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初二数学的下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关于初二数学的下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初二下册知识点
第一章分式
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
2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
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分式的加减
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3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第二章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达式:y=k/x(k不为0)
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
2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四章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1)矩形
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菱形
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正方形: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又是一种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3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同一个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第五章数据的分析
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第2篇 中职焊接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2017中职焊接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
1、焊接
两种或两种以上材质(同种或异种),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来达到原子间的结合而形成永久性连接的工艺过程。
2、熔化焊
把焊接局部连接处加热至熔化状态形成熔池,待其冷却结晶后形成焊缝,将两部分材料焊接成一个整体的一类焊接方法。
3、焊接化学冶金
主要发生在与焊缝相对应的焊接区中,是金属、熔渣和气相在较高温度下发生的冶金反应过程。
4、焊接物理冶金
对材料受焊后的组织、性能、化学成分的变化和产生缺陷的原因进行深入地分析,找出内在规律,探明材料受焊过程和受焊之后物理、化学及微观的变化行为,为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防止各种焊接缺陷(特别是裂纹)提供理论依据。
5、焊接热效率
焊接过程中,由电极(焊条、焊丝、钨极)与工件间产生强烈气体放电,形成电弧,温度可达6000℃,是比较理想的焊接热源。由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并没有全部被利用,而有一部分热量损失于周围介质和飞溅中。被利用的热占发出热的百分比就是热效率。它是一个常数,主要取决于焊接方法、焊接工艺、极性、焊接速度以及焊接位置等。
6、焊接线能量
焊接过程中,电弧在单位焊缝长度上放出的能量。
7、比热流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传入焊件的热能。
8、焊接材料
焊接时所消耗的材料统称为焊接材料。指能填充焊缝、对焊缝起保护作用和冶金处理作用的所有消耗材料。
9、飞溅
焊接过程中由熔滴或熔池中飞出的金属颗粒。
10、焊条金属的熔化速度(焊条金属的平均熔化速度?)
在单位时间内熔化的焊芯质量或长度。
11、焊接化学冶金反应区
焊接化学冶金过程是分区域(或阶段)进行的,且各区的反应条件差别很大。以手工电弧焊为例,分:药皮反应区,熔滴反应区、熔池反应区。
12、熔池
母材上由熔化的焊条金属与局部熔化的母材所组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液体金属。
13、熔合比
熔焊时,焊缝金属由填充金属和局部熔化的母材组成,在焊缝金属中,局部熔化的母材所占的比例。
??f1
f1?f2 (?:熔合比;f1:熔化母材的面积;f2:填充金属的面积)
14、熔渣
电焊条药皮,焊剂熔化形成的金属及非金属氧化物及复合物,凝固后形成的渣壳覆盖在焊缝上。
15、合金过渡
就是把所需要的台金元素通过焊接材料过渡到焊缝金属(或堆焊金属)中去的过程。
16、联生结晶
依附在母材晶粒现成表面形成共同晶粒的凝固方式。
17、枝晶偏析
指晶粒边界或一个晶粒内部亚晶界或树枝状晶的晶枝之间的偏析。
18、焊接缺欠
焊件典型构造上出现的一种不连续性,诸如材料或焊件在力学特性、冶金特性 或物理特性上的不均匀性。
19、焊接热循环
焊接热过程中热源沿焊件移动时,焊件上某点温度在焊接热流作用下,由低而高,达到最高值后,又由高而低随时间的变化称为焊接热循环。
20、脆性温度区间
以低碳钢焊接为例熔池结晶的第二个阶段“固液阶段”也称“脆性温度区”,其温度范围即为脆性温度区间。在此区间易产生结晶裂纹,杂质较少的金属区间温度范围小,产生裂纹的'可能性也小;杂质多的金属区间温度范围大,产生裂纹的倾向也大。
21、热裂纹
热裂纹是高温下在焊缝金属和焊接热影响区中产生的一种沿晶裂纹,包括结晶裂纹、高温液化裂纹和多边化裂纹。
22、多边化裂纹
产生温度低于固相线温度,存在晶格缺陷(位错和空位),物理化学的不均匀性,在应力作用下,缺陷聚集形成多边化边界,使强度塑性下降,沿多边化边界开裂,多发生纯金属或单相奥氏体合金焊缝。
23、冷裂纹
温度区间在+100—-75℃下脆化而形成的裂纹,主要是延迟裂纹,包括焊趾裂纹、焊道下裂纹和根部裂纹。
24、再热裂纹
焊后再加热, 消除应力退火, 高温工作时500—600℃过程中产生裂纹称再热裂纹。
25、拘束度
相当于为使焊接接头根部间隙弹性位移单位长度时,单位长度焊缝所受的力的大 小。
26、应力腐蚀裂纹
金属材料在某些特定介质和拉应力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延迟破裂现象称应力腐蚀裂纹。
二、简答题
1、几种形成焊接接头的机理。
(一)熔化、再结晶→键合
外部的热源把材料和填充熔剂熔化,在熔池产生物理化学反应,去除它的一切杂质和氧化膜附加层,然后再结晶,相变,最后形成一个键结合。
(二)塑性变形→键合
其连接机理是两边加大压力,使这个材料产生塑性变形,挤出里边的结合面的杂
质实现紧密连接,经过扩散和化学作用形成一个塑性变形为主的连接接头接头接头。
(三)扩散→键合
首先材料接触,加压,然后加热到高温,加热到多少温度,视不同的材料而定,经过长时间的扩散,原子间相互渗透最后形成键连接,这是扩散连接的机理。
(四)润湿、溶解→键合
是钎焊连接的机理,它是采用一种比母材熔点要低的第三种金属,把这个金属加热,利用表面张力把它润湿到要被焊的表面的外面,这个润湿的金属和要被结合的面产生化学反应,实现去除氧化皮等等,同时利用毛细管的填缝作用,也就是利用毛细管的吸附作用,这个熔化的第三种金属会填缝,钻到这两个结合面的中间去,形成一个接头这个就是钎焊的接头。
