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会议中心讲堂管理部工作总结
200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会议中心迎来了10年华诞,铸就了10载辉煌。这一年,讲堂坚持践行中心科学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中心整体工作方针,根据中心领导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工作成熟度、含金量、独创性和主动权的要求,从大局着眼,从细节入手,在深刻剖析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反思不足,克难求进,继续谋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适度结合,积极探寻“人性化”管理与“理性化”管理的不断融合,深入思索积累、消费与发展模式的相互契合,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从基础工作抓起,稳扎稳打,循序渐进,不断推进讲堂整体工作再上台阶。可以说,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在拼搏中提升了自我,在探索中积累了经验,在前进中取得了收获。
2009年,秉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服务师生,繁荣文化”的一贯宗旨,讲堂全年共承办各类演出、电影、报告、典礼、会议等活动975场,各项工作稳步向前推进,其中既包括对既有内容的巩固和提升,也包括在原有基础上的突破和创新。沉思回顾,总结梳理,现将全年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繁荣文化彰特色,服务师生重实效
人们常说,“三流学校做规模,二流学校做品牌,一流学校做文化。”校园文化不仅是学校特色的重要内涵,更是大学精神的根本之源。而讲堂自运行以来,始终坚持“服务师生,繁荣文化”的工作宗旨,以满足师生的艺术欣赏需求为出发点,积极配合学校长远文化战略。
09年,讲堂进一步发掘自身特色,努力探寻校园文化与剧场文化的有机结合点,通过艺术推广、知识普及,把剧场对观众的艺术熏陶与学校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相统一,不但持续繁荣北大校园文化,而且不断提升青年学子综合素质。
(一)延展文艺平台,巩固文化阵地
经过讲堂前几年在弘扬艺术方面的不懈努力,广大师生的欣赏品位和校内外观众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而讲堂在相关领域的工作要求也随之日益提高。2009年,讲堂共推出演出188台,电影119场,展览16个,艺术课堂9讲,观众达44万人次。
演出领域,除保留并发展新生音乐会、新年芭蕾音乐会、北京国际音乐节、“打开艺术之门——暑期艺术节”等原有品牌外,09年在弘扬民族文化艺术方面工作效果尤其突出,策划推出的“沐阳浸月”中国民族传统节日系列音乐会、大讲堂·相声空间、经典京剧场、经典梆子唱响北大等系列活动,受到校内外观众广泛欢迎。上述系列演出,其中有的是与艺术团体联合打造,有的是与演艺公司共同策划,有的是对多家演出资源的有机整合——针对具体合作对象和节目内容,采取不同运作方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讲堂工作的独创性。为尝试开拓外部市场,确保所引进节目质量,讲堂曾多次派业务人员到社会剧场选看演出和观摩交流,并于暑期赴俄罗斯考察演出市场、引进优秀项目,体现了策划工作的主动性。另外,讲堂还注重与演出团体的深入沟通,值中央芭蕾舞团建团50周年、北京京剧院建团30周年之际,在校内外通过期刊、展板、网站等各种形式进行相关艺术及院团的介绍,并受邀参与其庆典研讨等活动,在进一步巩固加深合作的同时,为持续繁荣校园文化奠定相应基础。
在电影放映领域,讲堂09年基本实现大片、新片与社会院线同步放映,特别是下半年,在配合会议中心成立10周年电影招待券使用的同时,为满足师生观影需求,努力拓宽片源,确保每月有佳片上映,曾创下同一影片一日连映四场爆满的纪录。09年讲堂在电影放映方面的另一特点是策划能力大大增强,从年初“奥斯卡经典影片回眸”,到“声色风景,光影人间”“欢乐家庭——暑期电影总动员”等系列,体现了不同时段鲜明的放映主题;始于08年底的“讲堂银幕,你我参与”大讲堂电影公选活动开展了9期,通过现场及网上投票方式,真正架起讲堂与师生影迷之间的桥梁。此外,讲堂还曾策划《南京,南京!》《建国大业》等“影人交流”,成功推出讲堂电影放映历程回顾展,参与配合第二届新人电影节等活动。上述系列创新举措,使大讲堂电影放映这一传统品牌活动在校园内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突出宣传亮点,体现讲堂特色
