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半年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六月到了尾声,对此年的工作作如下概括性总结。
在春节的余热中,制订出一一年的工作计划及具体实施方案。三月初,在*校培训农技知识,三月中旬在局参加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工作会议。
我们的工作就是为农民服务,苦在其中,乐也在其中。与泥土结亲,与农民为舞,身上早已沾染了农民的气息和教师的风范。
三月初,在各村组调查2022年蔬菜生产情况。宣传农户种植优质稻,讲解轻简栽培技术,印发一一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情报,把*的惠农政策传到农民脑中。
评选基层体系建设与改革项目的示范户,将示范户门牌钉在正门显眼位置,与示范户签订协议书,并指导如何填写示范户手册。
申报一个试验示范项目,并一直处于实施中。进村入户调查沼气项目使用情况,填写待修复沼气系统分户调查表。
四月初组织农户参加春季农技知识培训,搞好配方施肥,取土样4个送检,发放测土配方施肥通知单并上交回执,水稻应用配方肥面积达95%以上,油菜应用配方肥面积达85%以上。
时时关注农民生活,适时发放张贴每期病虫情报,宣传农户使用机动喷雾器。
每个村、组设立一个农技宣传栏,用小喇叭宣传农技知识到农民心里。
协助执法,及时举报种子、农药、肥料和农业环境污染等违法案件,并协助处理。
每月上报科技入户材料,现在正在做久旱接涝的恢复生产技术。
总之,我是根据年初拟订的工作计划、其后各级领导的安排,及农户的实际要求,认真踏实的做自己的份内工作。
第2篇 上半年农技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xx年陆城农技服务中心在办事处*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农业局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立足“三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部门服务功能增强)、突“三点”(围绕农民增收抓重点、围绕结构调整攻难点、围绕生产发展出亮点)、力求“三实”(工作目标、具体措施实、工作效果实),全面完成陆城农村公益性事业农技服务合同。回顾上半年的工作,陆城农技中心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开展农业抗灾自救技术服务
今年年初特大雨雪冰冻天气给我处农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粮油作物受冻严重面积:8650亩,。多经作物受冻面积:14050亩,蔬菜受冻面积;5197亩,农作物受冻总面积达到:17897亩,经济损失:1165.8万元。
在灾害面前,农技服务中心一方面为政府当好参谋,制定了农业抗灾自救措施,另一方面深入各村开展抗灾自救技术服务。实行包村到人,分片负责。
主要实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服务,
一是在《陆城农业》资料上,专刊印发防冻抗灾技术资料7000份,下发到各个村组重点大户,同时各村召开广播会,每天2次,共计召开广播会240次,确保了防冻抗灾措施宣传到位
二是巡回到组到户宣传防寒抗冻措施,督促检查防寒抗冻措施的落实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召开防寒抗冻技术现场会,共计380场次,受训人员5600人次。
三是全面技术服务与重点扶持相结合。对重点柑桔生产大户、受灾情况严重的村组实行重点技术服务,到村到户重点帮扶农户采取措施防寒抗冻,如对我处蔬菜生产重点村三江村,农技服务心经常到该村进行防寒抗冻的技术指导,指导农户进行大棚除雪及其它防冻措施,并组织农户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有利时机及时销售蔬菜,力争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抢收蔬菜10万多斤,减少损失10万多元。同时该村在我们的建议下,对冻死的菜园,采取统一供种的办法,及时补种,降低了灾害带来的损失。
二、狠抓春季培训,提高农民种田水平。
针对陆城农业生产现状,农技服务中心年初合理制定了全年农业技术培训计划:对春粮油管理、柑桔春管和夏管、柑桔、蔬菜无公害生产及病虫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技术培训。培训方式更加科学,主要采取以多媒体为主等现代技术培训农民,半年来采取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达到48场次,参加受训人 6800人次。其中采取多媒体授课达到15场,5500人次,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简便易懂,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和好评。上半年共印发各类技术资料达到 2.8万份,其中印发《陆城农业》共4期22100份,《宜都农业》3800余份。把各类科技信息及时准确地送到农民手中,指导农民的科学种田。
三、加大柑桔精品园、安全菜园的建设力度、打造精品名牌
一是在广泛调查了解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各个方面的因素,确定了在三江村建设安全菜园800亩、在十里铺村建设柑桔精品园200亩,制定了周密的柑桔精品园、安全菜园的实施方案。
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训“两园”农户,在柑桔管理的几个关健环节,根据柑桔标准化生产的要求。现场指导柑桔枝序修剪、病虫综合防治,半年共培训指导“两园”农户18次。
三是按照柑桔“两园”的建设方案精心组织实施,上半年实施了“六个统一”,即统一修剪,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统一挂黄色捕虫板;统一挂捕食螨;统一发放技术资料;统一挂频振灯。我们组织100多名科技服务队员到园修剪,“两园”共挂黄板 6000 张、挂捕食螨 3000代、安装频振灯 8盏、太阳能频振灯1台、发放技术资料400多份。
四是加大投入,强化保障。按照柑桔精品园、安全菜园的建设要求,办事处筹资5万元。完善了果园道路配套,沟渠整治,同时我们为了加快提升全处柑桔生产水平,在全处村村建设“柑桔田头学校”使我们的科技人员都有用武之地,我们在车家店、亮家垴、太保湖、驿马冲、宝塔湾等村也相应建立了百亩示范园,累计投入达到了15万元。
四、狠抓农产品安全生产
