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酷猫写作网
当前位置: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总结范文

化学知识点总结12篇

发布时间:2022-11-26 18:48:02 查看人数:75

化学知识点总结12篇

第1篇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1.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2.fe2+——浅绿色

3.fe3o4——黑色晶体

4.fe(oh)2——白色沉淀

5.fe3+——黄色

6.fe(oh)3——红褐色沉淀

7.fe(scn)3——血红色溶液

8.feo——黑色的粉末

9.fe2o3——红棕色粉末

10.铜:单质是紫红色

11.cu2+——蓝色

12.cuo——黑色

13.cu2o——红色

14.cuso4(无水)—白色

15.cuso4·5h2o——蓝色

16.cu(oh)2——蓝色

17.fes——黑色固体

18.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mg(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19.al(oh)3白色絮状沉淀

20.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21.cl2、氯水——黄绿色

22.f2——淡黄绿色气体

23.br2——深红棕色液体

24.i2——紫黑色固体

25.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26.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27.na2o2—淡黄色固体

28.s—黄色固体

29.agbr—浅黄色沉淀

30.agi—黄色沉淀

31.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32.so3—无色固体(沸点44.8度)

33.品红溶液——红色

34.氢氟酸:hf——腐蚀玻璃

35.n2o4、no——无色气体

36.no2——红棕色气体

37.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38.kmno4——紫色

39.mno4--——紫色

第2篇 初三化学知识点大全总结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cu2(oh)2co3—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

(o2、h2、co2、co、c)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碳酸气)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4、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方程式)

kclo3—kmno4—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n2、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②实验室制h2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

(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原因:氧化性太强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而生成h2o)(也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zn+h2so4—

zn+hcl—

工业上制h2的原料:水、水煤气(h2、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4)

③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caco3+hcl—工业上制co2的方法是:煅烧石灰石caco3—

5、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酒精燃烧c2h5oh+o2—

甲醇燃烧ch3oh+o2—

6、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①可燃性h2+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co+o2—h2的爆炸极限为4——74.2%

c+o2—(氧气充足)c+o2—(氧气不足)

②还原性h2+cuo—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

c+cuo—黑色变成红色,同时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cuo—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co2①与水反应:co2+h2o—(紫色石蕊变红色)

②与碱反应:co2+ca(oh)2—(检验co2的方程式)

③与灼热的碳反应:co2+c—(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

①除杂:co[co2]通入石灰水co2+ca(oh)2—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

cao[caco3]只能煅烧caco3—

②检验:cao[caco3]加盐酸caco3+hcl—

③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

h2、o2、co2:用燃着的木条

[(h2、co2),(o2、co2),(co、co2)]用石灰水

8、酒精c2h5oh,又名乙醇,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

醋酸又名乙酸,ch3cooh,同碳酸一样,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无水醋酸又称冰醋酸。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其中气体矿物燃料是:天然气,固体矿物燃料是煤,氢气是理想燃料(来源广,放热多,无污染)。

第3篇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粗盐提纯方法

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过滤时,液体穿过滤纸上的小孔,而固态物质留在滤纸上,从而使固体和液体分离。粗盐提纯时,把粗盐溶解在水里,经过过滤,把泥沙等杂质从食盐水中除去,然后再通过蒸发结晶,得到食盐晶体。

粗盐提纯中需要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酒精灯、蒸发皿。

第4篇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生活中常见的盐

(1)氯化钠(nacl):①俗名:食盐。②存在: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存在于海水、盐湖、盐井、盐矿中。③用途:a、调味品,b、配制生理盐水,c、工业原料,d、工业上用来做原料制取碳酸钠、氢氧化钠、氯气、盐酸等,e、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等。

(2)碳酸钠(na2co2):俗名:纯碱、苏打;用途: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

(3)碳酸氢钠(nahco3):俗名:小苏打;用途:在食品工业上用作食品添加剂,在医疗上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4)碳酸钙(caco3):它是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用途:用作建筑材料及补钙剂。