2、简述主要焊接方法及其分类。
①熔化焊:气焊、电弧焊、铝热焊、电渣焊、高能束焊等
②固相焊:电阻焊、扩散焊、摩擦焊、超声焊、爆炸焊等
③钎焊:火焰钎焊、感应钎焊、电弧钎焊、高能束钎焊等
3、焊接的主要成就。
①水利、电力方面:三峡水电站、核电站等
②桥梁和建筑方面:芜湖长江大桥、国家大剧院、上海卢浦大桥等
③造船业:造船总吨位等
④压力容器方面:千吨级热壁加氢反应器、600mw电站锅炉汽包等
⑤航天事业:嫦娥工程、天宫空间站等
⑥航空事业:大飞机项目等
第3篇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的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的范文
一、句式
一、基本句型 句子依据用途或语气分类,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说明一件事情,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叫陈述句。 提出一个问题,表示疑问语气的句子,叫疑问句。 要求或者希望中国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表示祈使语气的句子,叫祈使句。
一、基本句型
句子依据用途或语气分类,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说明一件事情,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叫陈述句。
提出一个问题,表示疑问语气的句子,叫疑问句。
要求或者希望中国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表示祈使语气的句子,叫祈使句。
表示感叹语气的句子,叫感叹句。——语文知识点:高中语文句式
二、句式变换
1、陈述句与被(把)字句的改写:把陈述句改成被字句,就是将句中表示接受动作的词调到句首,另上“被”就成了被字句。将陈述句改成把字句,就是将句中表示动作的对象移到表示动作的词前面,加上“把”即成把字句。在变换句式时必须保持原句的意思。
2、陈述句与反问句的改写:陈述句指说明意见、叙述事实的句子。反问句是指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句子。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需要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否定或肯定的词,再将原句中的问号改成句号,并去掉“难道……吗”和“怎么……呢”语气助词。同样,也可以把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首先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表示否定或肯定的词,再将原句中的句号改成问号。为了加强语气,一般拉圾箱都要加上“难道”、“怎么”等语气助词。
3、肯定名改写成否定句: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也可以采用否定句式,例如,“人人都都遵守课堂纪律。”可以改写成“没有一个人不奠定课堂纪律。”改写后句子的肯定语气要比原来的句子更强。改写时要注意:双重否定是表示进一步的肯定,所以必须用上两个表示否定的词,也就是“否定+否定=肯定”。如果只用一个否定的词,句子意思就完全相反了。
4、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改写:我们在写话或写作中,有时需要直接引用别人的对话,有时需要转述。例如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子里什么也没有看见。”这是直接叙述的句子。如果要改成转述的句子,就可以改成“雨来摇摇头说,他在屋子里什么也没有看见。”改写时应注意三点:一是改换人称,将对话中表示“谁”的`人称代词改成“他”或“他们”是必动标点,将冒号改成逗号,双引号去掉是适当地调整词语,使句子通顺。
5、因果句式的改写:因果句式,是按事物的原因和结果关系来写的。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先因后果,二是先果后因。因果句式中,原因可以是一个或几个,但结果只能是一个。改写时,可以用关联词,也可省支其中一个关联词,甚至不用。但原意一定要保持不变。
6、改变名中词语的顺序:例如“宝塔在夜色中显得更加雄伟。”可改写成“在夜色中,宝塔山显得更加雄伟。”两句都讲宝塔山雄伟。“在夜色中”作为一个附带成分起修饰作用。虽然句式改变了,但作用仍是相同的。
选用句式的方法技巧:在考试试题中选用句式一般为选择题。一般从陈述对象一致、排序照应、时空连贯的角度来考查,另外还有句式一致、风格情调。
二、关联词造句五大方法
使用关联词语的句子往往比较复杂。同学们在使用关联词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第一,作为联接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总是标明抽象的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的特定的形式标志。
第二,关联词语性质复杂。
第三,说话时很容易发现必须带有的一到二个词语,虽然意思不同,但连在一起无论是说还是听都觉得很舒服。
常见关联词可分为以下几类复句:
1.转折关系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2.假设关系
如果……就……、 即使……便…… 、要是……那么…… 、倘若……就……、既然……就……
3.条件关系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即使……也……
4.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之所以……是因为……
5.并列关系
不是……而是……、一边……一边……、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
6.承接关系
一……就……、起先……后面……
7.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不光……也……、不仅……还……、虽然……但、不仅……还……
8.选择关系
不是……就是……、是……还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
第4篇 最新高一物理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最新高一物理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1.质点(a)(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a) (1)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 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位移图象(x-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 运动规律的物理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如图2-4-1所示。 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速度运动。