为了有效防治“柑桔大实蝇”的危害,陆城办事处成立大实蝇防治指挥部,陆城农技服务中心根据市统一安排,结合陆城实际,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由办事处与各村负责人及打蜡厂业主签订大实蝇防治责任书。
2、组建专班,由办事处*委副**张杰任指挥长,组建“联防队”,定联防负责人、定技术负责人、定联防范围、定奖惩制度,由村民吴远财等6人负责对疫区80亩柑桔进行统一防治。
3、办事处落实专项资金捌仟捌佰元整,确保资金到位。
4、挂钵诱杀,消灭成虫。大力推广使用新型诱杀药剂猎蝇、大实蝇食物诱剂进行树冠诱杀,共使用“猎蝇”10公斤,大实蝇实物诱剂200代,挂钵xx个,进行虫情监测,随时掌握柑桔大实蝇的发展动态。
五、扎实抓好科技入户工作
1、认真搞好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我们深入村组、农户排查污染源种类,源头,到实地查看受污染农作物的状况,共走访农户58户,填写相关资料58 份。并及时上报,出色的完成了普查工作。
2、实施沃土工程,在全处搞好测土配方施肥取样100个。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2场600人,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单300份,实现配方施肥2万亩。
3、培植农业科技示范户330户。
4、xx年在水稻上引进试种新品种珞优8号、示范推广红莲优6号、ⅱ优084。玉米引进新品种奥玉17、示范推广临奥一号、连玉15。在油菜上试种希望98,示范推广中油杂2号。半年提供优质两杂种子及各类蔬菜种子共计3万余斤,使全处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六、大力推广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提高兵农业生产效率
为了有效地做好病虫防治工作,我们采取培训、发技术资料、开广播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把病虫信息及时传到千家万户。上半年我们在病虫防治上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柑桔上,大力推广病虫综合防治技术。一是大力推广物理防治技术,全处共挂黄板纸3000张。二是推广“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技术,全处挂捕食螨 3000代。四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全年为农民提供优质农药3吨。总之,通过推广各种实用技术,使柑桔的红、黄蜘蛛、粉虱、疮痂病等各种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为提升柑桔的优质果品率奠定基础。
2、在水稻生产上主要抓了早稻、中稻的病虫防治工作。农技中心全体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病虫调查,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实行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防治方法,及时发送病虫防治技术资料。
3、在玉米上重点抓了玉米螟、纹枯病的防治工作。
半年来虽取得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单位财力有限,收入来源较少;二是在抓政治思想工作的同时,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我们将继续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继续抓好科技培训和《陆城农业》的发放工作,及时为农民传递各种信息,提高农民科技种田水平。
2、狠抓柑桔精品园、安全菜园建设,建立一批示范园。
3、抓好大实蝇的防治工作,将虫果危害率控制在千分之二以下,确保不蔓延、不传播。
4、抓好病虫综合防治工作。
5、大力推广柑桔、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建设。
6、继续抓好科技入户工程。大力推广高效种植模式、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植农业科技示范户,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使全处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
7、搞好信息反馈及各项配套服务工作。
陆城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第3篇 农业局农技体系建设和服务工作总结
[按]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我们调研组先后三次赴石首市并对该市的久合垸、高基庙、东升、调关等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站所建设、科技示范样板和科技示范户等现场进行了认真调研。我们觉得石首市的经验很有特色,值得在全市大力推广。
近几年来,石首市农业局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以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为契机,以规范管理为手段,不断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推进科技入户,科技推广实现了新突破,服务水平得到了新提高,部门形象得到了新提升。2008年,石首市被荆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农业服务工作先进县市;石首市农业局被省农业厅评为先进单位,在石首市政风行风评议中名列第一名;在该市开展以“加快工作节奏、加大落实力度,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主题的“两加三服务”活动中,被石首市委、市政府评为十佳部门。石首市在农技体系建设和服务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体系建设,健全服务网络
近年来,石首市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改革,狠抓了基层站所建设和科技示范户建设,进一步健全了农技服务体系,目前已形成了以石首市农技推广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为纽带,以科技示范户为载体,以产销协会等为补充的推广服务网络。