传媒是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社会力量之一,在复杂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的对外宣传已经成为一个事关发展大局的重要因素。在与社会各界接触日益深入过程中,我们越发认识到宣传工作特别是对讲堂自身的宣传,在外树形象方面的重要性。09年初,讲堂对宣传策划办公室重新进行岗位界定,专门成立文字编辑组,壮大宣传队伍,加大宣传力度。过去一年,讲堂网站共刊发消息、专访、评论近300篇,比08年增长三分之二,且稿件质量和时效性均大大提高。
除了对文艺节目的推广外,宣传工作还加大对讲堂管理工作的侧重报道,使外界了解讲堂运行思路和工作理念,形成一定积极影响。此外,对在讲堂举行的“影响世界华人颁奖盛典”、新人电影节等广受各界关注的活动,从合作伙伴角度进行深入报道,对莅临讲堂的白先勇、韩三平等文化艺术名人进行嘉宾专访,借此提高讲堂对外知名度。针对学校在讲堂举办的大型活动,从前期配合、中期服务、后续收尾等各个阶段进行侧重不同的分期报道,体现其中讲堂发挥的作用,向师生展示会议中心在服务学校工作中所做的相应努力。
除了突出网络宣传优势之外,去年讲堂还进一步规范《大讲堂》期刊编辑流程,明确了“推广艺术,传递信息,展示内涵,搭建平台”的办刊理念,改善加强了前期策划环节,使期刊形式设计的观赏性和栏目内容的可读性都取得很大进步,促进师生读者对讲堂工作加强了解。
(三)立足服务宗旨,回报学校师生
饮水思源,不忘根本。讲堂近十年的发展,始终依托学校底蕴,背靠中心资源,点滴成绩得益于北京大学的品牌优势,更得益于会议中心的整体方针和各兄弟单位的协同共进,尤其要感谢中心领导的支持、督促和指导!因此,讲堂在承接各项活动时均考虑对北大、对中心的`影响,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同时认真履行中心整体服务宗旨,从场地支持、技术保障、人员服务、艺术普及、经济效益等各个角度尽力回报学校和师生。
09年讲堂取得了稳定的经济效益,也奠定了服务学校的基础。去年讲堂上交学校50万元;为校内免费提供活动场地84次、排练场地177次,折合费用约70万元;向校内师生销售让利20%的兑换券达到历年最高,优惠金额为6.45万元;向贫困生赠兑换券折合人民币6000元,九年累计11.28万元。
去年,讲堂员工在抢时间、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配合学校完成“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暨建校111周年庆祝大会”系列工作、季羡林先生悼念周、国庆庆典转播等大型活动。对于北京大学毕业生晚会、入学教育活动《青春之歌》演出、“一二·九歌咏比赛”、剧星风采大赛、学校及各院系新年联欢等学生活动,讲堂同样予以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在保障校内活动在讲堂舞台圆满进行的前提下,技术组员工还应团委邀请对学生进行灯光、音响等专业知识领域的相关培训,在服务的基础上进行培养指导。
除了上述群体性大型活动之外,讲堂对师生的服务还着重体现在细节工作中,力争让每一名走近讲堂的师生感受到人性化的贴心服务。例如,在售票和场务等最基本的服务岗位,都曾收到来自师生观众的感谢信。师生的肯定使我们认识到自身工作价值的同时,也更加增强了责任意识。为了更好地贴近师生需求,我们及时关注入场口意见簿以及bbs上同学对讲堂工作的意见建议,并据此加以改进调整。例如,去年讲堂与保卫部积极沟通,加大打击票贩子力度;根据同学建议,进一步加强了对观众摄像的管控力度、规范了迟到观众的入场管理。通过认真建设内外环境及氛围,讲堂把服务师生工作落到实处,力争透过繁荣校园文化的窗口,向校内外展示会议中心整体工作的缩影。
二、科学管理促规范,以人为本强队伍