第5篇 高二学生必读:话总结高考化学知识点

高二学生必读:50句话总结高考化学知识点

不知道如何总结的,可以从这篇“50句话总结高考化学知识点”中参考总结方式。其实总结可以很简单,只需要把学过的知识集中到一起,或者你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这样就更完美了。

1、掌握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六方程(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ch:c2h2和c6h6②ch2:烯烃和环烷烃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18、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mn2o7==2kmno4+h2o。

19、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1、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22.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

2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24.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对应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

25.一种原子形成的高价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它的低价阳离子的半径。如fe3+

26.同种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不同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27.分子内一定不含有离子键。题目中有“分子”一词,该物质必为分子晶体。

28单质分子中一定不含有极性键。

29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30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31.含有分子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其余晶体中一定无分子。

32.单质晶体一定不会是离子晶体。

33.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不是金属晶体。

34.分子间力一定含在分子晶体内,其余晶体一定不存在分子间力(除石墨外)。

35.对于双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一定有极性(极性分子);键无极性,分子一定无极性(非极性分子)。

36、氢键也属于分子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它只影响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对分子稳定性无影响。

37.微粒不一定都指原子,它还可能是分子,阴、阳离子、基团(如羟基、硝基等)。例如,具有10e-的微粒:ne;o2-、f-、na+、mg2+、al3+;oh-h3o+、ch4、nh3、h2o、hf。

38.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都强,如碳,稀有气体等。

39.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40.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ⅰa族元素,如cr、ⅰb族元素等。

41.ⅰa族元素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还有氢元素。

42.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

43.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44.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乙炔等。

45.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过氧化钠、二硫化亚铁、乙酸钠、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46.对于多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非极性分子。

47.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

48.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mg3n2、金属碳化物(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

49.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溴化铝等是共价化合物。

50.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第6篇 高一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在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中会伴有能量的释放和吸收。对于化学反应,我们一般关心其反应速率和限度。本章内容要求比较简单,在化学选修4有详细讲解,为高考重点和难点。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5)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6)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7)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断裂,新化学键形成。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是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加热条件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加热条件co(g)+h2(g)。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clo3、mno4、caco3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

能源的分类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原电池原理

(1)原电池概念

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②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③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②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

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

(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①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a.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b.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c.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②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③设计原电池。④金属的腐蚀。

2、化学电源基本类型

(1)干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如:cu-zn原电池、锌锰电池。

(2)充电电池: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

(3)燃料电池: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h2、ch4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oh等)。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化学反应速率公式

①单位:l/(ls)或l/(l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

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化学选修4详细阐述。

⑤其他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b可逆号zc,x+≠z)

高一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三、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练习]1、下列反应中,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b)

a.ba(oh)2.8h2o与nh4cl反应b.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c.铝与稀盐酸d.h2与o2的燃烧反应

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第7篇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导语以下是为大家推荐的有关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3.标准状况下,vm=22.4l/mol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注意事项: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一、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1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

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32-,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金属及其化合物一、

金属活动性na>mg>al>fe。

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

三、

a1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

五、na2co3和nahco3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色态白色晶体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

热稳定性较稳定,受热难分解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与酸反应co32—+h+hco3—hco3—+h+co2↑+h2ohco3—+h+co2↑+h2o

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与碱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

反应实质: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反应实质:hco3—+oh-h2o+co32—

与h2o和co2的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co32—+h2o+co2hco3—不反应

与盐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ca2++co32—caco3↓不反应

主要用途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发酵、医药、灭火器转化关系

第8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1)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特征: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3)形式:破碎、扩散、蒸发、凝固、熔化、升华、吸附、干燥等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挥发性、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3.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1)定义: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2)特征:生成了其它物质

(3)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变质、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生锈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与什么物质反应、可燃性、受热分解、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不伴随化学变化

二、走进室

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若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固体药品的仪器:一般用药匙;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⑵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斜、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按“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