一是稳步推进机构改革。2006年,按照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精神和要求,石首市将原来的15个乡镇农技站改制为15个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原有的112名农技人员按政策进行了身份转换和分流安置,通过考试考核和公开竞聘从中择优聘用了45名种植业服务人员,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的人、财、物仍归口农业局管理,并逐步建立了“以钱养事”新机制。通过改革,精减了人员,化解了债务、稳定了队伍,提高了效率,确保了农技服务体系的相对稳定。
二是不断加强服务中心建设。近年来,石首市以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为契机,以原乡镇农技站为基础,筹资近100万元,分批对基层站进行维修和装备,乡镇服务中心有了新变化、新发展。石首市15个乡镇服务中心都达到了办公有场所、服务有阵地、工作有装备的基本要求,15个乡镇有14个服务中心达到了“五有”:一有固定场所,每个服务中心都有独立院落,有办公室、资料室、接待室等办公场所;二有农技服务公示牌,每个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树立了一块服务内容公示牌,将农技人员及联系电话、联系村及科技示范户、服务内容及科技项目等内容向社会公示;三有信息发布栏,每个乡镇农技服务中心设有农技信息发布栏,张贴农技简报,及时发布农村政策、农产品供求、农业技术等农业信息;四有农技咨询部,每个服务中心设立一间农技咨询室,备有桌椅、咨询台、咨询记录本,每天安排1名农技人员“坐诊”,负责接待农民咨询。五有基本办公设备,每个服务中心已配备电话、传真机等办公设备,部分乡镇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多媒体等办公设备。
三是大力发展科技示范户。石首市将科技意识浓、种田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种植大户培养成科技示范户,建立科技示范户档案和服务台帐,进行统一登记、统一挂牌、统一印发资料、统一技术培训,让每个科技示范户达到“五有”,即:有门牌、有资料袋、有科技小黑板、有服务台帐、有科技示范田。全市培养科技示范户2000户,每个科技示范户辐射50户,带动全市10万农户。
二、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服务行为
“以钱养事”新机制建立后,石首市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入手,对乡镇服务中心实行合同管理、量化考核、绩效挂钩,目前已建立了“二、三、四、五、六”等一整套规范化管理机制。
第一、把好“两个关口”。一是强化岗位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石首市农业局制定了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方案,对所有农技人员送到省、市每三年进行一次知识更新培训,并将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纳入“以钱养事”项目,落实培训经费。石首市农业局每年组织一次农技人员春季集中培训,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办法,对农技人员进行业务培训。2008年,先后组织30名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到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等大专院校参加知识更新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推广能力。二是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末位陶汰制。采取检查、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乡镇服务中心及其服务人员的管理。全年对业务工作分季度、半年和年终进行督办检查,每年组织一次专业知识测试,年终对服务人员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综合检查、考试、考核结果对服务中心及服务人员进行排名,对连续三年排名末位的中心主任进行改选,对排名倒数三位的服务人员留职考察,考察期间只领取基本生活费,对连续三年考核不合格的服务人员予以解聘,打破了服务人员的“铁饭碗”,增加了他们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第二、签订“三个合同”。一是石首市农业局与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所有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三年一聘。二是石首市农业局与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签订农技推广公益性服务合同,各乡镇办区政府为鉴证方,明确服务范围、服务项目和工作要求。三是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与岗位人员签订年度公益性服务合同。服务中心及其人员的日常管理以石首市农业局为主,年终考评由石首市农业局会同相关部门进行,其中石首市农业局考评占50%,乡镇政府考评占30%,服务对象考评占20%,按考评结果兑现工资报酬,实行绩效挂钩,调动了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落实“四项经费”。主要是积极争取落实省拨“以钱养事”经费和本级财政预算经费,确保工作报酬、办公经费、养老保险、项目开支等四个方面的需要。2008年,石首市共下拔经费224.7万元,其中:工作报酬81万元、人平1.8万元,办公经费36万元、人平0.8万元,养老保险15.7万元(五保合一)、人平3482元,项目开支93万元。“以钱养事”新机制的建立,化解了农技推广经费短缺的难题,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工作有经费,待遇有提高,养老有保障,基本解除了服务人员的后顾之忧,稳定了推广队伍。
