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高中语文暑期培训总结
xx县高中骨干教师北京高级研修班的培训,虽然时间很紧,但收获良多。
实际上说,随着教学改革的日益推进,我们常常感觉到更多的困惑,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理念的革新,考试形式的变革,所有的一切最终都会压到在一线执教的教师身上,让人感到无所适从。老师们也无一不在寻找着,尝试着,试图找到更高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但囿于种种限制,积累的经验或者教训多数是散碎的片段,零散,不系统。
研修班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讲,与其说是获得新知,不如说是更新观念,或者是让以前的教学理念有一个重新的建构。在教学上,无论是方法还是理念,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自身的观念,这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研修班的培训,很好地实现了这样一个完善自身的过程。
这次研修班的专家多数是高中教育教学的一线教师,相关领域的先行者,有着自己的建树。他们的报告异彩纷呈,从理念和方法两个层面展示了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困惑,以及解决困惑的过程。“教然后知困”,由困惑而解决困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改革。这些老师的经历告诉我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教师走出课堂,聆听专家学者高屋建瓴的生动讲解,俯视课堂,反思教学,这应是提升专业能力的必经之路。
这次研修班的培训,我更意识到教育不应该是空中楼阁,它应该是立足于生活的。教学的目标也不仅仅是教出多高的分数,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是重点。
中学语文的教学经历了若干次重大的变革,从强调其工具性到强调其人文性,从狭义的语文观到大语文教育,凡此种种。但无论哪一次变革都是时代的需求,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高中语文教学的观念应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为主,而不是仅仅关注分数,关注考试的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状况。正像唐修亮校长所谈到的那样,对于高考改革的基本认知应该是“跳出高考看一切”,而不是仅仅关注成绩和分数。
唐校长还谈到了高考语文改革的可能性:增加国学经典的学习与考查;名著阅读考试;基础知识考查减少,或移到学业水平考试;现代文阅读量增加,文章增多,类型拓展;文言文摆脱史传类文体;微写作和大作文的选择性,等等。这些趋向有的已经体现在高考试题中,有的也已经呈现出逐渐明朗的态势。所以,教育教学的理念更应该改变以往的观念,把教学的眼光放长远,甚至考虑到学生不断发展的一生。
二、教学方式需要更自由开放。
尹xx老师谈到的高考作文命题趋势是这样的:
命题更注重检验两类思维的品质;注重释放学生丰富的文化积蓄;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客观世界;注重让学生展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学生表达自我。从这些可以看出,作文中对于表达的文字层面的要求以及退缩,取而代之的是对其思想和内涵以及积淀的考查,而要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或者说是素养,机械的、完成任务式的课堂教学是实现不了的。
语文教学实际上是思维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自由开放的课堂,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和活力,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联想、想象和表现的欲望和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理状态处于开放状态,为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为学生展现自我、获取成功带来机遇。比如对课文的理解,如果由教师根据参考书的答案讲出来,那学生只能得到一种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而是教师把自己根据教参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学生即使理解也是生吞活剥地机械记忆,而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或能力从而活学活用。若能由同学之间讨论,师生共同交流,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那么学生的理解触类旁通,集思广益,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要深刻得多。学生也在发自内在地、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对于老师在教学当中要善于捕捉课程资源,不拘于教材和教案,不仅仅是课本,可以自由开放地把你身边的一切都可以当作是传授知识的载体。备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知识基础、不同知识层次、不同欣赏口味与不同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在学习的过程中尝到探求知识、获取知识的快乐。
三、教学内容应该着眼“全面” 。
高考的改革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我们就应该结合教材内容渗透、穿插、拓展、增加新知识和新方法,让学生感知最新信息,激发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教学中不应只强调阅读或是写作,还应包括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方面,包括对学生知识和理念两个维度的更新。这要求在教学中综合教材内容的加工,课外信息的利用,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启发性问题和讲解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要统筹考虑。
对于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而不能忽略其中的任何一方面。读写听说每一方面又有多种方式。读,学生可以朗读、默读、读熟;教师可以范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体验和感受。学生也可根据内容略读或精读。学生精读时要在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观点和看法等,并在“讨论”和“训练”时,说或写出来。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合作、讨论、互助,排除学生对课文理解、领悟的障碍。在讨论时让学生见仁见智,遇到有价值、有话可说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辩论,活跃学生思维,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辩论双方(或多方)必须要专注地听,听出对方的观点,听出对方的漏洞,还要在听的过程中观颜察色,辨析语气语调等;辩论时,学生必然要快速及时地组织语言表情达意,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等。课外语文读物可以略读。略读课外读物后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把自己的所感写出来,并说出来与人交流,综合训练读写听说能力。还可以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贯彻到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把提高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要求,变成语文教学的具体环节和学生的具体实践。