6、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 1、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2、常见计算: (1), (2)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o+at(减速:vt=vo-at) (2).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ot+at(减速:s=vot-at) (4)位移推论公式:(减速:)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 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2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0、自由落体运动(a) (1) 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 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3)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3)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t=gt. h=gt, vt2=2gh
11、力(a)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 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a)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 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 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g=mg
13、弹力(a) 1.弹力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簧弹力: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 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14、摩擦力(a) (1 ) 滑动摩擦力: 说明 : 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第5篇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
一、 已学须用知识点回顾
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对称性: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
对称轴,或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或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2)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提示:“三线合一”是指对应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在画图时实际上只是一条线段,即是一条线段既是顶角的平分线,又是底边上的中线,还是底边上的高,不能混淆.
三角形的高可能在三角形的内部,也有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还有可能和三角形的边重合。
知识点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2、 提示:(1)定理题设中的两个角必须是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内角,不能出现在两个三角形中;(2)结论中的两条边应是这两个内角的“对边”,这种对应关系不能混淆;(3)此定理的作用在于证明一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2、 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并且在每条边上都有“三线合一”.因此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而等腰三角形(非等边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3、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拓展: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容易知道等边三角形的三条高(或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都相等.
知识点4、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除“三线合一”外,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之间也存在着特殊的性质,如:
(1)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
(3)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知识点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 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
2、 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边角边”)。
3、 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或“角边角”)。
4、 有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或“角角边”) 。
二、现学现用: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推论:(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
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勾股数: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正整数{a,b,c}称为勾股数,常见的勾股数有:{3k,4k,5k},{5k,12k,13k},{8k,15k,17k},{7k,24k,25k},{9k,40k,41k},其中k为正正整数)
知识点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知识点3、直角三角形的全等的判定(5种方法):
1、 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ss、sas、asa、aas).