第四、制定“五条办法”。为了强化服务人员岗位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做到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石首市农业局制定了挂牌子、背袋子、翻本子、结对子、查位子等“五子”管理办法。一是“挂牌子”。石首市农业局统一制作了农技人员工作牌,要求推广人员上班时一律佩挂工作牌,既公开身份,又方便服务。二是“背袋子”。为乡镇农技人员统一配发了农技推广专用包,每个专用包内装有卷尺、放大镜、处方单、取样袋、标本盒、小刀、铁铲等工具,农技人员下乡时携带工作包,既展示形象,又方便工作。三是“结对子”。乡镇农技人员每人联系30户科技示范户,每月入户指导两次。四是“翻本子”。为每个乡镇服务中心及其服务人员统一印制了考勤记录本、工作日志本、咨询服务台账、项目实施台账、科技示范户服务台账等工作记录簿,由中心主任和服务人员每天作好考勤及工作记录,作为衡量全年工作的重要依据。五是“查位子”。采取突击检查、随机抽查等形式检查服务人员到岗到位情况,对擅自离岗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在年终考核中扣减相应分数。
第五、健全“六项制度”。石首市农业局与该市财政局、水产局联合发文,印发了《石首市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制定了《石首市乡镇农业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实施方案》,将服务中心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各乡镇服务中心制定了考勤制度、学习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科技示范户联系制度、咨询服务坐诊制度等六项规章制度,并统一上墙公示,做到了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三、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
近年来,针对农技推广方式单一、手段落后、信息断层等问题,石首市积极创新服务方式,采取六条措施推进科技入户,将农技服务网络延伸到村、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一是以科技示范户为基地,带动科技入户。石首市以科技示范户为抓手,在重点培养、规范管理和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农技人员对科技示范户实行定向联系,定期上门服务,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免费发送“农信通”手机短信,定期发放技术资料,优先安排试验示范,适时组织培训考察。通过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促进了新技术的推广普及。
二是以新农培训为契机,推动科技入户。在常年农技培训的基础上,新增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2008年,石首市被列为国家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县市,该市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培训要求,建新农培训学校50所,落实基础学员2000人,全年组织进村培训30000人次,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80人次。通过新农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三是以“农事直通车”为窗口,传播科技入户。石首市与该市电视台联合,开通了《农事直通车》电视专栏节目,请专家现场指导、解难答疑,每周制作2期,每天午间、晚间定时播放,节目开播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受到了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四是以手机短信服务为平台,发送科技入户。石首市农业局与该市电信局合作构建了“农信通”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开通“农信通”手机短信服务10000部,履盖石首市278个村2517个村民小组,免费发送农产品供求、农村政策、农业技术等农业信息。2008年,共发送手机短信14万多条。
五是以电话咨询服务为媒介,促进科技入户。石首市农业系统共设立了农技咨询电话20部,局**、农技推广中心、农村能源办、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特产站分别开通了专家服务热线;各乡镇服务中心开通了一部农技咨询电话,设立了一间咨询室,由农技人员轮流值班,为农民提供便捷服务,做到有问必答、有疑必解,有求必应、有请必到。
六是以示范样板为亮点,引导科技入户。近年来,石首市农业局采取领导挂帅、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群众参与、经费保障等措施,围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创办示范样板,发展特色农业,取得了明显实效。先后创办了东升万亩绿色食品西瓜基地、新厂万亩无公害瓜椒基地、城郊(绣林、南口)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桃花万亩无公害水果基地、调关万亩虾稻连作基地、久合垸万亩“菜苔两用”基地等一批特色农业基地,带动该市建成并巩固了40万亩优质稻、40万亩优质油菜、15万亩优质棉、10万亩无公害果蔬等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典型引导、样板辐射,优化了农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科技入户,发展了农村经济。
第4篇 农业局农技体系建设和服务年终总结范文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我们调研组先后三次赴石首市并对该市的久合垸、高基庙、东升、调关等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站所建设、科技示范样板和科技示范户等现场进行了认真调研。我们觉得石首市的经验很有特色,值得在全市大力推广。
近几年来,石首市农业局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以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为契机,以规范管理为手段,不断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推进科技入户,科技推广实现了新突破,服务水平得到了新提高,部门形象得到了新提升。2022年,石首市被荆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农业服务工作先进县市;石首市农业局被省农业厅评为先进单位,在石首市政风行风评议中名列第一名;在该市开展以“加快工作节奏、加大落实力度,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主题的“两加三服务”活动中,被石首市委、市政府评为十佳部门。石首市在农技体系建设和服务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体系建设,健全服务网络