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难得有这样一个较长的时间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自己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想,也许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我至少不会再继续迷茫。
第2篇 2022年高中语文暑期培训总结范文
xx县高中骨干教师北京高级研修班的培训,虽然时间很紧,但收获良多。
实际上说,随着教学改革的日益推进,我们常常感觉到的困惑,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理念的革新,考试形式的变革,所有的一切最终都会压到在一线执教的教师身上,让人感到无所适从。老师们也无一不在寻找着,尝试着,试图找到更高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但囿于种种限制,积累的经验或者教训多数是散碎的片段,零散,不系统。
研修班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讲,与其说是获得新知,不如说是更新观念,或者是让以前的教学理念有一个重新的建构。在教学上,无论是方法还是理念,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自身的观念,这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研修班的培训,很好地实现了这样一个完善自身的过程。
这次研修班的专家多数是高中教育教学的一线教师,相关领域的先行者,有着自己的建树。他们的报告异彩纷呈,从理念和方法两个层面展示了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困惑,以及解决困惑的过程。“教然后知困”,由困惑而解决困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改革。这些老师的经历告诉我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教师走出课堂,聆听专家学者高屋建瓴的生动讲解,俯视课堂,反思教学,这应是提升专业能力的必经之路。
这次研修班的培训,我更意识到教育不应该是空中楼阁,它应该是立足于生活的。教学的目标也不仅仅是教出多高的分数,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是重点。
中学语文的教学经历了若干次重大的变革,从强调其工具性到强调其人文性,从狭义的语文观到大语文教育,凡此种种。但无论哪一次变革都是时代的需求,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高中语文教学的观念应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为主,而不是仅仅关注分数,关注考试的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状况。正像唐修亮校长所谈到的那样,对于高考改革的基本认知应该是“跳出高考看一切”,而不是仅仅关注成绩和分数。
唐校长还谈到了高考语文改革的可能性:增加国学经典的学习与考查;名著阅读考试;基础知识考查减少,或移到学业水平考试;现代文阅读量增加,文章增多,类型拓展;文言文摆脱史传类文体;微写作和大作文的选择性,等等。这些趋向有的已经体现在高考试题中,有的也已经呈现出逐渐明朗的态势。所以,教育教学的理念更应该改变以往的观念,把教学的眼光放长远,甚至考虑到学生不断发展的一生。
二、教学方式需要更自由开放。
尹xx老师谈到的高考作文命题趋势是这样的
命题更注重检验两类思维的品质;注重释放学生丰富的文化积蓄;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客观世界;注重让学生展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学生表达自我。从这些可以看出,作文中对于表达的文字层面的要求以及退缩,取而代之的是对其思想和内涵以及积淀的考查,而要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或者说是素养,机械的、完成任务式的课堂教学是实现不了的。
语文教学实际上是思维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自由开放的课堂,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和活力,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联想、想象和表现的欲望和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理状态处于开放状态,为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为学生展现自我、获取成功带来机遇。比如对课文的理解,如果由教师根据参考书的答案讲出来,那学生只能得到一种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而是教师把自己根据教参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学生即使理解也是生吞活剥地机械记忆,而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或能力从而活学活用。若能由同学之间讨论,师生共同交流,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那么学生的理解触类旁通,集思广益,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要深刻得多。学生也在发自内在地、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对于老师在教学当中要善于捕捉课程资源,不拘于教材和教案,不仅仅是课本,可以自由开放地把你身边的一切都可以当作是传授知识的载体。备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知识基础、不同知识层次、不同欣赏口味与不同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在学习的过程中尝到探求知识、获取知识的快乐。
第3篇 高中语文暑期培训总结
xx县高中骨干教师北京高级研修班的培训,虽然时间很紧,但收获良多。
实际上说,随着教学改革的日益推进,我们常常感觉到更多的困惑,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理念的革新,考试形式的变革,所有的一切最终都会压到在一线执教的教师身上,让人感到无所适从。老师们也无一不在寻找着,尝试着,试图找到更高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但囿于种种限制,积累的经验或者教训多数是散碎的片段,零散,不系统。