在近十年的不断积淀过程中,讲堂注重工作的前后延续性和效果可溯性。08年底,我们在工作总结中曾提出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努力方向,09年初,于工作部署中提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规范化管理思路,并明确指出从管理、产品、队伍三方面达到“强基固本,稳中求进”的年度目标。过去一年,讲堂据此不断加强完善内部管理,同时更加清醒认识到“科学管理”和“以人为本”在现实工作中的相辅相成:打造专业化校园剧场需要在管理中运用理性思维,剧场工作的艰苦劳动又呼唤人性观念,而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二者共同要求的结合点。
(一)深化人力资源工作
09年,讲堂人力资源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力地推动了管理规范化进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励人”—建立新的薪酬体系。讲堂综合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借鉴薪点工资模式,从“纵、横、点、面”四个维度,设计了有助于推动讲堂实际工作的薪酬体系。在体系设计及实施过程中,进行了管理干*胜任力测评、各岗位说明书及评价书编订、绩效考核表设计等一系列相关工作,利用薪酬杠杆提升职位价值,逐渐展开定岗定编、科学考核工作。
2、“选人”—规范招聘管理流程。根据讲堂用人需求主动联系专业院校,同时引入“评价中心测评体系”,拓宽了用人渠道,提升了用人标准。
3、“育人”—构建培训框架。制定《讲堂培训管理制度》,加强培训前期计划和培训效果评估,综合考虑培训的常规性和临时性、特殊性和普遍性因素,构建了包括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以及自我培训的培训管理系统。
4、“管人”—加强制度建设。制定《讲堂休假制度》,对各种节假的休假及请假流程加以规范;建立各级管理者季度工作计划及述职制度,促使管理干*加强工作计划性和归纳性,形成“计划—执行—监督”一体的规范化、系统化管理。
(二)融合iso质量管理
讲堂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已两年有余,在起初一年多的运行当中,一直存在系统要求与讲堂工作相脱节的现象,即表面文章与实际效果不符。针对此问题,09年,讲堂进一步促进iso标准与实际工作的融合,切实发挥质量管理体系在“提高工作质量”和“规范内部管理”两方面的作用。
1、规范内部管理:重新修订各岗位作业指导书,使之在符合工作实际的基础上指导实际工作;大大加强工作计划性,明确提出“前期有策划、后期有归纳”“部署有准备,执行有反馈”的工作思路。
2、提高工作质量:强调过程控制,在常规性工作中加强检查,“实施有监督,结果有评估”,在消防安全、项目运作、服务提供等各个方面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成立质检小组,明确职责分工,不定期对各岗位工作进行抽检,以确保持续改进。
09年,讲堂各级管理者和骨干员工均全程参与为期两天的iso年度内审和质量评审工作,使之明确认识到该体系与日常工作的联系,加深了对各项标准的理解,进而切实发挥其规范管理的作用。
(三)关心员工生产生活
员工是讲堂事业之基的有力支撑,是实践企业精神的重要载体。作为服务性单位,讲堂一直奉行“以人为本”的运行理念,始终保持着两个服务方向:一是面向顾客,二是面向员工——只有确保员工良好的技能和心态,才能为校内师生和校外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讲堂一贯在员工思想动态和工作能力两方面下力气,即在关心人的同时培养人。自06年讲堂开始有意识地梳理组织文化,几年来着力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09年初的工作部署在明确人才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用待遇提起神,用感情稳住心,用事业留下人”的用人理念。过去一年,讲堂继续通过关怀、激励、重托相结合的方式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凝聚人心、增强合力。