近年来,石首市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改革,狠抓了基层站所建设和科技示范户建设,进一步健全了农技服务体系,目前已形成了以石首市农技推广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为纽带,以科技示范户为载体,以产销协会等为补充的推广服务网络。
一是稳步推进机构改革。2022年,按照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精神和要求,石首市将原来的15个乡镇农技站改制为15个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原有的112名农技人员按政策进行了身份转换和分流安置,通过考试考核和公开竞聘从中择优聘用了45名种植业服务人员,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的人、财、物仍归口农业局管理,并逐步建立了“以钱养事”新机制。通过改革,精减了人员,化解了债务、稳定了队伍,提高了效率,确保了农技服务体系的相对稳定。
二是不断加强服务中心建设。近年来,石首市以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为契机,以原乡镇农技站为基础,筹资近100万元,分批对基层站进行维修和装备,乡镇服务中心有了新变化、新发展。石首市15个乡镇服务中心都达到了办公有场所、服务有阵地、工作有装备的基本要求,15个乡镇有14个服务中心达到了“五有”:一有固定场所,每个服务中心都有独立院落,有办公室、资料室、接待室等办公场所;二有农技服务公示牌,每个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树立了一块服务内容公示牌,将农技人员及联系电话、联系村及科技示范户、服务内容及科技项目等内容向社会公示;三有信息发布栏,每个乡镇农技服务中心设有农技信息发布栏,张贴农技简报,及时发布农村政策、农产品供求、农业技术等农业信息;四有农技咨询部,每个服务中心设立一间农技咨询室,备有桌椅、咨询台、咨询记录本,每天安排1名农技人员“坐诊”,负责接待农民咨询。五有基本办公设备,每个服务中心已配备电话、传真机等办公设备,部分乡镇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多媒体等办公设备。
三是大力发展科技示范户。石首市将科技意识浓、种田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种植大户培养成科技示范户,建立科技示范户档案和服务台帐,进行统一登记、统一挂牌、统一印发资料、统一技术培训,让每个科技示范户达到“五有”,即:有门牌、有资料袋、有科技小黑板、有服务台帐、有科技示范田。全市培养科技示范户2000户,每个科技示范户辐射50户,带动全市10万农户。
二、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服务行为
“以钱养事”新机制建立后,石首市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入手,对乡镇服务中心实行合同管理、量化考核、绩效挂钩,目前已建立了“二、三、四、五、六”等一整套规范化管理机制。
第一、把好“两个关口”。一是强化岗位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石首市农业局制定了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方案,对所有农技人员送到省、市每三年进行一次知识更新培训,并将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纳入“以钱养事”项目,落实培训经费。石首市农业局每年组织一次农技人员春季集中培训,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办法,对农技人员进行业务培训。2022年,先后组织30名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到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等大专院校参加知识更新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推广能力。二是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末位陶汰制。采取检查、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乡镇服务中心及其服务人员的管理。全年对业务工作分季度、半年和年终进行督办检查,每年组织一次专业知识测试,年终对服务人员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综合检查、考试、考核结果对服务中心及服务人员进行排名,对连续三年排名末位的中心主任进行改选,对排名倒数三位的服务人员留职考察,考察期间只领取基本生活费,对连续三年考核不合格的服务人员予以解聘,打破了服务人员的“铁饭碗”,增加了他们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第二、签订“三个合同”。一是石首市农业局与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所有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三年一聘。二是石首市农业局与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签订农技推广公益性服务合同,各乡镇办区政府为鉴证方,明确服务范围、服务项目和工作要求。三是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与岗位人员签订年度公益性服务合同。服务中心及其人员的日常管理以石首市农业局为主,年终考评由石首市农业局会同相关部门进行,其中石首市农业局考评占50%,乡镇政府考评占30%,服务对象考评占20%,按考评结果兑现工资报酬,实行绩效挂钩,调动了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落实“四项经费”。主要是积极争取落实省拨“以钱养事”经费和本级财政预算经费,确保工作报酬、办公经费、养老保险、项目开支等四个方面的需要。2022年,石首市共下拔经费224.7万元,其中:工作报酬81万元、人平1.8万元,办公经费36万元、人平0.8万元,养老保险15.7万元(五保合一)、人平3482元,项目开支93万元。“以钱养事”新机制的建立,化解了农技推广经费短缺的难题,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工作有经费,待遇有提高,养老有保障,基本解除了服务人员的后顾之忧,稳定了推广队伍。