研修班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讲,与其说是获得新知,不如说是更新观念,或者是让以前的教学理念有一个重新的建构。在教学上,无论是方法还是理念,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自身的观念,这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研修班的培训,很好地实现了这样一个完善自身的过程。
这次研修班的专家多数是高中教育教学的一线教师,相关领域的先行者,有着自己的建树。他们的报告异彩纷呈,从理念和方法两个层面展示了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困惑,以及解决困惑的过程。“教然后知困”,由困惑而解决困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改革。这些老师的经历告诉我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教师走出课堂,聆听专家学者高屋建瓴的生动讲解,俯视课堂,反思教学,这应是提升专业能力的必经之路。
这次研修班的培训,我更意识到教育不应该是空中楼阁,它应该是立足于生活的。教学的目标也不仅仅是教出多高的分数,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是重点。
中学语文的教学经历了若干次重大的变革,从强调其工具性到强调其人文性,从狭义的语文观到大语文教育,凡此种种。但无论哪一次变革都是时代的需求,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高中语文教学的观念应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为主,而不是仅仅关注分数,关注考试的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状况。正像唐修亮校长所谈到的那样,对于高考改革的基本认知应该是“跳出高考看一切”,而不是仅仅关注成绩和分数。
唐校长还谈到了高考语文改革的可能性:增加国学经典的学习与考查;名著阅读考试;基础知识考查减少,或移到学业水平考试;现代文阅读量增加,文章增多,类型拓展;文言文摆脱史传类文体;微写作和大作文的选择性,等等。这些趋向有的已经体现在高考试题中,有的也已经呈现出逐渐明朗的态势。所以,教育教学的理念更应该改变以往的观念,把教学的眼光放长远,甚至考虑到学生不断发展的一生。
二、教学方式需要更自由开放。
尹xx老师谈到的高考作文命题趋势是这样的:
命题更注重检验两类思维的品质;注重释放学生丰富的文化积蓄;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客观世界;注重让学生展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学生表达自我。从这些可以看出,作文中对于表达的文字层面的要求以及退缩,取而代之的是对其思想和内涵以及积淀的考查,而要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或者说是素养,机械的、完成任务式的课堂教学是实现不了的。
语文教学实际上是思维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自由开放的课堂,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和活力,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联想、想象和表现的欲望和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理状态处于开放状态,为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为学生展现自我、获取成功带来机遇。比如对课文的理解,如果由教师根据参考书的答案讲出来,那学生只能得到一种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而是教师把自己根据教参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学生即使理解也是生吞活剥地机械记忆,而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或能力从而活学活用。若能由同学之间讨论,师生共同交流,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那么学生的理解触类旁通,集思广益,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要深刻得多。学生也在发自内在地、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对于老师在教学当中要善于捕捉课程资源,不拘于教材和教案,不仅仅是课本,可以自由开放地把你身边的一切都可以当作是传授知识的载体。备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知识基础、不同知识层次、不同欣赏口味与不同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在学习的过程中尝到探求知识、获取知识的快乐。
三、教学内容应该着眼“全面” 。
高考的改革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我们就应该结合教材内容渗透、穿插、拓展、增加新知识和新方法,让学生感知最新信息,激发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教学中不应只强调阅读或是写作,还应包括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方面,包括对学生知识和理念两个维度的更新。这要求在教学中综合教材内容的加工,课外信息的利用,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启发性问题和讲解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要统筹考虑。
对于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而不能忽略其中的任何一方面。读写听说每一方面又有多种方式。读,学生可以朗读、默读、读熟;教师可以范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体验和感受。学生也可根据内容略读或精读。学生精读时要在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观点和看法等,并在“讨论”和“训练”时,说或写出来。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合作、讨论、互助,排除学生对课文理解、领悟的障碍。在讨论时让学生见仁见智,遇到有价值、有话可说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辩论,活跃学生思维,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辩论双方(或多方)必须要专注地听,听出对方的观点,听出对方的漏洞,还要在听的过程中观颜察色,辨析语气语调等;辩论时,学生必然要快速及时地组织语言表情达意,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等。课外语文读物可以略读。略读课外读物后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把自己的所感写出来,并说出来与人交流,综合训练读写听说能力。还可以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贯彻到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把提高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要求,变成语文教学的具体环节和学生的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