2、 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独有的方法:有一条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即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
知识点4、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1、 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 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第6篇 初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初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合理的总结,合理的归纳,对于考试成绩会有很大的帮助,下文为大家推荐了初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祝大家期中考试顺利。
一、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显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养。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同“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同“耶”,吗。
5、板印书籍:“板”同“版”,雕版。
6、若止印三二本:“止”同“只”,只,仅。
6、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以后。
7、舟首尾约八分有奇:“有”同“又”,表示零数。
8、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9、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跟竖相对。
10、盖简桃核修长者为之:“简”同“拣”,挑选。
11、满坐寂然:“坐”同“座”,座位。
12、四支僵劲:“支”同“肢”,肢体。
13、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
14、与之论辨:“辨”同“辩”,辩论。
15、裁如星点:“裁”同“才”,仅仅。
二、古今异义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古义为“有时”,;今义为“或者”
2、无丝竹之乱耳丝竹:古义为“管弦乐器”,文中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3、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为“身体”;今义为“形状、样子”
4、孔子云云::古义为“说”;今义为“云彩”
5、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冒:古义为“蒙、盖”;今义为“冒出”
6、药稍熔药:文中指“松脂、蜡和纸灰”;今义为“治病的药品”
7、有布衣毕升布衣:古义为“平民”;今义为“衣服的.一种”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古义为“尚”;今义为“曾经”
9、其两膝相比者比:古义为“挨着”;今义为“比较”
10、高可二黍许许:古义为“左右、上下、光景”;今义为“答应或表猜测”
11、尝贻余核舟一尝:古义为“曾经”;今义为“尝试”
1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古义为“只”;今义为“转折连词”
13、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闻:古义为“听”;今义为“用鼻子嗅”
14、虽人有百手虽:古义为“即使”;今义为“虽然”
15、两股战战股:古义为“腿”;今义为“臀部”
16、几欲先走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
假:古义为“借”;今义为“与真相对”
1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为“这”;今义为“判断动词”
18、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趋:古义为“奔向”;今义为“趋向”
19、不敢出一言以复复:古义为“辩解”;今义为“又、重复”
20、主人日再食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一次”
三、词类活用
1、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打)
2、用讫再火令药熔(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3、会宾客大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
4、妇抚儿乳(名词作动词,喂奶)
5、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长到,蔓上)
6、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说出)
7、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8、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名词作动词,穿着緼袍敝衣)
9、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10、主人日再食(名词作状语,每天)
11、妇手拍儿声(名词作状语,用手)
12、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动手、用笔)
1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14、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15、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作动词,使……乱)
16、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17、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验的水)
18、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19、食之不能尽其材(使动用法,使……尽)
20、是可谓善学者矣(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21、遥闻深巷中犬吠(形容词作状语,远远地)
四、一词多义
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动词)
执策而临之(策:鞭子,名词)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喂养,动词)
马之千里者(之:不译,定语前置的标志)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之:的,助词)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之,凑足音节,无义)
执策而临之(之:它的,代词)
无丝竹之乱耳(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义,助词)
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其:它,代词)
其真无马邪(其:难道,副词)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能够,能愿动词)
虽有千里之能(能:能力,名词)
持就火炀之(就:靠近,动词)
瞬息可就(就:完成,动词)
每字为一印(印:字印,名词)
其印自落(印:字印,名词)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印:印刷工具,名词)
欲印(印:印刷,动词)
唐人尚未盛为之(为:做,动词)
满铁范为一板(为:成为,动词)
不以木为之者(为:刻制、制作,动词)
又为活板(为:发明,动词)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为:被,介词)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为:是,动词)
不以木为之者(以:用、拿,介词)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以:用来,连词)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把,介词)
以中有足乐者(以:因为,介词)
计日以还(以:相当“而”,连词)
高可二黍许(可: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可:可以)
通计一舟(一:全,整个)
为念珠个一(一:一件)
妇抚儿乳(乳:喂奶,动词)
儿含乳啼(乳:奶头,名词)
以为妙绝(妙:善、好,形容词)
众妙毕备(妙:妙处,好处,名词)
以为妙绝(绝:断、消失,动词)
群响毕绝(绝:极,副词)
不能指其一端(指:指出,动词)
手有百指(指:指头、手指,名词)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动词)
无冻馁之患矣(患:忧患,名词)
援疑质理(质:询问,动词)
非天质之卑(质:智力、天资,名词)
益慕圣贤之道(道:学说,名词)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道:谈、讲,动词)
策之不以其道(道:方法,名词)
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形容词)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至:到,动词)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
马之千里者
尽粟一石
何陋之有
会宾客大宴
弗之怠
(2)省略句
策之不以其道(省主语)
则以一铁范置(于)铁板上
火烧令(之)坚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
寓(于)逆旅
(3)判断句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虚词
1、“而”,连词,作用:a表示并列,b表示承接,c表示转折,d表示修饰
(1)而伯乐不常有。表示转折,但是,可是。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执策而临之。
(5)启窗而观。
(6)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7)而竖起左膝。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9)城市依稀而已。
(10)既而风定天晴。
(11)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12)足肤郓裂而不知。
(13)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14)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15)假诸人而后见也。
第7篇 高二语文必修三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使动用法,使……凋谢。)
猿猱欲度愁攀援 (愁:为动用法,为……发愁)
侧身西望长咨嗟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崖转石万壑雷 (:名词用作动词,冲击。 转:使动用法,使……滚动。)