第四、制定“五条办法”。为了强化服务人员岗位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做到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石首市农业局制定了挂牌子、背袋子、翻本子、结对子、查位子等“五子”管理办法。一是“挂牌子”。石首市农业局统一制作了农技人员工作牌,要求推广人员上班时一律佩挂工作牌,既公开身份,又方便服务。二是“背袋子”。为乡镇农技人员统一配发了农技推广专用包,每个专用包内装有卷尺、放大镜、处方单、取样袋、标本盒、小刀、铁铲等工具,农技人员下乡时携带工作包,既展示形象,又方便工作。三是“结对子”。乡镇农技人员每人联系30户科技示范户,每月入户指导两次。四是“翻本子”。为每个乡镇服务中心及其服务人员统一印制了考勤记录本、工作日志本、咨询服务台账、项目实施台账、科技示范户服务台账等工作记录簿,由中心主任和服务人员每天作好考勤及工作记录,作为衡量全年工作的重要依据。五是“查位子”。采取突击检查、随机抽查等形式检查服务人员到岗到位情况,对擅自离岗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在年终考核中扣减相应分数。
第五、健全“六项制度”。石首市农业局与该市财政局、水产局联合发文,印发了《石首市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制定了《石首市乡镇农业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实施方案》,将服务中心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各乡镇服务中心制定了考勤制度、学习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科技示范户联系制度、咨询服务坐诊制度等六项规章制度,并统一上墙公示,做到了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三、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
近年来,针对农技推广方式单一、手段落后、信息断层等问题,石首市积极创新服务方式,采取六条措施推进科技入户,将农技服务网络延伸到村、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一是以科技示范户为基地,带动科技入户。石首市以科技示范户为抓手,在重点培养、规范管理和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农技人员对科技示范户实行定向联系,定期上门服务,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免费发送“农信通”手机短信,定期发放技术资料,优先安排试验示范,适时组织培训考察。通过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促进了新技术的推广普及。
二是以新农培训为契机,推动科技入户。在常年农技培训的基础上,新增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2022年,石首市被列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县市,该市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培训要求,建新农培训学校50所,落实基础学员2000人,全年组织进村培训30000人次,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80人次。通过新农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三是以“农事直通车”为窗口,传播科技入户。石首市与该市电视台联合,开通了《农事直通车》电视专栏节目,请专家现场指导、解难答疑,每周制作2期,每天午间、晚间定时播放,节目开播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受到了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四是以手机短信服务为平台,发送科技入户。石首市农业局与该市电信局合作构建了“农信通”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开通“农信通”手机短信服务10000部,履盖石首市278个村2517个村民小组,免费发送农产品供求、农村政策、农业技术等农业信息。2022年,共发送手机短信14万多条。
五是以电话咨询服务为媒介,促进科技入户。石首市农业系统共设立了农技咨询电话20部,局**、农技推广中心、农村能源办、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特产站分别开通了专家服务热线;各乡镇服务中心开通了一部农技咨询电话,设立了一间咨询室,由农技人员轮流值班,为农民提供便捷服务,做到有问必答、有疑必解,有求必应、有请必到。
六是以示范样板为亮点,引导科技入户。近年来,石首市农业局采取领导挂帅、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群众参与、经费保障等措施,围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创办示范样板,发展特色农业,取得了明显实效。先后创办了东升万亩绿色食品西瓜基地、新厂万亩无公害瓜椒基地、城郊(绣林、南口)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桃花万亩无公害水果基地、调关万亩虾稻连作基地、久合垸万亩“菜苔两用”基地等一批特色农业基地,带动该市建成并巩固了40万亩优质稻、40万亩优质油菜、15万亩优质棉、10万亩无公害果蔬等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典型引导、样板辐射,优化了农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科技入户,发展了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