第9篇 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构

要知道哪些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氢气、氧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很小,体积很小,质量也很小,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个分子是不能体现物质的密度、熔点、沸点、状态等物理性质的,物质的物理性质是该物质大量分子的聚集体共同表现出来的。一个水分子可以体现水的化学性质,在体现水的化学性质时是不可再分的,再分就不是水的分子了,也就不能体现水的化学性质了。

要知道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金属(铁、铜、铝等)、稀有气体和金刚石等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从电解水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水分子在这个化学变化中是可再分的,而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再分。可以体现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在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就目前的实验手段来说,很难看到原子的`内部结构。 一个电子的质量很小,约等于一个质子或一个中子的1/1 836,电子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都约等于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所以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根据原子不显电性和原子内粒子的带电情况不难得出这个关系。正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一定要理解这种分子的构成。离子是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产物。

第10篇 2022年高考化学知识点解析:燃烧的总结

有关“燃烧”的总结

(一)“燃烧”的条件:

1.温度达到着火点;2.有助燃剂(多指在反应中的氧化剂)

(二)镁在哪些气体中能燃烧?

1.镁在空气(氧气)中燃烧:2mg+o2 2mgo 现象:产生白烟,发出耀眼的强光。

2.镁在氯气中燃烧:mg+cl2 mgcl2 现象:产生白烟。

3.镁在氮气中燃烧:3mg+n2 mg3n2 现象:产生灰黄色烟。

4.镁在co2气体中燃烧:2mg+co2 2mgo+c现象:产生白烟,瓶壁上有少许淡黄色物质。

(三)火焰颜色小结:

h2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ch4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c2h4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黑烟)

c2h2在空气中燃烧(浓烈的黑烟);h2s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c2h5oh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

s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s在纯氧中燃烧(蓝紫色);co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

h2在cl2中燃烧(苍白色)

此外:含钠元素的物质焰色呈黄色;含钾元素的物质焰色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片)

第11篇 2022年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3、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4、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5、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6、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7、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第12篇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二:相对原子质量

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实际质量×1/12)

注意:

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它的单位是 1,省略不写。 2.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三、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各元素含量顺序:o si al fe

3、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4、元素符号的意义:a.表示一种元素。b.表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5、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金属元素

6、元素的分类非金属元素 液态 固态 气态 稀有气体元素

7、元素周期表

四、离子

1、核外电子的排步——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a、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性质稳定。

b、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

c、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

4、离子的形成:原子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原子原子得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5、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离子符号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so42-表示3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五、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例如:h2o的意义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六、化合价

1、o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化合价有变价。

2、化合价的应用: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书写化学式时注意根据化合价的正负,按左正右负氨特殊来书写。

4、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七、数字表示意义

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2n

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2h2o

3、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mg2+

5、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6、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分子所含有的某原子个数 h2o

八、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如: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 co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

nacl的相对分子质量=23+35.5=58.5 kclo3 的相对分子质量=39+35.5+16×3=122.5

根据化学式,也可计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如:在 h2o 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6=1:8

co2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2:32=3:8

如:计算化肥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先计算出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14+16×3=80

化学知识点总结12篇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化学知识点相关文章

  •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
  •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85人关注

    2017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1、 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1) 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2) 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3)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4) ...[更多]

  •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3篇
  •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3篇80人关注

    一、物理性质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2、有刺激 ...[更多]

  • 化学知识点总结12篇
  • 化学知识点总结12篇75人关注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更多]

  •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
  •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72人关注

    导语高中化学有许多需要记忆的知识,例如化学方程式、化学实验、化学元素等等,为了同学们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更加方便,以下内容是为大家准备的相关内容。高中化学 ...[更多]

  •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6篇
  •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6篇69人关注

    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 ...[更多]

  •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
  •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49人关注

    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过滤时,液体穿过滤纸上的小孔,而固态物质留 ...[更多]

  •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3篇
  •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3篇23人关注

    初中化学知识点学习总结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 ...[更多]

总结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