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动用法,使……凋落衰败。)
闻舟中夜谈琵琶声 (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
遂命酒 (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歌以赠之 (歌:名词用作动词,作诗。)
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填然鼓之 (鼓:名词用作动词,敲鼓。)
树之以桑 (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名词用作动词,穿。)
谨庠序之教 (谨:形容词用作动词,认真从事。)
然而不王者 (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食:名词用作动词,吃。)
非能水也 (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以为轮 (?:使动用法,使……弯曲。)
用心一也 (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名词作动词,登上。)
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名词作动词,安排次序。 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帝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内立法度 (内:名词用状语,对内。)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瓮、牖:名词作状语,用破瓮、用草绳。绳、枢:名词作动词,做窗户、系户枢。)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席、包、囊:名词作状语,像席子、包裹、口袋一样。)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固:形容词作动词,险固的地势。)
尊贤而重土 (重:形容词作动词,敬重,看重。)
天下云集响应 (云、响:名词作状语,像浮云、回声一样。)
赢粮而景从 (景: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困:形容词作动词,处于困境之中。)
外连衡而斗诸侯 (外:方位名词作状语,对外 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
流血漂橹 (漂: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漂浮。)
吞二周而亡诸侯(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会盟而谋弱秦 (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削弱。)
约从离衡(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离散。)
以愚黔首 (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昧无知。)
以弱天下之民 (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弱,削弱。)
吾师道也 (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名词作动词,从师。)
传道受业解惑也 (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
是故圣益圣 (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
愚益愚 (愚: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师。)
则耻师焉 (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吾从而师之 (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孔子师郯子 (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难于上青天 (状语后置) 感斯人言 (被动句)
转徙于江湖间 (状语后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
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 (省略句) 送客(于)湓浦口 (省略句)
使(之)快弹数曲 (省略句) 沉吟放拨插(于)弦中(省略句)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之有”即“有之”,宾语前置)
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孝悌之义”,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于道路”,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 (省略句) 七十者可以(之)食肉矣。 (省略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于蓝”,介词结构后置。) ?以(之之)为轮 (省略句)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于水”,介词结构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之利”“之强”,定语后置。)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省略句)
(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百越之君)委命下吏 (省略主语)
以(之)为桂林、象郡 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省略宾语)
聚之(于)咸阳 (省略介词) (人)问之,(士大夫之族)则曰…… (省略主语)
其下(于)圣人也亦远矣 (省略介词“于”)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 师不必贤于弟子 (“于弟子”,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乎吾”,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第8篇 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关于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既要及时跟上老师步伐,也要及时复习巩固,知识点要及时总结,这是做其他练习必备的前提,下面为大家总结了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仔细阅读哦。
1.质点(a)(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a) (1)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 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位移图象(x-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 运动规律的物理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如图2-4-1所示。 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速度运动。
6、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 1、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2、常见计算: (1), (2)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o+at(减速:vt=vo-at) (2).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ot+at(减速:s=vot-at) (4)位移推论公式:(减速:)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 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2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0、自由落体运动(a) (1) 自由
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 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3)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3)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t=gt. h=gt, vt2=2gh
11、力(a)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 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a)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 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 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g=mg
13、弹力(a) 1.弹力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簧弹力: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 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14、摩擦力(a) (1 ) 滑动摩擦力: 说明 : 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第9篇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的总结
关于高一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的总结
棱锥
棱锥的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棱锥的性质:
(1)侧棱交于一点。侧面都是三角形
(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是相似的多边形。且其面积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远棱锥高的比的平方
正棱锥
正棱锥的定义:如果一个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正棱锥的性质:
(1)各侧棱交于一点且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3)多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a、相邻两侧棱互相垂直的正三棱锥,由三垂线定理可得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b、四面体中有三对异面直线,若有两对互相垂直,则可得第三对也互相垂直。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高一数学知识点请继续关注数学网高中频道!