1、切实发挥会议沟通作用。讲堂多年倡行民主工作作*,其充分沟通交流很大程度上通过各种会议来体现。09年,在规范主任办公会、基层班组长会、部门晨会等例会,以及不定期召开的***、员工转正转岗会、部门读书会、专题研讨会等各种会议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会议定位,如主任办公会旨在“解决实际问题,决策重大事项;探讨管理思路,规划发展方向”,基层班组长会旨在“了解基层动态,交流工作经验,锻炼后备骨干”。我们讲堂不是开会有瘾,而是开会有因,召开任何会都是有原因、有针对性的,而不是走形式。在杜绝拖沓、务求实效的前提下,借助会议的有效沟通表达形式,构建汇报平台和问责机制,以培养与会者深入思考、勤于总结的习惯,提高其贯彻执行力。目前,开会已成为讲堂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进行后备骨干培养的直接方式和建设研究型学习组织的实践表现。
2、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讲堂在年初部署中提出“培养专业化人才,夯实创业队伍基础”的目标,不断给员工创造全面成长和脱颖而出的机会。09年在搭建讲堂整体培训框架的基础上,特邀校内外专家开展系列专题讲座,针对校园传统、礼仪规范、企业文化等各方面进行对面讲解。同时,讲堂还深入挖掘内外资源:借助演出契机,延请专业舞台队与讲堂技术团队进行深入沟通;发挥宣传办公室演出策划人员文艺特长,对全体员工进行艺术普及。
3、贴心关怀员工作息生活。为提高员工住宿质量、改善生活空间,讲堂利用两个月对男女员工宿舍进行彻底翻新改造,重新制定住宿管理条例,在有限的空间内营建出舒适美观的安居环境。在满负荷运转的紧张忙碌前提下,09年底讲堂对一线岗位尝试分班轮换上岗,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员工合理休息,减轻其工作压力。
4、密切关注学生志愿者成长。讲堂有两支队伍,一支是在职员工,另一支是学生志愿者。09年,在讲堂老师的关注和指导下,场务志愿者重新修订了《志愿者上岗规范》,提升了讲堂服务整体形象;志愿者徽标的设计和《学生志愿者之歌》的谱曲工作完成,进一步增强了团队的感召力和成员的归属感;文艺记者团在嘉宾访谈、前期宣传、后续报道等实际工作之外,曾多次组织音乐、新闻、戏曲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促进自身工作向专业化方向努力;进一步规范了骨干集体交流制度,师生定期针对某些重点问题展开集中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同学们参观国家大剧院等先进剧场,将其有效经验运用到讲堂工作中。
三、提升定位求发展,内外兼修拓品牌
去年经历了庆祝会议中心成立十周年一系列工作的洗礼,今年讲堂即将迎来十岁生日。有了前几年的积累,总结了一定经验,形成了一定底蕴,讲堂正处于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当前和未来的内外形势,利用优势资源,突破薄弱环节,谋求更大发展。
找准自身定位,是进一步谋求发展的客观前提。讲堂自运行之日起,便承担着繁荣校园文化、服务素质教育的使命,也始终以此为努力方向。至今,讲堂由一个硬件设施先进的校园剧场,经过软件管理运行方面的不断探索,逐渐在校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这就为进一步提升讲堂定位奠定了相应基础,我们应该突破简单校园剧场的概念,在沉着应对市场竞争、积极探寻“价值洼地”的同时,时刻牢记自身使命,坚持打造素质教育“精神高地”,着力建设“艺术殿堂”和“艺术课堂”的双重品牌。
过去,我们也讲打造品牌,但是没有更深入地认识到品牌和效益的实质关系;过去,我们也讲“艺术殿堂”和“艺术课堂”,但没有意识到这两者的统一恰恰是剧场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最佳融合,是高校校园剧场的特色优势。讲堂始终背靠北京大学这样一个无形的大品牌,又曾打造出众多的活动系列小品牌,今后的品牌建设仍旧是对以下两方面成绩的拓展:其一是继续打造“服务学校,服务师生”的口碑,赢得校内单位及师生普遍称赞,也就是范主任一贯倡导的社会效益;其二是继续打造各项精品活动,赢得校外主办方及观众广泛认可。前者体现了“艺术课堂”在校园服务中的使命,后者体现了“艺术殿堂”在市场竞争中的趋势。这就需要在内强素质和外拓业务两方面进行不懈努力。
(一)增强内劲蓄后劲
内强素质主要指在科学管理和队伍建设两方面的持续深入,这是积蓄讲堂发展后劲的基本前提。09年工作部署中曾谈到“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今后讲堂守业创业的基础和保障”,可见,不断提高队伍整体专业素质,深入开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仍是讲堂当前和今后很长时间内的重点工作。
