史实

、汉武帝:西汉的中、外朝制度;东汉“虽置公,事归台阁”总揽

、唐朝省部制:

结构:

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

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分为,有利于加强皇权。

、宋初强化中央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两方面)

措施:

收精兵:原则是统与调分离,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分为(实行府司制,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设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影响:加强了中央,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元朝:元朝废省,实行省制,即中书省。

、明朝:废除丞相,相权、皇权而为,皇权发展到高峰。

明朝设立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内阁。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

、清朝设立军机处:

:雍正间

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职权: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只跪奏。

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裁决,皇权高度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是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制度

、了解希腊自然地理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产生条件。

、产生的历史条件

多山、多港、多岛的地理

希腊城邦小国寡民(古代历史条件下,的前提);

多山、多港、多岛的促成希腊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使希腊人较早接受平等、观念。

、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自治

、希腊城邦中流行的政体是:贵族制、制

城邦政体的特点:(城邦自治或多或少的属于各邦。)

、知道雅典的主要内容,认识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制的确立:梭伦,将国家引上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最终确立(陶片放逐法)

、雅典的基本特点:、轮番而治、法律至上、直接

、体现:(雅典机构的组成)

大会:**,负责审议并决定切;最重要的程序就某项事务展开辩论。

百人议事会: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两次大会闭会期间,议事会是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

法庭:常司法**。限度保持,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

第10篇 人教版高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认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知识”,而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已有的美德。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文艺复兴“文学三杰”:薄伽丘,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但丁,长诗《神曲》;彼特拉克,代表作《歌集》,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德意志的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宗教改革的序幕。主要思想:①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就可以得救;②每个*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影响: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

法国:(领袖)伏尔泰——君主立宪、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卢梭——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峰,之后,又传播到其他国家。

德意志:康德——强调人的重要性、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人要自律。启蒙思想的进步意义:①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②法国爆发了*,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③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11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导语高二本身的知识体系而言,它主要是对高一知识的深入和新知识模块的补充。以数学为例,除去不同学校教学进度的不同,我们会在高二接触到更为深入的函数,也将开始学习从未接触过的复数、圆锥曲线等题型。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

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李贽:明朝后期思想家,著有《焚书》《藏书》。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a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认为是非标准应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b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黄宗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著有《明夷待访录》。黄宗羲的思想对以后反xx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a揭露君主专xx是天下之大害。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顾炎武: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和《日知录》。

a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他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b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c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

2.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四大发明

1、古代的四大发明

(1)造纸术

a成就

①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

②至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植物纤维纸逐渐取代竹木简成为古代中国的主要书写材料。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技术进步明显,纸逐渐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b影响

书写材料的革命,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

a成就

①隋唐时期中国即盛行雕版印刷。

②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到北宋年间,雕版工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影响

极大推进了中国的文化事业发展。

后来传播到东亚、西亚、欧洲等地,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xx

a发明历程

①商周时期,人们在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木炭。

②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火xx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③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xx”。古代在炼丹时偶然发现了火xx。

④唐末,火xx开始应用于军事。

⑤宋元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战争不断发生,火xx在军事上的应用更为广泛,技术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b影响

火xx传至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xx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4)指南针

a发明历程

①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经知道了磁性指南的特征,发明了司南。

②汉代就制作出了实际可用的司南。

③至北宋时即制作了用于航海的指南针,并在南宋时期制作了更为方便和精确的罗盘针,大量使用于当时的海上商船。

b影响

后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2、概况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在两汉时期,火xx应用于军事始于唐末,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唐;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时期。四大发明先后经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东亚、东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逐渐走向世界,极大地促进这些地区生产力的发展。

3、对欧洲的影响

(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使纸张很快代替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书的成本降低);

(2)火xx推动了欧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欧洲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封建制度走向瓦解;火xx成为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

(3)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印刷术经济、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从此,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奠定了在近代世界史的中心地位。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

(1)成书年代:东汉

(2)特点: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3)地位:这些命题的解法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4)意义: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占有重要地位。

2、珠算

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的是算筹。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天文学产生发展的原因

古代的天文学是在采集、狞猎和农牧业活动中萌生和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观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

2、成就

(1)设置天象观测机构

据说,尧设有火正、羲和之官,负责观察日月星辰。后世不少朝代也都设有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

(2)天文观测记录(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

①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星表)

(3)天文观测仪器: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历法

(1)历法发达的原因

古代农业与历法制订和农学研究密切相关,历来备受重视。

(2)成就:

夏朝:《夏小正》

商朝:“殷历”

秦汉以后:越来越精确

元朝:郭守敬编订《授时历》,这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

2、农书

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

其中,《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中医

(1)《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中医学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它总结了前人医疗实践经验,提出经络学说。

(2)《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张仲景总结前代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与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出了集大成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沦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2、中药:《本草纲目》

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3、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我国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自《内经》问世以来,历代针灸名家无不将经络学视为医途之瑰宝,针灸学与经络学的关系就如同鱼和水一样不可分离。

针灸疗法是我们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

特点:不吃药,只在人体一定部位用针刺或火灼。前者称“针法”,后者称“灸法”,统称为“针灸疗法”。

历史必修三知识总结11篇

导语我们学会忍受和承担。但我们心中永远有一个不灭的心愿。是雄鹰,要翱翔羽天际!是骏马,要驰骋于疆域!要堂堂正正屹立于天地!努力!坚持!拼搏!成功!一起来看看高一频道为大家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历史必修三知识相关文章

  • 历史必修三知识总结11篇
  • 历史必修三知识总结11篇88人关注

    导语我们学会忍受和承担。但我们心中永远有一个不灭的心愿。是雄鹰,要翱翔羽天际!是骏马,要驰骋于疆域!要堂堂正正屹立于天地!努力!坚持!拼搏!成功!一起来看看高一频道为大 ...[更多]

总结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