第10篇 高二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二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物理是人们对无生命自然界中物质的转变的知识做出规律性的总结的学科。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曲线运动的特征
(1)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2)由于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又由于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由于曲线运动的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中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必定有加速度。(注意:合外力为零只有两种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一定变化,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反之,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从动力学角度看: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2)从运动学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3.匀变速运动: 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的运动。
也可以说是:合外力不变的运动。
4曲线运动的.合力、轨迹、速度之间的关系
(1)轨迹特点:轨迹在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之间,且向合力方向一侧弯曲。
(2)合力的效果:合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f2改变速度的大小,沿径向的分力f1改变速度的方向。
①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增大。
②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减小。
③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物体的速率不变。(举例:匀速圆周运动)
第11篇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知识要点总结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知识要点总结
1.苏洵:字明允,别号老泉。北宋文学家。著有《嘉佑集》。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俱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2.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世称王文公。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3.穆旦:九叶诗派代表诗人之一,诗集《探险者》《九叶集》
4.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六一诗话》开创“诗话”这一新的.体裁,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5.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是明代著名的古文家。著有《震川文集》。
6.张溥:字天如,明代文学家,天启年间组织应社,崇祯初年又创复社,从事文学和政治活动。《五人墓碑记》选自他的《七录斋集》。
7.姚鼐:字姬传,一字梦古,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清代桐城派古文家。著有《惜抱轩诗文集》,《登泰山记》选自该书。
8.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著有《龚自珍全集》。己亥年在辞官归途中写了15首绝句,总题为《己亥杂诗》。
9.徐志摩(1896-191) 新月诗派代表人物,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40.闻一多:现代著名爱国诗人,新月诗派代表人物,重要诗集《红烛》《死水》,“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第12篇 七年级政治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政治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1、自尊的含义: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2、自尊的表现: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的尊重;不容许他人歧视与侮辱。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自尊必知耻,知耻才会有自尊(知耻和自尊的关系)。
3、虚荣心含义:虚荣是一个人过于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它是产生“自尊心太强”的原因。
4、虚荣心理的危害:虚荣心强的人,总是以他人对自己是否看重作为天平,对自己的认识与了解,并不是建立在科学的自我分析的基础上,一旦他人对自己给予否定、消极的评价,便认为损害了自己的自尊。当自己的虚荣心得不到满足时,很容易产生不良心态,形成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从而表现情绪消极、失去进取心等;有时又会以暴怒、嫉妒、自暴自弃等形式表现出来,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5、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6、“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含义:说的是人既有优点和长处也有缺点和不足。这要求我们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所以我们要扬长避短,不断地完善自己。如果我们对缺点和不足漠然视之,就会停滞不前。
7、如何认识自傲自负:人应该自尊自信,但不能自视过高,更不可狂妄自傲把自己摆到不适当的位置上,错误地低估别人,高估自己,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批评和忠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才是自尊自信的表现。因为,真正自尊自信的人,从不怕别人的意见,采纳别人好的意见,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自尊自信的人,从不自傲自负,因为他们知道,自傲自负不仅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而且等待他们的往往是不幸的结局。
8、如何帮助别人改正自傲自负的缺点:(1)通过谈话或通信等方式告诉别人,他的做法是错误的,是骄傲、自负、不尊重他人的表现。(2)给他提供一些克服骄傲、自负的好方法。比如:告诉他接受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3)建议他与人平等相处,提高自我认识。这样既可以全面认识自己,又能够赢得尊重。
9、在日常工作中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方法,即就像关注自己的尊严一样关注他人的尊严:一是要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感同身受,推己及人。二是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三是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
10、尊重他人的作用: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
11、学会宽容的必要性:谦让不是怕人,而是一种风度与境界;宽容不是软弱,而是理解人、有爱心的表现。你以宽容之心善待他人,他人也会以同样的心态对待你。宽容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使个人身心愉快,净化他人心灵,使周围的环境和谐而美好,并最终加速社会的进步。不宽容只能是伤身、伤心、伤已、伤人。因而,对于每个人来说,学会宽容是十分必要的。
12、怎样才能做到宽容:(1)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要有平和的心境,切不可有忌妒之心。(2)要有豁达的心胸、忍让的心境。(3)要注意多项思维。遇到事情时,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从正反两方面去想。从大局去想,从他人的好处去想。(4)若能做到不计前嫌,则是宽容的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