1、进一步狠抓培训。在讲堂整体培训框架指导下,从符合发展目标、切合工作实际角度出发,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前期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讲师等各方面严格把关,除去建立评估体系外,在实际工作中检验培训效果。
2、发挥绩效考核作用。通过完善评估标准与考核形式,实现绩效考核的结果与绩效工资有机结合,促使工作质量与个人收入挂钩,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的分配原则,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3、帮助员工养成良好工作习惯。在完善制度建设的同时,加强对制度的传达与落实的关注,让员工领会其管理实质,使之成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渗透到员工思想当中,自觉养成良好工作习惯。
4、实践科学管理方式。结合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借鉴其先进思路,进一步促成其“本土化”,建立起讲堂员工易接受、易理解、易执行的科学管理系统,真正实现通过管理出效益。
(二)借助外力成合力
外拓业务主要指演出项目和亮点活动的持续引进及承接,这是一个剧场在竞争中实现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演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氛围下,作为校园剧场,讲堂的发展同样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面对这一现实,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挖掘自身潜能,在稳定立足校园的基础上,主动出击,借助优秀表演团体、知名艺术家和精品演出项目的对外号召力,打造讲堂剧场的特色品牌。
1、提高业务把握甄别能力,引进精品项目。作为每年推出近两百场演出的校园剧场,每月至少应有两到三台亮点节目在校内外观众中形成较大影响力。这就对节目质量和宣传力度提出更高的标准要求,但是就目前讲堂的宣传推广而言,大多数节目还远未渗透到社会领域。因此,我们应着力引进那些有较高知名度的名团名家名作,借助其策划推广优势来对外宣传讲堂。当然,我们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因人成事”,而是需要在合作中借鉴其宣传策划思路,同时增加节目的文化附加值,把对方的成品、半成品共同打造成属于讲堂的特色品牌。
2、主动加强对外联系,建立业务直通车。运行初期讲堂一般是坐等业务上门,活动安排相对被动,工作缺乏计划。经过近年不断调整,活动安排计划性逐渐增强,特别是09年,讲堂通过对国内外市场的尝试性考察,越发认识到稳定原有合作资源、引进开发新项目的重要性。今后,讲堂将进一步提高工作主动性,自己创造发展机遇,加强与国内外演出团体,乃至国外大学、教堂等艺术机构的直接联系,在节目排期方面向社会剧场看齐,提前向师生观众传递演出信息,从师生需求出发,多方引进适合校园文化的节目及活动,有计划、有规律的开展工作,使校园演出市场逐步规范化。
3、通过真诚服务实现双赢,在良性市场中形成长期品牌效应。在多年的项目共同运作过程中,讲堂始终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和艺术团体沟通、为演职人员服务,认真履行东道主的责任。今后讲堂将提供更规范化、人性化的剧场服务,确保巩固拓展与众多艺术团体的业务合作关系。另外,考虑大学校园这一特殊演出市场,讲堂和艺术团体在携手弘扬艺术、培育观众过程中,在“高品位、低价位”一贯原则下,将进一步增强成本意识,根据运行成本和节目受众面,合理安排利用观众厅大剧场和多功能厅小剧场,同时合理划定票位图,在确保面向师生低价位票不变的前提下,依靠票房实现收支平衡乃至略有盈余。这样,有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剧场和演出单位实现彼此双赢;有了文化附加值和欣赏口碑,节目输出方与观众同样实现彼此双赢——从而确立起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健康的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使节目质量更多凝聚剧场的风格、文化和信誉,从而更好地树立起讲堂的对外形象,有效发挥其品牌长期效应,以实现自身更大发展。